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一年级教学反思模板(10篇)

时间:2022-09-15 20:52:55

一年级教学反思

一年级教学反思例1

阅读教学中,学生接触文本之初,就会有一些问题;展开文本之后会自主解决一部分,其间又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未解决问题进行梳理,形成几个核心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思考后应答。面对学生的应答,教师首先要耐心倾听,准确理解,迅速做出判断。

[案例1] 倪鸣老师教学《石榴》一课片段:

师:这一部分,你觉得哪儿写得最有趣、最生动?

生:“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师:石榴娃娃多顽皮呀!(课件映示)这是笑得——(咧开了嘴!)这是——(笑破了肚皮!)

师:同样都是笑,为什么作者先写“咧开了嘴”,再写“笑破了肚皮”呢?

生:它必须先要经过刚成熟时的“咧开了嘴”,以后才会“笑破了肚皮”。

师:你是一个特别理智的孩子,能从植物生长的过程来分析。有没有同学从“笑”上来考虑的?

生:有一个石榴裂开的口子很小,就说“咧开了嘴”;有一个石榴裂得非常大,作者就说它“笑破了肚皮”。

师:作者是用不同的石榴来告诉我们,石榴笑的程度越来越深!所以,作者后面用上了一个词——“甚至”。以后,当你要表示程度加深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个词了。

当学生应答正确或很精彩时,教师要毫不吝啬地送上恰如其分的表扬;当学生的应答比较零散或缺乏深度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理清头绪、抓住重点,引领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并渗透相应的写作方法,再瞄准教学目标、回归文本,联系上下文对症下药、循循善诱,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领下,自主建构新的知识,经历自悟自得的过程。

二、 智慧理答基于理性

小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一些课文内容的背景与文化内涵不甚了解,很容易出现断章取义、片面理解甚至是错误观念。教师面对学生应答偏差,如不及时加以辨别与矫正,很有可能让学生产生误解,甚至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案例2] 窦桂梅老师执教《三打白骨精》一课片段:

生:我觉得白骨精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很顽强,很执著,很了不起。

师:啊?那你说说白骨精这么执著的目的是什么?

生:要害唐僧,要吃唐僧肉。

师:那该怎么评价白骨精的这份“执著”呢?你先想想。

生:孙悟空对师父有求必应,有情有义,很执著!

师:你说孙悟空执著的目的和白骨精执著的目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孙悟空的目的是善的,白骨精的目的是恶的。

师:你真是“善恶分明”啊!那么,现在请你结合妖精的“无心向善”谈谈妖精的执著。

生:妖精的执著用错了地方,所以下场罪有应得。

师:妖精的执著,不是智谋,而是不择手段的害人阴谋!方向错了,方式再好,那也是南辕北辙!

当学生应答有错时,我们不妨转换视角,尝试拓宽学生的狭隘思路,通过反诘,让学生与原有的错误想法发生碰撞,从而形成正确的观念;当学生应答出现歧义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充分思辨讨论,再次研读文本,体会作者思路及主旨;当学生的应答肤浅片面时,我们可以补充必要的资料,帮助学生站在更广阔的背景之下来观照自己所学的内容,推进学生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三、 智慧理答趋于理想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会抓住学生应答这一资源,用智慧理答的方式,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进程,给予必要的帮助,灵活而有效地进行引导与点拨,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营造积极探索的学习氛围,形成民主理想的课堂。

[案例3] 于永正老师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片段:

师:林冲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用几个词语概括。(生答:谦虚、武功高强、忍辱负重、懂礼貌、胸怀宽广等)

师:你们的答案都正确,但作为高年级学生应该看得更深更远。默读全文,边读边想林冲为人与众不同之处。最终将林冲的为人浓缩成一个字。(生答:忍、让、礼、谦、宽)

一年级教学反思例2

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粉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钩子,6像口哨,7像镰刀,8像葫芦,9像蝌蚪。另外,我很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分类》这一课中的“做一做”时,大多数学生都分苹果、梨和桃子三类(3个苹果,3个梨,3个桃子),这时,有个学生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说她是按图形分类的,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她说:“有3个三角形,3个圆,3个正方形,共有9个图形。”我当时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 对其他孩子说:“其实这幅图还有不同的分法,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不同颜色来分类。

