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护士防护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1:15

护士防护论文

护士防护论文例1

本文作者:覃华凤工作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电灼伤随着外科学科的发展,各种仪器的应用,如高频电刀、电钻、腔镜仪器等,低年资护士由于操作不娴熟或未遵守操作规程,未管理好台上电刀笔等用物,手术人员意外碰触按键,造成烧伤或灼伤。应急能力差护士的应急能力是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敏锐地发现和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分析、判断、用熟练的技能技巧、沉着果断的配合和抢救和护理,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手术室护理工作应急性极强,护士必须具备很好的应急能力。低年资的护士知识面相对较窄,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显得心理紧张,茫然失措,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加强培训及考核,全面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进行规范化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岗前培训结束,将低年资护士安排到各手术专科组,由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带教,参加手术配合工作,带教老师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及时指出,纠正错误。科室引进的新仪器设备,请工程师讲课,使每个护士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每月写工作笔记和心得体会。坚持每月一次手术护理查房及业务学习,加强专科理论的学习,开展手术室专科技术竞赛。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手术室工作的应急性强,工作量大而繁重,手术室护士应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必须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执行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常规中明确规定手术物品的清点要由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共同参与,洗手护士必须提前洗手,与巡回护士、本院医生共同清点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缝线,并口头诵读数字,清点一项,记录一项,如有怀疑必须重复清点,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在术前、关体腔前、关体腔后、缝皮后四次清点保证数目准确,核对无误方可关闭,严把查对关。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专人负责管理,使用无菌物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为了区分灭菌与非灭菌物品,建立各种灭菌指示卡灭菌前后对照表,放于各手术间醒目位置便于对照。预防手术损伤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在摆时,应遵循安全、舒适、术野充分暴露、不妨碍呼吸、循环功能为原则,根据手术部位正确摆放。束缚带不可固定过紧,肢体不可过度外展、屈曲防止神经损伤。术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改变,肢体末梢血运是否良好,或按摩受压肢体,每次3一5而n。‘规范仪器设备操作使低年资护士了解电刀、电钻、腔镜等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电刀时正确放置负极板,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检查病人身上有无金属物。强化与病人沟通技巧的训练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识增强,病人需要的不仅是药物、手术,更需要沟通和理解,利用晨会、护理查房的机会就如何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等问题,采取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模拟病人的各种心理问题,让沟通能力强的护士进行现场示范,与大家分享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重视护士的应急能力的锻炼组织学习护理部、科室的各种应急预案,熟悉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及方法,通过不定期的演练及考核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护士防护论文例2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护士长在管理上要做好如下几点工作:

1当好护理业务的专家

护士长不仅要有丰富的护理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业务、精湛的技术。不断学习新业务、新技术、新理念。并亲自动手解决疑难的护理问题。把好护理业务的关。

2当好护理管理的行家

2.1护理工作规范化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质量第一。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建立在以质量为核心的基础上。

2.2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差错进行讨论分析,分析时对事不对人,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是制度制定不合理还是制度执行力度不够。通过对差错事故的分析,制订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并使每个人引以为戒,防止类似差错的再次发生。并长期跟踪,对整改措施作出评价。

2.3建立有效的护理安全体系根据医院制定的各种应急预案经常组织护士学习以提高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并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护士长要做到信息畅通,经常收集外院、其它科有关护理不良事件的事例、病例,带领护士给合本科情况讨论学习,消除各种不安全的护理行为、倾向及隐患,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4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护士法律意识护理是一项高风险、高技术性的服务。护士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约,每项护理活动无不潜在法律问题。护士承担的责任非同小可,护士必须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并将法律意识时刻贯穿于各项护理工作中,使病人和护士的合法权益都得到保障,避免护患矛盾的产生。护士长在狠抓护理质量的同时也应抓紧护士的法律教育。

2.5教育护士做好治疗性沟通治疗性沟通是与病人满怀足度和医疗纠纷发生直接相关的关键因素之一。治疗性沟通已被国内外护理界公认为是最能体现护士职业价值的三大护理行为之一。护士长应加强对护士治疗性沟通的培训。要求护士在治疗操作的过程中穿插健康教育。

2.6转变服务意识开展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的合理基本需求,体现出护患主体间的平等与尊重。

3认真做好检查工作

护士长每天应做好病房的动态管理检查每天的交接班工作,特别是夜、白班的交接。每天多次巡视病房与病人交谈。检查护理工作完成的情况。查看有无护理缺陷和安全隐患,发现现问题及时补上。特别是做好危重病人工作的检查。

4认真做好监督工作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减少医疗纠纷的良好保证,护士长要做好护理质量、医德医风的的监督。

