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信息员岗位工作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08:05

信息员岗位工作计划

信息员岗位工作计划例1

一、校、企对物流人才能力的评定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发现,大部分的企业把职业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三个方面作为评定物流人才能力的体系和标准。重要性排序:职业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

1.1 职业核心能力

学校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定包括5个方面,重要性排序分别为:与人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企业对物流作业人员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对物流基层作业人员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视程度排序为:与人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企业对基层管理人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认识有所加强,与人合作能力仍然是最重要的,应该强调这两方面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3)在中层物流管理人员层面上,虽然与人合作能力的重要性没有降低,但解决问题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重要性急剧增加,并更受企业重视。培养物流中层管理人员,应更注重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

(4)对物流规划设计人员前沿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要求规划设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以适应市场变革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与人合作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也受到很大的重视,这与规划设计人员需要与各部门同事及部门内同事经常展开协调交流有关。

(5)应加强与人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全方位的培养,尤其应重视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培养人才层次越高,这方面能力培养越要加强,不同层次人才能力培养要有所侧重。

可见,企业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重要性认识的排序分别为:与人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所以,学校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存在很大的想象和推论空间,而企业更多的是从实际出发。

1.2 专业能力

学校对专业能力重视程度的排序由高到低应为仓储作业能力、配送作业能力、运输作业能力、物流信息管理能力、物流市场拓展能力、其他物流管理专业能力。

企业对物流人才专业能力的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基层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需求还是集中在仓储作业、运输作业和配送作业能力等操作技能层面上的能力,应着重培养基层作业人员这三方面的能力。

(2)物流企业对物流基层管理人员在信息管理方面的能力开始重视,应加强培养物流基层管理人员的信息管理能力。

(3)应加强物流中层管理人员物流信息管理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层管理人员来说,信息管理能力最为重要,市场拓展能力的重要性也有了很大上升,高于运输作业能力和仓储作业能力。

(4)物流规划设计人员在专业能力方面应更偏向于专业技术型的物流信息管理能力和物流市场拓展能力。

可见,企业对专业能力重视度的排序分别为:运输作业能力、仓储作业能力、物流信息管理能力、配送作业能力和物流市场拓展能力。企业对各项专业能力的重视度比学校更为均衡。

1.3 个人素质

企业对物流从业人员的责任心非常看重,远超个人素质的其他选项,学校应加强这方面个人素质的培养。半数企业认为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比较看重,超过四成的企业也认可抗压能力和执行力。

二、校、企对物流人才需求情况

2.1不同层次人才需求

物流基层作业人员、物流基层管理人员、物流中层管理人员和物流规划设计人员需求量都很大,并比较接近,但对技术含量高低两端的需求尤其大,低端的物流基层工作人员和高端的物流规划设计人员的需求都高于其他岗位,应加强这两方面人才的培养。

2.2 学校认可的物流岗位

学校认可的物流岗位主要包括:包装人员、流通加工人员、软件开发人员、货运人员、小件分拣人员、采购人员、物流方案策划人员、供应链管理人员、计划部人员、外调部人员、材料主管、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人员、质量监控人员、物流信息管理人员、物流财务人员、装卸搬运人员、叉车搬运人员、叉车操作人员、订单操作员、单证处理员、物流方案设计人员、统计人员、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人员、海运空运操作员、业务员、船代人员、客户服务人员、生产计划调度员、物流系统实施与应用操作人员、制单员、质押监管员等。

2.3 企业对物流岗位人员的需求

在物流企业对岗位的需求中,包括以下岗位:物流营销人员、运输调度人员、配送作业人员、仓储人员、采购人员、客服人员、叉车操作人员、物流信息咨询人员、单证录入人员、单证员、财务人员、发展高端物流模式管理与研究人员、国际货代操作人员及国际货代营销人员、会计人员、监管人员、数据录入人员、物流规划人员、设计人员、软件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物流信息统计人员等。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群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面向生产、流通和服务等领域,培养具有采购、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信息处理等专业能力,并能够从事相关操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物流就业岗位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物流操作类,如仓管员、采购员、报关员、跟单员等岗位。

第二类是物流管理类,一般是物流企业初、中级管理人员,主要是物流企业的业务主管。高职毕业的学生一般都需要2-5年的时间在基层岗位积累经验,熟悉物流操作职位的流程和运作原理之后才能胜任此类职位。这些岗位可以分为五个岗位群,即采购岗位群、仓储配送岗位群、运输岗位群、物流信息与服务岗位群及国际货代岗位群。每个岗位群所具有的岗位如下表3.1所示:

表3.1 物流就业岗位群

作为管理岗位如采购助理、仓库主管、货运主管及信息分析员等主要要求的是工作经验及业务掌握的熟练程度,高职毕业生积累作业经验后会适应这些岗位。

随着物流市场的快速扩大及物流固定投资的增加,物流业产生了巨大的人力需求,尤其是随着物流业需求人才层次的提高,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也越类越高,只有不断地探索、实践才能把握物流市场的人才需求规律。

四、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学云.基于校企互动的物流教学模式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1,6

[2]奚雷,郝世绵.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4

[3]王红琴.与企业接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浅析物流教学中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D]南京下关中等专业学校.2011,4

信息员岗位工作计划例2

二、信息技术系统建模

(一)信息技术功能模型

用例模型描述了系统的整体功能需求,使开发人员站在软件使用人员的角度,从系统宏观上理解系统的功能。以确保在后期开发中,真实系统不会偏离用户的需求。用例图主要是刻画整个系统功能和环境约束,它由一组用例、执行者、执行者与用例间的关系以及用例间的关系组成。一个用例就是系统一个功能单元。根据用户需求,确定系统的边界,中煤平朔劳保物资发放系统的外部执行者可分成四个角色(Actors):系统管理员、卡务管理人员、采购计划管理人员、仓库管理人员,然后根据角色的使用功能确定用例。系统管理员是系统的全局角色,除执行基础数据管理以及其他角色的管理模块之外,还负责系统权限设置、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相关参数设置等。行政单位设置用例是企业内部按照等级划分和按照不同职责划分的各级部门基本信息的增加、删除和修改功能。工种设置用例是企业按生产劳动性质来划分的种类基本信息的增加、删除和修改。岗位设置用例是企业内部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由特定的人或小组所担负某项任务的组织基本信息的增加、删除和修改。员工岗位任职设置用例是在具体的岗位中指派特定的员工基本信息的增加、删除和修改。用例图同时划分了清晰的系统权限。

