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信息资源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8 15:40:55

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信息资源管理论文例1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企业营销

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竞争基础和竞争形象,使企业的营销业务拓展到全球。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而进行的关于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竞争策略的竞争情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较量。企业信息化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企业通过信息资源管理来实现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信息资源优化利用,并追求企业的最大效益。信息资源管理在企业营销中具重要作用,成为企业运行电子商务中快速反应、正确决策、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1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

电子商务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贸易活动中商务文件、货币甚至商品的流动,通过Internet以网络信息的形式进行传输,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广阔的商务空间。网络信息流动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使任何一个企业的商务活动范围都可以扩展到全世界,极大地提高了商品的营销率。电子商务以其显著的信息优势为企业奠定了激烈竞争中的生存之源和立足之本。电子商务的信息优势主要是指企业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即提高企业宣传商品、分析目标市场、决策支持及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信息能力。这些信息优势主要取决于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目标。信息资源管理目标不仅制约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也决定了电子商务信息优势的发挥与创造。

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信息资源管理目标主要是:a•借助安全的信息网络,保证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信息进入企业的营销活动中;b•根据电子商务活动的需要采用相应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c•树立信息资源是战略性资源的观念,设置信息资源管理者的合理地位;d•建立并实施一系列有关收集、加工、传递营销信息及产生决策信息的科学方法;e•接受政府有关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指导,保障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安全运营;f•寻求社会提供技术与商务等方面的支持,降低电子商务活动中来自信息网络、信息设备、交易人员及不法分子的威胁;g•为所有企业职员提供信息素质教育、培训的机会,使他们具备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综上所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借助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人才等条件,实现企业电子商务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并消除商务信息安全隐患、减少商务信息冗余,增强企业处理动态和静态条件下的内外部信息能力以提高企业的营销效益。

2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信息管理的层次

电子商务是通过Internet进行的多项商务信息活动,包括网络广告、网络交易、网络支付、网络服务、网络信息交流等。Internet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图文并茂的电子商务交易手段,而且实现了企业在网上同任意地区的任何客户直接进行咨询、洽谈、订购和签约,并在金融信息化的基础之上实现完整的电子商务活动。这种信息活动必须实施科学的信息资源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电子商务的安全正常运行。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是由营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商务信息活动管理三者组成的统一体。

a•营销信息管理是指对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加工、组织、传递,形成各种商务信息和决策信息,并实现企业电子商务活动既定目标的管理层次,是企业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

b•信息系统管理是指对涉及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信息系统要素(信息网络、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等)进行合理地计划、集成、控制,保证实现营销信息的充分开发、有效利用,满足企业内外部对各类营销信息需求的管理层次,是企业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内容。

c•商务信息活动管理是指对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各类环境要素(人员、政策法规、营销策略等)进行综合性规划、协调、指导,以保证企业电子商务的正常运营,最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战略目标的管理层次,是企业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保障内容。

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明确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将有助于制定和落实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措施、普及应用信息技术、加强网络信息交流、改善企业营销信息利用率、提高电子商务的经营决策,为企业电子商务活动提供良好的信息安全环境,创立电子商务的信息优势和竞争优势。

3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式

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资源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要保证信息资源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战略性资源的地位必须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否则,将导致信息冗余、信息污染、信息隐患等问题。因此,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信息资源管理应是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人文管理于一体的高层次、战略型的综合管理模式。

3•1技术管理模式技术管理模式是保证信息技术在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有效应用的管理手段。管理的重点内容是采用信息网络和多种信息系统来保证各类营销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递,并产生有效的决策信息;采用防火墙、信息加密技术等措施,增强营销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3•2经济管理模式经济管理模式是保证企业电子商务活动通过信息资源管理创造经济新增长点的管理手段。管理的重点内容是合理配置信息资源,评估信息网络、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信息成本,确定信息商品价格,预测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预测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研究竞争对手,了解商贸政策等。

c•人文管理模式。人文管理模式是完善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环境,保证企业电子商务正常运营的管理手段。管理的重点内容是:企业员工的信息素质教育、企业信息人才的配备、规划电子商务的信息战略、制定信息政策保证信息资源(营销信息、信息人才、信息技术、信息设备等)发挥最大效益、利用信息法律解决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隐患等。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管理都将紧密围绕营销信息来组织实施。企业采用信息资源综合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决策者在安全的信息环境中加快信息的传递、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保证战略管理的实施;控制信息环境、促进信息利用与信息输出同步发展,有效地进行信息战略控制;筛选、分析信息,支持竞争战略的制定。

4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营销途径,它不仅为企业创造了全球性的贸易环境,而且促进了企业营销向异地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实施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信息资源管理,营造完善的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环境,将直接促进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健康发展。

4•1创立Interanet和Extranet通过Interanet实时连通企业内部单位,加强企业内部各单位的联系,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信息反馈的速度;借助Extranet宣传企业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形象、沟通与外界的商贸联系,并阻挡非授权用户使用或窃取企业重要信息,保证电子商务的安全运行。

4•2建设信息系统如事物处理系统、知识工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高层主管支持系统等。企业依靠信息系统,实现对决策、控制、操作、分析问题和创造新产品及其服务所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反馈,以保证企业在电子商务中通过信息系统获取最大效益。

4•3普及信息技术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管理和决策等业务环节的自动化程度;采用信息通信技术手段,加工处理宏观信息、产品流通信息和价格信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采用安全的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电子安全交易认证、防火墙、虚拟专用网等信息技术,确保电子商务的安全运行。

