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8 15:57:15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例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4―0068―03

当今社会已进入以“互联网+”、数字通讯、移动终端、多媒体技术等为典型代表的信息化时代,多种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和实现途径。近年来,翻转课堂作为基于信息技术的一种教学新模式,越来越引起会计专业教学领域的关注和兴趣,并逐步被引入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

一、“财务会计”教学引入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一)教学现状

经了解,目前五年制高职“财务会计”课程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特点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教学活动中的惯性思维是“先教后学”,师生关系基本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主从关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被有效调动起来。教师虽然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但由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知识单向传授型”特点,学生一般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预习环节往往流于形式。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多数学生认为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只要在课堂上跟着教师的节奏“听、想、做”就够了。由于学生学习基础、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自然会导致不同学生的听课质量不同,学习效果相差较大。学生课后若不能认真做作业加以巩固,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财务会计”知识点多而零碎,学生容易学后忘前,很难达到将重难点理解、掌握、融会贯通的要求。

(二)教学对象

五年制高职学生是初中毕业生,年龄较小,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习惯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没兴趣。但他们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善于动手,这就为其职业技能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财务会计”课程一般开设在第四、五学期,学生年龄为16~17岁,他们思维活跃,表现欲强,乐于合作,对数字化校园、QQ、微博、微信等信息化工具比较熟悉且能应用自如。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些优点和特长,不仅要“教”,更要发挥引导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优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乐学”的品质,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课程特点

五年制高职“财务会计”是继“基础会计”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是“基础会计”课程的延伸和拓展。该课程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对企业出纳、往来结算、存货、资产、资金、职工薪酬、财务成果等岗位基本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财务会计中每一个项目涵盖的基本知识点在“基础会计”中都有所涉及,只不过“基础会计”介绍的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专业知识比较浅显,而“财务会计”经济业务较复杂,会计核算较全面,知识点较多,但学生已学过“基础会计”,基本具备了必要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这也为“财务会计”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能。

二、“财务会计”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方案设计

翻转课堂实施的质量取决于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的成效和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现以存货岗位中原材料收发核算为例,分享笔者的设计经验。

(一)课前学习

课前针对性学习是学生对目标知识进行“粗加工”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更要在教学设计、布局、引导上下功夫。教师上传的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教案、PPT、案例分析等)要力求清晰明了、通俗易懂、难度适中;试题库、技能训练等要体现“双基”性,即立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普通水平的学生愿意看、看得进、学得懂、能思考、会提问,为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存货岗位中原材料核算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点多而繁杂。课前学习活动设计主要体现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把握上。“原材料收发核算”基本知识点如表1所示。

对基本知识点的讲解材料采取“任务驱动一对比引导”的思路进行设计。原材料收发核算分为以下任务:一是实际成本计价原材料购入的核算(2课时),二是实际成本计价原材料发出的计价方法及会计处理(2课时),三是原材料明细账的登记(2课时),四是计划成本计价原材料购入的核算(2课时),五是计划成本计价原材料发出的核算(2课时)。任务一、二、三可以与“基础会计”相应内容对比讲解,任务四、五与任务一、二对比讲解。以实际成本计价知识点1、2为例,教师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基础会计”中外购原材料的业务类型、原始单据及账务处理(详见表2)。学生直观感受三种已学过的外购原材料的业务类型(即单货同到、单到货未到、预付货款方式采购材料的会计处理方法),对比“财务会计”的内容,学生自然会明确“财务会计”延伸的知识点。且在此情况下,学生能以较快速度掌握实际成本计价模式下外购原材料(即任务一)的知识架构,继而可以分组讨论,分析该任务中相关的原始单据,完成实训技能的训练。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与计划成本计价下收发核算各任务中的难点(如外购材料短缺与损耗的业务处理、实际成本计价原材料明细账的登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应用、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摊等),用屏幕录制软件录制微视频,供学生反复观摩学习。在完成基本知识点解读后,教师结合实际提出拓展性问题供学生思考,以便其进一步学习。

(二)课堂实施

课堂教学是教师引领学生对目标知识进行“深加工”的过程。通过师生观点的交流、碰撞、答疑、指导使知识得以升华,技能得以提高。课堂教学要注意:不同性质的知识要求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时间安排等要合理得当。

第一,基础知识重在“巩固”。要让学生切实理解掌握“双基”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讲评、答疑、提问、小测验等形式进行强化巩固。比如,实际成本计价原材料购人的核算。首先让学生按课下学习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情况,展示实际成本计价原材料购入核算填制的相关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教师根据学生任务完成质量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让学生领会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不到位的地方。然后提供模M实际情况的核算资料,学生分组协作完成,教师可随时观察各组完成的速度与质量,及时进行个别辅导,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第二,难点知识重在“破解”。引领学生培养创新思维,逐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自主解决疑难问题。比如:实际成本计价原材料购人的核算为什么会出现单货同到、单到货未到、货到单未到三种不同业务类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扮演采购员、销售员、财务部经理、出纳、会计、仓库保管员、银行职员等,模拟材料采购的实际业务处理流程,完成实物和单据流转,让学生对实际工作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经此过程,学生自然就明白了外购材料产生的不同业务类型。

第三,拓展知识重在“了解”。对于教师提出的拓展性问题,学生借助网络查找“营改增”相关知识。教师针对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做进一步讨论,比如:外购原材料发生了短缺与损耗,进项税额转出与造成的原因有关,人为原因不转出,而自然灾害造成的就转出,为什么这么处理?“营改增”情况下,进项税额在什么情况下会进行转出?以此适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后延伸

由于存货岗位中原材料收发核算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配套“财务会计应用技术项目实训”中的相关内容,填制有关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原材料总账及明细账,按小组撰写实训报告,提供实训成果,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三、财务会计教学翻转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翻转课堂相较于传统课堂,更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习自主性提高。实施翻转课堂,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例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83-03

《建筑装饰材料质量控制与检测》课程是我校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工程技术专业的重点必修专业课之一,在本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建筑装饰材料质量控制与检测》起着重要作用并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学习体系中。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最大的疑惑是建筑装饰材料品种多、其质量控制技术指标多、要求高及复杂多样性等。摆在教师面前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应该如何教学,学生才能收到预期的较好的学习效果。《建筑装饰材料质量控制与检测》课以职业能力之一——材料生产的质量控制与检测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建筑装饰材料检测对象和检测设备为载体,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确定《建筑装饰材料质量控制与检测》项目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建筑装饰材料质量控制与检测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同时养成学生的科学工作方法、统筹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社会能力。把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该课程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课改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初步成果。

一、建筑装饰材料质量控制与检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路径

1.项目教学法的情境设定。对建筑装饰材料质量控制与检测课程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建筑装饰材料企业的化验室工作过程相一致。以企业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检测任务为导向,以化验室工作为职业背景,拟订多个典型实验项目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单即“建筑装饰材料质量控制与检测”相关知识链接并经过团队思考,针对建筑装饰材料测定项目,如对水泥、混凝土、木材、涂料等建筑装饰质量鉴定,编制系统检测方案,编制完成建筑装饰材料质量检测任务的实验准备单。

