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1 16:33:37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例1

叶圣陶先生再三告诫我们:“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就是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千法万法,读是万法之大法。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让他们爱读书呢?教师必须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任务是在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九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更羸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的原因,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以此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明白蕴含的道理。

笔者整堂课的教学始终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代替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因此感悟必须以充分地读为前提,读得不充分,就很难“有所悟”。熟则能悟,悟则能化。如:教学第九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的原因,笔者以“引读”为主,引导学生用朗读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老师读事情的结果,学生读事情发生的原因,然后师生对换,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记。通过师生对读,一呼一应,把学生带进了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境地,初步感悟这种因果关系的句式,在此基础上悟出事情发生的原因。这也避免了机械地背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羸仔细分析、准确判断事物的能力,笔者笔者再利用“引读”,通过师生对话,心灵沟通,充分想象,感悟到更羸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再如:在练习读魏王说的话时,笔者采用了“以点带面”的方法。先指名读,学生评价;再示范读,学生感悟;接着笔者抓住魏王“不相信”和“大吃一惊”、“奇怪”等进行现场指导读,让全班学生练习,读出魏王“不相信”和“大吃一惊”的语气;最后分角色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这样由点及面,以点带面,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达到了读中自得自悟的教学境界。读的形式多了,学生对课文也就理解了,文章的表达形式也领悟到了。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笔者深刻地认识到:领悟是阅读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它是读者在书中不能直接找到答案,而观点、意境蕴含在较深的情况下,靠自己或在别人的启发点拨下凭借语言文字去思索,去揣摩而获得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要经历从读到想,从想到懂,从懂到悟三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哪怕是微小的领悟,都会感到莫大的兴奋,如果得到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就有更多的同学愿意动脑筋了。这一点笔者还做得不够,课中没注意到差等生。这些人有时对某些问题不可能马上想得出来,这时候就需要加入一种媒介,不能冷落他们。否则,他们将失去信心,当旁听者。因此,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当学生对一些文章不可能立即读懂或领悟时,我们就要耐心辅导和点拨,不能放弃他们。通过点拨为思维架设“桥梁”,为领悟扫清“障碍”,解决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的潜在含义。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例2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文本的教材既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范本和示例,又是教师组织教学、传道授业的凭借。而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要在课堂对话中牵线搭桥,必须立足于文本,精心与文本对话,充分理解作者通过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本语言作为这种思想和情感的载体的作用,以构建起自己的理解。这样课堂教学时,就可以防止教师个人偏见对学生的阅读造成干扰。

例如,《少年闰土》中的主人公“我”能不能作“鲁迅”来讲解?闰土的见多识广是需要学生领会的重点内容之一,那么文章中出现的“……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这个句子应怎样理解和处理更妥当?

二、生本对话

学生与文本之间必然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审美距离。为尽量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我们要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实现有效的生本对话。

1.创设课文情境

为了不断地让学生对教材有新鲜感,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例如,利用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创设情境,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对话的欲望。

例如,教学《两只鸟蛋》的第二小节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1)指名读句子,讨论:为什么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播放小鸟破壳而出的课件。)(2)此时的鸟妈妈发现鸟蛋不见了,她的心情怎样?让学生当当鸟妈妈来演一演,可以加上动作、表情和语言。理解“焦急不安”。(3)启发想像:假如你就是鸟妈妈,你会怎么做?练习读出鸟妈妈焦急不安的语气。

2.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对话教学的核心,对话教学要使教学过程发端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归属于问题。因此,设置一个启发性问题的情境,成了一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促使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开展对话,从而建构知识。

例如,《西门豹》第二课时教学导入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景:(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西门豹来到邺地以后,先干什么?(调查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2)面对这些情况,如果你是魏王派往邺地的官员,要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生答――他对老大爷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3)想象:这么多问题,不去处理,却要去送新娘?!老大爷听了西门豹的这话,会怎么想?(4)整体感知:带着这份怀疑与责备,让我们随西门豹走进河伯娶媳妇的场面,看看西门豹是送新娘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三、自我对话

自我对话是对话的一种高级形式,洋溢着生命的灵动。自我对话是人的内向交流,是人的自我思考、自我反省等心理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灵的自我重构。它讲究话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1.趣味性

话题要适应学生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善于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激发起学生对话、交流、探究的兴趣。例如,《惊弓之鸟》一文,在导入时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创设了对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了生命活力。请看课堂片断:

师:今天我们来学《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同时要向更羸学一招推理的本领,来破这个“惊弓之鸟”案,破案先要干什么呢?

