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营造技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0 16:27:11

营造技术论文

营造技术论文例1

杜仲属杜仲科杜仲属落叶乔木,又名丝棉皮、丝连皮、玉丝皮。树皮入药,称“杜仲”,作强壮剂,治腰膝病、风湿、习惯性流产及孕妇腰痛。现提出液可治疗各种高血压。木材纹理细致不挠不裂,宜于制造家具和建筑用材。种子可榨油。杜仲含有硬性橡胶,绝缘性能好,是海底电缆的重要材料。杜仲胶的粘性强。杜仲也作园林绿化用。

1育苗

1.1种子繁殖

宜选新鲜、饱满、黄褐色有光泽的种子,于秋季或春季月均温达10℃以上播种,以满足种子发芽前所需的低温条件。种子忌干燥,故宜趁鲜播种。如需春播,则采种后应将种子进行层积处理,种子与湿沙的比例为1∶3。或于播种前,用20℃温水浸种子2~3d,每天换水1~2次,待种子膨胀后取出,晾干后播种,可提高发芽率。以条播为宜,行距20~25cm,播种量20~150kg/hm2。播后覆草,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后,于阴天揭除盖草,可产苗木45~60万株/hm2。

1.2嫩枝扦插繁殖

春夏之交,剪取一年生嫩枝,剪成长5~6cm的插条,扦插深度为2~3cm,在土温21~25℃,经15~30d即可生根。如用苯乙酸处理插条,可提高插条成活率。

1.3根插繁殖

在苗木出圃时,修剪苗干,取径粗1~2cm根,剪成10~15cm长的根段,进行扦插,粗的一端微露地表,在断面下方可萌发新梢,成苗率可达95%以上。

1.4压条繁殖

春季选强壮枝条压入土中,深15cm待萌蘖抽生高达7~10cm时,培土压实。经15~30d,萌蘖基部可发生新根。深秋或翌春挖起,将萌蘖一一分开即可定植。

1.5嫁接繁殖

用二年生苗作砧木,选优良母本树上一年生枝作接穗,于早春切接于砧木上,成活率可达90%以上。

2地块选择

根据杜仲树种对各地条件的要求及便于生产经营,采皮用杜仲丰产林地块选在土壤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土壤质地以壤土或砂壤土为宜,尽量避开质地黏重的土壤。土壤酸碱度以pH值5.5~8.5为宜。山丘地区要选择土层深厚的地方,土层厚度不应低于50cm。山区应选在山坡的中下部,坡度不宜大于20°。平原地区要有灌溉条件和排涝设施,能保证春旱能浇,夏涝能排。要避开无排涝条件的涝洼地。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宜在2m以下。山区最好能靠近水库,以便春旱严重时能进行浇水。

3选择良种壮苗

采皮用杜仲丰产林,是以采皮为经营目的,树皮的产量与质量直接影响到丰产林的经济效益。我国目前杜仲资源可划分为光皮杜仲和糙皮杜仲两大类,其中光皮杜仲生长速度较快,树皮内皮较厚,且质量较好。所用苗木以一至二年生最好。据有关材料报道,杜仲根系的各部分中,越是新根发根能力越强,越是老根发根能力越弱。苗木年龄越大,则移植中新根损失越多,保留下来的多为老根,由于老根再生能力弱,故成活率较低,且缓苗期较长。在营造杜仲采皮丰产林时,苗木年龄最大不要超过四年生苗,选用苗木时,不要单纯追求苗木高度,还要注意选择地上部分粗壮,地下部分根系发达、完整,主根及主要侧根不断裂的苗木,无病害的苗木。

4合理密度

营造采皮用杜仲丰产林,要选择合理的栽植密度。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丰产林以后的群体结构好坏及生产力的高低。密度过小会造成对土地的浪费;密度过大会造成树木个体之间在光照及水分、养分的激烈竟争,增加无效消耗,影响树木的生长,使树木高径比偏大,不仅不便于采皮作业,且影响树皮的质量;密度过大使林内黑暗潮湿,会导致各种病害的发生。

采皮用杜仲丰产林属乔化经营,经营密度的大小,直接取决于杜仲在该立地条件下冠径的大小。成年杜仲树在中等立地条件下,冠幅直径一般在4m左右,所以丰产林树木株距应为4m左右,行距应稍大些,为4.5m。按4.0m×4.5m的株行距,可栽植540~600株/hm2。密度的确定还应考虑到丰产林所在立地条件的好坏。如立地条件好,树木生长快,郁蔽早,冠幅大,密度应小一些,可以4.5m×5.0m。如立地条件差,树木生产慢,郁蔽迟,冠幅小,则密度可加大一些,株距可缩小为3.5m×4.0m。在丰产林树木未郁蔽前,树下可以间作其他农作物,但应特别注意,间作农作物必须距苗木或幼树1m以上,否则间种农作物与幼树争肥争水,使树木生长慢,迟迟不能郁蔽,甚至成为小老树,使所建丰产林迟迟不能发挥效益,这种情况应极力避免。

营造技术论文例2

2选地整地

在播种育苗之前,整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土地进行全面分析和了解,一般情况下,幼苗不事宜水湿,针对这个问题,在选择苗圃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具有良好排水条件的地方。另外,针对地势方面来说,相对平坦的地方比较适合进行种苗种植,并且土壤要松软,综上所述,选择种苗培育的土地应该是地势平缓,土层松软,土壤厚实的地方,那么针对这些要求,工作人员进行整地的时候,首先就应该将土地进行全面的翻土,将那些土块捣碎,将石块以及杂草等物质清除,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土壤的松软,并且能够充分风化。在播种前大约%天左右,还要对苗圃进行一次深度翻土,通常要讲深度保持在以上,在翻土之后,就应该进行施肥工作,等到土壤细碎之后就可以进行苗床的制作,在做苗床时,需要注意对其长"宽"高进行一定程度地控制,一般情况下,苗床的床高大约为,宽为,而对于沟宽而言,控制在范围之内较为适宜。

3播种育苗

播种方法包括条播点播以及散播三种条播。所谓条播,从字面上就能够理解,就是将种子播撒在呈现条形的垄沟里,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好的优点,因此应用比较广泛,实用性也很强。进行条播的时候,为了能够提高出苗率,在播撒的时候,一定要保障播撒均匀,距离适中,然后保障这些种子能够接受充足的光照,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点播。点播按行距开沟后再按株距将单粒种子播在播种沟内。主要适用于银杏"核桃"七叶树等大粒种子。因其成苗率高,在苗木生长过程中不必进行间苗。为了保证每株苗木有大致相同的营养面积,在播种时,种粒间距离应大致相等。少数珍贵树种,由于种子来源稀缺,也常采用点播。撒播。撒播将种子全面均匀地撒在苗床上的播种方法称为撒播。主要用于小粒种子的播种。有些树种常采用撒播方法培育芽苗,再进行移植。撒播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苗木分布较均匀,单位面积产苗量较高,但往往存在着用种量大,间苗费工,通风透光条件差,苗木易产生分化,抚育管理不便等缺点育苗。一般情况下,播种之前,需要用温水浸种,掌握好浸种时间。因为浸种时间的长短将会对育苗的发育成长造成最为直接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都是选择的水温浸种,在初次浸种之后,将种子倒入簸箕当中,在上面覆盖上一层稻草,然后每天再用-"的温水对种子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浇淋处理,这一操作一般持续天。经过这一系列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就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且出苗相对整齐。

4幼苗的管理

幼苗管理工作是播种育苗流程中的关键所在,只有对播种后的幼苗进行有效地管理,才能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对于而言,它是一种耐阴性植物,很有必要对幼苗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庇荫处理。在幼芽出土之前,就应该对相关的荫棚进行有效地设置,还需要对遮阴度进行管理,一般情况下要求透光率控制在范围之内。当幼苗出土之后直到+月份中旬,这一期间的幼苗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且抗逆性也较差,针对这一情况,应当做好相应的除草以及防治病虫害的工作。栽植后及时浇次透水,分墒后及时中耕保墒,去除杂草。生长前期,中耕除草宜浅不宜深,以免损伤根系。缓苗后施入追肥,施尿素012,以后根据长势酌情增加施肥量,秋前宜大水大肥,肥水结合,促使速生快长,当年出圃。整地造林一般情况下,防火林带都是沿着山脊"山坡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并表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林地相对分散"地况的复杂程度较高,除此之外,有的地段是现有林,这个处理起来相对简单。在新造防火林的同时也可以开始进行造林,整地方式一般为块状整地,整地时按株行距定点挖穴,穴规格根据立地的条件来进行确定。