2.理论知识体系实施。项目教学法就是要把实践与理论紧密联系,依据所提出的测定项目组织与开展教学和实践。在编制完成建筑装饰材料质量检测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就是通过提供真实或仿真的实验室分析项目,围绕项目测定的任务单编制,开展教学和实践。把全班同学分组;如47个学生分成5~7人一组,使学生按照仿真项目实现自身参与完成任务,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仿真实践环境,学习所须掌握的知识体系、接受和理解水泥质量控制知识体系,逐一体会和探究独立工作的能力。任务通知单例:建筑装饰材料质量控制检测任务通知单。项目二:装饰混凝土质量控制检测。任务: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任务描述:装饰混凝土常规质量检测主要项目之一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检测方法:按GB/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任务实施载体:建材学院建筑装饰材料检测实训中心材料理化检测实训室;坍落度筒,截头圆锥形,由薄钢板或其他金属板制成;捣捧,端部应磨圆,直径16mm,长度650mm;装料漏斗、小铁铲、钢直尺、抹刀等。任务实施要求及建议:第一,任务实施要求。①本项任务用时6学时。②工作小组5~7人为宜,选定组长1人,负责工作计划、分配任务、检查与协调、结果判定。③每个成员均要独立完整地进行规定项目的测定,其他工作由组长安排。④各小组编写任务实施方案(要求思路清楚,语言简洁),在班级汇报、讨论及教师点评后方能实施。⑤各小组及个人填写任务完成报告单。按时交给指导教师。第二,任务实施建议。知识准备:掌握测定项目测定原理和结果判定测定步骤;学习测定注意事项。仪器准备:在知识准备的基础上统计本小组所需仪器种类、规格、数量等,列出清单;掌握仪器使用规则。材料准备:在知识准备的基础上统计本小组所需材料种类、规格,计算所需份量;编写任务实施方案;在实训室完成各项子任务,注意分工合作,整体推进;及时和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测定结果与质量判定。

3.仿真试剂与仪器设备准备计划及实施完成,信息及材料收集要充分。在实施“建筑装饰材料质量控制与检测”测定项目计划过程之前,要从各个方面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及信息,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检测技术,对行业检测项目的国家标准有一定认识。教师利用多媒体及各种教学方法、教学课件等演示重要操作过程来引导学生,以增强直观认识,丰富实训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建筑装饰材料检测课程除了要求掌握质量控制检测指标外,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操作能力,这是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4.做好检查评价工作。内容包括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及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评价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是对项目教学的必要的考核和总结,它通过学生与老师的评价来完成。学生评价为素质评价和任务准备评价。而教师评价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素质评价和任务准备评价以外,主要是对学生掌握项目的测定原理及项目实施测定的全过程给予评价,并针对在测定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影响因素和偏差,进行讲解和评价。学生也应给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这样的反馈互评,教与学相长,学生能更加清楚地理解完成项目的过程、任务,自己要掌握的相应知识体系及实验技术和两者之间的关联,同时也激发学生勇于实践,善于思考。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设计好学习情境,同时需要在学生学习理论,搜集整理材料,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探索形成操作能力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在项目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自主者,就必须指导学生成为项目任务完成的真正的主人,使学生更多地担当起自主学习的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面临着项目开发学习设计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考验。

二、项目教学法在水泥质量控制实训课改的效果及推进

在《建筑装饰材料质量控制与检测》课改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主要实现了“四个推进与提高”。

1.推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推进了构建课程之间的链接,提高了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3.推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4.推进了教与学的有机联系,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在《建筑装饰材料质量控制与检测》课改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学生有很明确学习目的,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建筑装饰材料质量控制与检测》教学中,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链接,进一步提升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及链接,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现了一个飞跃。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强调并引导学生能够完整、独立参与从计划到评价的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在学生的意识形态里逐步渗透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新的学习理念。课改实施的项目教学法,其展开的教学活动所依托的仿真模拟项目是企业真实的测定项目,它强调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并且让学生对水泥质量控制课程应具备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完整学习。建筑装饰材料质量控制课改中实施项目教学法,不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链接,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其职业经验,并且还使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建筑装饰材料质量控制课改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对教师的素质有相对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即教师应是高职高专的教师,同时也必须是建筑装饰材料质量控制物理检验技师或高级技师。此外,每一个学生因学习方法等不同在学习中存在个体差异性,相同的水泥质量控制实训实施项目教学,对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相同或不同的结果,因而,教师应进行恰当取舍遴选,合理整合分配,正确运用,才能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作用,使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得到明显的进步和提升,使职业教育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例3

2007年,浙江省教育行政部门启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数控加工作为第一批实施新课改的专业,实施以“项目教学”为特征的新课程改革。2009年,作为本专业新课改核心课程之一的《数控加工机械基础》教材出版;2011年,在广泛听取中职学校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课改小组对该教材作了较大修改,出版发行第二版。笔者作为教材(第二版)的执行主编,下面针对新教材谈几点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特点及不足

1.设置教学项目

教材整合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零件和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等相关知识,以“教学项目”为主线,设置了“常用金属材料”“常见热处理”“机械传动装置及零部件”和“液压与气压传动装置”四个项目,每个项目设置了若干个课题,每个课题又分为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以应用实例为先导,配置了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图片,并对知识进行了梳理,条理清晰、通俗易懂。

同时,考虑到学生拓宽就业面和继续学习的需求,第二版教材扩充了“轮系”的相关知识,新增了“平面四杆机构”课题作为选学内容。

2.设备与内容结合

区别于同类型教材,本教材较紧密地将数控专业设备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如在绪论中,有别于其他同类教材,将数控车床结构作为“认识机械”的设备;在学习“认识齿轮传动”任务时,以“数控机床分段无级调速装置”为例进行学习。

3.教材编写的不足

教材以教学项目为主线进行编写。但是,由于是第一次进行项目教学改革,教材没有充分体现操作性强的项目化教学特点,这就使得教师无从下手。

二、师生教学理念的转变

不少教师反映,教材内容太浅,大多是“是什么、怎么做”的学习,鲜有“为什么”的理论学习。笔者认为,本课程学习对象定位为初中起点中职数控加工专业三年制学生,学生以就业为基本目标,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技能和核心能力的培养。这个“最低目标”并不低,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均应转变理念和方法。

1.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新教材的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是教师要领会项目教学的实质,即以学生学习为主,将一个相对独立的子项目(课题或更小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二是将知识点与技能和能力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设计;三是要精心组织课堂,驾驭能力要强;四是创新评价方式。

2.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实施新课改的重要目的之一。项目教学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收集信息,设计学习方案,实施项目及评价学习,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因此,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教学组织与实施实例

即使是本课程的课改新教材,从出版那一刻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滞后于教学的实际,教师应在教学中贯彻新理念,以新教材为基础又不拘泥于教材。下面笔者通过在教学中的一些实例,对本教材的教学项目实施提供几点参考。

1.金属材料项目的教学

“金属材料教学项目”往往被认为是最枯燥的教学内容,不易开展项目教学。新的课程大纲将本项目定位于“在了解材料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掌握材料分类、牌号、性能及选用”。加之数控专业新生大多已在入学初进行过钳工实训,据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教学任务结合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任务一:学生参观、调查。