4•4开发信息资源主要包括企业内、外部信息,如政策法规信息、市场行情信息、客户信息、行业信息等。企业要依靠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加工和传递企业内部信息,以合理配置企业各种资源,杜绝浪费、节约资金、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企业需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高速大容量的外部信息采集、加工和传输系统,制订合理的产品价格,缩短产品设计、生产、流通周期,调整生产任务和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企业采集的各种信息应及时进行存储、加工、分析、预测,以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超级秘书网

4•5设置首席信息经理(CIO)CIO是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实施信息资源管理计划的规划者和指导者。CIO主管企业的信息中心,负责企业营销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和传递,建设和维护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信息网络、信息系统,保证信息渠道的顺利畅通,为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各参与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4•6增强信息人力资源管理为保证电子商务的运营,企业需培育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数据处理人才、信息技术人才和信息管理人才,以帮助企业决策者筛选、分析信息,支持竞争战略的制定。同时应对企业员工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企业员工具备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掌握必要的信息处理手段,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并最终形成企业信息文化氛围,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4•7规划信息战略企业的信息战略要关注企业信息文化的建设,努力营造重视信息资源及信息资源共享的文化氛围;明确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产生的信息是企业的公有财产,除因道德、法律和商业机密等特殊原因的限制,企业范围内信息资源的使用应是自由和方便的;制定企业部门和员工的信息责任,监督和保证企业部门和员工在信息的处理、使用和传播过程中必须与国家、企业的政策法规和道德规范相一致。

4•8颁布信息政策法规信息政策法规是指保证企业在网络环境下正常运作,促进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条例、法令等。信息政策法规是企业实施、控制和协调电子商务的重要因素,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提供具有导向性和约束性的行动准则。企业采用信息政策法规调动和约束各方行为,协调电子商务各参与方的利益,确保电子商务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高媛等·电子商务·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

2钟守真·信息资源管理概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计,2000

3丁蔚,倪波·知识管理系统与企业电子商务·图书情报知识,2001;(3)

4李枫林,胡昌平·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信息管理规范·情报学报,2001;(5)

5霍国庆等·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升华·图书情报工作,2002;(4)

信息资源管理论文例2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对传统思维观念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引发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刻变革。借助当代信息技术将信息化融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构建灵活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是高校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服务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论文关键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人才是高校的第一资源,高校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对传统思维观念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引发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刻变革。借助当代信息技术将信息化融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 构建灵活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是高校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服务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和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把信息技术和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相结合, 依赖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方式。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更像是一种在信息技术和软件系统支持下得以体现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持有这种思想和观念的人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神经中枢,“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将得到精辟的阐释。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完整解决方案,是基于先进的硬件设备基础上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集中式的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员工自助服务、外协以及服务共享,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一般来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提供优质服务,系统可以迅速、有效地收集各种信息,加强内部的信息沟通;二是降低管理成本,通过减少管理工作的操作成本等达到降低运作成本的目的;三是革新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要革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四是运用先进技术,这不仅仅是为了将现有的人力资源工作做得更好,更重要的是要为决策提供准确信息和解决方案。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时展的产物,是管理理念与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产物。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在其自身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引进现代化技术、走管理信息化道路是顺应时展要求的。 现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可分为三个层次,底层是人力资源基础事务管理,中层是人力资源政策规章管理,顶层是人力资源战略思维管理。高校构建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简化人力资源基础事务管理过程,转变管理工作职能,使人力资源工作者从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实现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上去,加快构建激励型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科学化评价体系,有效防止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在事关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上出现偏差甚至重大失误。 同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不仅能完整地记录所有工作人员的信息和资料,而且可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系统,使学校各部门通过获得授权(用户名和密码)的方式,自动获取最新的人力资源信息。特别是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种“自助式”服务,师生根据授权登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可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能够直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在高校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基本处于基础阶段,并呈现出“认识不到位,建设不到位”的典型特征。 1.主观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在我国,相当多的高校“重人才使用,轻人才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行动上缺乏动力。这种认识上的不足必然导致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消极甚至是错误的行为,如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内容的认识还只停留在作业性、行政性阶段,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或者往往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解为利用计算机设计一个考核体系,或者建立一个薪酬系统,而不对管理模式进行全方位的配套改革;还有些存在着追求一步到位的思想,往往倾向去选择一套大而全的“完美”软件。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有些高校连基础数据库都还没有建立起来,仍处在数据无法共享、各自为政的阶段,想要实现一步到位, 显然是

信息资源管理论文例3

2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中信息资源规划的作用

信息资源规划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重要基础。如何将企业分散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是企业信息管理和规划的核心内容,通过集成化的、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企业物资资源的合理规划和整理,构建物资管理的业务流程标准和与各个业务环节相匹配的数据标准,其具体作用体现为以下几点:

(1)明确企业物资管理业务流程,促进施工涉及单位的业务联系,满足其业务需求。通过信息资源规划,还可以建立更加合理的业务流程,满足投资、施工、监理等各个单位的需求。从而实施有计划、有原则的项目开发物资管理,确保企业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

(2)通过对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数据建模,建立规范化数据结构,为改造和建立高档次的数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实现物资管理业务流程与管理机制的优化,将物资管理转化为信息管理,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管理业务的科技化。另外,信息资源规划有助于企业实现物资管理创新。

3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信息资源规划方案

3.1项目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过程是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流程之一,其主要作用为帮助企业设置合理的业务流程,将原有的物资管理转化为高效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其过程为分析物资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并明确企业物资管理的目的,将管理责任下发到人,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掌握物资管理信息技术,实现对物资管理业务流程的分析,展示其分析结果,以为物资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3.2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数据流分析

