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项目施工技术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16:40

项目施工技术总结

项目施工技术总结例1

2)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及实施情况:分公司所承建项目均在开工前详细的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及时报公司进行了审批工作,报监理进行了方案确认工作,符合程序规定。工程中施工人员能够认真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实施,对设计变更、重点环节的过程技术控制本着节约成本,保证质量的目的进行论证和措施调整改进,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要求,杜绝违规施工现象的发生。

3) 专项施工方案执行情况:在建工程共进行三次专项方案的制定工作,大学城针对深基槽施工围护制定专项方案,通过方案认真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结构安全可靠,保证了结构物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南运河桥梁中对现场全焊接钢梁工艺进行了专项方案制定,通过焊接检测达到全融透一级焊缝的设计要求,在河道钢梁吊装专项方案中结合现场实际及梁位布置,准确低误差完成吊装工作,位置、高程、间距、实施到位,符合标准要求。

4) 冬季施工措施情况:目前进入冬季施工阶段,现自有工程大学城泵站及外管网施工已完成,冬季只进行成品保护工作。南运河桥梁工程针对冬季钢结构焊接及桥面混凝土等冬季施工薄弱点进行措施的制定,减少温度应力破坏,加强保温继热工作是当前重点技术落实。

项目施工技术总结例2

该项目共有过水涵洞共33道,其中直径1m预制钢筋混凝土圆管涵20道合239.108m,C25片石混凝土盖板涵2道合44.9m,C30钢筋混凝土箱涵11道合181.49m。工程量总计钢筋工程135.8吨,浇筑C30钢筋混凝土855.9m3,C20素混凝土480.7m3,C25片石混凝土548.7m3,M7.5浆砌片石1188m3,挖方7256m3,台背回填4589m3。

2.总体施工安排及进度情况

自项目2012年4月底正式开工以来,为配合从K7向前起点方向开始的路基土方施工能顺利一次到位,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前期先后抽调安排了4组人员从K7向起点方向顺次开展涵洞施工,到2012年9月底共完成前10km范围内16道预制圆管涵、2道片石混凝土盖板涵、8道钢筋混凝土箱涵。2012年12月底,随着项目进程的继续,两组人员被安排突击剩余涵洞,至2013年2月底,项目33道涵洞包括附洞口铺砌全部完成。

3.施工经验总结

3.1钢筋混凝土箱涵

箱涵基础共两层,第一层为20cm厚的砂粒垫层,第二层为10cm厚的C20素混凝土垫层。涵身为C30钢筋混凝土,翼墙身、翼墙基础、洞外铺砌和跌水井均为M7.5的浆砌片石,跌水井基础为10cm厚的沙砾垫层。出口5m内铺砌40cm厚M7.5的浆砌片石。

箱涵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①基坑开挖。涵洞基坑采用机械开挖,开挖时严格按照图纸设计的几何尺寸及高程进行开挖,为避免超挖,快挖至设计标高时预留10-20cm进行人工清理基底并平整。

②涵身施工。在平整的垫层上面精确放样箱涵的平面位置并弹出墨线,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沉降缝的设置,沉降缝每6m设置一道,并在地基明显变化处及涵身与洞口衔接处设置。

③钢筋工程。钢筋进场时应具有质量证明书及试验报告单,进场时应首先进行钢材的外观验收,合格后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现场见证取样,分别对钢筋的性能和焊接进行取样试验,检测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使用。钢筋进场后应按其规格和品种分类堆存并设立识别标志,同时做好防雨、防潮措施,防止钢材被污染和锈蚀。

④模板施工。箱涵墙身及顶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模板安装时应与钢筋安装配合进行,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待钢筋安装完毕后进行。模板安装前应清理干净并涂刷同一品种的脱模剂。墙身内模板利用10号对拉螺杆固定,对拉螺杆按水平60cm,纵向80cm间距均匀设置。墙身模板外侧利用钢管配合方木及斜撑加固,内测利用圆木剪刀撑及对撑加固。箱涵顶板用圆木及方木组合支架支撑设置,支架上铺设方木后进行模板安装。端头模板利用组合钢模或木板以方木支撑加固。

⑤箱涵砼浇筑。箱涵所使用混凝土使用搅拌机现场拌制。箱涵分二次浇筑砼,第一次浇筑砼至底板内壁以上30cm处,然后进行剩余部分的钢筋和模板安装,第二次浇筑时注意施工缝处的粗糙和干净,并注意砼的接茬振捣,以保证拆模后砼的外观质量良好。

3.2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盖板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涵身采用C25砼片石砼,基础为10cm厚的沙砾垫层,帽石采用C30砼。洞口铺砌和砖墙采用M10浆砌片石。

盖板涵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①盖板涵钢筋主筋采用二级螺纹钢,直径为25(K5+299.0)、20、12。

②由于修建预制场以及采用预制盖板并达到设计强度需要时间较长,并且运输及吊装盖板工序复杂,需要很多施工机械配合,因此,本项目拟采用现浇盖板。

一次现浇成型整体性好,而且外表美观。板与板之间不会出现纵向错台、间隙较大,板与涵台不会出现因涵台平整度达不到而使盖板无法安装的情况。施工时应注意正确设置沉降缝,平均每隔4-6米设置一道沉降缝。

③盖板浇筑完毕后须用M7.5水泥砂浆充填台背与盖板间的空隙,当其强度达到标准值的80%后,方能台后填土。

④台背填土必须在涵底铺砌施工结束后且台身混凝土达到强度标准值80%以上后进行。填土时,应在两个台背同时对称分层夯填,使其压实度达到95%,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筑高一次压实法。台背填土应选择最佳含水的砂砾土,保证内摩擦角不小于35°,所用的砂砾土的大小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⑤盖板上填土时,第一层的最小摊铺及碾压厚度分别不得小于30厘米和20厘米。盖板上路基填土厚度不足0.5m时严禁重型车辆通过,以防止盖板产生裂缝。

⑥涵洞的洞身及基础应根据地基土情况每隔4-6米设置一道沉降缝(变形缝),缝宽1~2厘米。基底填挖交界处和地质情况变化处必须设置沉降缝(变形缝),洞口建筑与台墙应设缝隔开。沉降缝(变形缝)应用沥青麻絮或专业防水胶等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填塞,防止漏水。

3.3圆管涵

圆管涵内径均为1m,壁厚12cm,基础为20cm厚的砂粒垫层。圆管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涵身底部为30cm厚的c20素混凝土,周围为50cm宽、60cm高的C20素混凝土握裹。

圆管涵采用人工在专门的预制场地预制,预制每节正管节长为1.22m,无调整管节,所有端部斜管节及调整管节均在施工现场支模现浇。圆管主筋螺旋筋采用二级钢筋,直径为10mm,分布筋采用一级直径为8mm钢筋。

圆管涵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①管节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强度以后,才能脱摸、堆放和运输并且严禁碰撞,以避免管节损坏或产生裂纹。脱摸后应在管壁上注明浇筑日期及使用里程。

②施工放样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以及洞口端墙的准确位置。斜交管涵由两端各一斜管节和若干个正管节组成。

③涵洞顶上及涵身两侧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的填土须对称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6%。

④施工过程中,当管节顶路基填土厚度不足0.5m时严禁重型车辆通过,以防止管节产生裂缝。

⑤填土施工时应注意观察圆管涵洞的变形和裂缝情况。

⑥圆管涵洞身及基础应根据地基土情况每隔4-6米设置一道沉降缝(变形缝),缝宽1~2厘米。基底填挖交界处和地质情况变化处必须设置沉降缝(变形缝),洞口建筑与台墙应设缝隔开。

