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拆装实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1 16:33:16

拆装实训总结

拆装实训总结例1

中图分类号:U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a)-0175-02

1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来源于就业岗位群

(1)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内容与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汽车系,在进行汽车职业能力分析时首先对汽车生产企业及维修公司进行调研和技术咨询。分别对沈阳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北盛(沈阳)汽车有限公司、沈阳三洋空调有限公司、辽宁汇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宝马4S店、福特4S店、一汽奥迪4S店等进行专业调研和课程研讨论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总结课程的教学目标。

(2)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发动机机械系统维护保养、故障诊断和修理作业。包括以下任务内容完成:①发动机外部附件拆装及认知;②拆装更换发动机正时带或正时链条;③清洁发动机压力油道;④拆装检测发动机汽缸盖及更换发动机缸垫;⑤拆装检测发动机凸轮轴及轴承;⑥z测发动机汽缸体;⑦拆装检测汽车发动机曲轴及轴承;⑧拆装检测发动机机油泵;⑨拆装检测发动机活塞连杆组;⑩拆装检测发动机气门组;拆装检测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总成的拆装。

(3)该课程是根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专业课的教学指导大纲开发而成。以学生掌握基本结构和原理为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各个总成的构造。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和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知识由课堂上课老师讲授,发动机各个总成结构及各个零部件结构和装配关系由实训教师讲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学与做”的教学模式。

(4)在实训操作中将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实训任务,将每个实训任务分成若干个操作步骤,实训教师按照发动机维修手册要求逐步操作演练。依照4S店维修实际操作安排实训教学内容,学生在实训中按照每个实训任务的实训步骤来规范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实训操作中更加规范化,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开发探索

(1)此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针对各个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来设计的,学生以学习发动机构造及原理为基础,完成发动机总成拆装为目的。最终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汽发动机结构,独立或协作完成不同类型发动机拆装能力。

(2)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设计主要包括:①教学目标;②学习目标;③任务描述;④任务分析;⑤任务准备;⑥学、教、做、评、练等6个环节。学生通过“学”:学习本任务的基本知识和零部件的基本结构;“教”:实训老师首先在实训场地现场操作,按照实训步骤细致规范拆装,学生见习;“做”学生首先填写实训老师的拆装操作步骤记录卡,然后模仿实训老师的操作过程进行做;“评”实训老师根据拆装过程评分卡的评分标准给做的学生评分;“练”为了巩固掌握学习的知识,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供学生练习。例如:对任务一――发动机外部附件拆装及认知课程设计如下。

学习目标:

①认识发动机外部附件。

②掌握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

③掌握发动机外部附件装配。

④掌握发动机各部件的安装位置。

⑤掌握发动机各部件拆装工艺流程。

任务描述:发动机外部附件主要由发电机、起动机、节气门组件、进气歧管、氧传感器、排气歧管、机油滤清器、空调泵、碳罐电磁阀、PCV阀等组成。拆装时严格按照发动机维修手册进行。

任务分析:发动机附件都是结构复杂的零件或总成。附件通常都采用螺栓、螺母,螺钉与发动机的机体是连接的,拆卸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同时防止零件和工具掉下,把拆卸的部件及螺栓摆放整齐。

任务准备:直列四缸4A13VVT型发动机一台,发动机拆装工具一套,零件摆放案台两台,发动机维修手册一本。

学生首先学习发动机外部附件基本结构、作用、材质、安装位置。

教学生4A13VVT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过程,技能训练由实训老师首先现场操作,学生见习,基本训练如下:(1)发动机拆卸部件的选择;(2)发动机拆卸工具的选择;(3)发动机拆卸过程及部件的摆放。

学生做:模仿实训老师拆卸发动机附件过程,以直列四缸4A13VVT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工艺流程为例,一切过程要严格遵循维修手册进行。按照表拆卸发动机附件过程记录卡的相关要求,进行部件的拆卸。(1)学生首先填写拆卸发动机附件的顺序;(2)拆卸附件和工具的选择;(3)拆卸附件及螺钉螺母的摆放;(4)工具的清洁;(5)实训场地的清洁。

实训老师评:给学生拆卸发动机外部附件过程进行评分,主要考察操作关键步骤、拆卸注意事项、零件和工具摆放是否整齐、工具的清洁和实训场地的清洁等。

通过上面的学习环节,学生掌握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过程、正确的拆装方法、拆装工具的选用和使用、零件和工具的摆放,会查阅相关发动机维修手册,了解拆装过程注意事项。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设计特点

在上述的课程体系中,教师针对学习目标探索出学习任务,更加接近生产厂或4S店实际工作要求,体现了“学”“工”结合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理念。每一项学习任务都有实施的载体,这些载体就体现实训活动内容,这些实训活动内容是对生产厂或4S店维修工作过程的模拟体现。

4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训课程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1)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服务的对象是该地区实际经济发展的需要,汽车产业在辽宁沈阳地区乃至全国都处于发展的地位,汽车产业的发展和社会对汽车的需求就决定中等职业教育方向和课程设计内容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2)中等职业教育受教育的人群特点: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各行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3)中职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是不争的事实。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发掘他们活波好动的潜力,努力实施“因材施教”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在实训中进步。

拆装实训总结例2

模具拆装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实训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对模具典型结构设计安装调试有全面的认识,为理论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模具拆装实训的要求

掌握典型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互相间的配合关系以及模具安装调试过程:能正确地使用模具装配常用的工具和辅具;能正确地绘制模具结构图、部件图和零件图;能对所拆装的模具结构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能正确描述出该模具的动作过程。