营造技术论文例3

引言

樟子松(PinussywestrisvarmongovicaLitvin)是欧洲赤松的一个地理变种,又名蒙古赤松,海拉尔松,是防风因沙和针叶用材的优良树种。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生态幅度广。樟子松耐寒性强,休眠期能忍受-40—-50℃低温,春季生长期间能忍受-6.5℃低温;树冠稀疏,针叶少且短小,具发达的角质层、气孔深陷且密度小,表皮细胞致密,束缚水含量高,保水能力强;叶绿素含量大,积累干物质多。因此,可减少地上部分的水分蒸腾,抗干旱。在干旱沙丘上,樟子松主根一般深扎1—2m,最深可达4m,侧根亦可深入到50cm深的沙层,孤立木根系向四周伸展,直径可达13m以上。樟子松是抗旱性强的乔木树种之一。樟子松寿命长,一般可达150—200a,有的长达250a。樟子松适应性强,在贫瘠的风沙土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沙土均能生长良好,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在微碱性土壤中生长正常。可以应用于营造防护林、用材林和城镇绿化,是“三北”地区的一个重要造林树种,尤其是改造沙区的优良树种。大力发展樟子松,不仅可以加快造林绿化速度,而且对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增强保护的功能,综合治理开发沙漠化土地,建设后备森林资源,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樟子松播种育苗技术

1.1选地。育苗地宜沙不宜粘,宜松不宜坚,要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通气性均好的土地。

1.2整地、施肥。对育苗地进行掺沙改良,整地要做到细碎、平整、均匀,并要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5立方米左右。

1.3土壤消毒和作床。一般每亩施硫酸亚铁25—50公斤进行土壤消毒。采用高床式育苗,床面宽1米,床面高于渠道20厘米,渠道宽50厘米,床东西走向。

1.4种子处理。①雪藏法:1月份将种子混以3倍的雪,置于背阴处。播前一周取出种子,待雪化净后用0.5%高锰酸钾液消毒30分钟,用清水洗净,在温暖向阳处催芽,并经常翻动,保持种层适度湿润,待种子一半以上裂嘴时即可播种。②沙藏法:4月份,将种子用始温为45℃温水浸种22小时,再用0.5%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后,捞出洗净,混以2倍于种子量的细湿沙,置于背阴处,待种子一半露嘴时即可播种。

1.5播种。①播种时期:一般在4月下旬。②播种量:一般每亩下种量为5公斤左右。③方法:采用人工横床条播,播幅5厘米,行距15厘米,沟深1厘米,均匀撒种后,覆沙。

1.6播种后及苗期抚育管理。主要是灌水、松土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①灌水:出苗期(从播种后到幼苗出壳为止,约一个月),一般以喷灌为主,每2—3天喷一次;保苗期(从顶芽脱壳后子叶展开到开始抽新梢为止,约20天)喷水与侧方沟灌水相结合,一般每2—3天喷灌一次,并适时侧方沟灌一次,水不漫过床面。苗木速生期(一般从6月下旬至8月下旬约60余天)。以漫灌为主,一般每半月灌水一次,并视情进行喷灌。苗木硬化期(8月下旬起至10月上旬,共约40余天)一般应停止灌水,除特殊干旱外。②施肥:一般在6月中旬苗木速生长及时追以速效氮磷肥4—5公斤/亩。③松土除草:灌水、下雨后及时松土除草,做到床土疏松草净。④病虫害防治:从幼苗出土一半开始,每周喷药一次,用1%硫酸亚铁液与1%等量式波尔多液交替使用。1.7越冬管理。樟子松育苗技术要求比较高,苗圃地的选择及苗期管理不但要求严格,而且后期越冬管理更为重要,如果管理不当,第二年春天则会出现大面积死亡。樟子松苗木对水分要求比较高,为防止土壤冻结期间苗木失水(尤其防止春季苗木地上部分开始萌动,而土壤未解冻,苗根不能吸水,造成生理干旱),必须覆土越冬。覆土时间不能过早,否则苗木易腐烂。一般在秋季土壤未结动前,即10月末、11月初覆土。方法是防寒前5~6天将苗床灌一次透水,然后把幼苗向一个方向压倒,将步道土打碎,覆盖苗床。覆盖厚度以苗稍全部埋盖为度。翌春4月上中旬土壤化冻时可撤除防寒土。撤土要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撤除一半土露出苗稍,第二次全部撤除。撤土后要及时浇水,防止苗木受风害。

营造技术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5-45 -04

一、引言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突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战略部署;强调坚持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根本任务,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惠及民生作为本质要求,把增强科技长远发展能力作为战略重点,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作为一国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先导产业,我国的通信设备制造业更是中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们课题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佼佼者华为为例,采用扎根理论定性研究方法深入剖析华为价值链升级的成功经验,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升级提供创新有效的概念及理论。

二、现状分析及理论基础

(一)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现状分析

通信设备制造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并逐渐成为了世界通信设备加工制造的中心。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就2009年1月~11月,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486.18亿元。 然而,在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和技术实力明显提升的同时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空心”现象,虽然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实力近年来明显提升,但即使是专项技术也并非产业核心技术,我国总体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甚至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在国内外市场影响力即市场份额同样无法抗衡发达国家通信设备制造商。国家之间比较优势的不同使得不同国家在全球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各自具备了相对优势,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国际分工形势不断改变,产品的价值增值过程随着演变成片断化的价值增值区段,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条价值链呈“U”型分布,研发设计和销售、售后服务等知识密集型生产环节位于两端,而劳动力密集型生产环节位于低端。 比如,当前我国仍以劳动密集型要素为主,发达国家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要素为主,相较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具有技术上的相对优势。

(二)华为现状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集生产与销售通信设备为一体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坂田华为基地。从华为的公司业务分析,华为的产品涵盖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在对华为市场分析时,华为的知名度通过益普索全球调研数据来看,2014年华为品牌知名度从52%提升至65%,同比增25%。其中,在亚太、拉美已成为领导品牌,品牌知名度由高至低分别为缅甸(100%)、中国(90%)、危地马拉(88%)、哥斯达黎加(88%)、南非(84%);而华为的占有率,2014~2015年度华为交换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6.8%,位居第二;华为手机市场份额目前全球第三,中国市场份额第一,国内市场份额达15.9%,全球市场苹果公司通信设备占有率依然第一。

(三)理论基础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所著《竞争优势》中提出价值链这一概念,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他将价值增值过程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认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价值链。在价值链中,制造环节由于技术含量低、易模仿等特性,产品附加价值较低,而研发和服务环节拥有较高的产品附加值。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价值链理论应运而生,价值链中的制造、服务等环节在各国之间形成分工。其中发达国家制造企业占领了研发服务、技术咨询、金融服务等价值链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而中国的制造业主要是在发达国家将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环节大规模外移,致力于价值链上附加值和利润更高的环节的契机下凭借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起来的。

1992年施振荣为了“再造宏基”提出了“微笑曲线”,描述了现代制造业的价值链。曲线左右两边分别为上游、下游,代表着研发与营销环节,曲线中间则代表制造环节。在价值链中,附加价值更多体现在研发与营销,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价值最低,因此企业未来应该朝微笑曲线两端发展,实现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的升级,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永续经营。通信设备制造业作为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这种价值链的攀升显得尤为重要。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研究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升级历程,仅仅通过定量方法来直接测量比较困难, 因为定量研究通过对事物可量化部分及其相关关系的测量、计算与分析来掌握事物本质, 用其来直接测量行业成长这类复杂且动态的现象有一定难度。定性研究则是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来进行深入、细致研究, 然后对事物的本质得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性理解, 定性方法更符合制造业价值链成长这一研究主题和研究目标。 本研究采用被公认为最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方法的核心是资料收集与分析的过程,该过程既包含理论演绎又包含理论归纳。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是同时发生、进行、连续循环的过程,其资料收集方法与其他定性研究相同,而资料分析则要求严格Strauss将扎根理论对资料的分析称为译码,指将所搜集或转译的文字资料加以分解、分析现象。将现象进行初步概念化,然后再将初步概念化的现象第二次概念化、抽象化,再以适当方式将概念重新第三次抽象、提升和综合为范畴以及核心范畴的操作化过程。该过程要忠实于资料,挖掘出资料的范畴,识别出范畴的性质和性质的维度,范畴间复杂交错的本质关系就是研究所得的理论。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