岗位权限设置用例说明系统的权限由岗位来划分,不同的员工登录系统后。卡务管理人员是在信息卡逐步代替手工单据、票据的制作、保管下应运而生的一类角色。卡务管理人员负责系统软件与卡信息的交互,即读取芯片卡内信息录入软件或将系统数据设置到芯片卡中。单位资金账户和员工资金账户是系统为企业内部开设的虚拟钱包,作为部门或员工领取劳保品的一种电子货币形式。单位资金往来明细和员工资金往来明细中记录了资金的存入和消费。卡务数据用例采购计划管理员角色因物资的需求计划而设立。工矿企业的工种科目种类繁多、岗位职务分类复杂;员工领取劳保品的标准各不相同;并且物资类别丰富多样等诸多原因加大了制定物资需求计划的难度。物资类别用例和物资标准品种用例是采购计划管理员对物资的分类管理和别名管理。供应标准是企业根据一定的原则为员工领取劳保用品所指定的发放标准。供应标准明细用例和供应标准品种用例进一步说明了发放标准中的详细信息。采购计划管理员在设置特定的时间段内,根据员工的供应标准和供应标准明细生成领料计划及领料计划明细。仓库管理人员负责入库、盘点、调库、发放,以及实时查看仓库库存和库存变动情况。系统管理员可以增设仓库信息,指派相应的仓库管理员。仓库管理员接收供货商的物资,执行入库操作。仓库管理员可以对仓库执行调库操作。可以实时查看库存情况,盘点库存的盈亏。在物资发放上仓库人员采取按计划发放和零售发放两种方式。库存、发放管理用用例描述模板描述了角色和系统交互的事件流。卡务管理员资金账户明细管理,包括添加、修改、删除三个用例描述。添加员工资金账户明细的用例描述,

(二)信息技术静态模型

Class框图是UML建模中的一个基本要素,类图用于描述系统中类的静态结构,描述了类、接口、协作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类、接口、协作、依赖(一个类使用另一个类)、泛化(一个类是另一个类的特殊化)、实现(一个类是另一个类的实现)和关联关系(彼此之间存在联系)。类的组成包括类的名称、类的属性和方法。基础数据类图和采购计划管理的类图,以及类之间的关联。行政单位是企业内部划分的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上下级别划分成二级行政单位和三级行政单位等;工种是根据劳动管理需要,以企业的专业分工和劳动组织基本状况为依据进行的划分;岗位是企业根据具体的劳动强度、劳动环境和技术要求而进行的划分,比如:同样是司机,对于170吨重型卡车司机和普通司机的技术要求是不同的,同样是管钳工,对于井上管钳工和井下管钳工的作业环境、安全要求是大不相同的。不同的岗位就决定了福利、奖励的差异。供应标准及供应标准明细是企业为员工发放福利所制定的供应标准。供应标准依据是员工的岗位制定,企业还可以根据行政单位、工种、岗位供应类别及员工岗位任职来制定供应标准,这样就要求系统设计适应需求的变动。领料计划是由计划管理员定期制定的,包括计划的起始和结束时间,领料计划明细是根据领料记录信息与供应标准计算得出,包括物品的使用起始时间,使用结束时间,可领数量等。

卡作为卡务管理中的核心部分,包含了卡的基本信息和卡的设置参数,以及卡的类型。卡的类型有两种:单位卡和个人卡。单位卡用于单位资金账户的操作,因此每个行政单位至少具备一个单位资金账户,单位资金账户明细反映了单位资金账户的上账记录和消费记录。个人卡用于员工资金账户的操作,每位员工至少具备一个员工资金账户,员工资金账户明细反映了员工资金账户的上账记录和消费记录。发放管理的类图。入库单、入库单明细反映了仓库库存的入库操作,出库单出库明细反映了仓库库存的出库操作,仓库库存反映了当前库存的实时情况。根据需求在实际发放中分为两种发放形式,一种是计划发放形式,另一种是零售形式。领料单反映了员工在某一阶段内的领料状态,领料单明细反映了某一阶段内该员工可以领用的物品及数量,领料记录反映了已经领用的信息。销售单销售明细反映了零售方式的员工领用情况。描述的是参与者与对象之间的时间交互顺序。顺序图是对用例图的细化和扩展。参与者通过软件完成一项特定的功能,需要与相关的类产生交互,所有参与类都要产生自己的实例,并提供相应的方法,对象调用其他类的方法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序的,在图上是以从左到右的方向显示,同时每一次调用都要有反馈消息。采购计划管理员生成某阶段的领用计划用例的系统工作顺序图。其中生成领用计划的是采购计划管理员。它首先向领料计划类对象发送生成计划消息,领料计划类对象通过调用自己的方法检查当前的计划是否已经生成,如果未生成,领料计划类对象会调用行政单位类的方法获取相关的行政单位信息,行政单位类对象调用岗位类方法获得相关的岗位信息,岗位类对象调用供应标准类的方法获得相关的供应标准信息;岗位类对象调用员工岗位任职类的方法获取相关的员工岗位任职,员工岗位任职类对象调用员工的方法获取员工的信息。根据供应标准信息为每个员工生成领用计划。

信息员岗位工作计划例3

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做好“十二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和2012年区、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百日岗位练兵竞赛活动,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人口计生发展环境,确保全员人口宏观信息管理工作“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服务好”,从而实现“技术精、数据实、效率高”的工作目标,全面提升首府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

二、组织领导

成立市全员人口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技能百日岗位练兵竞赛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县(市)区人口计生局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本地活动的开展。