二、模具拆装实训前的准备

拆装的模具类型 常见注射模具一套。

2. 拆装工具 游标卡尺(大小各一套)、内六角扳手(公制)、橡皮锤、螺丝刀子等常用钳工工具。

三、实训地点

实训楼二楼刀具实验室。

四、模具拆装时的注意事项

拆装和装配模具时,首先应仔细观察模具,务必搞清楚模具零部件的相互装配关系和紧固方法,并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以免损坏模具零件。

2. 分开模具前要将各零件联接关系做好记号。

3. 不准用锤头直接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变形。

4. 导柱和导套不要拆掉。

5. 画出模具的装配草图和重要的工作零件图。

6. 模具拆装完毕要清楚模具的动作过程及每个零部件的功用。

五、装配步骤及方法

确定装配基准

2. 装配各组件,如导向系统、型芯、浇口套、加热和冷却系统、顶出系统等。

3. 拟定装配顺序,按顺序将动模和定模装配起来。

六、实训报告要求

(1)按比例绘出你所拆装的模具的结构图和工作零件(上模、下模)图;(计算机绘图、手工绘制均可)

(2)详细列出模具上全部零件的名称、数量、用途及其所选用的材料;若选用的是标准件则列出标准代号;

(3)简述你所拆装的塑料模具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动作过程);

(4)简述你所拆装的模具的拆装过程及有关注意事项。

(5)对模具拆装实训的体会和收获进行总结(要求300字)。

拆装的塑料模具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类型: 注 塑 模 系列——斜顶模

结构图

工作原理:

将已熔融状态(即粘流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艺过程。

注射成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压注射—充模冷却—启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闭模,进行下一个循环。

凸模

凹模

模具拆装实验注意事项

1、模具拆装时,注意上下模(或动定模)在合模状双手(一手扶上模,另一手托下模)注意轻放、稳放。

2、进行模具拆装工作前必须检查工具是否正常,并按手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注意正确使用工量具。

拆装实训总结例3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43-0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参与到技改中去,这对学生的管路和设备的选用、安装与维护,以及常用工具的使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路和设备的拆装技能。因此提高高职化工专业学生这方面的技能十分必要。而化工管路拆装实训作为化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训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上更多的停留在单纯的使用工具拆装成套管路上,没有与其他课程衔接。学生容易陷入为了拆装而拆装,没有思考的机械作业中,看起来教学很“热闹”,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实际上学生的技能提高不多。

技能即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技能按其熟练程度可分为初级技能和技巧性技能。初级技能只表示开始“会做”某件事,而远未达到熟练的程度。初级技能只有经过有组织、有目的的反复练习,让行为动作产生记忆性,让行为动作形成一种本能,才能提升到技巧性技能阶段。由此可见要让学生具备某种技能,核心是训练,而训练必须要有目的性和组织性;这就要求在训练时要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为一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训练,通过训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掌握技能。这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时下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教学中开展一体化教学,可以极大改变学生理论实践脱节,技能学习慢的状况。

一、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一体化教学可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通过一体化方案设计,可以将管路拆装涉及到的知识与职业能力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在训练技能的同时学习和应用知识。同时在化工管路拆装中实施一体化教学可以将化工制图、化工设计和化工安全生产技术等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的能力培养形成一个体系,而不是单门课程的要求,改变过去学生学完一门课不知道该门课用途的状况。

(二)符合学生心智发展要求

根据人的大脑形成记忆的原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给学生的印象最淡,难以形成记忆,就更谈不上形成能力了。大脑最快形成记忆,并且印象深刻的方式是行动经历、立体空间体验和直观图形,而一体化教学以学生行动训练为主,辅以实物接触和训练,因此可以极快地让学生接受,提升课堂效果。

(三)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积极性高

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他们在学习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展示自己的优点,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一个个小组的对比竞争,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有较高的成就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化工管路拆装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高职学生培养必须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对化工、石油专业的学生,化工管路拆装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为工具的选择和使用能力,管路拆装能力,阅读管道布置图和设备布置图的能力,安全防护能力。针对这些能力,课程融合了管路的设计、安装、拆装训练及读图制图方面的内容,将化工管路拆装与化工制图、化工设计和化工安全生产技术等课程紧密结合。结合本校情况,将化工管路拆装课程以管路拆装训练为核心,辅以“6S”安全管理、管路布置图和设备布置图的读识的内容,设计一体化方案。

(一)建立企业岗位模拟环境

主要围绕企业生产现场的“6S”管理体系要求,建立符合“6S”体系的一体化教室,各种规章制度与企业要求一致,务求通过职业岗位场景模拟,让学生提前感受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进而培养学生的遵守规定、执行规范的意识,增强责任意识,提升自身素养,自觉创造一个整齐、清洁、方便、安全的工作环境,实现在学习中进行职业氛围的熏陶。进入化工管路拆装一体化教室的首要要求是准时、整洁、整齐,首次进入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生产的意识。安全教育采用先由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管路拆装的安全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归纳,强调安全注意重点,提升学生安全意识。

(二)学做结合,反复练习,形成技能

每组在开始进行拆装训练时,都领到任务单,主要有管道布置图,要求学生按照任务单的要求,集体分析管道布置图,然后列出完成该管道布置所要申领的材料清单,根据材料清单到领料架领取相应的零件、管件和工具。然后在拆装场地将布置图的管路安装出来。此任务主要培养学生分析管道布置图及重现管道布置的能力及工具的选择能力。在安装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工具使用情况和安全情况,记录并进行必要的评价。在安装完成后,组织学生分析管道验收标准,让学生设计管路验收方案,并进行管路系统的验收。

