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内控心得体会模板(10篇)

时间:2022-08-10 01:58:21

内控心得体会

内控心得体会例1

开展“合规管理年”活动,其目的是进一步落实各项内控制度,提高全体员工团结务实、审慎经营、爱岗敬业、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查摆、堵塞工作中的漏洞,遏制各类案件的发生,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转变工作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使全体员工以满腔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我行内控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现就学习完“内控规范年”活动细则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当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1、对内控制度的认识不到位。有的把内部控制简单地理解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装订、汇总,认为做了整章建制方面的工作,就等于建立了内控机制;有的在把握内控与管理、内控与风险、内控与发展的关系等问题上,认识有偏差,把加强内控与发展和效益对立起来,在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的抉择中,侧重于抓规模、抓效益,不切实际地求得资产规模的扩张,造成违规违章现象发生,以致资产质量低下。

2、稽核、监察监督机制不建全,是直接影响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稽核、监察部门不能起到查错防漏、纠正违规、强化管理、控制风险的作用。内部稽核、监察体制不顺,本身没有处理问题权,有的问题得不到真实反映,使一些问题被积压下来,没有相应的制约措施。

3、风险控制系统不健全,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不够。风险控制是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中的一个难点,目前我行缺乏具体风险评估及控制为核心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也极不完善,贷款发放还没有实行风险度管理。

二、本人的体会

所谓有效的内部控制包含有四层含义,即:其一,它是无时不控的---贯穿于业务操作的始终;其二,它是无处不控的——与业务的速度和空间同步,甚至有所超前,以体现内控优先的思想,其三,它是无人不控的——上到管理者,下至每位员工,只有严格执行内部控制才是至高无尚的;其四,它是无事不控的——小业务要控,大事情更要控,一切经营管理活动无不在其控制之下进行,没有例外与“个案”处理。

邮政储蓄银行要建立怎样的内部控制呢?首先我本人认为:增强自律意识是根本。一切活动离不开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的因素,内部控制不能例外。良好的内部控制既是经营管理者设计构造的产物,也是其遵循维护的结果。如果说设计构造不易,那么有颜色遵循维护则更难。因为,需要持之以恒孜孜不倦,一以贯之。从这一意义上说,自律意识牢固树立之日,才是内部控制运行完全到位之时。

增强自律意识,从基本面来看,就是要增强全员的自律意识。即:每位员工首先要强化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观念,不再是凭“经验”操作。其次,要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念,不再是惟命是从。再者,要树立内部控制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思想,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增强自律意识,从重点对象看,就是要增强两级经营管理班子的自律意识,真正做到经营与管理两手抓,业务发展与内控建设两手抓,效益与守规两手抓,做自律的表率。

增强自律意识可以从学习教育、剖析典型、调整人员等三方面入手。一线操作人员要做到业务再忙不忘学习规章制度;通过学习,要教育每位员工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有的放矢开展各项业务。要剖析正反两方面典型,使全体员工能够在学习经验上有标杆,吸取教训上有对象。要顶住一切压力,对那些置内控制度于不顾的我行我素者,果敢地进行调整,直到清理出队伍,以儆效尤。

严格严厉查处是保障。内控制度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有效贯彻执行,这是因为还存在削弱其效力的主客观因素。如:严格检查,严厉处置。即严格检查:就是要坚持以制度为标准,事实为依据,甄别是非,确认对错,分清主次,界定责任。不搞双重或多重标准,不故意夸大或缩小问题,不回避矛盾,混淆是非,不当“和事老”,报实情、说实话、办实案。严厉处置:就是要对一切破坏内部控制运行的违纪违规者,不管是谁,纵然有过“功高盖主”的业绩,也要做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否则,姑息迁就,不过是内部控制建设上的叶公好龙;“下不为例 ”则久必酿成大祸;搞“心太软”将无异于自我放纵等等。所有这些管理之大忌,足以令人警醒。

综上所述,通过“内控规范年”活动的学习,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忠于职守,弘扬创新之风,履职责;弘扬学习之风,强素质;弘扬务实之风,讲效率;弘扬艰苦奋斗之风,树形象。牢固树立“勤政、廉洁、求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带头模范执行“内控规范

内控心得体会例2

一、对合规经营的认识理解

合规经营是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需要。合规经营是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规违纪问题和防范案件发生,全面防范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能为银行创造价值,而且有效的合规经营能将合规风险消除于无形。合规经营是完善商业银行制度体系的需要。银行赖以生存的质量效益源于依法合规经营,源于产生质量和效益的每一个环节,源于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位员工。银行的发展一定要以合法、合规经营为前提,才能从源头上预防风险。 合规经营是银行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合规经营就是为业务保驾护航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业务发展服务的。在发展、开拓业务和同业竞争中,只有紧紧遵循合规经营的理念,提高管理的质量,才能保证银行业务的经久不衰。

二、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升合规操作意识 

加强合规操作意识并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空话。有时,我总觉得有些规章制度在束缚着业务的办理,在制约着业务发展。细细想来,其实不然,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产物,而是在经历过许许多多实际工作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只有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我们才有保护自己和广大客户的权益的能力。我们的各项规章制度正如一架庞大的机器,每一项制度都是一个机器零件,如果我们不按程序去操作维护它,哪怕是少了一颗锣丝钉,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各项制度的维护和贯彻是要求我们广大的员工严格执行。合规不是一日之功,违规却可能是一念之差。所以一是管好自己。坚持按照操作规程处理每一笔业务,把习惯性的合规操作工作嵌入各项业务活动之中,让合规的习惯动作成为习惯的合规操作。在工作中善于及时提出对异常业务处理的疑问,对自己经手的复核和授权业务警惕性负责并追问到底。身为网点一线员工,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全面加强柜面营销和柜台服务,是我们临柜人员最为实际的工作任务。

三、合规经营,保证业务持续发展

内控心得体会例3

一是加强金融风险意识。每个员工要努力学习,掌握金融风险发生的原因与规律,把警惕风险、正视风险、管理风险、防范风险的意识深入自己的心中,在任何岗位,任何工作中,思想上崩紧安全一根弦,时刻不忘金融风险。

二要加强自身建设。每个员工要认真学习,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洁身自好,正确对待名利和金钱,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夯实精神支柱,筑牢思想防线,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严要求、作风上高境界,杜绝一切社会上的不良行为与腐朽作风。

内控心得体会例4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6-0056-04

一、问题提出

心理弹性(Resilience)又称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困难、逆境、创伤、威胁或其他重大生活压力时的有效应对与良好适应[1],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归因方式(Attribution Style)又称归因风格,是指个体对生活事件发生的原因在习惯上倾向于做出怎样的解释[2],其作为人格特质的重要表现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与心理弹性紧密相关。

