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主成分分析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7 18:11:59

主成分分析论文

主成分分析论文例1

2港口物流上市公司企业经营绩效评价

2.1研究对象本文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选取了截止2012年12月31日在沪深两市上市的30家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为了减少异常值对结果的影响,本文剔除了4家ST企业,最终样本为26家港口物流上市公司。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19.0及Excel。数据来源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www.resset.cn)以及新浪财经网(www.finance.sina.com.cn)和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

2.2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过程①原始数据标准化。对适度指标正向化处理之后,通过SPSS软件描述统计选项中的描述过程直接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所选指标量纲和数量级不同的影响,使其具有可比性。②计算标准化后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R。根据步骤(1)中标准化后的样本评价指标数据计算相关系数矩阵,检验待分析的变量是否适合做主成分分析。用SPSS软件计算得到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所选取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③计算相关矩阵R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以及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如表3所示的结果,其中“合计”即为特征根,“方差的%”为每个特征根对应的方差贡献率,“累积%”为累计方差贡献率。根据主成分对应的特征根大于1且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不小于85%的原则,由表3可以看出,符合条件的主成分有6个,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6.181%,基本可以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因子载荷矩阵的数值是主成分与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大小代表了主成分与原始变量的相关程度,由此可以得到主成分代表的原始标量的信息而对主成分进行命名。

根据本文所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对主成分进行命名比较困难,因此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Varimax)方法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5。根据表5中数据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F1与Z5(成本费用利润率)、Z3(主营业务利润率)、Z2(总资产报酬率)、Z1(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相关程度最高,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可以将该主成分定义为盈利能力因子。第二主成分F2与Z14(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Z15(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Z13(总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相关程度较高,反映了企业的成长状况,可以将该主成分定义为成长能力因子。第三主成分F3与Z8(流动资产周转率)、Z1(现金流动负债比率)、Z7(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相关程度较高,反映了企业对资产的利用效率,可以将该主成分定义为资产利用效率因子。第四主成分F4与Z12(销售(营业)增长率)、Z7(应收账款周转率)、Z6(总资产周转率)相关度较高,反映了企业扩张资本能力以及资产周转状况,可以定义为资本运营能力因子。第五主成分F5与Z10(已获利息倍数)相关程度较高,反映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因此可以将该主成分定义为偿债能力因子。第六主成分F6与Z9(资产负债率)高度相关,同时,该主成分还与Z4(盈余现金保障倍数)高度负相关,分别反映了企业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及其盈利能力,因此可以将该主成分定义为经营能力因子。提取方法:主成分•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将标准化后的26个港口物流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代入到上述主成分得分表达式中,得到样本主成分得分矩阵如表6。综合得分为0是全样本企业经营绩效的平均水平,从表7可以看出,北海港、芜湖港和渤海轮渡三家公司的企业经营绩效最好,综合得分分别是1.902、1.596、1.448,中海海盛和宁波海运这两家公司的企业经营绩效最差,综合得分分别为-1.980和-1.643。排名最后的中海海盛和排名第一的北海港综合得分差为3.882。样本公司中综合得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有11家,低于平均水平的有15家。对26个样本按综合得分进行系统聚类,得到的树状图如图1。

3研究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过程及最后得到的综合排名,可以得到如下结论:①根据收集的26家港口物流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通过上述分析显示,仅有11家公司经营绩效高于平均水平,占样本总数的42.31%,低于全部样本数的一半,说明港口物流业上市公司整体企业经营绩效有待提高。通过背景分析发现,沿海一带港口受我国外贸环境疲软影响,增速放缓[17],而内河港口物流企业经营绩效则因经济运行环境的差异而存在不同。港口物流业由于需求不旺盛、运力供大于求、运价下滑以及竞争加剧是整体盈利能力不足、企业经营绩效不佳的原因。②样本企业经营绩效差异较大,两极差异显著。排名最后与第一名的公司综合得分相差3.882,差异显著。通过图1所示的样本企业系统聚类树状图可以看出,样本港口物流上市公司根据综合得分的高低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经营绩效最好,综合得分高于行业均值超过1;第二类除最后两家外综合得分均高于行业均值,但不超过1;第三类企业经营绩效一般,综合得分均低于行业均值,但不超过-1;第四类企业经营绩效最差,综合得分低于均值超过-1。由此说明港口物流企业总体企业经营绩效差异较大,特别是排名在最前和最后的企业差异显著。③港口物流上市公司样本企业自身各方面能力发展不均衡。从表3可以看出,排名第一的北海港虽然综合得分达到了1.902,但是其F5和F6两个主成分的得分为负值,说明该企业在长期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排名最后的宁波海运和中海海盛两家企业的F2均为正值,说明其长期发展态势良好,有一定的成长潜力。说明企业资产利用效率很低,长期偿债能力较差。综合来看,样本企业各主成分得分排名和综合得分排名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港口物流业上市公司各方面能力发展不均衡。④从地域来看,沿海地区港口物流发展状况远好于内地省份。在本文选取的26家港口物流上市公司中,仅有芜湖港和重庆港九两家分别来自内地,且企业经营绩效差异较大。综合排名分别为第2名和第14名。广东上海等地港口物流企业较为集中。由此说明我国港口物流业发展不均衡,且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

根据以上分析数据和结论,结合港口物流上市公司背景,有以下建议:①港口物流上市公司总体经营绩效不佳,受外贸影响和内地经济运行环境影响较大,因此,港口物流企业应该发挥自身特点,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特点,利用现代物流的思想,整合资源,将传统港口发展成为物流园区,充分发挥港口物流网络节点作用,既提高自身经营绩效,也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②企业应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才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从上述分析得到的样本综合得分可以看出,部分企业在某几个主成分上得分较高,但是各主成分方面不能够均衡发展,导致企业总体经营绩效排名靠后。例如中昌海运,主成分F5排名第1、F6排名第2、F4排名第3,但是主成分F1排名第23,综合得分排名第18,说明不均衡发展对企业综合绩效影响很大。③针对港口物流业各区域发展不均衡,同质化严重问题,港口物流企业应该强化服务理念,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特色服务,树立品牌形象,充分利用资源建设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开拓内河港口市场,发展港口的第三方物流优势,才能促进港口物流业的全面发展。④应该加强政府政策引导,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由于各种利益驱动,使得港口建设重复投资、同质化现象严重,港口物流企业不能很好的把握港口建设与腹地经济区域发展的科学关系,导致无序化竞争严重,严重损害了港口物流业整体的经营绩效。因此要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合理布局,实现港口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功能分配,加强与腹地经济区域的合作,促进港口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的整体提升。

主成分分析论文例2

 

湿地水环境系统是一个丰富完整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因此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对湿地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湿地的水环境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和控制,各参数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故有必要对其进行多种参数的综合评价[1]。目前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有简单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数学法等,但不能有效提取现实污染因子[2]。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将多个指标标准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简化了统计分析系统的结构,它是在确保不损失原有信息的前提下,将多种影响水质的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相互之间无关的、较少的综合指标,来反映指标的信息环境保护论文环境保护论文,以达到降维、简化数据和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的目的[3]。Wenning[4],Battegazzore[5],Voutsa[6]等早于1994年和1995年已经将主成分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流域水质分析评价中;刘小楠[7],万金保[8]等人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流水质进行评价论文的格式期刊网。然而,在扎龙湿地水质监测评价方面,大多数研究限于湖库富营养化及单一指标的监测和评价,大多采用某一指标超标率进行报道,对扎龙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除周林飞等采用灰色聚类法对其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也未见其他报道。文中采用SPSS软件,参照主成分分析建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探究扎龙湿地水环境恶化的主要污染成因和主要污染断面,以期为扎龙湿地水环境治理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1 水质评价中的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数学变换方法,它把给定的一组相关变量通过线性变换,转化为一组不相关的变量(两两相关系数为0的随机变量),在这种变换中通过保持变量的总方差不变,同时使新变量具有最大方差,称为第一主成分;具有次大方差,称为第二主成分。依次进行,原来有M个变量就可以转换出M个主成分,方差逐渐减小且与此前的主成分都不相关[9-10]。原始变量:X1, X2 , X3 环境保护论文环境保护论文,X4,…,Xm; 主成份:Z1, Z2 , Z3 ,Z4,…,Zn,则各因子与原始向量的关系可表达成[11]:

