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3 11:27:59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例1

栝楼为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果实、根均可入药,具有极高的营养、药用价值。岳西县自2002年引进栝楼种植以来,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初具产业特色,种植面积连年扩大,产量、销售价格年年攀升,市场供不应求。现结合岳西县实际,将栝楼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地块选择

栝楼生命力强,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合岳西县种植。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充足、排灌方便的壤土为好;环境要求阳光充足、无污染。

2选择良种

岳西县种植一般选用皖蒌一号、皖蒌二号、皖蒌五号,出籽率可达10%以上,高产时净籽产量可达1500kg/hm2以上。

3整地施肥

冬前对选好的地块进行冬耕冻垄,3月上旬开始整地,开沟做厢。行宽3.5m、畦宽2.0m、沟宽1.5m、畦高30cm。在畦边50cm处开沟,深施45%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硼砂15kg/hm2、硫酸锌15kg/hm2、饼肥1500kg/hm2。有条件的地方也可施入土杂肥、人粪尿等腐熟有机肥。若是粘性重的土壤,可在翻耕前撒施一些河沙改良土壤。

4及时搭架

搭架要本着棚架牢固、降低成本、方便作业、提高覆盖率的原则,大田种植的栝楼多采用平面棚架式。具体方法是:在地面按3.5m×3.5m标准立柱,柱上端选用10号不锈钢丝拉对角线,然后在上面铺上20脂网眼的尼龙网即可。一般架高180cm。在移栽前或出苗前结束,避免搭架伤苗。

5切根育苗

选择二至三年生、生长一致、抗病、高产、根粗2~4cm、无病虫害、断面为白色的新鲜栝楼块根,将其切成10~12cm长进行无性繁殖。将合格的块根在阳光下晒4~5h后用1.5%菌线威4000倍液进行消毒。育苗前将苗床用水浇湿,摆放时块根间保持一定间距,以防相互接触引起烂根。摆放好后用湿河沙盖好,覆沙厚度以3~5cm为好,然后盖上稻草,再浇透水,并采取平铺地膜和拱棚双膜覆盖。移栽前1周揭膜通风炼苗。

6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根据岳西县气候特点,块根直接移栽应在3月中旬,带苗移栽应在4月上旬。过早移栽易遭受倒春寒危害,过迟移栽延迟了坐果期,降低了产量。栽植密度一般为3.5m×1.0~2.0m。当年栽栝楼不少于2400株/hm2,多年生栝楼视品种特性适当减少株数,一般不得少于1800株/hm2,保证茎蔓铺满架面。栽后要浇活棵水,浇到活棵为止(一般7d以上),其标准为日晒叶片不萎蔫。

7雌雄搭配,合理定植

雌雄搭配要合理,岳西县小面积种植一般按10∶1比例配置,大面积种植可按15∶1种植;但雄株不得少于150株/hm2

8选留主茎,扶苗上架

当栝楼主茎长到0.3~0.5m时,选择生长旺盛、健壮无病虫害的主茎1~2根,插好攀援物。用软质带绳将苗固定在攀援物上,牵引上架。根部多余的弱苗、架面以下藤蔓上的腋芽、雌花要及时抹去,做到去早、去尽。

9田间管理

9.1合理施肥

一是早施、轻施提苗肥。定植活棵后,追1~2次速效氮肥,一般用稀释后的腐熟人畜粪3750~4500kg/hm2即可。二是重施花果肥。6~8月,栝楼生长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重阶段,需要吸收大量养分。在此期间要以有机肥和钾肥为主,重施2~3次花果肥,一般每次用饼肥750kg/hm2或腐熟人畜粪15t/hm2+硫酸钾225kg/hm2。

9.2水分管理

多年生栝楼根系发达,较耐旱,但在生长盛期和果实膨大期,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遇涝要及时排水。

9.3合理整枝

一年生植株主茎留1~2根,第2年后,只留1个健壮主茎,主茎长到3m后,应断头,促第1分枝生长,增加挂果率。同时剪去一些小枝头,控枝蔓、老叶及多次分枝。

9.4保花保果

为增加花粉量,提高授粉率。在花期喷1000~3000mg/kg矮壮素,花果期喷0.3%~0.5%硼酸液。

10越冬期管理

越冬期主要以保温防冻为主,伐禾后应在其上盖沙或草。开春后即时施肥,浇好返青水,力争早出苗、出壮苗。

11病虫草害防治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例2

1选用早熟品种

小麦选用春性早熟品种,如豫麦18;棉花选用生育期在125d以内的品种,如中棉所17号、泗棉3号等。根据经验,前茬作物以油菜茬、大麦茬、大蒜茬为好,如果是小麦以豫麦18、偃展4110等春性早熟品种为好,而后茬棉花品种的早熟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很多夏花的棉桃只有在霜前长成或者开絮,才不至于使纤维形成因受低温影响而变劣。在本地常年种植的夏棉品种为中棉所17、泗棉3号等中早熟品种。

2培育壮苗

要使夏棉丰产,必须育苗移栽。育苗时间是5月10日左右,苗龄30d。本地大部分采取塑料薄膜育苗。苗床建在背风向阳、地势高、排灌方便的地方,把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直径10cm、高13.3cm的塑料袋内摆入苗床内,及时进行间苗、定苗、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保证棉苗健壮成长。

2.1选好种

营养钵育苗下种量不能大,要求发芽率在90%以上而且不能混杂,要特别注意精选。

2.2选好土

土壤肥沃、结构良好是壮苗的基础。同时在制钵时土壤过黏,制出来的钵容易过于坚实,透水透气性能差,不利于壮苗;若土壤性质过松,如砂性太强的土,制钵时容易破碎,移栽时更容易损伤,造成人工上的浪费,所以应选无病虫害、地力较高、结构良好的菜园地土为好。

2.3配好肥

营养钵营养土的土肥比例大致为7∶3,肥料要尽可能用腐熟细碎的鸡粪或者猪羊粪拌均掺匀,以备制钵。

2.4建好床

育苗床为便于省工和及时移栽,最好分段建于大田里,一般南北向,长10m,宽1.2m,床深于钵高3cm,四边床沿拍实,周围挖排水沟,最好随制钵、随建床、随播种以利壮苗,过早建床容易跑墒,应引起注意。

2.5制好钵

制钵时3人1组,一人配土,一人制钵,一人摆钵。配土时适量加水,加水多少以手握成团、平胸落地即散为度。一般钵土含水量为30%时制钵质量较好,制成钵后要随即向苗床摆钵,钵面低于床面3cm,做到上齐下不齐、第2行挤第1行空隙,摆好后随即覆盖塑料薄膜,以利增温保墒并准备下种。

