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马的东西又大又长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1 16:33:43
马的东西又大又长例1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7 ― 0092 ― 03

马占山是著名的爱国抗日将领,是江桥抗战的指挥者与组织者。综观马占山将军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自由解放而斗争。正如1938年主席在延安各界欢迎马占山将军的大会上说的那样:“马将军年逾半百,仍在抗战的第一线与敌周旋,这种精神值得全国人民钦佩。”①

一、马占山请缨抗战与东北挺进军的建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辽吉两省轻陷敌手,日军进逼黑龙江。时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的马占山将军率部分东北军于1931年11月4日在嫩江桥阻击日军,与敌血战半月有余,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抗击日军侵略而进行的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大规模重要作战。江桥抗战得到了全国各地民众的有力声援,昭示了中国人民不可欺辱的民族气节。②

由于中日双方武器及参战兵力相差悬殊,国民政府又未给予有效的支援,特别是国民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使得马占山将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于1931年11月19日后将黑龙江省政府移往海伦。随后,马占山率东北军残部,转战于克山、拜泉一带,配合中东铁路护路军苏炳文将军组织海满抗战。

1932年2月,东北全面沦陷,马占山及部分东北军于同年12月退往苏联,后绕道欧洲,于1933年6月回到上海。面对热河失守、长城抗战失败的局面,马占山多方打探消息,希望国民政府能让他重返抗日战场,杀敌报国。但只让马占山等待。苦等无果的马占山在得到在庐山的消息后,决定亲自去庐山请缨。但一心剿共的,此时根本不会把兵力用在抗日上,所以只给了马占山军事委员会委员的空衔,就叫马占山回去“休息”。随着日本帝国主义逐渐扩大的侵略态势,马占山又分别于天津和洛阳两次请战杀敌,均未得到应允。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华民族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马占山请战抗日,得到同意。1937年8月7日,马占山接到手令,出任了东北挺进军总司令,兼理东北四省招抚事宜。东北挺进军的具体职责是:“警卫伊盟、坚守河防、扼制蒙奸。”③

东北挺进军的具体职责虽然只有12个字,但意义非凡,划定了东北挺进军的作战区域。具体而言:

警卫伊盟:在内蒙古伊克昭盟之内,担负抗击日伪军进犯及维护地方治安的作战任务。

兼守河防:伊盟地处黄河以南,地势险要,河流湍急,日军只有利用渡口才能进犯其他地区,伊盟境内黄河有诸多渡口,东北挺进军的任务是据守渡口,打退敌人进犯。

扼制蒙奸:维护伊盟境内民族团结,反对内蒙古亲日势力投敌。将降日的蒙古族上层贵族重新争取到抗日队伍中来;对死不悔改的亲日势力给予坚决打击,策反伪蒙军,瓦解伪蒙军,扩大抗日队伍。④

对于素有抗日之志的爱国将领马占山来说,又一次有了用武之地。从此以后,他率军驰骋在抗日战场。

二、东北挺进军的人员构成与建制

1937年8月21日,马占山到达大同,在大同饭店设立司令部。开始了组建东北挺进军的工作。

(一)东北挺进军的兵员构成

东北挺进军的兵员主要有以下四个来源:

1. 中央军政部特拨的骑兵第六师

中央骑兵第六师刘桂五部和国民兵团李大超部是东北挺进军的基干力量。刘桂五是一位颇具爱国热情的东北军将领,是西安事变中的捉蒋名将。由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表示对团级以下官兵不予追究,刘桂五得以幸免。〔5〕骑兵第六师官兵深受师长刘桂五抗日思想的影响,爱国热情极其高涨,战斗力极强。而李大超的国民兵团属地方武装,战斗力较差。

2. 参加过江桥抗战的原东北军

曾参加过江桥抗战的马占山旧部,如:邰斌山、容聿肃、程德峻、程亚峰、张凤岐、张喜春、于鹤苓、徐国华等,这些身经百战的旧部,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深受马占山信任。这些旧部在东北挺进军中主要承担总司令部的警卫和各种特勤。

3. 中共地下党员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祖国江山的沦亡,面对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的虚与委蛇和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马占山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能够救国救民的先进组织。所以,对于前来参加挺进军的共产党员,马占山都委以其重任。如:邹大鹏任军械处处长;栗又文任机要秘书;邰中复任特务营营长。

4.被策反的伪蒙军

从1937年到1945年的八年抗战中,策反伪蒙军一直是挺进军的重要任务。八年中,被挺进军策反的伪蒙军近万人,其中包括:1937年在收复察北商都时,策反收编伪蒙军第二师尹宝山部井得泉团;1937年11月策反的驻宝昌伪蒙军吕存义部;1938年3月策反的伊盟投日势力奇凤鸣部、萨县保安团刘盛五部、贾海岸部600余人;1938年4月策反的准格尔降日部队奇凤鸣保安团一部;1938年4月策反的降日伊盟保安队白玉昆部;1938年4月策反伪蒙军第三师七团慕新亚部骑兵1200余人;1938年7月策反凉城保安队王耀华部300余人;1938年9月策反凉城广汗营保安队300余人;1939年2月策反伪蒙军三师杨兴华部400余人;1938年5月策反伪蒙军三师在偏关的夏钧川部;1940年策反伪蒙军参谋长刘星寒;1944年策反麦达召伪军警备队;1945年收编伪蒙军乌古廷部刘建华大队。〔6〕

(二)东北挺进军的指挥系统与建制

1.指挥系统

东北挺进军组建后,指挥系统如下:总司令马占山;副总司令邰斌山;参谋长容聿肃、盖克敏;骑兵六师师长刘桂五(原东北军白凤祥部);新编骑三师师长井得泉(尹宝山部);暂编骑兵一旅旅长吕存义(刘桂堂部);暂编骑兵二旅旅长刘盛五(齐凤鸣保安团);暂编骑兵三旅旅长韩宇春;暂编游击一支队队长程德峻(原东北军马占山部);暂编游击二支队队长白玉昆。

1938年5月后,由于骑兵六师师长刘桂五在“黄油杆子突围战”中殉国,骑六师师长由王熙坤代之。“凉城兵变”后,慕新亚归附到东北挺进军,编为新编骑兵第五师,慕新亚任师长。在之后的战斗中,东北挺进军根据“师长牺牲、旅长代之;旅长牺牲、团长代之”的原则使抗日队伍保持完整并逐渐壮大。

挺进军司令部组建后,人员构成如下:总司令马占山,副总司令郭殿臣,参谋长戴济人,总参谋王鼎三,政治部主任魏洪绪。此外,马占山又下设处,分别是:参谋处,处长李世蓿桓惫俅Γ处长吴元垣;军需处,处长田庆功;军械处,处长邹大鹏;军法处,处长张庆禄;兽医处,处长蔡杰;招抚处,处长邓乃伯。还设有:特务营,营长邰中复;秘书长,段中藩;秘书主任兼机要秘书,栗又文。

2.建制

东北挺进军以东北人为主,吸收大部反正伪蒙军及各方抗日人士;以军为单位;成立的各师均为“新编”字号,成立的各旅均为“暂编”字号,下设游击支队番号;以骑兵为主要建制,以马匹为作战配备。军装以灰色为主,臂章均为红色,后由于进入准格尔旗及沙漠作战便于隐蔽改为土黄色。〔7〕

三、东北挺进军在西北抗战时期对西北地区所作出的贡献

马占山接受任命后亲自率领部队,在绥远一带与日军浴血奋战。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挺进军对西北地区做出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策反伪蒙军、铲除蒙奸,使西北地区逐渐形成稳定局面

七七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绥远等地区的同时,积极进行拉拢和收买蒙奸活动。在绥、包沦陷后,日本侵略者更加积极推行吞并满蒙政策,煽动汉蒙分裂,制造民族纠纷。一时间,许多蒙古王公贵族和上层分子,经受不住日寇的威逼利诱,纷纷投敌叛国。伊克昭盟有六个旗,前后均为日本帝国主义扶植起来的傀儡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所收买。

马占山进军绥远后,面对以上情势,对于争取蒙古族兄弟,特别是蒙古族上层分子作了很多工作。对于死不悔改的民族败类,马占山也决不手软。

1937年10月,日本占领归绥、包头后,准格尔旗、河套地区及托克托县相继沦陷,黄河南岸村庄时受日军炮击,达拉特旗康王(康达多尔济)投敌,准格尔旗东、西协理齐文英和奇凤鸣向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靠拢,伊克昭盟地区岌岌可危。马占山将军率领部队约万余人,到伊盟准旗大塔以南驻扎。11月初,马占山在东胜召开伊盟各旗王爷会议,共商确保伊盟抗日大计。康王深知马占山进驻东胜与他不利,11月7日令森盖全旗保安部队配合伪蒙古军第八师一部,攻打大塔以南马占山部。马占山获悉情报后,令伊东游击纵队第一支队邬青云部和骑六师刘桂五等部,在东胜、达旗接界地区击退了来犯之敌。马将军为了控制伊盟上层蒙旗王公,稳定伊盟动荡局势,于11月16日命新三师井得泉师长选拔精骑300余人,换上伪蒙古军装,逮捕了康王。马占山又让康王参加了伊盟各旗王爷会议,使康王受到了各旗王爷的谴责。会议中,马占山把伊盟蒙汉团结抗日的重大意义和利害关系,讲给各旗王爷。会后,马占山又将康王押送到重庆,交与军事委员会军法处处理。

1937年12月,马占山率部进驻准格尔,当时准格尔分东西两部,各设一协理,负责旗务工作。东、西协理齐文英和奇凤鸣均为亲日派,他们勾结蒙奸,与日军关系密切,使准格尔旗不得安宁。东部协理齐文英平日还算得民心,马占山晓以大义后,令其率部随同挺进军作战;西部协理奇凤鸣,因过去与日伪勾结有所悔改,遂允其“改过自新,宽其既往”〔8〕。马占山在准旗采取的这些措施,深得民心。至此伊盟纷乱的局势才得以安定。

2. 兴办教育,兴修水利,促进西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马占山率东北挺进军坚守黄河、抗击日寇的同时,对当地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化建设方面,他看到西北地区教育落后,草莽出身的马占山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在有学校的地区,他修建图书馆、藏书楼;在没有学校的地区,修建学校,并命学校男女学生都要招收,不得有性别歧视。〔9〕这一举措使西北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西北地区物产贫乏,时受水灾侵害,民众生活贫苦。再加上封建思想浓厚,所以常有弃婴、溺婴和歧视妇女的现象。马占山见此情形,一方面拨款兴修水利,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创办了育婴堂,收容被遗弃的婴儿,雇用保姆抚育成人。

在经济建设方面,他发动官兵协助地方修桥补路、修理河堤,开办纸坊、油坊等,发展地方经济;并设立集市,加强了蒙、汉民众的物资交流,得到了民众的赞扬。

当地人民群众为了感谢马占山为造福地方所做的公益、慈善事业,特意为他修立了一块《德政碑》,如今依然伫立在哈拉寨〔10〕。

3. 坚守黄河,保卫大西北,间接保卫延安

马占山在整顿伊盟的地方治安后,开始整军备战。1937年10初,受傅作义指挥,马占山率部参加绥远保卫战,此次战役中,马占山亲临阵地督战,挺进军英勇杀敌,敌我双方伤亡惨重。〔11〕但日伪军两次增兵,最终迫使马占山部撤退,傅作义各主力部队也因寡不敌众相继退出绥远。绥远保卫战失利。

1938年开始,马占山率领下的东北挺进军不断壮大,策反大部分伪蒙军,并吸收许多爱国青年。对此日军极为震动。日军急忙召开军事会议,决议对马占山部围剿。1938年4月20日,日本方面得知马占山部宿营在固阳县黄油杆子,遂集中兵力尾随而来,将马占山部包围。黄油杆子突围战,马占山虽率部脱离险境,但骑兵第六师伤亡殆尽,师长刘桂五为掩护马占山撤退,不幸以身殉国。突围后的马占山率部渡过黄河,进驻绥、陕、晋三省交界处的哈拉寨。1938年5月,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花园口事件”,政府受到中外舆论的严厉谴责。“花园口事件”后,国民政府开始重视对黄河的防守,马占山的部队又承担起守卫黄河的任务。

马占山率东北挺进军驻守黄河,与共产党的抗日队伍密切协作,保卫着西北大后方不被日寇所犯,也间接地保卫了红色根据地延安。

抗战胜利后, 东北挺进军奉命移驻大同,担任护路任务。全面内战爆发后,东北挺进军在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作战中被改编。

东北挺进军在驻守西北八年中,曾多次出击袭击日军,但终因武器装备与兵力悬殊,挺进军没有大的抗击日本侵略的战役,这也使学者们忽略了东北挺进军为抗日战争所作出的贡献。无论是对马占山将军抗日斗争的评价,还是对东北挺进军抗日历程的评价,都应该全面而客观。使每一位对抗日有功的个人和部队都得到后人的缅怀和祭奠。

〔参 考 文 献〕

〔1〕马志伟.马占山将军传〔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288.

〔2〕朱姝璇,岳思平.东北抗日联军史〔M〕.北京:出版社,2014:30.

〔3〕王鸿宾,吴琪,王秉忠.马占山〔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169.

〔4〕根据东北挺进军新编第五师师长慕新亚之侄汤锦宁先生口述整理.

〔5〕田涌,田武.将军一去:抗战将领殉国录〔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59.

〔6〕根据东北挺进军新编骑兵第五师师长慕新亚之侄汤锦宁先生口述整理.

〔7〕根据东北挺进军新编骑兵第五师师长慕新亚之侄汤锦宁先生口述整理.