X1=B11Z1+B12Z2+B13Z3…B1nZn+e1

X2 =B21Z1+B22Z2+B23Z3…B2nZn+e2

X3 =B31Z1+B32Z2+B33Z3…B3nZn+e3

Xm=Bm1Z1+Bm2Z2+Bm3Z3…BmnZn +en

写成矩阵形式:X=BZ+E

主成分分析法在水质评价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综合评价指标,评价各采样点间的相对污染程度,并对各采样点的污染程度进行分级;二是评价各单项指标在综合指标中所起的作用,指导删除那些次要的指标,确定造成污染的主要成分[7]。

假设有n个水体样本,每个样本共有m个监测指标,则可构成n×m的数据矩阵(n<m):

具体分析步骤如下:

a)将各变量χnm标准化以消除量纲影响。

b)在标准化数据矩阵的基础上计算原始指标相关系数矩阵R。

c)求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确定主成分。

d)确定主成分的个数。

e)确定综合评价函数。

2 扎龙湿地水质评价

2.1 样本点及监测指标的确定

扎龙湿地位于松嫩平原乌裕尔河和双阳河下游,黑龙江西部,地跨齐齐哈尔市、大庆市、富裕县、林甸县、泰来县,地标为 E:123°51′-124°37′,N:46°48′-47°31′。该湿地面积2,100 km2环境保护论文环境保护论文,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2℃-4.2℃,1月极端最低气温-43.3℃, 7月极端最高气温39.0℃,年均降水量402.7 mm。典型沼泽植被为芦苇、苔草,其中芦苇湿地面积占80-90%[12]论文的格式期刊网。扎龙湿地是我国最大的以鹤类等大型水禽为主体的珍稀鸟类部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最重要的集中繁殖栖息地。近年来,旅游开发及湿地周边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天然降雨量与上游来水量减少等诸多原因导致扎龙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因此综合系统评价扎龙湿地的水质对丹顶鹤的繁衍保护,及创造人类良好的生活环境尤为重要。

依据地表水监测采样断面布设原则,于扎龙湿地流域布设代表性水质监测8个断面,选取Mn、Pb、Zn、Cu、SS、硫酸根、总磷、磷酸根、酚、TOC、总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共14项监测指标进行监测评价。监测断面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监测断面信息

Tab.1 sampling information

 

序号

名称

地标

季节

Temp/(℃)

DO/(mg/l)

