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工程物探技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1 16:35:50

工程物探技术论文

工程物探技术论文例1

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地质构造展开深度分析,为建筑工程选址、矿产资源勘探等工作推行与落实奠定技术基础。在地球物理勘探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为物探仪器,由此以详细检测分析地壳中的岩石物理参数。如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地质、煤炭、水电、建筑工程、石油等多个领域中应用,并且发挥处理显著的应用效果。

1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常用方法

1.1传统技术下的地球物理勘探

1.1.1电法勘探这种方法在地球物理勘探期间应用最为普遍,通过研究电学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地层电磁场变化规律,基于电性之间的差异性,对电场分布规律展开研究测量,从而保证地质情况被详细的了解[1]。1.1.2磁法勘探通过选择使用磁力仪器检测设备检测地质之间的磁性差异,对地下磁场的分布规律和异常情况作出研究,保证在段时间内寻找出地质问题。1.1.3重力勘探不用地质之间,其密度是各不相同的,以这种特点为出发点,选择应用重力测试仪器观察重力异常情况,了解和全面掌握地下地层起伏变化情况。1.1.4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技术是发展速度比较快的技术手段,该技术综合运用人工激发地震波的方法,基于岩石地震波传播规律和地层地震波传播规律,对地质性质作出探究,预测地质活动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应对灾害发生。

1.2新技术下的地球物理勘探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地球物理探测仪器设备逐渐科技化,先进的电子技术逐渐取代传统的地质勘探设备,使得地球物理勘探质量提升。就探测深度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行分类,主要分为超浅层、浅层、中深层和深层。在超浅层勘探过程中,可选择使用浅层地震技术和地质雷达技术。在浅层勘探过程中,可选择使用高频电磁成像技术和高密度电阻率。在中深层勘探过程中,可选择使用高精度重力测试和可控源电磁测深。在深层勘探过程中,可选择应用深层地震勘探技术、高精度处理测量技术和天然大地电磁测探技术[2]。

2地球物理勘探期间的新理论和新算法

2.1小波理论

小波理论是以傅里叶理论为基础的,比较合适被使用在数据压缩、信号中差分方程数值解、成像处理、子波算法等方面应用,由此可显著提升信噪比和数据分辨率[3]。

2.2神经网络理论

神经网络理论对人脑的思维活动方式进行模拟,从而完成数据分析,在应用该技术手段的时候,可通过样本资料学习,研究及分析活动,确保得到的参数结果具有应用价值,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判断出样本资料应用价值,完成尚未处理的数据信息。

2.3几何分形理论

几何分形理论的实质,是对自然环境下经常性出现的不规则现象、不稳定现象以及常见现象展开分析,系统性分析在自然环境下,各种尺度的物体和现象之间的相似性。所以,在对整体信息进行预测时可通过使用局部信息完成[4]。

2.4混沌理论

在非线性系统描述方面多使用混沌理论体系,混沌理论体系与几何分形理论体系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都可以解释不同尺度下的标度律、差异性和相似性。

2.5地理信息系统理论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探测体系,需要综合软件支持和硬件支持,采集、存储、管理、查询和输出时间和空间数据信息,通过数据信息的处理方法,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查询并分析出数据信息[5]。

3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

应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最为常见的领域是能源资源勘察。我国能源资源结构多以天然气、石油、煤炭等化石类为主,这种类型的能源资源在勘探时,对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比如在勘探煤矿资源、天然气资源和石油资源期间,大地电磁勘探技术的应用性很强。通过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以快速寻找出不用地区的油气区构造情况,并且完成相应的评价,寻找到能源资源。在前期的勘探活动中,基本上需要依靠地震勘探技术实现,在详细的勘察期间,需对大地电磁测探技术、高精度磁力技术、高精度重力技术等展开综合运用,对油气地区的构造情况和油气地区区块作出评价,寻找适合油气存储的地质构造,解决勘探油气时存在的疑难问题。金属矿物探技术作为另一种经常被应用的物探技术,大多是利用电法和磁法完成金属矿物质勘探。这种勘探技术在应用工程中,基本上是采取电法模式完成的,为金属矿物质勘探提供便利,并且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支持。该技术手段应用的基础,是围岩和矿体之间的电性差异,研究在地下传导时人工稳定电流场分布规律。磁法勘探的基础是矿体,或者时赋存围岩与其构造两者之间出现的磁性差异结构,在地表环境和高空环境下,探究分析磁场强度变化规律。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中,工程物探技术应用也比较广阔。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现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呈现出全新的变化,这就要求在工程勘探期间,总结出项目工程物理勘探的基本需求。工程物理勘探技术在铁路施工、公路施工、管道施工、水利施工和建筑施工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将物理勘探技术应用在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中,也是极具价值的。在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期间,可及时对电、热、光等物理要素进行检测,了解其变化情况,正确认识环境的变化过程,从而为提升环境保护质量,落实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突发性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在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和预防时,合理的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4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就当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应用现状看来,相关专业人员与物理勘探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甚至各项工作在结合的时候存在着疏忽,难以实现相互帮助发展的需求。在实际工作期间,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现象也存在着问题。工作人员没有将计算机网络力量彻底发挥出来,在分析资料和查询数据时,经常性的处于被动状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作人员必须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性掌握并且熟练使用,从而保证自身工作效率提升,保证全面、准确、安全的完成各项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解释期间,秉承着多次反馈的基本原则,详细如下所示。图1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多次反馈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量日渐增加,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研究者不断投入资金和精力,以求获得突破。就当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现状而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已经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全新的功能和类型不断涌现,有效延伸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应用范围。例如,在地球物理勘探过程中,按照使用标准和检测要求,优化改良了超导重力仪设备和超导磁力仪设备,改良后得仪器设备,无论精准度还是稳定性,都获得了大幅度提升,为勘探与开采矿物资源有着很大贡献。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应用,是计算技术发展的产物,该技术手段具有很好的集成性。换言之,地球物理勘探期间,综合物理勘探技术和测量仪器设备,寻找出各类设备在应用过程中的新功能。通过新功能的应用和旧功能优化,可以保证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优化,数据信息呈现出良好的精准度,另外还能够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趋势作出反映。灵活性的选择和使用高速单片数字信号处理器,将其应用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上,增强信号处理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和误差修复功能,有效保障物探技术应用质量和效率[6]。总线技术发展应用。在物探仪器设备上应用总线技术,是当前物理勘探工作中最不可获取的技术手段之一。物理勘探技术包含有插卡式技术、模块化技术以及积木式技术。这种技术手段在应用过程中,为自动测量提供便利,同时还可以快速寻找出相关参数值,保证与多参数和多功能基本要点相符合。在模块式系统当中,可保持结构处于紧凑状态,避免发生结构问题。数据采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已经逐渐走向国际化,同时还呈现出灵活性、数字化、功能化和智能化等多种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社会生产与发展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资源。如今,世界大多数地区的浅层矿产资源已经被勘探完成并且开发殆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国家,逐渐将勘探活动过渡到海洋地区、沼泽地区以及沙漠地区等等,从而弥补当前国家发展出现的资源不足问题。

5结语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勘探理念相结合,提升了处理数据和地质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提升了探测精准度。由于在地球物理勘探活动中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理论全面应用,使得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总而言之,在新的技术支撑下,勘探技术必然会朝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获得良好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冠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现状与发展[J].世界有色金属,2019,000(013):183,185.

[2]吴骏业、郭荣文、柳建新、陈杭.神经网络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研究进展[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20,(04):111-118.

[3]廖建军,岳礼.物探测绘技术在石油勘探及开发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智能城市,2019,(10):49-50.

[4]郭继颂,肖君.青藏高原冻土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组合模式[J].名城绘,2019,(09):1-2.

