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柴胡的作用和功效模板(10篇)

时间:2022-09-12 13:32:14

柴胡的作用和功效

柴胡的作用和功效例1

柴胡另有降血压、降低血管通透性、抗溃疡、收缩平滑肌、镇咳、抗肾炎及兴奋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肾上腺引起皮质酮的合成和分泌的作用。但其较确切、较明显的是保肝、利胆、降脂等功效。两组小鼠均喂食霉米而产生肝功能障碍,一组同时喂食北柴胡,其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之升高远较不给北柴胡之对照组为轻。对伤寒疫苗引起的兔肝功能障碍,口服北柴胡煎剂有较显著的改善作用。粗柴胡皂苷能使被四氯化碳损伤的大鼠肝功能恢复正常,能使半乳糖聚集所致的肝功能与组织损伤得以恢复。对酒精引起的肝功能损害亦有效,但不如甘草。柴胡若与甘草配伍,对急性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肝作用,且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所证实,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快,使病程缩短。

辅助治疗肝癌也有明显的疗效。本人经治的31例肝癌病人,除手术、介入治疗外,坚持服用中药汤剂是存活较长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存活期大于二年23例,占74.19%,最长的一例存活10年,后因心肌梗死抢救无效而亡。所用的基本方为柴莪汤,其中柴胡、杞子、甘草为保肝药。如上所述,柴胡有保肝作用外,还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及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明显增加蛋白质合成;能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延长生存期;并可增加抗癌效应的肿瘤坏死因子,使肝癌细胞坏死、裂解。杞子同样有保肝效应,并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莪术、丹参、鳖甲活血软坚,因肝内血液高粘状态特别突出,且更易通过癌栓广泛转移,降低血液高粘状态,有利于降低转移机会。

柴胡的作用和功效例2

1 大柴胡汤证原文回顾

《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2 大柴胡汤原方及方解

柴胡半斤、黄芩3两、芍药3两、半夏半升(洗)、生姜5两(切)、枳实4枚(炙)、大枣12枚(擘),上七味,以水1斗2升,煮取6升,去滓再煎,温服1升,3服/d。1方加大黄2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大柴胡汤为小柴胡汤去人参、炙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而成。方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为主;因病兼阳明里实,故去人参、甘草,以免其甘壅而助邪;加芍药以和营通络,缓急止痛,且可痛泄大便;加枳实、大黄破结下气,通下里实。合之共奏和解少阳、通下里实之功,实为少阳兼阳明里实之双解之剂。

3 大柴胡汤配伍分析

3.1柴胡 为君药。本品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胆二经,善于驱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的主药。其次,本品辛行苦泄,又可疏肝解郁,调达肝气,为舒肝解郁之要药。柴胡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可用治疗中气不足导致的脘腹坠胀,脏器下垂等症。与黄芩配伍可治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之少阳半表半里证。柴胡和解退热,使半表半里之邪从外解。黄芩清热泻火,使半表半里之邪从内解。二药一散一清,升阳达表,退热和解,以治少阳证。配伍白芍可治肝郁气滞胸胁诸痛。柴胡疏肝解郁,和解透邪。白芍和营止痛,平肝缓急。二药相合,补散兼施,既疏达肝邪,又养阴滋液。

3.2黄芩 为臣药。本品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本药与君药相伍可以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且与大黄、枳实相配可使阳明之热从内、从下而解。

3.3大黄 为臣药。本品苦寒, 沉降力猛。善行, 有将军之称,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的作用。常用于胃肠积滞大便秘结,或温热病高热不退、神昏谵语。本方中苦寒之大黄与辛寒之枳实相伍,泻下行气并举,相得益彰。并配伍黄芩清热毒,使热毒下泄。

3.4枳实 为臣药。本品苦、辛、酸、温,具有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之功效。善于行滞降泄,长于破滞消积,凡积滞内停,气机受阻而见胸腹痞满胀痛、便秘皆可应用。本方中配伍大黄,行气消痞,内泄阳明热结。

