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大三年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3-19 07:06:00

大三年中总结

大三年中总结例1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1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6)06―00115―03

1.引言

产业结构是指经济中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间的比例关系的联系总和,产业结构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利于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和自然资源的科学配置,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实现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佳化。河南省在1980年三次产业结构产值排序为“二、一、三”,产值比为40.7:41.0:18.3,就业比为42.9:28.1:29.0,表明河南省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近二十多年来,河南省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2003年,河南省三次产业产值排序为“二、三、一”,产值比为17.6:50.4:32.0,劳动力就业比为60.2:19.6:20.2,产业结构偏离度为85.2。与中部六省平均值(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相比,河南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偏高0.8%,就业比重偏高6.O%,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偏高3.6%,就业比重偏高0.8%,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偏低4.4%,就业比重偏低6.8%。和全国产业结构相比,河南省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偏高3%,就业比重偏高11.1%,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偏低1.8%,就业比重偏低2.0%,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偏低1.2%,就业比重偏低9.1%。与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比,河南省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偏高9.4%,就业比重偏高24.4%,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偏低1.3%,就业比重偏低11.4%,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偏低8.1%,就业比重偏低13%。这表明目前河南省产业结构高度较低,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明显不对称,产业结构很不合理。

2.河南省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2.1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

比较劳动生产率B是指各产业的产值比重C与劳动力比重L之比。目前,普遍认为结构效益高的产业结构应该是各行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接近1,为此,构建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指数S。

式中:B为比较劳动生产率,s为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指数,i表示三次各个行业。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1980―2003年间,河南省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略低于中部平均值,但是,远远高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值,并且河南省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呈直线下降的趋势,说明河南省近些年来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总产值的比重相对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在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趋于下降。河南省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略高于中部平均值,低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值。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略高于中部平均值,除2003年外都低于东部平均值,除2000、2003年外都低于全国平均值。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呈上升趋势,反映了河南近些年第三产业的发展。河南省整体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指数呈上升的趋势,反映了河南省内部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失衡趋于严重,产业结构效益下降,产业结构正向不合理方向转化。

2.2产业波动状况

产业波动是影响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原因。产业波动幅度越大,波动周期的间隔时间越短,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就越差,对经济效益的负面影响就越高。总体产业波动的情况除了受各次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变化影响外,还受各次产业本身波动状况的影响。其波动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河南省经济总量的波动情况。

经济增长是否稳定、波动程度的大小是影响经济增长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平均增长水平相同的条件下,经济波动程度越小,经济发展就越平稳,增长效果就越高,反之亦然。而在总体经济增长和波动中,各个产业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一般地说,各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率要以相互协调为前提。第一次产业的作用率过高会引起经济增长总体效率的下降,第二次产业的作用率过高会导致经济过热和波动,而第三次产业对增长的较高作用率可能既有利于提高增长效率,又有利于经济稳定增长。各部门对增长的作用率取决于其所占比重和增长速度。因此,对各产业的增长和波动情况及其对总量波动的作用进行分析,对于正确认识总量波动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波动的情况一般通过其增长速度来衡量。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情况见图1:

大三年中总结例2

一、按照《2000年普法要点》的要求,继续抓好《北京市劳动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三个五年规划》(京劳法发〔1997〕32号)最后一年普法教育工作的落实,确保“三五”普法教育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认真搞好本单位“三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总结。按照《“三五”普法总结验收意见》提出的基本标准、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以及北京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北京市“三五”法制宣传教育总结验收工作意见》(京法治〔2000〕1号)的要求,深入扎实地开展好总结验收工作。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三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安排如下:

7月底前为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自查和总结阶段,8月10日前将总结交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9月10日前为市局对区、县局的检查验收、评选阶段,具体形式另行通知。市局在9月20日前将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三五”普法教育工作总结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北京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接受验收检查和评选。

三、提高对“三五”普法教育总结验收工作意义的认识。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法治的基础工程。对社会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可以为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系统内部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是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实施依法行政的必由之路。我们已经经历了三个普法五年规划,通过总结,找出经验,找准问题。在此基础上,按照《北京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2000?2002)》(京办发〔2000〕25号),制定本单位的普法规划,将普法教育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四、加强对“三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的领导。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三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系统该项工作的组织,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三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或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总结验收工作的组织实施,并明确具体承办人,确保总结验收工作取得实效。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普法办公室关于印发2000年劳动保障普法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现将《2000年劳动保障普法教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附件:2000年劳动保障普法教育工作要点

2000年是“三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是为开创二十一世纪普法教育工作新局面打好基础的重要之年。根据全国普法工作的要求,结合劳动保障工作实际,2000年普法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紧紧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坚持开展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切实做好“三五”普法规划的检查验收工作,研究制定下一步规划,全面推进劳动保障依法行政,将普法教育不断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一、围绕劳动保障工作全局继续推进普法教育

普法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劳动保障工作的全局来开展。充分发挥普法工作在推进各项劳动保障工作中的宣传、教育、引导、保障作用。

一是不断强化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对党和国家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贯彻中央关于从严治政的要求,为推进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是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方面的学习,继续开展对干部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的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的水平。

三是结合推进各项劳动保障工作,把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和劳动保障法律知识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开展普法教育,将两个确保、社会保险费扩面征缴、劳动力市场管理等项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二、认真做好“三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

做好 “三五”普法教育总结验收是今年普法工作的重点。根据中央文件和全国人大决议精神,以及全国普法办制定的验收指导意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都要确定相应的验收标准和方案。这次总结验收的基本原则是,谁制定规划,谁组织验收。验收的方法是在自查的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验收,有重点地进行抽查。为此要求:

一要抓好验收的质量。在严格考核验收的基础上,做好“三五”普法的收尾工作。凡是验收不合格的地区,要提出限期整改的要求,进行补课。

二要做到验收工作不走过场。要认真总结“三五”普法工作中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改进措施。部里普法办将对各地开展总结验收的情况进行抽查。

三要按期完成验收工作。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在9月底以前完成本地区的验收工作,并写出总结验收报告及下一步的普法工作建议,上报部普法办。部里将进行评选,为全国普法工作总结表彰做好准备。

三、研究制定新的普法教育工作规划

开展普法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根据中央的要求,在做好“三五”普法总结验收的基础上,要抓紧研究制定今后的普法教育规划。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新的普法工作规划的制定,从整个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全局来谋划,形成一些前瞻性的思路,使普法工作更好地为推进各项劳动保障工作服务。

一是制定新的普法教育规划要与立法规划相一致。通过开展普法教育,一方面要促进现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另一方面也要为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

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基层实际情况。要结合总结“三五”普法情况,对下一步的普法教育工作思路、主要任务、方法措施等问题进行调研,注意总结和发现“三五”普法教育工作中成功的做法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使新的规划内容贴近实际,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进一步细化普法教育的具体措施。各地要进一步积极探索普法教育的新方法,采取广大干部和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形式,广泛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简明易懂、深入浅出的普法教育活动。

四、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力度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要结合各项法制工作的推进,坚持不懈地推进普法教育。同时,要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大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

一是在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等项行政执法工作中,要注重以普法教育为主,以行政处罚为辅,促进用人单位全面贯彻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在开展执法监督工作中,要以普法教育为基础,促进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依法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加强管理、依法办事,不断提高广大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是要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工青妇组织、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各类用人单位和新闻媒体等加强联系,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和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普及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教育的氛围。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普法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劳动保障“三五”普法教育工作总结验收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现将《全国劳动保障“三五”普法教育工作总结验收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附件:全国劳动保障“三五”普法教育工作总结验收指导意见

根据全国“三五”普法教育规划,2000年将进入总结验收阶段。为全面完成劳动保障系统“三五”普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检验“三五”普法成效,巩固法制宣传教育成果,进一步将普法教育工作不断引入深入,根据《全国“三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验收的意见》,现对劳动保障系统“三五”普法教育工作总结验收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理论和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按照全国“三五”普法规划、全国人大决议的总体要求和劳动保障部“三五”普法规划,结合各地实际,注重实效,以总结验收为契机,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扩大普法教育工作成效,为下一步劳动保障普法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是突出重点。在总结验收中,既要突出劳动保障“三五”普法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对象和普法教育中的难点和热点,又要对普法教育的一般情况进行总结,要全面地反映本地区实施“三五”普法教育的总体情况。