Ph

A

龙安桥

E:124°22.791′, N:47°21.752′

20.2

12.39

7.63

B

东升水库

E:124°29.826′, N:47°18.025′

19.02

11.5

8.5

C

龙湖

E:124°12.750′, N:47°10.796′

17.39

12.52

8.96

D

仙鹤湖

E:124°13.950′, N:47°11.727′

19.05

7.88

8.36

E

克钦湖

E:124°18.793′, N:47°20.187′

17.94

13.08

8.44

F

特勒桥

E:124°00.790′, N:47°00.202′

20.06

13.21

8.54

G

林甸排污口

E:124°50.214′, N:47°10.487′

20.69

6.96

8

H

翁海排干

E :124°13.813′, N:47°15.281′

主成分分析论文例3

[论文关键字] 中美贸易 贸易不平衡 产业结构 产业转移 [论文摘要] 近年来,中美双边贸易的不平衡问题,特别是中美贸易巨额顺差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中美贸易平衡问题显然已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焦点。对此,该文分析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成因和相关应对策略。 1 中美贸易现状 自上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扩大。据中国官方统计自中美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增长86倍,年均增长17%。至2005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已由1978年的10亿美元增至2116亿美元,中国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出口市场,美国也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2007年两国贸易额更是突破3020.8亿美元。 然而随着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日渐凸显。近年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断增加。从1979年到1992年的14年里,中方一直为逆差。此后美国对华贸易开始呈现逆差,并持续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1993年中方顺差为63亿美元,2000年中方顺差297.4亿美元,2001年则为281亿美元,2011年为873亿美元。2005年为1141.75亿美元,2006年和2007年分别达到1442.6亿美元和1633.2亿美元。而据美方统计,1979年至1982年美国为顺差,1983年开始出现逆差。1993年美方逆差为3亿美元,2000年为838亿美元,2001年美方有831亿美元的逆差,2011年美中贸易逆差高达1620亿美元。2005年则突破2000亿美元,2006年达到2325亿美元。2007年1至11月,对华贸易逆差也已达2375亿美元 随着中美贸易顺差的不断拉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也日趋增多。自1980年美国对中国的薄荷醇进行首次反倾销调查开始,迄今美国已对中国产品实施了100多项反倾销措施,其涉及的中国产品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纺织品、自行车等多种产品。并且中美贸易摩擦正从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高技术产品转移,从商品贸易向服务贸易转移。贸易摩擦的对象由原来的初级产品转向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如纺织品、服装、鞋帽等又转向资本密集型产品,如化工、轻工、钢铁、汽车等,更进一步向高技术产品转移。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对我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最多、力度最大的国家。 2 中美贸易失衡主要成因 2.1 双方统计方法和口径不同导致双方统计数据差异 (1)统计方法不同。中美双方统计采用不同的贸易统计标准进行衡量。美方采用总贸易制,以国境作为统计界限,对进入美国境内存入自由贸易区和保税仓库的货物均列入统计;而中方采取专门贸易制,以关境作为统计界限,存入保税仓库的货物不作为统计,因此造成美方统计范围略大于我方,使美方“逆差”加剧。美方因忽视转口和转口增加值而高估了从中国的进口。中美两国贸易的很大一部分是经我国香港转口的。据中方统计,中国对美出口的60%以上是经过以香港地区为主的第三方转口的,而转口到美国的商品额中的29%是在我国香港增值的。货物离开中国后在第三方增加的价值,显然不应计算为中国的出口。而美方的出口统计因忽视转口而低估了对中国的出口。此外,美国还因出口统计不完全而低估了对中国的出口值。 (2)美国确定货物原产地所采用的方法,导致双方统计上的差异。美国确定货物原产地所采用的方法是:对一般的进口货物,通常是根据进口商的申报来判定原产地,被判定原产地为中国的货物被记录为来自中国的进口而不考虑是否实际上由中间方出口或者货物在中间方是否有增加值,因而某些被美国记录成自中国的进口很有可能是应该记录为自其他中间方进口的。 2.2 中美两国产业结构不同 2011年我国GDP普查数据显示三大产业的GDP比重分别为l3.1%、46.2%、40.7%。显然我国经济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而2005年美国三大产业占GDP的比率分别为2.8%、23.4%和73.8%,到2005年则分别为23%,22%和75.7%。显然美国经济结构已经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而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具有本地化生产的特征,内需倾向突出,制成品的进口对本国生产、消费结构形成补充,因而进口需求旺盛,加之美国由于是过度消费国家,储蓄率极低,从而导致国内投资和产出或者说供给不足,需要大量进口,而中国又因为自己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承接了大量由美国以及其他发达 国家地区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淘汰转移的制造业,并且质量又明显优于墨西哥以及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因此美国必然大量进口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中国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家庭最终消费结构难以与之匹配,且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导致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进口需求也相对不旺盛。所以由此两方面原因,所导致的两国对贸易产品需求的不对称是造成美对华贸易逆差的长期因素。 2.3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 2.3.1 东南亚国家对华的产业转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把其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由此形成了中国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材料及零配件等,在国内进行加工组装,然后出口到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加工贸易格局。这些国家在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把他们在美国的一部分市场和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转移到了中国,形成中国与欧美发生贸易顺差,而与亚洲周边国家发生逆差的贸易格局。 2.3.2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 美国及西欧一些发达国家在其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过程中也逐渐将国内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中国,其中美国跨国公司在华直接销售和向母国返销占据很大份额。有数据显示,中国大量商品的出口是美国跨国公司向母国进行返销,中国对美出口70%以上是加工贸易,产品加工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包装物件基本上是美国或其他国家提供的,加上其他运输和管理成本,约占到该产品的85%左右,而中国获得的加工费为数甚微,仅占15%左右。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中国出口商品80%以上来自外资企业以及跨国公司。 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各国经济国界日渐模糊,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布局,使得国际贸易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的以国界划分的模式,以往的原产地统计标准已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国家问的贸易关系的背景下,美方仍采用以原产地规则为核心的国家贸易统计制度,中美两国在双边贸易统计数据上的巨大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2.4 美国对华出口管制造成中美贸易结构扭曲,加剧中美贸易失衡 1949年,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制定了“出口管制条例”,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商务部将中国列入全面禁运的国家名单。随着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虽然逐步放松了对华出口管制,但在政策规定和执行过程中,仍保留有许多歧视性规定。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国会在美对华出口管制问题上的压力加大,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后,进一步恶意地实施对中国的技术出口限制。诸如通过制定相应的出口管制法律法规、颁布出口管制目录(如商业管制目录CCL、美国军用品管制目录USML和核管理委员会管制目录NRCC)、执行许可证审议程序、强化执行机制与惩处力度等手段来管理和控制军民两用物品和技术的出口. 高技术本是美国最重要的比较优势之一,但这一优势并未在中美贸易中体现出来。在高技术领域,美国一直保持生命科学、电子电机、柔性制造以及航空技术贸易上对华贸易顺差,且在电子电机和航空技术贸易上美国对华贸易顺差相对较大。然而在生物技术、光电技术、信息与通讯、高新材料、武器以及核技术贸易上,美国却一直存在着对华贸易逆差。特别是在信息与通讯贸易上,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巨大且呈上升趋势,2005年达了521亿美元,这些举措不仅未消除美中两国贸易之间的不平衡,反而更进一步加剧了中美贸易顺差。 3 应对策略建议 3.1 加快开放我国服务业,扩大美国对华服务贸易 由于美国在服务产业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并且对中国的服务业市场一直比较感兴趣,而中国服务业根据WTO要求也应逐步开放,因此中国逐步开放服务业,不但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国内服务业市场的发展,还可以减小中美贸易的不平衡。 3.2 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目前亚洲、北美地区一直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而欧洲,以及拉丁美洲、中东地区、非洲在我国出口地区结构中所占比例甚小,这使得我国外贸与北美、亚洲市场的依赖度过高。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一直保持在21%左右,对美国市场的过分依赖也导致了贸易风险的加大,美国国内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而且由于贸易不平衡和贸易摩擦问题,中国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为改变这一局面,政府必须积极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 3.3 对外商投资产业进行积极的调整 如上分析,中美 贸易不平衡很大部分是由于加工、转口贸易以及在中国境内的外资公司或跨国公司。外资的进入虽然有利于国内的劳动力和资源优势的有效利用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那些集中在附加值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重复投资,不仅不利于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和破坏。对外商投资产业进行及时的引导和调整,不仅有助于缓解中美贸易之间的不平衡局面,也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4 推动经济结构升级 加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产品以及以转口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附加值产品,从而导致实际获利小而两国顺差大的不平衡局面。我国应当优化国内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依靠科技创新和应用,以政府政策为依托,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低耗能、低污染企业;加快对相对滞后的医疗、教育、交通、环保、住房和金融服务等行业发展,并且适当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健全资本市场和社会保障体制,以扩大内需,促进内向型经济发展。 3.5 完善人民币汇率体制 在以一篮子货币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基础上,增加反映市场供求变化的灵活性进;实施“微幅、双向、稳中爬升”的调控;适当放大浮动区间;同时配合其他政策。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汇率水平向均衡水平的调整。这样不仅淡化给予美方在其国内定价过低的不良印象,也有利于我国对外购买力的提升,有助于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局面。

