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7 15:21:47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例1

中专院校是为我们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专业学校,学生们是在中专学校学习之后会直接选择步入社会进行工作,如果学生们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话就会影响我们国家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也会对我们国家的社会风气带来不好的影响同时影响我国的社会发展。因此,中职学校都开始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们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为社会培养出积极、健康的社会技术型人才。

1中专院校在德育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要求也随之不断的提高,很多人的生活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在心理方面有很多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中职生是要即将步入社会工作的一部分技术型人才,他们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支柱力量,中职生应该拥有良好的心理才能使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好。通过开展心里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以及面对困难绝不放弃的勇气以及决心,提高学生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们掌握社会生活的技能,能够好的面对社会生活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们内在的潜能,让学生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国的科技越来越发展,网络社会吸引了大多数的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中职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这些问题如果集中在一起爆发的话就会使我国的人才培养受到严重的影响并且使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所以,中专院校在德育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另一方面,中职生的就业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着学生职业生涯能否顺利展开。中学生本来就处于生理以及心理波动比较大的时期,处于青春叛逆期。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符合学生们现实的需求,能够在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们在以后面对社会的压力的同时能够坚持下去、不被困难打倒,不会做出危害自己甚至危害社会以及他人的事情。并且能够客观的处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职业的规划,能够把自己投身到社会的建设工作当中去。

2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1通过实例教导学生们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例2

1.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高职学生与其他在校大学生一样,具有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同时比其他在校大学生显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如:高考失败的心理阴影导致他们自卑感强烈,情感极其脆弱;高校扩招,就业单位要求升高,高职学生就业压力更大,长久处于悲观状态;对高职教育模式认识不明确,学生长久处于厌学迷茫的心理状态。这些学生常常通过网络游戏、酗酒、抽烟来缓解心理不适,导致心理状态恶性循环。由于心理情绪原因而引起的暴力行为、自杀自虐等不良事件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高校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2.高职学生微信使用频率高。高职学生是大学生群体的构成之一,是手机网民中的主要群体。《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由中国网络信息中心于2015年6月,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7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体79.6%。中国青少年新增网民为2072万,增长率为8.1%。而且,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网络运营商针对大学生推出手机上网套餐,上网费用低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乐于选择手机上网。同时,微信这种即时通信软件自研发以来,主要运用手机进行操作,它的影像和图文显示吸引眼球,独特的“语音对话”和“手机群聊功能”方便联系,可随时随地记录学习和生活状态,朋友圈动态。手机微信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交友方式和自我表达方式,成为最受高职学生喜爱的新生自媒体。3.利用微信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趣味性和互动性,深受学生喜爱,可增强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课堂和讲座中,学生接受知识处于被动状态,容易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对微信平台,学生大多利用休息时间关注心理健康信息,变被动为主动,依据个人兴趣和需要选择关注内容,让学生在轻松休闲的网络环境下接触平台的知识和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台文章可以选择不同于课堂中的专业化理论知识,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学生学习效果更佳。微信平台的网络虚拟性保护学生隐私和账户安全,使学生不必担心言论被同学嘲笑,或更大胆地在网络上通过留言和即时对话与教师进行互动,在自我表达和与教师沟通中调节心理不适。4.微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扩展受众面,延长教育时长。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导,通过心理沙龙、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活动月对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这种模式常因场地、时间限制和师资力量不足而导致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接触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校利用微信平台可以扩大活动的受众面,提高在校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了解。多数在校学生对关系到自身生活的心理健康常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由于获取知识渠道较窄、接触时间有限,不能获取全面的心理健康常识。学生利用手机微信可以随时随地观看信息,有效延长心理健康教育时长。除在校学生外,报考本校学生在填报志愿后就可通过微信信息平台关注心理健康知识,即将毕业和毕业后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心理健康微信平台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