5认真做好协调工作

护士长要做好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患者与院内其它相关科室的关系。当发现患者对护理、医疗等有不满或有疑问时要热情接待、耐心询问,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并尽快解决问题。

6注意特殊患者

在实际工作中偶有一些职业特殊、身份特殊、社会背景特殊、心理特殊的患者及家属,这些人往往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重点对象。遇到有这种人在科内住院,要及时通知全科护士并教育护士在护理操作及服务态度及言语方面都要谨慎,对他们的过激行为不能产生厌烦情绪,要以平静的心情去对待他们,服务要周到热情,以实际行动去感化他们。

7注意医疗不当的病人

由于医疗上的一些问题最终引发对护理上的不满。有些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有意见或医疗未达到患者满意的效果时会把这种不满发泄在护理上。遇有这样的病人时,护士不要随便向患者解释病情,任何护理操作都要准确、详细、及时、规范地记录。语言交流要慎重,服务热情周到,对患者一往既如,对患者的怨言不计较,不争辩。当口服或注射一些贵重药品要特别交待病人或家属该药品已使用。做任何护理操作都有要向家属或病人解释目的及告之注意事项。

8注意曾在外院治疗未愈或曾与外院有医疗纠纷或其亲属曾与医院有过纠纷的病人

这类患者对本院治疗、护理知识都非常了解。往往疾病未愈,怨气大,对医院怨声载道,对医疗、护理不放心,疑心大。因此,护理时要时时处处特别小心,做好原始记录,做好每项护理操作后让患者及家属认可并签字,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对其询问的超出护理范畴的问题不做解释,告之其询问经管医生。对它院的治疗、护理不做任何评价。

9注意动机不良的病人

现阶段医疗市场的大环境不良,有些人利欲熏心,加上现行法制的不健全,这些人往往想钻空子。对这些病人我们应多加防范。严格按操作常规执行操作,不让他们有可乘之机。

护士防护论文例3

1一般资料和方法

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47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

2结果

职业暴露主要分布:急诊7例、门诊6例、病房22例(其中实习生2例)—锐器伤发生35例,污染血液喷溅12例。

3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3.1针刺伤针刺伤是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国内职业针刺伤发生率为80.6%,其中74.5%为污染针头所刺伤,护理工作中针刺伤造成职业损伤引发血源性感染危险最严重,其中最常见的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爱滋病等。

3.2化学因素护士在配制各种化疗药物时,药物颗粒释放到空气中,部分药物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被人体吸收,可引起脱发、白细胞下降等。

3.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危害护士的健康,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有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和通过与传染病人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而致护士感染。

3.4社会心理因素目前,住院病人数大于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护士与床位比例未达标,形成了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如超时的走动,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弯腰用力不当,易造成肌肉骨骼的损伤、腰椎间盘的膨出或脱出等。同时护士在家庭、单位担任不同的角色,承受来自病人、家庭、社会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易造成免疫力低下,更易感染疾病。

3.5护士自身因素护理人员本身防护意识淡薄。比如针刺伤的发生原因往往是由于一些护士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时不习惯戴手套,对针刺伤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等造成的。

4加强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

4.1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关键要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使每名护士真正认识到职业损伤的危害性和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4.2加强锐器伤的防护管理特别是抽血针头、注射针头、安瓿等刺伤。工作中应注意预防,及时处理锐器物品。使用锐器盒收集锐器能有效地预防锐器伤,有报道:使用锐器盒收集锐器可使锐器伤发生率减少50%。

4.3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正确的洗手方法是预防感染的最简单、最有效的防护措施,但也是护理工作中最易忽视的环节,护士必须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护理操作前要彻底规范洗手。同时规范着装,可以防止护理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污染。

4.4强化标准预防理念标准预防是WHO推荐预防医患间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方法。护士应当学习、应用标准预防的措施。标准预防强调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要进行隔离。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手术室、产室、ICU的护士要更多地进行标准预防。

4.5药物伤害的预防,强化护士对化疗药物的防护意识护士在配制化疗药物和护士操作时,应戴好口罩、手套、帽子、防护衣。配药场所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有条件尽可能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定期检测空气中药物浓度,严禁超标。如果操作时不慎将药物溅到皮肤或眼睛时,应及时用清水彻底冲洗。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正确使用各种消毒剂,防止外溅。注意通风,祛除消毒剂残留在空气中的浓度。

4.6加强对医疗废物及一次性医疗用物的管理病人用过的棉签、棉球、敷料等要装入密闭黄色垃圾袋内。针头、安瓿等,放于专门的锐器盒,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按要求包装,并按当时卫生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参考文献

