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1 16:33:36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例1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实验与研究,给教师创造一个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评价学生的平台。

三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意义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课题实验与研究人员

1.花沟镇研究人员:组长*

主要成员****

2.实验与研究人员分工

*理论研究、材料整理、成果积累、实验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1)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2)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验中数据的整理与收集

五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报刊资料,上网搜索等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资料,研究内容,内化吸收,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好理论准备。

2.理论指导实践。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方法。实验教师作为首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注意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及时把经验汇总,传递给第二批实验教师,使第二批教师能够更充分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来。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内容

1.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①将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②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④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程序。

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总结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营造合作氛围——明确合作目标——指导合作过程——汇报合作成果——评价合作结果。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实验与研究中,重点做了如下几点:①在评价态度上,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②在评价内容上,既肯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鼓励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③在评价的视角上,站在了学生的高度上。④在评价的标准上,以个体纵向比较为主。⑤在评价的公正上,让学生有发展的信心。⑥在评价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成长记录袋等。

七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第一步:(20*.1——20*.6)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第二步:(20*.9——20*.6)在总结和改革第一步的同时,我们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例2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但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而且也是化学教学的需要。在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造成化学教学有效性不高。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主动性,是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笔者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进行实践探索。

一、科学合理建立小组,加强小组应用指导

要发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作用,就必须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进行科学合理分组与分工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合作学习小组需要教师对全班学生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了解每个学生化学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等情况。在尽可能满足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建立学习小组,确保小组人员和谐相处;二是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在化学教学中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要根据班级人员情况,有目的地将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组建为一组,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组建学习小组,这样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化学学习得到进步。每组以4~6人为宜,各小组之间的能力水平要相当,为各小组进行公平竞争奠定基础;三是合理分工,加强指导。每个小组要设置一名组长,负责本组人员学习、作业检查、给组员进行答疑等工作,同时要对其他组员进行合理分工,使每个人在组内都有明确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教师应参与到各小组的学习中,以伙伴的身份指导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交流讨论的技巧等内容。在指导中教师要区别对待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有耐心,多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二、进行化学理论教学,加深化学知识理解

在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对于一些学生通过自学能够理解掌握的知识,教师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通过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这样能给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供思考、创新、成功的表现机会。学生通过广泛的交流讨论,相互借鉴,互相取长补短,既能拓展学生的化学思维,又能加深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化学“氧气”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时,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如下:一是教师进行引导。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应提前安排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并为学生的预习制定导学案,提出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重难点内容、讨论研究的问题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对本节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二是开展合作学习。各小组根据教师的提示讲解开展合作学习,各小组对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氧化反应、化合反应等内容进行交流讨论,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三是学习检测。各小组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学习结果检测,由教师安排内容,组长负责监督并把结果向教师汇报。四是总结讲评。教师对各组检测情况进行总结,并回答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全面深入掌握本节内容。

三、进行合作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通过进行实验教学就能让学生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定理和规律的理解掌握,并且实验教学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它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要注重对各环节的安排。一是提出合作实验目标。教师要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要求,选择适合合作实验教学的内容,并对合作实验目标、过程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掌握实验要达到的目的;二是动手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环节中各小组应根据实验方法步骤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在实验操作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对于出现困难或问题的小组及时进行指导,保障实验顺利进行;三是交流讨论。实验完成后要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这也是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实验内容、方案、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进行讨论,能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可在学习了“氧气”的基本理论后,运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氧气”的化学性质验证实验:首先要让学生掌握通过碳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来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然后根据教材的实验方案,各小组分别进行碳粉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生成物,让学生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完成后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总结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化合反应,实验中有什么收获体会等内容,掌握化学实验的操作技巧与实验内容。

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虽然在实践化学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任何学习方式和模式都有其不足之处。一是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明确分工,但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基础不同,在交流讨论中,经常是少数学习较好的学生发言,不少学生经常是“一言不发”,这就需要各小组在交流时合理安排发言人员,教师也应加强巡视,督促更多学生参与交流;二是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不但要有较高的化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动手能力,而且还要能及时处理小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协调工作等。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不断研究创新合作教学模式的运用方法策略,才能提高化学教学效益。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拓展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促进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恰当应用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J]王文元.初探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8).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例3

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学习方式变革的主流,特别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正在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合作学习方式的逐渐推广,有很多新问题随之产生,给广大教师对新型的学习方式的形式和课堂教学的组织带来许多困惑,导致语文合作学习方式出现了新的盲区。为了改变过去只追求学习方式的形式而轻视学习的效果;改变过去只过多地采用单一的合作学习的方法而轻视合作学习方法中的具体要素;改变只过多地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而轻视其他合作学习形式等,我们学校经过认真学习《走进新课程》(关文信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推进新课程》(陈旭远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反复研究确定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研究合作学习效果的实验,通过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反思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论对教师的观念与认识,还是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背景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之一便是合作。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的研究和应用已相当广泛,8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

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合作学习,在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90年代在一些学校中开始采用,但真正在我国引起重视还是在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之后。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题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不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当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已经成为新时期学习的主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具体阐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课程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手段

㈠主要研究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和学习方式

在我国,近几年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人们都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动性学习,它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一般分为三种类型:⑴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⑵小组合作学习;⑶教学活动过程中全员性的合作学习。在这三种合作学习中,目前中小学教师用得最熟悉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基本、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时,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任务,采取不同的小组合作形式,也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绝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调整。

2.在什么情况下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及内容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分工、课外活动的合作学习以及资料的采集积累,同时小组的成员也不是固定的,可根据具体情况自由组合。因为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知识的前后联系以及所涉及问题的性质诸多因素而定。

3.如何确定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

这里主要研究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当好“平等中的首席”;怎样指导学生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优越条件,搭建愉悦的平台,对学生的表现和成果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与肯定。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参与,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教师该怎么办?

