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军队行政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07:54

军队行政管理论文

军队行政管理论文例1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技能与服务方式的深刻变革。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一体化集成服务的新路子,对于全面整合与利用全军院校政治理论教育信息资源,进一步拓展《军队政治理论学科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文献信息资源在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和保证部队“打得赢”、“不变质”中的联合服务保障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集成服务的必要性

一是积极顺应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实施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工程”,是中央军委和总部根据“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作出的重要决策。“实施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实现教育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共享化。因此,积极推行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集成服务,既是顺应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实现军队院校文献信息资源集成化、服务利用共享化和教育训练远程化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全面提升军队院校整体现代化办学水平的必然要求。

二是实现“全军院校一个馆”建设目标的需要。“全军院校一个馆”,是总部机关早在1998年就确立的全军军事训练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奋斗目标。《军队院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经过五年的努力,把全军院校图书馆基本建成信息资源丰富、布局优化、特色鲜明、联合共享、动态发展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知识服务体系,初步实现“全军院校一个馆”的建设目标。因此,积极推行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集成服务,即是依托了‘军训网”对各院校,尤其是对政治院校的政治理论教育的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实施有序的整合和联合服务保障,也是实现“全军院校一个馆”建设目标的重要步骤。

三是克服目前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弊端的需要。近年来,全军院校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等多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就目前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来看,仍然存在着松散管理与条块分割、标准不一与自成体系、自产自给与重复建设、经费紧张与技术力量有限、规模偏小与尚未真正形成共享保障合力等弊端。积极推行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集成服务,是克服目前存在的种种弊端和问题,实施全军院校数字图书馆工程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大联合、优化整合与高效利用各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保证。

二、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集成服务的基本思路

(一)构建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导航集成系统。运用“军训网”、“因特网”交互技术及《军队政治理论学科数字图书馆》的“信息雷达”、“知识导航”等搜索引擎应用功能,开发与建立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导航集成系统,分别将“军训网”、“因特网”上被选定的政治理论教育相关信息资源的网站地址、栏目名称、文献信息目录和内容摘要等指引信息,按照政治理论学科专业以及特定用户某一个研究领域和信息源载体形态与种类的要求,加以分类排序、规范整合集成,建立诸如“冠状树”结构的导航路线图和自助式搜索界面,同时建立一个能基本覆盖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学科专业及可以直接链接检索的知识信息导航库,直接帮助与引导“军训网”读者搜索和获取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

(二)构建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重点学科特色数据库集成系统。据了解,目前全军政治院校及相关院校研发或正在建设的特色数据库,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军队政治工作、军队文化工作、军事新闻传播学、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军事信息管理和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等达20个左右,我院还相继建立了“政工”、“军旗”、“军心”、“军魂”等4个特色网站。这些分布在各单位的数据库和网站,不仅涵盖了全军院校政治理论重点建设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而且都具有一定规模和基本形成更新维护制度。运用数字图书馆现有的“信息雷达”、“站点分布式检索”等应用工具及挖掘、转载、复制等方法,依据《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指南》公布的重点学科专业目录和相关标准规范,把这些数据库和网站的全文信息资源进行搜索查询、统一标引分类和有序整合集成,实行自动和便捷的查询检索,为全军院校政治理论重点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科研提供针对。

(三)构建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原生文献信息资源整合集成系统。通过建立健全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原生文献信息资源合作共建的长效运行机制,依托“军训网”网络环境及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MDLS)数字化生存平台和各院校现有设备与技术,采取统筹规划与协作分工、分布建设与统一整合、实物交互与网上递交、自动与在线共享相结合的途径,对分散在各政治院校及相关院校政治系(教研室)的各类公开发行刊物、自编教材与著作、学术科研成果、研究生毕业论文、内部简报与研究资料、专题讲座与报告等原生特色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分期分批地收集递交、规范化加工和集中统一整合,建立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原生文献信息资源联合数据库及集成服务网站,确保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总中心和各联合院校门户网站的原生文献信息资源的及时自动更新维护和实时利用。

(四)构建军队政治理论教学相关信息资源集成系统。协调联合全军政治院校及相关院校政治系(教研室),以《军队院校图书馆联合书目中心》搜索查询到的政治理论教学相关文献信息资源目录为基数,统筹分工联建,按照先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再公共学科专业,以及课程教学和科研需求的轻重缓急,一方面有计划地对馆藏非密级教学参考书刊资料进行分期分批数字化加工;另一方面对军内外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相关的网络课件、专题讲座报告、最新教材和专著等资源进行连续不断的收集加工和更新维护,并将其与原生文献信息资源一道,依据专业课程进行分类排序、合理配置、整合集成,建立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学相关文献信息资源联合数据库和集成服务网站,直接为各院校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课程教学提供服务保障。同时,利用《军队院校图书馆联合书目中心))查询系统,适时开展军队院校图书馆政治理论教育相关馆藏印刷型书刊的馆际互借活动。

(五)构建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专家参考咨询集成系统。依托军队院校现有数字图书馆开发与应用平台,构建学科专家与智能工具有机结合的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专家参考咨询集成系统。该系统由专家人才库、咨询工作站、推理与获取机制和用户界面组成。其主要功能:一是建立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专家人才库。在网上公布专家人才的自然概况、教学科研成果、专业研究方向和咨询资历等息,让咨询者有针对性地了解和掌握咨询专家人才的情况。二是建立智能化推理和咨询信息库管理系统。前者能在跟踪分析咨询者需求和进行实时咨询解答过程中,指导和帮助咨询者获得相关咨询信息;后者能对已咨询过的信息源进行自动搜索整合、及时更新扩充和咨询信息,为新咨询者提供参考咨询信息。三是建立专家联合咨询工作站。该工作站主要是根据各院校学科专业分布和协议分工建立专家教授联合咨询站点,通过制作个性化网页、开设电子信箱和BBS等运作方式来实现。由于该工作站采取的是联合咨询模式,尽管网上的咨询专家所在的位置是虚拟的、不同的,但咨询者的需求能从四面八方获得满意的答案与信息服务,实现专家与咨询者之间由过去的一对一传统咨询模式向网络环境下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新咨询模式转变。

(六)构建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联合数字图书馆系统。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联合数字图书馆系统,主要由全军政治院校及有关院校政治系(教研室)联合共建。考虑到各院校学科专业特色和网络设备条件、数字化建设程度、技术力量及驻地比较分散等实际情况,拟以全军院校整体数字图书馆和各院校现有数字化设备系统为技术支撑,建立信息资源互动调度、有序整合管理和网络信息共享检索的政治理论教育联合数字图书馆集成系统,实现“军训网”域内的统一规范管理、统一界面的检索与利用;拟以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MDLS )为开发平台,联合共建文献信息数字化加工和自动化系统,实现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分工合作、分布建设与有序整合;依据国际“DC核心元数据”、国家和军队“中文元数据方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军事信息资源分类法”,建立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元数据及分类规范标准体系,实现同学科专业信息资源有序整合与统一界面快速准确检索;以联合共建共享为目的,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的协作分工机制,实现联合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实时交互、应用导航、主动推送和高效管理与利用。

三、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集成服务的主要措施

军队行政管理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132 — 02

“国防生是改革开放以后, 国家为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根据军队建设需要, 由普通高等学校参加国家统一招生考试中录取的学生或在校大学生中选的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军队工作的学生。”〔1〕新形势下,培养军政兼优、使命坚定、政治思想优秀的合格国防生,是对普通高校依托培养工作的根本要求。科学判断国防生培养工作的内涵特性、突出军营文化教育作用、建构合力教育体系是提高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应有视角。

一、国防生教育培养的内涵特征

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后备军官,是党和国家从适应世界军事变革和加速我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高度做出的科学决策,是赋予承担这一任务的普通高校的政治任务。依托培养工作有着特定的内涵意义。