本研究通过多种方法从各个渠道收集到的资料有:①2015年5月份我们浏览并搜集了大量有关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及其价值链升级的资料,包括论文、论坛、企业公告及言论等, 企业内部的资料等;②2015年6月份,我们在导师的协助下与正在华为工作的学长学姐们取得了联系,展开了一次关于华为价值链升级的内部访谈活动;③2015年7月份我们走进华为实体店,统观整个华为荣耀7发售现场,并与营销人员进行了对话;④2015年~10月制作问卷并发放问卷,采集并分析数据,对华为的品牌营销能力进行测试的报告。通过对以上资料进行整理、整合、可信度监测, 以确保资料真实准确地反映研究内容, 保证所有文献以及资料的可靠性。

(三)资料分析

扎根理论方法对资料的分析过程可以明确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

1.开放性译码

开放性译码指将企业资料记录逐步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 也就是根据一定原则将大量的资料记录加以逐级缩编, 用概念和范畴来正确反映资料内容,并把资料记录以及抽象出来的概念打破、揉碎并重新综合的过程。开放性译码的目的在于指认现象、界定概念、发现范畴, 也就是处理聚敛问题。 使用开放性译码,主要是为了将研究的内容细化,首先发现现象,接着定义现象即概念化现象,然后发掘范畴并为范畴命名,确定范畴的性质。为了说明开放性译码的过程,对华为企业进行资料研究整合后用开放性译码进行如表1操作。

概念和范畴的命名有多重来源,有的来自文献资料,有的来自访谈记录,有的是笔者根据工作中收集和整理的大量笔记和内部刊物(不对外公布) 的结果。概念和范畴的得出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为了找到最能反映资料本质的概念和范畴,需要在资料和概念范畴间不断循环往复考察。 开放性译码的过程,首先是对所有搜集到的资料贴标签,这些资料来自整个项目进程中的访谈调研、企业内部资料、论坛等渠道,相对于整个研究内容,他们就是文字碎片的组合。首先,用a为碎片文字贴标签;第二步,对所有a(a1、a2...ai)进行初步概念化,得出aa(aa1、aa2...aai),初步概念化这个环节相当于是对标签定义,在此环节如果发现资料不足还可以进行补充;第三步,是概念化的确定,将所有aa分组定义,归类为A(A1、A2...Ai),这一步将所有资料确定各自的概念范围,不能再有添加和更改;最后一步,是将概念化的内容范畴化AA(AA1、AA2...AAi)。整个开放性编码过程中对资料的精炼和缩编均在深入。在整个开放性译码中,共集结54个初步概念、21个最终概念、以及8个范畴。

2.主轴译码

主轴译码是指运用“原因条件现象情景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 。 这一编码范式,将开放性编码中得到的所有概念集合起来形成主轴范畴。主轴译码这个环节,任务是将范畴具体化,即把以上总结的八个范畴发展成主范畴和副范畴。本环节并非是把理论框架设计出来,而是基于性质更近一步。在该环节,典范模型成为译码的主要手段。典范模型是扎根理论方法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 用以将范畴联系起来, 并进一步挖掘范畴的含义。利用产生某个事件(主范畴)的条件、这个事件所依赖的脉络(也就是该范畴性质的具体维度指标)以及在事件中行动者采取的策略和采用的结果, 更多、更准确地把握该事件(主范畴),因此,条件、脉络、策略和结果虽然也都是范畴, 但都是与某一主范畴有关而用来帮助了解该主范畴的, 故将其称为副范畴。 通过典范模型,我们得到四个主范畴,分别是技术研发(AA1)、品牌营销(AA2)、国际化趋势(AA3)和聚焦思想(AA4)。技术研发是由多元化创新这个范畴和持续创新、产品多元化、自身技术、解决空心化问题四个概念构成;品牌营销是由企业内外关系管理、战略成本管理、营销三个范畴及企业文化、擅长媒体关系、人力资源、价格优势、战略成本管理、品牌营销、消费者感知七个概念构成;国际化趋势是由市场扩张、国际化趋势两个范畴及扩宽国外市场、开拓高端市场、国际竞争力、国际化营销四个概念构成;聚焦思想是由聚焦思想、产业链构建两个范畴及聚焦思想、与运营商合作、形成终端产业链、客户关系管理、渠道开发、行业环境六个概念构成。关于典范模型分析过程举例如图2所示:

典范模型使我们对范畴的界定更加明确,通过概念、副范畴到主范畴的循序渐进,展现了和企业资料的照应,衔接整个研究过程。就主范畴的典范模型品牌营销举例,营销是因,结果是品牌营销。企业以营销作为手段,做到价格上的优势以及企业文化的体现,再结合媒体宣传,将企业产品理念宣扬给消费者,再在产品成本上作战略规划,有效应对其他竞争者的价格竞争,在人脉的扩张中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肯定和拥护,最终起到品牌营销该有的作用。

3.选择性译码

选择性编码是指选择出核心范畴,并将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联系,深入分析,验证其间的关系,并将概念化尚未发展完备的范畴补充完整,即综合的过程。主要步骤是:①借助于得到的范畴,找出核心范畴与次要范畴;②阐明“故事线”,纵观整个研究过程,运用文献、观察或访谈得到的资料,研究其范畴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所有现象;③通过典范模型将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联系,并用所有资料验证之间的联系;④继续开发范畴使其更加细微和完备。

在对华为价值链升级的研究中,通过对多元化创新、产业链构建、聚焦思想、企业内外关系管理、战略成本管理、市场扩张、国际化趋势、品牌营销这8个范畴的考察及对技术研发、品牌营销、国际化趋势、聚焦思想这4个主范畴与其相应副范畴的深入分析,同时对于原始资料记录进行互动比较、提问,发现可以运用技术研发、品牌营销、国际化趋势、聚焦思想这一核心范畴来对其他范畴进行分析。华为公司充分展现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即以技术研发为基础,通过品牌营销,在产品、技术和客户等方面聚焦,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将自己的技术研发与营销国际化。其故事线可概括为:华为由初建立时以技术为主导逐渐转变为技术与营销双主导,形成以客户为主导的服务理念,积极处理企业内外关系,并将产品的研发与客户偏好联系,进行多元化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并顺应全球通信制造业发展趋势,积极开拓国内国外市场,不仅在产品上,也在技术上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构建全球终端产业链,尽快实现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的升级。

