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艾滋病预防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6 16:06:29

艾滋病预防措施

艾滋病预防措施例1

1、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2、 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3、 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4、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5、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健康教育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艾滋病毒;不要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可使用安全套;不与别人共用针头,使用已消毒注射器;小心使用血制品。

一、特异性预防

(一)随着1993年美国CDC分类诊断标准,扩大了AIDS的诊断范围,有利于AIDS的预防及治疗,依据CD4T淋巴细胞减少,给予一定的投药;

(二)艾滋病疫苗:美国对含有gp120成份的两种艾滋病疫苗进行了第二期296人的试验,由于已有6人发生了感染,而暂时终止,泰国正进行UBI合成疫苗试验;

(三)阻断母婴传播:CD4+T 淋巴细胞>;200/μl的艾滋病孕妇,用AIT于产前,产程内及婴儿治疗,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二、综合预防

(一)普及宣传艾滋病的预防知识,了解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及预防方法;

(二)加强道德教育,禁止滥交,尤其与外籍人员性乱行为,取缔暗娼;

(三)避免与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高危人群发生性接触;

(四)禁止与静脉药隐者共用注射器,针头;

(五)使用进口血液,血液成份及血液制品时,必须进行HIV检测;

(六)国内供血者严格排选,应逐步做到检测HIV阴性方能供血,严防HIV传播;

(七)献血,献器官,组织及精液者应做HIV检测;

(八)建立艾滋病检测中心;

(九)提倡使用避孕套和避免肛交;

艾滋病预防措施例2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后天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已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艾滋病疫情报告与估计的实际感染人数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艾滋病传播快,病死率高已成为最令人担忧和恐慌的传染病。本文对艾滋病预防以及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具体如下:

1 hiv监测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艾滋病疫情和流行形势,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基础和前提。我国2004年已建立起了一个综合可靠的艾滋病监测系统,部级监测哨点247个,省级监测哨点400余个,行为监测哨点42个,初筛实验室2000多个,确认实验室49个。监测人群包括吸毒者、暗娼、男性同性恋、性病门诊就诊者、长途卡车司机、孕产妇等 。监测工作在不同流行期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在流行前期开展本底调查,加强对暗娼、男性同性恋、有偿采供血人员的监测 ;低流行期开展高危人群哨点监测、加强献血人员的监测;中流行期开展一般人群哨点监测;高流行期开展结核病和其他与艾滋病相关疾病的监测,加强城市和农村地区孕妇的监测。

2 依法加强对艾滋病毒感染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的统一领导。采取加强医疗照顾与提供社区服务及鼓励社会与家庭关怀相结合的方式,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进行管理。建立自上而下的艾滋病医疗保健服务网络,确立定点医院,每个定点医院专设一个艾滋病防治专科,收治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拒绝。对医务人员加强艾滋病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工作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同时在具体干预工作中必备“五心” 即:增强工作责任心和干预工作信心,对服务者有诚心和爱心;其二讲究工作策略与方法,其三医务人员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尤其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热情为他们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和帮助。对感染者每半年随访一次,对艾滋病病人每季度随访一次,并填写完整的随访表,在随访过程中,给于感染者或病人每次现金不少于100元,调动他们配合完成随访工作的积极性,以便及时掌握其病情发展状况,开展防治工作,控制流行与蔓延。

3 启动高危人群的干预试点,保证血液安全,并对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

吸毒、等高危行为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控制艾滋病的蔓延,我市卫生部门和公安部门要密切配合,在严厉打击吸毒、贩毒、的同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使其了解艾滋病病毒主要是通过共同使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接触传播,提倡使用安全套和同伴教育,充分认识吸毒、贩毒、的危害性,改变其高危行为。要加强工作者和注射吸毒者的干预。严格保证采血和输血的安全,我市基本上没有在献血人群中发现新的经采供血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病例,这证明我市采取的控制措施是有效的。我们要继续对地血站开展一定规模的人员培训和改进设备,从根本上保证人们用血安全。同时还要加强艾滋病治疗与护理工作,提高在较大范围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条件和能力。

