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防护技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6-07 14:20:18

防护技术论文

防护技术论文例1

2.“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分析

与信息安全专业其他课程相比,网络安全防护致力于解决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及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以及其他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因此此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有以下两个特点。

(1)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的研究还面临许多未知领域,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基础及公平统一的性能测试与评价体系。

(2)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是一门新的综合性前沿应用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应用数学等多个学科知识。

“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是整个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数字信号与信息隐藏”、“数据通信原理”、“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管理”等内容及多门课程的综合运用。经过三年的对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的研究,我们发现,该课程的实验环节中存在实验教学侧重于理论严重、实验考核方法不完备、实验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因此“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并加以实践验证,本文针对这门课程的实验环节提出研究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方式,包括研究型项目引导,开放式教学内容、多样化实验考核、随堂实验环节、团队实验研究等多方面的实验改革措施。使得该课程能在信息安全专业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全面素质培养起到良好作用。

3.“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实验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实验教学侧重于理论验证。

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网络安全与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作为理论验证的一种手段,依然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例如:防火墙的配置实验、入侵检测的规则建立实验等都是典型的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方法进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然后填写报告。对于这类实验学生没有机会完成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验设计,无法培养创新能力。

(2)实验教学学时分配不够。

课程的实验教学是“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重要环节,单纯依靠理论授课方式,片面重视理论的重要性,往往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教学的互动效果,使学生只能被动记忆课本内容以应付考核,无法借助双眼环节验证课堂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导致课程教学过程缺乏互动。

(3)实验考核方法不完备。

目前信息安全类课程大多采用统一的实验步骤、实验方法衡量学生实验的情况,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更加倾向于按照传统的实验方法做实验,而忽略对学生创新实验能力的培养,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无法真正解决企业或单位所面临的实际安全问题。

(4)实验创新性不够。

网络安全技术从第一阶段防火墙,到第二阶段的入侵检测,再到第三阶段的入侵容忍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实验环节必须在学生大一的时候就编制在教学大纲中,等到学生上课的时候已经大三了,两年的变化使得有些实验已经变成了“往事”,如何适应这种飞速发展的技术变化,一直是每一个信息安全专业任课教师思考的问题。

(5)团队合作精神无法得到锻炼。

信息安全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始终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够完成,因此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学生迫切需要锻炼团队合作精神。目前大多数实验课程都局限在每个学生的“单打独斗”,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无法得到锻炼。

4.研究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1)研究型项目引导。

教师通过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课程目标,教师根据研讨的专题为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个具体的安全类项目。开课初期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会学生查资料和找文献的方法,让学生具备动手查资料的能力,为后续项目做准备。另外通过项目引导使学生自己主动查资料,掌握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弥补学生背景知识不足的问题。

(2)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以实验任务为主线,配合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插入多个精心设计的子实验。教师布置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实验任务,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己组成实验课题组,并动手解决问题。一方面克服了学时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由权威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实验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评价者,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成了学习主体。

(3)丰富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方法多样化。

开放式实验教学不仅要求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而且要求通过开放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内容、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探索培养创新能力模式。“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的实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和固定的,例如:利用防火墙禁止某一个IP地址的URL请求可以使用多种配置方法。因此实验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并使用创新性实验方法。

(4)随堂实验环节。

在课堂教学之间穿插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课后实践,或课堂演示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使得学生在学习了重要知识点后,都能迅速通过实践方式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激发学生持续的好奇心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5)团队实验研究。

学生组成小团队自己带着实验课题,检索文献,阅读资料,并定期将工作计划和所完成的实验由学生组长向老师汇报,一方面便于教师对实验进度和方向把关,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涉及多种网络安全技术和主流的安全产品,组成员的交流和发言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和纠正对网络安全技术理解的偏差。

防护技术论文例2

 

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大,蔬菜品种的增多,保护地蔬菜病虫种类越来越多,发生面积越来越大,为害损失日趋严重,防治难度加大,已成为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重要障碍。在防治工作中,要搞好预防,综合运用农业、生态、物理、生物及化学等防治手段,才能切实控制好保护地蔬菜病虫害。

一、农业防治

1、及时清园、晒土及土壤消毒。冬季种植蔬菜之前清洁保护地前茬植物残体及杂草,消灭枯枝落叶及杂草上的病菌和虫卵,通过日光暴晒消灭在土壤中越冬的虫卵。搞好保护地土壤消毒措施,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原物、害虫等有害生物,能很好地控制病虫为害。土壤消毒重点是苗床,可用电热消毒,即用电热线温床育苗时,播种前升温到55 ℃,处理2小时。也可用甲醛、棉隆、福美双、多菌灵等药剂处理。大面积土壤消毒最好是在高温季节,棚室拉秧后利用太阳能进行日光消毒农业论文,对各种土传的真菌、线虫等病害有很好的防效。

2、尽量选用抗病虫品种。虽然目前的抗病虫品种远不能完全满足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需要,但黄瓜、番茄等蔬菜已有相当数量的抗病品种供选用,应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针对性的选用抗病虫品种,发挥抗病虫品种的作用。

3、搞好种子处理。多种病害可通过种子传播,种子处理可消除种子上附带的病菌,减少初侵染源。种子处理的方法有干热处理、温汤浸种、药剂浸种、药剂拌种等。如防治番茄早疫病,茄子褐纹病可用0.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分钟或用退菌特600倍液浸种20~30分钟,捞出后用温水冲洗5~6次。

4、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如实行用地与养地的综合体系,合理轮作、间作、套作。长期连作会导致作物产生自毒作用,如黄瓜、豌豆、大豆、番茄自毒作用较强,一般连作易引起土传病害加重。轮作时禁止相同科、属的作物轮作,协调用地与养地的关系。大蒜、小葱根系分泌物质具有杀菌作用,可在休闲期种植小葱、大蒜。

4、培育壮苗,减轻病虫危害。采取的措施有:①异地或客地育苗。②护根育苗,可采用营养钵、穴盘、营养土育苗等。加强苗期管理,提高幼苗的抗病抗虫能力,移栽时淘汰弱病苗,保证壮苗定植。

5、推广嫁接防病技术。对于冬春季保护地难以防治的瓜类枯萎病、茄子黄萎病等可采用嫁接的方法控制病害。嫁接育苗主要是预防土传病害,增强植株的长势,提高抗寒、抗旱能力。如用黑子南瓜等做砧木嫁接,防治黄瓜枯萎病;用葫芦、超丰F1等做砧木嫁接西瓜,防治枯萎病;用云南野茄、山西野茄等做砧木嫁接,防治茄子黄萎病。

