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液压课程设计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8 15:57:58

液压课程设计总结

液压课程设计总结例1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机电类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1]。随着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广泛应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在高职机电类专业课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该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也促使本课程教学逐渐由课堂转换为实验室教学。因此,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已不再适合。在这种背景下,对《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改革,对原有知识内容进行重新设计编排,通过项目形式呈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均得到提高。

1 项目教学法的涵义

项目教学法是从教学生“学会学习”目标出发,使教学从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将学生的学习与学生发展密切结合起来[2]。以项目学习任务为载体,以目标为引导,以实践为主线,以能力为核心;融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能力提高于一体的教学模式[2]。

在项目教学中,教师是项目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拿到项目后就进入了教师预设的情景中,在学习情境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完成项目任务的学习,最后再由学生自行完成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在整个学习中,教师一直充当的应该是组织引导的角色,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项目教学强调的是在学习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2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项目设计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在学校液压实训室和气动实训室进行,为期两周时间。在课程学习期间,学生需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掌握操作技能。

结合课程知识点、实训条件和生产实际等情况,将课程设计为十个项目,每个项目围绕一个主要任务展开,通过项目中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最终完成项目任务。

项目一:液压千斤顶的使用,目标:学会使用液压千斤顶。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特点和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支撑,建议4课时。

项目二:加工中心液压系统动力元件的选择和拆装,目标:(1)会拆装液压泵,认识泵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零件形状,增加动手操作能力;(2)能通过型号识别各种泵及泵的规格。液压泵的作用、分类和性能参数,常用液压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液压泵的选用方法等相关知识支撑,建议4课时。

项目三:压蜡机执行元件的选择和分析,目标:(1)会拆装液压缸,认识液压缸结构、工作原理、主要零件形状,增加动手操作能力;(2)会拆装液压马达,认识液压马达结构、工作原理、主要零件形状,增加动手操作能力。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作用、分类和特点,液压缸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支撑,建议6课时。

项目四:液压钻床液压回路的设计,目标:(1)会调节液压控制元件,组装液压控制回路;(2)会使用液压仿真软件,并进行液压回路的设计。认识液压方向、压力、流量控制元件符号、结构和工作原理,会分析液压控制回路等相关知识支撑,建议8课时。

项目五:CK6140数控车床的使用、维护及保养,目标:(1)能进行液压回路的安装、调试、维护和保养。液压元件的应用,回路的分析。等相关知识支撑,建议6课时。

项目六:手动送料装置的设计与调试,目标:(1)会识别和选用气动元件;(2)能绘制简单的气动系统控制回路;(3)能根据元件的功能设计气动回路,并进行相关调试运行。气动系统的组成、特点及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支撑,建议4课时。

项目七:气动夹紧装置设计,目标:(1)能进行气源装置的日常维护;(2)能进行系统压力调节;(3)会选用气缸。气源系统各元件的工作原理、图形符号及功能,气缸的类型和选用。等相关知识支撑,建议4课时。

项目八:折边装置气动回路的设计与调试,目标:(1)能在仿真软件中设计气动回路;(2)能构建各种换向回路,并进行回路调试;(3)能进行气动回路设计与调试。气动控制元件符号、结构和工作原理,控制回路分析等相关知识支撑,建议6课时。

项目九:卧式加工中心气动换刀系统分析,目标:(1)能在仿真软件中设计气动回路;(2)能进行气动回路的安装、调试,具备回路分析能力。仿真软件的应用,气动元件的应用,回路的分析等相关知识支撑,建议6课时。

项目十:压印装置控制系统的维护,目标:能分析判断气动系统,及时排除回路故障。气动元件符号,气动系统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支撑,建议4课时。

3 《液压与气动技术》项目课程实施

项目化课程是以工作项目为核心,以应用为目的,以教学任务为载体,主动寻找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3]。

项目教学通常以小组形式进行,因此在进行课程实施前,先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建议每组3~4人为宜。分组时,教师应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基础、自主学习能力等因素,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搭配分组,以充分调动每组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项目课程的实施过程包括:任务分配、学习计划制定、学习实施、成果展示、评价总结。

1)任务分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取项目任务书,明确学习任务,所要达到的目标。

2)学习计划制定:根据项目任务书描述,小组讨论制定学习计划,任务完成步骤,确定任务实施方案。

3)学习实施:学生根据小组制定的学习实施计划进行项目实施,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完成项目任务。

4)成果展示:项目完成后,每组选派一名成员公开讲解展示任务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果,达到的效果。

5)评价总结:根据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形成由小组自评、组组互评、教师评价的三维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任务完成情况等。

4 小结

总之,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能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技能的提升,让学生明白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相辅相依的关系,而且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也促进了学生协调合作能力的提高,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洪波.基于液压传动的课程创新教学[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6:56-58.

[2]马春峰.《液压与气动技术》项目教学的尝试[J].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69-71.

[3]黄惠茹,李金哲.高职液压与气动课程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3,10:42-43.

[4]耿秀明.基于项目法《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80-181.

