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妇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模板(10篇)

时间:2023-02-16 23:55:23

妇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妇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例1

我市“春蕾计划”之所以能够开展得生机勃勃、如火如荼,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种做法:

第一,大力加强新闻宣传的力度和广度,让“春蕾计划”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亮点和焦点。

“春蕾计划”是资助贫困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一项公益性事业。为了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必须使它的意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此,十年来,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做好宣传这篇文章,利用各种宣传方式推动整个活动的开展。

一是注重媒体宣传。在“春蕾计划”实施的初始阶段,为了使广大市民了解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我们重点开展了媒体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传媒向社会信息,为“春蕾计划”的实施宣传造势,使广大市民逐步了解了实施“春蕾计划”的目的。20__年“六一”节,我市妇联与《江南都市报》联合组织了“特困春蕾女童夏令营”活动,组织各县区20多名农村特困女童,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滕王阁、南昌大桥和南昌动物园,接受了乔家栅大酒店和欧亚快餐城的盛情接待,和城区小学生联欢,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儿童节。市委领导亲临开营仪式,为女童们授夏令营旗帜。中央、省市21家新闻单位对这次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并大力宣传了“春蕾计划”的重要意义,使这一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众多单位和个人纷纷来电来信来函询问特困女童的情况,为女童们捐赠款物。在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下,“春蕾计划”在全市家喻户晓,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二是注重活动宣传。为了深化“春蕾计划”的内涵,帮助下岗特困家庭的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从20__年开始,我们把“春蕾计划”的资助领域从农村贫困女童扩展到城乡贫困儿童,在全市广泛开展了“爱心妈妈”活动。20__年3月8日,我们举行了“爱心妈妈”活动启动仪式,市直机关30多个单位的党支部和南昌华联外语学校参加,带头担任集体“爱心妈妈”,东湖区、西湖区20多名父母双下岗的特困家庭女童接受了捐赠。在启动仪式上,卢晓健副市长带头担任“爱心妈妈”,华联学校被授予“爱心妈妈”集体铜牌,受助女童怀着感激的心情讲述了被帮助的点点滴滴。同时,我们与江南都市报联合在胜利路步行街广场开展了“爱心妈妈”征询活动,号召广大市民踊跃参与,争当“爱心妈妈”。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活动中,有300多位市民与农村贫困女童结成了帮扶对子,收到了“春蕾计划”捐款2万余元。20__年“六一”节期间,华联学校作为“爱心妈妈”先进集体,开展了“城乡孩子共蓝天”活动,组织南昌县10名贫困女童和本校学生共度六一,带领贫困女童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举行丰富多彩的联欢活动,让贫困孩子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各新闻媒体对“爱心妈妈”活动进行了广泛宣传,使“春蕾计划”在全市人人皆知,成为市民踊跃参与的爱心行动。

三是开展网络宣传。我市妇联充分发挥现代网络的优势,建立志愿者爱心网站,无偿为“春蕾计划”提供服务。罗文芳为主的红叶轩网络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红叶轩”春蕾计划爱心桥信息,把我市贫困女童的求助信息发往全国各地,广东、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网友纷纷向我市“春蕾计划”捐款,汇款单从祖国各地寄到我市妇联。通过网络宣传,我市“春蕾计划”的宣传已辐射省内外,“春蕾计划”捐助者遍布全国各地。

第二,精心整合社会资源,实施各种形式的募资和结对行动。

我们在做好“春蕾计划”宣传这篇文章的同时,采取各种形式,实施了资助城乡贫困失学女童的实际行动,主要采取了三种形式:

一是牵线搭桥。1999年,我们与《江南都市报》联合开设了“春蕾爱心桥”栏目,每期登出20名特困女童的名单和基本情况,向社会推荐贫困女童的求助信息,建立起了一座独具特色的“春蕾爱心桥”。通过宣传动员,牵线搭桥,结对资助,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各地读者伸出援助之手,一大批贫困女童得到了爱心人士的资助。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江南都市报》已出发“春蕾计划”爱心桥信息共20期,人数达400名。另外,我们还在中新社《视点》杂志搭建起了“用我们的双手帮助我们的女童”的爱心桥,吸引了多方关注,得到了许多海内外仁人志士的热心捐助。

二是结对帮扶。我们多方协调,通过“手拉手”活动,动员女 企业家协会会员、女领导干部联谊会会员与贫困女童结对,资助了上百位贫困女童的学杂费。同时,我们还组织女企业家赴港澳学习,带去贫困女童求助信息,动员港澳女企业家参与“春蕾计划”活动。江西旅港同乡会积极响应,带着华夏同胞的拳拳爱心,于20__年2月6日来到南昌看望贫困女童,捐资在新建县、安义县建立了两个春蕾女童班,帮助了108名特困女童重返校园。女企业家们不仅资助贫困女童读书,而且对她们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为她们今后就业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积极奔走,动员华联学校接受5名贫困女童免费上中学。十年来,通过多方努力,我们共帮助18名特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帮助5名孤儿圆了中学梦,协调了4个私立学校免费接纳了8个孤儿就读。

三是募集资金。为了更好地募集资金,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多方奔走,积极协调,20__年3月8日,与南昌市邮政局联系,在全市范围内发行了关爱妇女、关爱儿童明信片,募集资金25万元,建立起了关爱妇女、关爱儿童基金,用以帮助贫困女童。20__年情人节,我们在妇联助学网站上招募志愿者,义卖玫瑰花,筹款6163.21元,全部用于资助新建县流湖乡各村特困女童;利用“自然美”、“女人轩”沙龙活动,动员市民参与“春蕾计划”活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募集资金。

第三,宣传树立典型,以典型示范,带动社会各方面更加广泛地参与“春蕾计划”活动。

在“春蕾计划”活动中,涌现了一大批无私奉献资助贫困女童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我们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和新闻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表彰了他们为“春蕾计划”作出的贡献,重点宣传了罗淑兰、邓建国等人的事迹。

全国优秀企业家、江西省政协委员罗淑兰女士从1998年开始,资助我市南昌县等5个县区的贫困女童。1998年,她捐资3万元,资助南昌县65名女童完成小学五年的学业;20__年7月,又捐资2万元,帮助5个县区的5名考上大学的贫困女生入学;同年9月,罗淑兰夫妇顶烈日、冒酷暑,来到南昌县走访受助女童,一路播撒爱心,向65名贫困女童再次捐款36000元。罗淑兰女士捐资助学十分慷慨,但自己生活却十分俭朴,至今祖孙三代仍住两室一厅的套房。为了宣传罗淑兰女士奉献社会的精神,唤起人们对贫困女童的关注和爱心,我们广泛宣传了罗淑兰女士的事迹,授予她“爱心妈妈”称号,并推荐她在全省“爱心妈妈”报告会上作了精彩的演讲。

20__年8月,广东巨星影视公司董事长邓建国在江西拍片期间,了解到我市“春蕾计划”详情后,慷慨解囊,捐资10万元,用于资助40名特困女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我们召开新闻会,对邓建国先生的善举进行了大力宣传。省武警二支队主动与我们联系,为150名贫困女童提供资助,我们宣传了他们新时代人民子弟兵的风彩。深圳江西企业家于建平、黄绍文、黄绍武总经理于今年春节出资2万余元资助了50名城乡贫困女童,并将长期帮扶这些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我们采取新闻报道的形式,宣传了他们扶贫济困,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的事迹。

在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的感召下,英雄城出现了“爱心热潮滚滚来,春蕾之花处处开”的喜人态势,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踊跃加入到“春蕾计划”活动中来。在我们的多方努力和争取下,20__年,募集“春蕾计划”资金139,192元,共有618人奉献了他们的爱心;20__年,募集“春蕾计划”资金149,855元,共有610人给予贫困女童无私的关爱;20__年,募集“春蕾计划”资金215,860元,有671人捐款;20__年,募集“春蕾计划”资金230,930元,捐款人数达到853人;20__年,募集“春蕾计划”资金175,000元,捐款人数达1004人。

我们十分高兴地看到,“春蕾计划”在我市尤如星星之火,正呈燎原之势。

二、几点体会:

我市的“春蕾计划”活动之所以能够星火燎原,蓬勃发展,大踏步前进,总结起来,我们主要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推动“春蕾计划”活动蓬勃开展的前提。

我们在开展“春蕾计划”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全国妇联、省妇联、省妇儿工委办公室领导的精心指导和帮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注。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亲临关爱妇女、关爱儿童邮资明信片发行仪式。市长李豆罗亲自为明信片题词,市委市政府领导雷武江、卢晓健积极带头参与“春蕾计划”活动。从20__年开始,时任副市长的雷武江同志就开始扶持2名春蕾女童;在20__年爱心妈妈活动中,副市长卢晓健带头扶持了一名特困女童。领导的争先带头,为“春蕾计划”的实施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此同时,新闻媒体积极而广泛地配合,为“春蕾计划”的实施增添了活力。正因为有了这种力量,才使我们的“春蕾计划”始终生机盎然 。

第二,帮群众之所需,是“春蕾计划”能够蓬勃开展的关键。

在实施“春蕾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把救助贫困女童当作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是“春蕾计划”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由于我市地域经济发展不够均衡,有些偏远村落的经济相对落后,加上男尊女卑的陈旧观念和封建习俗,农村贫困女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比较困难。在城镇,一些因下岗、失业处于低保线家庭、单亲贫困家庭、贫困的残疾人、纯女户家庭的子女读书也非常困难。我们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积极动员各级妇联收集特困失学女童的信息,经调查核实,建立信息库,及时把资金募集和结对帮扶工作落实到位,把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作为重头戏来抓。因而“春蕾计划”能够深入人心,得到社会的广泛参与。

第三,紧密结合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是“春蕾计划”深入开展的有力举措。

在“春蕾计划”施行过程中,我们坚持把“春蕾计划”与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春蕾计划”活动取得成功的一项有力措施。“春蕾计划”能否顺利开展,并长期坚持下去,关系到能否实现我市妇女儿童发展“两规划”的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农村妇女儿童的生存权、受教育权,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维护显得尤为突出。我们把“春蕾计划”与维权工作相结合,同时与计划生育工作和助残助困紧密结合,发动社会力量来帮助那些单亲家庭的贫困女童,帮助那些靠老人抚养的孤儿和残疾家庭的贫困女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既维护了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又促进了女童整体素质的提高,改善了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了我市妇女儿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发挥品牌效应,是推进“春蕾计划”深入开展的重要环节。

妇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例2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B

一、基本情况

2015年,新疆妇女干部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共开办各类培训班次39期(其中妇女干部培训37期,妇女电子商务示范培训2期),共培训3350人次,相比2014年,办班班次增长了39.29%,培训人数增长了18.45%,完成了770多万元的资金培训任务。

二、全面创新培训工作的具体做法及成效

1.办学理念方面的创新

2015年,我校在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办学理念上不断开拓创新。

一是与其他妇女干部学校合作办学。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和援疆工作会议精神,培训部在自治区妇联机关和校党委的指示和帮助下,实施了“引进来,走出去”互动共赢战略,与广西妇女干部学校合作办学,邀请广西妇女干部学校的专家教授来疆授课,并组织我校教师和学员前往广西妇女干部学校和上海妇女干部学校培训学习,形成了资源优势互补。