二、生态防治

合理调控设施环境,使之不利于病害的生长,有利于蔬菜的生长从而达到防病高产的目的。

1、保护地土壤温湿度和空气湿度调控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利用保护地的特殊环境,采用放风、闭棚等措施来调控温湿度。覆盖地膜,加强通风可提高土壤湿度,降低空气湿度。加上充足的光照、利学的通风透气等措施,不打药或少打药就可控制多种病害发生为害。如高温杀菌抑菌,黄瓜棚变温管理,可控制霜霉病蔓延等。

2、保护地内气体调控。保护地蔬菜有机肥不足时,可施二氧化碳肥,作物生长需二氧化碳浓度在800×10-6~1000×10-6。因此,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应打开通风口使空气流通,把保护地内的有毒气体如氨气、乙烯、二氧化硫等放出去,以免蔬菜受气害。

3、光照的调控。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适时揭棚进行光照调控。

三、物理防治

1、利用温度如温汤浸种、高温土壤消毒等措施。如用50~55℃温水进行温烫浸种10~20分种,可杀死粘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

2、根据害虫具有特殊的趋性诱杀害虫。如用黄板诱杀粉虱、斑潜蝇和蚜虫等。

3、人工捕杀。在田间农事操作时发现蔬菜上害虫所产的卵及刚孵化的幼虫应及时摘除。

四、生物防治

包括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农业论文,人工养殖释放天敌,从外地引种利用及施用生物制剂等。目前比较成功的生防技术较多,如释放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广眼蜂防治棉铃虫、菜青虫等害虫;用Bt乳剂、青虫菌等防治各类鳞翅目幼虫;用浏阳霉素防治各种害螨;阿维菌素防治各种害螨、斑潜蝇、小菜蛾、菜青虫等害虫;用农抗120防治各种蔬菜白粉病、炭疽病、西瓜枯萎病;用83增抗剂防治茄果类蔬菜病毒等。

五、化学防治

由于在保护地蔬菜上病虫害种类多、为害重,化学农药使用量大,如果用药不合理,不仅影响防治效果,而且增加蔬菜上的农药残留,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冬春季保护地使用化学农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严禁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

2、根据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即使用药也选用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或用生物农药,以达到减少污染或无污染的目的。而且要控制用药次数和掌握用药时间,如常用于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的托布津和防治锈病、霜霉病和叶斑病的百菌清,整个生育期最多用药次数不超过3次,最后1次用药时间距采收应不少于15天。用于防治害虫的敌百虫、辛硫磷和溴氰菊酯等农药,全生育期最多用药次数也不能超过3次,最后1次用药时间距采收应不少于7天。

3、掌握科学的施药技术。加强保护地病虫情况调查,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适时防治,切忌盲目打药。正确掌握农药使用剂量和浓度,注意轮换、交替用药,防止单一使用一种农药,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大力推广应用烟剂、粉尘剂等高效剂型。

防护技术论文例3

 

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大,蔬菜品种的增多,保护地蔬菜病虫种类越来越多,发生面积越来越大,为害损失日趋严重,防治难度加大,已成为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重要障碍。在防治工作中,要搞好预防,综合运用农业、生态、物理、生物及化学等防治手段,才能切实控制好保护地蔬菜病虫害。

一、农业防治

1、及时清园、晒土及土壤消毒。冬季种植蔬菜之前清洁保护地前茬植物残体及杂草,消灭枯枝落叶及杂草上的病菌和虫卵,通过日光暴晒消灭在土壤中越冬的虫卵。搞好保护地土壤消毒措施,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原物、害虫等有害生物,能很好地控制病虫为害。土壤消毒重点是苗床,可用电热消毒,即用电热线温床育苗时,播种前升温到55 ℃,处理2小时。也可用甲醛、棉隆、福美双、多菌灵等药剂处理。大面积土壤消毒最好是在高温季节,棚室拉秧后利用太阳能进行日光消毒农业论文,对各种土传的真菌、线虫等病害有很好的防效。

2、尽量选用抗病虫品种。虽然目前的抗病虫品种远不能完全满足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需要,但黄瓜、番茄等蔬菜已有相当数量的抗病品种供选用,应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针对性的选用抗病虫品种,发挥抗病虫品种的作用。

3、搞好种子处理。多种病害可通过种子传播,种子处理可消除种子上附带的病菌,减少初侵染源。种子处理的方法有干热处理、温汤浸种、药剂浸种、药剂拌种等。如防治番茄早疫病,茄子褐纹病可用0.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分钟或用退菌特600倍液浸种20~30分钟,捞出后用温水冲洗5~6次。

4、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如实行用地与养地的综合体系,合理轮作、间作、套作。长期连作会导致作物产生自毒作用,如黄瓜、豌豆、大豆、番茄自毒作用较强,一般连作易引起土传病害加重。轮作时禁止相同科、属的作物轮作,协调用地与养地的关系。大蒜、小葱根系分泌物质具有杀菌作用,可在休闲期种植小葱、大蒜。

4、培育壮苗,减轻病虫危害。采取的措施有:①异地或客地育苗。②护根育苗,可采用营养钵、穴盘、营养土育苗等。加强苗期管理,提高幼苗的抗病抗虫能力,移栽时淘汰弱病苗,保证壮苗定植。

5、推广嫁接防病技术。对于冬春季保护地难以防治的瓜类枯萎病、茄子黄萎病等可采用嫁接的方法控制病害。嫁接育苗主要是预防土传病害,增强植株的长势,提高抗寒、抗旱能力。如用黑子南瓜等做砧木嫁接,防治黄瓜枯萎病;用葫芦、超丰F1等做砧木嫁接西瓜,防治枯萎病;用云南野茄、山西野茄等做砧木嫁接,防治茄子黄萎病。

二、生态防治

合理调控设施环境,使之不利于病害的生长,有利于蔬菜的生长从而达到防病高产的目的。

1、保护地土壤温湿度和空气湿度调控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利用保护地的特殊环境,采用放风、闭棚等措施来调控温湿度。覆盖地膜,加强通风可提高土壤湿度,降低空气湿度。加上充足的光照、利学的通风透气等措施,不打药或少打药就可控制多种病害发生为害。如高温杀菌抑菌,黄瓜棚变温管理,可控制霜霉病蔓延等。

