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8 15:37:46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例1

关键词:定积分;微元法;曲边梯形

作者简介:游智鹏(1981-),男,江苏南通人,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学士,研究方向:统计。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3-0087-01

一、教材分析

微积分的出现,与其说是整个数学史,不如说是整个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从生产技术和理论科学的需要中产生,同时又回过头来深刻地影响着生产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定积分的概念》是本章第一节内容,题目本身就是强调概念,是学生学习定积分的基础。也为定积分的应用作好铺垫。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节课的地位,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微积分思想方法,理解曲边梯形的面积及变速运动路程的求法思路即“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同时曲边梯形面积的求法思路步骤及“理解微积分思想方法”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说它为重点是根据《大纲》的要求、它所处的历史地位和它应用的广泛性所决定的;说它是难点主要是因为这种思想方法不同于前面学习过的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基本的思想方法,在学生的头脑中并没有与之相联系的认知结构,只有将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加以改组和顺应;同时,从历史上看,人类从对微积分的认识到掌握微积分理论,经过了千年历史,所以在短短几节课内达到深刻理解这种思想方法,的确是不容易的,所以,它将成为本节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所处的地位,我认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

1、进一步理解微积分思想,会用“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方法、步骤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理解用极限的思想方法思考与处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联想、归纳、总结等思想方法。

4、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对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使用

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殊性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其主导思想是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主导,由教师提出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研究和领悟得出的结论,从而使学生即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的目的。

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

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这样做,可以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注意力也容易集中,符合教学论中的直观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

四、关于学法的指导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我深深体会到,必须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说让他们“会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设疑、学会发现、学会尝试、学会联想、学会总结”。学习有得必有疑,只有产生疑问,学习才有动力,本节课共提出三个问题、一个思想方法、一个联想猜测;通过对它们的解决和处理,从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己亲自尝试,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本节主要表现在“概念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题目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潜移默化地学到了“发现法”、“模仿法”、“归纳法”等学习方法。

五、教学程序的设计

本节课在程序上分为“问题提出―历史介绍―方法讲解―联想猜测―研究发现―例题分析―归纳总结―作业布置”等八个阶段。

1、问题提出

用多媒体放出曲边梯形,问:该曲边梯形的面积那么如何计算呢?心理学表明:思维从疑问开始,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启动,同时这个曲边梯形并不像正方形、长方形、圆、扇形等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利用,它没有现成的公式可用,问题本身具有新鲜感和诱惑力,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2、历史介绍

介绍300年前,牛顿、卡瓦列利、瓦里士等著名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一下数学史,了解一下大科学家对这个问题本身的看法,由于学生的大科学家的崇拜,更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科学家不畏艰难勇于探索事迹的介绍,也是对学生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精神的教育。

3、方法讲解

由于微积分的发展完善经过了近千年历史,所以微积分思想方法不适合让学生在课上自己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即自学式;所以由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形象地模拟、演示、描述,使学生从感性上理解,再逐步升到理性上的认识,这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即先由感性认识再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计算机的直观形象的演示,也符合教学论中的直观性原则;极限理论与计算机的结合运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什么是曲边梯形,并直观地看到曲边梯形的面积由“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过程。

4、联想猜测

用多媒体播放:变速运动一汽车在公路上做变速运动。问题:当汽车在T1~~T2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让学生联想能不能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求曲边梯形的方法“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微积分思想方法;来求解。

5、研究发现

因此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学习研究之后,引导学生发现求曲边梯形面积及求变速运动的路程方法都是“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通过两个实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定积分的概念。这符合人们思维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也符合数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再次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也从中学到了联想、猜测的归纳、总结的思想方法。

6、例题分析

例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强化本节课的重点,通过石油增长案例让学生自己亲自尝试、体验,才能深刻理解“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微积分思想方法;再通过一些纯数学理论题的联系,让学生加深理解。对学生来讲,这样才能打好基础。

7、归纳总结

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目的是让学生在头脑中更深刻更清晰地留下思维的痕迹,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微积分思想方法,同时师生共同总结,更深刻地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单元教学设计例2

二、分课时教学活动设计建议和实施建议

活动设计建议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思考什么问题、课堂上容易出现什么问题、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实施建议是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处理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比如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第2课《食物中的营养》,是在第1课学生调查、统计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并通过分类了解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对食物中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探究。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获取丰富食物的同时,也就获得了丰富的营养,同时为学生学习下一节内容“合理搭配膳食,获取均衡营养”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加强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理解食物中营养成分及其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可以采用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上小组整合的方式,解决本课难点。这种强化,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营养成分的相关知识。