二是条块结合。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三五”普法验收工作要与本地区组织的总结验收工作相结合,以服从本地的验收安排为主;要主动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搞好协调,总结验收材料同时报送当地有关部门和上级劳动保障部门。

三是求真务实。劳动保障“三五”普法验收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总结“三五”普法的实施情况。通过验收检查,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回避,制定整改措施,推动普法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三、基本内容

(1)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三五”普法规划的内容;

(2)各地政府及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制定的“三五”普法规划的内容。

四、基本标准

(1)对单位的验收标准。领导重视,组织普法工作措施得力,制定有普法教育规划;确定有负责机构,经费和办公条件有保障;加强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化建设,有年度普法计划,普法教材、培训有保证;开展了检查落实,较圆满地完成了“三五”普法知识考核,普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对重点对象的验收标准。完成了规定的学习内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法工作落到实处;按年度普法计划,参加了规定内容的普法知识考核,有考核成绩记录;通过普法学习,能较熟练地运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工作,依法行政和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五、基本方法

总结验收按自下而上、分级实施的方法进行,在自查的基础上,上一级普法主管机关验收下一级的实施工作。劳动保障部普法办对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抽查。具体步骤可分三个阶段:

(1)6月以前为各单位自查阶段。由各单位总结“三五”普法情况,写出自查报告。

  (2)7月至8月为验收阶段。由上一级普法工作机关对下一级普法单位上报的“三五”普法总结进行验收,也可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 形式进行验收。

(3)9月为总结评选阶段。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保障部门普法工作机构写出总结,上报劳动保障部普法办进行评选,参加全国的总结表彰。

六、基本要求

大三年中总结例3

2005年,在盟委、行署及主管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领导班子发挥集体领导的力量,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以再就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盟委、行署下达的各项任务即将全部完成。现将我局领导班子的主要工作报告如下:一、各项业务考核目标完成情况⒈截止11月底,全盟共安置城镇失业……3.移动公司团委年终工作总结

今年是我公司团委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求发展,三上台阶”工作目标进行具体实施的第三年,各项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公司党政工作的中心任务,按照机关党委提出的“双创优工程”保障“双领先战略”的要求,年初下发《团委*年工作要点》对全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以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为主线统揽全局,重点抓好“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志愿者”、“青年足球队”三项“青”字号品牌工作,积……4.保险公司年终总结

这一年,是我司面临压力攻艰克难的一年,是面对新变化、落实新机制、执行新规定的第一年。我司在市分公司党委、总经理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奋力拼搏下,取得了一定的经营业绩。我司实收毛保费××××万元,同比增长*%,已赚净保费××*万元,净利润××*万元,赔付率为××%。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公司下达的任务指标。&n……5.教师年终述职报告

教师年终述职报告1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教学工作的讲话。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6.邮政局公众服务处党支部年终总结

邮政局公众服务处党支部年终总结机关党委:2005年,我处党支部按照管局党委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管局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落实“一四三一“总体思路,实现北京邮政”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阶段目标竭尽工……7.酒店年终总结会员工代表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转眼间,二xxx年又过去了,这一年,是公司在各方面不断完善、稳步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各位员工都能融洽相处。工作上我们互相帮助、互相指点、共同探讨,愉快地开展了一项又一项的工作。我们曾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过,就像展销会期间,为了能让公司取得更优越的成绩,为了提高公司的对外形象,我们曾一起加班,财务部加班结数,办公室加班签合同,而销售部则……8.有限责任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二*年对于“年轻”的物业公司来说是成长和壮大的一年,也是迎接挑战、自我加压、探索新课题的一年。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们在主管局长的正确领导及相关处室的亲切关怀和鼎力支持下,以局十八届一次职代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以安全文明生产为基础,以“业主无抱怨、服务无缺憾、管理无盲点、工程无缺陷”为工作标准,通过积极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9.年终入党思想汇报

2005年12月入党思想汇报敬爱的党组织:今天已经是十二月一号了,也是我预备期的最后一个月。通过上一季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刻学习,我的思想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对共产党员先进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了解的具体,对在实践中如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有一定的心得。我深刻认识到,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就是要在学习和工作中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远跟党走,永远听党的指挥……10.个人年终/年度述职报告专题

2005年度个人述职报告(,2006年1月15日,319)中学高级教师述职报告(,2006年1月15日,114)(大学教师骨干)优秀党员事迹(,2006年1月15日,107)教师(班主任)个人述职报告(,2006年1月15……11.企事业单位年终工作总结专题

幼儿园年终/年度工作总结(佚名,2006年1月9日,814)地方税务局年度工作总结(佚名,2006年1月9日,214)厨师工作总结(佚名,2006年1月9日,117)2005个人年终总结模板(佚名,2006年1月9日,……12.个人工作总结&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专题

农业部门个人工作及思想情况汇报(总结)(佚名,2005年12月19日,182)2005年农业局个人工作总结(佚名,2005年12月19日,551)2005年度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佚名,2005年12月19日,1613)网管年终……13.年终总结大会领导讲话文章

1.在全县地税系统年终总结会上的年终讲话[][2006年1月16日][100]同志们:今天能够参加全县地税系统年终总结会,我感到非常高兴。一是2004年地税系统成绩显著,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我为大家的成绩感到高兴;二是会议表彰了先进,给大家树立了榜样,我为这些先进工作者的突出表现感到高兴;三是王局长到范县后,迅速进入角色,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我为地税系统有一个好带……14.*乡镇卷烟配送2006年年终总结报告

伴随着网络建设的不断深入,怒江烟草实施了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的现代流通体系.一、分管辖区的基本情况我自2005年5月担任##乡客户经理,管辖的片区从与福贡县交界的腊咱村,一直到与茨开镇接壤的月各村,人口总量近6000人,共有持证零售户16户.该辖区山区比例大,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没有主要的支柱经济来源,是完完全全的农村市场。二、全心全意的服务于零售户农村卷烟……15.2006年年终药监局行政执法工作总结

*药监分局紧紧围绕市药监局的工作安排,以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以创建“机关规范化建设”为主要载体,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扎实稳步推进依法行政,紧紧抓住行政执法责任体系建设这一中心环节,把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构筑起执法责任、执法监督、执法考核三个体系,为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使药监队……16.劳动就业局2006年年终工作总结

2005年,在盟委、行署及主管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领导班子发挥集体领导的力量,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以再就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盟委、行署下达的各项任务即将全部完成。现将我局领导班子的主要工作报告如下:一、各项业务考核目标完成情况⒈截止11月底,全盟共安置城镇失业人员5280人,完成盟委、行署下达任务的103.5%,其中盟直安置649人,完成盟委、行署下达任务的12……17.质检局办公室2006年年终工作总结

2005年工作中,办公室作为局的综合职能部门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围绕全局中心工作,把“一切服从大局,一切服务大局”作为办公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质量,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一、加强政治学习,激发工作热情。一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在全局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完成了教育活动要求的各项内容,顺……18.科技教育司年终工作总结与明年工作安排

200*年,科技教育司全体同志在国家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和十六大精神,按照国家局党组确定的“狠抓基础,稳中求进”的行业工作指导思想和“一要规范、二要改革、三要创新”的工作重点,认真贯彻落实200*年年初全国烟草工作会议提出的“进一步狠抓基础、狠抓规范、狠抓落实”、“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加快行业技术创……19.计划生育协会2005年终工作总结

2005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全面纳入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里,股份公司的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在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全年计划生育工作任务。一、领导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股份公司党委历年来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公司拥有在册员工883人,在职735人,其中男458人,女425人。新华北路辖区管理的员工……20.年终工作个人总结范文模板(企业)

一年来,本人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大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实际“三个代表”,在思想上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作风上艰苦朴素、务真求实,较好地完成领导和各级部门安排的各项任务。为××*尽心尽力,努力工作,主要情况汇报如下:在思想上,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领会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大三中全会精神,利用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媒体关注国内……21.一般会计年终总结(公司)