〔8〕内蒙古文史资料编委会.内蒙古文史资料〔M〕.北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

马的东西又大又长例2

西陵峡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历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对川江航道的多年治理和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后,水势已趋于平缓,然绮丽景观如旧。

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 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叫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自上而下,共分4段:香溪宽谷,西陵峡上段宽谷,庙南宽谷,西陵峡下段峡谷。沿江有巴东、秭归、宜昌3座城市。 西陵峡可谓大峡套小峡,峡中还有峡,如破水峡、兵书宝剑峡、白狗峡、镇山峡、米仓峡、牛肝马肺峡、灯影峡等等。西陵峡两岸有许多著名的溪、泉、石、洞,屈原、昭君、陆羽、白居易、元稹、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寇准、陆游、冯玉祥等众多的历史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诗赋。

西陵峡以滩多水急著称,著名的新滩,崆岭滩等,这些险滩,有的是两岸山岩崩落而成,有的是上游砂石冲积所致,有的是岸边伸出的岩脉,有的是江底突起的礁石。滩险处,水流如沸,泡漩翻滚,汹涌激荡,惊险万状。

西陵峡为三峡最险处,礁石林立,浪涛汹涌,两岸怪石横陈,滩多流急,峡北的秭归为屈原的故乡、相邻有汉代王昭君的故里。

兵书宝剑峡向东过新滩不远,江北有岩壁,上有两块重叠下垂的褚黄色岩石,一块形似牛肝,一块形似马肺,故名牛肝马肺峡。牛肝和马肺其实都是地下水中的碳酸钙沉积形成的钟乳石。如今牛肝还完整,而马肺则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入侵的英国军舰轰掉了下半部,使马肺残缺不全。后来郭沫若游经三峡时在《过西陵峡二首》中又以“兵书宝剑存形似,马肺牛肝说寇狂。”来遣责英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大好河山的罪行。

莲陀至南津关间有灯影峡及黄牛峡。灯影峡峡壁明净,纯无杂色。两边云鬓凝翠、飞泉漱玉。崖壁映入江水,静影澄碧。若夜晚过峡,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美景异常,所以又称明月峡。灯影峡的一大绝景就是每当夕阳西照,晚霞透衬崖顶的四块象形石就象灯影戏(皮影戏)剧中《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灯影峡由此而得名。

过了灯影峡后行不多久,便可望见一排陡峭的石壁。它高耸于郁郁葱葱的群峰之上,俯瞰着波涛汹涌的激流。绝壁下九条蜿蜒下垂的山脊,宛如九龙下水,气势十分雄伟壮观。那横空的石壁就是黄牛岩,河谷便是“黄牛峡”。

与灯影峡相比,黄牛峡两岸山势高耸,岩形粗犷多变。这里是有代表性的震旦纪地质断层。至今在黄牛峡中仍可找到鱼类化石、三叶虫化石及其它海洋生物化石,它记录了三峡数亿年来的沧海桑田的变化。

以前,黄牛峡这段的江面上水急礁多,船行至此,必须小心翼翼。若是逆水,则更是进展缓慢。往往舟行数日,还可望见黄牛岩。于是世代流传下《黄牛谣》“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李白过此,也曾赋诗“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复三暮,不觉鬓成丝。”当然,这是过去了。 在黄牛峡南岸的黄牛山下,矗立着一座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的古建筑,这就是三峡中最大最古老的建筑—黄陵庙。黄陵庙原名“黄牛祠”,三国时,诸葛亮入蜀,路过黄牛峡,见庙宇残破,便出资重修一新,还为此书《黄牛庙记》。

西陵峡:名峡荟萃聚西陵 西陵山水天下佳

“秭归胜迹溯源长,峡到西陵气混茫。屈子衣冠犹有冢,明妃脂粉尚流香。兵书宝剑存形似,马肺牛肝说寇狂。三斗坪前今日过,他年水坝起高墙。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峡进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已归东土清凉界,应惩西天火焰游。五十年来天地改,浑如一梦下荆州。”

这是郭沫若在时隔五十年再游西陵峡后写下的《过西陵峡》这首诗,作于1961年。诗中描绘了西陵峡壮美的风光,囊括了峡中的著名景观。

西陵峡因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西起巴东官渡口,东止宜昌南津关,全长120千米,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也是自然风光最为优美的峡段,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为此留下了“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名句。 西陵峡分为四段:香溪宽谷、西陵上段峡谷、庙南宽谷和西陵峡段峡谷。其中香溪宽谷长约45千米,谷中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等名景,庙南宽谷长约 33千米,谷中有灯影峡、黄牛峡等名景。峡内风光明丽,雄伟壮观,两岸峰峦高耸,夹江壁立,峻岭悬崖横空,奇石嶙峋,飞泉垂练,苍藤古树,翳天蔽日。

西陵峡中的宜昌段,西起秭归香溪,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76千米,这里山奇水秀,峡中有峡,峡峡相连,尤其是号称“西陵四峡”的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更是风光奇异,声明远播。

灯影峡位于湖北宜昌县西南部,长江三峡西陵峡石牌以西。因峡东南岸象鼻山头屹立着两块奇石,形似《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师徒二人。每当晚霞透射峰顶时,由远处望去,似灯影摇曳,故名灯影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扇子峡,是因峡内岩壁多呈银白色,宛如明月,故名明月峡;因南岸扇子岩重山壁立如扇,故名扇子峡。

长江东流至此折向南流,峡谷呈南北向弯月形。上起南沱,下至石牌,长8公里,峡谷相对高度500-600米。峡内石灰岩结构,形成陡崖峭壁,奇峰异石遍布林立。北岸峡壁石灰岩页岩平台的接触带,清泉四溢,从陡壁

跌落,形成许多飞流直下的瀑布,景象万千,蔚为壮观,素有“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之说。沿江两岸植物资源丰富,山麓缓坡处多柑桔林,山背后的金刚山,为名茶“金刚银针”的产地。

马的东西又大又长例3

为什么这个稀疏的星系群鲜为人知呢?答案很简单:它太偏南了。但它的成员会在4月的晚间和5月的初昏上中天,为北半球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狭窄的季节性观测窗口。请随我一同欣赏它吧!

相约M83家族

让我们从M83星系本身开始。它是这个星系群中最北侧的成员之一,位于赤纬一30度,长蛇座与半人马座交界线附近(没错,半人马座的最北端就在这一纬度上)。所以,即使你住在北纬40度的北方,M83在上中天时也比地平线要高出20度。

M83是天空中最引人着迷的旋涡星系之一,结构与银河系类似。如本文末页中间的《天图2000.0》星图所示,在室女座的角宿一以南19度,以及4颗4等星——半人马座1、2、3、4构成的三角形西北约4度的地方,就可以找到M83。在我的32厘米口径反射望远镜中,它的跨度约为0.2度,除了西北边缘较平直,看上去大致呈圆形。它的星系核又小又亮,有东北一西南走向的星系棒。

我住在澳大利亚,在那里M83可以越过天顶。当夜空环境条件良好时,20厘米望远镜在高倍率下就可以看到它的壮丽旋臂。在我的32厘米望远镜中,可以看到一条旋臂自星系棒的东北端伸出,绕到南边,最终融入到星系盘中。它的反向旋臂看上去更宽广,但较暗弱,我可以看到它从星系棒的西南端伸出,绕过星系的北侧边缘。在51厘米反射望远镜中,M83开始呈现出类似照片的形貌。

在过去的90年里,这个星系中出现了6颗超新星,所以请留心以往照片上没有的12等~14等的多余恒星。

无数梅西叶天体观测者都观赏过M83。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在它以南仅仅2度的地方,就坐落着微小但并不暗淡的NGC 5253呢?它的亮度为10等,比不上M83的7.6等,但其大小仅为5角分×2角分,故而平均表面亮度却高于M83。它被归类为一种特殊的不规则星系,它的异常明亮要归因于其内部剧烈活动的恒星形成区。天文学家们认为,10亿~20亿年前,NGC 5253曾接近过M83,引发了剧烈的星暴(猛烈的恒星形成过程)。它的内部旋转轴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有一个非常明亮的核。专业天文台的图像显示,它拥有十多个庞大的星团以及一个密集的超级星云。

如果还有哪个星系能拥有比半人马座A(NGC5128)还要壮观的暗尘带,那么我很愿闻其详。其它一些壮观的星系,如室女座的M104(草帽星云)、后发座的M64和NGC 4565也有巨大的尘带,但当你第一眼看到这个神秘的庞然大物时,那些都是小菜一碟了。当半人马座A高悬于黑暗夜空中时,用10厘米望远镜就能看到它的中央尘带。但是它比M83还要偏南约13度,所以北方的人们甚至根本无法看到它。如果你位于与美国南部同纬度的地区,那么找到它的标准方法是:从亮度为4等的壮观球状星团半人马座ω向北移动4.5度。

许多天文学书籍都宣称M31(仙女星系)或三角座中的M33是裸眼可见的最远天体(两者距离都不到300万光年)。近年来,这一头衔又转授给了玉夫座中的NGC 253(1100万光年~1200万光年)和大熊座中的M81(1200万光年)。但是许多经验丰富的南半球观测者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不用借助光学器材就看到了亮度为7等的半人马座A。我第一次用肉眼看到它,是在2002年3月的南太平洋观星聚会上。半人马座A距离地球1000万至1 600万光年,很有可能它才是裸眼可见的最远天体的纪录保持者。

以我的32厘米望远镜放大1 50倍,半人马座A的大小为1 5角分×12角分,其亮度从弥漫的边缘到星系中心稳定地增加。尘带沿着东南偏东至西北偏西的走向将它平分为两部分。以肉眼看去,尘带的西半段比东半段窄一些,东半段中似乎楔入了一段模糊难辨的薄雾,将其分成了宽窄相等的两条支流。

M83和半人马座A是M83星系群中的两个大家伙。现在我们去看看那些更暗弱的天体。

向深空看去

在半人马座A东南方向约3度,偏离它和半人马座ω正中间的地方,坐落着ESO 270-17。这是一个奇怪的侧向面对地球的碎片状天体,以其发现者命名为“Fourcade—Figueroa天体”。我很想知道,有多少爱好者在用星桥法从半人马座ω开始寻找半人马座A时,曾经错过它。在我的32厘米望远镜中,这个奇怪的、没有核心的朦胧碎片占据了7角分×1角分的面积,呈东南偏东一西北偏西走向。它的表面亮度非常低,所以对于北美的观测者来说,想要看到它是个不小的挑战。

你能否挑战观测更南方的天区?在半人马座ω西南正好4度的地方,有着狭长的NGC 4945。在右边的图中,它差不多正位于半人马座ξ1和ξ2之间。它对于我们澳大利亚的观测者来说,非常容易辨认,即使是10×50的双目望远镜都可以把它从黑暗的夜空中分辨出来。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下,用32厘米望远镜,我可以看到NGC 4945呈16角分长、3角分宽的斑块状,形似烛火,自东北向西南方向延展。用转移视线法,我只能看到它的东南边缘上有一点儿暗尘带的痕迹,但是在对页底部的照片中很明显。

将视线向北转回到赤纬-37度,明亮而微小的NGC 5102看上去就贴在3等的半人马座ι上,位于M83的西南偏南约8度。在半人马座ι东北偏东约1 5角分就可以看到它。在澳大利亚的郊野,用20厘米望远镜很容易就可以办到。不过对于北方的观测者来说,它是一个更需要花费心力的目标。它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的长椭圆形,面积约9角分×2.5角分。

马的东西又大又长例4

伏波将军马援很可能是众多马姓历史人物当中最具影响力也最受后人推崇的那一位。他曾在王莽末年投奔割据凉州的军阀隗嚣,深得其信任;后又归顺光武帝刘秀,事东汉朝廷22年。马援的大半生都在戎马倥偬中度过:抚平西羌、北击乌桓、平定交趾(今越南北部)……马援对朝廷和国家的忠诚可鉴日月。他曾言:“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又言:“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62岁时,马援仍要老骥伏枥,亲征武陵五溪蛮夷,他上奏光武帝:“臣尚能披甲上马。”最终战死疆场,马革裹尸而还。

马融(79―166年)

东汉“通儒”,古文经学的集大成者

“金樽宜醉酒,绛帐自生春。”这是对东汉鸿儒马融的赞许。马融是马援的曾孙,但跟马援是武将不同,马融是一位通晓古文经学的巨儒。他一生注书很多,有《孝经》《论语》《诗经》《周易》《尚书》《淮南子》等书,但大都已散佚。

马融曾长期在东观(朝廷藏书处)任校书郎,得以遍注经书;后辞官返乡任教,据说门人常达千人。马融虽是“通儒”,但并不注重儒者礼教,凡事率性而为。他常坐于高堂,中间以绛纱帐隔开,前面讲学,后有女乐手奏乐,人称“绛帐教授”。

马钧(生卒年不详)

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

三国虽为烽火连天的乱世,但却是中国科技史上少有的黄金期,有很多影响后世的发明都在这一时期完成。比如,诸葛亮发明了孔明灯、木牛流马和连弩等,那么有没有比诸葛亮更技高一筹的巧匠呢?有,他就是魏国的“天下之名巧”马钧。

无论在手工业、农业还是军事等方面,马钧都有很多发明创造:改进了旧式织绫机,使织绫机的效率提高四五倍;发明了可利用齿轮原理来轻松汲水的龙骨水车;发明了用来辨别方向的指南车;认为诸葛亮的连弩尚待改进,威力可增五倍;制造出轮转式发石车这种新式攻城武器……然而,马钧是行动的巨人、语言的矮子,他一说话就口吃,所以他的发明创造才能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

马远(1160―1225年)

南宋著名山水画家,“南宋四家”之一

马远出生在绘画世家,他的曾祖、祖父、伯父都是宫廷画院待诏,马远本人和他的儿子马麟也是待诏画家。不过,马氏一家以马远最为著名,影响最为深远。

马远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附近),但他一生很长时间都侨寓在南宋都城杭州。马远擅长人物、花鸟画,尤擅山水画,是北派山水画的巨擘。马远的山水画自成格局,与同时代另外三位画家(李唐、刘松年、夏圭)合称“南宋四家”,其代表作有《山径春行图》《华灯侍宴图》《踏歌图》《水图》等。

马致远(约1264―1324年)

“元曲四大家”之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因为这首《天净沙・秋思》极高的传唱度,马致远也被称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是大都(今北京)人,字千里,号东篱,有效仿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之意。作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其名在当时香贯梨园,可谓“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早期代表作《汉宫秋》讲述了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后期代表作《青纱泪》描写白居易与歌妓裴兴奴的爱情故事。

马皇后(1332―1382年)

朱元璋原配妻子,明太祖孝慈高皇后

中国历史上有至少四位姓马的皇后,而最著名的当属明朱元璋的皇后马氏。

马氏是安徽宿州人,在朱元璋任红巾军将领时马氏嫁于他,两人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性格倔强的马氏跟丈夫患难与共;朱元璋登基称帝后,作为贤内助的马皇后仍对丈夫有所规劝;在后宫,她母仪天下,始终保持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带领 嫔妃刺绣和纺织。近代著名史学家蔡东藩评价说:“她总举止从容,并没有疾言遽色,的是国母风范。”

马寅初(1882―1982年)

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

马寅初的社会身份主要有三:一是经济学家,他出生于绍兴酒业巨商之家,后在耶鲁大学专攻经济学,又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哲学双博士学位。民国和新中国时期,他曾在政府财政经济部门担任重要职务。二是人口学家。马寅初有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之誉,然而在新中国初期所发表的《新人口论》使他遭到批判。三是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工作,曾先后担任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校长。

马寅初被称为“五马奇人”因为他是马年马月马日马时出生又姓马。据说出生后,算命先生说他“五马俱全,贵不可言”。只是马寅初一生命运坎坷,不知他对“贵不可言”作何感想。

马连良(1901―1966年)

马的东西又大又长例5

域外既把中国称为“丝国”,又把丝这种东西读作汉语的“丝”音,这可谓形象反映了中国的丝与丝绸对于世界文明的广泛影响。那么,中国凭什么被称为“丝国”呢?