三、活动对象及内容

(一)活动对象

市、县(区)、乡(街)、村(组)四级全员人口宏观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人员。

(二)活动内容

1.强化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对信息系统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系统操作人员熟知操作规范和流程,熟练掌握常住人口的信息变更、各类查询、信息纠错、迁移和管理权移交等流程性操作;育龄妇女的建档、信息修改、注销;流动人口的流入流出管理、建档、信息协查和开展网络化协作;三项制度相关信息的补录、项目户各类查询和流程性申报等操作;电子报表的生成、修正和上报等操作;各类证件的录入、打印与查询;VPN和CA证书的管理使用等内容。

2.强化信息采集和更新维护,提升全员人口信息质量。积极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开展信息采集和更新维护工作,进一步夯实全员人口信息库基础数据,更新完善个案信息,及时维护各类信息。

3.强化业务信息系统操作,提升信息应用水平。要及时录入出生、死亡信息,变更个案信息、处理流程性操作和各类待办事宜、纠错,提交流动人口协查信息,按规定反馈、接收协查和网络化协作信息。

四、实施步骤

1、3月份,组织市、县两级信息化工作人员参加自治区全员人口宏观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培训。按照培训要求,有计划地对乡(街)、村(居)两级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2、4月上旬,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县(市)区开展全员人口宏观管理信息工作的调研,摸清底数,掌握实情,找准问题症结,做好对基层的日常指导工作。

3、4月中旬,抽调县(市)区相关人员组成调查组,对各地全员人口个案信息采集和更新维护工作进行入户调查,比对个案信息质量,核查常住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和流动人口入库、信息变更、信息准确和超生治理等情况,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4、5月上旬,各地要结合自治区全员人口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技能百日岗位练兵竞赛活动的评奖标准,认真进行自查自纠,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切实提高理论测试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以扎实的作风,过硬的本领,迎接自治区人口计生委的考核评比。

五、考核评估

5月中旬,市全员人口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技能百日岗位练兵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将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市岗位练兵竞赛活动进行评估检查,评估结果纳入年终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织开展好本次活动是贯彻区、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提升全员人口宏观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因此,各地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把活动组织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动员辖区村(居)级以上全员人口宏观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人员积极参与、全员参与,认真组织好岗位练兵竞赛活动。

信息员岗位工作计划例4

1、负责公司网站的设计、建设及日常维护与更新;

2、对公司服务器、路由器等设备管理,以及网络平台的运行监控和维护;

3、进行办公设备的日常维护及管理;技术档案维护;

4、负责内部局域网络维护,病毒的查杀,维护局域网系统安全;

5、处理网络及计算机故障;

6、负责内部信息系统建设;进行域名、后台数据维护,it专员岗位说明书。

it的岗位说明书范文二

1. 拟定和执行企业信息化战略

负责制订公司信息化中长期战略规划、当年滚动实施计划,制定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信息化标准规范;负责公司信息化网络规划、建设组织、制订it基础资源(硬、软件)运行流程、制定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措施并组织实施,实现it资源集约管理;负责公司集成信息系统总体构架,构建企业信息化实施组织,结合业务流程重组、项目管理实施企业集成信息系统。负责集团公司网站建设计及总体规划。

2. 企业信息资源开发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信息化战略要求,负责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导入知识管理,牵头组织建立企业产业政策信息资源、竞争对手信息资源、供应商信息资源、企业客户信息资源、企业基础数据资源五大信息资源库。

3. 建立信息化评价体系

根据公司信息化战略和企业实情,建立公司信息化评价体系和执行标准、制定全员信息化培训计划,范文《it专员岗位说明书》。

4. 信息处理

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研究,定期编写信息分析报告报公司领导决策参考;参与公司专用管理标准和制度的制定和修改。

5. erp等信息平台的开发及实施

负责公司计算机开发应用计划,有步骤地开发使用应用管理软件,逐步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信息化;负责公司erp系统项目的论证、引进(或开发)与实施,组织erp系统与企业状况之间关系的分析,确保公司erp系统的顺利运行。

6. 控制信息设备预算

负责控制部门预算,降低费用成本,组织公司计算机相关设备的维护、添置、验收、发放登记归档,以及管理软件的咨询、设计、采购、测试、验收、日常维护,并提出可行性方案等工作。

7. 协助其它部门管理

协助其它部门实施cad、pdm、capp等项目信息管理,协同其它管理部门实施设备管理、人事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信息化管理的实现。

8. 日常管理

主持本部门日常全面工作,编制本部门年、月工作计划及资金计划,总结年、月度工作;负责本部门员工考核。

9. 企业文化宣传

信息员岗位工作计划例5

一、理论概述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通过员工的招聘,培训,考核等工作,使员工能够满足企业运营发展的实际需求,在该过程中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二)人力资源成本的概念

人力资源成本是指在人力资源的工作中所产生的相关费用,包括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招聘综合成本费用等。员工活动离不开成本的支持,当物业管理企业利用科学的手段来进行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则能够使单位的员工资源发挥最大功能,员工在岗位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物业管理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水平提高。

(三)物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我国物业管理企业近几年发展迅速,2017年在大连地区的注册的物业服务公司有71家,相较于2016年增长14家,而在物业管理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员工是影响物业服务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如员工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但能够使物业管理工作水平提高,物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也能够及时发现物业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为物业服务持续发展提供帮助。特别是在物业管理岗位员工的平均薪酬福利待遇水平增长的基础上,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将直接影响物业管理公司的综合发展水平,所以要加强人力资源成本管控工作。

二、物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

在物业管理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分配往往存在不合理性,为了保证物业服务质量的提升,部分物业企业管理者往往是通过增加服务工作人员来保证服务质量的。而在该过程中部分岗位的工作人员过剩、部分岗位工作人员缺失的情况,这就造成人力资源分配不够合理,部分岗位的人力资源成本出现浪费情况。造成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原因较多,包括企业管理者没有对物业管理岗位的具体执行情况来进行分析,或许某些员工的个人特点了解不够透彻,造成员工无法在岗位中发挥自身的价值最终造成资源的浪费。而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物业管理行业的员工的平均薪酬福利待遇增长,以保安岗位为例,2014年大连地区保安岗的平均工资为1874元,2016年增长至2132元,2017年已经达到2279元,在员工薪酬福利待遇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分配,能够为成本控制的工作开展提供帮助,反之将造成资源浪费,增加成本。