教师设计相关表格和问题,明确调查任务,学生分组由组长带领,组内同学分工带着任务进行调查。

(1)参观学校机械实训工厂,询问实训同学并收集加工原料、刀具、量具以及诸如螺母、轴承、键、齿轮及机床材料等碳钢、合金钢、铸铁的基础知识,观察钢和铸铁的切屑的不同之处等。

(2)业余时间收集学校、家庭生活设施等方面的金属材料、用途(也可以是非金属材料)。如各种水龙头、门窗、电线、炒菜锅、菜刀、快餐盘、自行车零件等制造材料。

任务二:应用能力锻炼为主的教学。

教师在讲授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牌号识读基本知识后,由学生识读同一类材料的其他牌号,举一反三。但教学重点是材料性能、牌号与用途的统一掌握。教师要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如:自行车上的螺母与机床螺母材料如何选择,为什么?丝锥为什么容易断在孔里?车削加工45号碳钢和加工合金调质钢选用的刀具为什么不一样?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的材料应用题目让学生进行连线填空,强化材料选用知识。

任务三:学生探究,表达认识。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生调查的第一手材料常常是零散的,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有差异,但每个、每组学生观点的磨合使得“真理”逐步显现。教师要善于引导更多的学生发表“高见”,不管说的是否正确、完整,都要表扬学生,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一定时期的锻炼,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2.认识主轴零部件项目的教学

中职学生大多是从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的。因此,在项目教学中采用“先入为主”的方式往往效果较好。以“认识滚动轴承”为例,谈谈教学项目设计。

任务一:“玩”轴承、看代号。

每个学习小组得到若干个不同类型、不同内外径的轴承,先让学生抢着“玩”,以兴趣为“诱饵”,满足其好奇心。“新鲜”一阵后,学生对轴承的结构有了直观的认识,再观察轴承外圈上的代号钢印,记录在教师设计的表格中。

任务二:信息处理能力的锻炼。

课堂是培养和锻炼学生核心能力的场所之一,自我学习和信息处理能力是其中两个方面。学生自我学习教材中关于轴承代号相关知识后,教师提供常用轴承类型、基本代号表等知识,要求每个学习小组根据轴承实物,查找轴承类型名称、内径尺寸,并展示学习成果。

任务三(可选):轴承装卸。

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可以提供学生对轴承进行装配、拆卸和、密封的训练。也可以在学习轴的结构后,与平键装拆一并训练。

3.齿轮传动项目的教学

齿轮及轮系传动是教材重点教学项目之一。此项目的教学可以模拟简单的齿轮制作和轮系设计来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任务一:先讲授,后测量。

和上述两个项目不同的是,本项目拟采用教师先讲授,再进行齿轮尺寸、啮合实践。教师先讲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下同)的主要尺寸、参数、尺寸计算公式和传动比概念,分组测量一些真实齿轮的一系列尺寸,计算齿轮模数并对照标准模数表,查找误差原因。这样,将测量技术也运用到了本课程的教学中,课程之间不再是“单打独斗”,确保知识点的融合。

任务二:先失败,后成功。

教师提供齿数、模数不相同的多个齿轮,学生将两个齿轮分别安装在两根轴上(将轴固定)对齿轮进行啮合传动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大致学会装拆齿轮、平键的技术,对键的作用理解更加深刻)。当学生发现不是随便两个齿轮都可以装配在一起,也不是都能传动的时候,在失败感中激发发现、解决问题的热情。教师作为引导者,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得到啮合条件。

学生再根据任务一的结果,选择相同模数的齿轮再次进行啮合实验,得到成功的体验,最后计算传动比。

任务三:先设计,后实践。

在教学项目的最后,教师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二级齿轮传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采用变速滑移齿轮),计算轮系传动比,学生进行拆装减速箱试验。

4.连杆机构项目的教学

考虑到生产设备、生活中连杆机构的运用,新教材第二版新增了连杆机构教学项目。

任务:在小制作中学习。

对于中职学生,铰链四杆机构及其演化机构的学习要求并不高,主要是了解常见平面四杆机构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可以采用学生自制教具的方式进行教学。

发动学生准备一些竹条(甚至可以用硬纸片裁成条状代替)和小螺栓螺母,在学习结合连杆机构判断条件的情况下,根据连杆长度要求,用竹条制成四杆机构。学生操作机构,遇到机构卡死情况,鼓励学生分析原因(尺寸原因、叠层原因或铰链原因等)并加以改进。

四、新教材项目教学的几个注意点

第一,教学项目是一个独立的项目,项目容量可大可小,可以设置大项目下的子项目。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项目的完整性。

第二,项目教学不排斥教学环节,也不排斥传统讲授。一般而言,复习(或导入)、新知识传授、学生活动、学生展示、师生总结评价和作业布置等环节不可或缺。

第三,项目教学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活动的内容、要求是重点。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对项目和活动进行设计(包括设备、材料、教具等)。此外,教师除了教案、课件准备,还需要编制学生的学案。

五、后续思考

《数控加工机械基础》教材第二版尽管已经出版发行,但笔者认为新教材和教学实际还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课改不够彻底,对项目内容没有实质性改变。作为全省乃至全国首批课改教材,编写时以项目教学理念编排内容,但编写中受到理念的局限,对“项目教学”的体现不够深入,仍保留了较多的知识传授体系,项目教学可操作性不强。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例4

③有效的设计形式:若教学内容为理论性项目,则需要对前人所总

结出的经验、逻辑推理、定理定律用实验来验证,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及相应的探索研究;若教学内容为应用性的项目,则需要通过社会调查、研究、书籍、网络等进行资料汇编以及多种形式的综合。在进行项目教学法时,既要对资源的价值进行重视,同时要对现有教学设备所具有的工具性作用进行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必须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组成项目团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探索,由此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二、会计基础的课程特点

会计基础课程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除了就教材内容进

行学习之外,还应十分重视作业练习和模拟实验,以便巩固所学的内容,掌握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将课堂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结合起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具备会计基本的职业能力,即能完成一个小型企业会计工作,并达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单项考证的基本要求。同时,本课程的教材为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会计基础》(实验版)。该教材的编写,打破了传统教材按知识体系的写法,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手工活动为中心。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逐步完成各个教学项目,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学习

要求。

三、项目教学法在《会计基础——材料采购业务核算》中的有效尝试

1.创设职业背景

广州市美华制衣有限公司采购部王超将已签订的采购合同交业务员杨阳,要求他到供应商广州市东阳贸易有限公司按合同规

定购进1#面料。本次教学中,模拟公司组织“会计技能比赛”的方式。全班分组,分为业务员、仓管员、出纳员、会计员四个岗位的人员,比赛内容是“采购业务的核算”。教师充当主考官角色,给每组发放比赛相关材料(测试所需公司业务资料,增值税专用发票、支票、进账单、出仓单、记账凭证等),要求各组人员立刻填好参赛表,确定自己的角色及工作任务。

2.确定项目任务

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而后在学生中进行讨论,

最终对项目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确定,在对学生已有经验较少的考虑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确定,选择的项目应当是学生感兴趣的,