2.6灌透水

重点要求底墒足、钵土湿,一般应在1m2面积内灌水25kg以上。摆好钵再浇透水,以麦秆能插透钵而不断为准。苗床灌足水以后可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不缺墒。

2.7下好种

播种要采用人工摆播的方法,每钵2~3粒,良种可1钵1粒,下种多害多利少,下种后覆土宜薄不宜厚,1.0~1.5cm厚较为恰当。覆土应分2次进行,先用细碎土把钵间隙填实,然后再覆土盖种,再用木板推平拍实使厚薄一致。

2.8加强苗床管理

苗出齐后拔草间苗,若湿度过大可覆干细土1~2次,土厚2cm,既可降低床内湿度,又可保墒,对防止出现高脚苗和病苗十分有效。

3抢时早栽,合理密植

为了早移栽,植棉地选油菜茬最为合适,但是在颍东这个地方早茬面积很少,80%以小麦茬为主。这就要求施肥整地,要抢时间、争速度,施足底肥。结合整地施尿素225kg/hm2,过磷酸钙600~750kg/hm2,氯化钾150kg/hm2,6月5~10日移栽。中棉所17号栽5.4万株/hm2,要放宽行距,缩小株距。行距85cm,株距27cm,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棉田通风透光状况,塑造棉田立体结构,而且给枝叶的生长准备了必要的空间。结合化调,培育中壮株型,增加铃数,提高铃重,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之目的。移栽时先浇水起钵,栽后覆土2次,第1次覆一半细土压实,浇足水,待水渗完后再覆土1次,使2次覆土与地面平齐,达到上松下实,利于根系发育,缓苗也快。

根据棉花的生育期长短,进行科学管理。在苗期、蕾期进行中耕除草、松土保墒,使棉田始终保持疏松无杂草。在盛花期穴追尿素225kg/hm2,以满足开花结铃的需要。为防止后期脱肥早衰,根据棉花长势情况,在花铃期可进行根外追肥,以保证棉花的正常生长。

适时整枝,调节养分,也是保证棉花正常生长,促进早熟丰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做到叉不过寸、芽不过指,及时打去。打顶要做到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7月下旬分期分批进行打顶,一般每株留果枝11台左右,7月21日前去掉全部无效花蕾,促使桃大早熟,减少霜后花,提高棉花品质。在初花期如出现旺长,可用助壮素进行调节,防止旺长,一般用助壮素30.0~37.5g/hm2。

5加强病虫害防治

棉花的病虫害较多,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等,虫害有棉铃虫、红铃虫、蚜虫等,最主要的是棉铃虫,其危害性很大。1头棉铃虫的幼虫一生可为害蕾或花铃10多个,1年可发生4~5代,在本地最主要的是3~4代棉铃虫。防治方法:一是摘除虫源,根据棉铃虫卵多产在嫩顶嫩尖的习性,整枝时要把打去的顶心、边心、赘芽、营养枝等带出田外处理;二是诱杀成虫,用黑光灯或杨树枝把诱蛾杀死;三是药剂防治,可用敌百虫、杀虫精等防治。总之,要根据病虫测报情况,一旦达到防治指标,要及时防治。

6适时化控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例3

1棉花的生长发育特性

1.1棉子的发芽出苗过程棉花种子发芽一般经历3个过程:吸水膨胀、物质分解分化、胚细胞生长分化。当胚根突破珠孔向外伸长发芽后,将子叶带出土面并平展时开始出苗。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2℃,适宜温度为28~30℃,变温对发芽有利。棉花种子发芽需要吸收较多的水分,发芽出苗与土壤水分状况关系密切。一般在土壤70%田间持水量时出苗快。

1.2茎、枝、叶营养生长棉花的主茎由节和节间组成,节间的长短是衡量棉株是否高产的重要指标,高产棉株节间较短,徒长的棉株节间较长。棉花茎枝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0℃,温度低果枝发育受抑制;温度高、水肥不当时,茎枝徒长。棉花平均每隔3~4d可长出l片真叶,叶片叶龄可达60~90d,但长出21~28d的光合效率最高,超过60d以上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降低。

1.3现蕾、开花、结铃当棉株第1果枝上出现约3mm大的花蕾时叫做现蕾。现蕾后20~25d就可开花。棉花现蕾最低温度19~20℃,适宜温度不超过30℃。棉花以自花授粉为主,也有一部分是异花授粉的。棉花授粉、受精一般以天气晴朗微风,空气湿度60%~70%、温度25~30℃最为适宜。棉铃是由受精的子房发育而成,按结铃时间,可分为伏前桃、伏桃和秋桃(总称为三桃)。根据棉铃吐絮时间早晚,可分为霜前花和霜后花,霜前花纤维品质和铃重等均好于霜后花。影响棉花纤维品质,除品种等因素外,温度光照、水分、肥料是主要因素。当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的55%、温度低于16℃及光照不足时,可使棉纤维品质下降。

1.4根的生长发育棉花为直根系深根植物,主根生长速度是前期快,后期慢。适宜生长条件,土温18~25℃,土壤田间持水量60%~70%,土壤pH值6.5~8.5,土壤肥沃、深厚、疏松。

2高产栽培技术

2.1育苗

2.1.1营养钵育苗。选择管理方便、地力好、背风向阳的地方按比例建立苗床。苗床地最好冬季翻耕、施有机肥,次年整地。制钵前1d将苗床上浇湿,含水量以手握成团、平胸高自然落地即散为宜,然后制钵。播种前,应洒水至钵体较软,棉籽轻轻按下即能入土为宜。每钵播籽1粒,盖种厚1~2cm,薄膜覆盖。

2.1.2营养块育苗。整地时要求挖深14~16cm,床土中可加入过筛的优质堆肥、厩肥、磷肥和速效氮肥,整碎拌匀,泼水后将床土表面抹平。待收浆紧皮泥不粘刀时,再划成5~8cm见方的营养块。播种时随划随播,用土杂肥或细碎泥土盖种,厚1cm左右。

2.1.3育苗管理。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保温、保湿、促出苗。播种至齐苗,膜内温度控制在35℃左右。第2阶段是降湿、保温、防病、炼苗。齐苗后应揭开薄膜的两头,膜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2片叶子展开后,气温稳定时再收膜。

2.2移栽地表温度稳定在17℃时,进行移植。移栽前3~4d,苗床内需施少量氮肥,并喷施治虫药剂,做到带肥、带药移栽。

2.3田间管理

2.3.1苗期管理。①查苗补缺。直播或移栽的棉花在出苗和移栽后应及时查苗补缺,发现病、弱株应补上健壮的棉苗。②中耕除草。套种或套栽的棉田,前茬收获后及时锄草、灭茬、施肥,进行浅培土。