(二)预算管理工作不充分

物业管理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进行过程中,预算管理工作对于成本控制的作用不言而喻,当物业管理公司制定了科学的预算管理计划时,就能够使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即使实际与计划出现了偏差,也能够根据偏差来分析成本变动的情况。如方大集团于2015年正式推行人力资源成本预算模式,在物业管理活动的进行中,对于某一工作岗位的具体业务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并编制相应的计划,由各物业服务单位上交计划。当预算通过审核、当年的物业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时,下一年物业经费将增长5%,管理者的绩效考核福利也将增长。根据方大集团的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方大集团有89%的物业服务岗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整体成本下降7%,预算管理工作对成本控制的影响显著,虽然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物业管理企业都制定了预算管理计划,但是在预算中关于人力资源的内容制定不够充分,制约了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人力资源审计不全面

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由于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过程中除了对财务信息的有效审计也会在无形中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产生约束。但是现阶段在我国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活动中,关于人力资源审计工作的开展不够科学,相较于传统的财务信息人力资源内容构成相对比较复杂,其中部分资源使用情况除在财务信息内所体现的以外,还包括员工相关活动所产生的经费、员工附属的薪酬福利待遇等,所以就要求审计工作能够深入到人力资源的相关活动中。但是我国物业管理公司往往对于人力资源审计工作不够重视,也没有专职负责于人力资源审计工作的审计岗位,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难以保证,这会造成审计工作流于形式,不利于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所产生的约束缺失。

(四)成本信息披露不具体

在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如果能够拥有有效的成本信息来进行支撑,根据成本信息的变化情况来及时调整人力资源的相关工作,就能够为成本控制及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提供帮助。但是总体上看现阶段在我国物业管理公司的信息披露中关于人力资源的内容一般局限在员工的学历、性别等基础信息上,虽然有部分公司的信息披露内容包括薪酬福利待遇,但是也只是简单的进行信息介绍,对于具体的薪酬福利及相关成本信息变化的披露不够充分,这就造成在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成本信息来进行支撑。这样当物业企业管理者想要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来进行调整时,也会因信息的不对称而使相关工作效率大打折扣,所以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加强成本信息披露工作,使成本控制工作拥有良好的信息支撑。

三、物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构成物业管理企业成本的重要部分,如果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分配,不但能够明确各个岗位权责的划分使物业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在自身的岗位中发挥最大的价值,同时也能够协助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工作的科学开展。为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分配,物业管理企业首先应该对各个岗位员工需求来进行科学分析,利用如作业成本法等科学的分配模式了解到那个完成某项物业业务究竟需要怎样的环节、各个环节沟通中员工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最大程度上的实现物尽其用。在人力资源分配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员工的自身特点及其在不同岗位中所发挥的功能,针对性地为其选择合理的岗位。所以分配人力资源的过程也是企业对于自身各个物业活动岗位的重新认识,这样才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成本控制提供帮助。其次,在分配人力资源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沙盘模拟的方式,根据员工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计划,分析物业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的来进行资源的调整。最后,在人力资源分配的过程中,我国物流管理企业也可以效仿西方发达国家的方式,通过储备资源的方式来做好应急工作,当物业管理活动出现人才缺失的时,利用储备的人力资源迅速来填补空缺,为人力资源成本管控工作的开展来提供帮助,避免因出现临时变更而增加成本的情况。

(二)做好预算管理工作

现阶段物业管理公司的成本控制一般是停留在物业资源利用率提升上,包括物业活动中所使用的水、电、材料等等,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综合人力资源成本有所提升,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逐年增长。在该过程中,人力资源成本应该成为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增加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等相关预算,在预算制定的过程中也应该形成全员参与的模式。由于管理活动的构成比较复杂,任何一个物业活动环节都涉及到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内容,所以在预算管理制定的过程中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者应该要求各个部门员工参与到预算制定中,形成全员参与的预算模式。在公司拥有了相对科学的预算管理计划以后,在物业管理的业务活动中应该及时的分析人力资源成本实际与预算计划产生的偏差,结合变化的原因来判断人力资源成本管控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使预算管理工作能够真正为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提供帮助。

(三)优化人力资源审计模式

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及时发现现阶段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同时在审计工作的约束下也能够实现对人力资源利用率的有效监督。物业管理公司应该优化人力资源的审计模式,首先审计工作不应该只由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部门进行,应该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协同进行,资源的使用并不只是单纯的在财务信息中表现,也应该结合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内容来科学开展,所以审计工作应该是具有全面性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审计部门共同进行及时的来进行信息传递,这样才能够使手机工作更加全面。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应该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由于人力资源成本审计工作将会涉及到各个部门的绩效考核内容,如在审计过程中存在干涉、影响的情况,很可能是企业管理者无法准确了解到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现实情况,所以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制定相应的审计制度,在任何物业管理活动中都不应该对人力资源审计工作产生干涉,使审计工作的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四)定期进行信息披露

在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应该借助先进的信息披露渠道,特别是在我国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微博微信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接收信息的方式,在该过程中物业管理公司来进行人力资源成本信息披露也可以借助新手段来提高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在进行信息披露工作以后还应该加强对人力资源成本信息的利用工作,数据分析与成本控制都应该依照信息来进行,这样不但能够使成本控制有信息来进行支撑,同时也能够提高信息披露部门的工作积极性。除企业信息披露以外,还应该以公开的渠道来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也应该根据物业管理公司所披露的人力资源信息,及时地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工作开展来提出对策建议,根据人力资源成本信息的变化情况,分析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存在的不足,最终使物业管理工作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工作水平提升,保证物业管理工作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进生.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5(08):143-144.