同时不能将项目容量定得过于大,所定项目最好为短时间能完成的,避免使学生由于时间过长而产生畏难心理。

3.学生对项目进行分组讨论,明确项目任务,对项目计划进行制订

项目教学法常用的模式是分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由组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到好、中、差学生合理搭配,一般每组4~6人,指定一名学生为项目组长,由此来对学生团队精神和小组协作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项目

指导书分发给每个小组,让小组按照项目要求指定相应的项目行

动计划,并对工作步骤及分工继续确定,更好地进行项目工作。

项目1:购进一种材料的业务核算:

采购业务是企业购买所需的各项材料及储备物资,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的经济事项。

子项目1:企业采购材料,各主要岗位应完成的任务。

企业进行材料采购,各岗位应共同配合。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业务员:按与供应商签订的购货合同采购材料,取得购货发票时发票联和抵扣联交会计。仓库管理员:验收材料入库后,填制收料单,将记账联交会计。出纳:按合同规定进行货款结算,将结算单据交会计。会计:审核取得原始凭证后,编制记账凭证。

子项目2:取得单据,会计进行材料采购核算。

由于采取的发货方式、货款结算方式不同,会计取得单据进行会计核算会出现几种情况:①结算单据收到,货物已验收入库,取得的单据有购货发票(发票联和抵扣联)、运费发票、结算单据、收料单。②结算单据收到,货物未验收入库,取得的单据有购货发票(发票联和抵扣联)、运费发票、结算单据。

子项目3:企业应设置账户进行材料采购的会计核算。

会计人员取得并审核了材料采购的原始凭证后,应设置会计账户进行会计核算。账户有原材料、在途物资、应交税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应付账款。

子项目4:进行会计核算材料采购的入账金额。

材料采购的入账金额是按该材料的采购成本入账的,材料采

购成本是企业在采购材料物资过程中所发生的买价及其他各项采购费用。

项目2:购进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的业务核算。

子项目1:购进一种材料与购进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的业务处理的区别。

购进一种材料与购进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的业务处理除对材料采购费用处理上略有不同外,其他会计处理基本相同。①购进一种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计算。发生的采购费用可直接计入该种物资的采购成本。②购进几种材料物资发生共同采购费用的分配。对于发生的共同采购费用应以购进的材料物资的重量或买价作为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

子项目2: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采购业务的记账凭证。

4.师生共同探究、合作,实施完成项目任务

学生在这一阶段中必须对小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工作中自身的价值明确,严格按照确定的工作步骤及程序进行工作,教师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向学生清楚解释项目实施步

骤,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提醒、指导,不仅能够避免学生由于接受力较差而对项目束手无策,同时可以避免走弯路,

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5.展示项目成果,学生介绍交流

班内在任务完成以后举办项目成果展示会,对会计凭证、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主要展示,将所有的项目成果摆放在一起,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检测和评估,而后让学生对项目成果进行经验交流,

并写出相应的小组工作总结,再采用演讲的形式进行总结汇报,

把本小组实施项目任务的基本情况进行汇报,由此反映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参与以及积极研究的精神。

四、教学反思

1.在师生共同探究、合作、建构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学习者与教师的关系

在整个项目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师生共同探究、合作、构建,学生是整个活动的主角,而教师必须在后面给予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但不可让学生过多依赖,从而让学生发挥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2.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

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方可在引入项目教学后能够胜任自身工作。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传统教学的中心人物,教师要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必须担当一名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以及促进者,采用自身的高素质和魅力来影响学生。

3.创设真实的教学场景

为了使项目教学法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使项目教学法的

实施更加方便,创设的教学项目以及场景必须具有真实性,学生可以与几个小组相互学习讨论,充当社会中的实际人物,与其他小组共同完成好每一笔经济业务,通过此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处理以及利用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进行激发,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在采用该方法时,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互助、和谐、公平、宽松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轻松自然地投入到学习中,不怕出错,敢于发表自我见解。该方法对学生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彼此交换思想、彼此聆听,这样才能使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有效培养。并且,学生在活动期间要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使学生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这对

学生步入社会很有益处。采用该方法,培养了学生深入问题、主动参与、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有效抓重点、归纳总结的方法,这对于学生以后独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学生终生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袁良荣.优化《基础会计》课程课堂教学模式[J].会计之友,2011.

[2]解媚霞.基础会计项目教学内容设计探讨[J].财会月刊,2011(12).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例5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会计是一门实用型的学科。目前,在会计类课程教学中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教学做合一”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高素质高端技能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应该将理论与实践、学校和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毕业生能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另外,现在因为大学扩招,而学生生源的减少,导致高职院校的招生分数线非常低,据悉今年高职院校的分数线只要200分左右,这说明学生不仅基础差,而且学习习惯差,如果继续采用以往的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的学习,可能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企业的需要,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抛弃原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做”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实行“教学做合一”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教学做合一”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开发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材

 

传统的《成本会计》的体系基本上都是按知识的逻辑关系构建的,这种教材只注重老师教的材料与学生学习的材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老师只能是先讲后练或边讲边练,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相对零散,这与高职教育目的不相适应。而“教学做合一”教材应注重做的材料与学的材料,因为做的材料决定学的材料,学的材料决定教的材料,教的材料、做的材料、学的材料是合一的,是不能分开的。《成本会计》教材的材料完全可以按每一种产品成本操作过程来组织材料,如品种法,第一步设置成本明细账,我们可以模拟一个中型企业,提供包括生产的产品、生产流程、管理的要求等资料;第二步归集和分配要素费用,如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我们提供各个部门的领料单、退料单、发料凭证汇总表,材料费用分配表,记账凭证等材料,人工费用、燃料费用等也同样;第三步归集与分配和辅助生产费用,我们可以提供辅助生产情况表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就行;每四步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我们可以提供制造费用分配表;第五步计算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我们就提供产品成本计算单。提供的材料以做为中心,在做中学知识,黄冈职院的王磊副教授的编的《成本费用核算》教材就值得借鉴,她将每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作为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包括工作任务、相关知识、操作指南、独立操作四部分内容。做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材是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教学做合一”实施的关键是加强“教学做合一”教学教材的开发。所以各高职院校要相互配合,集思广益,共同编制与“教学做合一”教学相适应的系列教材。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双师型的教师,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每一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人物,因为教学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还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材的开发。课程的设计等,这些都靠教师来实施。一体化教学更需要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有生产实践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既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又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但是现在有很多的高职院校的教师是直接从普通高校毕业的,不仅没有接受专业师范教育,而且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而有些老教师则按学科体系教学几十年,观念跟不上,思想陈旧,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学做合一”教学改革的进行。所以作为学校,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职业能力。主要途径有:一、可以从其他高校或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二、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如通过学习培训掌握本专业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通过社会实践或社会锻炼了解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提高自己动手能力,因为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会讲还要会做。三、可以通过制度激励来鼓励教师转变观念,不断学习从而提升素质。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由教师决定,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教学做合一”的中心是“做”,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归集和分配材料费用时我们可以采用五步法:第一步:布置任务,让学生明确材料费用分配的学习目的,明确要完成的具体任务。第二步:知识导学,这里主要讲述材料费用归集与分配的账务处理流程和在学生在操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第三步:学生动手操作,小组组织讨论,解决本任务所要讨论的问题。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第四步:学生评讲、老师归纳总结,在全班各组完成任务后,老师组织本班进行展示成果,然后老师及时点评,归纳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第五步:完成本单元的任务后,布置课外作业,进行强化训练。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始终是以学生做为主,每一个学生都要积极思考,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这样学到的知识才会长久,并且有创造性,如通过对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知识的理解,以后工作当中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来设计成本费用归集与分配的相关表格,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