二是南北疆交叉合作办学。为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及自治区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我校紧紧围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充分发挥了妇女干部在政治引领、民族团结、活跃基层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南北疆妇联组织“去极端化”工作经验交流。培训部负责了“学习贯彻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提升妇女工作能力”专题培训班,培训班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喀什地区两地举行,采取了南北疆互换模式进行交流学习。

三是应地州(市)妇联需求办学。为深化妇女群众意识形态教育,我校以“去极端化”为重点,以提升基层妇女干部素质及其服务群众和维护稳定的能力,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再立新功。培训部应各地州(市)妇联要求,经多次商讨后制定培训方案,用因材施教办学理念取代了以往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并负责与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等8个地州(市)妇联合作办学的所有事宜,并派送我校优秀教师前往多个地州(市)组织班办学和授课。

2.培训模式方面的创新

为进一步满足地州(市)实际需求,除去年的昌吉现代文化示范(村)社区、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若干参观考察点外,今年新增了吐鲁番市高昌区“妇女之家”、儿童活动中心、鄯善县“去极端化”教育基地、妇女创业就业基地、昌吉回族自治州家风家训馆、托克逊县妇女创业就业基地、乌鲁木齐市喀尔鲁克公司及其他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村和社区等多个县市区的参观考察联系点,以及经验交流座谈会,我校激发广大妇女干部投身事业的热情。

3.师资库建设方面的创新

2015年,培训部在师资库建设上进一步邀请社会上知名专家教授来我校授课,新增的教师有原部级领导人、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新疆电视台、自治区党校、广西妇女干部学校等单位的专家教授,这扩充了学校的师资队伍;远程教育课程方面邀请优秀专业老师录制了16场讲座(含学员现场展示),且将职业学校部分刻录光碟,扩大了培训受众人群面。

4.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方面的创新

组织校内外专家编写的《新疆妇女干部学校宣讲参考资料》维吾尔文书本,历经了三次修订,增加到了16个专题,保证了学员在基层有资料作为参考,以现代文化、正能量引导广大农牧民,弥补基层妇联干部和草根宣讲员在“去极端化”大宣讲活动中资料空缺的问题。依照各期培训班学员和当地妇联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和田区妇女发展实际,今年培训部进一步完善了课程设置。新增了基层妇联如何做好“去极端化”工作、基层如何宣传妇女工作、电子商务发展史及区域电子商务系统等10余门课程。

妇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例3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妇女运动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伴随着强大的意识形态宣传和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成为社会主流话语人人皆知;妇女被最广泛地动员起来——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完成了从家庭领域走向社会化生产的过程;一场伟大而短暂的社会试验——人民公社的“食堂化”、“缝纫化”、“托儿化”等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企图“彻底解放妇女”。整个50年代看起来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着妇女解放的伟大实践。而这一切至今仍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中国的社会和妇女运动以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总结和研究这段历史,对今天的妇女研究和妇女运动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以往关于20世纪50年代的研究通常离不开一些重大的“革命叙事”。本文选择了一个小的侧面——“银花赛”,陕西关中地区农妇女被动员参与到棉田管理劳动这一过程,来分析这场社会动员背后的多种因素,呈现国家的经济政策如何与妇女解放的策略交织在一起,如何在推动妇女走向社会的同时制造并维持了社会性别差异和社会性别不平等。

本文所用的资料有三部分:档案资料,包括省、县档案馆里所存的50年代妇联的档案;图书资料,50年代国家及省级各大报纸、妇联系统出版的刊物、书籍;口述资料,作者自1993年起先后在关中地区的西安市、渭南市(原渭南地区)、咸阳市等地做田野调查,访谈了40多位6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其中包括普通农村妇女、当时著名的植棉劳动模范和省、县级妇联干部及农业、卫生系统干部[①]。此外,作者本人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关中农村当知青时,也目睹和参与了这场运动。所在的生产大队有一位很有影响的植棉模范(后来到公社、县上当了干部),听到了很多关于她及银花赛的故事。作者也曾亲身参与、组织过一个务棉专业小组并被当地政府多次评为先进。

一、“银花赛”的起因:棉花产量的压力和经济利益的趋力

“银花赛”是陕西省妇联在关中一带产棉区发动农村妇女参与棉田管理、夺取棉花丰产为目标的劳动竞赛。它始于1956年,50年代末— 60年代中期形成高峰,文革后的70年代再度兴起,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1956年4月,陕西省妇联在渭南县主持召开了“陕西妇女棉田管理经验交流大会”,正式掀开了这场劳动竞赛的序幕。

这次会议是根据陕西省委的指示召开的。尽管从1943年延安时期起妇联的工作方针已经被确定为“以生产为中心”,但在这次会议之前,陕西省妇联还从来没有这样近距离、实质性地介入到农业生产之中。省妇联主任在大会的讲话中检讨道:“过去我们在这方面确实做得很差,从现在起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工作作风,从思想上把这项工作重视领导起来”(海涛,1956)。不仅是这次大会,以后在银花赛的各个重要环节,都有陕西省委的批示或支持,正是因为有来自陕西省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银花赛才搞得轰轰烈烈,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影响。1958年作者还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时,就知道张秋香并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张秋香而兴奋不已。

为什么在这个时期,省委和政府要指示妇联发动一场空前规模的以棉花丰产为目标的劳动竞赛呢?这里,需要对当时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所认识。

(一)经济的驱力:国家、农民都对棉花发生了兴趣

建国初期,特殊的世界政治大环境使得中国政府工业化发展计划不能走吸引外资的道路,只能靠自己的积累、特别是靠农业的积累来发展;再加上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人民群众的需求和购买力也在增长,这两个方面都刺激了对棉花的需求量的增加。尽管解放后棉花连续丰收,1951年产量超过战前最高水平,如以战前产量最高的1936年为100,则1951年为123,1952年为152,1953年为139。棉花的大量增产使棉纱和棉布生产也有很大的发展,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对机织棉布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1950年为11.99市尺,1953年已经增加到23.08市尺。同上年比较,各年的市场棉布供应量增长比例是:1951年33.47%,1952年17.18%,1953年47.8%(薄一波,1991:272,273)。棉花产量的增长远不能适应社会对棉花棉布需求的增长,为此国家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限制棉布的供应,1954年7月13日,中央批准中财委关于改变棉花购销制度的建议,9月9日,政务院第224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行棉布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关于棉花计划收购的命令》,即统购统销(薄一波,1991:273);二是增大棉花产量,1955年国家制定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规定:“在十二年内,棉花每亩平均年产量(皮棉),由一九五五年的三十五斤(全国平均数),按照各地情况,分别增加到四十斤、六十斤、八十斤和一百斤。”

关中地区历史上就是全国主要的产棉区之一,棉花品质较好,但建国前产量一直很低,1949年平均亩产只有26斤。1956年是实施“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第一年,国家给陕西省的棉花生产任务是:棉花种植面积扩大50万亩,达到471万亩,总产皮棉283万担,亩产皮棉平均要达到60斤,比1955年提高50%以上,同时,要在泾阳、渭南等11个县培植66.5万亩棉花大面积丰产田,亩产籽棉要达到350—400斤[②]。这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陕西省政府提出开展棉花增产运动,在全省范围进行自上而下的社会动员。

扩大棉花生产的计划正好也和合作化以后农民增加收入的愿望相吻合。19世纪中叶随着帝国主义进入中国形成的买办工业,洋务运动以后官僚资本的形成,以及城市以轻纺、食品为主的民族工业的兴起,促使中国农村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农产品商品率增加。比如国际需求刺激了茶、丝、棉、糖、花生和大豆几种经济作物的种植,到20世纪20-30年代全国逐渐形成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农业种植区域,如苏、鄂、鲁、冀、豫、陕、浙为主要棉产区(黄宗智,1986:124页)。棉花成为关中棉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因为棉花的价格高于粮食作物,当地农民中流传着“要发家、种棉花”的民谣(陕西省农业厅档案,1952:194-8)。

新中国成立之后,棉花因其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受到政府的重视。“棉花不仅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而且也是国防工业和化学工业必需的物资之一。比如制造飞机、汽车的轮胎、绝缘材料以及人造丝等,都需要棉花。……因此,大力增产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重大事情,也是我们农业生产战线上的一项重大任务。”(谢怀德,1956)。建国初期,政府为刺激棉花生产制定了粮、棉比价。1950-1955年的粮棉比价在6.8-8.5之间波动,即0.5公斤棉花折合小麦3.4-4.25公斤,均高于当时劳动力水平下的粮棉比价的应有值1:6.5,促进了棉花生产。1956年统购统销以后政府不再公布粮棉比价,但粮棉比价一直对棉花生产起着重要影响。以1956年陕西为例,每50公斤小麦的平均价格为10.05元,而50公斤的标准级棉花的收购价格为78.35元,粮棉比价为1:7.8(《陕西省志·物价志》106页),棉花的价格优势显而易见。因为种棉花比种粮食价格合算,这是当时政府号召种棉花、农民也愿意种棉花背后的经济趋力。

棉花有多种用途,正如农业干部常说的“浑身都是宝”:棉籽可以榨油,油渣是上等的肥料,棉杆可以当柴烧等。关中地区菜籽产量不高,群众的食用油主要是棉籽油,烧的柴火也主要靠棉秆,这也是农民愿意种棉花的原因。

(二)棉花丰产需要推广新技术,而新技术推广是需要投放大量的劳动力

关中一带解放前棉花种植管理上相对粗放,每亩留苗仅2000-3000株,很多地方实行带铃壳摘花,即棉桃没有畅开之前带铃壳摘回,待晒开后再慢慢收花。要想在短时间里提高棉花单位面积的产量翻一番的任务,就必须改变这些粗放式经营方式,学习、推广新技术。因此,1956年的棉花增产运动,省委提出的口号是:“扩大棉田面积,改进植棉技术,提高棉花产量”(唐洪澄,1956)。

棉花是一项技术要求较强、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经济作物,一方面要为棉花生长培育良好的环境,通过中耕、施肥、灌溉等,供给棉花生长必需的水分和养料,通常需要除草6-7次,灌溉6-7次,追肥3次;另一方面是要控制棉花的生长,如整枝、打卡等,使棉花植株按照人的要求生长结桃,避免棉花疯长,耗费养料,仅棉花整枝就有4项:捋裤腿、打赘芽、打群尖、打顶枝。棉花出苗后地里就离不开人,生长中的每一个过程中都要有人照料,是相当耗费劳动力的。新的棉田管理技术推广更是要求有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例如,仅从密植一项来看,水地每亩要求留苗6000-7000株,比以前翻了一番,这意味着田间管理的劳动量也需要增加一倍,如果再加上棉田面积的扩大,田间管理要求增高等其他的新技术的推广,完成1956年棉花增产任务的一个首要条件是“必须大量的投放劳动力”(唐洪澄,1956)。