200x年在公司各领导的领导下和各位同仁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公司的会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正确履行会计职责和行使权限,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政策、法令,熟悉财经制度;积极钻研会计业务,精通专业知识,掌握会计技术方法;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严守职业道德;严守法纪,坚持原则,执行有关的会计法规.在局会计工作规范化检查评比标准中荣获第一名.2按照上级规定……22.物业管理年终工作总结

2005年度工作在全体员工的忙碌中匆匆而过,甚至来不及等我们回首一眸。2005年全年工作是公司寻求发展的重要而关键的一年。年前,公司提出“紧抓目标、紧盯利润、想方设法经营创收,千方百计服务客户,适时参与市场竟争”的经营理念,使管理处认识到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竟争的残酷性。是集团公司开发较早的一个楼盘,各类公共设备设施已处于老化阶段,有些老化的设施必须要更换。这样一来就增加了管理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各项……23.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年终工作总结

2004年××县工商局在市工商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国家、省、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法为民思想,以加强队伍建设、把好市场准入关、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工作重点,不断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不断提高监管执法水平,积极打造信用工商,努力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工商行政管理队……24.市供销社年终工作总结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供销社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供销社以中央1号文件为指针,根据全国供销总社提出的“四项改造”的要求,从××实际出发,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造基层社,以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造社有企业,以社企分开和开放办社改造联合社,以现代经营方式改造经营网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05年总经营收入80.66亿元,比上年增42.48%;实现利润2251万元,比上……25.铁路检车员2006年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的工作即将结束,回顾一年的工作学习情况,无论是在政治理论学习上还是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都能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党员的义务,并不断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党员,我必须区别于普通群众,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中都必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只有这样才不愧为一名合格的党员。”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一、在政治思想方面: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一年来,我除了认……26.机关工作人员个人通用年终总结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总结中成长,在不断的审视中完善自己。05年自己也是在总结、审视中脚踏实地地完成好本职工作,现将05年工作总结如下:一、思想方面:重视理论学习,坚定政治信念,积极参加局机关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针对自身工作特点,学习有关文件、报告和辅导材料,通过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05年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理论学习,作为一名党员,在学习过程中……27.200x年xx区年终农业工作总结

一、农业结构调整(一).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2004年我区本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原则,种植结构调整又取得较大进展,总播种面积××*.××亩,其中,粮食面积××.*亩,占总播种面积的*.*%,比去年减少××亩,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亩,占总播种面积的××.*%,比去年增加××.××亩,增加*.*%,其中棉花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为××*.*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8.办公室秘书年终工作总结(政府办)

一年来,在政府办公室领导的带动下,在全体成员的帮助下,我从文书岗位转到秘书岗位后,紧紧围绕区政府办公室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作以简要汇报。一、强化职能,做好服务工作。我坚持从小事做起,从大事着眼,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围绕中心,为领导服务突出超前性。牢固树立为领导服务的超前意识,全面把握领导的思想脉搏,正确贯彻领导的……29.在全县地税系统年终总结会上的年终讲话

同志们:今天能够参加全县地税系统年终总结会,我感到非常高兴。一是2004年地税系统成绩显著,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我为大家的成绩感到高兴;二是会议表彰了先进,给大家树立了榜样,我为这些先进工作者的突出表现感到高兴;三是王局长到范县后,迅速进入角色,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我为地税系统有一个好带头人、好班子感到高兴。刚才,王局长对2004年全县地税工作作了全面总结,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讲的很好,……30.在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暨表彰会议上的年终讲话

同志们: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年终工作总结暨新春座谈会,目的是认真总结过去一年办公室的各项工作;表彰先进,增强全体工作人员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动员大家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强化“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提供服务”三大职能,全面开创办公室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讲两方面的问题:一、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2005年对于我区来讲,大事多、喜事多、各种矛……31.在二00x年年终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年终讲话(乡镇)

同志们:扬鞭策马辞旧岁,鸡年吉祥贺新春,在这合家团聚、喜迎新春佳节之际,我代表镇三家班子领导成员,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镇人民,向在兰陵工作过的所有朋友,致以良好的新春祝福!2004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一年来,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镇”这一目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32.在地税下属单位年终总结大会上的年终讲话稿

同志们:今天,能参加xx分局2003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我很高兴!200x年,对我们xx市局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局上下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了全年税收任务(万元,占到年计划的%,比去年同期增收万元),其他各项税收工作目标也顺利通过了上级的检查考核。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全局xx个基层单位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xx分局作为市局的一个重要窗口,近年来,取得了省级“青年文明号”、省级“青年文……33.年终工作总结(房地产公司财务部)

时间如梭,转眼间又跨过一个年度之坎,回首望,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年初,××××置业公司经营管理模式调整,财务工作并入财务部;客旅分公司人员分流,财务工作又并入财务部;新公司像雨后的春笋一样不断地涌现,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纳入财务部。xx年x月份集团公司推出财务合同管理月,财务部被推向了阵地最前沿;xx年x月份集团公司实际预算管理,财务部是冲锋陷阵的先锋队……34.党委办办公室工作人员年终总结

自我于2003年6月中旬到县委办工作以来,我迅速转变角色,适应环境,勤勤恳恳地做事,踏踏实实地做人,成功地完成了领导给我安排的各项工作。现就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由于我刚从学校跨入社会,工作经验是一片空白,故我的工作实质上就是加强学习、熟悉环境、实现转型。就具体来看,我的工作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职业学习。上班以来,我的工作主要是学习,这个学习包括了两层涵义:……35.公务员2005年年终总结和2006年学习工作计划

一、全年工作总结(一)、思想政治方面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入国家公务员系统,是我人生一个新的转折点、一个新的起点。自进入到市某局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国家公务员规定身体力行,时时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的使命感,强化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自觉主动为领导和……36.规划局党员年终个人总结

年时间转瞬已经过去了,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在局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坚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总结工作经验,培养自身思想修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局内各项规章制度,完成了自己岗位的各项职责,在这里将自己的思想、工作情况简要的总结如下:一、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努力**区的城市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我在规划科工作已经有四年多时间了,应该算是规划科的老同志了。回想……37.××村党支部年终工作总结

我xxxx村党支部在办事处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五好”村党支部建设和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建设,理顺“两委”关系,突出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一、开展了“党员承诺服务区”活动,充分以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村有120户村民,345人,按居住划分了七个服务区,由党员担任区长,村民代表担任副区长,每个服务区10户—14户。通过……38.市委统战部年终工作总结

今年是××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圆满完成了撤地设市,顺利召开了“三会”,是改革力度最大,经济建设增长最快,知名度提升最快,发展变化最大,大事喜事亮点最多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共××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市委统战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及××市第一届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精神,紧紧围绕第一要务,牢牢把握大团结、……39.公路管理段年终工作总结与下年工作打算

今年,在上级主管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市县公路交通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跟省市“六大工程”建设步伐,紧密结合公路养护、管理、建设实际,经过全段上下的共同努力、顽强拼搏,圆满完成年度各项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全面养护得到发展,通行质量明显提高。公路路况保持良好势头。××年,管养公路年平均好路率达××.××%……40.在县委办年终总结会上的年终讲话

同志们:我们今天安排一节时间坐下来理一理思路,谈一谈想法,很有必要。这对于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经验,找出不足,特别是为做好2005年的工作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下面,我讲两个方面意见。一、2004年工作的回顾(一)积极参与政务,努力当好参谋和助手。督查方面,研究制定了《屏边县党委系统督促检查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在决策督查中,对县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的全县重点工作,责任分解……41.×镇在200×年度农村工作年终总结会上的年终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镇200×年度农村工作年终总结会。刚才,雷骏同志对全镇200×年度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镇党政领导分别就近期和来年的林业、计生、安全、社会稳定等工作做了安排部署,会议还对200×年度农村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对在200×年度农村各项工作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辛勤工作的广大党员、干部表示衷……42.在汽车维修公司年终总结会议上的年终讲话