接着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任务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各组的优点,然后各组派代表进行本组工作点评,组与组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相互学习提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管路拆装的动作要领、工具选择和使用情况、安装技巧、团队合作等经验和教训。最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纠正和补充,最终让学生对管路拆装的技术要求、动作要领、拆装技巧、工具正确选用和使用等相关要求形成系统认识。

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确保学生的安全问题和进行必要的引导。在此任务中,将读识化工管路布置图的知识、管路安装标准的知识、管路拆装的要求、工具使用的相关知识等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合到实施任务的行动当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每一步都要根据任务要求和碰到的问题,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行动中去,也就是要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和结合方式,才能完成任务,这样就实现了学做一体化。

最后,根据技能是在反复练习中形成的规律,要让学生最终形成拆装技能就必须让学生反复多次地重复训练。这种练习不是机械的重复,必须是螺旋式的提升,每次拆装练习都必须进行总结点评,巩固优点,改进不足,让学生逐步提高,让按拆装的各项要求去拆装成为学生工作中的习惯,最终形成拆装技能。

(三)采用过程考核,让评价更符合学生能力实际

公平公正的考核及获得与自身能力相符的评价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基础。在训练过程中主要依据“6S”管理体系给出学生的素质得分,每天都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10%;技能训练得分主要通过个人表现、行动能力、操作能力和水平、团队合作意识进行评定,占总成绩60%;最后进行拆装考核,成绩占30%。

三、取得的成果

(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提高

对比以前讲练的模式,学生进行训练的积极性提高了,基本杜绝了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多了,经常出现学生团体讨论的场景,这是以前所没有的。学生在训练中能主动地去想问题和分析问题。

(二)学生真正形成了技能

经过一体化教学后,学生初步形成了管路拆装的技能,个别同学可以在家自行修理水管。大多数学生在结课一年以后还能清楚地说出拆装的各项要求和动作要领,可见学生真正学会了管路拆装技能。

(三)提升了自身素养

通过一体化教室的“6S”管理,及一体化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和考核,学生普遍养成了遵守纪律、态度认真的良好习惯,提升了自身的素养。

四、注意事项

在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保证教学质量,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对实训场地要求较高,实训场地必须保证必要的硬件,否则一体化教学将流于形式。

二是必须配备2名以上教师,做到考核准确,指导及时,这样才能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高效完成。

三是学生要合理分组,充分考虑性格、能力互补,这样有利于团队工作开展,能实现先进带领后进,同时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足够的自我追求和提高的空间,从而实现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廖哲智.高职课程建设的反思与探求[J].中国高等教育,2007(13)

[2]张小军.高职院校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0)

[3]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

[4]周玲.浅析基于项目单元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职业,2010(6)

[5]卢俊.“6S”管理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1(6)

拆装实训总结例4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103-02

一、引言

从全国来看,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的汽车类专业都安排有汽车拆装实习,而实习目的、实习组织、实习要求几乎并无差别,都是结合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对整车或者总成进行拆解、装配(有的学校增加运转调试),使学生了解汽车构造、了解汽车拆装的工艺过程,掌握汽车拆装工具的使用等,为后续课程以及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这种专科、本科的无差别化组织,其实背离了本专科培养的定位,这是因为:

(一)培养目的不同

专科、本科的差别除了具体知识之外,主要差别在于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层面,简单说,专科注重技术,本科还要关注科学,或者可以概括为“专科注重‘术’,本科注重‘法’”。专科层次汽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上定位在培养汽车维修、操作人才,所以,拆装实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汽车构造,学会汽车拆装,为将来的汽车维修做准备。而本科层次汽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进行汽车设计、制造、开发、管理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汽车拆装实习,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了解汽车构造和拆装工艺,更主要的是还要通过拆装,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尤其是增进对机械类课程的综合理解,培养工程意识。

(二)学生心态不同

专科学生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毕业之后就是从事汽车维修、操作,所以,对于拆装,也就觉得很自然。但是,本科生则不同,如果说汽车拆装实习是为了将来从事汽车维修打基础,学生会很反感甚至抵触,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影响到实习效果。

可见,本科层面的任何教学环节都只是一个载体,都应该让学生跳出教学环节本身,从思维方式、方法论层面受益。本科层次的汽车拆装实习,应该是“定位于拆装,但不局限于拆装”,将汽车拆装实习从“术”的层面提升到“法”的层面,进一步丰富汽车拆装实习的内容,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机械工程技能和机械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兴趣,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

二、对本科层面汽车拆装实习的认识

有鉴于此,根据本科层次汽车类专业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工程意识为重点,把汽车拆装实习打造成符合本科培养要求的开放型综合实训平台。进而,明确了本科层次汽车类专业汽车拆装实习的目的和任务:汽车拆装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拆装实习,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机械知识、车辆知识,加深对相关课程的理解,建立相关课程的联系,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通过汽车整车以及主要总成的结构拆装,使学生初步掌握汽车拆装的基本方法,深化对汽车结构、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了解汽车拆装工艺以及汽车拆装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动手拆装的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分析其它车型结构特点的能力。

在拆装过程中融入零部件现场测绘、测试、检测,使学生综合掌握机械零件测绘、测试、检测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机械工程素养,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三、汽车拆装实习的组织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汽车总成的拆装操作过程,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汽车拆装所用工具、拆装工艺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拆装之前就对拆装有所了解,增加拆装的针对性,也可以减少拆装过程中对整车、发动机、底盘等的损坏,提高拆装质量。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先进的虚拟技术;