2、保护地内气体调控。保护地蔬菜有机肥不足时,可施二氧化碳肥,作物生长需二氧化碳浓度在800×10-6~1000×10-6。因此,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应打开通风口使空气流通,把保护地内的有毒气体如氨气、乙烯、二氧化硫等放出去,以免蔬菜受气害。

3、光照的调控。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适时揭棚进行光照调控。

三、物理防治

1、利用温度如温汤浸种、高温土壤消毒等措施。如用50~55℃温水进行温烫浸种10~20分种,可杀死粘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

2、根据害虫具有特殊的趋性诱杀害虫。如用黄板诱杀粉虱、斑潜蝇和蚜虫等。

3、人工捕杀。在田间农事操作时发现蔬菜上害虫所产的卵及刚孵化的幼虫应及时摘除。

四、生物防治

包括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农业论文,人工养殖释放天敌,从外地引种利用及施用生物制剂等。目前比较成功的生防技术较多,如释放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广眼蜂防治棉铃虫、菜青虫等害虫;用Bt乳剂、青虫菌等防治各类鳞翅目幼虫;用浏阳霉素防治各种害螨;阿维菌素防治各种害螨、斑潜蝇、小菜蛾、菜青虫等害虫;用农抗120防治各种蔬菜白粉病、炭疽病、西瓜枯萎病;用83增抗剂防治茄果类蔬菜病毒等。

五、化学防治

由于在保护地蔬菜上病虫害种类多、为害重,化学农药使用量大,如果用药不合理,不仅影响防治效果,而且增加蔬菜上的农药残留,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冬春季保护地使用化学农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严禁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

2、根据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即使用药也选用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或用生物农药,以达到减少污染或无污染的目的。而且要控制用药次数和掌握用药时间,如常用于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的托布津和防治锈病、霜霉病和叶斑病的百菌清,整个生育期最多用药次数不超过3次,最后1次用药时间距采收应不少于15天。用于防治害虫的敌百虫、辛硫磷和溴氰菊酯等农药,全生育期最多用药次数也不能超过3次,最后1次用药时间距采收应不少于7天。

3、掌握科学的施药技术。加强保护地病虫情况调查,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适时防治,切忌盲目打药。正确掌握农药使用剂量和浓度,注意轮换、交替用药,防止单一使用一种农药,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大力推广应用烟剂、粉尘剂等高效剂型。

防护技术论文例4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防护措施

1确保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的安全

针对计算机硬件设备,需要确保其安全性能,尤其是比较重要的网络传输设备,例如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等通过加装不间断电源,可以避免由于断电事故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需要加强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安全管理,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提供基础和条件。同时,可以在网络接口处安装防病毒的芯片,或者在工作站上插入防病毒卡等。针对服务器的防止主要是使用防病毒可装载模块,以便提供实时扫描病毒的功能③。

2提高访问权限控制技术和加密技术

外网的攻击和内网的数据泄密均有共同的特点,其主要是通过拥有的权限账号来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因此,就需要提高访问权限控制技术,对用户的账户口令进行加密处理,并随时更新,对文件目录以及相关重要内容进行访问权限的设置,从而有效的提高数据的安全性能。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工作中,加密技术至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技术。由于一部分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也会使用到无线网络,使得相关信息更加容易被黑客或者病毒攻击。在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设置相关阅读权限,确保数据在运输的途中不会被破解或者破坏,从而有效的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3加强用户自身网络安全意识

需要建立计算机管理员的安全管理机构,并对其进行逐步的完善,强化计算机安全法和数据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得用户明确自身的义务和权利,并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在源头就对侵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行为进行抑制。同时,还需要增强计算机网络用户对计算机安全使用的了解,并能够重视病毒感染以及黑客攻击带来的危害,学习并掌握一定的防护技巧和能力,以便有效的确保计算机资源和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安装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主要是针对户口联网入侵而设置的,目前,防火墙技术有软件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两种类型,这两种不同的技术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效果比较相似。主要是通过设置各种网络访问对网络之间的相互访问进行控制,从而确保局域网和互联网的网络安全。通过防火墙能够有效的屏蔽未经授权的数据流入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能够有效的屏蔽黑客和病毒的代码,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防护技术论文例5

1 手术室工作及护生双向特点

1.1 手术室工作特点

1.1.1 贯性工作特点:手术室工作繁杂,常因手术多、时间长需连续作战,工作人员易疲劳,体能消耗大。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整理,其工作分散琐碎,事无巨细,把护生集中在一起操作培训的机会少。

1.1.2 新的治疗手段导致的护理特点:随着外科学术思想和治疗观念的更新,新的医疗设备及器械随之不断涌现,新的手术治疗手段逐渐普及,使得手术室工作出现以下特点:(1)术式变化快,器械更新快;(2)专科性强,培训周期长;(3)面对多学科、多层次医生。

1.1.3 职业防护赋予的护理特点:在手术室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不可避免的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或其他分泌物,经常使用刀、剪、针等锐利器械,这些作业均有职业暴露的危险,也迫使手术室护理必须按标准预防要求进行,这给护生带教增添了新内容,提出了新标准。

1.2 护生特点

1.2.1 环境导致的心理因素:护生从学校到医院,由于生活阅历少,无工作经验,对医院环境、手术室环境及医护人员陌生,心理素质较为胆怯和脆弱。

1.2.2 理论与实践应用的问题:护生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需要从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由于基护学中手术室护理缺如或无,护生在临床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对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联想分析能力较低,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常前后不连贯,或丢三拉四,或机械生硬。

1.2.3 标准预防知识有限:护生知识缺乏、专业技术水平低,未受到过护士职业防护的系统化教育,对职业危害因素了解不够全面,自我防护意识淡漠,面对手术新疗法的使用和职业防护标准的实施,护生不以为然。

1.2.4 无菌观念低:护生在各项护理操作中的无菌观念需要一个养成过程,护生进入手术室实习,无菌观念低,不熟悉手术室规则和无菌技术。

2 带教方法探讨与实施

2.1 带教老师选拔:选择在手术室工作5年以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通晓本专业护理理论和操作技术,知识全面、阅历丰富、观察敏捷、技术娴熟,专科以上学历,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师作为带教老师。

2.2 入科教育(第一周)