4 健康教育

各国防治经验表明,进行广泛、深人、持久、科学而正确的健康教育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在我国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很不平衡,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尤为薄弱。我国目前正通过提高媒体宣传频率, 加大农村、学校、羁押、强制管理场所健康教育工作,把经营性娱乐场所作为宣传重点,针对青少年、妇女、流动人群、高危人群和脆弱人群的特点开展深入细致宣传,对过往旅客进行宣传,推动城市公益广告牌建设等措施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反对歧视,为艾滋病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近年来研究人员主要通过宣传媒体和同伴教育等方式.对在校学生、娱乐场所女服务员、吸毒人员、劳教人员等进行了艾滋病预防行为干预,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汕头市通过健康教育和设立同伴劝告方式, 对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预防行为干预。干预后,干预组较对照组平均知识综合得分明显提高。同时发现既进行健康教育,又设立同伴劝告组的干预效果最好。但是单纯通过宣传媒体的方式,对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员干预效果却不明显。

5 加强各级政府对防控工作的领导,加大政府专项经费的投入

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是一项社会性极强的综合性工作,政府的支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和责任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我市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投资很少,而且比较忽视广大农村,公共卫生问题已经上升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强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方面的工作力度,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虽然我市政府为了遏制艾滋病的蔓延,采用了“美沙酮”替代治疗,安全套的推广使用,多部门的通力合作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是,还必须加大力度,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才能使我市的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为了保障输血安全,在自愿献血采血过程以及血浆的制作及先进设施的配备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监管,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从源头上保障了血制品的安全。同时,提出了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投入原则,提出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和境外援助,多渠道募集资金和加强资金管理与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具体措施。加大政府专项经费的投入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艾滋病预防措施例3

1 艾滋病母婴传播状况

研究[1]表明,2009年,全球共有3330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小于15岁的儿童HIV感染者有250万人。全球总数2/3的艾滋病毒携带者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这一地区女性HIV感染者接近60%,15-24岁的年轻人HIV感染者占75%,小于15岁的HIV儿童有230万。在加纳,2009年艾滋病毒感染者中,年轻女性(占1.3%)比年轻男性(占0.5%)艾滋病毒感染率高近3倍;2010年,新感染艾滋病毒的女性人数明显多于男性。2009年与艾滋病毒相关的死亡共有180万人,其中260000人是小于15岁的儿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与艾滋病毒相关的死亡占总死亡的72.2%(130万),其中88%是小于15岁的儿童。儿童中HIV感染主要是通过母婴传播获得。在2009年总共有370000名儿童估计通过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毒(MTCT)。每年有近1600万名HIV感染女性和140万孕妇存在把艾滋病毒传染给她们孩子的风险。另一项研究[2]表明,2010年,估计有1680万名妇女和340万孩子是艾滋病毒阳性患者。每天估计有1000名16岁以下的儿童获得艾滋病毒感染,他们中超过90%是由于母婴传播艾滋病毒。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趋势不容乐观,2006年艾滋病疫情报告显示,母婴传播所占比例从1998年的0.1%上升到2005年的1.4%,估计我国目 已经累计发生9000例艾滋病母婴传播

2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

2001年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UNGASS)确立的目标是到2010年艾滋病毒感染婴儿的比例减少50%。[3]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估计全球有80%的孕妇和他们的婴儿需要获得基本的预防,治疗和护理[4]。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在全球推广预防艾滋病毒母婴传播计划(PMTCT)估计可以使艾滋病毒母婴传播率由15-40%减少到1%。[2]PMTCT预防母婴传播计划的步骤包括:从第一次接触HIV患者开始,通过咨询、艾滋病毒检测、收集监测结果、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或预防措施、实施安全分娩、婴儿喂养建议到产后随访。PMTCT也受到干预措施类型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推荐使用自愿退出机制(即对所有女性提供定期测试,医疗保健与一个选项“选择退出”)。在这一计划中艾滋病快速检测与结果通知在同一天,使用病毒学检测婴儿受HIV感染情况。病毒学测试比抗体试验可以更早确定HIV感染。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艾滋病毒检测方法的目的是提高妇女和儿童HIV测试数量和知道他们感染状况以及提高艾滋病毒治疗的疗效。