(2)关注实验材料的结构性在“用实验的方法检测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实验环节中,要选择多种有代表性的,如油饼、土豆、花生等9种食材,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既辨别这些食物中是否含脂肪,又辨别食物中是否含淀粉。通过实验,使学生意识到某种食物中含有与不含有某种营养成分同样重要,加强实验材料的探究性。(3)联系单元内容,承上启下第1课的记录单是本节课的引子,本节课最后的问题“怎样吃、吃多少才能保证获取均衡营养?”是第3课研究的主要问题。学生初步交流,并在课下继续完成探究任务,为下节课教学活动做好准备。这一设计,关注本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作用,引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整体性、延续性。

单元教学设计例3

关键词: 单片机;课题设计;单元过关;教学改革

Key words: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SCM);course design;unit clearance;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232-02

0 引言

单片机课程是高校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基础课,单片机的应用性很强,所以在课程设计中,单片机的实验教学成为整个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单片机应用产业的快速发展,单片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项目将单片机传统的教学模式改为以课题设计为单元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开发的创新能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传统教学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手段和设备落后 由于实验教学的教学经费有限,设备条件不足,不能保证学生良好的实验环境。在实验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授完所有操作后,让学生再做一遍,这时学生记不住操作步骤,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或者教师讲一步,让学生操作一步,没有让学生真正思考为什么这么做,而是盲目的跟着操作,只是对理论和实例的验证,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1.2 实验考核选题不当 通过调查,许多高校单片机实验课的题目多年来一成不变,一部分学生从高年级直接获得程序源代码和实验报告;还有一种情况是实验设计题目由学生自己选择,很多学生为了应付实验课,把题目选择的过于简单,甚至是书上的一个实例。这样就失去了单片机实验课的教学意义。

1.3 重理论,轻实践 国内的教育制度虽然进行了几次改革,但给学生留下的传统思维中还存在理论重于实践的观念。学生重视理论课的知识学习,对于实验课,只要模仿教科书的实例,写好实验报告就可以拿到实验课的成绩,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

1.4 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传统的课程设计一人一组,学生个体意识强烈,或者几个学生一组,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往往每组真正动手做实验的学生只有2-3个,助长了其他学生的惰性,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没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 课题设计为单元教学的改革方法和途径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教学一般是学习完全部指令后,学习应用部分,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这个过程随着理论难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而且对指令记忆不深刻,真正实验应用时容易混淆,教学效果不理想。

单元教学设计例4

小学新课改自2001年就已经开始实施,小学英语教育新教材的采用已经有几年时间了。随着新课改和新教材的引入,小学英语教学从内容到策略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变革传统英语教育教学设计,突出整体教学的优势,开展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进一步挖掘新教材的价值,促进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的双重提高,

是小学英语教学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1.需要考虑的基本元素

在诸多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虽然受到教材编排、学生学习能力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语言知识、英语文化、语言能力和英语思维这四个基本要素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的。

2.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教学设计实质上来说主要突出的是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教得如何。因此,相应的单元整体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通常为:分析―设计―评价―反馈修正,这和普通教学设计模式一样。

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为了以实际案例生动分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本文笔者采用新版牛津英语一年级英语教材相关模块为案例展开分析。

首先是分析。教学内容:第四模块,该模块共计三个单元内容。

Unit 1 on the farm教材分析:单元主题为on the farm,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用kitty和grandma去参观动物园这一话题,设计谈话语境,运用给定的语言结构,向学生介绍一种喜欢的农场动物。学生分析:知识基础方面,学生通过之前的英语学习,对于表示动物外形的形容词,如:fat/small,对表示动物动作的jump,swim等已经掌握,加之孩子们在平时的动画等影视作品中可能已经见过这些动物,因此在用到这些词描述动物时,大多数学生并不会感到陌生。在能力基础方面,由于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英语学习,孩子们已经能够听懂并运用简单的课堂用语去描述话题了。而困难之处在于学生首次接触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对于用It is...句型描述动物有时会出现句型混乱。

其次是设计。设计主要分为目标、内容、策略和过程设计四个方面。在目标设计上,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强调的是整体目标与单课目标的关系定位,整体不是各个单课目标的简单叠加,二者之间是在知识环环相扣的基础上的递进关系,其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以第四模块第二单元in the zoo为例,其设计环节基本情况

如下: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为学习并且理解tigger,bear等表示

动物名称的核心词,并能简单运用It is.../What is.../以及Yes/No等句型和回答技巧。能力目标则要求能够朗读并且听懂目标单词以及目标句型。而在情感目标上则是让学生了解动物的活泼、可爱,进而产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而在分课时目标上,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态度等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分解设计,并无完全一致之模式。内容设计方面,首先要注重挖掘单元之间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在选择好单课话题以后,选用和教材关系较近的文本进行教学,例如:牛津英语4B Module 2 Unit 2 anlima friends,其教材的原文本是这样的:Miily sees an apple on the tree, she wants to eat it, but the tree is tall.而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加词的方法对文本内容进行丰富,可以有这样一种重构:

Milly is two,she is a mouse,she see an apple on the tree,she wants to eat,but she is small,the tree is tall,she can not climb the tree.

