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09:36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例1

2.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3.品味作品中表现的新型生命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欣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合作探究,欣赏画面,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

播放风光片,板书课题《山中访友》。阅读标题,猜一猜:作者将要去拜访一位怎样的朋友?

(学生自由发挥,说出自己所猜之友)

教师总结: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初读文本,梳理内容

1.听录音朗读,找出生字词。

2.思考问题。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云雀、小花、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B.这些“朋友”各有怎样的特点?(用原文回答)

C.作者是如何称呼这些“朋友”的?

古桥——老朋友 树——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D.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热爱大自然。

三、自由品读,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书,让他们边读边画出最喜欢的句子,并做好批注。想一想: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进行朗读。同学之间可自由讨论。

2.(播放“山中朋友”的图片)将景物分组,构成画面

①古桥;②树林;③山泉、溪流、白云;④瀑布、悬崖、云雀;⑤石头、落叶、小花;⑥老柏树、蚂蚁。

A.每个小组选取一幅画面欣赏,并在文中找出与图片相应的语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B.说一说:你喜欢这些“朋友”的理由,注意抓住关键词。(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

3.思考、讨论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而不是“林中观景”?

明确: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将山中世界变成了童话世界,将各种景物变成了自己的朋友,所以进山看景自然成了“山中访友”。

四、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经过一番接触,山中的许多朋友把同学们也当成了知音,也有许多心里话想和同学们说,大家想听吗?

教师示范:“你好!游人弟弟,我从那遥远的雪山来,一路艰辛,一路歌唱,聆听过高山的吟唱,沐浴过花儿的芬芳,吮吸过小草的芳香。你渴了吗?让我用大山的甘露为你解渴;你累了吗?让我用大地的清泉为你洗去一路的风尘……

练一练:请同学们也来扮演景物,入情模拟,把朋友的心里话说一说。

(策略应对:在学生解读摹写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指导,从句式、修辞、内容等方面引导,引领学生和美丽的大自然和谐统一。)

五、表情朗读,体验升华

1.配上音乐,师生朗读全文。

2.总结。

六、课外建议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例2

山东与德国的经贸、文化交流现状如何?未来存在哪些产业机遇?记者就此进行了梳理。

鲁巴高层往来

1987年,山东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正式建立了友好省州关系,据了解,鲁巴友好关系确立后,山东省社会科学院专门成立了德国巴伐利亚研究中心,为鲁巴合作提供智识支持。在这样的框架之下,鲁巴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在此次会见巴伐利亚州州长泽霍夫时,省长郭树清表示,山东一直将巴伐利亚州视作在欧洲最重要的伙伴。

双方的交流合作,首先体现在密集的高层互访上。现任巴州州长泽霍夫于2010年4月率团访问青岛。现任巴州议长施塔姆女士于2012年5月率团访问山东。时任副省长张建国、孙绍骋以及夏耕副省长曾率团访问巴州。

两省州之间的城市也开展了积极的交流合作,据省政府办公厅提供资料显示,目前,山东与巴伐利亚州已建立了4对友好城市关系,3对友好合作城市关系,并有2对友城关系在谈。

这4对友好城市关系分别是:济南-奥格斯堡、泰安-施瓦本、曲阜-班贝格、济宁-上弗兰肯大区。3对友好合作城市关系分别为:青岛-雷根斯堡、潍坊-弗莱兴、东营-巴特基辛根。

省商务厅等近20个省直部门也先后与巴州有关部门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1993年11月,双方共同成立了“鲁巴教育项目合作委员会”。双方政府分别在对方设立了经济代表处,作为经贸合作的联系纽带。

学习欧洲硅谷

巴州是山东省各友好省州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巴伐利亚州在山东实际投资额占德国在山东投资额的三分之一。2012年,山东重工集团出资7.38亿欧元收购德国凯傲集团25%的股份和其旗下林德液压公司70%的股份,是我国企业对德国最大的直接投资。值得一提的是,山东与德意志证券交易所于2010年6月2日在济南签订了《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截至目前,山东有6家公司在德国上市,实现融资额折合人民币5.15亿元。

2015年,山东中德经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济南正式揭牌成立。据该中心负责人刘燕介绍,山东中德经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由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与德国黑森州中国合作促进中心共建,旨在推动山东省与黑森州技术创新和投资贸易交流合作,提升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和对外合作水平。

在教育方面,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与巴州的高校缔结了友好校际交流关系。巴州政府提供资助,在铁路、航空、金融、电信、企业管理等领域为我省培训了1000多名技术人才。巴州在齐鲁工业大学建立了啤酒技术中心,在山东电信学校建立了电信技术中心。2012年,山东引智系统共执行引进德国专家项目56项,引进专家83人次。其中,与德国高级专家组织合作执行了38个引进德国专家项目,为山东企业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巴州号称欧洲硅谷,其技术成就值得山东深度学习。据了解,多年以来,山东与巴州科研机构、大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批准建设了25个对德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与巴伐利亚州食品与农林部共同建设了中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牧业技术培训中心。