信息员岗位工作计划例6

一、理论概述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通过员工的招聘,培训,考核等工作,使员工能够满足企业运营发展的实际需求,在该过程中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二)人力资源成本的概念

人力资源成本是指在人力资源的工作中所产生的相关费用,包括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招聘综合成本费用等。员工活动离不开成本的支持,当物业管理企业利用科学的手段来进行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则能够使单位的员工资源发挥最大功能,员工在岗位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物业管理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水平提高。

(三)物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我国物业管理企业近几年发展迅速,2017年在大连地区的注册的物业服务公司有71家,相较于2016年增长14家,而在物业管理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员工是影响物业服务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如员工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但能够使物业管理工作水平提高,物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也能够及时发现物业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为物业服务持续发展提供帮助。特别是在物业管理岗位员工的平均薪酬福利待遇水平增长的基础上,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将直接影响物业管理公司的综合发展水平,所以要加强人力资源成本管控工作。

二、物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

在物业管理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分配往往存在不合理性,为了保证物业服务质量的提升,部分物业企业管理者往往是通过增加服务工作人员来保证服务质量的。而在该过程中部分岗位的工作人员过剩、部分岗位工作人员缺失的情况,这就造成人力资源分配不够合理,部分岗位的人力资源成本出现浪费情况。造成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原因较多,包括企业管理者没有对物业管理岗位的具体执行情况来进行分析,或许某些员工的个人特点了解不够透彻,造成员工无法在岗位中发挥自身的价值最终造成资源的浪费。而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物业管理行业的员工的平均薪酬福利待遇增长,以保安岗位为例,2014年大连地区保安岗的平均工资为1874元,2016年增长至2132元,2017年已经达到2279元,在员工薪酬福利待遇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分配,能够为成本控制的工作开展提供帮助,反之将造成资源浪费,增加成本。

(二)预算管理工作不充分

物业管理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进行过程中,预算管理工作对于成本控制的作用不言而喻,当物业管理公司制定了科学的预算管理计划时,就能够使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即使实际与计划出现了偏差,也能够根据偏差来分析成本变动的情况。如方大集团于2015年正式推行人力资源成本预算模式,在物业管理活动的进行中,对于某一工作岗位的具体业务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并编制相应的计划,由各物业服务单位上交计划。当预算通过审核、当年的物业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时,下一年物业经费将增长5%,管理者的绩效考核福利也将增长。根据方大集团的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方大集团有89%的物业服务岗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整体成本下降7%,预算管理工作对成本控制的影响显著,虽然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物业管理企业都制定了预算管理计划,但是在预算中关于人力资源的内容制定不够充分,制约了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人力资源审计不全面

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由于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过程中除了对财务信息的有效审计也会在无形中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产生约束。但是现阶段在我国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活动中,关于人力资源审计工作的开展不够科学,相较于传统的财务信息人力资源内容构成相对比较复杂,其中部分资源使用情况除在财务信息内所体现的以外,还包括员工相关活动所产生的经费、员工附属的薪酬福利待遇等,所以就要求审计工作能够深入到人力资源的相关活动中。但是我国物业管理公司往往对于人力资源审计工作不够重视,也没有专职负责于人力资源审计工作的审计岗位,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难以保证,这会造成审计工作流于形式,不利于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所产生的约束缺失。

(四)成本信息披露不具体

在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如果能够拥有有效的成本信息来进行支撑,根据成本信息的变化情况来及时调整人力资源的相关工作,就能够为成本控制及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提供帮助。但是总体上看现阶段在我国物业管理公司的信息披露中关于人力资源的内容一般局限在员工的学历、性别等基础信息上,虽然有部分公司的信息披露内容包括薪酬福利待遇,但是也只是简单的进行信息介绍,对于具体的薪酬福利及相关成本信息变化的披露不够充分,这就造成在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成本信息来进行支撑。这样当物业企业管理者想要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来进行调整时,也会因信息的不对称而使相关工作效率大打折扣,所以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加强成本信息披露工作,使成本控制工作拥有良好的信息支撑。

三、物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构成物业管理企业成本的重要部分,如果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分配,不但能够明确各个岗位权责的划分使物业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在自身的岗位中发挥最大的价值,同时也能够协助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工作的科学开展。为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分配,物业管理企业首先应该对各个岗位员工需求来进行科学分析,利用如作业成本法等科学的分配模式了解到那个完成某项物业业务究竟需要怎样的环节、各个环节沟通中员工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最大程度上的实现物尽其用。在人力资源分配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员工的自身特点及其在不同岗位中所发挥的功能,针对性地为其选择合理的岗位。所以分配人力资源的过程也是企业对于自身各个物业活动岗位的重新认识,这样才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成本控制提供帮助。其次,在分配人力资源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沙盘模拟的方式,根据员工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计划,分析物业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的来进行资源的调整。最后,在人力资源分配的过程中,我国物流管理企业也可以效仿西方发达国家的方式,通过储备资源的方式来做好应急工作,当物业管理活动出现人才缺失的时,利用储备的人力资源迅速来填补空缺,为人力资源成本管控工作的开展来提供帮助,避免因出现临时变更而增加成本的情况。

(二)做好预算管理工作

现阶段物业管理公司的成本控制一般是停留在物业资源利用率提升上,包括物业活动中所使用的水、电、材料等等,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综合人力资源成本有所提升,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逐年增长。在该过程中,人力资源成本应该成为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增加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等相关预算,在预算制定的过程中也应该形成全员参与的模式。由于管理活动的构成比较复杂,任何一个物业活动环节都涉及到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内容,所以在预算管理制定的过程中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者应该要求各个部门员工参与到预算制定中,形成全员参与的预算模式。在公司拥有了相对科学的预算管理计划以后,在物业管理的业务活动中应该及时的分析人力资源成本实际与预算计划产生的偏差,结合变化的原因来判断人力资源成本管控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使预算管理工作能够真正为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提供帮助。