2.2.1 环境教育:(1)手术室布局与空气净化标准介绍:洁净手术室分为3区,即限制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进出手术室需遵循适宜的隔离程序。手术室空气洁净度不低于100000级,以适应高新技术对无菌程度的要求。(2)带教老师及工作程序介绍:介绍带教老师,让护生跟班尽快熟悉各班职责,熟悉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和用途,学会辨认各种消毒灭菌化学监测指示卡,熟悉常用物品摆防位置及原则,讲解巡回或器械护士的工作程序、重点与要求。(3)急救药械、品介绍:引领护生熟悉急救药械、品的使用情况和放置位置,布置护生学习科室常用药品,熟悉急救车内药品的药理作用、用法、剂量、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等。要求护生熟悉急救物品的摆放位置及拿放无菌敷料的原则。

2.2.2 规章制度教育:包括手术室一般规则、接送患者规则、查对制度、物品清点制度、安全防护制度、参观制度等。护生了解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使之在手术室实习期间的仪表、行为、态度、无菌技术操作符合手术室管理规定和手术要求。

2.2.3 专科素质教育:在入科第一天便告知手术室实习目标和教学计划,帮助护生明确须了解、熟悉、掌握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如在出科前须熟练进行小手术的器械、巡回护士工作,巩固无菌操作技术,了解手术室的工作程序和消毒要求,学会给手术患者施以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

2.2.4 法律意识教育:举例对手术室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方法,如防止接错患者、安排错手术,防止患者坠床、烫伤、烧伤,防止器械、敷料遗留患者体内,防止切口感染。组织护生学习手术室各规章制度,明确护生的法律地位和责任,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三查七对制度,从护生方面入手防范护理纠纷发生。

2.3 实施教学(第二周)

2.3.1 强调标准预防:按职业防护要求,开展标准预防,对护生讲解无菌技术原则,严格三查七对制度,使护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2.3.2 护士正确的职业影响:在职护士良好的职业素质势必会对初入科的护生产生正面影响,如崇高的敬业精神,灵活敏捷的工作作风,正确的防护行为,娴熟的无菌操作技术和与各科室医师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帮助护生树立职业荣誉感,处理好师生关系及与各临床医师的关系,能使之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规范操作。

2.3.3 培养动手能力:手术室护理工作专科性强。为提高护生动手能力,增强无菌观念,进行操作前,应先对护生进行讲解,再边讲解边进行演示,将各项操作的要点、难点及易出错点,特别是无菌要求,理论上讲清楚。在操作演示时,设置一些操作上容易出错的动作,与正确方法进行比较,让护生有感性认识;最后让其实际操作,让其他护生指出错误所在,加以改进,加深记忆。这种启发式教学,收效甚好。

2.3.4 新治疗手段的护理操作演示:护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腔镜技术、微创技术、介入技术在我院已大力开展,借此机会有针对性带教护生,使之在短时间内了解护理新知识。

防护技术论文例6

为加强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学术交流,总结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的宝贵经验,探索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更好更快发展,经研究,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与中国林学会决定于*年9月下旬在我国沿海城市共同举办“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会期2~3天。会议由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和中国林学会联合主办,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中国海洋学会和中国气象学会共同协办,中国林学会学术部、中国林学会有关专业委员会(分会)、有关省林学会共同承办。现广泛征集会议交流论文,并就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本次会议主题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与防灾减灾

二、征文内容

1、沿海防护林体系结构、功能与布局研究;

2、沿海防护林与防灾减灾;

3、沿海防护林与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地方经济发展;

4、沿海地区森林资源保护及相关政策研究;

5、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管理;

6、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标准;

7、沿海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8、海岸基干林带与红树林、柽柳为主的消浪林带建设和可持续经营;

9、海岸带土壤改良与土壤肥力维护;

10、沿海防护林树种选择、培育、低效林改造及其它重大技术;

11、沿海防护林病虫害防治及外来有害生物防治;

12、沿海防护林综合效益监测及效益评价;

13、信息技术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等。

14、国外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征文要求

1、应征论文应是未正式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字数(含摘要、关键字与参考文献)不超过5000字。论文应包括题目、摘要、关键字、正文和参考文献。论文后请务必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务/职称、电话、传真、电子信箱、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

2、作者可书面或电子投稿:书面投稿一式3份,无论录用与否均不退稿,请自留底稿。电子投稿的稿件请采用Word文档或rtf格式。邮寄投稿时请在信封注明“沿海防护林学术研讨会征文”

3、论文格式参见《林业科学》稿件格式有关要求,《林业科学》

4.征文截止时间:*年7月31日(以寄出地邮戳为准)。论文录用通知*年8月20日前发出。

5.被本次会议录用的学术论文将以会议论文集的形式正式出版,出版费用由作者自理。

6.书面投稿地址:*,北京市颐和园后,中国林学会学术部刘根凤曾祥谓(收)

防护技术论文例7

嫩江沙地综合治理开发杜蒙基地土地利用线性规划研究李峰,毕广有,李斌,李兴业,曹志伟

北方沙棘干缩病得到有效防治李耀卿,宋德禄,赵明

沿海地区杨树农田林网农业效益分析张文渊,ZhangWenyuan

灌木固沙林营建技术与利用试验研究于洪军,YuHongjun

用流体力学原理浅析森林与洪水的关系张德全,冯勇,宋传山,崔洪才,黄伟,谢厚桂,陈志敏

地埂花椒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研究朱健,冯敏杰,赵玲爱,朱鸣,张兴奋

山东省沿海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乔勇进,赵萍舒,李成,焦明,王继刚,刘国利,李东宁

稀疏基干林带套种木麻黄、湿地松试验林武星,叶功富,张水松,徐俊森

庭园绿化树种抗风性能的调查与分析陈士银,杨新华,杜盛珍

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Ⅱ)李世东,陈应发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综述吕文,戴晟懋,杨飞虎,张文明