主成分分析论文例4

论文摘要: 近年来,中美双边贸易的不平衡问题,特别是中美贸易巨额顺差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中美贸易平衡问题显然已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焦点。对此,该文分析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成因和相关应对策略。 关键字: 中美贸易 贸易不平衡 产业结构 产业转移 1 中美贸易现状 自上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扩大。据中国官方统计自中美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增长86倍,年均增长17%。至2005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已由1978年的10亿美元增至2116亿美元,中国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出口市场,美国也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2007年两国贸易额更是突破3020.8亿美元。 然而随着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日渐凸显。近年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断增加。从1979年到1992年的14年里,中方一直为逆差。此后美国对华贸易开始呈现逆差,并持续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1993年中方顺差为63亿美元,2000年中方顺差297.4亿美元,2001年则为281亿美元,2011年为873亿美元。2005年为1141.75亿美元,2006年和2007年分别达到1442.6亿美元和1633.2亿美元。而据美方统计,1979年至1982年美国为顺差,1983年开始出现逆差。1993年美方逆差为3亿美元,2000年为838亿美元,2001年美方有831亿美元的逆差,2011年美中贸易逆差高达1620亿美元。2005年则突破2000亿美元,2006年达到2325亿美元。2007年1至11月,对华贸易逆差也已达2375亿美元 随着中美贸易顺差的不断拉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也日趋增多。自1980年美国对中国的薄荷醇进行首次反倾销调查开始,迄今美国已对中国产品实施了100多项反倾销措施,其涉及的中国产品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纺织品、自行车等多种产品。并且中美贸易摩擦正从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高技术产品转移,从商品贸易向服务贸易转移。贸易摩擦的对象由原来的初级产品转向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如纺织品、服装、鞋帽等又转向资本密集型产品,如化工、轻工、钢铁、汽车等,更进一步向高技术产品转移。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对我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最多、力度最大的国家。 2 中美贸易失衡主要成因 2.1 双方统计方法和口径不同导致双方统计数据差异 (1)统计方法不同。中美双方统计采用不同的贸易统计标准进行衡量。美方采用总贸易制,以国境作为统计界限,对进入美国境内存入自由贸易区和保税仓库的货物均列入统计;而中方采取专门贸易制,以关境作为统计界限,存入保税仓库的货物不作为统计,因此造成美方统计范围略大于我方,使美方“逆差”加剧。美方因忽视转口和转口增加值而高估了从中国的进口。中美两国贸易的很大一部分是经我国香港转口的。据中方统计,中国对美出口的60%以上是经过以香港地区为主的第三方转口的,而转口到美国的商品额中的29%是在我国香港增值的。货物离开中国后在第三方增加的价值,显然不应计算为中国的出口。而美方的出口统计因忽视转口而低估了对中国的出口。此外,美国还因出口统计不完全而低估了对中国的出口值。 (2)美国确定货物原产地所采用的方法,导致双方统计上的差异。美国确定货物原产地所采用的方法是:对一般的进口货物,通常是根据进口商的申报来判定原产地,被判定原产地为中国的货物被记录为来自中国的进口而不考虑是否实际上由中间方出口或者货物在中间方是否有增加值,因而某些被美国记录成自中国的进口很有可能是应该记录为自其他中间方进口的。 2.2 中美两国产业结构不同 2011年我国GDP普查数据显示三大产业的GDP比重 分别为l3.1%、46.2%、40.7%。显然我国经济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而2005年美国三大产业占GDP的比率分别为2.8%、23.4%和73.8%,到2005年则分别为23%,22%和75.7%。显然美国经济结构已经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而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具有本地化生产的特征,内需倾向突出,制成品的进口对本国生产、消费结构形成补充,因而进口需求旺盛,加之美国由于是过度消费国家,储蓄率极低,从而导致国内投资和产出或者说供给不足,需要大量进口,而中国又因为自己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承接了大量由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地区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淘汰转移的制造业,并且质量又明显优于墨西哥以及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因此美国必然大量进口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中国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家庭最终消费结构难以与之匹配,且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导致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进口需求也相对不旺盛。所以由此两方面原因,所导致的两国对贸易产品需求的不对称是造成美对华贸易逆差的长期因素。 2.3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 2.3.1 东南亚国家对华的产业转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把其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由此形成了中国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材料及零配件等,在国内进行加工组装,然后出口到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加工贸易格局。这些国家在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把他们在美国的一部分市场和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转移到了中国,形成中国与欧美发生贸易顺差,而与亚洲周边国家发生逆差的贸易格局。 2.3.2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 美国及西欧一些发达国家在其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过程中也逐渐将国内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中国,其中美国跨国公司在华直接销售和向母国返销占据很大份额。有数据显示,中国大量商品的出口是美国跨国公司向母国进行返销,中国对美出口70%以上是加工贸易,产品加工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包装物件基本上是美国或其他国家提供的,加上其他运输和管理成本,约占到该产品的85%左右,而中国获得的加工费为数甚微,仅占15%左右。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中国出口商品80%以上来自外资企业以及跨国公司。 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各国经济国界日渐模糊,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布局,使得国际贸易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的以国界划分的模式,以往的原产地统计标准已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国家问的贸易关系的背景下,美方仍采用以原产地规则为核心的国家贸易统计制度,中美两国在双边贸易统计数据上的巨大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2.4 美国对华出口管制造成中美贸易结构扭曲,加剧中美贸易失衡 1949年,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制定了“出口管制条例”,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商务部将中国列入全面禁运的国家名单。随着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虽然逐步放松了对华出口管制,但在政策规定和执行过程中,仍保留有许多歧视性规定。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国会在美对华出口管制问题上的压力加大,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后,进一步恶意地实施对中国的技术出口限制。诸如通过制定相应的出口管制法律法规、颁布出口管制目录(如商业管制目录CCL、 美国军用品管制目录USML和核管理委员会管制目录NRCC)、执行许可证审议程序、强化执行机制与惩处力度等手段来管理和控制军民两用物品和技术的出口. 高技术本是美国最重要的比较优势之一,但这一优势并未在中美贸易中体现出来。在高技术领域,美国一直保持生命科学、电子电机、柔性制造以及航空技术贸易上对华贸易顺差,且在电子电机和航空技术贸易上美国对华贸易顺差相对较大。然而在生物技术、光电技术、信息与通讯、高新材料、武器以及核技术贸易上,美国却一直存在着对华贸易逆差。特别是在信息与通讯贸易上,美 国对华贸易逆差巨大且呈上升趋势,2005年达了521亿美元,这些举措不仅未消除美中两国贸易之间的不平衡,反而更进一步加剧了中美贸易顺差。 3 应对策略建议 3.1 加快开放我国服务业,扩大美国对华服务贸易 由于美国在服务产业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并且对中国的服务业市场一直比较感兴趣,而中国服务业根据WTO要求也应逐步开放,因此中国逐步开放服务业,不但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国内服务业市场的发展,还可以减小中美贸易的不平衡。 3.2 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目前亚洲、北美地区一直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而欧洲,以及拉丁美洲、中东地区、非洲在我国出口地区结构中所占比例甚小,这使得我国外贸与北美、亚洲市场的依赖度过高。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一直保持在21%左右,对美国市场的过分依赖也导致了贸易风险的加大,美国国内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而且由于贸易不平衡和贸易摩擦问题,中国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为改变这一局面,政府必须积极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 3.3 对外商投资产业进行积极的调整 如上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很大部分是由于加工、转口贸易以及在中国境内的外资公司或跨国公司。外资的进入虽然有利于国内的劳动力和资源优势的有效利用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那些集中在附加值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重复投资,不仅不利于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和破坏。对外商投资产业进行及时的引导和调整,不仅有助于缓解中美贸易之间的不平衡局面,也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4 推动经济结构升级 加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产品以及以转口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附加值产品,从而导致实际获利小而两国顺差大的不平衡局面。我国应当优化国内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依靠科技创新和应用,以政府政策为依托,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低耗能、低污染企业;加快对相对滞后的医疗、教育、交通、环保、住房和金融服务等行业发展,并且适当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健全资本市场和社会保障体制,以扩大内需,促进内向型经济发展。 3.5 完善人民币汇率体制 在以一篮子货币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基础上,增加反映市场供求变化的灵活性进;实施“微幅、双向、稳中爬升”的调控;适当放大浮动区间;同时配合其他政策。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汇率水平向均衡水平的调整。这样不仅淡化给予美方在其国内定价过低的不良印象,也有利于我国对外购买力的提升,有助于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局面。

主成分分析论文例5

作者简介:宋松柏(1965-),男,陕西永寿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康艳(1976-),女,黑龙江佳木斯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陕西 杨凌 712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1102059、JY110205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054-02

“水文统计”是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原理研究和揭示水文现象统计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水利、交通和电力工程规划设计的核心基础理论。20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水文学家刘光文教授在河海大学(原华东水利学院)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水文系,亲自开设了我国第一门结合水文专业特点的“应用数学”,主要介绍水文学中基本的统计理论和方法[1],1980年更名为“水文统计”。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水利、交通和电力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发展,丛树铮、朱元、宋德敦、丁晶、郭生练、金光炎、吴正平、黄振平、张海伦、刘权授、梁忠民、华家鹏、谢平和陈元芳等学者先后在水文统计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形成了今天“水文统计”课程的理论体系[2-16]。以“水文统计”课程为核心,出现了若干相关的分支课程,如“统计试验方法及应用”、“风险分析与决策”、“随机水文学”和“水文水资源随机分析”等,所有这些推动了我国“水文统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发展[2-16]。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在水文统计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与方法,这些方法不同程度地引进了许多院校“水文统计”的教学。但是,这些方法仍分散于一些外文文献和研究专著。根据现行“水文统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水利、交通和电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鉴于大多数学校在“水文统计”课程开设之前已经讲授过概率论,因此,有必要压缩现行“水文统计”教材中的一些概率论篇幅,突出概率论在水文中的应用,增加一些实用的理论方法和水文统计新的理论与方法,补充和修改现行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国外“水文统计”课程教学内容

国外“水文统计”教学主要选用的教材有《Statistical Methods in Hydrology》、美国地质调查局培训教材《Statistical Methods in Water Resources》和《Statistical Methods in Hydrology and Meteorology》等[17-19]。

《Statistical Methods in Hydrology》经过第二版修订后,被广泛地用于教学中,是一本很好的教材。主要介绍概率和概率分布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的特性,一些离散型概率分布及其应用,正态分布,连续分布,频率分析,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多变量分析,数据生成,水文时间序列分析,随机水文模型,不确定性、风险可靠性分析的概率方法和地统计分析等[17]。《Statistical Methods in Water Resources》主要介绍数据总结,数据的图形分析,不确定性描述,假设检验,总体的独立性分析,配对检验,几个独立总体比较,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的交替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趋势分析,检测下限数据分析方法,离散关系,离散响应回归和图形展示等[18]。《Statistical Methods In Hydrology and Meteorology》强调随机变量间的关系,主要介绍概率计算的基本概念,随机事件的相互依赖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随机现象的统计估计,统计假设检验和随机变量的相互依赖性等[19]。