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起集体意识、互助意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是每个实验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生中,以旁观众者的身份自居的学生,一般说来,这样的学生属于学习兴趣较低,合作学习的目的中较大一方面就是帮助这部分学习提高学习兴趣,所以在开展这种学习方式的时候,要以这部分学习为中心,在合作中予以重视,取得成绩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和表扬,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学习合作中来。

选择恰当时机是有效交流的保证。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有效率高。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这种合作氛围下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

㈡研究方法及手段

1.分好小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个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2.明确任务。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3.进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差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既是学习者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4.合理评价。小组合作的学习重在学习过程,因此学习评价也以自我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只要对自己的某一方面满意,就是合作的成功。同时互评也能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学生能以正确的态度继续学习。

5.资料收集。资料收集是贯穿于小组学习其中的,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可在准备阶段进行,也可在活动之间运用,也可能在合作之后需要收集。总之,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六、实验假说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相比,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教师权威的淡化和决策的转变,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生;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兴趣、能力将有很大的提升,效率比常规的教学方式方法效果好,但是,大班中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过多的小组使教师不能很好分组与管理。

七、实验教师、实验班级及使用教材

㈠实验教师

吴昊,本科,中教一级,教龄27年,初一语文备课组长。

王艳哲,专科,中教二级,教龄5年。

郭秀芳,专科,中教一级,教龄18年。

陈 波,本科,中教一级,教龄17年。

王 娜,本科,教龄2年。

马月华,本科,中教二级,教龄6年。

㈡实验班级

初一年级组1—10班。

㈢使用教材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八年级(下册)。

八、研究步骤(周期)

本课题实验周期为三年(2005年2月—2008年2月),采用实验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

1.第一阶段(2005年2月—2005年9月),实验准备阶段,主要把握现状,形成方案,修改方案,探索方案的可行性、实践性,并开始启动实施。

主要工作:⑴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的课改理念,汲取外校先进教学经验,运用到本课题研究中来;⑵确立首批实验班级及实验组织机构,分别制定实验计划和实施方案;⑶举行开题论证会,布置实验计划;

2.第二阶段(2005年9月—2007年9月),计划实施与研究阶段。

主要工作:⑴各实验班采取得力措施,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给予各方面必要的保证;⑵要重视实验研究的过程、管理,课题负责人深入实验研究第一线,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掌握实验进度,进行具体的指导帮助;⑶建立实验档案,重视资料积累;⑷建立课题研究的必要的规章制度,对实验过程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⑸注意不断总结、交流经验,适时搞好实验的阶段性成果评估汇报,发现典型及时总结推广;⑹每年各级参加教育行政部分组织的新课程岗位培训,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科研素质和实验水平。

3.第三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月),总结成果与结题阶段。

主要工作:⑴实验教师汇总实验材料,撰写论文1—2篇;⑵写出实验总结材料,形成课题的结题报告。

九、现有基础

九三局直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四年制)初级中学,是九三地区龙头学校,也是一类学校之一。现有40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语文专业教师23人,其中中教高级教师 14人,中教一级教师 76人,实验年级组10个教学班,520名学生,语文专业教师6人,年龄及教龄特点中青年结合,6名教师全部进行了新教材培训,并获得了合格证书,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较强,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热爱教育科研事业,坚持真理,学风严谨,教师合作教学意识不断增强,做到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从目前的教学中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不主动。由于学习不同的性格、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很多时候程度好学习能积极参与,很好活动,部分学习不能很好地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二活动中缺乏平等的合作精神,在一些活动中,由于学生年龄小,不能从大局出发,再由于独生子女自我约束意识弱等本身的性格特点,难免会在合作中发生矛盾,出现争执,表现出各人争功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沟通与交流,树立榜样,合理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例4

(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实验与研究,给教师创造一个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评价学生的平台。

三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意义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 课题实验与研究人员

1.花沟镇研究人员:组长 贾美忠

主要成员 王君峰 贾学燕 陈秀荣 高春燕

2.实验与研究人员分工

王君峰 理论研究、材料整理、成果积累、实验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贾学燕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1)

陈秀荣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2)

高春燕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验中数据的整理与收集

五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报刊资料,上网搜索等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资料,研究内容,内化吸收,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好理论准备。

2.理论指导实践。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方法。实验教师作为首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注意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及时把经验汇总,传递给第二批实验教师,使第二批教师能够更充分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来。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内容

1.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①将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②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④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程序。

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总结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营造合作氛围——明确合作目标——指导合作过程——汇报合作成果——评价合作结果。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实验与研究中,重点做了如下几点:①在评价态度上,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②在评价内容上,既肯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鼓励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③在评价的视角上,站在了学生的高度上。④在评价的标准上,以个体纵向比较为主。⑤在评价的公正上,让学生有发展的信心。⑥在评价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成长记录袋等。

