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跨专业实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17:20

跨专业实训总结

跨专业实训总结例1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132

[中图分类号] F273;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235- 01

1 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的背景和目的

“工科要有实验,经管要有实训”,实验和实训对于经管类人才培养起到关键作用。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是经管类各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实践课程,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对理论教学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综合检验学生的商科知识、管理技能和综合素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从2011级开始,将原先大四学生第七学期的10周校外实习转变为2周校内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加8周校外企业实习。我校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已连续两年开展。

跨专业虚拟仿真实习通过专业的实训软件模拟仿真的商业运营环境,把来自不同专业的实习生按专业背景配置组成仿真生产企业、贸易企业、原材料供应企业、物流企业、工商管理局、税务局、金融机构、人才交流中心、会计师事务所机构,结合专业知识来进行模拟运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和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

通过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旨在加深学生对基本的管理知识以及自己所学专业(方向)的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在实践中丰富和扩大专业知识领域。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实际工作能力,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并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使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今后的工作之中。

2 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的实践过程

①虚拟仿真综合实习时间。此次跨专业实训每批次进行2周,10天,80学时。②虚拟仿真综合实习地点。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经管实验中心。③虚拟仿真综合实习详细流程。第一天:上午,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动员大会,竞选CEO,学生竞聘岗位需要准备竞选演讲。下午,各公司CEO张贴公司海报。海报张贴完毕后开始招聘员工,招聘完成后在媒体中心登记员工信息,并张贴录用员工名单。第二天:上午,公司注册流程讲解,讲解完毕后公司职员需领取注册用表单、收据。下午,进行公司注册,在公司注册期间,CEO安排好公司组建的工作,公司成员主动学习运营规则,确保运营正常开展。第三天至第四天:进行企业运营规则讲解,各单位CEO督促自己的员工严格遵守上课时间,并负责登记好自己公司员工的考勤。各职员需熟悉公司运营规则并进行软件使用。学生熟悉公司运营规则并进行一个季度的试运营。第五天至第九天:完成第一季度至第七季度的运营,并且举办海报评比大赛、点钞大赛、主题沙龙素质拓展等特色活动。第十天:上午,完成最后第八季度实训,检查并上交办公用品。下午,准备经营总结PPT总结大会。各公司CEO对全体员工做年度述职报告。

3 校内虚拟仿真综合实习的特色

①组织主题沙龙、主题分享会。为了更好地与企业经营实践结合,特加入多个与创业导师、企业家及成功校友交流环节,为大四学生就业进行面试前准备、面试应注意事项进行指导,使学生在未来择业的道路上目标更清晰。举办“遇见美好的时代――移动互联时代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新经济下如何合伙创业”“如何适应电商企业的企业文化”主题分享会,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方向指引。②完善考核方式。根据不同的公司进行考核,制造企业、贸易企业、供应商企业考核方式为:运营总成绩=经营业绩×50%+中期汇报×20%+考勤×20%+员工工作参与度×10%。公司(工商局、税务局、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物流公司)考核方式为:运营总成绩=经营业绩×40%+服务满意度×40%+考勤×20%。

4 结 语

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是经管类学生实训化教学继单项实训、专业实训、综合实训之后的第四阶段的训练,是整个实训体系的提高阶段。经管类学生学会适应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策的科学性与灵活性、经营管理的整体性、协同性和有效性。认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和主要业务流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促进了知识的整合与融会贯通,也深化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开拓了一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开放型、创新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跨专业实训总结例2

一、经管类跨专业仿真综合实训课程概述

(一)课程简介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利用高校教学资源,依托综合实训软件,构建高度仿真的模拟环境――以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销售为核心,与供应商、物流商、贸易商形成完整产业链,同有关政府机构、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相互关联,形成完整的一系列经济组织及其业务运作的系统。

(二)课程特点

跨专业综合实训突破现有经管类各专业实践教学自为一体的局面,集成经管类各专业知识体系,结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创造性地建立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实践教学体系。高仿真实训环境设计,学生的经营决策行为实时改变实训的数据,动态数据环境突破了以往静止单一的实训模式,增加了专业实训的难度,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动态变化的数据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作出决策,实现了综合实训由静态模拟到动态真实的转变,高度模拟了现实社会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注重学生全面能力培养,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实践能力、跨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市场竞争与决策能力、团队组织与协作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

二、跨专业仿真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

(一)平台搭建

课程依托方宇博业开发的“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平台VTS-M”系统,构建虚拟仿真现代商业环境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学习训练、教学管理与评测的一体化平台系统。

仿真实习平台模拟电子设备制造业运营环境。由电子设备制造公司、原材料供应商、贸易公司组成的供应链,组建辅助机构: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会计师事务所、工商局、税务局和媒体中心。从市场环境、工作场景、业务流程、机构设置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景仿真,为学生提供了制造、贸易、供应、物流服务、政务服务等多种形态的仿真组织。

(二)硬件配备

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由于涉及多岗位的协同运作,对实训的场地有一定的要求,通常要容纳100人以上,并能满足后续扩容的要求。因为实训内容高仿真,在场地设置上也应尽可能模拟现实。制造公司、贸易公司、供应商办公室,银行柜台、工商局等各个区域尽可能按照实际工作环境布局和配置各种设备和办公用具,营造职业工作氛围。实训设备配置,对服务器、终端机等设备均有详细而具体的要求,在满足基本教学运行的情况下,需要适度考虑后续软硬件升级的问题。

(三)教学组织

跨专业仿真综合实训开课面向经管类各专业,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完成相应的实训活动,对教学时间的要求比较严格。该实训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较强,对学生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有一定要求,在学完相应的前置课程和相关专业单项实训后开设较为适宜,一般在大三第二学期或大四第一学期开设比较合适。

以石河子大学商学院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为例,实训课程针对审计学、金融学、统计学、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 6个专业的学生,开课时间是大四第二学期初,实训安排80学时,集中在四周时间,每天下午四学时。每期人数约 200 人,配备6名实训教师,来自各专业方向,在实训过程中,负责解答相关业务问题,控制实训进度,协调现场事务,组织部署和评定实训成绩。另有一名实验员负责硬软件维护。

(四)实训内容及课程安排

实训仿真环境中,制造企业、贸易企业、供应商、物流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在线上完成从企业注册至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线下完成企业注册登记、员工招聘、会计账务处理,以及生产经营,网络运营维护业务,工商局、税务局办理各类注册、审批、登记业务,银行负责办理各机构开户、结算、贷款等业务。

课时安排:课程简介及开课动员4学时,CEO竞聘及员工招聘8学时,企业注册8学时,经营规则学习4学时,试运营1-4季度16学时,正式运营1-8季度32学时,课程总结4学时,资料整理归档4学时。