在传统的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主要采用“实体—关系”这一数据分析方法。随着企业管理的进步,这一方法得到简化。将用户视图等同于外部数据流是这一方法简化的主要手段,基于这一理论,管理人员将视图分析及其规范化作为主要管理方案。而对于用户视图,我们通常将其定义为所有管理人员以及项目执行人员在物资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报表、单据和账单等。数据流分析有助于反映管理人员的观念,对数据实体的判断能力,是将物资管理转化为信息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调研主要针对的对象。通过数据流分析,的管理人员和绘制信息数据的分级流程图,通常可分为一级和二级。其中,一级数据流程图将物资管理作为核心,建立物资管理与其他部门的数据连接,通过一级图还应为管理者提供清晰的数据流定义和识别方式。从而结合用户视图的记录数与生存期,实现其数据管理的量化。而二级数据流程图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和表达物资管理所涉及的业务流程之间的数据存储与传递。即将业务转化为数据存储,从而进一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流程。根据企业物资管理现状和项目规模,还可考虑绘制三级数据流程图,最终完成物资管理的数据流分析。

3.3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

3.3.1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数据模型

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中,管理人员通常利用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库的构建。具体流程为通过构建数据模型表达组成数据库的基本表,并分析每个表的数据结构。在具体分析数据模型时,要将传统的实体关系分析方法和数据流程图中的用户视图分析结合起来。在设计数据库的表结构时,要将其进行分解、并规范化至三范式。

3.3.2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体系结构模型

体系结构模型是将业务模型同数据模型相结合所得到的结果,其主要用来体现企业项目业务流程、并表现业务活动同相关数据之间的联系。通常采用C-U矩阵的方式表达。这一结构模型的构建,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项目业务同项目数之间的创建与使用关系,了解数据资源的使用权限。每个表对应一个业务过程,在企业物资管理中,多个环节都可应用这一数据体系结构。

信息资源管理论文例4

1.1基本信息管理。医院人员分类有:在职在岗人员、离退休人员、离院人员、派遣人员等。组织机构规模大、人员身份多、流动快,这使得人员基本信息管理工作量和难度增大。通过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员可以适时调整、查询、更新职工基本信息,建立职工个人电子信息档案。通过开放式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医院职工可以采取自助式服务,登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查询个人相关信息。

1.2岗位变动管理。基于我院“一体两翼”的发展架构,总分两院之间、各科室之间经常会出现职工岗位的变动。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岗位管理功能当中,通过便捷的查询和修改,可以实现包括岗位变动、职称变动、职位变动等相关信息查询。实时了解全院职工的岗位情况。

1.3勤信息管理。在人力资源系统的考勤管理模块当中,通过预先选出全院各个科室的排班员,可以实现对全院职工的考勤管理。这其中包括排班管理、考勤生成、假期管理、出差管理等员工的出勤记录。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医院在各个科室实行考勤机布点、重要办公场所门禁系统布点,职工通过移动手机终端来记录个人考勤、进出重要办公场所。月底通过导出考勤数据,就能了解全院职工当月的出勤情况,产生管理效益。这些信息数据为个人相关福利待遇的发放提供了依据。

1.4薪酬福利管理。薪酬管理关系着职工的切身利益,实行信息化管理之后,依据我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在职工薪酬福利管理功能中主要有以下信息:岗位工资、津补贴、失保金、医保金、公积金、养老保险、扣除金额以及实际发放工资等信息。通过与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的对接,自动完成相应处理,生成薪酬明细和统计报表。同时,全院职工都可以登陆人力资源系统查询个人工资、个人福利的发放明细。

1.5科研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科研管理模块中,有论文成果、著作成果、鉴定等级获奖、专利成果、科研立项登记等功能。通过无纸化操作,每位职工都可以登录系统将自己发表的论文、申请课题、科研奖励情况的电子档案进行登记。通过信息共享,医院科研科信息管理员可以对职工登记的科研成果进行审核,记录个人科研成果,从而避免了对大量纸质书籍、材料的核对。

1.6人才管理。人才优势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对医院人才管理功能的实现,可以通过对全院的人力资源分析,了解医院现有人力资源储备情况,也可以对医院未来人力资源需求趋势进行宏观的分析。通过计算各科室人力资源配置,例如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学历、职称分布,对比分析医院组织规模、人力成本、月新进人员情况、离院人员情况、待退休人员情况。通过自动生成的分类数据,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人力成本分析、供需预测。通过信息化的人力资源分析,可以对医院整体人力资源规划、人力成本、绩效评估等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7一医E讯通。随着移动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针对智能手机连接到互联网而开发的移动应用程序逐渐开始流行起来。一医E讯通是医院开发的移动APP应用程序。职工通过移动手机终端登陆一医E讯通可以实现查询医院规章制度、通知公告、OA办公等功能。一医E讯通,还能够密切医院职工之间的关系。在一医圈功能里,职工可以自由发表实时动态、个人见解,这使得职工之间、医院各层级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更为直接、及时、有效。

2实行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2.1管理模式的现代化推进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是对医院管理模式的一种改革,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影响到整个医疗、科研以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为医院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必然加快医院管理模式现代化改革步伐。

2.2工作效率的提高信息化管理降低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强度。从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转换,管理者从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不仅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避免了医院各个科室之间的重复性工作,节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使医院工作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信息资源管理论文例5