七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第一步:(2002.1——2002.6)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第二步:(2002.9——2003.6)在总结和改革第一步的同时,我们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第三步:(2003.9——2004.6)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第四步:(2004.9——2005.12)我们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研究和实验,深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第五步:(2006.1——2006.12)我们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成果,召开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与交流会议,并撰写了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

八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边是我们对陈秀荣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实验班进行的学习行为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 学习数学态度% 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的能力%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评价他人的能力%

欢 一

般 不

欢 乐意合作与评价 一

般 不乐意合作与评价 积

极 一

般 不

极 乐

意 一

般 不

前测94.7 19 58.3 38.9 2.8 60.2 21.1 18.7 53.3 15.2 31.5 52.6 28.5 18.9

后测97.3 19 76.3 23.7 0 84.2 15.8 0 75.6 24.4 0 81.6 15.4 3

比差 0 18 -15.2 -2.8 24 -5.3 -18.7 42.3 16 -31.5 29 -13.1 -15.9

由上表可以看出: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能力。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下面是我们对贾学燕老师实验前和实验中学生进行严格的问卷调查,所取得的一些数据

数 对小组合作学习感兴趣% 参加社会调查的能力% 社会实践操作

能力% 对教学中的评价%

兴趣 一

般 不感

兴趣 乐

意 一

般 不

乐意 熟

练 一般 不

熟练 乐

意 一般 不

乐意

实验前 28 57.9 21.1 21 31.5 50 18.5 28.9 31.6 34.5 65.8 28.9 5.3

实验中 28 84.2 15.8 0 81.6 15.4 3 54.9 36.8 8.3 81.6 18.4 0

由以上对照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下面是实验教师王君峰与对照班教师教学同一内容的比较表:

班级 实验班 对照班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尝试教学法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直接讲授时间 10分钟 22分钟

学生发言人数 23人 16人

讨论时间 10分钟 0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和提高性题 完成“做一做”和课本练习

做题正确率 95% 83%

从而可以看出:王君峰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此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面是王君峰老师与对照班的一次成绩对比统计表。

别 教

法 实验前 实验后

2002-2003学年度第一学期末考试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实验班 小组合作学习 71.4 84.5% 63.4% 89.1 93.3% 73.3%

对照班 尝试教学法 72.2 91.6% 66.7% 80.8 88.3% 45.7%

从上表可以看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益处。

6.实验中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结合我镇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参考文献:

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教育评论1994。4

张斌:《论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例5

(1)四人小组变成两人一对,可以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学生的互动.

(2)省市配套实验室也只能2人成一小组,4人成一大组.四人小组有利于学生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

(3)小组规模越大,某些学生隐藏或被忽略的机会就越大,而四人小组恰好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4)四人小组优于两人小组的地方在于,学生有更多的主意和力量去完成任务.

2合理划分实验小组

小组的建立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因此小组的划分应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应使每个小组都同时具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单科成绩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我们将其称之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所谓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组间同质”即小组间尽量减小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尽量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初中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等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决定在组建合作实验小组时,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取长补短,保证了小组成员的多样性,从而使小组实验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使全组学生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学生不仅在组内合作,还可在小组之间交流,进而培养合作意识,实现资源共享.在这一原则下,结合实践经验,我们推荐一种小组划分的具体方法,供同行借鉴、参考.

(1)以上学期期末考试的班级名次为依据,以40人为例,1~10名分别为10个小组的1号组长,11~20名为各组的2号组长,21~30名为3号组员,30~40名为4号组员,原则上1与20名,2与19名……搭配,然后再根据性别、性格、学科优势等再做微调.

(2)10个小组的再组合:每两个小组组成一个大组.1号组长的班名次即为该小组的序号,那么大组原则上采用1组与10组,2组与9组……的组合方式.

(3)大组座次安排:(①②③④为各组组员号)

这样的座次方式既有利于“一帮一”的小组互助,①号帮④号,②号与③号互帮,又有利于优生的发展:两个小组的①号②号挨着,可合作解决拓展拔高的疑难问题,再者将相对差的学生隔开,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班级的纪律,也创设了后进生转化的有利条件.

3实验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在实验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一般大于个人能力,小于集体能力.组织学生合作设计,可以使学生思维互补、设计优化,科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老师的适当指导下,学生通过合作设计把握重点化解难点.例如,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声音是什么》一节中可进行合作学习的地方很多:①声音的产生; ②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③气体能传声;④固体、液体体能传声;⑤真空中能传声吗?⑥声音是具有能量的等.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为了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一般会安排①④⑤.教师在课前给出课题,让学生提前预习,明确实验目标,回顾相关知识,收集有关资料,初步完成自己的设计思路.然后,按合作小组进行合作设计.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经验来建构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由于学生已有经验、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学生对设计方案也不相同.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使学生发表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倾听他人的设计方法并进行客观比较和鉴别,从不同角度修正自己的设计方案.例如,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这给学生留下创造性思维空间.学生以此为课题,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实验、交流,得出几种不同的结果.如此合作设计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抑制.从而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4优化实验小组合作分工