 

传统的考核方法是采用试卷的形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在作弊手段越来越高明的现在,分数往往与能力有偏差,而“教学做合一”教学不仅注重传授学科知识的,更注重传授有创造性的知识,所以注定在“教学做合一”教学方式下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成果展示可以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理解的程度和口头表达能力。总之对学生进行考核不仅要对他们学到的知识进行考核,还要对他们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考核。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例6

一、"引导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后,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引起了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主体性教育理论逐渐确立和完善,如卢仲衡的《自学辅导心理学》、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等,自主学习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认可,自主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同时高职教育改革也明确要求提倡“以人为本”,高职教学要由传统的教师’教、讲’向学生“学、练”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导者。"引导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

二、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出"引导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建筑材料》课程要求学生能合理、经济地选用各种建筑材料;对各项材料试验检测结果,具有分析判断的能力,并能提出改善的方案措施;能根据工程要求进行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沥青混合料配制;具有较快熟悉新型材料和掌握其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并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能熟练操作使用和校核常规试验仪器设备;能根据试验规范要求,正确完成建筑材料各种常规试验、数据处理、书写试验报告及资料的分析整理。为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实现引导型自主学习模式教学,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授课内容主要是简短归纳重要理论和计算方法,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带疑自主学习、动手实践、自主创造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完成水泥技术性能检测这一工作任务时,由老师将这一任务置于一定的工作情景中,引导学生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并在资料、材料、设备和指导方面提出恰当的支持;学生接受任务之后,查阅相关资料(水泥质量检测报告,教材,相关技术资料等),积极准备,组织实施,明确水泥技术性能检测的工作内容;随后依据国家有关部门标准,教师及学生对整个实施过程(包括试件的制作、仪器的使用、试验数据的计算、试验结果的评定等)进行自检与评价,并提出改进技术措施不断完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真实的工作任务中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于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评定”综合应用训练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模式。以模拟实际工作中完成某一种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为任务(现场取样、试验室检测、质量评定及填写检验报告),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依据国家现行标准,对建筑材料的质量作出准确评价。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评价、验收,帮助学生解决工作情景中的疑难问题,强化了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之间的“无缝”链接。

三、基于出"引导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测试比较分析

“引导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贯穿于查阅资料、方案组织、观察操作、与人合作、分析总结的全过程中,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同时也学会了做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后,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下达任务或项目来组织本课程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明确每一次课程的学习任务,同时教师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提出教学目标。实践证明这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在建材实训室模拟真实建筑材料试验,按照专业基本技能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以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教师讲解——学生合作探究任务——组织实施——教师适当引导——师生研讨分析——师生互评总结。目前开展的项目有:水泥试验、混凝土试验、粗细骨料试验、防水材料试验等。

3、学生事前体验职业环境。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例7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工学结合 项目 方案

工学结合是建立在高职院校行业性、区域性发展办学的基础上,依赖企业真实项目的良好环境,以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促进毕业生就业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把项目教学法引入课程的教学中,是高职院校广泛开展工学结合活动、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一、项目教学法课程教学方案设计要点

项目教学法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原则,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来设计和实施课程教学方案,其要点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机构和项目小组,共同在项目的生产过程中完成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处在工程项目生产环境中,与生产实际接触,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以实际的工作任务来驱动学习,教学过程基于行动,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与自己的行动相关联;学生通过开展工学结合活动,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机会通过调查、研究、咨询、请教,独立克服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处理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采用项目小组工作的方式,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制订计划,共同完成(或分工)整个项目;在不断地追踪预期成果的过程中获得动力和成功的喜悦;学习结束后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师生共同评价项目成果。

二、项目教学法建筑材料课教学方案设计

现以建筑材料课为例,提出在开展工学结合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教学方案设计并进行研究和探讨。教学模型:辽宁省辽阳市××工程项目。

1.课程教学目标

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和外形,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熟悉建筑材料的取样执行标准、取样方法;掌握正确选用、检验和保管材料的方法;熟悉建筑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标准、规范;掌握建筑材料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能运用相关标准和规范独立完成建筑材料检测的操作,根据试验结果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完成试验报告,正确判断材料质量状况;能正确地选用、验收和保管材料;能运用网络或工学结合活动收集和整理市场信息;能运用多媒体或工学结合活动获取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相关信息;具有较强的项目学习计划制订和执行能力、人际交往和语言沟通能力、计划和报告等应用文写作能力、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

2.项目工作目标

完成专业理论学习、实践技能训练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完成项目工作计划、项目组工作计划、个人项目学习计划;完成项目总工作报告、项目组工作报告;完成工作日记、试验报告;完成项目工作总结、项目组工作总结、个人项目学习总结。

3.计划学时

第1周至第15周总学时为60,周学时4学时(每周安排一天下午5、6、7、8节)。在施工现场教学时,各组每完成10学时进行小组轮换。

4.重点、难点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

5.教学依据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目标、项目工作目标;建筑材料高职教材;《××试验员手册》《建筑材料与检测手册(附能力训练活页手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材料防火性能试验方法》《××材料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材料试验方法》《××材料检验评定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设计规程》《××应用技术规程》《××国家标准图集》;辽宁省辽阳市××工程项目施工图样等。

6.教学框架

组建辽宁省辽阳市××工程项目模拟项目部,指导教师和聘请的企业技术负责人共同担任负责人。下设4个项目小组,每个组由1个学生和聘请的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担任组长。项目工作过程即教学过程如下。

(1)第一周:校内集中教学。完成任务:建筑材料项目学习动员,公布项目工作计划,使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做好总体部署,强调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明确行动路线;组成四个项目学习小组,即混凝土材料组、砂浆砖石材料组、金属材料组、防水材料组,选出组长,明确分工,合理组织和分配人员;按项目工作计划做出项目小组工作计划和个人项目学习计划。

(2)第二至第七周:校内集中教学。完成任务:以选定的教学模型为例,通过多媒体教学完成项目教学的理论知识学习,包括建筑材料性能与应用、水泥质量检测与分析、混凝土质量检测与分析、砂浆质量检测与分析及石材、砖和砌块质量检测与分析和金属材料质量检测与分析、防水材料质量检测与分析、功能性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完成专业理论测试。

(3)第八周至第十四周:在选定的教学模型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教学。完成任务:按四个项目小组即混凝土材料组、砂浆砖石材料组、金属材料组、防水材料组分别开展实践活动,即开展走访、调查、咨询、请教、研究活动并参与工作,每10学时进行小组轮换;识读项目施工图样;熟悉常用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学习材料统计、计划、选用、保管方法;学习材料抽样及检测仪器设备应用;学习水泥、混凝土、石材、砖和砌块、金属材料、防水材料质量检测;学习试验数据分析和处理;完成施工日记、试验报告、项目学习总结报告;完成实践活动过程考核。