对下世纪我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思考许传德,郑洪生,邵侠

护岸护堤林的生态效益及其营造技术的探讨刘新宇,赵岭,许成启,王立刚,李兴业

堤防工程中防浪林的营造与管理杨保军,张友明

浅谈城郊绿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虹,尹群智,王淮清

论柠条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防护林科技 王志敏,孙如英,赵继林,陈光德

论土壤肥力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刘文环,郝宏,姜海涛,刘美丽,陈岩

河北坝上护牧林的营造与适宜的草地类型顾新庆,马增旺,刘建婷

论浑善达克沙地立地多样性及铁防林构建郭永盛,刘平生,于燕,艾保生

试析四家子林场森林资源张廷文,石才,季静

怎样提高果树坐果率韦公远,WeiGongyuan

关中东部枣瘿蚊的发生与防治赵玲爱,朱鸣

吉林省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土壤特征的研究赵晓波,陈艳艳

泥质海岸防护林树种选择及造林工程技术研究郑景明,于雷,李绍忠

山东省沙质海岸防护林生物生态特性研究乔勇进,李成,焦明,丁新春

团块状阔叶树草牧场防护林营建技术试验于洪军,张学丽,徐贵军

半干旱地区农林牧优化结构及效益研究俞冬兴,李树森,田家秋

台风对闽南沿海主要造林树种及农作物的影响林武星,LinWuxing

杨树低价林改造及效益分析张玉柱,闫敦良,王金寨,王立刚,赵凌泉,赵岭,李成烈,汪太振

平原地区农防林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叶小云,周跃进,黄春兰

沙区开发走节水型之路势在必行刘冰,张永海,赵亚芝

改革开放20年我国造林绿化成绩、问题及建议许传德,XuChuande

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赵玉彬,于淑萍

湛江市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与经营吴小凤,WuXiaofeng

垦区水田防护林营造现状及发展对策王景权,赵亚森,郭宝松

洮南市沙化成因与治理成效刘雅贤,赵日强

浅谈我国林业经营的现状、问题及建议林卓强,孙庆迪,孙利

枸杞引种育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任广英,鲍远生,梁延海,董红,季静,孙凤华,许成启,赵岭,李贵森

苹果腐烂病综合防治技术屈振丰,曹向军,郝永

分月扇舟蛾的危害及其防治技术李艳梅,LiYanmei

吉林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金德友,王志新,姜维军,高子民

福建省平原绿化工程建设的实践徐文辉

浅析金塔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袁大兴,赵俭,罗莎,李明强,王玉丽,成玉萍

吉林市城市绿化树种引种驯化浅探马永吉,MAYong-ji

论速生丰产林基地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布局寇晓东,魏国海,石才

浅析沙地综合治理开发的有效途径吕占江,刘臣,李吉人

静宁县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李朔南,LISuo-nan

乐都县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马有国,MAYou-guo

恢复发展红树生产建造海上绿色长城--关于福清市红树林发展现状的思考及建议李巧姿,LIQiao-zi

嫩江沙地山杏封沙育林技术及效益分析董宏,高亚芹,毛齐来,张延新,马晓道,李长权,单瑞武,邓立文

沙棘的应用及其产业的发展刘少江,李刚,张桂琴

坡耕地退耕整地与乔灌草配置牛斌丽,NIUBin-li

系统抽样在苗木调查中的应用陈志生,白忠义,吴立群

陇东水土流失区杨树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防治防护林科技 胡建忠,HUJian-zhong

北方苗木越冬防寒技术王有和,陈志生,杨东升HtTp://

红花夹竹桃防护效能与育苗造林技术杨淑贞,YANGShu-zhen

黄伞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驯化栽培技术张剑斌,徐连峰,董希文,严枫,张福平,华淑丽

实施防沙治沙工程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白银市防沙治沙及沙产业开发经验赵伟仁

三北人,守望家园刘勇

减负放权,促进绿洲防护林健康发展王志刚,包耀贤,WANGZhi-gang,BAOYao-xian

综合治理规模开发,努力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甘肃省静宁县人民政府,JingNingCountygovenmentofGansu

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是控制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必由之路岳太青,熊善松

试论社区参与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作用胡莽,贺超

林粮间作生态效果分析高椿翔,高杰,邓国胜,焦桂英

实施"进退还"战略,实现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生态建设的启发包军,李鸿军

青海高寒地区荒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王维平,张鹏

烟台芝罘区经济林保护地栽培现状与效益分析姜善海,李秀娜,高波,郭卫兵,徐志峰

闽西山地生态经济开发与保护张盛钟,ZHANGSheng-zhong

关中东部黄河湿地动植物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程铁锁,赵红茹

甘肃省退耕还林(草)取得实质性进展苗普,MiaoPu

江苏沛县杨树烂皮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孙雪峰,王敬,兰淑梅

黑松枝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张成丕,刘晓东,董晓彤

搭起通向林业大户的致富金桥--渭南市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朱健,赵玲爱

绿化、美化、净化环境的最佳速生树种--香花槐梁山

杨树新品种--拟青杨×山海关杨选育成功王福森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张志达,李世东,陈应发,ZHANGZhi-da,LIShi-dong,CHENYing-fa

中国防护林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刘霞,张光灿,郭春利,LIUXia,ZHANGGuang-cang,GUOChun-li

论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可持续发展陈远生,甘先华,CHENYuan-sheng,GANXian-hua

辽西半干旱地区营造枸杞生态经济林的探讨丁玉武,韩文中

珠防工程的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李世东,李保玉

科技兴林建造合理的生态位结构高椿翔,高祯霞,朱成民

辽宁省沙漠化土地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防护林科技 范国儒,张仁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生态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赵岭

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就、问题及建议包军,洪家宜

关于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思考戴晟懋,郑巍,董纯

山东省平原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李庆,杜文峰,宋传山,张德全

论平原围垦地区防护林的更新改造金久宏,施芝坤,黄水木

论黑龙江省生态公益林建设张伟丽,于晓菊,王沛,刘军田

大庆地区盐碱地造林技术初探张庆宏,高亚芹,张延新,王连荣,李长权,单瑞武

从天牛防治实践谈工程治理的有限性周正标,秦飞,胥占义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育苗技术成丽萍,康江,莫日根高娃,苏雅拉巴雅尔

河北省坝上白干土造林技术曹向军,屈振丰

山杨接毛白杨实用技术张占中,杨国英

果树药害的补救韦公远,朱成民,崔茂良

长防工程进展迅速,规划任务提前完成李保玉

齐齐哈尔城区滨江防护绿地的规划姜来成,孙利,刘海忠

科技论文中如何正确标引参考文献郑洪生,吴长江,严妍

澳门海岸防护林多树种配置造林效果分析刘凯昌,叶渭贤

沙质海岸木麻黄林带更新不同树种混交效果及种间关系研究郭锦红

不同类型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质量的研究吴祥云,刘广,韩辉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合理经营的研究于洪军,吴景云,张恩剑