(三)优化人力资源审计模式

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及时发现现阶段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同时在审计工作的约束下也能够实现对人力资源利用率的有效监督。物业管理公司应该优化人力资源的审计模式,首先审计工作不应该只由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部门进行,应该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协同进行,资源的使用并不只是单纯的在财务信息中表现,也应该结合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内容来科学开展,所以审计工作应该是具有全面性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审计部门共同进行及时的来进行信息传递,这样才能够使手机工作更加全面。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应该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由于人力资源成本审计工作将会涉及到各个部门的绩效考核内容,如在审计过程中存在干涉、影响的情况,很可能是企业管理者无法准确了解到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现实情况,所以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制定相应的审计制度,在任何物业管理活动中都不应该对人力资源审计工作产生干涉,使审计工作的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四)定期进行信息披露

在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应该借助先进的信息披露渠道,特别是在我国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微博微信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接收信息的方式,在该过程中物业管理公司来进行人力资源成本信息披露也可以借助新手段来提高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在进行信息披露工作以后还应该加强对人力资源成本信息的利用工作,数据分析与成本控制都应该依照信息来进行,这样不但能够使成本控制有信息来进行支撑,同时也能够提高信息披露部门的工作积极性。除企业信息披露以外,还应该以公开的渠道来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也应该根据物业管理公司所披露的人力资源信息,及时地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工作开展来提出对策建议,根据人力资源成本信息的变化情况,分析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存在的不足,最终使物业管理工作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工作水平提升,保证物业管理工作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进生.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5(08):143-144.

信息员岗位工作计划例7

1.2人事管理模式陈旧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事业的一部分,机构组成的一分子,人事管理办法纳入高校人事管理范畴,尚未建立与健全一套有自身特色的人事工作制度。目前的高校图书馆人事管理在政策层面上有三大依据:一是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当前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二是中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于1999年9月27日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院校编制管理规程(草案)》;三是2000年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些制度在高校得到普遍贯彻。同时,各校也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普遍引入各类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配套实施方案,实行了岗位聘任制,建立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岗及以岗位工资为取向的分配制度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图书管理岗位工作业绩的考核,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不公正、欠透明的问题。从总体上而言,现在高校图书馆人事管理还是比较传统的,尚未真正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表现在:图书馆领导,尤其是馆长的任用都是由上级管理部门来决定,任期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这样,图书馆领导层任职不确定因素多,随意性大,且习惯于人治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由于传统高校图书馆人事管理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没有引入公平的竞争机制,缺乏充分的激励机制,导致人心浮动。2005年,全国高校图工委对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在图书情报事业单位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调查显示,不安心现工作岗位的竞占60%。此外,在岗人员心浮气躁,对外引进人才困难。随着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信息管理人才需求也相应增加,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到图书情报单位就业的人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毕业生到图书情报单位工作者,从1980年的92%跌至目前的不到20%。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老化”病严重。与近几年高校教学一线加大力度引进年轻、高学历的学科带头人情景相比,图书信息人才年龄结构明显不尽合理,年纪偏大、传统图书专业背景居多、单学科知识结构等状况十分突出,这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极不相协调,不相适应。

2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规划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预测图书馆未来的人力资源结构与需求,积极营造有利于目标实现的人力资源环境,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行动计划。

2.1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做好图书馆人力资源规划应遵循以下三大原则:(1)适从环境变化原则。图书馆事业目标要随着高校发展规划、建设任务和人才培育方向而不断作出调整。这种调整导致图书馆人力资源供求关系呈动态变化,加强信息咨询服务,图书馆需要配备更多的信息管理人员;新技术新装备的投入使用,要求工作人员更新知识,掌控操作技能;网络建设、数字化建设,需要兼备有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需求测谋划原则。“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要分析图书馆未来人力资源需求变化的走势,及时而准确地对人力资源供求关系变化作出判断与分析。专业人员的增加或减少要根据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构架变化作出分析、预测,使用人规模、数量、比例等方面达到最优化组合。在科学、准确预测未来图书馆人力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对组织结构和职位(职数)信息要及时加以传导,使从业人员底数清,情况明,设计个人的职业生涯,寻找个人的发展途径。(3)服务图书馆事业发展目标原则。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目标。在选择人力资源方案和设计人力资源规划时要做到对图书馆组织发展和图书馆从业者自身发展统筹兼顾,寻找双方目标的接近点和共同点,企求“双赢”,甚至“多赢”。这就是说,图书馆工作者的岗位、薪酬、发展机遇和保障机制都能得以充分体现,舒心才会有“尽心”,才能释放工作的潜能。

2.2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人力资源规划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强有力的机制保证,对广大员工来说,规划有着导向、示范和激励作用。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要突出五大作用:

(1)有助于组织战略目标、任务的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规划不仅仅是人力资源工作部门的工作计划,更是图书馆事业整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力资源规划在于配合组织的战略管理,发挥“组合拳”的效用,创造和谐的从业环境,从而推进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

(2)有助于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充足人力资源保障。图书馆工作的外部环境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决定人力资源供求关系始终是一个变量。没有一个良好的人才战略储备,事业便失去人才的保证,这就要求人力资源规划去发现、引进和培养、储存人才,来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

(3)有助于协调各种人事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类职能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工作分析、岗位配备、选拔、聘用、培训、绩效评估、薪酬及福利等设计是一个有机整体,没有做好选聘工作,以后的任用便会产生问题。选聘的人才没有放到其适应的岗位上,不能算是“量才录用”。人力资源规划作用在于可以使人事工作各项环节达到齿轮咬合般默契。

(4)有助于实现图书馆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尽其才。人力资源规划要着力于发掘现有人力资源的潜力,面对网络化发展、数字化建设的高校图书馆事业,对信息化服务人才多元化需求的格局,使图书馆在人员结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酬薪结构保持一个合理状态,避免人才断层和冗员的负担,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

(5)有助于满足图书馆组织成员的多元化发展需求,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规划描述了图书馆事业的前程,指明了员工的发展机会,这就使从业者得到及时的信息,从中可以设计个人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容易萌发创新的思维。