实训进行中,学生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履行任务,完成企业或机构经营目标。此外,还特别设计最佳简历评选、企业宣传海报评比、企业logo设计大赛、点钞大赛、CEO论坛等活动丰富实训内容。

(五)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既考虑团队业绩也考察个人表现。以核心制造企业为例,其考核重点关注期末经营业绩,网络运营情况、财务处理的规范性与准确性。此外还注重学生在实训全过程中的参与度、实训任务完成情况及实训结束之后的总结反思。不仅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对其团队观念、竞争意识、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总体考量。期末经营业绩考核可以采用软件中自带的经营分析,也可以依据财务指标(如所有者权益)进行计算,教师也可以灵活设置考核标准进行排名。个人考核参照CEO对员工的评价,按照员工工作表现确定成绩等级。

(六)教学效果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开设仿真综合实训课程以来,共四届13个班级约650名同学参与实训,根据反馈信息来看,仿真综合实训突破了教学场所限制,使教学更加?N近真实,学生参与到实践环节,提高了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在实训中融会专业知识,了解掌握相关辅助知识与技能,初步具备了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综合决策力、执行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以企业为单位的小组课程实训,让企业员工在CEO领导下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在学习中结下友谊,同时锻炼了团队组织与协作能力。

三、跨专业仿真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反思

(1)仿真综合实训创造了一个虚拟环境,并在虚拟环境中设置了一系列游戏规则,但规则有漏洞,学生在实训中会利用系统漏洞,如:系统里允许企业间转账,供应链上下游之间会相互拆借资金,导致民间借贷泛滥。

跨专业实训总结例3

(一)课程简介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利用高校教学资源,依托综合实训软件,构建高度仿真的模拟环境――以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销售为核心,与供应商、物流商、贸易商形成完整产业链,同有关政府机构、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相互关联,形成完整的一系列经济组织及其业务运作的系统。

(二)课程特点

跨专业综合实训突破现有经管类各专业实践教学自为一体的局面,集成经管类各专业知识体系,结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创造性地建立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实践教学体系。高仿真实训环境设计,学生的经营决策行为实时改变实训的数据,动态数据环境突破了以往静止单一的实训模式,增加了专业实训的难度,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动态变化的数据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作出决策,实现了综合实训由静态模拟到动态真实的转变,高度模拟了现实社会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注重学生全面能力培养,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实践能力、跨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市场竞争与决策能力、团队组织与协作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

二、跨专业仿真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

(一)平台搭建

课程依托方宇博业开发的“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平台VTS-M”系统,构建虚拟仿真现代商业环境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学习训练、教学管理与评测的一体化平台系统。

仿真实习平台模拟电子设备制造业运营环境。由电子设备制造公司、原材料供应商、贸易公司组成的供应链,组建辅助机构: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会计师事务所、工商局、税务局和媒体中心。从市场环境、工作场景、业务流程、机构设置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景仿真,为学生提供了制造、贸易、供应、物流服务、政务服务等多种形态的仿真组织。

(二)硬件配备

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由于涉及多岗位的协同运作,对实训的场地有一定的要求,通常要容纳100人以上,并能满足后续扩容的要求。因为实训内容高仿真,在场地设置上也应尽可能模拟现实。制造公司、贸易公司、供应商办公室,银行柜台、工商局等各个区域尽可能按照实际工作环境布局和配置各种设备和办公用具,营造职业工作氛围。实训设备配置,对服务器、终端机等设备均有详细而具体的要求,在满足基本教学运行的情况下,需要适度考虑后续软硬件升级的问题。

(三)教学组织

跨专业仿真综合实训开课面向经管类各专业,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完成相应的实训活动,对教学时间的要求比较严格。该实训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较强,对学生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有一定要求,在学完相应的前置课程和相关专业单项实训后开设较为适宜,一般在大三第二学期或大四第一学期开设比较合适。

以石河子大学商学院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为例,实训课程针对审计学、金融学、统计学、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6个专业的学生,开课时间是大四第二学期初,实训安排80学时,集中在四周时间,每天下午四学时。每期人数约200人,配备6名实训教师,来自各专业方向,在实训过程中,负责解答相关业务问题,控制实训进度,协调现场事务,组织部署和评定实训成绩。另有一名实验员负责硬软件维护。

(四)实训内容及课程安排

实训仿真环境中,制造企业、贸易企业、供应商、物流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在线上完成从企业注册至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线下完成企业注册登记、员工招聘、会计账务处理,以及生产经营,网络运营维护业务,工商局、税务局办理各类注册、审批、登记业务,银行负责办理各机构开户、结算、贷款等业务。

课时安排:课程简介及开课动员4学时,CEO竞聘及员工招聘8学时,企业注册8学时,经营规则学习4学时,试运营1-4季度16学时,正式运营1-8季度32学时,课程总结4学时,资料整理归档4学时。

实训进行中,学生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履行任务,完成企业或机构经营目标。此外,还特别设计最佳简历评选、企业宣传海报评比、企业logo设计大赛、点钞大赛、CEO论坛等活动丰富实训内容。

(五)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既考虑团队业绩也考察个人表现。以核心制造企业为例,其考核重点关注期末经营业绩,网络运营情况、财务处理的规范性与准确性。此外还注重学生在实训全过程中的参与度、实训任务完成情况及实训结束之后的总结反思。不仅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对其团队观念、竞争意识、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总体考量。期末经营业绩考核可以采用软件中自带的经营分析,也可以依据财务指标(如所有者权益)进行计算,教师也可以灵活设置考核标准进行排名。个人考核参照CEO对员工的评价,按照员工工作表现确定成绩等级。

(六)教学效果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开设仿真综合实训课程以来,共四届13个班级约650名同学参与实训,根据反馈信息来看,仿真综合实训突破了教学场所限制,使教学更加?N近真实,学生参与到实践环节,提高了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在实训中融会专业知识,了解掌握相关辅助知识与技能,初步具备了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综合决策力、执行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以企业为单位的小组课程实训,让企业员工在CEO领导下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在学习中结下友谊,同时锻炼了团队组织与协作能力。

三、跨专业仿真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反思

(1)仿真综合实训创造了一个虚拟环境,并在虚拟环境中设置了一系列游戏规则,但规则有漏洞,学生在实训中会利用系统漏洞,如:系统里允许企业间转账,供应链上下游之间会相互拆借资金,导致民间借贷泛滥。

跨专业实训总结例4

Key words: internet+agriculture;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with Russia; talent training