三北地区杨树速生林材积生长量与气候因子关系分析邹桂霞,刘瑞秋,何俊龙

银川市宁华园、燕鸽湖基地居住区绿化效果的调查与分析宋丽华,曹兵,何嘉,刘志荣

108生根宝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试验韦庆和,傅英科,范洪彬,王国辉

基于TM遥感影像的林相图的编制与应用防护林科技 刘冰,关继保,于福义

长防林体系建设工程生态效益监测研究进展李世东,李保玉

中国北方小叶杨资源与发展吕文,杨自湘,王燕,张卫东

齐齐哈尔市平原农区生态林业建设的经营对策谷向生,杨克杰,谷枫,宋春姬,赵岭,崔凤君,宋玉文

滨海盐碱地城市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问题和对策乔勇进,夏阳,王玉祥,王海生,龚洪柱,梁慧敏,孙道英

油松人工林天然林化的可行性和实现途径--以太行山油松人工林为例奥小平

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思考张文明,吴长江

我省防护林体系持续发展中土壤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刘文环,侯杰,吕晓红

林业中小企业改革与股份合作制姚远,张世元,王晓军

高举生态建设大旗,加快乌审旗荒漠化治理步伐成丽萍

林业在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平衡中的战略地位防护林科技 王燕,张效谦,王宏

浅谈临汾枣树优良品种高成德,吴有红,孔淑庆

乐都地区坡耕地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设计马有国,刘海秀

防护技术论文例8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概念,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网络安全也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不论是在军事中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网络的安全问题都是我们所不得不考虑的,只有有了对网络攻防技术的深入了解,采用有效的网络防护技术,才能保证网络的安全、畅通,保护网络信息在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才能使我们面对网络而不致盲从,真正发挥出网络的作用。

一、计算机网络防护技术构成

(一)被动防护技术

其主要采用一系列技术措施(如信息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防火墙等)对系统自身进行加固和防护,不让非法用户进入网络内部,从而达到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目的。这些措施一般是在网络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规划设置,并逐步完善。因其只能保护网络的入口,无法动态实时地检测发生在网络内部的破坏和攻击的行为,所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 1 )信息保密技术

密码技术是网络安全最有效的技术之一, 信息加密过程是由形形色色的加密算法来具体实施,它以很小的代价提供很大的安全保护。它通过信息的变换或编码,将敏感信息变成难以读懂的乱码型信息,以此来保护敏感信息的安全。在多数情况下,信息加密是保证信息机密性的惟一方法。信息加密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

网络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3种。密码体制主要有分组密码体制和序列密码体制。论文参考网。

( 2 ) 信息认证技术

认证技术是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属于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其认证机制是接收者接收信息的同时还要验证信息是否来自合法的发送者,以及该信息是否被篡改过,计算机系统是基于收到的识别信息识别用户。认证涉及多个步骤:收集认证信息、安全地传输认证信息、确定使用计算机的人(就是发送认证信息的人)。其主要目的是用来防止非授权用户或进程侵入计算机系统,保护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其主要技术手段有:用户名/密码方式;智能卡认证方式;动态口令;USB Key认证;生物识别技术。

( 3 ) 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是一种基于主机的防护技术。访问控制技术通过控制与检查进出关键服务器中的访问,保护服务器中的关键数据,其利用用户身份认证功能,资源访问权限控制功能和审计功能来识别与确认访问系统的用户,决定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并记录系统资源被访问的时间和访问者信息。其主要目的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

其主要方式有:自主访问控制、强行访问控制和信息流控制。

( 4 )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一种网络之间的访问控制机制,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内部网络免受来自外部网络非授权访问,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

其主要机制是在受保护的内部网和不被信任的外部网络之间设立一个安全屏障,通过监测、限制、更改、抑制通过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网络屏蔽内部网络的信息和结构,防止外部网络的未授权访问,实现内部网与外部网的可控性隔离,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

防火墙的分类主要有:数据包过滤型防火墙、应用层网关型防火墙和状态检测型防火墙。

(二)主动防护技术

主动防护技术主要采取技术的手段如入侵取证、网络陷阱、入侵检测、自动恢复等,能及时地发现网络攻击行为并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如跟踪和反攻击、设置网络陷阱、切断网络连接或恢复系统正常工作。实现实时动态地监视网络状态,并采取保护措施,以提供对内、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

( 1 )入侵取证技术

入侵取证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按照符合法律规范的方式,对计算机网络入侵、破坏、欺诈、攻击等犯罪行为进行识别、保存、分析和提交数字证据的过程。

入侵取证的主要目的是对网络或系统中发生的攻击过程及攻击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并确保记录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以满足电子证据的要求),据此找出入侵者或入侵的机器,并解释入侵的过程,从而确定责任人,并在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

入侵取证技术主要包括:网络入侵取证技术(网络入侵证据的识别、获取、保存、安全传输及分析和提交技术等)、现场取证技术(内存快照、现场保存、数据快速拷贝与分析技术等)、磁盘恢复取证技术、数据还原取证技术(对网上传输的信息内容,尤其是那些加密数据的获取与还原技术)、电子邮件调查取证技术及源代码取证技术等。

( 2 ) 网络陷阱技术

网络陷阱技术是一种欺骗技术,网络安全防御者根据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弱点,采取适当技术,伪造虚假或设置不重要的信息资源,使入侵者相信网络系统中上述信息资源具有较高价值,并具有可攻击、窃取的安全防范漏洞,然后将入侵者引向这些资源。同时,还可获得攻击者手法和动机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日后可用来强化现有的安全措施,例如防火墙规则和IDS配置等。

其主要目的是造成敌方的信息误导、紊乱和恐慌,从而使指挥决策能力丧失和军事效能降低。论文参考网。灵活的使用网络陷阱技术可以拖延攻击者,同时能给防御者提供足够的信息来了解敌人,将攻击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网络陷阱技术主要包括:伪装技术(系统伪装、服务伪装等)、诱骗技术、引入技术、信息控制技术(防止攻击者通过陷阱实现跳转攻击)、数据捕获技术(用于获取并记录相关攻击信息)及数据统计和分析技术等。