⑦管节接头用沥青麻絮填塞,外用满涂热沥青的油毛毡圈裹两道。

⑧对于洞口要顺接自然沟渠的,应对洞口外进行土工整理,使水流顺畅,不得阻水浸泡涵洞及路基。

结束语

公路涵洞的设计与施工是一项复杂多变的综合工程,合理运用施工技术对涵洞进行选型以及确定孔洞对于提高公路涵洞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公路的涵洞施工,应在施工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本文根据涵洞类型的不同对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进行了探究和总结,能够有效提高公路涵洞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项目施工技术总结例3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with some 800000 tons of alumina plant construction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easure on line control, manual hole digging pile, cast-in-place concrete engineering, template engineering, equipment foundation and ground beam construction is used 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Key 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etting-out; alumina; template; cast-in-situ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F821

氧化铝厂的建设应对拟建项目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综合优化,合理确定建设方案并应符合铝工业发展。工程建设应进行全面规划,采用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原材料及能源消耗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成熟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氧化铝工程建设内容多,既包括生产设施建设也包括生产配套设施,涉及到土建施工、电气设备安装、生产设备安装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内容。本文将主要以某80万吨氧化铝厂区土建部分工程施工为例就项目施工技术应用做一经验分析。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80万吨氧化铝厂区,自下而上结构依次为桩基础、基础(地梁)、框架结构。共计28根桩基础,均为单桩。人工成孔灌注桩基础直径100mm,桩长≥5m,入岩深度500mm。护壁厚度100~175m,桩基砼C25,保护层70mm。主筋14根螺纹16mmⅡ级钢筋。基础含设备基础和独立基础两个部分,独立基础坐落于桩基础上,其余基础坐落于人工换填土层上。换填土层厚度3000mm,采用土夹石换填。设备基础采用Ⅰ级耐碱砼。框架柱尺寸400*400,砼:C25;钢筋HPB235,HRB335;柱顶标高+5.000m。屋顶设有多个钢管道支架。

土建建筑部分的墙体为M5砂浆砌筑MU10砖,地面以下为水泥砂浆。地面含有水泥砂浆地面、耐酸瓷砖地面、耐碱砼地面。耐碱地面构造依次为基层分层夯实、C15砼垫层120厚、防腐卷才隔离层、水泥砂浆保护层20厚、Ⅰ级耐碱砼面层40mm厚、改性耐碱砼110厚。顶棚为混合砂浆刷乳胶漆顶棚。踢脚板为水泥砂浆踢脚板。墙面外墙为涂料墙面。屋面为保温、无找坡卷才防水屋面,防水层≥1.5mmGLFS1-W高分子柔性卷才。

下面将就本工程施工中一些关键施工技术如施工测量放线控制、人工挖孔灌注桩、模板工程、现浇砼工程、设备基础及地梁施工的技术应用经验做一分析。

2施工测量放线控制

施工控制网的测量,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进行。施工控制网点布设和网点布设间距应满足各建筑物施工定位放线和技术监督的要求,并与总平面图相配合,以便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有足够数量的控制网点,为施工提供定位测设及技术复核的标志。建筑物的施工定位及施工控制网点的布设,应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定位测设,沿距建筑物开挖线约2m远位置测各轴线方向控制基准点,将主控轴线外引埋设基准点,要求埋深0.5m,并浇筑混凝土稳固,加以保护。施工控制网点的测量应进行闭合误差校核,误差应在1/5000内,可按比例修正,超出允许误差值时应复测。测设施工控制网点时[1],测量应不少于一个测回(往返测为一个测回)。统一的施工控制网点、水准点及建筑物的主轴线等控制点标志,应设置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位,并用混凝土保护,重点的标志和环境保护需要,可加护栏围护。

3人工挖孔灌注桩

施工场地做好“三通一平”,现场四周设置排水沟,桩孔中抽出积水,排入防洪沟内,施工现场的道路应畅通。桩基的轴线桩和水准基点桩设置完毕,经复核并办理签证手续,才能开始开挖桩身土方。挖桩前,要把桩中心位置向桩的四边引出四个桩心控制点,在砼墩上作好标记。全面检查施工准备,确保机电设备完好,符合安全使用标准,向现场施工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使安全、技术管理在思想、组织、措施上都得到落实。试挖桩,并校验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在灌注砼前应将孔内水抽完,报请监理代表同意后应立即灌注砼封底,封底砼最小高度为300 mm砼应连续分层浇筑,砼采用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振捣,振捣器软管长8m,采用人工用麻绳将振动器放入孔内振捣,振捣时间要适宜掌握,当砼面每上升1-2米振捣一次,连续进行不留施工缝。钢筋笼第一个加强箍为桩顶标高,灌注时按要求加灌0.2m,待后凿除,以保证新老混凝土结合和保证混凝土质量。灌注时根据要求每根桩做二组试块,试块在监理见证下制作。

4模板工程

模板安装质量是保证现浇砼框架结构工程质量的前提,因此,必须重视模板材料的更新和安装技术的提高。基础模板待垫层施工完毕后放样,弹墨线。在模板施工前做好检查工作,模板支护时保证模板的位置与墨线重合。模板支护完毕后,进行检查,确保模板支护的牢靠。砼框架柱的轴线首先应控制建筑物的平面位置,控制桩须引到外侧并固定,对较长的建筑物放线时应分段控制,各分段间尺寸应从中间控制点上量测,减少测量累积的误差。在模板支护前,埋压砖墙构造钢筋,或预埋铁件,以备围护砌砖使用。在每根柱模下端应牢固地固定,在各层砼板面上施工中为保柱子准确的平面位置,可在楼板上预埋短钢筋,以固定柱模下端,防止发生模板位移,支模过程中要随时吊直校正,纵横两个方向用拉杆和斜撑固定,对于边柱和角柱均采用钢性拉撑,将柱模与楼板预埋拉环钢筋拉结牢固,防止柱模倾斜[2]。梁加固调整,为确保围护结构与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在支模时可先预埋压墙钢筋,或预埋铁件,以备围护砌砖使用。按梁柱接头部位形状尺寸加工制作异型钢模进行组装,以改变组合钢模与木板拼装的状况,同时要求异型钢模周边胁高,胁上帽孔孔距与孔洞直径均与现行的组合钢模相同,便于相互连接组装,以加强梁柱接头模板的刚度与整体性。

5现浇砼工程

砼搅拌采用50型强制性自动配料搅拌机搅拌。现场取样检验、试配后进行搅拌,并建立严格的搅拌制度。高标号砼采用商品砼。基础、预制构件砼浇注采用自卸浇注,框架柱采用自卸浇注。圈梁、过梁、雨棚采用自卸砼,人工运输浇注。砼浇注前给搅拌站提出砼需用单,注明砼标号、用量,需用时间。砼浇筑前,应有醒目的楼板浇筑厚度的控制标志,控制点数量与间距应以方便施工,确保证板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为原则。将振动棒等工具准备好。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须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框架砼施工按分层分段进行,每层中先浇筑柱,再浇筑梁、板,浇筑一排柱的顺序应从两端同时开始向中间推进,以免因浇筑砼后由于模板膨胀,断面增大而产生横向推力,最后使柱发生弯曲变形。框架柱浇筑砼前,应先浇50mm与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层,接着便可分层浇捣砼。砼必须连续浇筑,如必须间歇时,时间应尽量缩短,间歇后应进行二次振捣,以提高砼与钢筋的粘结力,防止现浇砼间歇而产生裂缝,增加砼密实度,提高其抗裂性。