二、信息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注重合作和团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白热化,企业和员工在面对共同的奋斗目标时,不再是“上”“下”的级别关系,而是逐渐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紧紧的把双方利益融合在一起。在实现目标的奋斗过程中,不再是纯粹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是趋于平等的,两者之间是互相配合和互相支撑的。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更多的依赖于网络和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很多的工作都是通过这些技术来实现的,这就要求企业员工要对整个信息传递过程和动态变化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也就变相的要求企业员工之间和各部门之间要互相交换信息,进行沟通,不断加强员工之间与部门之间的合作;此外,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利润要想得到提高,就必须依赖于各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而这也是需要合作和团结来实现的。所以,企业应该把加强员工的合作和团结精神作为一个工作重点,平等对待每一位员工,使他们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并且个人利益也都能得到保证。除此之外,还应该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交流空间,使员工都能建立良好的交际网,愿意彼此分担、彼此合作,从而增加企业的整体凝聚力。

2.鼓励提高员工的个人能力和保证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不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经营管理方式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由于网络的广泛应用,企业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方便。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方法和学习方式也都随之改变,同时员工对企业贡献力量的方式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为了应付这些变化,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更多他们所需要的工具和信息,使员工能够利用这些工具和信息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且鼓励他们运用这些知识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3.使企业管理工作更为专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改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了根本的变化。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力专员,结合公司的实际,进行精心的设计。每一个环节,看似简单,但想真正做好,人力专员除了要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还必须要有对整体工作的精准把握,这就对人力专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信息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和传统的人力资源工作不同,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从整体去把握、制定战略。只有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企业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所以,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从整体视角去分析把握,这一点对于服务性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信息化环境下,只有员工和各部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掌握全面的风险管理手段,企业的竞争力才会提高。对于一个信息化的企业来说,如果员工的素质不够高、能力不够强,其奋斗目标将很难实现。所以,这就要求企业注重企业员工的整体水平的提高。为了建立“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制定相关的“学习”制度,鼓励每一位员工积极深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进而可以更好的为企业做贡献。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本同样重要,也需要得到企业的重视。所以,企业应该降低人力资本的风险,减小其不稳定性,努力做好人力资本工作,从而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信息资源管理论文例6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按照OECD(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基础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企业的成长乃至国家竞争力的增强,都必将更加依赖于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人力资源。美国的经济之所以能处于世界的首位,其真正的优势就在于具有丰富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国家是这样,企业也是这样,那么作为社会文化力的核心的图书馆更应该是这样。美国的图书馆学专家迈克尔•戈曼就提出“图书馆拥有三大资源,一支由训练有素和知识渊博的图书馆员和其他图书馆工作者组成的队伍;馆藏;供检索馆藏使用的书目控制系统。”在美国,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5%来自图书馆的建筑物,20%来自信息资料,75%来自图书馆员的素质。就是说,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图书馆员作为知识和智力的载体在图书馆生存和发展中成为首要因素,优秀的图书馆员成为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图书馆事业要发展,要在知识经济中发挥作用,搞好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

⒈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地位与作用

知识经济是以人的知识为基础,以人的智力为资源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也有了不同以往的要求。它要求人力资源拥有高科技知识,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广博的知识结构;要求人们有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人们加快学习、不断学习、学会学习;要求人们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此外,它还要求人们具有应变观念和应变能力。那么作为社会知识信息枢纽之一的公共图书馆,人们必然把渴求知识、智慧、信息的目光,更加集中地投向图书馆,同工业经济时代相比,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将明显提高,其社会作用更为社会所公认。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其服务职能已不仅仅局限于文献借阅和封闭在藏书楼内,而是在充分享受现代技术所带来的各种资源方便,如:网上多媒体的在线服务、全国或区域性的文献采编交换中心、全球性的数字化信息网络等等。这些将把图书馆转换成为一个全新概念的、多功能的现代信息中心,要面向全社会提供联合化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员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价值不太高的图书馆员,而要让自己真正担当起信息专家、信息向导、信息管理者、信息顾问、系统专家等角色。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经营的微软集团在信息产业界以其强大的实力、新颖的产品、众多的精英人才而称雄于世,其显赫的业绩背后,微软集团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为其决策、科技、产品开发和推广发挥了强大的支持与后盾作用。比尔•盖茨1997年接受美国专业图书馆协会记者的采访时说:“微软图书馆是一个我们职员的加油站和充电站。虽然人们可以自己上网来获取大量信息,但是图书馆所做的大量不可替代的工作更有助于人们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的图书馆员反映迅速,工作出色。”

图书馆还肩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一方面,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终身教育成为世界趋势。图书馆公益性、公共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能贴近群众、服务社会,社会上每一位公民都可以在这里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平等地、随心所欲的进行终身学习。图书馆通过自己的工作,给千千万万普通群众以实际帮助,它可以为失业者做就业前的指导,为失学者提供自学辅导,为受损害者提供法律帮助,为病者提供医疗咨询,为有志创业者提供宝贵致富信息,为涉世不深的青年提供必需的人生知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图书馆不仅仅被誉为“大学的心脏”,而且会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必将成为“社会的心脏”。

2.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

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依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传统图书馆正在被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代替,一系列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化技术应用到图书馆中,对图书馆的自身发展也提出新的要求。图书馆员的服务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借借还还,服务工作已由单一、被动,转向了开放、多方位和主动。他们既是图书馆员,又是知识经济的参与者,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必须具有较强的现代信息意识和广博的专业知识,要有极强的洞察力、创造力,灵敏思维和强烈的事业投入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尽自己的聪明才智,自由地使用任何资源,才能替读者作出决策,充分发挥本职业的巨大潜能,成为图书馆兼知识经济的主要参与者。总之,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员应该使自己从“图书保管员”变成“信息领航员”和“信息工程师”。