城市建设方面,德国也一直处于世界前列。1995年鲁巴双方签署了《山东省与巴伐利亚州关于开展城建合作与交流的协议》。1996年山东―巴伐利亚州城建混合委员会成立,双方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学习不断加强。2001年,双方选定青岛石老人旧村改造项目作为双方第一个城建示范项目,该项目获得了全国优秀绿色生态社区、全国优秀旅游住宅项目等多个荣誉称号。

文化交流方面,1993年9月底至10月初,巴州副州长兼教育文化科学艺术部部长汉斯・蔡特迈耶尔率教育及赛德尔基金会代表团访问山东,双方就教育、文化、科学、艺术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进行了会谈,并就公务员培训及建立德语系项目达成了共识。

1994年,两省州及其高校通力合作,在青岛大学建立德语系,为山东乃至中国培养了大批德语人才。

2007年是山东省与德国巴伐利亚州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周年。当年7月,山东省在巴州成功举办了“山东周”系列活动,并向巴伐利亚州赠送了代表中国和山东文化的孔子像,现在就安放在巴州政府大楼附近美丽幽静的诗人花园中。2008年,巴伐利亚电视台还公开播映山东协助拍摄的一部介绍中国美食的5集纪录片。

省州合作的未来

在郭树清省长与泽霍夫州长的会谈中,郭树清也指出双方需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郭树清认为,山东和巴伐利亚州都是本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大省,希望两省州抓住机遇,推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和商协会等机构在此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在访问期间,郭树清先后拜访了慕尼黑再保险和安顾保险集团、西门子总部以及空客直升机生产基地,据其透露,这些公司都将与山东企业开展重要合作,或在已有合作基础上扩大投资和业务范围,山东省将对这些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也希望巴伐利亚州政府鼓励企业继续加强对山东的投资合作。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例3

“寻访入党介绍人,让我又一次重温了当年的难忘记忆。”党员唐友莉激动地说。7年前入党的唐友莉为寻找当年的入党介绍人,找了10多位熟人和朋友,最后打听到介绍人已调入共青团重庆市委工作。随后,她三次到重庆主城区,终于见到在团市委统联部工作的雷虹,两人在一起交流了一整天。6年前,共产党员殷长路在部队服役时,在三峡大坝修建永久性船闸时入党。在这次活动中,他先后打电话到武警水电部队,找过战友,找过部队首长,最后找到介绍人的老乡,才知道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张福林现在江西省贵溪县冶炼厂工作。他马上拨通介绍人的电话,两位老战友激动不已,谈到当年的培养帮助,谈到当年的不懈追求,不禁热泪盈眶。

(万盛区委组织部)

秀山:平凯镇接待室

设在农家院落

秀山县平凯镇党委将接待室设到农家院落,在群众的“家门口”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受到普遍好评。

针对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因土地、山林等引发纠纷日趋增多的实际,平凯镇党委变“上访”为“下访”、变“避访”为“寻访”、变“堵访”为“迎访”,在农户居住比较集中的平建居委会、武营村、邓阳村、莲花村、银厂村设立5个接待点,现场为村民调解纠纷,答复和处理上访问题。在工作中,镇党委要求做到“四个及时”:对群众反映合情合理合法应该解决且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一些合情但不合理或政策不允许的问题及时疏导;对一些涉及全县或全市政策性的问题及时研究;对一些无理缠访户及时批评教育。到目前为止,接待点已接待群众250余人次,现场解决问题41个。

(秀山县委组织部)

渝北:龙溪街道凝聚民心求稳定

做好工作,确保社会稳定。把上访户当作特殊困难群体,采取技术培训、生活救济、提供就业等形式加以帮扶,切实做到“上访不扩大、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街道原有上访户5人,现有2人已经息访。

救助弱势群体,构建和谐街道。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由原来的“三无”居民扩大到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由以前以“户口所在地”为准调整为以“居住地”为准,上半年累计发放低保金436.5万余元。提高就业率,带领群众致富。新增就业岗位4707个,2647名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为44家企业提供人才信息,举办各类招聘会15次,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解决72人就业问题。

(渝北区委组织部)

铜梁:私营企业主支持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例4

背景介绍法。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对此,可以通过介绍背景导入新课。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上《月光曲》时,这样导入:“同学们,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故事诱导法。“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要学的教材的兴趣。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后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长的金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从小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走着,讲述了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的心情,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