护士防护论文例4

北京市某肿瘤专科医院护士110人。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内科、外科、门诊、放射治疗与诊断相关科室(放疗科、介入科和影像科室)4个临床科室作为抽样单位,以当日上班的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入组标准为:从事护理工作满1年;自愿参加;充分知情。

1.2.2调查方法

采用根据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相关领域专家意见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①调查对象一般情况;②辐射基础和防护知识,共20道题,每部分10题,1题计5分,满分为100分。据既往评分标准,以80分及以上为良好,60~7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③辐射防护培训经历和培训意愿。

1.2.3质量控制

采取现场调查,当场回收的方式,避免了问卷填写过程中护士之间的沟通,同时对问卷中未填写项目及时询问调查对象并予以填补。数据的采用双人同步评分及录入的方式。

1.2.4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2份,均为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7%。调查对象的工作年限为1~33年,平均(1037±679)年;均为女性,其中内科26人(255%),外科22人(216%),放射治疗与诊断相关科室36人(353%),门诊18人(176%)。

2.2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调查对象对辐射的危害性、放射性的认识,辐射防护的目的、意义以及对于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态度等问题的知晓率较高,但对具体的防护措施、原则等知晓程度较低(表2)。

2.3不同特征调查对象辐射防护知识合格情况

调查对象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为(5691±1072)分,而分数在80分以上的仅6人(588%),60~79分的有39人(3824%),不及格人数57人(5588%)。及格45人,及格率为441%。经检验不同年龄、职务、职称、文化程度、科别和是否参加过培训,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4辐射防护培训现况与培训需求

调查对象参加过辐射防护培训的仅有19人,占1860%。接受培训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学习和院内培训。其余83人从未参与过任何形式的相关培训。而对于参加培训的需求,有超过9600%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相关学习,其中表示非常需要的有59人。

3.讨论

3.1肿瘤医院护士对于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的总体状况分析

本调查中,研究对象辐射知识的得分的平均分为(5691±1072)分,总体水平偏低。其他相关文献显示,无论是普通居民还是医务人员对于辐射防护的认知水平均较差,包括放射学诊断与治疗的相关科室[3-6]。这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一致。调查可见,护士群体对于电离辐射的危害和防护的意义,以及对于防护的态度等原则问题有较好的认知,但是对于具体操作和核心知识的掌握较差。原因可能为:①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接触放射性操作;②各阶段的护士教育中,缺乏针对性的培训,护士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太少。

3.2肿瘤医院护士辐射防护相关知识调查结果的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护士中有186%参加过相关培训,参与过培训的护士知晓程度要优于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护士。相关文献报道:针对性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辐射防护能力的有效途径[7]。不同科别之间的结果也存在差异。放射学诊断和治疗相关科室,及格率要优于内科和外科及门诊。这与研究对象在临床工作中是否接触过有放射性的操作有关。结论与张小萍等[8]报道结论基本一致。30~39年龄段,职称为主管护师及以上,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护士的及格率较高,可能与这部分护士多数是岗位中坚力量,经验丰富且学习机会较多有关。护士长的及格程度也优于护士。职称和学历越高,及格率越高。因此建议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

护士防护论文例5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话虽并不十分准确,但足以反映了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内涵的不断拓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被强化[1]。因此,做好护理工作,防范护理缺陷是我们每一位护理人员应该重视而且深思的问题。

1 护理缺陷的定义[2]

明确护理缺陷的定义是防范护理缺陷的前提。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活动中因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护理规章与规范等,造成护理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护理缺陷包括护理事故及差错。

1.1 护理事故

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严重质量缺陷。

1.2 护理差错

是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的原因或技术原因而发生的,未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或虽有不良后果但未构成事故的差错。

2 护理缺陷的原因

分析临床工作中常见护理缺陷的原因是防范护理缺陷的源泉: (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差;(2)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尤其是“三查七对”和床边交接班;(3)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4)履行各班职责不严格,工作中相互依靠、相互推卸;(5)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忙乱,护士工作时缺乏计划性、协调性,人员配制不科学;(6)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3];(7)科室质控员未认真履行指控职责,监控力度不够。

3 护理缺陷的防范措施

制定并落实防范护理缺陷的措施是防范护理缺陷的根本。

3.1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4]。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培训或专题讲座,从实习护士和新上岗护士岗前培训开始,把普法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护士条例》及《护理差错判定标准》,学习中联系实际存在的典型事例分析讨论,以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防患于未然,用法律武装自己,用行为规范自己,用工作让病人满意,防范护理缺陷。