首先,中国本是世界上唯一饲养家蚕和织造丝帛的国家。衣食住行作为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当然世界各地都有纺织业。有趣的是,四种最为主要与普遍的纺织纤维材料,恰好对应着四大文明古国的特质,即古埃及对应亚麻,古印度对应棉花,古巴比伦对应羊毛,而古中国对应蚕丝。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就考古发现看,1977年在浙江河姆渡出土了距今约7000年的蚕形刻纹牙雕盅,20世纪80年代在河南荥阳青台村出土了距今5500年左右的丝织物残片,1958年在浙江湖州钱山漾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绢片、丝带与丝绳。我们知道,西方养蚕织丝的序幕大体开启于公元6世纪中叶,而这上距中国可考的养蚕织丝史,已经晚了5000多年!

其次,中国很早就生产出了最好的丝织品。以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件素纱禅衣为例,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是世界上所见最轻的素纱禅衣,真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充分体现了西汉丝织业的工艺水平。湖南省博物馆曾经委托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这件素纱禅衣,但复制出来的第一件素纱禅衣重量超过80克,原因在于现在的蚕宝宝比西汉的蚕宝宝要肥胖许多,吐出来的丝也要粗重不少,于是专家们着手研究特殊的养蚕饲料,以求控制蚕宝宝的个头,再采用这些小巧苗条的蚕宝宝吐出的丝进行复制,终于织成一件49.5克的仿真素纱禅衣,而这一过程,竟然耗费了专家们与工匠们13年的心血!

再次,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蚕桑文化与至关重要的丝绸经济。蚕是变化最为神奇的一种生物。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蚕)、蛹、成虫(蛾)四个阶段。在中国古人看来,卵是生命的源头;卵孵化成幼虫就如生命的诞生,幼虫的四眠四起则如人生的几个阶段;蛹可以看成是原生命的死,古人随葬木俑、泥俑,原意应该就与蚕蛹有关;至于蚕蛹的化蛾飞翔,则象征着人的灵魂自由升天,或者身体的羽化成仙,以此,人们习惯使用丝织物包裹尸体,这等于把逝者做成了一个人为的茧子,所以“作茧自缚”有助于逝者的灵魂升天或身体羽化。简而言之,蚕使中国古人联想到了重大的哲学命题:生死与重生。随之,蚕赖以为生的桑,同样十分神圣,比如在中国古代,就有男女幽会桑林、祭神求子的风俗。至于丝绸经济在男耕女织的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更是非常重要,比如中国古代的土地、赋税、货币制度中,有过专门的桑田、绢税、丝绸货币;古时人家常在房前屋后栽种桑树、梓树,用于养蚕与制作器具,所以“桑梓”成了“故乡”的代名词;丝绸不仅供应内需,而且大量出口世界各地。

归纳一下,既然养蚕织丝以我们中国最早、最好而且长期唯一,中国又拥有丰富的蚕桑文化与重要的丝绸经济,那么称中国为“丝国”就可谓名副其实了。然而问题的复杂之处又在于,“丝国”并不是我们自吹自擂的自称,而是外国人对我们中国的他称,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先从中国植桑、养蚕、缫丝的秘密传播到边疆与域外的有趣故事说起吧。

二、三种版本,一样史实

因为上面说到的最早、最好而且唯一,加上桑树的原产地也在中国,所以很自然地导致古代中国政府严禁桑蚕种子出口,植桑、养蚕、缫丝技术也是严格对外保密。但毕竟防不胜防,种子还是流失了,技术也还是泄密了,至于有关的过程,我见到了三种版本的不同记载。

第一种版本,见于公元6世纪中叶希腊历史学家柏罗科劈斯(Procopius)的记载,说有几位印度僧人抵达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觐见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Justinian,526~565年在位),先给皇帝普及了一番丝的常识,所谓“产丝者乃一种虫也。丝自口中天然吐出,不需人力。欲由其国取虫至罗马断不可能,然有法可孵化之也。一虫所产之卵,不可胜数。卵生后多时,尚可掩以粪生温,使之孵化也”(张星R编注、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一编“古代中国与欧洲之交通”第二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与欧洲之交通”,中华书局2003年版。按本讲及下讲之域外史料大多引自此书,不再一一加注);又说他们曾经住在赛里斯国,学习过养蚕缫丝技术,还把蚕种秘密带回了印度,只要皇帝肯付巨额的报酬,他们可以把蚕种取来,这样东罗马帝国就不必再从波斯或其他国家那里花费巨资购买丝货了。皇帝答应了他们的条件。于是这几位僧人回到印度,取来蚕种,并教会了罗马人养蚕缫丝的方法。

第二种版本,见于公元7世纪初东罗马历史学家梯俄方内斯(Theophanes)的记载,说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皇帝在位时,有位曾经居住在赛里斯国的波斯人,把几个蚕茧密藏在竹制的手杖里,并且成功地蒙混出关,来到了君士坦丁堡,然后传授了罗马人养蚕取丝之法。

第三种版本,见于公元7世纪中叶唐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其书卷十二记载:在现在中国新疆和田地区一带,古代有个瞿萨旦那国。瞿国国王听说东国有桑蚕,就派遣使者前往求取,但是东国国君“秘而不赐,严敕关防,无令桑蚕种出也”。于是,瞿国国王想了一个巧妙的主意,即用卑谦的言辞和厚重的礼物向东国求婚,东国国君也久有“怀远之志”,这就答应了下来。到了迎娶公主的时候,瞿国专使奉国王之计对公主说:“我国素无丝绵,桑蚕之种,可以持来,自为裳服。”公主想想也有道理,就偷偷准备了一些桑蚕种子,藏在自戴的帽子里层。等到出关的时候,关防官兵几乎都搜遍了,唯独公主的帽子无人敢搜,这样桑树与家蚕的种子就被带到了瞿国,留在王城东南五六里路一个叫鹿射的地方,“阳春告始,乃植其桑,蚕月既临,复事采养”。不出几年,这里就桑树成荫、蚕宝遍地了。瞿国王妃也就是东国公主还刻石颁布了保护桑蚕的戒令,并在鹿射建立寺院,供奉蚕神。这里的蚕神,也许就是传说中教民育蚕治茧的黄帝元妃嫘祖吧。玄奘取经时,曾经参谒过鹿射寺,还看到了几株最早的枯老桑树。

值得一提的是,1900年在今和田地区策勒县唐代丹丹乌里克建筑遗址中,匈牙利裔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M.A.Stein)发现过一块古代画板。画板上面画了四个人,中间是位头戴高冕、身着盛装的贵妇,右侧的人拿着一架纺车,左侧的地上放着一只盛满蚕茧的篮子,左侧的侍女手指贵妇的高冕,好像在说这些蚕茧、纺车的秘密就在那帽子里面。原来,这块画板画的竟然就是玄奘所记东国公主巧带桑蚕种子进入西域的故事。

以上,我们介绍了三种不同版本的赛里斯国或者东国桑蚕种子外传的记载,大约在公元5世纪早期传入西域、在公元6世纪中叶前后传入土耳其,“走私闯关”的主角,分别是印度僧人、波斯人以及东国和亲公主,走私物品到达的地点,分别是今天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中国的新疆和田,至于桑蚕种子外传的结果,则是伊斯坦布尔逐渐发展成为欧洲的蚕丝业中心、和田逐渐发展成为新疆的蚕丝业中心。

通过上面这三个有趣的故事,我们还能感到,域外甚至中国的西域边疆关于养蚕缫丝的知识,本来近乎空白,比如连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都弄不清楚丝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怎么还有蚕这种虫子,在他眼里,蚕、丝一定都是超级神秘的东西吧。

为什么在外国人的眼里,丝是如此神秘?为什么到了域外,丝绸是如此贵重?其中的关键,在于中国方面技术的保密与中外之间贸易的艰难,这又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三、技术的保密与贸易的艰难

先说技术的保密。出于可以理解的获取利润与控制贸易的目的,古代中国政府对与桑、蚕、丝、织有关的技术对外是严格保密的。的确,植桑、养蚕、缫丝、丝织都是技术活。以言植桑,西周时代人们已经繁殖桑树,并且培育出了低矮的“地桑”,这种地桑,便于采摘与管理,同时枝嫩叶肥,适宜养蚕。又最迟到公元5世纪时,利用枝条来繁殖桑树的压条法已经发明,与播种法相比,压条法可以缩短生长时间。以言养蚕,在公元6世纪技术外传之前,我们已经形成了选育蚕种、孵化蚕卵、整治蚕室、控制温度等整套的成熟技术,比如利用低温孵化技术,一年内可以连续孵化几代,于是不仅有春蚕,还有了夏蚕与秋蚕,从而提高了蚕丝产量。以言缫丝,商代已经有了热釜缫丝技术,西汉已经出现了采用踏杆传动绕丝框、可由一人完成操作的脚踏缫车,大幅度地增加了缫丝的产量。以言丝织,比如西汉时出现了花楼式束综提花机,高坐在花楼上的挽花工唱着按照花纹组织程序编成的口诀,双手提拉花束线综,下面的织工协同动作,两人一来一往配合,就能织出飞禽走兽、人物花卉等等复杂图案。显然,这些复杂繁琐、成龙配套的技术,如果没有专人教导与培训,“老外们”还真不容易学会,更别说可以自己琢磨出来了。

再说贸易的艰难,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丝绸输入地的需求量大。

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古罗马国。罗马人最初见识丝织品,竟然缘于一次刻骨铭心的惨败战役。公元前53年,罗马执政官克拉苏率领7个军团约4万人杀向东方,在今天西亚的沙漠深处陷入了安息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决战的那天,时当正午,安息人突然展开了丝绸制成的猎猎有声、阳光之下令人眼花缭乱的彩色军旗,拼命挥舞,由于这些军旗耀眼刺目,罗马军队还以为是什么新式武器呢,结果顷刻之间惊慌失措、心理瓦解,再加上罗马军队本来就已疲惫不堪,所以他们很快崩溃了,2万多人阵亡,1万多人被俘,克拉苏被杀,安息人大获全胜,这就是著名的卡尔莱战役。而在这之后,罗马人很快熟悉了丝绸,并以使用丝绸为时髦。丝绸制品在罗马社会的流行可谓相当迅速,以至于公元14年罗马元老院明令禁止男性臣民穿着丝绸服装,并对妇人的使用也作出种种限制,原因在于这种丝绸衣料过于昂贵,大量消耗了国库中的黄金储备,而且有些丝绸服装太过通透,穿上以后,“犹如一般”,有伤社会风化。然而尽管如此,习惯挥霍无度、乐于展示人体美的罗马男女,对于丝绸的追求仍然有增无减。罗马人后来又得知,这种漂亮的织物来自遥远的东方国家赛里斯。

罗马人为什么这样喜欢丝绸呢?众所周知,蚕丝具有强韧、弹性、纤细、光滑、柔软、光泽、耐酸、易于染色等特点,这些特点又使丝绸成为富有光泽、质地轻盈、坚韧柔软、细致爽滑、色彩鲜艳、纹样斑斓、华丽高雅的名贵织物,既是穿着非常舒适的服装面料,也适合拿来刺绣和作为装饰,在当时的罗马社会,还盛传丝绸服装可以预防皮肤病,能够防止虱子、跳蚤、臭虫,如此等等,于是人们对于丝绸这种高档奢侈品,可谓梦寐以求、趋之若鹜。

其次,丝绸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的距离遥远。

丝绸是如何从东方的赛里斯来到了西方国家比如罗马呢?这联系着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20世纪以前沟通亚欧非大陆的主要交通路线的统称。1877年,曾经7次考察中国的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 Richthofen)率先在他出版的《中国――亲身旅行和研究成果》第一卷中,以“丝绸之路”(Seidenstrassen)命名汉代欧亚之间的贸易道路;1910年,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 Herrmann)在他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引申了李希霍芬的观点;1936年,李希霍芬的学生、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更以《丝绸之路》为名,出版了著作。从此,英文译成“Silk Road”、汉语写作“丝绸之路”的这个概念,逐渐为大众接受,并迅速传播了开来。

广义来说,“丝绸之路”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横贯亚欧大陆北方草原地区的道路,又称“草原之路”,它发自中国华北,越过戈壁沙漠而至蒙古高原,再从这里穿过西伯利亚森林地带以南的广阔草原,最后到达咸海、里海以至黑海北岸地区;第二类是经过中亚沙漠地区中点点绿洲的道路,又称“绿洲之路”,它发自中国陕西关中,经过河西走廊,再西行塔里木沙漠北面或南面的通道,穿过帕米尔高原的北部或南部,然后西进中亚、西亚、欧洲乃至北非;第三类道路也称“海上丝路”,它发自中国华南,经东南亚、斯里兰卡、印度而达波斯湾、红海,这条道路又称“陶瓷之路”,因为唐代以后中国的陶瓷制品多经这条海道外销。

当然,在以上三条道路中,最常用的道路,也是狭义的“丝绸之路”,还是上述的“绿洲之路”。“绿洲之路”的历史非常悠久,可能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基本贯通了。作为亚欧大陆的交通大动脉,中国的丝绸正是主要通过“绿洲之路”,穿过戈壁沙漠,越过高山大河,克服重重地理障碍,流向中亚、西亚、欧洲乃至北非的。然而另一方面,以起点陕西关中到终点地中海沿岸国家与城市计算,地理距离实在遥远。比如今天驾车从西安到罗马,不走什么弯路,车程也在15000公里左右。想想在古代马行驮运的时代,这样的距离意味着什么?简直不敢想象!