6设备基础及地梁施工

施工前要认真的熟悉图纸,根据工程结构情况和施工设备料具供应的条件,对模板进行选配,特别是对异形模板和特殊部位,按图纸中标明的预埋件,预留孔洞,螺栓位置等要考虑详细。模板不得有弯曲现象,表面平整度不得大于2mm。

设备基础的预留孔采用木胶板制作,均采用16螺纹钢筋进行焊接成方形固定框,焊接设备基础主筋固定[3],涂刷隔离剂,按设计要求的位置找正加固,以防浇筑砼时偏移,在浇筑砼初凝时慢慢拔出。预埋铁件的埋设工作,应在浇筑砼前将预埋件上用醒目的标出十字线,以备在下好预埋件后检验校正,确保预埋件的位置准确。地脚螺栓的固定采用钢筋或用小型钢板制作定位架,将地脚螺栓与定位架焊牢,浇筑砼时要设有专人检查看护,在浇筑砼初凝前,再进行复查,确保螺栓的位置准确。地梁施工采取现浇捣制施工,在施工前基础预埋钢筋(同主筋直径),锚入地梁,按35d留出外露部分。

本工程所有子项的检验批全部合格,各分项工程质量基本评定为优良。基础及主体分部工程经各方联合验收评定合格。装饰装修、建筑屋面等建筑四大分部工程基本评定优良。各项专项验收合格,单位工程施工质量基本评定为优良。不过施工项目技术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化,需要我们做更加细致的工作,使施工技术走向规范化、正规化。

参考文献:

项目施工技术总结例4

引言

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是对项目施工的技术活动和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协调。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中,施工技术管理水平随着所承揽项目的性质和数量的增加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性。技术管理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保障和支持,关系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就工程项目施工的技术管理进行探讨。

一、建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项目施工的技术管理实行项目经理领导下的总工程师负责制,并以此构建项目部施工技术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按照公司、项目部和施工队三级技术管理体系,实行技术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明确各级技术管理职责、管理内容和要求。项目部根据施工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设置技术岗位及配备专业工程师,施工队配设技术员、测量人员。项目总工程师负责项目部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体系工作,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代表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实施组织、领导,并接受上级技术负责人和主管部门的领导。

二、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技术管理的薄弱, 将直接消弱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技术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和工作内容,阐明各级人员间的组织关系,有利于提高技术工作质量和技术人员的责任心,规范并协调各级技术人员间的工作行为,规范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使技术管理工作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

针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分别从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工程收尾、工程竣工验交阶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完善和推行技术资料管理制度、施工图汇审制度、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制度、技术交底制度、设计变更及材料代用管理制度、过程控制技术管理制度,施工日志制度、施工技术总结制度、竣工交工资料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化管理实施将技术管理基础工作做细做实,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 、技术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实施技术管理标准化,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程序、技术工艺、方法统一起来,将提高技术管理工作效率,使技术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工程建设项目组成可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在类似项目中,很多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施工程序和技术操作要求、方法基本一致,具有较大的共同性。实际工作中,对于不同项目的施工,都分别编制各个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以及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而施工项目内容中具有相同或共性规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在编制中难免出现技术人员的重复劳动,占用技术人员较大的精力和时间。对于这种现象,贯彻实施标准化的管理,将减少技术人员的重复工作,避免工作中的失误,使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上。

针对工程项目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在具有共性规律的施工技术总结基础上,编制具有通用性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统一的施工工艺标准和专项技术交底,对其分别进行编号,纳入企业技术管理标准。实施技术管理标准化过程中,应注意不同项目的特殊性,如分项工程有特殊技术要求时,应另行补充相关文件。企业应及时进行修订以满足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四、注重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1、项目施工勘查

项目现场勘查和施工调查是做好工程项目技术工作的基础和前期。建设工程项目特点是多为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多。 故项目施工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在施工前期,应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的概况和特点,进行必要的现场勘查, 如项目当地自然条件、当地环境情况、材料市场与机具供应、道路运输、周围建筑与施工区条件等,使现场勘查更具针对性和经济性,以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施工组织设计应依据工程承包合同、设计图样、招投标文件、标准规范以及业主和设计相关工程文件等进行编制,并充分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和现场勘查情况。施工组织设计要结合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实际能力,借鉴类似工程成熟的经验,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提高全体项目技术人员的参与意识,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责任进行划分,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质量。 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细致图纸汇审

图纸会审要求要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严格执行图样汇审制度。由项目总工负责组织技术人员熟悉设计图纸,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项目关键部位的质量, 审查其有效性、完整性、正确性、合理性。

五、加强施工阶段关键工序技术管理

分解项目结构,按分项工程设置关键工序的控制点。开工前做好技术交底,将关键工序流程、施工的重难点、细部的处理措施、隐蔽工程、质量要求等事先向有关人员交待清楚,技术人员对关键工序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跟踪检查、督促,现场检验见证,将工序监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检验检测等相关工作记录, 确保过程资料齐全、及时同步。并注意总结归纳出关键工序施工中通常易发生的质量事故及通病,做好提前质量预防预控工作。

六、强化技术管理降低成本意识

项目成本目标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每一位成员,加强技术人员的责任成本意识,强化责任成本,充分认识到技术人员对成本管理的作用。

首先,保证施工技术方案的经济性。技术方案要经过优化选择。在方案比选中,采用数据说话,体现方案比选指标的量化。项目的施工方案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其次,技术人员要特别注意施工中的工程签证及变更索赔工作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签证,主要是针对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所确定的工程内容以外,施工图预算或预算定额取费中未含有而施工中又实际发生费用的施工内容所办理的签证,施工签证的办理应及时、完整、规范。结算环节,针对以往工程项目工程结算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分析改进。如对于工程签证, 结合预算人员的专业方面的意见,突出签证的关键点,以便于工程结算。

七、结束语

推进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立科学、规范的技术工作程序,充分调动项目组织中的施工技术资源,总结积累技术工作中的经验,才能充分发挥技术管理在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技术进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加项目效益,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项目施工技术总结例5

2勘察设计管理

在设计阶段,施工分包方尚未进场,主要管理对象为勘察设计单位。鉴于国内EPC总承包商专业设计水平普遍不高,目前多数“BOT+EPC”总承包项目设计任务由业主另行发包,少数由总承包商分包给专业设计单位。对于由总承包商自行分包的设计管理,可直接进行计划、组织、指挥与控制。而对于由业主单独发包的设计管理,总承包商对设计管理的直接任务主要集中在协调与计划上。必要时可借助其同时为项目投资人的双重身份,间接地对设计工作进行组织、指挥与控制。总承包方应掌握第一手勘察资料,为初步设计阶段后期的设计优化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勘察设计期间重点开展以下工作:1)组织技术人员踏勘现场,详细掌握现场建设条件及初步设计方案;2)及时收集勘察过程资料,分析地质情况,评估其对设计方案的影响;3)核实取土场地质勘察资料,对拟定的取土场进行钻探,核实土质可用性与可取数量;4)核实各工点特别是桥梁、深路堑的钻探孔数量与深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与现场地形地貌是否相符;5)详细记录初勘、详勘专家评审意见,监督勘察单位逐项、合规落实到位;6)及时获取初步设计方案等资料,从有利于实现项目管理目标出发,分析、评估初步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与可施工性,为实现项目增值打下坚实基础。