一年级教学反思例3

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粉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钩子,6像口哨,7像镰刀,8像葫芦,9像蝌蚪。另外,我很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分类》这一课中的“做一做”时,大多数学生都分苹果、梨和桃子三类(3个苹果,3个梨,3个桃子),这时,有个学生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说她是按图形分类的,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她说:“有3个三角形,3个圆,3个正方形,共有9个图形。”我当时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 对其他孩子说:“其实这幅图还有不同的分法,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不同颜色来分类。

一年级教学反思例4

新教材的每篇课文中要求学生认识的字都在10个左右,再加上要求学生会写的字,一堂课十几个字,也就是一堂课要把十几个生字新面孔要变成老朋友。这么大的识字量,要求学生在课上全都认识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下或在家里认字,这就要求给学生创设识字的环境和氛围。我首先和学生家长联系,要求他们把学生要认识的字做成生词卡贴在床头等位置,学生可以随时在家识字。在学校里利用黑板报丰富学生的识字环境外,要求学生把认识的生字,课外积累的生字认识的生字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组成词语、制成卡片,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借助这些字词的具体运用情节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了学生的识字意识。

二、变换方法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此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一)猜谜语识字

学生年龄小,如果让他们单调地读、记生字,效果很差。如果教师编字谜,让学生猜字谜,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三人同看日出是春”“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一半水里游,一半吃青草是鲜。”我发现,在让学生猜字的时候,就连一些学习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想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二)加一加、减一减识字法

加一加、减一减识字法就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字形、部件、独体字等,进行加一加、减一减就成了新字的方法。如:禾+中=种,日+月=明,白+水=泉,植-木=直等。学生在数学课上学过加减法,在语文课中也有加减法,觉得很好玩,在玩的过程中识字,使学生乐学、好学。

(三)比较识字法

有一些形声字或字形相近的字,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着来记忆。如:清、情、晴、蜻、睛,这几个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声旁都是“青”,它们的韵母都是“in”。“晴”的形旁是“日”,表明这个字与“日”有关,是天气晴朗的“晴”。再如“火、伙”、“半、伴”虽然这两组字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还有“妈、奶、姐、姑、娘”,因为妈、奶、姐、姑、娘她们都是女的,所以这些字都是女字旁。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四)扎实的课堂学习

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生字多阶段复现,在复现中巩固识字。

1、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读准字音

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的。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我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看看生字条中的生字宝宝,你已经认识了谁?跟它打声招呼吧(读出字音),还有谁你不认识?快把它从课文中找出来,圈一圈,借助拼音读一读吧。”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很乐意到课文中认生字,获得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

2、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生字

合作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课堂上,我们把学生分成四个人一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在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强化对字音、字形记忆,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各自的识字方法,并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步领悟,进而掌握最佳识字方法。通过这种简单的合作学习,所有的学生都主动参与,实现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3、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如学到“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一句时,我让学生读儿歌《猜一猜》中的句子“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通过比较读,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长”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不同,字义也不一样。

4、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巩固识字

在教学中,一方面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经常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开展了推荐读书活动,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识字的巩固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既有效地巩固了识字,又使学生及早接受独立阅读的训练,获得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培养。

三、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们的特点是都喜欢听表扬的话,都愿意得到教师的奖励。因此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我把要求学生认识的字先板书出来,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比一比谁记得快,谁记得多。记得快的、多的予以表扬和奖励。这样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学生争相识字、记字,希望自己比别人记得多,争当识字冠军。

在课堂教学中,让识字多些的学生发挥一技之长,给其他同学讲他识字的诀窍。小学生就是这样的,讲课的小朋友觉得新鲜,喜欢登上讲台为大家说,领大家读(即使他说得不一定具理论性,不一定富推广性。)但是每个孩子都很珍惜能上台讲的机会,因此在课下也更加用心识字,归纳方法,兴趣更高涨。而识字量较小的同学,看着自己同样大小的学生站到台上,也是兴味盎然的看着、听着、记着,同学口中的方法,对她的实用价值似乎比老师地方法更有用呢!