3.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中,虽然也很强调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但是缺乏人力资本的概念,只是单纯从图书馆的业务技术管理和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没有形成对于人力和智力的投入、产出、创新和发展的思路。由于图书馆是事业单位,长期忽视成本管理,不讲究投入产出,在人事管理上侧重于编制管理,忽视人源资本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级和待遇既带有政府公务员管理的色彩,又带有科研单位科技人员管理的色彩:馆内各级负责人套用政府公务员序列,如局、处、科级等;其他人员套用科研人员序列,如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馆员等。这样的序列和评聘方法带有浓厚的政府行为和计划经济的影响。不仅不少图书馆的馆长是政府从其他部门派来的,而且每个职级的人员数量也是事先由政府主管部门定下来的,职称论资排辈,不问能力高低,没有形成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正如有人指出的,在图书馆,“理想的岗位往往不是工作人员自己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技术所能得到的,而是早已被某种社会关系所决定了。再加上分配、晋级、评职称等方面的‘阴差阳错’,挫伤了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了主动进取的精神。”由此导致骨干队伍特别是青年人才严重流失,队伍素质下降,工作效率低下,学术水平整体滑坡,服务对象不满。

4.创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新体制

4.1HRM理念:人本管理

随着管理理论沿着由“经济人”到“社会人”,再到“决策人”和“复杂人”这样的进程发展,企业管理理念也从“以物为本”到“以市场为本”,再到“以人为本”。人本管理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它把人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以人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达成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比重越来越大,员工不再是为了生存而工作,他们渴望能力的充分发挥和更大的前途。由于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企业的知识积累,而员工是企业知识资本的所有者,这决定了企业中所有者与员工的关系不再仅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更多的体现为合作者的关系。所有者仅仅是物质资本的投资者,而员工则是知识资本的投资者,双方的共同“投资”促成了企业的发展。人本管理就是在这样一个发展趋势中提出了的。它迎合了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

目前我国不少企业改组为公司制,实施制度创新,把人事部门改称为人力资源开发部,这当然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它可以给图书馆界以许多有益的启迪。

4.2创新人事管理,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人事管理部门要把将事作为重心,把人降格为“执行指令的机器”,转变到将人作为重心,把人作为第一资源,既重视以人择事,也重视为人设事。人力资源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之外的另一宝贵资源,其状况决定着文献信息资源的保存和开发状况。图书馆要开发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于社会,靠的是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者。如果人的活力得不到激发,人的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人对文献资源的开发能力也就不可能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来。即使有了最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如果人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设备的维护和运转也会受到负面影响而使效益受损。不仅如此,图书馆之间的竞争、图书馆与其他文献信息部门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为人力资源的竞争。所谓以人为重心,就是把馆员作为图书馆的主体,把人力资源作为图书馆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依据,作为实施图书馆战略的支撑点。人事管理的立足点应当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4.3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

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对于干部选用机制的最本质要求,是对传统的计划分配和组织安排干部的根本性变革。图书馆要想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和作用,提高其社会服务的有效性,要想打破“吃皇粮”、“等靠要”的观念,改变家属“安置所”,干部“疗养院”的形象,就必须废除铁饭碗,实行全员聘用制,对现有人员实行公平竞争,择优上岗,让所有员工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只有这样,优秀人才才能脱颖而出,才能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佛山市图书馆在全面推行聘用制方面就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探索出一套适合本馆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4.3.1调整部门机构布局和设置

图书馆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旧的机构设置致使许多新的业务无法归口,一些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理顺部门关系,重组业务机构,势在必行。佛山馆在机构重组上充分考虑社会需求,业务发展,明确部门职责和功能体现,考虑主业与副业的关系,通过拆散、合并、归口、更名、设立等形式形成了包括办公室及借阅、技术开发、信息、采编、少儿、研究辅导、服务部等7部1室的一个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职责明确的部门架构。

4.3.2实行定岗、定员、定额,推行岗位责任制

在调整机构的基础上,按现设有的部门实行定岗、定员、定额。定岗就是按部门的功能及工作环节设立岗位;定员就是针对某个岗位按工作时间及工作量安排固定数量的人数;定额就是按图书馆制定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各岗位的分目标,为实现分目标所需完成的岗位工作量。实行三定是推行岗位责任制,实现目标管理的基础。

4.3.3调整人员结构,实行优化配置

事业发展的根本在于人才,人尽其才是用人之道。图书馆的服务是分层次的,如信息服务与借阅服务是有别的,不同岗位其劳动的复杂程度也不同。同样,人才队伍中,能力、学识、思维因人而异,因此,人才与岗位的配置讲究科学,岗位的要求与人才的特点应结合起来考虑。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可以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4.3.4实行聘用制,引入竞争上岗机制

没有竞争,就没有生机和活力。竞争上岗就是废除以往任人唯亲、分配不公的旧模式,打破那种能上不能下的僵化的用人体制。图书馆要营造一个鼓励员工竞争,让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业务岗位双向选择,管理岗位竞争上岗,特殊人才实行特殊政策,打破年龄、资历、学历、职称等限制,充分调动馆内员工的积极性。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全馆员工根据馆里公布的岗位职数、岗位级别及各岗位量化指标,结合自己的特长和条件选择自己喜爱的部门及岗位,对于申报部主任的员工,要面向全馆员工发表自己的施政演讲,员工根据候选人的施政演讲报告和报告的可信度,将自己神圣的一票投向可信赖的部主任,最后馆办公会议根据员工投票结果、候选人的综合素质决定聘任部主任。部主任聘期为三年,从德、能、勤、绩来考核部主任,使部主任真正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中坚力量。