二、利用微信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途径

1.建立微信平台,定期推送心理健康知识。微信公共平台的用户可以定期推送消息、传播品牌文化。2013年9月,西北工业大学推出“大生活圈”手机微信平台,定期推送研究生关注的校内外学术、科研、生活、就业等信息,发送哲理、励志小故事,为研究生提供各类校内信息查询服务,调查了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意见和建议。开学短短两天,微信的关注已经达到1500余人,微信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可见一斑。在微信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开展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定期推送信息吸引在校大学生的关注。但应注意推送内容要贴近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要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有关,这样能获得更多的关注,顺畅地传播心理健康信息。微信平台具有评论功能,教育工作者可以回复留言,在微信平台上和学生沟通交流。2.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层级网络交流平台,增进交流。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层级网络是由三级构成:第一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第二级,各院系学生工作人员;第三级,朋辈心理委员。在微信广泛应用之时,学校利用微信群可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层级网络。学校建立各层级微信群,鼓励传统各层级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使用微信,在微信群上定时讨论活动和心理知识,实现信息的交流、反馈和传送。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朋辈心理健康平台的搭建非常有必要,可以建立由心理爱好者、心理社团、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网络心理工作团体,对其进行心理培训,内容可选择基本心理健康知识和常用调节技巧,通过考核的学生推荐为朋辈心理咨询师,可对同学的困扰进行网络上的疏导,建立网络心理自助系统。3.利用朋友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微”能力。微信时代,人人微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要主动进入微信阵地,熟悉微信“聊天”“即时对讲”“朋友圈”“摇一摇”“附近的人”“公众平台”等功能。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有必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微信运用能力和觉察能力等“微”能力,善于从学生的朋友圈信息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尽早介入,预防心理问题严重化,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是被关心的、被尊重的,从而使他们早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走出内心的迷茫,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4.扩大宣传,调动学生关注微信心理健康内容的积极性。在调查中发现,微信在大学生中普及度虽高,但功能没有被充分利用。通讯是大学生使用最频繁的功能,其次是浏览公众平台,微信只是因其语音对话的方便性才逐渐取代了QQ通信。即使部分同学在使用公众平台浏览信息,大多是进行休闲娱乐性质的浏览,缺少自主学习和调节心理健康的意识。因此,学校必须通过校园媒体、宣传栏、心理讲座、心理课堂大力宣传,使学生自主关注微信平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了解微信不仅可以娱乐休闲还可以学习知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帮助自己走出迷茫,高效地学习和生活。在微信平台建立初期,学校可通过全校心理健康活动参与程度设立奖惩制度,就学生表现活跃程度和考核分数适当奖励额外学分,鼓励学生主动关注心理健康微信平台。5.使用微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挑战。学校利用微信可以迎合学生的喜好,为心理健康教育增加新的工作途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令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学习。但在使用微信时,学生容易忽略使用时间,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过度使用。在宣传心理健康微信平台的同时,注意教育学生不要过度迷恋和使用微信,否则会导致另外一系列心理问题和障碍的出现。微信时代如何利用微信趋利避害的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是网络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作者:丁文君 单位: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例3

一、高职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相较于一般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极其复杂,不仅仅有通过全国高考的高中毕业生,也有中专、职高、技校毕业过来的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与教育背景的差异,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

(一)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障碍

就目前来说,高职院校学生的主力军都是“90”后,大多是独身子女,在生活上对父母有着较强的依赖心理,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在进入大学生活后,面对环境的变化很多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其次,大学教学和学习方法的转变,许多的学习都要学生在课余时间来完成,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自由时间”,常常不知该如何支配。同时,高职新生适应大学生活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不能很好适应,势必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再次,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之前缺少缺乏集体生活的经验,不知道如何与寝室同学相处,加上对水土、气候、语言等环境的不适应,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烦躁、痛苦、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

(二)学习目标的茫然

相比于高中阶段,大学学习的目标非常模糊,对于该怎么学习,实现怎样的学习目标,为什么学习……等茫然在很多高职新生身上表现得淋漓精致,部分新生表现出困惑、不知所措,缺乏对大学阶段学习的规划,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失去了前进的动力,造成精神颓废。

(三)人际交往的困惑

大多数高职新生在入学前,都是家中“宝贝”,学习和生活环境非常优越,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在与人交往方面缺乏有效的技巧。在进入大学后,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尽相同,面对陌生的人群很容易产生社交恐惧心理,一旦发生矛盾,又不懂得如何沟通和交流,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冷漠、孤僻、自我封闭等现象。

(四)就业压力导致自我定位模糊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上个世纪有着“天之骄子”之称的大学生开始慢慢大众化,这对高职学生的冲击更大。近日有媒体调查得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2013年成为了史上“最难就业年”,这让刚刚步入大学的同学也感觉到局势的严峻,同时加上对自己的发展定位不明确,现实与理想之间巨大的差距、未来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容易左右他们的情绪,成为高职新生产生心理疾病的重要诱因。