2.3如何开展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有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应预测和人力资源供需综合平衡。因此,良好的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做到信息全面、预测准确、程序严密、评估科学、费用经济。

(1)建立模块,服务规划。要原原本本地记录人员聘用、岗位描述、人员培训、技能特长、学科背景、绩效评估、薪酬福利、个人信息等,为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提供可靠、真实、全面的依据。

(2)科学决策,盘活存量。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决策过程,需求预测和供应需求是两个前提,要根据图书馆事业网络化发展的客观需求,确立专业人才的数量、质量和层次结构;核查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充分盘活人才存量,确定人才的供给计划。而后,做好综合平衡,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人力资源供求计划。

(3)跟踪评估,及时反馈。人力资源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要及时策动图书馆机构内部、读者用户和图书馆平行组织,乃至专业评估机构对人力资源规划编制过程及执行结果进行有效监督和科学评估,重视信息反馈,不断对规划加以充实、调整与完善。

信息员岗位工作计划例8

SAM系统是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全称是Synthetic Automation of Marshalling yard。SAM系统是将编组站信息管理系统和信号控制系统综合集成的编组站管理与控制技术,在编组站范围内全面实现计算机化管理和作业过程自动控制。从软件上实现了“局站一体化”、“管控一体化”、“运维一体化”。通过对SAM系统的运用,我认为大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去了解:一是了解SAM系统的体系结构和作业岗位。二是了解SAM系统的功能结构和作业流程。从而,真正明白局站一体、管控结合的SAM系统。

一、分层解析SAM系统的体系结构和作业岗位

SAM系统的体系结构可以划分为三层:上层为调度层、中层为指挥层、下层为执行层。调度层由信息管理子系统和列车调度指挥子系统构成,即SMIS子系统和TDCS子系统;指挥层则指集中控制子系统;执行层包括计算机联锁子系统、驼峰自动化子系统、停车器控制子系统、调机综合安全控制子系统和微机监测子系统。实际上,SAM系统是用网络将这8大子系统,采用接口方式,综合集成在一起,完成编组站各项作业的。核心是集中控制子系统。

与系统结构相对应,SAM系统的作业岗位也分为调度、指挥和执行三层。调度层岗位包括:列车调度员(行调)、车站调度员(站调)和场调度员(场调)c行调的设备属于TDCS子系统,站调和场调的设备属于SMIS子系统。指挥层岗位包括:车站值班员、驼峰区长和编尾区长。车站值班员的设备属于集中控制子系统,驼峰区长和编尾区长的设备属于SMIS子系统。执行层岗位包括:联控值班员、驼峰值班员、统计员、内勤车号员、外勤车号员、货检值班员、列检值班员、列尾值班员、排风员和调车组。联控值班员的设备属于集中控制子系统;驼峰值班员的设备属于驼峰自动化子系统;而调车组的车载设备属于调机综合安全监控子系统(STP);统计员、内勤车号员、外勤车号员、货检值班员、列检值班员、列尾值班员、排风员的设备属于SMIS子系统。在SAM系统结构中,除SMIS子系统由车站负责维护外,其余子系统全部由电务负责维护。

调度层为调度员提供服务:TDCS服务于行调,完成列车作业计划的编制、下达和作业图表绘制。指挥层为车站值班员提供服务,完成计划内容到作业指令的自动转换、作业指令的自动调整和下达、站场和车列状态的实时反馈以及作业进度的实时反馈。执行层为操控人员提供服务,包括了各种传统的铁路信号系统设备,为编组站的运输作业提供最基础的安全保障、设备状态监控和作业流程衔接服务。

简单来说:行调是完成列车计划的编制和调整;车站值班员是组织接发列车、协同办理作业、掌握作业进度;联控值班员是监视进路、人工干预作业;而驼峰值班员是负责调车作业、布置钩计划;调车组是完成调车作业的。对应不同的岗位,就有相应的设备,排除掉车站信息系统的设备,电务维护的设备就有:行调用的调度终端,车站值班员用的辅助调度终端,联控值班员和驼峰值班员用的集中操作终端,调机监控的STP终端,编尾停车器的停车器控制终端,监测系统的微机监测终端。

二、分系说明SAM系统的功能结构和作业流程

SAM系统按功能分为以下模块:设备集中控制作业系,计划行车作业系,计算机自动执行工作系,计算机设备综合监测工作系。

(1)设备集中控制作业系由与现场执行设备连接的SAM系统通信接口机、SAM系统集中操作终端组成。提供集中控制条件下,对所有现场设备的控制界面和站场信号设备的状态表示。(2)计划行车作业系由TDCS接口机、计划信息接口机、辅助调度操作终端组成。提供集中控制条件下,值班员作业所需要的行车调度信息和调车作业信息交互平台。(3)计算机自动执行工作系以集中操作终端为核心,通过与计划系统和执行系统无缝连接。实现自动化的作业执行功能。(4)计算机设备综合监测工作系由计算机状态监测,现场信息监测,网络状态监测等监测平台组成。用于提供SAM系统设备日常维护平台。

SAM系统工作流程可划分为应用层、通信层、执行层。

信息员岗位工作计划例9

关键词:企业 会计 信息化 发展 

 

引言:在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资源来实现企业的高效管理,提升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水平,是企业始终追寻的目标。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和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为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采取了企业的财务集中管理,以确保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因此,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在集中管理中凸显了出来。本文就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谈几点看法。 

一、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因素 

(一)硬件因素 

硬件技术是保证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的平台,离开了硬件技术的支持,会计信息化将无法开展。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平台。通过网络,将企业的物资采购、产品销售、货款结算等项业务处理与电子商务密切结合,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二)软件因素 

随着会计准则的标准化,企业间会计系统的差异逐步缩小,会计软件也逐步从单纯核算型软件向管理型、知识型软件方向发展。管理型、知识型会计软件除了注重本身的技术特征外,更强调技术的先进性,侧重于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融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会计信息的先进性带来企业管理水平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拉动或开拓用户的需求。如今,软件设计更成熟、更先进,性能更稳定,版本更新速度更快,功能扩充能力以及售后服务质量更好。 

