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差生转化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8:40

差生转化措施

差生转化措施例1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是否能有效地转化“差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重要的环节。我从事教学工作几年了,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碰到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学习上的差生。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本文试分析小学阶段“差生”产生的原因,探求转化“差生”的几点教育教学措施,为提高整体素质服务。

一、小学数学差生的形成原因

1.兴趣不浓,积极性低。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科学。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差生在学习数学的许多方面产生了障碍,再加上学习数学本身是枯燥的,或由于自身的智力问题,因而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

2.学法不当,缺乏信心。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差生在这方面就是缺乏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差生很努力,但就是不得法,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触类旁通。再者,上课听课效率不高,重难点抓不住,别人一听就懂的事情,差生就是弄不明白。久而久之,缺乏学习的信心。

3.贪玩好动,自控力差。一般来说,差生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如数学作业没有完成,就和别人在一起玩了;当天的没学明白,以后又学了新的知识,于是,没明白的越来越多,终于停滞不前。数学不像语文,数学是前后有联系的,是系统学习的,不进则退。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对差生引导和督促。

4.家庭教育,重视不足。有可能是家庭的原因,比如父母迷于麻将、父母离异、家境困难、重视不够、漠不关心等。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学,而后放弃。为了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其实哪里听得进去,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作业拖拉。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差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差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差生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

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差生。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的进步。有一位伟人说过:人来到世界,他总有一样生存的本领,我们要看到他的“闪光点”。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我们教师应当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多。

三、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转化差生的一些措施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培养差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融洽师生情感,提升差生的信任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差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要爱学生,尤其要爱差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差生转化措施例2

1.智力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小学和初中基础阶段的多种因素影响,致使学生的语文和数学基础知识普遍薄弱,思维不够活跃,大大地影响了这些学生的智力发展,其具体表现在:

①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

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注意不稳定、不持久,易被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所干扰。他们的注意范围小,往往顾了听课,就忘了记课堂笔记;或者为了记课堂笔记而顾不上听课;或者注意力不能跟上教师的讲解,抓不住课堂重点。

②记忆水平低,思维能力差。

这当中大部分学生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能力普遍较差,机械记忆比较偏重,对于某些物理概念,定义、定理,甚至公式、单位等,没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不能把所有记忆的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更谈不上灵活应用。

另外,他们的思维能力普遍较差,对某些物理问题的解答方法不能一题多解。

③观察能力普遍较差。

他们对物理实验和自然现象的观察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当教师演示或自己实验时,往往观察不到实质性的现象,更谈不上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在学习中,还存在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去直接观察到的结果的现象。

2.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

绝大多数物理后进生主要因为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对物理不感兴趣,认为物理学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恶性循环。该部分学生由于不肯学,致使物理成绩差,后又由于物理成绩差,继而厌学物理,发展成讨厌物理老师。他们自身存在自卑感,从心理上讨厌物理,沦为物理后进生。

3.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较大。

很多物理后进生受到目前社会环境的影响,认为继续升学花费很大,不如混个初中文凭然后外出打工,能赚大把的钱,“学习无用”的想法泛滥滋长。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物理教学成绩,教师应抓住主要矛盾,从源头抓起,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二、转化后进生的措施

1.多措并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和效果。

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和学生谈心、交流,想他们之所想,让他们在学校里真正地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无拘无束地学习。教师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么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尊敬。“爱屋及乌”的道理就会在他们身上有所体现,他们就会喜欢听你的课,从而对你的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反,如果教师经常训斥他们,则会导致产生师生隔阂甚至对立,学生对教师本身失去兴趣,随之而来的是对教学工作的极大损害。

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方法、语言技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过去由于教师多采用教师单纯地讲,学生一味地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出现精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等坏习惯。这时教师可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或者在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个小故事或者采取提问式方法,使他们的精力重新回到课堂中来,把本来呆板、枯燥无味的教学活动转化成一堂生动、活泼、有滋有味的课。课堂教学师生气氛越浓,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就越高,学生的兴趣就越容易培养。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是感性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嗅觉……),使其直接感知事物,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课堂上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教师应使其可视度高、清晰度高、精确度高,时常提醒那些后进生注意观察的对象和现象。教师应有目的地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观察,使后进生们了解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不易煮熟的食物,为什么放在高压锅里容易煮熟?盛水的缸为什么口大底小?下雨过后夜间走路,向着月光走,暗处是水还是亮处是水?通过观察,产生疑问,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问题,寻求物理答案。

2.注意概念教学,让后进生们明晰概念的内涵。

物理概念在物理教学中处于突出地位,在于它能够使学生从繁多的物理现象中去逐渐认识、完善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并上升到理性上来。后进生们往往输在“概念”这个起跑线上。所以教师要让后进生理解概念的全部内涵及概念包括的全部对象、范围,使之成为学生观察实验、理解实验、解答物理问题的思维基础。

①举例要全面。

学生出现错误最多的是把物理概念内涵的扩大或外延缩小。例如在讲力的概念时,如果教师只举推、拉、提、压、碰撞、摩擦等物体直接接触而产生力的例子,就会造成“物体不接触,当然不会产生力的作用”的错误。又如在讲“沸点”时,教师只举常温常压下水在100℃时沸腾的例子,学生就易形成“90℃的水当然不会沸腾”的错误想法。