再次,丝绸贸易的中间环节加价严重。

从亚欧大陆东端的中国到西端的地中海沿岸,丝绸贸易基本不可能直达,这不仅是由于地理距离的遥远,更是由于各路中间商的利益考量。举个例子,《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永元九年(97年),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县)出发,出使大秦也就是罗马帝国。当甘英一行到达安息西界也就是今天波斯湾东岸准备渡海时,安息人不仅备陈渡海的时间漫长,而且渲染海上航行的恐怖,从而使得甘英畏难却步,于是中国古代王朝第一次寻求直接接触罗马帝国的努力宣告失败。那么,当时位于西亚的安息帝国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关键在于汉朝与安息之间存在正常的贸易关系,其中的大宗商品又是输入罗马帝国的丝绸,罗马与安息则常常处于敌对状态,于是安息通过垄断贸易,转口加价,能够获取巨额利润,而如果汉朝与罗马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贸易关系或者商路,势必极大地损害安息的利益。

进而言之,作为中国与罗马之间贸易必经之地的安息是如此,那些横亘在中国与欧洲之间各条“丝绸之路”上的其他国家,比如安息之后的贵霜、贵霜之后的波斯,以及其他的民族、中间商、贩运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于是,通过垄断贸易、层层加码、步步提价、过境抽税,在中国不算特别贵重的丝绸,到了地中海沿岸时,有时就非常贵重了。比如公元前1世纪时,一匹大约25两重的双丝细绢“缣”,在原产地中国的价格约为400到600个铜钱,取居中的500个铜钱算,约合0.25两黄金,而到了罗马市场,价格大约上涨了100倍,竟值25两黄金,即缣与黄金等价。

对于古代欧洲国家比如希腊、罗马来说,一方面如痴如醉地喜欢丝绸,另一方面丝绸又价比黄金;一方面获得了稀有的丝绸,另一方面又不知道丝绸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所谓昂贵的才是追求的,稀有的才是向往的,无知的才是疑惑的;正是在这样的追求、向往与疑惑中,希腊、罗马等欧洲文明古国,既把丝绸的来源地、那遥远的东方国家称为Serice,也就是丝国,又极尽想象或者锲而不舍地探寻着丝与丝国的秘密。

四、树上的羊毛与稷养的虫子

第一位把丝国之名介绍给西方的,是希腊人克泰夏斯(Ctesias)。公元前5世纪末,克泰夏斯生活在波斯,担任波斯王宫的御医,公元前397年回到希腊,著有《旅行记》、《印度记》等书。这些书虽然都早已散佚了,但是后人有所引述。公元前5世纪末或4世纪初时,赛里斯名称已经在希腊出现,赛里斯的丝绸已经流入希腊,应该是确凿无疑的。我们发现,在这个时期及其前后的希腊雕塑、绘画作品中,人们所穿的衣服往往细薄透明。比如公元前5世纪巴特农神庙东山墙的“命运三女神”浮雕,透明华丽的丝质罗纱与女神身体的凹凸起伏相映成趣,这样的衣料绝非欧洲本土的棉毛织物,只能是中国的丝绸。换言之,早在公元前5世纪时,中国丝绸已经成为希腊上层人物喜爱的服装衣料,当时的希腊人也因此把遥远而陌生的东方古国中国称为丝国。

最早关注到东方纺织品来源的,可能是西方的“历史之父”、公元前5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他在《历史》中提到:在世界的最东方,“有种长在野生的树上的毛,这种毛比羊身上的毛还要美丽,质量还要好”。公元前1世纪,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的《田园诗》再次提到了赛里斯人与树上的羊毛:“赛里斯人从他们那里的树叶上,采集了非常纤细的羊毛。”公元前后的希腊学者斯脱拉波在他的《地理学》中写道:“出于气候酷热的原因,在某些树枝上生长出了羊毛。人们可以利用这种羊毛制成漂亮而纤细的织物。”及至公元1世纪,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G.Plinius)在他的《博物志》中,又写下了一段关于赛里斯国产丝与贸易的著名文字:赛里斯国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

看来,到了公元1世纪时,希腊地理学家还认为丝料本是树上的羊毛,罗马博物学家还认为“丝生于树叶上”。其实仔细想想,这种认识也有着真实的影子。自古以来,欧洲人习惯剪取羊毛织成衣物,至于原产印度的棉花,虽然大约1500年前才传入中国,却很早就传入了欧洲,棉花又确实属于植物,所以在德语里面,棉花Baumwolle的直译就是“树羊毛”,Baum是树,Wolle是羊毛;当然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性,或许希腊、罗马的学者把质地轻软的蚕丝看成一种特别的棉花了,蚕丝也确实与植物有关,蚕的饲料就是桑树的叶子啊。另外,希腊、罗马长期不知赛里斯国的丝来自蚕,应该也与中间商的封锁消息有关,因为越是说得神乎其神、云遮雾障,才能越是加码提价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公元2世纪中叶,西方人对丝的见识显然进步了一些,如希腊历史学家包撒尼雅斯(Pausanias)在《希腊纪事》中对丝的认识较之普林尼已经进了一大步,知道了丝与虫有关,但对一些细节仍然把握不清,甚至多有谬误。比如“虫之寿仅有五年”,“先用稷(谷子,去皮后即小米)养之四年”,“虫食青芦过量,血多身裂”,等等,都可以说是幽默得滑稽。

有意思的是,按照生于公元380年前后的希腊人马赛里努斯(A.Marcellinus)《史记》的记载,一方面当时的西方人对赛里斯国的认识已经相当具体实在了,如说赛里斯国四周有高山环绕,有两条大河贯通,土地广大,气候温和,森林众多,物产丰富;又说赛里斯人平和度日,性情安静,习惯俭朴,喜欢读书,不扰邻国。这些都与古代中国的情况吻合或者相似。但是另一方面,西方人对丝的认识反而有所倒退,说:“(赛里斯国)林中有毛。其人勤加灌溉,梳理出之,成精细丝线。半似羊毛纤维,半似黏质之丝。将此纤维纺织成丝,可以制衣。”这又回到“树上的羊毛”的水平了。然则西方人对中国蚕丝有明确而真实的认识,还是要等到公元6世纪中叶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了中国的蚕种并开创了自己的丝织业之后了。

西方有了自己的丝织业,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养蚕缫丝从此不再神秘,于是我们发现,从公元6世纪以后,外国人称呼中国为赛里斯的现象越来越少,甚至到了后来,赛里斯国是否就是中国,竟然成了一个新的疑问或者新的命题。比如13世纪中叶,法国路易九世派遣出使蒙古的卢白鲁克(G.Rubrouck)在他的《纪行书》中写道:

过此有大契丹国,余意即古代赛里斯国也。盖其地今代仍产丝,品质之佳,世界无匹。其人称丝为赛里克(Seric)。

马的东西又大又长例6

除了英语中的China外,其他多种西方语文中,也都有类似的称呼,如清末著名外交家薛福成在他的《出使日记》中就说(括注为笔者所加):“欧洲各国,其称中国之名,英曰采依纳(China),法曰细纳(Chine),义(意)曰期纳(Cina),德曰赫依纳(China),腊丁(拉丁)之名则曰西奈(Cinae)。”现在的学者们则认为,这个系统的称呼,最早见于古印度的梵文,最早的拼法是Cina,其他的拼法都是从Cina衍生出来的。

那么,梵文Cina从何而来呢?对此,300多年来,中外学者作过许多的研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这些观点又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观点认为Cina来自中国古代的某个国家或地区。比如先秦时代位于今云南东部的滇国,或者南方的楚国,或者西方的秦国,以及西汉时代位于今越南中部的日南郡。这四种观点的核心证据是:在当时中国与印度的交往中,这些国家或地区拥有重要的地位或者是最关键的中转站,所以成为印度人眼中的中国象征,印度也因此有了起源于这些国家名称或者地区名称的Cina名称。

第二类观点认为Cina来自中国古代的某个民族。比如藏北高原以及新疆西部、阿富汗东北部一带的古代民族,或者南方的苗族,或者西部高原的羌族。这三种观点的论证方法是:印度古代典籍里称呼这些民族或者他们居住的地方为Cina。

第三类观点认为Cina来自中国古代的某种特产。比如丝、缯,丝与缯都是古汉语中对丝织品的总称;或者绮,绮是丝织品中织法最为精致、花式非常繁富的一种织物;又或者瓷。这四种观点的基本思路是:这些特产输入印度后,为印度人民所喜爱,甚至感到疑惑不解,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东西?这么好的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也正是在这样的喜爱与疑惑中,他们把输出国即古代中国称为Cina。

这些观点之间,讨论得或者说争辩得不亦乐乎,但遗憾的是,至今仍然没有得出一种各方都能接受的定论。当然,占据优势的观点还是有的,那就是秦国说。

认为Cina、China来源于Cin、Chin(秦)的秦国说,最早是在1655年的时候由意大利传教士马梯尼(M.Martini,汉名卫匡国)在《中国新舆图》中提出的;100多年来,又经过了法国学者鲍梯(M.Pauthier)与伯希和(P.Pelliot)、英国学者贾儿斯(Giles)、中国学者岑仲勉与张星R等的补充与论证,终于成为目前中外学术界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

那么秦国说具体又是怎么说的呢?

首先,从起源上看,这种说法认为:自从公元前9世纪周孝王封非子建立“秦”这个小国以后,历经艰难,到了200多年以后的秦穆公时代(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年在位),秦国已经强大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拥有西部半壁江山,而其威名远播,导致了“西方民族只知有秦,不知有周”的结果,于是域外称中国为Cina,也就是秦。Cina中的Cin,是秦的对音,a是后缀,代表土地、国土的意思。至于Cina最早见于印度梵文的原因,又与印度在早期中外交往以及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关。印度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文化灿烂,经济发达,不仅印中之间的最早交往包括了印度与中国西部大国秦国的交往,而且早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印度就已与中亚各国以及埃及、希腊、罗马等国存在着相当活跃的贸易关系和其他方面的交往。这样,其他域外国家关于中国的知识以及关于中国的Cina称谓,也就通过印度,再次传播到了这些国家与地区。如此我们就能解释,为什么Cina称谓出现的时间,以印度的梵文最为古老,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出现了;为什么其他语文中的一系列相关称谓,都与梵文的Cina极为近似,也就是说,都是梵文Cina的对音,其间只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其次,从沿用上看,虽然Cina、China系列的称谓来源于秦国,但必须强调的是:这个系列的称谓在域外之所以能够延续下来,关键还在秦朝,也就是秦国平灭六国之后所建立的秦朝。我们知道,相对于历时600多年的秦国,起自公元前221年、亡于公元前206年的秦朝,历时只有15年,可谓中国历史上国运最为短促的统一王朝之一。但是,匆匆而逝的秦朝,肯定又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广泛深远的统一王朝,诚如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J.K.Fairbank)、赖肖尔(E.Reischauer)所说:

秦始皇根本不能建立一个传之万世的王朝,但他所建立的帝国制度虽偶有间断却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被证明是世界上最持久的政治制度。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时期被当作暴君遭到责备,但今天的中国学者很正确地把他看作是作为统一国家的中国的建立者。秦的名称“Chin”很恰当地成为中国在西方文字中的名称“China”的来源。

也就是说,秦始皇帝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大的统一国家,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崭新局面,并为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基础,于是,这又导致了在外国人的眼里,哪怕秦朝灭亡了,“秦”也就是China一类的称谓,仍然继续被视为中国国家的象征,并一直沿用到了今天。而从Chinese也就是“中国人”来源于China也就是“秦”来说,起码在称呼上,我们现代全体的中国人又都是“秦人”。那么,作为“秦人”,我们当然应该知道作为China来源的“秦”国号到底是什么意思。

二、牧草与战马

关于秦国号的来源与取义,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秦字的本义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后世有两种有趣的“拆字”说。一种拆法说秦是“三人持禾”(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就是三个人的手里拿着禾苗,这种拆法,有点靠近秦国号来源取义的真相。另外一种拆法,说秦是由“春”字字头、“秋”字偏旁合成的,寓意春秋循环,这倒是与秦始皇帝嬴政的愿望,“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显得相当吻合;只是这种拆法,明显牵强附会,而且谁不知道秦朝匆匆,只有15年的寿命呢?其实讨论秦字的本义,我们还是得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起。在《说文解字》中,秦字的解释之一是“禾名”,这是说秦是一种禾的名称。而且秦字排在《说文解字》的禾部,禾是表意的符号。我们再来看看秦字本来的写法。下面是从早到晚的四种字体,即商朝甲骨文、西周金文、秦国大篆、秦朝小篆的秦字:

其中大篆、小篆的上部以及小篆的下部已经变形,所以我们分析一下甲骨文、金文的秦字本形。在甲骨文、金文中,秦字下部并列的两个禾字(w),好像密植丛生的禾苗;上部中间好像宝葫芦一样的字符,表示朝天生长的禾穗;上部左右好像爪子的一对字符,表示用双手收获。简单些说,通过《说文解字》与古文字形,我们知道了秦字的本义是禾,而且是一种密植丛生、禾穗朝天的禾。

第二,秦这种禾的真身是什么呢?现代学者雒江生经过长期的实地考察,在《秦国名考》一文中指出,秦就是民间叫做草谷、毛谷的禾本科优质牧草猫尾谷,现在的正式名称叫猫尾草。这种牧草,习惯冷凉湿润的气候,高约1米左右,生长年限一般在6年到7年,也有长达10年到15年的。亩产量以青草算,约1600公斤到2500公斤。种植的方式与用途是,撒下种子,不间苗,也不锄草,让它密植丛生,等到秋天成熟后,收割回来,铡成草节,喂养牲畜;或者晒干储存,牲畜吃不上青草的时候,再铡碎饲养牲畜过冬。骡和马最喜欢吃这种牧草,羊不能多吃,吃多了容易引起羊的食欲衰退。由于这种牧草的穗子朝天生长、细细长长的样子,好像翘起的猫尾巴,所以叫猫尾草。今天,猫尾草在中国西北、东北、华北地区还有种植,尤其以甘肃天水一带的猫尾草产量高、品质优。简而言之,秦的真身竟然是喂骡子喂马的一种草料!

第三,作为草料的秦,怎么变成了作为国号的秦呢?原来,这和秦人立国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秦人立国是始于非子的。据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记载,非子住在犬丘(今甘肃天水市与礼县一带),特别善于养马;周孝王听说以后,就把非子招来,让他在F渭之间(今陕西宝鸡市一带)专门为周王室养马。非子不负所望,果然将周王室的马匹养得膘肥体壮,繁育率也很高。于是非子得到了周孝王的赏识,获得了周孝王的分封,在F渭之间建起了一个附庸小国(确切地点当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千河、渭水交会处)。这个附庸小国,就是秦国最初的政治实体,建立的时间是在周孝王时期,大致相当于公元前891年到公元前886年之间,而国号就叫秦。为什么叫秦呢?就是因为秦这种牧草。秦这种牧草,也就是现在的猫尾草,在今天看来,不过就是种饲料作物,可谓微不足道;但在近3000年以前,非子种植它的时代,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在那个时代,“秦”是种了不起的饲料作物,非子正是利用天水、宝鸡一带优越的自然条件,大量种植这种牧草,才使他的养马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因此获得了周天子的嘉奖。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是饲料问题解决得好,即使“非子们”有超人的饲养技术,要使马匹膘肥体壮、剽悍强健、大量繁殖,恐怕也是难以做到的。换句话说,周天子脚下地位卑微的“弼马温”非子,正是靠着种“秦”养马,才不可思议地改变了身份,成为周天子分封的附庸小国的开国者,而为了标志这立国的根本,为了纪念这份难得的荣耀,非子就把国号叫做“秦”了。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后来拥有虎狼之师的诸侯大国秦国、取代周朝的统一王朝秦朝,最初竟然是个附庸小国,而这个附庸小国的国号“秦”字,也是中国称为China的源头“秦”字,最初竟然是种牧草的名称!其实这样的情形,如果我们放眼世界,并不少见。比如在世界各地不同的语言中,巴西的本意是红木,喀麦隆的本意是大龙虾,马里的本意是河马,西班牙的本意是野兔,文莱的本意是芒果,列支敦士登的本意是发亮的石头。可见用物产命名国号,本来就是常见现象,按照地名学术语,这还叫特征命名法呢!具体到非子的小国,因为秦这种牧草是他建国的由来与立国的基础,所以就把国号叫做“秦”了。

说到这里,我们还需要特别说说“秦人”与马的历史,毕竟“秦”是喂马的草料,而我们大家都是Chinese,也就是“秦人”。

首先,秦国以前的秦人历史,那是马的成长历史。秦人自认的祖先是伯益,伯益曾经担任过大禹治水的助手,后来为大禹的儿子启所杀。在帮助大禹治水之前,伯益担任过舜帝的“虞”官,就是林业部或牧业部大臣,他善于“养育草木鸟兽”(《汉书・地理志》),擅长驯服与繁育马匹。这个部族还是驾驭马车的高手,比如非子的祖先费昌、孟戏、中衍都是商王的车夫,造父则是西游昆仑山、拜会西王母的周穆王的车夫,造父驾驭的八匹骏马拉的马车,能在高山峡谷中飞驰。换言之,伯益、非子的这个部族,本来就是中国西部的游牧民族,他们驯马、养马、驾马的本领,远远超过善于种田的农业民族周族。

其次,秦国时期的秦人历史,那是马的成功历史。不仅非子是因为种“秦”养马而创业立国的,非子的后人们也正是伴随着剽悍强健的战马的嘶鸣,走过了600多年的沧桑岁月,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最终平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造就了大秦帝国。今天我们看看西安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在那宏大的场景中,除了勇武的将士们,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一匹又一匹、一排又一排跃跃欲试的战马了,将士与战马的组合,不正是2000多年前秦国征服天下的梦幻军团的真实写照吗?