生:找线索。

师:对。现在我们先找第一条线索:更羸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这条线索怎么理清?我们先去“倾听”作者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学生兴致盎然地自读探究,然后分小组讨论。)

2.开放性

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教师应有大语文观,话题的设置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应在生活的海洋中撷取,给学生留有发挥和拓展的空间。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例3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教育,肩负着历史的重托和民族的希望,因而“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时代的要求。然而眼下以为作要标识的教育科研,颇令广大教师困惑,总觉得教育论文似乎与日常的教学工作有一大截距离,一时要跨越它,不免举步维艰。那么,教师专业研究的思路是否有必要重建?在对这个根本问题的探索中,让教师从“写自己的教学故事”开始,不失为是一个既正确又有效的好方法。

“写教学故事”就是让教师将自己认为很有意义的某一教学事件,具体地记叙出来,使之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在叙述故事的同时,可以不拘形式地结合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或体悟。显然,这样的教学故事和教育论文是有着根本区别的。如在表达方式上,“教学故事”是以记录实事为主,而不是以论辩为主;在文章体例上,“教学故事”是记叙为主,兼有一点夹叙夹议,而不是纯粹的议论文;在写作 思路上,“教学故事”常采用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方式;而不是由论点为中心的演绎思维方式。由于“教学故事”记叙的就是教师发生在自己工作中的那些具体事情,有着亲历的基础和“情境性、形象性和行为性”的依托,教师把它写下来不仅不会觉得困难,而且会善于、乐于讲述众多的这样的故事。

请先读一读俞东江老师写的一则题为“感悟‘笑笑’”的教学故事:

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我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后句:“更羸此时为何‘笑笑’?他在笑谁,笑什么?你们能读懂这里的‘笑笑’吗?”

学生很有兴趣地默读思考。一会儿,议论便展开了,而且出乎意外的热烈:

“更羸在笑魏王,笑他大惊小怪,笑他无知。因为当更羸说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时,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当大雁被更羸‘射’下来后,魏王又大吃一惊,他根本就不知道这其中的奥妙。”

“我认为这是一种成功的笑。因为更羸说到做到,他成功了!”

“从课文最后的一个自然段可以看出,大雁掉下来是在更羸的预料之中的,而且课文前面就讲到‘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从‘只要……就……’可以看出更羸对这件事很有把握,大雁被‘射’下来,不是凑巧的。所以更羸的笑是胸有成竹的笑,是得意的笑。”

“啊!是胸有成竹的‘笑’,也是十分 得 意 的‘笑’。”我点了一句。

“我有补充,更羸的‘笑笑’不是得意忘形,而是包含着一种谦虚。尽管他很有把握,可他还是说:‘我可以试试’,并不是很狂妄的笑。所以,只是‘笑笑’,没有大笑。”

“我认为更羸还在笑那只‘惊弓之鸟’。因为那只大雁,虽然受过箭伤,但也太胆小了,听到弦响就被吓坏了。”

……

我为大家的议论感动了,说:“同学们对更羸的‘笑笑’理解得非常透 彻,那更羸的本事又是怎么来的?”于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同学们的思路又开始登临一个新的制高点。

课文中仅此“笑笑”二字,但感悟的空间却很大。让大家自由地议论,就很自然地对整篇课文作了整合的思考,才发现了在“笑笑”背后的丰富蕴意,以此“点”带动“面”,使“笑笑”这个不起眼的词成了“感悟”的触发点。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例4