液压课程设计总结例2

由于液压控制的可靠性和便捷性,液压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笔者结合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对任务驱动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探索。

一、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效果不佳

传统的液压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一般是先讲液压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再讲部件构成,然后是各种控制回路设计和分析,接下来是系统的各项参数计算和仿真,最后介绍应用案例和实操演练。考虑到职校学生的特点是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学生如果对于前面的液压系统工作原理等理论部分会无法理解透彻,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影响到后续的课程学习。

2.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被动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是首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到实训室进行演示操作,最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这种“老师台上讲,学生座下听”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有效地维持好课堂和实训场所的教学秩序,但是也让学生丧失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的内容和特点

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分为“提出任务一分析任务一完成任务一总结”四个阶段。教师首先在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目标和内容融入到一个个学习任务之中,指导学生以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知识点和技能的学习。然后,学生在老师对任务进行讲解和分析后,灵活地运用网络和分组讨论等多种手段和措施,解决任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老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任务驱动法的特点就是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任务中锻炼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学习习惯。从任务驱动法的内容和特点可以看出,“任务驱动法”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三、“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施

1.提出任务

选取任务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原则:一是任务要依据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题材选取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二是要考虑到任务设计的表现形式,任务设计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这样能让学生较快地接受任务,进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基于以上原则,选取小型液压钻床控制系统作为本次教学设计任务。

2.分析任务

分析任务是让学生对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清楚任务的具体要求和作用。在分析任务的环节中,教师通过播放小型液压钻床工作时的视频,让学生意识到液压钻床控制系统采用的是机械加工中常用的快进一工进一快退的循环工作方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设计液压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的问题:钻头升降运动的方向控制,钻头在不同工况下的速度控制,加工完成后如何归位,如何选择液压元件组建液压回路。

3.任务实施

任务实施环节主要是锻炼学生在任务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前面的任务分析,学生已经明白了工作方向和方法,根据工况分析结果和任务要求,选择相对应的调速方式和液压元件,设计出系统的电气回路和液压回路,进而组合成完整的小型液压钻床控制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参数的计算,完整的调速回路、换向、快速运动及速度换接回路、选择调压和卸荷回路,最后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回路在仿真软件上进行调试验证。

4.总结与评价

液压课程设计总结例3

引言

液压传动与机械传动、电气传动相比具有许多特殊优点,其应用已涉及二十多个专业领域的不同场合。各理工科大、专院校都把《液压传动》作为相关专业的技术基础必修课或专业课程,并既有理论知识学习,又有实际技能训练。在教学中安排《液压传动》课程设计,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巩固、消化和吸收课堂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加深对液压传动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深度、广度,借助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手册等相关参考资料,提高掌握和使用制图及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等手段来正确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和意图的能力。

传统的《液压传动》课程设计

各校《液压传动》课程设计开展十几年来,设计题目一直是组合机床液压系统设计,具体如“卧式双面多轴组合钻床液压系统设计”、“半自动液压专用铣床液压系统设计”等,这些题目属于已经在工厂成熟应用的、典型的液压系统。对学生掌握负载计算、液压缸参数计算、结构设计及校核、液压基本回路的选择、元件选择、液压系统性能估算等方面能起到较好的锻炼。如HL-12型手扶拖拉机传动箱体两个面的钻孔加工,首先需根据设备要求分析液压系统要完成的任务,需要几个执行元件,这几个执行元件各自有什么动作要求,相互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等等。同时还需了解有关机械制造工艺方面的知识,双面钻多个不同直径的孔,在已知孔个数、直径、材料及硬度的情况下,如何计算负载。其次还需了解液压动力滑台与液压缸的连接形式,以确定液压缸的结构形式,以及根据滑台运动速度要求确定液压系统的基本回路,根据机床的布局决定液压系统采用分散结构还是集中布置等等内容,确实能达到课程设计的训练目标。

新形势下的《液压传动》课程设计

新形势下,一方面液压技术向高压化、微型化、集成化、自动化、机、电、液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使得液压技术在机床、冶金、矿业、建筑、塑料等行业取得更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多,就业压力增大,企业要求新人能直接上手设计、制造。这样的形势下,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更新换代,了解多种类型、典型的液压系统设计,显然传统的《液压传动》课程设计已不能满足需要。

那么,如何改进《液压传动》课程设计,使其适应新形势的需求?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已连续在三界学生中尝试以下改革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需要明确对于课程设计应满足教学要求,不能完全等同于工厂的产品设计。因此设计的题目应来源于生产实践,但不宜与其完全等同,涉及的知识面不能太广,资料应比较齐全,使学生易于着手。课题的工作量应使多数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并有时间查阅资料和独立思考问题。 转贴于 基于这些考虑,液压传动课程设计应选题于生产实践中已证明是切实有效的、性能较好的液压传动典型系统,以使学生今后举一反三,模仿、推广应用和进一步创新发展。