(三)妇女作为潜在的劳动力受到政府的重视

从哪里动员这样多的劳动力呢?政府将目光移到了妇女。关中一带农村妇女解放前多数不参加田间劳动,她们主要是在家里从事纺线、织布等家庭副业——这在当时也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解放后,在妇女解放、劳动光荣等意识形态的宣传动员下,特别是互助合作、农业社建立以后,劳动工分逐渐成为内部分配的一个重要因素,妇女参加田间劳动的人数多起来,但至1955年时也未普及,从一些农业社的统计来看,当时妇女全年参加田间劳动的时间只有30-50个劳动日,而1956年目标要求提高到140个[③],由此政府认为“妇女劳动力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1956年春季雨水较好,棉田播种面积扩大的任务基本完成,棉花出苗状况良好,播种之后,棉花能否丰产就要看棉田管理了。为动员妇女大规模的参加棉田管理,包揽新技术推广后棉田管理的大部分活路,棉田管理被当作是一项“适合妇女特点的”劳动得到各级政府和妇联的强调和宣传。这也是陕西省委指示省妇联召开“妇女棉田管理经验交流大会”的初衷和背景。

会议历时5天、盛况空前,来自关中11个县的农业社主任、生产队长、植棉小组长和组织领导棉田管理的妇女干部近700人参加。大会有三个层面内容:一是社会动员:省委、省妇联的领导高度强调了棉花生产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以及棉田管理是如何“适应妇女特点的”;二是学习棉田管理技术,农业厅厅长谢怀德的近7000字的讲话稿通篇都是关于棉花种植技术的,从选种讲到拾花,包括棉花生长的全过程,一个完整的棉花种植技术培训;三是以张秋香为代表的植棉模范的经验介绍,这些经验主要是棉花作物具体技术,也包括一部分为推广新技术与保守势力作斗争的内容。到会的674名妇女代表向省委递了保证书:“争取把间苗、定苗、浇水、除草、整枝、打卡、防虫和拾花等工作大部分由妇女包下来,……让植棉区的每个妇女全年至少做到140个工作日,我们还要开展社与队、队与队、组与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劳动竞赛,看谁把棉花务的好,看谁把棉花收得多。”(参见陕西省民主妇女联合会,1956) 《陕西日报》并就此发表了《积极支持和帮助妇女学习植棉技术》的社论(陕西日报,1956年)。

之后,组织妇女学习棉田管理技术,发动妇女参加棉田管理竞赛便成为各级妇联的一项重要工作。1958年4月,中共陕西省委发出了“推广张秋香植棉经验”的指示,省妇联提出“学秋香、赶秋香”的竞赛口号。1959年4月,关中地区“秋香田”进军大会在渭南召开,来自关中19个县的485名秋香田的妇女组长参加了会议,7月15-18日,农林厅、省妇联召开关中地区的棉花保蕾保桃现场会,参加会议的有县长、农村工作部、农林水牧局和妇联的负责人。

向张秋香学习的劳动竞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58年有17665个植棉组参加了竞赛活动,全省棉花平均亩产56斤,创历史最高纪录。1959年在“鼓足干劲、再赶秋香”的口号下,百万妇女搞起100.24万多亩棉花丰产田。这一年全省发生几十年未有的大旱,但全省棉花的单位面积产量仍接近58年的水平,平均亩产50斤,其中亩产皮棉百斤以上就有103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23%,这都是妇女务棉专业组的功劳(陕西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 2001:174)。

在劳动竞赛中,涌现出不少的妇女劳动模范,其中以渭南地区的张秋香、山秀珍、曹竹香、薛俊秀、高贞贤五位影响最大,受当时一部很有影响的电影《五朵金花》的启示,被妇联誉为“五朵银花”。1962年3月7日《陕西日报》刊登《五朵银花喜迎三八》文章,介绍这五位妇女植棉能手的事迹,“银花赛”也因此得名,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

二、

张秋香的经验是什么?

这场历时20年的劳动竞赛自始至终是与几位妇女植棉能手的名字相联系的,其中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要数张秋香了。张秋香作为一面学习的旗帜飘扬了20余年,那么,什么是张秋香的经验呢?换句话说,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中,要让广大农村妇女向张秋香学习什么?

不同时期张秋香的事迹和经验材料中有不同的重点,妇联干部和农业干部也有不同的说法,主要集中在两点上:

(一)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

张秋香是渭南县八里店农业社的副主任,1955年响应政府号召带领6名妇女搞起棉花丰产田,第一次开始学习种棉花,当年就获得亩产籽棉1225斤的历史最高纪录。张秋香解放前不曾种过棉花,她的种棉花的技术和经验又是从何而来?

几乎所有的劳动模范在访谈中都提到农技干部在植棉技术上给她们的指导和帮助。从妇联干部的访谈中也了解到,当时这些劳模所在的农业社都有政府派去的干部——包括农业技术干部长期驻守。这些技术干部除来自地方农技部门外,还有省上的、农业大学的、甚至中央部门的,山秀珍特别提到她借去北京开会之机还专门去感谢在她们村住过队的农技干部呢。

赵秋香出了名后,她的经验材料特别是1958年推广的材料中,几乎都是关于棉田管理知识的介绍,写得非常专业,很难使人相信是出自这个识字不多的农村妇女。既然这些关于棉花管理的技术,都属农业技术干部传授的,为什么不直接由他们来做新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呢?

这里需要对政府的劳动模范运动有所介绍。劳模运动产生于延安大生产时期,劳模的作用毛泽东曾概括为“桥梁、骨干与带头作用”,陈云在1950年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会上说:“英雄所以可贵,就在于他能联系群众,把领导机关的意见和指示,通过群众的经验,变成广大群众的意见,使广大群众行动起来”(转引自陕西省农业厅档案:《陕西省劳模运动概况》,1952)。对于劳动模范的作用,山秀珍在访谈中也说道:“大田的棉花组也多,妇女都组织起来了,几个人一组。我这个组就是总结出经验,叫其他的组长都来学,在大田推广。”

张秋香等劳动模范在农业技术干部的指导下,掌握了新的棉田管理技术,并且在实践中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创造性地发挥,并融入了自己的经验,被誉为“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的、先进技术与农民经验相结合的植棉经验”(《人民日报》,1958年6月29日)。这些经验对广大农民来讲,是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的经验,因而推广起来阻力小、见效快。1958年有4000多名“秋香田”的组长、12万男女社员先后参观秋香丰产田。1959年召开的张秋香务棉经验现场会,参加群众约17万人次(陕西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2001:173)。如此规模的学习参观活动,无疑对新技术的推广、棉花产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银花赛就是这样一个通过劳动模范的经验和示范作用不断推广、学习新技术的过程。这些劳模和劳模的经验是建构起来的,各级政府和妇联干部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19)55年开始,(省妇联)陆续有人在那里(注:指张秋香处)下乡。我是(19)59年在张秋香那里蹲点,和另两个同志在张秋香那里住,还有两人住在薛俊秀那里。……那个时候的张秋香连话也说不了,把她的经验总结不到一块,是咱妇联的同志一起到她那儿,帮她总结、整理的。……我们和她们一块参加劳动,参加棉花生产的整个过程,另一方面帮她回复各地给她的来信,那时全国各地给张秋香的来信特别多,每天都几十封,有的是要棉花种子的,有的是要务棉花经验的,我们就帮助她回信答复。……张秋香既不识字,又不会说话,不会总结自己经验,问她务棉花的经验,她说就是喔种好,按时锄好,打卡好就对了,硬是咱们妇联同志从她的那些话中掏出来,提炼出来(WL访谈资料。访谈人:贺萧、宁焕霞,1996)。

还有,棉田管理的新技术推广选择妇女为带头人,可能还因为妇女以前较少参与棉田管理,没有一些旧有的框框和经验的限制。在劳模初期的事迹介绍中很多都谈到如何与村上的保守势力作斗争,说明当时新技术推广在农村还是遇到阻力的,阻力主要来自村上一些年龄大的、以前有种棉花经验的男性农民。妇女从来没有种过棉花,初参加生产充满“被解放”的热情,是合适的新技术推广的带头人。

五朵银花之一的高贞贤回忆道:

那时我把眼角都熬煎烂了,人家棉花的疙瘩咋不落呢?咱的棉花长的这么大,可疙瘩一个劲落呢。人家说要给棉花点白糖,我就买了几十斤白糖,可怜的热的,给棉花一个一个的上,人家说是给棉花授粉呢,可点上糖还是落呢。那时在这儿住的是县棉花站一个姓魏的。那年棉花出的好,长的美的很,下一夜霜,第二天都给蔫了,把我急的,这可咋办呢?到家给娃把奶一吃,骑上车就往县里跑,把魏主任寻着,把他叫到我那地里,他一看说是棉花让霜给杀了,要打药呢,为这我还跑到张秋香老师那儿,说是要打波儿多液(一种农药名)呢。后来结的棉花疙瘩这么大,1亩地产了301斤。从那以后产量就上去了,群众也放心了,张贞芳(务棉组的成员)他大(爹)跟她四十天没说话,这回才说了:“还是高贞贤口外棉花能行”。(高贞贤访谈资料。访谈人:高小贤、贺萧,1997)

(二)妇女务棉专业组:一种联产承包制的劳动组织形式

与每个劳动模范名字相联系的,还有她们背后的一个集体——植棉小组,如张秋香植棉小组、张桂芳9女务棉小组等等。20年中,劳动模范的名字在更换,可务棉组的形式却始终没有变化,一直存在着。在棉田管理中如此高的组织化程度,除1958年的大炼钢铁外,在其他类型的作物管理和劳动竞赛中,特别是男性在其中占多数的行业,包括兴修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中都不曾见到。

为什么要通过小组的形式将妇女组织起来管理棉田呢?

1.便于学习新技术

1996年我和美国学者贺萧在渭南市做田野调查时,召开了20世纪50年代渭南地区老妇联干部座谈会,她们回忆道:

为了完成当时的生产任务所采取的措施,一个是以生产队为单位,将分散的妇女劳力组织起来,编成棉花作务小组,选出组长,组长的任务就是安排活路,带领妇女参加农田管理,组织妇女学习科学技术,那时农技部门发的务棉材料多的很,妇联的一个任务就是配合农技部门组织妇女学习技术,再就是推广先进经验。

2.推行承包制,加强劳动的责任心

当年一位农林局的负责干部解释道:

张秋香经验有它的特殊条件,产量高的原因,一是接受新技术,采取合理密植等一系列的新技术;二是发挥了妇女作务组的作用。锄草、间苗、打枝等都采取小组承包,责任心强。这一套组织作用很大,如果大兵团作战,新技术不容易推广,也发挥不了作用。务棉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强了责任感。务棉小组在当时,除过没有包产外,其他都承包了,专业组又将棉花分成行,责任到人,在作务(陕西方言,指与棉花生长有关的劳作,下同--本文注)上是责任到人了。张秋香的经验主要是专业组,将政治教育和加强责任心结合起来,调动了积极性,有了这个前提,才能有技术推广。(GYS访谈资料。访谈人:高小贤,2003)

张秋香务棉小组推行承包责任制的做法,在1958年省农业厅编辑出版的《九员女将务棉立奇功》一书中也得到印证:“为了保证作务质量,采取了‘分户包块、以人保行’的办法,进行彻底包干负责到底。”(第2页),陕西省农业合作史编委会编的《陕西省农业合作典型材料选编》一书中关于张秋香先进事迹的介绍中有这样一段话:

早在50年代末期,张秋香就创造性地在作务组里暗暗推行了联产计酬责任制。具体的办法是:按人分行,插牌标记,责任到人,一包到底,按产记工,多劳多得。后来这种办法还不断完善,一直沿用了几年时间,而且成为夺取棉花高产的法宝之一。(485页)

那么,这种劳动组织形式是张秋香个人的创造呢?还是按照政府或某个干部的授意去实践或推行的呢?张秋香已经不在,很难考证。但从下面陕西省妇联副主任海涛在1956年召开的“棉田管理经验交流大会”的一段讲话中可以看出,当时政府在棉田管理中是大力推广承包形式的:

第三,做好广大妇女参加棉田管理的承包工作,这是发动妇女力量的主要关键如何进行承包呢?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建议农业社领导上,把男女劳力精确统一计算,统一规划,就是所有的活路,按男女劳力的技术高低、体力强弱和耕作难易等情况进行站队,男女分工。……全部棉田管理工作以组为单位,固定包给妇女,以加强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和责任心,保证质量,便于检查,还要做好验收工作和奖惩工作。(陕西省民主妇女联合会编印,1956:21)

3.加强对妇女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

当时有的妇女怕下苦,不愿下地劳动,有的就拿娃娃有病作借口,有人就编了顺口溜,娃娃是把伞,又挡日头又遮拦。我们主要靠妇女组长去做思想工作,那时培养的妇女组长多的很,我们下去工作也好抓。

在棉花的采拾阶段,防止棉花流入自由市场,教育妇女向国家多交花,交好花,不准偷偷摸摸。我们在大荔县抓了一个村,一天交了1000多斤,效果很好。县委在全县推广,那一天交了几十万斤吧,具体数字我记不清了。这说明在棉花开花时节,棉花的流失量很大,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渭南地区老妇联干部座谈会”录音整理,高小贤、贺萧,1996)。

由此看来,务棉小组既是学习推广新技术的载体,又是加强劳动管理和思想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

我一直在寻找它作为“妇女组织”的痕迹和意义,但始终没有找到。尽管它是由清一色的妇女组成,但却很少涉及与妇女权益、妇女发展有关的话题,初期还有一些同工同酬的讨论,以后除了棉花丰产这个目标和话题外,几乎不涉及其他。

三、

种棉花如何由男人的活路变成了妇女的活路?

(一)促使妇女参与棉田劳动的因素

关中地区种棉花的历史悠久,解放前主要是男人的活路,妇女参与的很少:

旧社会关起门来妇女谁家都不能去。回娘家时这个门出(注:指婆家),那个门进(注:指娘家),一满子不出门。只要出门就得穿上裙子,不穿裙子村上人就笑话认为是“精沟子”(注:指光屁股)。那时家里有雇工的,妇女都不去地里做活,家里没有雇工的,到收花时妇女也要去地里,把桃子挦回来,放在院子晒开一点剥一点。去时要穿上裙子,到了地里把裙子脱掉,回来时再穿上。那时棉花种得不多,也不打尖,不脱裤腿,光打顶,产量不高(YZX访谈资料。访谈者:高小贤,2003)。

妇女参加棉田管理开始于1953年,到1956年时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有两个因素促使着这一变化的开始:

一是意识形态的宣传和动员。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特点是政府在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中加强了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劳动光荣”、“走出家庭”、“妇女解放”等成为50年代的社会主流话语,并且通过各种方式成功地使之渗入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积累了许多丰富的发动群众的工作经验,解放初期在发动和动员妇女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如培养积极分子、表彰劳动模范等,发挥她们的组织带头作用,逐渐团结、吸引妇女参加农田劳动。

为了调动妇女的积极性,这一时期无论是妇联还是政府都比较关注同工同酬问题,棉田管理中基本实行的是定额制,与男人做同样的活可以挣到同样的工分,做得好的工分还可以挣得比男人高。张秋香、曹竹香当时的经验材料中也都提到如何为妇女争取同工同酬的,省妇联干部回忆曹竹香当时的情况说:

她领导的男女一起下地,结果给男的记的工分多,给妇女记的少,她不同意,说要同工同酬,那些男委员就说,给你一个同工同酬了,还把你喔些(注:陕西方言,指“那些”)婆娘们都同工同酬,哪一个能比上你?而哪些妇女呢又说:你这阵子当了领导了,可把我们给忘了。把曹竹香夹在中间,说不清的难处,回家就哭,这些我们和地委农工部作了研究,地委办公室和农工部还专门发表了文章,把咱们(指省妇联)对这的总结发了通报,支持了咱们(WL访谈资料。访谈人:贺萧、宁焕霞,1996)。

但即使这样,妇女参加田间劳动作为一个新事物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阻力:传统习惯势力的抵触、棉田管理的辛苦、与家务劳动的冲突等,到1956年时,妇女参加田间劳动无论从人数上还是时间上都是有限的。(陕西省民主妇女联合会编印,1956:8)

二是分配制度的变革,这个影响因素是刚性的。互助组、初级社时,劳动工分在分配中作用逐渐增大,到高级社后土地归集体所有完全实行按劳动工分分配,不仅是钱、包括粮食也是按劳动工分分配。这样的分配制度使得一个家庭收入的多少和生活的好坏,就完全取决于家庭劳动力的多少和工分挣得多少。这时,不管妇女是否情愿去农田劳动,也不管家庭是否能够很好地解决做饭、带孩子等一系列的家务劳动问题,为了有粮吃、有钱花,缺乏劳动力的家庭的妇女无选择地参加到农田劳动中去“挣工分”。在产棉区,妇女由选种、间苗、定苗开始,逐步扩大到棉花的田间管理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活路。参加棉田管理劳动对妇女的影响农业干部如此说:

当时关中有些地方是人多地少,农业社有些人没有活干。组织妇女务棉花,使得妇女参加劳动合法化。当时凭工分吃饭,靠的是农业社。妇女有活干,多劳多得,就如现在的劳动就业一样,有活干就有了工分(GYS访谈资料。访谈人:高小贤,2003)。

(二)男性是如何退出的?

在1956年以前,妇女尽管进入了棉田管理,但男性并没有完全退出,当时政府的提法还是“发动男女棉农,学习与推广当地的外地的适合自己农业社具体情况的可行的棉花增产先进经验”(唐洪澄,1956)。但也就是从1956年开始,男性急速地推出了棉田管理,到1958年时就基本完成了这个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男性的阻抗,1956年《陕西日报》的社论《积极支持和帮助妇女学习植棉技术》中指出:

农业社的男社员、特别是高级社的男社员,担心女社员担负起棉花作务中的大部分活路,挣得了劳动日,会影响他们的收入,对妇女参加棉花作务表示冷淡,甚至责难和拒绝。这种情况,各地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必须认真解决。

如何说服男性退出呢?《西北妇女画报》—— 一份面向西北农村、发行量很大的刊物——登载的标题为《拾棉花》的连环画生动地表现了这个过程。故事讲的是一个丈夫不服气妻子因摘棉花挣的工分比自己高,也跑到地里去拾棉花。结果呢,因为拾棉花整晌的弯着腰,他吃不下这份苦,也拾不过妇女,就半途走了,从此对妇女挣高工分服气了。(杨友仁,1955)

这个故事真实地反映出男性当时不情愿退出棉花作务的心态。关中是一个粮棉产区,人多地少,棉花作务比小麦要费工的多,退出棉花作务,等于退出农田活路的一大变,男性担心他们失去挣工分的机会,特别是不愿意妇女比他们挣的工分多。

同时,这个故事也建构了“妇女更适合棉花作务”的一套话语:棉花地里的活费时费工,腿蹲腰弯很辛苦的,男人用不着和妇女争;妇女心细、手快,更适合棉田劳动。这套话语遍及当时的报刊文章及领导人讲话中。

仅有这套话语是不够的。为了安抚男性,政府当时的策略是鼓励男性劳动力向副业生产转移:

女社员参加棉花作务,不光不会减少男社员的收入,相反地由于她们投入劳动,使农业社有力量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发动妇女参加棉花作务,就可以腾出男劳力投入其他的活路,发挥男女劳力的特长(陕西日报社论,1956)。

多种经营、副业生产相对农田里的活要显得“技术一些”,因而在工分上就可以高一些。男性“体面地”从棉田管理中逐步退了出来。到了1958年公社化时期,男劳力大量地被抽去大炼钢铁和兴修水利了,棉花的作务就完全地交由妇女承担,男人只剩下种棉花和拔棉秆这两样活了。

四、

银花赛:妇女解放的神话?

20世纪50年代的这场劳动竞赛,在调动妇女参与棉田管理、夺取棉花产量丰收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妇女发动的广泛和社会影响上来看也是空前的:竞赛中一批妇女获得了国家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极高的社会声誉,一些人还被选拔为国家正式干部进了县、地级领导班子。这些成就成为50年代妇女解放的标志被颂扬。

如何评价这场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和妇女解放的关系呢?用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劳动分工和报酬

种棉花原先是男人的活路,没有人说过男人不适合种棉花。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植棉劳动模范几乎都是男性,如当时最著名的植棉能手是韩城县的柴明选,1950年他的9亩棉花亩产106.7斤,1951年亩产112.3斤,先后出席陕西省、西北局首届劳动模范代表大会,1952年中央农业部授予他西北植棉能手称号(卫玉文、杜志让,1994)。

银花赛期间为了动员妇女参加棉田管理,过程中建构了一套“妇女适合种棉花”的话语。所谓的适合,其实不是男人干不了,而是随着新技术的推广使用,棉田管理的活路越来越繁琐、细致:

棉花是无限花絮作物,在下霜之前一直生长,容易长荒,要打芽整枝抑制生长,工序很多,打芽子、打顶、除草、防虫……稍微务不好就荒了,芽一出来就要掰,不掰不结果。工序主要靠手工,男的不合适,因为要弯腰,蹲在地里,妇女适合。(GYS访谈资料,访谈人:高小贤,2003年)

这些活路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整天的“弯腰蹲地”,做起来不需要大的力气但却“把做人”(陕西方言,意思是让人难受,极不舒服),不是这些活路妇女适合干,而是男人不喜欢干。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责任制后,渭南棉区的男人又开始在棉田干活了。其实男人一直没有完全退出棉田管理,作者60年代末——70年代初插队的地方,男人也参加棉田管理,拔苗、定苗、锄地等活路。不过那个时候,记工分已经不是“同工同酬”,而是按承包的棉花行行计算了,成了同工不同酬,尽管男人和女人一晌干同样多的活,但工分却变成了男10分、女7分。

最初在动员妇女时强调的“男女同工同酬”,随着整个棉田管理的活路都交给妇女之后消失了。因为不存在男女“同工”的问题,因此也就没有了“同酬”的斗争,妇女的工分也随之降了下来。男性从事的副业生产、兴修水利、大炼钢铁等活路继续维持着高工分。整个50年代在“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旗号下,妇女被动员走出家门,大规模地参加了棉田生管理,在棉花丰产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男女两性在劳动分工和分配中的不平等关系仍然没有改变,妇女在“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化大生产”之后并没有得到原先许诺的“解放”和“平等”。