1 建立“互?网+农业”对俄跨境电商物流人才培养基地的必要性

黑龙江省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拥有2 800多公里边境线和25个部级口岸,同时黑龙江省农业资源丰富,粮食商品量居全国首位,大豆、亚麻、甜菜等在全国也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因此对俄农业合作优势突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黑龙江省跨境电商以及对俄农业跨境电商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黑龙江省将抓住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将“一带一路”战略与黑龙江省跨境电商物流和黑龙江省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相融合,这就为对俄农业跨境电商物流人才的供应提出了新的要求。

1.1 对俄农业贸易及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在边境口岸市县及内陆大中城市周边地区,建设了果菜、水稻、杂粮杂豆、特色作物(白瓜子、葵花子)、山特产品(蓝莓、松子等)五大类农产品出口基地,农产品出口基地面积达到360万亩。2015年,对俄进出口贸易大幅提升,黑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实现30亿美元。其中,农产品出口贸易额达12.4亿美元,农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扩大至130个;蔬菜对俄出口达22.2万吨。至2015年底,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开发合作总面积进一步扩大,相当于省内3~4个中等县(市)耕地面积;生猪存栏8万头,肉牛2 000头,禽15万只。黑河市农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仅该市就有北丰、远耕、长源等14家专门从事对俄农业合作的企业,带动境外劳务输出657人,年可创劳务收入2 400多万元。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黑龙江省共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 041亿元,同比增长26.7%;网络零售额为104亿元,同比增长30.5%。同时,随着“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实施,黑龙江省内传统贸易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出现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对俄跨境电商平台及物流服务企业,针对农业服务的对俄跨境电商平台也渐渐涌现,这就极大地带动了跨境电商物流的快速发展。

2015年,黑龙江省共发送对俄国际邮包达1 445.34万件,通过对俄国际邮包方式运送货物共3 180吨。其中,哈尔滨市通过货运包机和客货混载方式发送对俄国际邮政小包达777.24万件,运送货物重1 377吨。绥芬河市通过陆路运输方式发送对俄国际邮政包裹为608.1万件,运送货物重1 583吨。黑河市发送对俄国际邮政小包为60万件,运送货物重220吨。其中,跨境快件有70%~80%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的方式来实现。

1.2 “互联网+农业”对俄跨境电商物流人才需求情况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和农业贸易货物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黑龙江省己成为东三省乃至全国的农业货流集散中心和腹地综合运输的重要枢纽。边境港口物流的发展满足了腹地对俄农业外贸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也引发了该领域对跨境电商物流人才的需求。

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是在21世纪初,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只有六七年时间。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约2万亿元,2013年突破3.1万亿,2014年达3.75万亿元,2015年冲破5万亿元,预测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将达到6.5万亿元,年增速将超30%。中国的跨境电商平台超过5 000家,进入的企业超过20万家,随之,对于跨境电子商务外贸人才的要求和需求量都大幅提升。而对俄农业跨境电商物流的发展更是只有两三年时间,从事这个行业的专业人才非常稀缺,此外跨境电商物流人才更是集中在浙江、广东这些电子商务及物流发达的省份。其他地区都面临人才匮乏的现状,严重阻碍了这些地区的跨境电商物流的发展。目前,全国都还没有出现专门的跨境电商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主要还是以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专业为主。

2 建立“互联网+农业”对俄跨境电商物流人才培养基地的可行性

黑河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中俄4 300多公里边境线上我国境内唯一一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2004年晋升为本科院校,2006年纳入省属院校。黑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于2004年,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物流管理三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目前在校生人数为1 000余人。经过12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办学设施完善、办学质量和水平日益提高,积累了丰富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宝贵经验,至今已有7届本科毕业生,累计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近2 200名,且每年约60%的毕业生在黑龙江省及周边就业。

近年来,经济管理学院致力于打造集应用型人才服务、成果转化和实用型高端管理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服务平台,积极推动了黑龙江省对俄跨境贸易的经济发展。对于在黑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设立“互联网+农业”对俄跨境电商物流人才培养基地,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2.1 师资队伍

经济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工35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讲师11名;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26名,在读博士2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专业带头人2名、学科带头人1名、学术骨干2名、青年学术拔尖人才2名,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W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1名。“双师型”教师11人,占专任教师的31.43%。兼职教师20人左右,主要是来自行业、企业、高校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

2.2 基础设施

经济管理学院建有国际贸易软件模拟实训室、会计软件模拟实训室、物流软件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国际物流模拟实训室、ERP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室、商务环境模拟实训室、VBSE虚拟商业环境实训室及21个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学院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20余万元,配备教学用计算机300余台,多媒体教室座位数570余个。

2.3 科研业绩

近年来,黑河学院的教研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6篇,承担各级各类教研科研课题50余项(其中包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4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项),出版教材、著作25部,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的专利16项,获得各级教学和科研成果奖41项。

3 “互联网+农业”对俄跨境电商物流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规划

“互联网+农业”对俄跨境电商物流人才培养基地,以对俄农业跨境电商物流产业链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为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备的培养体系。围绕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跨境电商物流相关专业,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及学生能力评价等方面,构建成较为合理、科学、系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建设成对俄农业跨境电商及现代物流应用人才的摇篮。

3.1 循环发展的专业学科建设

基地以发展重点专业和优势学科为导向,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科研与实践能力皆强的师资队伍,引领对俄跨境电商物流专业及学科发展。

首先,以培养既懂实际操作又懂管理的实用型对俄跨境电商物流人才,满足来自农业物料采购及供应、农产品库存管理、农产品运输及配送管理、跨境物流中心规划、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为目标,依托俄速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对俄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和连锁经营企业,建设跨境电商物流综合实训基地,并在对俄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实训模块中留有接口,既可以接对俄农业跨境货运企业装配加工订单、仓储订单、配送订单,为企业客户提供对俄跨境农产品仓储与配送服务;也能够使学生实实在在处理对俄跨境农业物流业务、操作对俄跨境物流信息平台,管理对俄跨境物流企业、货运企业,提早进入真实的工作状态。

其次,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依托,开展对俄跨境电商人才、对俄贸易财务管理人才、旅游服务人才培养。人才就业方向为海关、商检、商务局、对俄贸易公司、跨境电商平台的贸易业务操作员;对俄贸易公司、跨境电商平台等部门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会展接待与策划、酒店管理、对俄旅游咨询人员等。

3.2 校企共同参与的产学研中心

第一,校企紧密结合,打造黑龙江省对俄农业跨境电商物流学科领域的产学研中心。学校与对俄农业跨境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开展深度、紧密的合作,企业提供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岗位就业需求组织教学。同时,借助企业师资力量,开展学生的顶岗实习和专业实习,增加学生工学交替机会,促进学生就业。同时,借助校内经济管理综合实践实训中心加强与企业合作,利用学校教师资源优势与企业一同针对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课题与项目研究,既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也能使教师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在合作中不断得以提升,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与作用。