情境创设法。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物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创设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感情共鸣,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文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或叙述了生动的故事,或描写了美妙的景色,此类课文,可选其中精彩的画面或精彩的情节,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这样的课文的导语设计,教师要选准切入点,引“生”入情、入境,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事半功倍了。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大年夜对你们来说,是多么美好啊!可是在另一个社会里,却有一个小女孩,在又黑又冷的大年夜里光头赤脚,手拿一把火柴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叫卖着。”教师富有情感的言语,把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了文中所描述是悲惨情境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共鸣,促进了课堂交流的艺术效果。

目标定位法。导语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主题教学内容的讲授,一定要有针对性、有技巧地设计和选择导语类型,要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导语内容不能脱离主题,哗众取宠。违背科学性的导入,尽管非常生动精彩,也不足取。例如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我先在黑板上写个“脚”字,并亲切的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动物有脚吗?这些动物的脚用来干什么?你们听说过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爬山虎的脚,它的脚是用来干什么的?长在哪儿?……”这样一连串的问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开始思考,紧接着我把课前准备的爬山虎发给学生。“这就是爬山虎,大家仔细看,注意它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颜色的?……”这一安排,使学生由好奇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仔细观察,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生观察后争先回答以上问题。这样的导入不但使学生有所知,而且有所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达到了我的目的,让学生认识爬山虎的脚。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例5

一切艺术都体现着留白之美意,没有留白就没有艺术。文学作品亦不例外。伟大作品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存在“留白”,故适合不同的心灵,不同读者对其的诠释各自不同,因而产生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文学现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要想把课堂上得轻松活泼,克服填鸭式、满堂灌以及凡事身体力行,那么依据现代格式塔(完形)心理学理论和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学会巧妙“留白”。现代格式塔(完形)心理学理论认为,人面对一种不完全或有缺陷或空白的格式塔刺激物,就会在知觉中自然地产生一种急于改变它们并使之成为“完形”的倾向,从而引起一种进取追求、充满紧张感的内驱力,并积极主动地去充实和完善。这一理论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要把所有的内容讲深讲透,贪多求全,使人“脑”不暇接,没有思考的余地;而要有开有收,点到为止,惜“语”如金。或者有意创造时间的空白地带,给学生一咀嚼、玩味的机会;或者讲到某处戛然而止,以无声代有声。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必要的“留白”不仅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 留下思维、想象和发挥的余地。使他们能够有机会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思想插上翅膀,用已积累的知识和独特的生活经验或体验去“补白”,从而对教学文本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同时也使教学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那么,我们怎么为学生“留白”,留什么?下面试作一些浅要的阐述。

1、问题留白

问题留白即教师课堂提问的艺术。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提问激疑是最好的方法。提问激疑要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之处,比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我就抓住课文中的关键——美丽,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俗话说花不常开,春不常在,人老珠黄、昙花一现就是形容美的短暂,那么什么样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是容貌美吗?是衣着美吗?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找出能够说明居里夫人“美丽”的句子。学生听了这几个问题,探究的兴趣极浓,都认真研读课文,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并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学习《山中访友》时,我抓住课题的关键词——访友,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请展开想象,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地说: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这时才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开始,而在此之前教师的提问激疑实际上是学习前的一种准备性活动,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没有它,学生就不能进入“受激发状态”,不能兴趣盎然地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

由此可见,讲究“留白”、讲究“蓄势”是语文教学的艺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今天的教学课堂里,教师是起主导作用,教师应创造留白来设计课堂提问,开拓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去领悟,进而自觉地发现美、创造美。

2、文本留白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例6

扣人心弦的“起调”最利于导入新课与激活情趣

显然,教师导入新课很重要。那么,巧设悬念即可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在教学前奏环节中很重要的一环,这就要看教师的教学艺术感染程度如何。因此,我们尽可能地将万千思绪化为统一的方向,便于学生从行为上、思想上完全进入课堂、进入教材,为教学过程奠定强有力的保证。就如我们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时,先给学生设置悬念:看到课文标题,你会想到些什么呢?山中访友,这“友”是谁呢?肯定会有学生自发地质疑或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同学交换。随后我们再问:作者实际访问的“友人”是谁?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能感悟到什么?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等等。这样自然会引学生带着悬念主动、积极地学习、思索、质疑,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性认识程度。

变换题目,以点带面,发挥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我们同样可把《皇帝的新装》借鉴别人的方法,先把题目改为“一个 皇帝”,让同学们在横线上用课文中找出来表现皇帝性格的词语填补上去,如“昏庸”、“虚伪”、“愚蠢”、“迷惘”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这样既注重了阅读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创新意识,也有助于激活其学习情趣。