一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党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作出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正是贯彻这一精神的具体举措。因此,这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其工作内容、模式和标准等均表现出政治性强、使命艰巨、责任重大的特点。二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依托培养工作要达到军队人才素质标准的目的,需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考虑工作开展。把突出高校优势资源与个性特点结合起来;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素质需要与军队人才特殊能力需要结合起来,通过深入、全面、系统的工作,建立起适应国防生培养的制度、师资、教学内容、科研平台、特色育人方法等,从而形成科学、完备培养模式。 三是一项创新的工作。我国依托高等教育培养军事人才起步较晚,培养的目标、模式、方法尚需要进一步在实践工作中探索。工作的创新开展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深入探索军事人才的培养规律,研究军事人才的特点、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伟大任务、探讨深化政治思想教育的路径、融合选取中西方国防生培养的经验,是创新这项工作的基本内容。

二、国防生思想政治素质能力与教育实效分析

国防生是人民军队的后备力量,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特殊人才。思想政治素质是第一素质,笔者认为其内涵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度的政治觉悟。政治立场坚定,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完备的理论素养。能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熟知党史军史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科学认识和掌握形势政策。三是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有良好的军人道德品质,能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积极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四是丰满的人格素质。不怕牺牲、勇敢顽强、乐观向上,敢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有一往无前的胜利精神。

目前,国防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其课程设置、内容、评价体系和模式方法都有了创新发展,各教育机构和系统更加重视。但从实效性上评判,尚需进一步探索提升。国防生的政治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战斗作风还与入伍第一任职能力要求有很大差距。同时,从教育培养工作来看,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效益较低;激发和促进国防生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的积极性的教育空间还需进一步拓展;传统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角色彩还仍然浓厚;模式新、方法新、载体新的教育路径还待进一步探索。为此,我们需要深化对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探索,寻求提高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三、创新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结合国防生特殊的政治要求,以大学校园文化为基点,积极培育军营文化,充分融合不同教育资源、建构合力育人模式是提高国防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应有路向。

(一)审视军营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异同点,强化军营文化培育

一般来说,“学校文化是指某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环境风貌的整合与结晶,它表现为某所学校的‘综合个性’ 。” 〔2〕一般来说,校园文化的共性特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真理追求的学术精神。为学之道在于识真理、求真理、实践真理,这是文化传承之根本。二是开放自由、兼容并包的多元思想。“和实生物,同则不济。”大学是文化的交锋地、思想的碰撞园、人文的融合区,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开放、宽容、包容等特征是大学生命所在。三是创新精神。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新氛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大学本然特色,是促进教育发展、育人水平、文化繁荣、知识更新的重要推动力。四是引领思想、服务社会的职责意识。大学是思想的发源地、积聚地和辐射区,是思想引领的桥头堡和大窗口,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发扬者和传承者。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实践于社会是大学的职责所在,服务能力、服务意识、服务精神是考量大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条件。

“军营文化是军营特有的精神风貌、政治信仰、道德品质、传统作风、价值观念、娱乐活动等方面的总和。”〔3〕军营文化建设于军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培育和成熟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和军队服务人民的政治要求是军队文化的灵魂所在,严格的纪律意识和勇敢顽强的必胜信念是军队文化的主要特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是军队文化新的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和军营文化的育人对象都是当代大学生,文化育人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但因国防生和普通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在标准和尺度有所不同,所以在文化教育的要求上也有所区别和侧重,在异中求同,在同中求新。一是突出军校资源融合。突出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师资队伍的力量,深化国防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培育。通过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标准、加强专家学者引领、建立人生导师负责等,不断提高国防生的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二是创设军营环境。普通高校一方面要重视环境文化差异研究,突出学校本身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借鉴军事院校的培育模式及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以国防生未来任职思想政治素质为需要创设军营文化环境。通过军营环境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建设高校国防生军营文化区。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深化教育内容、优化教育环节、丰富教育实践,不断提高军营文化的育人质量和水平。三是搭建实际平台。通过社会实践、军队实习、科学研究、志愿服务等实践平台,突出引领思想教育、战斗精神培育和军魂意识锤炼,促进提高国防生军政素质。

(二)选取有效管理模式,为教育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突出高校特色与国防生培养要求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国防生教育管理的模式实践和研究,是深化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体系。

在十几年的培养实践中,不同的依托培养高校在国防生管理模式上各不相同。从宏观上看,基本是集中、分散与分散集中结合三大类管理模式。集中管理类似于“校内小军校”,让国防生单独居住、学习、训练。分散管理与普通生的管理模式一样,主要突出以班级为主,突出大学的管理模式展开教育。集中与分散结合模式突出专业文化分散学习,日常管理和军政训练的相对集中。从微观上看,有部分高校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成立国防生依托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后备军官学院、国防生自我管理的模拟营或党总支等,加强国防生教育管理体制。这些模式的优劣、科学与否,目前尚未有正确的统一定论,推广和指导作用并不明显。笔者认为,在把握以促进军事人才素质培养最优化的基点上,探索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易于日常管理,适于培养的模式,还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并且要突出国防生群体的政治思想素质标准与大学教育规律的科学结合,在科学有效的教学体制、管理体制、军营文化教育体制建构上求深入,才能保证国防生的教育培养的路向更正确,管理模式更成熟,管理制度更科学。

(三)整合支持体系,突出教育合力

高校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资源丰厚,可谓处处皆教育,时时有教育。科学、合理、有效的整合这些资源优势,形成教育链、教育源和教育系统作用于国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保证教育的多样化、系统化和实效性。

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支撑体系上求成效。第一,突出国防生党团组建设。以管用、有利于教育的模式加强国防生党团组织建设。把国防生党团支部建设作为加强国防生政治思想建设、军营文化建设和个人能力水平提升的平台,保证人人得到锻炼,得到提升。在实践中,科学设置党团支部,按军人党员的学习内容、教育内容和实践内容开展支部活动,促进国防生提升党性锻炼和军魂意识培养。第二,提升国防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效益。创新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与学习制度,针对国防生思想实际,着眼于未来战场对国防生的素质要求,以全新的视角整合优化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尤其要精选精编我军历史、军事理论和军人道德修养、军人心理学等内容,进入教育系统,列入教学课程,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学习成绩,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深化国防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主抓手和主平台。第三,突出日常管理的助推作用。加强日常养成抓作风,日常生活抓榜样。通过严格执行军人一日生活制度和军人意识培养,在日常管理中营造浓厚的军队管理氛围和、培育丰富的军营文化元素。

另一方面在教育合力形成上求成效。第一,突出驻校选培办的教育职能。中国人民解放驻校选拔培训办公室要加强军政训练的课程设置、时间安排、组织协调和师资队伍建设。军政训练课程要进入教学系统,列入高校教学计划,军、校各级机构要做好军政训练课教学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制定量化考核与定性考核标准,保证课时不少、内容不少和效果显著。第二,用好国防生部队当兵实习锻炼好时机。军队一线具有我军优良传统和军营文化积淀的优势,而且形成了符合我军军事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的成熟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抓好国防生入部队基层当兵锻炼和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铸牢军魂,提升素质。第三,强化综合素质培训中的辐射作用。以国防生第一任职需要加强国防生人文素养、演说读写、协调指挥等综合素质培训和实践,在培训和实践中促进国防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育和提高。

〔参 考 文 献〕

军队行政管理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140-03

为规范军队财务工作,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费保障效益,中央军委2011年了《中国人民财务条例》,对于贯彻落实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军队财务工作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军队医院作为我国一种特殊的公立医院,既担负着平时保官兵健康、战时保军事打赢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承载着修复社会劳力、维护百姓健康的职能,对缓解我国卫生资源供需矛盾、培养军队人才、弥补军费投入不足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时代,随着医疗保险改革的推进,军队医院自身的财务管理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