(二)家务劳动

20世纪50年代妇女从家庭走出,承担起了农业劳动的大部分活路,可是社会和男人却没有承担起家务劳动的责任。当时的妇女解放理论,只看重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意义,忽视了妇女在家务劳动中的贡献。农村妇女一肩挑起了两副重担: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日子过得更辛苦了:

妇女白天干地里活,黑了回来才干家里的活,推磨、喂面、做鞋、管娃。黑了还要纺花搭布(织布),一家人穿得、用的都靠织呢,经常一熬就是个透透夜(指通宵)。地里不去不行,分不下粮时,你要生活嘛。妇女可怜得太。(YZX访谈资料,访谈人:高小贤,2004年)

一位著名劳动模范回忆道:

你看我那时吃苦大不大,晚上回去坐在坑头上纺线车上纺线。白天忙了一整天,黑里回来还要做家务活,我还是以往正常的表现(指一个妇女应该承担的所有的家务劳动),不能说共产党把我解放了,我高高在上。(LGL访谈资料。访谈人:贺萧、宁焕霞,1996)

这些劳动模范在意识上也认为家务劳动是她们的责任,因此连上北京开会都还带着针线活呢。

(三)妇女健康

健康——无论从妇女权利、妇女地位还是妇女生活质量来看—,都是一个重要的衡量的指标,健康的含义也不仅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包括身体、心理以及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从今天所看到的银花赛的文本中,只见“棉花适合妇女特点”之类的说教,没有看到有关妇女健康和劳动保护的提醒及规定,也没有见到任何关于妇女使用农药的注意事项等有关健康教育的材料。结果呢,轰轰烈烈的“银花赛”中出现了很多损害妇女健康的事例,如农药中毒、闭经病、子宫脱垂等。例如,一个全省著名的务棉小组防虫时,把六六六粉倒到袜子筒里,用绳子一扎,用棍子打,就这样毫无防范地给棉花撒药。一位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回忆道:

59年那年种棉花,6亩8分棉花地。六月二十七正热,我生了娃3天就跑到地里看棉花去了,我娃就叫“花花”。过了十几天就给棉花拔草去了,蹲在哪,结果弄的脱肛。我说这咋办呀?把那(指肛门)可推上去。那就是月子里落得病,挣的,在地里硬捂、硬挣。(LGL访谈资料。访谈人:贺萧、宁焕霞,1996年,咸阳)

省卫生厅负责妇幼卫生的干部回忆当时妇女患子宫脱垂情况时说:

五八年大跃进,人人要到地里劳动,妇女刚生了孩子也要去。所以子宫脱垂比较多。很多妇女子宫脱垂非常痛苦,走路吧,一个大肉疙瘩。子宫就脱出来她还得下地劳动。有这个病还不能对别人说,拉个带子吊起来,挂在背上、脖子上,或腰带上。最严重的,我们发现,因为子宫脱出来,经常是臭乎乎的,有的被猫咬了,在被子里,被老鼠咬了。……当时省卫生厅也组织医疗队到农村去治子宫脱垂,主要是用子宫托,那时我记得我在上海订了一万多个子宫托,发下去。……子宫脱垂是营养跟不上,营养不良,产后又不能很好地休息,比如务棉花,是蹲到那里,这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恢复。我们查到全省有子宫脱垂的妇女5万多。(YRZ访谈资料。访谈人:高小贤、郭慧敏,1997)

这样的健康状况,使广大农村妇女自然无法和“解放”相联系。

(四)劳动模范——妇女解放的典范?

银花赛中最耀眼的要数五朵银花了。这5位妇女解放前都属于贫苦人家:张秋香是从外乡逃荒讨饭到渭南的;曹竹香年轻守寡,独自带着孩子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薛俊秀是人家的小老婆;山秀珍也是逃荒到潼关的。这些人因家庭生活所迫,解放前就是靠自己的劳动谋生。解放后,政府、妇联发现了她们,把她们培养成劳动模范。

曹竹香年轻轻就守寡,受封建残余的约束,她不能改嫁,因为她有个儿子,她就得守这个家,从二十几岁就把青春贡献给这个家了,曹竹香很能干,家里活,地里活都能干,她能担担子,能推车子,能犁地,能吆牲口,犁耧耙磨扬场全把式。曹竹香能干的很,也就在村子有威信,这威信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威信,而是封建残余给她的威信,说这女人能干,本分,能吃苦,我们(省妇联)就在这基础上给她摊新的威信,不光让她参加生产,还要让她参加政治活动,她不光领导她的小家,而且能领导大家。(WL访谈资料,访谈人:贺萧、宁焕侠,1996年,西安。)

妇女劳模在解放前后在参加农田劳动这点上来说是没有变化的,不同的是政府赋予它新的政治意义:“妇女解放”、“劳动光荣”、“为国家作贡献”、等等,因此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和政治待遇。在其他方面,特别是从性别平等、妇女解放的角度来看她们传达出的信息是混乱的:她们为妇女的同工同酬与男性领导争论过,同时认为做好家务劳动是妇女的本分天职;她们说服婆婆让年轻妇女参加扫盲识字班学文化,同时也在劝说挨丈夫打的妇女不要离婚;她们宣传婚姻自由,却坚守着自己的不幸婚姻不愿意改变;她们一辈子都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到老来一度却生活凄凉,靠政府微薄的补助金生活。

她们的经历和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20世纪50年代这场以动员妇女参加社会劳动为主体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复杂性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薄一波:1991,《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黄宗智,1986,《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北京:中华书局。

陕西日报社论,1956,《积极支持和帮助妇女学习植棉技术》,载《陕西省妇女棉田管理经验交流大会专辑》,陕西省民主妇女联合会编印。

陕西省民主妇女联合会,1956,《陕西省妇女棉田管理经验交流大会专辑》,陕西省民主妇女联合会编印。

陕西省农业厅档案,1952,《陕西省劳模运动概况》。

陕西省农业厅,1958,《九员女将务棉立奇功》,西安:陕西省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1557年10月25日,《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

高小贤、贺萧: 1996年、1997年访谈ZQX、GZX、SXZ纪录,渭南。

贺萧、宁焕霞,1996年访谈WL、LGL纪录,西安、咸阳。

高小贤,2003年访谈GYS、YZX纪录,西安、渭南。

海涛,1956,《在妇女棉田管理经验交流大会上的讲话》,《陕西省妇女棉田管理经验交流大会专辑》,陕西省民主妇女联合会编印。

陕西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2001,《陕西省志妇女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西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1990,《陕西省志物价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唐洪澄,1956,《在妇女棉田管理经验交流大会上的讲话》,《陕西省妇女棉田管理经验交流大会专辑》,陕西省民主妇女联合会编印。

杨友仁,1955,《拾棉花》,西安:西北妇女画报。

陕西省农业厅编,1958,《九员女将务棉立奇功》,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中共渭南县委编著小组,1959,《我们赶上了张秋香,》,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西省农业展览馆编:1958,《棉花丰产一面红旗——渭南县张秋香植棉小组》,内部印刷。

李晓平,1994,《永不凋谢的“银花”》,载《陕西省农业合作典型材料选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谢怀德,1956,《发动妇女做好棉田管理,争取棉花大丰收》,《陕西省妇女棉田管理经验交流大会专辑》,陕西省民主妇女联合会编印。

妇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例4

一是关于科学建家活动;二是关于几项具体工作。

一、关于科学建家活动

科学建家活动总体上还是按照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创建规划》,以及观摩拉练结束时在丰南总结交流会上讲的具体意见,继续深入推进。刚才大家交流了下步工作的想法和打算,感觉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各县(市)区的工作想法都有了新的进展,谋划的措施更具体、更务实,按着这个思路抓下去一定会更有成效。我非常赞成大家的意见,希望在下步工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进一步抓好落实。

今天,主要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赵勇书记和淑玲主席谈话精神,做好全国妇联领导来唐调研准备工作,立足于为全党、全国提供经验和借鉴,和大家一起研究谋划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着力抓好的七项具体工作。

(一)以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作为新的动力,立足于在全国创出唐山的特色品牌,推出唐山的创建经验,迅速组织开展好科学建家的各项具体活动

对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家庭活动,各级领导非常重视,也非常肯定。这次淑玲主席到唐山调研,赵勇书记刚刚出国回来,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赵书记亲自提议会见。这次会见专题就科学建家活动进行了讨论,讲了重要意见。科学建家工作能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如此重视,一方面,是市委确确实实把这项工作放到了大局和全局的位置上来重视和对待,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各级妇联组织的主导推进和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我们以自身的作为,赢得了领导对这项工作进一步的支持和认可。这是值得我们欣慰和自豪的事情。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既是对我们过来工作最好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我们今后工作最有力的鼓舞和鞭策。上次在丰南总结交流会上,我讲了科学建家的三大价值,即重要的品牌价值、重要的实践价值、重要的创新价值,不再重复。结合前段调研,现在有四个方面的情况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

一是广大群众对科学建家的强烈需求,迫切需要我们把创建工作抓得更实,推得更广。赵勇书记的谈话中,提到了祥富里社区一个*多岁的老同志,对科学建家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支持。这次,陪淑玲主席到阎官屯去,听了村支部书记的汇报,我感觉他的眼神都变了,始终眼睛里带着笑,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收获的喜悦。半年多来,通过开展创建活动,这个村里仅蔬菜大棚就新建了

二、三百个,每户最低收入达到*万元;通过科学生产和科学建家,进一步改善了村风,改善了家居环境,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老百姓切切实实地从中受到了益处,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这次大调研活动中,群众对家庭建设的问题表现得也非常踊跃。座谈时有的群众甚至说:“建沼气池、吊炕这些对家庭非常有好处的事,想让我们不干都不行。”这种表达虽然很朴实,但是充分体现了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可喜变化。尽管我们的创建活动只是在一些试点上做了一些初步的工作,范围还不是很大,但我们已经看到了群众对创建的拥护和热情,推动着我们进一步深入推进创建工作。

二是领导的高标准、高站位,迫切需要我们把创建工作挖掘得更深,提炼得更精,对面上的指导意义更强。现在,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家庭应该说已经不仅是妇联的事,而是关系唐山全局的事;不仅是唐山的事,而且要按照书记的指示面向全国探索和创造经验。市委主要领导对妇联的一项具体工作,指导的这么具体,可能也不多见。

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反馈,这项创建工作在市委很多领导那里也是很挂号的,国家各部委和全国其他地区到唐山来学习,领导们在介绍经验时都会讲到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家庭这项工作。领导们越是重视和肯定,对我们越要高标准要求,也就推动着我们必须继续深入抓好创建工作。

三是妇联组织借助这一创建载体,实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目标,进而提升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力,也迫切需要我们把这项工作摆得更高,抓得更紧。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在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大局里,专门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由妇联组织来主导推进,对我们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现在全市上下各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示范县(市)区的建设必须抓家庭的创建,否则就“虚”了。市里好多领导都讲,六大体系中示范家庭是抓得最实、活动开展得最活跃的。各县(市)区去,各地的主管领导无一例外地都会说我们这个事是抓得最实的。近期,在参加丰润科学建家展示大赛时,区委分管领导跟我讲:“抓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必须要抓家庭。只要是科学建家内容的活动,我都会参加。”这是对我们妇联工作最有力的支持。作为群团组织,我们总在说妇联组织要服务大局,找准领导的工作脉搏。借助科学建家这项活动,可以更提升妇联工作的品位,更体现妇联是在抓大事、谋大事,是在立足于全局、服务于大局。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把这个载体抓下去,一定可以大大地提高妇联组织的地位和影响力。