3设计优化

初步设计阶段项目的路线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已基本确定,但部分段落在建设环境、工程规模、技术重难点、设计方案可实施性等方面有必要逐项研究,以减少后期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在“BOT+EPC”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方借助平台优势可充分整合设计与施工资源,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合理优化。在初步设计阶段解决可能在施工阶段出现的诸多问题,为项目施工阶段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随着“BOT+EPC”总承包模式的日益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设计优化工作已成为企业保证施工安全、提升工程质量与效益的一项前端价值工程。勘察设计工作一开始,总承包方就应主动对接,认真研究设计文件并踏勘现场,掌握设计意图和价值点,加强与设计院等相关方沟通、交流,反馈相关建议。积极推动设计优化工作,提高项目建设效益。

3.1路线总体平纵面调整

调整部分路段平曲线,适当绕避施工条件不良地段;调整线路纵坡设计,尽量平衡挖填方,同时,减少部分桥梁长度、降低桥墩高度。路线设计方案中跨线结构物是控制线路高程的主要因素,需要重点考察现场既有道路是否具备通过改造降低路面标高的条件。

3.2桥梁长度及跨径调整

主要对桥梁结构、布孔及工艺进行优化。从施工安全性、资源利用率方面考虑,提出进一步优化建议。在保证桥长及桥下通航要求的前提下优化布孔,基于减少水中墩与不良地质段桥墩、不大量增加路基填方的目的,适当缩减部分桥梁孔数。

3.3涵洞、通道

从承载力要求、经济、施工便利等方面考虑,在不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前提下争取涵洞、通道尽量就近合并,将部分具备条件的纯排水用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改为钢波纹管涵。

3.4深挖路堑

岩质完整的边坡,宜充分发挥岩体自稳能力,适当减少防护工程量;泥质及裂隙发育地段边坡除采用较陡坡率并加强防护外,也可考虑缓坡率,增加开挖量、适当减少防护工程。深挖路堑的优化应综合考虑项目建设所需地材供应情况,并应结合路线平曲线的调整进行。

3.5取土场设置

土石方调配应优先考虑主线内可用土石方,详细考查取土场选址以减少综合运距;结合路基挖方土石料路用性能优劣、填挖平衡的具体情况,在各施工段内统筹设置取土场。加强现场考察,做好沿线土石方调配方案,对拟定取土场进行土工试验与储量调查,合理确定线外取土场位置及规模。尽量将满足实际施工需求的取土场用地体现在施工图上。总之,设计优化应结合技术、经济、安全等情况,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专业综合考虑。不仅要避免过度优化,部分路段还应视实际情况加强设计。

4施工阶段技术管理界面与职责划分

整合相关资源、合理划分管理界面、实行分级管理是EPC总承包项目施工阶段技术管理的特点与重点。总承包方负责在本公司及业主管理框架下制订具体技术管理制度、标准、流程;组织重要技术方案策划、评审,并监督、检查其落实情况;对重点、难点、技术复杂、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实行全面监管。总承包方技术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以下工作:1)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整合路基、路面及后续专业相关设计与施工技术力量,全面梳理各专业间的技术协调性;2)监督各项技术规范的实施;3)组织图纸会审、施工技术交底、典型施工、工艺研讨与优化、工艺纪律落实等过程控制工作;4)对接设计代表组,组织变更方案经济性、合理性审查;5)组织并参与重要技术会议;6)组织编制技术管理总结与技术培训。分包方按业主及总承包方技术管理制度要求完成项目施工策划、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编审工作;在总承包方的组织下进行图纸会审并提交审查意见、进行科研与技术总结活动;按批复的方案组织现场施工。

5施工阶段技术管理体系建设

总承包方应主导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分包方的管理体系必须符合总承包方要求。技术管理体系应包含以下内容:1)技术管理组织机构;2)技术人员资历要求及分工;3)技术管理制度;4)项目技术管理策划(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编审计划、关键技术重难点管理、首件工程实施计划、技术总结与培训计划)。在对多个不同分包单位的管理中,各方管理体系有差异,总承包方需提前进行相关制度宣贯,过程中加强合规性检查。

6突出总承包人主体地位、实行分级管理

从项目全局出发,结合业主、上级公司要求,建立适合本项目的技术管理制度。按分级管理原则,确定各项工作申报、批复等管理流程。重点进行各方履约、履责以及各项工作展开的合规性管理。1)制订技术、设计变更等管理办法,突出履责考核机制。2)作为承包主体,组织主要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制与审批。确保先编审方案,后按方案施工。按技术管理计划督办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审,组织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方案的专家评审。做好总体技术交底,督促分包方严格执行“三级”技术交底。3)统一管理设计变更,明确划分各职能部门职责。EPC总承包项目设计变更存在分包-总包、总包-业主2层含义,总承包方需根据合同约定分别做好对业主、分包方的设计变更管理工作,做好内部管控。分包方按照规定流程办理具体工作,总承包方对分包方的工作进行帮扶、监督、检查与考核。

7重视技术团队建设

开展制度宣贯与培训,统一总包与分包的技术管理理念,明确各方权责关系。同时,根据项目推进程度,组织各相关专业技术培训。达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结果优良的技术管理目标。成立以总承包项目总工程师、技术部主管、各专业工程师及各分包项目部总工程师为组员的技术团队。加强各专业间技术交流与相互学习,促进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成长与提高。

8结语

“BOT+EPC”总承包模式是一种在BOT投融资模式的“建设”环节嵌入EPC项目管理的复合模式,总承包人同时也是项目投资人。根据这一特点,总承包人得以发挥平台优势,合理划分管理界面、分级实行技术管理。同时,整合勘察、设计、施工、咨询等资源,综合土建、路面、房建、机电、交通安全、景观专业,合理优化设计,减少各专业间施工干扰,降低施工风险与投资成本,创造前端价值。

项目施工技术总结例6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to enterprise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efficiency pursue has a great influe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operation ability is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in the process of the key factors. This paper analyses how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项目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效益追求有着极大的影响,而施工技术和作业能力是工程项目的质量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工程的建设质量最终反映在工程实体的最终质量水准上和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质量上,并且两者相辅相成,充分的作业技术能力的基础才能确保好的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质量表现在作业技术中;其次,现代社会化的专业分工大生产要求技术能力和管理并重,如果忽略管理,则技术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质量得不到控制和保证。

施工技术管理概述

施工技术管理是对各项技术活动和工作,并进行计划、实施与技术相关的各个生产要素,并对系统管理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则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活动在现场的具体化及延伸。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基本决定了技术工作秩序正常与否和技术工作程序和责任制严格与否,且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同时能降低工程的成本,提高施工的效率和增加经济效益,制定计划,按计划安排管理施工进程,确保施工过程有技术规律可循,为将科学技术化为生产力,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结合实际的施工条件和工程特点,选用先进且适用的施工方法及技术工种;为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管理素质和技术能力,可以采用新技术及新工艺方法对作业人员和技术管理员进行相关的技术技能培养,科学的计划能优化施工方案及合理配置施工资源。还能降低成本并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施工效率且缩短工期。

2.关于技术管理过程的重点

当前,由于企业新项目的快速增加并且新的建筑公司不断增多,因此有经验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需求加大,同时,不少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被其他相关行业如房地产等企业招纳了,也就导致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紧缺,所以有些技术管理人员同时兼任几个项目的技术管理职位,并且一些在岗的技术管理人员素质不够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施工企业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全面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其综合素质,最终增强企业的人才资源。