②思维加工要严密。

分析事物的特点或属性,教师要综合事物的各种特点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然后进行比较、分类,看哪些特点或属性是共同的、本质的,哪些特点是分散的、非本质的、可有可无的,最后进行抽象,抽出其中本质的、共同的属性,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法,深入浅出地阐述。

3.改革物理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在日常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凡是应该由学生讨论的问题,教师均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凡是演示实验,教师做完后,应鼓励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仿照着去重做一遍,使他们从中感受到做实验的乐趣;凡是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均全部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己得出结论,直致应用结论解决物理实际问题;凡是课本安排的课外小制作、小实验,教师都要布置学生积极完成,教师及时指导,解难答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革传统的满堂灌方法,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质疑,自己获取知识。

其次,教师要“逐步培养后进生们”课后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使所要学的物理知识的难点分解在课前或课后。

再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尽可能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外活动,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物理学家的奇闻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差生转化措施例3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是否能有效地转化“差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重要的环节。我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了,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碰到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学习上的差生。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本文试分析小学阶段“差生”的原因,探求转化“差生”的几点教育教学措施,为提高整体素质服务。

一、小学数学差生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源复杂,差异悬殊。每个学期,我们学校中总要转入一些学生,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些差生。如今语、数、英三门功课压在学生身上,担子还是比较重的,而无形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

2、兴趣不浓,积极性低。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差生在学习数学的许多方面发生障碍,再加上学习数学本身是枯燥的,或由于自身的智力问题,因而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

3、学法不当,缺乏信心。古人云: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差生在这方面就是缺乏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差生很努力,但就是不得法,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触类旁通。再者,上课听课效率不高,重难点抓不住,别人一听就懂的事情,差生就是弄不明白。久而久之,缺乏学习的信心;

4、贪玩好动,自控力差。一般来说,差生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如数学作业没有完成,就和别人一起在玩了,当天的没学明白,以后又学了新的知识。于是,没明白的越积越多,终于停滞不前,数学不像语文,数学是前后有联系的,是系统学习的,不进则退。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对差生引导和督促;

5、复习预习,遇难不究。差生往往表现在缺乏有效的复习和预习,甚至不复习和预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再好的记性,再好的脑子也需要勤操练。预习时遇到一点难题就不想探究,不把问题列举出来,打些小问号,做些小笔记,总有一种依赖教师的想法,怕吃苦,怕动脑。长此以往,形不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往往对以后的学习处于被动的地步;

6、师生情感,不够融洽。差生一般来说不受教师们的欢迎,主要受考试,竞争等影响,认为拖后腿,导致教师上课不再让差生发言,有时甚至发生言语、动作的冲撞等情况。因此差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你看不起我,你的数学课上得再生动,再好,我也不听,这主要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所致;

7、家庭教育,重视不足。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是的,学生学习不良,不仅有智能迟滞,还有生理、心理等内在因素,更有造成身心变化的外界因素(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如有可能是家庭的原因,父母迷于、父母离异、家境困难、重视不够漠不关心等;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学,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其实哪里听得进去,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作业拖拉。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差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差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对差生要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

1、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差生。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有一位伟人说过:人来到世界,他总有一样生存的本领,我们要看到他的“闪光点”。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我们教师应当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多。

三、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转化差生的一些措施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数学教学重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差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差生对抽象的东西比较难于理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达到声形兼备的特点,带给学生良好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内心喜悦和享受,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

2、融洽师生情感,提升差生信任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差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要爱学生,尤其要爱差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3、真诚以理相待,消除差生自卑感。合理的、理想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交往表现在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融洽,这种心灵的交往可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益。如果老师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的学生,对差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以训斥,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心理还是很不成熟的,比较容易走极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你越是逼迫他学习,他越是有反感,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因此,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须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话,以理相处,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和他们谈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差生转化措施例4

二、用多种手段激发兴趣

1.让他们自愿和学习好的同学结对子.遇到不懂的内容,不会做的数学题,先主动问学习好的同学,这样也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友爱,能培养他们互助、互爱的精神,也可以由学习好的同学给他们在学习纪律等方面做出表帅。2.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如在教相遇问题时,学生对同时、相对、先行、后行、速度等概念不易理解。投影可以显示两个小朋友行动的方向、距离,从而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可观的画面,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而激发学习兴趣。3.让后进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顾及学习好的同学,更要注意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精心•44•设计练习题、提问,应先易后难,因人施教,多次反馈。让后进生充分发言,千方百计让后进生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真诚以理相待,消除差生自卑感

合理的、理想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交往表现在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融洽,这种心灵的交往可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益。如果老师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的学生,对差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以训斥,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心理还是很不成熟的,比较容易走极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你越是逼迫他学习,他越是有反感,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因此,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须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话,以理相处,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和他们谈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四、借助集体力量,潜移默化获感染