(4)第十五周:校内集中教学。各项目小组长和每个学生分别提出项目学习总结报告并向全班汇报,指导教师进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过程全面总结,对各项目组的活动进行点评和成果展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工作业绩和工作日记、项目学习计划、材料试验报告、项目学习总结报告等的质量以及专业理论测试、实践活动过程考核,参考学生汇报和质疑答辩表现,综合评定学生建筑材料课学习成绩。

7.注意事项

(1)项目的选择。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项目。出色的项目要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的控制下体现工学结合,既要符合课程的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又能贴近学生实际,实际工程项目所在地距离学校交通便利,校企合作前期准备条件成熟。

(2)计划的制订。制订一个完整有序的项目工作计划,是项目教学法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教师要认真制订项目工作计划,指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了解项目实施内容。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合理进行项目分组、选定组长,帮助学生制订可行的项目学习计划。

(3)项目实施准备。项目实施是指项目确立之后,项目执行者运用所具备的人力、物力、财力围绕项目付诸行动的工作过程,是完成整个项目质量好坏的关键。然而,项目实施的先期准备工作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保证,如要做好模拟项目组织机构的组建和分工落实、召开筹备会议、筹措经费、安全及交通配备、校企联络和磋商、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等。

(4)成果展示和点评 。在项目完成后,根据项目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指导教师和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共同对学生取得的成功进行展示,共同进行点评,提出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意见,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5)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50%来源于闭卷考核(专业理论测试),50%来源于开卷考核。开卷考核范畴为:项目学习计划、工作日记、试验报告、项目学习总结、汇报答辩等方面的质量;施工现场实践活动过程考核,包括平时表现以及完成建筑材料检测操作能力、试验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正确判断材料质量状况能力、正确选用和验收及保管材料的能力、获取市场新信息能力、项目学习计划执行能力、人际交往和语言沟通能力、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开卷考核由项目学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学生共同完成。

三、推行项目教学法的建议

1.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充分遵循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的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综合训练,纵向注意能力的多元化,横向注意能力的层次化,理论教学服务于行业企业。学科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体系是两个彼此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部分,学科知识模块要面对岗位群构建,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知识的学习针对性要强,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

2.改革考核方式

项目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过程性”考核。特别强调在完成工作目标过程中的能力评价和个性化评价。因此,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终结性”考核办法,遵守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项目设计、听取汇报、现场测试、质疑答辩、成果展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更有利于特长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积极性、创造性。

3.改革教材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企业工作流程,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学习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注重将生产实际所涉及的典型案例、图、表、标准等及时引入教材,把教材编成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步入工作岗位的技术手册。也可以及时编制、修改和完善与项目教学设计方案相配套的讲义,把选用的高职教材仅作为课程学习的参考书。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应通过多渠道配备教师、校企合作、实施“双师型”教师激励政策等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人员精干、素质优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深化课程改革,使项目教学法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例8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资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业务档案就像学校的人力资源库,受到了学校领导和档案工作者的日益重视。中职学校教师业务档案是指中职学校教师从事教学教研,并参与各种教学实践中产生的,能体现教师本人的思想政治观、教师教学水平和成果等方面的书面文字材料和其他材料,是通过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和严格保存保管形成的,是教师工作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具有独立、连续、流动和一定安全保密等特征。它一方面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业务水平以及工作业绩等,另一方面体现出一所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各种结构情况,进而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

一、中职学校教师业务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教学工作记录本、班主任工作记录本、课外活动记录本及其他方面的教育管理记录本等。这些记录本是教师业务档案的重要组成,是由教师本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事求是地填写。

2、教师的教学公开课评价及教案。教学公开课是每名教师每学期都要开展的教学交流活动,这是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和经验的重要举措。教学公开课可主要分为全校开展和省市教育部门开展两种,在省市教育部门开展的公开课更具借鉴和启发作用,因此公开课的评价和教案应在同一时间系统地收集,作为教学管理和教研部门的调查材料,同时也是教师的一个重要教学成果。

3、听课记录。教师之间的听课记录是参加彼此,然后展开评议后所作出的记录。该材料指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改进的目标,对教师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提供参考。

4、教师发表的论文著作、教学经验、总结和教学改革方案等。在报刊杂志以及参加各种论文竞赛获奖或教学研讨会中交流,或经有关权威部门认可的都应归档。这些都是衡量教师教学研究和科学创新的最重要的证明。

5、教师是终身学习制的,所以教师学习的主要途径是继续教育。教师的学历、专业职称和参加进修、培训的材料是教师专业水平的参考评估资料。

二、教师业务档案原始材料的收集

1、教师个人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申报材料是基础材料,它较全面地反映了一段时期内的该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2、教师年度考核表、聘任协议书、师德师风评价、实践技能评价、公开课教学评价、班主任工作以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等材料。

3、有关的证明材料复印件。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教师不断加强学习的主要途径,很多教师通过在职或离职进修学习,使自己获得更高程度的学历,也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4、学术论文复印件。凡在报刊上公开、教学经验、公开出版的专著和编写的教学用书。这些复印件必须同时要有书刊的封面和目录,以保证其真实性,这是衡量教师教学和研究的最有力的证明。

5、各类荣誉证书复印件。包括各级各类优秀、先进的表彰;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指导教师奖以及发表学术论文获奖等。

6、日常自主学习笔记。阅读学习的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等。

上述材料不是一次就能归集齐全的,而是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随时积累的。前两项材料主要由学校办公室和教务处提供,后四项材料需教师本人提供,一开始我们就主动要教师提供材料并认真验收,直到教师个人也逐渐意识到了提供这些材料的重要性,认为材料保存在学校档案室比存放在自己手中会更安全、更可靠,也更方便查用,所以一有上述材料就会主动递交给学校档案室。

三、教师业务档案的整理和归档

1、随时收集。任何时间收到材料后,要求先用简单袋子分人保管,做到不残缺、不遗失。

2、按时整理。首先每年年底将收集的材料根据规范进行裁切、裱糊、折叠,其次是拆开原有档案合并进行分类编排,并重新制作目录活页装订,最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放入个人档案盒。

四、教师业务档案的价值

1、教师业务档案对教师专业职称评审和职务晋升提供了很有分量的依据,专业职称评审是一项技术性的评审制度,是对教师在一段时期内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教师业务档案是教师个人在其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并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材料,它真实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创新能力以及班级管理能力,也反映了教师对教学的内容、方法、态度和成果等教学环节的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对申报专业职称评审的教师来说,个人业务档案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资料作为其工作业绩的证明,让教师能顺利如实填写评审申报表。同时教师申报职称还需要提供大量辅助材料,如教学成果、年度考核结果等,相关职能部门便要通过教师业务档案提供依据,还需由学校档案室在材料复印件写上“确系原件复印”,并加盖档案室印章,保证送审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我校实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晋升原则,公正的职称评审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肯定,而合理的聘任则体现了优胜劣汰。学校职称评聘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其过往的绩效表现进行聘任,做到严谨认真、有理有据,这对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活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教师业务档案为新时期下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奠定基础,教师的综合考核与评定是一项复杂而细致且政策性强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教师业务档案由于对教师的年度考核、教学质量、教研情况等有一个详细的量化记录,所以一直都是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3、教师业务档案是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体现,同时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广泛的参考,档案中客观记录了教师以往的教学、教研情况,是学校不同时期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学校积累和保存了历史文化财富,也是学校实力的象征。在我国,对一所学校的督导评估也强调这方面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评估学校综合实力的指标。