四是科学建家长期性建设的规律和目前工作推进阶段性进展的实际,迫切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创建工作。科学建家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做好的事情。目前,这项创建活动只是拉开了序幕,还不是高潮。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按照家庭建设的长期性规律来说,还任重道远;按照我们工作推进的阶段和步骤来说,还仅仅是完成了强势启动、试点突破两个阶段的工作,持续推进的任务还很艰巨。

因此,我们必须再进一步地统一思想、统一步调,认真落实好赵勇书记和王淑玲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于在全国打造特色品牌、推出经验,深入扎实地开展好创建活动,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全市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全力做好先进典型的发掘、选树、宣传和提升工作

一定程度上,典型的水平决定着妇联工作的整体水平,在家庭建设上同样适用。这一点大家已经形成共识。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典型的发掘、选树、宣传和提升,更好地提升、提炼我们的工作,是目前最紧迫的任务。现在我们所掌握的典型数量不少,在市妇联编写的科学建家成果汇编里收录了*个典型家庭的事迹,9月份市里命名了首批“百颗星”家庭,各县区命名的科学发展示范家庭也成千上万。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挖掘不深、档次不高,能拿得出手的过硬典型少。进一步做好典型的培养选树工作,目前有*件事是必须抓紧做好的。做好了这*件事,我们的典型提升工作就一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一是量化典型目标。要做到层层有典型、层层有精品。具体来讲,乡村(居)一级要做到每个试点村(居)有不少于5—*户科学发展的示范带头人和示范家庭典型;县(市)区一级要至少有*个基层单位典型和*个示范家庭典型;市直单位要至少掌握8—*个家庭典型;市妇联要掌握至少*个示范点和*个各具特色的示范家庭典型。这些典型是指我们要重点选树培养的精品典型。二是筛选典型。近期要做好两个层次的典型成果交流活动。

第一个层次,以县(市)区为单位,在12月5日之前,在市级精品点上搞一次典型成果交流活动,采取开放式的活动形式,广泛吸引群众参加,让群众自由发言。通过交流达到宣传群众、筛选典型的目的。第二个层次,市妇联在12月10日之前,搞一次全市典型成果交流活动,在县(市)区交流的基础上,选择比较精品的典型组织再交流,确定出市级的精品典型。市里的精品典型确定后,要研究搞一些有吸引力的活动,让这些典型家庭有光荣感和自豪感。三是提升典型。典型的提升很关键。我们现在掌握的典型可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次下去调研座谈,有一个农村妇女的发言就体现了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角度。她在发言中提到,自己通过科学生产,带来了家庭生活一系列的改变,促使她加强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改善了夫妻、婆媳关系;全村都忙于发展生产,打麻将的、聊闲磕儿的少了,村风正了,也带来环境的改善。应该说如果我们深入去挖掘、提升,很多典型会更生动和充实。对于典型的角度,也不要追求全是综合性的,所有内容一应俱全,每个家庭、村居都要有自己的特点,突出各自的特色。四是宣传典型。各县(市)区要根据自身实际做出具体的宣传计划。对事迹比较突出的精品典型,市里也将统一安排宣传推广。特别要按照赵勇书记的要求,在省电台、电视台和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五是规范典型。就是要落实赵勇书记讲的量化创建成果,把各项建家实践的成效用实实在在的具体数字表现出来。如通过开展家庭节能减排活动,每个家庭节约了多少水、多少电,这些都要有家庭记录档案。我们对试点村居提出了“九个一”的标准,其中一条就是有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拉练观摩时,大家都看到了丰南小岔河村的档案非常规范和完整;这次在阎官屯村,我们也看到每户都建立了家庭档案;前段时间到祥富里一个示范家庭去,老太太用路北妇联搞的科学建家的票据袋保存了家里每个月的开支票据。这些形式都可以借鉴。关于家庭档案的内容和形式,市里不作统一要求,由各县(市)区妇联根据当地试点村居和家庭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规范意见并抓好落实。

三、以精品试点和特色典型为重点,抓住农闲的有利时机,迅速展开系列创建活动

目前,虽然试点突破阶段已经结束,但是我们在推进创建活动全面展开的同时,还是要紧紧抓住精品试点,通过一系列的创建活动,进一步把试点的创建工作做深做实,以此来引领和带动全市创建水平的提升。近期,市里主要做*件事。

第一件事,组织深化宣传活动。主要包括3项具体工作。一是春节前研究做出一件象样的进家庭宣传品;二是研究在市电视台做公益广告;三是上下结合做好典型的宣传。

第二件事,迅速开办科学建家大讲堂。这项工作已经开始运作,现在正着手组织师资。初步想法是市里的大讲堂主要针对市级精品试点去做,在这些试点上搞科学建家大讲堂的挂牌活动。牌子由市里统一设计、统一制作、统一发放。

第三件事,针对农村发展生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需要,组织开展科学生产知识讲座和送技术下乡活动。市里主要面向精品试点。各县(市)区要对各个市级精品试点村居摸摸底数,了解各精品试点村居需要什么样的品种和技术,需要哪些方面的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把情况报到城乡部,由城乡部统一安排。

第四件事,配合家庭绿色消费模式试验示范工作,开展节能产品进家庭活动。主要在市里确定的试验示范点上进行。除配合市里做好这*件事外,各县(市)区要在各自的试点上自行设计一些活动,加大宣传,培养典型,丰富创建内容,提升精品试点的创建工作水平。

(四)营造创建活动的文化氛围,提高科学建家的文化品位

落实赵勇书记的指示,营造创建活动浓厚的文化氛围,要上下联动,努力做到“四个一”。

一是市妇联要组织一台科学建家的文艺节目。需要各县(市)区搞好配合,推荐脚本、节目和典型材料。

二是各县市区都要组织一组科学建家的群众性节目。要发动群众来演、来说,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节目要形式多样,数量不限,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组织一台演出。

三是倡导开展一系列群众性文艺活动。通过健身舞、秧歌队、礼仪竞赛等妇女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四是举办一个以科学建家为主题的文化作品展览。各县(市)区要在上次科学建家成果展的基础上,从现在开始,更加注意收集群众创作的书画、摄影及手工制作等文艺作品,形成规模后适时组织展示。

(五)上下动手,进一步搞好建家活动的深入研究和谋划

要结合群众参与的生动实践,结合典型经验,着力把科学建家的理论指导、工作思路、工作措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目前,创建工作已进入第三阶段,同时又面临着岁末年初工作的谋划,特别是要准备迎接全国妇联主要领导来唐山调研,亟需我们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创建档次。市妇联已经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重点是研究四个题目,跟大家交流一下,以供借鉴。

一是研究科学建家的总体方向和趋势把握。要按照领导的要求,紧跟时代脉搏,紧扣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研究科学发展示范家庭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在全国妇女十大召开期间,hjt总书记和hgq书记都做了重要讲话,对妇联工作和广大妇女提出了3点要求,一是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拥护者,二是要做科学发展的有力推动者,三是要做和谐社会的积极建设者;同时,全国妇联提出了和谐家庭建设。我们要立足于向全党、全国推出创建经验,打造特色品牌,就要把科学建家工作放在全党、全国的大局中去站位和考虑,把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妇联的要求融入和体现到科学建家实践当中。科学发展示范家庭的创建,包含了传统家庭建设的一些内容,同时也为家庭建设注入了科学生产、绿色生活等一些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新理念,带来了家庭生产生活方式的积极变化。我们在工作把握中要注意研究这些问题,把科学发展与和谐建设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争取为全国妇联提出的和谐家庭建设提供更好借鉴。

二是研究科学建家的模式。前段,我们在创建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个建家模式支撑。下步要继续深化、完善建家模式的总结和提炼。具体来说,每个模式要体现“四位一体”。一是模式的主要内容,就是模式的主要着力点和主体。二是群众能够受益的项目,就是要研究每个模式的项目支撑。如家庭节能减排模式,目前就有沼气池、博士灶、吊炕、太阳能、卫生厕所等,群众能够通过这些项目切实受到益处。三是活动支撑,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活动载体,促进模式的形成和见成效。比如,滦南的生态大棚就很有特色,形成了四个成形的循环生产链条,很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四是量化的成果,就是通过建家模式的实践,我们基层单位和家庭的典型,取得了怎样的具体成效。

三是研究科学建家的评价体系。各县(市)区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成形的体系。如迁安提出了示范家庭评选的*条具体指标,通过家庭自评、小组测评和村两委会审议的评选办法,有效地激发了群众和基层的创建热情。市妇联准备研究一个指导性的评价体系,各县(市)区可根据各自实际分别确定自己的评价机制。

四是研究科学建家的激励机制。重点是研究通过各种形式的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活动激励、服务激励来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扩大创建活动的影响力。

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供大家借鉴,同时也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群策群力,共同谋划。

(六)抓住当前领导重视关注这项工作的有利时机,推动各个县(市)区科学建家工作实现“四个纳入”

今天会议后,各县(市)区要把三个文件报送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一是赵勇书记和淑玲主席的谈话记录;二是各级领导对创建活动的批示和肯定;三是中国社会学会首席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在9月2日总结表彰大会上作的题为《科学发展进家庭的巨大社会意义》的演讲。同时要给领导汇报创建工作情况,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努力实现“四个纳入”。

一要争取纳入科学发展示范县(市、区)的整体工作盘子。市里已经下发正式文件,将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家庭纳入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六大体系,各县(市)区也要争取列入本地党委、政府的创建体系,做到同谋划、同部署。

二要争取纳入县(市)区全委会的相关内容。年底,各地都要召开全委会,全委会报告或领导讲话里一定会讲到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内容,妇联组织要积极争取把示范家庭创建工作写入报告或领导讲话。

三是争取纳入明年经费预算。赵勇书记在谈话里明确要求财政要支持示范家庭创建活动。现在各地都在安排年度预算,回去后要跟县(市)区主要领导、主管领导讲,争取为创建活动列出一笔专项经费,为明年的工作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是争取纳入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示范单位创建的支持体系。前不久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都要落实到资金和项目。各地妇联组织要积极和有关部门结合,看看有哪些政策和项目可以介入参与。市妇联城乡部负责和市农工委联系,了解相关政策,积极和有关领导争取。此外,年底各县(市)区应该对科学发展示范村建设进行考核验收,市里文件明确规定,科学发展示范村中示范家庭的比例不能低于*,大家回去要和农工委结合,在示范村的验收过程中落实好这一规定。

对这“四个纳入”,要引起重视,迅速着手,积极争取。如果能够实现,将会对创建工作是很大的促进,也将会进一步提升创建活动的影响力。

(七)上下配合,做好接待全国妇联主要领导的相关准备工作

主要做好*件事。

一是一个电视片。各县(市)区要对相关素材进行整理,及时报送到市妇联宣教部。

二是一个展览。市妇联准备做一个创建活动的系列展览,各县(市)区各做一块展版。具体尺寸规模由宣教部掌握。各县(市)区要本着突出本地特色的原则,做出版面设计方案,配不超过200字的文字说明,把电子版上报到宣教部,然后由市妇联统一制作。