一个工程项目施工结束后,项目负责部门在每次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所经历的成功管理经验及其教训并未通过相应的程序记录保存下来,对关键的技术管理资料、技术经济数据及提出的建设性的建议没有全面详细地整理并存档。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企业和项目负责部门常常忽视了竣工后阶段的项目技术管理工作,致使技术管理总结程序得不到实施。

3.关于加强工程技术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

管理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是满足客户对质量需要的关键保障,因此,最重要的是建立全面和科学的技术管理体系。为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每项工程应从招投标至竣工验收整个工程实行科学管理;另外,制订工作需要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比如图纸会审制度、技术文件审批制度、技术交底制度等,确保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及良好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工程中的问题,促使技术人员各尽其责,尽量保障项目或产品的质量。

在建筑业实行总分包的体制下,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总包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工作,往往还涉及到各分包单位的协同配合,还有的要与平行承包单位在技术上的沟通和必要的衔接,因此,施工现场的技术组织管理体制从广义上说:就该以工程承发合同结构所确定的管理关系建立起以总包为核心的总分包密切合作,总包指导分包,分包依托总包联动运行的技术工作机制。

3.2 关于技术管理

企业进行一系列的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统称为技术管理。技术管理也是建筑企业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前进,建筑业在市场竞争中也日显重要,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计划、组织、决策、调节、控制、指挥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及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建筑工程的施工是通过多种工种相互结合,协同操作及其多项技术的相互交叉和综合运用的复杂繁琐的过程。因此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是极其丰富的。“技术活动”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是指各项技术活动赖以进行的技术标准与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装备、 技术人才以及技术责任等等。

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技术相当重要,必须合理运用科学的适当的管理技能和方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先进的管理方法及思想尤为重要,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适合本企业的技术管理路子,不断创新。实践证明,有些企业因忽视技术管理而导致经营效益下降甚至亏本的例子屡见不鲜。

3.3 关于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对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及其质量及其重要,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项工作。不论整个工程施工还是各分部分项工程都需要及时并准确进行技术交底。隐蔽及特殊工程更离不开技术交底工作,必须强调成品保护、基础施工技术要求、容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以及建筑材料的相关要求;注重新结构和新工艺。技术交底顺序是上级向下级交底: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下级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班组长技术交底,工长、班组长向工段、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层层技术交底井井有条,能让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工程的设计意图、工程的设计要求,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点。使工程项目按合同质量要求及工期要求及时竣工,可见,技术交底工作是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建筑产品的必要条件。

3.4 关于施工图纸会审

决定技术管理的关键是理解设计意图以及施工项目的关键点。工程项目中标后,我们应该做好全面的施工准备。充分了解设计单位对施工项目的设计意图,了解设计单位对施工的具体要求。施工单位提出关于图纸设计中存在的疑问及要求,满足建筑产品的使用功能和确保工程实体的质量,解决存在的问题。需要确认设计图纸说明齐全与否,应该充分分析理解施工图纸,认真解读施工项目的地质勘查资料;总平面与施工图的几何尺寸、标高及其平面位置一致与否;电气管道线和工艺管道合理与否;各专业图纸本身和建筑的具体结构有差错否以及是否存在矛盾。

3.5 关于材料和设备检验的管理

要输入才能输出,要产出必须投入,企业的技术进步同样需要一定的投入作保证,资金投入、基础设施投入及人力投入等都属于技术投入。技术人力资源是指企业需要拥有一定比例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这些人员需要具备高文化程度、高操作技能及高技术素质,企业要设立专项资金,为技术开发和管理准备着,企业管理费用需要分配一定比例的技术管理资金,各个企业应结合企业实际,按技术工作制定计划,而除办公设施外还要有其他的技术基础设施,应有完备的材料试验室和技术资料室,及时更新技术规程规范,参考资料及技术管理的软件等。

3.6 关于技术工作的管理

应该建立完善检查制度以对技术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开展整个施工项目的总结和评比工作,通过肯定成绩推动工程施工项目不断向前发展。

应该并针对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遵循国家和上级主管部分颁发的各项规程规范、标准和规定,制定、修订并贯彻落实相关的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 严格做到施工过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应该结合行政和经济手段,加大培养力度,提拔相关的技术业务人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专业性。

注重人才培养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的关键。因此不注重培养人才必然导致管理水平的下降,只有不断地发现和挖掘人才,同时跟紧时代步伐不断地对现有人才进行必要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待遇,提高技术人员的总体素质尤其是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让企业的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招伟鹏. 浅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J]. 广东科技. 2008(02).

[2]孙永刚.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04年04期.

[3]杨伟贤. 论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J]. 科技信息. 2009(11).

[4]肖文波, 曾辉, 臧培强. 建筑工程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分析研究[J]. 现代企业文化. 2009(11).

项目施工技术总结例7

工程总承包是国际通行的工程项目组织实施方式。通过这一方式,不仅业主能够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投资控制和风险规避,而且施工企业也就是工程总承包商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并提高工程质量。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工程总承包在我国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经验。然而,我国工程总承包现状不容乐观,绝大多数施工企业的总承包仍然局限于施工总承包,真正意义上含设计阶段的工程总承包还非常少。这是由我国制度性缺陷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局限性成的,这一现象,对于设计院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1、设计院工程总承包的整体综合优势

伴随着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国内的不断推广,很多设计院根据工程建设市场的客观需要开始加入到工程总承包的队伍中来。通过近20 年的发展,我们从工程总承包的实践中领悟到,设计院从事工程总承包在人员配备、技术创新、工程造价、工程质量和项目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的整体综合优势。

1. 1 有利于设计、采购、施工紧密配合,打造精品工程

设计、采购、施工在一个公司内进行,设计工程师、采购工程师、施工工程师可以随时相互沟通渗透,充分交流技术,取长补短,能有效地克服以往设计、采购、施工分立,分属不同的公司存在的相互制约和脱节的矛盾,能够有效避免设备采购和施工环节由于没有完全理解设计意图,而造成错误和问题。在方案设计阶段,设计工程师可以充分与采购、施工管理人员沟通,首先做到总体布局科学合理,从方案上克服设备制造和施工工艺上的不合理性,从工艺方案中优选既可做到满足工艺功能性要求,又能满足制造和施工合理性的最佳方案。在详细设计阶段,可以从细节上随时仔细听取制造和施工方面的建议,不仅使工艺设计技术合理,还可以使制造和施工技术合理,进行细部的优化设计,更加体现出三位一体技术(指设计、采购、施工) 的科学性、合理性。设计、采购、施工可以科学合理的深度交叉,综合考虑设计、采购、施工流程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打破常规,充分结合起来研究,找出工程项目建设的关键路径和重大节点,在完成方案设计的情况下,设计可以为那些制造周期长的标准设备尽早提出采购技术资料;为那些制造周期长的非标准设备尽早出订货图;为尽早施工基础,参考类似工程经验提前设计;为尽早准备量大和特殊的施工材料,先出材料准备资料;还可以在不改变设计意图的情况下,由采购、施工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优化设计。这样,设计、采购、施工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可以形成最优化的网络计划,在关键路径上狠下功夫,对于那些非关键路径,可以合理安排资源支持关键路径工作,显著缩短工程建设周期。而且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后,可以使公司既积累设计经验,又积累采购和施工经验,经过总结,把相似工程设计、采购和施工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用在下一个工程项目的持续改进与提升上,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使工程项目建设一次比一次改进提升,整体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为打造精品工程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节约社会资源,实现多赢,为业主早日获利创造条件,使工程建设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1. 2 有利于控制工程建设造价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设计院搞工程总承包,他掌握着很多专有技术和专业技术,可以通过技术方案的优化,降低投资。设计院转制为工程公司搞工程总承包,可以使设计工程师更加关心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优化总图布置,使设计出的总图方案,既能实现工艺流程、工艺布局、物料流程合理,又能简化各种介质流程,使运行更加经济,达到节能降耗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方案优化、专业间沟通配合协调优化和各系统工艺布置、工艺配置、工艺装备和各专业先进技术设计优化等多级优化,降低造价,节约投资。设计院搞工程总承包,可以实现集中采购,可以给予优秀分包商长期的技术支持和订单吸引,形成紧密有效的供应链,从而降低采购价格。在施工管理上,可以依靠强大的设计技术力量,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施工成本。