其次,结合本学院教师这几年的科研,设置了多种类型的题目,如与航天六院合作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安全脱模装置中的液压系统设计、与北京燕山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合作的石蜡包装码垛生产线中的液压系统设计(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内蒙古科技厅支柱项目轨道除沙车液压除沙系统和液压行走系统设计、双剪式液压升降台液压系统设计等等。这些类型的课程设计题目,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液压传动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液压传动更广泛的应用及本专业的其他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双剪式液压升降台液压系统设计,学生需了解双剪式液压升降台的结构及运行工况,负载计算需结合理论力学的相关知识,是一难点。根据升降台的最大负载、运行速度及起升高度确定液压缸的参数。为降低升降台下降后的最小高度,减小安放空间,液压缸如何放置很有讲究。此外,需要根据升降台的使用特点决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来选择液压系统基本回路,如升降台承载货物、设备或工作人员,安全性很重要,所以系统的设计应以安全性为第一,如用平衡回路实现升降台在举升位置可靠停留等。

在设计中,从液压传动方案的分析和液压原理图的拟定,到主要液压元件的设计计算和选择(如液压缸、泵站的设计,液压马达、泵阀的选择),到液压辅助装置(油箱、滤油器、蓄能器、管路等)的计算、设计或选择,再到液压传动系统的验算和校核;液压系统图的绘制;液压部件装配图、零件工作图的绘制,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实现了完整的课程设计训练的目的。

这样的设计题目,虽解决了新形势下对《液压传动》课程设计的要求,但短短两周的课程设计时间,要完成一个所需知识涵盖了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并涉及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几乎所有课程的课题,显然有一定难度。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在本课程讲授伊始,即液压传动的现状和发展模块讲授后,就布置设计课题,以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查阅资料,温习相关课程的有关内容,自学未学过的相关知识,并带着目标学习《液压传动》课程。[1]

总结

新形势下,教师应当使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发挥主角的作用,学生在设计中遇到问题应首先自己考虑,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意见,必要时与指导教师讨论研究。不应向指导老师索求答案或抄袭其他同学的设计计算数据。在设计中,往往要经过多次的核算修改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故提倡“三边“的设计方法,边计算、边绘图、边修改。这样,利用新颖、成熟的设计题目,坚持传统的课程设计要求,《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方法同样可以应用在机械专业其它课程的课程设计中,以适应时代对高校课程改革的需求。

参考文献

液压课程设计总结例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26-02

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融合,使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各高校都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作为工科大类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来满足行业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适应行业发展和多元化市场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加快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

就地方农业高校而言,工学类专业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限制。如何优化现有资源,改革实践教学,促进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是我校农业工程类学科一线教学人员一直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自己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与体会。

一、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难度较大,易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实践能力更得不到锻炼和提高。通过改革本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知道学什么,有什么用,而且把抽象的理论内容在实践环节具体化。同时在实践环节中采用团队协作、分组讨论、轮流答辩等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实施对象为吉林农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并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相关调查(如表1所示)。通过调查结果表明:四个专业的学生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满意度高达99%以上,无不满意同学。说明同学们对新实践教学内容认可,对新实践教学形式喜欢,符合他们的兴趣,利于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也与部分学生进行了交流,探究满意度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学类学生多数为男生,基础兴趣较浓厚,探知欲望比较强;二是新的实践教学内容促进了知识融合,对学生其他课程知识的学习起到加深和巩固的作用;三是液压与气压传动知识贯穿整个高年级的学习过程,直到最后毕业,强化了课程基础知识;四是新实验创造了团队协作、探讨问题的和谐氛围,培养了动手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五是新实践教学体系与实际应用结合,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通过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满意度高,达到了以学生为本的要求,也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实践效果良好。

二、巩固了学生多学科专业知识

液压与气压传动新实验内容基本为综合性实验,如:鼓风炉加料装置实验。给出学生该实验的回路图(如图1所示),让学生选择所需的气动元件,根据回路图用气管将元件进行连接,组成回路。并让学生完成能够实现鼓风炉加料装置的电磁铁动作顺序表(如表2所示),检查确认无误后,绘制电气连线图(如图2所示),根据电气连线图进行继电器部分连接。仔细检查后,按下启动按钮,并打开气泵放气阀,调节减压阀压力。通过手动控制继电器控制按钮最终实现鼓风炉加料。

除此之外,还可利用PLC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控制系统实现液压与气压传动的自动化控制,如:模拟机床动作实验(如图3所示)。根据液压回路图学生自行连接,按照液压回路功能要求进行PLC外部接线(如图4所示)。为了实现系统不同功能,学生也可自行设计程序来加以实验,最后通过点击启动按钮运行系统,以此检验液压系统功能实现情况。

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作为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践教学的延伸,内容可根据自己专业进行拟定。将机、电、液、气等知识融合。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可以结合实际应用机械设备或农用机械将液压或气动系统设计融入其中作为整体设计内容的一部分。自动化专业可以拟定相关液压或气动设备将继电器控制或PLC控制等知识融合。交通运输专业可以结合车辆载运工具,在完成基本机械设计基础之上增加相关液压或气动系统设计。

通过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把机-电-液或机-电-气知识相互融合,巩固了工学类学生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为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强化了学生综合能力

构建综合实验内容,组建了学生实验队伍。通过综合实验内容完成的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能力。在液压与气压传动回路组装调试和继电器电线连接阶段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不满足系统运行要求的情况,整个团队会进行每一步的排查,发现问题,讨论、分析问题,直到解决问题,使学生多种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结合PLC自动控制系统的编程,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及创新思维。最后通过小组答辩过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等。