实验方案确定后,在实验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分工合作,可以围绕小组的建设给组员设置分工.即在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开始时,小组长选有较强组织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一段时间后则应轮流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实验数据、小组交流时的发言情况、纪律情况等;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如实验中遇到障碍,应当有的负责查资料,有的负责请教师指导等,做到人人动手,个个进入角色.遇到意见分歧,心平气和地分析、提炼,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然后带着一系列新问题再查阅、再思考、再组织,如此反复、滚动,使学生扩大阅读面、知识面,最后达到实验的学习目标,形成小组的实验总结报告.如在《温度计的使用》实验中,学生用温度计测定一杯热水在相同时间内温度的变化情况时,就按学生的能力结构来划分小组:有的学生手拿温度计测定水温、有的记录时间、有的观察温度计的读数、有的填写实验记录表等.这样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

5实验小组成果交流

让各组代表对自己的总结报告自评,然后各组互评,评判以“实验方案是否科学,装置是否合理,效果是否达到目的,是否具有合作精神,报告语言流畅与否等五个方面作为标准”.按“好、较好、一般”三档评分,对每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报告进行评选.通过学生一系列的评选,既解决了实验小组成员的沟通问题,也有效地解决了小组内的冲突,保证了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同时还能形成“小组内成员合作,小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6反思

6.1实验研究的初步成果

评选之后,教师应预留一定时间给各实验小组讨论,总结每次实验的经验,成功在哪里,失误在哪里,并提出弥补的方法.这样,让每个参与者在课前查阅时扩大知识面;在实验中充分展示自我,得到发展,在课后增进团结合作.这种具体反思使学生能总结得失,认识合作精神在实验中的重要性,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在一年左右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理论学习,模式建构,实验研究,初步获得了一些实验结果:

(1)在物理实验 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能促进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水平的发展.

(2)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改善学习态度.

(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4)小组合作学习对富有挑战性学习内容比一般性学习内容学习效果更显着.

6.2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的问题和思考

在小组合作实验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实验的合作伙伴、指导者、支持者、帮助者、激励者.虽然每次实验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决断,但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的结构优化.学生合作实验小组应该是动态的,既不能一成不变,也不宜过于频繁地更改分组情况.一般依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根据具体实验分组.如何尽最大可能发挥小组合作效果值得摸索.

(2)克服学生不均等的参与机会.在某种情况下,那些能力强和自信的学生很可能支配和控制整个实验,他们几乎包办全部实验任务和发言机会,致使一些学生在实验中无所事事,这时教师要适时介入,又不能回到包办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中.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例6

    (1)四人小组变成两人一对,可以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学生的互动.

    (2)省市配套实验室也只能2人成一小组,4人成一大组.四人小组有利于学生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

    (3)小组规模越大,某些学生隐藏或被忽略的机会就越大,而四人小组恰好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4)四人小组优于两人小组的地方在于,学生有更多的主意和力量去完成任务.

    2合理划分实验小组

    小组的建立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因此小组的划分应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应使每个小组都同时具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单科成绩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我们将其称之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所谓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组间同质”即小组间尽量减小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尽量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初中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等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决定在组建合作实验小组时,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取长补短,保证了小组成员的多样性,从而使小组实验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使全组学生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学生不仅在组内合作,还可在小组之间交流,进而培养合作意识,实现资源共享.在这一原则下,结合实践经验,我们推荐一种小组划分的具体方法,供同行借鉴、参考.

    (1)以上学期期末考试的班级名次为依据,以40人为例,1~10名分别为10个小组的1号组长,11~20名为各组的2号组长,21~30名为3号组员,30~40名为4号组员,原则上1与20名,2与19名……搭配,然后再根据性别、性格、学科优势等再做微调.

    (2)10个小组的再组合:每两个小组组成一个大组.1号组长的班名次即为该小组的序号,那么大组原则上采用1组与10组,2组与9组……的组合方式.

    (3)大组座次安排:(①②③④为各组组员号)

    这样的座次方式既有利于“一帮一”的小组互助,①号帮④号,②号与③号互帮,又有利于优生的发展:两个小组的①号②号挨着,可合作解决拓展拔高的疑难问题,再者将相对差的学生隔开,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班级的纪律,也创设了后进生转化的有利条件.

    3实验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在实验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一般大于个人能力,小于集体能力.组织学生合作设计,可以使学生思维互补、设计优化,科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老师的适当指导下,学生通过合作设计把握重点化解难点.例如,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声音是什么》一节中可进行合作学习的地方很多:①声音的产生; ②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③气体能传声;④固体、液体体能传声;⑤真空中能传声吗?⑥声音是具有能量的等.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为了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一般会安排①④⑤.教师在课前给出课题,让学生提前预习,明确实验目标,回顾相关知识,收集有关资料,初步完成自己的设计思路.然后,按合作小组进行合作设计.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经验来建构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由于学生已有经验、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学生对设计方案也不相同.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使学生发表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倾听他人的设计方法并进行客观比较和鉴别,从不同角度修正自己的设计方案.例如,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这给学生留下创造性思维空间.学生以此为课题,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实验、交流,得出几种不同的结果.如此合作设计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抑制.从而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4优化实验小组合作分工

    实验方案确定后,在实验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分工合作,可以围绕小组的建设给组员设置分工.即在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开始时,小组长选有较强组织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一段时间后则应轮流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实验数据、小组交流时的发言情况、纪律情况等;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如实验中遇到障碍,应当有的负责查资料,有的负责请教师指导等,做到人人动手,个个进入角色.遇到意见分歧,心平气和地分析、提炼,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然后带着一系列新问题再查阅、再思考、再组织,如此反复、滚动,使学生扩大阅读面、知识面,最后达到实验的学习目标,形成小组的实验总结报告.如在《温度计的使用》实验中,学生用温度计测定一杯热水在相同时间内温度的变化情况时,就按学生的能力结构来划分小组:有的学生手拿温度计测定水温、有的记录时间、有的观察温度计的读数、有的填写实验记录表等.这样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