再次,秦朝时期的秦人历史,那是马的失败历史。秦人太相信战马嘶鸣的力量了,于是统一以后,秦朝依然以武立国,不懂得文武之道的一张一弛,依然滥用民力,不懂得与民休息的道理,依然“苛政猛于虎”,严刑峻法,导致民心丧尽、民怨沸腾,结果很快就以马失天下了。

最后,秦朝以后的秦人历史,那是马的反思历史。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成为历史,然而从历史事实论,其实秦朝至今都没有成为历史。比如从思想观念上说,秦朝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统一,而从此以后,统一就是中国政治的最大追求,无数的仁人志士、将相百姓,为此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比如从政治制度上说,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地方郡县制度,这样的制度为后世所继承,谭嗣同说:“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仁学》卷上),的咏史诗也说:“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读〈封建论〉呈郭老》);又从治国经验上说,古往今来的人们也都在深思:秦人以马打天下、以马得天下、以马失天下,这就昭示我们,在打天下时,耕牛不敌战马,但到治天下时,耕牛就比战马更加重要,下马牵牛才是正道。

回到我们讨论的主题,可以得出这样三层认识:第一层认识,没有秦这种优质的牧草,就没有秦国的出现,也没有那特别的战马;第二层认识,没有秦国号,就没有梵文的Cina、英文的China这个系列的名称;第三层认识,没有特别的战马,就没有秦国的成功、秦朝的统一。而如果我们再推进一层,作为Chinese的“中国人”或者“秦人”,起码就其中的主体民族华夏或者汉族来说,本是以“五谷”稻、黍、稷、麦、豆为主食的,换言之,秦人Chinese本是吃草的民族,这又与“秦”本为“禾名”协调一致,名实相副!

三、“东方属震,是日出之方”

更加有趣的是,China除了现在社会上通用的意译“中国”以及学术研究方面的音译“秦”以外,在汉文典籍里,其实还有其他许多的译法,比如脂那、至那、支那、真丹、振旦、震旦、真那、振丹、旃丹、脂难,等等。这并不奇怪,各有各的译法而已。学者们又进一步考证指出:从汉译的以及中国僧人自己撰写的佛教文献来看,唐朝以前,主要的译名是真丹与震旦;从唐朝开始,震旦用得越来越多;到了近代,日本人多用支那,中国人则喜欢用震旦。比如笔者的母校复旦大学,校名既取自《尚书大传》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也有不忘“震旦公学”的意思,震旦公学是马相伯先生在1902年创办的,1905年马先生为了反抗法国教会势力对震旦公学的控制,另创了复旦公学。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用“震旦”呢?关键在于,“真丹”说不出多少的意思,“支那”甚至可以理解出不好的字面意思,比如“支解那里”、“旁支附庸的那个国家”,等等。相对而言,“震旦”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因为“震旦”有许多的意思可以附会或者解释。

首先,我们看看八卦中的震卦。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八卦中,震的卦象 称为“震仰盂”,就是下面一条阳爻、上面两条阴爻。我们知道,《易经》反映的是人类的思维模式,哪个爻少,哪个爻就贵重,“物以稀为贵”嘛。以此为出发点,我们解解震卦的象征意义。震卦三爻,只有一条阳爻,阳爻比较贵重,所以震卦属于“阳性爻”,属于男性;震卦底下的初爻是阳爻,这又代表家中的第一个男孩,就是长子。哪种动物最像长子呢?我们常说“望子成龙”,因此震卦又对应了龙。龙也代表青色,五色配五方,东方色青,所以东方又称“震方”。长子诞生了,将来是要继承家长位置的,这在家族中当然是具有轰动效果的大事,于是震卦又对应到了自然现象中的雷。打雷是震动,春雷乍响,万物重新焕发了生机,所以《易经・说卦》里说:“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其次,我们看看古文字中的“旦”字。这个比较简单,“旦”字上面是个“日”,就是太阳,下面的一横代表大地,所以“旦”是日出地平线的象形字,意为天明、早晨、明亮。

再次,我们看看“震旦”这个名称的含义。把代表“东方”的“震”与代表“日出”的“旦”组合在一起,就是“震旦”的含义,所以唐朝僧人慧琳法师说:“东方属震,是日出之方,故云震旦。”(南宋法云《翻译名义集・诸国二十八》引)直白些说,“震旦”就是东方日出处的国家。

最后,我们说说“震旦”这个名称的来源。我们已经多次说过,“中国”之所以称“中国”,是因为中国人自认为我们的国土位居天下之中,那么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震旦”这个名称是“东方之国”而非“中央之国”的意思呢?原来啊,“中国”这个名称本非我国的专利,世界上许多的国家或民族都曾经视自己为天下之中,比如古代印度、希腊、罗马、阿拉伯人写书绘图,都以他们的本土为世界的中心;清朝启蒙思想家魏源在他的《海国图志》中也指出:“释氏皆以印度为中国,他方为边地……天主教则以如德亚为中国,而回教以天方国为中国”,这里的“印度”、“如德亚”、“天方国”,分别是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而具体到佛教,既然以印度为“中国”,那么站在印度的立场上看我们“中国”,“中国”就是东方的国家了,等到佛教传入我们中国以后,这样的观念也随之传入中国,所以汉译佛经中把梵文的Cina翻译为“震旦”,著名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角唐僧总是自我介绍“贫僧是东土大唐和尚,去往西天取经”,唐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昔者此国(指瞿萨旦那国,位于今新疆和田市一带)未知桑蚕,闻东国有之,命使以求”,又北魏杨衔之的佛教名著《洛阳伽蓝记》中也记载:北印度的乌场国国王问北魏求法僧宋云:“卿是日出处人也?”宋云回答:“我国东界有大海水,日出其中,实如来旨。”如此,我们就能理解,“震旦”、“东土”、“东国”一类称谓,都属于我们祖国的他称,而追根寻源,又在于佛教以印度为“中国”,于是我们的“中国”就成了东方之国了。

四、一对错置的因果关系

说过了我们中国人喜欢“震旦”这个他称的前因后果,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连带问题,必须要说清楚,那就是现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的关于China来源于瓷器的解释。这种解释认为:在英语中,小写的china是指瓷器,大写的China是指中国,所以中国的他称China来源于瓷器的他称china。展开些说,古代中国瓷器流传到了世界各国,为各国人民所欣赏、所喜爱,于是西方国家就以瓷器代称中国,既视“中国”为“瓷国”,又称中国为China。我们举一条能够集中说明这种观点的史料吧。1898年,清朝翰林院编修徐琪在上光绪皇帝的《请广磁务以开利源折》里说:

查中国货物,以丝茶为大宗……然近来外洋所产丝茶,亦颇精美,中国转有滞销之时。必筹其货物为外洋所罕而利益足以敌之者,始操胜算。顾中国丝茶而外,其余百物,皆不及外洋之精,独磁器一门,外洋虽竭力仿造,皆不能及。盖出磁之土,西人名之曰高岭土。讲化学者,谓此土为火造化所成,近于热变石,贵重与矿金相等。沿海斥卤之地无之,美洲全境不生此土,欧洲、日本虽有,而其制实出于中国……是以外洋富家,非藏有中国细磁者,不足夸耀宾客……土之所出以磁为真质,陶土为磁盈天下,万国未有先于中国者。故印度以西,称中国曰支那,支那者,磁器之谓也。

这段史料中的“磁”就是“瓷”。看看,连大臣上皇帝的奏折都这么说了,当然不会有假,否则就是“欺君之罪”了,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大罪啊!况且,瓷器的china与中国的China又确实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于是China来源于瓷器的说法得以广泛流行。

其实这种看似有理有据的说法,真是瞎说。根据学者们的考证,英语中的“瓷器”一词本来写作porcelain,“中国瓷器”则拼成China porcelain或者porcelain of China。到了17世纪,英语中才有了chinaware这个指称“中国瓷器”的专用词。再到后来,表示物品、器皿的ware在口语中被省略了,只用china也可以习惯性地代表“中国瓷器”。再经过进一步的演变,china又不再被视为“中国瓷器”的专用词,而是同时兼容了原来的porcelain,于是,英语中便出现了china和porcelain两个都可以解释为“瓷器”的单词。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在西方是先有作为中国他称的China,然后才有作为瓷器他称的china,也就是说,瓷器的china来源于中国的China,中国的China是因,瓷器的china是果,我们一定不要把这对因果关系搞反了。打个比方,有些西方人士喜欢品尝北京烤鸭,于是在英语中,可以直接以Pekin也就是“北京”称呼“烤鸭”,我们总不能说“北京”来源于“烤鸭”吧!

当然,中国的China与瓷器的china只有首字母大小写的区别,又客观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一面:

首先,中国瓷器的出现时代最早,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已经出现了原始青瓷,而在近2000年前的汉代已经烧制出了成熟的青瓷。

其次,中国确实盛产瓷器,而在中国的外贸商品中,唐代以来,瓷器确实占了最大的比重,以至于中外之间的海上交通大动脉也被形象化地称为“陶瓷之路”。

马的东西又大又长例7

1940年秋,日军组织日伪情报组织与伪警备队时,要求各维持村派人接受专门训练。其中,通知大宁村必须派两人参加。但老百姓不愿做日本人的工具而拒绝受派,大宁村只得采用“抓阄”的办法出人,结果张魁元和璩天贵抓到了“阄”。而张魁元坚决拒往。阳城县党组织负责人徐毅力主张魁元乘机打入日伪内部开展对敌斗争。就此,张魁元

改名张怀德,和璩天贵按期到县城南关接受伪自卫队训练。训期结束后,他回到大宁村担任伪自卫队长,凭借自己这种身份千方百计保护老百姓。

一次,刘村日伪据点大抓民夫修工事,大宁村群众谁也不愿去而纷纷躲避。阳城日伪五区区警赵小芳等便到大宁村挨家挨户搜查抓夫,把刘绪成等群众抓到村大庙西厢房进行吊打。张怀德得知后,以伪自卫队长的身份找到赵小芳说:“你们不能打他!他是老百姓,不愿当差这是常事。”赵小芳便把张怀德扭送到刘村据点,要张怀德亲自向日本人交待。张怀德质问刘村日伪维持会长刘玉林和刘龙等人:“我是自卫队长,民夫由我负责派,赵小芳不通过我就随便抓人、打人,我这自卫队长还怎么干?那好,以后我不干了。我是‘皇军’任命的队长,我去告日本人,你们干好了。”刘玉林深恐张怀德向日本人告他的状,赶忙向张怀德说好话。而赵小芳也向张怀德赔不是:“老弟,算了,以后要人由你办。这点小事何必生气?”就此,张怀德被待为“上宾”,被刘玉林一直送到刘村村外。

1941年9月,张怀德与璩天贵连同全县受过自卫队训练的100余人到县城二次接受日伪训练。训练中,张怀德练就了一手好枪法。训练后,张怀德以其身强体壮、能言善辩和几乎百步穿杨的枪法被选中留在城内,被分配到日伪“宣抚班”。不久,日伪又在“宣抚班”成立了“先锋队”,由汉奸马尚俭任队长,张怀德被马视为“得力干将”。从此,张怀德像孙猴子一样,“钻在铁扇公主肚子里”,利用矛盾,巧斗敌伪,搅得“先锋队”群狗乱咬。

设计严惩铁杆汉奸

陕景昌是一个铁杆汉奸。在他担任日伪阳城县教育科长期间,常常巧立名目增派粮款,并同先锋队争权夺利。张怀德便利用陕与马尚俭的矛盾惩治陕景昌。

一次,陕景昌私自向各村派教育粮数百担。其间,张怀德在县城西门外碰到大宁村璩韫带10余民夫担着粮进城送粮,便问璩韫:“你们给谁送粮?”璩说:“给教育科送。”张怀德弄清情况后,随即向马尚俭“告状”:“陕景昌私自向群众派粮、搞贪污,坑害咱们先锋队,闹得群众将给先锋队准备的粮食全被陕景昌搞走了。”马尚俭听后火冒三丈:“他陕景昌好胆大,竟敢和我作对,我岂能饶他!”就此,马尚俭带着先锋队直闯维持会院内,命令陕景昌把粮食全部送到先锋队。这样,马尚俭便按一元钱一斗粮将璩韫送来的粮食全部收到先锋队。接着,马尚俭又向日军头子岛田“告状”,岛田传讯了陕景吕,还要马尚俭鞭打陕景吕,打得陕景昌不住地求饶。随后,马尚俭通知各村,凡教育科派粮统统作废,谁送粮就罚谁。这样,为几十个村的群众解除了数百担粮食的负担。