工程物探技术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399-01

引言:地球物理勘探是一门科学,地球物理勘探在资源、能源的广泛领域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地球物理勘探的作用也日益突出,近年来,地球物理勘探工作主要以环境、资源、工程三大市场,运用的技术、方法仪器装备也有所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一些新算法、新理论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

(一)神经网络计算

神经网络计算是一种计算软件,模拟人脑思维,对样本资料进行学习,并研究分析,判断未处理的资料,根据样本资料计算处理得到重要的参量。

(二)小波理论

在傅立叶理论分析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了一个新的理论分支―小波理论,信号处理中的小波理论主要是对数据压缩、成像、差分方程数值解、子波算法的信号处理,还是一种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的数据处理方法,对于傅立叶理论分析的一些不足之处,小波理论加以改进,函数的整体性质能够更加合理、方便的进行描述。

(三)分形几何

分形几何是对于自然中一些不规则、不稳定的常见现象进行研究,分形的维数对复杂的程度的描述,分形理论是对自然界一些不规则、不稳定的常见现象与物体的不同尺度相似性的描述,有相似的局部和整体,对面上信息和空间上的信息预测可以依据点上信息进行预测。

(四)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与分形理论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是对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描述,,基干尺度是具有层次性的, 不仅在不同尺度之间存在相似性和标度律, 而且非均匀性差异性及等假设也存在。

(五)地理信息系统

利用计算机系统中的软硬件采集、储存、管理、查询、输出空间数据,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中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的应用,可以快速的进行分析、查询、输出,是地球勘探技术中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

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应用

(一)对能源进行地球物理勘探

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比较困难的地区,主要综合勘探整块盆地,勘探普查能源的前期及石油天然气替补地震,在具体的实施的过程中,石油勘探工作运用测探技术,例如高精度磁力、高精度重力及电磁等技术,详细检查油气区的区块并作出评价, 直接找出油气的储藏地点, 从而解决一些比较难的的石油问题

(二)对金属矿进行地球物理勘探

磁法和电法是在金属矿的勘探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对金属矿物进行探测,就是运用的此种方法,以岩和土体导电性的差异为基础,研究出人工稳定的电流场的作用,在人工稳定电流场作用下,研究地下传导电流分布规律和电流传导的分布规律。

(三)对工程进行地球物理勘探

在现代建设中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应用在广泛的领域,主要是建设与检测铁路、管道、公路、水利、建筑等工程,利用电法、深层地震及探地雷达等的探测方法。例如,对某项工程的勘探,利用探地雷达对公路路面进行勘测,使用的异频天线阵是600MHz/1600MHz,可以勘测到公路段的地基损坏十分严重,必须紧急处理破碎区、强烈的起伏、含水区。

三、地球物理勘探的发展前景

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以下是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展望概括的几个方面:

(一)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模变换技术的,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也是逐渐多功能化、自动化、数字化、轻便化以及智能化。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能源还是相对比较枯竭的,勘探浅部矿产资源已经结束,地球物理勘探人员也也已经在向行勘探难度大的沼泽、海洋及沙漠的方向前进,并且在重大工程建设中,比如核电站、矿山、水电站等,对规模小的、危害比较大的的岩溶、洞穴裂隙的分布以及地质构造比较关键的进行查明。要想完成这些任务,就需要使用新的勘探方法、勘探仪器、勘探技术,而且应用数字化及遥控遥测技术,可以顺利进行一些难度大的沙漠和沼泽的勘探工作。

(二)总线技术的逐渐发展,地球物理勘探仪器的关键支撑技术成为积木式、模块化、插卡式。把这些技术运用起来有利于实现多参数、多功能的自动测量,便于紧凑模块式地球物理勘探仪器系统的组成结构,反映了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三)运用功能性很强的软件以及集成化的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使测试技术与测量仪器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这种测量系统便于用户方便实现需要的内容,功能性也特别强,代表了硬件研制与软件开发的同步发展的一种趋势。

(四)高速度单片数字的信号处理器可以使误差修复信号处理、数据处理能力得到增加, 高

档仪器的更新换代及功能扩展不仅仅增强制造工艺的精细及硬件功能。

(五)物理探测仪器的功能增强,还在于新技术的应用。比如,运用超导磁力仪、超导重力仪的超导新技术,提高设备的精确度、稳定性和灵敏性。

(六)应用3s技术可以便于人工测量定位和数据处理。应用层析成像的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地震勘探精确度,提升了勘探的分辨率;探地雷达的应用,对机场公路的跑道质量、混凝土构件质量、隧道的衬砌质量、桥基桥墩的质量的检测更加精准可靠。

总结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运用计算机技术、物理学、数学、电子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等许多学科的综合技术、方法和理论,对地球的各种物理信息进行勘探,直接获取信息,提高了地球物理探测的精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将与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起来,成为发展的趋势,未来的球物理勘探技术的迅速发展趋势将势不可挡。

参考文献

[1] 张晗.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研究[J].科技传播.2013(08)08-09

[2] 叶阳胤.浅析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D].硅谷.2008

工程物探技术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 K826.1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80-2

纵观工程建设项目,可以看到工程物探技术是许多工程较为青睐的一种技术,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促进工程建设工作能够按照工程设计人员预期的方向进行,保证工程建设工作项目有条不紊的进行,可以保证所有工程施工任务不出现任何损伤意外,无疑是工程建设领域最具市场应用前景的工程技术。基于这种技术的重要性,笔者将从工程物探理论为切入点展开如下探讨。

1工程物探概述

简而言之,工程物探技术就是借助于不同性质的地质、土层,可以依靠先进探测工具对现场实施观察,通过观察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从而得出不同地质的分布情况,不同土层的历史、厚度及形态。此外,通过探测还可以看出地质岩土中存在的问题。物探技术面向的对象不一样,因此不同工程所选择的物探途径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频率相对较高。因为工程属性分类较多,所以现阶段投入应用的工程物探技术也很多,工程物探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也是近两年才兴起的,算是在工程建设领域较为常用的技术,对此,下文将从工程物探不同技术特点出发,阐述工程物探最常见的基本途径。

2工程物探基本途径

城市建设工程对物探技术有一定要求,同时不同建设方面需要依靠不同物探方法加以支撑。归纳的来说,常用的工程物探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电法。该种方法主要包括电剖面技术、瞬变电磁技术等,利用这些技术来实现勘探目标。(2)地震勘探。该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反射波等来达到勘探的目的,为勘探提供各种反射波技术支撑。(3)探地雷达。该种方法的种类比较多,有宽角技术、投射技术等方面,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范围通常也比较广泛。(4)弹性波勘探。该种方法包括地震波及声波,且两种方法的各个技术层面各不相同,而且应用的选择也要视情况而定。(5)层析成像。该种方法基于声波、地震波等之上形成的成像方法,通过成像对所要勘探对象进行分析。

3工程物探技术实践应用分析

3.1研究对象

长岭-长春-吉化输气管道工程(以下简称为长-长-吉)与东北天然气管网干线(哈尔滨―沈阳段)在长春相交,起始于吉林省长岭县,终止于吉化末站。长春分输站为合建站场。该管道的总长度221 km,分为长岭-长春段和长春-吉化段。建成后的长岭-长春-吉化输气管道将为东北大部分地区提供充足的天然气资源,以缓解东北地区冬季天然气紧缺的严峻形势。本文将长-长-吉长输管道作为研究对象,从工程物探技术在不同方面的应用来论证该技术于工程的重要作用。

3.2物探技术的应用分析

(1)利用物探技术探测工程地下水

因为长岭-长春-吉化输气管道工程所处地区是我国东北区域,因此,施工气候比较干燥,而且施工环境缺少一定水资源,常常因为缺少水资源影响管道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为引入水资源利用带来了困难。因此,管道工程设计及施工监管人员应先寻找可靠水源,解决工程用水问题,推动长输管道建设工程的正常运行。借助于物探技术,管道工程施工人员可以自信探测管道建设所在地的地质情况,以及岩石构成成分,从而准确判断岩脉走向,从岩石构造中分析水源可取之处。此外,结合长岭-长春-吉化输气管道工程每一个作业点的地形来对地下水源进行准确寻找。