三是相关资料的准备。市妇联设置了创建成果展台,各县(市)区在创建活动中形成的书、小册子、宣传资料、宣传品等有形的创建成果,要及时报送。同时,各县(市)区妇联和精品试点,都要进一步健全规范创建档案资料,做到可查可看。

二、当前要抓紧落实的几项具体工作

1、关于妇代会直选。讲三句话。第一句话,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省妇联对妇代会直选的部署精神,做到思想统

一、步调一致。对于省妇联出台的关于妇代会直选的文件,要把握两个关键点。一要认识到全省妇代会主任换届直选是一个加大推进的趋势;二要认识到河北这次出台女候选人“定位产生”制,在推进女性参政上有了一个历史性的进展。第二句话,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两个比率,使妇代会主任的换届直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妇代会直选的目的是加强妇联的基层组织建设。今年的妇代会换届直选和村两委换届同步进行,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要抓住这个机会,尽可能提高两个比率。一是提高妇代会主任换届直选的比率。尽可能同步推进,否则等村两委换完届再想推进妇代会直选,就会非常困难。二是提高妇代会主任进村两委的比率。进不了村两委,妇女工作的地位、女性参政就无从谈起,妇代会主任的待遇也得不到保障。现在我们掌握全市妇代会主任进两委的比例是*,要借这次选举的机会,特别是女候选人“定位产生”的规定,最大限度地把妇代会主任推进村两委班子。第三句话,一定要早介入,早准备。做到准备充分,积极稳妥。

妇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例5

我在两个月的实习活动中的主要工作有:、参与筹备市“五好文明家庭”表彰活动,评选出“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优秀读书家庭”、“优秀环保家庭”和“五好文明家庭”四类获奖家庭,组织各个获奖家庭到会领奖,准备会议材料,并为该表彰活动撰写新闻通稿;、配合中共市纪委开展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的申报工作,我负责“六进”中“廉政文化进家庭”这一示范点的家庭申报工作,筛选出三个家庭作为示范点,撰写了三个家庭的事迹材料并完成了“六进”示范点的申报工作;、参与组织全市基层妇女干部在市金芙蓉大酒店举办的为期天的基层妇女骨干培训班,负责课程安排,并随组宣部出差到市为培训学员做好后勤工作和新闻采编工作;、为充分了解农村妇女进村“两委”的情况,我独立完成了“农村妇女进两委”的调研工作,收集了份调查问卷,为调研工作取得了第一手材料,根据调研情况,我撰写了《市农村妇女进两委调研报告》并汇总了详细的调研表;、根据市文明办的要求,我参与了市女处级干部文明礼仪培训班的组织工作,落实培训人员,并负责撰写新闻通稿,并完成了市妇联年度的妇女干部培训的总结报告;、参与妇联与晚报社联合主办,红妆美容有限公司承办的“粉红丝带——传递健康传递爱”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主题活动,为女性传播健康知识;、配合领导完成第四届全国妇女健身活动展示大赛省代表团的报名工作;、配合省妇联开展市“巾帼文明岗”自查工作,并完成四个区上报的自查报告汇总工作,将巾帼文明岗的自查情况上报省妇联;、参与市妇联举办的《企业家身心健康与提升工作绩效的公开课》,邀请北大医学院丛中教授为企业家做培训。我负责新闻采编和招待记者的工作;、参与市妇联开展创建“平安家庭”活动,为关爱弱势女性,开展法律宣传,禁毒防艾工作,结对帮扶,科技下乡,巾帼文明岗,做好群众来访等一系列工作起到积极作用;、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普及科技知识,提高科学素质,我与部分工作人员邀请市农业推广中心的老师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向农村妇女传授尖椒、节瓜、西红柿、长豆科学种植技术帮助妇女增收致富。并现场发放《妇女权益保障法》、《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规定》、《婚姻法》等各类宣传资料近余份,还向村民发放节能环保倡议书、环保袋,各类节能减排知识宣传单,倡导大家参与绿色购物行动,共建绿色家园;、月日,市妇联协调市司法局、法院、公安局、检察院在市四个区举办“·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宣传活动。我组织人员在现场发放《呵护女性反对暴力—邀请你一起佩带白丝带》倡议书份,《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规定》多份。

二、思想和业务收获

(一)思想收获

实习确实对我们这种一直待在象牙塔里的学子很有帮助。是我们走向社会的一个桥梁,也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对将来从事法律工作也大有裨益。在市妇联实习虽然仅仅两个月,但和这里的所有工作人员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重要的是这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我的良师益友,他们将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无私地传授给我,在我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耐心地帮助我,我从一个没有经验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实践者,令我受益匪浅。实习改变了我很多看法,以前认为自己学有所成,可以轻松完成工作,可是真正到了实习岗位,到了第一线工作,才发现实际工作的复杂与艰难。经验是在工作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俗语常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我以为有了四年的雕琢,我可以轻松完成工作,然而真正一些工作却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经过实习老师的指导,我才对妇联的各项工作入了门。所以,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要不断地学习。

(二)业务收获

最大的收获是案件调解能力,市妇联组宣部实习了两个月。公文写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新闻采编能力这四个方面的提高。首先,法律实务方面,主要是配合市妇联的权益部处理一些弱势妇女权益受侵害的案件,主要是通过调解或者具体告诉妇女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正确保证自己的利益,实践中,处理了很多案件,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其次,公文写作方面,由于工作需要,需要经常收发电子公文,起初我不懂格式,不懂用何种字体,老师的帮助下,逐渐熟悉了多种类型的公文写作。又因为在实习期间我独立完成了一份法律调研报告和一份培训总结报告,经常撰写领导发言稿,所以经过多次磨练,进一步提高了写作能力;再次,实习期间组织了两次妇女干部培训,熟悉了各项组织工作的流程,所以在组织能力上,尤其是组织上百人一起参与活动的能力上有了很大提高;最后,由于我所在部门负责妇联的宣传工作,要经常和媒体打交道,期间我掌握了摄影技术和新闻稿件的写作技巧,又学会许多新闻照片的后期处理技术,这个领域中,从一个外行逐渐演变为一个热爱新闻采编工作的年轻人,学到多种学科的知识,促使我努力成为多方面的人才。

在这些成长的日子里,我实践、思考、反思、总结,收获颇丰。工作的点点滴滴都已经成为大学生涯中宝贵的财富。或许大学生活中的的片段随着岁月的流逝难免被遗忘,但这段实习的日子相信仍是会记忆深刻,它作为我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承载了即将面对现实和挑战的诸多回忆,在走出象牙塔后这些难忘的经历必将使我终生获益。

三、不足与遗憾

妇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例6

我在两个月的实习活动中的主要工作有:、参与筹备市“五好文明家庭”表彰活动,评选出“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优秀读书家庭”、“优秀环保家庭”和“五好文明家庭”四类获奖家庭,组织各个获奖家庭到会领奖,准备会议材料,并为该表彰活动撰写新闻通稿;、配合中共市纪委开展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的申报工作,我负责“六进”中“廉政文化进家庭”这一示范点的家庭申报工作,筛选出三个家庭作为示范点,撰写了三个家庭的事迹材料并完成了“六进”示范点的申报工作;、参与组织全市基层妇女干部在琼海市金芙蓉大酒店举办的为期天的基层妇女骨干培训班,负责课程安排,并随组宣部出差到琼海为培训学员做好后勤工作和新闻采编工作;、为充分了解农村妇女进村“两委”的情况,我独立完成了“农村妇女进两委”的调研工作,收集了份调查问卷,为调研工作取得了第一手材料,根据调研情况,我撰写了《市农村妇女进两委调研报告》并汇总了详细的调研表;、根据市文明办的要求,我参与了市女处级干部文明礼仪培训班的组织工作,落实培训人员,并负责撰写新闻通稿,并完成了市妇联年度的妇女干部培训的总结报告;、参与妇联与晚报社联合主办,红妆美容有限公司承办的“粉红丝带——传递健康传递爱”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主题活动,为女性传播健康知识;、配合领导完成第四届全国妇女健身活动展示大赛海南省代表团的报名工作;、配合省妇联开展市“巾帼文明岗”自查工作,并完成四个区上报的自查报告汇总工作,将巾帼文明岗的自查情况上报省妇联;、参与市妇联举办的《企业家身心健康与提升工作绩效的公开课》,邀请北大医学院丛中教授为企业家做培训。我负责新闻采编和招待记者的工作;、参与市妇联开展创建“平安家庭”活动,为关爱弱势女性,开展法律宣传,禁毒防艾工作,结对帮扶,科技下乡,巾帼文明岗,做好群众来访等一系列工作起到积极作用;、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普及科技知识,提高科学素质,我与部分工作人员邀请市农业推广中心的老师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向农村妇女传授尖椒、节瓜、西红柿、长豆科学种植技术帮助妇女增收致富。并现场发放《妇女权益保障法》、《海南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规定》、《婚姻法》等各类宣传资料近余份,还向村民发放节能环保倡议书、环保袋,各类节能减排知识宣传单,倡导大家参与绿色购物行动,共建绿色家园;、月日,市妇联协调市司法局、法院、公安局、检察院在市四个区举办“·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宣传活动。我组织人员在现场发放《呵护女性 反对暴力—邀请你一起佩带白丝带》倡议书份,《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海南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规定》多份。

二、思想和业务收获

(一)思想收获

实习确实对我们这种一直待在象牙塔里的学子很有帮助。是我们走向社会的一个桥梁,也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对将来从事法律工作也大有裨益。 在市妇联实习虽然仅仅两个月,但和这里的所有工作人员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重要的是这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我的良师益友,他们将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无私地传授给我,在我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耐心地帮助我,我从一个没有经验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实践者,令我受益匪浅。实习改变了我很多看法,以前认为自己学有所成,可以轻松完成工作,可是真正到了实习岗位,到了第一线工作,才发现实际工作的复杂与艰难。经验是在工作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俗语常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我以为有了四年的雕琢,我可以轻松完成工作,然而真正一些工作却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经过实习老师的指导,我才对妇联的各项工作入了门。所以,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要不断地学习。

(二)业务收获

在市妇联组宣部实习了两个月,最大的收获是案件调解能力,公文写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新闻采编能力这四个方面的提高。首先,在法律实务方面,我主要是配合市妇联的权益部处理一些弱势妇女权益受侵害的案件,我们主要是通过调解或者具体告诉妇女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正确保证自己的利益,在实践中,处理了很多案件,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其次,在公文写作方面,由于工作需要,我需要经常收发电子公文,起初我不懂格式,不懂用何种字体,在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熟悉了多种类型的公文写作。又因为在实习期间我独立完成了一份法律调研报告和一份培训总结报告,经常撰写领导发言稿,所以经过多次磨练,进一步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再次,我在实习期间组织了两次妇女干部培训,熟悉了各项组织工作的流程,所以在组织能力上,尤其是在组织上百人一起参与活动的能力上有了很大提高;最后,由于我所在的部门负责妇联的宣传工作,要经常和媒体打交道,期间我掌握了摄影技术和新闻稿件的写作技巧,又学会许多新闻照片的后期处理技术,在这个领域中,我从一个外行逐渐演变为一个热爱新闻采编工作的年轻人,学到了多种学科的知识,促使我努力成为多方面的人才。