截至2014年7月,全国高职院校共计1327所,占全国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2246所的59%[3],广东省高职院校数量和学生总量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学生已成为备受社会学和心理学关注的一个群体[4]。高职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信息获知广泛迅速、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文化,但他们大多数是高考场上的失意者。有研究表明,高职生的心理韧性显著低于本科生[5],一般认为他们抗压能力、适应能力与挫折承受能力较差。因而把握他们的心理弹性水平,并结合归因方式展开分析研究,这对于进一步认识和关注高职生群体、把握其心理健康素质状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高职生心理的健康与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在广东理学院随机抽取了14个班级共716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682名有效被试中,一年级学生249名,二年级学生162名,三年级学生271名;男生439名,女生243名;文科生349名,理科生333名;独生子女129名,非独生子女553名;来自城市学生255名,来自农村学生427名;学生干部207名,非学生干部475名。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心理弹性量表(RS)》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心理弹性量表(RS)共25题,分个人能力和对自我与生活的接纳两个维度,采用 7 点计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量表得分分值位于 25 到 175之间,分值越高,心理弹性越强,总分>145为高水平心理弹性,125~145为中等水平,<125为低水平。《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共48题,分能力、努力、背景、运气4个维度,采用0~4的5级评分制,能力维度得分加上努力维度得分为内控归因的得分,背景维度得分加上运气维度得分为外控归因的得分,量表总分为内控得分减去外控得分,如果分数为正,则表明被试更倾向于进行内控归因;如果分数为负,则表明被试更倾向于采用外控归因。所有收集数据导入SPSS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分析方法有积差相关矩阵、因素分析、多元回归等。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分析

(一)高职生心理弹性与归因方式的特点分析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国家重视,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仍存在高职生不如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差、社会地位低等观念,因此,高职生想要改变现状、实现人生发展,更多地会选择靠自己的努力,用能力证明自己,在归因方式上表现为内控倾向。对于大学生群体中相对处于弱势的高职生来说,在其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安全感、关爱与重视,这些需要的满足是建立在社会、学校、家庭、同伴和自身等保护性因素满足的基础上,调动各方面力量以提升其心理弹性水平。

1.分别以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专业、是否学生干部为自变量,对高职生心理弹性与归因风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发现,男生心理弹性水平略高于女生,男女生归因风格都倾向于内控归因,但差异不显著;非独生子女心理弹性水平高于独生子女,但无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归因风格上存在显著差异,即与独生子女相比,非独生子女的内控归因倾向更强,见表1。这可能由于非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独生子女没有那么优越,也更能理解父母,懂得分享与合作;来自农村的高职生心理弹性水平略高于来自城市的高职生,两者归因风格都倾向于内控归因,但不存在显著差异;文科专业高职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比理科专业的要高,两者归因风格都倾向于内控归因,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干部的心理弹性水平比非学生干部高,但无显著差异,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高职生在归因风格上存在显著差异,即与非学生干部相比,学生干部的归因风格的内控倾向更强,见表2,能够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生一般有上进心、积极主动、自信心较强、思维活跃大胆、适应性较强和交际能力好,他们的心理弹性水平一般会高于非学生干部,归因风格的内控倾向也会更强。

2.分别以年级、父亲学历、母亲学历、月生活费、与家人月沟通次数为自变量,对高职生心理弹性与归因风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心理弹性在年级、父亲学历、母亲学历、月生活费上差异不显著,在与家人月沟通次数上差异显著,进一步的组间差异检验及事后比较表明:每月与家人沟通次数多的高职生,其心理弹性水平更高。对于离家在异地求学的高职生来说,通过与家人沟通的方式,可以诉说烦恼,减轻压力,获得心理援助,因而其心理弹性水平会更高。

归因风格在母亲学历上差异不显著,在年级、父亲学历、月生活费、与家人月沟通次数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组间差异检验及事后比较分析发现:一是二、三年级高职生的外控得分明显大于一年级高职生,一年级高职生归因风格的内控倾向显著强于二、三年级高职生,这说明越是临近毕业,学生的外控倾向越高,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多数学生即将接受社会的检验,即使发现自身知识、能力等仍有诸多不足,也无力改变,因而把期待归于背景、运气上,认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并不能完全由自己去掌握。二是父亲学历为初中、高中及中专的高职生,其归因风格的内控倾向明显强于父亲学历为大专以上的高职生,这可能是因为父亲角色对子女有重要影响,如果父亲学历不高,在学习、择业等方面能为自己提供的指导与帮助不多,那么学生会更倾向于靠自身努力。三是每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的高职生的外控得分显著高于生活费在300元以上的高职生,月生活费为300~500元的高职生的内控倾向最强。这说明如果生活费太低,基本生活都没有办法得到保障,学生很难感觉到自己的生活是在掌控之中的;月生活费为300~500元的学生刚刚够温饱,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或实现更多的生活愿望,就需要想办法获得其他收入,比如通过勤工俭学、兼职等获得更多的生活费,这就让他们的内控倾向增强;生活费在500元以上的学生,生活压力比较小,并没有迫切的需要去通过自己的付出与努力以提高生活质量,即使有增加收入的机会,他们会表现得被动无谓一些,因而其内控倾向相对较弱。四是每月与家人沟通次数在3或4次的高职生的内控得分是最高的,而每月与家人沟通次数在4次以上的高职生的内控倾向最强,且沟通次数越多,内控倾向越强。善于与家人沟通的学生,遇到问题一般不会选择遮掩逃避、推卸责任或怨天尤人,而是会主动大方地与家人倾诉、听取家人意见,先从自身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办法。

(二)高职生心理弹性与归因方式的关系分析

1.心理弹性与归因方式的相关分析

运用积差相关分析考察高职生的心理弹性与归因方式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如表3所示,高职生心理弹性与内控得分、外控得分、归因风格(内控)呈显著正相关,外控得分与归因风格(内控)呈显著负相关。

2.归因方式对心理弹性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心理弹性与归因方式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归因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程度,本研究以归因方式的三个因素(内控得分、外控得分、总分即归因风格)作为预测变量,以心理弹性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控得分和归因风格(内控)作为显著变量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式,而外控得分因不符合进入模式的标准(F的概率值小于0.05)未能进入回归方程,说明内控得分和归因风格(内控)对心理弹性具备预测能力,存在影响作用,而外控得分对心理弹性不具备预测能力,即不存在影响作用。回归方程为:心理弹性=101.913+0.389×内控得分+0.064×归因风格(内控)。方差分析显示变异量显著性检验的F值为29.795,p=0.000<0.05,回归模型整体解释变异量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认为这个回归方程是有效的。对心理弹性来讲,这两个变量能预测 8.1%的变异量,其中内控得分的贡献率最大,其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89。结果说明内控得分和归因风格(内控)正向预测心理弹性,见表4。