通过对比这两种文本,我们发现重构后的文本在确保不超出学生知识范围的原则下,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完整、有趣味性,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内容上教材与教学的完美结合。在教学策略设计上更是有更大的操作空间,教师可以在遵循博采众长、为己所用、科学整合、灵活运用、实施调整、逐步提高的基本原则下自主设计,在此不做案例分析。而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一般突出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

最后是评价。评价是课程设计中一个基本的也是重要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关系到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首先,要坚持评价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其次,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最后,要突出评价内容的多样化,从口语、听力以及英语文化知识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要确保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单元教学设计例5

【中国分类法】:G633.6

一、高中数学模块教学单元构建的价值体现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一直是与课程结构与课程目标协调相关的问题,课程结构如果布置合理,对于课程功能的实现有着重大的意义,直接影响到课堂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成果的取得。从细处着眼,在数学模块教学过程中,数学模块的整体设计、价值定位、元素组成都关乎到之后的单元构建各个环节。整体作用的大小与发挥在于各个部分的组合和排列,因此模块的完美组合和单元的有规律划分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达到预期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在数学整体模块设计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单元划分。将模块划分为各个单元进行教学这一“单元构建”的模式是过去数年来各地的课改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最佳模式,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等方面体现出了非凡的价值,在与模块式教学的良性互动和改进模块教学中的一些弊端等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1]

一方面,在模块教学基础上的“单元构建”实现了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最大灵活性,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便利,也有利于模块整体的实现。另一方面,利用单元构建的方法进行模块教学的实施也解决了模块教学本身一些无法避免的矛盾,协调了二者之间的矛盾。[2]模块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遇到相互分离、学时难以调配、逻辑关系混乱等诸多问题,但如果将数学模块知识都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将各个单元按序排列,分清主次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这些问题就得到了妥善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模块教学下的单元构建,要根据学校、课堂的实际情况来因地制宜地确定阶段目标。单元构建的方法将模块教学的总体目标分解为了数个小目标,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控性,也利于根据课堂形势进行微观调节和引导。但是各个单元的具体目标应该与本单元知识结构和数学模块大环境相契合,既要切合教学实际,也要有机融合,还要注意分清主次,符合逻辑顺序。

二、 数学模块单元主题式的教学内容设计分析

数学模块下的单元划分完成后,对于模块单元教学的实施内容而言,最佳的方式是单元主题式教学。主题教学是教学模块的延展,是教学内容铺开的平台,教学内容的展开要分层次,教学目标要以使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分析方法为最终目的。因此,设计数学模块单元主题式的教学内容时,要打破思维定势,不受一种教学模式、一种知识框架的拘束,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知识和方法的合理搭配。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问题教学的方式是单元主题教学中效率较高的两种方法,能将单元主题的知识内容最大化地渗入课堂各个环节,并在学生反馈中取得良好的评价。具体来说,则是案例的提出,教师引导再到问题提出和解决,最后则是经验的总结和方法的训练的完整过程。这种用数学方法进行问题与条件的假设和解析的过程就是数学模型建构的过程,它地赋予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地位并充分保持了课程的流畅性。[3]

而问题教学的方法,则是单元主题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数学单元教学的主线。在确定数学单元的主题后,首要的问题是及时对主题进行分析,细化为各个问题点,再分配相应课时分步进行,这样就能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完成对单元主题的全面学习和认识深化。此外,虽然问题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但是问题教学并不是教师的一元教学,在进行问题教学的设计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经验情况,区分不同的学生进行主题引导,加强他们自身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这样才能达到课堂的最佳预期。

三、高中数学模块单元教学的特点及经验总结

高中数学教学在模块式思维下进行单元划分主题式教学,是对传统模块教学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通过以上对高中数学模块单元教学的价值和内容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运行特点和内在价值。

首先,以问题启发为中心,将知识点分散结合到各个具体问题中,进行知识连串。这种以具体问题来驱动学生进行思考的系统化方式很好地营造了课堂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讨论的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数学分析能力的养成和数学思维的训练,正是在一个个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完成的,通过数学建模使得学生从感性认识达逐步向数学理性思维发展,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体验过程。[4]

其次,以积极探究为导向,重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激发学习兴趣和思维拓展。模块下单元主题式教学的方式不仅使数学学习的过程富有层次,逻辑严整而易于消化,更重要的是整个学习过程并不像传统的数学课堂以教师为唯一中心,单元主题的展开都以教师为起点,而是回归了学生本位,赋予学生选择和主动学习的机会和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极大改善。

最后,以综合分析为核心,强调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单元主题式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地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解决相应问题,得到答案或结果,而是更强调学生在其后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经验总结和数学知识的归纳。这种即时反思的后续程序很好地补充了传统问题教学在课程后阶段的不足,将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置于综合分析能力培养的背景下,重新回归学生本位而非问题本位,更有利于学生自身数学知识体系的完整建构。