今天,我们郑州××*公司在此召开这次年度工作总结会议,主要是对二oo四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二oo五年的全面工作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公司各有关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乘势而上,推动我公司整体工作再上新水平。上面,××副经理已经总结了全面工作,在此我不再细谈,整体来看,过去一年公司经营发展所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要多,但运行的状况比预期的要好。归结为一句话,成绩显著,振奋人心!这是全……43.在团委年终总结会上的年终讲话

各位团干部、同志们:在200×年即将过去之即,镇团委在此召开团工作总结暨表彰会议,总结过去一年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计划布署新一年工作的思路,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我认为会议十分有意义,对于全体团干部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思路,服务大局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借此机会,谨让我代表镇委镇政府向在座的各位以及通过你们,向辛勤耕耘在全镇各条战线的团员青年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位……44.镇党委书记在年终总结大会上的年终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镇召开2003年度总结表彰大会。这次会议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及市县委扩大会精神情况下召开的,也是县级领导班子刚刚组建、2004年繁重的目标管理、招商引资等项工作任务下达后召开的。其主要任务就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回顾总结2003年工作,结合市县有关会议精神和各项工作目标,全面部署我镇今年的工作任务,动员和组织全镇干群围绕市县委的工作目标和工作……45.2005年年终工作总结(数据管理)

2005年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一年,也是我思想、工作、学习取得长足进步的一年。在十六字××精神的鼓舞下,我励精图治,各项工作都有了新进展。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政治思想取得新突破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政治理论教育,善于提练和总结。××年5月至7月借调解放思想大讨论办公室期间,负责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参与各阶段活动实施和总结,无论思想或是政治……46.2005经济系墍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年终总结

年终总结(43)过去一年的成绩(26)下一年的任务(17)过去一年的成绩(26)学科建设(5)教学(8)科研(4)学术交流(4)其他(5)学科建设(5)在张培刚教授带领下,整合经济学院资源,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重大成果:1.成功申报并取得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2.成功申报并取得西方经济学湖北省重点学科3.西方经济学研究生教育连续第二次被人民网公布的“中国大学评价评”为全国……47.年终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年终讲话

同志们:扬鞭策马辞旧岁,鸡年吉祥贺新春,在这合家团聚、喜迎新春佳节之际,我代表镇三家班子领导成员,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镇人民,向在兰陵工作过的所有朋友,致以良好的新春祝福!2004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一年来,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镇”这一目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48.纺织公司年终工作总结大会年终讲话发言稿

-----同志们,下午好!旧岁已去,新年已经到来。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值班长以上干部会议暨2003年工作总结2004年经济责任承包签订大会。主要目的就是总结和思考过去,展望和规划未来。在过去的一年里,有许多值得我们在座的各位包括我自己去认真总结和思索的地方。2003年,对于我们长江棉纺织有限公司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失败之年”。古人有云:……49.全校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年终讲话)

大三年中总结例4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任务比以往显得更加迫切、更加困难。总理在2010年主持召开的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中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总理在2015年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把稳增长保就业提效益作为紧要之务,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东北新一轮振兴。

吉林市地处松花江上游,自然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工业城市。吉林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是石化产业,拥有吉化集团公司、中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吉林化纤集团三家大型企业集团。吉林市汽车产业也具有一定规模,能够生产轻、微型客车、经济型轿车、专用车、农用车等多种整合产品。吉林市拥有亚洲最大的铁合金、碳素生产厂家,以及全国第二大镍业生产地。吉林市作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城市,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其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及优化,来带动吉林市以及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

本文运用传统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及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吉林市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吉林市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一、研究方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缩写为SSM)是由美国学者Daniel和Creamer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80年代初Dunn集各家之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偏离-份额分析法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和综合性,有效的揭示区域与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确定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一)传统偏离-份额分析法

传统的偏离份额分析法通常将研究区域的上级区域的经济发展看当作参照系,将研究区域的经济总量在特定时间段的变动分解成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假定时间范围在[0,t]内,用h0、ht分别表示研究区域基期和末期的总产值,h0 i、ht i分别表示研究区域基期和末期第i产业产值,HO、Ht上级区域基期和末期的总产值,H0 i、Ht i表示上级区域基期和末期第i产业产值,r和ri分别表示研究区域在[0,t]内总产值的变化率和第i产业的变化率,R和Ri分别表示上级区域在[0,t]内总产值的变化率和第i产业的变化率。以G表示研究区域经济增长总量,RS表示份额分量,PS表示结构偏离分量,DS表示竞争力偏离分量。

式中份额分量RS是指吉林市各产业按吉林省GDP增长率增长所实现的增长份额。当这种假定的增长水平高于实际增长水平时,吉林市的总偏离值为负,相反则为正;式中结构偏离分量PS是指吉林市各产业按吉林省相应产业增长率所实现的增长额与按吉林省GDP增长率计算的增长额之差,当RS为正,说明吉林市的产业结构优于吉林省,相反则落后于吉林省;式中竞争力偏离分量DS是指吉林市各产业按吉林市相应产业增长率所实现的增长额与按吉林省在[0,t]内相应产业增长率计算的增长额之差,当DS为正时,说明吉林市比吉林省更具有产业竞争优势,相反则不如吉林省。

(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

与传统-偏离份额分析法相比,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是将考察的时间段[0,t]进一步细分,分析每个时间分段内各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根据传统-偏离份额分析法:G=RS+PS+DS=[i=1nRSi]+[i=1nPSi]+[i=1nDSi],其中G=[i=1nGi],则Gi =RSi +PSi + DSi(i=1,2,…..n)

在时间范围[0,t]内,增长总量可以分解为t-1个分量,用上标m表示第m年相对于前一年的增量,则Gi =[m=1tRSmi]+[m=1tPSmi]+[m=1tDSmi]

动态-偏离份额模型推到过程如下:

RSi=h0 iR=h0 i[Ht-H0H0]= h0 i[Ht-Ht-1+Ht-1-Ht-2+…+H1-H0H0]

=[m=1th0iHm-Hm-1H0]=[m=1tRSmi]

所以RSm i=h0 i[Hm-Hm-1H0]

同理,得PSm i=h0 i[Hmi-Hm-1iH0i-Hm-Hm-1H0]

DSm i= h0 i[hmi-hm-1ih0i-Hmi-Hm-1iH0i]

RSm i 是指吉林市第m年i产业的份额分量,是按吉林省生产总值比例分配,吉林市i产业规模发生的变化;PSm i是指吉林市第m年i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是吉林市i产业比重相对于吉林省增长率产生的偏差;DSm i是指吉林市第m年i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是吉林市i产业增长速度与吉林省相应产业增长速度不同引起的偏差。

二、吉林市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本文的研究区域为吉林市,上级区域为吉林省,以2002年为基期,分别选取2002-2012年吉林市和吉林省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生产总值,所有数据来自2003-2013年《吉林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吉林统计年鉴》。

(一)吉林市产业结构传统偏离-份额分析

根据表1可知,吉林市的实际增长量(2003.50亿元)大于份额分量(1742.03亿元),总偏离是261.47亿元,说明吉林市实际经济增长高于吉林省平均水平。由结构偏离分量带来的增长为9.34亿元,说明吉林市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由竞争力偏离分量带来的增长为252.13亿元,说明吉林市拥有较强的区位竞争力,而且其对吉林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大。

表1中第一产业的总偏离为-120.41亿元,其中结构偏离分量为负,竞争力偏离分量为正,说明吉林市第一产业在吉林省处于劣势,主要是由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表1中第二产业的总偏离为340.19亿元,比吉林省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高199.40个百分点,其中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均为正,且前者大于后者,说明吉林市第二产业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产业结构优势;表一中第三产业的总偏离为41.69亿元,其中结构偏离分量为负,竞争力偏离分量为正,说明吉林市第三产业在吉林省处于优势,若能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二)吉林市产业结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根据2003-2012年吉林市三次产业结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表(表2)绘制出图1、图2、图3、图4。由图1可知,2003-2012年吉林市总偏离曲线中个别年份为负,大多数为正,说明吉林市的经济增长量高于吉林省的平均水平,与传统偏离-份额分析的结果一致。结构份额曲线在0上下波动,除了2011年为负,其它都为正值。竞争力偏离曲线与总偏离曲线几乎重合,说明吉林市的总偏离主要取决于吉林市的区位竞争力。