4.3.5简政放权,实行分级管理

要使图书馆健康发展,必须简政放权,充分发挥中层骨干的主观能动性。邓小平同志指出,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效率低下等现象同“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因此,要科学合理地划分权限,理顺行政与业务的关系,部门之间的关系,使行政为业务建设服务。把责、权、利适度下放,让中层骨干拥有宽松的工作环境和一定的自,使其权责一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样才能使图书馆机构高效运转。

4.3.6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聘后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一直是影响馆风和办馆效率的重要因素。建立考核制度,是对员工进行上岗聘后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各部门认真做好平时、年度、聘期内的考核工作,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职务的升降、员工的任职挂钩,逐步形成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有效竞争机制,以激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

4.3.7实行激励机制,打破平均分配局面

任何管理者都知道,工作效率的高低关键取决于下级在上级不在场时的表现,取决于他们在没有更具体的指示时仍旧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图书馆业务面广,各部门忙、闲不平衡,承受的压力也不同,只有通过激励机制,奖勤罚懒,按业绩、按劳动量、按创造性来进行合理分配,才能使员工在工作中真正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事业持续发展。

4.3.8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推行继续再教育

在人才建设方面,职务和报酬是第一杠杆,学习和提高是第二杠杆。真正的人才永远不会满足现状,总是追求新的目标。图书馆工作能够给予人才的职务、职称和报酬总是有限的,与社会上的高标准相比差距很大。要留住优秀人才,就要提供给他们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不断提高工作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和业务水平,以不断地迎接新知识的挑战,同时也将继续再教育作为聘用制度中的一个硬件条件。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对一个图书馆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充分重视图书馆活动的“人”,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才能促使图书馆事业得到快速、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信息资源管理论文例7

2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现状

(1)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应用范围不够广泛

我国大中型医院中,大部分医院已经成立了专门的职能部门,建立了相关业务部门的简小局域网,比较系统的开展了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工作,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医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重视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还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所以,仍然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得医院都能建立起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大大方便医院的信息管理工作。

(2)医院管理人员的观念落后

在进行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十分重要,他们的业务水平、思想层次以及管理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信息管理工作的好坏。但是目前医院仍然存在着部分管理人员的观念比较落后,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化管理的内容不够了解,有的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心理,这严重阻碍了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有效进行,所以必须加强医院相关管理人员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化的意识,加强他们对于信息化管理内容的学习,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信息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作用,更好的保证信息资源管理质量,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使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能够高效顺利的进行。

(3)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不健全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信息管理系统是医院业务正常开展的基础,所以,一定要加强管理并且完善医院的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建立一套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把减少医疗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中的缺陷,及时排查信息管理系统的隐患,减少医疗事故争议等作为医院管理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规范信息管理制度,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医院信息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

(4)医院高层对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不够重视

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涉及到医院的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业务流程管理等各个方面,但是有很多医院高层思想认识不到位,把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看成是纯技术问题,认为信息化管理工程是技术部门或者信息部门的事情,所以不加以重视管理,还有的高层缺乏强烈的信息化意识,习惯于旧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新的管理模式,从而造成了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进程缓慢。由此也造成相关工作人员怠慢信息管理工作,产生强烈的抵制情绪,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5)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着安全隐患

医院在网络操作系统、开发平台、数据系统等方面仍然存在着安全隐患,所以,医院一定要及时、全面、有效的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专项治理工作,坚决从源头上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有效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医院要加强有关医疗信息系统质量、医疗信息系统安全教育,使医院全体职工都能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使用具有深入了解,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树立牢固的医疗信息安全生产意识,真正确保医院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最低

(6)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运行机制不合理

有的医院各部门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从而导致各部门之间相互隐藏,不能合理分享信息,造成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运行机制不合理,必然导致医院管理上面存在漏洞。所以,一定要加大医院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成员的力量,营造出适合系统运行的优化环境,切实提高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高效有序的进行。

信息资源管理论文例8

2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应用

综合运用网络技术、Web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是煤炭企业机电管理在网络信息资源应用的方向和重点,能够很好的处理机电管理信息的集成处理与、生产信息的集成与可视化、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与集成,建立一个企业机电管理自动化体系。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能使机电大型设备得到集中控制,为煤矿企业的煤矿采掘、供电、排水、提升、运输等一系列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煤矿企业机电管理在实时数据流、信息流等各个领域的良好集成和共享。

3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自动化系统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梧桐庄矿煤矿企业建立的综合自动化集成系统是以千兆环网为基础,以自动化控制中心为核心,集成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主运系统、副提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原煤运输系统、水文及雨量监测系统、通防监测系统、主通风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子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3.1借助网络的集成,实现了统一的数字化信息处理和控制平台

在梧桐庄矿煤矿企业自动化系统煤矿机电管理中,敷设了3万余米主光缆,安装了9台主交换机,地面4台环网千兆交换机,其中,部署2台千兆核心交换机在自动化控制中心,为每台交换机配置UPS不间断电源,支持2小时延迟,井下5台千兆隔爆交换机,为井下每台交换机配置矿用隔爆不间断电源,支持2小时延迟。这样,就实现了一个从地面到井下的环形网络,能够进行矿井各种监控,并且能够监测信息的共享、集成、融合和信息综合利用,提供生产、安全层面的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决策支持,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指挥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

3.2为自动化控制室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供电电源

在煤矿机电管理中,可能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从而导致出现断电再通电的电流冲击,为此,该系统为拼接单元设计了电源保护,为自动化控制室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供电电源,为机电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提供良好的保障。与此同时,在配电柜中接入了防雷装置,使机电设备在遭受雷击等一些恶劣事件时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3.3实现了实时监控