马卡连柯认为:教师在集体中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要求个人,在教育集体的同时教育个人,并对个人产生影响。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发现一个具有一定学习目的和团结一致的学习集体,能有效地约束差生的行为,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使差生的转变产生奇迹般的效果。例如,我的一个教学班上约有8个差生,我从计算入手,应用题一两步教学循序渐进,科学系统地教学,使班上绝大部的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数学的轨道。班级的学数学、用数学气氛浓,数学成绩理想,这对那8位差生也是一种很大的教育力量。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常常会不知不觉感受到集体的压力。别人的数学都能学得好。

差生转化措施例5

中图分类号:TQ3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101-01

1 离心机概况

离心机CF-401/5是齐鲁分公司氯碱厂23万吨聚氯乙烯(PVC)生产装置的关键设备之一,由日本巴工业株式会社制造,2000年10月投入使用,为TRH074型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以下简称TRH074离心机,见图1),利用浆料中PVC和水密度不同在离心力场中迅速沉降分层实现分离的,其作用是脱除PVC浆料中的水分。

自2007年12月份以来,离心机出料滤饼中含大量塑化片(宽4 mm左右、厚度约0.20 mm,产品应为PVC粉末),引起离心机下料不畅,同时塑化片造成物料结块使振动筛筛网破损加快,更换周期最短15天,多次故障停机导致整条生产线停车,大修周期由2年缩短至6个月。离心机挤塑化片问题已成为严重威胁PVC生产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的主要因素。(见图1)

2 产生塑化片的原因分析

TRH074离心机浆料进料温度为70 ℃,PVC达到85 ℃时出现软化现象[1],如果同时受到挤压就会形成塑化片。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观察和检查后,初步分析认为,导致塑化片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内外转鼓的轴向间隙偏差过大、旋转同轴度偏差过大和表面粗糙等。

2.1 内外转鼓的轴向间隙偏差过大

TRH074离心机为提高生产能力采用双锥角转鼓设计,内外转鼓锥段由大锥角段和小锥角段组成,大锥角段主要是物料沉降区,小锥角段是物料再干燥区。在液池以下靠近液面处有一锥角变化点,滤饼输出液池后在平缓的小锥角段稳定移动。

正常状态下,内外转鼓轴向间隙在7.6~8.6 mm之间[2],大锥角段和小锥角段是相对应的,不应有偏差。螺旋输送器对滤饼的力沿着外转鼓内壁方向,使滤饼向出料口方向移动。内外转鼓轴向间隙不均匀导致螺旋输送器对滤饼的力在垂直于外转鼓内壁的方向上产生了分量,这样滤饼在移动过程中就受到了挤压,挤压必然使滤饼与转鼓间的摩擦力增加,摩擦产生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螺旋输送器刮刀有明显的过热变色现象,说明温度升高已明显超过PVC软化温度。

如果内外转鼓轴向间隙过大,内转鼓锥角变化点处于外转鼓大锥角段,滤饼在大锥角段输出液池,会受到大小和锥角差的正弦值成正比、方向垂直于外转鼓内壁的挤压,产生塑化片。如果内外转鼓间隙过小,外转鼓内壁和输送器刮刀在锥角变化点的间距较小,滤饼同样受到较大挤压形成塑化片。

2.2 内外转鼓的旋转同轴度偏差过大使离心机产生塑化片

轴承座磨损、耳轴弯曲、轴承损坏和内外转鼓的加工精度都会造成径向间隙偏差过大,影响内外转鼓旋转同轴度。旋转同轴度偏差过大使内外转鼓在旋转过程中形成楔型间隙环(前面小、后面大)。而这种楔块形成后,滤饼在推送过程中同样会受到挤压和摩擦产生塑化片。

2.3 内外转鼓表面粗糙导致塑化片的产生

粗糙的表面由多个突起和凹槽组成。滤饼在经过粗糙表面时,不断进出沟槽受到挤压和摩擦,在挤压和摩擦热的作用下产生塑化片。

3 处理措施及改进建议

3.1 调整内外转鼓轴向间隙,使大小锥角段相对应

处理措施:一是调整隔环厚度,使内外转鼓轴向间隙在7.6~8.6 mm之间,并保持各处间隙均匀。二是测量碟簧初始高度,低于16.8 mm时更换碟簧,保证碟簧能承受足够的轴向力避免内外转鼓轴向窜动。

经过测量,内外转鼓轴向间隙为8.0 mm,碟簧初始高度为17.2 mm,均在规定的范围内。可见TRH074离心机挤塑化片不是轴向间隙偏差引起的。

3.2 校正内外转股耳轴直线度和轴承座径向跳动,检查止推轴承径向间隙,提高内外转鼓旋转精度

测量发现止推轴承P-140-13轴承座磨损0.05 mm,外转鼓差速器侧耳轴直线度偏差0.08 mm,内转股皮带轮侧耳轴轴承位置径向跳动0.06 mm,止推轴承径向间隙超标。

处理措施:一是修复轴承座。修复前先去除旧镀层露出母材,修复易采用电镀和激光熔焊,保证镀层有足够的硬度,不宜采用刷镀和喷镀。轴承与轴承座由过渡配合调整为过盈配合,过盈量为0.01~0.03 mm,增加轴承外圈紧力减小磨损。二是校正耳轴直线度偏差不大于0.02 mm,与轴承内外圈配合位置径向跳动小于0.02 mm;三是更换止推轴承P-140-13。四是内外转鼓装配完成后复测径向间隙在1.0~1.5 mm之间,实测间隙为1.2 mm。