充分酝酿情感,精心创设情境,是让学生尽快地感知教材的捷径。所以,我们致力于在教学过程中呢里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相应的情境。如上《,你在哪里》这一课时,教师先挂出的画像,在像前摆上一束淡雅的鲜花,随即轻放低沉的哀乐,又插播《十里长街送总理》的配乐朗读。通过催人泪下的哀乐,声情并茂的朗读,拨动所有学生的心弦,将学生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联系在一起,这样很快就把全班同学引入深情的缅怀之中。这就是一种有效课堂教学的具体活动,效果当然很理想。

引人入胜的课堂“主旋律”提升课堂品位

开展“对比联系与同中求异”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课堂品位。教学的方式各有所异,无论何种方式目标是一致的。采用对比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尽快认知,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通过对比联系,可以理解不同文章与不同作者寄予不同的思想感情,感受其描写方法与所抒感情的不同,从中体味写景与抒情的关系,也可发现新意,从而把握课文的篇章结构、创作意图、思想意义与课堂主旋律。

开展丰富多彩课堂竞赛是激活学生学习语文情趣的有效途径。上好语文活动课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打开这个新局面必须要设置好教学模块,除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更需要努力营造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开展各项竞赛活动或表演节目,如:写字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评点新闻、表演小品或课本剧等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亲身得到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也感悟到语文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而这些感性的事实让学生更易于接受、融会,尤其是领悟其中的道德与观念,在读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与智能。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例7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本课阅读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其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立足语言文字的训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和享受,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借助多次角色转换在研究性阅读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其深深入境、自然悟情。

[教学目标]

1.读演结合,以读为主,以演为辅,以演促读,读中理解文本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文中句式练习说话,培养言语能力。

3.通过对课文的深入感悟,懂得只要不怕困难,努力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并能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阅读理解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大海的经过,引导学生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欣赏大海,引起学生共鸣

1.小朋友们,看过大海吗?看过大海的小朋友说一说大海是什么样子的?想不想现在就来欣赏一下美丽的大海?(出示大海图片)

2.看到这么美丽的大海,小朋友们肯定很高兴。昨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青蛙看海》中的小青蛙看到大海跟我们一样开心。(出示青蛙、松鼠在山顶上看海的图片)看,青蛙笑得多甜啊!它为什么会这样高兴呢?

3.一只小小的青蛙,竟然能登上这么高的山顶,多么不容易啊!老师想做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采访青蛙。小朋友们,现在你们都是小青蛙了,谁愿意接受我的采访?预设:青蛙先生你好,(和学生握手,提醒学生讲礼貌)请问,当您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着这美丽的大海时,您的心情怎么样?此时此刻,您最想感谢谁呢?您为什么要感谢松鼠呢?谢谢您的配合!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成为教学实践的积极参与者,文本解构、建构的主人,教学才更加高效。针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教者首先将大海的美丽画面呈现在他们面前,激发学习兴趣,再将青蛙、文本、学生以感性的方式融为一体,平等对话,感知文本。学生、文本、教师都成为课堂中的一员,缺一不可,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看客,因此课堂也显得自然、真实、和谐。】

二、前后对比,体会松鼠帮助

1.小朋友们,看到大海的青蛙最想感谢小松鼠,那么松鼠是怎样帮助青蛙登上山顶的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的4—11自然段。

2.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松鼠两次说的话,其他同学思考松鼠只是叫青蛙跳一个石阶,并没有告诉青蛙怎样看海呀,怎么能叫帮助呢?

3.(出示第二自然段)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这段话中,哪个词最能看出青蛙很失望,很害怕呢?我们一起来吸口凉气,青蛙为什么会吸口凉气呢?你能用“没有……也没有……怎么……”句式,说一段话吗?看到这么高的山,青蛙害怕了,谁来读一读?(出示:天啊,这么高的山!)你的朗读让我想起一首诗——《咏华山》,谁会背呢?

4.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把松鼠鼓励青蛙的过程演出来吗?同桌两个人,一个演青蛙,一个演松鼠,注意动作、神态、表情,看谁演得最像,我们就请他们上台演给大家看。

5.小朋友们演得多投入啊,我看到了一只只可爱的小青蛙和小松鼠了。现在我开始招聘演员了,想做青蛙的举手!松鼠选谁呢?好,表演就要开始了。(戴好头饰,配乐表演)

6.松鼠让青蛙有了信心,有了希望,青蛙应该不应该感谢松鼠呢?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学着青蛙和松鼠一起来登山吗?让我们站在石阶上,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一下,难吗?两下,难吗?三下、四下、五下……好,一起坐下来歇一会儿。感觉怎么样?跳一个台阶容易,跳到那么高的山顶可不是件容易事,累了怎么办,渴了怎么办?这一路上它们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它们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7.不知不觉,它们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出示大海图片)小朋友们,青蛙看到什么了?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个时候青蛙会对身旁的松鼠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松鼠的高明在于让青蛙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的高明在于抓住文本语言的矛盾点,言语训练的立足点进行课堂教学,并借助情景体验感受青蛙攀爬上山顶的不易。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文本内容进行自由表达,有利于学生探究文本,深入文本,是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言语生命的再一次生长。】

三、点拨思维,感悟苍鹰指点

1.听说一只青蛙竟然登到山顶,看到了大海,这个消息引来了大批记者,宝应电视台的记者来了,江苏电视台的记者来了,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也来了!小青蛙们,你们愿意接受采访吗?