自动化控制中心可以对子系统的工况及环境参数进行实时、准确的采集。软件集成和网络传输共同构成了自动化控制中心系统平台,可实现实时监控。同时,该系统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充分考虑了硬件和软件冗余,当某子系统的通讯或元器件出现故障时,整个网络传输性都不会受到影响。

信息资源管理论文例9

(1)集中管理模式。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集中式管理式档案工作域信息资源建设发展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一是通过集中管理模式能够使得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具有一定的计划性使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成为一种资源整体捉进其合理利用与开发二是数字档案馆通过集中式管理模式能够对其信息资源建设进行有效控制监督档案馆各级信息资源建设的具体行为规范工作流程保证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集中式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缺乏一定的创新性。

(2)分散管理模式。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的分散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用性。通过分散管理模式能够调动不同地区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同时数字档案馆采用分散管理模式为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个性化发展的渠道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中的创新工作效力但是分散管理模式同样有着信息资源分散、信息系统不兼容、共享交换不方便的问题。

2.微观管理模式

(1)内外结合模式。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外结合模式指的是数字档案馆根据其自身信息资源不足的现实情况积极寻找其他外部信息资源与其共同完成信息资源建设的一种模式。内外结合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数字档案馆通过整合内部与外部的信息资源共同完成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采用内外结合的管理模式不但能够克服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的弊端还能够取两者长处使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一是通过充分利用数字档案馆现有的信息资源使其人力资源、物品资源能够得到良好利用提高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二是利用内外结合的管理模式河以借鉴外部信息资源建设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等,弥补数字档案馆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的不足加强档案馆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加快信息资源建设步伐。

(2)专项建设模式。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专项建设模式指的是将其建设力量集中在某一个具体领域方面,由此集中力量解决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尽可能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因此专项建设模式更适用于数字档案馆信息建设的最初时期或者用于专业性较强的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中。

二、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管理流程

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包括总体分析、制订计划和一些具体业务共同构成。为了能够有效控制管理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必须对其进行建设规划役计建设流程。第一阶段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前期准备阶段包括建设总体分析和建设整体规划两个方面。该阶段主要是对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环境、条件等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同时进一步细化具体业务的建设计划。第二阶段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具体业务的实施管理包括信息需求分析、获取数字信息资源、信息鉴定、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信息开发和信息维护更新等环节。该阶段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控制整个过程保证其信息资源的建设目标能够实现。第三阶段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总体评估和验证阶段包括数字档案馆建设绩效评估和信息反馈两个方面,该阶段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对其信息资源建设的实现流程、开发利用程度进行有效评估脸证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是否已经达到最初目标总结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将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

三、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构建

1.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第一加强科学合理的成本投入。科学合理的成本投入是保证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正常开放与利用的前提。档案馆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是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加果没有合理的成本投入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就会受到各种阻碍,难以提高信息资源产品的品质和档次但是成本的投入也不能盲目增加而是要根据数字档案馆的实际建设情况而定。因此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要保证有一定的成本投入同时避免资源浪费的问题出现。第二朋确信息产品特点。信息产品的特点与特色是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的取胜关键。档案信息产品在社会中具有较强的特性例如原始性、不可复制性等由此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工作更应该抓住这一特点朋确档案信息产品的特色提高档案信息产品的品质与价值。第三实施联合开发。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工作是一个整体过程对于档案信息产品的标准规范、专业人员的配备与使用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大部分数字档案馆都无法满足以上这些要求需要经过多方机构的整体协调加强档案馆之间、档案部门与其他机构之间的联系实施联合开发建设,以此提高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步伐。

2.不断更新档案信息资源

随着档案信息产生和冗余信息价值的消失以及信息技术和生产设备的不断提高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仍然需要持续更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片是添加新的档案信息主要是及时将最新的信息资源加入到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工作中这也是档案信息资源的重新建设不断添加档案信息资源,能够提高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开发的适应性和可用性。二是及时清除已经失去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由于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占用的存储空间有限不能够满足随时增加新的信息资源因此需要及时清除已经失去价值的档案信息。而且这些老化无效的档案信息如果不能够及时清除不但会影响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运行速度还阻碍了用户使用系统查找信息资源的行为。但是清除失去价值的档案信息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鉴定并对其进行详细记录。三是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更新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行的肖数字档案馆原始的信息系统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时,就需要对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一次更新本质上是将原始信息资源系统进行转换。

3.科学合理的存储信息资源

档案信息的合理存储是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函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要充分考虑到档案信息存储与提取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以及档案信息长期有效存储的问题,在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要重点规划信息存储问题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和保障措施加强档案信息的存储效率。首先要制订完善合理的信息资源存储方案在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存储建设中其信息技术手段包括分布式管理、数据挖掘、模糊识别、信息检索等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持续的,因此,不可能建设一种完全合理的信息资源存储方案。但是数字档案馆应该充分考虑其建设环境和条件积极寻找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存储方案,以最大限度满足数字档案馆的现实需求这也是其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的问题。其次要遵循数字档案信息存储的标准和规范。数字化建设提出以来信息领域对于数字信息标准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因此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在对信息存储进行合理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数字档案信息的存储标准和规范为后期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最后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存储要选择适当的存储载体。载体是存储档案信息的实体。数字档案信息与传统档案材料相同其存储、保存、提取都与载体密不可分。数字档案信息存储的品质与性能是影响档案信息安全应用的关键因素油此数字档案馆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对于档案信息的存储要采用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信息载体。

信息资源管理论文例10

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实现了企业内部所有软件系统的集合。这些系统软件的使用使信息数据更易于存储,对数据的计算、统计、分析的速度更快、更全面,同时数据在企业内部的流动更容易。这些优势是人工情况下无法实现的。