第二,夯实校企合作的基础,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以对俄农业跨境电商物流专业群各大实训平台为基础,投资构建一套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的对俄农业跨境电商物流综合实验实训室,以满足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参与投资并参与基地实验实训室的专业和学科建设,减少企业再培训或岗前培训的成本。同时依托校企合作企业,将其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多功能实验实训中心,服务于社会公众,提供相关专业培训,发挥出实验实训室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

3.3 广泛的社会服务平台

人才培养基地建成后,使其成为集对俄农业跨境电商物流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基地。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其他院校提供对俄农业跨境电商物流实训平台,为企业提供员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培训,有效发挥人才培养基地资源优势,为对俄农业跨境电商物流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首先,在原有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新建对俄跨境物流物联网实训室、对俄跨境物流展示厅、对俄跨境电商物流综合实训室等。基地实训场所可用于校内学生的相关专业课程技能实训;同时可面向黑龙江省其他院校的师生开放,举办相关专业职业技能竞赛;亦可用于举办对俄跨境物流方面院校师资培训、企业员工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等。

其次,设计和构建针对性较强的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突出对俄农业跨境电商物流学科的专业性特点,强化人机互动功能和营造商务情境,突出对俄电商物流实践性特点。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要实现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和网络教室共建,旨在为对俄农业跨境电商物流相关专业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服务,形成规模化培训示范效应。培训基地项目实施后,对俄农业跨境电商物流高技能人才年培训能力不少于500人,服务对俄跨境的所有相关产业。

3.4 创新的应用型人才评价机制

跨专业实训总结例5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跨境电商是对外贸易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为促进外贸产业转型升级,扶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互联网+外贸的新发展模式。加快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势必在行。

1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5.4万亿,同比增长28.6%。其中跨境出易规模达4.49万亿,跨境进易规模达9072亿。2016年是“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期,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的新模式,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型增长热点,促进了外贸和进出口业务的快速发展。预计2017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将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0%左右,将达到6.64万亿的规模。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方向,但培养体系要么是以前的国际贸易专业上增加电子商务平台课程,要么是在原来的电子商务专业基础上增加英语学时,没有较合理的课程体系。学生懂理论但缺少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全面,培养的学生不能迅速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培养新型的复合型电商人才就成为了各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2跨境电子商务职业核心能力需求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职业核心能力可分为基本职业素质及英语能力、产品网上销售能力、网站网络综合推广能力、企业在线售后服务能力、网站及网上商铺运营能力、网上创业能力。

3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策略

3.1明确培养目标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以高职教育的五对接,即指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指导,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因此,要调研产业及行业,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及目标,并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来完成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

3.2构建科学合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构建合理的模块化程体系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应该包含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训4个模块。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专业核心课程包含以下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基础、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实务、国际网络客服、跨境电商英语、跨境电商网络营销、跨境电子商务网店运营、跨境电商物流等。专业实践课注重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跨境电商的平台操作。英语是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最常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尤其重要,每学期应开设英语类课程,尤其是商务英语,语言能力是模块化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模块。

3.3引入校企合作企业,按企业实践项目开展教学内容

3.3.1校企共建跨境电子商务校内外实训基地:学院依托企业,构建“教学、培训、岗位实习”三位一体的校内外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结合教学需要,让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训内容、考核方式,一起指导学生实训,这样一岗双师,一师双岗,让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学会实际实操,形成产学研三结合。学生在实训中了解企业的文化、运作、实操,企业也从中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双方达到互赢互利的目的。

3.3.2引进平台培训课程: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支持下,跨境电商实践类课程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亚马逊、速卖通、EBAY等跨境网络平台去开设网店,激励学生去创业,在创业过程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如可充分实施以真实工作项目为导向的项目教学,学生分组分角色参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职业能力。学生还可在速卖通网上开设网店、通过装修网店、产品调研、运营网店,产品在线推广等实践,锻炼能力,实现就业零对接。

3.3.3组建跨境电子商务订单班:订单班是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学生大一入学时,根据订单班人才培养目标及个人兴趣,双向选择,组建跨境电商订单班,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培养。第三年全部到企业顶岗实习,这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高职未来的发展要求。

3.4创建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工作室为了让学生及早找到自己的定位,可以按职业成立不同的创业工作室,如摄影及美工工作室、网络营销工作室、物流工作室、跨境电子商务网店运营工作室。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加入相应的工作室,工作室与相应的企业合作,承担项目,以真实平台、真实产品、真实外贸流程、真实工作任务为基础开展学习,培养学生创业创新意识。

4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培养综合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势在必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建设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充分将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课程实训引进企业实战项目,创建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工作室,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真正满足企业需求。

参考文献:

跨专业实训总结例6

1.背景研究

中国正处在产业层次提升和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理论上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会上升,因此依靠经济增长来扩大就业目前不现实,产业结构调整必然要求创业也随之转型升级。

浙江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积极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开创具有浙江特色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局面。具体措施有: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推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每年举办浙江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大赛为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对优秀项目的资金扶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赛促学,以赛促就业,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

外贸行业也正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贸易方式转变。传统外贸出口所经历的渠道通常是:中国生产商/制造商、中国出口商、外国进口商、外国批发商、外国零售商、外国消费者,跨境电商作为基于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正在再造传统出口渠道,将其变为中国生产商/制造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可以直接面对外国批发商、零售商,甚至消费者。由于渠道缩短,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为出口企业提升赢利水平和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实惠提供了可能。2014年浙江省实现跨境电商出口销售额约63.5亿美元,高居全国第二,约占全国总量的20%。杭州成为唯一一个部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义乌早在2011年就已经是国家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已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搬上互联网;宁波则在跨境电商进口方面有着骄人的业绩,成为2013年首批国务院批准的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一。可见,浙江省跨境电商进出口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并且发展前景广阔,是中小微企业转变传统贸易方式、注入外贸增长新动力的重要选择途径。

2.跨境电商人才供需缺口催生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改革

2.1跨境电商发展快、人才需求数量大、规格要求高

2013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3.1万亿元,增长率为31.3%,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约为11.9%。商务部预测,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6.5万亿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约为15%,到2017年跨境电商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渗透率将达到20%左右。我国跨境电商高速发展不仅对人才需求数量巨大,而且随着跨境电商企业销售的产品品类和销售市场更加多元化,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所要求的跨境电商人才必须具备外语能力和外贸业务知识,熟悉跨境第三方操作平台规则,掌握跨境电商操作基本工作流程,具备跨境店铺运营管理、客服服务和电商操作技术等业务能力的、外贸和电商的复合型人才。