2.3.2蕾期管理。①整枝。整枝抹芽、摘心、去除营养叶枝、赘芽,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促进果枝生长和下部通风透光。②蕾肥稳施。蕾肥应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氮、磷、钾肥开沟埋施。③中耕培土。中耕能促进根系入土深,分布广,有利于发棵稳长,长势过旺的棉田宜深中耕,切断部分根系,抑制疯长。④病虫防治。通过农艺措施,减少病虫发生危害,再辅以药剂防治。2.3.3花铃期管理。①重施花铃肥。花铃肥重施是攻伏桃、增秋桃、防早衰的关键技术措施。花铃肥应占总施肥量的50~60%。②补施盖顶肥。在重施花铃肥的基础上,立秋前后补施盖顶肥。③喷施微肥。棉花开花后,由于代谢旺盛,体内一系列生理活动需要微量元素的参与,此时叶面喷施微肥,增产效果好。

2.3.4吐絮期管理。①防止烂铃。田间荫蔽、湿度大、温度高是诱发铃病的主导因素,因而防止烂桃,采取综合农艺措施,以降低湿度,减少烂铃发生。②肥水管理。肥水管理是养根保叶的主要手段,必须及时浇灌,并使用1%的尿素或0.2%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喷施,能起到保叶的作用。

参考文献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例4

1特征特性

1.1生长特性

籽瓜又称打瓜,是供采种食用的类型,茎圆具棱,生长势旺,但茎较细长,分枝力强。果实圆球形,深绿或浅绿色皮,有隐花双线条纹。瓤色淡黄白或淡红色,食味不佳。种子扁圆,大或极大,种皮黑色或黑黄相间,千粒重138g左右,肥大的种仁供炒食用。籽瓜喜温、耐旱、怕湿,因此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种植最为适宜。高产田块产瓜子2250kg/hm2以上,一般产量在1200kg/hm2上下。籽瓜和西瓜栽培一样,也不能连年种植,重茬瓜病害重,影响产量。一般与水稻轮作需间隔3a,与其他瓜类作物轮作需间隔5a才宜种植。

1.2生育期

籽瓜全生育期105d左右,4月上旬播种,7月初即可成熟,油(麦)-稻两季地区,冬季种菜,菜让茬后,两季中间可以插一季籽瓜,也可在瓜田套种豆类、间作玉米等。

2栽培技术

籽瓜栽培与西瓜栽培方法大体相同,但由于西瓜食瓤,籽瓜取子,生产目的不同,因此实施措施也有所不同。为了使籽瓜生产获得较高产量和较好质量,现结合合肥地区自然条件,以黑小片籽瓜为例,将其生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2.1种子处理与催芽

2.1.1种子处理。选择大小一致、色泽相同、籽粒饱满的瓜子做种,用种量为7.5kg/hm2。为提高发芽率,催芽前晒种1~2d。先用50℃左右的热水将种子浸泡10min,后将水搅拌至不烫手为止再将种子浸泡4h,取出后用细沙搓揉掉表皮粘膜,再用清水淘洗干净。

2.1.2催芽。种子经过处理后,用干布擦去种子上的水分,用2~3层湿纱布包好,装入食品塑料袋中,放在温暖的地方保湿保温催芽(28~30℃)。如果种子数量少,可利用人体温度催芽最为安全,催芽约48h,待芽长至2~3mm,即可拣芽播种。

2.2育苗

2.2.1营养钵育苗。取肥沃土若干打碎,混入经腐熟的农家肥(5∶1),再混合少量经过腐熟的人粪尿,充分拌匀,堆放15d后(不要用化肥),再装入8cm×12cm的营养钵中,然后排入苗床内,选择便于管理、背风向阳的场地做苗床,苗床宽1.2m,铲平床土,四周挖好排水沟,待营养钵排齐浇透水后播种,逐一将催芽的瓜种平放入钵中间土内。播种完毕,覆土厚1cm后搭弓覆膜。膜内保持温度25~30℃,晴天温度高于35℃时,要通风降温。子叶出土后,注意通风使膜内温度逐渐降至20~25℃,以控制幼苗徒长。育苗期大约在25d左右,2~3片真叶时即可移栽,移栽前4~5d应揭膜炼苗,使幼苗逐渐适应外界自然条件。在通风降温降湿和揭膜炼苗时,如果营养钵土干燥要适当喷水,以弥补营养土水分不足。

2.2.2方块育苗。选取没有被污染的塘泥混合适量经过腐熟的农家肥,充分拌匀后,平摊在事先经过铲平的苗床内,塘泥厚度4cm左右,播种前1d浇足底水,次日用竹片或刀具将摊平的塘泥切成8cm×8cm的方块,每个方块中间播1粒种芽,播种完毕后用细土覆盖,以不露籽为宜。苗床四周挖沟排水,插弓覆膜,苗床管理与营养钵育苗管理相同。

2.3大田栽培

2.3.1整地施肥和做垄。前茬让茬后,要在及时翻耕细作当中,施足基肥,在定植前以籽瓜定植行为中心,开宽40cm、深20cm的沟。施腐熟的农家肥22.5t/hm2、饼肥750kg/hm2、复合肥375kg/hm2,混匀施入定植沟内,再整墒做垄,要求墒宽2.4m,墒中起垄,垄高因地制宜,一般田块垄高35cm为宜,高岗易旱田块25cm左右,整地要做到“三沟”配套,易排易灌。

2.3.2移栽。出苗后20~25d移栽,定植株距为20cm,每垄栽2行,行距25cm。定植苗数约3万株/hm2。育苗移栽程序:移栽前在垄上打宕,结合浇底水对入2250kg/hm2人粪尿滴宕,然后栽植瓜苗,再用细土填平宕口,定实瓜苗后立即浇透水,接着覆盖地膜。地膜要沿垄面拉紧铺平,两边用细土压实,切莫透风、漏气,同时注意将瓜苗破口处用细土封严。

2.4大田管理

2.4.1追肥。籽瓜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如果底肥不足,座果期就会出现脱肥现象,表现藤蔓细弱,叶色变淡。因此,在果实膨大期应该及时追肥,一般在幼果坐稳后,在瓜垄两侧距瓜根50cm处趁小雨天气撒施复合肥300kg/hm2作膨瓜肥。为提高座果率、增强抗病力、促进籽粒饱满,应当在座果期之前喷施叶面肥1次,在果实膨大期用0.5%的磷酸二氢钾喷施叶面,其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2.4.2注意防涝防渍,合理灌溉保苗。籽瓜苗期怕涝怕渍。雨水多或排水不畅的田块,土壤通透性差,易发生病害和烂根,致使成片倒秧、枯死;进入生殖生长后,籽瓜枝叶繁茂,结果较多,也是需水量较大的时期,尤其在果实膨大期,若