(2)利用物探技术判断工程地质灾害

由于长输管道建设工程是室外施工工程,由于建设范围过大,必须要做好应对地质灾害的准备工作。在管道工程施工出现,往往出现由于自然原因或者施工人员的无心之举引起的地质灾害,为工程建设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要依靠物探技术对其进行详细排查,包括管道线路、作业实施站场地方是否存在潜在的崩塌安全隐患。基于安全要求,长输管道工程站场工程人员需要采用物探技术对管道铺设施工地点出现的裂缝、土质进行详细勘探,为预防工程现场地质灾害提供可靠依据。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管道建设工程现场,尽量不要破坏建设程序及现场施工结构,便于工程建设及验收等工作的完整性。

(3)利用物探技术辨别管道线路走向

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需要进行管道地下通道开凿、地下管道铺设等工作,只有保证管道的顺利传输、安全运输,才能为我国东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充足的天然气资源,因此,保证管道铺设地下层的安全是每一位工程施工人员的职责。 物探技术对于长输管道管线及线路的探测可以方便管道设计人员展开管道线路及管体设计。因此,根据长输管道工程建设本身所需和管道线路所需,要针对不同的作业点进行管线检测,并针对检测结果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以获取管道建设线路更精确的辅助资料。

(4)利用物探技术勘测管道铺设地下异常

长输管道在施工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的情况,在管道铺设时会发现有异常物存在,这是就需要对该物体进行详细考究,以确定是否可以借助于一些施工技术进行铲除或者迁移,比如说一些孤石、空洞等情况。长输管道工程低下施工的工程量比较多,因此,工程人员必须要借助于先进的物探技术来进行低下情况的预测,防止在管道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工程事故,保证了管道低下铺设工程的安全性,提高了管道工程的工程进度。

(5)利用物探技术勘测管道工程地下文物

作为北方重工业区域中重要区域,有一些历史古迹深藏在工程建设区域,且不被人们所知。长输管道工程建设虽然十分重要,但是在施工的同时不能破坏具有极大收藏、鉴赏价值的历史文物。 物探技术在长输管道中的运用,可以通过浅层地震技术等高端勘测手段鉴别深埋于低下的文物古迹、古墓残留等,在保证管道地下施工顺利进行的同时,也保护了我国稀缺的文物古迹。

4总结及前景展望

总之,现阶段的物探技术在各工程的广泛应用不仅仅能够保护工程建设施工现场,还能够保证工程建设不破坏施工地下的结构和文物古迹。从工程物探技术在上述管道工程建设施工各方面的应用可以看出,该技术拥有十分可观的发展前景。除了在工程上的应用以外,物探技术还有许多发展方向,笔者就物探技术应用现状来说从以下三方面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首先,物探理论的发展方面。随着物力技术的研发,许多含有全新物力参数的理论正在进一步研究当中,因此,不久的将来会有许多全新的物探方法基于物探理论之上被发明出来,并应用到水陆空工程当中。

其次,物探技术的发展方面。工程建设与地质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今后物探技术应该会面向地质方向,精细化分析工程地质信息,从地质物质分析和结构分析入手来提高更加精确的工程地质数据资料。

再次,物探技术的整合方面。今后的物探技术会超出物理、地质研究方面,与工程管理财务数据及库存技术相结合,以工程建设的所有需求为主,在工程施工、工程管理、工程进度方面提供更综合完整的勘测技术。

参考文献

[1]贾学天,罗传根.工程物探在水域勘察中的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03(6).

[2]张苏营.浅谈工程物探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1).

工程物探技术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P6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科技时代的到来,使得各项现代技术获得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让人们的工作更加准确有效,因此,将物探技术应用于我国的地质勘查工作中,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地质勘查的速度和质量,增强了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物探技术的应用使得地质勘查工作具有更高的现代化水平,成为地质勘查中的一门新型活跃并且具有重要价值的勘查方法。但是,由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复杂性,物探技术在实际地质勘查中依旧存在众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物探技术的基本原理

所谓的物探技术就是指根据各种岩石之间存在密度、电性、放射性以及磁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利用地球物理的原理,选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设备,进行工程区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测量,以此来了解其水文地质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的一种勘测方法。目前,由于单一的物探方法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地质勘查具有复杂性,因此,我们在地质勘查中常常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勘探和测试,这就形成了综合物探技术。综合物探是基于先进电子信息技术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不同的地质结构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物探技术就是利用这种不同的物理特性,采用精密的电子仪器对地质结构进行探测,然后根据仪器反馈的信息数据和图像,对地质结构做出准确的定量分析,从而对勘探地质结构的岩石密度和辐射进行判断。通过综合物探技术可以很好的了解各个岩石层的岩石结构和岩石种类进而有效地完成地质勘查工作,为各种地下矿石能源的开采进行安全的指导。

物探技术应用对地质勘查的意义及作用

目前,随着综合物探技术的逐渐成熟,已经深入到众多生产行业和工程领域,尤其是在地质勘查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勘查、探测效果。例如,在水文地质探测中的运用。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查时,会根据水质具有的导电特性和岩石具有的电磁场进行综合物探。再比如,在地质灾害的地质勘查中的运用。通过有效的综合物探技术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探测,可以对地质结构进行正确的判断,从而找出异常结构的位置以及岩层的断层情况,根据这些物探数据可以对部分自然灾害进行很好的预防。另外,可以运用于工程测量的检测和考古行业。在工程建设前通过物探技术进行地质勘查,从而保证了施工的安全以及建筑的建成后的质量安全。应用于考古行业可以根据被测物体的物理性质,进行内部的勘查与检测,从而帮助考古人员判断出文物的准确位置。

因此,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得综合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物探技术应用与地质勘查工作中,通过综合物探的数据信息,可以帮助地质勘查工作者进行精确的判断,从而减少工作失误,方便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地质勘查工作者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另外,将综合物探技术应用于地质勘查领域,对我国的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国家建设提高经济发展能力。

综合物探技术的方法

由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复杂性,针对不同的环境往往采用不同的物探技术,因此进行地质勘查的综合物探技术的方法有很多。

电磁法

电磁法主要是指根据岩层具有导电性的特点进行探测,从而达到地质勘查的目的。电磁法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又可以分为连续电磁法和瞬变电磁法两种情况。它们主要应用于地质结构的勘查和金属矿床的寻找。其中,瞬变电磁法可以通过一定的电源装置,利用电磁场的脉冲特点对地质结构发射电磁场,从而对地质结构进行有效的勘查与探测,尤其是在水文地质结构的勘查中,瞬变电磁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电流法

电流法是一种根据不同岩石之间具有的电阻率和含水性进行的物探技术方法。通过电流法探测出不同地质结构中的岩石电阻率,然后根据这些电阻率数据进行科学的判断与分析,从而确定地质结构中岩石的含水量以及岩石的不同种类,以此来做到对地质结构的定性分析。

天然磁场法

由于岩石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磁场,因此在进行地质勘查时可以利用这种天然的磁场进行有效的检测。天然磁场法就是根据岩石自身所具有的磁场进行的一种地质勘探方法。这种探测技术可以通过岩石磁场的频率进行数据测量,来详细了解不同层次的地质结构。但是,在实际地质勘查过程中,这种物探技术方法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地质勘查时使用的电子通讯设备等都会对其造成设备干扰,从而导致勘探的数据变化过大,不利于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

无线电波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地下发射高频率电磁波,然后利用这些电磁波的衰减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促进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开展。当电磁波穿过岩石会被的磁场吸收从而出现衰减的情况,尤其是遇到断层是会发生明显衰减的现象,因此在地质勘查中根据这中现象可以准确判断断层的位置。

总而言之,进行地质勘查的物探技术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有地震波CT成像技术、声波测并技术、高密度电法勘探技术以及钻孔色彩电视全孔壁成像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对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地质勘查工作对物探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一的物探技术方法已经难以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的地质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多种物探技术方法的优化组合进行地质勘查,以此来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性,促进地质勘查工作者判断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工程物探技术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 O434 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物探的内容

城市物探已经扩展到城市以及工程地质勘查的各个方面,近些年来,新型城市物探技术的推广了应用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将城市勘探技术充分的应用起来,可以为工程的设计、工程施工以及工程环境的评估提供重要的数据,这样,就可以解决城市工程选址、地质灾害评估以及工程施工成果评价等问题,城市物探的内容也十分的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覆盖层、基岩面、风化带的形态勘察;破碎带、隐伏断层、裂缝密集带的勘察;软土、冻土及砾石层的勘察、地热、地下水的勘察;地下工程、地下管线、古墓的勘察;机场、铁路、公里质量的检测;地基图层的评价、地基稳定性性能测试、地下水结构、地下水地层的勘察;地质灾害、环境污染、隧道、水文地质参数的勘察。