一节完整的语文课上下来是很费时间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它包括识字、扩词、课文分析讲解等几个环节,完全不像数学那般题型之间分得清清楚楚。今天,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语文课的精讲,也就是课文分析讲解。

在准备这节精讲课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想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例如学生突然的提问,学生没有听说过课文中提到的背景而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的问题。记得有一次,我在讲到《邯郸学步》的时候,学生就表现出了极大的不理解,他们真的无法想象邯郸为什么会沦落到学艺不成反而变得不会走路,最起码爬也能爬回去吧?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当时我都要无言以对了。我对学生说课文中这么说只是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应该注重的是从故事中汲取教训而不是追根究底,但是学生可不是这么想,他们就认为这简直是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我明白这是自己备课不足的缘故,也赞叹今天的学生不再是一味地死读书的学生。那么,为了避免出现无言以对的状况,也为了在课堂上适当地引导学生,我认为在备课时有必要做到备教材、备心理。

接下来就是进入课堂了。语文课的精讲关键是要把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在听讲的时候交流和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在讲到《惊弓之鸟》这一课时,我没有像往常那样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而是把讲全让给学生。我的办法是分组表演,让学生在课前分组准备,他们一起讨论魏王该怎么演,更羸用怎样的语气来说,甚至一个抱拳的动作,一声大雁的叫声都让他们考虑的很周到,他们的细致和认真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当然在课堂表演的时候我也受到了震撼。表演完毕,我提到了课文中重要的几点内容,由于他们在课前的准备和体悟,这些问题的理解并不难。

课文精讲的方式因人而异,所谓教无定术,有的教师擅长侃侃而谈、引经据典、博古通今,有的教师喜欢引入游戏活跃气氛,有的教师却让学生自主学习、锻炼能力。我认为,在课文精讲的过程中,既要做到知识的渗透,又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才能,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仅接受知识,还要引起共鸣。

在课堂的后期,我认为一定不能忽视知识的延伸,这很重要。在《惊弓之鸟》这一课的后期,我就给学生顺便讲到了“打草惊蛇”和“风声鹤唳”两个成语,并且让学生用这两个成语来说一句话,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对“惊弓之鸟”这个词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例5

要想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必不可少的,是要善于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去解决和探索问题。学生只有主动去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学习的功效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例如,我在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这一课时,就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惊弓之鸟”中“惊”的意思。我提问:大家知道,用“惊”组词,可以有惊讶、惊喜等诸多词语。那么结合课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推测出“惊”在这里代表什么意思呢?有同学马上回答:是惊吓的意思。随着教学的深入,我又给同学们提出问题:“大雁忙上飞”是什么原因?“直掉下来”又是什么原因?这让同学们又回到课文中,在细读课文的过程很快找到了答案。

二、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加深对语文学习的认知

语文的学习,是对文字、语言的系统学习。学生要掌握的,很大程度上是运用语言的技巧。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更需要多动脑、动手,才能让自己的语文水平得到提升和发展。

我在教完一课后,往往会让学生做一个课程小结,展示一下他们所收获的知识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学生们的课程总结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生词学习,二是学生发现的问题和探究的结果,三是还存在哪些困惑。通过这种课程小结,我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加深对自身学习和语文学科的认知,培养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的能力。当然,教师引导学生做这种小结,要把握好节奏,使之真正乐在其中、学到知识。

三、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课后实践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忽略语文在生活中的实践与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实践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诸如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等有益身心的主题活动,让他们的语言能力从中得到锻炼、发展。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例6

关键词 愤怒的小鸟;抛体运动;复习课;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1-0026-04

浙江省教育厅决定于2012年秋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施行《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优化育人模式,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现代化建设。