遇干旱,中午瓜叶萎蔫下垂,要及时灌水。籽瓜灌溉切忌满墒漫灌,应在傍晚或夜间引水沟灌,待水渗透墒面后,立即排掉沟中水。

2.4.3整枝疏蔓。蔓长至50cm开始整枝疏蔓,原则上留2蔓(1主1侧),每蔓留1瓜。当瓜蔓长到70cm时,开始压蔓,即把瓜蔓理直,摆布均匀,每隔4~5节压蔓1道,使其定向伸长,当瓜长到鸭蛋大小时,即可摘顶控制瓜蔓延伸。

2.4.4病虫害防治。籽瓜的主要病害有苗期猝倒病和枯萎病等。①猝倒病:及时拔除病苗,用500~1000倍敌克松喷洒根部。②枯萎病:用70%甲基托布津、敌克松以1∶100配成毒土,施入定植沟内,用药量为15kg/hm2。

2.5籽瓜采收和取籽

2.5.1采收。籽瓜充分成熟后才能采收,从雌花开放至采收,需40d左右。

2.5.2剖瓜取籽。取籽容器不可使用铁器,取籽时要剔除籽形明显不符合标准的瓜籽(过大或过小的籽)。漂去嫩籽、白籽、瘪籽。瓜子晒干后再进行精选,拣去麻子、畸形子,充分晒干后装入有塑料内胆的编织袋待售。黑小片取籽的质量标准:黑小片一级商品规格为平均粒宽0.78~0.83cm,千粒重132~143g。种皮为黑边黄心,含水量不超过7%,麻籽不超过0.5%,畸形籽不超过0.5%,半熟籽、生籽、瘪籽不得超过0.5%,无杂质,色泽油亮。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例5

丰两优三号系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两系杂交中籼组合,2007年1月通过安徽省审定。该品种株型紧凑,中秆,叶下禾,植株整齐,茎秆挺直,倒三叶直立,分蘖力强,繁茂性好,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长粒型;生育期适中,全生育期137d左右,与汕优63相当,株高115cm左右,每穗总粒数190粒左右,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7.5g,熟期落色好,秆青籽黄。白叶枯1级,稻瘟病3级,抗性好,丰产、稳产性好。稻米外观品质好,米质优,达部颁三等食用稻品质标准,属穗粒并重型品种。2005年安徽省区域试验,产量8649.4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95%,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区域试验,产量8767.08kg/hm2,比对照63增产10.18%,达极显著水平。2年平均产量8708.7kg/hm2,比汕优63增产9.06%。该组合增产潜力较大,一般大田产量9750kg/hm2以上,肥力水平较好田块,产量可达12000kg/hm2。2008年被列为天长市良种补贴品种。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适当推迟播种,避开扬花期高温

丰两优三号的生育期与汕优63相近,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把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中旬较为适合,这样可避开本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高温,为提高结实率、创造高产打好基础。前茬为油菜的田块,播种期安排在4月22~25日;前茬为小麦的田块,播种期安排在4月28~30日。

2采用旱育稀播,培育多蘖矮壮秧

选择土质松软、土壤肥沃、深厚的菜园或旱地作苗床。播种前10~15d施腐熟人畜粪15t/hm2、土杂肥22.5t/hm2、复合肥750kg/hm2、氯化钾75kg/hm2、尿素150~225kg/hm2。播种前开沟整好苗床,浇足底墒水,使15cm土层处于水分饱和状态,播种量为40g/m2,秧田与大田比为1∶20左右。播种前先将种子浸泡8~10h,捞起沥水后,每1kg种子用旱育保姆1小袋,将药种充分拌匀进行播种。播后用木板轻压,盖土0.5cm,以不见谷为度,喷施旱秧除草剂后平铺薄膜保温增温,膜上可加盖少量稻草以防高温烧苗。齐苗后揭膜,并浇1次透水。之后以控水为主,出现卷叶时补水,降雨排干沟水,叶色褪淡时用腐熟清粪水泼洒。

3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秧龄30~40d开始移栽,栽插密度视土壤肥力而定,中上等肥力田块株行距16.67cm×23.33cm或13.33cm×26.67cm,栽插25.5~27.0万穴/hm2左右;中等及肥力偏下田块,栽插规格16.67cm×20cm或13.33cm×23.33cm,栽插27.0~28.5万穴/hm2左右,每穴1~2粒种子苗,大田要栽足基本苗105~120万根/hm2。

4适施氮肥和磷肥,增施钾肥,酌情施用锌、硅肥

丰两优三号较耐肥,耕翻整田可结合施用农家肥来培肥土壤,氮肥施用原则是前重、中控、后补。基肥用量占总量的60%~70%,一般施碳铵750kg/hm2,磷肥600kg/hm2,钾肥150kg/hm2,硅肥75kg/hm2。移栽后7~10d追施尿素120~150kg/hm2;烤田复水后施穗肥,总量为尿素75~105kg/hm2,氯化钾75kg/hm2。丰两优三号穗大、粒多、产量高,灌浆期长,后期需肥量大。破口至始穗期(抽穗5%前)要看苗施用粒肥:基肥足、分蘖肥施得多、长势旺的,可以少施或不施;反之可多施一点,一般用尿素37.5~45.0kg/hm2。如后期脱肥早,可用0.2%~0.4%磷酸二氢钾加1%尿素溶液叶面喷施1~2次。

5科学管水,适时烤田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例6

怀宁县位于安徽省中部长江下游的丘陵地区,棉花以旱地零星种植为主,栽培技术不规范,棉花品质差,产量低。随着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发展,棉花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为了提高棉花种植效益,在栽培管理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品种选择

应选择棉铃大、衣分含量高、皮棉产量高、纤维细长的杂交1代陆地棉,如目前市场上供应的湘杂棉3号、岱字棉1号、九杂938等。

2种子处理

棉籽要精选,去掉瘪籽、大毛籽、光籽,发芽率不低于90%。播前进行晾晒,将棉籽铺开,晴天晒2~3d,每天翻动几次,注意不要将棉籽直接放在水泥地等不易透气的地上。晒种不仅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增强发芽势,还有灭菌、防虫的作用。棉籽播前用30~40℃水浸种,浸透种皮,温水浸种要做到勤翻动,避免热量积累烧籽。

3育苗

棉花实行育苗移栽,能提高棉花苗期的抗寒能力,延长棉花有效开花期,促进提早成熟。

3.1苗床选择

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排水流畅、靠近水源的空闲地,苗床宽1.3m,长10m,床面细碎平整。