二、工程物探基本途径

城市建设工程对物探技术有一定要求,同时不同建设方面需要依靠不同物探方法加以支撑。归纳的来说,常用的工程物探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电法。该种方法主要包括电剖面技术、瞬变电磁技术等,利用这些技术来实现勘探目标。(2)地震勘探。该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反射波等来达到勘探的目的,为勘探提供各种反射波技术支撑。(3)探地雷达。该种方法的种类比较多,有宽角技术、投射技术等方面,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范围通常也比较广泛。(4)弹性波勘探。该种方法包括地震波及声波,且两种方法的各个技术层面各不相同,而且应用的选择也要视情况而定。(5)层析成像。该种方法基于声波、地震波等之上形成的成像方法,通过成像对所要勘探对象进行分析。

三、城市物探方法的应用

城市物探方式具有探测速度快、信息损失小、数据丰富的特点,可以为相关工作部门提供完善的决策性支持,在对城市进行浅层的地质勘察时,一般使用横波放射测量法结合纵波反射测量法的勘察方式进行,这种勘察方式不仅可以全面的反映出地层的结构和成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勘察的准确度,这种勘察方式也是进行来非常流行的勘察方式,可以解决钻探方法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使用地震映像测量法可以准确的查出映像工程的障碍物;利用浅层剖面测量法可以对城市地下地形进行全面的勘察;利用隧道测量法可以避免地下文物受到破坏,这样就可以大量提高勘察的准确度;在大型工程的勘察中,使用高精度的磁测以及探地雷达等测量法,可以勘察出地下的异物;使用高密度电阻测量法、电磁感应测量法、瑞雷波测量法可以准确的查找出地下的管线和空洞采用辞梯度测量法可以勘察出地层深处的管线;此外,城市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环境评价、桩基质量的检测、承台质量的检测、里面质量的检测、地面裂缝检测、地面塌陷检测、堤坝渗漏的检测中,电法、应力波测试法、重力测量法、浅层地震法已经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主要检测手段;在地热以及地下水的勘察中,激发极化测量法、电阻率测量法、地温测量法也成为主要的勘察手段;在堤坝防狼的检测中、地震映像法、探地雷达法也成为主要的勘察方式。但是,由于城市物探方式在监测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加强勘察条件、地质条件以及地球物理条件对城市物探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城市物探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运用单一的方式进行测量器效果也并不准确,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在一些重大工程的承建中会面临比以往更多的地质问题和工程问题,因此,在对于大型化工程的地质勘查过程中,要采用综合性的勘察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四、总结及前景展望

总之,现阶段的物探技术在各工程的广泛应用不仅仅能够保护工程建设施工现场,还能够保证工程建设不破坏施工地下的结构和文物古迹。从工程物探技术在上述管道工程建设施工各方面的应用可以看出,该技术拥有十分可观的发展前景。除了在工程上的应用以外,物探技术还有许多发展方向,笔者就物探技术应用现状来说从以下三方面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首先,物探理论的发展方面。随着物力技术的研发,许多含有全新物力参数的理论正在进一步研究当中,因此,不久的将来会有许多全新的物探方法基于物探理论之上被发明出来,并应用到水陆空工程当中。

其次,物探技术的发展方面。工程建设与地质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今后物探技术应该会面向地质方向,精细化分析工程地质信息,从地质物质分析和结构分析入手来提高更加精确的工程地质数据资料。

再次,物探技术的整合方面。今后的物探技术会超出物理、地质研究方面,与工程管理财务数据及库存技术相结合,以工程建设的所有需求为主,在工程施工、工程管理、工程进度方面提供更综合完整的勘测技术。

技术语: 探测地球物理对象随着地质灾害及其地质结构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复杂,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新的物理参数的使用,能够有效地降解多解性造成的影响,在测定相应的地质物探数据时,如果没有获得足够的信息数据,那么就不能够很好地达到目的,因此需要增加对各种地质物理参数的探测,并且能够对获得的地质数据和资源进行处理,从而提供更可靠的数据信息,便于城市建设中工程物探技术的良好实施。

参考文献

[1]贾学天,罗传根.工程物探在水域勘察中的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03(6).

[2]张苏营.浅谈工程物探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1).

工程物探技术论文例6

学生要学习好双语课程,不仅需要过语言关,还需要过对专业知识内容的理解关。由于双语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含量有限,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自学,从而解决上述两个环节的问题,建立良性的教学互动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以中文版课程网站为基础建立英文版课程网站,并且重新编制英文版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件、考试大纲、习题等。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在网上建立教师在线解答等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五)教学内容的优化

教学内容的优化要以突出专业特色为教学内容。例如,要让学生对某一课程感兴趣,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课程对其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有何益处,所以绪论的有效引入显得特别重要。通过讲述学生最为常见的、耳熟能详的日常现象,激发学生不断学习和深入探索的欲望。让学生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和见到的面包、酸奶、酒、酱油等都是微生物的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考虑到“普通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在授课时可以适当增加与其专业相结合的知识内容,重点讲述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微生物学基础,包括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遗传;以基因工程为中心,介绍微生物分子操作的基础与基因操作系统;微生物酶工程、发酵工程和代谢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和应用的进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要尽量联系实际。向学生讲述相关理论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将近期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的技术理论融入教学,使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方向和动态紧密结合,使课程具有科学性和探索性,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多了解学科前沿的知识,例如新理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领域中的应用等。

(六)考核方法的创新

应该从提高学生能力角度出发,探索多元化考核方法,这是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基础。例如课件制作、专业翻译、专题综述、课堂小实验、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期末笔试等多种课程考核形式,其中期末笔试中英文考核内容占50%以上,通过压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对于科研能力强的学生,若得到一定级别奖励,可免去考试直接给予优秀成绩,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欲望和水平。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英语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现阶段我国双语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的差异使得双语教学不可能套用统一的模板,所能做的只是基于某些共性基础上的摸索和创新,同时结合自身院所及专业特征总结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与教师均是一种挑战。江西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由于授课对象、课程性质和特点不同,故其双语教学模式不能完全套用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只能通过设计合理的个性化教学模式,采取积极高效的管理和教学方法,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双语教学研究,构建双语课程框架,以此实现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的双重收获。

[ 参 考 文 献 ]

[1] 孙群,吴羽纺.“微生物学”课程双语教学课堂实践及评估[J].高等理科教育,2005,(1):71-75.

[2] 曾薇,王淑莹,彭永臻.环境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68-70.

工程物探技术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118-02

在当前随着我国鼓励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国内很多物探生产单位开展海外勘查项目,需要具有专业英语能力的物探技术人员。另外,物探大型仪器大多进口,仪器操作界面和说明书、处理软件等都是英文。对于物探技术人员,英语正逐渐成为工作语言。目前,独立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英语教学与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专业英语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落后等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就独立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物探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1.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陆续从国外引入各种物探方法。目前,国内物探科研水平长足发展,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国内物探行业整体水平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目前世界物探行业最权威、最知名的学术期刊都是英语,全球性的物探行业研讨会议均使用英语。

2.国内大部分物探生产单位都引进了国外先进仪器,这些进口仪器的说明书、仪器操作界面无一不是使用英语。

3.在当前随着我国鼓励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国内很多物探生产单位开展海外勘查项目,与当地合作方无一不是使用英语交流,因此需要具有专业英语能力的物探技术人员。

二、独立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不符合专业定位,也没有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自身特点。独立学院学生普遍思维敏捷、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比较重视实践,同时对他们认为枯燥的课程没有兴趣。很多学生因为英语这一门分数较低而被独立学院录取,因此英语基础比较差。独立学院以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由于在正规独立学院的成长过程中欠缺多年实践的检验,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照搬了母体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而母体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并不适用“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自控力和毅力欠缺”的独立学院学生,也并不能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2.教学内容实用性差,没有吸引力。现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涉及很多公式和理论推导。学生用母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都会感到枯燥,更何况用英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另外,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学生会觉得学的东西将来用处不大,因此丧失了学习热情。