总之,通过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践教学的改革,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多种实践能力。对于此类实验教学内容需要学时较多,所以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更利于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增强了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

通过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打破了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促进了实践教学的改革深化。因此,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具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能在本职岗位上成就事业和实现自身价值。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丰富的理论水平、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如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还应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不仅增强了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而且促进了液压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和发展。对其他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也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改革实验内容、延伸实践教学环节等举措,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改革实施效果良好。也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以学生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才能适应新时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液压课程设计总结例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3-0064-02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利用液体或气体的压力传递力和运动的一种传动,由于它具有其他传动方式不可替代的许多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工程机械、冶金机械、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矿山机械 、建筑机械等各个工程技术领域。随着微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学科的发展,液压气压传动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从军用到民用,从重工业到轻工业,到处都有液压气压传动与控制技术。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由于机、电、液(气)一体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适应形势需要,必须突破旧的教学模式,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

一、明确培养目标,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我院属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主要培养面向工业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遇到有关液压和气压传动的问题一般是关于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和保养等项目,很少接触到系统的设计校核计算工作。因此,根据职业岗位和技能要求,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1.合理删减教材,做到重点突出。

首先,从课程内容总体看,本课程包括液压与气压两个方面,以液压传动内容为主,气压传动为辅,学生只要掌握了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气压传动理解就很容易;其次,对于教材中过繁过深的理论推导过程、分析和计算内容进行删减,公式推导过程省略,只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理论公式,学会如何正确应用即可。

2.增加典型液压系统实例

为使学生具有一定调试和维修液压设备的技能,必须加强学生对生产设备液压系统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可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更好地把零散的液压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得以灵活应用。为此可以将教材中的3个实例增加到5个,即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外圆磨床液压系统、液压机液压系统、注塑机液压系统和起重机液压系统。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理论抽象而实践性又很强。因为液压传动的过程是在封闭的系统中完成的,要建立起直观的认识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这个专业贴近生产实际,应用性很强。一般的液压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所以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加上随着教学的改革,本课程的教学时数已经缩减,故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任务了。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并加强实践环节,才能改善教学效果。

1.多媒体辅助教学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结构图、原理图特别多,有的还比较复杂。过去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教学挂图、教学模型等辅助教学。老师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特别是加入平面动画以后,元件的动作、状态及液压油的流动过程,都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例如在讲解换向阀的工作原理时,只靠挂图,学生对于什么是“通”、什么是“位”,以及阀芯动作以后,到底是哪些通道接通,哪些通道断开,这些基本原理总是不容易理解。而动画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阀芯动作后的位置,液流的流经路线,这些都一目了然,甚至比实验、实习还要直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把不同教学内容按教学目标的要求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极大地增加了授课的信息量,使教学过程的辅助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较好地解决了学时减少而内容增加的矛盾。

2.理论联系实践教学

在进行液压元件教学时,还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学。如在讲解过程中配以实物拆装演示,在学习齿轮泵、叶片泵时,教师利用课件一边讲解结构原理,一边进行实物的拆装;然后再让学生分组拆装,教师巡回指导,提出一些关于结构特点,易发生的故障及排除的方法等问题,让学生进行研究和讨论;最后由教师来分析总结,并对动手能力强和善于思考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让学生在接触理论的同时,通过自己动手拆装掌握一些实践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有利于开展互动教学,这比在课后安排拆装实验效果好得多。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技能,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液压传动系统中常见的元件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等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能自行组装液压基本回路。通过液压传动实验,使学生初步具备液压元件、液压回路的组装和测试的综合能力,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在工程实际中处理液压传动系统的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改革了实验教学体系,在完成传统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典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综合实验属于开放型实验,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回路进行实验,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改革考核方式,加强过程考核。

本课程最终考核方法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理论教学包括理论考试成绩、上课表现、完成作业情况三部分,实践部分包括实践技能、实习报考、实习态度三部分。考虑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所以总评成绩理论部分占50%,实践部分占50%,通过这样的考核方法,一方面督促学生上课认真学习,下课及时完成作业,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 论

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使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改革总是需要不断地探讨、摸索和总结,希望将来我们会发现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来改进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姜佩东.液压与气动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液压课程设计总结例6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鄂尔多斯 017000)

(Ordos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Ordos 017000,China)

摘要: 文中结合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培养目标及液压传动课程的自身特点,主要从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两个角度, 对“液压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以进一步提高液压传动与控制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

Abstract: Combined with undergraduate cultivation target of teaching research univers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aulic course, mainly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optimal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ans two angle to discuss the teaching design of "hydraulic drive and control" curriculum, and means to improve the hydraulic drive and control courses teaching quali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knowledge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关键词: 液压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创新能力

Key words: hydraulic;teaching method;teaching design;innovation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183-02

0引言

液压传动与控制是机械类、交通运输类、自动化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其在现代冶金机械、矿山机械、车辆工程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该课程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内容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听懂、学会,使其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高水平液压人才,是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文章结合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自身特点,对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