巧劝土匪武装拒不降日

散兵游勇张根来等一伙人,是阳城县境内一股较强的土匪武装。日军要收买张根来为其所用,张根来亦有降日之意。张怀德得知这一情况,秘密找到张根来对他说:“你们不能投降日本人,日本人用你是假,吃掉你是真。我在先锋队听他们说得一清二楚。毕竟咱们都是中国人,日本人吃你,我不能不告诉你。日本人同你谈判,你千万要防着点。”张根来虽为土匪,但有江湖义气,对于张怀德的提醒十分感激:“老弟,日本人几次邀我去谈判,我没有去就是因为我还防着一手。我很感谢你的及时提醒,以后咱们就是‘把兄弟’了。”不久,张根来与日军头子岛田等进行谈判。张根来是想利用日本人要一部分武器弹药和经费,而岛田则要张先把队伍拉过来驻到南关。谈判就此未果,张根来假意表示“以后再谈”,便出城而去。张怀德与汉奸田更林送张根来到下芹路上。田更林向张根来许愿说:“只要你来,我保证让岛田供足你枪支弹药。”张怀德为了让张根来铁下心来不降日,便低语对张根来说:“日本人让你驻南关,这是让你上套。田更林的话你信吗?日本人当面都不答应给你供枪支,他田更林算啥?”张根来认为张怀德够义气,谢过张怀德就走。此后,张根来不仅再未与岛田谈判,还把田更林的房子一把火烧得精光。

1942年春的一天夜间,日军头子岛田突然下令所有警备队、宣抚班、先锋队和城内日军紧急集合出发西乡。这时,张怀德弄不清日伪的意图而无法送出情报,只有跟随日伪人马一起行动。当行至府泽村之后,日伪军分别隐蔽埋伏在野外山坡。张怀德和先锋队二班长张海洋(我地下工作人员)等怀疑日伪可能是以突袭的方式,想一举将驻扎在这一地区的我抗日机关包围吃掉。张怀德与张海洋商量要寻机诱敌开枪报警。正在这时,日军命令先锋队前面探情。张怀德和张海洋等随即走在前面,发现前方约300米远处有一排树影,张怀德马上向先锋队长马尚俭报告“敌情”,并指着前面的树影说:“有情况,你看看。”马尚俭错把树影当人影,立马命令先锋队开枪射击。张怀德更是带头连发数枪。然而,近前一看,只见树影不见人。这下可惹恼了日军小队长,他劈头就问:“为什么打枪?”马尚俭深恐追究他的责任,便谎称“确实是人,但枪响就跑了”。

其实,日军这次的突袭行动是为了夜袭土匪张根来。张根来听到枪响后远走高飞,当地群众也从此免去了土匪之患。

以奸除奸保护百姓

郭连登原是黄龙庙“天仙妙道救国仁义社”头目之一。1942年黄龙庙被我敌后军民摧毁后,郭连登认贼作父,充当日伪三区维持会会长。他依仗职权向各村大肆派粮派款要物,妄图重新修复黄龙庙,使反动枪会“东山再起”。此时,日军命令马尚俭和张怀德带先锋队到南底、梁城催要黄丝及其他物资供给。张怀德等在梁城村听到老百姓纷纷诉苦:“你们行行好吧,眼下天旱无雨,人心惶惶,三区维持会要重修黄龙庙,向各村派款、派粮、派物。我这小小的梁城村,就要铁绳50条、木料几百根,去哪闹呀。求求你们向‘皇军’说说,老百姓受不了呀!”张怀德暗想:要利用马尚俭整治郭连登。于是,他在返城路上向马尚俭“告状”:“马队长,梁城和三区是咱们的维持村,老百姓的负担够重了。但郭连登背着‘皇军’派粮派款派物,在天旱无雨、青黄不接之时大兴土木、重修黄龙庙,群众怨声载道,骂你和郭连登一样,让你替郭连登背黑锅……”这一席既奉承又

点火的话,使马尚俭青筋暴跳:回城后,马尚俭便和张怀德向岛田“告状”:“‘太君’,郭连登大肆要款、要物、要粮,贪污勒索,‘良民’很气愤,还说‘太君’你的不好。”这使岛田拍着桌子喊道:“张怀德,你的朋友,马尚俭的好,抓郭连登去!”马尚俭带先锋队把郭连登从三区维持会抓回县城,由岛田亲自审问,义是灌辣椒水,义是用皮鞭打,把郭连登绑在木柱子上五六天不给吃、不给喝,郭连登皮开肉绽、奄奄一息。黄龙庙因此未能修成,三区老百姓也相应减除了负担。

深入“虎穴”活捉伪村长

1942年7月后,张怀德根据党的指示回到阳北根据地,并由党派往中共晋豫区党校学习=此时,他改名为张旭东,意如旭日东升,1943年1月,张旭东出任阳北县公安局治安股长。他经常带领公安队伍出击敌占区,惩处汉奸!

1943年秋,张旭东带领武装工作队抓捕了西沟村日伪村长王兴财,并经阳北县政府批准将王兴财镇压。

1944年春,张旭东在西沟路智擒日伪汉奸郭绍兴,上演了一幕精彩好戏。

汉奸郭绍兴充当西沟地区日伪阳邑编村伪村长多年,死心塌地为日军效劳。

一次,郭绍兴指挥一批汉奸打手,将沁水郎壁、郑庄和阳北安上、大乐等地群众运煤的30余头骡、马、驴等全部抢走。有的群众与之辩理,郭绍兴便骂道:“他妈的,你和我讲什么理?老子的嘴就是理!”有的群众与之抗争,郭绍兴便将群众诬为八路军便衣侦探,并扭送日军驻地关押起来,使无辜百姓惨遭杀害。

为了铲除汉奸,打击日伪维持活动,张旭东奉命带领公安队对郭绍兴展开秘密侦察。

一天,张旭东独自一人秘密来到西沟,通过地下党员张学尧等人的介绍,掌握了郭绍兴的相貌和行动规律,得知郭绍兴近日正在西沟附近搜刮民财,准备携巨款送往县城向日军请功邀赏。

第二天清晨,张旭东带郭维民、李创明二人到两沟村附近埋伏于公路边的瓷窑内,等待郭绍兴进县城交款路过此地时抓捕他。三人埋伏到上午9点多,仍不见郭绍兴的踪影。张旭东估计郭的行动有变,于是又独自一人前往两沟郭河村打探。

张旭东身着长袍,带上膀挎(旧时装东西的开口长布袋)向西沟村走去。当走到村边时,遇到地下党员郭敏生,郭敏生随向张旭东说:“郭绍兴还在维持会内未动身。”得到可靠消息后,张旭东直奔维持会大院,正遇郭绍兴从维持会出来。张旭东警觉地一步跨进厕所。郭绍兴并不认识张旭东,顺着去往县城方向的大路走去。隐蔽在厕所之内的张旭东随即紧跟在郭绍兴身后。郭绍兴感到身后有人时,便警觉地停住了脚步,扭头问道:“你是哪的?”张旭东若无其事地答道:“后河的呀。”郭绍兴又问:“你来干什么?”“粜豆。”“豆在哪里?”“牲口驮着在后面。”郭绍兴心怀鬼胎地追问:“那你不跟着牲口,到这里来干什么?”张旭东盯着郭绍兴说:“我先来打听一下价钱。”郭绍兴色厉内荏地说:“向谁打听?”这时张旭东突然拔出手枪严厉地指着郭绍兴的鼻子:“就是向你打听!”这使郭绍兴吓了个半死,转身拔腿就跑。张旭东抬手“吧吧”两枪,打在郭绍兴的右耳上。郭绍兴吓得趴在地上又磕头、又求饶:“老爷呀!你不要打了,你叫什么,我就干什么。”张旭东用枪指着郭绍兴说:“昔日你给日本人办事,今天也给我们办点事。”郭绍兴说:“办十件百件都可以。”张旭东说:“跟我走一趟!”就此,张旭东押着郭绍兴往回返,当路过西沟村大庙前时,住在大庙内的伪自卫队一眼看到郭绍兴被人押着走来,便拿着长矛大刀冲来,企图解救郭绍兴。张旭东迅速持枪指着大庙门口的伪自卫队人马喝道:“谁敢近前一步,我就先打死谁。”伪自卫队虽不认识张旭东,但深知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此胆大之人必定是“八路”,因此,谁也不敢妄动。郭绍兴此时感到张旭东如此神枪,如果伪自卫队一动,他即刻会变成枪下之鬼,于是他对着大门前的伪自卫队员喊道:“你们都同去,你们都州去”伪自卫队哪个不怕子弹?!掉头跑回庙内。

张旭东继续押着郭绍兴顺西沟河而上,途中遇一老乡正到西沟煤窑担煤 张旭东随即将膀挎里的绳子交给老乡:“把他给我绑了,”这位老乡将郭绍兴绑了个结结实实张旭东押着郭绍兴与阳北公安队会合公安队又将郭绍兴押回阳北县政府,经阳北县司法科审讯,郭绍兴对其汉奸罪行供认不讳。阳北县政府司法科即判处郭绍兴死刑。

马的东西又大又长例8

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又名太上道君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六御中央玉皇大帝妻:王母娘娘,又称为西王母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中央天宫仙位表

千里眼|顺风耳|金童|玉女|雷公|电母(金光圣母)|风伯|雨师|游奕灵官|翊圣真君|大力鬼王|七仙女|太白金星|赤脚大仙|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玉兔|玉蟾|吴刚|天蓬元帅|天佑元帅|九天玄女|十二金钗|九曜星|日游神|夜游神|太阴星君|太阳星君|武德星君|佑圣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金吒|木吒(行者惠岸)|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巨灵神|月老|左辅右弼|二郎神杨戬|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萨真人|紫阳真人(张伯端)|文昌帝君|天聋|地哑

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四大天王: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与广目天王四值功曹:值年神李丙|值月神黄承乙|值日神周登|值时神刘洪四大天师: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四方神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四渎龙神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河神

马赵温关四大元帅:马元帅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赵元帅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温元帅温琼,东岳大帝部将关元帅关羽。

五方谒谛: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五炁真君:东方岁星木德真君|南方荧惑火德真君|西方太白金德真君|北方辰星水德真君|中央镇星土德真君

五岳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五岳帝君:东岳帝君,名金虹氏,东华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为东华帝君的四个儿子。)及碧霞元君

五斗星君:东斗星君|西斗星君|中斗星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

六丁六甲:六丁为阴神玉女|丁卯神司马卿|丁已神崔巨卿|丁未神石叔通|丁酉神臧文公丁亥神张文通|丁丑神赵子玉|六甲为阳神玉男|甲子神王文卿|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长|甲午神卫玉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

南斗六星君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狮驼国》中的北天七皇)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北斗第二巨门星君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北斗第五丹元廉贞星君北斗第六北极武曲星君北斗第七天关破军星君(《狮驼国》中的北斗七星君为北斗星君的另一个称号: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合起来又称为"斗魁"或"璇",后三星组成斗柄,称"杓")

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

增长天王手下八将:庞刘荀毕、邓辛张陶,其全名为刘俊、荀雷吉、庞煜、毕宗远;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四目)

九曜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罗睺(蚀星)|计都星|紫炁星|月孛星

十二元辰子丑寅卯等二十八星宿亢金龙、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牛、氐土貉、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奎木狼、娄金狗、胃土彘、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三十六天将蒋光|钟英|金游|殷郊|庞煜|刘吉|关羽|马胜|温琼|王善|康应|朱彦|吕魁方角|耿通|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荀雷吉|毕宗远|赵公明|吴明远|李青天|梅天顺|熊光显|石远信|孔雷结|陈元远|林大华|周青远|纪雷刚|崔志旭|江飞捷|贺天祥|高克(三十六天将的版本是最多,以上仅供参考)

地上天仙表姜子牙(亦为东华帝君,估计是木公的接班人)

蓬莱三仙:福禄寿三星,福神天官大帝,另一说是西汉杨成,又一说中是唐阳城财神赵公明、(一说比干范蠡为文财神);寿星南极仙翁,女寿星:麻姑真武大帝,又名九天降魔祖师、玄武元帅。

龟蛇二将(又名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太玄火精赤灵尊神)

小张太子与五大神龙黎山老母、镇元子龙王: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西海龙王敖闰|北海龙王敖顺|井海王

神霄派诸神紫微北极大帝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神霄八帝(多为道教虚构),玉清真王与神霄八帝合起来又称为神霄九宸大帝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黄帝)、九天雷祖大帝等。

(太乙天帝、六天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

九司三省与北极四圣

九司: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谢、天雷上相、玉枢使相、斗枢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

三省: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北极四圣:天蓬元帅(猪八戒)手下天罡大圣、九天杀童大将(北斗第八星,又称天杀大神)、

雷使者等。

天佑(猷)元帅翊圣元帅玄武元帅真武大帝

另有:五方雷王、五方雷霆大帝

阴曹地府

北阴酆都大帝五方鬼帝: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鬼门关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北方鬼帝张衡、杨云,治罗酆山;南方鬼帝杜子仁,治罗浮山;中央鬼帝周乞、稽康,治"抱犊山"

罗酆六天:(以下为宫名,六天为守宫神)

纣绝阴天宫、泰煞谅事宗天宫、明晨耐犯武城天宫、恬昭罪气天宫、宗灵七非天宫、敢司连宛屡天宫

地藏菩萨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其这将、臣:首席判官崔府君、钟魁、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神、

上古神话诸神

混沌天神——较正式的说法,盘古为开天辟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传说中,混沌早于盘古而生。

创世神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女娲上古四方天帝与辅神:太阳神炎帝与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少昊与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万二千里的地方颛顼与海神禺强(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青帝伏羲与九河神女华胥氏及属神句芒治理天东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黄帝时代的诸神陆吾、英招、离珠、金甲神(此神应是其它神的一种化身说,根据他我虚拟了狮驼国中的金甲雷神)

蚩尤、风伯雨师、赤松子、力牧、神皇、风后、应龙、魃、夸父、大力神夸娥氏、大庭氏、五龙氏

炎帝,又称为神农氏炎帝的女儿女娃(后化身精卫鸟)

瑶姬,在《狮驼国》中又名婉华仙子。

还有一个小女儿,其名不可考,(拙着《狮驼国》中为炎天圣母)

少昊母为皇娥、长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颛顼的后代四子:虐鬼、魍魉、送穷鬼、梼杌后代:老童、太子长琴、黎、重、彭祖(孙)

帝俊天上妻子:羲和、常羲人间妻子(省略)

女丑、羿鲧妻:女喜。

尧又名:放勋,妻女皇;舜姓姚,名重华,妻娥皇,女英;禹,父鲧,妻"女娇",又名涂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三皇:指天地人三皇,分别是伏羲、神农与女娲。

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俊|尧|舜

其它——后天着名仙真表房中之祖——彭祖|纵横始祖——鬼谷子|文始真人——尹喜|南华真人——庄子求仙使者——徐福|茅山仙祖——三茅真君|万古丹王——魏伯阳|太极真人——刘安诙谐岁星——东方朔|太平教主——于吉|役使鬼神——费长房|竹林狂士——嵇康水府仙伯——郭璞|净明教主——许逊|蓬莱(都)水监——陶弘景|天师——寇谦之情仙——裴航|扶摇子——陈抟|显化真人——张三丰王重阳与全真七子(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净散人孙不二、长生子刘处玄、长真子谭处端、丹阳子马钰)