目前,预防母婴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计划(PMTCT)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相当大的进展。估计每年出生HIV阳性(HIV+)儿童的孕妇从2003年的570000人下降到2011年330000人。这些收益主要来自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预防母婴传播服务覆盖范围的增加。HIV阳性的孕妇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用于预防母婴传播的比例从2005年15%增加到2011年的57%。[5]联合国计划到2015年消除艾滋病母婴间传播的目标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间传播比例小于5%,降低出生婴儿的感染率至少90%。目前为达到这些目标,使用更有效的抗病毒疗法增加母婴阻断项目范围和规模是十分必要的。

3 小 结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应加强提供规范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母婴传播率。

参考文献

[1] UNAIDS 2010.Global Report:UNAIDS report on the global AIDS epidemic/2010.Geneva,Switzerland: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UNAIDS),2010.http:///globalreport/documents/20101123_GlobalReport_full_en.pd.

[2] UNAIDS(2010)Global report:UNAIDS report on the global AIDS epidemic.

艾滋病预防措施例4

结果:截止至2013年9月底,晋宁县内共检查出艾滋病双阳家庭101对,其中由吸毒人员经性活动传播给对方的59对;男方吸毒女方1对;有婚外经婚姻关系传播对方的42对。引起子女感染的12对共13例。

结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注射和异性传播为主,在双阳家庭中,通过夫妻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而且严重威胁家庭中其他成员尤其是子女的健康,因此艾滋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强预防措施,避免HIV在家庭成员内传播。

关键词:艾滋病(AIDS)婚内传播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43-01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导致的[1]。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调查报告显示:全世界约有HIV3400万艾滋病患者及HIV病毒携带者,每年约有180万人因艾滋病死亡,而且每天有超过7000人被检测出感染HIV病毒[2]。目前,艾滋病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首要社会问题与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与血液传播为主,每年HIV病毒在夫妻及家庭成员之间传播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对我国人民的健康及社会稳定都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进一步了解HIV病毒在夫妻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传播的影响因素与相应的预防措施,现将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1996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艾滋病双阳家庭的HIV病毒传播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以1996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网络上报的101对艾滋病双阳家庭作为本组调查的对象,共涉及人员215人,其中包括双阳夫妻202人,子女13人。双阳夫妻职业分布情况为:农民136人、商业服务32人、无业人员19人、工人7人、公职人员8人。

1.2研究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资料来源于晋宁县当地疾控中心随访的所有HIV阳性夫妻人员数据库,资料信息包括:双阳夫妻人口学信息、传播途径等内容,调查对象的传播途径均为当地卫生部门医务人员调查所得。

2结果

截止至2013年9月底,在101对艾滋病双阳家庭中,①由吸毒人员经传播给配偶的59对(其中男传女48对、女传男11对,主动告知对方6对,未告知对方53对,引起子女感染的7对,共8例);②男方吸毒、女方1对,双方知道对方情况;③有婚外,经婚姻关系传播给配偶31对(其中男传女25对、女传男6对,主动告知自己情况的18对,未告知对方13对,引起子女感染的4对,共4例);④因病做HIV检测呈阳性,经询问无吸毒史及婚外史,后动员其配偶做HIV检测也呈阳性,得知后者有婚外史11对(其中男传女10对、女传男1对,引起子女感染的1对,共1例)。

3讨论

3.1艾滋病婚内传播的危害。艾滋病病毒婚内传播会严重影响夫妻双方与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破坏夫妻感情与社会稳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艾滋病单阳或者双阳家庭将病毒传播到第二代[3],父母去世后将患儿留给社会,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艾滋病的婚内传播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课题之一。

在本组101个双阳家庭中,知道自己感染情况的有90对,只有24例患者将检测结果告知其配偶,告知率仅为26.67%;在未告知配偶检测结果的家庭中,有11个家庭将病毒传播给子女(12例),不知道自己感染情况的有11对,有1个家庭将病毒传播给子女(1例)。相关报道显示,绝大多数艾滋病患者或者HIV病毒携带都都不愿意主动告知其配偶或者家人,怕影响家庭关系,受到社会的歧视。