上述教材的特点是突出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水文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在教学上,还讲授随机模型,地统计分析,风险分析理论,统计模拟,贝叶斯分析,不确定性分析,水文分布,极值理论与洪水、干旱评估,人工智能,区域分析等。区域分析主要有洪水指数法,频率分布的区域特性和区域洪水水位的描述等内容。

二、国内“水文统计”课程教学内容

自刘光文教授开设“应用数学”课程讲授水文学中的概率与统计理论方法后,金光炎先后编写了《水文统计的原理与方法》、《水文统计计算》和《实用水文统计法》等,结合应用实例,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水文频率计算的一般方法。丛树铮(1980)、王俊德(1992)分别编写了《水文学的概率统计基础》和《水文统计》,形成了“水文统计”课程内容体系。金光炎结合多年在水文频率计算的研究成果,先后于1993、2002、2003、2010年出版了《水文水资源随机分析》、《工程数据统计分析》、《水文水资源分析研究》和《水文水资源计算务实》研究专著,除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原理外,系统地总结作者在常用水文频率线性选择、参数估计和误差分析中的研究成果。2003年,黄振平出版了《水文统计》教材,经过河海大学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改革,“水文统计”课程于2007年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也被许多高校选用为《水文统计》课程教材[1]。主要介绍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元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数字特征与特殊函数,极限定理,抽样分布,估计理论,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误差分析和随机过程等。陈元芳(2000)出版了《统计试验方法及应用》,主要介绍水文随机变量、随机向量和随机过程的生成方法。张济世(2006)《统计水文学》汇集了利用数学原理解决水文问题的热点研究方法,扩展了传统统计学在水文统计中的应用,系统地介绍了灰色理论、模糊数学、神经网络、时频分析、小波分析、混沌和分形等新技术新方法在水文统计分析的应用,内容丰富,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学习参考书。秦毅(2006)《水文水资源应用数理统计》强调多元分析在水文中的应用。丛树铮(2010)《水科学技术中的概率统计方法》系统地介绍了概率统计方法和及其在水文统计方面的研究成果。程根伟(2010)《水文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地介绍了水文风险分析原理,并附有实例计算过程。

综上所述,国内《水文统计》教材突出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形成了以河海大学“水文统计”课程为代表的教学内容,讲授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元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数字特征与特征函数、极限定理、抽样分布、水文频率计算、假设检验、回归分析和误差分析等。而有些研究专著虽然包含了目前水文统计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是学生学习课程时很好的教学参考书,但是难度较大,不便于讲授使用。

三、“水文统计”课程新的教学内容

根据水利、交通和电力行业的特点,结合国外水文统计教学与理论方法的最新发展,“水文统计”课程按以下原则设置教学内容:突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原理在水文中的应用;强调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实用计算方法;吸收和反映国内外成熟的新理论与方法;内容力求系统、全面。根据上述原则,“水文统计”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如下:

第1章:绪论。主要包括水文统计方法、应用与发展。第2章:水文事件概率与重现期计算。主要包括水文事件概率与条件概率计算;洪水与干旱特征变量提取;次重现期与年重现期。第3章:水文概率分布。主要包括正态分布类;指数分布类;Wakeby分布类;Pareto分布类;Logistic分布类和截取分布等。第4章:几种偏态分布的特性。主要包括偏态 Normal、t、Laplace、Logistic 分布、Uniform、Exponential Power、Bessel函数、Pearson Type II、Pearson Type Ⅶ、General t 分布等。第5章:常用的多维水文概率分布特性。主要包括二维 gamma分布;Gumbel 混合分布;Gumbel logistic分布;Nagao-Kadoya二维指数分布;多维正态、t 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第6章:抽样分布。主要包括简单随机抽样;样本分布;抽样分布;几种统计量的分布;顺序统计量及其分布。第7章:估计理论。主要包括点估计;区间估计;估计量好坏的评选标准。第8章:假设检验。主要包括常用的参数检验和非参数假设检验。第9章:多元统计分析。主要包括一元线性与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逐步回归;线性递推回归;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应分析;因子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第10章:随机模型。主要包括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自回归模型;滑动平均模型;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水文序列组成与模拟;非平稳随机模型及其应用;多变量随机模型及其应用。第11章:单变量水文序列频率计算。主要包括资料“三审”;水文序列频率分布的参数估计方法(矩法,极大似然法,概率权重矩法,线性矩法,最大熵原理法,交互熵法,贝叶斯法、Box-Cox 变换法,E-M算法,适线法,优化算法,核密度估计法;部分熵,部分交互熵,部分概率权重矩,部分线性矩法,LH矩法和LL矩法);水文序列频率最优线型评定与拟合度检验;单变量序列的经验频率计算。第12章:特殊水文序列频率计算。主要包括含零值水文序列频率计算;加入特大值后洪水序列频率计算;非一致性水文序列频率计算;截取水文序列频率计算(包含超定量洪水频率计算);梯级水库(电站)下游水文频率计算;区域洪水频率计算。第13章:多变量水文序列频率计算。主要包括copula函数的定义与特性;对称、非对称和Archimedean copulas;Meta-elliptical copulas;Plackette copula;Pair- copulas;混合copulas;经验copulas;变量相依性度量;copula函数参数估算和最优copulas函数评定;copulas模拟与拟合度检验;多变量序列经验频率计算;基于copula函数多变量联合概率分布计算。第14章:正交试验。主要包括正交试验方法;水平数不同的全因素试验;正交表的使用。第15章:风险分析。主要包括水文风险分析原理;减小风险的主要途径;水文风险分析举例。第16章:地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区域化变量;协方差函数;变异函数;克里格插值;应用实例。

四、结论

根据水利、交通和电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回顾了我国“水文统计”课程教学体系的发展,分析了“水文统计”课程国内外代表性的教材、专著和教学内容,提出了相应的新的教学内容。与现有课程教学内容相比,压缩了概率论原理篇幅,增加了各类水文频率分布、水文频率计算新理论与方法、工程中几种特殊序列的频率计算、正交试验、风险分析、地统计分析等,其目的是增强学生毕业后从事水文分析与水利计算的工作能力,以期完善我国水利、交通和电力高等院校“水文统计”课程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丛树铮.水文学的概率统计基础[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80.

[2]王俊德.水文统计[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3]黄振平.水文统计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

[4]丛树铮.水科学技术中的概率统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陈元芳.统计试验方法及应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6]秦毅,张德生.水文水资源应用数理统计[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7]金光炎.水文统计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58.

[8]金光炎.实用水文统计法[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58.

[9]金光炎.水文统计计算[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0.

[10]金光炎.水文水资源随机分析[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11]金光炎.工程数据统计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2]金光炎.水文水资源分析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13]金光炎.水文水资源计算务实[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14]张济世,刘立昱,程中山,等.统计水文学[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15]程根伟,黄振平.水文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6]Charles Thomas Haan.Statistical Methods in Hydrology(2 nd edition)[M].Iowa:Iowa State Press,2002.