2.将基本技能和先进技术相结合

现在工科学生普遍缺乏现场测绘、绘制徒手图等基本技能,这些可在实训中进行训练。另外,也结合现代的CAD技术、三维建模、虚拟装配等,让学生了解生产实践中常用的专业软件。在原来汽车拆装实习的基础上,融入零部件现场测绘、整车、部件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等内容,将汽车拆装实习打造成符合本科培养目标的综合实训平台。

(二)具体包括

1.通过整车、总成的拆解,深化对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等课程的理解,使学生了解汽车拆解工艺,掌握常用拆解工具的使用。

2.利用测绘仪器和工具,对拆解下来的零件(或者部件)进行现场测绘,绘制徒手图,同时进行零部件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标注零部件尺寸、配合要求;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按照机械制图的要求完成零部件图纸的手工绘制,完整标注零部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技术要求、材料等。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现场测绘、绘制徒手图、绘制机械图纸等基本能力,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利用计算机完成三视图、三维建模、虚拟装配,使学生掌握先进的专业软件。

3.测绘完成后,进行整车、总成的组装,使学生了解装配工艺,掌握装配工具的使用。

4.对装配好的整车、总成进行试运转,通过汽车、发动机性能的测试仪表,检测装配后的性能。如果装配后性能达不到规定的性能要求,则利用检测、诊断仪表进行分析诊断,确定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个过程,把测试技术、汽车试验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课程融会贯通。

5.对性能不达标的整车、总成进行评价,通过调整,改进技术性能。这样,又把汽车性能评估、汽车维修的内容融合进来。

通过上述做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所有机械类、汽车类课程建立起联系,并且付诸实践,极大地丰富实习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改进实习效果。

具体环节包括:如表1所示。

四、意义

(一)有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工科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是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普遍问题,根源就在于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相应的训练。一方面,学校提供的动手操作机会少;另一方面,到企业的实践环节几乎全部流于参观,根本没有动手机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创造机会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综合能力,就成为一个很现实、很迫切的问题。汽车拆装实习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联系的、全面的思维方式

从课程体系的角度,在现有的培养计划中,开设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测试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一系列课程,由于各门课程分别讲授,学生难以建立课程之间的联系,更谈不上综合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全面的、联系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因而需要建立一个机械类课程、汽车类课程的综合应用平台;从具体课程来看,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锻炼。比如,机械制图课程的实训只是针对CAD上机画图,而没有真正的测绘画图,机械制图基本上停留在“照图画图”层面,这样,造成学生学完之后,只会描图,不会画图。本科层面汽车拆装实习组织方案将有助于学生全面的、联系的理解相关课程,有助于学生机械基础训练和工程意识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拆装实训总结例5

伴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日渐流行,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交流方式,使得作为教学“第一现场”的传统课堂也正在发生着改变。微课、翻转课堂、慕课联盟等新教学理念的不断出现,以及互联网上的各种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在课堂之外学习提供了条件。

一、翻转课堂与微课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的大学教授提出,即将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内传授知识的工作转移到课外完成,而将原来课外练习的工作转移到课内完成。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变成辅助者及促进者,提高了学生的自控、自学、沟通与表达能力、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适用于发动机拆装实训的微课类型是练习型。

二、发动机拆装实训的需求

发动机拆装的实训是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技术素养、操作的规范性等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课前的预习在缺少实训设备条件下,只能是面对教材提供的图片与文字说明,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教师只能在学生的围观中进行操作演示,部分学生在看不清教师的操作过程,而且教师也不可能将每个动作反复演示,这样会造成部分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而失去学习积极性。课后学生在脱离实训环境后,无法对所学习的操作技能进行有效复习,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三、翻转课堂模式在实训教学过程的实施

笔者根据翻转课堂的优点与拆装实训课的特点,设计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实施结构如图所示。课前主要通过实训微视频、任务工作页引导学生自学。课内在学生能独立完成实训后,引导学生用评价表对实训操作相互评价,使学生的技能操作变得更规范。课后学生通过观看同学们上传的视频巩固知识与技能。

1.课前活动

(1)教师编制实训任务工作页、评价表。教师需编制发动机拆装某项实训的任务工作页、评价表。其主要内容是实训的拆装流程、拆装时的注意事项、拆装过程中的各种规范要求及相应每个拆装步骤的评分标准。

(2)教师制作实训微课并发给学生。教师制作实训拆装的微课视频,通过QQ、微信平台给学生。视频的内容是学生规范拆装发动机某项目的过程,对拆装要点或难点并配以相应的字幕与解说,视频长度控制在10分钟以内。以学生为主体拍摄是让观看的学生觉得自然,更能增强学习自信心。

(3)教师准备PPT等教学资源。教师还要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的PPT等教学资源,根据每班学生的不同作一些少量修改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4)学生根据微课完成引导任务。学生观看老师所给的微视频,学习发动机的拆装技能并完成引导任务。主要包括填写工作页中拆装流程中的缺少部分及拆装要点、注意事项,认识要使用的工具及拆装部分的发动机部件名称等。从而达到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学习课堂内的基础知识,主动地从微视频及其他教学资源中完成相应知识的积累。

2.课内活动

(1)教师根据课前任务提问。教师先用PPT将课前布置任务进行提问,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抢答,检查学生对工作页中任务的完成情况,根据各小组的得分情况,评出此次课前学习的小组优秀奖。