1.2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

信息化软件不管对数据的存储或分享,还是数据的计算或统计,都依照一定的机器语言和规则来完成,就整体来说,即为企业管理机制在信息系统中的再现。如此一来,因人为因素(人情、意识、行为习惯等)导致业务运作受到滞阻的情况有所减少,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通过系统督促、提醒人员按时进行工作处理,能够强化组织执行力,使企业的管理更加有效。

1.3整合资源,避免浪费

由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必须对已有的信息和设备进行重新审视,即这些信息和设备需要符合企业战略发展和运行需求。如果不符合,就需要看有没有进行改造的可能,同时也要看改造是否经济可行。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原有的信息化数据、设备、资产作出合理的方案并进行处置。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是组织运作的重要载体和资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整合,能有效利用资源,避免浪费,提高企业内部经费使用效率。

2目前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大中型企业,计算机已经在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得到应用,各种计算机管理软件不断涌现,如财务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可以看到,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其对信息化的要求必然提高,而企业信息管理应用领域的拓宽,使信息化与核心业务关联度不断提高。同时,信息化的复杂程度也在增加。在当前一些所谓实现信息化的企业中,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投入带来的不是信息化过程的加速,而是系统经常出现各种问题,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效果不明显,从而造成“信息化成本高,效益难以显现”的尴尬局面。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信息与数据的问题难以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

在企业信息系统中,容易出现信息分散,数据不同等问题,这是由于系统不同、服务的部门不同、岗位不同,使企业内部系统互相割裂,数据格式不统一,无法实现数据共享,还会造成同一数据的反复录入。这种情况导致相同数据在不同系统中反映出来的结果不同,既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还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2.2无专业人员维护数据与系统

企业购买一套系统,一般是由厂家进行几次培训之后就交付管理人员直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问题,一是管理人员自己摸索解决,二是寻求厂家的帮助。实际上,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是分割的,没有专业人员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维护和使用。在工作中,一些管理人员认为,用或不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于管理工作并无大的影响,而学习使用新的系统繁琐复杂,传统的人工办公形式在企业中依然可用可行。这种思想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有系统无人用的局面,也使管理系统成为了面子工程。

2.3将信息系统作为事后记录的工具

由于企业内部一些员工的学习能力不强,在实际工作中较少使用信息系统,而只是在总结归纳工作整体情况时利用系统汇总数据,出具分析报告。这样,系统就成为一个事后记录工具,通过记录工作中的一些数据,导出管理者需要的报表,实现影响决策的目的。这样使用信息系统在总结分析工作中确实提高了效率,但在日常工作中并未改变企业原有的传统人工模式和管理流程,也就丧失了竞争优势,创造的效益也微乎其微。

2.4信息系统的更新问题

一些企业购买信息系统时间较早,但并未使用,待实际使用时,系统已不能满足信息化的要求。一方面,管理工作的需求是与时俱进的,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也是要紧跟时展,这就要求信息系统不断进行升级和更新;另一方面,企业追求的是成本支出的最小化与效益获取的最大化,在某些不影响生产经营的环节上,企业不愿意支付大量的资金对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此外,领导的重视程度、员工的配合程度等也是信息化系统上线使用的重要因素。

3企业信息化实施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要提高管理效率,应在信息化系统规划设计之前,解决以下问题:

3.1规划设计统筹阶段全公司核心部门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不只是技术人员的工作,由于每个核心管理部门都会使用到信息系统,因此在设计之初应让所有核心管理人员参与系统开发,完善系统的各个工作环节。只有经过员工充分讨论才能真正设计出适合实际工作的信息系统,在未来使用过程中规避一些问题。同时,设计讨论的过程也是员工熟悉系统、参与学习的过程,从而使一些固守传统的员工能够真正体会到系统带来的便利,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系统的热情。

3.2制定信息化发展的长远规划

企业信息化不是攀比,也不是荣誉,其目的是解决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因此,这项工作应设定为长远工作。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管理工作日趋庞大,信息化系统则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信息化系统既要能解决当下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要能预见未来3~5年内企业发展变化带来的新需求。

3.3将信息化理念植入员工思想

信息化在企业中能否成功普及,一方面在于领导的重视程度,资金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也是尤为关键的一方面是企业员工是否真正愿意使用该系统,他们的理念是否“更新”。因此,在企业内部应从上到下深入灌输信息化的理念,让全体员工能够并且愿意随信息化一同发展进步。

4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列举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应以管理、沟通、协作为目标,将信息处理、流程管理和知识管理融合为一体,实现个人办公、协同办公、公文流转、工作流、邮件管理、信息共享、人事管理等功能以及人员相互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及时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和动态。

4.1电子邮件系统

该系统可包含企业各部门公共E-mail地址以及“领导信箱”,便于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传递,如通知、公告及发文等有关文件的传阅。对传阅给各管理部门领导的文件,请领导“签名”反馈。同时,可增设“重点工作反馈”栏目,将一些热点工作反馈给公司领导或部门领导。还可设“公司BBS”,员工可在网上就工作问题发表感想,畅所欲言,拉近职工间的距离。

4.2公文管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行政公文”和“生产管理文件”两大部分,行政公文主要是将近期企业内规章制度,内部发文、收文的条目进行公示;生产管理文件可公示生产部门的成果与进度,以及销售部门的业绩等。

4.3档案系统

该系统可上载企业近两年来收集的文件目录,供职工查找自己所需文档,从而也简便了档案部门的工作。可设“档案信箱”,收集各部门当年准备存档且可通过网络传送的文件。还可设“档案知识”,宣传档案的重要性以及文件存档的条件,保证全年档案的系统性与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