2.2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滞后,课程体系脱离实际

很多高校开设了国际经贸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但是跨境电子商务属于交叉性学科,既有国际经贸的特点,也有电子商务的特点,单一专业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需要兼具国际经贸和电子商务特征的复合型人才。根据2015年6月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联合阿里研究院公布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中的数据,85.9%的企业认为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严重存在,招到的人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比例高达82.4%。

2.3高职教育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建设

跨专业实训总结例7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8-0025-04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与“互联网+”相结合催生了跨境电子商务,并迅速崛起,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扩大海外营销、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也为大众创业打开了一条通道。

一、宁波跨境电商的产业发展与人才供求情况

(一)宁波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情况

2012年5月,宁波成为国内首批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一。历时5年多,宁波跨境电商产业迅猛发展。2014年10月17日,宁波成为首个累计交易额破亿元的试点城市。2015年5月26日,宁波成为全国首个累计交易额破10亿元的试点城市。2016年1月,宁波获国务院批复成为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宁波跨境电商完整生态系统已经逐渐形成,涵盖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贸易企业和服务企业等。截至2016年7月,备案跨境电商市场主体共990家,与2014年底的79家跨境电商备案企业相比已经增长了近80%[1]。

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大量小型电子商务企业,也带动部分外贸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业务转型。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增加、区域集聚极大地引发了政府、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园区的热情,并自发地或在政府引导下建设了一批跨境电商园等集聚化平台。2016年6月,省级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方案公布,宁波市鄞州区名列其中。

(二)宁波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情况

据调查,宁波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人数自2013年以来不断增长:2013年约17%,2014年约28%,2015年约35%,2016年需求增长率约39%,呈现出人才需求量不断攀升、毕业生素质与企业要求差距大两个特点。

1.企业类型与规模

目前备案的跨境电商贸易企业,其来源主要有两类:一是电子商务类企业;二是外贸公司,约占宁波外贸公司总数的40%。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约82%的企业员工不超过50人,约14%的企业人数在50至200人之间,只有约4%的企业人数超过200人。

2.专业类别与学历

目前,宁波跨境电商领域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于国际贸易(含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外语(主要为英语和日语)与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学历需求的差异主要反映在不同的企业规模与岗位上。一般而言,普通从业人员的学历主要为专科及以下,企业所有者学历以本科及以上为主。小企业对中职层次人才需求大,中型企业对大专层次人才需求大,大型企业则更倾向于拥有本科学历的人才。鉴于目前跨境电商企业的规模均较小,因此,学历不会成为中职学生涉足跨境电商领域的障碍。尤其是在客服、销售助理、网络美工和部分运营助理等岗位,企业更青睐于动手能力强、薪资要求低的中职毕业生。

3.岗位设置与要求

结合对跨境电商实体企业的调研与对网络招聘信息的整理,归纳出目前宁波跨境电商人才的岗位设置与需求量。目前跨境电商人才的岗位主要有客服类、销售类、技术类、运营类、跨境物流类和其他。在这些岗位中,需求最为迫切的是销售类岗位(占32%),其次为运营类(占18%)、客服类(占14%)、技术类(占8%)、跨境物流类(占8%)、其他(占10%)。同时,具有良好英文基础的客服人员也较受企业青睐,在某些小型企业,销售类岗位与客服类岗位都由一个人兼任。再者,企业对熟悉跨境平台的运营管理策划的运营类岗位人才也有较大需求。针对上述跨境电商各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要求的分析见表1[2]。

来看,跨境电子商务的就业岗位决定了其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素质特点。总体而言,不仅要通晓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和管理,还要知晓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网络营销、跨境支付等相关知识,同时也需要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和国内外相关产品行业的知识背景。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不同的消费习惯和文化风俗礼仪,还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真诚的服务意识和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3]。

(三)宁波跨境电商人才供给情况

从人才供给学校数量看,目前宁波约有33所学校相关专业可以为宁波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输送相关人才,其中普通本科院校8所,成人学校2所,高职高专院校6所,中职院校17所。但是,已开设跨境电商课程或方向的院校仅有11所,占宁波所有高校、高职院校、中职学校总数的17.5%,而这11所学校中,中职学校目前仅有2所。

从人才供给的质量来看,尽管有较多专业的毕业生可供企业选择,数量也相当可观,但企业仍然感觉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企业认为大部分毕业生存在如下缺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扎实,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弱,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二、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立足于现有的国际商务专业,积极借助专业已有的优势,开设跨境电商专业方向,是适应宁波跨境电商产业链发展、符合就业岗位对专业技能新要求,并破解当前传统外贸专业发展停滞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改革途径。然而在改革探索阶段,存在如下几大问题:

一是培养目四:。立足于国际商务专业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需要制定清晰的培养目标,该目标既要区别于传统的国际商务专业又要区别于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然而,目前中职学校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规格与高职院校区别不大,或者仍然是基于传统的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目标。

二是课程体系杂乱。由于各校开设跨境电商方向的时间不一,目前中职学校几乎没有完善的服务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各校几乎是在传统的国际商务课程体系基础上,增设几门跨境电商课程。且各校开设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标准不一,出现名称多样、开课学期差异较大、开设学时较短等情况,导致学生只能学到一些跨境电商知识的皮毛,很难掌握跨境电商的核心技能。

三是教材内容陈旧。由于跨境电商技术的日新月异与政策的不断变化,许多做法不断被修正,但是教材的更新远远达不到技术变化的速度,脱离实践的“纸上谈兵”式教学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可能无法适应岗位工作任务的新要求。

四是师资力量匮乏。从师资情况看,宁波目前开设跨境电商教学的11所学校,共有跨境电商师资数为116人,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仅有1%。师资几乎全部转自原国际商务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缺乏系统的跨境电商知识与操作的培训,实践教学经验不足。

五是软硬件缺失。目前,虽然多数学校针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已提出以实战代替模拟教学,然而,真正落实到位相当困难。首先,中职学生既没有资金和人脉,又没有货源和经验。其次,与其他课程的学习存在冲突,忙于实战的学生,往往文化课的学习会被落下,导致学生无法毕业。同时,学校对跨境电商实训室的硬件建设也远远跟不上跨境电商技术的要求,导致实践教学难以开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国际商务专业 “六位一目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结合区域实际与学校教学改革情况,针对以上中职学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短板,笔者提出以“六位一目标”的方式改革当前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求满足“互联网+”背景下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其中,“六位”是指专兼师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拟实训、创业实战、校企双选。