3.3 打磨抛光内外转鼓划痕,提高表面粗糙度

检查发现外转鼓内壁有大面积划痕,划痕位于大锥角段前部,方向垂直于滤饼的运动方向。打磨划痕至圆滑过渡的凹坑,再用200#抛光轮手动抛光,最后内外转鼓分别进行动平衡试验保证不平衡质量小于5.0 g。

4 结语

经过以上措施的处理,目前TRH074离心机运行状况良好,塑化片问题有明显好转。但外转鼓内壁划痕处理不彻底,还需对塑化片问题进一步分析总结,确保离心机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

差生转化措施例6

一、HAZOP分析介绍

危险与可操作性(HAZOP)研究是一种可用于定性分析或定量评价的危险性评价方法,它以系统工程为基础的,分析出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及原因,并制定出相应措施。通过分析生产运行过程中工艺参数、操作控制出现的偏差,以及这些偏差对系统的影响及后果,找出出现偏差的原因,明确装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并针对偏差的后果提出应采取的措施。[1]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可按分析的准备、完成分析和编制分析结果报告三个步骤来完成。由各种专业人员(如:工艺、设备、安全、现场操作人员等)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偏离设计的工艺条件进行过程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二、转化反应中的HAZOP分析

天然气与水蒸汽在转化管内发生以下反应:

CH4 + H2O = CO + 3H2 -Q

CO + H2O = CO2 + H2 + Q

以上反应是在转化管中镍基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进行反应的,该反应过程与反应物的温度、压力有关,产出氢气的多少与流量有关,该反应需控制水碳比(水蒸气分子的总数和碳原子总数的比值),反应温度由调节燃料气流量进行控制,压力由调节原料气压力进行控制,流量由调节原料气流量进行控制,水碳比由调节水蒸气及原料气流量进行控制,我们对以上最主要的反应控制操作过程进行HAZOP分析。

分别对温度、压力、流量及水碳比等要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Table 2 HAZOP analysis results

三、结语

差生转化措施例7

为了更好地反映城市低保减贫效果,本文利用2001年与2005年社科院所做的有关上海、武汉、沈阳、福州和西安五城市劳动力抽样调查,通过对下岗补贴、失业保险和城市低保的减贫效应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反映城市低保对城市贫困的缓解作用。三种不同的城市救助措施对贫困缓解的绩效可从两个方面加以反映:第一,运用转移支付的数量和分布解释不同社会救助措施缓解城市贫困的程度;第二,贫困群体在获得政府转移支付补贴后,通过贫困发生率的变化观察减贫效果。

一、政府转移支付的分布

缓解城市贫困,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增加其收入水平。因此,在比较不同减贫措施的效果时,关键是看政府转移支付是否真正惠及于城市最贫困的群体。也就是说,最好的减贫政策应该是按照贫困程度实行差别转移支付。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2001年与2005年,五城市收入转移累积分布情况。两图中的横轴按收入转移支付前家庭人均收入从低至高的顺序排列,反映城市总人口比例。纵轴则反映贫困人口得到政府转移支付的数量占总转移支付的比例。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城市三种不同救助措施在2001年的转移收入分布曲线的形状相似,位置也比较接近,说明它们的收入分布基本相同。以10%的贫困人口获得转移支付的比例来看,分别是城市低保补贴40%,失业保险金23%及下岗补贴21%。可见,“十五”初期城市不同救助措施的减贫效果差别不大,各种救助措施之间呈现明显的替代性。

图1 2001年收入转移的累积分布曲线:CULS1

从图2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2005年的转移收入分布曲线与2001年的转移收入分布曲线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岗补贴与失业保险所对应的曲线形状依然粘合在一起,差别不大,但城市低保所对应的曲线变得更为陡峭,与前两条曲线间的距离明显拉大了。同样以10%的贫困人口获得转移支付的比例来看,分别是城市低保补贴55%,失业保险金12%及下岗补贴20%。若以20%的贫困人口获得转移支付的比例来看,城市低保救助对象获得了80%的救助金。这表明截止到2005年,我国城市低保制度建设已经进入全面完善阶段,对缓解城市贫困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减贫效果越来越明显,而下岗补贴和失业保险的减贫作用则逐渐地在弱化。

图2 2005年收入转移的累积分布曲线:CUSL2

二、城市贫困发生率的变化

为了分析不同城市救助政策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本文选用六条贫困线来说明不同救助措施下贫困发生率的变化,如表1所示。2001年引起城市贫困发生率下降的主要救助措施是职工下岗补贴,而2005年低保救助成为降低贫困发生率的主导因素。通过比较低保线和支出上限所对应的情况可知,2001年下岗补贴对以低保线和支出上限测度的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1%和1.5%,城市低保对以低保线和支出上限测度的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0.86%和0.56%。而2005年城市低保对以低保线和支出上限测度的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2.08%和2.38%,下岗补贴对以低保线和支出上限测度的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0.5%和0.59%。