3.高低心理弹性组高职生归因方式的比较分析

根据心理弹性总分进行分组,总分大于145为高水平心理弹性组,总分小于125为低水平心理弹性组,然后对高低心理弹性组高职生的归因方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高低心理弹性组在内控得分、归因风格(内控)上无显著差异,在外控得分上差异显著,见表5,这样的差异说明高心理弹性组的外控得分明显高于低心理弹性组,虽然两组都是倾向于内控归因,但外控性强的高职生心理弹性水平明显要高些,可能是因为高心理弹性水平的学生可以通过背景或运气归因更容易释怀、更快调节自我以适应变化。

由归因理论可知,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原因时,会体会到满意感与自豪感,反之,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原因,就容易产生内疚感和无助感。同样的道理,若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那么对其积极性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反之,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感到无奈与气愤,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可抗力,会严重降低个体的积极性。研究结果反映,高职生内控归因倾向越强(即倾向于将成就或失败行为都归结于能力、努力等内部因素),其心理弹性水平较高,可见心理弹性与归因方式关系密切,良好的心理弹性有助于促进合理的归因,科学的归因风格也有利于提升心理弹性水平。但是,内控归因倾向强,实质上也有可能无形中给高职生带来更大的压力,尤其是对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干部来说,一旦受挫或失败,他们更容易产生自责心理,甚至陷入自卑。因此,对高职生归因风格的训练指导不能简单划一,而应辩证分析具体情境或问题,进行全面、合理、积极的归因。

四、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的心理弹性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在与家人月沟通次数上差异显著;高职生归因风格倾向于内控归因,在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年级、父亲学历、月生活费、与家人月沟通次数上差异显著;高职生心理弹性与内控归因风格呈显著正相关,内控归因风格对心理弹性有较好的预测作用;高低心理弹性组在外控得分上差异显著。

心理弹性与归因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具有较高心理弹性水平的高职生能有效应对与良好适应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困境、创伤等,呈现出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应关注高职生心理弹性水平,调动社会、学校、家庭、个体等各方面力量,构建立体式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系统,其中要尤为重视家庭与子女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归因方式的不同会直接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进而会影响个体的后续行为,内控归因倾向越强的高职生所呈现出来的心理弹性水平更高,应结合高职生归因风格特点,采用案例讲解、情景剧、团体辅导、强化矫正等方式加强干预训练,重视非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归因方式的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让归因方式成为心理弹性的一种保护性因素[5],这对于高职生优化心理品质,提升心理弹性水平,促进身心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 考 文 献

[1]Luthar S S.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 A Synthesis of Research Across Five Decades[M]//In Cicchetti D, Cohen D J (Eds),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 Risk.Disorder, and Adaptation New York: Wiley,2006:740-795.

[2]Metalsky G I.Abramson L Y.Attribution styles: Toward a framework for Conceptualization and assessment[M]//In Kendall P C.Hollon S D(Eds).Assessment Strategies for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81:13-58.

内控心得体会例5

二、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

国家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立越来越重视,同时带动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也逐渐意识到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重要性。因此,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便开始致力于创立适合自身发展运营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能够取得一定的初步成果,但是整体成果收效甚微。笔者通过对收效甚微的结果进行深入探究后发现,正是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所建立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缺乏长期的实践性经验、权威的科学性以及连贯性而导致其内部会计控制难以发挥理想中的功效。

(二)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整体规模较小,雇佣的员工数量具有一定的限制,部门岗位的设定也缺乏一定的平衡性,导致一个员工通常身兼多职,对职权的确立过于模糊,不同部门间的交流沟通体系以及相互制约体系无法成功建立。而对于处于核心控制地位的会计控制体系,部分企业竟然完全忽略,不设置任何财务会计控制体系,仅由一人单独负责企业业务开展信息的记录、核算以及报销等程序,或者干脆将企业的会计控制模块交由会计事务所控制。

(三)缺乏健康的企业文化

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在创立发展的过程中均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企业文化是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中赢得发展出路的法宝。但是很多企业领导人意识不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至关重要性,只晓得一味地赚取利润回报,进而继续投资盈利。导致很多企业没有自身明确的企业文化,对人才的使用及其价值创造存在一定的误区。有的企业即使有企业文化,也只是限于表面形式的口号或者摆设,根本就没有发挥企业文化所带来的潜在价值,也没有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丁点的福利。

三、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

通过对我国中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中存在的弊端进行深入研究,笔者找出了以下三点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第一,强化企业领导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控制意识,将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立工作放在重要的日常任务开展之上,逐步对相关制度存在的弊端进行纠正,促使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控制具有科学性依据以及可实践性规律。第二,对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进行道德以及职业素养的培育,促使每个员工都能自觉遵守企业的相关准则条例,减少员工违法行为产生的几率。第三,对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人员的聘请及控制要有一定的规避意识,避免企业领导人的亲属或者朋友直接负责内部的会计掌管工作,以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财务事宜。

(二)合理设置企业组织机构

对企业的领导控制可以从其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结构入手。第一,企业领导人要有将岗位与职责协调分配的意识与能力,将所有员工的职责范围均匀细化。与此同时,要注重职务分离与权力相互制约的理念,将企业内部的所有职权协调分配,发挥职权功能的最大优势。第二,企业对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激情的企业文化背景。第三,必须制定严格的监管机制以及明确的考核及奖惩机制,对于全心全意为企业谋发展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对于对企业造成重大伤害的或者出现违法行为的员工,要严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或者准则条例对其进行应有的惩罚。

(三)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内控心得体会例6

(一)FMIS的设计

结合国家电力公司“公司制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改革框架要求,江苏省电力公司从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出发,坚持“企业管理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经营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组织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以会计专业为主的管理人员,针对各部门提出的管理要求,进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形成了公司本部和所属供电分公司、发电厂自己的《财务手册》,规范企业的各项具体经营活动,形成财务信息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并针对各自的管理重心和经营特点,对各业务的具体流程加以规范。其核心是将企业的财务活动划分为预算管理、合同管理和会计实务三大类型,并且针对每种业务的特点从会计政策、标准流程、部门职责、金额权限、会计科目和标准文档六个方面加以界定。我们称之为“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会计核算三位一体的内部控制系统”(具体流程见下图)。

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会计核算三位一体内部控制系统

(二)FMIS的执行

江苏省电力公司在各单位完善《财务手册》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化的计算机程序支持,将其规范的流程和相关业务部门的职权加以固化,并完善自动会计核算功能,构建了FMIS.经多年努力,总体上达到了“管理先进、技术可靠”的要求。至2000年5月,谏壁发电厂已投入运行,扬州供电局、镇江供电局等单位正处于正式运行阶段。

(三)FMIS的内部控制程序

FMIS的内部控制程序在原核算型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按《财务手册》规定的内容,将预算管理和作业控制的内容纳入FMIS,建立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与其他各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充分集成、信息共享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其基本控制程序包括控制单元、核算单元和辅助决策单元三个部分。