3.学生对专业英语重视程度不够。独立学院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学习热情不高,进而也就对专业英语不感兴趣,而且不少学生认为专业英语没有其他专业课重要,认为自己将来出国机会不大,对自己没有多大用处,对专业英语不够重视,学习不够主动,学习效果较差。

4.教学方法落后。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在讲授专业英语时普遍采用讲授法,基本上采用翻译原文的方式,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比较被动,教学死板,缺乏生动性,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抵制情绪。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注重专业词汇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在科技文章中长难句翻译能力的培养。

三、独立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自控力和毅力欠缺”的特点,将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阐述。

1.教学内容改革思路。①增加科技文章翻译指南:专业英语属于科技文章,长难句处处可见,其理解和翻译难度比大学英语更大,所以应增加“科技文章翻译和写作指南”,结合专业英语中的例句,系统地讲解翻译标准、翻译过程、长难句分析及译法等方面的内容。例如: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were collected in the Mosida Hills,Utah County,Utah,at over 1100 stations covering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58 km2 in order to help define the subsurface geology and assess potential geological hazards for urban planning in an area where the population is rapidly increasing.分析:这个简单句的主要成分主语是“data”,谓语是 “were collected”,扩展成分比较多“in the Mosida Hills,Utah County,Utah,at over 1100 stations covering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58 km2”交代工作区情况,“in order to help define the subsurface geology and assess potential geological hazards for urban planning in an area where the population is rapidly increasing”交代了重磁勘探的目的。②少理论,结合实践。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在物探方法原理部分应避免过于详细,涉及过多公式和理论推导,多增加物探勘查实例,既能降低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③增加专业情景对话。2005年,我国出台了“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在国家鼓励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国内很多物探生产单位都有海外勘查项目,需要去国外开展物探工作。在开展物探工作中,与当地人合作都需要使用到英语进行交流,所有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应增加一些常见的专业情景对话,比如:What's the first stake number?(首道桩号是多少?)It 's 886.We'll shoot from low number to high number.(首道桩号是886,从小往大)How many cables will every group lay out?(每组多少根大线?)48 cables.You can take 50 cables and 4 power units.Then you have 2 spare cables.(每组48根,可以带50根大线,备用2根和4个电源站。)在国外进行物探野外工作时,这样关于专业知识的情景对话是非常常见的。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增加类似专业情景对话,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④涵盖面要全。物探方法种类繁多,而独立院校专业英语课时大多设置为32~40课时,课时量设置相对较少,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能够完成两三种物探方法教学内容,学生对于还没有讲到的物探方法的核心词汇很陌生。笔者认为《专业英语》并不同于专业课程,不能太深,抓了深度就会丢了广度。各种物探方法的原理,自会在相应的专业课程中深入讲解。建议教学内容应涵盖所有常见的物探方法,且结合实例,少讲理论,不能太深,抓住广度。⑤增加地质基础知识的专业英语。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属于交叉学科,必须以地质知识为基础,学生也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地质专业英语词汇,比如常见矿物、岩石的英文词汇。但目前,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往往忽略了地质基础知识,建议适当增加地质基础知识的专业英语。

2.教学方法改革思路。①以学生为主导。改变传统的讲授法授课方式,从以授课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授课教师应处于引导的位置,提高师生的互动性。另外,还可以邀请物探生产单位中有海外工作经历的人现身说法,讲解专业英语的重要性。②以能力培养为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专业词汇对于专业英语教学来讲很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东西。笔者在独立学院多年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相当多的独立学院学生词汇量并不差,差就差在语法以及句子结构分析上,经常会出现一个句子里面的单词都知道意思,但是就是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而专业英语属于科技文章,长难句处处可见,其理解翻译难度比大学英语更大。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除了注重专业词汇外,更应该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英文句子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要结合例句来引导学生应该如何分析句子,尤其是长难句,要给学生机会训练,最后引导学生善于归纳总结。

四、结语

对于物探技术人员,英语正逐渐成为工作语言。目前,独立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英语教学存在没有从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特点出发、专业英语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结合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自控力和毅力欠缺”的特点,教学内容应避免理论化,要紧密结合实践,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处于引导地位,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另外授课教师除了注重专业词汇外,更应该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英文句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永红,李学伦.本科生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0,(2).

工程物探技术论文例8

一、物探专业课程建设思路

石油物探学校物探专业是以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国内外市场发展为背景,以生产一线从事地震资料野外采集、地震资料数字化处理及地震资料综合地质研究为推动,依托石油行业的优势,专门培养面向石油、天然气、煤田、煤气层及其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行业等急需的复合型高技能操作人才。当前石油勘探一线对高技能操作技术人才需求量大增,但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中只有石油物探学校开设物探专业。石油物探学校建校30多年来,在专业设置方面有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物探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改革”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物探专业课程建设要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订单培养,实现“教、学、做、工”的一体化教学;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校企合作等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培养模式,构建融合计算机数字处理与物探专业课程体系,创设物探技术主干课程,以主干课程建设带动其相应的专业课程群的建设。要以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为平台,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构建“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二、物探专业课程建设实践

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导,选择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将来在职业岗位上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石油物探学校以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课堂”等课程方案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际,构建“融合交叉,多元整合”的实践和理论教学体系,见图1。

图1

该体系以职业能力为本,以职业活动为主线,将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使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功能相互交叉,知识、技能和技能培养的落脚点相互交叉,通过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核心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项目”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多元化整合,如图2所示。

图2 专业课程体系

物探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项目涵盖了公共文化基础课模块、专业技术课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和综合实践课程模块,满足了从低到高的学生职业生涯成长规划。公共文化基础课模块将物探专业中必备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有机整合实现综合化;专业技术课程将物探领域中某些技术知识和技术应用方法有机整合,突出技术的实现过程,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将典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和项目化,着重培养专项技能,突出熟练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校企合作,开展物探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1.市场调研,定位人才需求

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面向行业职业群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物探行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就业前景及专业设置,为使专业教学计划更加适应实际生产的需要,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更好地体现为石油行业服务,笔者所在学校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隶属的新兴物探处、海上事业部、综合物化探部、海外国际部等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设备情况、技术力量、企业发展、人才构成等。

2.依据市场需求,确定工作岗位

根据学校市场调研、市场需求及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学校专业设置确定了主要工作岗位、相关工作岗位和发展工作岗位。主要工作岗位是野外资料采集技术人员、解释员、处理员;相关工作岗位是施工监督员、大小线排查及维修工、钻机、爆炸监督员、仪器操作员、测量操作员;发展工作岗位是野外资料采集过程的地球物理师、地震勘探监理、地震数据处理工程师及地震资料解释工程师。根据以上情况,学校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专业优势特色,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物探技术操作人才。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整合校内外实训教学基地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其中质量意识、HSE意识、市场意识、工程素质和解决生产实践及工程项目的能力,只有在正常运转的企业中才能真正获得。学校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功能进行有效的整合,如图3所示。其中校内实训基地主要通过证书嵌入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或项目教学实现职业资格考证、课程设计、创新教育等,以便学生掌握物探专业基础技能、专项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校外实训教学基地是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认知实习、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图3

4.以物探专业为主体,布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探专业课程的交叉互溶性不断增强,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等综合化程度越来越高,学生涉及的跨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以物探类专业为整体,将专业共性、课程匹配、专业特色、技术应用等有机结合、系统布局、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学校在现有设备基础上,资料解释实训室新配备了6台大型服务器以及40个服务器终端。安装了东方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一流的GeoEast解释处理一体化软件6套,价值1000余万,且每周六周日对物探专业学生开放。学生从原来手工资料对比解释改成了应用计算机软件对比解释。每年可以培训学生、学员超过2000人次。