如果提高贫困线的标准,可以发现三种城市救助措施对贫困发生率影响变小。若以人均1美元/天做为贫困标准,三种城市救助措施的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从4.53%降到3.03%,即贫困缓解了约1/3。但如果以主观贫困线作为贫困标准,三种城市救助措施的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从23.35%降到21.84%,即贫困缓解了约1/15。

表1 不同贫困线下各种救助措施对城市贫困发生率的影响

注:本表中的贫困发生率按照城市人口进行加权计算,其中固定贫困线所对应收入及收入转移变量以2003年的物价进行调整。地区间的物价差异通过Brandt and Holz(2004)方法经济调整。

以上分析表明,三种城市救助措施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受制于贫困线标准。选取的贫困线标准越低,减贫效果越好,选取的贫困线标准越高,减贫效果越不理想。此外,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在相同的贫困线标准下,城市低保制度减贫的效果最为理想。

参 考 文 献

[1]都阳.Albert Park.《中国的城市贫困:社会救助及其效应》.经济研究.

2007(12)

[2]李实,杨穗.《中国城市低保政策对收入分配和贫困的影响作用》.中国人口科学.2009(5)

差生转化措施例8

1、前言

榆树林油田为低渗透油田,水力压裂技术是油田增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对于低渗透油田压裂而言,由于储层基质向裂缝供液能力较差(垂直裂缝方向是最小主渗透率方向,平行裂缝方向是最大主渗透率方向),仅靠单一的压裂主缝,很难取得预期的增产效果。

图1

目前低渗、特低渗压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量低,或虽有一定初产,但递减特别快,这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问题。统计分析2007-2010年榆树林油田的老井压裂平均单井累计增油225t,平均有效期仅为210天。压裂效果及稳产期的提高,除了井网与裂缝匹配优化、注水保持地层能量以建立有效驱替压力系统、裂缝参数优化及生产制度优化外,须从压裂工艺本身突破传统观点的束缚。为此提出了适合低孔、低渗油田的转向压裂技术。

2、基本原理

转向压裂技术就是利用储层两个水平主应力差值与裂缝延伸净压力的关系,一旦实现裂缝延伸净压力大于两个水平主应力的差值与岩石抗张强度之和(即两次破裂压力之差),则容易产生分叉缝,形成转向。

以主裂缝为主干,而分裂缝可能在距离主缝延伸一定长度后,又回复到原来的裂缝方位,则最终可形成以主裂缝为主干的纵横交错的裂缝系统,这种技术称为转向压裂技术。其实质是先压开旧裂缝,加入暂堵剂封堵一定缝长的旧缝,随着压裂液的泵入形成高压,受初次压裂产生的诱导应力场的影响,从而在旧裂缝面上压启新的裂缝,重新构建裂缝泄油体系。根据暂堵剂的不同,又细分为近井转向和缝内转向压裂技术(如图2,图3)。

图2 缝内转向

图3 近井转向

3、适用条件分析

实施转向压裂的井一般应具备以下一些条件:

(1)两个水平主应力差相对较小,最好为6-10MPa。

由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公式,可推出储层两个水平主应力差值σh的计算公式:

其中:σh—水平应力差;σH—最大水平主应力;σh—最小水平主应力;Pi—地层压力;Pf—地层破裂压力;σf—地层岩石抗张强度。

(2)天然裂缝不发育,滤失小,裂缝净压力的积聚速度大。

4、现场应用情况

根据榆树林油田的实际情况,2011年主要在扶杨二类区块开展转向压裂。该区块一直是油田措施挖潜的主要区块,近年来随含水上升及采出程度的提高,选井难度逐渐加大,措施效果也有所下降。

转向压裂技术根据以上认识要求地层应力差低于10MPa,而榆树林油田扶杨二类区块平均油层中深1800m,部分井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差值高达15MPa。根据这种情况,为保证施工成功,提高了暂堵剂强度,增大施工压力,优选了5口井开展转向压裂。5口井措施前后对比,平均单井日产液由1.2t增至6.0t,日产油由1.0t增至5.4t,比其它6口未转向压裂井平均日增油多2.5t。

转向压裂井效果统计表

其中以树26-46井转向压裂效果最为明显,该井初期日增油量达到10.4t,目前已累计增油1245t。树26-46井设计主裂缝加陶粒14m3,新缝8m3。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主裂缝

前置液阶段:以排量3.0m3/min注入前置液,地面破裂压力38MPa,延伸压力在36MPa左右稳定变化,显示裂缝在储层内有效扩展。

加砂阶段:据前置液阶段压力变化显示裂缝充分扩展,施工加砂速度为0.3m3/min(3min)、0.5m3/min (3min)、0.7m3/min (3min)、0.9m3/min (8min)、1.1m3/min (2min),各阶段压力变化平稳,基本稳定在35MPa 水平,说明裂缝在储层内有效延伸。加支撑剂14m3、携砂液72 m3、平均砂比20%,完成设计加砂要求。

后置液阶段:依据压裂管柱容积,后置液注入5.5m3,过程压力正常,停泵压力17 MPa。

新裂缝

投暂堵剂阶段:主裂缝完成后,停泵60min,投入暂堵剂16kg,以1.0m3/min输送暂堵剂,5min压力出现变化暂堵剂到位,用液5.5m3。

前置液阶段:暂堵剂到达目的层后,随即以排量3.0m3/min注入前置液,地面破裂压力42MPa,3min压力在40MPa左右变化,显示在高应力区形成新角度裂缝。依据延伸压力变化趋势判断压裂液滤失小,需要调整前置液用量,由设计20m3降至10m3。