(三)研究结果

通过扎根理论三层次编码,本文得出结论,华为企业在价值链升级道路上应围绕技术研发、品牌营销、国际化趋势和聚焦思想四个主范畴升级,相比通信设备制造业普遍遵循的“微笑曲线”理论,我们在技术研发与品牌营销两方面多添加了两个应关注的创新理论。2015年华为的销量步入全球前三、国内前二,势头迅猛,作为一家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的积极创新及全面发展为其带来了良好的市场前景。在技术研发方面,华为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国产芯片制造商,通信设备制造商拥有核心技术不仅能在同业领域获得较高的地位,还能够创造更大的研发空间。在品牌营销方面,通过华为2015年荣耀系列宣传活动看出了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学习导向。作为一家以“技术流”标签的企业,华为难以在红利日渐消退的网络营销中胜过以“人性化”宣传的其他手机品牌,因此华为于2015年成功推出跨界营销,赞助冬奥、与大学生一起攀岩、音乐节等跨界营销活动充分利用目标消费者的传播能力,迅速提升品牌“人性化”方面好感。本文认为寻找合适的营销手段极为重要,通信设备制造商必须根据产品形象及时提升产品知名度,以更加符合消费者感知的产品理念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国际化趋势,是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共同的目标,2015年的企业国际化排名中,我国企业中华为第一、万达第二。华为在2014年9月收购了英国蜂窝物联网芯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Neul,并且华为计划以Neul为中心打造一个全球级物联网,这是构建全球产业链的关键一步,不仅提高了国际知名度,并且在扩张市场过程中可以获得无限可能存在的商机,抢先构建产业链可以规避渠道被垄断等风险。华为的聚焦思想主要来源于华为于2011年成立的企业业务集团,华为拥有的聚焦理念值得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学习,通过聚焦每一项核心业务有利于持续创新、技术领先。华为在聚焦的原则上与战略合作伙伴来完成被集成战略,通信设备制造商如果想凭借基础设施垄断行业的发展最后只能走向灭亡,只有趋利避害学会与某些领域更优秀的企业合作,才能带动整个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全面发展。总结起来,通信设备制造业首先要坚持研发核心技术和优化品牌营销才能在业界站稳脚跟,而企业从小区域迈向大范围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善于与优秀企业战略合作构建完整的、安全的、多元化的产业链结构,才能真正实现全球化。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定性研究方法研究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升级的理论方法,以华为为例,得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路上应给予重视的研发、营销、聚焦与国际化趋势四个范畴。基于微笑曲线理论,根据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围绕核心范畴、副范畴等概念构建立体网络关系后,我们得出结论:首先,华为由聚焦运营商客户需求、聚焦产品和技术的研发,转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和前沿技术驱动为创新,根据最终消费者体验来打造解决方案,真正将技术与营销结合起来,其技术的持续创新与研发是为了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服务;其次,华为一直在提升企业在国际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努力向国际与高端市场拓展,在走国际道路的同时提高产品本身的质量与其产品在客户心中的质量;再者,华为自2013年来坚持“被集成”战略,聚焦ICT基础设施,对电信基础网络、云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等领域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使公司始终处于行业前沿,引领行业的发展,并为客户合作伙伴提供具有全球领先的技术水平和开放的架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努力构建健康完整的终端生态系统。

(二)建议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商不仅要在研发与营销上下游站稳脚跟,还要坚持基于聚焦思想的被集成合作战略构建全球产业链,实现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的升级。本文通过扎根理论定性研究方法,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价值链的升级提出一些建议:①建议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多元化。急需改善的一方面是增加研发投入,我国设备企业同国外同行相比研发投入比较少,国内多数设备企业采取跟随战略,导致模仿性较强且技术研发能力停滞不前。另一方面是技术研发方向的单一化,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多数以发展数字通信领域为主,事实上当前通信设备制造业已经进入成熟期,数字通信技术的创新过程已是标准化过程,短期内难以有革命性创新,欧美技术领先地区已将研发创新放在计算机技术与IT领域管理方法上。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应做到技术多元化创新,紧随世界领先水平,研发具有核心价值的产品。②建议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业务向多元化发展。一方面,随着我国通信产品呈现宽带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方向,市场需求旺盛,作为运营商应加大资本投入以此直接带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快速成长,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应抓住需求结构升级的机会,稳固国产移动应用主流市场地位。另一方面,设备商要主动出击寻找国内外运营商、渠道商,增加各方面业务合作范围,强化战略合作能力。③建议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构建全球产业链。作为全球第二大综合通信设备提供商,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0余家企业及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整合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应积极开发前端至终端的业务发展能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产业链。坚持被继承战略,善于利用资源并敢于应用新的合作方式。④建议制定国家层次目标和战略,大力发展通信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是我国信息电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我国政府应积极制定战略,加大对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支持,尽快实现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又强又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段增辉.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1:1.

[2]刘念.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升级策略优势[D].浙江大学,2015:65.

[3]郭腾飞.制造业服务化理论分析[J].经营与管理,2016,(01):112-114.

[4]李志刚,李兴旺.蒙牛公司快速成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运用[J].内蒙古财经学院,2006,19(3):3.

[5]黄清.“扎根理论”方法及其在课程理论建构中的运用[J].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2006,(05):4.

[6]Anse lm Strauss, Ju liet Corb in. 徐宗国译.质性研究概念[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 1997:165.

[7]韩炜. 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战略定位探讨[J].现代财经,2008,(10):4.

[8]李志刚.裂变型创业[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12):66-69.

[9]李志刚,李兴旺.蒙牛公司快速成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运用[J].南开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2006,19(3):4.

作者简介:

营造技术论文例5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市场营销;培养方案,教学实践

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育在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大约有近百年的历史,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已经比较成熟。而我国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整体上起步较晚,东部沿海地区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部地区受经济发展和教育理念相对落后等因素影响,在20世纪90年中后期才开始起步。经历了将近三十年的专业发展里程,市场营销专业近两年成为最受中国大学喜爱的本科专业之一,全国有838所大学开设该专业,以71.87%占比位居排行榜第三位。与此同时,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出现“供过于求”现象。2014年10月教育部公布15个难就业专业,市场营销成“重灾区”。随着企业产品技术的不断升级,当前传统营销模式向电子商务的转型,传统意义上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已很难满足新形势发展的要求,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亟须创新。

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市场营销毕业生人数已“供过于求”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在经济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热度增加,相应地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增多,每年都在增加的市场营销的毕业生人数,使得2014年市场营销的毕业人数“供过于求”。

2.现有的培养计划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

近年来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显示,传统的营销教学存在“学与用脱节”的问题。大量毕业生特别是营销管理类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究其原因不是数量过剩,而是毕业生的规格和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在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规格定位、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营销管理人才的需求,难以实现真正的校企对接,导致社会需求巨大并不断剧增但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就业岗位的矛盾与尴尬局面。

3.复合型人才培养对教学资源配置与整合地提出了更高要求

调查发现,许多理科学校对文科实验室的投资与建设投入不足,没有好设施,难以发挥实验教学在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中的作用,也有一些学校虽然硬件设施良好,但由于软件支持体系不足,硬件的作用难以发挥。而随着高新技术企业大发展,急需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因此,现有的教学资源将无法满足培养需求,对学校的教学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以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专业教学模式需要更多的创新实践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仍然没有脱离知识学科性、系统性、完整性的窠臼。理论课程设置多于实践课程,而实践课程缺乏特色,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力度不大,教学内容陈旧。而以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合理的实践体系设计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建立更多的创新实践。

5.面向高新技术、高端装备企业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导力量为综合型及财经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在理科和工程技术相关学科方面缺乏优势。因此,此类人才在商贸类企业具有优势,但无法很好满足并适应高新技术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

6.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全球化经营急需复合型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兴起,经济资源跨国流动的势头更加强劲。企业产业链协同发展趋势凸显。同时,随着各地区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急需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7.传统营销模式转型,为新型专业人才预留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影响正迅速地向经济、社会、文化的各领域进行广泛的渗透扩散,全球已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抢占此新兴竞争制高点。同时“十二五”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企业必须淘汰缺乏技术支撑的低层次营销人才,招募有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运营能力的营销人才,借力移动互联网,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LT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

LT大学是甘肃省一所工科为主的二本院校。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一流工科,坚实理科,特色文科”。经济管理学院现有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等7个本科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创建于1994年,2010年开始特设市场营销基地班(机电产品营销管理方向),2012年开始增设市场营销(高端装备营销管理方向)。

1.人才定制,专业化培养定位

结合理工科院校的学科特色,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具备坚实的管理、市场营销、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等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受到系统的工程技术和专业技能训练,能从事机械产品和高端装备市场营销、运营管理、设计、制造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素质教育,实践创新双项结合

本专业人才要求培养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市场营销、工商管理、机械制造基础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机械制造技术所必需的装备、工艺知识,具备从事高端装备和机械产品市场营销、运营管理、设计、制造等方面工作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和系统的机械制造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现代制造技术发展领域中的工艺方法、工艺装备、计算机应用等知识,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体系构建,搭建高效课程模式

(1)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在构建理论教学体系时,突出了应用性课程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坚持了以应用为主同时兼顾理论的基本原则,形成了一整套既具特色又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科学而严谨的理论教学体系。本专业理论教学分为四大模块:通识教学、学科基础、工业技术、专业课程。其中,学科基础课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技术基础课程包括:金属工艺学、工程力学、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装备先进技术等;专业课程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广告学、商务谈判、企业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等。

(2)建立与人才培养能力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印证和检验形式,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既体现市场营销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的目标,又体现市场营销专业(高端装备营销管理方向)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特点。要求做到: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相应的课程单元;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推广仿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拓展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统计软件实习、ERP沙盘模拟、营销软件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同时开设市场营销策划实训、商务谈判模拟等创新实践课程,定期开展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