1.吉林市第一产业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由图2可知,2003-2012年吉林市第一产业总偏离曲线只有2007年为正且不断下降,说明吉林市第一产业产值的增量低于吉林省的平均水平且相差越来越远。结构偏离曲线为负值且总体呈下降趋势,与图1中的结构偏离曲线相比,除了2011年图2中的结构偏离曲线的值均小于图1中的结构偏离曲线的对应值,说明相比于第二、第三产业,吉林市的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优势较小,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力偏离曲线大多数年份为正值,与图1中的竞争力偏离曲线相比,除了2004-2006年及2007年,图2中的竞争力偏离曲线的值均小于图1中的竞争力偏离曲线的对应值且相差较大,说明吉林市第一产业有区位竞争力,但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区位竞争力较低。

2.吉林市第二产业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由图3可知,2003-2012年吉林市第二产业总偏离曲线与图1中总偏离曲线形状相似,比第一产业总偏离曲线波动幅度大,大多数年份总偏离值为正,说明吉林市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量高于吉林省的平均水平。结构偏离曲线均为正且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吉林市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较为合理。竞争力偏离曲线波动较大,与结构偏离曲线相比,对第二产业产值增量的贡献较小。

3.吉林市第三产业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由图4可知,2003-2012年吉林市第三产业总偏离值部分年份为正,其余年份为负,但曲线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吉林市第三产业的产值增量高于吉林省的平均水平。结构偏离分量几乎都为负且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吉林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竞争力偏离曲线波动较大大致呈上升趋势,说明吉林市第三产业的区位竞争力较大,与结构偏离曲线相比,对第三产业产值增量的贡献较大。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吉林市拥有较强的区位竞争力,总体的产业结构合理,但产业结构对吉林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小。吉林市总体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结构优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吉林市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第三产业。

在第一产业方面,吉林市农业结构较单一,应该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新型农业,促进吉林市农业结构的多元化。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来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将科技加入农业发展中,大力发展高效、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农业。

在第二产业方面,吉林市的轻重工业比重不合理,重化工业比例偏高,工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重工业来拉动,同时吉林市的石化产业在工业内部结构中所占比重过大,使得整个产业抗波动能力较差。吉林市应大力发展能耗较低的轻纺工业,精细化工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来不断提高轻工业比重,近而改变吉林市偏重型的工业结构。

在第三产业方面,吉林市服务业仍以低层次的服务业为主,应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首先,吉林市应该推进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现代物流等生产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用服务业层次的提升来带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吉林市应该加速发展金融、保险、技术、信息、咨询等生产服务,实现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的良性互动。最后,吉林市可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以松花湖旅游区建设为核心,促进龙潭山、朱雀山等重点旅游景区联动发展。加快打造松花江旅游产业带。

参考文献

[1]吴大鹏.基于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产业结构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2(6).

[2]李钟林,李天国.基于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延边地区产业结构实证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2013(10).

大三年中总结例5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一些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动态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外延和内涵都发生变化。经济增长主要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合理的产业结构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使各产业协调有序发展,促进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经济增长对各产业的发展能起到合理的配置作用,从而使各产业得到协调发展。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被国务院批准为部级示范区,在安徽省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安徽省各产业竞争力成为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必须对安徽省产业结构演化做一个历史回顾和分析。科技论文,产业结构。本文通过对安徽省1990~2008年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考察产业结构的变动引起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和薄弱环节,力求给出有效的调整对策。

一、安徽省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迁

1990~2008年以来,安徽省经济发展迅速,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都得到极大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从1990年658.02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8874.17亿元,增长了13.5倍。其中:第一产业从1990年的246.10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418.08亿元,增长了5.8倍;第二产业从1990年的251.50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4137.35亿元,增长了16.5倍;第三产业从1990年的160.42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318.74亿元,增长了20.7倍。按照年均增长率来说,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5.6%;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0.2%;第二产业年均增长率为16.8%;第三产业年均增长率为18.3%。从各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来看,安徽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安徽省三次产业增长速度的不平衡导致安徽省各产业结构的变化。从产业结构来看,安徽省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依次由1990年的37.4:38.2:24.4演变为2008年的16.0:46.6:37.4。自1990年到2008年以来,安徽省第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平均比例为25:40:35。可以看出,安徽省在这18年中的产业结构变动符合产业结构一般演化规律。产业结构已经由过去的“一、二、三”结构演变为现在较为稳定的“二、三、一”结构。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三次产业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从第一、二、三产业大约相同的贡献率,逐渐演变为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居其中,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小的态势。

就安徽省与同期全国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安徽省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化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自1990年以来,全国国民生产总值已经由18667.80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00670.00亿元,增加了16倍。在国民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由1990年的5062.00亿元、7717.40亿元、5888.40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4000.00亿元、146183.40亿元、120486.60亿元,各自增加了约6.7倍、18.9倍、20.5倍。从产业构成来看,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90年的27.1:41.3:31.6演变为2008年的11.3:48.6:40.1。科技论文,产业结构。可以看出安徽省的经济增长速度慢于全国的经济增长,但是安徽省产业结构演变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从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中各产业组成来看,安徽省第一产业还是较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比全国略低。科技论文,产业结构。

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模型设定

关于不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函数,其中,表示总产出;,表示第产业的产出量。表示经济的制度和技术水平。从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角度来看,总产出量等于所有产业产出量之和,在一定的经济制度下,产业之间可能出现共线性现象,或有的产业本身对总产出不显著,但是与一定的产业结合在一起就能对总产出有极大的解释作用,对于这部分产业我们视其为经济制度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产业。所以,对上述函数求全微分可得:

(1)

上式两端同时除以得:

(2)

其中表示第产业的总产出弹性,记为;则(2)式可表示为:

(3)

其中,表示经济制度变迁和技术水平对经济的贡献。根据数学知识,我们可以利用以下计量模型计量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安徽省1990~2008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的样本主要来源于安徽省历年统计数据。各项研究指标为: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在1990~2008年的样本观测值。

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得到的数据,运用Eview3.0经济计量软件可得到以下计量经济回归模型:

(17.22)(9.55) (13.84)(7.08)

该回归方程的判决系数为0.9996,而调整后的判决系数为0.9995,这说明第一、二、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有整体的解释意义。统计量为1.366822,说明回归方的残差项不存在序列相关,因此方程的参数估计在统计意义上是可置信的。

根据对第一、二、三产业的划分和经济计量模型可知,安徽省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出量每增长1%,分别会导致国内生产总值产量增长0.2250%、0.4115%、0.2366%。从1990~2008年以来,安徽省第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平均为25%,40%,35%(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产出中份额增加0.25%,国内生产总产出只增加0.2250%;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产出中份额增加0.40%,国内生产总产出只增加0.4115%;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产出中份额增加0.35%,国内生产总产出只增加0.2366%。这说明安徽省在1990~2008年之间,第二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上起主要作用,其次是第一产业,最后是第三产业。

从三次产业的产出弹性来看,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小。进一步从产业的内部来看,农业的发展速度慢和工业增长方式的不合理是制约安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科技论文,产业结构。作为农业大省,安徽还只是农业资源大省,却不是农业加工强省。科技论文,产业结构。虽然从事农业的人力资源丰富,但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依靠土地、劳动力的数量和资本的增加,更多的是表现在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安徽农业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本缺乏,严重制约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安徽省工业不断发展,但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安徽省工业总产值偏低,工业发展普遍存在“三高一低”现象,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不改变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将会严重制约安徽省的经济增长。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安徽省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业结构演化符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但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安徽省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仍然较低。笔者认为:安徽省目前仍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向加速增长阶段递进时期,仍然要稳定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加速二、三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结构层次还是安徽省经济增长的重点。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自1990年以来,安徽省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渐降低,同时,第一产业总值逐渐增加。虽然,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弹性较低,但是第一产业的发展将还是安徽省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保持第一产业的基础作用。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研究投入;加大对农业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技能;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快农业的机械化和产业化进程,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以农业带动工业的发展方式。扶持一批有代表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