3min)、0.5m3/min (4min)、0.7m3/min (3min),压力基本稳定在37MPa水平,说明裂缝在储层内有效延伸。加砂8m3、携砂液51m3、砂比16%,完成设计加砂要求。

后置液阶段:依据压裂管柱容积,后置液注入5.5m3,过程压力正常,停泵压力18.9 MPa。

图4

依据主裂缝与新裂缝施工压力变化分析,新裂缝延伸压力总体高于主裂缝延伸压力。前阶段高于4MPa,后阶段高于2 MPa,同时,依据两次停泵压力分析(主裂缝停泵压力17MPa,新裂缝停泵压力18.9MPa),因此分析在高应力区产生一新角度裂缝。

5、应用前景分析

榆树林油田油层埋藏深度1600—2300米,储层砂体规模小,原油物性差,自然产能底,属特低渗透油田。榆树林油田于1991年投入开发以来,增产的主要措施是压裂改造。虽然二类区地层渗透率及原油物性相对较好,但是前些年均已实施过二次压裂。

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压裂时面临着选井选层难度越来越大,单井增油效果越来越差,单井储量动用程度差等问题。近年来压裂平均单井累计增油量逐年下降,已影响到油田整体开发的效益。

通过2011年转向压裂技术在扶杨二类储层的现场应用试验表明:在地层具备裂缝转向的条件下,实施转向压裂工艺,通过转向剂,诱导裂缝发生偏转,启动新的裂缝,沟通新的泄油区,转向压裂获得很好的增产效果。在今后该技术在榆树林油田推广应用过程中,结合油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优化工艺,转向压裂定能成为榆树林油田今后的主要措施挖潜技术。

参考文献:

差生转化措施例9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063-02

土地承包到户后,由于农民群众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科技接受能力千差万别,栽培管理精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油菜生产育苗这一关键环节长势不平衡。据调查,常林乡常年有15%左右的弱苗,单产比壮苗田块低15%~30%,极大地影响了油菜的平衡增产。近年来,对油菜弱苗的形成原因和预防转化措施进行了探索,从实践结果看,把好播栽关是预防油菜弱苗的关键,冬前及早进行转化是弱苗转化为壮苗的重点[1]。重视油菜弱苗的预防和转化,是实施油菜平衡增产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1 壮苗和弱苗简介

实践证明,壮苗是实现油菜灾年保稳产,正常年创高产的关键环节之一。增产原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壮苗是早栽的前提,早栽是冬壮的重要手段;二是壮苗叶片多,营养体大,光合作用强,制造和积累的营养物质多,能为植株以后正常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三是壮苗根颈粗壮,体内的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发达,生长健壮,抗逆力强,移栽后成活快,死苗少;四是壮苗移栽后新根、新叶出生快,自养能力强,能充分利用冬前有利的光、温条件达到壮苗越冬,促进春发稳长,争取较多的枝、角、粒[2-3]。西充县常林乡油菜移栽时壮苗的标准为:绿叶6~7片,苗高23 cm,根颈粗6~7 mm,无虫无病,无病脚,曲根,生长一致,苗龄适当。弱苗和壮苗则相反,是指根系发育差,高脚,曲根苗多,叶片少而小,叶色发红,长势较弱的苗。弱苗移栽,年前开盘小,不能实现壮苗越冬,抗寒力弱,受低温影响大,随气温回升,恢复生机慢,春后不能早发,不能为丰收搭好架子,严重影响产量。

2 弱苗的成因

弱苗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播种基础差型弱苗。由于在播种油菜时苗床不足,播种量大(根据调查,苗床与本田的比例一般在1∶8以上,高的达1∶12以上,播种量平均近15 kg/hm2,高的达30 kg/hm2,比要求超过1倍),加之农户不习惯匀苗,致使苗子细弱,在苗床中就形成弱苗。②移栽质量不高型弱苗。苗子素质虽然好,但大田整地粗放,移栽质量不高,栽后不及时管理,也会造成原有绿叶脱落,新叶出生迟缓,使壮苗转化为弱苗[4]。③受渍型弱苗。沟开得不深,或沟系不配套,排水不良,油菜根系发育不好,而形成弱苗。④缺肥型弱苗。由于地力差,底肥、追肥不足,油菜在3叶后便逐步出现缺肥症状,而形成弱苗。缺氮的植株,叶黄绿色,严重时带水红色,以致枯死脱落;缺磷的植株,矮小苍老,叶片无光泽,叶色由深绿色渐变成暗紫色,枯死脱落,生育期延迟;缺钾的植株,叶下部尖端和边缘出现黄色斑点,逐步干枯变成褐色脱落。⑤草害型弱苗。油菜田杂草滋生,草与苗争光争肥水,影响油菜正常生长,从而形成弱苗。⑥春后早衰型弱苗。冬前生长过旺,春后出现早衰现象,也易造成油菜弱苗。此外,防治病虫害工作不得力,使油菜遭受病虫危害,也能导致油菜形成弱苗。总之,造成油菜弱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栽培管理不当和管理不及时所引起的。