1. 3 有利于工程设计改进和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以往设计院只做设计,设计工程师很少参与采购、施工过程。设计院改制为工程公司搞工程总承包,设计工程师参与采购、施工、调试全过程,与相关市场密切接触,对制造和施工中的技术要求更加清楚,并能直接将发生的问题和教训运用到后续工程设计的持续改进中,可以使工程设计水平不断提升。采购、施工工程师也可以多了解设计技术知识,提高采购和施工工作水准与质量。设计、采购、施工工程师深入实践,通过实践提高技术水平,使工程项目实施实践成为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自主集成的源泉。使企业技术创新、自主研发、自主集成研发具有不竭动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科技进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4 可以使业主企业的技术骨干把精力放在抓好生产、提高效益上

具有设计功能的工程公司,专业配套齐全,技术实力强,可以使建设单位实施工程项目具有技术保证,用不着再走从生产第一线临时抽调技术骨干组成建设班子的老路,从而避免了影响建设单位正常生产和出现工程结束时抽调的技术骨干人员不好安置的问题。这一点对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建设单位尤显突出。

1. 5 能够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整体管理水平

设计院可以发挥对项目进行整体调控的优势,能充分把握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进展情况;能通过专业的细致分析管理,最大限度地将进度、费用、质量、安全结合在一起,实现资源优化组合,从而使进度、费用、质量、安全控制在既定的目标值范围内;有利于培养懂设计、采购和施工管理、工程商务、善于沟通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提高项目总体实施水平,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2、设计院从事工程总承包的注意事项

我国的工程总承包业务在开拓市场、提升承建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客观地看,所承揽的绝大多数海外项目还属于中下层次。对于设计院来讲,其核心业务仍然是实际业务。与国际工程承包商相比,设计院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按照战略管理的结构学说来分析,这些差距与内部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人力资源有紧密的联系。

2.1 组织架构。

多项目的运作管理与之相对应的是矩阵式的组织架构,而国内传统的设计院往往是职能式或不健全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在职能式结构下,各个独立的业务单位分散经营总承包项目,院级没有设置主体性部门负责总承包业务的经营及管理,在这种分散经营的模式下,很难保证业务单位在总承包业务上的有效投入;而矩阵式结构,是现在普遍采用的一种结构,其组织形式是职能型组织与项目型组织的混合体,是非常具有活力的组织。然而,我国设计院组织的承包项目管理部还不能将这一组织形式有效操作,他们往往将项目经理室、采购部、工程部、市场部几个部门集中起来经营总承包项目。由于历史原因与业务稳定的考虑,与总承包项目关系最为密切的设计部门却没有纳入到统一的项目管理体系中来,这就割裂了设计业务单元与EPC 总承包项目管理的__其他部分,必然造成项目统筹与控制中会发生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项目的价值创造。

2.2 业务流程。

组织架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业务流程的顺畅性,对于国内大多数设计院而言,项目采购、施工、开车等模块内部的管理制度与流程规范已经比较完备,但由于设计模块没有纳入项目管理体系之下,设计与EPC 项目其他业务单元之间的配合就成为问题的多发区。并且,这些问题往往对项目的进度、质量与成本控制影响较大。对于EPC 项目经理而言,其管理作用仅限于部分采购、施工与开车阶段,要真正统筹起项目的总体控制就很难。如果撇开设计部分去单纯梳理项目管理上的流程制度,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清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规范并优化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环节,但却很难从根本上解决EPC 项目的控制问题。

2.3 人力资源。

项目施工技术总结例8

核电安装信息化是核电安装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前提。本着“以人为本,让软件为管理服务”的原则,部署项目部施工服务平台,确定核电安装管理软件,在软件开发时需考虑到多个在建核电项目需要共同使用,其标配功能为通用性的;每个核电项目都有着其自身特点,故在单个项目中,就需要从自身特点出发,对公司原标配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提出适应性修改建议,以优化操作流程、完善系统安全、深化或简化某些功能。项目部前期要组织各部门提前进行试用测试,定期召开软件适应性修改的讨论会,如管道施工模块,有些项目就存在现场预制和场外预制厂预制问题,需解决场内和场外管道预制信息区分和远程数据共享问题,从图纸分析、施工见证、质量计划的关连等都要进行分别对待。经过多次沟通和反复的测试,深化或优化某些功能,实现软件为项目施工服务。1)做好软件操作培训。软件能功完善后就要做好项目部员工各管理模块培训工作。一个管理软件能否很好地应用,除了取决于其功能是否完善、是否强大外,操作人员对该软件操作技能水平的高低同样会让软件功能“增强”或“削弱”。因此,在软件正式投用之后,多次安排各部门对项目部员工进行管理模块的培训工作,让项目部各位员工都能熟练操作各自相关的管理模块,从而减少了人为的操作错误,在使用中才能发现问题,进一步来完善软件,确保各位员工在操作管理模块时方便、快捷。2)做好各专业基础数据库建立在施工管理窗口建立起核电安装工程各EM包所需的完整、详细、准确的基础数据。在进行EM包基础数据规划时考虑了数据分析是为整个施工服务的,各专业EM包的基础数据必须尽可能全面,必须满足上下游及不同管理出发点的需要,要体现数据共享性。满足核电工程管理各模块(包括:物项管理模块、变更管理模块、焊接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计划统计管理子模块等)的调用需要。由项目部技术部根据各EM包的特点,与项目部其他部门和施工队充分进行沟通后,明确各EM包各类图纸基础数据的分析流程及最小数据单元,编制了包括管道、电气、焊接、机械通风专业等各类图纸的分析细则,保证各EM包基础数据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通过这些基础数据的流转,实现了各EM包安装数据的共享,实现了核电工程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目标。

2创新技术管理新模式,实施技术计件管理

由于核电现场多处于偏远,交通、经济欠发达,施工生活环境较艰苦,项目前期招聘技术人员较困难,技术人员会严重不足,而技术准备工作在前期又是高峰期,刻不容缓,就需要在现有人力上在内部挖掘潜力,向管理要效率,我们在海南昌江核电就采取了技术部计件管理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在关键专业如焊接、管道、电气及机械通防实施计件绩效方案。依据参考电站的经验数据来对技术管理的工作量进行评估量化,将整个核电周期内技术管理工作按专业技术进行分析、归类、量化,统计出整个核电周期内技术管理工作的总工作点数,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技术管理工作计件方案》,计件绩效的合理设置及分配,来调动技术人员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缓解人力压力,稳定项目部技术队伍,根据该项目的实施情况,技术管理计件收到了成效。技术管理效果是显著的,项目周期节约人月数达499人月,提高工作效率20%。各项技术准备、现场支持、沟通协调等工作如期完成,为各施工队创造了条件。每个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显示提高,形成了良好的工作芬围,打破了大锅饭及做好做少一个样的状态,凝聚力大大增强,所有人都愿意做事,多做事。工作任务公开量化、做多得多,按劳分配,一切以“工作任务”为目标,统一思想,团结一致,随着每一天、每一件工作的认真完成,每个人的工作技能快速提高,达到了计件预期效果:计划任务目标按时完成,为施工创造了条件;人月数有效控制、员工收入显著提高;人员流失率有效控制,技术队伍稳定;员工工作技能显著提高,培养了技术人才;