物探地质实训室是石油物探学校特色实训室之一,实训室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岩石、矿物标本千余件,地质模型百余种,地质图件近百套。实训室可完成《矿物鉴别实训》《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鉴别实训》《地质地形图绘制实训》等实训项目。此外,在地质授课中,教师还将地质模型和地质图件应用到日常课堂教学中。

新增地震勘探工实训室,此实训室是培养地震勘探技能操作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学校与野外生产前线紧密联系,拥有大小线100余条,采集站8个,爆炸机4台,地震检波器测试仪2套,同时还具备收放线的广阔场地,可以进行大小线的收放训练和查修线练习。

5.以校企合作,实现校外实训基地的共建

(1)沿用了原有的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训基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研究古人类演化、全球古气候变迁和古中华文明的圣地,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周口店及其邻区范围内地学研究、教学资源亦十分丰富且独具特色。该区是古老且相对稳定的华北陆块在后期(尤其是中生代以来)又被改造活化的地质单元,现已被视为探讨板块内造山机制等方面的经典区段;独特的大地构造属性所铸就的类型齐全、典型直观的诸多地质遗迹,它们既不像标准造山带那样复杂,又不像稳定陆块那样简单而构成难易适中的野外地学教育资源,加之地理区域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学校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野外实践教学场所。

(2)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野外勘探小队。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到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野外勘探地震队进行一个施工期的顶岗实习,提前接触生产一线,把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的操作内容应用到野外地震队的生产中,以此积累学生的经验,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四、依托企业,实现基地工作的开放互动

1.实践环境与物质资源的整合

树立资源统筹管理的理念,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一个校内生产单元(如学校与物探仪器中心合办的物探采集实训基地),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安排使用,实现校企双方共赢共享局面,对内实行企业化管理,营造企业的职业氛围;对外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顾客绿色通道,开展生产经营、社会培训、学生实习和技能鉴定。

2.实践教学人力资源的整合互动

石油物探学校在教师能力培养方面实行了专业教师下企业一线实践锻炼制度,把专业教师在一线锻炼过程中学到的企业先进技术、先进工艺、操作流程、优秀企业文化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聘请行业专家到学校为专业教师培训GeoEast解释处理系统,安排专业教师参加部级、省级的相关专业培训,同时协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科研开发的工作。

3.实践项目信息资源的整合互动

校企合作规划了实践教学环境的布置、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了实践教学课程和各种实践教学资源;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方式等,把企业最新的技术成果、市场信息渗透到课程教学之中,将教学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融为一体。

工程物探技术论文例9

1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主要方法

传统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主要方法有:

(1)电法勘探:较为普遍运用的方法。是通过对地层电磁场、电学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根据不同的电性差异,研究测量电场分布规律,以了解地质的状况。(2)磁法勘探:利用磁力仪监测不同地质体的磁性差异,研究地下磁异常及分布规律,从而解决各类地质问题。(3)重力勘探:依据各地质体存在一定密度差异,运用重力测量仪器观测出重力异常,了解地下地层的岩性和起伏变化情况。(4)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发展最快的方法之一,它利用人工激发地震波,根据不同地层、岩石的地震波传播规律勘探地质的性质,达到预测地震、减少灾害及勘探和透析地球内部构造的目的。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球物理探测仪器设备引进了现代电子技术,从而进一步压制干扰,提高分辨能力。

从探测深度上分别,物探主要分为四种类型:超浅层、浅层、中深层、深层[1],其分别应用的探测方法为:(1)对于超浅层,主要用于地质雷达技术与浅层地震技术两个探测方法;(2)在浅层上,有高密度电阻率和高频电磁成像两种方法;(3)对于中深层,主要应用可控源电磁测深和高精度重力测量两种方法;(4)对于深层,主要应用天然大地电磁测探、高精度磁力测量、深层地震,三种探测方法。

2 地球物理勘探中应用的新算法、新理论

(1)小波理论:是根据傅立叶理论分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分支,适用于信号中差分方程数值解、数据压缩、子波算法、成像的处理,以提高数据的分辨率和信噪比。(2)神经网络理论:仿人脑思维的模拟计算。是通过样本资料的分析研究、学习,从而获得重要的参考数据,对未经处理的资料进行判断的理论。(3)几何分形:主要是对自然界中不规则、不稳定和较常见现象的进行研究,揭示自然界中不同尺度的物体和现象之间存在的相似性,以及整体和局部的相似性。由此,可以通过局部信息对整体信息进行预测[2]。(4)混沌理论:主要应用于描述非线性系统,它与几何分形理论联系很密切,他们都是分层次的基干尺度,揭示不同尺度之间存在的相似性、标度律、差异性等。(5)地理信息系统:一种计算机系统,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对时空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查询、输出,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处理技术方法,能够快速地分析、输出和查询数据。

3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基本应用

(1)能源物理勘探。主要是对石油、天然气地区进行综合能源勘探。前期普查依赖于地震勘探。详查过程中,要运用大地电磁、高精度磁力、高精度重力等一些测探技术,对油气地区进行区块评价和构造研究,找出油气储藏构造,从而解决油气勘探中的疑难问题。(2)固体矿产物理勘探。尤其是金属矿产勘探,主要使用电法和磁法。电法主要是根据矿体与围岩的电性差异为基础,研究人工稳定的电流场在地下传导的分布规律。磁法勘探主要是根据矿体或其赋存构造与围岩的磁性差异,在地表或一定高空中测量磁场强度变化的规律。(3)工程物理勘探。工程建设迅速发展,工程物理勘探需求也日益增长,主要应用在建筑、公路、铁路、管道、水利等工程的检测,运用浅层地震、探地雷达、电法等探测方法对工程进行物理勘探。(4)对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的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可以从电、热、光等物理变化进行监测,从而认识环境变化的过程,为环境保护提供背景资料。自然灾害的突然发生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经济损失,地球物理监测技术的应用对自然灾害起到了有效的预测、防治的作用。

4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的趋势

综合物理、数学、计算机等科学的应用,探测技术越来越成熟,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物探技术论文例10

一、问题的缘起及研究视角的选择

技术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没有像科学哲学那样早已形成公认的研究纲领,但是建立其自身的研究纲领问题业已引起学者们不同程度的关注,如张华夏、张志林教授在《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2期上发表的《从科学与技术的划界来看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一文中以技术与科学的划界为出发点,提出了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和内容。陈昌曙和远德玉教授在该刊2001年第7期上发表的《也谈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cd2]兼与张华夏、张志林教授商谈》论文中对此作出了回应,首先肯定了制定研究纲领的必要性,并且赞同将科学和技术的划界作为研究纲领的出发点,但是在研究纲领的多重划界的标准、科学和技术的划界、技术哲学的产生以及其研究的中心问题方面存有分歧。本文从二者的共识出发,选取科学和技术的划界作为研究约翰·杜威(johndewey)的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纲领的出发点,并借用著名科学哲学家伊姆雷·拉卡托斯(imrelakatos,1922—1974)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原理(只关注其合理成分)作为分析该纲领的有效的方法论工具。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做法是有一定的根据的。一方面,尽管学界的著名专家认为仅以科学和技术的划界作为出发点和根据可能是不够的[1]。但是作为研究的一个视角,我们并没有理由完全排斥它,相反,在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共同的范式之前,可采取一种拿来主义态度,暂且以其为出发点,以更好地在同一前提下“商谈”同一主题,从而减少分歧,增加可比性,最终澄清真正的实质性问题。另一方面,杜威对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佐证。杜威认为,科学是一种技术,一种“高度熟练的技术”[2]。显而易见,因为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在一定时期和场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它同样适用于杜威所言的科学,同时在杜威看来,科学也是一种技术,因此可以将该科学研究纲领应用于对技术的分析之中。这样,本文探讨的杜威的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的出发点即是科学和技术的划界。具体而言,是杜威的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的观点。