3 预防和转化技术

3.1 把好播栽关

多数弱苗是在播栽时留下的隐患形成的,故把好播栽关是预防弱苗的关键[5]。

3.1.1 培育壮苗。培育壮苗是预防弱苗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实现油菜高产的重要措施,培育壮苗的关键:①留足育苗地。选好留足苗床地,是培育壮苗的基础。苗床地应选择地势稍高、肥沃、向阳、排灌方便的砂壤土地块。苗床与本田比例一般在1∶5~6,苗床地一定要整细耙平,以保证苗齐苗壮;②抓住高产播期,提高播种质量。根据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抓住适宜播期进行播种。在播种前应将种子晒1~2 d,再用10%食盐水选种,漂去上浮秕籽劣籽,洗净后播种,播种时分厢定量,掺灰掺沙分次播完。苗床播精选消毒干种子7.5 kg/hm2左右,播后撒施一薄层细灰渣肥盖种,以免表土干燥板结,不利于出苗;③合理匀苗、定苗,防治病虫害。早匀苗、早定苗,是避免苗子拥挤、防止形成高脚弱苗的重要措施。要求细苗长出1片真叶时匀苗,2~3叶时定苗,苗间距8~9 cm。油菜苗期有白锈病、霜霉病、病毒病、蚜虫、菜青虫等病虫害,尤以蚜虫和菜青虫危害较重,要及时喷药防治;④科学施肥。育苗地用尿素75.0~112.5 kg/hm2、过磷酸钙375.0 kg/hm2、堆肥15.0 t/hm2、水肥22.5~30.0 t/hm2作底肥,追肥结合匀苗、定苗进行,施水肥15.0~22.5 t/hm2,对尿素75 kg/hm2,移栽前7~10 d,看苗酌情施1次送嫁肥;⑤苗床期喷施硼肥和多效唑。在苗床三叶期用0.1%~0.2%硼砂或硼酸液和150 mg/kg多效唑液900~1 050 kg/hm2喷雾,对防治油菜“花而不实”病和培育壮苗极为有利,可增产10%~15%。

3.1.2 适时早栽,提高移栽质量。为了促进早发实现壮苗越冬高产,一定要在播小麦前栽完油菜。移栽苗龄30 d左右,移栽叶龄早熟品种4~6叶,中晚熟品种5~7叶。实行宽窄行移栽,根据品种特性,确定栽植密度,移栽时要施足底肥,用肥量占总用量的25%~30%。

3.2 冬前分类早转化

对秧苗素质差和移栽质量不高的2类弱苗,要早施和适当增施苗肥,促使早转化。在肥料种类上,要以速效性氮肥为主。在方法上要本着“少吃多餐”的原则,因为弱苗一般根系弱而少,吸收力差,故每次追肥数量要少一些,追肥次数要多一些,以达到逐次促进,促而不过头;对渍害造成的弱苗,要加开深沟,搞好沟系配套,降低地下水位,以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吸收能力;对缺肥型弱苗要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早追苗肥、开盘肥,酌施薹肥,巧施花肥;对病虫草害造成的弱苗,要及时防治病虫和搞好化学除草。油菜弱苗都有发根差、抗旱和抗寒力弱的特点,遇到干旱,要及时供给水分,达到水肥相融,以水吊肥,并且都要早松土、勤松土,适当增加松土次数,促进土壤疏松,提高地温,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根系发育。

3.3 春后转化要及时

经过冬前分类实行转化,多数弱苗春后能明显改观。但由于农户间土地肥沃度、施肥和管理等千差万别,春后又有少数油菜变成弱苗,如果此时不及时采取措施促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化,就会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对这类油菜,春后一定要加强管理。对前期施肥多,因秧苗素质不好,迟栽或土壤板结而造成的弱苗,春后随着气温的回升长势转旺的可能性很大,春后不应加大肥料用量,而应当以勤松土为主,促进根系生长,以利发中求稳;对因前期肥料不足造成的弱苗,春后早施和适当重施薹肥及巧施花肥,并且肥料质量要好,薹肥最好用人畜粪,在薹高20~23 cm时施下,花肥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0.2%硼肥酸、2%尿素溶液3种溶液的混合液,在见花时根外喷施,同时要进行松土,使其根系吸收能力增强;对因沟系不好而造成的弱苗,重点要放在开沟理沟上,以改善排水条件,降低田间湿度,消除渍害威胁,促进根系生长,使弱苗尽快转化。

4 参考文献

[1] 吕纪增.油菜弱苗补救措施[N].云南科技报,2006-10-26(3).

[2] 龙继锐,肖汉金.油菜冬前弱苗转壮苗的技术措施[J].湖南农业,1999(12):5.