二、改善高职新生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

(一)加强新生入校后适应性教育

高职新生入学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情况,容易进一步产生适应,因此,强化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引导对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如在入学一个月后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筛选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新生进行咨询访问,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实际心理情况来对症下药,对普查出的确实存在有适应的新生,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进行跟踪了解,联合辅导员多途径加强与新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一旦发现情绪变化,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注重新学期开学的疏导教育

通常来说,新学期伊始是青少年心理的高危期,在结束了漫长的假期步入学校,普遍会出现难以适应正常学习生活、情绪焦虑等心理问题,为了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和人身安全,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监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新生入学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同时利用起家庭与学校互动的平台,通过双方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通过家庭来与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沟通,来帮助学生平稳度过开学适应期。同时,相关部门应联合开展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帮助新生调整心态,尽快融入到大学的校园生活状态。

(三)构建立体式心理健康辅导体系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力量来源于心理健康教育部门,主要的工作就是为需要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的同学提供相关的服务,但是要在全院广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单靠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我们理应构建以心理健康辅导为中心、院系、班级及宿舍为辅的立体式心理健康辅导体系,同时积极融入信息技术,开通心理中心网站,通过邮件、QQ、留言等方式,针对性地为新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

(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和谐校园

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良好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对帮助新生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新生缓解在学习、生活上的压力,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去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宽容、友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大力宣传“正能量”的风气在学院盛行,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提供广大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帮助其个性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其次,要大力探索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除去在新生课程上安排的身心健康课程外,还应该定期的召开心理主题班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邀请专家学者、社会名人举办心理专题讲座。同时,对于与身心健康有关的学生组织或社团,要充分赋予他们自,努力在内部开展自我教育,帮助新生得到锻炼。在开展相关的活动当中,要大力倡导主旋律,努力营造和谐的氛围,帮助新生找回自我,增强自信,以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概率。

结束语

总之,加强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把握好高职新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才能够找到科学有效帮助高职新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这对稳步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帮助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爱素、潘毅、汪涛、杨晓珍.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4).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例4

(1)职校学生生源广。

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及学校对于招生的投入,职校学生有省内省外、市内市外、农村城市的;有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工作几年之后来学校再学习的,因此学生入学后容易产生地缘性矛盾。

(2)职校学生家庭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

部分学生家庭家境较为富裕,多为独生子女,因此从小蒙受家庭宠爱;而部分学生家境贫困,造成家庭教育观念较为陈旧。部分学生为留守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形成隔代教育环境。但是,家庭教育往往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教育环境。因此,家庭教育的差异有时也会引发学生之间的激烈矛盾。

(3)职校专业性别差异明显。

比如,汽修系的大部分专业可能学生全部是男生,而会计专业可能全部是女生。学生间戏称“和尚班”“尼姑班”。

2.能力特点

职校学生在能力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在生活上,大部分学生可能是初次住校生活,缺乏生活习惯和方法的管理能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许多学生会因为情绪管理问题而产生矛盾。在学习上,许多学生因为注意力和时间的管理而烦恼。在职业规划里,许多学生会因为目标管理出现问题而茫然。总的来说,职校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上的欠缺,形成了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

3.心理特点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青少年期(12~18岁),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这一阶段存在着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的危机,此时青少年个体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自我同一感或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感觉和感情。埃里克森提出了在此阶段的一个“社会心理的合法延缓期”的概念,他认为随着青春初期的到来,青少年往往感到自己没有能力持久地扮演一种社会角色和承担社会义务,感到要做出的决断太多太快,因此在做出最后决断前需要进入一种“暂停”的时期,以便延缓眼前必须承担的义务,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如果青少年没有形成一种积极的自我同一性,那么他们就会产生角色混乱,表现为不能选定一个生活的正确角色,不能确定自己是谁、干什么等。角色混乱的青少年常常焦躁不安,对社会所赞赏的角色表示蔑视和敌意。

二、职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

1.心理健康课

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主要的方式。通过课堂,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相关知识点,规定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因此,心理健康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当然,心理健康课堂不应该是心理理论的讲述,而是应该侧重维护心理健康的技能和方法的学习。通过心理健康课堂,可以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兴趣,防患于未然。