4.方法创新,深化教学改革

以市场营销省级、消费行为校级精品课建设为核心,深入展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启动精品课视频共享建设,实现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网络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大赛,提升多媒体课件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通过教学研究项目,推进专业课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结合,综合运用“案例教学”“问题教学”“讨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式,使教学内容丰富而不单调,教学过程生动而不枯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引入市场热点问题研讨和计算机模拟教学(营销模拟软件)等方式,就市场营销的关键环节进行演练,通过组织专业特色活动以及校外实习,促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三、LT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成果总结与展望

LT大学自1994年创办市场营销专业,经过20年的积极探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从学科特点出发,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重视实践性思维开发训练,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围绕一个中心即“培养营销专业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两个方向“日用消费品营销和工业品营销”、三个层次即“初始岗位销售能力培养;高级岗位策划能力培养、提升岗位综合能力培养”、四个基本点即“观念、战略、策略、管理”营销框架体系,构建并优化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迄今为止,LT大学累计培养900余名有工程技术背景的营销专业人才。依据武汉大学邱均平教授的专业排名,LT大学市场营销在全国540所开此专业的院校排名62名。在甘肃省排名第二。本专业就业率连续两年达到100%,成为LT大学十大就业品牌专业。依据跟踪调查,毕业生80%以上在工业品营销领域工作。毕业生在3~5年晋升部门主管或区域市场经理的比例明显高于同期同层次大学的同类专业毕业生。LT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近期建设目标遵照“控制规模,凝练特色、强化师资、凸显优势”的发展思路,凸显工程技术背景,以培养营销工程师为目标定位,以职业能力培养和提升为导向,以专业主干课程为突破口,优化具有本学科特色课内外实践体系,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实现本专业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的转变。我们将进一步打造市场营销和工程技术复合型专业优势,力争在2至3年内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并朝部级重点专业方向努力。

作者:梁青玉 王子萱 刘田钰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营造技术论文例6

自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1994年他们的专著《竞争大未来----企业发展战略》出版以后,核心竞争力研究与讨论在西方掀起了高潮,该理论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西方最热门的企业战略理论,是对几十年来美国大企业战略理论包括多样化战略的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并对国际企业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核心竞争力理论已经成为分析企业间有效竞争和成长的一个重要工具,成为当前经济竞争的重要目标。今天建立和发展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西方企业普遍追求的战略目标,也是各种企业发展战略运用有效性的根本,西方企业的成功无不与对核心竞争力的重视有密切的关系。核心竞争力的出现,体现出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已走向深入。美国以信息产业为核心塑造其跨世纪的竞争力;欧盟国家追求的核心竞争力则是合作产生的化学效应。近观国内,钢铁行业追求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是产量的多寡,逐步形成“当产量规模下的多品种覆盖力”。与其它西方理论一样,核心竞争力理论在中国也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在财经类媒体上,在企业首脑的讲话中,以及经济,管理学者的论著中,普遍地出现“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核心专长”等词汇,一些新的成果不断出现在各报刊上,这一理论已经引起了有关理论和实跌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重点论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特性和功能以及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1.企业的人力资本。在知识与资本日益对等甚至是知识雇佣资本的时代,人力资本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问题是对于企业的所有者来说,进行怎样的机制设计将人力资本与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特殊人才竭力为企业奉献才能。

2.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包括虽然公开但受法律保护的专利技术以及一系列技术秘密。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关键是拥有持久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

3.企业声誉。声誉是拥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对没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的一种承诺。在产品市场上,声誉是卖者对买者作出的不卖假冒伪劣产品的承诺;在资本市场上,声誉是企业家、经营者对投资者(股东、债权人)作出的不滥用资金的承诺。这种承诺通常不具有法律上的可执行性,但如果卖者、企业家不履行这种承诺,就要失去买者的光顾和投资者的青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应该把声誉理解成一个道德问题,应该把它理解为一种制度。对于生产复杂产品以致于买者或投资者一时无法判定质量如汽车、房地产以及买者靠承诺购买未来产品或服务的服务业和资本市场,声誉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甚至生存的根本和生命线。

4.营销技术。营销技术即企业通过高效的产品、价格、促销和营销渠道整合向顾客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和劳务。营销技术既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本和经验的积累,技术手段和营销信息系统的应用也起到基础性作用。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核心技术的网络营销技术和实现营销技术的标准化有利于企业在更大的范围拓展销售空间。先进的营销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消费者的时代,营销技术甚至是比制造技术更重要的竞争力因素。

5.营销网络。营销网点是企业推销产品和服务的前沿阵地,其主要功能是产品销售、市场调查、营销宣传、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营销网络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技术将配送中心、营销网点、信息体系和信息系统等联系在一起,形成覆盖较大区域市场的营销网络。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企业一旦在消费者中形成了营销网络,将成为后来者进入该市场的壁垒,从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获得超额利润;后来者只有花费大量的投入与先入企业进行广告和销售网的争夺战,才有可能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

6.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经营理念及其具体体现的集合,从概念上看,企业文化非常简单,通常的难度在于找到适合企业特色的文化理念和具体落实。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整合更大范围资源、迅速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利器。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及功能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1.独特性。核心竞争力强调的是企业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企业一旦拥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够依托这一竞争优势迅速占领目标市场,赢得客户的信任,形成自己独特的消费群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经过战略设计、领导策划、组织管理等多层次、多环节的实践不断提炼、总结、创新而得到的,其它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赶超。它不仅仅是对消费者现时需求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它能引导消费者,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2.整体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企业所有资源充分整合的结果,是企业驾驭内外环境的能力体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能产生于某些具体的要素,但它的功能会渗入企业拥有的全部资源之中,体现在企业经营的一切方面。在企业多样化经营的今天,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是否覆盖了企业的各个部门和所有产品,它是否能够抵御不可预期的市场风险,它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企业的预期目标。

3.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核心地位,能显着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其次核心竞争力能实现和创造顾客价值,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最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原因,也是企业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的根本原因。核心竞争力对企业、顾客具有独特的价值,对企业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具有特殊的贡献。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功能

1.导向功能。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它对全体员工有一种内在的号召力,使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引导全体员工把个人的目标和理想聚焦在企业的目标和理想上,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

2.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能减少企业内部的摩擦和内耗,形成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全体员工团结一心,把精力花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上。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团队精神就是企业文化凝聚功能的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

3.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维护企业的声誉,努力工作。

4.规范功能。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能约束企业职工的言谈举止,从而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三、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内部途径

1.普遍认知。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2.要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3.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国有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不十分清楚或把握不准,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和整合,也就是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哪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4.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有一著名的企业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文化无处不在,你的一切,竞争对手明天就可以模仿,但他们不能模仿我们的企业文化”。可见,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有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无形中就形成了对员工的激励,使他们为此而奋斗,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外部途径

1.可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公司学习另一个公司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知识联盟具有以下特征:联盟的各方合作关系非常紧密;知识联盟的参与者广泛;具有巨大的战略潜能等。因此,知识联盟是企业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2.可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兼并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的一条捷径。

3.努力培育更多的更忠诚的稳定顾客群。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就越能经久不衰。企业都应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到公关宣传等营销的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目前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优秀的已经成功或者即将成功的我国企业在全球化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都必须思考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取得自己的竞争优势,以确保自己能够活得长、长得大。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以及广大的企业管理者自觉地运用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企业之道,为企业之本,在此基础上吸纳西方优秀管理文明,形成以自身特色为大本大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跻身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并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营造技术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203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社会背景下,林业经济的发展,除了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资源以外,还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有必要对营林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

1 营林技术的现状

在对营林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之前,要对营林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解,从营林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情况来看,播种造林法、植苗造林法和分殖造林法已经成为了营林技术在环境中应用的有效措施[1]。在森林防火领域,营林技术的应用让人们对森林火灾的应对态度和防火意识实现了提高。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营林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理论研究和治理控制措施的创新,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营林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对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森林资源和大气环境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营林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对营林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究发现,传统的营林技术应用模式已经表现出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营林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营林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营林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数量与质量相对失衡的问题,成为了更新造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在营林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未能坚持市场的导向化作用,这就使得营林技术在环境中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出现苗木市场投入量高于苗木规划设计作业量的问题;由于在对营林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缺乏对良种培育问题的关注,就使得营林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母树林更替缓慢,培育的种子过于单一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会给营林技术的应用成果与林业市场的衔接带来不利的问题[2]。