(2)学生根据微课内容进行实训操作。学生根据视频中的操作步骤与规范要求,进行实训操作的技能学习。对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通过移动终端反复播放视频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师在学生实训时巡视全场,对学生实训时碰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解决或示范操作。在学生熟悉该项目的操作后,由同组中的组员对其操作过程进行打分,记录下操作过程中的不足。这种教学过程符合建构主义所主张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将实训课堂变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场所,实现对学生的答疑解惑、学生自身技能的展示。

3.课后活动

每位学生将自己在课堂内的实训操作过程录制下来,在课后将其中自己认可的视频上传到班级信息交流平台,由同学们相互学习、点评。教师根据上传视频及课堂内的观察,反思教学实践并改进教学方法,总结学生实训中存在问题,在下次实训课时进行讲解示范,并请本次实训课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全体同学面前进行技能展示。

四、教学实践总结与反思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的研究热点,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重大革新。它采用课外自主学习基本知识,课内实现学生内化知识、技能的策略,开展个性化教育。从笔者在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要做好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设计好课前布置的任务工作页

中职学生的本身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任务工作页中给出的任务要简单明了,任务的导入最好采用案例法,让学生清楚当他完成这个任务后,意味着在工作中基本能解决类似的问题。

2.对学生的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对学生的评价主体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从实训结果来定,要以整个实训操作过程为基础,结合同组学生对其实训操作评分、上传的操作视频的评分、小组整体完成的任务、个体的课堂表现等情况综合评价。

3.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要便利

建立班级的QQ群、微信组等信息化平台来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学生可以上传视频、提问求助、相互评价;教师可以微课视频、教学课件、任务工作页等学习资源,可进行在线答疑,并收集情况分析以改进教学方法。

4.教师自身素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提高

翻转课堂中,教学重心的转移无疑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以足够的学识和经验把握课堂、引导学生学习,要敏感地意识到大多数学生存在的困惑并能及时形成解决方案。对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若不能完成课前的自学任务,课内的教学过程实施就存在很大问题。

5.微课视频的制作要有团队来合作

几分钟的微课视频,需要老师根据课程特点来认真选题、精心构思讲解内容,切中知识要点并抓住学生学习兴趣。视频的拍摄脚本制作、拍摄人员的组织安排、后期的视频编辑等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与技术手段来实现,单靠教师个体来操作难度较高。

拆装实训总结例6

液压与气压传动无论在高职还是本科都是重点科目,而这门课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比如挖掘机,汽车,自动化生产线很多都用到了液压气压传动技术。而液压课程涉及到流体力学,公式推导时涉及到比较复杂的高等数学公式,还有一些零部件内部结构图比较复杂难以看清,难以理解。传统教学中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训分离,导致了教学效率的浪费,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无法产生兴趣和动力,导致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1 教学现状

1.1液压课程基于比较抽象的流体力学知识

液压的课程不能不涉及到比较抽象的力学知识,一些比较复杂的公式推导,如伯努利方程。这是都是很难理解的,同时涉及到很多的参数符号,导致高职的学生基本没法理解,知道导致没有兴趣去学习后面的内容,迎难而退,放弃学习这门课程。

1.2实训与理论分离

理论与实际分离是比较传统的模式,针对现在的高职学生,则不是很适合。因为他们在课余时间很少有动力去预习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经过几天,知识内容就剩10~20%。再去实训相当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工作量,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效果也就一般。

1.3实训设备不够系统化

现在的液压实训往往是几个模型零件加上几个简单回路的液压试验台。零部件往往和实际工程中的不太一样,往往很少考虑到密封等一些实际中必须要考虑的性能。实训平台具有不错的使用价值,尤其对液压回路设计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容易脱离实际应用而且实训平台相对我们工程实践表现形式不太一样,导致以后工作或者实习时,不能很好适应。总体感觉这些设备比较零散,不够系统化。

2 “三个统一”教学模式

2.1“三个统一”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根据各个高校的在其他课程中改革的经验,笔者提出“三个统一”模式,理论与实际相统一,教学与练习统一,课堂与实训场地统一。

2.1.1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举例:很多液压课是理论与实际分离,比如简单的液压油性质的,讲运动粘度、动力粘度、恩氏黏度一讲迷糊了好多学生,我们现在简单的拿几种汽车上的液压油对比形象而直接,而且实用。

2.1.2教学与练习统一

我们把这个分成了八个项目,(1)汽车液压千斤顶的拆装。(2)液压油的认识 通过识别各种液体来加深油液的印象 (3)液压泵拆装。在拆装过程中,让他们了解液压泵的结构原理。(4)液压缸的拆装。通过对转向机的拆装来了解执行机构液压缸的特点。(5)电磁换向阀和单向阀。(6)压力调节阀的拆装。(7)辅助元件拆装。通过对汽车一些过滤器,邮箱等拆装来了解液压辅助元件。(8)回路设计。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设计出压力调节、速度调节回路。

把学习内容引入到具体的拆装实训中,通过具体的实用的零部件拆装来掌握液压的基本知识。

2.1.3课堂与实训场地统一

主要是引入国际上先进的教学模式,把理论上课的课堂与实操场地相统一。

2.2课程内容改革

液压传统课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液压力学基础:一是通过液压千斤顶拆装,讲解为何省力的原因以及千斤顶内部结构。二是通过各种油品来介绍液压油的各种特性如液压油的粘性。

液压动力机构:引入各种泵拆装以及测量,如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通过泵的测量维修要求,来了解泵工作原理。引入各种常见的故障来加深泵结构的理解。