3.2预防措施。

3.2.1高危人群定期检测 有效阻断艾滋病的传播。本组研究涉及的家庭人口主要是本地人,其中农村人口比例较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而且对艾滋病的知识不够了解,艾滋病的防治意识也不强。另外,吸毒人员与人员比例较大,因此,此类艾滋病感染高危人员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定期进行HIV病毒检测,以达到早期确认早期治疗的效果。

3.2.2加强安全套的使用。使用安全套是艾滋病婚内性传播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尤其是在单阳家庭中效果最为明显。由于本组艾滋病双阳家庭中以育龄夫妻与农村人口为主,因此安全套的使用率较低,为HIV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温床。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通过定期发放安全套及开展安全套使用指导讲座等活动,以提高地区人口使用安全套的意识,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HIV病毒的阻隔率。

3.2.3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教育,教育内容应以性病、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以及防治措施等为主,宣传形式可以借助当地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与广度[4]。

到目前为止,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从以前的注射吸毒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性传播为主,在双阳家庭中,通过夫妻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而且严重威胁家庭中其他成员尤其是子女的健康,因此艾滋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强预防措施,避免HIV在家庭成员内传播。

参考文献

[1]李纲.苏北农村地区艾滋病家庭内二代传播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2):181

艾滋病预防措施例5

[中图分类号] R512.9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330-01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方式。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主要途径,婴儿和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约有90%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的[1]。因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减少儿童发生艾滋病的重要措施。在妇幼保健系统和开展助产服务的医疗机构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能力建设,实施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规范化服务迫在眉睫。结合我县实际,对如何有效降低山区农村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率进行以下探讨:

1 做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社区动员和健康教育宣传:建立健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网络,广泛开展社会动员,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顺利进行营造一个良好氛围。根据城乡群众文化程度选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活动经验交流。医疗保健机构建立艾滋病咨询电话。承担咨询任务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专业知识培训,为群众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咨询服务。

2 及时提供预防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服务:对所有婚前保健的男女双方免费提供人性化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咨询服务,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提供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对艾滋病抗体检验结果呈阳性进行检测后咨询和有效的避孕和安全指导。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所有孕产妇提供随访孕情服务,对检测中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提供预防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的信息并动员预防用药。提供保密的咨询服务,告知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信息,进行配偶/性伴的告知和检测指导,与感染孕产妇商讨并由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提供必要的转介服务等。为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产妇提供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艾滋病感染等重要信息。

3 加强艾滋病感染妇女孕产期预防与保健:在保密的原则下,结合我县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建立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保健和随访的服务流程,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提前、产时及产后的常规保健和随访,开展咨询、心理支持和综合关怀服务,提高其住院分娩率,预防应用抗病毒药物。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产后纳入当地艾滋病综合防治体系追踪管理。

4 提供适宜的安全助产服务:为艾滋病感染孕妇及其家人提供充分的咨询,告知住院分娩对保护母婴安全和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重要作用,帮助其及早确定分娩医院,尽早到医院待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助产服务,尽量避免可能增加艾滋病母婴传播危险的会阴侧切、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宫内胎儿头皮监测等损伤性操作,减少在分娩过程中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几率。

5 认真做好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在孕期、分娩期和产后的预防措施。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免费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应用方案可分为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和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对于处于艾滋病临床I期或Ⅱ期,免疫功能相对较好,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采用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对于处于艾滋病临床Ⅲ期或Ⅳ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采用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另外,预防性应用复方新诺明,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应用复方新诺明,以预防机会性感染;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也应当预防性应用复方新诺明:(1)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为阳性;(2)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

艾滋病预防措施例6

本期策划精心组织了一批稿件,带读者走近艾滋病,揭开艾滋病的神秘面纱,并希望读者能够了解,艾滋病没那么可怕,并不是不治之症,它只是一种慢性病

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体液,包括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等。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静脉、/直肠、阴道、口腔以及其他黏膜(如眼睛或鼻子内侧)或皮肤破损处进入非感染者体内。因此,艾滋病病毒较为明确的传播途径有性途径传播、经血液途径传播、静脉吸毒时共用针头传播、母婴传播。因此,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日常生活、工作接触,艾滋病病毒并不会通过上述途径进入体内。

目前认为,有效预防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方法包括:

预防性传播 属于这部分的预防措施有改变不安全(包括使用、禁欲等),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咨询检测,及时诊断并治疗性传播疾病等。