中职学校教师业务档案是中职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尊重教师、尊重知识的表现。把教师业务档案妥善地保存起来,不仅是学校的历史财富,也是教师的个人财富,通过教师业务档案,每一名教师都可以看到自己在从事教学和教研中的成果,从而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与创新,激发教学热情。因此,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教师业务档案的珍贵价值,更好地为教学一线服务,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梦云: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之我见《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3.12

[2]郝丽艳: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 《兰台内外》2009年第4期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例9

汽车材料专业应当采用模块化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汽车材料的相关知识,那么,教师该怎样在汽车材料教学中实施模块化教学呢?

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能力适当删减教学内容,或根据专业需求实际情况制定更合理的标准。这样就可以把原来较繁多的理论知识压缩,使理论课时得到合理的优化。在种类繁多的车用材料中,我们可以按照材料在车辆上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类,按照使用频率、数量等进行分类,而其他内容只做介绍,这样就可以大幅压缩课时,为小单元的模块化教学提供可行的保障。为此,我们根据示范的要求编写了新的《汽车材料》课本。

一、细化目标,构建模块课程

要实施模块化教学,教师首先就要根据《汽车材料》的课程特点,并结合实际工作要求应达到的效果,对汽车材料教学设计好相关的学习领域(模块)。中职汽车材料教学是一个典型的任务型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其特有的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等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金属材料性能的内容、理解金属材料性能的意义、了解金属材料常用热处理方法、掌握金属材料常用热处理方法的应用;

2.了解钢铁的化学组成、分类,掌握碳钢、合金钢、铸铁的种类、牌号、性能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合金钢中常用合金元素对其性能的影响,掌握合金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3.了解铸铁中常见元素对其性能的影响、掌握铸铁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4.了解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轴承合金和其他有色金属的化学组成、牌号、性能及应用;

5.了解汽车用橡胶、塑料、玻璃、摩擦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胶粘剂等非金属材料的种类、组成、性能及应用。

6.了解车用汽油、柴油的使用性能及评价指标;掌握其牌号和规格;正确选择、合理使用车用汽油、柴油;了解汽车新能源种类、应用特点及发展前景;

7.知道制动液、发动机防冻液、汽车液力传动油、其他汽车工作液的作用与使用性能,要求了解其品种、牌号;正确选用汽车工作液。

8.了解汽车清洗剂的主要成分、作用,知道常用汽车清洗剂的性能及应用;了解车蜡的功能,知道车蜡种类及其应用

9.了解汽车装饰纺织面料、皮革面料的功用及应用;了解车膜的种类及其性能,会选用车膜;了解汽车装饰木质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在对目标要求做出制定后,教师应当结合所学习的领域和具体教学任务实施,在中职教育中项目常常是要求生产一项具体的并具有相对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作为最终的目的任务,并可根据汽车材料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各项任务的不同,灵活地对各项教学项目进行调整,以完成最终的任务即可。

二、教学方法和成效分析

在进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过程外,还可以通过录像课、面授课、实验课、习题课、课外作业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授课和练习。《汽车材料》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需要让学生了解必要的知识,教师应当注意通过项目导向和实验课等形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夯实基础技能。教师在进行精讲的过程中应当善于利用多媒体进行合理配置的教学,利用PPT对文字教材、图像图画等进行深刻剖析,要求学生根据文字教材进行预习和复习。多媒体讲解注重的是精讲多练,如此才能更好地夯实学生的基础。

通过模块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提高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传统教学的被动转化为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分化现象减少,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

在进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主动参加相关的培训和鉴定,以获得相应的资格。他们会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实训课题开发、技能培训,岗位互学自学,努力向“双师型”教师的标准靠拢。

三、探索实践,活学活用技能

汽车材料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和实践,而不是简单地满足考试的需求,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在课程的最后要求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所给的任务,任务的内容必须由学生独自完成,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和查阅课外书的方式,将学到的知识融入课题中,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应当完整的独自完成。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将已经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还可以构筑一套自身的知识体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模块化教学方式对学生探索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技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汽车材料》模块化教学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汽车运用与维修就业需求为导向,参照国家《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标准》,以够用、实用为原则,通过任务引入、任务分析、知识学习、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思考练习等活动组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利用图片和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方法实施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要求。这样的汽车材料教学才能达到高效性,学生也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孙明阳.汽车造型模块化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4.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例10

一、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用)》明确提出:“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然而,高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面临着许多很现实的困难:

(一)很难选择到合适的ESP教材。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非常精细,从“专业”英语角度来说,选择合适的ESP教材却非易事:市面上要么是目前还没有所需专业的ESP教材,要么就是虽有现成教材,但不是英语语言本身太难,就是专业理论知识或太深、或太泛、或太滞后,很难找到既适合学生英语实际又与学生的专业素质吻合的ESP教材。

(二)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缺乏。高职院校的ESP教学主要是公共英语教师承担,客观地说,公共英语教师在其他“专业”方面的“技术专业化”程度很低,如果仅能从英语语言上梳理一下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那是无法成功实施专业英语教学的,对此,公共英语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对于ESP教材的应用与考核,没有任何指导准则。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保证教学效果呢?怎么检测学生的ESP学习呢?目前还没有任何层次的、指导性的方案或标准。

吸引学生参与ESP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可以为这些问题找到有效的对策。为此,英语教研室成立了专门的课题小组进行攻关研究。

二、学生参与的必要性

学生参与ESP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具有如下优势:

(一)针对性与有效性:开展ESP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关键。课题组首先带领学生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调查和职业岗位(群)分析人手,分析哪些是从事岗位(群)工作所需的必需的专项能力;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激励学生参与筛选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考核等。

(二)全程性与全体性:ESP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需要全体学生从意识到行为的全面、主动参与,即从教材内容范围的确定到素材的搜集、加工,从试用教材的编辑到应用与考核都需要所有成员自始至终的全程、积极参与。

(三)合作性与开放性:全方位的合作是学生参与ESP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的精髓。课题组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合作、学生集体之间的合作、学校资源与校外行业资源的合作贯穿始终,并发起、推动、评价整个教学活动;同时,其教学过程又是开放的,它随时接纳更多、更新的教学内容,允许、鼓励不同的教法与学法。拓展评价空间,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三、学生参与ESP校本教材的开发

为减少ESP校本教材开发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课题组基于“一个原则、两个方面、三大要求”的规划,以‘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为试点,引导学生参与开发本专业的ESP教材。

(一)一个原则:适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真实需求,轻理论、重实用

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程度,课题组首先进行了摸底。同时,为了确保他们对ESP需求的真实性,在征询专业课老师、资深行业从业人员和已毕业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职场需要与前景瞻望,确定有关专业英语的内容、程度、范围等,舍弃高深的理论教学。