2.心理活动课

心理活动课主要是以心理活动为载体,针对活动对象的需求,围绕一定的主题,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使得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的过程。例如,以“团队合作”为主题,设计“信任背摔”“驿站传书”的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信任和沟通对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心理活动课因为其形式的多样性和娱乐性,颇受学生喜欢。

3.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这种形式可以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例如以人际沟通为主题组建团队,通过关系建立、主题实施、团体结束的三个阶段,使得学生通过团体动力系统去体验各种沟通方式。由于团体成员的问题类似,因而可以通过观察他人来加强内省,也可以使学习到的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更容易得到强化。

4.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主要是心理咨询老师协助来访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目前,由于政府、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问题,因此,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的师资力量也不断加强。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学生也加大了对心理咨询的接纳。心理咨询可以针对学生个体问题,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例5

在中职开展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工作应该注重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从而确保中职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尽管许多教师都是师范学校毕业,但是一些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缺少明确认识,对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不够深刻,难以把心理健康教育技巧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从而导致难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聘请相关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能够科学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同时,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使教师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学生工作中,切实提高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在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广泛性

在中职学校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在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生活以及学科学习进行渗透,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提高中职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各科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德育素质形成的重要场所,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各种教育活动包含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切实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师应该结合中职生的特点,关注和关心学生,使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在教学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研究过程中,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有效提高德育素质。

三、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切实保证中职生德育工作教学的效率,提高中职生的德育综合素质。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结合知识和情感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时效性,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

四、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开展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中职生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新颖的科技产品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科技产品的吸引下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开展学习,提高学习有效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可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效率。

五、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

在心理健康教育评价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重完善评价的体系,创新评价方法,保持学生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和自评活动,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通过借助现代新技术,如QQ群和微信群等平台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效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中职生德育工作中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充分体现德育工作有效性。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德育工作实践中,有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措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各个学科中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渗透教育。组织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使学生能够受到更好的感染和熏陶,收到很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作者:王振峰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物资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例6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卫生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资助课题“提升高职院校教职工幸福感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201202)研究成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职工不但面临着各种社会压力,同时还要承受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自身技能提升、职业发展等压力。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教职工的言行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材,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教职工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也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稳定完善的人格、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一、工作内容

鉴于目前高职院校教职工心理健康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内容应包括:增强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心理调适的方法,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习如何提高幸福感,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学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二、工作团队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既属于员工福利,又关系到员工个人的健康发展,因此应有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实施。具体可由人事处提供相应的制度和经费保障,工会负责牵头协调,心理健康教育部门配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业务支持。根据教职工具体的心理需求,还需聘请学校兼职心理教师和校外心理专家,必要时还要和校外一些专业机构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保障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工作原则

1.普遍性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在了解和把握教职工共同需要的基础上,针对教职工中具有普遍意义和代表性的主题和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让尽可能多的教师参与,从而有效发挥“预防和促进”的功能,促进教职工的全面发展。

2.差异性原则

每位教职工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不同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和价值追求。在普遍性的基础上,心理健康工作还应针对教职工的个体差异性,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活动,从而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使每位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最终实现全体教师心理健康发展。

3.保密性原则

开展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难点在于,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与客体是同事,存在双重关系,教职工难免会有所顾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应设立健全的储存系统,个案资料不得泄露,个人记录不得公开,不得随便让人查阅或带离咨询与辅导机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要恪守职业道德,保护教职工的个人隐私,对教职工的个人情况和谈话的内容严格保密,必要时可以聘请外校或社会机构的心理咨询师。在参加一些暴露个人隐私的团体活动后,参与者也应遵循保密原则,在活动之后不得随意泄露和议论其他成员的所暴露的内容。教职工的心理健康工作只有严格遵循这一原则,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让参与的教职工畅所欲言,敞开心扉。

四、工作方式

1.心理健康调研

首先,要开展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调研工作,了解教职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教职工心理需求,找出共性与差异,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

2.专家讲座

对不同的教职工群体,或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聘请心理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如压力管理、婚姻爱情心理等专题讲座,对班主任辅导员开展师生沟通方面的讲座,针对青年教工育儿方面的困惑开展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讲座,对女性教职工开展女性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等。

3.心理沙龙

定期开展一些心理沙龙,使参与者针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邀请专家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解除教职工的一些心理困惑。