第二,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被国务院批准为部级示范区,安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进程中,不能只是随便地将相关产业直接转移过来,而是要有重点有选择的转移那些前向、后向和旁侧连锁效应明显的支柱产业。科技论文,产业结构。只有发展支柱产业,才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着力培育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型显示、生物医药、公共安全、新能源汽车、光伏、文化创意等增长潜力较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加大对这些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引导。对于像江淮和奇瑞这样的制造企业,应当加强自主创新,实现重要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元器件的国产化,逐渐形成以汽车制造业为中心的一系列的配套产业。加大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力度,充分发挥科研院校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支持基础科学和战略高技术的研究,使安徽成为自主创新产品最直接的试验地和推广带。

第三,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是,无论从绝对值还是相对值来说,安徽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鉴于安徽省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仍需加大发展第三产业。随着京沪高速铁路安徽段、宁安城际铁路、阜阳至新蔡高速公路、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安庆长江铁路大桥、新桥国际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安徽省未来的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要打造一批集聚度高、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台。安徽省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充分发挥安徽优势资源,加快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合肥商务科教旅游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和皖北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着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强化整体宣传营销,壮大旅游业规模,提升旅游业层次。同时要规范服务业价格和收费政策,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和考核制度,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国外服务业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经验,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和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5):14―21.

[2]徐冬林,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2):49―54.

[3]王耀中,李礼.湖南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3(5):111―113.

[4]朱慧明,韩玉启.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3(2):69―72.

大三年中总结例6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10日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的目标,要使这一规划完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努力抓好节能降耗工作,本文拟从重庆市的能源消费入手,结合重庆市2010年与2013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数据,分析重庆市完成规划情况及影响因素,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一、重庆市2010~2013年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能耗降低目标

要完成“十二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的目标,每年应降低3.43%,2010年至2013年累计应降低9.93%。如表1所示,重庆市在2013年消费能源总量为6850.48万吨标准煤;2013年重庆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2,656.69亿元;2013年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0.541吨标准煤,2010年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0.684吨标准煤,由此可以得出2013年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10年下降了20.91%,减少了0.143吨标准煤,因此重庆市提前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中前三年的任务。(表1)

二、影响重庆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因素分析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它受到各产业单位能源消耗变动的影响以及各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接下来将对重庆市在2013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91%受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各产业单位能耗变动的影响。依据平均指标指数变动的分析方法,2013年各产业单位能耗的平均下降使得重庆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了16.83%,减少0.110吨标准煤。充分表明在“十二五”规划实行之后,各产业单位的能源消耗降低已有了较大的成效,我们从表1中具体看出,几乎都是第二产业的功劳,因此得出结论各产业单位能源消耗降低是重庆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的关键因素。

(二)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2013年重庆市因为产业结构的变动使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了4.81%,少消耗了0.033吨标准煤。

另外,由表1可以了解到,重庆市在2013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0.541吨标准煤,第一产业万元能耗为0.325吨标准煤,增加值所占的比例为7.92%;第二产业万元能耗为0.840吨标准煤,增加值所占的比例为50.55%,在重庆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的地位;第三产业万元能耗为0.219吨标准煤,增加值所占比例为41.53%。因为产业结构的变动使得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的重要因素是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所占比例从36.20%增加到了41.53%,而第三产业又是在三大产业中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最低的产业。

大三年中总结例7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2-0109-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现代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的框架设计与规划研究”(批准号:70800008);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广东省高职教育动态性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协同性研究”(批准号:07JT091);广东省软件科学研究项目“创建现代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及其基本途径研究”(批准号:200813070800033)

[作者简介]麦强盛,暨南大学博士生,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系统工程;

孙东川,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系统工程。(广东广州510632)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概念

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主要依据产业技术经济关联的客观比例关系,遵循再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又称产业结构高度化、现代化,是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的趋势和过程。

按照国际经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是,先由“一二三”模式(前工业社会,金字塔型),经过“二一三”模式(工业化初期,橄榄型)和“二三一”模式(工业化中期,橄榄型),转变为“三二一”模式(工业化后期,倒金字塔型)。这里的“一二三”是指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其他模式依此类推。

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有:一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一代主导产业群正在形成,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决定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二是高新技术服务产业发展迅速;三是各国之间的经济技术竞争从产品竞争前移到研究开发能力乃至研究开发方向选择的竞争,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加大了对研究开发的投入;四是以兼并形式而出现的巨型企业与大量高技术中小企业同时并存。

二、广东省三次产业的发展

广东省的工业化进程,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要晚,由于科技进步的推动,为实施赶超战略和跳跃式发展创造了条件。因而,广东省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并不是界线分明地按重工业化阶段,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阶段,知识技术高度密集化阶段这三个阶段来演进的,更多地表现为各个阶段的演进和过渡比发达国家经历的时间要短,而且,呈现出各阶段的产业并存共进的现象。

1978年至2007年,广东的国民生产总值由185.85亿元增至30673.71亿元,年均增长17.95%。第一、二、三产业的GDP结构由1978年的29.8:46.6:23.6,转变为2007年的5.4:51.3:43.3。

经济总量的增长来自于三大产业的贡献,但是由于广东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广东省经济总量的增加带来的贡献各不相同。广东省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不管是从总量上来说,还是从增长率上来说都落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尽管总量在增长,但其重要性却在下降,远远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期的增长水平。1978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29.8%,然后逐年下降,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比重飞速下降;2007年的比重为5.4%,这印证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特点。

第二产业从总量来说增长最快,而且比重很大,但变化不明显,这是因为广东省历来重视工业的发展。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广东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来料加工贸易业,承接了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第二产业有所下降,1978年的比重为46.6%,1990年降为39.5%,这是因为此时期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增速超过了第二产业。此后广东省出台了产业升级政策,客观上刺激了第二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广东省“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都强调要大力发展工业支柱产业,实行新型工业化和适度重型化的政策,这就使第一产业迅速下降的同时,第二产业飞速发展,2007年第二产业总产值为15938.2亿元,占GDP比重为51.3%,其中工业的比重为48.6%,贡献率为58.3%。

广东省第三产业改革开放30年来,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中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增速还一度超过了第二产业。进入新世纪后,第三产业的增长则保持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快速的增长,其年均增长率15.44%,2007年第三产业总产值为12989.28亿元,比重为43.3%。

广东省自2000年起至今,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都以超过10%的高增长率飞速增长,三次产业结构均有明显调整,比例由1978年的29.8:46.6:23.6调整到2007年的5.4:51.3:43.3,结构优化调整的趋势明显。但在第一产业迅速下降的同时,第二产业迅速增长,而第三产业却相对提升缓慢。根据经济良性发展的要求,第三产业此重还很有必要更进一步提高,可以说,三次产业比重还不够协调,主要表现在资源承载力与社会发展度对广东经济发展的制约。

放眼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升级,广东省的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相比有很大差别。在日美等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已经呈现明显的“倒三角”型,第三产业占居国民经济总值相当大的比重。美、德、法、日产业结构变迁的共同特点在于,均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即逐步形成“第三产业一第二产业一第一产业”的产业格局。可见,广东省的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需要积极扶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扩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三、广东省九大支柱产业的发展

与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相一致,广东的产业结构水平也不断提升。主要表现为:一是支柱产业带动效应明显;二是重化趋势明显加快;三是高技术制造业创新能力增强;四是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

九大支柱产业总产值逐年递增,2007年达到38879.0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0.37%。九大支柱产业在工业中的重要性非常显著,2000年以来其比重一直维持在70%以上。其中,三大新兴产业的产业总产值最高,远远大于三大传统产业和三大潜力产业。三大新兴产业的总产值在2000--2007年的七年中,由最初的5400.03亿元激增至2007年末的