采访1:青蛙先生您好!祝贺你登上山顶。看到了大海,请问,此时此刻,您除了要感谢松鼠,还要感谢谁呢?

采访2:(如果是石阶、大海)您为什么要感谢石阶、大海呢?

2.那么,苍鹰给了青蛙什么样的帮助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苍鹰的话。

3.是苍鹰给它指明了方向,如果没有苍鹰,青蛙也许还不知道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大海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有人在你没注意的时候帮助你,我们应该学会感谢它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苍鹰的话吧!

【设计意图:游戏化教学是将学习的知识点分解到各种活动中去,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并不是在学习,而是在玩,兴致当然高,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远远高于生涩、枯燥的繁琐分析。模拟记者采访,让“青蛙”表达感谢,既是一次言语实践,还是一次人文精神的熏陶,学生的表达也许尚显稚嫩、直白,但是感恩的种子已经埋下,来年春天定能发芽开花,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也得到高度统一。】

四、深化主题,认识自我作用

1.昨天晚上,从山顶回来的青蛙接到了一个电话,想知道是谁打电话给青蛙了吗?好,现在哪只青蛙来接电话?(播放音频:喂,小青蛙你好!我是大风车节目的鞠萍姐姐,全国的小观众都很关心你,它们托我问你,当你看到美丽的大海时,除了感谢松鼠和苍鹰,还要感谢谁呢?)

2.慢慢出示青蛙图。青蛙为什么还要感谢自己呢?小朋友们还记得青蛙在登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吗?(练习说话:如果青蛙______,它就看不到大海了。)

3.小朋友们,我们知道青蛙看到大海,它要感谢——松鼠,是松鼠给了他希望,还带着他一步一步登上了山顶;它要感谢——苍鹰,是苍鹰给它指明了方向;它也要感谢——自己,只有自己的坚持不懈,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4.老师这里有几句话,好好读一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工工整整地写在书签上,送给松鼠、苍鹰、青蛙,还有我们身边的其他人,好吗?(出示:1.有志者事竟成。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4.我成功,我快乐。5.你一天的爱心可能带给别人一生的感谢。)

5.准备好了吗?你的书签上写了什么?你想把它送给谁?为什么要送给它?那就快去吧!

6.一张张书签,一片片心意,老师被你们感动了,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句话吧!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例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编者精心选编的,文本中的许多片断特别精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析片断的精彩之处,体会文章是怎样写生动形象的,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探究文本的核心价值,然后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在仿写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作者的表达方法(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进行迁移、运用,最终达到掌握表情达意的技能技巧,从而在训练中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指导学习《山中访友》的语段“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后,让学生说说作者将山中的景物联想成什么,读后自己有什么感悟。在讨论中,学生不仅明白了这个语段是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山中“朋友”的真诚问候,还发现了语段隐藏着“你好,的!你,。”的语言现象。此时,我不失时机,让学生仿照这个句式说说山中其他的“朋友”。这样,有了文本例句的引路,放缓坡度,降低难度,再加上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他们就会写得兴趣盎然,精彩之极。请看,“你好,古老的榕树!你撑起一把绿色大伞,是要我在树下乘凉吗?”“你好,美丽的花朵,你那风中的优美身姿,多么想和你共舞一曲。”“你好,高大的松树,你那快乐的歌声,激动了多少人的心呀!”“你好,碧绿的小草!你娇弱的身影,让大地充满生机。”“你好,勤劳的蚂蚁,你急急忙忙的身影,是想提醒我们,一场大雨即将来临?”……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彩的句子,让我惊叹不已。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模仿练笔”训练,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一剂良药。

二、掌握写作方法,转换迁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构思新颖,叙述方式独具匠心,写作特色鲜明,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很有帮助。对于这一类的文章,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点体会、总结文章的表达方法,然后进行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比如《山中访友》一文,作者构思新颖,首先体现在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上,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3段时,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同时,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首尾呼应及总分总的方式,使文章更显脉络分明。想象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生动地表达自己对山中“朋友”感情的方法,这些都是应该领悟的写作特色。笔者在引导学生充分领悟了这些内容之后,让学生仿照稳重的写法,写一写家乡的石拱桥或是家乡的小溪。有了范文的引路,学生定会写的精彩动人。