L、控制单元是江苏省电力公司FMIS的核心组成部分,具体由预算中心和业务处理中心组成。前者根据财务手册预算管理部分的制度规定,负责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及考评;后者与财务手册的合同管理和会计实务部分规定的业务处理流程、职责、权限相对应,根据其设定的业务标准流程进行各种财务活动的流程控制,并与合同管理等工作相衔接。

2.核算中心主要由总账中心和财务报告中心组成,其中,总账中心主要负责账簿登记等以会计核算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工作;后者主要负责报表的汇总上报等财务管理工作。

3、辅助决策单元包括系统设置、查询分析和专项处理等。系统设置用以明确财务手册中各部门职责权限和业务流转程序,包括预算管理、责任单位会计核算各种标准代码体系;查询分析是用来提供企业内部管理所需的信息,包括预算、合同、资产及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专项处理主要包括实现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对固定资产卡片、工程、物资采购等进行专项管理。各职能部门根据本部门业务特点建立各项管理报告制度。如省公司预算执行报告制度、审计工作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等都已得到很好贯彻,并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江苏电力企业FMIS信息高度集中的特点。

(四)FMIS的内部控制方法

1、预算控制方法。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为企业所有职能的执行立下一个明确的企业目标,内部控制只能在一个严格制定计划的单位得到执行。江苏省电力公司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每年由财务、计划等部门对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等方面制定可行的预算,经有关部门会审,报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后下发执行,所属各单位在分目标利润的基础上,建立各自的分预算。“只有纳入预算范围,履行必需的审批手续和传递程序的经济业务,FMIS才能处理”的固化软件程序做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自动”控制和“自我”评价。

2.授权控制方法。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要有授权批准制度,以确立完善的工作程序。也就是说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必须获得批准和授权才能执行正常的经济业务。江苏省电力公司一是根据国家电力公司的授权管理和经营范围制定有关《分级授权管理方法》,并在《授权经营书》上明确规定了经理、厂长的经营决策权、资金使用权等。二是根据国际一流电力公司的标准制定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工作标准》,对各岗位人员的权、责进行了明确的分工。FMIS固化的权限管理功能对之进行“自动”评价,超越权限的经济业务将被拒绝,企业财产的安全得到了保证,舞弊行为得到了控制。

3、措施控制方法。

(l)为控制财务风险,避免资金的分散浪费,公司采用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控制方法,实现了对资金流的统一集中管理和协调安排,降低了资金占用成本,提高了资金的流转速度,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在实物流方面,围绕物资采购和生产成本费用的发生实现对实物流转的综合控制。根据授权采购的原则,公司总部成立物资公司及招投标管理中心,对本部及所属各单位的大宗物资采购进行统一招标管理,合理配置资源,降低了库存材料的呆滞积压。所属各单位在授权经营范围内,对所需零星材料、配品配件、办公用品实行一次招标。公司总部财务部、审计部、法律事务部对所属单位标的超过1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审查。使用部门根据预算按实领用。财务、审计部门进行检查时,只需通过FMIS系统调用有关材料数据,抽样实地盘点,无需再进行原材料库存盘点,计算账实差异,提高了工作效率。

内控心得体会例7

二、对工业企业会计内控体系建立的若干思考

(一)会计内控体系的建立需要融入工业企业的战略决策

目前我国工业企业通常将会计内控制度看成是财务机构的工作,与公司其它部门和领导层没有关系。如此一来,会计内控体系的建立就显得困难重重;而即使建立了会计内控体系,往往也不健全,进而无法进行高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活动。因此,必须将会计内控体系的建立融进工业企业的战略决策中,该内控体系才能发挥作用。

(二)要重视会计内控工作

工业企业要强化会计内控意识,深度了解和意识到会计内控体系的建立对企业生产运营活动的现实意义。企业领导层应以身作则,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带动公司全体员工进行内控体系的建设工作。此外,应做好宣导工作,让全员参与到内控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来,并在内控过程中承担起应负的职责。要依据企业本身的实际运营情况,订立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企业会计内控管理计划,加强企业材料采购、生产运营、营销、收付款、成本消费、投融资等方面的会计管理工作,使会计内控工作在企业中找到“用武之地”。

(三)建立、完善工业企业的会计内控制度体系

工业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工业企业的会计内控体系,健全会计核算体制;探寻和建设科学、规范的企业会计内控管理模式。同时,还应建立会计内控管理的责任指标体系,以工业企业的生产运营目标和文化观念作为内控工作的基本取向,并对企业各类管理职能机构进行详尽的说明,以此保障会计内控制度的顺利实行。另外,应强化企业会计内控工作的独立性,保证会计内控工作的公正性。通常情况下,企业应建立以下内控体制:货币资金内控体制、营销与收款内控体制、采购与付款内控体制、成本消费内控体制、固定资产内控体制、对外担保内控体制、对外投资内控体制、筹资内控体制等等。

(四)以会计内控目标为中心,分层次贯彻执行

企业会计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预防会计信息失真,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完备,它能预防会计信息产生损伤或被盗窃。企业应以该目标为中心,至上而下、分层次进行,而目标的分解应权衡目标的可计量性。这是由于如果目标不能计量,就无法得知工作的进度,也就无法进行考核,从而无法有效激励员工。会计控制目标的策划还应权衡上下级目标的连接,应使企业中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假如通过极大的努力都无法完成会计内控目标,那么工业企业职员就会在工作中迷失。目标分解后需要贯彻和落实,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策略、流程和举措以保障目标被贯彻执行。例如:要让财务会计报告体现其可靠性,这就牵涉到单位内部控制的各方面,仅财务部门来说,就牵涉到财务会计部门的职位设置以及单位内部会计核算方法和成本核算方法的订立。此外,应建立资产盘存和清查体制、建立内部稽核体制,并定期审计财务制度和内外部对账体制。至于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奖惩制度也必须明确。工业企业应强化各机构间的会计信息交流和协作,更新财务软件的办公版块,提升软件在会计核算、财务解析、风险估测等方面的准度和质量,从而实现工业企业会计内控管理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