在课后,开展“比一比”活动,学生把认识的生字,课外积累的生字认识的生字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组成词语、制成卡片,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评比“识字能手”。借助这些字词的具体运用情节来加深印象、激发兴趣。

一年级教学反思例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导致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表现为以教为中心,以教案为本,学围绕着教,就是你讲我听,你问我答,课堂气氛较沉闷。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更重要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抓住学生活动的兴奋点,按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欢听的,喜欢看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场景,比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自主探索的欲望,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如教学12—9,由具体情景引入后,先让学生想,想不出来,就拿出学具来摆,摆明白之后再互相交流,在比较,吸收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会计算方法。在练习的初始阶段,也要强调多摆,多圈,多说,以表象来支持学生的思维。这样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伴随学生自身的情感成为他们自主学习的需要。数学是充满乐趣的“学问”,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二、创设情景,营造与人合作的学习氛围。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学习、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合作精神是教学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的一环。在一年级课堂教学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单一的交流形式,变“双向交流”为“多向交流”,使学生感到自由,轻松,学生成为交流的主体。

教学片段:得数是10的加法

师:同学们想不想分苹果比赛?

教师提要求:

A、每4个人一组(每组一捆“小棒”)同学之间要合作,一个同学负责分,两个同学分别说怎样分两堆,一个负责记录。

B、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有几种方法?

师:请同学们按小组汇报的情况。

52431

58679

师:我们把10个苹果分成9和1,你想到什么算式?10分成8和2,你想到了什么算式?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可以自己发表见解,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其他的同学,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如:上述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说我想到了:9+1=10,10—9=1。马上有学生补充说:还有1+9=10,10—1=9;接着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想到:8+2=10,2+8=10。老师接着问通过这些算式,你还想到什么算式?学生说:想到10+0=10,又有学生说,想到10—10=0,还有0+10=10。这种合作学习,增加了信息交流量,丰富了自己的见解。被同伴认可,一次认可就是一次成功。成功可使学生产生自信,学生获得自信,自我肯定等一系列的情感体验。这种良好的情感体验的不断实现,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力。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发挥的前提,根据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启蒙阶段的特点,我在教学时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

教学片段:操场上(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吗?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生:我喜欢羽毛球;我喜欢体操;我喜欢跑步;我喜欢足球。

师:同学们的兴趣爱好真广泛,现在我们到操场上去看一看,这些同学在干什么?

(出示场景图,并揭示课题:“操场上”)

师:根据这幅图,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A男生有()人;B女生有()人;C一共有()人;D男生比女生多()人;E女生比男生少()人;F是女生多还是男生多?G带帽子比不带帽子的少()人……

没有牛顿对落地苹果观察和发现,如何产生“万有引力”定律,没有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的体验和发现,也不会有对浮力的认识。这些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他们想提的问题,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

四、以人的发展为本,给学生留下学习与探索的时空

阳光雨露禾苗壮。就像生命离不开水,离不开阳光和空气,学生的学习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留足思维的时空,让学生自由的发展,想象就能张开翅膀,在学习的蓝天翱翔。课堂教学不该由教师主宰,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背景材料,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如教学片段:操场上(二)

师: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会解答吗?你是怎样解答的?把你的方法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师:一共有()人,这个问题,哪个小组来回答?

生:一共有10人。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我们这组是把男生的人数和女生的人数加起来的8+2=10。

师:男生比女生多()人,这个问题哪个小组来回答?

生:男生比女生多6人。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能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全班同学听吗?

生:我们是一个男生对一个女生,剩下的就是多的。

生:从图中这两个男生和这两个女生一比,剩下就是6个男生。

生:我们是算出来的,男生有8人,女生有2人,8—2=6。

生:我们是比出来的,8比2多6个。

生:女生人数只有男生中的一部分,一看就知道男生比女生多6人。

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对知识而言,把学习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同学,教师成为交流学习的亲密伙伴,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简单数据调查和游戏活动等多种形式,自主地积累知识,获得信息,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是相当可喜的。但是,认真审视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1、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式”,还要不要“接受式”

我们知道,学习方式的选择应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水平,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让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探究式”适合智力好,主动性强的学生,而学生的智力发展,知识水平不平衡是客观现实,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会严重脱离一些学生的实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个性不同,所以,“探究”也好,“接受”也罢,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学习方式才是有效的。如果我们教师不顾实际,对于明明是简单而不需探究的,或者学生没有能力探究的的那些知识,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时髦”,那可能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2、教学注重“过程”,还要不要“结果”