又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细读探究,了解文本是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来描写母亲对“我”的深情,及通过我的动作与心理描写透露出的对母爱的感动、心疼、崇敬、感激、热爱。然后进行转换迁移,让学生以“母亲的爱”为题,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母亲关心自己的一件事。在学生的习作中我发现了这种训练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很有帮助,可以让学生在借鉴中求异,在模仿中创新,在不知不觉中真正体会到“怎样写”。

三、借助文本留白,想象练笔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例9

普纳荷成立于1841年,是全美最老的学校之一。“我们是美国西部最老的学校,也是密西西比河以西全美最大的单校区私立学校。”普纳荷的校长詹姆斯・K・斯考特告诉记者,普纳荷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历史和传统。“本质上说,我们的使命是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并且对他们所受的教育负责。为了达到那个目标,他们需要辩证和创新地思考。”在斯考特看来,这些同时也是领袖所具备的品质。

现在的普纳荷是全美200所开设中文普通话课程的学校之一。“我们的汉语课程已经开设了35年,其他学校或许可以效仿我们的教学模式,却无法再现普纳荷与中国之间源远流长的情缘。”斯考特说,这份情缘要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在一名来自广东的青年学生走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刻就开始了,这个青年就是帝象。

帝象是孙中山的幼名,他在普纳荷以此名注册。普纳荷的校园里,有一座名为“老校舍”的建筑,建于1855年,现在仍在使用。“孙中山当时很有可能在那里上过课,”斯考特说,就在一个月前,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英女士到普纳荷访问时,还参观了这座古建筑。

有着1/4中国血统的斯考特是普纳荷的第16任校长,“这次来中国之前,哥哥对我说,‘别忘了和我们的中国亲戚们打个招呼!'”斯考特风趣地说。

孙中山曾经就读

19世纪70年代末,13岁的帝象离开家乡广东,登上一艘驶往夏威夷的轮船。他的兄长是檀香山一位成功的农场主和商人,他把帝象送进了夏威夷的另一所学校依欧拉尼学校。帝象花了3年时间掌握了英语,从这个中学毕业时,获得了由David Kalakaua国王授予的英语语法奖。

1883年春天,帝象进入了普纳荷,学习数学、地理和历史等高级课程。同年6月,他完成了学业。但很快,帝象被哥哥送回了中国。

“他的哥哥当时说,我把你带到这儿来是让你读书然后帮我做生意,不是让你成为革命党的。”斯考特介绍说,帝象的哥哥也很担心他会成为基督徒,这是帝象在普纳荷求学还不到一年就离开的原因。

据了解,普纳荷有很多著名的校友,如美国在线的创始人史蒂夫・凯斯、易趣网创始人皮埃尔・奥米迪亚等都是该校的毕业生。“你可以发现我们的校友在政府、艺术界、商业、体育和军事领域都成就非凡。”斯考特说普纳荷为自己的每一位校友感到自豪。

采访斯考特时,普纳荷校友奥巴马正在竞选美国总统。“如果贝拉克・奥巴马当选总统,普纳荷就是世界上唯一培养了一个中国总统和一个美国总统的学校。”斯考特说。

坚持普通话教学

普纳荷是夏威夷唯一一所在初级阶段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

“我们有成熟的汉语教学方案。汉语成为学校一年级的必修课程。目前在普纳荷有400名学生正在学习普通话。”斯考特介绍说。他自己的两个孩子也都在一年级时学过汉语了,他们还希望在七年级时继续选修汉语。

35年前普纳荷开设中文课程的时候,学校曾就教授粤语还是普通话进行过调查。当时由于大多数夏威夷的华人祖籍是广东中山,大多说粤语。“比如我的外祖父母就都是广东人。因此学生家长们希望孩子学习粤语,以方便与祖辈们交流。但最终学校还是决定教授普通话,因为这才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斯考特说,3年前在一次美国全国私立学校协会主席会议上,大家讨论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普通话是未来的语言,如果学校不开设普通话课程,这个学校就算不上是一个21世纪的学校。所以很多美国的学校都想增加汉语课程。汉语的流行,是随着中国作为国际力量的发展而发展的。

“125年过去了,孙中山不会惊讶普纳荷依然保留着它的优秀品质。但会让他感到惊讶的是我们将世界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带进了课堂。”

重拾孙中山和夏威夷之间的纽带

“我们访问中国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重拾孙中山和夏威夷之间的纽带。”斯考特介绍说,这次来中国,除了拜访几个合作伙伴学校外,还和中国教育部的官员进行了接触,探讨建立中美两国顶级中学参加的“学生领袖计划”。“我们想用孙中山的名字来命名,以表示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同时把‘创新'、‘变革'、‘理想'、‘社会责任感'这些理念能够融入进去,希望能够影响到中美两国未来的学生领袖。”斯考特说。