1优化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内容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研究型大学培养的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培养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不同,它兼有大众高等教育和精英高等教育的特征。它主要培养具有一定复合知识、有较强创新能力、研究潜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人才。

液压传动及控制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工程应用背景的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在掌握液压传动与控制理论的基础上,能分析和设计液压系统,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用。同时,随着液压技术的飞速发展,液压传动及控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课程内容不断拓展和更新,教材知识量显著增加。所以,如何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科学地选取教学内容并进行有机整合,是教学环节设计的一个重点。

1.1 课程内容实现模块化本课程主要包括液压流体力学基础知识,组成系统各类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性能及通过基本元件组成的各种控制回路的性能特点等。针对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本科培养目标作如下调整:

打破现有教材按章节划分的结构,按模块重组教材内容,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成4个模块,即流体力学基础理论模块、液压元件模块、液压系统模块以及液压系统的测试与故障诊断模块。将各个模块的教学课时重新分配,重点放在液压系统模块和液压系统的测试与故障诊断模块上。这样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可以更好地把零散的液压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得以灵活应用;在选择典型液压系统时要根据专业特点有所侧重,如我校液压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交通运输专业(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方向),所以在液压系统的选择上主要介绍汽车典型液压系统。液压流体力学理论基础模块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理论概念和主要公式的运用,讲清其来源、变化、物理意义、实用范围及局限性,删减冗长的理论阐述和公式推导计算过程;对液压元件模块,以各液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应用场合为重点,进而能够正确选用各类液压元件。

1.2 实验内容实现同步化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行多层次实验教学。在课堂的理论教学过程中,通常以分析各元件及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为重点,工作原理图结构简单易懂,但很难与实物结构相一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会感到很盲目,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脱节。若使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同步进行,可以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液压系统调试及性能分析等综合型实验项目。同时,也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尝试建立虚拟实验室,将实验室建设成开放式实验室,方便学生自己设计、实现并评价自己的设计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这样也可以解决多数高校实验设备相对缺乏,实验器材数量有限,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矛盾。

我校实验教学共分两个层次:认知型实验和综合训练型实验。认知型实验主要是对应元件模块设置的拆装实验及性能验证实验;综合训练型实验是针对系统模块进行系统构建和性能分析实验。

实验学时安排在对应理论教学内容之后,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及时理解和巩固。通过实验,不但综合了教学内容、验证了理论,而且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方案、装配和调试分析等,建立完整的工程实施理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方法。

1.3 课程体系实现统筹化《液压传动及控制》课程不是孤立的,它与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数控技术等机械类、电气控制类课程紧密相关,把这些课程贯穿起来,成为一条线的系统教学,既有利于液压传动技术与先进控制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又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观点的培养。同时,又可促进基础理论教学,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要考虑各门课程之间的前后关系,实现统筹安排。

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实现模块化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各模块之间的衔接性,建立由个别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课程体系。由基础理论到液压元件再到液压基本回路及液压系统,由点到面、以面促点最终达到读懂、分析和设计液压系统的目的[1]。

2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液压传动与控制课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实践性。同时由于液压元件具有封闭性,很难观察了解其内部结构,阀芯运动、阀口启闭等工作情况,所以在进行液压元件结构运动、工作原理及分析液压油路的教学时,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学生兴趣索然。所以,如何实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是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

2.1 教学手段实现多元化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元件的结构和原理以及基本回路的理解比较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元件的结构复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声音、图像及视频媒体相结合,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就容易明白。例如,在介绍换向阀工作原理时,利用动画演示阀芯的动作和油路的连通及油液流向、油缸两腔进回油路确定后油缸的运动方向等,同时作相应的解释说明[2];再辅以实验教学,学生就可以轻松的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强调结构特点,找出规律,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综合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强记忆能力。

2.2 教学方法实现多样化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制定,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均应有利于教学组织安排,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所学的知识。如在讲述绪论部分时,根据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可以采用发现教学法,即学生根据教师及书籍提供的资料,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从而自己总结出一定的原理和结论的教学方法。这部分可以列举一些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液压千斤顶、起重机、挖掘机、磨床等,把这些实例的工作过程通过一些影象资料演示给学生,以展示液压传动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其优点,如传递的动力大,运动平稳,能方便地实现无级变速和自动控制等。

通过进一步分析实例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出液压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液压元件的学习中,改变传统的液压件和回路分开讲述的授课方式,可以部分引入元件在液压回路中的使用,做到即学即用,提高教学效率。在讲解回路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利用已学知识通过分析思考进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经过讨论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拓展知识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随着制造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安排一定时间介绍本课程涉及的相关理论的研究概况和发展动态,如液压技术的发展动态、国内外液压元件的研制情况、国内液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内液压界所取得的成就及一些著名专家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水压传动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技术瓶颈及其在核能、海洋、消防、水力喷射等方面的应用,国内国际最新的科学技术及学术观点等等。这样可使学生了解液压技术的进展及前沿,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和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结论

本文主要结合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教学研究型本科高校的培养目标以及液压传动与控制的课程特点,就如何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主要从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实施等角度对液压传动与控制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总结探讨。