    5实验小组成果交流

    让各组代表对自己的总结报告自评,然后各组互评,评判以“实验方案是否科学,装置是否合理,效果是否达到目的,是否具有合作精神,报告语言流畅与否等五个方面作为标准”.按“好、较好、一般”三档评分,对每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报告进行评选.通过学生一系列的评选,既解决了实验小组成员的沟通问题,也有效地解决了小组内的冲突,保证了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同时还能形成“小组内成员合作,小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6反思

    6.1实验研究的初步成果

    评选之后,教师应预留一定时间给各实验小组讨论,总结每次实验的经验,成功在哪里,失误在哪里,并提出弥补的方法.这样,让每个参与者在课前查阅时扩大知识面;在实验中充分展示自我,得到发展,在课后增进团结合作.这种具体反思使学生能总结得失,认识合作精神在实验中的重要性,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在一年左右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理论学习,模式建构,实验研究,初步获得了一些实验结果:

    (1)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能促进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水平的发展.

    (2)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改善学习态度.

    (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4)小组合作学习对富有挑战性学习内容比一般性学习内容学习效果更显着.

    6.2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的问题和思考

    在小组合作实验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实验的合作伙伴、指导者、支持者、帮助者、激励者.虽然每次实验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决断,但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的结构优化.学生合作实验小组应该是动态的,既不能一成不变,也不宜过于频繁地更改分组情况.一般依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根据具体实验分组.如何尽最大可能发挥小组合作效果值得摸索.

    (2)克服学生不均等的参与机会.在某种情况下,那些能力强和自信的学生很可能支配和控制整个实验,他们几乎包办全部实验任务和发言机会,致使一些学生在实验中无所事事,这时教师要适时介入,又不能回到包办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中.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例7

2、学生课前预习只注重了基础知识内容,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能力差。

3、忽视了预习提纲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引领作用。

4、预习的结果在课中的效果不明显。

5、教师还没有把“课前预习”、“课中改进”、“限时作业”作为一个相辅相成、连续发展的完整的学习过程来认识,只是任务性的三步走,出现了“抓三丢四”的现象。

针对以上情况,经过反复调查、总结与反思、归纳出我镇的“三环节”教学模式,即:“3911高效教学”模式。

一、“3911高效教学”模式主要突出的教学理念

1、生活性——回归生活,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教育即生活!”(杜威),“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回归生活是新课程及其教学改革的一大基本走向。本模式强调:①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融合。课堂绝不能孤立于生活之外,与学生的整体成长无关,因为学生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要到生活中去体会,去体验,去拓展。课堂教学努力让学生的生活进入、融入、成为书本。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整合。只有当间接经验真正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的时候,它才具有教育价值,才能成为人的发展价值。课堂教学努力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究、感悟,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整合、充实、提升直接经验,使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发展、升华,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2、发展性——发展性教学,让课堂以人的发展为本。“教学与发展”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永恒主题。本模式强调: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不仅注重预设性,更注重生成性。预设性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生成性促使学生智慧的生成。这里更强调生成与开放,因为生命和人性具有不预设性和不可预测性。②教学本身要发展。本模式要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实践必须要有理论指导:拒绝理论,就是拒绝进步;教学必须要有研究支撑:教而不研则浅。

3、生命性——生命化教学,让课堂洋溢生命气息。“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叶澜)。本模式强调:①关注、敬畏、提升生命。教学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尊重的过程;是生命的自我展示、自我生成、自我超越的过程。教师必须要有生命意识,努力让课堂充满尊重、敬重、欣赏、珍爱。教师还要给知识注入生命,使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创设生命化的课堂氛围。②课堂教学要成为师生生命历程的内在组成部分,让课堂教学“涌动着生命的活力”。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智慧的生成、情境的体验。

二、“3911高效教学”模式的总体构架

“3911高效教学”模式中的“3911”是指“三步九环一条主线一个学习共同体”。

其结构框架图如下:

三步:是指“自学阶段—导学阶段—评学阶段”三个阶段。

九环:是指“自主预习—小组互助—展示交流—导学释疑—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系统总结—限时作业—评价矫正”九个环节。

一条主线:是指贯彻“自主、合作、探究、建构”这条主线。

一个学习共同体:是要求每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参加一个学习小组。

三、“3911高效教学”模式的阐释

(一)“自学阶段—导学阶段—评学阶段”三步的要求与关系

1、自学阶段。本阶段的目的是“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课堂”。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实现学生“会学”之目的。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课前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提出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导学阶段打下基础。

2、导学阶段。本阶段的目的是“努力引导教师打造高效课堂”。抓好“学生质疑”和“学生展示”两个关键环节,实现学生“乐学”之目的,努力创造幸福课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汇总各组疑难问题;再经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难,然后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解难答疑,进行系统总结,升华提高。

3、评学阶段。本阶段的目的是“实现课堂教学的堂堂清”。通过达标测试后矫正教学,实现学生“学会”之目的。教师精心设计随堂限时作业进行当堂达标检测,当堂批阅、分析与矫正。

(二)“自主预习—小组互助—展示交流—导学释疑—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系统总结—限时作业—评价矫正”九个环节的流程要点

1、自主预习

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课前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2、小组互助

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由学习小组组长组织讨论个体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找同伴求教等形式,达到互助学习的目的,并把小组解决不了的疑点、难点,记录下来,在课上展示交流时提出来供全班研讨。

教师切实做到:

①精心设计预习提纲。

按照“预习提纲”的设计思路,根据“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活动建构”的原则,把预习目标转化为预习问题,把预习问题转化为预习任务,把预习任务转化为预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基本要求:要明确学习的内容—学会什么?要指出学习的方法—怎么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什么?要体现知识的价值—有什么作用?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有什么不同做法?