26929.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8.7%。三大传统产业和三大潜力产业尽管总量小,但也得到快速发展。三大传统产业2007年末产值达到7632.5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3.8%;三大潜力产业2007年末产值达到4317.1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8%。此外,三大潜力产业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07年比2000年的产值增长了4.9倍,比2006年增长31.5%,相比其他支柱产业增速最快。

1.三大新兴产业高速性发展。2000-2007年间,新兴支柱产业中技术含量相对高的电子信息业、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业发展迅速,投入及产出增长均处于领先地位。电子信息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19.4%上升为2007年的24%。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业比重相应从13%上升为15.4%。新兴支柱产业中石油及化学,是与原材料、能源密切相关的行业,特别是其中的石油加工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市场需求虽大,但由于其经营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进入的资金、技术门槛要求较高,且投资周期长,非一般民间资本所能及;加上受产能所限,增长相对缓于其他新兴支柱产业,投入、产出占全省比例均有所下降。

2.三大传统产业收缩性发展。2000年--2007年相对于其他快速发展的行业来说,传统支柱产业发展明显乏力。在2007年,三大传统产业的工业产值达到7632.54亿元,但是其占有的广东省工业总产值的份额却只有13.8%。从其在广东省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来看,基本上是处于下降趋势,从2000年最高的21.2%降到了2007年的13.8%,这就说明了传统产业对广东省工业总产值的贡献值有所降低。再从三大产业各自的发展情况来看,纺织服装产业在广东省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从2000年的9.8%下降到5.5%;食品饮料产业的比重相对稳定,但是比重也从2000年6.4%下降到4.3%;建筑材料产业差不多稳定在4%左右,是三大传统产业中唯一具有增长趋势的产业。

3.三大潜力产业稳定性发展。2000--2007年三大潜力产业产值,由2000年的7.1%增加到2007年的7.8%。三大潜力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属汽车产业,由2000年的2.5%增长到2007年的4.7%,增加了近一倍。然而,森工造纸产业和医药产业基本保持不变,前者维持在2%―4%的比重,后者前几年有2%的比重,后几年却只有1%的比重,2007年的比重更低,只有O.8%。总之,三太潜力产业中的汽车及摩托车发展态势良好,是支撑潜力产业发展的主力,森工造纸和医药生产规模相对有所收缩。

四、广东省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发达国家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完成轻工业化后,必然开始重工业化。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以轻工业发展起步,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经过20年的发展,广东省外向型的轻工业发展模式相当成熟,逐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在外向型的轻工业模式下,主要是以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等加工贸易带动发展。近年来,广东省逐渐由轻工业为主向重工业为主转变,通过工业园区、临港型重工业项目等方式加快对重工业的发展。日本的本田、日产、丰田三大汽车厂都在广州有自己的生产厂,南海石化项目、石油储备库等石化工业发展迅速。广东重工业保持较好的发展速度,并且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越来越高。2002年以来,广东重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均高于轻工业,并且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例从2000年的O.88:1上升到2007年1.6:1。

在2003年之前,广东省的轻工业比较发达,轻工业的比例大于重工业,但是,广东省在“九五”计划期间为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实施了结构调整,在2000年开始初见成效。主要是通过实施“三个一批”的战略,即建立一批支柱产业,组建一批大企业集团和培育一批名牌产品,从而推动全省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逐步确定了以九大支柱产业为基础、轻重兼有、适度重型化的产业结构格局。九大支柱产业中重工业占绝大部分,而且在这些产业中,重工业产业的产值也远大于轻工业的产业产值,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重工业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而轻工业所占比例不断降低。至2003年末,重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追上轻工业,并且继续扩大,到2007年末,重工业所占的比重达到了61.59%,远远超过了轻工业,这样的发展状况使得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重工业化趋势明显,实现了广东省产业结构适度重型化的目标。

五、广东省产业升级趋势

目前的世界产业格局是,整个全球经济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市场垂直分工,以越南、印度、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经济迅猛增长,市场前景广阔。广东很好地利用了改革开放的契机,率先发展起来。广东经济在全国各省份独领已经十余载,“广东制造”傲视群雄。

但是,当下的广东,碰到了30年前日本、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遭遇过的困难: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薄,劳动力短缺问题突显,而可以替代广东的经济体正在后面追赶,前面却是已经占据了高端产业的工业化国家。广东要继续当好排头兵,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产业升级:向产业链的高端前进,掌控全球生产制造体系的前端如研发、设计;强化自主创新,变“广东制造”为“广东创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产业竞争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使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0%以上,这是赶超高级经济体的必由之路。

1.产业继续向高级化、适度重型化方向发展。纵观广东经济发展历程,从轻工――家电、电子――汽车、石化,产业演进之路不断向高级化、适度重型化发展,升级路径十分清晰。根据九大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广东积极推进一批重要产业基地建设,抢抓国际重化工业产业转移机遇,加快发展基础产业和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石化、钢铁、汽车、造船、装备制造等重化产业集群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成为拉动广东经济快车继续领跑的一个新引擎。

大三年中总结例8

比如,中国古代史(所举例证皆按通史体例)中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可总结为4个三:分封对象有三: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义务有三:服从命令、贡纳财物、派兵作战;黄河以北有三国:燕、卫、晋;黄河以南有三国:齐、鲁、宋。

隋朝统一的意义可以总结为一个符合三个有利于: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有利于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定,有利于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关于隋朝运河可总结为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终点(北涿郡、南余杭)、三项作用(南北交通大动脉、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为唐朝发展奠基)、四段河道(由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贯穿六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隋朝历史三个“四”即四条统一原因:民族融合使南北方民族矛盾缓和并逐步消失,北方农业的恢复发展奠定了统一的经济基础,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做好灭陈准备,陈朝腐败、军队涣散;四项建设成就:兴建两都、广设仓库、开通运河、修筑驰道;隋炀帝暴政四个表现:滥用民力、三征高丽、奢侈腐化、严刑酷法。

两税法的内容:交两税(户地)两次(夏秋)收。

唐前期疆域四至:三孩(海)一领(岭)导(岛)。

北宋科举制进一步发展的表现:一减(科目)加(名额),二严格(考试程序、方法),三级别(乡省殿)。

清朝疆域可总结为七个方位动词:跨、达、接、至、临、到、包。

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可总结为三个必须: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必须坚持武装斗争。

抗战中六个“两”:两个战场(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两条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两个政权(南京――重庆国民政府、陕甘宁边区),两支军队(军队、中共领导的军队),两个政党(、共产党),两个结果(正面战场溃败、敌后战场节节胜利)。

中共发展可具体按数字“三”总结:中共工作重心的三次转移(1927年底由城市转向乡村、1949年春由乡村转移到城市、1978年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

中共面临的三次严重困难(20世纪40年代初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困难、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严峻的形势、20世纪60年代初三年经济困难);

中共制定的三条经济建设基本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中共的三次思想教育运动(运动、1957年整风运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中共的三个理论(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

港澳回归的意义可总结为三个标志:标志着中华民族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新贡献、标志着祖国在完成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世界近代现代史中关于价格革命的影响可总结为理顺一个体系即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时期的价格体系;削弱了两个国家的实力:西班牙、葡萄牙;影响了三个阶级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封建地主、城乡雇工;壮大了三国实力:英国、法国、荷兰。

启蒙运动内容可总结为一用:理性主义;二批:批判专制主义、批判教权主义;三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四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

大三年中总结例9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人民币现金在全国范围的投放总量逐年递增,湖南省在保持现金投放增长的同时,现金的回笼量始终大于投放量。2009年人民银行加大发行基金的储备以应对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和9.6万亿元的信贷增量的影响,但直到2010年9月,湖南省货币投放并未显著增大,反而出现净回笼放大的情形,导致期间湖南全辖的发行基金库满负荷运行。一方面是发行库库满为患,一方面是现金投放的净回笼量放大。但众多现象表明,我省的现钞供应结构并非合理。局部地区小面额券别投放不足。

为保证湖南省内流通中人民币券别结构适应省域经济的发展,课题组以发行基金投放回笼数据为基础,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建立了券别结构预测模型,以及各券别的需求模型。并通过设定模型的调整参数来避免误差,最终推动湖南省流通中人民币券别结构趋于合理化。