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简称msrp),是由匈牙利科学哲学家伊姆雷·拉卡托斯于1968年提出的一种科学发展模式。这种关于科学理论的结构模型的特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纲领不是单一的理论,而是由某种坚定的信念所支撑的整个理解系列所组成,它是开放的、可变动的,因而具有很大的弹性与韧性,不是轻易可证伪的。二是纲领具有精致的结构,分为“硬核”与“保护带”两层。硬核是不可触动的深层的核心假说或本质特征,它由一组陈述所组成,对所研究对象的根本性质作出断言,并决定着研究纲领发展的方向。硬核的周围是保护带,它是由各种辅假设组成,为研究纲领的可反驳的弹性地带。当反常出现时,科学家就把否定的矛头指向这些辅假设。通过修改、更换辅假设来保护研究纲领的硬核,使研究纲领免遭反驳或证伪。同时,研究纲领还有两种方法论上的规定。反面启发法是一种方法论上的反面的禁止性规定,它本质上是一种禁令,禁止科学家把反驳的矛头指向硬核,而要求科学家竭尽全力把它们从硬核转向保护带并以修改、调整保护带的办法,保护硬核,使它免遭经验的反驳。正面启发法是一种积极的鼓励性规则,它鼓励科学家通过增加、精简、修改或完善辅假设,以发展整个研究纲领。硬核和保护带之所以能构成一个严谨的研究纲领,关键在于纲领有着这两类启发法。如果说研究纲领的硬核是基础理论,那么保护带的辅假设则是它的具体理论。

拉卡托斯对科学发展模式内在结构的探讨,对我们分析杜威的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研究纲领是有启示作用的。首先,该理论模式告诉我们,一种理论应该有一个“核心”,且该核心应是这种理论的内在规定因素,也是这种理论同其他理论相区别的根本因素,因此,核心应该受到保护。保护的原则是调整保护带,调整的方法应根据“启发法”的指引。在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的启示下,我们尝试分析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研究纲领。对应科学研究纲领的三个部分: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核心是“工具主义”,相当于科学研究纲领的“硬核”;“保护带”是从工具主义出发而建立起来的各种理论假设;而工具主义方法论则相当于“启发法”。

三、杜威的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硬核”工具主义

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是实用主义的核心内容。杜威发展了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关于“知识是行动的工具”的思想,赋予他所探索的实用主义一种“工具主义”的形式。他认为:“人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碰运气的世界中。他的存在,说得粗俗一点,包括着一场。这个世界是一个冒险的地方,它不安宁,不稳定,不可思议的不稳定。”[3]人们的思维是应付这样一个不稳定的环境的工具。在杜威看来,“各种概念、理论、体系,不管怎样精雕细琢、自圆其说,都只能算是一些假设。……它们是工具。同所有的工具一样,它们的价值并不在于它们自身,而在于它们的功效,功效是显示在它们所造成的结果中的”[4]。可见,思想、概念、术语、理论等,所有这些都仅仅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设计的工具。

具体就技术问题而言,杜威的工具主义意味着技术生产和建构。技术很早就被与工具的使用联系在一起,而科学的技术的特性在于为了进行有序的、生产性的实验而利用各种工具。在工具主义者看来,技术控制的实现不在于范畴之间的差别,而在于经验模式之间的差别。但是经验模式是依赖于态度的,正如杜威所言:“当事物作为被经验到的事物而发生时,这些事物的发生就肯定依赖于态度和性向;它们发生的情况是被一个有机的个体的习惯影响的。”[3]人类经验的独特性在于它将一些建议看做是具有潜在的重要性,使之取得有意义的成果,并享受作为生产性活动的结果的附加价值。人类每时每刻、日复一日地这样行事。这种基本活动类型多样,具有不同层次的意义。它们彼此重叠,为获得优先权而彼此相互竞争。这样看来,人类生活的目的不是静观享乐,而是实现一个生产的循环:产生新的意义、新的感觉、新的享受手段及新的生产技巧。概言之,这就是杜威的“工具主义”的技术观,也是其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硬核”。

四、杜威的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保护带”

1.杜威对技术定义的理解

杜威反对有关技术问题的传统观点,并对“技术”概念进行了一定的改造,认为“技术”意指所有智力性的技巧,运用这些技巧,自然的和人类的能量被加以引导并被用于满足人类的需要。技巧是与工具、人工制品在一起的习惯性技能,而技术则是对技巧的系统化探究。技术活动是人类利用各种工具与自然和社会不断发生贯通作用的过程。换言之,杜威所指的技术通常是“科学的技巧”,即使用工具、仪器及实验技巧的科学方法,而这些方法可能发生于工业和工程中,也可能发生于物理学家、化学家或生物学家的实验室中。他认为,“理论研究”也是一种技术。他说:“社会学是一种技术,政治学也是一种技术。”[5]技术就是制造人工制造物的过程,这种人工制造物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科学、语言、法律、概念等,其中语言是工具的工具),但都属于广义的工具范畴。工具只有在被使用时才有意义,它们也只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被使用。因此,有形工具和无形工具之间的区别是功能上的,而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

可见,杜威以工具论而非实体论的观点看待技术,他的反对本质主义、反对基础主义的立场决定了他排斥技术的本体论地位,因此杜威并没有给出某个单一的技术定义,而是用技术这个词表示各种不同活动的特征,并将技术视为通过各种探究工具对某一问题境遇的适当改变。在他看来,当人类仅仅享用火,或把火当成上帝所赐时,还谈不上探究,因此也就没有技术;而当人们造火,并有效地控制火时,人们就从仅仅享用和思考火的“本质”是什么,转到了关心“如何”生产和使用火,这时就出现了所谓的探究活动,因此技术也就应运而生了。杜威强调应在不同的背景中理解技术,例如技术可以指对生产性技能的积极使用;或者指最令人满意的探究方法;或者是民间和工业艺术品;或者是使伽利略时代的科学革命有别于其之前的科学的标志;或者是对包括作为工具的工具的语言在内的工具的普遍使用;或者是工商业;或者是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或者是实现有关人类社会的和政治安排的特殊计划。而且,技术远不止如上所述[6]。

2.杜威的技术探究理论

探究一词最初由查理·桑德斯·皮尔士(charlessanderspeirce)提出,其功能在于确定信念。而杜威更多地强调探究在确定环境方面而不是确定自我方面所起的作用,认为探究是试图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欣赏及洞察事物意义的需要,它开始于摆脱困境的努力,使我们由动荡不安的环境进入了一个平稳安定的环境。杜威用探究意指认知过程,他从工具主义的视角加以阐述其技术探究理论,并将其应用到传统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理论中,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改造。他扩展了探究的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控制有问题的自然和社会政治境遇,积极地用生产性技能(即技术)引导经验,从而使环境产生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杜威用探究这个术语来表明对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现存世界的一般性特征的一种考虑,但是,他反对以主观的态度去理解其有关探究的工具性的论述,因此杜威的探究是客观的,是积极主动的。

杜威认为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是一种广义的技术,其中也包括政治探究。由于政治探究是在诸多价值中评价和选择最令人满意的价值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对杜威而言,尽管不像柏拉图所认为的是最高级的或最主要的技术形式,但它确实是一种技术探究形式。它是人类经验的一个领域,如果要取得满意的结果,就需要成功的工具性的探究[6]。此外,杜威还认为哲学的探究与其他形式的探究一样,是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为特定的时空服务的。

就探究的范围而言,杜威认为,探究作为一种技术,在广泛的经验意义上起作用,而不能仅用认识论加以说明。探究的逻辑要比认识论广得多。杜威致力于在我们的日常技术活动和其精致的形式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即建立一种贯通于从世俗事物到科学、逻辑直至形而上学的探究理论。反省经验在杜威的有关探究的技术化的理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实现对问题境遇有效控制的工具,具有实践的力量,也是用以丰富后来经验的工具。

3.技术的价值

关于技术的价值问题存在着两种相反的意见。一是“技术价值中立”(value?neutral),二是“技术价值负荷”(value?laden)。技术中立论认为,技术在本质上是中性的,“技术为人类的选择与行动创造了新的可能性,但也使得这些可能性的处置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技术产生什么影响、服务于什么目的,这些都不是技术本身所固有的,而取决于人用技术来做什么”[7]。技术中立论是从技术的自然属性角度来理解技术本质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技术中立论持相反观点的技术价值负荷论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该观点认为:“所谓的价值负载,实质上是内在于技术的独特的价值取向与内化于技术中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和权利利益格局互动整合的结果。”[8]技术价值论主要表现为社会建构论(socialconstructivism)和技术决定论(technologicaldeterminism)两种理论观点。其中,技术决定论又有乐观主义的技术决定论和悲观主义的技术决定论之分。