(一)明确差异化目标,加强一线跨境操作人员培养

目前中职学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做法基本是在国际商务专业的基础上,开设跨境电商方向,这确实是一条快速转型的方式,并能行之有效。因为跨境电商的本质是“互联网+外贸”,即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国际商务活动。但是,需要厘清传统国际商务岗位与跨境电商岗位的区别,中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培养的区别,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拟订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可通过企业调研等方式,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对跨境电商的中职人才需求岗位、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要求、素质要求进行全面分析。从企业对中职学历学生的需求来看,中职毕业生从事的跨境电商岗位主要集中在客服、技术、物流、销售四大岗位群上。因此,中职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能从事客服、技术、物流、销售四大基础性岗位的一线操作人员。

(二)专兼结合,打造专业跨师资团队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其开展不仅需要国际贸易知识,还需计算机技术、网络营销、跨境物流、跨文化交际等多项技能和知识。因此,发展跨境电商专业方向还需要整合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几个相关专业的资源。学校可以将电子商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的专业师资进行整合,成立专门的跨境电商教学团队,并对这个教学团队进行专业的跨境电商理论培训与实操训练,打造一支校内专业师资团队。同时,由于跨境电商更具实操性,学校还需聘请行业经验丰富的跨境电商精品卖家与相关专家担任实操课的讲师,成立一支专家讲师团,分享实际开店过程中的经验与案例。

(三)岗位需求,建立递进式课程体系

要培养适应于跨境电商发展形势的专业人才,还需要构建一套基于跨境电商工作岗位与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考虑到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中高职的培养定位衔接,笔者认为,可在原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基础上,增设跨境电商专业方向的课程,基于中职人才培养目标,以岗位成长为主线,构建职业成长递进式课程体系[4]。具体见表2。

(四)项目任务,实践信息化教学新课堂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操作实务》课程为例,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建议以项目-任务式推进实践教学。同时积极采用案例分析、实践演示等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好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线上体验。在项目进程中,教师还应选取真实案例作为背景,将真实店铺的运营业务引入课堂作为实例。这样学生获得的将不再是割裂的理论知识或枯燥的操作训练,而是情境式的多元素互动与岗位体验。表3是以速卖通平台为例开发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操作实务》项目任务教学进程。

(五)平台实训,构建理实一体模拟实训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进入真实项目开展真实环境下的实践教学。然而,目前几大跨境电商平台都要求以企I账号进行注册,这给校内实训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先购买教学模拟账号,组建学生团队,注册店铺。让学生在速卖通等真实操作平台下,开展仿真式店铺经营实训,学生将平台操作过程与学习过程有机结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当然,校内的实训需要有硬件的支撑,因此,学校应加强跨境电商实训教学环境建设,让校内实训能更生动、更智慧。

(六)创业实战,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

跨专业实训总结例8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正在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2013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为3.1万亿元,增长率为31.3%,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1.9%。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约4.2万亿元,同比增长33.3%,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4.8%。2015年5月29日在浙江金华召开的2015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预测2016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增至6.5万亿。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国际贸易方式,正在受到企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5月份商务部等部门连续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大力支持企业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鼓励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通过规范的“海外仓”等模式,融入境外零售体系。在此背景下各地方政府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新高潮。然而从各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情况来看,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匮缺。因此培养合格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是保证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国界或地区的交易主体,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易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其被社会普遍认为是一种以电子数据交换和网上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商业模式。当前主流的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B2B(Business to Business)、B2C(Business to Customer)、C2C(Customer to Customer)。 跨境电子商务面对的交易对象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活习俗等等,加上电子商务本身涉及到的在线支付、物流、计算机网络等知识,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跨境电子商务从业者,即要掌握外贸知识技能,也要掌握电子商务知识技能。外贸技能主要是外语口语和函电能力、报关能力、报检能力、国际商务单证技能、国际结算技能、国际运输与货代技能等,同时要了解销售区域习惯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并随时关注国外政策的变化。在电商技能方面,需要知道各大平台的不同运营规则。

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几种培养模式

鉴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要求知识技能综合性高、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及目前需求缺口大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培训机构培训和学校培养的培养模式。

(一)培训机构培养

目前一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公司建立了专门的培训机构来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如阿里集团旗下淘宝大学,淘宝大学集合了1500名讲师、80家机构和300所院校的社会资源和力量,为近500万学员提供了电子商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 淘宝大学的培训对象涵盖了电商企业的高层、中层及一些员工。一些地区为了解决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的问题,都积极引入淘宝大学落户本地区,如2014年11月29日,陕西省引入淘宝大学,淘宝大学陕西分校沣西培训中心在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西部云谷成立。对于解决短期内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运用像淘宝大学这样的培训机构培训急需的跨境电商人才是各地各企业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从长远来看,培训机构主要应该承担跨境电商企业的中高级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另外现有的跨境电商培训机构数量还是偏少,培训教师也不足,因此建议现有的跨境电商培训机构应该与有条件的培训机构和高校开展合作,扩大培训机构的数量。

(二)学校培养

从长期来看,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还是主要依靠学校。笔者认为一些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电商商务的专业的学校,应该尽快调整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立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并探索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的专业链建设,促进专业链协调改革创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鉴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要求知识技能综合性高、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培养过程中应采取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中应该采取“三全”式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三全”模式就是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和学生等全员参与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贯穿于从专业设置到就业的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校企合作范围上是产、学、教、研的全方位的合作的一种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下培养跨境电子商务方向方面的人才,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为出发点,由学校和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共同组建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小组,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工作岗位技能族为中心开发课程和构建课程体系。第二,由学校和电商企业共同建设师资团队。学校的教师应该进入电商企业,扩展了知识,增长了技能,成为真正双师教师;企业讲师应该进入学校,带来了企业的氛围,将岗前培训内容带到校园,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社会。第三,政府主导、校企共赢,共建跨境电商实训基地。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使校企建立互惠共赢的利益机制,从而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 鄂立彬,董永稳. 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3)

跨专业实训总结例9

1基于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赛教融合的核心即“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其目的是通过比赛促进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教学能力相互提高。根据目标设置理论,实现目标的前提是目标明确、对学习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学习内容切合真实环境。

1.1目标明确且具有挑战性,学生学习动力足

研究证实,明确的目标更容易提高学习效果,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更容易激发学习动力。跨境电商专项赛明确的比赛内容、清晰的评分标准、规范的参赛流程,为省内高校大学生提供了同场竞技的舞台。作为高校学生,通过校赛、资格赛、现场决赛层层选拔,与高水平选手比拼专业能力,充满成就感和自豪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动力。