二、实证分析

(一)产业结构对券别结构的影响模型

1、产业结构对现金投放总量的影响

(1)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湖南省现金投放总量主要受第三产业因素的影响。

(2)建模分析

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剔除不相关指标,建立现金投放总量的模型:

M0=0.323×GDP3

湖南省第三产业GDP每增长1个亿,需增加现金投放3230万元,同时各行业对现金投放总量的影响呈现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特点。

2、产业结构对各券别流通比例的影响

本文依据投放回笼数据将100元和50元券归为大面额,将20元至1元券归类于中档面额,5角、1角归类于小面额,建立相应模型。

■=a×■+b (n1=大、中、小,n2=1、2、3)

其中,■表示大、中、小面额券别在总投放中的占比,■表示第一、二、三次产业在总GDP中的比重。选取显著性水平高于0.95的指标建立以下券别结构模型:

■=0.837×■+0.135

■=-1.006×■+0.625×■+0.549

■=-0.569×■+0.081

模型表明,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市场对中档面额的需求更大。

(二)终端消费品市场对券别结构的影响模型

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社会终端消费品产值的测度指标,设计出以张数为单位的各券别需求模型:

(其中:LSZZ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Zn为单个券别的投放张数)

模型检验结果证实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现金投放结构确实有重要影响。湖南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增长1亿元,需新增现金投放0.77716亿元,各券别投放量如下:

因50元、20元、5角券在该模型中的显著性较低,有必要将影响因素的覆盖面扩大。

(三)金融机构现金收支对券别结构的影响模型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能反映市场的全部需求。我们选取商业银行现金收支中发生额大的10项指标来建立市场对各券别的需求模型。剔除无关因子后,所有券别的需求均得到较好的解释:

Z100=-0.007×Y1+0.01×Y2-0.003×Y3+0.002×Y4+0.013×Y5+0.006×Y7+0.007×Y8-0.002×Y9+0.03×Y1-5.599

………

Z0.1=0.004×Y1-0.008×Y5+1.221

(四)模型的调整参数

以上模型揭示了湖南省流通券别结构运行规律,据此预测出未来券别结构的变化以及各券别需求量,从而制定湖南省货币发行计划,但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市场在短时间内对各券别的需求量存在一定的波动,因此我们必须依据一定的观测指标对流通中的券别结构进行及时调整。

银行回笼的现金分为“完整券”和“残损券”两种类型。残损券的回笼表明现金本身残损破旧不宜继续流通;完整券的回笼真正意义上反映了市场的需求状况。当某种券别的回笼款中有完性券时表明该券别现金的市场供求己基本平衡;反之,某种券别的回笼款中没有完整券,则表明该券别处于紧缺状态。因此,选择“残损券/完整券”作为观测指标来判别各券别的紧缺状况具有实际价值。我们依据2006年至2010年各券别回笼“残损券/完整券”统计值将各券别回笼的“残损券/完整券”统计量目标值确定如下:

当某个券别的观测指标超过目标值时,发行部门可以通过加大原封新券投放量,从而将流通中券别结构调节至合理范围,以调整模型误差。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产业结构对券别结构具有宏观影响

1、第三产业是影响券别结构的最主要因素,第二产业的影响相对较弱,第一产业则无显著影响。第三产业每增长1亿元,引发现金投放总量增长3230万元,处于产业链末端的消费品零售行业对现金需求的影响最为显著。湖南省二、三产业GDP增长缓慢是2009年信贷大幅扩张背景下现金需求未出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2、第二产业偏好大面额券别,第三产业偏好中档券别。具体表现为,第二产业占总GDP中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影响大面额券别投放占比提高0.8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总GDP中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影响中档面额券别投放占比提高0.625个百分点。湖南省三次产业GDP比值由2004年的“三二一”排序,调整为2010年的“二三一”排序。第二产业占比提高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是导致近年来全省券别结构中大面额券别比重增长,中档面额券别比重下降的根本原因。

3、100元、10元、1元券的行业应用范围广泛。1角券的行业应用局限于商品零售业,角票的支付职能逐渐淡化,真正体现出找零的职能。

(二)未来湖南省现金需求及流通券别结构预测及建议

大三年中总结例10

[中图分类号]F205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气候变化是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气候变化的主因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而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消费。因为各产业对能源的需求量不同,产业结构变动直接影响着能源的消费量变化。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国际和国内压力。如何令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是一个亟须研究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能源消费的影响,对于我国未来制定能源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78-2008年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等时间序列数据,对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能源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二、数据来源

本文进行实证研究所用的数据范围是1978—2008年,主要指标有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三次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等,以1978年为基期,通过GDP平减指数计算出各年真实GDP。其中以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代表产业结构,以比重的变化代表产业结构的变化。

能源消费总量的数据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979,2009),是实物指标,单位为百万吨标准煤;GDP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对于三次产业的数据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采用它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值进行计算,这样测算的优点是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值是在不断增长的,也就是它们变动的趋势和能源消费的趋势会比较一致,但是不便于说明结构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另一种是采用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进行计算,本文使用第二种方法,并在计算中把能源消费总量作为因变量,产业结构变动作为自变量。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

三、实证分析

从国民经济结构看,三次产业产值之间存在协调发展的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三大产业对能源的消费构成了能源消费总量。因此,假设能源消费与各产业产值之间的均衡关系是由Cob-Douglas生产函数确定的,对数形式为:

Ln(Y)=C+b1×Ln(X1)+b2×Ln(X2)+b3×Ln(X3) (1)

其中,Y代表能源消费总量,Xi代表第i产业产值,bi(i=1,2,3)代表能源消费对第i产业产值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产业结构的变动与能源消费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尤其是第一产业变动和第二产业变动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强。把能源消费总量作为因变量,总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LnY= 8.246911+0.326458lnX(2)

(61.89939)(25.69447)

R2=0.9579723 F=660.2059

把能源消费总量作为因变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LnY= 9.006500-0.185327LnX1 +0.359684LnX2 +0.087537LnX3 (3)

(16.85896)(-0.981872)(1.915377) (0.491614)

R2=0.9597002F=214.3368

把单位GDP能源消费作为因变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Ln(Y/X)= -3.539267+0.682908Ln(X1/X)-3.208112Ln(X2/X)-2.935200Ln(X3/X)(4)

(-1.090574)(1.177325) (-1.697043)(-3.480970)

R2=0.950503 F=172.8296

四、 结论与对策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变化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我国的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能源消费弹性为0.3265,即我国GDP增加1%,能源消费总量增长0.3265%。按照1978—2008年GDP的平均增长速度来推算,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速度将超过7%,从而10年以后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将达到60亿吨标准煤,届时,我国将出现能源供给量严重不足的局面,能源使用不得不大量依靠进口,这必然使得我国经济对世界市场的依赖度增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探索非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新的能源发展战略。

第一、二、三产业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分别为: - 0.185327、0.359684、0.087537,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总量将减少0.185327l个百分点;第二、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总量将分别增加0.359684、0.087537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长期效应为负,说明第一产业的耗能较小。这是由于一方面,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单位产量提高;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有显著改进,传统农业所占比重减少,农业生产结构逐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要求以及城乡消费结构的需求,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第二产业影响系数为0.359684,大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变化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最大,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因此,第二产业的发展要伴随着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

对于第三产业与能源消费的关系,从格兰杰检验可以知道,第三产业和能源消费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而且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仅为0.087537,也就是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会带来能源消费的迅速增长。因此,从节能减排角度来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减少对能源需求的压力;2.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大力发展能耗低的高新技术产业。

对于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费量Y/X与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比例X1/X、X2/X、X3/X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单位GDP能源消费量对第一产业结构比例的弹性最小为0.682908,对第二产业结构比例的弹性为3.208112,对第三产业结构比例的弹性为2.935200,这说明第二产业的结构比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适当增加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优化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金荷.提高能源效率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策略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 (10).

[2]张坤民.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与“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5 (6).

[4]史丹,张金融.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 (8).

[5]欧晓万.能源消费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与短期约束[J].统计与决策,200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