高三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复习课和习题教学是课程改革中面临的积重难返又势在必行的重要突破口。回忆概念,讲解例题,总结解法似乎成了复习课唯一的教学模式。怎样在比重如此之大的复习课上,体现素质能力培养,设计与探索出新型的复习课教学模式,具有重大和积极的意义。深化课程改革,提倡教学中关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发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活性,关注能力和方法的提升,体验快乐高效的学习过程。现以游戏“愤怒的小鸟”为主线开展物理高三抛体运动复习专题,此专题复习需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自编平抛运动习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建模能力。

过程与方法:体验自编习题的过程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建模过程;探讨解决平抛运动问题的基本方法;探讨习题的求解过程和反思编题的目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的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体验自主、快乐、高效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解题方法技巧。

难点:理论联系实际和建模的能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能较好地处理平抛运动习题,但对于斜抛运动处理不熟练,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若大量练习斜抛运动习题使学生熟悉斜抛场景和解答方法,势必造成学生负担,也是没有必要和错误的。习题以常规平抛运动考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或对“化曲为直”的方法和思想进行能力考查的可能性较大。

在高三复习中,较多学生处在疲惫状态,对于思维性强的难题的把握和驾控能力较弱;较高的思维能力培养得不到落实;复习是反复炒冷饭,外面焦了,里面还是生的,整体效果差,学习者身心俱疲。

教学流程

步骤1 上课伊始,教师让一位头脑灵光但成绩较差的游戏高手学生在讲台上打5分钟游戏“愤怒的小鸟”。

这款游戏相当有趣,为了报复偷走鸟蛋的肥猪们,鸟儿以自己的身体为武器像炮弹一样去攻击肥猪。配乐给人轻松、欢快的感觉。游戏简单而充满挑战,是近年影响力最大的小游戏之一。

5分钟足以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复习氛围中拉出,学生的情绪经历了从迷惑、惊愕,到开心、激动,麻木疲倦的大脑一下恢复了灵性和活力。

步骤2 游戏过程以“PrtSC”截图若干。以“抛体运动规律和运用”为主旨,请学生编题。

步骤3 幻灯片滚动播放,呈现愤怒小鸟的截图(包括当堂截取的和事先准备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当堂编习题。

以上是第一课时。部分学生能在兴奋的状态下迅速开始编题,但部分学生习惯于给题目求解,对于自己编题无从下手。在教师引导和同学帮助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逐渐进入状态。一个班级50多位学生,教师肯定能发现一些很有创意的好作品,经过课后整理,所编的习题在第二节课教学使用是完全足够的。事实上,我惊叹于学生的这种创造性劳动,所编习题精彩纷呈。

步骤4 课后,教师将学生编的习题收集分类,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和难度等因素备课。

步骤5(课时二)将学生编的习题按难度从低到高的顺序让学生讨论并求解,让编题的学生讲题。

步骤6 对于部分习题,询问其编制理由,分析习题情境,师生重新改编并共同求解。

步骤7 学生在分析解题过程中形成知识框架。

第二课时限常规习题,完成教学任务,展现知识框架。

步骤8 (课时三)创新性习题、个性化习题展示,学生体验,编题者分析,教师评述。

【自编习题1】如图1所示,愤怒的小红鸟做平抛运动,弹弓离地面高1m,攻击前方10m处的肥猪,问:发射速度为多少?(g=10m/s2)

分析解答: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竖直和水平建立方程,x=v0t……①,h= gt2……②,可以解得初速度v0=10√5m/s。这道习题十分简单,可以让全班学生有效地进入分析解题的氛围。

【自编习题2】如图2所示,愤怒的小红鸟做斜上抛运动,弹弓离地面高1m,攻击前方10m处的猪堡,恰好垂直打中离地面6m处,问:发射速度为多少?(g=10m/s2)

分析解答:斜上抛运动,当末速度恰好沿水平方向时,视为反向的平抛运动处理比较简单。根据竖直和水平建立方程,x=v0t……①,h= gt2……②,可以解得速度v0=10m/s。但此时解得的初速度是平抛的初速度,而斜上抛的初速度应该是平抛的末速度,继续求解可得v1=10√2m/s。习题2还是比较简单,但有一个用逆运动处理的方法,和末速度求解易错点。可以提醒学生开始集中注意力,认真对待以下习题的分析。