预防血源传播 包括降低静脉注射的危害(如采用美沙酮替代疗法、不共用注射器等),安全用血(血液制品严格检验把关)等。

医疗卫生部门干预措施 包括给患者提供抗病毒治疗、加强艾滋病病毒咨询检测的力度、提供安全套、及时诊治性传播疾病等。

预防母婴传播 包括及时为怀孕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女性提供抗病毒治疗、进行专业的产科干预、生产后用人工喂养替代母乳喂养等。

政策支持 包括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有力的政策领导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实施、更多地关注并制定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反歧视措施、督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参与社区工作以增强社会责任感等等。

艾滋病预防措施例7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国际交往的增多,艾滋病传入我国并引起流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1985年6月在我国境内发现了第一例传入病例,至今共发现三例传入艾滋病病例和十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艾滋病的预防工作。总理曾对预防艾滋病工作作了明确指示,卫生部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成立预防艾滋病工作小组,指导全国预防艾滋病工作;停止进口血液和血制品,禁止一切旧服装进口;将艾滋病列入国境卫生检疫监测传染病的范围,开展大量的监测工作和广泛的卫生宣传工作。上述工作对预防艾滋病在我国传入、发生和蔓延起了很大作用。1987年卫生部制订的“全国预防艾滋病规划”确定了我国预防艾滋病的目标:防止艾滋病传入、发生和蔓延,减少艾滋病死亡。1988年元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家教委、国家旅游局、中国民航局、国家外专局联合了《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对艾滋病在预防、疫情报告和控制等措施上做了明确规定。使工作有法可依,从而保证各项防疫措施落实。《规定》将对控制艾滋病流行起重要作用。

今后我们预防艾滋病的工作重点是:

1、加强国境卫生检疫工作,严格出入境检疫措施,防止艾滋病传入。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利用新闻、出版部门和卫生宣传机构,开展预防艾滋病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编写防治手册,举办艾滋病培训班,培训专业技术人员。

3、扩大监测。对重点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查,加强监测点的设备和技术力量,提高监测诊断能力。

艾滋病预防措施例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02-01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是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之一,如果不做有效干预,艾滋病母婴传播率达30%-40%,而接受全程母婴阻断干预措施的孕妇,可以将母婴传播率降低到2%。虽然当前艾滋病以性传播和血液传播为主,但母婴传播危害性和社会不良影响却最大,目前全国约有数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性面临生育问题。全面启动孕妇免费艾滋病筛查工作,并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免费实施母婴阻断,才是防止母婴传播的有效手段。对全县检出的HIV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纳入规范随访管理、采取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对HIV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有效的母婴阻断综合干预,可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效果。将我县2011年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工作开展2年来在随访干预工作中的情况作分析总结。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县2011年1月~2013年12月HIV感

染的14例孕产妇全程统一管理。其中4名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阳性孕产妇引产,1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阳性孕产妇进行追踪随访管理。

1.2初次接受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提供艾滋病的相关检测和咨询服务,孕14周前就进行免费“HIV”抗体检测。若医疗机构无法开展检测工作,医务人员应建议孕妇到具备条件的医院检测。

1.3发现艾滋病阳性孕妇后,助产机构严格按照首诊负责制,对其进行充分的咨询和指导。对于选择终止妊娠的孕妇,要为其提供安全的终止妊娠和避孕指导,避免再次非意愿妊娠。

1.4对于选择继续妊娠的孕妇,应将其转至县妇幼保健院,由县妇幼保健院为其提供孕产期保健、随访、干预和治疗等服务。确诊后及时应用了三联预防性抗病毒药物,药物由县疾控中心发放,保健院对整个孕期服药、产前保健、CD4细胞等HIV相关检测进行随访追踪。

1.5加强对选择继续妊娠的艾滋病感染孕妇的管理,要求其提前住院待产,严格执行剖宫产指征,提倡阴道分娩,避免产科损伤性操作,积极处理胎膜早破或临产早期出现胎膜破裂,尽量缩短产程。

1.6对艾滋病感染母亲所生儿童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纯母乳喂养时间最好不超过6个月,尽早改为人工喂养。在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免费的预防母婴传播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治疗,每天1次,至出生后4-6周。