3.2钵土的配制

2月底3月初备制钵土,钵土要求为熟化细碎的营养土。钵土用稻田土和化肥混合而成,每50kg稻田土加45%的三元复合肥0.75kg、过磷酸钙0.25kg、持力硼200g均匀混合,加水盖膜堆闷20d,待晴天做钵。

3.3制钵播种

钵土水分标准以手握成团、齐胸落地即散为宜。制钵器直径为6~7cm,制钵可以随地做、及时排,按梅花形在苗床上排紧排匀。播种宜在4月初进行。播前对钵浇水,以牙签能刺穿钵体为准,并用25%的多菌灵3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每钵播1粒种子,钵上均匀盖2cm厚的细土,钵缝填满细土,然后搭棚盖膜。

3.4苗床管理

苗床有70%~80%种子出苗后揭膜晒床,先揭一头,再揭两头,逐渐炼苗,二叶期后薄膜日揭夜盖,做到冷不炼苗、晴不烧苗、风不揭膜、雨不淋苗。移栽前15d揭膜炼苗,移栽前10d搬钵蹲苗。

4移栽

4.1栽前整地施肥

先用灭生性除草剂除去杂草,再按畦宽1.5m开沟,沟宽0.3m、深0.2m做成棉垄。施饼肥75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尿素150kg/hm2、氯化钾120kg/hm2、持力硼3kg/hm2,开沟前施下,用沟土覆盖。

4.2移栽定植

秧龄控制在40d以内。栽前1d苗床浇透水,并喷1次农药,用营养钵制钵器打宕,无雨天移栽,随栽随踩实。要边起钵、边运钵、边浇水、边栽钵。栽后及时培土护根护湿。

5栽后管理

5.1中耕除草

棉苗活棵后,杂草三至五叶期,用百草枯行间定向喷雾,防除各种杂草。蕾期进行2次深中耕,并结合培土壅根,引根深扎,防倒抗旱。

5.2肥水管理

花铃肥占总追肥量的60%。施用时间在开花后棉株下部果枝结1~2个大桃时,用尿素150kg/hm2、氯化钾375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打宕深施。花铃肥一定要赶在断雨之前施下,否则因缺水无法发挥肥效。盖顶肥看棉花长势而定,但必须在8月15日前结束。要及时灌溉抗旱,保证盛花期叶色深绿,灌溉时要及时放水,即灌“跑马水”,并在早晚进行。

5.3整枝与化控

棉株长到9叶左右,将其以下节位的叶枝全部打去,不能一次打净,可隔几天再补打1次。要求去小、去早、去彻底。立秋前2~3d进行打顶,以摘1叶1心为原则,不能大把揪,要选择晴天进行;分次打顶,先打高的,过几天全部打完。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例7

早春在北方三至五年生树林内生产黑木耳,可实现树木与黑木耳间的优势互补,既节约了耕地,又可比传统大田栽培和荫棚栽培具有更高的生物学效率。

1黑木耳的栽培习性

1.1营养

黑木耳生长对养分的要求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为主,还需要少量的无机盐类。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果树、杨树等阔叶类树木的锯末或其他农作物下脚料,含氮物质主要来自麸皮,另外还要加入少量的石膏、蔗糖和磷酸二氧钾等,以满足黑木耳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

1.2温度

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具有耐寒怕热的特性,对温度反应敏感。其菌丝适宜温度22~26℃,子实体最适温度15~25℃。适宜范围内温度越低生长发育越慢,但子实体色深、健壮、肉厚、产量高、质量好;温度越高生长发育越快,但菌丝细弱,子实体颜色淡、肉薄、产量低,并易流耳,感染杂菌。

1.3水分

水分是黑木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黑木耳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生长发育中都需要大量的水分。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5%左右,在子实体发育期,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保持在90%~95%。

1.4光照

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照,但子实体原基的形成、耳芽的分化需要在一定的散射光下才能展出茁壮的耳片。因此,要做到“3分阳、7分阴”,促使子实体迅速发育成长。

1.5氧气

黑木耳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在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形成、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进行着有氧呼吸。因此,要经常保持培养室的空气流通,以保证黑木耳生长发育对氧气的需要。林地栽培黑木耳,由于树木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因而比大田栽培和荫棚栽培具备充足的新鲜氧气,可以实现稳产高产。

1.6酸碱性

黑木耳菌丝体生长适宜偏酸的环境,但易生长霉菌,导致菌袋污染率上升。为此,在配方中要适当提高pH值,使之达到偏碱的环境,降低污染率。

2黑木耳室内接种发菌技术

2.1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要和消费习惯,北方主要栽培的黑木耳应选颜色深、肉厚、高产、抗逆性强的广温型菌株。

2.2培养基的配置

2.2.1配方。适应黑木耳袋料栽培的原料很多,常见配方有:①阔叶杂木锯末80%,麦麸4%,稻糠10%,玉米面3%,豆饼2%,生石灰1%;②棉子皮90%,麦麸8%,石灰1%,石膏粉1%;③棉子壳78%,锯末20%,生石灰1%,石膏1%。

2.2.2拌料。一般选择在水泥地面上进行拌料与装袋。将料充分拌匀,含水量达60%~65%。拌的料要当天拌当天使用,否则容易变酸发臭。

2.3装袋与灭菌

2.3.1装袋。塑料袋的选择非常重要,高压灭菌应选择聚丙烯塑料袋,常压灭菌要选择聚乙烯塑料袋,我们一般是常压灭菌,所以选择聚乙烯塑料袋,规格17cm×35cm比较适宜,也可以选择17cm×55cm的塑料袋。装袋时要松紧适宜,过多过实,易造成塑料袋破裂;装料过松,菌丝纤弱无力。袋装好后,用直径2cm的圆木棒从中间打眼,打到底,再旋转拔除,然后套上颈圈。

2.3.2灭菌。装好袋后要及时装锅灭菌,防止变酸。装锅时要注意留出蒸汽循环的通道,不能形成死角。常压灭菌时当料温达100℃,开始记时,保持8~9h,焖锅1~2h后开锅,待锅内温度降到60℃以下时趁热出锅。

2.4接种与发菌

2.4.1接种。接种在接种箱内进行,用接种钩(匙、铲)沿瓶壁挖出黄豆粒至花生粒大小的菌种,接入袋内培养基孔内,每棒2~3块,随后扎口。

2.4.2发菌。将接好菌的菌袋及时放入培养室培养,室温控制在25~28℃。一般接种5~7d后,菌丝往下生长,这时检查菌袋内有无杂菌,发现后及时挑出;接菌15d后,菌种已全部覆盖料面,这时将温度降到20℃左右,后期培养温度宁低勿高,低温养菌虽然生长发育慢,培养期长,但菌丝粗壮,生命力强,产量高。在养菌期,培养室要经常开门或用换气扇换气,保证室内有足够的氧气,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