【自编习题3】如图3所示,愤怒的小红鸟做平抛运动,攻击前方x1=10m处的大头猪,离弹弓x2=5m处有一个高h=0.5m的障碍物,问:弹弓至少要离地面多高?(g=10m/s2)

分析解答:本题的已知量和未知量逐渐增多,难度逐渐增大,中档学生开始要认真思考才能正确求解。对于未知量的假设有一定技巧,应该设弹弓高H,初速度为v,中间会用到时间t,但t只能作为中间参量,而非求解目标。

建立方程: H-h= gt1

2……①,

x2=v0t1……②

在本题中,大头猪左边存在一个高台,所以攻击大头猪有一个最小的仰角。

【自编习题4】如图4所示,愤怒的小红鸟做斜上抛运动,攻击对方的大头猪,发现猪和发射场刚好在同一水平线上。已知两者距离x=20m,求发射方案。(g=10m/s2)

分析解答:这样的斜上抛运动的轨迹肯定是对称的抛物线。但轨迹不是唯一的,这样的计算是开放式的,可以由学生增加约束条件求解。聪明的学生还会发现,仰角大小和发射速度存在一定关系。课堂上先让学生展开讨论,部分学生会觉得仰角越大发射速度越小,而一部分学生又会觉得仰角越大发射速度也要越大。让学生尝试求解仰角和速度的关系,习题的难度达到较高水平。

建立方程: x=vcosθ·2t……①,

vsinθ=gt ……②

由①②可得,v2sin2θ=gx 。从这个表达式也可以分析出,当θ= 45°时,发射速度最小。

【自编习题5】如图5所示,愤怒的小红鸟做斜上抛运动,攻击斜上方目标,若目标在弹弓的水平前方20m,上方10m处,求发射方案。(g=10m/s2)

分析解答:通过上题分析可知,发射的速度和仰角共同决定了发射的轨迹,而不同抛物线轨迹却都可能会击中目标。这样的计算也是开放式的,可以由学生增加约束条件求解。也可以让学生尝试求解仰角和速度的关系,存在在上抛过程击中和越过最高点下落过程击中的可能,习题的难度达到更高水平。甚至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题目似乎已经达到无法驾控的程度。此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抛体运动的精髓就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视抛体运动为竖直和水平方向,并建立方程。

方程及其求解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若代入数据,即可得出击中目标的初速度与仰角的关系。但是本题若没有明确的数值,后面的讨论和分析还是比较复杂的,能力和要求都已达到或超过高考压轴题。经过这样的习题求解,学生已经掌握同一轨迹方程下平抛运动最难的习题类型了。

【自编习题6】如图6所示,愤怒的绿色小鸟做斜上抛运动,运动到最高点时候分裂成三个小鸟去攻击斜上方目标,控制好分身的时间,在恰当的时间分身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攻击效果!如图6所示,假如小鸟在最高点5m处分裂,中间的小鸟水平速度为10m/s,上方的小鸟还有向上的1m/s的分速度,而下方的有向下的1m/s的分速度。求三个小鸟落地点离分裂点的水平距离。(g=10m/s2)

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

1.这个专题的复习以游戏“愤怒的小鸟”引入、编题和求解,总共需要三课时。习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在学生不知不觉中难度已提升至高考压轴题水平。到最后几个场景,甚至可以编出情境复杂,联系动量能量守恒知识,涵盖广泛的习题,部分学生编题时天马行空,已非高中生所能求解。我鼓励学生说:“编得很有水准,可以给高考出卷老师做了。”虽然学生不能求解,但依然兴致勃勃。教学中,师生常以网络语言在课堂中交谈,如教师说:“如果你不努力设法去冲破堡垒,没有人会迁就你、体谅你,安慰你的失败。相反,总有一只猪在笑你。”学生说:“我们都是愤怒的小鸟,我们身怀绝技,非要攻下堡垒不可。”课堂气氛幽默谐趣。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例7