3 营林技术应用问题的解决措施

通过前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传统营林技术应用模式的弊端,会导致种子品质下降、种植方式和管理思路落后于市场形势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造成林木生长速度慢、林木投放与市场实际需求相脱节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对营林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

3.1 对营林技术应用的树种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造林技术的应用,是营林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表现。因此在对营林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要对保证造林工作有效发展的措施进行完善。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在营林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要通过对营林树种进行合理配置的方式,让营林技术在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应用。这就要求在对营林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要让林业的分布结构处于一种合理稳定的趋势之中,这样,通过构建一种相对合理的分布结构,可以让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得到有效保障。

3.2 营林技术的应用要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

营林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对我国林业市场的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营林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应该通过加强集约化管理的方式,让营林技术的应用模式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3]。在对营林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从造林树种培育入手,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对营林树种的种子质量进行提升。这就要求在对营林技术进行集约化管理的过程中,要采用遵循林业作为生长规律和坚持科学管理的方式,对营林技术的应用模式进行规范。

3.3 采用多树种配置的营林模式

营林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离不开因地制宜的原则,因此在对营林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构建一种健康的营林造林模式。在营林技术的应用实践过程中,多树种配置的营林模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应用方式。所谓的多树种配置主要指的是在营林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过程中,通过行间混交和株间混交等方式,对不同树种进行搭配的造林方式。在对这一模式进行因变更与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选地适树、改树适地等方式对营林树种进行选择,这就对营林技术应用机制的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

4 结论

营林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只有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入手,以营林技术与林业市场化需求相结合的方式,对营林技术进行应用,才能真正促进我国营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营造技术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F46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6-0109-02

一、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研究现状浅析

现代企业正处在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内外部环境中,信息与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运营管理的发展遇到了严峻的考验。只有立足于当前的理论基础,反思运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才能使学者以及企业家对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了然于胸,从容应对,从而使得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在分析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时综合了Pilkington和Meredith(2009),Andrew Taylor和Margaret Taylor(2009),于晓琳和王琳(2012)的研究。其中,Pilkington和Meredith(2009)对三个影响最大的期刊JOM,POM和IJOPM中1980―2006年间约75 000篇有关运营管理的论文的索引记录的引用,被引用的分析以及相关应用进行分析,以明确现在运营管理理论研究中的重点主题;而Andrew Taylor和Margaret Taylor(2009)对IJOPM期刊自2004年第九期到2009年第12期共310篇文章进行内容分析;于晓琳和王琳(2012)则对2006年到2011年间JOM、POM和IJOPM中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与总结,探讨目前运营管理理论文献研究中的重点与主要研究内容。

(一)当今运营管理理论的研究主题与重点

Pilkington和Meredith(2009)通过27年的研究发现,运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重点发生了很大变化,学者对流程设计和库存管理的兴趣有显著下降,对服务运营的研究也有所降低。综合75000篇文献索引之后Pilkington和Meredith指出运营管理领域21世纪最有代表性的话题是:制造战略、质量及其测量、供应链管理、绩效测量和资源基础观理论。

Andrew Taylor和Margaret Taylor(2009)的研究则表明目前运营管理理论中最受关注和最稳定的研究主题是:制造战略、供应链管理、绩效管理和服务运营。

于晓琳和王琳(2012)则认为作业计划和库存控制不再是研究的重点,现在重点研究的是更加具有整合性和战略性的话题,如供应链管理、制造战略、服务运营及绩效管理等。

综合上述三项研究可以发现,自进入21世纪以来,运营管理理论的研究主题多集中在制造战略、供应链管理、服务运营及绩效管理这三方面。

(二)当今运营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

运营管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可分为建模与仿真方法以及实证研究方法,由于实证研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资金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实证研究在21世纪之前都发展较缓慢。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统计方法之间不断的融合,实证研究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学者的青睐,其研究体系也日渐成熟和完善,从其他领域借鉴并形成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民族志和扎根理论等研究方法,丰富了运营管理研究方法理论。

Andrew和Margaret (2009)的研究将运营管理的研究方法分为问卷调查、案例研究、文献研究、多研究方法、二手数据、不在案例之内的访谈法、行动研究法、室内试验和仿真实验、内容或引用分析方法、关键事件研究、专家小组或德尔菲法,研究结果显示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方法最受研究者关注,观察法和档案文分析方法则使用较少。

于晓琳和王琳(2012)则通过研究发现建模和仿真已不是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多使用实证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是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二手数据方法呈增长趋势。

(三)与以往运营管理研究的区别与重点变化趋势原因分析

1.市场需求多元化。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和能源的价格大幅度增长,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买卖关系中,主导权已经倾向了买方。顾客占据较大的选择余地,因而对产品和服务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样下去,产品的寿命周期会逐渐缩短,伴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的发展形势,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方向迫使企业必须经常投入足够的力量和精力来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对于制造战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制造出具有独特性的新产品以吸引更多的客户。

2.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现代企业的经济开放程度逐年增高,市场竞争的方式和种类繁多,造成竞争的内容不仅只是降低价格和质量,售后服务和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这些方面。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则需要对原料采购,产品制造,成本控制以及售后服务等生产的一系列流程进行全面的,多层次的分析与控制。

3.“以人为本,服务为主”理念的推行。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上宣髌笠档奈幕精神,让优秀的员工充分了解现代企业运营的理念,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遵循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充分推行以人为本、关心关爱员工。在“以人为本,服务为主”的理念推动下,现代企业则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与金钱到提高服务质量上。由于这种实际需求的存在,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的重点也会更多的偏向于服务运营方面。

4.现代科技技术的进步。由于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进步,促使企业需要更多的手段来制造多样化的产品,就会相应的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所以,现代企业不断面临运营技术的重大选择,进行运营系统的重新设计、调整和组介。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理论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方法提供了工具载体,这也使得实证研究方法在理论研究方法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二、 当前竞争环境下企业运营管理理论发展预测

(一)跨企业的集成管理成为企业运营管理中的一重要方面

现代运营管理包括运营战略的制订、运营系统设计以及运营系统的运行等多个层次的内容,把运营战略、新产品开发、产品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配送直至售后服务看作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对其进行综合管理。现代企业致力于整个供应链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合理化和优化,与供应链上的多个企业结成联盟,把整条“链”看作一个集成组织,通过“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分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多品种小批量的混合生产方式成为主流

伴随着资源和能源的价格大幅度增长,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多品种小批量的混合生产方式成为主流。为了适应市场多样化要求,必须采取多品种的生产方式,生产管理面临着多品种小批量和降低成本之间相悖的挑战。因此,应该从生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去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法。

(三)信息技术成为运营系统控制和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系列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的变革已成为运营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计算机已经并将继续对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先进制造技术(AMT)的应用使企业的运作方式发生了真正的革命。管理信息系统(ERP)与电子系统的应用涉及到产品生产、销售以及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与人员管理,而这些都是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所要研究的重点。同时在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必须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来武装企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会向新台阶的方向发展。

(四)“全球运营”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企业之间的制造活动从集中式转变为分布式,现代企业的选址问题不再是单一的地理位置的选址,而是如何构建一个市场需要的网络选址问题。

(五)“柔性”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在市场经济下,顾客的满意度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增强对产品需求量、产品的适应能力,就是增强企业的“柔性”。能适时适量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六)环境问题得到重视

绿色环境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企业有必要在产品的设计和运营过程中考虑到环境因素,在资源获取和利用上尽量要节约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考虑各种资源的再生利用问题。

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和现代企业实际竞争环境的基础下,可以看出制造战略,供应链管理,服务运营与绩效管理正在逐步成为运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重点,实证分析方法也将取代原有的定性分析成为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可以预测在未来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的范围会逐渐增大,以供应链管理为中心辐射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产品设计,生产与制造以及企业内部的财务,人事以及结构管理等,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会为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提供更强有力的工具载体支持。

参考文献:

[1] 黄月俊.浅谈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J].运营管理,2012(8).

[2] 高殿军.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发展的新趋势[J].山东工商管理学报,2006(6).