一、军队医院发展现状

军队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履行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健康保障义务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军队医院兼有卫勤保障、公共产品与医疗市场主体的特征,是国防公共事业、社会公益事业与卫生服务行业这三重目标的统一。目前,军队医院已经形成了陆地―海上―空中三位一体、战略―战役―战术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其经济活动日益活跃。军队医院要实现卫勤保障、社会公益性和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多重目标,必须在完成军队和社会赋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任务中,提供优质、高效、低廉的“一站式”服务,最终实现军事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均衡。军队医院的发展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结构多层次。按业务范围划分,有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和教学医院。按服务要求划分,有平时医院和战时医院。平时医院又按规模和任务划分为总医院、中心医院和驻军医院,按保障功能划分为后方医院和疗养院等。当前,因军事单位不隶属于地方政府直接管理,军队还有一些医院没有纳入地方政府卫生规划。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没有考虑军队不同类型医院的特殊需要,导致医院自身的保障制度与政府相关政策不配套。

二是体系跨区域。军队医院的体系非常复杂,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和总装备部分别设立总部医院,以及驻港澳部队分别设立各种类型的医院,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分别设立军兵种各个等级医院。所有医院分布全军各大单位,遍及全国各个区域。由于这种各自独立分割的保障体系与现代军事联勤体制不相一致,造成军队医院指挥、运行不统一。

三是属性复合化。军队医院建立的初衷是为了确保为兵服务,允许适度开展对外有偿服务,目的在于弥补医疗经费的不足。目前,军队医院发展速度整体较慢,医院功能与学科技术多数仍处于低层次循环,保障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

四是保障多重性。军队医院与地方医院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既保军事又保卫生,既保官兵又保百姓,既保日常又保应急。由于缺乏足够的优质资源,军队医院完成多样化保障任务的能力明显不足,其保障能力与军民健康需求不相适应。

军队医院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医疗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军队和社会的稳定。从本质上来说,军队医院的主要特征是公益服务性,其经营管理主要目的是提高服务优质性而非对外营利性。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国家财政的支持,军队医院长期以来缺乏对盈亏的敏感性。鉴于其自身和外部环境特点,形成了多年来我国军队医院财务管理不规范不完善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权责不分、缺乏竞争力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军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医院自身运营的实际问题,军队医院的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创新医院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以财务管理的手段分析医院运营管理状况,将为军队医院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二、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研究的意义

经过2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军队初步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医院财务管理理论和政策制度,为加强医院建设提供了有力指导。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军新军事变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军队医院建设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所有这些,对创新军队医院财务管理,既提供了有利条件,又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任务十分繁重。

(一)理论意义

1.完善我国医院财务管理理论体系。近年来,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实践发展较快,但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纵观中外关于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有关财务管理的文章虽然很多,但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医院财务管理理论的比较少。虽然有部分研究提出了一些医院财务管理的理论构想,但没有进入到医院财务管理理论的实质性领域,尤其是关于军队医院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基本上没有。因此,研究军队医院财务管理理论,既要研究医院财务管理理论的构成要素,也要研究医院财务管理理论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按这种内在联系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逐渐形成一个理论体系。这也是军队医院财务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基础,对于充实我国医院财务管理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优化军队医院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都需要有一种概念框架作为统一推理,军队医院财务管理也不例外。医院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就是通过构建医院财务管理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为医院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因为只有建立了合理的理论结构,才能对复杂的客观事物进行抽象,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客观事物。因此,从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实践出发,同时借鉴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参考地方医院财务管理的研究现状,不断地进行医院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就能根据不断变化的医院财务管理实践更新观念、创新理论,促进军队医院财务管理理论不断进步。

3.推动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实践发展。从军队医院财务管理的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认识的过程和任务尚未完成,还必须回到医院财务管理实践中去,实现一次更大的飞跃。这是因为,一方面,正确的医院财务管理理论必须反映医院财务管理的规律性,军队医院财务管理理论是否正确,必须接受医院财务管理实践的检验;另一方面,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只有实现了对医院财务管理实践的解释、评价和指导,军队医院财务管理理论才有真正的归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医院财务管理的完善和发展,都必须有正确的医院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作指导。

(二)实践意义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发展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前提。因此,我们抓工作、搞建设,必须计算成本,计算效费比,既要看投入、更要看产出,既要重过程、更要重效益。近年来,军队医院建设发展总体形势不错,但发展不平衡、管理不规范、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领导不能正确处理建设与发展的关系,盲目扩张,急功近利,投入不讲效益,花钱不计成本,决策论证不充分;有的单位经费管理粗放,经济核算不够科学,有的医院成本性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高达91%。部分医院没有正确处理好自身发展与财力可能的关系,片面追求规模扩张,导致单位家底经费亏空很大,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医院医疗设备总值很高,加之医院药品器械采购量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较多,一年支出有几百亿,节省一个百分点就是几个亿。要着力扭转这种状况,必须坚持以新的理念、新的举措、新的办法推进医院科学管理,充分利用成本核算这个有力杠杆,采取更加有效的管控措施,推广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手段,下大力控制成本性开支,减少损失浪费,努力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发展路子。

2.规范医院财经秩序的现实需要。当前,军队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有些单位重钱轻物,资产底数不清、处置随意,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浪费;有的单位预算法规意识比较淡薄,预算与执行“两张皮”,预算满打满算,无预算、超预算开支现象比较严重,甚至超财力搞建设;有的单位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成本不实、收益不准,隐瞒收入、虚列成本,特别是做假账、虚报瞒报收入现象十分突出。有的医院上报成绩时,夸大虚报;上交利润时,隐瞒少报,而且两个上报数相差很大,让人虚实难辨。上述问题,有的是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必须尽快予以纠正。发生这些问题,除了当事人法纪观念淡薄外,医院领导对财经工作不重视、规章制度不落实、财务管理不正规,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加强军队医院财务管理研究,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培养懂经济、善管理的人才队伍,对于促进医院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都规范有序,不断提升医院管理的层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提高卫勤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当前,军队医院建设发展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军队使命任务的拓展,医院在维护官兵身心健康、促进战斗力生成提高和保障有效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服务保障现实需求与经费供应相对不足的矛盾凸显,给军队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卫生事业费标准低,一个中心医院全年向上领报的卫生事业费,仅够一个季度军人免费医疗开支;二是医院军免开支增长势头快,每年递增8%;三是医药赢利空间不断收缩,仅药品降价一项,一个中心医院一年就少收入300万元左右。在这种情况下,要进一步提高卫勤保障能力,就必须在优化整合资源、加强成本控制、强化绩效管理上想办法、找出路。加强军队医院财务管理,根本目的就是要精打细算,开源节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消耗,切实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用在为战备、为部队服务上,为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卫勤保障。

三、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创新,是军队财务管理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需要借鉴地方医院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实践成果,对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构建军队医院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探索军队医院财务管理的组织改革,创新军队医院财务管理的管理方法,提出军队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思路。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1.军队医院兼有卫勤保障、公共产品与医疗市场主体的特征,从本质上来说,军队医院主要是提高服务优质性而非营利性,但军队医院参与国家医疗服务行业的市场经营与竞争,必须合理有效地使用现有资源,运用医院财务管理的手段,分析和改进医院运营状况,将是军队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2.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长期得到上级拨款的支持,军队医院缺乏对运营盈亏的敏感性,形成了不算成本、不讲效益、不重视资产管理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权责不分、缺乏竞争力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军队医院的发展,必须引起医院、上级管理部门和各级财务部门的高度重视。

3.根据军队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形势,分析军队医院财务管理现状,要改革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办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以环境为起点构建军队医院财务管理理论,为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和创新提供有力指导。

4.军队医院现行的财务、经济管理部门分别设立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比较国外医院“一长三部”模式与国内医院直线参谋型模式,借鉴部分军队医院成立财经管理中心或财经管理部的有益实践,根据组织设计原则,主张以高效为目标,整合军队医院财务管理机构,成立财经管理部,归口管理医院财务工作,为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和创新提供组织支撑。

5.医院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一个独立的方面,又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必须借鉴地方医院管理成果,综合运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6.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服务市场进一步开放,军队医院面临来自国家、社会、医院内部等众多方面的压力,医院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对自身的运营成本进行充分的核算、分析,如何科学推行全成本核算,展开院级、科级、单元、项目和病种五级成本核算,是军队医院当前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7.成本降低从另一个方面说就是利润增加,也就是纯利润增加,对于任何军队医院来说,运用经济分析方法,以成本为中心,科学组织成本控制,是提高医药净收益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促进医院改善经营管理,全面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8.随着军队医院规模的扩大、对外有偿服务业务的发展,如何有效防止资产流失,促进医院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医院领导和财务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必须规范军队医院资产全过程管理,切实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科学性,防止盲目投资、设备闲置和资源浪费。

9.良好的工作绩效,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军队医院现在开展绩效考核的单位不多,借鉴国内外医院的经验做法,必须把全方位绩效考核作为医院绩效控制、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医院全体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10.展望军队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必须以建立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系统为牵引,将医院的HIS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医院物资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并建立区域性医院财务管理平台,实现管理系统集成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为医院提供更加有效、科学、准确的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央军委.中国人民财务条例.2011.3.