差生转化措施例10

2机械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的分析

2.1工艺系统集合误差

2.1.1机床的几何误差。在工作中,刀具的的成形活动均是经由机床来实现的,所以,零件的加工精确性会对机床的精确性产生很大的干扰。常见的机床生产方面的误差有如下的一些: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等。如果机床磨损的话,就会导致它的精确性明显的变低。(1)主轴回转误差。主轴是机床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把力和运动传递给刀具等,一旦它出现了回转误差的话,就会导致零件的精确性受到很大的干扰。所谓的回转误差,具体的说是主轴短时间的回转轴线比对于它的平均轴线来讲,出现的变动量。常见的类型有三个,分别是径向圆跳动、轴向窜动和角度摆动。导致它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轴承自身的问题,主轴的挠度等等。不过它们对回转精确性的影响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会因为加工状态而产生变化。产生轴向窜动的主要原因是主轴轴肩端面和轴承承载端面对主轴回转轴线有垂直度误差。由于加工措施不一样,它的误差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制作外圆以及内孔的话,误差可分为两种,分别是圃度和圆柱度误差,不过它们对零件的端面没有很大的干扰。主轴轴向回转误差对所加工端面的垂直度有较大的影响。(2)导轨误差。导轨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明确各零件间的方位关系。对于它的精确性,目前有三方面的规定,分别是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前后导轨的平行度。导致此类误差发生的原因很多,比如导轨自身的问题,磨损不一致或是安装工作的品质太差。而众多的要素中,以磨损现象表现最为突出。(3)传动链误差。传动链误差是指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间相对运动的误差。

2.1.2刀具的几何误差。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刀具,它们在切削的时候,都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磨损现象,此时还会导致零件的尺寸和状态等发生明显的变化。要想降低问题发生的几率,就必须选择合理的刀具材料,使用耐磨类型的物质,确定好切削量,合理的选择冷却材料等等。

2.2定位误差

2.2.1基准不重合误差。在零件图上用来确定某一表面尺寸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位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通常来说,上述两种基准应该是一致的。在具体的开展零件生产工作的时候,须选择工件上若干几何要素作为加工时的定位基准,假如选定的基准无法重合的话,就会导致误差产生。

2.2.2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通常,零件在夹具里的方位是由它的定位零件来确定的。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无法保证将零件生产的非常精准,其具体的尺寸会在规定的区间之内变化。而且,定位的基准面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工件定位面与夹具定位元件共同构成定位副,由于定位副制造得不准确和定位副间的配合间隙引起的工件最大位置变动量,称为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

2.3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主要指:工件刚度、刀具刚度、机床部件刚度。

2.3.1工件刚度。对于工艺系统来讲,假如零件的刚度较低的话,当其受到切削力影响的时候,零件就会因为刚度太小而导致变形现象,这种变形会对零件的精确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2.3.2刀具刚度。外圆车刀在加工表面法线(y)方向上的刚度很大,我们可忽略它的变形。对于那些镗直径不是很大的内孔来说,它的刚度不好,刀杆因为受到力的影响会对生产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

2.3.3机床部件刚度。对于机床来说,它的部件组成要素非常多。目前还没有合适的措施来分析它的刚度,通常是以测试的措施来明确它的刚度指数的。变形与载荷不成线性关系,加载曲线和卸载曲线不重合,卸载曲线滞后于加载曲线。两曲线线间所包容的面积就是载加载和卸载循环中所损耗的能量,它消耗于摩擦力所作的功和接触变形珑第一次卸载后,变形恢复不到第一次加载的起点,这说明有残余变形,多次加载卸载后,加载曲线起点才和卸载曲线终点重合,残余变形才减小到零机床部件的实际刚度。

2.4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通常来说,系统受热变形会对精确性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在生产较大的零件的时候,因为受热变形导致的问题在总的误差问题中占据的比例大约在百分之三十到七十之间。机床以及工件等一旦受到热源影响的话,它们的温度就会变高,而且它们自身也会向四周传递热。如果它们传递到外界的热和它们获取的热能量一样的话,此时系统就实现了热平衡。

3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3.1直接减少误差法

该措施在工作中经常使用。具体来说,它是在得知了干扰精确度的主要原因之后,通过合理的措施来对其抵消。如薄片工件两端而磨削,可先采用环氧树脂粘强剂或厚没脂将薄片工件自由状态下粘结到一块平板上,平板连同工件一起放到磁力吸盘上,磨平工件上端面,再将工件从平板上取下来,以上端面为基准磨平另一端面。此时,就能够避免薄片变形,增加刚度,两端面的平行性问题就能够很好的被处理。

3.2误差补偿法

该措施指的是通过人为措施得到一种全新的原始误差,通过它和之前的误差抵消,这样就能够降低误差发生几率,提升精确性。如数控机床上滚珠丝杆,在生产的时候,有意将丝杆累距比标准值磨小一些,装配时预加拉伸力使丝杆螺距拉长至标准螺距,此时生产误差就得以补偿,而且还生成了压应力。在工作的时候,丝杆受热晒恰好抵消了存丝杆内压应力而保持了标准螺距,消热变形引起原始误差。

3.3误差分组法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即工序的精确性非常好,能力也较高,但是生产半成品的时候,精度明显变低了,这时候就会导致定位误差,导致总体的精确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一般是采用误差分组示,把毛坯尺寸按误差大小分为n组,然后调整定位元件,就可大大缩小整批工件尺寸分布范围。该措施比对于其他的措施来讲要简单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