液压控制部分:引入汽车中的电磁阀、单向阀。通过这几种阀的拆装,来掌握其结构原理和控制方式。

执行机构:引入汽车中的齿轮齿条转向机和制动缸拆装与维修。一个是通过转向机的拆装来了解其结构特点。第二个是看转向机怎么切换方向,也就是油路怎么切换来实现左转还是右转。

液压辅助装置:汽车中有很多的过滤器,油箱,管路来了解辅助装置。适当介绍下各种过滤的精度。比如机油集滤器有的是网式结构而空气过滤是纸质。这样对比就比较形象生动。

液压实例:通过汽车中的制动回路、冷却水循环来讲解液压实例。通过在实车上找到一个液压系统的动力部分,执行部分,控制部分。辅助元件等来了解一个系统的设计应该要考虑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3 具体实例

齿轮泵学习,我们的学习齿轮泵这个内容步骤要求是:

(1)拆装。(2)测量,主要是测量间隙,用塞尺测量齿顶面与齿轮泵壳体内壁的间隙,测量齿轮与齿轮的啮合间隙。测量泵盖与齿轮端面的间隙。这三者影响齿轮的泄漏和工作效率,所以都需要测量。(3)工作原理,通过实物的对照分析,总结出齿轮泵的工作原理。(4)提问。通过实际的结构提出以下几个问题A齿轮泵油压入口出口B齿轮泵中间的卸荷槽的设计理念 C齿轮泵工作原理D通过结构分析,尝试着得出齿轮泵的工作特点,如工作的脉动、困油现象。(5)课堂总结。学生之间的通过相互交流讨论,来回答以上问题。这样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原理再实训的模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以及适当的分析能力。

4 结语

笔者在从事了几年的液压主讲老师和几年企业中从事气压与液压的工作经历,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针对实践工程比较常用的零部件和工作原理,对液压课程尝试着改革,从课程的内容和模式上都进行了修改,取得不错的结果。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实践动手中学习到比较常用的知识,让抽象的知识变成可以触摸到的实际零部件,通过具体零部件拆装测量来再次加深理论知识。最后通过适当的液压系统来培养学生使得拥有一定的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伍先明,胡燕平,刘爱军.“液压传动”的教学与工程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6期.

拆装实训总结例7

一、改革原有的实训教学模式,推行模块化教学

在模具实训教学中推行四个教学模块,坚持“教、学、做”合一,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讲练结合、实践先行、趣味伴行、模块化教学方式组织实施。根据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就业岗位需求,基于工作过程将模具实训教学以四个教学模块的形式开展教学,模具实训教学模块内容如下:

1、专业技能教学模块:

1)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模具钳工所有基本操作技能,打好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基础。

2)拓展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车床的、铣床、磨床、焊接等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了解普通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拓展就业途径。

3)数控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仿真技能、CAD/CAM软件应用教学,了解先进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

2、核心技能教学模块:

1)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

主要完成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的拆卸、测绘实训教学,将测量技术、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模具材料热处理、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塑料工艺与模具结构等多门理论课程融会贯通,使学生在拆卸、测绘实训教学中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课程。

2)模具安装、调试、维修实训模块:

主要完成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维修实训教学,了解模具使用设备冲床、注塑机等,掌握模具安装、调试、维修方法。

3、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

通过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4、技能鉴定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技能鉴定实训教学。

二、合理安排模具实训四个教学模块,制定优化的实训教学计划

改变以往在2-3学期以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为主的模式,学生实训了很长时间还不知道模具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困惑。优化模具实训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模具实训四个教学模块的实施。

1、第一学期在以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为主的基础上,增加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2、第二学期在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和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增加拓展实训教学模块和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使学生了解普通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学生在拆卸、测绘实训教学中了解专业内容,巩固专业思想。

三、模块化教学在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的情况,现将部分实训教学模块在实际教学中做法总结如下:

1、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

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教学目的:一是通过拆装了解模具结构,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的拆卸方法、组装顺序,模具工作原理,拆装工具的使用等;二是通过测绘了解模具零件的尺寸,绘制测绘零件草图,绘制零件正规图,标注零件的尺寸及公差,零件的材料,技术要求等。

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分阶段逐步实施,在第二学期引入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时,因部分专业课还未开设,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欠缺,那么这一阶段以模具拆卸教学为重点,通过拆装了解模具结构、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工作原理,掌握模具的拆卸方法、组装顺序、拆装工具的使用。

2、模具制造实训模块

模具制造实训模块教学目的:通过模具制造实训使学生掌握模具的加工方法、加工工艺、模具零件的加工、模具装配,巩固专业思想。模具制造实训模块内容包含冲压模具制造实训教学和塑料模具制造实训教学。

1)在模具制造实训模块教学实施中,采取个人独立完成到小组协作完成的教学模式;遵循渐进、有简到难的教学顺序;讲练结合、实践先行的教学手段。

2)学生第一次进行模具制造实训课题时,要求学生每一个人独立完成模具制造,使学生掌握模具制造从零件的准备、零件的加工、零件的组合、模具装配整个过程,锻炼学生独立完成模具制造的能力。

在后续进行模具制造实训课题时,采用小组协作完成的教学模式,小组成员四人,推选小组组长一人全面负责模具制造的进程、任务分配、协调小组成员零件加工精度和加工进度,通过模具制造实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课题,增强班级观念,团队观念。