3黑木耳林地仿野生栽培管理措施

3.1选择适宜栽培时间和场所

3.1.1时间。仿野生栽培,需要在10~12月制作菌棒,3月中旬排棒催耳,4~5月出耳。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早春自然环境和气温,实现仿野生栽培。

3.1.2场所。选择光照适度、离水源较近,但不积水、通风好

的林地。北方实行林耳间作,以树龄3~5年为宜。树龄过小,起不到遮荫的作用;树龄过大,套种行内光照不足,不利子实体生长发育。子实体生长阶段常以“3分阳、7分阴”为光照强度界限,确定是否加盖遮阳网。

3.2整地做床

先在栽培场地四周挖好排水沟,清除地面杂物。在3~5年树龄的树林行间进行整地做畦,采取南北或顺坡方向,做宽1.0~1.5m、深20cm、长度不限的浅畦,畦底压实。畦间留0.5m宽的作业道(雨季可作排水沟),畦内棒间行距和间距均为20cm。排15万棒/hm2。摆棒前,顺着畦面铺盖厚约3cm左右的稻草、麦秸或干净沙子,以防畦田内水分蒸发和将来木耳沾上泥土,降低品质。然后,撒1层石灰粉或驱虫剂杀虫,灌1遍透水。

3.3菌棒畦床出耳管理

3.3.1开洞排棒。选择早晚或雨后的晴天开洞。在畦床边开洞,边排棒,边盖湿润草帘。割口刀片用刮脸刀片或手术刀片,17cm×33cm的菌袋,每棒均匀割8~12个洞,“品”字型排列,要割“V”型口,角度45°,边长1cm,深度0.5cm,见浅层菌丝割断,适宜菌丝扭结形成原基。“V”型口如同一个小门帘,防止浇水进入棒内引起污染。划完口的棒立即排于畦床上,棒与棒间隔3cm,盖上湿润草帘(如气温低,可盖塑料膜,但应注意定时通风),进行催耳。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例8

1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在玉米增产中良种的作用占30%~50%,但不同的良种对光、热等环境条件存在不同的要求。应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并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夏直播玉米比较适宜选用中早熟品种。尽量选用大小一致的籽粒,去除发霉变质的籽粒和秕粒。播前对种子进行科学处理,做好发芽试验,种子的发芽率应在95%以上,以确保全苗。

2整地播种

2.1选地整地要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疏松且通透性好,耕层有机质和速效养分高,保水、保肥力好的旱地或缓坡地来种植夏玉米。播前精细整地,使土地松软疏松,细碎平整后再开沟起畦播种。在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方,夏直播玉米可以增施基肥,全面浅耕、耙耢。在机械化水平较差的地方,可以采取局部整地的方法,只在玉米播种行内开沟,集中施肥,用松土机对播种行实行深松,耙平后立即播种。玉米出苗后再对行间进行中耕。

2.2适期播种对于夏直播玉米来说,播期越早越好,晚播会造成严重减产。黄淮海地区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夏玉米由于生长期较短,所以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时抢种,具体的抢种方法主要有2种:一种是麦收后先用圆盘耙浅耕灭茬然后播种;另一种是麦收后不灭茬直接播种,等出苗以后再在玉米行间中耕灭茬。

直播时应尽量做到墒情好,开沟深浅一致,覆土严密,施足基肥和种肥。基肥和种肥的施用原则是:磷、钾肥一次施足,氮肥占总施肥量的30%~40%。施肥时要严格做到种、肥隔离,以防止出现烧种现象。夏直播玉米应根据品种和栽培条件的改变确定适宜密度,进行合理密植。播种量的多少视籽粒大小、发芽率、播种方式、栽培目的而定。一般来说,紧凑型品种种植72000~82500株/hm2,半紧凑型品种种植63000~75000株/hm2,披散型品种种植52500~60000株/hm2。

为确保苗齐、苗全,播后应浇1次蒙头水。

3田间管理

3.1苗期管理

3.1.1查苗、补苗。出苗后必须及时查苗补苗。补苗方法:一是将种子浸泡8~12h,抢时间补种;二是移苗补栽,即缺苗田块,在玉米3~4片叶时带土移栽补苗。缺苗不重的地块,可在缺苗四周留双株补齐,补苗后施水肥1~2次。

3.1.2间苗、定苗。夏直播玉米在长到3片可见叶时应及时分次间苗。间苗应间密留稀、间小留大、间弱留强,在5片可见叶时定苗。定苗时要多留计划密度的5%左右,在其后的田间管理中拔除病弱株。

3.1.3中耕除草。玉米苗期一般中耕2次,耕深5~10cm。夏直播玉米苗期正处在雨季,为防“芽涝”,定苗前后应浅耕5cm左右;拔节期前后中耕应深些,行间可达10cm左右。结合中耕松土,除去杂草。也可适当采用化学除草。

3.1.4追肥浇水。夏直播玉米施用基肥比较困难,必须及时追施苗肥。苗期追肥有沟施和穴施两种。一般施尿素300kg/hm2,钾肥75kg/hm2。可以在距玉米植株10~15cm处开深10cm左右的沟,将有机肥、化肥等一次施入,覆土盖严,提高肥效。追肥时对弱苗、补栽苗应施适量“偏肥”。玉米在苗期耐旱能力较强,一般不需灌溉。但夏直播玉米在干旱严重,影响幼苗生长时,也应及时灌溉。苗期浇水要控制水量,勿大水漫灌。3.1.5防治病虫害。玉米苗期的主要虫害有地老虎、粘虫、蚜虫、蓟马等。防治地老虎可在出苗后用2.5%的敌杀死800~1000倍液,在傍晚喷洒地面。用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喷洒玉米苗心可以防治蚜虫、蓟马、稻飞虱等。

3.2玉米穗期管理

3.2.1拔除弱株,中耕促根。对于那些小株、弱株,应及早拔除,以提高群体质量。穗期一般中耕1~2次。拔节至小喇叭口期应深中耕,以促进根系发育,扩大根系吸收范围。小喇叭口期以后,中耕宜浅,以保根蓄墒。

3.2.2重施穗肥。夏玉米穗期是追肥最重要时期,以追速效氮肥为主。追肥时间一般以大喇叭口期为好,具体运用要因苗势、地力确定。施肥方法为:结合中耕培土,在距玉米行15~20cm的两植株之间,打深6~10cm,直径3~4cm的深穴,施氮肥600kg/hm2,将肥料施入穴内,然后大培土。