在这些成长的日子里,我实践、思考、反思、总结,收获颇丰。工作的点点滴滴都已经成为大学生涯中宝贵的财富。或许大学生活中的的片段随着岁月的流逝难免被遗忘,但这段实习的日子相信仍是会记忆深刻,它作为我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承载了即将面对现实和挑战的诸多回忆,在走出象牙塔后这些难忘的经历必将使我终生获益。

三、不足与遗憾

虽然我取得了很多的收获,但是还是有一些小小的遗憾和不足。第一,我来市妇联是在组织和宣传部门工作

妇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例7

一、召开了市直机关“三八”节座谈会,市直机关部分妇委会主任参加,有市地税局、市教委等13个单位在会上作了发言,有10个单位也在会上作书面发言,部分发言材料挂在了网上。党工委副书记汪新竹同志、市妇联副主席郭渝平同志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挂在了网上)。

二、评选表彰了市直机关“巾帼文明岗”37个、“巾帼岗位标兵”39名。印发了表彰决定,颁发了奖牌和证书。

三、推荐了一批妇女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到各级表彰,其中,全国“三八”红旗手7名、全国“五好”文明家庭1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2个;重庆市“三八”红旗手13名、“三八”红旗集体7个、“巾帼”文明岗12个。

四、征集图片、资料、编辑妇女工作画册。妇女工作画册,征集了近1000张图片,精选编辑为妇女工作、关怀关爱、创新服务、巾帼风采、七彩生活五个栏目板块。

五、积极参与了市直机关第七届文艺汇演的工作。在第七届文艺汇演筹备和演出过程中,按照分工,尽职到位,不添乱要求,认真负责的做了我所负责的工作,保证了文艺汇演的圆满成功。

六、组织妇女干部参加了市妇联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学习培训,向党工委写出了学习收获的汇报。

七、组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学习考察的工作。

八、组织5篇调研材料参加重庆市妇联等单位举办的“发挥农村妇女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论坛。

九、拟定市直机关《妇女权益保障法》培训方案。

十、抓了组织建设。一是和市妇联组联部联合起草了《中共重庆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重庆市妇女联合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机关妇女工作的意见》,党(本文源于文秘城:)工委和市妇联领导集体讨论并联合签发各单位贯彻执行。二是在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党工委组织部的具体操作下,正式建立了市直机关党群工作片区。三是具体指导市政协、市审计局、市调查总队建立健全了妇委会。

十一、加强了信息网络工作。一是草拟了市直机关妇女工作近5年发展规划;二是上半年利用网络上工作信息近100条。

2006年下半年主要工作:

上半年未做结束的组团赴外考察学习,画册编辑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发挥农村妇女”作用论坛、组织建设,信息网络工作等五项工作继续做好外,另外八项主要工作:

一、做好工、青、妇共同承办的第七届机关干部运动会。

二、承办机关妇女干部的健身比赛:(1)健身舞和健身操的比赛;(2)篮球运球接力;(3)跳绳比赛;(4)踢毽比赛。

三、举办《妇女权益保障法》培训班。

四、组织材料参加市妇联举办的“和谐家庭”论坛和市直机关“和谐家庭”网上论坛活动。

五、筹备成立妇工委。

六、建设“标准化妇委会”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市教委“标准化妇委会”建设的经验,研究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妇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例8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在参观宁夏馆时说:“宁夏的维权工作五个全履盖(即全区妇女维权合议庭、妇女法律援助中心(站)、公安派出所家庭暴力案件投诉站、妇女维权工作站、12338妇女维权热线实现了市、县、乡全覆盖)已走在全国前列。”

全国妇联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宋秀岩认为宁夏在实施《两纲》工作中有很多亮点,妇幼卫生“六免一救助”(即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免费筛查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先天性听力障碍三种疾病,免费治疗筛查出的先天性患儿,免费筛查妇女乳腺癌,免费筛查妇女宫颈癌,对孕产妇急救、筛查出的乳腺癌和宫颈癌患者给予救助) 工作做得好,在全国第四次妇女儿童工作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3月9日,自治区副主席姚爱兴专程来到“中国妇女儿童十年发展成就展”宁夏展馆进行视察。姚爱兴认真听取了自治区妇联主席李金英对布展工作的详细介绍,对自治区妇联在宁夏展馆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有限的时间,用丰富的内容、祥实的资料,很好地展示了宁夏10年来妇女儿童发展的成果,在宣传宁夏妇女儿童发展的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宁夏。

全国妇联领导及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宁夏女代表、女委员相继来到宁夏展馆进行参观指导,对宁夏展馆的设计及展出内容给予好评。

妇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例9

青海林业资源管理项目是中国政府和澳大利亚国际开发署共同合作的林业项目,项目自2002年5月起在青海省实施,为期5年。项目旨在提高林业资源管理水平,为青海省的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和脱贫做出贡献。为提高项目的公正性,体现项目向弱势者倾斜的原则,项目非常注重将社会性别平等纳入林业项目管理。对项目参与者及参与机构进行社会性别与发展培训,提高其社会性别平等觉悟,保障其有效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和方法及相应分析工具,分析现存社会性别关系,将社会性别平等纳入林业项目管理,并针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制定出促进妇女发展的行动计划,以保证林业资源配置公正、合理、有效,是该项目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青海林业资源管理项目办公室于2004年4月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征募国内机构来执行这一培训计划。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根据投标书的要求提供了投标材料并中标。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非常重视这一项目,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项目负责人为丁娟,项目助理为马焱、黄桂霞,并邀请了谭琳、刘伯红、潘锦棠、郑新蓉4位专家进行参与式培训。参与者包括省县两级的青海林业资源管理项目办公室员工、各项目县的妇联代表、乡协调员和工作组成员,乡委、乡政府领导、就业服务中心、地方教育办公室、示范区管理项目委员会女性成员及示范区管理项目村委会的男性成员,共120余人。在开展培训之前,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搜集了相关资料,进行了专家咨询、论证,针对培训对象的需求,制作了专门的培训教材,并提供了参考资料。

社会性别与发展培训分省县级和乡级两个层次进行。社会性别与发展培训的目标是增强参与者社会性别敏感程度,理解性别意识在项目实施中的重要性,掌握性别政策与项目工作间的联系,能够描述林业资源管理项目中性别战略的特点,并娴熟地运用性别分析工具进行分析,把社会性别纳入林业资源管理项目。培训内容包括:社会性别平等及社会性别主流化;性别统计的阅读与分析;以妇女为本/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性别平等纳入林业项目的路径及如何制定性别政策草案。

二、培训方式

项目培训采用讲解、示范、研讨、辅导、分组讨论及其它项目的经验分享的参与式方法进行。参与式培训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进行学习和研讨的方法,它以亲历式学习为理论依据,让学习者个体能够参与到培训、教学和研讨中,与其他的学习者和培训者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培训形式,强调培训者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

1.参与式培训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

此次参与式培训成效显著,主要表现为:

一是短时期内实现了让农民开口说话的目标。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家普遍认为农民文化水平低,信息量少,很多问题都不懂,尤其是妇女,也就只能在家照顾照顾老人孩子,种种地而已。这种刻板印象加重了许多农民的自卑感,在公众面前小心翼翼,不敢放开说话。此次培训强调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大家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培训方式使参与者耳目一新,许多人都是在培训开始时不敢开口,经过协作者的引导,都能由沉默转变为积极地参与讨论,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是参与热情高。培训中参与者平等交流,深感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自己的经验能与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受到关注,这样极大地调动了他(她)们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许多人在培训结束时还意犹未尽,希望能再有机会多点时间参与这样的培训。

三是实现了项目培训目标。培训期间监测评估非常及时,当天参与者就在事先制成的表格上以背对背的方式对培训内容、培训方法、教师的态度等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和要求,协作者清楚培训的反馈信息,及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评估结果表明,培训的预期目标得到了实现。

2.参与式培训的特点

一是参与者的平等性。参与式培训强调教—学双方是平等的伙伴关系,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给予者,而是教学的协作者。在课堂上,协作者(老师)提出观点,而后协助参与培训的人员平等参与讨论,集体对问题进行论证,尤其强调每个人都有话语权。比如讨论“以人为本”,因为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协作者就让大家从每个人的需要谈起,有人说自己的需要是想发财,有人说自己的需要是要健康,有人说是想当官,有人说是想要家庭美满,等等,经过集体讨论,大家认识到每个人的需求各异,但不同的需求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都被称为优先需求,没有高低主次之分,这便引伸出了大家应该相互尊重,深入浅出地使大家理解了“以人为本”的实质。

二是培训方式的创新性与趣味性。培训中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使大家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状态,很重要也很困难。协作者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员们的实际情况,总结、试验出了许多创新的多样化培训方式。比如协作者选择发生在农民现实生活中的诸如家庭暴力、家务劳动等问题进行讨论,这样便使参与者感到这种学习讨论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他们也有话可说,这样不仅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活跃了气氛,而且也较好地解决了集中大家注意力、开发自身潜力的问题。

三是参与的开放性和共情的培养。培训教室桌椅的布置和老师的行为举止为学员的学习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比如培训打破了以往台上领导讲,台下群众听的模式,大家集体围坐在一起,共同讨论,在交流互动中,协作者不断鼓励腼腆的学员和女学员多讲,促进他(她)们在公众面前的交流,增强自信心。曾有一位乡长认为村民文化程度不高,接受能力差,不让村民发言,而协作者坚持让大家说,结果村民运用所学社会性别理论和方法搜寻影响妇女发展的障碍,说得非常好。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参与者能很好地进入角色,不再将问题看作简单的讨论,而是与当前的情景以及自身发展结合,设计自己的发展思路,选择自己的行动方案,从而实现了赋权和能力的增长。

三、关于项目实施的思考

1.项目成功实施的条件

妇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例10

一、 心系事业,务实创新,努力开创妇联工作的新局面

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做好广大妇女的宣传教育工作,带领全乡妇女更广泛、更自觉地参与到新农村的建设。依托市妇联提出的“清洁家园我先行,美化家园我有责”“农家女书屋”“农家女大讲堂”“擦亮家门迎新春”等活动载体引领全乡姐妹们为**乡的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组织全乡妇代会主任到**柳毛河参观,学习先进经验;组织全乡妇女到“洁净家庭典型户”观摩学习并交流经验;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开创了妇联工作的新局面。

二、 情牵姐妹,伸张正义,极力维护妇女儿童的权益

今年5月初,弱女子王忠霞因丈夫感情外移产生家庭暴力,到乡妇联咨询离婚手续和财产分割问题。**在查阅有关资料并咨询司法所后,给出了适当建议。但是在离婚后,男方一直没有履行相关的协议,王忠霞再次到乡妇联寻求帮助要回自已的土地。在经过多次沟通努力后,**与村领导一起帮助女方要回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并且帮助把粮食直补帐户划拨开。弱女子送上锦旗对妇联主席**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 引领姐妹当好精神文明的宣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