主成分分析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3791(2015)08(c)-0205-03

要提升地方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首先要明确毕业论文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但迄今为止,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仅停留在静态质量方面,对静态质量与动态质量相结合的综合质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相关及通径分析鲜有研究。为明确各因素对本科毕业论文综合质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针对菏泽学院2013届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33份),对综合质量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从而为综合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

抽取菏泽学院2013届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共33份,论文成绩为静态质量与动态质量相结合的综合质量评价结果,影响因素分别选取影响静态质量的7个因素: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错别字、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以及影响动态质量的7个因素:答辩陈述、答辩过程、教师指导态度、教师指导效率、教师指导细节、学生撰写态度、学生撰写效率。

1.2 方法

采用分别对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得到影响动态质量的7个因素。

1.3 数据处理

数据运用Excel 2010、SPSS 22和matlab2013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灰色关联度分析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1,2]对本科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其作用的主次和依存关系,旨在从量的角度揭示各因素对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影响,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综合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中,各因素的影响以论文选题、学生撰写效率、答辩过程为最大,可知,影响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学生选题的敏锐、撰写的高效和论文的透彻以及答辩的机智;其次为论文结论、研究方法、答辩陈述、论文字数、学生撰写态度、教师指导效率、教师指导态度、教师指导细节,可知,影响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次要因素在于学生的具体撰写内容以及指导教师是否负责;最后是错别字、参考文献篇数、参考文献格式,可知,影响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基本要素在于学生是否按照规范撰写论文。因此,在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应着重提高论文选题的质量,培养学生高效撰写论文的能力和对论文的透彻、深入理解,同时对于指导教师的严格把关给予奖励。

2.2 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3,4]结果表明:研究方法、论文选题、论文结论与论文成绩呈极显著正相关;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错别字、学生撰写效率、学生撰写态度、答辩过程、答辩陈述、教师指导态度、教师指导效率与论文成绩呈显著相关关系;教师指导细节与论文成绩相关但显著性比前面因素低。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的分析不一致,可能与影响因素相互之间的相关有关。

相关分析说明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从各影响因素与论文成绩的相关性来看,应该更注重论文本身静态的效应,即研究方法、论文选题和论文结论。从相关系数上看,研究方法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系数最大(r=0.957),其次依次为论文选题、论文结论、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错别字等。论文成绩与教师指导细节相关性没有别的影响因素大,说明学生论文成绩主要是由研究方法、论文选题、论文结论这些主要的静态质量指标决定,即论文成绩显在的表现形式,而与教师指导细节等隐含的动态质量指标关系不是很显著。各影响因素之间除个别之外,几乎均相互相关,故既应高度重视论文本身的静态质量,还要结合动态的过程质量,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毕业论文水平。

2.3 通径分析[5,6]

由表1可看出论文成绩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排列,即各影响因素对论文成绩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研究方法(0.184) > 论文选题(0.177) > 论文结论(0.170) > 答辩陈述(0.094) > 学生撰写态度(0.089) > 学生撰写效率(0.086) > 教师指导效率(0.080) > 参考文献篇数(0.076)=答辩过程(0.076) > 参考文献格式(0.071) > 论文字数(0.069) > 错别字(0.057) > 教师指导态度(0.056) > 教师指导细节(0.033)。

3 结语

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论文成绩和1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常规论文质量评价的三要素: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程度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除均直接影响论文成绩外,三者之间相互间接影响效应也较大。论文格式方面的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和错别字,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程度均大,但主要通过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间接影响论文成绩。

影响论文动态质量的学生撰写效率、学生撰写态度、答辩过程、答辩陈述、教师指导态度和教师指导效率均主要通过自身直接,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间接影响论文成绩。教师指导细节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程度不大,与学生撰写态度容易产生对立,故在论文质量评价过程中,不考虑其影响。

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应加强对学生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的指导,并注重论文格式的规范和撰写论文过程中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彭再德,杨凯,王云. 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初探[J].高教探索,1996,16(1):6-10.

[2] 谭丹,黄贤金.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及比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54-57.

[3] 邱莉萍,刘军,权,等.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3):277-280.

主成分分析论文例7

[分类号]G350

1.前言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CHI Research公司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U.S.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合作研究了专利评价指标,并将该类指标应用在公司价值评估方面。尔后,以F.Narin为代表的学者考察了专利统计方法在企业创新力评价指标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专利引文分析方法,创造了一系列专利计量指标,计算r美国国家生产力、发明者生产力、引用影响与分布等,为研究美国国家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作出很大贡献。然而,目前我国对专利的注只停留在专利技术研发、专利检索和专利计量分析方面,极少涉及专利引文分析,专利价值应用范围狭小。国内外专利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差距较大,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全社会对专利权过度注,而对专利研究缺乏注。只有深入专利研究,紧跟国际专利研究的热点,我们才能真正利用好专利,最大限度地开发和挖掘专利价值,推动我国的经济和科学发展。

本文利用可视化分析技术,对中外图情领域的专利论文进行计量分析,找出国内外专利研究的差距,分析具体原因并预测我国未来的专利研究热点。旨在呼吁广大学者加强对专利研究领域的注,更好地生产和利用专利情报,服务社会。

2.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米源情况如表1所示:

3.中外图情领域专利论文的研究热点分析

图1(左)显示了我国图情领域专利论文的研究热点图谱。利用词频分析法和共词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图情领域专利论文的主要研究热点,如表2所示:

如图1(右)所示,国际图情领域专利论文的研究热点图谱中形成以中介中心性最大的键词所标识的科学、指标、技术、创新、专利权5个聚类。根据引文分析和共词分析方法,分析了国际图情领域专利论文的主要研究热点,如表3所示:

表4-表8分别列出了每一研究热点的高频引用文献:

4.中外图情领域专利论文的研究热点对比分析

通过以上我国图情领域专利论文的研究热点分析和国际图情领域专利论文的研究热点分析,我们发现国内外研究中存在小部分的相同点,如研究方法均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中有部分相似,但是二者之间的差异性还是非常大的,具体如下:

4.1研究对象的不同

我国专利论文中主要是以专利文献和专利信息为研究对象,侧重研究专利信息的获取和专利文献的分析,还有以专利申请量、专利法律状态等为研究对象,进行专利计量分析。而国际专利论文中主要是以专利引文信息和科技论文的参考文献为研究对象,从引证情况研究专利技术与科学论文之间的系,进而研究技术研发与创新、国家科技进步的联系等。还有以专利数据信息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衡量指标,衡量基础科学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衡量企业研发效率情况等。

4.2研究方法的不同

我国专利论文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主要是对专利分析方法的实证分析运用。而国际专利论文中定量分析办法的运用,主要是对专利引文的统计分析和专利数据的计量分析。

4.3研究内容的不同

我国专利论文中研究内容大多与图情领域知识背景相结合,如对专利信息的检索和专利情报的获取的研究,对专利检索的教学研究,对科技查新尤其是专利查新的研究,对高校专利教学和专利转换的研究等。而国际专利论文中,研究内容始终是围绕着科学、技术、创新、经济展开的。

4.4研究主阵地的不同

主成分分析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3-0083-02

当二十世纪历史的帷幕徐徐掩上,当我们重新以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文坛时,我们感伤地发现中国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已无可挽留地边缘化了,代之而起的是大众文学、大众文化的风起云涌。同时,在中国的文学理论界,细心而怀旧的理论家们亦发现,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百年文艺事业产生巨大推动力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西方文艺思潮纷至沓来的今天亦呈现出无可挽回的萎缩、式微的趋势。是无可挽回吗?是绝对的消退吗?这恐怕是关心中国文艺理论事业、关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人们勉力探询的问题。这里,作者作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初学者,力图对马列文论的历史发展和文艺理论的现状做出探索,以努力探析出马列文论日渐式微的原因和未来的理论生成和走向,以在马列文论发展的途中产生轻微的律动。