教学“重过程”也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随之而来,又一种声音似乎越来越流行,认为知识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当做的是改变过去轻“过程”甚至无“过程”的现象,不仅使学生“孤零零地掌握,记忆,再现”知识,而且是学生弄清知识发生过程的“来龙去脉”,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重构,质疑,批判”知识。“结果”与“过程”并非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统一的关系。

一年级教学反思例6

1. 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到了识字教学上,并且让识字的形式多样化,更加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我的识字教学环节一共用了三种方法。

(1)复习旧知,在教学“对”这个字的时候我问孩子们在哪里见过或听过这个字,有的孩子说在报纸上,有的孩子说作业全部正确老师会打对勾等等,在说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积极性也提高了。

(2)甲骨文猜字法,我把云、雨、鸟和虫的甲骨文出示出来,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个甲骨文相对应的汉字,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有一个孩子在说“鸟”字的时候说上面是小鸟的头,里面是它的眼睛,下面是小鸟的身体和腿,孩子在学习汉字结构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3)谜语猜字,在讲风字的时候我跟孩子们说我们还有一个生字宝宝有点害羞,你们猜到它的名字它会出来呢,谜语很简单,但是孩子们一听猜谜语,一个个精神都来了,保证了课堂效率。

一年级教学反思例7

环境和我们

第一课

一天的垃圾

本课作为环境单元的起始课,通过调查家中一天的垃圾情况,开展讨论,从而意识到日常生活垃圾的数量之大,对环境的影响之大。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受到震撼,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也为后续教学开展打下基础。

一、从学生出发,处理教材

本课教学最大的难处就是一天垃圾的调查情况。如果按教参建议,让学生将家中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课堂中进行统计分类,可能效果会很好,但随之产生的负面问题也更多,如学生的思维意识还无法将这种活动定位为科学调查探究,更多的是纠结谁去分捡垃圾,因此在活动中也就缺乏学习的主动,另外教室学习环境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我将此项调查活动调整为课前在家中完成调查统计,要求详细记录一天中产生的所有垃圾项目,每一种的重量。并用卡纸片记下每种垃圾的名称和重量。课堂教学时,分拣、分类垃圾活动就变成分拣分类垃圾卡纸活动,改变了学生对垃圾厌恶心理又能进行实际操练。虽然垃圾卡片不能给学生带来嗅觉恶心,但ppt中垃圾图片却能给很大的视觉恶心感。

二、结合STEAM观念,落实新课标

一年级教学反思例8

设计意图

本课以学习兔子舞的3个组合动作为主线,设计“开心模仿、复习旧知、快乐新授、分组练习、游戏巩固、快乐回放”等环节,环环相扣,采用编口诀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他们始终能够主动地学习、快乐地学习,较快地掌握兔子舞的3个动作组合的名称、路线、方向,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全面发展身体技能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人数:36人 课次:第一课时

教后反思

这一节小学低年段体育课,主要凸显以下几个特点:

一、立足生活,整合教材

为开发校本课程,充实大课间的体育活动项目,丰富校园生活,笔者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根据“兔子舞”动作活泼、节奏明快、富有活力、集舞蹈、健身与运动为一体,具有较强趣味性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大胆探索低年级学生学习兔子舞的新教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模仿中、口诀中、合作中、游戏中较快地掌握兔子舞的3个组合动作的名称、路线、方向,提高动作的准确性、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度,提高学生的体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同时,引导学生在跳兔子舞中体验快乐、在游戏中释放心情、在分组中学会合作,在展示中提高自信,在作业中课外延伸,使跳兔子舞日常化、生活化,促进学生的健康意识及锻炼习惯的养成。

二、面向全体,缩小差异

本课以学习兔子舞的3个组合动作为主线,设计“开心模仿、复习旧知、快乐新授、分组练习、游戏巩固、快乐回放”等环节,环环相扣,激发全体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能够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最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优生体验到成功快乐的同时锻炼了组织能力;中等生在榜样的激励下自觉地进行学与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后进生在组长和教师善意的提醒和反复的辅导下也能体会到进步的快乐,在学练过程中努力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分组练习,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性方面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帮互助的意识,增强自信心。

三、寓教于乐,教法创新

一年级教学反思例9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一课出自《新目标》七年级Unit 5,其主要教学内容为学会用“have”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和回答;教学重点是与球类运动有关的词汇学习以及使用“do”和“does”引导的一般疑问句的学习和应用;教学难点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以上句型。