3主动跟踪外部制约因素,为施工做好准备

在外部制约因素的跟踪上,采取主动的态度。对照四级计划,提前梳理上游图纸及技术文件供给情况,对设计到图计划不满足要求的及时与上游单位沟通,及时发起预警函。对供图滞后的和既将滞后的具体图纸及技术文件都进行了明确,保证图纸及文件供给满足施工要求。对不满足进度的我们的预警函为后续的索赔提供有力的依据。核电项目安装工程施工中,核级材料全部由甲主提供,核级材料其生产技术要求高到货周期长,故材料按时、按量供应是施工进度的保证。做好技术管理是材料管理的前题,技术管理阶段对材料管控有方,施工就能顺利开展也就减少了窝工,控制了安装成本。甲供材料工作涉及到施工单位技术物资部、甲方采购部、甲方施工部以及设计部等部门,因此项目前期就要与甲方共建大宗材料核对平台,明确各方责任及要求。通过所掌握的最新的订货量、到货量,对照甲方采购清单,将图纸分析最新材料信息及时与采购量进行匹配工作,得出订货不足、无订货和到货不足项,并以正式渠道及时发文告知甲方,督促甲方及时完成增订工作以及安排好到货的优先顺序,确保订货量满足需求量和到货量满足施工计划阶段期的需求量,为全面组织施工做好准备。

4做好内部技术管理

各专业组“建台帐”,如依据参考电站经验数据对技术准备工作提前进行梳理,形成各专业组“工作台帐”;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值得反馈的问题建立“问题台帐”,为后期总结收集素材;对施工过程中材料损坏、丢失、用错、正常损耗系统量不够等造成材料超量部分则建立“非正常材料用量台帐”;对重难点施工内容形成“专项台帐”。根据台帐来加强平日的监督检查管理。及时更新检查完成情况,这样大家都清楚近期工作目标。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图纸和现场施工所涉及的工程变更、现场修改、设计修改以及澄清文件数量特别多,工作量非常大,变更处理的快慢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因此有时正式的变更走流程无法满足进度时我们就与上游方协商达成协议,确定了急件“设计草签”的特殊通道处理方式。大大提高了特急问题的处理速度。

5提前做好交工规划,规范过程文件的收集管理

工程交工资料是项目竣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场安装工作中,就要做好责任分工。交工组卷虽说是工程后期工作,但需提前规划,为提高交工资料组卷效率需从以下几方面的加强管理。提前规范各类记录的质量要求,加强施工记录人员的培训,强调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使在施工过程中所形成的记录符合交工要求;工程交工资料组卷规划要提前与上游单位进行沟通,明确组卷原则;加强质检部、技术部质量计划审核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把好内部一审、二审审核关,切实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将存在问题最大限度控制在尽可能少的范围内。不定期组织交工资料问题反馈会,根据错误记录产生数量、类型、频度进行总结,解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前明确各职能部门及施工队在交工资料中的职责,督促各部门、施工队及时完成以下交工资料的移交,确保移交资料满工资料的要求:a)质量计划关闭移交(各施工队主控);b)竣工图纸移交(技术部设计室主控);c)声像档案资料的移交、NDE底片资料的移交(质检部主控);d)焊接资料的移交(技术部焊接室主控);e)系统移交、加工件文件资料的移交(工程部主控)。f)材料验收资料移交(物资部主控)。

6做好项目的技术总结

只有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项目。故在项目后期对关健工艺、施工方案及项目施工组织管理进行了总结,对经验及教训进行了解析,将项目管理有价值的管理经验用数字、文字、图片等记录下来,进行技术管理的积累,为后继核电提供宝贵经验。技术工作总结需提前进行梳理,提前规划不然项目后期人员离场此工作开展难度就非常大,主要措施安排如下:1)召开总结规划会,形成需做专项技术总结项,形成项目部技术总结编制计划;2)成立技术总结评审小组,制订技术总结格式规定、奖罚规定、评审管理制度;3)定期进行完成情况的跟踪落实。进行月通报公告;4)根据实际提交的技术总结,进行评审、奖罚;技术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本技术管理解析能为后续的核电项目施工提供参考。为核电项目的技术施工管理更上一层楼服务。

项目施工技术总结例9

一、技术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基本任务:一是正确贯彻执行设计图纸、施工规程、技术规范和标准,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管理工作,建立正常的施工技术工序,依据总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符合本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二是充分发挥项目部现有技术力量和技术装备的作用,不断改进施工工艺和采用新技术,以提高项目劳动生产率,降低施工成本,保质、保量按时或提前完成各项施工任务;三是不断积累施工经验,不断提高公司桥梁施工技术水平。

根据桥梁施工技术管理任务的要求,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贯彻执行国家各项技术政策、技术规范和规程,施工技术准备工作的组织、施工工艺的设计和管理,施工技术措施计划、技术革新和改造,新技术的利用,工程质量保质措施,安全生产技术保证措施,技术档案和技术资料的管理等。

二、技术管理的基本工作

1、制定和贯彻桥梁施工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其它管理制度,成立项目QC领导小组,开展施工技术的科学研究工作。

作为百色市市政重点工程,竹洲大桥项目开工伊始,马上成立了项目部QC领导小组,对项目施工技术难点、重点部位进行攻关,开展本项目的施工技术难点的科学研究工作。项目施工技术的科学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点进行研究、克服,使得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工程质量得以提高;二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反复的观察、测试、统计和分析,总结经验,弄清某些在实验室难以模拟的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为制定更完善的施工技术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提供科学依据。

2、技术资料的收集和管理

桥梁施工技术资料是桥梁施工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依据。项目开工前,对适用于本项目的技术资料进行收集,通过联系业主、监理单位的相关部门,对本项目的技术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建立适用于项目的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办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越来越高,电子文档收集、管理越来越重要,这要求我们资料的制作和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平,以满足资料的管理工作。施工技术资料需进行系统归档和整理,保证其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对其进行有序的传递,满足施工和科研的需要。

三、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1、技术责任制

依据总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施工现场现有的物资、术条件,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施工成本。建立项目部各级人员的责任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责任,进一步调动项目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各有专职、各负其责。

2、施工图纸会审

项目在接到设计院下发的施工图纸后,立即组织项目部全体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仔细研究,吃透设计意图,查找图纸中的错误和漏洞,做好相关记录。在业主、监理组织的图纸会审会上提出设计的错误和漏洞,为以后的施工扫平障碍。同时,结合施工图设计,着重研究施工方法、施工工序、质量标准和安全措施,提出进一步改进设计,加快施工进度等合理化建议,以便正确无误的施工,避免发生技术上的差错。