2.财政部,卫生部.医院财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民发〔2009〕81号).2009.6.15

4.郭复初等.财务通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5.Kenneth Kaufman著,程薇译.医疗卫生单位财务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

6.周文贞,秦永方,王金秀.医院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7.吴晶.医疗企业财务管理的6堂必修课[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8.陈德亮.军队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9. 许仕鑫.军队医院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0(4)

军队行政管理论文例4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信息化战争的需求,我国需要建立一批批适应信息化管理的新型部队。信息化条件下,部队的正规化管理面临着挑战,但也同时迎来了新的机遇。国家的法律法规、官兵的思想政治觉悟、部队管理主体的素质,都是信息化条件下加强部队正规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1.加强官兵对法律法规的认识

强化法律法规学习,提高法律法规意识。军队要认真组织官兵学习法律法规、条令条例和"五条禁令"等铁规,使全体官兵真正掌握并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治理念。

如今,军队官兵对法律知识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军队普遍的法律意识淡泊。正规化管理是一个整体,要坚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学理论的学习。官兵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法学理论,深入理解其内部精髓。的法治治国和的从严治军理论,都是官兵很好的学习内容。部队要增强从严治军、依法办事的法治理念。在信息化时代下,加强对其学习和掌握,可以进一步增强对信息化下我国部队正规化管理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军队的法律法规是依法从严治军的重要依据。只有加强军队官兵对军事法律法规以及军队条令条例的学习,才能自觉地学法用法、遵纪守法。

2.提高官兵思想政治的觉悟和积极性

强化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官兵思想政治素质。军队领导要认真组织官兵开展以爱党爱国、艰苦奋斗道德以及"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教育,培养部队官兵的革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高尚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信息化条件下的网络的全面普及和科技创新,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官兵的政治思想。

在进行正规化管理的思想理论学习中,把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贯穿于学习教育活动中,组织收听收看新闻专题报道,学习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事实、创新理论等知识,让官兵在趣味中感受学习政治理论的重要性和学习文化知识的必要性,使政治教育即有活力、又富有吸引力。同时及时做好思想跟进和引导教育,帮助官兵克服和解决思想上认识不清、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党的十思想理论上来,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例如2013年1月,驻澳门部队步兵一营官兵每天训练之余,都会聚在营区电子阅报栏前,点阅当天刊载的学习贯彻十精神的相关新闻。部队身处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汇的澳门,官兵思想防线在“一国两制”特殊环境下面临着更为复杂的考验。对一些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时事热点问题,部队采取基层宣讲、专题辅导和外请专家讲课等方式,旗帜鲜明地讲“大道理”、明“大是非”,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思想的渗透,为官兵心灵装上一盏“防雾灯”。自进驻以来,官兵身居闹市、意志如钢,未发生一起政治性问题。民意调查显示,澳门民众对驻军的认同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3.增强部队管理主体的基本素质

做好部队官兵思想工作的,主要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的言行在广大官兵中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依法从严治军必须首先从严治“官”。一是坚持对干部进行法制教育。各级干部是军队建设的核心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水平关系到整个部队的建设与发展。要从强化干部自身法制观念、增强法制素养、提高法制水平着手,加强对广大干部的学习培训。要结合部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批进行。通过建立健全学习制度等一系列方式方法,提升广大干部的法制理论素养,强化依法从严治军观念。“为官贵与士卒同”,因此,必须以自己的行动赢得部属的信任,赢得领导权威。要通过建立健全有关机制,规范和约束广大干部的思想行为,提高自我管控能力。将干部的工作业绩与其职务提升、立功受奖等挂钩,切实激励其自觉遵守纪、模范带头的法制意识。

例,驻守在滨海之畔的武警8630部队,处处能够感受到部队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该部队通过狠抓党员干部的学风建设,部队较好的实现了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提升了机关的良好形象。

4.组织部队正规化管理的方法

4.1建立正规的生活、工作、学习、训练及战备秩序

要把严格执行“五条禁令”、“六个严禁”和部队条令条例等作为队伍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教、养、练、查”四个环节培养良好的作风纪律,确保警令畅通。用制度规范言行,确保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

4.2发挥经常性管理工作的作用

首先要正确处理领导抓与抓领导的关系。实行上级抓下级、各级领导主动抓、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让“第一责任者、第一管理者”首先置于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之下。其次要正确处理好突击抓与经常抓的关系,部队作风纪律的培养、军人良好素质的养成,把主要精力放在经常性管理工作上。

4.3赋予部队管理教育的时代性

要树立“管理出效益、出战斗力”的意识,丰富手段和方法,使部队管理教育工作赋予时代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充分发挥典型效应作用,善于捕捉部队中出现的闪光点,熏陶官兵们的思想,陶冶官兵们的情操,在思想政治方面确保部队“打得赢、不变质”。

4.4从全局把握整体教育

要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置于部队建设的首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确保部队正确的政治方向。要考虑到战士认识发展的渐进性,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充分发挥管理手段对官兵思想观念的净化作用。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充分发挥活动载体对官兵思想观念的引导作用。大力弘扬新风气,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对官兵思想观念的示范作用。

结束语:

信息化条件下的部队正规管理是一个逐步努力和完善的过程。当今的时代,网络媒体的不断更新,更是要求部队官兵有着良好的思想觉悟和科学知识。只有加强部队的正规化管理,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战斗力,成为一批具有先进思想文化和强大战斗力的新型化部队。(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参考文献:

军队行政管理论文例5

一、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的概念界定

军队预算是国家预算在军队中的继续和延伸,它包括军队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决算四大环节。作为军费的计划和管理系统,军队预算追求三个核心目标:一是军费总量控制,严格控制军费支出总量;二是配置效率,将有限的军费在众多部门和项目间合理配置;三是运行效率,争取以最低的军费投入获得最大的战斗力生成。军队预算制度安排,既要涵盖规范在军费规模和结构确定过程中的军队预算活动、处理军队各机构间及机构内部经济和权利关系的具体规则,也要包含军队内部的军队预算资金运行管理机制的设计。所以,笔者认为军队预算制度安排是规范军队内部预算活动、协调军队与政府及军队内部各种预算关系的一组具体规则的集合,以提高军费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保证军队预算工作顺利执行。它包括各类军队预算法规、规范、意志观念和军队预算的内部治理机制等。

二、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

(一)产权理论

产权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的界定和交易问题,具体地讲,就是研究产权的内容如何以特定的和可以预期的方式来影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军队预算是政府以行政权取得收入并由军队再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因而行政权决定资源的配置往往容易导致寻租行为。一方面,军队预算资金使用者在资金运用上具有更多信息优势,凭借其信息优势,并利用国防产出服务于广大民众的正义感召力量,通过各种游说与寻租活动向政府部门施压,人为地扩张其预算需求;另一方面,军队预算决策部门具有资金配给“自由裁量权”上的信息优势,可以利用资金配给权来影响资金使用者行为,从而,通过不断改变预算资金配给的规则与结果,人为地创设超额预算资金配给的分布结构,并以这种“设租”行为,诱导预算资金使用在新的租金分布格局下,展开新一轮寻租活动。资金供求双方的这种影响和互动使得军队预算过程中的寻租活动长期存在,其最终结果很可能产生使军队预算陷于低效率发展路径的“锁住效应”(Lock Effect),那就是各资金使用者通过竞相寻租来获得超额预算资金配给,而不是通过“科学理财”使资源从低效的状态中释放出来,并转入具有高度的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中来,其长期演进的后果将导致军队预算资源的总体配置逐渐演变为一种低效率的格局。