内控心得体会例8

一、江苏省电力公司FMIS(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创新与实践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竞争的激化,内部控制已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人们逐渐认识到内部控制存在与发展并非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意愿,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是审计工作的基础,而且是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一)FMIS的设计结合国家电力公司“公司制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改革框架要求,江苏省电力公司从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出发,坚持“企业管理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经营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组织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以会计专业为主的管理人员,针对各部门提出的管理要求,进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形成了公司本部和所属供电分公司、发电厂自己的《财务手册》,规范企业的各项具体经营活动,形成财务信息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并针对各自的管理重心和经营特点,对各业务的具体流程加以规范。其核心是将企业的财务活动划分为预算管理、合同管理和会计实务三大类型,并且针对每种业务的特点从会计政策、标准流程、部门职责、金额权限、会计科目和标准文档六个方面加以界定。我们称之为“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会计核算三位一体的内部控制系统”(具体流程见下图)。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会计核算三位一体内部控制系统(二)FMIS的执行江苏省电力公司在各单位完善《财务手册》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化的计算机程序支持,将其规范的流程和相关业务部门的职权加以固化,并完善自动会计核算功能,构建了FMIS。经多年努力,总体上达到了“管理先进、技术可靠”的要求。至2000年5月,谏壁发电厂已投入运行,扬州供电局、镇江供电局等单位正处于正式运行阶段。(三)FMIS的内部控制程序FMIS的内部控制程序在原核算型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按《财务手册》规定的内容,将预算管理和作业控制的内容纳入FMIS,建立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与其他各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充分集成、信息共享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其基本控制程序包括控制单元、核算单元和辅助决策单元三个部分。L、控制单元是江苏省电力公司FMIS的核心组成部分,具体由预算中心和业务处理中心组成。前者根据财务手册预算管理部分的制度规定,负责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及考评;后者与财务手册的合同管理和会计实务部分规定的业务处理流程、职责、权限相对应,根据其设定的业务标准流程进行各种财务活动的流程控制,并与合同管理等工作相衔接。2.核算中心主要由总账中心和财务报告中心组成,其中,总账中心主要负责账簿登记等以会计核算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工作;后者主要负责报表的汇总上报等财务管理工作。3、辅助决策单元包括系统设置、查询分析和专项处理等。系统设置用以明确财务手册中各部门职责权限和业务流转程序,包括预算管理、责任单位会计核算各种标准代码体系;查询分析是用来提供企业内部管理所需的信息,包括预算、合同、资产及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专项处理主要包括实现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对固定资产卡片、工程、物资采购等进行专项管理。各职能部门根据本部门业务特点建立各项管理报告制度。如省公司预算执行报告制度、审计工作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等都已得到很好贯彻,并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江苏电力企业FMIS信息高度集中的特点。(四)FMIS的内部控制方法1、预算控制方法。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为企业所有职能的执行立下一个明确的企业目标,内部控制只能在一个严格制定计划的单位得到执行。江苏省电力公司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每年由财务、计划等部门对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等方面制定可行的预算,经有关部门会审,报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后下发执行,所属各单位在分目标利润的基础上,建立各自的分预算。“只有纳入预算范围,履行必需的审批手续和传递程序的经济业务,FMIS才能处理”的固化软件程序做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自动”控制和“自我”评价。2.授权控制方法。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要有授权批准制度,以确立完善的工作程序。也就是说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必须获得批准和授权才能执行正常的经济业务。江苏省电力公司一是根据国家电力公司的授权管理和经营范围制定有关《分级授权管理方法》,并在《授权经营书》上明确规定了经理、厂长的经营决策权、资金使用权等。二是根据国际一流电力公司的标准制定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工作标准》,对各岗位人员的权、责进行了明确的分工。FMIS固化的权限管理功能对之进行“自动”评价,超越权限的经济业务将被拒绝,企业财产的安全得到了保证,舞弊行为得到了控制。3、措施控制方法。(l)为控制财务风险,避免资金的分散浪费,公司采用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控制方法,实现了对资金流的统一集中管理和协调安排,降低了资金占用成本,提高了资金的流转速度,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2)在实物流方面,围绕物资采购和生产成本费用的发生实现对实物流转的综合控制。根据授权采购的原则,公司总部成立物资公司及招投标管理中心,对本部及所属各单位的大宗物资采购进行统一招标管理,合理配置资源,降低了库存材料的呆滞积压。所属各单位在授权经营范围内,对所需零星材料、配品配件、办公用品实行一次招标。公司总部财务部、审计部、法律事务部对所属单位标的超过1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审查。使用部门根据预算按实领用。财务、审计部门进行检查时,只需通过FMIS系统调用有关材料数据,抽样实地盘点,无需再进行原材料库存盘点,计算账实差异,提高了工作效率。二、相关控制系统的创新与实践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与有效有赖于以下四个层次的贯彻落实:以条文形式规定各项经济业务及会计处理的制度、目标、职责分工和各种行为规范,它构成对业务的制度控制层次;建立操作性很强的各种经济业务及会计处理的办事程序,对业务的过程控制加以落实,形成程序控制层次;会计人员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直接审核及处理,它构成了对经济业务的结果控制层次;内部审计人员的在线管理和离线监督构成了监督控制层次。从“全面控制论”的观念来看,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包括企业的所有活动,且必须能自动完成“建设一评价一再生”这样一个闭环控制过程。FMIS通过网络化的管理,使前二个层次得到了“自动”控制,总的来说还只是对经济业务的过程控制,体现了部分控制论,“内部控制只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与现代企业应实现全面控制的理论相对照,还显得不完善,为此,江苏省电力公司又对其它相关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一)组织控制组织控制是对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控制。组织控制的核心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总体组织机构设置的控制、会计和财务的组织控制。一是从决策层着手。公司成立了总经理领导下的经营委员会、预算委员会、前期及筹建委员会、本部工作委员会、监审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使公司总部的各项工作程序化、公开化。二是结合省公司系统多年的工作实际,组织专门人员设计了省公司本部、各供电企业及发电厂的总体组织机构,并按照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的原则规定了部门的岗位,至1999年底,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已全部完成。统一设置有利于归口管理,协调一致,既有效避免了机构的重复设置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对企业的财务和审计管理进行了创新,对公司所属各单位财务负责人实施派驻制、对审计人员实施分片委派制,充分发挥审计和财务监督的闸口作用。财务派驻制杜绝了企业领导人指使财务人员随意调账现象,避免了会计信息失真,保障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降低审计风险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审计人员分片委派制提高了审计报告的质量和审计效率。(二)人员素质控制企业内控制度的成效取决于职工素质的高低,职工的素质控制是内控制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司明确规定新进公司本部人员必须在全省电力系统范围内进行公开招聘,且应具备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公司人力资源部编制的《员工培训手册》和《员工岗位标准》,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与作业标准,使每一个员工都知道应遵循的行为要求,用作考核评价职工行为的依据,并实施末尾淘汰制、投诉查实待岗、换岗制。同时,省公司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的报酬以及良好的劳资关系也是促进职工诚实和努力的保证。(三)内部审计控制l、审计制度创新。从制度建设全面控制理论“建设——评价——再建设——再评价”的循环链可以看出评价的重要性,虽然制度的评价是整个企业共同的责任,但内部审计人员在线管理的参与权和离线监督独立性所构成的监督控制层次是内控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特殊组成部分,它既是企业内控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监督部门。内部审计在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健全性、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同时其本身也应有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控制制度可以分为内审组织控制、内审依据控制、内审准则控制、内审过程控制等四个方面。内审组织控制是内审工作开展的基础。公司及所属各单位均建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按规定配备了合格的内审人员,保证了审计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内审依据接来源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部分,外部审计依据是国家法律、经济法规、政策法令、会计审计准则等;内部依据是企业范围内的各种规章制度、计划、指标和细则等。审计部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并以外部依据和本企业制度为准绳建立了具体实施细则作为审计依据,保证了内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内审准则是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为了规范内审人员的工作,审计部根据审计署“八不准”条例,制定系列内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保证了内审工作的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内审过程控制是保证内审工作质量的基础。审计部在《江苏省电力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审计部门订立审计项目的计划和步骤:对被审人员的范围和目标做背景调查;确定项目总的范围和目标;确定每一步骤所需时间,使其符合审计时间的总体安排;实施初步调查,明确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优缺点;缩小审计范围及目标确定必要的抽样范围;实施必要的审计步骤来评估审计目标;复查审计项目并予以修正;征求被审部门意见;提交审计报告。2.《审计手册》的创新。审计部在原有内部审计控制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审计工作经验,正组织人员建立包括《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手册》在内的各项专业审计手册,规范内审人员的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同时为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开发提供前期需求设计。3、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创新。审计部通过财务与审计的数据接口,按授权控制的原则登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设计FMIS中加入职业判断模块,对经济业务处理的遵循性进行计算机和远程审计,同时通过审计网页建设达到内部审计资源共享。