3.2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规章制度是对护理人员在为病人服务过程中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等做出的文字规范。护理部及科室让护士熟背所有核心制度,将规章制度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纳入护理理论考试的范畴,不定期检查,并与科室及个人质量考评挂钩,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得到真正落实。让护士牢记查对、抢救、消毒隔离、给药、交接班、分级护理等制度,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将其内容一一融入工作中,用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用实际工作体现护理质量,防范护理缺陷。

3.3 提高高危人群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低年资护士、新招聘护士是护理缺陷的高发人群[5]。她们工作时间短,基础护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欠缺,对临床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准确判断与处理,应加强严格训练和考核,尤其是“三基三严”训练及“各种急救抢救应急技术”训练。护理部及科室共同监督检查与考核,可以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方式,如:知识竞赛,操作技能竞赛,专业情景演讲,评选优秀先进等,避免单一的训练和考核模式让她们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甚至抵触情绪,科室与科室之间比,个人与个人之间比,护理部及科室给予适当奖励,增强她们的积极性,提高她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她们慎独的精神情操,让她们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希望,远离护理缺陷。

3.4 提高护理书写质量

护理文书是反映住院患者病情发展过程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的原始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写自己所做,做自己所写”这是对护理文书真实、客观、准确的反映,及时、完整是护理文书书写的基本要求。用护理文书反映护理质量,使护理质量证据化、规范化,成为防范护理缺陷的法制依据。

3.5 加大科室考核力度

科室护士长对科内的工作安排应每月有计划,每周有安排,每日有检查,选派优秀护士协助管理,科室质控员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发现问题责任到人,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必要时给予适当处罚,使当事人深知错误,记忆于心,防范护理缺陷的再次发生。

3.6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士的职业技能及业务综合能力

(1)根据科室内工作量,护士长可抽取每日晨会后15~20min的时间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的学习,提问与讨论,操作示范与简单小结前一天工作或反馈前一天的工作不足,布置当日工作重点。(2)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护理查房,质量考评会,病房工休座谈会,护士长可安排科内年资高的护师或主管护师组织实施,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要求内容接近于临床,实用于临床。(3)鼓励护士进修、函授、科研等,科室可给予一定奖励,增强积极性,减轻护士经济负担,使其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在工作中更系统、更全面的开展工作[6],防范护理缺陷。

3.7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倡导人文关怀

护士长应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好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工作中公平、公正,组织协调科内所有护理人员间的关系,让大家生活在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里,随时观察了解每一名护士的心理及生理,发现异常及时关心问候并给予帮助,以防对护理工作造成影响,防范护理缺陷。

3.8 充分合理应用人力资源

护士长科学、合理排班,老中少,士师主管护师搭配,理论好的与技术好的搭配,动作慢的与动作快的搭配,性格开朗的与性格内向的搭配,使其在护理工作中大家可以互帮互助,互勉互励,互敬互学,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取长补短,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缺陷。

4 体会

作为一名护士,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我们的目标是提高护理质量让每一位病人满意。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还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及业务能力,只有我们用心工作,用爱付出才能完成神圣而伟大的使命,才能做好护理工作,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才能防范护理缺陷。

【参考文献】

1 刘红光,杨兆红,崔桂淑.医疗纠纷防范措施探讨. 齐鲁医学杂志,2002,(01):85-86.

2 卫生部司法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汇编.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44-45.

3 赵光红,刘义兰.护士压力状况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2,17(9):689.

护士防护论文例6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话虽并不十分准确,但足以反映了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内涵的不断拓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被强化[1]。因此,做好护理工作,防范护理缺陷是我们每一位护理人员应该重视而且深思的问题。

1 护理缺陷的定义[2]

明确护理缺陷的定义是防范护理缺陷的前提。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活动中因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护理规章与规范等,造成护理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护理缺陷包括护理事故及差错。

1.1 护理事故

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严重质量缺陷。

1.2 护理差错

是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的原因或技术原因而发生的,未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或虽有不良后果但未构成事故的差错。wWw.133229.cOm

2 护理缺陷的原因

分析临床工作中常见护理缺陷的原因是防范护理缺陷的源泉: (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差;(2)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尤其是“三查七对”和床边交接班;(3)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4)履行各班职责不严格,工作中相互依靠、相互推卸;(5)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忙乱,护士工作时缺乏计划性、协调性,人员配制不科学;(6)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3];(7)科室质控员未认真履行指控职责,监控力度不够。