(二)委托理论

委托理论主要研究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委托人如何约束以及激励人问题。该理论认为,在存在委托关系的情况下,委托人和人由于利益目标不一致,人常常会采取偏离委托人利益的“逆向选择”,利用信息优势侵害委托人的利益。而委托人为了避免损失而采取种种措施加以约束,必然引起“成本”的产生。军队预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一系列的委托关系,它实际上是社会公众、国家立法机关、军队各级机关及具体职能部门之间就军队预算资源的投入范围、方向及运行管理所形成的委托关系。为了减少军队预算中的冲突、降低成本,必须尽可能缩减层级,并构建一套有效预算治理结构,对人进行有效的约束和适当的激励。

(三)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交易成本分析的逻辑起点是契约人。契约人的基本行为特征是“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有限理性就意味着因环境复杂性和人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所有协议和契约不可避免地不完全。同时,机会主义的存在,增加了契约的风险,契约人对自我利益的考虑和追求,通常会在履行契约过程中违背约定,而按照自己的利益目标行事。军队预算制度安排是一种关于“契约”的制度安排。从军队预算形成过程看,社会公众为了满足对国防安全的共同需要而愿意让渡自己的部分私人财产,交由政府和军队使用而换取他们需要的公共物品;政府通过对社会公众私有财产的“必要侵犯”所筹集的资金,用于为社会公众提供国防安全产品,军队预算在本质上体现为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一组契约关系。由于军队预算中的“契约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军队预算制度必然是不完全契约,并且还会出现违背制度规定而依照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方式行事现象。所以,军队必须通过制定军队预算制度规范“契约人”的行为,避免发生违规行为。

(四)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为军队预算制度变迁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著名学者杨瑞龙提出了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计划经济体制有可能成功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现实路径是,由改革之初的供给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向中间扩散性制度变迁方式转变,并随着排他性产权的确立,最终过渡到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方式。实践也表明,地方政府预算制度作为政府制度的重要方面,其变迁方式遵循着三阶段论的路径。而军队预算制度因涉及国家安全而不同,其每一次的变迁方式都是自上而下开始,由总后勤部根据国家法律规定颁布实施的,是典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这为充分发挥军委、总部在军队预算制度变迁中的主导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的理论框架

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理论旨在告诉人们:军队预算制度安排是什么,军队预算制度安排干什么,谁来提供军队预算制度安排,军队预算制度安排具体构成是什么。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也就形成了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理论的基本内容。而我们对这些基本内容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加以排列组成的方式便是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的理论结构。

(一)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的本质

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的本质就是关于军队预算现象根本性质的抽象归纳,它决定了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的运动、发展和变化,也是整个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理论的逻辑起点。研究军队预算制度的本质,要追溯到“军费”的本质,而“军费本质=军费价值+军费权利”是军费本质最恰当的表述。军队预算制度安排就是对军费价值运动过程和军队预算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相互“权利关系”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协调。引入军费“权利关系”后,能够更好地表述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的本质特色。所谓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的本质是保证军费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实现军费价值运动与权利关系的有机融合。

(二)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的假设

军队预算制度安排假设是指,根据预算制度安排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所作出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它实质上就是对不确定环境的约定,是对军队预算制度安排对象、目标等研究的必要限制条件,是进一步研究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理论的基本前提。军队预算制度安排,在基于有限理性假设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嵌入性假设。嵌入性假设,就是将军队预算制度安排视为“嵌入”一些关联的结构之中,并受其限定。首先,军队预算制度安排是对军费价值运动和军费权利关系的规范,军费价值运动是嵌入广阔的社会经济结构之中的,军费权利关系也取决于军事组织构成及其军队内部的指挥权的配置和安排,其规范必然限定于特定的社会和军队的情境之中。其次,军队预算制度安排是基于社会道德和军营文化判断之上,这种判断会影响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的界定和使用。再次,军队预算安排是军队管理的重要方面,它的成败与否会影响其他的管理活动。嵌入性假设要求我们将社会结构、军事组织体系、人和文化等社会要素纳入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的分析框架,由此来开辟研究的新内容。

(三)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的职能

由于军费的本质包含了“价值运动”和“权利关系”两层涵义,那么,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的职能也应该从“价值运动”和“权利关系”出发,将其基本职能定义为“价值运动的控制职能”和“权利关系的安排职能”。“价值运动的控制职能”是军队预算制度对军费的规模与结构的安排,及对军费运行进行引导和控制,它接近于军队预算的收支计划作用;“权利关系的安排职能”是军队预算制度对军费预算机构、军费支出机构及相关人员的权力、责任的安排,接近于军队预算的管理作用。对这两方面界定的理论意义在于为我们提供了基本判断标准,即科学的预算制度安排必须能够合理配置军费,正确处理军费背后的各种“权利关系”,以保证军队预算活动运行顺畅、各种关系的规范协调。

(四)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的主体

军队预算制度安排是由其主体发生的,主要包括那些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的能力,具有立法权或获得立法机构、政府的认可,直接参与军队预算制度安排实践的权力机构。军队预算制度变迁不同于政府其他制度变迁的三阶段方式。实践表明,每次的军队预算制度变化都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供给制度的主体具有多元性:一是国家立法机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在法律层面或原则方针上为军队预算制度安排提供了总体框架;二是总后勤部财务部门结合军队实际情况,制订更为详细的预算体系。上述主体相互协调,共同对军队预算制度作出有效的安排。

(五)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的对象

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的对象就是军队预算制度安排指向的客体。只有明确了对象,才能明确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的研究范围和目标。从军队预算系统的整体运行来看,军费价值运动是军队预算活动关注的中心线索,贯穿于全部军队预算活动之中,显然,军队预算制度安排作为预算行为的规范,其对象自然就是军费。如前所述,军费从配置到支出的价值运动背后,还隐藏着更为本质的“权利关系”,它就是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的对象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六)军队预算制度安排的目标

军队行政管理论文例6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个思想交锋的战场上,西方敌对势力对军队院校官兵政治思想文化上的侵蚀,更具隐蔽性复杂性和破坏力。当前,西方人权、民主等所谓“普世价值”对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带来冲击和挑战;“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点企图动摇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放大炒作社会敏感问题给学员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中一些不健康信息对学员影响更加隐蔽直接;社会不良风气对学员的是非、美丑、荣辱观念造成干扰和影响。这些冲击和影响,是在悄无声息中产生破坏,很容易使官兵丧失防范意识,必须以更加清醒的认识、鲜明的态度和有力的举措,切实打好主动仗。一要强化政治责任,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事关军队性质方向、事关院校培养坚定举旗人和合格接班人的重大政治任务,以强烈的责任感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二要作为永恒课题,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贯彻到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党的建设工作全过程,坚持不懈地长期抓、反复抓。三要坚强党的领导,切实提高能力素质,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委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分析斗争形势,及时研究解决重要问题,实施强有力的思想政治领导,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二、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基础工程