4.团体辅导

建立团体辅导室,针对教职工共同存在的心理困惑,开展多种主题和形式的团体辅导,使参与者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困惑,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5.专场咨询

聘请校外心理专家定期到学院进行心理咨询,或者和校外的心理咨询机构合作,为教职工报销一定次数、一定金额或一定比例的咨询费用。

6.心理宣泄

建立沙盘游戏室、心理减压放松室、心理宣泄室等,面向教职工开放,使教职工在宣泄的过程中释放心理压力,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

7.同伴互助

提供相对温馨优雅的空间,如心灵茶座,定期对教职工开放,让教职工自行结伴,相互倾诉,缓解心理压力,相互提供心理支持。

另外,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和学院不同的发展阶段,教职工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也会发生变化,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变。

五、可能存在的困难

教职工的心理特点和学生有很大不同,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和组织形式也提出更大的挑战。因此,在此项工作开展初期,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

1.工作组织上的困难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可能会出现教职工工作繁忙、家庭负担繁重、抽不出时间参加的现象,导致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因此,必要时需要相关部门组织协调,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以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2.参与者的顾虑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个体和团体咨询工作,会涉及一些个人隐私,工作者与工作对象存在双重关系。因此有些教职工难免会有所顾虑,导致实际有需求但参加活动不积极的情况发生,影响工作效果。因此,可聘请校外一些心理专家开展相关工作,避免双重关系,以保证工作效果。

3.工作条件有限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场所设在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的一些工作场所,国内一些高院校针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条件并不乐观,若对教职工开放,难免会出现场地紧张、经费不足等情况,使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因此,为保障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设立专项经费,有条件的,应设立一些专门针对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场所。

参考文献:

[1]黄淑颖.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如何[J].职业技术教育,2014(6).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例7

一、重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紧迫性

近几年高职生自卑、抑郁、狂躁、封闭等心理问题突出,每年都有高职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发生,且有上升的趋势。现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合力,很难建构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推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健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迫在眉睫。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高职院校肩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重要工作目标。高素质人才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重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高职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协调发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当前,中国正在进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变革,全社会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更复杂,更艰巨,更繁重。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心理健康等多层面全方面展开,日常思想教育中,需要遵循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讲座、辅导和咨询,并为有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

(三)高职生全面成长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高职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期望值较高的特殊群体,是人才成熟的关键时期,成长的欲望和自我定位都高于自身发展的任何阶段,但心理总体呈现一个不成熟、不断变化的状况。高职生在成长中渴望成熟,但对成熟又有恐惧,恐惧复杂的社会,恐惧突然直面社会的压力。这一阶段产生心理不良反应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早发现问题,早做出决策,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统化和多角度观念,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辅导、咨询和治疗,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建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工程,而且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教育范畴,应该有其独立的工作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是复杂的,高职院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重构工作体系。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贴近社会、贴近高职、贴近学生,以育人为中心,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着力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培养,协调各种心理因素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协调而健康的发展。

(二)工作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

1.进行心理学知识普及,这是基础性内容。当前高职生心理学知识依然缺乏,更不要说常规的心理训练。掌握心理学知识对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自觉调节控制情绪,促进高职生心理素质优化具有重要作用。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着力于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有选择地开设“大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识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课程,让高职生正确定位自己,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心理调剂能力,改进心理适应能力,打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基。

2.进行心理调节能力的教育,这是重点内容。这里可分为三步进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工作。首先是学习心理教育,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原理及方法,以“帮导”的形式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适应、学习能力、考试心理等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科学方法的掌握学习,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其次,进行生活心理教育,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心理的指导,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习惯,教会学生正确做人做事,善于生存,乐于关心,勇于负责,敢于交往,提高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最后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心理教育。为学生在兴趣与就业选择、前景与就业分析、适应与就业测试等方面提供服务,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创业现状,根据自己特长兴趣进行正确择业创业的能力。

3.进行健全的心理品质教育,这是关键内容。首先,进行高职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帮助高职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和技巧,了解人格类型及自身个性特点,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全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形成诚恳、宽容、开朗、正直、勇敢、独立、平等、谦虚、爱心且富有责任感的良好人格。其次,进行高职生调节调控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娱纳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能够优化自己的情绪情感,能够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承受力,能够适应自我,适应社会各种变化。还要进行高职生良好心态的培养,在你追我赶的学习中,在激烈竞争的生活中,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始终坚持“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心态,保持自信、乐观、奋进和向上的蓬勃之气、浩然之气。