1.7对艾滋病感染母亲所生儿童由县妇幼保健院在其满1、3、6、9、12和18月龄时分别进行随访,提供常规儿童保健、生长发育监测、感染状况监测、预防营养不良的指导、免疫接种等服务,并详细记录儿童随访的相关信息。

1.8县妇幼保健院对艾滋病感染母亲所生儿童应于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采血送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阴性后即可排除母婴传播,不再进行下一轮的检测,并纳入正常儿童保健;阳性者继续干预,至18个月仍为阳性者转入县疾控中心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体系。

2 结果

2.1 生育情况 4例HIV感染孕产妇选择引产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率为28.57%;有10例选择生育,生育率为71.43%。

2.2 抗病毒治疗情况 选择继续妊娠10例孕产妇应用抗病毒治疗,治疗方案为三联药物。8例孕产妇孕早期全程服抗病毒治疗,其中只有2例妊娠中期服抗病毒治疗,服药期间无副作用,无漏服现象。10例HIV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儿12小时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总体孕妇和婴儿服用抗病毒药物依从性良好。

2.3 孕期保健情况及分娩方式 10例孕产妇定期产前检查,至少都产检5次以上。10例提前住院分娩,其中2例 孕产妇是疤痕子宫, 10例选择剖宫产。

2.3阻断效果 保健院已对10例艾滋病阳性孕产妇进行了及时规范的母婴干预处理,已经有6例阳性孕产妇的婴儿两次艾滋病早期诊断检测均为阴性,18个月查艾滋病抗体检测结果呈阴性,确诊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收到了预期效果。其他4例正在随访中。

3 讨论

艾滋病的流行规律表明,早期以吸毒和同性恋者为主要感染人群的传播模式在经过一定时期后,最终将向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的一般人群蔓延[1],孕产妇作为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指标人群,其疫情变化趋势对整体疫情的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实施有赖于及时发现感染的孕产妇,只有发现了阳性的孕产妇,才有可能对其实施干预措施,尤其是在孕早期及时地发现感染者,为感染的孕产妇尽早提供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是落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关键一环[2]。因此,提高孕期保健的覆盖面,尤其是提高经济状况较差的非户籍人口孕期保健工作是重中之重;此外,加强婚检、孕前期保健工作将发现的关口前移,有利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

为提高广大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意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的减少因艾滋病母婴传播造成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璧山县严格按照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县孕产妇在各医疗机构初次接受孕产期保健时,将免费享受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相关检测服务。艾滋病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将享受国家有关政策补助。

10例阳性孕产妇,怀孕后来到保健院,项目工作人员为其制定了详细的干预计划,耐心咨询指导,建立患者信心,尽量为他们提供方便少排队,医护人员从未歧视过他们,整个孕期医院都进行了随访追踪。注意关键环节的处理,在孕早期就进行“HIV”抗体检测,确诊后及时应用了三联预防性抗病毒药物,整个孕期坚持吃药,无漏服现象。产时提前待产,产科操作规范,避免了增加感染风险的操作,新生儿娩出后立即预防性用药28天,并进行人工喂养。同时保健院也按照项目要求每3个月发放500元奶粉钱,经过一年半的持续跟踪服务,6例个案每个关键环节均进行规范处理,而且病员配合,所以预后良好。

该6例个案阻断成功,为我县的HIV阳性孕产妇的母婴阻断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必将推动我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的开展,最大程度保障妇女儿童的健康。

艾滋病预防措施例9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直接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儿童感染艾滋病的有效手段,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可以将艾滋病母婴传播率由25%~33%降低到8%以下[1]。我区自2010年开始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3年8月由妇幼保健机构进行汇总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 2010年9月~2013年8月艾滋病感染孕妇资料。

1.2方法 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收集的报表进行汇总,分析;查看艾滋病感染孕妇资料。

2结果

2.1 2010年9月~2013年8月婚检总人数为28084例,艾滋病咨询28084例,艾滋病检测28084例,艾滋病阳性男4例、女1例,艾滋病阳性检出率为0.018%。