液压课程设计总结例7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目前我国气压和液压传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室欠缺,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气压和液压传动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老师在上课时面对面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国目前存在大部分技工学校气压与液压传动实验室严重不足的情况,导致教学质量降低,老师的教学只能使用传统的教学,老师要把知识更好传授给学生吸收,只能利用多媒体课程来向学生展示其原理。

1.2 气压和液压传动学教学课时比较少

由于技工学校大部分专业的课程较多,气压和液压传动的总课时基本安排为80课时左右,老师要思考如何利用时间去给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快速学会气压和液压传动学的基本原理、典型的回路等,学会操作,以后能在生活或工作中使用。

1.3 不够重视教学工具,教学工具少

目前我国不管民办技工学校还是公办技工学校,资金主要用来采购学校各专业技能实训、学生考证的设备需求上,很多时候忽略了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具方面的需求,导致很多时候学习教具跟不上,比如:气压和液压传动种类繁多的元器件,如果学生没有实践操作,学生对其内部结构、原理等的学习都存在很大的困难。

2 必须改革目前我国技校气压和液压传动教学实操问题

工程机械、自动化生产线、数控等都涉及到气压和液压的传动原理,我国技工学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为将来社会担任维修、调试、装备、生产等方面的工作。本文气压和液压传动一体化教学,可以让学生能很快地适应各个岗位的需求,是当前学校教学改革之路的非常关键的问题。

一般传统教学方式为,灌输形式到验证、认知、技能、综合等几方面,学校教学要做到每个学生实操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保证,还要让学生在气压和液压传动专业技能上得到综合性的提高。一般应用于传统教学模式上,结合实际教学办法去更新相应的教学项目,例如:老师让学生进行气压的操控就更能掌握,必须要让学生更了解气动原件的结构、性能等情况。让学生能独立地看懂气动系统结构图、典型的液压传动回路,懂得解决基本问题,具有一定的故障排除的能力。可以打破传统的机械、自动化、电子等课教学的界限,从而实现教学的多样化,完善实验教学,改善实验教学模式;为了保证气压和液压传动课程跟其他专业的密切联系,学校必须对实验教学的学习内容进行改革。为了培养高素养的人才,学校必须具备一流的实验设备,高素养的教师团队。应以学生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操能力。

气压和液压传动一体化教学改革要体现以下几方面:(1)学校要明确一体化教学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工作原理、结构、性能等,加强理解并能进行实操。一体化教学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2)学校开展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气压和液压传动课实验模式,以前实验教学主要是演示为主,只对所涉及到的原理才进行演示实践。而一体化教学可以改变以往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分析创新能力的提高。

3 探索气压和液压传动教学改革

3.1 应用实践与理论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气压和液压传动课程是机械专业类一门理论比较抽象而实操性比较强的一门专业课,这门专业课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实操课程与理论课程分开上课。采用实践、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教学中以气压和液压传动理论为基础,以气压和液压重点应用元件,以气压和液压基本回路为核心。例如通过实践公共汽车车门开关气动系统,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系统原理图选择元件组成系统,运行中系统各元件出现问题,学会如何调节让系统正常工作,或学会如何分析系统出现故障的成因,及怎样排除故障。

传统模式教学给学生介绍阀、泵等元件(下转第136页)(上接第87页)结构原理,由于其内部结构复杂,学生只通过老师的讲解或通过看图表是很难懂的。而在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学习阀、泵结构时,通过学生对阀、泵等元件的拆装,其解构一目了然,变抽象为具体。例:老师安排学生动手拆装齿轮泵,主要让学生更了解泵的组成后再用投影仪展示其工作原理图,引导学生去对照分析实物、原理图的区别。老师再给同学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在拆装过程中更容易明白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在学习典型回路工作原理和应用时,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

气压和液压传动课程的学习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完成学习后具备液压系统的初步设计能力,包括液压元件的选用、回路设计等。为达到这个目标,应对气动和液压课程进行整理和分类,提炼典型工作任务。适当增加综合性、具有启发性的设计实验。例如老师设定液压回路设计实验要求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取实验元件,实验方案自拟,设计回路并进行调试运行。再由每组学生讲解设计回路,老师根据每组实验进行比较。通过实验实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设计能力。

3.3 实践教学开放实验室有助于培养学生设计能力

气压和液压传动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80课时的学习是不够的,学生要学习好该课程应在课程后加强实践。学校实行实验室定时开放,老师可以公布一些实验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实验小组,可以提出不同的实验思路等。老师评阅后,与学生一起探讨,确定实验项目存在的问题、可行性,再由老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思路去设计回路,在液压教学实验台上进行实践,验证设计回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可以很好地检验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4 考核课程方式的改革

大多数学校仍采用传统的期末考试总成绩占百分之六十的考核方式,造成部分学生平时不用功学习,不主动思考问题和参与实践。为改变现状,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将目前的考核模式改为实验教学过程考核为主,考核内容从实验的结果、实验的报告、实验时学生的态度,或者学生的答辩等方面。在实践教学中态度不好、缺课的同学按情况降低实践成绩或给予取消期末考试资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验效果。