内控心得体会例9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环境基础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相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环境基础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及提升产生影响和阻碍作用的各种因素的集合。具体包括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由一般环境和行业环境组成,其中一般环境主要涉及经济、技术、社会、法律等,行业环境主要涉及产业结构、竞争规则等,它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内部环境主要涉及企业经营方式、企业组织结构或体制、企业文化等。企业对外部环境因素一般无力控制,只能因势利导加以利用。根据环境基础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可以将其分为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技术资源和管理资源。在企业内部,各种资源要素应分别有其相对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制度,从而导致了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形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植和提升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企业间竞争日趋加剧,企业在核心竞争力形成后还要不断提升以保持持久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优势,从而适应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变化,否则,企业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就有可能转移、消失甚至成为核心障碍。为此,企业也应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适时做出科学评估和调整,以始终保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动态有效性。

(2)内部会计控制有助于促进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竞争环境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再仅仅是财会人员的行为,己经变成了企业管理层乃至每一个员工的自觉行为。当然,会计控制也有助于促进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如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会计流程再造,而会计流程再造又有助于企业再造工程的实施,从而推动了企业组织的变革,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这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主题已经转向了企业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

2.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互动分析

(1)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检验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设计是否有效的标准。前己述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使企业或组织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优势。核心竞争力能否建设好,还取决于相关机制和制度的完善程度。而这些均与作为企业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控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内部会计控制设计时必须从有利于核心竞争力建设出发,必须以形成企业持久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优势为衡量标准。否则,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设计、改革与创新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来说就是不成功的。

(2)内部会计控制的良好设置及运行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在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企业必须运用作为企业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会计控制,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能够通过控制意识的转变、会计组织结构的创新、会计流程的再造、会计管理模式的更新、会计信息与沟通系统的完善、先进会计控制方法的采用、会计控制制度的健全等内部会计控制新思路、新举措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保障。

(3)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都依赖于会计信息这个载体。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加强都必须依靠企业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信息是企业经济信息的主体。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完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的基本条件,也是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要求企业必须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企业应建立一个良好的会计信息及其沟通系统,信息系统的好坏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也会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

(4)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都以人为本。两者都强调了人的重要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需要企业不断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在新的经济时期,知识日益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人作为知识的主人,其积极性、创造性与聪明才智的发挥程度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创新能力,并最终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现。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组织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即coso报告)强调了人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强调内部控制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员工的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定、执行、评价、改进等一切过程都体现了人的意志,是人的意志的体现,只有人才能确定企业目标并设置控制的机制和制度。

(5)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文化乃内部会计控制之魂。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定位、企业形象、企业风尚等的总和,其中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从更高层次上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理念和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了企业文化,内部会计控制就成为融入了道德精神因素的现代管理科学。根据企业文化的特点,企业文化可由观念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次组成。内部会计控制中的观念文化是通过价值观念树立来展现的,观念文化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石;内部会计控制中的组织文化是企业文化之躯,支撑着内部会计控制的存在;内部会计控制中的制度文化同组织机构一样受观念文化影响,影响着企业的行为,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文化,是内部会计控制之魂。内部会计控制正是因为融入了企业文化,才实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会计控制。

二、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分析

1.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1)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近年来,我国一些优秀企业已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到了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意义,正在着力培育和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缺乏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识淡薄。目前我国还有不少企业对核心竞争力概念认识不清,企业的发展缺乏具有前瞻性的正确的战略规划,导致企业资源配置不科学、不合理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各项资源使用的一致性,成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障碍。企业竞争不得要领,不少企业缺乏明确的竞争优势战略,产品结构混乱,主导产业、核心产品缺乏。我国企业的竞争手段往往还停留在质量竞争、价格竞争、广告促销等方面,企业经营的成功往往仅归功于各项具体经营战术的运用和机遇的把握,没有竞争优势可言。

二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度基础不健全。企业制度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要有较强的竞争力,就要首先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对把国有企业改造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这一目标进行宏观管理,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企业核心竞争力赖以建立的制度基础还十分薄弱,公司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也未完全达到产权清晰、自主经营的要求,即便是改制的企业,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也不健全。

三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系统创新能力比较低,企业制度不够健全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系统创新。企业系统创新主要包括业务流程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和组织创新等六个方面。我国企业在业务流程创新方面,运用网络经济思想与方法进行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不够;在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自主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未能建立起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只能开展低层次竞争,新产品开发也较缓慢,且缺乏主动性,许多企业处于模仿阶段;在管理创新方面,利用现代管理思想、方法与手段对企业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不够;在营销创新方面,营销观念、营销管理和营销策略的创新不够;在组织创新方面,组织结构不够科学,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导致信息、知识在企业内部流通不畅,企业缺乏对人力资本的凝聚力。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四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本载体不到位。主要表现为:我国企业家能力与素质相对较低,企业领导人缺乏企业家应有的观念系统,企业家缺乏所应具备的理论与方法的训练,缺乏利用市场机制驾驭市场的能力;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本规划,造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盲目性;企业用人机制落后,缺乏公开、公平、公正、可量化的绩效考评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人才开发投资不够,致使员工知识更新不够及时,知识储备和积累能力不足,学习能力低下,缺乏创新意识,缺乏战略管理水平与能力;人才结构不合理,企业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普遍缺乏,这些都是制约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原因。

五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滞后。其一是认识不够到位。企业文化建设处于低水平阶段,甚至片面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混为一谈;其二是缺乏科学的发展战略,存在短期行为,未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独特文化;其三是企业文化建设重点不够突出,人本管理未落到实处;其四是重形象设计,轻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员工价值观与行为取向等深厚内涵的培养。