现在,“90后”学员已成为军队院校主体,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在他们身上同时作用影响,对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缺乏切身感悟和情感认同,对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思想观点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广大学员只有掌握科学理论武器,才能确保坚定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强的政治免疫力。一要持续抓好科学理论武装。始终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工程紧抓不放,引导学员掌握蕴含其中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影响,增强高举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坚定性。二要自觉运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强化精神支柱。针对价值追求日趋多样和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碰撞、冲击、影响的现实,通过思想教育、讨论辨析、典型示范和实践养成等多种形式,持续不断地加强主流价值观对多样化价值追求的引领、整合,大力彰显弘扬核心价值观的主导统率作用,引导学员认清革命军人职业的政治要求和特殊使命,强化对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端正“风向标”、校准“参照系”,自觉以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想境界,规范言行,切实作为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利器,始终保持正确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筑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基础。三要严格落实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和制度。引导学员弄清“七个为什么”、划清“五个重大界限”,帮助引导他们善于从政治上思考和观察问题,注重从理论上分清重大是非界限,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免疫力,深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思想根子,始终做到头脑清醒,站稳政治立场,坚决听党话跟党走。

三、坚持把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作为强力抓手

军队行政管理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D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193-01

前言

在军队建设实现全面转型的过程中,军事信息化作战形势下需要以信息化军队的全面建设来满足这一发展趋势之需,但是,基于目前我国军事行政管理效率地下问题的凸显,致使军队综合战斗力的提升难以有效实现。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基于对行政管理的目标定位不科学、重视程度不高且投入方向与重心的偏移以及投入力度不足等,都使得现有资源难以实现优化配置,行政管理质量与效率与投入不成正比,进而严重制约了我军综合战斗能力的提升。

一、提升我国军队行政管理效率的作用

第一,能够为全面推进军队建设发展步伐、提升军队现代化建设质量奠定基础。在全面推进军队建设改革发展步伐的过程中,要想在降低投入的基础上,提升产出效益以优化军队建设的质量,打造一支具备高综合作战能力的现代化军事作战队伍,就需要强化对军事行政管理的重视程度,以质量效能型行政管理模式的搭建来提升行政管理效率,进而才能够为途径军队建设发展的步伐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二,是全面落实军事管理改革的基本需求。在践行军事管理改革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融入以及信息化管理改革的要求,使得提升行政管理效率成为了落实这一改革目标重点内容之一,是从根本上提升军事管理改革质量的保障。第三,是肩负起历史责任与使命的必然选择。在我军建设与发展的新时期下,如何提高我军的战斗力,肩负起历史责任与使命,亟待解决,而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则是加快军队建设并提升建设质量的保障,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为实现综合作战体系的完善搭建奠定基础。

二、当前阻碍我军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的主要原因

第一,责任使命感弱化且缺乏必要的战备意识。目前,军队中一些官兵的责任使命感不强,缺乏战备意识,致使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难以承担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使命,也并未以战备形态来严格要求自己,进而导致相应的行动效率过低。第二,强化投入的同时忽视了高产出的重要性。基于传统行政管理模式下,片面强调投入的数量与规模,对产出的质量与效率的基本情况尚未进行深入的认识,致使行政管理效率偏低,难以为提升军队假设质量提供保障。第三,对产出形式理解不全面。在加大物质投入的过程中,片面强化其在提升战斗力上的作用,而对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重视不足,同时难以意识到以降低投入来提升综合产出效益的重要性,一味强调投入且最终投入的落脚点存在偏差。第四,尚未以完善的制衡机制来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矛盾。基于尚未将个人效率高低与个人利益所得进行挂钩,利益矛盾的激发致使以公谋私亦或是无所作为的问题凸显,进而导致综合效益偏低。

三、全面提升我军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全面优化并提升管理职能

为了切实提升军队行政管理效率,就需要强化对管理职能的重视,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来优化军队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并明确相应的责任、强化监督力度,为确保提升该项管理工作的效率奠定基础;同时,健全相应的行政管理法律规定,进而实现对职能的明确定位,并实现对行政管理行为的有效约束。此外,建立相应的责任制,确保在实际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确保各职能部分与人员各司其职,并以相应的责任追究制来提升行政管理效率。

(二)完善管理机制并优化管理程序

要求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将行政管理效率难入到效益管理体系中,实现精细化管理以确保实现投入的优化配置,并要在构建完善竞争激励机制的同时,健全监督机制,进而在规避贪腐问题的同时提高工作绩效,并在降低成本投入的基础上,提升产出的质量与效益,以提升管理效率来推进军队建设步伐。同时,针对管理程序,实现信息化管理程序的搭建,并缩减中小管理环节,优化管理过程的同时,实现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无缝衔接,进而提升该项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实现依法管理,以通过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来实现秩序化管理。

(三)实现行政管理方法的科学创新

首先,实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搭建,进而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强化管理信息的共享,并通过对信息的全面搜集与深入分析来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制定,为切实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奠定基础。其次,要积极的将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方法进行应用,以矩阵式等管理模式的搭建为该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开辟新途径,并以提升相应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来实现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的有效落实。最后,基于军队在实际落实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工作内容与问题较为复杂,所以为了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就需要结合当前军队实际建设与发展现状与需求,科学定位管理方式,以统一管理与自主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管理者的全局意识,为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提供保障。

总结:综上,在我国军队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下,为了切实提高我军的作战能力与水准,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确保军队建设事业的稳健发展,就需要针对相应行政管理效率低的问题,明确相应制约因素,并管理职能、管理机制、管理程序以及管理方法等方面多管齐下,以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的同时,全面提升我国军队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军队行政管理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203-02

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结构

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个要素及形态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序列,它向内呈现出要素之间的关系,向外以整体质态展示着事物的性质和功能。因此,通过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结构,特别是对其层次结构和形态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准确把握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系统所呈现出来的功能与性质。

(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层次结构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层次可以划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宏观层次是指影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文化要素的总和。这里是从广义文化出发,它包括军队物质文化环境、军队制度文化环境和军队精神文化环境三个子系统。军队物质文化环境是指直接满足官兵存在发展所需要的文化要素;军队制度文化环境是指与官兵个体军事活动和群体军事实践活动相关的各种制度规范,表现为全体官兵都要共同遵守并按照一定的机制运行的管理体系,如军队政治制度、军队经济关系;军队精神文化环境是官兵社会实践的精神成果,表现为官兵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形态存在的文化形式。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宏观层次的三个子系统基本确立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基本框架,共同作用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军队物质文化环境具有优先地位,它不仅是官兵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决定着军队制度文化环境和军队精神文化环境的基本内容;军队制度文化环境处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中层,它既能展示官兵存在的特定社会规则,又以制度的强制约束力主动选择或维护现存的军队物质文化环境和军队精神文化环境;军队精神文化环境居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核心,并且内化于军队物质文化环境和军队制度文化环境,对它们发挥价值导向的功能。因此,军队精神文化环境不是独立于军队物质文化环境和军队制度文化环境之外,而是渗透其中,使这两者成为其外在形式。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微观层次是影响特定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即官兵,或运行的文化要素的总和,主要有网络文化环境、营区文化环境、基层的小文化环境(军人的群众性组织,如“文艺”、“体育”小组)等。它们具有一定的特质或对象,其影响更为直接和具体。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进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展现出了不同的形态。军队网络文化环境是指围绕并影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和官兵思想的网络文化要素的总和,它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信息时代的网络发展,必然促进军队网络文化的产生,这种文化又使得官兵必然是依赖其生存的个体,而军队网络文化环境能够生存也必须要求有官兵的参与。军队网络由军队内网(军网)和军队外网构成。军网是一种和互联网物理隔离的内部计算机网络,它使用与互联网同样的技术,建立在军队组织的内部,仅限于为军营内部现役军人提供信息共享和交流等服务。军队外网、军队内网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促进了军队网络文化的发展。营区文化环境,顾名思义,是指一个营区所特有的与其他营区相互区别的文化环境。基层的小文化环境主要是指军人的群众性组织,如“文艺”、“体育”等兴趣小组,通过开展文化活动,组织比武竞赛,增强娱乐性和参与性,提高官兵的知识技能,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形态结构

形态是指事物的存在样式。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一般形态包括自在性、自觉性、历史性、共识性。本节主要从军队文化环境的存在形态与官兵的关系着手,对其自在性、自觉性进行结构分析。