3、技术交底

桥梁施工前,技术员必须熟悉图纸和现场的施工实际情况,组织施工队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的目的是让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在施工前明确所承担工程的技术要求和特点、施工工序和方法、质量标准和安全措施等,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项目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工程数量、工程工期、设计意图、采用的材料、混凝土的标号及施工配合比、施工中要注意的事项等。技术交底必须分级进行交底,各级技术交底必须做文字记录,以便检查施工技术和技术责任制的执行情况。

4、工程变更

依据合同文件的要求,合理的组织编报工程变更,为项目创造合理的经济利润。通过变更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加快施工进度,节约不必要的开支。

5、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严格执行总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结合本项目特点,建立适用于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全员参加对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施工各工序、全员工作质量进行全面管理,层层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使之满足设计、施工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实行全员、全过程、全项目部参与的质量管理,并综合运用经营造价、专业技术、数量统计的方法。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强调人与技术因素的控制,同时也包含材料与设备的管理,因为,结构材料的优劣与施工设备的完好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的好坏。如预应力施工中,若有不合格的钢绞线进入施工工序,或者液压表读书不准,则预应力施工质量均难以保证。因此,在施工之前,必须作好材料、设备检验。结构材料必须指派专人采购,有出厂质保单、实验数据、监理的书面认可和使用记录。而各项设备,在开工之前,也应按规范要求进行鉴定、校正,这是预防质量事故的必要手段。从质量控制环节可以看出,施工生产只是其中一环,大量的工作在于施工准备。全面质量管理强调‘预防为主’的思想,也就是说在施工之前作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对影响工程质量的技术、管理和人的因素进行控制,有效地开展质量控制活动,主动采取决策措施,预防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把过去的事后检查变为事前控制。将计划、实施、检查、总结与提高(PDCA循环)的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中。

工程质量检查是指每一工序施工完成后,都要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经检查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分项或分部工程的验收是对已完工程的某个项目或工程的某个重要部位进行的检查验收。桥梁工程隐蔽工程较多,必须做好工序检验工作,为工程整体创优创造条件。

整个工程竣工后,要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是在分项和分部工程验收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工程整体进行的全面、综合的检查和验收。竣工验收前,准备好竣工所需的各种资料,包括各工序、分项、分部工程的检查验收资料、施工中形成的往来文件、竣工图纸等。

项目施工技术总结例10

Abstract: the article from 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ormulated the construction schemes and points for attention and strengthen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and summary to work and so on four aspects to illustrate how to correctly to 10 kv 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effective management.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10 kV 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Process management; Quality supervision; Assessment summar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电力需求量在不断加大。电力建设在加快进程的同时也对工程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公司由于对施工技术没有进行有效管理,返工或者工期延长的现象屡见不鲜,使企业蒙受损失,企业形象也受到影响。从l0kv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来看,电力施工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工程之一。它的施工是否正确合理,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因此,加强对它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精心管理好整个施工过程,就不会出现诸如延期或者施工人员对施工方案不明确的问题,也可以保证电力工程项目按期合理地完成。可以看出,对于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法的总结和探讨有比较实际的价值,下面就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如何正确对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

1制定10kV电力工程施工前的施工方案和注意事项

电力工程施工前应先确定施工方案和注意事项。很多电力施工项目得不到顺利施工的―个重要的原因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足,没有详细的施工方案。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返工或者重新设计的情况,这不仅会增加项目的造价,更使项目工期延迟。在施工方案确定时必须要仔细研究它的可行性。另外,在可行的基础上要考虑到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情况,尽可能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此外,对于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还应考虑到施工时的注意事项,尤其是安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电力施工对于安全性的要求很高,如果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操作不规范,就会使自己置于危险之中。施工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进行停电操作;如条件不允许,应该让施工人员与高压线或者带电的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也必须和高压电绝缘,具体的措施是规范施工人员的着装和配件,并且在施工前对其进行检查。这样,就可以确保施工人员不会受到生命危险。规范这些注意事项也能够使管理技术得到有效的提高。制定好施工前的施工方案和注意事项,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从而减少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繁琐或问题的发生,这对整个项目的管理工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2加强对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中的流程管理

以当前的各种10kv电力工程项目来看,流程管理还有待加强。管理者和施工人员都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此外,管理者还应加强对项目流程的监控。流程管理的重点是监管施工执行与工程进度。必须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且使计划得到有力的执行。流程管理就是负责监督工程计划的实施,从根本上讲,流程的确定必须要合理。先是双方签订合同,然后设计出施工的方案,最后才是施工、验收结算。整个流程不允许出现逆流或者缺少哪一环节的情况。如果流程被破坏,那么项目就有可能不能按期保质地验收。如果项目中途出现资金短缺或者返工的情况,这就说明此项目的流程不合理,在流程管理中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另外,施工技术流程管理需要管理者各司其职,管理好各自的流程,这样,才能确保整个项目流程的顺利进行。如果流程出现交叉或者互斥,就应及时对其进行修正。比如施工到某一阶段时资金不到位,就应立即与合同方进行沟通,商讨相关事宜,或者让合同方及时提供资金,或者再与合同方签订一个修补合同,先垫上资金,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就不会耽误施工进程,也可以使流程规范化,从而控制项目的造价。

3加强对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中工程质量的监管

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监管是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一般来说,10kV电力工程的施工都是分阶段的,并且每个阶段施工完成之后都要进行质量检测,对质量检测过程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质量监管要按照流程严格的执行,在检测过程中不能因为贪方便省事而省略一些必要的检测环节,尤其是关于安全方面的检测,必须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因为这关系到施工人员施工时的安全问题,如果检测不到位,就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造成威胁。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监管还包括工程材料的监管,防止技术过程中的材料不符合工程的要求,如电线、电缆等。要加强监管,以免造成额外的损失,避免施工人员或其它相关人员与施工材料形成经济利益,防止其通过工程材料为自己谋取利益。此外,当发现工程质量不合理时,应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但是,注意要使工程造价在可控制范围之内的情况下实施。补救措施应该要尽可能简单,要保证工程质量。

4做好电力施工完成后的评估和总结工作

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有效管理是建立在以往的经验之上的,而对电力施工完成后的评估和总结是取得经验的有效途径。评估是对管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打分,具体的指标有:电力工程是否如期交付;其质量是否得到保证;施工过程是否出现安全问题等等,在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之后再确定其评分。评估的过程要保证公正性,避免让工程项目组的人员参与,同行评审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之一,它的好处是比较客观,同行专家的观点也更加专业,不会掺杂个人的主观想法。其次,是总结工程项目经验,相比评估来说,对于经验的总结更为重要。施工过程不可能尽善尽美,因此,要对整个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及时的总结,总结不仅是针对好的经验,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也应该进行反思,而且对于问题的反思要更深刻一些。对于好的工作流程及设计,能起指导作用的,可以将其进行规范,使之成为日后工作中的标准,在以后的管理工作中可以进行借鉴,当然,这其中的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电力工程项目中的要求不断丰富其内涵。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除了做好总结,还得从管理的角度进行思考,要从中找出错误的根源并且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这样可以避免再走弯路。值得一提的是,总结工作不只是管理者―个人的总结,可以是一个小团体进行集思广益,对施工过程的问题等提出各自的意见,可以综合每个人的想法,这样对某个问题的解决会更有帮助。

5结语

上面四点是对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一点经验之谈,要想使管理更加高效,做到这四点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加强其它方面的管理,如职责管理和交底的规范化等。在实际施工技术的管理过程中,各个公司的管理方法是有所差异的,各个公司应根据电力工程项目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l]刘振亚.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10kV配电工程分册[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