(三)工作途径

1.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除了常规的开设心理学课,把心理卫生健康教育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之中外,还要与其他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紧密结合,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一个由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全新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面上的普遍性,又要注意全体的专题性,还要注意个别的特殊性。

2.优化高职生心理环境。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利用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多样性、特色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熏陶、引导和教育,具体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宣传文化、道德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文化形态。物态文化包括学校的基建设施的合理布局和仪器设备的良好设置等;制度文化则是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体制、机制等;活动文化则是多种实践活动和社团、文体活动中表现出的特色文化,如青年志愿者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社团文化节、科普节、书画展、辩论赛、座谈会、报告会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感;道德文化是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会判断、学会选择正确的言行;宣传文化是指利用校刊、板报、广播和橱窗和网络等媒介,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文化是师生思想深层次的体现,是构筑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总和,在潜移默化学生心理品质中起优化作用。这些文化相辅相成,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为高职生成长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宽松理解的环境。

3.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主要负责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规则、部署、实施和督查,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咨询、答疑,通过心理搜集、心理热线电话、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主动搜寻、筛选、发现心理有障碍或有潜在障碍的学生,分门别类地提出可行的教育与预防措施,运用心理咨询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成因和正面引导,使学生得到心理调节。对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学生,要及时依法请专业医疗机构诊断治疗。尤其是新生要结合始业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档案,实行追踪观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做到测评在前,咨询在前,答疑在前,将学生在成长发展不同阶段产生的或将面临的各种疑惑、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除了学校之

外,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很多是由于社会和家庭因素诱发的,因此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从社会方面来说,高职院校要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给予高职生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爱和疏导,帮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里以弹性的心态对待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加宽容地对待各种大大小小的挫折。从家庭来看,高职生是从家庭出来又要回归家庭,家人的教育有时更让学生信赖,为人父母对子女健康成长和完善人格形成是有重要意义和负主要责任的。家长要配合学校,从根本上教育和引导高职生过正常有益积极的生活,帮助他们选择校园活动,走入社会生活,乐于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高职院校也要主动与家长和社会进行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中去,突破校园界限,提高全社会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队伍建设

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是其关键要素。可以通过专、兼、聘等各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一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常识普及教育、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开设心理互助热线等;二是学生工作人员,包括学工部(学生处)、团委、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政老师,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三是优秀学生骨干,让他们协助老师承担心理信息员、心理保健员和心理咨询员的角色,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协会。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应该及时汇报学生工作部门寻求帮助,调动学生自我评价、自我选择等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三、健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机制

(一)组织上加强领导。高职院校党政要把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学生、教学等主管、分管校领导和相关部、处、系负责人为成员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指导思想及主要任务、工作目标、教育内容和具体措施,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导和检查评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给。

(二)对象上面向全体。重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知识和素质为出发点的,而不仅仅局限少数有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要侧重帮助全体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对有心理问题、障碍和可能发生危机的学生进行测试、干预和治疗。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例8

国际动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7年全球癌症新增病例1200万,死亡790万,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预测2050年新病例达2700万,死亡1750万。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因此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识癌、治癌意识。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明确指出1/3癌症可以预防;1/3通过”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获得治愈;其余1/3亦可通过积极措施获得缓解和延长生命。

现实状况:

肿瘤科编制床位62张,实际住院病人130余人,每月仅输液就2500人次以上。长期以来,科室护士少,工作量大,护士整天忙于基础护理,缺少与病人的交流与沟通。很多病人不能正确对待此内疾病,不知道放化疗对治疗此内疾病的重要性,导致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为此,肿瘤科积极响应医院创建国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大胆创新,设立专职健康教育护士。

对肿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贯穿在整个医疗活动中。肿瘤病人也非常需要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对其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使病人理解健康的意义,增强维护健康的行为,并能更好地运用科学的知识增强自我护理和自我保健的能力。通过对肿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肿瘤患者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也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为推动肿瘤专科护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建立一种我国肿瘤科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肿瘤科健康教育重要作用的工作模式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设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的意义