二、设计理念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网络信息、电视、报刊杂志等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初中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确立了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为: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图像和声音的巧妙结合,形象化的呈现情景和创造情景,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便于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吸收,启发其思维活动,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去,实现生生互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教学意图,以便节约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目标设计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据此确定了本课时的总体目标为: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实现语言交际,培养自信,感受成功。具体目标包括以下三点。

1.语言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与球类有关的词汇,运用“have”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与回答。

2.语言功能目标

能用“do”和“does”引导的一般疑问自如地谈论学生所拥有的物品,具有和他人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将本课内容与奥运结合,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

Step 1 Warming-up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唱一首上一单元所学的英文问候歌曲来放松紧张的心情。

Step 2 Leading

1.Show a short play.

“Flash 1”展示的是与排球、篮球、足球、乒乓球有关的体育英语短片。

“Flash 2-11”展示学生们提到的所熟悉的球类运动项目。

设计思路:从学生熟知的话题入手,运用有声的多媒体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引出本课的话题,使导入部分具有“切入口小,切入主题快”的效果。

2.Learn the new vocabularies.

设计思路:利用生动形象的球类运动图片,或利用老师、学生所带的球类实物进行新单词的学习。在这一活动中我一边介绍生词,一边把各种球或球拍采用扔、踢、递、投等方式分发给不同的学生,一是为活跃课堂气氛,变枯燥的单词学习为生动有趣;二是为下一步就物品的所属关系进行交际提问做铺垫,一切教学活动都丝丝入扣、过渡自然。

Step 3 1c

1.This activity provides practicing the key sentences.

设计思路:利用学生手中的物品导入第二人称句型的学习,先操练肯定回答,后转换成否定回答。可以把学生手中的物品拿掉,创设无球情景,自然地引出否定回答。运用连珠炮似的提问方式从听与说的角度进行语言点的训练,当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上口后,则可导入“pair work”进行学生之间的对话练习,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以致用。

2.Where are my soccer balls/basketballs/volleyballs?

Bring your balls here. Listen and ask.

设计思路:通过寻找球的主人,让两个以上学生带着球站在讲台前创设第三人称复数的句型操练。

3.Make use of the balls in students’ hands to drill .

Does she/he have a soccer ball/basketball/volleyball?

Yes ,she/he does. / No, she /he doesn’t.

设计思路:利用学生手中的物品导入第三人称单数的句型操练。

Step 4 Break

Do sports with the students.

设计思路:本环节一是考虑到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保持,需要中场休息。于是结合奥运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展示了一幅福娃们做运动的画面,同时放一首与体育有关的动感英文歌曲,让学生们利用手中的球类物品,伴着音乐一起运动、放松;其二可运用所学的句型“Do you /he/she/they have…?Let’s play…”邀请老师、同学一起放松,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Step 5 A memory game

设计思路:针对本班学生基础较好,能力较强,我把本课的2c的结对活动改成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记忆力比赛,让两个“volunteers”迅速观察画面内容,然后面对学生。学生可利用本课所学的句型提问,能力强的学生还可拓展运用“There be”句型。在有趣的竞争活动中,创设了交际情景,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

五、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尽量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Do you/they have a …? Yes, I /they do. No, I/ they don’t.

Does she/he have a…? Yes, she/he does. No, she/he doesn’t.

六、教学反思

一年级教学反思例10

    一、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就建构主义的理论而言,学生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创设的氛围中,依靠一定的方法和教师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自己练读课文,在对老师同学朗读的听读中学会自己不会的字,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发现规律,体验感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合作记字,互检认字情况,自由组合做拼句游戏等。在多项生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真正地站在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位置。

    对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学习似乎要求过高,课堂上也难免有些混乱,但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掌握了基本的自主合作的技能后,他们获得的将是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

    本课在完成听(接触汉字)和读(学习汉字)这两个环节后,进行认(巩固汉字)的活动时,充分利用了学生原有的基础和生活的环境。教师启发:小朋友平时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或街道上,或广告里,或校园里,或父母同学的名字里),由于学生耳濡目染地生活在汉语的环境里,所以说出了“大翔超市”、“快乐大本营”、“大风车”等词,使识字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正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的 “儿童利用他周围的一切塑造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