( 3 )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的基本原理是从各种各样的系统和网络资源中采集信息(系统运行状态、网络流经的信息等),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及时发现入侵和异常的信号,为做出响应赢得宝贵时间,必要时还可直接对攻击行为做出响应,将攻击行为带来的破坏和影响降至最低。它是一种主动的入侵发现机制,能够弥补防火墙和其他安全产品的不足,为网络安全提供实时的监控及对入侵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入侵检测系统已经被认为是维护网络安全的第二道闸门。

其主要目的是动态地检测网络系统中发生的攻击行为或异常行为,及时发现攻击或异常行为并进行阻断、记录、报警等响应,弥补被动防御的不足之处。

入侵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技术、攻击检测技术、响应技术。

( 4 ) 自动恢复技术

任何一个网络安全防护系统都无法确保万无一失,所以,在网络系统被入侵或破坏后,如何尽快恢复就显得非常关键了。这其中的一个关键技术就是自动恢复技术,他针对服务器上的关键文件和信息进行实时地一致性检查,一旦发现文件或信息的内容、属主、时间等被非法修改就及时报警,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恢复。论文参考网。其性能的关键是资源占有量、正确性和实时性。

其主要目的是在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受到攻击的时候,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系统和数据,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

自动恢复技术主要包括:备份技术、冗余技术、恢复技术、远程控制技术、文件扫描与一致性检查技术等。

二、计算机网络防护过程模型

针对日益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和愈来愈突出的安全需求,人们在研究防黑技术的同时,认识到网络安全防护不是一个静态过程,而是一个包含多个环节的动态过程,并相应地提出了反映网络安全防护支柱过程的P2DR模型,其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P2DR模型体系结构图

其过程如下所述:

1.进行系统安全需求和安全风险分析,确定系统的安全目标,设计相应的安全策略。

2.应根据确定的安全策略,采用相应的网络安全技术如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网络技术,选择符合安全标准和通过安全认证的安全技术和产品,构建系统的安全防线,把好系统的入口。

3.应建立一套网络案例实时检测系统,主动、及时地检测网络系统的安全漏洞、用户行为和网络状态;当网络出现漏洞、发现用户行为或网络状态异常时及时报警。

4.当出现报警时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应急响应和处理,如断开网络连接,修复漏洞或被破坏的系统。

防护技术论文例9

在新世纪全球化经济浪潮的涌动下,我国将跨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更加活跃,由此将伴随着社会的新发展、新调整和新定位。调整过程中增多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和火灾致灾因素,消防安全工作将会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无疑大力发展以消防技术,消防装备水平和消防部队作战技能为核心的火灾综合防治能力来保护我国的公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消防事业自身的特殊性决定在考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消防对策时只考虑科技因素远远不够。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重视实验室和学科建设,加强消防的法制建设、提高消防部队的服务职能,进行消防体制改革和重视消防社会化宣传及提高全民消防意识也是发展消防事业,提高火灾综合扑救能力的有利补充和必要措施。

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重视实验室和学科建设

火灾科学研究、灾害事故安全评估体系以及建筑物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理论和方法、救援装备与技术以及救援系统理论等基础研究以及消防员火场生理学、心理学及行为特征等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实验室支持,是进行消防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的基础。而且,在这些领域中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小,因此在我国应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重视实验室和学科建设,为实现发展消防科技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进行消防体制改革

消防部队的职业化和社区消防是解决我国当前警力不足,提高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的有效途径。日本的消防员是公务员,60岁退休后还可以拿到丰厚的退休金,所以报考消防员的人数年年增加。在美国,尽管消防职业对人员素质要求高也有风险,但消防职业崇高、实惠。因而消防队员的人数充裕而且救灾装备齐全。在加拿大,由于林区消防和护林人员报酬高(每小时15加元),因此护林已成为热门工作,每年都有许多人求职,但由于条件较苛刻,除要有大专文凭、30岁以下男性,体格健壮条件限制外,严格的精神状态检测也难以通过,在求职人员中合格者少。被录用者首先要经6个月基本消防和医护知识培训,还要经过长时间高科技消防知识训练。

社区消防是现阶段提高火灾防治能力的手段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制度也随之完善起来,火灾的防治社区责无旁贷。通过社区的消防宣传可以提高社区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另外社区义工还可以参与消防安全检查,火灾报警乃至与扑救。总之,社区消防在增强社区人员消防意识,消防监督和管理中能起到消防管理、监督和扑救补充作用。

消防产业中垄断性制约了我国消防技术的发展。消防机构既是监督者,又是生产者,还是受益者,因此行业垄断性使得目前我国消防车辆、器材装备等消防产品的利润的空间相当大。再者,地方保护使得一些假冒伪劣的消防产品充斥着我国消防市场,这严重损害了有信誉和竞争力的消防企业的利益,从而影响到消防技术的创新。我国已经加入WTO,消防产品的竞争从地方逐步发展到全球化,因此消防产品的垄断,只是暂时的,有序良好的市场调节下的竞争即将来临。为此,应该采取政府采购,增加竞争机制,消除消防设备和产品的行业性市场垄断。

3.重视消防社会化宣传及提高全民消防意识

尽管发达国家的消防技术先进且各有所长,但它们全民的消防意识都很高,国家也都重视消防的法制和消防的社会化宣传。消防技术发达的国家尚且非常重视消防安全意识,对消防科技相对落后,扑救能力相对较差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其作用更是巨大。比如,我们现在还只能依靠人力扑救森林大火,对于,我国现有的设备和消防队员的素质在应对高层建筑火灾时,只能望火兴叹。即使像在2004年2月15日吉林中百商厦发生的普通火灾的扑救工作,我们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提高全体公民的消防安全素质(逃生自救),防火于未然非常重要。

消防文化反过来会推动消防技术发展。文化因素是技术发展的“遗传基因”。广义上讲,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塑造不同形象的技术,技术上都涂抹着它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的色彩。技术、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使得技术、文化像科学一样日渐趋同,但文化多样性势必决定技术的多样性,这是发展中国家走发展具有民族特征技术之路的理论依据。与西方理性文化本位不同,中国自古有人文文化统一天下的传统,对不发达的技术投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有时候干脆就漠视技术的发展。这与西方只看中技术的经济效益而忽视技术的人文向度是两个极端。因此,中国要想发展技术就需要文化转型,同时保留对技术人文关怀的传统,就会融合出一种折衷的符合全人类利益的技术文化。文化对技术的推动作用多种多样,就消防技术而言,主要体现在可以依靠特定文化传统唤醒和维持一定的社会需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可以滋生出的消费观念。旺盛的消费观念可以拉动社会内需,对技术、经济的发展都有激发作用。我国尽管在扩大内需方面作了许多工作,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的等级理论,我国的总体现状(消防技术的主要消费场所重要在城市)尽管达到了跃迁到安全需要的等级,但是特定消费文化限制了对消防技术产品的消费。退求其次,国家只有通过立法的形式进行强制消费,这种“他主性”的消费模式,只有转变为自主性的消费模式才能通过市场,传递给企业,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而推动消防技术的发展。因此,扩大消防宣传,增强全民的消防意识,改变人们消防消费观都是文化推动技术发展的内容。