在技术的价值问题上,杜威反对技术价值中立论,认为技术是负荷价值的。因为“一切思想都是应用于实验操作中的智能工具,以解决经验中出现的问题”。在杜威看来,工具常是因解决特定的现存问题所需而发展起来的,并不是价值中立的。他承认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丰富人类经验的一个方面。工具和机器本身可以产生不为人所预料到的后果,因此,其制造和使用也是丰富“知”所不达的人类经验领域的一个手段。尽管杜威把工具的应用与其最主要形式即“知”联系起来,但他同时指出,有时工具被习惯性地加以使用,即没有被反思地加以使用。这种使用以及作为其使用后果而产生的思想都属于广义的技术范畴,所以杜威主张,技术既不像反技术文化批评家所认为的是反价值的(因此是反民主、反伦理、反艺术的),也不像多数科学家和工程师所认为的是价值中立的,它是负荷价值的,该价值必须通过“多元的计划”,与文化中的其他价值结合在一起[5]。

因此,杜威认为新的技术不负载单一价值,而是具有多元价值的。它们提供多种新的可能性,迫使使用技术的人精心地选择和负责任地使用工具和物品,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价值。例如电子技术可以产生反对或者支持民主的人工制品。杜威认为各种类型的技术决定论往往起消极作用,人们应该抛弃技术决定论。他主张,当我们面临的环境不能改变时,我们改变我们自己特定的态度来适应它们,并习惯之;当环境可以改变时,我们积极地改变环境来适应人们的需要。人类发明各种技术,并将之作用于环境,使环境朝着人类希望的方向发展。公共事物也是技术产品,没有中性的公共事物,它们是由人们创造并需要人们去维护的公共产品。杜威还指出:政治计划上的失败(如20世纪30年代欧洲法西斯主义所采纳的)确切地说,就是由于对技术所隐含在生产工具并在其中加以利用的境遇之中的价值的误解所造成的。

4.科技伦理道德观

杜威生活的时代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引起了人们道德观念的相应变化,这也是杜威的科技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社会背景。杜威倾其一生都在密切关注着科学的发展,对科学在改造人类事物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深信不疑,并试图将他的哲学与科学结合起来。他首先是一个人本主义者,“杜威的经验哲学,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理论。而是一种立足于人,以人为本的价值理论。无论是对于自然、社会,还是认识和真理,他都企图确定它们对人的生活的意义和价值”[9]。杜威本人也曾直言不讳地说:“政府、实业、艺术、宗教和一切社会制度都有一个意义,一个目的。那个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个人的能力。”[10]正像杜威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观点一样,事实上,他是反对将科学与人文截然二分的,主张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将科学与人文结合起来。在他看来,科学与人文是统一于人的经验、活动和生活之中的。因此,“杜威的主要论点是:对于基于人类本性的科学研究应与根据哲学观点对价值的关心结合起来”[11]。

就科学和道德的关系而言,首先杜威将研究自然科学和道德的相互作用作为一切问题中最一般和最有意义的一个问题,他说:“人类具有为科学研究所提供的信仰,相信事物的实际结构与过程;他也具有关于调节行为的价值的信仰。怎样把这两种方式的信仰有效地互相作用着,这也许是人生为我们所提出的一切问题中最一般和最有意义的一个问题了”[12]。而且,杜威赋予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以哲学的中心问题的地位,(杜威进一步)认为“哲学的中心问题是:由自然科学所产生的关于事物本性的信仰和我们关于价值的信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12]。杜威将理性作为沟通自然科学和道德的桥梁,将自然科学方法作为研究和解决道德问题的工具,指出:“科学的思考方法上的改变对于道德观念的冲击,大致是明显的”[10]。同时他将自然科学知识作为道德发挥调节作用的必要条件,并将解救人类苦难作为自然科学的目的和道德的标准。

五、杜威的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启发法”工具主义方法

杜威把他的工具主义贯彻到他的方法论中去,这就是他的“思想五步法”。他于1910年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的第六章中指出:“思维就是探究、调查、深思、探索和钻研,以求发现新事物或对已知事物有新的理解。总之,思维就是疑问。”[13]在杜威看来,思维起源于某种疑惑,由某种事物作为诱因而产生。但是,思维未必都是反思性的。只有人们心甘情愿地经受疑难的困惑,不辞辛劳地进行探究,才能有反思性思维。整个反思性思维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划分为五个步骤:①察觉到困难;②困难的所在及其定义;③可能的解决方案的暗示;④由对暗示和推理所作的发挥;⑤进一步的观察与实验,它导致对设想的接受或拒斥,即作出可信或不可信的结论[14]。杜威强调指出,尽管反思性思维的过程分成五个阶段,但是这五个阶段的顺序不是固定的。怎么安排和处理,完全依靠个人理智的灵活性和敏感性。如果发现有错误的话,最好是通过检验而找出失误在哪里,那才是明智的做法。我国学者胡适曾把杜威提出的这五步概括为“细心搜求事实,大胆提出假设,再细心求证实”[15]。即“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基本符合杜威的“思维五步”的本意。这种学说,既是杜威的“科学方法论”,即实验—探索的方法,又是他的工具主义的认识论,它具体地表明了思想发挥工具作用的过程。杜威认为:科学的概念工具包括科学规律是建构性的,当然这种建构不是无中生有的。知识不是被“发现”的,不是事先有一个“实在”在那里等待人们去发现,而是被人们“生产出”的。即使是抽象的数学知识,最初也是从原始经济生产材料那里建构出来的。这个过程有感知的需要和愿望,也有智慧和偶然性。这样,杜威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探索领域,可称之为概念工具的生产性分析。这种技术方法抛弃了科学实在论。其好处就在于使哲学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开始关注广泛的人类事物,它使哲学与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和古生物学等联系起来,使哲学意识到现实的问题。

综上所述,杜威的实用主义技术哲学体系与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前者以工具主义为核心,它相当于科学研究纲领中的硬核;而杜威的技术哲学体系中的以工具主义为核心建构的其他一系列理论,如技术定义、技术探究理论、技术的价值以及科技伦理观等,则类似于科学研究纲领中的保护带。杜威的工具主义方法论与科学研究纲领中的启发法具有相通性,它贯穿于杜威的整个实用主义技术哲学体系之中。其中杜威用工具主义的方法对理论体系的不断建构相当于正面启发法,它是为了促进以硬核为中心的保护带而建立的;而科学研究纲领中的反面启发法原意是理论体系对外在冲击的反应,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身理论,使之更趋于合理化,与此相类似的则是杜威以工具主义方法论的观点对反对者理论的驳斥,从而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因此说,尝试用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模式来分析建构实用主义技术哲学体系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的。这种做法将为技术哲学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可能的路径,即借助于科学哲学的某些研究范式来促进技术哲学的研究,批判性地加以吸收和借鉴,以在不同的学科之间搭建起对话的平台,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在更广阔的人类知识视野中从宏观和微观不同层次探索未知。

参考文献:

[1]陈昌曙,远德玉.也谈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cd2]兼与张华夏、张志林教授商谈[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7):39.

[2]deweyj.acommentontheforegoingcriticism[j].journalofaestheticsandartcriticism,1948,(6):208.

[3]杜威.经验与自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41,190.

[4]洪谦.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75.

[5]杜威.杜威五大演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9.

[6]hickmanla.johndewey'spragmatictechnology[m].bloomingtonandindianapolis:indianauniversitypress,1990.58,14.

[7]mestheneeg.technologychange:itsimpactiononmanandsociety[m].newyork:newamericanlibrary,1970.60.

[8]段伟文.技术的价值负载与伦理反思[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8):31.

[9]王守昌.现代美国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85.

[10]杜威.哲学的改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100,86.

[11]宾克莱lj.理想的冲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9.

[12]杜威.确定性的寻求[a].资产阶级哲学资料选辑(第9辑)[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1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