3 护理缺陷的防范措施

制定并落实防范护理缺陷的措施是防范护理缺陷的根本。

3.1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4]。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培训或专题讲座,从实习护士和新上岗护士岗前培训开始,把普法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护士条例》及《护理差错判定标准》,学习中联系实际存在的典型事例分析讨论,以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防患于未然,用法律武装自己,用行为规范自己,用工作让病人满意,防范护理缺陷。

3.2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规章制度是对护理人员在为病人服务过程中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等做出的文字规范。护理部及科室让护士熟背所有核心制度,将规章制度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纳入护理理论考试的范畴,不定期检查,并与科室及个人质量考评挂钩,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得到真正落实。让护士牢记查对、抢救、消毒隔离、给药、交接班、分级护理等制度,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将其内容一一融入工作中,用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用实际工作体现护理质量,防范护理缺陷。

3.3 提高高危人群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低年资护士、新招聘护士是护理缺陷的高发人群[5]。她们工作时间短,基础护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欠缺,对临床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准确判断与处理,应加强严格训练和考核,尤其是“三基三严”训练及“各种急救抢救应急技术”训练。护理部及科室共同监督检查与考核,可以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方式,如:知识竞赛,操作技能竞赛,专业情景演讲,评选优秀先进等,避免单一的训练和考核模式让她们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甚至抵触情绪,科室与科室之间比,个人与个人之间比,护理部及科室给予适当奖励,增强她们的积极性,提高她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她们慎独的精神情操,让她们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希望,远离护理缺陷。

3.4 提高护理书写质量

护理文书是反映住院患者病情发展过程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的原始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写自己所做,做自己所写”这是对护理文书真实、客观、准确的反映,及时、完整是护理文书书写的基本要求。用护理文书反映护理质量,使护理质量证据化、规范化,成为防范护理缺陷的法制依据。

3.5 加大科室考核力度

科室护士长对科内的工作安排应每月有计划,每周有安排,每日有检查,选派优秀护士协助管理,科室质控员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发现问题责任到人,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必要时给予适当处罚,使当事人深知错误,记忆于心,防范护理缺陷的再次发生。

3.6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士的职业技能及业务综合能力

(1)根据科室内工作量,护士长可抽取每日晨会后15~20min的时间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的学习,提问与讨论,操作示范与简单小结前一天工作或反馈前一天的工作不足,布置当日工作重点。(2)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护理查房,质量考评会,病房工休座谈会,护士长可安排科内年资高的护师或主管护师组织实施,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要求内容接近于临床,实用于临床。(3)鼓励护士进修、函授、科研等,科室可给予一定奖励,增强积极性,减轻护士经济负担,使其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在工作中更系统、更全面的开展工作[6],防范护理缺陷。

3.7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倡导人文关怀

护士长应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好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工作中公平、公正,组织协调科内所有护理人员间的关系,让大家生活在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里,随时观察了解每一名护士的心理及生理,发现异常及时关心问候并给予帮助,以防对护理工作造成影响,防范护理缺陷。

3.8 充分合理应用人力资源

护士长科学、合理排班,老中少,士师主管护师搭配,理论好的与技术好的搭配,动作慢的与动作快的搭配,性格开朗的与性格内向的搭配,使其在护理工作中大家可以互帮互助,互勉互励,互敬互学,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取长补短,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缺陷。

4 体会

作为一名护士,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我们的目标是提高护理质量让每一位病人满意。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还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及业务能力,只有我们用心工作,用爱付出才能完成神圣而伟大的使命,才能做好护理工作,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才能防范护理缺陷。

【参考文献】

1 刘红光,杨兆红,崔桂淑.医疗纠纷防范措施探讨. 齐鲁医学杂志,2002,(01):85-86.

2 卫生部司法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汇编.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44-45.

3 赵光红,刘义兰.护士压力状况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2,17(9):689.

护士防护论文例7

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急诊室作为抢救的重要场所,疾病种类多,接触面广,急诊护士常在患者未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这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传染病患者。在急诊过程中护士可能因许多不可预知的意外而发生锐器伤。通过一年来强化护理管理干预,引导和督促防护措施的落实,有效的减少了锐器伤的发生。现将强化护理管理干预对减少急诊护士锐器伤的数据对比陈述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急诊工作的79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按所在急诊科室为观察组41名和对照组38名。2组护士工作年限、年龄、职称、学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护士按操作常规完成各项急诊有创操作。观察组护士除按常规外,予以强化护理管理干预以督促防护措施的落实。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建立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护理管理者运用心理学“心向一致”的原则[1],以护士为本,了解工作中易发生锐器伤的原因,与护士共同制定有效的安全操作流程,发挥护士的积极性,使其在操作中主动采取防护措施,预防和减少锐器伤的发生。(2)认知干预:对观察组护士进行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和职业防护培训,使护士认识到锐器伤的危害性,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有研究表明[2],加强对医护人员教育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3)行为干预:细化护士操作行为,规范安全操作流程,纠正护士导致锐器伤的高危行为,提高护士个人操作的自律性和慎独精神。护理管理者定期对急诊护士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使其能够系统、充分的掌握各种防护措施。(4)制度干预:建立完善的锐器伤管理制度。对不慎被锐器刺伤的护士进行登记、报告管理。记录锐器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处理方法等。必要时实施预防性用药,定期进行血液检查。(5)管理干预:护理管理者可采用科学的弹性排班,减少护理人员职业和心理上的压力,尽可能为护士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护理用具。如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安瓿开启器、利器收集箱,真空采血技术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X 2检验,认为P