4 结束语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新的教学办法、内容、模式不断更新,一体化的课程要不断地探索更合适的管理模式,组织企业实践专家共同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优化实验的内容等,提高一体化教学水平,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液压课程设计总结例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023-02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工业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它具有其他传动方式不可替代的显著的技术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工程技术领域。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机电设备操作、装配、维修和管理等岗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据此,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后继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特点是既有较深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是典型的工学结合课程。而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在课程改革中,基于能力本位,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实训设备条件建设,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1 明确课程的能力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以职业能力为根本,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已经发现的规律、定理为经济社会提供直接服务。结合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技能需要,制定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液压、气动元件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在操纵控制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能读懂典型液压、气压系统图,初步具备分析一般液压、气压系统工作过程,诊断和排除简单故障的基本技能。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打下专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自学能力。

该课程实现了高职的培养目标,满足了专业教育人才的要求,是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可以看出该课程必须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对基本技能训练,才能达到全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2 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教思想,本课程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内容结构体系,突出“必需、够用为度”的设计理念。教学内容改革本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选取,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课程内容总体看,本课程包括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两个方面,这两者有很多共性,教学中以液压传动为主,气压传动为辅。教学内容一共设计了六个模块:液压基础知识模块、液压元件模块、液压系统模块、液压系统设计模块、气压控制模块、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安装与故障分析模块。每个模块设计了相应的能力训练项目,每个项目又设置了一定的任务,每个任务中均将相关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力求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为此每个项目均以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案例为主,删除复杂的理论计算,降低理论难度,以实际应用为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本课程在内容组织上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明确任务和要求,在每个项目开始前先提出学习目标,再进行项目任务分析,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进行知识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这样可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评价。

3 教学方法改革

在整合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采用贴合实际的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几种方法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

3.1 查阅资料法

相对于机械传动和电力传动来说,学生对液压传动接触的比较少,缺乏这方面实际应用的经验和体会。如何让学生尽快熟悉这门课程并认识其重要性,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尽快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对于教师来说上好第一堂课至关重要。在学习液压传动概述时,首先通过大量的录像视频和图片,向学生展示了液压传动在实际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其次引入大家比较熟悉的液压千斤顶的实例使学生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再次通过引入学生前期在实习工厂所见过的某机床的液压传动系统实例,使学生了解液压传动的结构组成及作用;最后,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特点、应用及发展,并根据所整理资料写一份调查报告。这样的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查阅、整理分析专业资料的能力和市场调研的能力,拓展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锻炼了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3.2 一体化教学法

液压课程设计总结例9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是高职院校机械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掌握液压与气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液压与气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改造工作,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须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调整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主要面对的问题是液压传动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很少接触到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校核计算等工作。因此,培养目标的调整方向应注重实践,务实培养。课程的教学目标应降低该课程相关理论的难度和深度,删减课本中过难、过深的理论推导、原理分析、设计计算内容。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合理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作者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改革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转变教学态度,丰富教学手段

高职学生学习普遍缺乏主动性,带有明显应付的学习态度,因此转变教学态度,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甚为关键。作为教师应转变角色,融入他们,更多的理解和鼓励他们,深入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让学生跟着你的步伐走。教学手段应丰富,现代化教学多采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改善教学环境,还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例如通过动画演示可以将液压元件的结构、原理、拆装过程展示出来,边讲边演示,清晰而直观,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也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可以播放一些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明确课堂目标,总结简洁精练

高职学生大部分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在课堂中如果直接讲解,多数学生不能很快进入角色,一般在上课前先督促学生快速浏览本节课主要内容,先明确学习目标,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课程内容讲解结束时最后简洁精练地总结学习内容,例如,在讲解液体静压力方程时可总结为“压力的大小取决于负载”,在讲解连续性方程时可总结为“速度的快慢取决于流量”,利于学生记忆和复习。

3.注重理实结合,提高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自行组装液压基本回路,安装、调试、维护一些典型的液压系统。为此,学院建立液压与气动实训室,增强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增加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随着实训室的投入使用,可以将很多理论知识搬到实训室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如在学习液压泵时,教师可在实训室一边讲解结构原理,一边进行实物的拆装,并提出一些关于易发生的故障及排除方法等问题,让学生实践拆装。这种教学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开展互动教学。

4.利用仿真软件教学、注重读图能力培养

能读懂典型液压、气动系统图是学习的基本要求,增加典型液压系统图的分析讲解,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更是该课程教学的核心任务。虽然借助多媒体有很多动画、视频,但要学生完整分析一个液压原理图,大部分学生反映液压原理图不容易看懂。这时需借助一些常用的液压仿真软件。学生自己利用液压仿真软件制作回路,进行动画仿真。这些软件使用起来非常简单,比较直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

传统考核方式是采用期末考试笔试成绩评价学生,学生往往是考试前死记硬背,考完就全部忘了。改革考评方式主要是侧重过程考核,平时学习表现(20%),实操考试(40%),题库随机问答(40%)。题库中的题型有选择、简答、读图,其中每个学生随机回答简单题一个、读图题一个,时间控制在10分钟。

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提升了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学到了在以后工作岗位上可以用上的专业技术知识,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此改革探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与不完善之处,但只要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液压课程设计总结例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085-02