六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己建立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利用效率总体不高,企业信息传递存在障碍,未能实现企业部门或员工之间的有效协调和沟通,未能实时动态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控制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影响了企业市场应变能力的提高,未能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促进作用。

(2)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建国后开始实行以账户核对与职务分工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牵制制度。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会计主管部门偏重会计核算,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内部会计控制问题逐渐受到会计教育界、会计相关主管部门与会计实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我国理论工作者从不同层面对会计控制概念、职能目标等进行了讨论。如郭道扬教授提出了“全面会计控制观”;杨宗昌教授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融入会计学出版了《会计控制论》;阎达五教授提出,会计控制是指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指挥、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使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这些都对会计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学术界对会计控制高度重视的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和实务部门对应用内部控制也热情高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开始积极推进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建立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政策法规。如2000年7月财政部的《会计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提出要求;2001年6月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这些均表明,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己取得重要成果,但同时应清醒地看到:

首先,我国会计控制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在认识上还未达到统一。前己述及,目前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会计控制的概念。财政部2001年6月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提出,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是查错防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这些观点有很大的差异,这反映了人们在对会计控制的认识上还未达成共识,我国会计控制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成熟。

其次,在理论指导实践方面,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由于我国会计控制研究的历程很短,成果相对较少,研究内容不够深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理论指导实践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由于缺乏成熟理论的指导,企业会计控制普遍较弱。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比较关注岗位分设、组织设计、管理程序与手续、监督检查方式等内容,更多的是追究责任而非改善现状。许多企业在认识上非常模糊,没有认识到会计控制是以单一的内部牵制启蒙,逐步向防护性控制、指导性控制、效益性控制、企业核心竞争力培植等多样化方向发展的,从而导致会计理论与信息论、系统论及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很难真正融合。

2.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内部会计控制现状的联动分析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必须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加以认识。目前,我国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识淡薄、制度基础不健全、系统创新能力比较低、人力资本载体不到位、企业文化建设落后、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等现状与会计控制理论研究不够成熟及在理论指导实践方面面临的挑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

(1)我国目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产生不了强烈的对会计控制信息的需求,主要因为:

一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战略规划和明确的竞争优势战略,企业系统创新能力低下,很难产生对会计控制信息的强烈需求。使得企业对传统历史信息、货币信息和定量信息以外的非财务信息、前瞻性信息、无形资产信息等影响企业未来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信息及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技术、技能和知识的信息需求不足。导致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会计控制信息严重不完整,也缺乏相关性。

二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度基础不健全,制约了对会计控制信息的需求。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得还不够完善,未能完全达到产权清晰、自主经营的要求,从而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产生了影响。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不规范,崇尚“股东至上主义”,忽视债权人、顾客、供应商、职工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制约了对利益相关者信息的需求,作为公司治理核心的董事会成了“橡皮图章”,以高管人员为核心的决策体系既不能有效地对高管人员进行利益制约和行为牵制,也不能积极参与公司战略决策,从而很难产生对董事会业绩评价和激励的信息需求。因高管人员知识等方面的局限,也有可能忽视了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三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本载体不到位,制约了对人力资本进行确认、计量、报告、价值评估及激励约束的信息需求。

四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企业产生不了对塑造优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独特文化这一软控制信息的需求,对创建刚柔相济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文化、营造健康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文化氛围的要求不迫切。

五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对企业会计信息传播造成障碍,不能快速、准确、实时地传播会计信息,制约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会计信息的时效性要求。

(2)我国企业现有的内部会计控制不能有效提供满足构建核心竞争力需求的信息。

内控心得体会例10

(一)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 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要具有自己公司特色的核心竞争力,但从核心竞争力战略的角度来看,企业只有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才能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并培养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但战略目标是否能实施,取决于公司是否具备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来保证整个业务流程的有效执行。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得企业能够识别与管理各种风险,减少了企业的不确定性,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了企业战略目标得以落实。

(二)企业制度与发展的要求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支撑着规范的企业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等的实施,而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了以上所说的这些制度,所以说企业制度的实施离不开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与内部控制体系是相辅相成的。另外对于目前相关公司所发生的巨额亏损事件,一个公司如果在内部控制体系上存在欠缺,那么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三)有利于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对公司的管理主要是对风险的管理,国外企业自从提出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来,风险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更加拉大了国内与国外的经营环境。但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是与国际企业处在同一经营环境中,所以为了缩短国内国外的风险管理环境的差距,我国必须建立健全适合公司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大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能力。

(四)相关法规的要求 国内国外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通过控制内部控制体系来管理企业存在的风险,为了遵循相关的法规,企业必须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另外,企业实现目标收益必须依靠有效率的经营,并遵守法规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这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实现投资者预期收益的基本保证,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也是法律法规、投资者等的要求。

二、内部控制体系基本认识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一系列的管理已取得较大的进步,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如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增加防范风险措施等,这些均使得内部控制管理受到管理者的重视与青睐。因此了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概念对企业重视经营和管理,提升公司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发现问题的机制建设,处理外部监管与内部管理的关系等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一)内部控制概念 内部控制指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 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利润,保护资产的完整,使得企业相关信息资料真实可靠与经营方针得到贯彻执行,确保企业高效经济的运行,在管理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控制评价体系等方法、措施的总称。

(二)内部控制构建规则 在进行内部控制时,系统必须遵守的规则之一是全面性与重要性原则,全面性指在企业与各单位业务间实施全面控制、监督、执行的过程。重要性则强调在进行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分清重要业务及风险率较高的领域,对他们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除了以上两种原则,还必须遵守适应性与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外部的环境时刻在变化,若不能使企业内部的环境如业务范围、企业规模等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随着外部的环境及时作出策略上的变化,公司跟不上时展的脚步,必会被社会淘汰。当然。若仅仅满足公司各方面的需求,不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公司资金周转不过来,失去投资机会,公司也不能发展壮大。

(三)内部控制构建的关键因素 企业若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必要考虑企业内部环境、内部监督,合理的风险评估及良好的信息沟通体系。内部环境的稳定包括机构设置、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其次在处理业务过程时,内部的有效监督有助于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及早发现问题与改进问题。企业最重要的管理问题是对风险的管理,有效的信息沟通体系,能准确及时收集到所需信息,高效的信息传递能及时识别企业业务存在风险,实现有关目标的风险控制,并确定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完善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时,企业把治理的重点都转向到了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上,以便增加企业自身的免疫能力。在内部控制体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虽然从传统的“二分法”到三要素,最后统一为先进的管理五要素上,然而在进行操作时,对内部控制的工作范围理解依旧狭窄,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信息与沟通的实施仍考虑得不够充分。还有部分人认为内部控制仅指会计控制,这种以偏代全的理解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应充分认识现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局限性,以便企业提出更好的改进方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