参考文献:

[1]王康.高中数学模块化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0(12)

单元教学设计例6

教学活动,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某个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具有一定活动内容的教学步骤。

活动设计要从单元整体入手,对单元知识梳理归类,构造知识链和巩固单元知识,准确把握单元的教学目标,并确定具体课时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确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活动中要关注基础知识,重点突出语言的综合运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用英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合作等方式,逐步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活动设计还应该注重隐性目标的实现,比如: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掌握学习英语的策略方法等。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有效的活动设计要关注哪些方面。

一、活动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为指引,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比如:有的活动能帮助学生认读单词、加强对单词的理解;有的活动能帮助学生理解句型、学会运用句型;有的活动能帮助学生表达时更流畅、主题更突出。

活动案例1

教学主题:In the children’s garden

教学活动:玩玩说说

活动时间:15分钟

活动目的:通过媒体创设Kitty和Tom在儿童乐园玩耍这一教学情境,有效落实语言知识目标:学习单词slide,swing,see,saw,复习句型What can you see?What colour is it?What can you do?激发并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活动描述:以Kitty和Tom在儿童乐园游玩这一情境展开教学,在师生问答的过程中学习单词和复习相关颜色的单词。通过媒体创设情境,学生在观赏、模仿、体验中说一说:What can you do?I can slide on the slide.等句子,进一步巩固单词和句型。

活动分析:通过创设Kitty和Tom在儿童乐园游玩的情境,随着儿童乐园美丽画面的呈现,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通过模仿、小组合作等学习形式,巩固了新授知识。在这活动中,既较好地实现了语言知识目标,又较好地激发并保持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单词兴趣盎然,教学效果良好。

二、活动设计要和单元教学中提供的文本内容紧密相关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既要与单元主题教学有关,又要与教材的文本内容紧密联系。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在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分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活动方案,使活动设计不仅与课时教学内容吻合,而且和整个单元或整个模块的教学主题吻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活动案例2

教学主题:Wild animals

教学活动:故事讲述

活动时间:6分钟

活动目的:通过讲述My friends的故事,给学生创造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语段的能力,本课时教学目标要让学生学会听、说简单的语段:Look at me.I’m a/an_____.I’m_____.I like_____.让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的特征与喜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激发并保持学习兴趣。

活动描述:故事以fox为线索,朋友们自我介绍:Look at me.I’m a/an_____(monkey,tiger,lion,hippo,panda,elephant).I’m_____.I can_____.I like_____.随着多媒体绘声绘色画面的呈现,学生完全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之中;随着故事中不断重复句型,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画面轻声地说,在不经意中培养了听、说语段的能力。

活动分析:通过故事的讲述,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动物的特征和喜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扮演,逐步培养了听、说语段的能力。在这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单元教学中的文本内容,也突出了本单元主题教学的要求,既较好地完成了课时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为下面两个活动“看图说话和角色扮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活动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既要考虑教材内容,又要兼顾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生活环境等因素,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感知。因此,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要注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

活动案例3

教学主题:What can you hear?

教学活动:猜一猜

活动时间:5分钟

活动目的:通过听熟悉的声音,准确辨别交通工具,有效落实语言知识目标:学习单词bus,car,bicycle,train,ship,听说句型What can you hear?I can hear_____.

活动描述:通过听到不同的声音,让学生辨别、认读单词;通过看图模仿声音,进一步掌握单词的音、形、义;通过师生的合作学习,复习巩固单词和句型。

活动分析:通过听熟悉的声音,猜一猜交通工具,既帮助学生记忆了单词和辨别了单词,又为下一个“单词与图片”的配对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这活动中,活动内容贴近生活,活动方式符合实际,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较好地达到了语言知识目标。

四、活动设计要考虑隐性目标的实现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既要关注显性目标的实现,比如:语言知识的落实,语言技能的培养,语用能力的发展,又不能忽视隐性目标的实现,比如:发扬合作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而这些对个性的形成,学习习惯和学习意志的培养有着积极引导的作用。

活动案例4

教学主题:My favourite food

教学活动:接龙游戏

活动时间:3分钟

活动目的:通过接龙游戏,创造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说说喜欢吃的食物,复习句型I like eating_____.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维,踊跃参与,学习效果良好。

活动描述:通过接龙游戏,复习句型I like eating_____.游戏分为男女两组,要求单词不能重复,看哪组单词说得多,哪组就取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好单词的数量。

活动分析:接龙游戏,既实现了语言知识目标,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维,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这些隐性目标的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活动设计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想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就需要保证充足的时间完成教学活动。由于不同的教学活动所需花费的时间不同,因此,在设计活动时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语言水平,预算好活动时间,切忌活动只流于形式,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活动案例5

教学主题:Things I like doing

教学活动:演演说说

活动时间:15分钟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扮演动物,学习单词run,skate,hop,skip,ride及动名词,通过问答:Do you like_____(doing)?Yes,I like_____.No,I like_____.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爱好,初步了解动名词的三种不同的形式及变化的规律。