2 结果

两组进行护理管理干预前后损伤性感染比较,见表2。观察组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职业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医护人员所重视。锐器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因此要求护理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锐器伤的防护,形成一套护理管理干预体系,强化全员认识,在科室树立护理安全文化意识,使护理安全操作形成一种科室文化。通过强化护理管理,规范了安全防范操作流程[3],不断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使护士从认知到服从,从而主动采取防护措施,减少急诊护士在工作中锐器伤的发生,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减少职业感染。

总之,护理管理干预需要管理者与护士紧密配合。本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护理管理干预可以规范护士的职业行为,使护士正确认识锐器伤的危害性,主动做到最大限度的规避锐器伤的发生,控制锐器伤所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感染,使急诊护士的职业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护士防护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6-0172-01

1 对象与方法

对本科16名护士2006年1月-2008年1月被刺伤或划伤的次数及物种、被分泌物、体液污染的次数及部位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2 结果

2.1 手部皮肤损伤情况

共26人次,其中2年以下工作经验的18人次,占69.2%;2~15年工作经验的7人次,占26.9%;1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1人次,占3.8%。损伤手部的物种为穿刺针、一次性备皮刀、输液针头、破碎的输液瓶等。

2.2 被体液、血液及分泌物污染情况

共54人次,其中被各种细菌标本污染手部者17人次,占31.5%;被血液、排泄物喷溅到工作服或隔离衣上者26人次,占48.1%;被其它体液污染面部者11人次,占20.4%。

3 讨论

近年来,肝炎(甲肝、乙肝)、麻疹、肺结核患者逐年增多,2006年6月,我地区甲肝爆发流行,2007年2月中旬开始麻疹流行,而我科护理人员是直接接触此类患者体液、血液及分泌物的人群。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年限短的护士被刺伤、污染的频率最高,人数也最多;而几乎所有护士都有被分泌物污染的经历。为尽量避免损伤和被分泌物污染,减少护理伤害,制定以下防护策略。

3.1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治理,规范护理操作各个环节

重视专科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合理安排护士班次。利用空闲时间加强传染科各种疾病的理论学习,增进护士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优化工作方式,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

3.2 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利用安全质量分析会,对护士进行标准安全管理教育及预防知识宣教,进行职业安全教育,指导每位护士如何在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及时处理。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由于其工作经验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力,防范意识差,更应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技术熟练程度,增强防护意识,积极防范各种潜在危害因素侵袭,预防职业性接触感染的发生。

3.3 避免针刺等锐器伤害,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严格管理各种锐器,尤其是用过的、带有血迹的锐器,建立针刺、体液等污染后及时报告、登记制度。使用后的针头应立即放入容器内,不可用手弯曲或破坏,用过的注射器针头不可套回针头帽内,以防刺伤手指。注射乙肝疫苗,做到早期预防。

3.4 加强消毒隔离观念,认真进行环境因素和作业风险评价

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每日对各病房进行60min紫外线空气消毒,减少所发生的锐器伤及污染物危害。严格执行操作前洗手,进病房操作时必须衣帽整洁、戴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及戴手套,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3.5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

护士防护论文例9

结果: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环节多,其后处理简单,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结论:护士面临锐器伤的危险,应充分的认识其危害,积极的采取防护措施,保障自身的人生健康和职业安全。

关键词:护士锐器损伤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39-01

锐器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护士常常会被锐利器械割伤、刺伤,这些物理性损伤是造成HIV、HBV等病毒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可经针刺伤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最严重的是乙肝、丙肝、艾滋病[1]。笔者对发生锐器损伤的现状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选择黄冈市中心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年龄20~50岁,在医院工作时间10年以下30人,10~20年30人,20年以上10人。学历:中专4人,大专22人,本科34人。

1.2方法。采用自制头号卷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100%.问卷的内容,包括:发生的经过,受伤后的处理及心理反应,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等。