一、马列文论的日趋式微

作为马克思主义一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世纪初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特别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基石,并自身发展成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它在方法论意义上系统地阐述了评价文学作品的美学和历史的标准,解释了文学和哲学、政治、经济的内外部联系,形成了文艺的上层建筑学说、文艺和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历史事变的观点、以对悲剧和典型和现实主义的权威理论体系,构成了以文学是“人”学为核心的理论框架。中国近现代文坛的创作者们和理论家们以鲜活的作品和思想日趋使之发展,成为二十世纪各种理论潮流中的大潮和顶峰。

事物的变化发展有时总会出乎人们的期望,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马列文论的日趋萎缩已成事实,在西方各种思想流派的更快传入中,它的声音却越来越少,这一切都驱使我们努力地试图找到其式微的原因,并对之作出诊断。

首先,马克思文论的式微有其自身的原因:我们说马列文论的发展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步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其唯一的理论基础,其认识论体系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时又囿于单一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这就导致马列文论片面侧重文艺与外部事物关系分析的缺陷,诸如文艺和政治、阶级、经济和历史的关系。这正是马列文论的伟大之处,但同时是它的缺点所在。

我们可以借取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关于作品的四个部分的理论来进一步分析这一点。艾氏提出文学是由宇宙(生活)、作者、作品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的,这样就演绎出文学理论体系的四类关系,即读者和作品的关系、世界和作品的关系、作者和作品的关系,以及作品的自足体系,也就是作品的自身规律。这四类关系是以“作品”为核心的。进一步分析便会发现,前三种关系是作品和外部的联系,我们可以名之为作品的“外指”,而后一种关系,作品的自足体系,是在去除世界、读者、作者之后仅留自在文本的分析,这可以称之为作品的“内指”。

把马列文论和艾氏理论和作品的“外指”“内指”放在一起便可以发现:马列文论其实是一种“外指”的理论,它的对作品的分析体系中对作品和经济、政治、阶级、历史的联系分析是属于作品和世界(宇宙)的关系范畴,“人”学理论即对应于作品和作者的关系,又有作品和读者的关系,至于作品中悲剧和悲剧性的分析虽然指向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但这种内容和形式也是“外指”的,而不是纯作品的“内指”分析。

因此,马列文论的这种“外指”特征即是它的成就之处,又是它的缺陷之处。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二十世纪末式微原因的自身的深刻因素。

事物的发展总是内外因的共同作用,马列文论的式微现状有其深刻的外部原因。二十世纪中后期,西方哲学的发展成为西方文艺和文艺理论的一统天下。这些哲学观,包括生命哲学、自然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分析哲学、科学哲学、语言哲学、意识哲学等等都为文学理论总体体系的“内指”化提供了充分的哲学基础。同时其他的知识体系(旧的学科的新发展和新的知识体系的确立),如符号学、惮释学、结构主义、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心理分析学和电子科学等学科,特别是20世纪西方哲学和美学的语言学转向,对作品的关系分析转向语言分析都为二十世纪文艺理论体系的“内指”化准备了条件。所有这些外部因素,按照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文化“场”的理论,都对马克思文艺理论的存在“场”日趋侵占,使马列文论在文艺理论的生存空间日渐缩小。从而使文学理论领域对作品的“内指”分析成为主流,使原来对作品外部关系的分析渐居次位。这在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中有较强的体现。

现代主义文学走着一条“拒绝交流”和“拒绝解释”的道路,它作为一种“反文化”和“对抗文化”的颠覆力量而存在,体现出强烈的文化“自恋”色彩,从而一反现实主义文学对文艺和现实关系的“外指”外的强调;而后现代主义文学通过对“仿像”的绝对创造从而根本割裂了文艺和现实的联系。继而实现文艺思想的“纯文本化”、绝对“内指”化。

既然马列文论在文艺理论体系中日渐式微的趋势已成定局,那么必须提出的一个问题是马列文论向何处去?怎样对待这种式微?我们说,一厢情愿的挽留,对原来的马列文论的孤芳自赏或者自轻自贱都是不明智的,亦不能采取倒旗易帜的理论投降主义对策。现实的选择是,在深刻明晰原因的基础上努力找出一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新的突破和发展的新路,用列宁的话说“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也就是说,探求马列文论理论生成和发展的新路和新的形态。

二、理论的生成和发展

马列文论在分析历史和历史事件在悲剧中的作用时,提出了著名的“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说明历史事件不是某一种力量简单作用的结果,而取决于一种历史的“合力”。运用马列文论自身的这种“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笔者以为,可以找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展的“突破口”,一个切入点。我们面临的现状是总体文艺理论体系中“内指”化的加强而“外指”外的减弱和各哲学观、文学流派、知识体系的共同存在。这种景观在中国当代文化和文艺(包括创作和理论)领域是十分鲜明的,各种理论“场”在中国文化总体“场”中动作和互动,所以谋求马列文论在中国的突破和发展,没有必要放弃马列文论原有的“外指”优势,而完全地寻找一条向“内指”转变的路,一条更为明确的途径是:以“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为切入点、通过马列文论“场”和其他哲学“场”、文学理论“场”、知识学派“场”的互动、交流和对话,找到马列文论和它们的共同点、碰撞点和生成点,这种对话、融通和平行交流是马列文论新发展必然选择。在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景观下,马列文论理论的生成和发展的新范畴可以命名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这个理论范式包含三个关键词“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前二者正体现马列文论既有交流对话的一面使之区别原有的理论体系,又有坚持马列文论自身内容的一面使之不被其他理论同化,失去自己的声音。

以下从马列文论和其他因素互动交流的方法论和融合点的分析和寻找中发现和证明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范式实现的可能性、可取性。

我们说,艾氏关于文学四个要素及其关系是马列文论和其他知识体系的一个纽结点。例如文艺社会学强调的是宇宙和作者的关系,这就把社会学的观点纳入马列文论的体系中,从而克服(一定程度)马列文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单依赖;文艺心理学、艺术思维学、直觉主义美学主要对创作主体进入深层的心理运动性分析,以更深层地发掘作者在作品动态系统中的作用,这是对于马列文论原有体系中作者和作品的“外指”关系的理论补充;而符号学、阐释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进入马列文论的体系中对于马列文论在“内指”上的缺陷的弥补有重要作用,从而使马列文论的“外指”“内指”功能趋于完备。而接受美学、阐释学、解构主义等都涉及对读者的研究。在文艺活动过程的研究上则又可以引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因素。

主成分分析论文例9

关键词:结构主义;索绪尔的语言学;文学批评;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5-0172-01

1.引言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关联紧密。结构主义是一种具有跨学科性,开创性的理论,它质疑学科研究的现状,改变学科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力图建立科学化,独立化的人文研究。“结构主义通常是指一批以法国人为主的思想家的观点,他们在本世纪50、60年代受费尔迪南一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把结构语言学的概念运用到了对社会和文化现象的研究上。” 而结构主义所强调的不是某一时期在语言学和文学批评学科领域出现的理论新变而是这些理论新变之间的关联。这些关联就是借用了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

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促使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形成一股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分析文学问题的批评倾向。雅各布逊、热拉尔・热奈特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出了文学批评的理论原则。人们把这些理论主张与索绪尔的语言理论联系起来,强调二者之间的关联。雅各布逊等人的理论的价值不仅在于对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理论的运用,还在于其理论主张对文学理论新原则的创建以及开创了文学批评研究的新学科。这些结构主义文论所阐释的理论方法与原则和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理论之间有复杂的转化和发展。本文致力于从结构主义文论的阐释诗歌文本理论,叙事理论来研究语言学理论在文学批评理论中的发展。