②预习提纲的设计思路和课堂教学思路一致。

预习是为课堂教学做铺垫的,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思路一致,才能使展示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利用展示的结果完成教学任务。

③预习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好学生使用好“自主学习问题卡”。

④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3、展示交流

依据预习提纲,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学习认识,相互印证学习成果,研讨疑难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疑惑进行汇总,初步形成小组的预习共性问题,并总结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向其它组发起挑战。各小组汇报预习成果,组间印证学习认识,交流预习疑惑及挑战性问题,教师根据各组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解决疑难。

4、导学释疑

教师根据展示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研讨、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教师不要直接把原因说出来,要让学生在多次碰撞中获取知识,导学释疑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教师切实做到:

①课前教师要阅读各组的“问题卡”,整理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二次备课,做到课堂上对提出新的学习问题心中有数。

②新的学习问题的确立,不仅从学生的问题中来,教师还要根据课标、教材要求,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出来。

③放手让学生尽情展示,充分给学生自,体验到展示的乐趣,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

④因学生有差异,提出的问题也会有差异,导致问题深浅不同,层次不同。教师要注重问题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自我,张扬个性,实现学生的真正自主。

⑤要突出学生的“质疑”,了解到学生“想学什么?”,触动其兴奋点。

⑥根据学生“质疑”的问题及时引导适时解决。

5、合作探究

小组根据交流展示中归纳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然后再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教师切实做到:

①这是课堂的核心环节,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②要突出学生的“展示”。尽可能激活学生思维,唤醒学生生活体验,多形式创造性展示问题的答案及过程。

6、精讲点拨

教师根据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解决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疑惑问题,突破重点,攻克难点,纠正易错点。

教师切实做到:

①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第一个“讲”,其中的重点指的是对今后学习乃至终生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内容;第二个“讲”,对于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就是难点。第三个“讲”。易错、易混、易漏点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往往在测试检测时,容易暴露出来的问题。“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能通过小组讨论解决的不讲。

②针对问题不追求标准答案,做到一问多解。应该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有更多、更新的答案,学生就能挣脱标准答案的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闪现智慧为火花。

③让学生对问题意见产生分歧,形成对立。巧借小组间挑战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辩论将问题引向深入。

④给学生问题的答案层层设阻,学生分析一个我们否定一个。其目的不是让学生满足某一种答案,而是通过一个具体问题的讨论和思考,诱导他们去探究、去创造,甚至不在乎有没有正确答案,而是只在乎学生是否进行了探究。

⑤教师通过疏、引、拨、问、答等方式与教师共同活动。

7、系统总结

由于学生前面获得的知识是通过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获得的,不够系统稳定,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师生共同总结课堂内容,包括知识总结、方法总结、特例总结。

教师切实做到:

①切忌走过场,教师简单总结,一代而过。

②在该项学习活动中,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总结,按照自己的认知和思路,去归纳整理、归类链接、重新组合学到的知识,抽取知识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形成符合自己思维方式的知识系统及基本技能。

③学生在对知识总结归纳后,还要进行自我感悟,让学生言简意赅地谈出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得到的收获,通过探究得到的启示,及在此基础上能产生什么样的新认识,又将如何带着新收获和启示走进新的生活。

8、限时作业

当堂发放,限时独立完成,互批互阅、反馈矫正,约10-15分钟。通过完成限时作业情况,检测每位学生的当堂达标情况,并实施二次教学。

9、评价矫正

采取教师抽批、组内互批,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补救,做到堂堂清,避免知识缺陷的积累。

教师切实做到:

①科学地设计限时作业

设计要领:

A分析课标及题例,确定考查深广度。

分析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分析教材及课标。分析教材有哪些知识点,课标分别有什么要求,以此确定每个知识点考查的深广度。

(2)分析课后习题。课后习题既体现教学重点,又展现基础目标的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后习题,分析考查的内容、角度和深广度,以此确定考查基础目标的设计内容。

B作业设计

(1)设计容量。题目数量依据本节知识点确定,作业时间不少于10—15分钟。

(2)设计分值。一般采取10分制,明确各个试题的分值。

(3)设计内容。限时作业不仅要以基础性为主,促进学生及时巩固基础知识,又要适当进行拓展,设置一定量的拓展性作业,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性作业可根据课堂实际实行,教师自行掌握。

(4)设计类型。根据知识类型,可设计选择、填空、口答、辨析、演算等各种题型,考查角度可从四个方面思考,即: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思维训练。