2结果

2.1一般情况。60名护理人员中,所有均有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经历;90%的护士有被锐器损伤的经历;10%的护士有被血液,体液直接污染皮肤或贱入眼睛的经历。

2.2容易发生锐器损伤的环节。①在注射的过程中,特别是小儿多不配合的情况下。②在加药的过程中,特别是直接用手掰玻璃,很容易被刺伤。③抽血,拔针或进行有创操作时导致被刺伤或使血液,体液溅出污染护士的手、面部、眼睛等部位。④分离针头或将针帽套回用过的的针头上时容易发生针刺伤。⑤注射器用过后毁型时,徒手易将手刺伤。

2.3护士在锐器损伤后的处理及心理反应。一般的情况下是将血液挤出,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水冲洗伤口,碘伏消毒伤口。80%的护士刺伤后感到害怕,心中有顾虑。

2.4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①进行高危操作时戴手套的护士占15%;70%的护士认为戴手套操作时不方便,15%的护士认为无关紧要,只要小心就可以了。②发生锐器损伤后了解暴露源是否有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占35%。③受伤后向上级汇报的占16%,大部份找不到确切的有关部门报告受伤的事情。④75%的护士已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12%的护士未产生抗体。

3讨论

3.1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锐器伤的现状。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护士自我防范意识较弱,操作不规范占相当的比例。锐器损伤的危害已成为护理人员一个很严重的职业健康问题。护士应充分的认识锐器损伤的危害,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3.2护理对策。

3.2.1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使每名护士掌握如何进行自我防护以及发生锐器损伤后的处理方法等。规范护士的护理操作,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强化标准预防的观念。

3.2.2保持健康的心态对医护人员来说是必要的,在良好的心态下采取得当的措施是预防锐器损伤的前提。

3.2.3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①应禁止徒手携带的针头等锐器物品;禁止直接传递锐器;手持锐器时,避免面对他人,使用后的污染针头应即时的丢弃到专门的锐器盒内。②在给不配合的患者做治疗时应该有他人的帮助或必要的约束措施,减少发生锐器伤的概率并提高操作的成功率。③在进行有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口罩、若手部有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罩、穿隔离衣、操作前后洗手。④在进行危险操作前一定要了解患者是否有血液性传染病,熟悉情况后能使操作者更加小心,更注意自身的防护。

3.2.4医院可根据经济条件采用安全性能好的护理器材。

3.2.5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一旦发生应立即脱去手套,挤压受伤的部位,并用流动的水冲洗伤口,然后用碘伏或乙醇消毒伤口,必要时到外科进行伤口处理。血液或体液意外的进入眼睛、口腔应该立即用大量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发生后应立即向有关部门上报。对于发生锐器伤的护士应该提供咨询服务和心理支持,帮助缓解心理压力。

3.2.6未注射乙肝疫苗的护理人员应进行注射。

3.2.7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医疗废物应严格的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并有明显的标志。

3.2.8护理管理者在强化教育的同时要体现人文关怀,合理排班,避免上班人员压力大,减少护士在疲惫的状态下工作。

参考文献

护士防护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284-02

随着患者法律意识及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医疗纠纷日趋增加。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工作改革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岗前培训,是新到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从理论到实践,从护理专业知识学习到护理治疗工作转化的重要阶段,而新参加临床护理工作护士常因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医疗法律法规知识或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护理差错引起护理纠纷。针对这种情况,我院护理部在对近3年来新增护士的岗前培训中,加强护理安全教育,确定“患者第一,安全第一”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服务为目标,培养了护士良好的职业素质。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2008年-2010年来我院应聘的护士162名,男3名,女159名,年龄19-25岁,平均年龄22.6岁。学历:本科3名,专科96名,中专63名。已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141名,待考证21名(培训后在工作期间考得护士执业资格证18名)。

1.2 培训方法

1.2.1 培训方式和时间:采取统一培训计划和岗前培训制度,统一规划和集中训练的方法,培训时间;备为录用护士进入临床工作前2周,培训方式有多媒体讲课,操作演示,模拟操作,案例分析等。

1.2.2.1 职业道德教育:讲解护理职业道德的概念,现代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组织学习医德规范,护理道德行为规范,使他们对自己必须遵循的职业行为标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

1.2.2.2 医疗安全和法律法规教育:组织学习与医疗卫生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以及护理专业与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在岗前培训中我们特别强调护士的法律法规责权个体。使其明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角色的位置,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万一发生问题怎样处理,怎样报告。