2.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在阐释诗歌文本理论中的发展

受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影响,运用到文学批评领域的结构主义就是要建立一种文学科学。雅各布逊用文学材料来开拓语言学的新领域,创建语言学诗学以弥补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漏洞。索绪尔认为语言中任何一个要素的意义都取决于它与前后上下各要素的差异与对立,用他的话说:“在语言里,每项要素都由于它同其他要素对立才能有它的价值。”“他们的最确切特征是,他们不是别的东西。”这一观点启发了雅各布逊对诗歌语言功能的研究。雅各布逊通过自己的研究,对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做了重要的发展,在他的《语言学与诗学》中提出了对等原则理论。

言语的诗歌功能就是在言语展开的线性过程中,把对等原则从具有聚合关系的选择轴投射到具有组合关系的组合轴。对等原则所生成的诗歌文本具有明显的对称、对偶,诗歌文本正是通过突出表现语音之间、韵脚之间、想象之间的相似点,使语言变得丰富复杂。索绪尔提出的符号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与雅各布逊所描述的语言运用上的相似性与邻近性是相连的:相似性对应聚合关系,邻近性对应组合关系。雅各布逊还进一步将索绪尔的理论与传统修辞学理论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建立在相似性关系上的语言符号选择是隐喻;邻近性关系上语言符号选择是转喻;诗歌以相似性为主突出的是隐喻,而散文以邻近性为主突出的是转喻。他把隐喻和转喻看作是语言的基本运作模式,并以隐喻和转喻为基础建立诗学分析的普遍模式。

雅科布森通过对组合聚合关系的改变来研究文学的诗性功能。他认为诗歌语言正不具有对外部世界的指向性,而是注重语言自身。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可以揭示诗句的组织特点。这一思想在现代对现代结构主义文本分析中具有启发意义。

3.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在叙事理论中的发展

结构主义理论运用到叙事文本,分析叙事,寻求叙事规则,突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适用范围。但这种运用带来了叙述本身特质与结构主义理论的融合:突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适用范围而开创了新叙事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运用到叙事文本首先就是分析单元从符号向话语转换。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索绪尔确定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对共时性的语言结构主义符号系统作了要素的切分与结构的分析。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只适用于语言的封闭系统之内,适用于它的语音层和单词层。而结构主义的叙事分析以划分叙事单元为基础。但与语言学理论以语词符号为基本单元是不同的,叙事分析中所划分单元大于语词符号。

结构主义理论运用到叙事文本是从普罗普1928年《民间故事形态学》对民间故事深层结构的分析中开始的,以功能作为民间故事的基本单位,功能就是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意义而规定人物的行动。后来热奈特认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叙述话语。叙事分析都是以语言学模式为基础的,无论功能、神话素,还是陈述、话语都是大于语词符号的要素单元。他研究叙事与故事,叙事与叙述,以及故事与叙述之间的关系,所涉及的结构关系越出索绪尔语言的范围,是个体的话语结构。他所说的结构不仅依赖具体的上下文关系,而且还涉及社会生活背景。他所说的叙事分析离开了索绪尔的语言系统,进入话语世界。

叙事分析从语言结构发展到话语结构,适用了分析对象带来的变化。最初的叙事分析是适用的是个体性和创造性相对较弱的民间故事和神话等文本;而成熟的叙事分析适用的是个体性、创造性相对较强的现代叙事文本。叙事文本的个体性、创造性特点改变了结构主义语言理论。而结构主义语言理论运用到叙事文本研究对象从符号扩展到话语、从语言结构发展到了话语结构。

4.结论

在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下,结构主义文论重视对文学自身的研究,突出文学的语言意义,关注对作品语言和文学形式的研究,改变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原有的特点,形成了新的文学研究的基础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从语言学到文学批评的转化,它并不是直接借用语言学的模式从而失去文学批评应该有的文学审美特性。相反,它是以关注文学文本的独特性为方向的,通过阐释诗歌文本的独特性和分析叙事文本的非语言学个体性、创造性形成叙事学原理。结构主义理论从语言学到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形成了新的文学批评与研究的基础理论,它促成了文学批评的成熟与独立。

参考文献:

[1]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P29

[2][3]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明凯译)[M],商务印书馆,1980年:P128,P163

[4]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申丹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主成分分析论文例10

       1.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在创造、使用、转让和保护智力成果或工商业标志过程中发生的社 会关系和法律规范的总称。 

               2.著作权是著作权人对其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著作权人 包括作者,其他依照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我国著作权法保 护对象包括以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形成创作的作品。

             3.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法 人) 、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 人民事活动。

            4.监护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 法律制度。

            5.监护的职责是被监护人进行民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 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分其财产,被监护人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时, 向其交付财产并汇报账目。

            6.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有密切关系。法律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作为义务要 求人们必须依法做出一定行为。

分析: 1.黄花学画三年,参加全国幼儿园绘画比赛,获奖金 5000 元,符合知识产权法,黄花的 画属于艺术作品,所以属于著作权范畴,黄花的奖金 5000 元属于依法享有财产权。 2.黄花 6 岁,属于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黄花的父母是她的 监护人,可以对黄花的财产及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但是黄花的父母没有处分其 财产的权利,在黄花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应像黄花交付这 5000 元奖金。 3.奖金是对黄花作品的一种肯定,是奖励作者本人的,幼儿园作为一个教育机构,老师 作为一个教育者,教书育人是他们的义务,所以幼儿园及张老师均无权要奖金。

分析结论: 奖金应归黄花所有,幼儿园、张老师及黄花父母均不应当得到奖金。

法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拓展:案例分析报告及其范本

(1)案例分析报告的基本结构

案例分析报告作为案例分析结果的书面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一方面它是案例分析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必须反映案例分析的逻辑关系和分析结果;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学术体的正式书面文书,它又具有一定的规范格式要求和语言文字要求。这种格式的要求反映了案例分析的特点和逻辑分析线索;因此,案例分析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标题、摘要、关键词、案例概述、案例分析,其案例分析包括:背景理解、问题诊断与分析、对策与建议、结论。按照案例分析论文体的要求,其基本格式如下:

①标题

一般案例分析报告的标题可以沿用案例正文的标题,采取中性的写法,以案例正文中的组织名称作为主标题,以案例分析的主题内容为副标题,使读者能够从标题中看出案例发生在哪里,主要研究的内容。

②摘要。作为案例分析报告,要对案例分析的过程、基本分析框架、分析结论及案例分析的意义和作用进行概括性的阐述。

③关键词。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与惯例,摘要后面需要提供3-5个关键词。 ④案例概述。案例正文的编写请对你选择的案例进行简要的概述(大约300-500字)。

⑤案例分析。这是案例分析报告的主体部分。按照案例分析的逻辑线索,案例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背景理解、问题诊断与分析、对策与建议、结论。在案例分析中,各部分的内容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案例分析部分要与案例正文部分相互呼应,首先在背景理解部分对案例正文的基本内容、组织背景和特点、案例的事件及人物关系等信息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和认识;在问题诊断部分,针对案例正文内容中所包含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分析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对策与建议部分,根据问题的诊断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和对策,最后得出结论。各个部分之间都存在着相互铺垫、递进的关系,并相互包含了因果因素。整个案例分析部分需要对你的理解、问题诊断、对策与建议做出支持性解释、理论支持及经验借鉴等理由说明。

(2)案例分析报告书写的准备与计划

案例分析包括的书写准备与计划工作可以与案例正文编写的准备和计划同步进行。与案例正文编写不同的是,案例分析报告是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将讨论交流的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案例分析报告的资料和素材多数来自案例分析讨论的原始记录、原始资料查证、理论和经验参考等。在案例分析报告撰写计划中,应该按照案例分析学习的基本步骤和过程,确定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主要内容,并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人。同时在每个阶段要对该阶段的工作进行小结,并安排下一步工作。

(3)案例分析报告的起草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