防护技术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210-02

“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是信息安全及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应用数学等多个学科。“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主要介绍网络安全技术和主流安全产品,如防火墙、入侵检测、VPN技术等,是学生应用信息安全理论和深化信息安全知识的有效途径,提升学生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动手能力,同时了解目前存在安全技术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工程应用基础。

一、研究背景

互动式教学被誉为哈佛大学的法宝,从1980年引入我国。这种方式是大学教师为研究和探讨某一专题而采用的学习交流方式,教师和学生平等互动,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并开阔视野,真正达到学有所获的教学目的。然而这种激发学生活力和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一直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我国的部分研究型高校中,仅有部分教师对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研讨式教学进行了尝试。文献[1]探索、实践和总结了信息安全保密教育中变被动教育为自我教育、变被动要求为自觉行动的理念以及集技术教育与政治教育于一体的新模式。文献[2]将学生安全编码能力的培养与程序设计课程群、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课程相结合。建议在教学中加强安全编码能力训练的几种主要途径。文献[3]从信息安全类课程教学与实践两大环节中的共性问题入手,在分析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实际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提出教学内容点面结合、教学实践知行合一的内容安排与学生认知评价体系。文献[4]对军校本科学员的信息安全保密素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课程的内容与特点,并从专题授课、动态更新、案例式教学、现场演示这四个方面,对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文献[5]针对信息安全课程具有的计算复杂性大、算法理解难度大、实验内容灵活的特点,基于三年的课程教学经验,提出了一种多维研讨式教学模式,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课程交叉三个维度的研讨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安全的概念在20世纪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90年代以来得到了深化。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信息安全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信息安全专业知识,使得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能力;加强学科所要求的基本修养,使学生具有本学科科学研究所需的基本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

我校于2011年为信息安全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了“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选修课程,“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推出,是对我校信息安全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和完善。

二、“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分析

与信息安全专业其他课程相比,网络安全防护致力于解决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等问题,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他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因此此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有以下两个特点。

1.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的研究还面临着许多未知领域,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基础以及公平统一的性能测试与评价体系。

2.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是一门新的综合性前沿应用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应用数学等多个学科知识。

“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在整个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数字信号与信息隐藏”、“数据通信原理”、“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管理”等多门课程内容的综合运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开设“网络攻防实验”等后续课程。

经过3年的教学实施,我们发现存在学生对该领域比较陌生并且课堂教学死板,课程持续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因此“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并加以实践验证,本文针对这门课程提出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项目引导、团队研究、随堂实验环节等多方面的改革措施,使得该课程能在信息安全专业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全面素质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

1.课堂教学死板。当前的信息安全类课程教学大多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采用板书和多媒体手段,但通过几年的教学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在“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好,主要是因为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比较杂,例如:网络协议、网络编程、计算机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虚拟专用网(VPN)等。这些内容仅仅借助多媒体课件无法深入讲解。

2.课程持续吸引力不足。有些同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自学或者网上查资料已经掌握了一些网络安全方面的基础知识,但是单纯的课堂讲授所形成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无法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选择性学习,最终觉得课程“索然无味”,渐渐失去了对课程的兴趣。

3.教学内容理论深度不够。“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从理论到应用内容还算全面,但侧重点过于偏向应用,理论基础薄弱,深度不够,更像是一门普及常识的公共任选课。这主要是因为课程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应用数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无法在课堂上系统地全部交代清楚。

4.实验教学学时分配不够。课程的实验教学是“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重要环节,单纯依靠理论授课方式,片面重视理论的重要性,往往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教学的互动效果,使学生只是被动记忆课本内容应付考核,无法借助实验环节验证课堂的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导致课程的教学过程缺乏互动。

5.课程考核方法单一。目前信息安全类课程大多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来衡量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更加倾向于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点,而忽略对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课堂讲授变成了“纸上谈兵”。同时,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无法真正解决企业或单位所面临的实际安全问题。

四、“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教学以任务为主线,其教学内容由多个精心设计的子任务(项目)来组成。课堂教学中,教师布置某一任务,学生自己组成项目组,并动手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由权威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评价者,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了学习的主体。

2.项目引导。教师通过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课程的目标,教师根据研讨的专题为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个具体的安全类项目。开课初期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会学生查资料和找文献的方法,让学生具备动手查资料的能力,为后续的项目做准备。另外,通过项目引导使学生自己主动查资料,掌握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弥补了学生背景知识不足的问题。

3.团队研究。学生形成的小团队自己带着项目,去检索文献、阅读资料,并定期将工作计划和所完成的工作由学生组长向老师汇报,一方面便于教师对项目的进展和方向把关,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涉及多种网络安全技术和主流的安全产品,小组成员的交流和发言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和纠正对网络安全技术理解的偏差。学生在小组内逐个上台试讲,同组同学就对网络安全技术加以讨论。在确保全组成员都熟练掌握的情况下由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班上集中答辩本组项目内容。

4.师生评议。师生一起评议由各小组推选的学生的答辩,所有学生都可以提问,主讲人所在小组进行回答。教师制订评分标准,对答辩小组的所有成员的表现进行评分,此评议结果作为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并做阶段综述。

5.随堂实验环节。在课堂教学之间穿插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课后实践,或课堂演示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使得学生在学习了重要的知识点后,都能迅速地通过实践的方式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激发学生持续的好奇心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结语

“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是信息安全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本身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在培养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尤为重要。本文就“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这门课程,提出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提出了项目引导、团队研究、随堂实验环节等多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检验和完善,使得该课程能在为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全面素质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新文,王志英,何鸿君.“信息安全保密”课程教学的探索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3):66-68.

[2]陈渡,于泠,吉根林.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安全编码能力培养的探索[J].信息网络安全,2009,(7):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