(三)人员因素 

将会计、财务、营销、管理等的先进技术和方法融入到会计信息系统后,要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正常运行,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化的功能,就必然对会计人员、财务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有更高的要求,需熟悉新的信息技术和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对策 

(一)建立会计信息化理念 

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进一步转变观念,建立会计信息化的理念,使他们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是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成为会计信息化的倡导者。同时领导要重视会计信息化,提高认识,成立高效务实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由单位负责人挂帅,由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加。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制定本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组织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建立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会计信息化培训与学习,监督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加快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人才是关键。针对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供给现状,培养大量的信息化人才,需要从几方面入手,首先,国家从宏观的角度加大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教育投资,加大会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力度,调动社会各种培训机构的力量,为企业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其次,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增强企业员工对管理信息化的认识,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高、中级管理人员、IT负责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业务素质,造就一支多门类、多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一支精干的会计信息化管理队伍。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 

一些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就处于停顿状态,没有及时开展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或者虽然已经开展了部分业务系统的建设工作,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用信息化的理念来指导这项工作,导致会计信息化没有成为整个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会导致信息数据在内部外部之间不能共享,信息流通不畅通,既影响了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因此,企业信息化包含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企业信息化在会计方面发展的体现,没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就没有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要加快企业信息化速度,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连接,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四)做好系统的安全保密控制 

实现会计信息化后,必须要解决信息的安全问题。由于电子数据高度集中,高度依赖电脑,且受人为操作失误、

[1] [2] 

机器故障、电脑病毒入侵及水灾、火灾等因素影响,数据容易被破坏,因此必须做好会计信息化的安全保密控制,主要控制措施应包括: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财会用电脑、设置操作权限限制、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数据存贮和处理相隔离、设置接触与操作的日志控制、机房环境保护、安全供电系统的安装等。另外针对网络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等,企业应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采用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存储功能等为会计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 

(五)建立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会计信息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会计信息化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实行会计信息化的单位要根据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和开发的特点,结合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要求,对会计岗位的划分进行调整和设立必要的会计岗位。设置岗位时应根据职责分离的原则分配岗位,同时加强授权审批控制,强化内部牵制制度,通过人员分工、岗位责任制的建立、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进行控制,防止错漏、舞弊和越权行为的发生。 

(六)加强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管理 

信息员岗位工作计划例10

1、硬件因素

硬件技术是保证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的平台,离开了硬件技术的支持,会计信息化将无法开展。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平台。通过网络,将企业的物资采购、产品销售、货款结算等项业务处理与电子商务密切结合,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2、软件因素

随着会计准则的标准化,企业间会计系统的差异逐步缩小,会计软件也逐步从单纯核算型软件向管理型、知识型软件方向发展。管理型、知识型会计软件除了注重本身的技术特征外,更强调技术的先进性,侧重于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融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会计信息的先进性带来企业管理水平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拉动或开拓用户的需求。如今,软件设计更成熟、更先进,性能更稳定,版本更新速度更快,功能扩充能力以及售后服务质量更好。

3、人员因素

将会计、财务、营销、管理等的先进技术和方法融入到会计信息系统后,要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正常运行,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化的功能,就必然对会计人员、财务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有更高的要求,需熟悉新的信息技术和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对策

1、建立会计信息化理念

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进一步转变观念,建立会计信息化的理念,使他们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是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成为会计信息化的倡导者。同时领导要重视会计信息化,提高认识,成立高效务实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由单位负责人挂帅,由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加。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制定本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组织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建立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会计信息化培训与学习,监督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2、加快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人才是关键。针对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供给现状,培养大量的信息化人才,需要从几方面入手,首先,国家从宏观的角度加大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教育投资,加大会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力度,调动社会各种培训机构的力量,为企业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其次,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增强企业员工对管理信息化的认识,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高、中级管理人员、IT负责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业务素质,造就一支多门类、多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一支精干的会计信息化管理队伍。

3、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

一些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就处于停顿状态,没有及时开展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或者虽然已经开展了部分业务系统的建设工作,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用信息化的理念来指导这项工作,导致会计信息化没有成为整个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会导致信息数据在内部外部之间不能共享,信息流通不畅通,既影响了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因此,企业信息化包含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企业信息化在会计方面发展的体现,没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就没有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要加快企业信息化速度,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连接,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4、做好系统的安全保密控制

实现会计信息化后,必须要解决信息的安全问题。由于电子数据高度集中,高度依赖电脑,且受人为操作失误、机器故障、电脑病毒入侵及水灾、火灾等因素影响,数据容易被破坏,因此必须做好会计信息化的安全保密控制,主要控制措施应包括: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财会用电脑、设置操作权限限制、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数据存贮和处理相隔离、设置接触与操作的日志控制、机房环境保护、安全供电系统的安装等。另外针对网络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等,企业应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采用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存储功能等为会计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

5、建立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会计信息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会计信息化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实行会计信息化的单位要根据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和开发的特点,结合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要求,对会计岗位的划分进行调整和设立必要的会计岗位。设置岗位时应根据职责分离的原则分配岗位,同时加强授权审批控制,强化内部牵制制度,通过人员分工、岗位责任制的建立、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进行控制,防止错漏、舞弊和越权行为的发生。

6、加强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管理

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是在会计信息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是保证系统内数据信息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更好为管理服务的保证。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对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防盗、防虫蛀、防霉烂和防鼠咬等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以上不同的地点,最好在两个不同建筑物内,采用磁性介质存贮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会计档案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各种会计资料包括打印出来的会计资料以及存储会计资料的软盘、硬盘、计算机设备、光盘、微缩胶片等,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得外借和拿出单位,严格会计档案的借阅权限和借阅手续。存放在磁介质上的会计资料借阅归还时,还应该认真检查,防止感染病毒。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管理部门应在加速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满足企业信息化应用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自己,以此增强核心竞争力,带动企业的进一步提升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