2.2 2011~2013年度初次产前检查、接受艾滋病咨询及检测的人数,见表1。

2.3 2011~2013年仅产时接受艾滋病检测率平均为28.3%,仅产时接受咨询率平均为12.4%。各年度仅产时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数,见表2。

2.4 2011~2013年度在我区助产机构分娩的孕产妇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数,见表3。

2.5 2010年9月~2013年8月我区孕检及分娩的孕产妇中共检测出1例艾滋病阳性孕妇。该孕妇首次产前保健检测艾滋病初筛阴性,孕37w复查艾滋病初筛阳性,孕39w时确诊艾滋病感染,孕妇拒绝服药,也拒绝给婴儿服药。送孕妇至池州市医院,提供安全助产服务及人工喂养指导,提供免费婴儿奶粉,为婴儿提供艾滋病早期检测,常规预防接种及生长发育监测。目前婴儿已8月龄,人工喂养,生长发育良好,艾滋病早期检测结果阴性,继续监测与观察中。

3讨论

3.1 随着我国艾滋病发病迅速增长,母婴传播逐步上升。在报告的新发艾滋病感染者中,母婴传播的比例从1998年的0.1%上升到了2007年的1.6%及2009年的1.3%[2]。我省《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中要求孕产妇艾滋病检测率达到80%以上,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比例达到90%以上,确保临产时才寻求助产服务的孕产妇及时获得相关检测与咨询,并可获得干预服务。

3.2取得成绩 我区免费婚检率高,婚检人群艾滋病咨询及检测率均达到100%,使新婚、计划怀孕的男女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得到提高,使他们在选择避孕措施及制定生育计划时能正确对待预防艾滋病的问题,并知道孕前或孕早期进行艾滋病检测,起到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一级预防作用。2010年9月~2013年8月初次产前保健的孕妇接受艾滋病咨询率均达到80%以上,接受艾滋病检测率逐年增加,2013年已达到80%以上,达到方案要求。

3.3 存在问题与可能原因 在我区助产机构分娩的产妇艾滋病咨询及检测率未达到100%,说明还有一部分临产时才寻求助产服务的孕妇未获得相关的检测与咨询服务。仅产时才接受艾滋病检测的人数占分娩总数的1/4以上,原因可能是一些流动人口孕妇不能享受正常的孕产期保健,还有一些孕妇认为自己身体健康,不可能患艾滋病,不愿检查。1例艾滋病感染孕妇因为孕妇及家属拒绝,所以未进行孕妇及婴儿的艾滋病药物阻断。原因是艾滋病感染而未发病的孕妇因无相关症状,故而孕妇及其家人对艾滋病的严重程度及母婴传播危害认识不够,且过分担心药物对产妇及胎儿的副作用而不愿服用预防药物。2012年、2013年仅产时艾滋病检测率分别为25.4%、27.6%,而仅产时艾滋病咨询率分别为14%、13.1%;2012年、2013年在我区助产机构分娩的产妇接受艾滋病检测率分别为94.6%、98%,而接受艾滋病咨询率分别为85.4%、90.9%。咨询率明显低于检测率,原因可能是艾滋病检测采取知情不反对原则后,医务人员只注重检测,而忽视了咨询的重要性。

4今后工作的方向

4.1对从事孕产期保健人员进行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反复培训,加强提供咨询人员的主动服务和保密意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咨询技巧;建议开展孕产期保健的单位确定相对固定的业务能力强,善于沟通的人员从事艾滋病咨询检测工作;在开展艾滋病咨询检测的门诊设立相对独立和隐秘的咨询室。通过以上措施,达到提高咨询效果,让孕产妇更多的了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对母婴的危害,从而能够自觉自愿的接受检测,更科学的选择预防方法。

4.2通过媒体、网络、报纸等多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如电视字幕、健康访谈、宣传展板、宣传折页、艾滋病日集中宣传等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在女性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场所,如医院妇产科、服务行业就业体检部门、妇幼保健机构等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及相关政策、安全等教育,提高女性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姚元香通过试验证明接受相关健康教育的孕产妇自觉接受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的人数明显多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人数,差异有显著性[3]。说明通过宣传和健康教育能让孕产妇自觉自愿的参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主动寻求服务,医务人员和服务对象互相配合,更利于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的开展。