体现并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提高社会满意度。

贯彻执行国家相关卫生政策,增强人们防病治病的健康意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落实护士的社会职责:护士的工作场所不限于医院,更应走出医院,走进社区及家庭。

探索一种新的护理服务岗位和模式。

3、 专职健康教育护士选拔条件

从事临床肿瘤护理工作5年以上;护理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与语言交流能力;具有娴熟操作电脑的能力;吃苦耐劳,不斤斤计较,有上进心,具有强的查新知识的能力。

4、专职健康教育护士的角色功能

角色包括管理者、咨询者、教育者、决策者、协调者、探索者。新岗位涉及知范围极广,涉及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营养学、传播学以及其他人文科学领域。

5、专职健康教育护士的岗位职责

主要负责病人入院到出院不同阶段的心理、饮食及用药及特殊治疗指导。

5.1建立程序

建立肿瘤科单病种健康教育程序表,患者入院后,专职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从患者入院后,评估患者身体、心理、营养情况,根据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作出相应的健康指导。教育包括评估教育需求、确定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计划、实施教育计划和评价教育效果5个步骤。

5.2自行设计登记表:专职健康教育护士针对肿瘤患者病程长、需反复多次化疗,化疗开始至化疗后2周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放疗及放疗副作用的观察等特点,将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实施、评价制成健康教育登记表,并作好相关记录。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尽量完善。

5.3整编健康教育处方:肿瘤科护理骨干与医生按照肿瘤常见病种,以《肿瘤护理学》、《整体护理与健康教育》、《饮食与癌症》、《肿瘤心理学》为蓝本,整理编写出10余种“健康教育处方”,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化疗药物知识,放疗知识,饮食知识,活动,康复知识。以文档形式存放于计算机上,供专职健康教育护士选用,打印,发放给患者,供其阅读、参考。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完善健康教育各种登记表;整理、记录相关资料,查阅文献,总结经验,开展科研工作。

6、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工作流程

6.1为科室当日出院病人做出院指导讲解出院后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发放出院资料,征求病人意见并请其填写意见薄。

6.2为科室行放化疗的病人讲解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必要时发放相关资料。

6.3为将行特殊操作及特殊检查的病人讲解注意事项、查地点及检查时间。

6.4为科室情绪低落、有安全隐患的病人做心理疏导,做好记录。

6.5为科室一般病人行疾病常规指导,包括饮食、生活、心理等。

6.6编写科室健康教育资料,更新板报及宣传栏的内容。

6.7建立全院肿瘤病人健康教育档案。

6.8完成出院病人随访工作,并作好记录。

6.9设计健康教育调查表,并定期发放。

6.10准备申请肿瘤俱乐部的相关资料,并负责实施。

6.11完成科室相关健康教育的科研论文工作。

6.12负责组织开展病区健康知识讲座,并作记录。(每月一次)

6.13深入社区开展肿瘤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例9

国际动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7年全球癌症新增病例1200万,死亡790万,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预测2050年新病例达2700万,死亡1750万。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因此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识癌、治癌意识。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明确指出1/3癌症可以预防;1/3通过”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获得治愈;其余1/3亦可通过积极措施获得缓解和延长生命。

现实状况:

肿瘤科编制床位62张,实际住院病人130余人,每月仅输液就2500人次以上。长期以来,科室护士少,工作量大,护士整天忙于基础护理,缺少与病人的交流与沟通。很多病人不能正确对待此内疾病,不知道放化疗对治疗此内疾病的重要性,导致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为此,肿瘤科积极响应医院创建国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大胆创新,设立专职健康教育护士。

对肿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贯穿在整个医疗活动中。肿瘤病人也非常需要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对其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使病人理解健康的意义,增强维护健康的行为,并能更好地运用科学的知识增强自我护理和自我保健的能力。通过对肿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肿瘤患者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也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为推动肿瘤专科护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建立一种我国肿瘤科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肿瘤科健康教育重要作用的工作模式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设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的意义

体现并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提高社会满意度。

贯彻执行国家相关卫生政策,增强人们防病治病的健康意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落实护士的社会职责:护士的工作场所不限于医院,更应走出医院,走进社区及家庭。

探索一种新的护理服务岗位和模式。

3、 专职健康教育护士选拔条件

从事临床肿瘤护理工作5年以上;护理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与语言交流能力;具有娴熟操作电脑的能力;吃苦耐劳,不斤斤计较,有上进心,具有强的查新知识的能力。