液压传动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实践性较强,与生产联系紧密等特点。液压技术渗透到各个领域,不断在工程机械、机床装备、冶金机械、塑料机械、船舶、汽车、航空等行业得到大幅度的应用和发展。但由于长期受到重理论轻实践思想观念的影响,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及企业发展的需求。论文结合我校在液压传动方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探讨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工程能力。

一、液压传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不合理。目前在液压方面的课程主要分为《流体力学》和《液压传动》两门课程。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且课时总数较少,无法具体讲授重点和难点。且讲授《流体力学》和《液压传动》这两门课程为不同的教师单独教授,不能将这两门课程的相互关联分析透彻。同时随着液压技术和电气传动技术的发展,电液相结合是一种必然趋势,而当前的液压传动类课程和电气传动类的课程基本上是分开设置的,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液压与电气的相互交叉优势,且侧重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工程实践训练和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2.教学实践对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力度不够。多年来,实践教学平台依然选用专用的本科教学液压试验台,这种试验台的液压回路均已事先设计好,对学生而言只是单纯的记录数据,无创新可言。目前的本科教学平台设计的实验技术滞后于时展的技术,甚至部分实验手段和方法的原理也出现错误。比如液压动态流量的检测,大多本科教学平台采用容积式的流量计进行检测,事实上,由于容积式的流量计的动态响应较慢,根本不能检测动态流量。而超强的能力和素质对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而言无疑是最大的筹码,但目前绝大多数毕业生在面临实际的工程项目问题时,多表现为动手能力差,不能独立思考,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应有的工程意识及能力。

3.教学模式偏重于传统教学方式。目前,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按自拟的教学方案进行授课,照本宣科;但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兴趣,这些不利于学生对液压传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现行的教学仍沿用传统的灌输方式,缺乏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4.与企业社会沟通和交流过少。许多工科院校在实践培养环节上存在较多问题,如与相应的企业联系不够紧密,致使学生不仅不能明确区分课堂教学和企业生产、制造、检验和调试的不同;而且缺乏对基础设备、工艺装备技术及国家行业标准的了解,使其在工作过程中表现为自身的专业性不强。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内容改革

1.课程体系的改革。将《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相结合,将流体力学的各个基本知识交叉在《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内,并将电气传动中与液压课程交叉较多的知识点,全面提高实验学时数。液压系统由包含多种液压元件的各种回路组成,各种回路之间协调工作,完成液压系统的既定功能。在液压系统工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各种阀的开启、关闭和比例调节,这就需要通过适当的电气回路设计实现液压阀和液压回路的相应功能,因此液压传动的讲授还应与电气传动知识点相结合,真正地实现机电液一体化。

2.启发式、项目式与精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液压元件》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动学习精神。新增课程《液压系统仿真和设计》在学生基本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只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动学习精神,结合教师精讲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在课程的教学中,除配备有综合性系统实验支持外,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讲授与现场教学(科研实验室进行)、讲授与研讨(专题讨论)、讲授与自主学习(科研论文及宣讲)等综合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强调实践与研究融入教学过程。在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中,将部分课堂放在实验室,讲解元件结构、原理时,直接使用实物,辅助动画教学,并让学生动手拆装,使学生对元件及系统设计有更为直观的理解,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增加主动学习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科学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增加课内实践教学学时,教学中安排丰富的设计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和全情投入。设置讨论型、项目训练型课程,采用课堂教学、科研项目训练与学生论文宣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建设完善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基本型,综合型、设计型、创新性型实验等多个系列,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调控系统能力。建立实验实践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理论实验互动,能促进学生能力培养,模块化、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在教学体系设计中,注重遵循教育规律,科学地设置实验类型,通过基础层、综合层、设计层和创新层实验项目的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图1所示为流体传动与控制等基础课程模块化、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第一层次为基础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基础的实验项目的全面训练,掌握本学科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技能,掌握液压元件的基本结构、拆装方法和工作原理,理解液压元件的基本性能测试方法,学校液压基本回路的控制特性,同时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处理实验数据和写作实验报告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精神的目的。第二层次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即学生通过提高型、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项目的训练,达到学生会自己设计实验内容,自组简易实验,实验后会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第三层次为设计能力与自主思考的培养。通过增加大量的液压实训模型,比如挖掘机模型、叉车模型、推土机模型、起重机模型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通过创新研究型实验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对实际液压技术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验方法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其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层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该层是对课内实验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创新研究型实验项目的训练,即由创新想法到创新设计,再到创新模型制作,最后形成产品创新的实践全程训练,培养学生提出自主创新课题、自主创新构思、创新设计和创新实践动手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命题,自行制定实验目标,进而完成自主设计、分析、实践、总结与汇报等全部环节。另一方面,可组织部分高年级学生,尤其是立志想读研究生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辅助教师做一些试验性实验,为后期的科研实践打下基础。

传统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已不能满足现代人才的要求。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向研究型、创新型发展,以小组为单位增加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教师在实验中起指导性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液压传动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地对教学改革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案,通过学生的实践环节和老师的科研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辉.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13,(1):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