其它——民间神灵不完全列表天妃娘娘|城隍|土地神|门神秦叔宝、尉迟敬德床神(又分床公床母,前者又称"九天监生明素真君",后者又称"九天卫房圣母天君")

喜神|厕神紫姑|石敢当|小儿神项橐|朱天大帝崇帧|茶神陆羽|花神|染织二圣梅、葛|酒神杜康|土工祖师神鲁班|纺织神黄道婆|蚕神马头娘(山海经载为西陵氏,嫘祖)|狱神皋陶|梨园神唐明皇马神|青蛙神白玉蟾|驱蝗神刘猛(取猛将军之意)|蛇王施相公(施全)|痘神张帅|农神后稷

瘟神:又称五鬼或五方力士,人间又有称五瘟,其中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窑神太上老君|贼神时迁|穷神|**神管仲|武穆王岳飞|周公、桃花女|欢喜神和合二仙寒山、拾得

纯本书虚构主要仙魔表太古猿君|魔佛老人|千面天妖|地心古龙|圣手仙王|圣手文王|天罗王(道教中为三清的一种化身)

乾坤大仙|颠倒老祖|穹天老祖|先天老祖|无极老祖|无为老祖|霹雳老祖|藤祖|幻仙子|清弥天诸神|阴阳法王毒龙山千毒沼沼底——蟒神(有双翼)|南海深处一千里以下的——海皇(章鱼怪);兽帝(九蛇头加龟背)(九婴与相柳借天地交合之气所造怪物)

霸王(长白山天池的箭恐龙)|天子梼杌(颛顼之子,住在北方玄冰宫)|不坏林王狻猊(住在南方热带密林中,身坚胜铁,刀枪不入)

平天大圣牛魔王|覆海大圣蛟魔王|移山大圣狮驼王|驱神大圣野象王|浑天大圣鹏魔王|通风大圣弥猴王|齐天大圣美猴王

西天灵山仙佛表

三世佛:南无过去、现在、未来注:通常三世佛分横三世佛与竖三世佛。

竖三世佛:

过去佛的燃灯上古佛,加上现在世的释迦佛(原名:悉达多),以及未来世的弥勒佛

横三世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右有文殊菩萨,左立普贤菩萨;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两旁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左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两旁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

(因都有如来在,所以本文中就不增加三世佛这个名词。西游原着里,提及了南无过去现在未来佛,本书中称之为三世佛。)

四大金刚: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峨眉山淸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昆仑山金雫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

五方佛:东方不动(身)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八菩萨:

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灵吉菩萨、大势至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

十八罗汉:托塔罗汉|探手罗汉|过江罗汉|芭蕉罗汉|静座罗汉|骑象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举钵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开心罗汉|喜庆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伏虎罗汉|沉思罗汉|骑鹿罗汉|

十八伽蓝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

二十诸天:日天(又名日宫天子)|大梵天|多闻天|金刚密迹|鬼子母神;月天(又名月宫天子)|帝释天|持国天|大自在天|摩利支天;

(大)辩才天|(大)功德天|增长天|散脂大将|婆竭龙王;韦驮天(战神塞犍陀)|坚牢地神|广目天|菩提树神|阎摩罗王。

其它:金顶大仙、阿傩、伽叶。

婆罗门教诸神

佛祖摩诃婆罗佛与婆罗三世佛(此四佛全部为虚构、以下人名为与如来有关的仙、人)

马的东西又大又长例9

扶沟县历史悠久,因东有扶亭西有洧水沟,故名扶沟。西汉高祖十一年始设县,县址原在崔桥之古城(又称小扶城),隋大业末年(618年)迁至今之县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扶沟县位于豫东黄淮平原之南,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河流较多,多为西北向东流向,历史上变化很大,现将沙河、蔡河、双洎河、惠民河、涡河、黄河等的变迁情况简述如下。

一、沙河

沙河是古代鸿沟水系的一条支流,黄河下游的分流。三代时,由通许、尉氏间流入。经扶沟西南、西华东、淮阳西南、南流入颍。西汉时无大变化。两晋至隋,由通许西入扶沟。经扶沟东(略同今贾鲁河)、西华东、淮阳东北,南流入颍。据《水经注》载:唐前沙河由通许东入县境,经县东北五十里的古城,东南经百子岗南,由此东出,又东南入西华县境,下游至百尺沟,至古项城(今槐店)入颍。《明史・地理志》:扶沟县东有沙河,一名惠民河,又名小黄河,在县北,洧水自西来汇入(隋以前洧水在县西)。《大清一统志》:沙河又名贾鲁河、小黄河经朱仙镇、吕家潭、扶沟县城,在扶沟受溱、洧水(即双洎河)东南流,自西华县城西北东南流,经李方口,南入颍。

二、蔡河(即今贾鲁河)

蔡河,又名小黄河、惠民河,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引黄河入蔡,以通陈颍之漕:宋时,导闵水合于蔡,为惠民河,陈蔡之粟,自此入汴。

后周引黄河水入蔡之道,大体上是沙水的故道。宋代,在沙水故道的基础上,大加疏浚,使蔡河成为东京四大运渠(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之一,称为东蔡河(另在今长葛老城西北引洪河入双洎河,经洧川、尉氏接闵水东北流,至开封,称西蔡河)。宋代的东蔡河,约在沙水之西,由开封南流,经通许西、尉氏东,经白潭下入扶沟县境,又经岳家桥、董家桥、吕家潭,下接唐以前沙水故道,经刘河沿、刘店、百子岗、丁岗、曹家下入西华县境。

元明以后,黄河南泛,本县常为黄河水冲淤,造成河流的淤塞改道。蔡河也就在此时发生了变化。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黄河决孙家渡口(今郑州西北),蔡河淤塞。明弘治中,刘大厦等入自孙家渡口引黄河水南流,经中牟、朱仙镇、尉氏,自白潭入扶沟,沿宋代东蔡河故道下入西华县至周家口入颍,这就是后来的贾鲁河。《大清一统志》:“(蔡河)元时河承所夺,贾鲁治之。故自朱仙镇以上,道名贾鲁河。”其实,贾鲁河并非贾鲁所开,而是明代刘大厦等人在宋代东、西蔡河河道基础上疏通的一条河流(此前,黄河决口泛滥,宋时汴、蔡等河淤塞,元臣贾鲁曾主持疏治过汴、蔡等河流,后入误认为明代的贾鲁河为元人贾鲁所开)。

贾鲁河自尉氏流入扶沟县境后,有太沟河、白沙河等流汇入。县境内的水势很大,在县东北的吕家潭汇集为潭。潭水靠贾鲁河宣泄,每至汛期,常泛滥成灾。加之自明代以后,黄河经常泛滥改道,贾鲁河河身淤塞,航运受阻。为了宣泄洪水,保证航运畅通,明成化中,在吕家潭南二里许另疏新道至县城东北的韩桥,经陆桥、宋桥、焦桥、周桥,至县南35里的晋桥入西华县,下经周家口汇沙河。吕家潭以下的故道仍存,起分泄洪水的作用。

明成化以后开的贾鲁河新道,下及清代光绪以前,没有大的变化。贾鲁河是本县最大的河流,也是开封至周家口的航运干线。位于这条航运道上的吕家潭,成为河南省东南部一巨镇,其盛况远超过扶沟县城。

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口,贾鲁河又西移,成为今天的贾鲁河河道,旧道湮废。

三、双洎河

双洎河,原名洧水,明代以后始改今名。为溱、洧二水之总称。又因河水混浊,故称“小黄河”。根据《水经注》记载,扶沟县境内的双洎河,宋代以前分南北两支。其中南支自鄢陵县入境,经今固城乡东北,又东潴而成陂,支流众多。由今护岭、新汲(今汲下村附近)故城北,下经县南11公里的洧阳故城,由西华县入颍。从《元和郡县志》“洧水经长葛县(今老城)北13里,东南经许昌县(今许田镇),距县30里。又东南经鄢陵县西10里,扶沟县西南23里,在西华县西南入颍水”。可知,唐代以前,扶沟县境洧水南支没有大的改道。洧水的北支,《水经注》称为蔡泽陂水。唐以前,自长葛老城东南分出,经扶沟县北,东南经扶沟故城(今古城村)东,东南注于沙水。《水经注》:“沙水南与蔡泽陂水合,水出鄢陵城西北……陂水东经匡城北(汲下村东北)……陂水又东南至扶沟城北,又东南入沙水。”这一支洧水的流程,大体是由今县西北的孟亭入境,东经莲花池一带东行,过古城村东,注于沙水。

宋代以后,南支干涸,只剩下北支。《大清一统志》:“自宋入通惠民河引洧水自许田注鄢陵,历扶沟合蔡水,始经洧川城南,鄢陵县北,明时谓之双洎河。”

元代以后,黄河决口泛滥,波及本县,双洎河发生了改道。下至明正德以前,双洎河自鄢陵县的常家湾至石桥、唐家湾、洧川、蔡家庄、彭店东,经由孟亭、刘家堰入扶沟县境,经莲花池、双营、高河沿、邵口汇马家河,下至高入桥、张会桥,南流汇惠民河(贾鲁河),经陆桥、宋桥等地入西华县境。

正德七年(1512年),双洎河决溢,川栗家口、孟亭、莲花池故道湮废。嘉靖初年,疏河改由丁家桥入扶沟县,经吴桥、曹台、县北一里的通汴桥(北石桥),下经王颍店入西华的红花集黄土桥汇渚河入沙河,称为二河。嘉靖十四年(1535年),二河淤塞,又在县东北开新渠二里,由通汴桥引双洎河东流至韩桥汇贾鲁河,走明成仕中所开贾鲁河新道。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疏嘉靖初年二河故道,由王颍店入西华。后因西华堵塞,改由周家寨后东入贾鲁河,不久河身淤塞,复由韩桥入贾鲁河,二河道从此作废。此后,至1938年,韩家桥以下河道无大变。

1938年,黄河决花园口,双洎河改经孟亭南下十里店,东流经城关门外,汇贾鲁河。1956年,开挖从孟亭至摆渡口的新道入贾鲁河,摆渡口以上仍称双洎河。

四、惠民河

惠民河,又名贾鲁河、小黄河,发源于荥阳五龙口,经白沙陂、朱仙镇,由县北四十五里白家潭入境,南经岳家桥、董家桥、吕家潭至韩家桥与双洎河合流,南经陆家桥、宋家桥、焦家桥、周家桥,至县东南35里晋家桥出境。入西华界至周家口入沙河。周家口商货皆由此通汴。

惠民河至吕家潭入蔡河故道,东南直达西华,因贾鲁疏,故名贾鲁河。元贾治河前,惠民河至吕家潭后下入蔡河故道,直达西华。后蔡河湮淤泛滥成灾,明成化中自吕家潭南张单口疏新道,下达西南,至县东北5里张会桥与双洎河合流。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修筑堤岸,至光绪以前,河道未变。

新中国成立后,从县西北高集向东开挖至杜家村北与惠民河故道合流的清水河,惠民河之名至此湮没。这条从高集东至杜家村北的清水河,走惠民河故道,至吕家潭而南,由曹家村西下达西华县境。

五、涡河

涡河在本县流程不长,但在历史上变化较大。

《汉书・地理志》:“扶沟县涡水,首受浪荡渠(沙水)。东向入淮,过郡三,行千里。”

《水经注》载:涡水首受沙于扶沟县,流经大扶城(今县东10公里处百子岗)西而下,东流经阳夏县(今太康)西。由鹿邑东入亳县半坡冢至城西北合黄流,至怀远入淮(河)。

6世纪以前,涡水是沙水的一条分流,在扶沟县大扶城(百子岗)东从沙水分出,东入太康县西。

《唐元和志》:“涡水首蔡,东流经太康县北。”说明到了唐代,涡水仍为沙水(蔡河)的分流,但分沙水后,东流经太康县北,与唐前经县西有别。据此,唐时涡河的上源可能向北移动。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十月,黄河在原武(原阳)、开封等地决口,此路由涡入淮,南路由颍入淮。此后,涡河常为黄流所夺,涡河发生了改道。《明史・地理志》、《读史方舆纪要》均记涡河自通许县分出,下接蔡河旧道经太康县北五里。据此,涡河的改道,最晚也在明代以前。下至清朝末年,扶沟县尚有涡河故道遗迹。《大清一统志》:“百子岗在县东二十里,即大扶城,岗东有涡河遗迹。”光绪《扶沟县志》:“今扶沟县百子岗,尚有涡河故道。”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口后,涡河故道遗迹湮废。

今之涡河仍从通许南由西北向东南经扶沟县东北流经太康县境,再东南注入淮河。

六、黄河

明洪武至成化年间黄河决口,由通许、尉氏间入扶沟,经扶沟县城、西华县城南流入颍水汇入淮河,其故道约在今贾鲁河西。明末,河决开封(李自成义军围开封时),由通许西入扶沟,经扶沟东入涡河。清代,黄河屡次决口,均由贾鲁河经扶沟、西华入颍水。

1938年,黄河从郑州花园口决口,黄河水从尉氏流入扶沟,经西华流入颍水,历时8年,入畜漂没无数,庐舍一空,至今引黄之水亦由贾鲁河从尉氏入扶沟,经西华流入颍水。

七、二河

二河,双洎河本由高八桥下至张会桥南流,明正德七年(1512年)以后河淤。嘉靖初,改双洎河新道由今古桥下南流,经王颍店东入西华之道,此新道即为二河。不久,新道(二河)又淤,又导至韩家桥入惠民河。万历年间,又疏二河故道南至县东南14公里的周家寨入惠民河,恢复了二河河道,后又由韩家桥经入惠民河,至此,二河湮废。

八、三河

三河在二河西,受扶沟县城西北一带陂水并双洎河的溢漫之水,流经县城北关、东关城壕,汇县治一城之水,由紫来桥南流,经陈贾村东垤路至王颍店出境,下至西华赵河口入贾鲁河,名为三河,沟深七八尺,广十余丈不等,每值霪雨,赖以泄水,此河今已无存。

九、太沟河

太沟河在县西北25公里白潭西北2.5公里许,源出洧川岳塞陂,东流经尉氏,由韩寺营入境,至红石桥,逆流入惠民河(贾鲁河),如惠民河盛涨,太沟河水则南溢入马家河,至高八桥下入惠民河。此河今已湮废。

十、马家河

马家河在县西北20公里处,上游又名黄家河(俗名横河),由尉氏太沟河入黄家河;斜行东南至马家集后,始称马家河(俗名马大河),历刘家桥,过邵家口,会双洎河故道,达高八桥,东归惠民河,兼受洪义沟水、双洎河溢水及上游诸陂水,约长20余公里,此河今已无存。

十一、半截河

半截河在县西北25余公里,与尉氏接壤,受祥符(今开封县)、通许、尉氏之陂水以归贾鲁河。地势北高南低,虽有河堤,因河身丛苇阻塞,河口淤浅,河堤冲决,河水漫溢,扶沟尽被其害。堤屡修屡坏,又屡经黄河泛滥,此河为扶之大害。后旧道淤塞,由毛家桥复冲一沟,下入惠民河,每年夏秋,虽有陂水下泄为患,然不至泛滥成灾,今故道已无存。