1.2目标重要性高,学生学习效果好,教师教学技能强

目标的重要性通过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努力程度,间接提高学习绩效。比赛成绩增加了学生在评奖、评优、就业和保研等活动的竞争力,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比赛成绩作为教师教学成果,也是评定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在比赛成绩的激励下,学生能有效学习比赛内容和技能。教师为争取更好地成绩,将主动按照比赛要求学习最前沿的知识,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与技巧。

1.3比赛内容真实度高,学生应用能力强

目标内容与真实情况越吻合,越容易刺激学习者的学习动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跨境电商专项赛分为平台赛和数据分析赛,其中平台赛要求学生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完成B2B和B2C跨境电商平台规定的操作。数据分析赛要求团队在一定时间内获取数据、建立模型、分析数据、并制作成报告。比赛综合考察了学生的平台操作能力、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体现跨境电商企业对员工的能力要求。其中平台赛以盈利额、点击率、转化率等为评分指标。数据分析赛以思路的可行性、数据来源的准确性、方法的适用性、结论的应用价值等为评价指标。比赛项目是对跨境电商实战的模拟,与企业业务结合紧密,有利于学生学习并应用所学技能。

2基于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综合考察各地方高校的跨境电商人才模式,结合企业和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并通过征询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制定了本专业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现代社会商务运营的复合型专业人才。2.2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导向,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素质的训练与培养。通过开展一系列学科专业竞赛,实践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3人才培养方案

(1)基于目标设置理论,构建课程体系。从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目标出发,考虑到复合型人才既要熟练操作跨境电商平台,又要具备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从理论课与实验课、实践周实训、实习三个维度构建,具体如表1所示。(2)实施“三维一体的理实”模式。从大学整体看,是指在校专业学习与校外专业实习结合;从学期看,是指专业学习与实践周结合;从课程看,是指课程理论学习与实验实训结合。(3)组织比赛,逐步实现培养目标。通过职业规划大赛让学生设定职业发展目标。实践周锻炼了学生跨境电商的实践操作技能,跨境电商专项赛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技能。

3基于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赛教融合模式关键是让学生设立合适的目标,增强其学习动力。根据目标设置的“GOALS”步骤法,首先让学生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根据自身条件设立目标和子目标;其次,让其通过自主学习、修正学习方法达成子目标;最后,在实现子目标基础上达成总目标。为此,分阶段按上述步骤规划、实施。

3.1专业教育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

每年在新生开学以后,学院都会组织专业教育讲座。该讲座由系主任介绍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竞赛安排。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讲授专业教育课,让学生对培养目标以及就业方向有了更全面、更清晰的认知。

3.2职业规划大赛帮助学生明确目标

职业规划大赛面向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旨在培养学生明确目标和规划路径的能力。比赛考察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水平,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综合运用职业规划方法与理论,在教师指导下,建立明确、科学的目标和具体的规划路径,比赛成果为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

3.3实践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周是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在一个教学周完成特定任务。任务注重实操,对接现实工作与比赛项目,对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组织能力具有良好的训练效果。“跨境电子商务”实践周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参加,训练团队在亚马逊、虾皮等主流跨境电商平台的操作技能,为学生参加跨境电商专项赛打好基础。

3.4跨境电商专项赛锻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1)赛前动员阶段。认真研读比赛文件,组织动员大会,向学生详细介绍比赛要求与流程,鼓励学生组队报名参加比赛。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设立比赛目标,通过目标设置理论,分解目标。(2)训练阶段。首先,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比赛要求和学生目标,充分发挥教师专长,统筹安排指导教师任务,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最终形成较为系统的训练计划;其次,实施训练计划,对训练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指导老师团队及时解答,强化训练效果;最后,分阶段考核学生训练效果,及时发现学生和老师的问题,相互改进。(3)组织比赛。按比赛要求,认真组织校赛,根据比赛成绩严格选拔优秀团队参加省赛。为入选省赛的选手提供针对性指导,如团队如何合作、如何制作逻辑清晰的报告、如何讲好故事。总之,学生掌握了收集数据和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具备数理统计、数据挖掘能力,能发现有价值的市场和商品,并能利用资源验证结论。上述能力恰恰是跨境电商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能力。

4基于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效果分析

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综合能力、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学生对培养效果的满意度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4.1学生综合能力较强

从2019年开始参加跨境电商比赛,电子商务专业每年都有团队进入现场决赛。获得现场决赛资格,说明学生在平台操作技能、数据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在全省参赛选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也得到了来自高校和企业界评委的认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较强的综合能力。

4.2教师团队结构较为合理、能力较强

电子商务专业,属于交叉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等特点,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参加各类跨境主题培训活动,学习新技术、新技能、掌握新动态,提升教学能力。此外还通过调研跨境电商企业,了解企业的新需求、预测行业的发展趋势,加深行业认知,开阔视野。

4.3学生对培养效果比较满意

2021届毕业生是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来的第一届毕业生。不少学生成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业务骨干。为了解培养效果,向这些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量表主要参考文献,其内容除了必要的个人信息外,还包括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学习目标与动机、对就业岗位的满意程度三个维度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毕业生都认为通过培养,本人基本能满足用人单位和自己对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要求;对专业以及职业道路有了更明确的认知,对专业内容产生了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工作环境、发展机会、价值体现三个方面都基本满意。总之,对培养效果比较满意。

5结束语

在培养方案方面,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吸收最新教改成果,依托最新教学理念做适当调整。扩大调查范围,不仅收集企业需求,还要听取在校生以及毕业生对培养方案的反馈。丰富调查手段,不仅开展传统的现场调查、座谈会、专家会谈,还获取网上的招聘需求。处理时间冲突,如何处理好训练、比赛与其他事务的时间冲突,特别是与研究生备考、其他考试备考的冲突,还需更全面的制度保障。与企业工作相比,比赛项目在强度、压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此外指导教师缺乏实战经验,因此,如何让学生得到更贴合实战的训练效果是后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连远强.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生态化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379-380.

[2]赵娟,民汉双语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评价[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7.

[3]罗俊.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9,(24):107-111.

[4]郑辉英.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20,36(10):136-139.

[5]刘锦峰,贺鑫.产业学院: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新途径———以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9,(03):96-104.