3.2.3浇水和排灌。玉米穗期要灌好2次水:第1次在大喇叭口前后,灌水量一般每公顷600~900t,应结合追肥进行灌溉。第2次在抽雄前后,一般灌水量要大,但也应视天气和地面持水量,掌握适度。玉米地面灌水通常采用沟灌或隔沟灌溉,既不影响土壤结构,又节约用水。如果降雨过多,土壤水分过量,应及时排水防涝。

3.2.4防病虫,防倒伏。夏玉米穗期主要病虫害有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及玉米螟等。在拔节期及抽雄前后,喷施10%双效灵200倍液,可有效防治玉米茎腐病。玉米心叶期和初穗期,用90%晶体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3000~4000倍液灌心或穗部顶端灌药,每株灌药10ml,可有效防治玉米螟。

3.3花粒期管理

3.3.1补施攻粒肥。夏玉米花粒期应根据大田植株长相,酌情追施攻粒肥。一般在雌穗开花前后,追施尿素75kg/hm2,打穴深施。

3.3.2浇水与排涝。适宜的土壤持水量为70%~80%,籽粒灌浆过程中,如果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涝,以防涝害减产。如果天气干旱应及时灌水。

3.3.3人工去雄与辅助授粉。去雄宜在雄穗刚抽出而尚未开花授粉时进行。去雄方法:在雄穗从顶叶抽出1/3~1/2时,隔1行去1行或隔1株去1株,去雄株数不超过全田株数的1/2,最好将病弱株的雄花去掉,以节省养分,减少虫害。地边、地头不要去雄,以利于边际玉米雌穗授粉。授粉结束后再去掉所余雄穗。去雄时不要损伤顶端叶片,更不能砍掉果穗以上的茎叶。在玉米授粉后期要逐株进行检查,对未授粉的雌穗花丝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授粉,效果最佳。最好边采粉边授粉。授粉的方法:采集花粉之后除去颖壳,然后用毛笔蘸取少许授到雌穗的花丝上。

3.3.4中耕除草,防治害虫。灌浆后期顺行浅锄1次。夏玉米花粒期常有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蚜虫等危害。用2.5%的敌杀死1000倍液喷洒雄穗可防治玉米螟,在叶面喷洒50%辛硫磷1500倍液可防治黏虫、棉铃虫,玉米后期主要受蚜虫危害,应及时用40%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

4适时收获

适期收获是提高玉米产量、品质的重要措施。籽粒成熟的标准是: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苞叶枯白,籽粒变硬发亮,乳线消失,黑色层出现。通常中早熟品种在授粉后45d收获,中晚熟品种在授粉后48~52d收获较为适宜。

参考文献

[1]周广成,陈现平,陈洪俭,等.淮北地区中大穗型玉米栽培密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1,29(5):571-572.

[2]王忠孝主编.山东玉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例9

1合理轮作

花生是连作障碍非常严重的作物,花生轮作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花生轮作的前茬应选择玉米、高梁、谷子等禾本科作物,不能选择马铃薯、芝麻和豆科作物轮作换茬。

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及周边地区以红粒型品种为主,如扶余四粒红、扶花1号、扶花2号、扶花3号,搭配白沙1016、吉扶2号、吉扶3号、花育20等品种;吉林省西南部四平双辽及周边地区以白沙1016、花育20、亚美406为主,搭配四粒红、扶花系列品种。选用的良种要达到发芽势90%、发芽率99%以上,并于播种前10~15d将种果放在通风向阳处晾晒2~3d。

3深翻整地

提倡秋季深翻整地,达到熟化,沉实土壤,消灭部分越冬病虫害,积蓄冬春雨雪缓解春旱。开春解冻之后,及时耕耢保墒,避免水分散失,影响播种。秋季来不及深耕的地块,早春提前深耕。一般在春分后清明前进行,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春耕必须随耕随耙,使土壤下部沉实,表土松细。试验表明,冬深耕比春深耕增产16.8%,比浅耕增产53.9%。一般深翻25~30cm为宜。翻地时应做到耕翻及时,深度一致,行向直,不漏耕,不重耕,垡片翻扣严密,不漏土边、地头,减少开闭垄。

4科学施肥

施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结合整地一次性作底肥施入。施肥量:优质腐熟农家肥25~30t/hm2、硅钙肥200kg/hm2、磷酸二铵200kg/hm2、尿素100kg/hm2、硫酸钾150kg/hm2或施花生专用肥600kg/hm2。

5播种

5月10~20日为最佳播种期,连续5~7d内5cm土温稳定通过12℃即可播种。单垄种植,垄宽65cm,单行拐子苗,穴距15cm,栽植12万穴/hm2;90cm大垄双行种植,穴距15~17cm,栽植13~15万穴/hm2。播种深浅要一致,播后覆土,厚度3~5cm。

6加强田间管理

6.1查苗补种,清棵蹲苗

一般播种后12d左右开始出苗,出苗后及时检查,若发现缺苗、断条应立即催芽补种,以保全苗。花生苗出齐后,用手或小扒锄及时清棵,将幼苗根际的浮土扒出,使2片子叶外露,做到齐一块清一块。

6.2中耕培土,及时除草

6.2.1中耕培土。做到“三铲三趟”,第1次在苗期,中铧深耕浅上土,疏松表土,清除早春杂草;第2次在始花期,中铧耕作,比第1次稍深,少上土;第3次在开花期,大铧深耕,稍多上土,有利于果针下扎入土。6.2.2化学除草。于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用70%都尔乳油2.0kg/hm2或90%都尔乳油1.5kg/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洒土壤表面。

6.3叶面追肥

在下针结荚期,喷施800倍壮饱安、籽满堂、粒粒饱等药剂促果饱、增果重。在生长后期叶面喷施保绿王、大肥王或用0.15kg/hm2尿素对水15kg/hm2喷施2~3次,提高叶片活力,延长功能叶片期,控制植株早衰。

7病虫害防治

花生易发的病害是叶斑病和根腐病。叶斑病7月中下旬发病,初见病叶时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每10~15d喷1次,连续2~3次。根腐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

花生易发生的虫害是蛴螬、金针虫、蚜虫。蛴螬、金针虫用乐果拌种,用40%乐果乳油0.5kg加水10kg,拌花生种子350~400kg;7月中旬如发生虫害可用800倍辛硫磷药液灌根;蚜虫防治要求“治少治小”,始花前喷施药剂,常用40%久效磷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开花下针期发生蚜虫为害时用农药熏蒸,用80%敌敌畏1.5kg/hm2加细土375kg/hm2,对水37.5kg/hm2,顺花生垄沟撒施。在高温条件下,敌敌畏挥发熏蒸花生,杀死蚜虫,防效可达90%。