从军队文化环境的存在形态与官兵的关系着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可以分为自觉性和自在性两种形态,其实质是呈现官兵在军队文化环境中进行主体介入的程度。自在性的军队文化环境是指传统、经验、常识等文化因素,它既包括历史积淀下来的军队经验常识、军队行为规则,又包括普及化、常识化的军队知识。自觉性的军队文化环境是指以自觉的知识或思维方式表现出的文化因素,如部队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军队典范等。二者对立统一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中,体现军队文化环境发展的不同阶段。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包括内层的自觉形态的军队文化环境和外层的自在形态的军队文化环境。自在形态的军队文化环境居于外层,它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官兵(军人个体)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中,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文化背景,具有隐形和无意识的选择标准。自觉形态的军队文化环境居于内层,以鲜明的规范模式和行为模式引导着官兵的行为,这种导向性是军队有意识地建立军队文化环境的结果,体现出其自觉性和创新性。自在形态的军队文化环境与自觉形态的军队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外在”和“内在”的,缺一不可。另外,自在形态的军队文化环境不是永恒的,在官兵的介入下,它逐渐向自觉形态的军队文化环境转化,这一过程即是军队文化环境建设的实现。

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功能

功能,是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功能是其结构与特征的外化,它的有利作用呈现为凝聚、育人、规范、激励、辐射等特质的文化力,而这些特质的文化力潜移默化地运行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决定着影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凝聚功能

凝聚,就是把一些本来分散的、孤立的东西通过某种富有吸引力和黏合作用的物质,有意识地聚合到一起,以形成一股强大的、具有同一作用方向的力、向着既定的目标运动的一种机制。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具有强大的凝聚功能,这是其他任何教育方式、方法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它能以自己特有的内容和形式,通过相应的载体或者氛围营造,把分散的官兵个体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为实现军队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充分发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凝聚功能,就必须认识其重要性,用浓厚特殊的文化环境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共同理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满足官兵精神需求,凝聚官兵智慧、力量,激发官兵内在动力,真正实现其凝聚功能。

(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

首先,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体现在对官兵进行特定军事内容的教育。如军事理论、军队规范等,使官兵成为合格的军队一员。军队中的主题教育、新闻报道、文艺创作和基层文化等各项工作都有助于官兵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和实践养成,能够深化官兵对“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认识,能够促进育人工作更加深入、更加富有成效。其次,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还表现在它渗透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选择整理、概括提炼,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制定目的、规定教育任务和原则提供依据,促使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中的党史、军史以及军队富有特色的军史文化和传统精神,都能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资源借鉴。同时,依托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拓展文化熏陶平台,扩大舆论引导阵地,强化典型示范作用,不断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新型高素质人才。

(三)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规范功能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要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品德和政治观点的形成,也必然是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法律规范、行政规范等占统治地位社会的意识形态都约束着、规范着思想政治教育,规范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在军队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中,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相适应的文化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官兵起着规范作用。这种规范除了有更高的要求,还显得更为严格。军队的条令条例和各种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每个官兵的行为,必须认真贯彻上级的指示、命令,一丝不苟地执行相关要求,严格法纪、赏罚分明,违反纪律的官兵都将受到严肃处理,引导官兵严格遵守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自觉维护纪律,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文化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不是简单的直接灌输,也不是简单的强制约束,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教育的目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中寓抽象的道理于形象的物质载体之中,为官兵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文化环境和气氛,在这种环境和气氛的影响和熏陶中,丰富其思想感情,陶冶其道德情操,锤炼其意志品格。

(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激励功能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即通过各种形式的外部刺激,使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之所以具有激励功能是因为官兵在参与军事实践的过程中具有能动性,而人的能动性是有层次和深度的,它不可能完全自发地释放出来,需要对其不断地进行激发鼓励,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释放内在潜能。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激励功能体现为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各种文化形式和载体充分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军队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例如榜样激励、情感激励,就是通过大力宣传军队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军营文化氛围,用榜样激励广大官兵,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规范自己的行为。

(五)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辐射功能

辐射就是能量的一种传播方式。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辐射功能,是指军队在训练、教育、管理等实践活动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成果以及产生的实际效益、影响,借助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以其特有的方式辐射出去,对其他群体或者个体产生影响、发挥作用,从一个侧面体现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本质、特征等。比如说,现在许多地方企业借鉴军队管理的先进经验,实行军事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这些社会、生活实践充分表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对社会具有辐射功能。

军队行政管理论文例9

一、引言

新时期,随着我国国防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军队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更多的军队后备人才采取了由地方培养,毕业后进入部队服役的培养模式。在这种趋势下,越来越多的普通高等学校加入到了军队后备人才的培养队伍中来,在承担军队后备人才专业教育的同时,也承担起了这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这就为各高校提出了如何在普通高等学校内开展军事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题。笔者认为,在普通高校中开展军队后备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务之急是要在高校内构建起一种相应的军队后备人才培养环境。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必须依据军队后备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价值等因素合理构建一种与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培育出适合军队后备人才思想道德体系、价值体系健康发展的土壤,普通高校中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结出硕果。

二、普通高校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的教育单位。广义上讲,包括军队在内的各个领域、行业的人才都属于社会人才。为论述方便,本文将高校培养的军队后备人才从社会人才中独立出来,形成“社会人才”和“军队人才”两个概念。目前,国内很多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中存在两类学生,一类是社会人才,占在校生人数比例较大;另一类是军队后备人才,包括国防生、部队在职各类培训生及志愿通过部队“招飞”入伍学生和志愿“大学生入伍”学生等,占在校生人数比例较小。人数虽少,针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应具备独特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从而体现独特的教育价值。

(一)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提高这类学生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这体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础、最本质的愿望和要求。以此为前提,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具备明确的军事指向性和更高的教育效果预期。即:培养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培养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培养合格军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最终使受教育者成为全社会的政治素养楷模、思想道德楷模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忠实践行者。

(二)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依据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应包括军人人格教育、军人理想信念教育、“忠诚”教育、“武德”教育、科学思维方式的培育及心理健康的关怀等几个方面。要求受教育者形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军人人格。在教育过程中,强化“军事斗争准备”,培育战斗精神,将敌我对抗中必需的思想、情感、意志、斗志、决心、信心、作风、气节等精神因素,嵌入到这类学生的思维中,从而形成军人的理想信念和战斗作风。

(三)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为政治价值。正确的、效果明显的教育可以在军队后备人才群体中,乃至高校的全校师生中传播政治意识,引导正确的政治行为,造就合格的政治人才。它在学校范围内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利于维护学校的政治稳定,对于全校范围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独特的推动作用。

三、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与普通高校环境的融合

在普通高校大的教育环境下,军队后备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区别于社会人才的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但不能与学校整体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割裂。在教育中,应着重把握好普通高校社会人才的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和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二者间的整体性、互利性,同时突出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从而实现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存在于学校总体的教育环境之中。

(一)把握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

把握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就是把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量,遵循高校人才教育规律与军事人才成长规律相统一的客观要求,深入了解部队人才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真正把军队后备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学校总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学校形成浓厚的国防教学科研文化氛围,形成有效开展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科研文化底蕴。实现军队后备人才的师资专业化、教学内容对口化。形成有效开展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科研文化支撑。

(二)把握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利性

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利性主要体现在二者理念和功能的互补。通常来讲,社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体现了理念上的开放性和功能上的社会性。军队后备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多地体现一种对党忠诚、英勇善战、吃苦耐劳、意志坚定、使命意识等精神要素的培育。将社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功能运用到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是引导这类学生在关注军事、关注军营的同时形成更为广阔的社会视野,通过参加社会活动,更多地了解社会、关注社会、融入社会,实现“突出军味、倡导创新、服务社会”的军事人才育人目标。与此同时,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较大的借鉴意义。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内核中的集体意识、纪律意识、自我约束意识、雷厉风行的作风等都可以借鉴到社会人才的教育之中。

(三)把握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社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