事实上,普纳荷与中国的一些学校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普纳荷每年都把学生送到北师大二附中来交流,而去年他们接待了25名该校的老师。每年送25名教师到普纳荷进行两周的交流学习,已成为普纳荷学校的一项为期10年的计划。北师大二附中的校长助理何光忠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这两周访学的评价是:“收获很大,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不只是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还有办学理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例10

2010年7月12日,湘西志愿服务团最终确定的27名志愿者搭上西进的列车前往湘西开展为期20天的志愿服务。服务团此行主要开展了教学、图书馆建设、调研、家计划四项活动。这20天,队员们不怕苦,不怕累,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任务,使400余名苗乡学子受益。同时,我们深入苗族贫困山区,体验当地生活,了解苗族文化,也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下是我们暑期实践情况的总结:

1、教学工作方面

在教学方面,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讨论,根据湘西地区不同于东部地区的特殊教育环境以及当地对德智体美等教育方面的欠缺,我们主要开设了苗族文化课(教授苗族历史、名人、刺绣等)以增加苗乡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综艺课(包括游戏、故事、体育、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文化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写字等课)以补充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进队员与学生间的交流来拓宽苗乡学子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暑假生活。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队员们在去湘西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准备教案以来准备解决到当地后在教学工作。队员们收集的材料大部分都是一些趣味性的知识,是一些书本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团队希望通过这次支教可以给湘西的小孩子带去些新鲜的东西,给他们带去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更希望让他们明白到读书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各个支队也都根据各驻地的实际情况对原定课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采用了多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得教学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有的队利用疯狂教学法,有的队设置正副班主任,有的队将课堂帮到野外……为了挖掘学生们的潜力,歌唱比赛、朗诵比赛、运动会、篝火晚会、图画展、游园会等一系列活动应用而生。20天的支教生活我们也积累了很多支教经验:

1、队员一定要挑选自己有所擅长有所感悟的科目,在进入教室前,要为一些突发状况想好解决办法。

2. 处理好课堂和课下与学生的关系,在课下可以是朋友,可以是哥哥大姐姐,但是在课堂上只能是老师和学生。

3. 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丰富,要了解孩子喜欢怎么来接受知识。适当给予一定的奖励会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4. 要多准备一些趣味性,课本中比较缺乏的知识。

5. 注意自己的言辞和行为,时刻记得自己是一名教师,说话做事前要考虑到是不是符合自己现在的身份,也要考虑到自己的话语对学生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6. 要学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当地的教学环境,准备合适的知识给孩子,自己需要作出改变的时候,不能犹豫不决。

7. 平时多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了解他们,会拉近彼此的距离,会使课堂变的轻松而有秩。

8. 在课堂上适当的多给学生鼓励的话,会让他们感觉到成就感,从而对学习产生信心。

9. 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对一些上课调皮的学生,可以在课后与之谈话,晓之以理。

10. 要把当天的上课的情况及时和队友们交流,好的方面可以让其他人借鉴,不足的地方也可以让其他人注意。

队员们每天都在摸索中前进,用心去与学生交流。但毕竟时间精力有限。我们的支教工作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每一天教学上的经验与不足都让队员们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了解到不足后,能够有最短的时间作出调整,在队员不懈的努力下,支教活动还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2家访工作方面

家访主要包括调研和家计划两个方面。调研的主要工作是走访贫困生家庭,登记贫困生资料,以便日后爱心人士开展一对一资助。“家计划”的主要工作是调查收集留守儿童的资料,获取儿童家长联系方式,为留守儿童与监护人拍一张合照,回到嘉兴后冲印出来连同学生写给家长的信一起寄给家长,为留守儿童与家长搭建起一座交流的桥梁,促进双方感情。在20天的支教日子中,各支教队的队员利用每天放学后以及晚饭后的时间进行家访,据统计我们一共走访了100多户人家,200名学生。

家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外出打工的,不然当地人民微薄的收入全靠在家务农,主要是种植当地盛产的烟叶。所以我们家访时总会碰到大人不在家,在地里干活的情况,并且很晚都没有回来,也或者是家人没有到齐,无法拍合照。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第二次的家访,实际上很多家庭我们都跑了两三次,有些还跑了四五次。当地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很少出现外来人口,他们的语言都是苗语,外出打工回来的人还是会讲普通话的,但年纪大一些的根本不会,所以每次家访我们都会带上一名高年级的学生,即为我们带路,也可以帮我们做翻译。虽然比较辛苦,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为每一个家庭都拍到了合照,这是我们访的宗旨。我们还拓展了工作范围,不但为留守儿童与监护人拍合照,也为非留守儿童家庭拍全家福,并决定回嘉兴后冲印出来寄回当地,因为对很多当地的老人来说,这恐怕是他们这辈子第一次拍照,他们每当明白我们要照相时就会去柜子里找出压箱底的那件漂亮的苗衣换上,整理好装妆容,然后端坐着;而留守儿童的合照冲印两份,一份寄回当地一份寄给儿童父母。而对于那些贫困学生,我们的到访给他们带去了鼓舞和希望。