十二、大浪沟

大浪沟相传宋代所开,自鄢陵县之小北关,经周营,由李集入扶沟县境,南下经朱岗、梅桥西、魏寨东、护岭东、角冢、谢桥、鸭岗东,由立岗下入西华县境,宽约3丈,深丈余,清代以后,屡经疏渡,何时湮废,待查。

今之大浪沟,在其原故之南由鄢陵许庄北东南至扶沟朱岗西,路寺台西,沿鄢扶两县交界而南,至鄢陵周桥东流入西华县,经艾岗、黄土桥流入沙河。

十三、二浪沟

二浪沟,一名小水沟,在大浪沟西2公里许。自本县塔湾陂水起,经塔湾桥(又名屈岗桥)、汲下西桥、秦岭西桥、秦岭南桥、护岭西桥、鸭岗北桥、鸭岗南桥,与大浪沟同由立岗村入西华境,深、广同大浪沟,不知何时湮废。

十四、李田沟

李田沟自本县李田村起,经李田桥、土寨西桥、斗仓桥、宋湾桥、烧盆刘桥、盐厂桥,入太康县清水河,长13公里,宽1丈3尺,深6尺。黄泛之后,今已无存。

十五、闸上沟

闸上沟,上通通许,自江村东北三里桥起,经江村东桥、通陈桥、闸上桥、曹岗桥、洼刘南桥、毛家洼下入太康县清水河,长9公里。黄泛之后,今已无存。

十六、冯陵沟

冯陵沟上受祥符(今开封县)、通许官路沟水,自冯陵村起,经今济桥、东冯陵桥、黄家庄桥,下至季历岗东入闸上沟,长5公里。今已无存。

十七、卢义沟

卢义沟在县西北,自黄甫岗开后,鄢水入境,分流入卢义沟,东经王家陂、天井岗后,迤逦里东北,经北关外,折入紫来桥,汇入今之贾鲁河。

十八、洪义沟

洪义沟在县西北,西接罗王陂,以泄秦家岗口之水,其故道由西冯家村北,东北入永昌地方,至马家集后入马家河,后不知何时湮淤。

新中国成立后,在本县境内相继开挖了横贯县境北部的尉扶河,县西南部南北两条并列的丰收河、幸福河,以及由县城西北经大李庄而东南、再南至庙陵岗的王堂泓的诸条河流。另有1958年“”时开挖的,由县城北关至许昌的“许扶运河”,不久即废。

马的东西又大又长例10

重要神仙表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 又名太上道君道德天尊 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六御中央玉皇大帝 妻:王母娘娘,又称为 西王母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西方太极天皇大帝 (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五方五老: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中央黄极黄角大仙中央天宫仙位表千里眼 | 顺风耳 | 金童 | 玉女 | 雷公 | 电母(金光圣母) |风伯 | 雨师 | 游奕灵官 | 翊圣真君 | 大力鬼王 | 七仙女 | 太白金星 |赤脚大仙 | 广寒仙子(娥仙子)嫦娥 | 玉兔 | 玉蟾 | 吴刚 | 天蓬元帅 |天佑元帅 | 九天玄女 | 十二金钗 | 九曜星 | 日游神 | 夜游神 | 太阴星君 |太阳星君 | 武德星君 | 佑圣真君托塔天王李靖 | 金吒 | 木吒(行者惠岸) | 三坛海会大神哪吒 | 巨灵神 |月老 | 左辅右弼 | 二郎神杨戬 |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 | 萨真人 |紫阳真人(张伯端) | 文昌帝君 | 天聋 | 地哑三官大帝:天官 | 地官 | 水官四大天王: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与广目天王四值功曹:值年神李丙 | 值月神黄承乙 | 值日神周登 | 值时神刘洪四大天师: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四方神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四渎龙神黄河 | 长江 | 淮河 | 济水河神马赵温关四大元帅:马元帅 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赵元帅 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温元帅 温琼,东岳大帝部将关元帅 关羽。 五方谒谛: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五耪婢:东方岁星木德真君 | 南方荧惑火德真君 |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 中央镇星土德真君五岳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 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 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 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五岳帝君:东岳帝君,名金虹氏,东华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为东华帝君的四个儿子。) 及 碧霞元君五斗星君:东斗星君 | 西斗星君 | 中斗星君 | 南斗星君 | 北斗星君六丁六甲:六丁为阴神玉女 | 丁卯神司马卿 | 丁已神崔巨卿 | 丁未神石叔通 |丁酉神臧文公 丁亥神张文通 | 丁丑神赵子玉 |六甲为阳神玉男 | 甲子神王文卿 | 甲戌神展子江 | 甲申神扈文长 |甲午神卫玉卿 | 甲辰神孟非卿 | 甲寅神明文章南斗六星君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北斗七星君:(《狮驼国》中的北天七皇)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北斗第二阴精巨门星君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北斗第五丹元廉贞星君北斗第六北极武曲星君北斗第七天关破军星君(《狮驼国》中的北斗七星君为北斗星君的另一个称号: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合起来又称为"斗魁"或"璇",后三星组成斗柄,称"杓")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增长天王手下八将:庞刘荀毕、邓辛张陶,其全名为刘俊、荀雷吉、庞煜、毕宗远;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四目)九曜星金星 | 木星 | 水星 | 火星 | 土星 |罗T(蚀星) | 计都星 | 紫判 | 月孛星十二元辰子丑寅卯等二十八星宿亢金龙、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牛、氐土貉、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奎木狼、娄金狗、胃土彘、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三十六天将蒋光 | 钟英 | 金游 | 殷郊 | 庞煜 | 刘吉 | 关羽 |马胜 | 温琼 | 王善 | 康应 | 朱彦 | 吕魁方角 | 耿通 | 邓伯温 | 辛汉臣 | 张元伯 | 陶元信 |荀雷吉 | 毕宗远 | 赵公明 | 吴明远 | 李青天 | 梅天顺 |熊光显 | 石远信 | 孔雷结 | 陈元远 | 林大华 | 周青远 |纪雷刚 | 崔志旭 | 江飞捷 | 贺天祥 | 高克(三十六天将的版本是最多,以上仅供参考)

地上天仙表姜子牙(亦为东华帝君,估计是木公的接班人)蓬莱三仙:福禄寿三星,福神天官大帝,另一说是西汉杨成,又一说中是唐阳城财神赵公明、(一说比干范蠡为文财神);寿星南极仙翁,女寿星:麻姑真武大帝,又名九天降魔祖师、玄武元帅。龟蛇二将(又名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太玄火精赤灵尊神)小张太子与五大神龙黎山老母、镇元子龙王:东海龙王敖广 | 南海龙王敖钦 | 西海龙王敖闰 | 北海龙王敖顺 | 井海王神霄派诸神紫微北极大帝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神霄八帝(多为道教虚构),玉清真王与神霄八帝合起来又称为神霄九宸大帝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黄帝)、九天雷祖大帝等。(太乙天帝、六天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九司三省与北极四圣九司: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谢、天雷上相、玉枢使相、斗枢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三省: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北极四圣:天蓬元帅(猪八戒) 手下天罡大圣、九天杀童大将(北斗第八星,又称天杀大神)、雷使者等。天佑(猷)元帅翊圣元帅玄武元帅 真武大帝另有:五方雷王、五方雷霆大帝阴曹地府北阴酆都大帝五方鬼帝: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 鬼门关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治"筅I"北方鬼帝张衡、杨云,治罗酆山;南方鬼帝杜子仁,治罗浮山;中央鬼帝周乞、稽康,治"抱犊山"罗酆六天以下为宫名,六天为守宫神)纣绝阴天宫、泰煞谅事宗天宫、明晨耐犯武城天宫、恬昭罪气天宫、宗灵七非天宫、敢司连宛屡天宫地藏菩萨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其这将、臣:首席判官崔府君、钟魁、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神上古神话诸神混沌天神--较正式的说法,盘古为开天辟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传说中,混沌早于盘古而生。创世神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女娲上古四方天帝与辅神:太阳神炎帝与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少昊与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万二千里的地方颛顼与海神禺强(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青帝伏羲与九河神女华胥氏及属神句芒治理天东一万二千里的地方黄帝时代的诸神陆吾、英招、离珠、金甲神(此神应是其它神的一种化身说,根据他我虚拟了狮驼国中的金甲雷神)蚩尤、风伯雨师、赤松子、力牧、神皇、风后、应龙、魃、夸父、大力神夸娥氏、大庭氏、五龙氏炎帝,又称为神农氏炎帝的女儿女娃(后化身精卫鸟)瑶姬,在《狮驼国》中又名婉华仙子。还有一个小女儿,其名不可考,(拙著《狮驼国》中为炎天圣母)少昊母为皇娥、长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颛顼的后代四子:虐鬼、魍魉、送穷鬼、杌后代:老童、太子长琴、黎、重、彭祖(孙)帝俊天上妻子:羲和、常羲人间妻子(省略)女丑、羿鲧 妻:女喜。尧 又名:放勋, 妻女皇;舜 姓姚,名重华,妻娥皇,女英;禹,父鲧,妻"女娇",又名涂山氏,系九尾白狐精三皇:指天地人三皇,分别是伏羲、神农与女娲。五帝:通常指 黄帝 | 颛顼 | 帝俊 | 尧 | 舜

其它--后天著名仙真表房中之祖--彭祖 | 纵横始祖--鬼谷子 | 文始真人--尹喜 | 南华真人--庄子求仙使者--徐福 | 茅山仙祖--三茅真君 | 万古丹王--魏伯阳 | 太极真人--刘安诙谐岁星--东方朔 | 太平教主--于吉 | 役使鬼神--费长房 | 竹林狂士--嵇康水府仙伯--郭璞 | 净明教主--许逊 | 蓬莱(都)水监--陶弘景 | 天师--寇谦之情仙--裴航 | 扶摇子--陈抟 | 显化真人--张三丰王重阳与全真七子(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净散人孙不二、长生子刘处玄、长真子谭处端、丹阳子马钰)其它--民间神灵不完全列表天妃娘娘 | 城隍 | 土地神 | 门神 秦叔宝、尉迟敬德床神(又分床公床母,前者又称"九天监生明素真君",后者又称"九天卫房圣母天君")喜神 | 厕神紫姑 | 石敢当 | 小儿神项橐 | 朱天大帝崇帧 | 茶神陆羽 |花神 | 染织二圣梅、葛 | 酒神杜康 | 土工祖师神鲁班 | 纺织神黄道婆 |蚕神马头娘(山海经载为西陵氏,嫘祖) | 狱神皋陶 | 梨园神唐明皇马神 | 青蛙神白玉蟾 | 驱蝗神刘猛(取猛将军之意) | 蛇王施相公(施全) |痘神张帅 | 农神后稷瘟神:又称五鬼或五方力士,人间又有称五瘟,其中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窑神太上老君 | 贼神时迁 | 穷神 | **神管仲 | 武穆王岳飞 | 周公、桃花女 |欢喜神和合二仙寒山、拾得纯虚构主要仙魔表太古猿君 | 魔佛老人 | 千面天妖 | 地心古龙 | 圣手仙王 | 圣手文王 |天罗王(道教中为三清的一种化身)乾坤大仙 | 颠倒老祖 | 穹天老祖 | 先天老祖 | 无极老祖 | 无为老祖 |霹雳老祖 | 藤祖 | 幻仙子 | 清弥天诸神 | 阴阳法王毒龙山千毒沼沼底---蟒神(有双翼)| 南海深处一千里以下的---海皇(章鱼怪);兽帝(九蛇头加龟背)(九婴与相柳借天地交合之气所造怪物)霸王(长白山天池的箭恐龙) | 天子杌(颛顼之子,住在北方玄冰宫)|不坏林王狻猊(住在南方热带密林中,身坚胜铁,刀枪不入)平天大圣牛魔王 | 覆海大圣蛟魔王 | 移山大圣狮驼王 | 驱神大圣野象王 |浑天大圣鹏魔王 | 通风大圣弥猴王 | 齐天大圣美猴王西天灵山仙佛表三世佛:南无过去、现在、未来 注:通常三世佛分横三世佛与竖三世佛。竖三世佛:过去佛的燃灯上古佛,加上现在世的释迦佛(原名:悉达多),以及未来世的弥勒佛横三世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右有文殊菩萨,左立普贤菩萨;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两旁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左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两旁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因都有如来在,所以本文中就不增加三世佛这个名词.西游原著里,提及了南无过去现在未来佛,本书中称之为三世佛。)四大金刚: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峨眉山[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昆仑山金~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五方佛:东方不动(身)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八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灵吉菩萨、大势至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十大弟子:舍利弗智慧第一 | 目犍连神通第一 | 阿难陀多闻第一 | 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 | 大迦叶头陀第一 | 富楼那说法第一 | 迦旃延论议第一罗T罗密行第一 | 须菩提解空第一十八罗汉:托塔罗汉 | 探手罗汉 | 过江罗汉 | 芭蕉罗汉 | 静座罗汉 |骑象罗汉 | 看门罗汉 | 降龙罗汉 | 举钵罗汉 | 布袋罗汉 |长眉罗汉 | 开心罗汉 | 喜庆罗汉 | 挖耳罗汉 | 笑狮罗汉 |伏虎罗汉 | 沉思罗汉 | 骑鹿罗汉 |十八伽蓝美音 | 梵音 | 天鼓 | 叹妙 | 叹美 | 摩妙 | 雷音 | 师子 | 妙叹梵响 | 人音 | 佛奴 | 颂德 | 广目 | 妙眼 | 彻听 | 彻视 | 遍视二十诸天:日天(又名日宫天子)| 大梵天 | 多闻天 | 金刚密迹 | 鬼子母神;月天 (又名月宫天子) | 帝释天 | 持国天 | 大自在天 | 摩利支天;(大)辩才天 | (大)功德天 | 增长天 | 散脂大将 | 婆竭龙王;韦驮天(战神塞犍陀) | 坚牢地神 | 广目天 | 菩提树神 | 阎摩罗王。其它:金顶大仙、阿傩、伽叶。婆罗门教诸神佛祖摩诃婆罗佛与婆罗三世佛(此四佛全部为虚构、以下人名为与如来有关的仙、人)频婆娑、阿罗蓝、郁陀、提婆达多主要大神:大梵天、湿婆楼陀罗、雪山女神杜尔迦、群主婆罗八部(婆罗门天龙八部)-(婆罗八部为虚构,以下诸神为印度创世诸神)水神伐楼那 | 土神陀湿多 | 风神伐由 | 日神苏里耶 | 天帝因陀罗道神普善 | 保护神毗湿奴 | 阿修罗:底提耶与檀那婆 | 火神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