②规范实施方式

限时:作业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

限分:总分采取10分制。

闭卷:学生独立完成。

互批:采取组内(或组间)互批、教师抽批的方式。

统计:教师当堂统计达标率,及时进行分析讲评。

③实施捆绑式评价。

通过小组的得分率对各小组进行整体评价,有利于强化小组竞争和组内互助的学习氛围。

(三)一条主线:是指贯彻“自主、合作、探究、建构”这条主线。

“自主、合作、探究、建构”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亮点。本模式的目的是想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通过设置“学生自主学习问题卡”,加强“课堂以学生问题为核心”的研究,从而实现以“问题”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建构”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让“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用预习提纲引领学生自主预习,并提出新问题;以新问题统领课堂学习的实施。我们的主要教学策略为:①放手学生提问,即给学生自。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激活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体验提出问题的乐趣,使他们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学习最感兴趣的问题。②问题会因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问题的深浅不同,层次不同。教师既要巧用“学生问题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会,找到自我,张扬个性,实现真正自主。③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诞生所需要的宽松、民主的氛围。

2、让“问题”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即学习共同体。

3、让“问题”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我们的主要教学策略为:①针对问题不追求标准答案,做到一问多解。教师要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有更多、更新的答案,学生就能挣脱标准答案的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闪现智慧的火花。②让学生对问题意见产生分歧,形成对立。教师组织学生辩论,辩论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③给学生问题的答案层层设阻,学生分析一个我们否定一个。其目的不是让学生满足某一种答案,而是通过一个具体问题的讨论和思考,诱导他们去探究、去创造,甚至不在乎有没有正确答案,而是只在于进行了有效探究。

(四)一个学习共同体:是要求每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参加一个学习小组。

“小组学习”是最为有效的学习形式已被实践所证明。本模式的第二个目的是想将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单位由班级改为小组,评价由个人转为小组,加强对学习小组建设及合作探究作用的发挥进行研究,从而实现小组学习的最优化。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例8

第一,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提高理论教学质量。物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学科,由于物理理论表达比较偏向于学术性和专业性,学生难以从严谨的专业名词中准确把握物理原理的本质。教师在物理理论教学中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物理理论。比如,教师在教到声现象时,可以让学生一起弹动尺子或者在说话的时候触摸其他学生的咽喉,了解声音的振动原理,并且让学生一起模拟声音的传播过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敲杯子,感受不同水位的杯子经过敲击后发出的不同声音,分辨乐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让学生探讨物理理论时,能够在讨论组明确理解物理原理的本质意义,学生可以在沟通过程中相互帮助,在思考和辨证物理知识的对与错的过程中,吸收其他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长处和优势,互相分享自己认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取长补短,最后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成绩。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在期末复习的时候,每个人负责某一部分或者某些章节的物理知识总结和复习工作。每个学生复习时都深入学习和总结自己负责的物理知识部分,认真整理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配套相关习题练习及易错点总结等,然后所有学生一起共享自己精心准备的复习笔记和知识点总结。

第二,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物理习题训练。初中物理教学中,习题训练是物理学科的重中之重。加强物理习题训练有助于学生在创设的物理情境中掌握物理知识的运用,并且在解题过程中积累实用解题技巧,增强考试应变能力,提高物理成绩。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物理习题训练。比如,教师可以为班级学生安排习题训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习题训练和比赛,小组成员一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定量题目,并以小组整体成绩作为每位成员的成绩。小组成员在共同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一起经历解析题意、分析题目中蕴含的物理信息、提出解题思路及结合课本知识和例题得出完整的解答过程。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在每个环节发挥自己的力量,在和其他学生探讨和分析中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借鉴其他学生的解题方式,完善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最后学生一起检验解题思路的正确性,共同运用课本知识和解题技巧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整个解题过程,并且在解题过程中看到了自己在题意解析、思路分析及计算等环节的不足或者易错的地方,学生相互帮助,都在别人身上看到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最终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和解题能力提高。

第三,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辅助物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来源和发展,并且在物理实验中体会物理世界的奇妙。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辅助物理实验教学。比如,教师在教光直线传播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孔成像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流程和实验步骤,在有序的分工和合作中完成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学生分工完成实验操作、实验结果记录及实验总结等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例9

(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实验与研究,给教师创造一个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评价学生的平台。

三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意义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 课题实验与研究人员

1.花沟镇研究人员:组长 贾美忠

主要成员 王君峰 贾学燕 陈秀荣 高春燕

2.实验与研究人员分工

王君峰 理论研究、材料整理、成果积累、实验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贾学燕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1)

陈秀荣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2)

高春燕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验中数据的整理与收集

五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报刊资料,上网搜索等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资料,研究内容,内化吸收,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好理论准备。

2.理论指导实践。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方法。实验教师作为首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注意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及时把经验汇总,传递给第二批实验教师,使第二批教师能够更充分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来。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内容

1.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①将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②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④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程序。

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总结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营造合作氛围——明确合作目标——指导合作过程——汇报合作成果——评价合作结果。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实验与研究中,重点做了如下几点:①在评价态度上,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②在评价内容上,既肯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鼓励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③在评价的视角上,站在了学生的高度上。④在评价的标准上,以个体纵向比较为主。⑤在评价的公正上,让学生有发展的信心。⑥在评价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成长记录袋等。

七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第一步:(2002.1——2002.6)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第二步:(2002.9——2003.6)在总结和改革第一步的同时,我们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第三步:(2003.9——2004.6)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第四步:(2004.9——2005.12)我们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研究和实验,深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第五步:(2006.1——2006.12)我们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成果,召开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与交流会议,并撰写了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