(一)监事设立不规范 现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委托权在所有者与经营着间分配不均的原因在于监事会的来源不规范。大部分企业的监事会由企业内部组成,导致监督的底气不足。其次监事会的权利小,责任不明确,缺乏约束企业规范的机制,其下设置的办事机构大都处于空虚状态,这样设置的监事会有名无实,使得企业处在被内部人控制的状态下,不能作为约束领导者的监督机构,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还能为内部人员进行信息造假作掩护。

(二)法人控制结构不平衡 在我国,国有企业占据着重要的比率,这样的结构使得公司间难以实现责权明确,产权分明,进行科学的管理,虽然这些问题得到改善,但企业独立的法人控制还未得到落实,相应的监督机制没有形成。其次,人的责权也不明确,未对监督者与人监督的范围加以确认及认识。虽然人在处理公司业务问题等内部控制上取得了好的成绩,但在委托人对人实施的控制上却没有明显的效果,出现了内部控制只能掌管下级人员,领导人员则无法管理的问题。

(三)内部控制时机与动力欠缺 人没有制定相关的规定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束缚了自己,无法让自己发挥最大的功效,加上委托人没有对人实施任何的激励约束机制,内部控制的收益隐性化、长期化,边际收益低于边际管理成本时,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缺乏动力。内部控制时机缺乏在于没能形成内部控制外部化,实施外部化可以降低信息的不真实性的概率,降低成本。但由于外部力量已被收买,使得行使监督的外部机构难以保持健康的体制,导致外部控制手段落后、成本较高。

(四)缺乏控制的环境 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前提是具备一个健康的控制环境。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及企业产品供销市场等外在体系组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在法人治理环境不成熟的情况下,内部控制体系缺乏约束力。因此必须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成熟化,加大人才市场对经营层的约束力,才能缩短市场需要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出现的时间。

四、内部控制体系评价标准

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对内部进行控制时,还必须有一套客观的评价标准,这套标准不仅可以评估企业一段时间的工作成绩,改进内部控制体系的不足之处,为管理者提供制定战略目标的依据。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标准不仅可以从企业管理方面着手,也可以从上面所讲的内部控制因素入手。控制体系评价的标准可以分为一般标准即应遵循和达到的目标的体系与具体标准,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一)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 完整性是其它控制体系评价标准的基础,也是评价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完整性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进行整体控制,另外内部控制用不同方法进行评价时,每一环节都须呈现出一种系统性,如从资源角度来讲,应建立人力资源控制系统、物力资源控制系统等。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实质上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这就必须理解内部控制本身是个单独管理活动,并不是个综合的管理制度。企业规模越大越复杂,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的要求就越高。最后不管评价什么,都要把评价指标放在一个具体的环境中进行评价。

(二)内部控制体系的合理性 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指内部控制的适用性与经济性。若企业不考虑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会脱离内部控制的根本目标,严重的将给企业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给公司造成负面的影响。适用性表明企业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必须符合企业的要求,由于每个企业的规模大小、经济技术、文化环境不同,所需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同,必须依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企业运营的工作内部控制体系。经济性主要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浪费,增加物质的循环利用,所以企业应以成本效益为原则,使得内部控制花费的成本与产生的经济效益间的比例保持在适当范围内,这样企业才能盈利,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

(三)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指企业颁布的措施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适应,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发挥作用,若不考虑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则其他的合理性与完整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的第一条标准是不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这是企业运作的基本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一条,才能考虑企业所追求的目标。有效性要求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防止错误的发生,提高产业效率与效益。另外有效性还表明企业内部各控制机制必须相互协调发展,不能自相矛盾,不顾此失彼,要使得公司机制在整体上发挥最大效用。

(四)内部控制体系的目标性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管理者考察绩效,评价管理者是否进行了有效管理,都是依据是否完成了制定的目标。其次,目标能否实现,必须通过设置相应的控制因素来实现目标,控制因素则是根据易发生错误环节的特点进行控制来发挥作用的。最后,不同的目标及控制因素需要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才能有效预防问题的发生。因此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标准除了以上所说的合理、完整、有效性,还需关注目标性,若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满足了以上三个要求,却达不到企业规划的目标,也不能算作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五、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建议

企业建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但能否盈利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建立了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企业只有在盈利的前提下,才有资本周转,更好地调节企业其它业务协调运转,有动力进行其它的事情,履行社会赋予的责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上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认识做了基本的介绍及衡量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是否完善的标准讨论,都是为了改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不足,构建一个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一)决策权、经营权与监督权的平衡 股东大会决定了公司的战略目标与经营方针,但由于股东大会召开的次数少,大部分成员也极少参加股东大会,因此对公司的实际操作有着很大的困难,也就委派给公司重要的人物进行管理。监事会则起到检查公司账务,对公司的违法行为起着监督作用,当经理的行为影响到公司的利益时给予揭发,并监督相应部门给予惩罚。在决策权与监督权和经营权平衡下,可以提高公司部门的合作效率,防止相关部门过分专权损害股东和员工的利益,或者使得有关部门处在虚空状态,不仅没起到任何作用,还可能增加企业的消费,使企业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二)审计部门的完善 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得以发挥作用的有力屏障。审计部门大致可分为隶属于经理层、隶属于董事会、隶属于监事会,分由公司经理直接分管与董事会管理与监事长分管。第一种由于效果差,现基本上已不用,第二种只能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第三种能深入到公司的各层管理,是目前运用较广的一种方法。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责任是监督公司内部制度是否落实,更换外部审计机构及保持与外部审计的信息沟通,更重要的是审查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适应公司的发展,但是此种机构要防止董事会损害公司的利益。

(三)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一个健全的规章制度,主要是加强规章的完整性与统一性,防止经济犯罪找到可寻路径,走上不法之路。它的统一可保证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操作,对同一笔业务可有相同的结果,不会造成决策由于信息的可比性差带来的失误等问题。其次,公司具备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让工作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必循,更不会让公司相关的部门形同虚设。内部控制规章制度的建立,使得各岗位的操作流程做到科学与规范化,不仅可以防范风险,还可以堵塞漏洞。

(四)完善的财务控制体制 财务控制制度的完善可以预防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风险,遏制经理层乱用职权,贯彻落实管理层经营方针。由于财务这个特殊的职位,必须由董事会聘任与解散,公司经理聘任,在公司重组时,财务人员是最先被替换的。财务人员与经理相互制约,使得相关财务信息更透明与准确,避免经理与财务人员合谋,使得信息不准确,损害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当公司财务存在重大隐患时,财务人员能及时制止,阻止风险的发生,投资者也能从公司的财务报告中知晓公司的财务状况,决定是否进行投资等问题。

总而言之,企业应知晓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的体系评价标准,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提供参考指标。除此之外,我国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法规体系,参考先进公司控制体系指标,加强企业审计部门的监管,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仅依靠公司管理者制定相关制度,还得依赖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实施的规章制度进行检查。企业只有完善自己的内部控制体系,抓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