1.2.2.3 各种护理规章制度的学习:组织学习护理工作制度,如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分级管理制度,执行医嘱制度,护理文件书写制度,护士管理制度,报告制度及各种护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并以实例讲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规章制度培训过程中,我们把查对制度列为培训的重点内容。要求参培护士必须熟记“三查八对”的内容,实行背诵验证过关。

1.2.2.4 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我院备为录用的护士来自不同学校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学历亦不完全相同,在技术操作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由于在校以理论学习为主,实际操作机会较少,其操作熟练程度较低,要适应繁忙的临床护理工作,难度较大的这一特殊性,我们实行统一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培训,以《以国家执业医师、护士“三基”训练丛书护理学分册》基本技能篇为标准。严格按程序进行训练,要求人人过关,并进行严格考核。不达标者,要求其反复训练直到达标为止。

1.2.2.5 护理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组织学习《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用药安全管理措施》,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各种报告制度和程序。要求护士将护理安全制度落实到每一项护理工作和护理操作中,有效防范身边存在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1.2.2.6 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在培训中,结合我院医疗服务人群的风土人情及风俗习惯,制定了一套医患沟通技巧方式方法,将其摆在护患沟通的重要位置,要求护士应用良好的语言修养和适应技巧,对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护患交谈中用适当的提问技巧使患者感到关怀感,恰当的反应技巧得到患者信任感,实在的科学技巧取得患者的合作等,要求在护理操作前有“问候,解释声” ,操作失误有“道歉声”,操作结束有“关心,致谢声“。并在考试考核中把护患沟通技巧列为重点记分。

1.3 考试考核方法。

每期培训结束,均对参陪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考试考核,理论考试≥60分为合格,技术操作考核≥90分为合格,对考试考核不合格者,要求再次学习及训练,直到考试考核达标后方为录用对象。

2 结果

对3年来每期岗前培训结束后,均对参培护士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其考试考核结果为,理论考试平均合格率为92.5%,技能操作考核平均合格率为87.3%。追踪临床护理工作期间其护理差错发生4起,无护理过失而发生护理纠纷和医疗事故。

3 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医患纠纷的日趋增加,对新增护士进行岗前培训,是防范医患纠纷及医疗事故,整合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在患方自我维权意识日渐增强,医患纠纷日趋增多,医患纠纷处理难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对新增护士进行岗前培训,特别是对新增护士的护理安全防范和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培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岗前培训,既能提高增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又能提高新增护士的整体护理服务素质。我院对每期备为录用新增护士通过岗前培训,理论考试合格率为92.5%,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为87.3%,临床工作追踪6个月―3年,护理差错发生率为4起,无因护理过失而发生护理纠纷及医疗事故。我们在对新增护士的岗前培训中,采用如下措施加强了她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一、岗前培训是新增护士从护理学校走入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桥梁,亦是理论上升为实践的初步形成期,。我们在岗前培训中,注重她们的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护理工作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提高科学专业思想意识和医疗服务意识,使其具备一个良好的从事护理工作基础条件。二、通过医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医疗安全的意识教育,以填补刚走出学校对相关知识的匮乏,从而懂得守法、遵规、医疗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能在护理工作中,注意以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言行,养成依法对事,依规办事,随时注意医疗安全的思维方法和行为习惯,有效避免护患纠纷发生,从而提高临床医疗服务质量。三、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规范是防范医疗安全的根本保证,过硬的技术操作是架起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理解与信任的桥梁。通过岗前培训,强化理论学习,训练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全面撑握护理规范、常规、规章制度,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在岗不履行职责,不严格遵守制度,无熟练的技术操作技术,是直接导致护患纠纷发生的根源;遵章守纪,科学办事,规范操作,尽职尽责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亦是防范医疗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四、经过岗前培训使他们知道护理是服务于社会特殊人群的专业,协调和处理好护理工作中护患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 技能之一,对从课堂走到病床旁的护士来讲,面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风俗生活习惯,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经济环境的患者,不知该如何沟通和交流,常因语言过简或不当而引起护患冲突,或因不知道该说什么而无言寡语,而使护患者关系淡漠,从而导致护患沟通障碍。和谐的护理环境,和蔼的护患关系可以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通过岗前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就能在工作中协调和处理好各层面的人际关系。

4 小结

岗前培训对新增护士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也是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开始,新增护士常因缺乏足够医疗安全防范意识,医疗法律法规常识,操作技能熟练技术,护患沟通技巧学识,会导致护理差错而引起护患纠纷甚致医疗事故。我们通过对新增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常规,护理安全意识,护理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短期岗前培训,认识到对新增护士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是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保证。也是防止护理差错,减少护患纠纷,避免医疗事故发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