据姚宗岭《如何进行磨课》解释,“磨即研磨,磨课是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梳理教材,设计方案,共同探讨,反复推敲,最终生成好课的过程。”

这解释不错,但我以为,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磨”就是“折磨”――教师先折磨自己,再去折磨学生。语文学科就成了一个折磨人的学科,一个以折磨人为乐事的学科。

本来,那些白开水一样浅显的语体文,学生听都能听懂,何况是读,可是,老师非要在其中挖出一个个陷阱让学生跳进去,且不容易出来,使学生傻瓜化。然后,老师把学生捞出来,让学生明白语文老师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不是折磨人又是什么?

北京光明小学特级教师武琼,在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讲座《阅读教学的设计》中,举了这样一个案例:

课文《惊弓之鸟》中有这样的句子:“更羸并没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她就开始折磨自己了――这两个“直”意思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呢?折磨了两天之后,她想明白了:“直往上飞”的 “直”字,不表示方向,是奋力、拼命的意思;“直掉下来”的“直”才表示方向。她很高兴,于是,开始折磨孩子,“带着孩子重复我自己读的过程。”她自己很得意,说,如果自己阅读时放过去,这个训练点就放过去了,对孩子思维语言训练也就放过去了。

可以说,这是个“磨课”的经典案例。这两个“直”意思的确不同,但因此就应该“折磨”孩子吗?

首先,这篇课文的目标,应该是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来源及其意义、用法,重点是意义和用法。两个“直”的意思无关宏旨,第二个“直”删掉也无妨――地球引力作用下,谁往下掉也是“直”的,不带拐弯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在这个小细节上折磨自己不是咎由自取?即使在教学中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一查《现代汉语词典》,学生自己就可以搞定。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例8

一、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小学生天真、稚气,好奇心强,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课件,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热情。

二、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小学生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课件中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例如,在教学《王二小》这篇课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部影片,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其效果是非常好的。学生被影片中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为掩护几千群众和八路军的后方机关,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的行动而深深的感动了。当看到王二小被敌人挑起摔死在大石头上时,学生流泪了,握紧了拳头。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反应非常激烈,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且振振有词,有理有据,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多次适时地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替代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跟着试读、复读、跟读,收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六册《荷花》一文时,利用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录音,再配以精美的课文图片,同时出现文字,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反复让学生听读,跟读,比读,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

四、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引发争论,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惊弓之鸟》这课时,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幅动画,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拉弓振动传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课件演示,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五、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寻找春天”为例,当学生到大自然观察了春天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话导入:“同学们,春天已向我们悄悄地走来了,她生机勃勃,清新可爱,你们瞧见了吗?”顿时,学生纷纷发言,“你们还想欣赏美丽的春景吗?”“想!”一按键,屏幕上显示出各地春天的美景。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陶醉在其中.“呀!怎么有这么多漂亮的地方呀?”“真美呀!”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你眼中的春天?”“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处你最喜爱的景色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描述的春天最美。”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话,小组讨论,大家交流,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有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任务完成了。课外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农村条件有限,学生不能上网查找资料。在课后,我利用网络查找了课外补充材料,打印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让学生阅读欣赏。如在教学《翠鸟》时,为了理解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鸟类与鸟类和谐相处的意识,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

1、继续搜集自己喜欢的鸟的信息。

2、写一些保护鸟的标语。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例9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2)04-0027-14

[作者简介]包庆德(1960—),男,辽宁阜新人,蒙古族,博士,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大学生态哲学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生态哲学与生态思想史研究。冯玲玲(1986—),女,内蒙古通辽人,蒙古族,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哲学与生态思想史研究。(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哲学基本范畴研究”(11BZX029)、内蒙古大学生态哲学创新团队项目(121106-22)的阶段性成果。