(二)两个方面:所有的工作都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开展,其中学生方面的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确定ESP大纲

教师方面:一读:阅读一些普及性的专业书籍,并借阅学生的专业教材与笔记,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个框架性的了解;二访:深度咨询相关专业教师和行业从业人员,了解哪些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哪些是一般性知识等,同时,征求他们对学生ESP学习的目标、内容等方面的意见;三谈:与已毕业的往届学生沟通,了解哪些方面的ESP是工作中最能用得着、最实用的;四搜:关注职场信息,以相关人才招聘在外语素质上的要求为指挥棒,指导ESP教学内容与方向。

学生方面:从自己的学习、生活、社会工作、人脉资源、媒体网络等多方面获取信息,讨论并汇总本专业ESP学习可能的范围与内容。

最后,在综合多方信息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确定教材的内容范围,并依据学生专业学习的顺序划分出内容章节来,为后续的素材搜集工作和教材的最终编辑打下基础。

2.搜集、整理、加工素材

教师方面:

(1)建立公共网页平台,开设电子公告栏,并依据内容章节建立相应的子目录,所有搜集来的素材在不同的子目录下堆积、分类、处理和加工。

(2)准备一台扫描仪,方便文字稿或其他ESP教材中相关章节内容素材的截取与整理。

(3)与知名的美容、美甲、美发机构建立联系,获取最新、最实用的相关信息资料。

(4)确立并推行小组负责制。首先,依据已确定的内容章节数,将班级划分成相应数目的小组,确定一名课题组成员为组长,并从学生中推选出一名副组长协助教师组长;其次,进行任务划分:每小组承担一个章节任务后,组内需进行再分工,即按照既定的样张模式分配给每个组员具体任务。组长负责检查组员任务完成的情况,督促其核对,并对网页上堆积的本章节素材进行初步分类、加工;最后,明确要求每个组员需对自己搜集的素材负责到底:负责校对正确一参与教学活动一参与教学效果的设计与检测。

学生方面:

(1)将自己平时在专业课程学习、业余兼职或其他途径遇到的英文资料,或自己想知道并能设法弄到的有关ESP方面的材料,上传到网页中指定的空间里:

(2)所有学生必须想方设法从各种渠道去搜集所需素材(尤其是已毕业学生在工作中应用到的或其他美容美发机构正在应用的产品及技术方面的英语素材),完成自己分配到的任务。所交材料必须署上搜集者的姓名及材料的出处,以便明确责任,方便校对。另外,同一选材范围内的小组成员所提供的素材内容原则上严禁雷同,组长们负责检查、协调。在此过程中,教师们除了组织、管理工作外,更需密切关注与本专业ESP相关的各种信息,广泛搜集有关英文资料,及时上传到网页上相应的位置,并署上姓名,注明出处。

3.编写教材

学生方面:在课题组成员的协调、组织下,各小组将自己所搜集到的素材和其他人员上传来的素材加以归类、比较、甄别,对题材内容相同的,删繁就简,择佳选优,特别重视往届毕业生所提供的素材,再按所给样本格式进行编排,形成各章节内容的教材草稿。

教师方面:课题组全体成员以及学生组长研究、讨论初步加工过的素材,按学院教学要求和课时实际,对初加工过的教材草稿进行再处理,这一阶段主要是删减繁、难、次、旧素材,调整内容结构、重新整合内容编

排,形成正式的ESP试用教材。由于还有一定量的视频材料,所以该试用教材就有两个并行的版本:纸质版(为主)和光碟版(为辅)。

(三)三大要求

1.时间跨度:要求起止时间为“大一下至大二上”,为时一整年。在这一年时间内,师生双方共同为教材内容确定范围,搜集素材,编辑ESP试用教材。

2.沟通平台:要求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建立起公共网络平台。(1)方便其他专业老师、往届毕业生、行业从业人员参与;(2)课题组需要这个平台上传自己搜集的资料,掌握素材搜集的总体情况,了解学生就ESP学习所提的建议、想法等,通过电子公告栏,调控对学生的指导与督促;(3)学生需要通过这个平台将所有需完成的任务,分别上传至指定的位置,组长们负责将素材归类,并协助上传者及时校对。

3.全员参编:课题组成员为责任编辑,学生组长为编委。编辑得做好三件事:(1)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教材的章节内容、结构体系、编排顺序等;(2)将已经过分类、校对的素材,分门别类地发送到各个相关小组;(3)指导、带领、协助编委编排好每一个章节。此时,编委们最基本的职责就是确保自己所负责的材料正确无误,出处清楚。

需说明的是,除了接受专业培训外,“边学边教,边教边学”是解决公共英语教师成功驾驭ESP教学的唯一办法。带领学生搜集、整理、编辑ESP教材的过程是提高他们“专业”业务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四、学生参与ESP校本教材的应用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主导的、学生主动参与的小组负责制与竞争机制相结合是ESP教学最理想的方法选择

小组负责制:每组需对自己小组选编的章节负责。在授课老师的带领下,小组成员负责生词的查阅、疑难点的划定以及部分问题的设计等。

竞争机制:小组成员参与授课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宗旨是使本章节的学习比其他小组所承担的章节效果好、形式独特、方法新颖。

实践中,每组学生基本都能做到认真对待,在出奇、创新和效果上下足工夫。现将亮点列举如下:(1)大多数小组都选择了借助教师帮助,编创模拟情景英语短剧的形式,将相关美容美发美甲、形象设计的专业词汇、短语与知识在风趣幽默的剧情中充分展现,课堂气氛与学习效果都很好;(2)近半数的小组事先联系好了化妆问,将ESP的学习场所搬到了那儿,在具体、直观、可视可感的情境中学习,其效果可圈可点;(3)最出采的一组是邀请了一位行业从业人员合作开展教学的小组,将ESP学习与业内行家的专业技能展示有机融合,真正做到了将枯燥、理性的语言与生动、感性的实践的完美结合。

教师的职责是:(1)课前:检查、督促、协调、查漏补缺、帮助设计、提供教学建议、谙熟整节课的环节与流程等;(2)课中:“救场”“解说”“重播”、参与情景剧表演、小结等;(3)课后:及时总结、积极评价、委婉提出改进意见等。必须说明:这样的课,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精力去准备,同时,对教师调控课堂、组织开展教学的能力要求更高。

另外,对ESP教材的试用过程,也是不断进行完善的过程。实际教学中,还需给更新、更实用的素材随时补充进来留有空间,以替换某些相对逊色的内容,使教材的建设处于动态的完善过程中。

(二)教学效果的考核:目前主要的考核方式仍是传统的笔试形式,实行的是小组责任制模式

即每学完一个章节内容,授课老师与负责该章节的小组成员合作协商,确定该章节的考核重难点,并依据给定的样题模式,帮助该组成员编写出本章节的测试题并附答案,再署上命题者的姓名,经教师修改、核对、补充、再编制后予以立即公布,然后汇总于为ESP教学检测而设的试题库中。ESP教学的笔试部分考核题全部来源于此。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考,不失为实现专业英语教学检测目的的最有效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