4、专职健康教育护士的角色功能

角色包括管理者、咨询者、教育者、决策者、协调者、探索者。新岗位涉及知范围极广,涉及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营养学、传播学以及其他人文科学领域。

5、专职健康教育护士的岗位职责

主要负责病人入院到出院不同阶段的心理、饮食及用药及特殊治疗指导。

5.1建立程序

建立肿瘤科单病种健康教育程序表,患者入院后,专职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从患者入院后,评估患者身体、心理、营养情况,根据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作出相应的健康指导。教育包括评估教育需求、确定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计划、实施教育计划和评价教育效果5个步骤。

5.2自行设计登记表:专职健康教育护士针对肿瘤患者病程长、需反复多次化疗,化疗开始至化疗后2周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放疗及放疗副作用的观察等特点,将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实施、评价制成健康教育登记表,并作好相关记录。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尽量完善。

5.3整编健康教育处方:肿瘤科护理骨干与医生按照肿瘤常见病种,以《肿瘤护理学》、《整体护理与健康教育》、《饮食与癌症》、《肿瘤心理学》为蓝本,整理编写出10余种“健康教育处方”,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化疗药物知识,放疗知识,饮食知识,活动,康复知识。以文档形式存放于计算机上,供专职健康教育护士选用,打印,发放给患者,供其阅读、参考。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完善健康教育各种登记表;整理、记录相关资料,查阅文献,总结经验,开展科研工作。

6、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工作流程

6.1为科室当日出院病人做出院指导讲解出院后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发放出院资料,征求病人意见并请其填写意见薄。

6.2为科室行放化疗的病人讲解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必要时发放相关资料。

6.3为将行特殊操作及特殊检查的病人讲解注意事项、查地点及检查时间。

6.4为科室情绪低落、有安全隐患的病人做心理疏导,做好记录。

6.5为科室一般病人行疾病常规指导,包括饮食、生活、心理等。

6.6编写科室健康教育资料,更新板报及宣传栏的内容。

6.7建立全院肿瘤病人健康教育档案。

6.8完成出院病人随访工作,并作好记录。

6.9设计健康教育调查表,并定期发放。

6.10准备申请肿瘤俱乐部的相关资料,并负责实施。

6.11完成科室相关健康教育的科研论文工作。

6.12负责组织开展病区健康知识讲座,并作记录。(每月一次)

6.13深入社区开展肿瘤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例10

1、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虽然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有的学校认识还停留在较低层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软任务,只要保证学生别出事、别走极端就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干多干少差不多;有的学校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个别教育,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的教育;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是类似于一般卫生知识的学习。由于认识不到位而导致学校心健康教育工作组织管理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组织协调性差,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德育和素质教育之中,缺乏良好的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氛围。

2、缺乏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上几节心理课,也不可能光靠心理学教研室来完成,而是一个全员性、全方位、综合性的教育过程,它应渗透于整个学校教育中来。这就要求学校在配备专职人员的同时,也要求全校老师都要了解和掌握普通的心理学知识。这正是目前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所欠缺的方面,从而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更有甚者,由于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重视,把许多本属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当作是学生的思想差、素质差,而放纵或采取体罚等不恰当的方法,这样不但不能纠正学生的问题,反而会造成学生逆反心理或加重心理障碍。

3、社会方面的问题。在西方,人们把做心理咨询当作是把自己变得更强壮的“时尚”之举。然而在我国长期以来都忽视了心理问题,目前社会上对心理问题与疾病仍存在偏见,在许多人心目中把心理疾病与精神病划上了等号,从而造成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存在找心理老师咨询的畏惧感和耻辱感,担心被同学发现后被认为有精神病,所以宁愿忍受心理疾病的折磨,也不愿找老师帮忙,不愿找心理医生。

4、教育模式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许多学生家长欠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有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同时由于长期儒家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造成许多父母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威和中心地位,对子女的人格尊重明显不够,在两代人之间形成了“代沟”,缺乏和谐的家庭氛围,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阻碍。

二、 针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开展好此项工作的先决条件。 学校的领导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纲领性文件,要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意义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之中,使之形成一种系统化、制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远行机制。要做到组织管理到位、经费投入充足、工作制度完善、机构明确、人员安排合理,这样才能为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