法国著名生态思想家阿尔贝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又译史怀哲、史怀泽、施韦兹等)是“敬畏生命”伦理思想公认的创始人和虔诚的实践者。敬畏生命伦理融东西方生态哲学智慧于一体,将生态整体主义作为逻辑起点,指出人类的生存并非是孤立的,而是极大地依赖于生命系统和整个世界的和谐发展,将伦理关怀从人扩展至所有生物。施韦泽不仅在理论上积极倡导敬畏生命伦理原则,并在实践中自觉遵循敬畏生命伦理准则,深入非洲丛林行医服务半个多世纪,呼吁停止核试验甚至销毁核武器,由此荣获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被誉为20世纪构建珍重生命整体性和生物个体性之间跨界桥梁的杰出先驱。敬畏生命伦理是当代生态伦理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于人类文明的生态转向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一、怜悯同情一切生命:少年与青年时代

任何一位伟人的成功,既有其成长的沃土,又有其历练的过程。施韦泽在与生存环境亲密接触并怜悯和同情一切生命的过程中,为形成远远超越那个时代的敬畏生命伦理思想奠定了基础。

施韦泽于1875年1月14日,出生在法国阿尔萨斯的凯泽贝尔建有小钟楼的牧师家里。其父亲路德维希·施韦泽是这里的牧师,母亲阿德勒是明斯特山谷后面的米尔巴赫的牧师席林格尔的女儿。他有兄弟姐妹五个,施韦泽排行第二。施韦泽出生半年后,他们全家迁到了他母亲的出生地京斯巴赫。在京斯巴赫的牧师住宅里他和兄弟姐妹们度过了幸福的童年。施韦泽从小在宗教环境中长大,父亲真诚的祈祷和虔诚的信仰给施韦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京斯巴赫村旁是长满葡萄园的山谷,那里有清澈的小溪,树林中有许多鸟类等野生动物,村内则有不少狗、猫、鸡、马和驴等驯养动物。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各类动物是施韦泽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施韦泽从小就有怜悯之心,他回忆童年时说:“思考不应杀害和折磨生命的命令,是我青少年时代的大事。除此之外,一切都被逐渐遗忘了。”①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例10

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导,也是培养高素质语文人才的先决条件。一堂语文课能否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心,导语很关键。精彩的导语,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优势兴奋中心,激发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1、"导"要精彩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导入语言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只有这样,上课伊始,教学才尽可能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张弓、一把弦、一支箭,让学生一一回答画的是什么,然后又导入说:"大家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射鸟。可是古时候,有个叫更赢的人只拉弓不射箭,却能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学了《惊弓之鸟》这一课就明白了。"从画弓箭入手,既理解了什么是弓、什么是箭、什么是弦,又制造了悬念。言简意赅,引人入胜。

2、"导"要适度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导入也要讲究个"度",要导得适度,教师要做到语言精练而不冗长、简明而又准确,体现语言的魅力。通过教师导语的表述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热爱上语文。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可用故事的形式导入:"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蹿进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他的玻璃刀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院子里便响起了急促的警报声。警察迅速赶来,把小偷捉住了。"这样,通过教师直观、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同学们一定会疑云层层: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就发出警报呢?教师精练的导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渴求更深入地了解新型玻璃的欲望。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情境交融地进入角色,通过耳、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成功实现"情感转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1、会听

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认真听教师讲,特别是自己搞得不太懂的地方,而且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特别是与自己思路不同处。

2、会看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应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会想

首先要使学生善于想,这除了靠教师的启发点拨外,更要靠教师去"激励"、"促动",促使学生去动脑想问题,教学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4、会说

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说,要鼓励学生说,哪怕学生说的是错的。要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他们说的机会、说的自由。

只有为学生提供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条件、机会,才能提高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而创设教学情境,是提供自主学习的好方法。一位哲人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天赋和创造才能,就会使他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例如:一位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说变成了春天。面对学生在求知欲的激发下闪现出的创造之花,教师若能给予肯定及赞赏,一个哈姆雷特将因此而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