4.3与疾控部门加强合作,吸收妇幼保健专业人员入预防艾滋病办公室,更好的宣传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使艾滋病感染人群建立正确的生育观,预防艾滋病感染妇女非意愿妊娠,艾滋病感染孕妇怀孕后早期终止妊娠或适时接受预防药物应用。

4.4与计划生育部门加强合作,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与计划生育日常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宣传教育,让育龄妇女能知情选择正确有效的避孕措施,对计划怀孕的妇女提供艾滋病咨询与检测,在关爱母婴健康的同时达到计划生育与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双重效果。

参考文献:

艾滋病预防措施例10

【摘 要】流动人口的管理难度相对较大,也是容易感染HIV 的高危群体,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继续蔓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问题,包括HIV 感染及艾滋病人检出率较高,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等;同时探讨了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的预防干预措施,包括强化宣传教育,有效落实防治工作;规范化管理流动人口,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关键词 预防干预;艾滋病;流动人口

艾滋病由HIV 病毒感染所引起,具有危害性大的特点,目前尚未出现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为了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则需要积极预防该病的传播[1]。因流动人口的生活环境经常发生改变,在预防控制流动人口的艾滋病传播工作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此,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问题及其预防干预措施,以供参考。

1 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

我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问题具有以下特征:

1.1 HIV 感染及艾滋病人检出率较高流动人口在HIV 感染者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提示流动人口为HIV 传播、感染的高危群体,目前流动人口中HIV 感染、艾滋病患者的检出率仍在上升,带来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大,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干预,则将会成为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重大问题。

1.2 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流动人口难以获得稳定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对于艾滋病的了解极为有限,部分流动人口甚至无法正确判断艾滋病传播途径[2]。如此一来,不但会增加HIV 病毒的感染率,也会导致这一特殊群体对艾滋病产生非正常的恐惧感,并歧视艾滋病人。一旦艾滋病人受到歧视,将会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

1.3 艾滋病感染的高危行为较多

造成流动人口极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包括临时、多性伴及商业等高危性行为,在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较低。此外,由于流动人口不具备自愿接受HIV检测意识,因此可导致这一群体中的艾滋病病情隐蔽性强,且传播的危险性更大。

2 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的预防干预措施分析

2.1 强化宣传教育,有效落实防治工作强化宣传教育有利于让流动人口更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自觉配合艾滋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1)强化宣传教育。

(2)有效落实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

2.2 规范化管理流动人口,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规范化管理流动人口是解决艾滋病在这一特殊群体中不断传播的根本途径,在管理好流动人口的同时,还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避免流动人口对艾滋病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尽量消除流动人口对于艾滋病人的歧视。

(1)政府部门应与计生部门、公安部门、疾控中心及医院等联合组建艾滋病预防干预网络,登记所在辖区的流动人口,以便集中管理流动人口居住环境,保证居住区的治安及卫生处于受控状态。各个部门要注意协调好管理工作,强化流动人口艾滋病检测,在预防干预网络内部公开信息,并向常住户口的所在地说明情况,从而实现流动区与常住区的协同管理。同时要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注重改善流动人口居住区的生活环境与卫生防疫状况。如查出HIV 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则立即进行告知、随访,进一步做CD4 检测。符合治疗标准者则及时转介到专门的治疗机构进行治疗;如发现留守儿童感染HIV,则应给予特殊关怀与帮助,减少患病儿童受到的歧视。

(2)心理疏导。在确认自身感染HIV或患有艾滋病后多数流动人口可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出现恐惧、沮丧等情绪,再加上受到病痛的折磨,因此容易出现情绪异常及性情大变等表现,部分人群可能会产生报复社会的举动[4]。对此,医护人员应强化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树立起治疗的信心,并告知家属注意悉心照料患者,从心理上与精神上支持患者。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建社会支持网络,让患者可以在支持网络中感受关爱、宽容,避免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他人歧视的眼光,从而在缓解心理困境的同时避免出现过激行为。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控制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问题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在预防艾滋病时,应考虑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以便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减少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王怀宁, 刘莹, 李小珍, 肖祖健. 深圳市术前患者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状况及艾滋病、梅毒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4):427-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