单元教学设计例7

单元课程是在具体的专业课程中相对独立的课程,是具体专业课程的一部分。体验式课程是指学生深入职业现场或在仿真模拟职业现场的环境中通过职业培训、岗位训练、顶岗实习等方式进行学习的课程。这类课程的教学是以自主职业体验的形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或自己动手、动脑,或与人(同学、师傅)合作,观察、体验、处理职业现场遇到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获得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得到职业经验的积累的过程。这种课程范型适用于毕业班的学生,重在培养职业综合能力。我们将体验式单元课程的内涵扩展为包括参观、访问、毕业设计乃至学生文化生活、技能比赛的活动课程。这样的课程不仅适合于毕业生,也适合于各个年级的学生。体验式课程按照体验内容的针对性又可分为主题式体验课程与复合式体验课程。

体验式单元课程的教学设计总体框架包括具体项目体验目标设计、体验式教学方法设计、具体项目情境设计、学生体验活动设计、体验活动进程设计、体验活动考核方式设计等。

具体项目体验目标设计

单元课程分解为模块化课程后,每一个模块都对应着一个具体的项目、任务。教学设计中目标设计主要是针对具体项目进行的。而具体的项目或任务又可以有体验的侧重点,如制图中的立体表象、磨床操作的时间知觉等,这样的侧重点是各种专门技能形成的关键,体验目标的设计就是要围绕项目或任务中所蕴涵的关键加以设计,主题式体验课程因为具有明确的体验目的,所以目标设计可以围绕体验主题进行层层分解、细化。复合式体验课程因为体验的内容与技能的培养、知识的获得是整合在一起的,所以体验的目标应着眼于任务、作业、产品、服务的完成质量的综合设计。

体验式教学方法设计

体验式教学方法设计的思想来自实践性教学,其原则是积极促进学生情境知觉、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紧密结合。不仅要激励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指导和自我激励,而且要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教师共同体、学习者共同体的相互反馈作用。必须做到动手操作时有思考题,理论学习时伴以情境观察与操作,教师应具有动手与动脑的习惯和技能。

国内外高职教育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以下几种重要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要素作业复合法即按照操作技能的掌握总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对生产劳动过程的分析,将某项工种分解成若干相互衔接的简单工序即作业要素,让学生在熟练掌握这些要素的基础上,进行复合应用,形成简单作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的工序,与已学工序形成复杂作业,从而使学习成为一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学生的技能不断提高。

任务驱动教学法即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在技术领域,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可以作为任务,任务驱动法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思想是一致的。

引导课文教学法奔驰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的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课文”,通过引导问题、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的教学培训方法,是项目教学法的完善与发展。学生要通过自学的方式,从书本的抽象描述中刻画出具体的学习内容,并由此建立起具体的理论实践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经验,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组织计划能力及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引导课文的种类包括项目工作引导课文、工作岗位引导课文、知识技能引导课文等,是由引导问题、学习目的描述、学习质量控制单、工作计划、工具、材料需求、时间计划、专业信息等部分组成的一整套教学方案,适合于各专业高级能力的培养,但占用时间较多。

项目与迁移性培训方案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和联邦职教研究所合作开发的项目与迁移性培训方案,是一个系统培养关键能力的一揽子方案,是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和导向,以迁移和应用为目的,通过项目方法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系统化教学方法。该方案把四十多种关键能力分成组织与完成生产联系任务、信息交流与合作、应用科学的学习与工作方法、独立性与责任心、承受能力等五大类及再现、重组、迁移和应用等四个等级,再按照一定的模式和程序,以小组作业或独立工作的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关键能力的培养。这是一种与现代劳动组织方式相适应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法,虽然该方案实行起来较为复杂,但毕竟使关键能力包括部分职业道德的培养变得可以具体操作,因此,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具体项目情境设计

情境的创设具体项目或任务一般是指案例或故事、艺术或文学作品、现场情景、言语描述的情境或模拟情境,如模拟设备、模拟客房、模拟病房、模拟商店、模拟公司等。特别布置的场景需要考虑场地的选择与布景的选择,如舞台、音乐、灯光等,仿真的情境可能是实验室、实训中心、网络中心、多功能教室,现场的情境可能是生产加工装配车间、工业生产线、拍摄和播放职业场景和操作录像等。组织这些活动自然比课堂教学复杂,但如果精心联络和设计,效果要比单纯的课堂教学好得多。

情境的优化即在全面考察和分析工作活动过程与情境的基础上,把其中的基本要素精心组织在一起,为学生创造出接近真实职业劳动现场和便于教学组织的情境。这是对体验式课程的情境化贯彻,是为了满足学生多种学习活动并行或交替的需要。如让学生在一次课上既可以接触工作情境,又可以动手操作,还可以通过表演、阅读、听讲或讨论理解操作情境与过程,多功能教室就应发挥这种作用。也可以通过教室、实验室和工作间的功能组合搭配,达到体验式课程的要求。