其次模具制造过程组织管理,模具制造零件多、标准件使用多,如果组织管理安排不当,将可能造成零件丢失、标准件使用过多、钻头铰刀丝锥等工具损坏严重、零件加工精度不高、模具制造效果差等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对模具零件加工提出要求,零件精度按图纸加工,如果图纸未规定公差则由教师制定公差,将零件的加工按课题要求对待,每加工好一个工件先由组长进行初检,教师进行复检,然后教师按小组分类统一管理工件,这样教师可以掌握模具制造进度、零件加工精度、有效的控制原材料的使用和标准件使用等情况。在成绩评定中采取以小组为评定对象,展开小组间竞赛,综合考察模具制造中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零件组合精度、模具装配精度、原材料的使用数量、标准件使用数量、工具损坏情况、团队协作情况、模具制造总体用时等方面评定出小组得分,再由小组成员根据小组得分、各自在模具制造中工作情况评定出小组每一个成员的成绩;以小组考核的方式评定成绩,可以有效地调动小组每一个成员,锻炼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增强团队观念。

拆装实训总结例8

一、课例背景介绍

在学校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处于核心地位。我市是减速机制造基地,减速机行业发展稳定,同时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也加快了职业的分化和综合,对人才培养的规格、人才质量和人的终身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职业学校的设备、师资与企业相距较大,迫切需要职业学校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新力量。

二、学习目标设定

项目课程的实施构建了以职业为导向,教学内容模块化项目化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结构,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车间为教学情境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减速机拆装与减速机零件的认识》项目课程是在原有《机械基础》课程上的变革,它的目标之一是要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减速机零件,如减速机箱体、端盖、齿轮、轴、轴承、密封圈、行星架等,了解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识;二是要使学生学会小型减速机的拆卸与组装,通过拆卸与组装,装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学生真正实现做中学。根据减速机中常用零件,我们将《减速机拆装与减速机零件的认识》分解为十个子项目,如《箱体》、《齿轮》、《轴》、《轴承》,等等。通过《减速机拆装与减速机零件的认识》项目,学生将获得如下技能的培训:1.拆、装技能;2.简单的测、绘技能;3.查阅资料的能力;4.计算机写作、编辑能力;5.团队协作能力;6.自学能力。

三、学习内容组织

课程内容的组织通过十个项目的实施、完成,让学生掌握减速机拆装技能。每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如下: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制订工作计划教师审核工作计划,提出改进意见检查并提供环境实施达到目标,指导每个小组的研究情况学生汇报研究成果完成实训报告学生互评,教师考核。

四、教学情境创设

1.周边环境教学情境创设

绘图区及拆装室四周墙壁贴挂减速器装配图及零部件图,创设车间工作情境;走廊过道等张贴或悬挂学生或教师语录;增进学生学习热情。

2.拆装区教学情境创设

按照企业管理5S要求,给学生配置拆装工具箱。在学生寻找拆装用工具及放置拆装用工具时,能迅速有效,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每一个小组摆放小组名称:拆装组,查找资料组,测绘组、工作图组。

3.多媒体教室教学情境创设

计算机联网,保证计算机网络在线,能更好地运用现代技术为学习服务。同时,教师提供机械设计手册图书若干,使学生能从书中获取所需。

五、项目任务描述和教学过程实施

任务一:拆卸与装配轴承。

【学生学】:按拆装顺序、规范,以及有序进行轴承零件部件拆卸,拆卸工具的放置较规范。拆卸零件做好标记,并填写学生工作业。

【教师导】:1.明确工作任务:拆卸与装配,核心工作是轴承部件的拆装。

2.拆卸示范:拆卸中讲解轴承中装拆方法。拆装中讲解拆装注意事项。拆卸时注意强调:拆卸顺序正确、规范,工具与零部件分区分整齐有序;记录与标记零件的装配关系和装拆顺序。对拆下来的轴承讲清轴承结构的组成。

3.轴上零件的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设计反思】:明确的分工,规范程序性的操作是这一环节实施的要点。

任务二:滚动轴承知识研究。

【学生学】:从不同的途径查阅轴承知识:

方法1:从《机械基础》教材中

方法2: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中

方法3:上网,从百度键入“轴承”进行查阅

方法4:从机械设计软件中获取

【教师导】:1.据拆下的滚动轴承实物及该减速器装配图中的明细栏对该轴承的型号规格,引出其型号规格含义。

2.提供查找滚动轴承代号的途径,引导时突出强调查阅要求:方法途径多,快且正确,同时要求学生注明出处。

【设计反思】:1.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这是项目教学设计主要思路。这里,恰当而真实的工作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潜能,教学效果很好。

2.注重探究性学习的引导。

任务三:分析轴承结构,并绘制轴承草图。

【学生学】:在学习制图后的基础上,对轴承结构进行草图绘制(后续课程开设减速机测量与CAD绘图,此处不进行测量及计算机绘图要求)。

要求绘图草图能清晰表达结构情况。全班同学对拆下的轴承实物先测内圈、外圈直径,以及宽度,圆整后,定轴承类型及代号后进行手工图板对滚动轴承的规定画法绘制。

【教师导】:用目测草绘出该项目中滚动轴承的规定画法,强调测、绘要求:零件草图内容完整,表达正确,图线清晰,比例均匀,要求合理,字体工整。草图不应是“潦草”的图。

示范游标卡尺的使用并测该项目中拆下的滚动轴承的内圈、外圈直径及宽度,圆整后,定轴承类型及代号用规定画法作图,比例合适,表达正确无误。

【设计反思】:对学生得到的草图表达方案各不相同,教师应先肯定学生的讨论合作的积极态度,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然后才能强调滚动轴承的规定画法。

任务四:探索轴承在装配图中的绘制方法。

【学生学】:1.上网查阅资料。

2.讨论探究。

【教师导】:1.教师提供减速器传动轴及轴上零件装配图,要求学生能认出轴承型号,查资料定代号,并会使用规定画法画出。2.拓展素材的提供要紧扣本项目子课题,引进了课外的分层教学。