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主要是指在教育方式、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内容上应该依据特殊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体现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相对独立性。这要求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都要树立一种所在高校既有教育环境的自主意识,同时克服依赖意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要把高校教育环境作为自身发展的条件,既要承认它的决定作用,又要自主选择、自主把握、自主取舍,以增强特殊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四、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建与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环绕在教育对象周围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客观事实。[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3]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是外部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是人的意识、人格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普通高校开展的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而且必须存在一种与这种特定人群的特定教育相适应的特殊教育环境。这是一个在高校既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基础上自觉地、能动地创建、优化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子环境的过程。笔者将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创建与优化展开论述。

(一)自然环境创建与优化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等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4]高校的自然环境(笔者在这里把建筑、景观及其他辅助设施都纳入自然环境范畴)是传承学校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是展示学校特色和传承人文精神的标志。这无论对于社会人才的培养还是军队后备人才的培养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然而普通高校的自然环境在彰显个性的同时,势必存在军旅意味和军旅文化的缺失,这对于军队后备人才的培养而言无疑缺乏了一种支撑。因此,对于承担军队后备人才培养的高校来说,在校园的一定范围内开发蕴涵军旅文化的自然环境,甚至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辟出相对封闭的、专门的军事人才培养小环境,将对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筑应体现威严、庄重的视觉感受。军营建筑通常展现出的外在视觉特征是庄重(一般是对称的),明快、大方,强调部队的威严和不可战胜的气质[5]。因此,选择或创建相对来说严肃、对称、简约区域和建筑作为军事人才学习、生活的场所,这样的场景越逼真、越形象、越具体,就越能够可以让受教育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景观应体现军旅文化符号。可以在军队后备人才集中的区域增添承载军旅文化的符号载体。如建设军旅素材的雕塑、武器模型,军事宣传栏、文化石、文化墙等,以起到构建军旅文化环境的特定导向性作用。

第三,辅助设施应与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契合。这里所指的辅助设施主要是指教室、训练场地、宿舍区等。笔者认为这些设施在客观上都能够起到强化思想政治效果的作用。例如宿舍区储藏室、晾衣场的设置表面看不过是方便生活,方便管理,从更深层次看来,这些设施的设置对于军队后备人才雷厉风行的作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都将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二)社会环境创建与优化

本文阐述的社会环境创建与优化,是专指军队后备人才培养的微型社会组织的构建。军队后备人才培养要有一个其赖以生存的微观社会环境,它应包括组织环境、制度环境、传媒环境三个维度。同时,这样一个微型社会组织要形成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军味浓厚的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

第一,创建并优化军队后备人才组织环境。众所周知,严密的组织建构高效的组织运作是军旅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军事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应有一种高执行力、一致性较强的组织机制。首先,创建实体性的、切实发挥组织功能的行政组织。其次,在行政组织建立并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党组织,完成基层党组织活动、党员教育管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推优及党员考察,实现“支部建在连上”的部队党组织建设基本要求,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最后,创建并优化军队后备人才的自建组织。借鉴军队院校军人委员会的构建模式,进一步强化对学生思想的引领,保证较高的思想统一性。

第二,创建并优化军队后备人才制度环境。军事组织的形成,发挥高效率,实现一致性依赖的是纪律,其要求的是制度的完备,制度的严格及落实制度的高度决心。教育中必须要让这类学生有严格管理的心理体验。制度体系的构建应体现“严、全、连”的要求。“严”就是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要严格;“全”就是所制定的规章制度,触角应伸向国防生培养教育过程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个角落,内容从思想政治到学风建设,从教学过程到日常管理,一切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连”就是各种规章制度间形成链条,形成体系。

第三,创建并优化军队后备人才传媒环境。创建并优化军队后备人才传媒环境,主要是优化硬件传媒环境和软件传媒环境两个方面。硬件传媒环境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和手段,如报纸报刊、网络等。利用硬环境时应特别注重网络传媒的开发和运用,如开设手机报、辅导员微博、网络党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网上民主生活会等。软环境是指舆论环境。加强舆论环境建设,主要是要加强教育者正确的舆论宣传本领,特别是要加强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教育的技能,从而有效占领舆论阵地,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正确思想引领的作用。

(三)精神环境创建与优化

人的精神是一种观念的东西,精神环境就是受教育者整体的观念集合对于受教育个体而言的外在观念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体所处的观念环境就会形成一种情境,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也起到重要作用。

第一,创设和优化集体学习情境。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受教育者习得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一个集体对于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讨论、交流,以及形成一个实践共同体十分重要。这个集体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创建一种情趣环境。就是要构建一种共同兴趣爱好的环境。例如建设军事爱好者协会。第二是形成交流、对话的情境。这种情景的创设常规地来讲包括课堂讨论、理论学习心得交流会等,第三,应建立高端的、具有引领性的交流、对话载体和平台,如开设将军讲坛等。

第二,创设和优化身份认知情境。对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于提升他们“军队后备人才”身份的认知和认同。普通高校中,强化这种认同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关键在于要有意识地创设这种独特的认知情境。持续开展军味浓厚的文体活动,提升国防生部队基层文化工作的组织、参与能力。

第三,创设和优化人文感化情境。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在于教育者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内容被受教育者接受、认同,内化成自身思维,再外化为个人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感化情境的创设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构建教育所需的人文环境,一方面就是要构建一支合格的教育管理队伍,加强教育者的师德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提升教育者本人的道德水平、人格魅力、服务意识,将服务与管理相融合,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教育中渗透服务。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发展、心理健康等,建立心理档案、做好心理健康的宣传、咨询、教育工作。只有在教育过程中体现理解、体现服务、体现平等、体现关爱,才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

五、结语

普通高校中军队后备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重视“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按照“环境育人”的实施要求,创建军队后备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立相应的教育体系,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22.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人民出版社,2006.7,第1版:258.

军队行政管理论文例10

一、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对内涵的解释为:“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职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内涵就是指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体制涉及到组织或集体的基本权力配置、机构设置及相关制度规定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军队的特点,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构成要素应该包括军队会计机构设置、军队会计制度建设以及军队会计人员管理三个。

(1)军队会计机构设置。会计机构是军队各级单位会计工作的负责及主管机构。会计机构的设置是否与军队政治环境、各级单位经济活动特点相适应,内部人员配置是否科学、合理,都直接关系到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及各项会计制度的落实。因此,军队会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适应军队建设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机构。全军各级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也就成了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一个构成要素。

(2)军队会计制度建设。军队会计制度是对军队会计工作应遵循和运用的准则、规则、方法和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实现军队会计目标的制度保障。“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的管理是没有效率的。军队会计制度建设是提高军队会计工作质量、实现其核算和监督职能、维护军队经济秩序、提高军事经济效益的关键,是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军队会计制度制定权限划分、制定程序确定及颁布实施三个方面的内容。

(3)军队会计人员管理。军队会计人员既是军队会计工作的完成者,又是军队会计制度的具体执行者。军队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提高军事经济效益的目标等等,都必须借会计人员之手来实现。军队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高低及职责分工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军队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军队会计人员管理就是为了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而对会计人员的选拔、配置、职责、分工以及后续教育等做出的一系列规范。因此,军队会计人员管理是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会计人员上岗资格管理、专业技术资格管理、后续教育管理及会计人员职责、权限、分工管理等。

(4)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人和制度是体制运行的两个基本要素,人是制度的实施者和执行者,制度则是人员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军队会计人员管理是提高军队会计人员素质,确保各项会计制度得到落实的关键;会计制度建设则是为军队会计人员工作提供应遵循和运用的准则、规则和方法,为军队会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而军队会计机构设置则为军队会计人员落实会计制度,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展会计工作提供了职能机构,赋予了会计人员履行职责的权利。军队会计制度建设、机构设置及人员管理三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军队会计管理体制。

二、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外延

外延是指由事物本职属性所衍生的相关内容的总和,是与内涵相对的。剖析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外延,主要是辨析军队会计管理体制与军队财务管理体制的关系,探索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特点。

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