体验活动设计

参观依据参观地点的不同,可以分为校内参观和校外参观。校内参观主要是在实验中心、实训中心、网络中心、多功能教室等,校外参观主要是到实习基地、订单培养的企业和合作办学的企业等。在参观之前,应给每个学生一份观察内容作业书,要求学生按作业书的要求仔细观察,把整个活动内容写成作业,对相关的管理制度、工作内容与特点、生产设备等印象深刻的东西加以记录,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座谈,由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并进行整理。

实验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接受企业员工制度培训、职业道德培训、设备操作规程培训、安全保障培训并通过结业考试,方能进入实验中心。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着工装或穿防护装备,打卡,遵守严格的考勤纪律以及实验室的管理规定和制度(如实验室物品存放取用规定、实验室安全防护规定、标准化作业规定等)。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要记录在案,并不准进入实验室。实验室应装有视频监控设备以及联网的计算机投影设备,对实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并存储,在实验结束后的总结过程中回放并做成课件,供讨论及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每个学生必须对自己承担的角色有清楚的理解,可以用解说的口气描述自己在生产实验现场的职责。在开始实验前,先播放课件,仔细观察对象的行为,讨论评议角色在实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做好记录,讨论评议的方式可以采用正、反方辩论的形式,以利于深入理解角色的规范和行为准则。

实训分为专业专门技术实训和专业综合能力实训。专业综合能力实训通过角色扮演和自我体验,使学生在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的基础上,理解和领会职业规范及相应的职业文化,综合实训的目的是通过模拟项目、模拟案例对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工作经验。

实习是实现角色转换、全面理解专业知识、熟悉专业设备、基本掌握操作技能的必要实践环节,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所从事工作的内容以及对工作人员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实习应尽量选择工艺先进、使用主流技术、管理到位、技术人员素质高、相对比较稳定的企业,需要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充分考虑学生岗位的安排、待遇、劳动保护、权利与义务、合同签订,学生管理、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带队教师、实训教师、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与教学的配合等问题。

主题单元活动针对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中的困惑,抓住社会生活中的重点、热点、难点,紧扣德育知识点,让学生走进生活,深入社会,接触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结合所学专业亲身体验。此外还可以与社会专门机构合作举行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现自我,超越自我,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考核方法设计

操作观察表不同的活动内容应设计不同的考核方法。对于主题式体验课程,考核方法应侧重于学生观察的仔细程度,对作业、任务、规程、角色描述的清晰和准确程度以及自觉遵守规范的态度。操作观察表是用于直接观察记录学生实际操作与学习行为的标准化工具,操作观察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评价方法,其他方法都是以此为基础的。用这种方法进行考核,一是要注意操作的动作成分,即个别动作。二是要注意操作的结构特点,比如严格的顺序等。三是要注意操作的时间特点,即完成该操作的用时量、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成多少动作以及完成操作的时间稳定性等。

图示等级量表这是应用最广泛的行为评价等级量表,一般可以反映行为的类型水平。评价的因素是一个个描述操作行为的简明扼要的词汇,使用方便,可用于对个人职业素质发展的反馈,也可用于比较不同学生或雇员的优劣。

作品—产品分析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搜集和分析有代表性产品的产量标准与质量标准等级,从而对雇员或学生的职业素质或行为进行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强调的是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过程,高职教育常采用的有工件测量、实习报告、技术论文、技术方案或图纸等方法。复合式体验课程一般采用图示等级量表与作品—产品分析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在具体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将体验式单元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拆分成模块课程,然后制定每一模块课程的实施方案,这样才能与独立设置的教学环节相互对应。

参考文献

[1]闫宁,张轶炳.构建有特色的宁夏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J].中国科学教育,2006,(23).

单元教学设计例8

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存在不仅仅是数学教学本身的完整性的需要,而且还是初中生所在年龄阶段能力全面发展的需要。它可以更加系统结构性的将每个学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归整,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此外,这种单元复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这对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是十分有帮助的。但目前的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在实践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使得学校的复习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一、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第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近期考试能否过关,这导致学生无法从根本上系统的全面的掌握好数学知识。例如,去年某记者曾经采访了几位初三的数学老师,记者问“练习课与复习课的区别是什么?”,而教师的回答大都是“基本上没什么区别,主要是通过做练习的方法来巩固知识。”这种复习的方法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能让学生了解考试形式,但这种教学的方法使学生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在对表面的模仿和操练,不利于学生从根本上掌握这些知识。

第二、因复习时间有限,教师会自己帮学生勾画重点,这使得学生丧失了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所记的知识也不深刻。学生逐渐养成了抄笔记的习惯而忽略了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第三、教学效率低下,教师不能够很好的应对学生们不同的思维方式,整理方法等。因课时有限,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的方法一一解释,这使得有些学生的疑问得不到解答。