营造技术论文例9

2014年10月吉林自学考试科目表(专科及基础课段)已公布,具体内容请各位考生查看如下:

专科及基础课段(40个专业) 国际贸易020109 基础英语00088 国际金融00076 国际贸易实务(一)00090 中国对外贸易00092 中英合作金融管理020116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大学语文04729 会计020203 财务管理学00067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成本会计00156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市场营销020207 企业定价00180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广告学(一)00181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中英合作商务管理020214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大学语文04729 物流管理020228 物流经济地理03995 物流英语05362 国际物流导论05372 劳动和社会保障020231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03312 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03320 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案例分析03321 电算会计020242 财务管理学00067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成本会计00156 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 采购与供应管理020265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物流英语05362 酒店管理与导游020290 旅游学概论06011 旅游政策与法规03959导游实务01525 旅游职业道德01527 旅游礼节礼仪01520旅行社业务01526 法律030112 民法学00242 中国法制史00223行政法学00261 民事诉讼法学00243 经济法概论00244 社会工作与管理030202 社会政策与法规00274人类成长与环境00276 社会问题00275 公共关系学00182 社会工作概论00272 机关管理及办公自动化030307 管理心理学00163秘书学概论00345 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二)03204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00346公共关系学00182 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 心理健康教育040109 心理咨询与辅导(一)05619团体心理辅导03372 心理测量与评估0561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 心理学史05952 秘书050102 秘书学概论00345管理心理学00163 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00346公共关系学00182 外国秘书工作概况00514机关管理00509 汉语言文学050114 文学概论(一)00529心理学00031 古代汉语00536教育学(一)00429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0531外国文学作品选00534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00533 朝鲜语言文学050119 中国古代文学00559外国文学00598 中国现代文学00546 朝鲜文学00588 朝鲜语翻译00630 俄语050209 现代俄语05019 外事外贸俄语01142 基础俄语(二)00614 俄语阅读(一)00846 朝鲜语050211 朝鲜语语法00631 朝鲜语国家概况00632 朝鲜语基础(一)00627 朝鲜语基础(二)00628 视觉传达设计050406 设计概论(一)03521 美术教育050409 心理学00031 教育学(一)00429 数字媒体艺术050420 数字影视三维动画07889 数字媒体视频编辑07891 艺术设计(特教)05043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聋哑试卷) 视觉传达设计概论0554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聋哑试卷) 服装设计与工程050442 应用文写作02126 服装设计05334服装画技法03903 服装品质管理03906 服装市场与营销00683 游戏艺术设计05045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大学语文04729 地铁电动客车技术080312 机械知识05464 电子电路07439 客车工程05465 车辆修造工艺与装备05466 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080326 机械制造02230 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02207 计算机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05517 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04080 汽车车身数字化设计080331 车身二维数字化设计技术01880 汽车设计形态美术基础01882 工业设计美学基础01883 车身构造01885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080619 发动机原理02577 汽车电器基础06923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06931 汽车制造基础06919 数控技术应用080744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04070 数控机床操作05789 机械设计基础(一)07743 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0408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748 电子商务技术04614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00898电子技术基础(三)04730 数字逻辑06626 物流信息技术(一)11180 地铁运输与管理081721 电子电路07439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05774 客运市场营销05775 汽车服务工程082229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05877汽车保险与理赔05873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05875汽车营销案例分析05872汽车应用英语05869 汽车营销技术05871汽车诊断与维修05881 职业道德与礼仪05868汽车售后服务管理05870 兽医公共卫生090415 有机化学及动物生物化学04786 食用动物寄生虫病学01413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学01417 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学01416动物生理学06663 兽医诊断学及内科学01411 眼视光技术100310 角膜接触镜03766 物理光学03753 眼视光器械学03764 低视力康复学03768 康复治疗技术100313 运动治疗技术12510 作业治疗技术12512 言语治疗技术12518 护理学100701 病理学02901 药理学(一)02903护理伦理学02996 医学心理学02113内科护理学(一)02998 外科护理学(一)03001妇产科护理学(一)03002 社区护理学100704 病理学02901 药理学(一)02903社区常见健康问题03624 社区特殊人群保健03623 社区护理技术03625 中药学100803 中药学(一)02974 中医基础理论(一)02972中药鉴定学03040 医古文(一)02976 方剂学(一)02975 生物制药100906 生物制药设备原理及操作01400 口服药品制剂学01408 药用微生物01402生物制药工艺学01396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01394生物药品分析01404

营造技术论文例10

一、生态农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生态农业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在当时只是个别种植户为适应个别的市场需求而单独经营的生产模式。至21世纪,全球各个国家都意识到了生态农业的发展优势,生态农业在全球多数国家开始受到重视并得到普及。据人民日报报道,截止2014年全球已经有162个国家发展生态农业,在耕地面积上,2020年前后全球生态农业生产面积占农业生产总面积的比例最高将达到35%;在销售额上,全球生态产品年销售额已经达到625亿美元。[1]“生态农业”一词首次在我国使用是在1980年银川召开的全国农业生态经济学术讨论会上。此后,生态农业在我国有了新的定义:生态农业就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现代科技和工程管理为基本手段,以生态学及经济学原理为理论基础,在传统农业技术经验建立的集约经营,生态效益的现代农业。[2]研讨会结束不久,我国农业部提出了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思路。截至2010年,我国已经在300多个县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其中部级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102个,省级试点示范县200多个,这些示范县遍布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生态农业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途径,也体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生态农业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将从生态农业内部优势和外部支持两个方面论述生态农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生态农业自身优势强

相对于传统农业,生态农业自身有多重优势:有利于改善和保护环境,能适应多变的地域特征、生产回报效益高和可持续发展优势明显。第一,生态农业是以改善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目标。传统农业的种植需要大量的农药化肥,化肥的大量使用会改变土壤原来的结构和特征,导致突然板结的情况;另外化肥中的废氮流失到农田之外的河流、湖泊和海水中会导致水藻营养过剩等环境问题,传统农业中的化肥使用问题会给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严重的损害。[4]据估计,每一立方米土壤的形成过程,需要328年。而生态农业是一个主张采用开放、平衡、综合、环保和因地制宜的农业系统。在种植上,生态系统认为不能滥用化肥,种植业中的所有能源都是可以循环利用,能够平衡转化的,重点关注环境和人类生产的平衡、可持续发展。[5]在我国,已经有稻萍鱼共生、茶胶相依、桑基鱼塘等将传统农业转型为生态农业的成功典范。这些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粮食生产问题,还进一步缓解了传统农业污染环境的问题,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第二,生态农业能够适应多变的地域特征。我国农业种植的地域条件差异明显,加之农业生产者的知识水平普遍不高,所以需要在我国研发多样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它可以根据地形和相关农业生产条件进行不同生态农业模式建设:城镇近郊可以发展多功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农村可以进行农产品主产区规模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生产条件较差农业区可以开发综合效益优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能够根据农业地域、自然地理条件、地域经济发达程度、农业经济技术条件、农业产业组织发达程度等相关条件的差异从本地农业经济资源的现状出发,通过创新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制度、农业产业组织去发展具有循环、集约和可持续发展优势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6]第三,生态农业的经济回报效益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蒋高明表示:通过11年的研究发现,生态农业亩均经济效益是普通农田的5-10倍,是美国工业化农田的50-100倍,收益的明显提高是传统生态农业无法匹敌的。[7]第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优势明显。相对于传统农业更关注当下利益,没有顾及现在的种植方式给土地等自然资源带来的伤害,给未来农业大战带来阻碍。生态农业就以集约、绿色、环保、循环利用、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等宗旨在未来的农业大战中能突出明显的发展优势。人的传承也包括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传承,生态农业就能凭借绿色环保等可续持发展的优势将各类资源永久地传承下去。

(二)生态农业外部支持力度大

除了内部优势之外,生态农业也得到了国家和其他学科的大力支持。生态农业就是从系统论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与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以期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佳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8]生态农业在传统农业中脱颖而出,形成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安全性和持续性的生态农业系统,有赖于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生态学、系统论、经济学原理等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强大学术力量。另外,因为生态农业相较于传统农业而言有很强的发展优势,所以我国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发展生态农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这也表明政府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对农业的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视,对推进我国生态农业的稳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8年我国农业部选取了“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生态渔业模式等涵盖南北东方和农林牧业全方位大范围的十大生态农业发展作为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这是国家农业部对生态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并且付诸行动的有力证明。