8适时收获

当植株下部叶片发黄、部分脱落、荚果果壳网纹清晰、海绵层有黑色光泽时应及时收获,在吉林地区一般为9月20日左右;过晚易掉果。起收后将花生放在垄上晾晒5~7d,3d翻动茎棵1次,晒至7~8成干,然后脱果,继续晾晒至荚果籽仁含水量达9%以下,即可贮藏或销售。

参考文献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例10

1海南水稻发展概况

水稻是海南岛传统的农作物,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据农史研究,3000多年前的原始农业已有水稻栽培。海南的光、温条件优越,野生稻类型多样,水稻种质资源丰富,明代有水稻品种70个,民国时期有240个,20世纪70年代有560个[1]。近期,优质、丰产的常规品种、杂交组合不断增加,是我国水稻育种的资源库。海南水稻播种面积由增加到减少,总产由增加到基本平衡,单产在逐渐增加。播种面积的减少与海南农业结构调整及市场经济导向有关。但是,海南是农业人口为主的省份,农村居民约占总人口的72.25%[2];从长期战略与社会稳定以及气候方面选择,水稻仍是海南面积最大作物,农业地位不可动摇。海南由于人均水田面积少,农民生产水稻主要是解决口粮问题,造成长期以来,水稻生产管理粗放、栽培技术低。在人口日益增多、播种面积又逐年减少的局面下,粮食明显不能自给。因此,只有不断更新水稻品种,接受新的栽培技术,才能增加粮食总产,确保粮食安全。

2优良水稻品种(组合)的选择

优良的水稻品种(组合)选择,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首要条件。目前,水稻品种(组合)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海南省下属各市县的农技部门应做好引种、试种、示范推广,帮助农户选好种、用好种。目前海南早稻推广的杂交稻组合主要有Ⅱ优128、特优128、特优721、粤杂922等组合;晚稻主要有博Ⅱ优15、博优225、博Ⅱ优134等组合,常规品种主要有特籼占25、桂农占、科选13等。根据适应性不同,各地区应坚持优中选优,而且选择的品种(组合)要耐肥、抗倒,耐热性好,抗病性强,而且要不断尝试新品种(组合)。

3高产栽培技术

3.1适当安排播种期

海南岛面积不大,但是冬季、早春气候,东南部和西北部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地区,要根据品种的特性,安排合适的播种期,确保苗期的安全和季节安排。

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早稻播种一般安排12月中旬,晚稻安排在6月上、中旬;海南岛的西北部早稻播种一般安排在1月中、下旬,晚稻安排在7月上旬。

3.2科学催芽

目前我省农民催芽方法比较简单、缺乏科学性,在早稻遇到低温时经常出现烂种、出芽慢、质量差的情况。比较科学的催芽是采取多浸多晾。催芽的步骤为:1000倍的多菌灵泡种12h清水洗干净晾12h清水浸12h晾12h清水浸12h晾干催芽。催芽一般用润湿麻袋包裹好,进行催芽,这种催芽方法虽然有些繁琐,但难度不大,农户也容易接受,目的是使种子出芽一致,秧苗生长均匀。

3.3科学管理

3.3.1苗期管理。播种前1d先将秧地整好,杂草除净,畦面宽一般为1.5m,秧地施复合肥75kg/hm2。早稻播种时如遇低温,必须及时用地膜覆盖,回温后或晴天要把畦面两端膜揭开,如果气温高,要把膜全揭开;晚稻播种时如遇雨天,也应采用地膜覆盖,以免雨水冲散、流失,但雨天过后要及时揭膜。秧地显绿后,开始灌跑马水,保持秧田湿润;秧苗长到2叶1心时,灌好1层浅水,施尿素75kg/hm2;插秧前3d左右,再施75kg/hm2尿素做为送嫁肥,秧地保水2cm左右至插秧,每苗争取带蘖到本田。

3.3.2田间管理。①插植疏密合理。目前,我省农民插秧普遍存在过密,而且一蔸多苗,这样不利于管理,又浪费种苗。一般杂交稻采用单、双苗插植,常规稻2~3苗插植;插植规格一般采用20cm×20cm、20.0cm×16.7cm、16.7cm×16.7cm等3种规格,沿海地区适当采用密植,山区可适当疏植。②科学除草。在插秧后5~7d,配合本田第1次施肥,将60%丁草胺1500g/hm2和肥料混合均匀施,保水4~5d,并尽量避免田间农活操作[3]。③肥水管理。施肥原则为:采用前攻中稳后补。不同品种(组合),不同的生长环境、条件,根据禾苗长势可酌情增减。基肥:在拖拉机整地前施农家肥7500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或拖拉机整地后施复合肥225kg/hm2,然后耙平)。追肥:第1次追肥在插秧后5~7d,这时施复合肥75kg/hm2、尿素150kg/hm2,目的是促进早分蘖,而且早生快,发对抑制杂草生长有很好的效果;第2次追肥施复合肥75kg/hm2加尿素112.5kg/hm2,主要是进一步促进分蘖,并达到够苗目的。钾肥:海南土壤普遍缺钾,钾肥的合理使用很重要。一般在插秧35~40d追施氯化钾或氧化钾150kg/hm2,以达到壮秆、结实率高、增强抗性和米质的目的。穗粒肥:在水稻抽穗扬花时,根据水稻生长状况,可以追施尿素60~75kg/hm2,并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以达到促花护花养花、

延迟功能叶衰老、促进子粒饱满的目的。水分管理做到浅水插秧,深水扶秧,浅水促蘖,干湿交替管理。在秧苗达到600万株/hm2后,开始晒田。晒田主要根据水稻生长状况、水分管理情况、区域性土壤性质划分:对于山区,土壤肥力好,水分充足、禾苗长势过旺的田块,要争取重晒;对于肥力一般,缺水、禾苗长势一般的田块,可以轻晒。晒田过后回水,在幼穗分化至抽穗灌浆期,保持浅层水,灌浆后保持干干湿湿至成熟,收割前5~7d断水,以便收割操作。

3.4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以防为主、治为辅,各地区要积极配合当地植保部门,根据病虫发生规律做好预防工作。一般在秧苗期,要注意稻蓟马、叶瘟,防治用药主要有吡虫啉、杀虫双、三环唑;在禾苗分蘖营养生殖期,要注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危害,这时期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白叶枯、叶瘟,防治用药主要有三唑磷、杀虫双、井冈霉素、叶青双、三环唑;抽穗至成熟期,应当注意三化螟、稻飞虱危害,病害主要注意穗颈瘟,防治用药主要有三唑磷、杀虫双、扑虱灵、三环唑。在苗期和插秧时,要注意田螺危害,主要防治农药有密达刹螺剂。农药用量主要参考说明书并咨询当地植保部门。

3.5适时收获

水稻成熟后,由于海南风雨较多,所以要注意观察天气,收听天气预报,抢在晴天及时收割,确保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