二、单元复习课教学提升效率所应遵循的原则

1、应遵循基础性原则,注重单元教学知识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所发挥的重大的作用。例如,在初中数学课本八年级第一学期中所讲到的“几何证明”,在第十九章中以“几何证明”为标题,但是这章所蕴含的知识点却很多,具体来说包括:命题与证明,证明举例、逆命题和逆定理、角和线段的平分线,轨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两点的距离公式、勾股定理等内容。这些内容看似很散,但却一点都不散。前面学的东西都是为后面学的东西做铺垫,所以抓好基础性的原则十分有必要。

2、应遵循主动性原则,学生应自主的做好预习等工作,自主积极学习。

3、应遵针对性原则。即:教师应该在单元复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己已经有的经验及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及他们在复习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出指导。在复习的过程中集中精力攻破盲点。例如,在八年级第一学期所讲到的“几何证明”中如果把命题与证明,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都掌握好了,在每次做题时都能对,问题主要是出在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与判定上,那就要针对三角形全等这部分题进行反复操练与整理,直到彻底掌握这部分的知识。

三、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首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习本单元的知识与其他单元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对本单元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充分的掌握和理解,并且让学生学会迁移,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再遇到类似的题也能够掌握。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初期的学习过程当中要处理好教师有效指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要鼓励学生多和老师或者同学交流讨论,学会吸收新的知识,用来完善自己。

其次,在初中数学单元课复习的教学过程处在中间环节的时候要注重知识点内部的结构性,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灵活迁移运用知识点解决新的问题。此外,要即时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维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最后,在学生进入知识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时,对所有的知识进行整体的分析,让学生更加清楚的知道这段时间所学的知识点,方便于学生回顾,不容易落下知识点。例如,“二次根式”是初中所学到的代数式的最后一个内容。代数式只要包括正式、分式、二次根式,这是初中所接触到的代数式的内容。而二次根式在这里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复习好二次根式对整个知识网络的复习和回顾都很重要。在单元复习课整理中要对知识块进行整理,这样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整体系统的掌握这块知识。在复习整理的时候要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们把每个学年学到的知识系统的回忆一下。此外,每个单元的知识是相关联的,所以教师应适当的引导和让学生回想以前的知识,这就将整个只是网络串联了起来,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这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单元复习课在整个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意义重大,搞好这个过程,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复习课并非单纯的知识的重述,而应是知识点的重新整合、深化、升华。复习课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巩固旧知,是为了获取新知,同时,要尽可能兼顾每一位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让不会的学生会,让会的学生熟,让熟的学生精,让学生逐步走出“以题论题”的困境,达到“以题论法”,从而实现“以题论道”,这就是复习课的最大宗旨。文中就目前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分析,并提出的提高其效率的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对提高初中单元复习课的效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曹存剑、怎样上好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教育大视野》,2009年第12期

单元教学设计例9

常规作业大多是背诵、默写、听写单词、句子,用以操练句型,熟悉拼读规则,提高词句的拼写正确性。过分投入这样的作业模式,会使知识僵化,神经紧张。语言的学习不能脱离环境,布鲁姆亦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作为英语课堂延伸的英语作业亦是如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尽可能精心设计有意义的、多样性和有兴趣特点的现实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情景,在情景中运用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例如,教学食品类单词时,可以设计以下作业:

从下列单词中,选择恰当的食物为Ben设计出他说的周末食谱。

a pie,a hamburger,noodles,sweets,a sandwich,milk,chocolate,tea,coffee,juice,chips,a hot dog,biscuits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完成这项任务,复习巩固该单元的四会单词,让他们能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的食物,使他们有种成就感。

二、用生活拓展作业空间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只有将英语生活化了,才能真正使之实用化、自然化。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熟知的生活背景,将作业内容与学生生活感受有机结合,灵活设计蕴含在生活实际中的实践性作业或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英语、学习英语、应用英语,从而促进学生生活体验与英语知识产生情感共鸣,激发表达欲望,让学生徜徉其中,认识生活、表达生活、创造生活。生活化作业来自现实生活,学生完成作业的途径、方法、手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其形式是开放的。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话题来完成作业,教师只做些指导,其余的任务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例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3 Hobbies一课时,对话教学之后,采访家人的Hobby,完成采访单:(选做采访朋友的Hobby)

A:_____________?

B:Yes,I do. I like_____________.

A:Does your mother have any hobbies?

B:Yes,she does. She likes_____________ .

A:_____________.