【设计反思】:对本项目进行拓展与延伸,针对学生以后可能遇到类似的问题,能够想到用该知识进行解决。

任务五:交流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学】:每一小组选派一人作为汇报员,在汇报中展示成果。

【教师导】:对学生的亮点予以肯定,对不足之处委婉地点出。

【设计反思】:学生汇报及成果展示,能集思广益,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六.设计教学评价

拆装实训总结例9

通观本教材,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根据企业生产实际组织内容,保持教材的实用性

经过对现有相近教材的深入调研,本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上,选择具体车型作为描述的载体。而现有大多数高职教材仍然沿用大学本科教育的教材编写模式,以汽车各部分结构为主线展开全书内容,比如介绍离合器时,首先讲到各种形式离合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然后是各种形式操纵机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因为离合器和操纵机构各种形式的都有,容易导致读者形成误区。本教材则吸取其经验,选择以具体车型为载体,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产生上述误区,以桑塔纳2000GSi车型为例,介绍了搭载膜片弹簧式离合器和液压操纵系统,一目了然。

本教材以上海大众-桑塔纳车型为例,系统地介绍了汽车整车(发动机和底盘)各部分的拆装步骤、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注重汽车发动机和底盘各总成的连接关系,对各总成的拆卸、装配、调整步骤实行任务驱动,在了解发动机和底盘的构造原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汽车拆装工具和检测仪器的正确使用、分析,进一步巩固发动机和底盘的构造知识,从而掌握对整车进行拆解、调整、装配的操作技能。该车型的市场保有率非常高,选择它为载体的目的就是让教材内容更加贴近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实际,满足汽车维修服务行业的市场需求,从而方便学生就业,达到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结合高职教育特色搭建结构,保证教材的科学性

本教材分7章,各章相对独立,自成一项实训任务,如:第二章发动机总成的就车拆装,第三章发动机的分解组装,第四章传动系统的拆装与调整等。各章又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各实训任务均为汽车维修过程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操作项目,充分体现了汽车拆装的实用性,使学生在汽车拆装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实操技能。

为突出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每一项实操任务之前都列出了学习目标、考核标准、教学建议,任务之后还有拓展阅读和复习思考。

三、考虑汽车行业特点开发资源,保障教材的先进性

汽车维修互联网络的出现,打破了资信传递在空间、时间上的局限,能在第一时间全面、快速地将资信迅速地传到全球。从国际汽车维修行业看,维修企业技术资料查询、故障检测诊断和技术培训网络化已相当普及。

而本教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注重加强与网络教学环境的结合,在每章的拓展阅读中都提到一些优秀的部级、省级精品课程网站,以备读者自行查阅更多相关知识,加深内容的学习。良好的网络环境和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网络教学的开展提供优越的物质基础,不断丰富的相关课程教学网站上的内容,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拆装实训总结例10

让学生在课下登陆平台领取《拆装发动机活塞连杆组》任务工单,对教学的重难点和学习目标有一个详细的掌握,同时观看微课,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完成课前测试,对自己的预习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测试情况,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这样就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并且也有利于课上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平台上布置一项学习任务或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并查找答案。例如本课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查找赛欧、帕萨特、本田雅阁等车型发动机活塞连杆组的维修资料,记录其组成及检修方法,并比较各车型的特点。第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课堂教学: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经验,通过投影、网络或平台在新课导入环节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问题举例:播放一段活塞连杆组正常工作时发动机运行的视频和活塞连杆组不正常工作时发动机运行的视频,让学生找出二者现象的不同并且总结出活塞连杆组的作用。教师再导入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这样的导入过程比较流畅,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好接受,记忆深刻。②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观看微课,就微课中播放的画面给学生进行讲解,例如活塞连杆组的工作原理、拆装方法等,和学生一起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掌握零件的定位和标记、拆装步骤和工具准备等相关知识点。学生如何正确安全的拆装活塞连杆组呢?利用仿真演练软件虚拟的操作环境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使用软件进行讲解,并且指导学生进行拆装练习,观看一步,操作一步。如果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操作和步骤,软件能够自动的进行更正和提示。使学生能够快速的熟悉相应的拆装流程。通过在趣味的仿真软件中反复的练习,学生可以顺利地通过拆装考核。③课堂测试与练习设计。通过活塞连杆组拆装实训进行课堂测试与练习设计。在实训室,教师结合工作岗位和任务单的要求,测试学生拆装活塞连杆组,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拆装工具准备和拆装操作。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点评并打分。实训过程中教师进行操作指导,并且通过实时录播技术拍摄学生的拆装视频,记录学生的典型行为。穿戴式智能眼镜可以以第一视角实时将现场操作过程进行录制和传输,上传到教学平台。④课尾总结设计。课尾关于活塞连杆组理论知识的重难点问题,学生可以回顾微课,积极地进行小组讨论由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对于实训拆装的方法和步骤,学生通过观看实训现场操作视频,回顾自己的拆装过程,区分规范操作与错误操作,由教师进行点评,最终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活塞连杆组拆卸方法。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管理(评价)软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和学生作业任务完成情况实施教学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2]。利用教师空间、平台或移动终端进行意见收集,展开教学交流与教学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探究和解决本节课遇到的问题。信息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3]。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具体,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解决一些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引发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在政策制度、技术设施、信息资源、人才培养和重大应用等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被纳入职业教育宏观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国微课大赛的举办,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加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职业院校教师应自觉提升信息化教学意识,提高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