家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接触学生的平台,因为访我们走进了当地学生家中,走近了当地学生的生活,融入了当地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当地窘迫的生活现状和落后的教育体制。也许家访在常人看来对他们的帮助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相信,这一张张小小的照片承载着一家人的浓浓情谊,承载着孩子对父母满满的爱,也承载着我们对苗乡人民深深的祝福。

3、日常生活方面

在20天的支教生活中我们编织了一段平凡朴素而不失瑰丽色彩的生活。虽然支教的日子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生活中的一幕幕画面却时时刻刻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在湘西支教的日子中我们基本上穿的都是印有“嘉兴学院”字样的队服。一方面,它随时提醒着我们自己是一名大学生,代表了嘉兴学院的形象,要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表率;另一方面,简单朴实,整齐统一的队服也给当地村民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最令队员们难忘的莫过于我们在学生家中第一次穿上了苗衣,做工精细、色彩绚丽的花案,巧夺天工的裁剪,让我们近距离的接触了湘西苗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了独特的文化传承。按耐不住惊喜激动的心情,我们拍了不少的照片,不管是和别的队员还是回来后和家人朋友,这都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足见饮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出发前我们也担心过湘西的饮食习惯对于我们这些从小生活在浙江,吃惯了清淡口味的江南人来说不适应,所以我们购买了不少榨菜、萝卜、雪菜等,还准备了泡面。到了湘西后,古塘和好友支队寄宿在当地老师家,吃饭问题由老师安排,但队员们总是把家务的活都“承包”了下来,做饭、挑水干的不亦乐乎。而木里和都良田支队是寄宿在学校的,饮食问题一切自理,由于条件有限,队员们要求不高,只求吃饱饭有足够的体力能维持工作。

毋庸置疑,湘西地带,地势不平,山路较多,我们所有的出行基本上全靠一双腿。各队的队员们每天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外都会去家访,每次去家访,我们都会叫一位高年级的学生给我们带路,在为期20天的日子里,我们的足迹遍布了驻地村子的每一条小路,有时一次家访就要花几个小时,走好几里路。村里物资匮乏,采集需要的物品只能通过这个途径去镇山购买,而小队与小队的交流走访,也只能靠步行。特别是好友和古塘的队员他们赶集需要翻越1个多小时的山路。但再难走的路也阻挡我们做好这次支教工作的决心。

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这20天,大家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忙碌而充实中度过了,而每个队都有很多值得骄傲的事:木里的队员们用10几天的时间整理了1000多册图书建成了木里乡第一个图书馆,都良田队为学校竖起了校牌和旗杆,好友队组织修缮了破旧的校舍,古塘队为孩子们浇制了乒乓球桌……虽然很苦很累,但看到孩子们的笑脸,看到我们留下的印记,我们无怨无悔了。

团队建设方面

团队27名成员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磨合,团队建设也不断完善。团队设立1个大队长,4个支队队长。支队长要安排落实各支队的具体工作,并向大队长汇报工作。我们团队有队旗、队徽、队歌、口号、宗旨、团队博客、每日讨论会,这些都使队员们更有归属感和自豪感。我们时不时地高歌“爱因为在心中”,我们也时不时地用照相机记录我们的美丽瞬间。各支队也都在后期确定了支队队歌,建立了支队博客。当往事成为回忆,我们深厚的队友情却不会褪色。

结束语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对于处在大学的我们,是一次难得的社会锻炼,其可以让我们接触社会,关注到社会上一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当代大学生风采。而对于湘西的孩子们来说,其也可以学到一些知识,可以认识到一群大哥哥大姐姐,还可以和一大群伙伴一起玩耍,这也是一件让他们开心的事。

20天的时间很短暂,我们能做的也很少。我们能教会孩子们的很少,能改变的也很少,但我们都尽力去做了,我们会真心去关注他们、关心他们、爱他们,20天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却让我们彼此之间建立了信任,也给我们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第一次走进陌生的湘西,面对陌生的生活规律,面对孩子们的野性,我们从紧张小心地应对到自然友好的相处。在这20天里,我们也学会了很多。尽管我们有很多做得不好的,但我们尽力了。存在不足我们改正,严格提出批评;存在优点我们发扬,面对问题我们不退缩,面对矛盾我们心平气和地从对方角度去分析,忙碌之中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