八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边是我们对陈秀荣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实验班进行的学习行为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

学习数学态度%

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的能力%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评价他人的能力%

乐意合作与评价

不乐意合作与评价

前测94.7

19

58.3

38.9

2.8

60.2

21.1

18.7

53.3

15.2

31.5

52.6

28.5

18.9

后测97.3

19

76.3

23.7

84.2

15.8

75.6

24.4

81.6

15.4

3

比差

18

-15.2

-2.8

24

-5.3

-18.7

42.3

16

-31.5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例10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247-02

1 合作学习的定义及其组织方式

1.1 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组员间共同完成任务,在这过程中有着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方式。它鼓励学生共同工作,为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它的组织方式以小组为主体,同学之间互助合作。

1.2 合作学习的组织方式

(1)混合组合。合作学习组建合作小组,要根据组内成员的性格特点、性别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差异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和互补性,同时,各小组之间的水平要基本一致,保证小组之间公平竞争,这样的分组有利益各小组合理配置也可以让各小组总体均衡,促进组员对学习任务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设定合理的目标。以小组为主体设置目标,得以保障存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小组的共同目标将小组内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小组集体利益统一起来,小组内的成员只有通过分工合作、共享资源等方法才能达到共同目标,创造和谐有效的学习环境和团结互助关系。

(3)培养互助协助关系。合作学习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在学习中小组成员相互沟通、合作,共同学习从而达到总目标,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子目标,不单要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负责,也要为小组其他成员负责,同舟共济。

2 初中生合作意识能力调查分析

笔者以自己所任教初二年两个班级男生共50人为研究对象,实验班24人,对照班26人,对实验班的教学模式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班和对照班均为一周两节课,每节课45分钟,教学内容包括:运球、传球、投篮、三步上篮。两个班级教学进度一致,笔者设计两份调查问卷:体育学习兴趣问卷和合作意识与能力问卷。

2.1 实验阶段

教学分组:笔者根据上学期学生体育课成绩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分组,使小组内成员的成绩、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各组间水平相当,4个人一组,共6组,小组成员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保持不变,小组内成员的目标就是尽快完成新动作,巩固已会动作同时帮助小组其他成员。

教师授课:课前教师设置问题,如投篮的动作要领、纠正、特点、错误,为学生提供搜集材料的途径,每3个课时教授新的技术,共12个课时。教师在授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集体的讲解示范,与对照班授课形式一致,留下更多的时间给小组活动,在分组练习阶段,教师对个别较弱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小组合作:教师在授课前布置学习任务给各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各自方式搜集相关学习资料然后在汇总。教师可以每堂课随机对学生进行提问抽查,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做好课后准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沟通,若有同学遇到问题应相互帮助,纠正错误。小组成员在课堂上一起做动作,保证动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小组成员自行安排练习方式。

小组竞争:在掌握基本动作要领后,在每次课开始前可进行篮球的基本技术测试,如运球、传球、投篮等。取胜的小组可给予适当的奖励。

测试评价:对所教授的内容组织测试和小组间的竞赛,这样有便于教师了解各组学生合作学习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给予补救,对良好的合作行为进行积极的评价。

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程序是由教师统一示范和讲解,学生集体练习。所有学生通过个人测验,以个人成绩进行评价。

2.2 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调查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为了解学生实验前后学习兴趣和对体育学习态度的变化,对实验班和对照班50名学生发放体育学习兴趣问卷调查,共发放50份问卷,回收50份。调查结果如下:

(1)合作学习模式实验前后体育兴趣对比(见表1)。

(2)传统教学模式实验前后体育兴趣对比(见表2)。

(3)实验前两个班级学习兴趣调查情况对比(见图1)。

从实验前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实验前合作学习模式跟对照班的体育学习兴趣差异不明显。

(3)实验后两个班级学习兴趣调查情况对比(见图2)。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所显示,体育教学经过12个课时不同模式,对照班和合作学习模式班的体育学习兴趣的差异十分明显。合作学习模式实验班的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提高要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班,也就是说,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更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学习体育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良好的学习效果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是学习兴趣的源泉。合作学习模式的评分是由小组评分,而小组的分数是由每个人的分数构成的,因此每个人都渴望为小组出力从而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同伴之间常常相互辅导,相互帮助,身体素质较差学生的焦虑程度大大降低了,促使他们更好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成功的欢乐,帮助学生形成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合作意识能力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实验前,合作学习模式和对照班经过t检验,得到概率P 值为0.57>0.05,因此,在实验前两个班级合作意识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经过12个课时的实验后,合作学习模式与对照班t检验发生了显著差异,概率P 值为0.0089

3 在篮球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情况调查

篮球课考核四项:运球、传球、投篮、上篮,每项25分。笔者通过对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成绩整理过程中发现合作学习模式比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技能掌握。在小组合作间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得到提高,对技术要领的掌握也比较准备。另外,每堂课对小组设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后进行小组总结,学生都可以在每堂课后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促使他们在下一堂课改正自己错误动作。此外,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纠错的时候,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在向别人讲解动作的时候自己也可以详细的回想一遍动作要领,巩固了技术要领。

4 结语

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上,合作学习模式要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效果更好,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多方参与,不再是知识被动接受者,自主学习的同时与他人合作交流,奉献和分享自己学习心得,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