B:He likes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话题是hobby,结合教学内容,使英语作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们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接着写Friend’s hobby,满足他们的发展空间。

三、用主题提高作业层次

牛津英语教材的编写每个单元以话题作为组织教学内容的主线,采用“功能―结构―主题―任务”相结合的途径设计教材。单元整体教学有效利用了教科书单元编排的优点,站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用整合的理念探索高效的英语教学。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作业设计应该充分领略教材的精神,以单元话题为线索,围绕单元话题选择语言材料和设计活动,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将一个单元的话题进一步延伸拓展,让学生在学习每个单元的过程中,采取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完成一个个互为联系而且围绕特定主题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系列任务的过程中得到亲身体验,对每个单元的学习主题有个整体的认识。

例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2 A new house这一单元时,可设计这样的系列作业:

1.打电话给自己的好朋友,用英语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并记录下朋友家的房间布局。

In _______’s room. There is a __________________.There are 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观察教师提供的刚搬的摆放凌乱的新房间图片,用英语描述,并写下来。

The map is ________ table.

The books are _____ table.

The __________________b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位学生剪下教师提供的房间物品图片,涂上颜色,设计出物品摆放合理的房间,并用英语加以描述。

单元教学设计例10

一、前言

《机械制图》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从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看,高职院校培养的主要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就业岗位以生产一线的操作工和一般性技术工作岗位为主,机械专业学习《机械制图》需达到的目标为“正确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就以往的教学实践,机械类高职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课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对国家标准意识不清,难以理解和完成比较复杂的投影关系,空间想象力的建立过程较长,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单元设计

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课程的单元设计开始。所谓课程单元就是在时间上紧密相连的课。教师的备课是以单元形式进行的,教案也是针对课程的一个单元写的。学生的学习客观上也被分成这样的单元进行。单元设计就是对一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规划,其目的是综合教学系统内的资源,实施最优化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单元设计属于课堂应用层面,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单元教学设计

我院为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了教学单元设计评比活动,下面是笔者以《机械制图》中《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这一章节为例进行的单元设计:

(一)课程概述

以教具、多媒体课件为载体设计单元项目,组织系统的教学项目,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设计教学情景,建立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加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情境创设

课程载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以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机械图样开始,提出问题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并归纳总结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单元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绘图工具。

2.通过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图样的作用并掌握图样的概念。

3.通过单元教学使学生掌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

4.通过单元教学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绘制并标注相关尺寸。

技能目标:

1.知道图样的作用、图样的概念。

2.具有按制图标准选用图纸幅面、比例、字体及图线等能力。

3.会使用尺规绘图的工具和仪器。

4.具有绘制常见几何图形的能力。

5.具有圆弧与直线、圆弧与圆弧的光滑连接的能力。

6.对平面图形进行分析、具有正确的作图方法和步骤、具有尺寸标注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具有查找资料的能力。

2.具有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四)内容与过程设计

任务:a.认识机械图样。b.线形练习。

教学内容:图样的作用、图样的概念、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尺规绘图的工具和仪器用法。

能力要求:知道图样的作用、图样的概念、具有按制图标准选用图纸幅面、比例、字体及图线等能力。会使用尺规绘图的工具和仪器。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为知识体系教学法,即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由概念引入并结合例题进行分析,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整个过程基本以教师为主体,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结果。新的职教理念要求课程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往教师总希望在学校里把尽可能完整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树立“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现代学习观。而理论的理解和实践运用并不完全相同,两者的转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参与和体验,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才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单元教学法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导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六步教学法。

单元教学法以六步教学法为例:

六步教学法分为:a.资讯:布置任务。b.决策:针对任务讨论解决方法。c.计划:教师针对任务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查找资料。d.实施: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归纳总结得出结论。e.检查:布置实训任务学生练习。f.评估:针对练习情况进行评估、讲解。

教学过程举例:

任务:a.认识机械图样,教学情境为机械零件图样。

教学过程:

1.布置任务:掌握图样的概念。

2.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提出问题:工程中以何种载体作为交流的工具?这种载体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吗?这种载体应具有哪些内容和信息?什么样的图可以称为图样?

(学生查资料,思考。)

4.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教师对回答的情况归纳总结,得出图样的作用和概念。

任务:b.线形练习。

教学过程:

1.布置任务:掌握制图标准中图纸幅面、比例、字体、图线等制图规定,掌握尺规绘图的工具和仪器用法。

2.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提出问题:图样中图纸的形式与大小是随便选择的吗?图样中图的大小与零件大小有何关系?图中的字体可以随便选择吗?图样中线条的形式和粗细是随便选择的吗?你从图样的线条使用情况中可以总结出哪些规律?

(学生查资料,思考。)

4.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教师对回答的情况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5.布置练习任务,学生练习。

6.教师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评估,对出现的问题加以辅导。

(六)单元考核与评价方案

单元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即每个单元结束都安排一次小测验。

评价方案:问题的回答、平时练习、作业占30%,小测验占70%。

四、结语

《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高职院校中具有普遍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以上以《机械制图》课程中《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一章节为例进行的单元教学设计,是笔者在制图课程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和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尚有很多不成熟之处,求教于方家。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