二、社区营造助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生态农业在系统论、生态学等学科支持下拥有广阔发展前景,其中社区营造对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具体和科学的帮助。现在社会的治理规划中,社会系统的最基本、最底层的组成部分就是社区,社区不仅是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社会治理的主要载体。因此,社区治理创新就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切入点和关键环节。所以国家在政策层面为社区营造提供支持,社会工作机构也积极普及社区营造。在我国,社区营造是指通过外在的资源引入和主体介入,结合社区内部的社会关系建构和社会资本培育,既形成了社区运作实务的关系联盟,又培植了社区自我造血的持续发展能力,最终能够促成社区整体的发展和社区治理创新局面的形成。社区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区营造是以社区为载体的发展方式,其关注的是整个社区包括“人、文、地、产、景”等五大方面,因此除了社区营造本身的发展优势之外,本文还将从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地区性特征与社区营造在地性特征吻合以及社区营造与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观念一致两大方面论述社区营造助力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可适性问题。

(一)社区营造逐渐上升的发展态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治理创新”概念以来,围绕“何谓社会治理创新、如何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讨论和实践持续不断地进行着,而社区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既是民众日常生活的空间载体,也是国家治理与地方自治的实践场所,更好地经营社区,提高社区的自助治理和发展能力成为国家更好完成社会治理的新途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社区营造不断得到学者重视和社会工作者的实践,成为社会工作重要的社区工作方法之一。我国不断借鉴发达国家和台湾的社区营造模式,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社区营造的实践。在社会上较为成功的社区营造案例就有:2005年江苏旧村改造社区营造经验;2008年浙江聚集发展社区营造经验;2012年安徽古村保护社区营造经验和2016年四川乡村旅游社区营造经验。[9]四川省在2016年社区营造取得巨大成果后又在2017年招标了107个社区营造项目,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社区营造给成都市带来的效益使得成都市能坚持并且加大对社区营造的投入。社区营造在我国从零开始,到成为社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工作手法,为具有特色的社区进行社区营造,使得社区可持续发展,最后受到国家的重视去配合社会治理创新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献出力量。这一步步的发展都见证了社区营造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在未来的社会快速发展,社区迅速整合形成的情况下,社区营造的发展趋势将会进一步呈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

(二)生态农业建设的集约特征与社区营造

在地性特征吻合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集约程度高,即资本集约、劳动集约、技术集约三个方面。所谓资本集约就是指产业像集中化经营,产业经营所得资金用于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的劳动集约主要是对生态农业劳动的集中讨论,即是通过对劳动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对于生态农业经营的技术;技术集约主要是指集中精力研发生态农业高效模式,通过技术提高转而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10]生态农业的这一特征与社区营造的在地性特征吻合,社区营造中的一大主旨就是限制地域进行集约化营造。在社区营造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会对社区范围内的所有资源和资本进行清点,明确社区的优劣势。在这一过程中就能够把生态农业建设需要的资本集约进行营造,集中社区的资本向农业生产倾斜,促进农业生产。另外,社区营造前期也会进行社区走访和社区访谈,主要是了解社区内居民的情况。在这个阶段,社会工作者登记有技术的社区居民,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技术集约要求的支持;生态农业所需要的劳动集约也是社区营造中期的重点,在社区营造关键的中期阶段,社会工作者需要集合社区内全体人员的力量推进社区营造。同时,社会工作者会针对营造需要技术技巧进行集约培训,提高社区内居民的技术技巧以便社会工作者日后撤出社区时,社区能够正常维持营造中的良好状态。这一点与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劳动集约要求相吻合。

(三)社区营造与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观念一致

社区营造和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的观念无论在行动上还是主旨上都是一致的。在行动上,系统论视角下的生态农业建设是需要兼顾不同系统间的运转情况,即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技术系统。在社区营造中,这三个系统刚好与“景”“产”和“人”相对应。生态系统对应的是“景”,即是独特生态景观和社区生活环境营造;经济系统与“产”相对应,即是生态农业的产业经营造,实现系统性经济创收;技术系统则与“人”相对应,即是增强居民发展生态农业意识,提高居民生态农业建设技术。生态农业通过社区营造能够更好地进行全面、系统性的发展;在主旨上,生态农业的主旨是绿色、环保、循环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为了能够促进人类和环境的友好相处而形成生态友好型农业,这一点与社区营造的观点是相吻合的,社区营造同样主张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究其根本,社区营造就是一个认识社区、改造社区、稳定社区和发展社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又分为不同的阶段:前期调研了解社区基本情况、中期进行有针对性的社区营造和后期巩固社区营造成果。其重点是要稳固社区营造成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营造。一个社区营造的全过程都是基于该社区可以接受为标准进行营造。社区工作者会在“人”“文”“地”“产”“景”这五个方向进行社区营造,提升社区在这五个方面有活力和吸引力,维持社区的长久发展。在可持续发展这一个观点上,社区营造和生态农业不谋而合。

三、社区营造助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方略

社区营造本身的迅速发展是社区营造能实现助力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首要基础;生态农业建设的集约特征与社区营造在地性特征相吻合是社区营造能实现助力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点睛之笔;社区营造和生态农业建设的高契合度是社区营造可以实现助力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因素。上文论述了社区营造可以助力生态农业发展的三大原因,下文主要是通过社区营造的营造前期、营造中期、营造后期和营造结束的四大阶段融合“人”“文”“地”“产”“景”的五大营造重点结合生态农业建设进行社区营造助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方略探析,为更好地结合社区营造来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营造前期把重心放在生态农业发展中“人”的身上;在营造中期则把生态农业中的“产”放在关键位置;在营造后期明确“地”区协调发展的核心地位;在营造结束期重点关注“文”和“景”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可持续作用。由此最大限度发挥社区营造的作用来助力生态农业的发展。

(一)营造前期:协调人的发展意识是重心

我国生态农业主要是在农村社区进行,但一直以来,农村社区居民被认为是环境意识相对薄弱的群体。[11]在生态农业兴起前,农村社区居民为了提高产量和“美容”农产品都会进行大量的化肥耕种,没有经过处理的化肥和过度使用化肥都会伤害土壤的循环再利用、打破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和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此,要对生态农业进行推广使用,营造居民的人与环境的协调意识十分重要,也是社区营造助力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重心。社会工作者在承接政府的购买服务后,第一步就是进行社区内的基本情况调研,通过接触社区的领袖人物和社区内的居民掌握一手资料,因为社会工作是承接政府项目而进驻社区进行工作的,所以社会工作者比起一般的生态农业建设的专家更加容易被居民接受;并且在社会工作者走访社区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了解社区基本情况为载体,对居民进行相关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知识,潜移默化居民的协调发展意识,加强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居民环境行动技能、创造生态文明型社区环境、营造环境友好的社区氛围、促进居民对环境友好行为的采纳;[12]最后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营造前期会通过相关的小活动拉近与居民的距离,同时通过小活动间接了解社区的相关情况,因此,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利用营造前的小活动引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概念,明确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发展优势。通过营造前社会工作者的走访社区和领袖人物、接触居民了解社区一手资料和通过营造小游戏这三步帮助居民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意识和了解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促使居民接受和践行生态农业。

(二)营造中期:建设产业品牌优势是关键

经历了社区营造初期的意识传播,居民对发展生态农业已经接受,下一步就是进行社区营造了。由于社区营造的营造点不能面面俱到,要以特色营造点为主其他营造点为辅来进行具有特色的社区营造,因此社区营造会根据前期的调查情况,选出该社区在“人、文、地、产、景”这五个方面最突出的一个方面作为主要的营造点进行社区营造。生态农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科技问题、资金来源问题、规模化问题、市场竞争问题和产业品牌优势问题等等,其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一环,但是社区营造要做到的是精准。因此在社区营造助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中应该关注其中最关键的问题——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产业品牌优势问题。营造生态农业发展的产业品牌优势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我们的农业势力和增强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能更好营造适合当地发展的生态农业,提高居民的生产积极性,配合国家生态农业的发展。例如山东按照“唱响昌乐特色农业,打响昌乐西瓜品牌”的指导思想建设的“昌乐西瓜”品牌,体现了建设和推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的重要精神。[13]巩固生态农业产业品牌优势这是社区营造在介入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一环,有了产业品牌优势才能使生态农业的发展有亮点,为生态农业提供长远发展的动力。

(三)营造后期:整合地区农业资源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