跨专业实训总结例10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152

近几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和国内产业经历转型升级阵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下行态势;然而与之形成显明对比的是跨境电商的异军突起。

1 当前跨境电商发展的特点

1.1 速度快、规模大

近几年来,跨境电商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速度都十分惊人。根据艾瑞咨询、国家统计局、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以及阿里研究院的数据,制成表格,对比可以看出跨境电商发展的势头。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也证实,近几年中国跨境电商连年保持着20-30%的增长速度。据阿里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占进出口总额将达到37.6%。

1.2 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纷纷出台配套措施

自2012年发改委、海关总署“中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部署会以来,国务院、商务部、外管局、质检总局、财政部和国税总局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支持、服务政策。如,2013年8月,商务部等下发了《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2014年7月,海关总署“56、57号文”肯定了跨境电商的合法性后,跨境电商迎来了爆发式发展,因此把2014年称为“跨境电商元年”;2015年6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9月,国务院决定在辽宁、浙江、湖北、河南、四川、重庆、陕西7省市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让政府相关部门与有关企业的信息实现了共享,拓宽了要素资源进出的渠道。

同时,以地方政府主导的跨境电商细则也逐步落地。例如,宁波“跨境购”为跨境进出口企业提供清关、物流配送一条龙服务;杭州速卖通与浙江省人才资源共享中心合作开展“鑫校园”计划等,越来越多的城市包括县城都在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

1.3 跨境电商实践沿海走在前面,高职高专走在前面

早在家相关部门相关政策之前,跨境电商早已在“冰面下”开始进行,尤以沿海省市最为活跃。当前,跨境电商发展最发达的地区是以江浙沪为主的长三角地区;以广州、深圳为主的珠三角地区和以北京为主的京津地区;并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渗透,中西部二、三线城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依赖于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沿海跨境电商如火如荼发展的影响下,沿海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师生们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首,紧接着是潮汕职业技术学院,该校师生一年创造的电商(包括跨境电商)销售额达到几千万元。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等高职高专院校都在跨境电商领域实战、学习并收获着。

1.4 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巨大

在“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指导和政府政策支撑下,跨境电商蓬勃发展。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外贸各层面的流程与环节,并显示出其巨大的经济前景与价值,由于不会受时空的限制,给许多传统外贸中小型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跨境电商已然成为外贸增长的新亮点。一方面,是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过猛,;另一方面,实操型师资队伍短缺以及各种培训机构的跨境电商普及性培训起步晚于市场需求,支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的应用型本科和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转换过于缓慢,难以满足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需求。据统计跨境电商人才短缺有300万。

2 跨境电商实训对地方本科院校国贸专业教学改革的冲击和影响

面对跨境电商的兴起,面对跨境电商企业紧迫的人才需求,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中西部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等,应当奋起直追,抓住当前跨境电商发展的大好时机,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培养满足国内市场和本地市场需要的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

2.1 实践教学新途径

过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业务实训主要以模拟软件为主。不可否认,模拟软件可以使学生了解和熟悉整个国际贸易的流程和操作性技能,但模拟的环境毕竟跟真实的环境存在差异,并且受制于计算机操作的机械与繁琐。为了弥补校内实训的不足,学校联系了一些校外企业作为实习基地,但是因为外贸业务涉及重要的商业机密,客户开发不易,加之担心学生操作不当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从而使校外实训的成效大打折扣。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国贸专业学生的实训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平台。在这方面,沿海高职高专院校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积累了教学经验和实战经验。目前沿海高职高专院校通过在校内设立办公场所,学生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开设店铺来进行进出易;国际国内知名平台都在使用,比如速卖通、敦煌网、亚马逊、ebay、wish、Lasada等,学生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获得了教育部国贸资源库《跨境电商实务》的项目,规划的跨境电商课程体系明确,教学资源已经上网。

作为地方性的本科院校,基本上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实训教学。那么,跨境电商实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它通过真实的平台、真实的产品和真实的流程,涵盖了从选品、定价、产品、营销推广、订单处理、国际物流、国际支付、售后服务等实际操作,锻炼培养了学生商务英语应用技能、国际贸易运用技能、电子商务技能和网络营销技能,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统筹规划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精神和风险意识。而这些能力也是本科院校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高职高专的学生可以做的事情,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同样可以胜任,尤其是中西部地方性本科院校(鉴于实习实训以及与外部交流的困难)。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在电子产品的环境中长大,自身也喜欢网络购物,加上学习能力很强,因此,表现在跨境电商操作方面的能力非常强。互联网技术或者跨境电商的l展,使我们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与外界联系和沟通,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宝贵机遇。互联互通,促进开放与发展,中西部地区更需要人才。因为跨境电商实训不需要太大的投资,在校内就可以完成,所以中西部地方本科院校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到跨境电商的实训实践中来。目前,中部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如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经济学院、长沙民政学院、湖北长江大学、湖北纺织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黄冈师范大学等包括我校都与广东新航线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了实习基地等合作协议。

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自感受到跨境电商的发展势头之后,2014年国际贸易专业教研室立刻行动起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将过去的外贸实务方向调整为跨境电商方向;多次选派中青年教师出去学习培训,参加跨境电商大赛等,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大潮中。

实际上,不只是国际贸易专业,从沿海高职高专的实际看,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生都投身到跨境电商实训甚至是创业中。因此,这些专业都可以考虑向跨境电商方向转型或开设一个专业方向,以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满足市场紧迫而又巨大的需求。

2.2 有利于加强校企合作

学生要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实训,首先要有商品。学生一般都是通过淘宝、1688等网站或本地寻找货源,接着学生必然要同生产厂家联系购买样品、联系发货、处理售后等问题。这样,学生就与企业有了直接的接触。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罗蒙、GXG、上海红心等企业将电商部设在该校;2011年该校建立宁波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基地,开展面向区域内中小企业电商运营的托管、咨询等“一揽子”外包服务。2014年与慈溪崇寿镇联合共建E点跨境电子商务园,为慈溪市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提供人才培养、培训、托管等业务。校企合作使学生直接连接生产或经营企业,学以致用,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增强了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能力。

今年9月,国务院决定在湖北、河南、四川、重庆、陕西等7省市成为自由贸易实验区,中西部需要跨境电商的人才更多,这就为我们中西部本科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

2.3 进行跨境电商实训的其它益处

2.3.1 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活学活用

由于跨境电商是真实的交易,需要学生去细分国际市场,分析海外消费者需求和偏好,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商业惯例;需要学生与去客户沟通,因此学生可以将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起来。

2.3.2 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创业

目前,有跨境电商实战经验的教师短缺,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自学。我们的大学生基本上已满18岁,是成人,有自主自觉性,有法律行为能力。通过校内的学习摸索,积累经验和教训,逐步地可以走上创新创业之路,沿海高职高专大量的创新创业明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2.3.3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虽是网上交易,但也涉及到很多方面,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团体合作完成全部流程。跨境电商实操一般分为跨境电商运营专员、跨境电商客服、跨境电商美工、跨境电商推广专员等岗位,因此在店铺运营中需要团体成员分工合作,团结一致,甚至有的院校就是按照公司的运营方式运作。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