3.5半夏 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本方应用配伍大量生姜以理气和胃,降逆止呕。

3.6白芍 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作用。方中配伍白芍用以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痞满。

3.7大枣 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之功效。与生姜相配可以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

3.8生姜 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之功效。为呕家之圣药。本品与半夏相配善温胃散寒,和中降逆以止呕。

4 大柴胡汤治疗社区常见慢性病的应用

脂肪肝是肝脏对脂肪代谢障碍而引起的肝细胞的脂肪样变,中医将脂肪肝患者的证候特点大多归属于肝郁脾虚、湿热瘀阻的范畴,其证符合大柴胡汤的治疗范畴。陈涤平[1]等运用改良大柴胡汤治疗脂肪肝取得满意疗效,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B型超声波积分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高脂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也是导致动脉血管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是社区中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2]。中药在治疗高血脂方面具有疗效高、副作用低、患者耐受好、费用低等优点。钱小奇[3]等运用大柴胡汤治疗无症状性高脂血症32例,取得满意疗效,结果表明大柴胡汤具有明显的降低TC、TG和升高HDL-C的作用。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多因幽门功能紊乱,幽门持续开放,导致胆汁和碱性肠液反流入胃,烧灼胃黏膜所引起的一种胃黏膜炎性病变。现代研究认为其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且在社区门诊较为常见。本病属中医学胃脘痛、泛酸范畴。中医认为胆汁的生成、排泄依赖于肝的疏泄。因此本病虽病在胃,但是与肝、胆关系密切。肝气郁结,胃气不降则胆气不舒,幽门功能受碍,通降升清机能紊乱,胆汁无所制约,当降不降而逆流入胃则发病[4]。郭森仁[5]经过多年临床实验得出,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是中医治疗BRG的基本治则。周劲刚[6]运用大柴胡汤化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满意。对于胃脘部疼痛、呕吐苦水、两胁窜痛及大便秘结等主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柴胡具有抗菌、保护胃黏膜、促进细胞再生的作用,可以有效减轻胆汁对胃黏膜的损害,促进溃疡的愈合,对胃黏膜屏障起到了保护作用[7]。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群,占消化道专科门诊患者的30%~55%,也是社区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症状多为上腹部疼痛、饱胀、烧心、反酸、恶心等症状,并至少持续4w以上,且胃镜检查胃黏膜多为正常或仅有轻微的炎症表现。西医治疗FD常用吗丁啉、泌特、复方消化酶等药物,效果不佳。柴可夫等[8]以健脾疏肝、理气消痞、和胃降逆为治则,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8%。本方不仅能够加速胃肠运动,增加胃排空,并且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吸收功能,是治疗FD的理想方剂。

综上所述,大柴胡汤是一首临床常用的经典方剂,其结构合理,组方巧妙,疗效确切,对于治疗社区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作为一名社区卫生工作者,应该勤于思考,善于变通,准确辨证,更大限度的发挥经方的独特治疗作用,更好的为社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涤平,陈翠萍.改良大柴胡汤治疗脂肪肝4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1):22-23.

[2]王屏,柳秀英.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概述[J].中医函授通讯,1996,(4):27.

[3]钱小奇,张敏.大柴胡汤治疗无症状性高脂血症临床研究[J].国医论坛,2001,16(1):11-12.

[4]胡以明.疏肝降逆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22例[J].北京中医,1997,16(2):36.

[5]郭森仁.胃镜象与常见上消化道疾病辨证关系初探:附 1000例病例分析[J].北京中医, 1994,13(5):22-23.

柴胡的作用和功效例3

关键词:柴胡; 炮制; 药效; 临床运用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及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又名竹叶柴胡、山柴胡、硬柴胡、细叶柴胡等,柴胡的传统炮制方法有多种,《本草述钩元》记载“上升用根,酒渍。中行下降用梢……宜生。外感生用。内伤生气,酒炒3遍。有咳汗者,蜜水炒。勿令犯火,便少效”。《本经逢原》亦谓“入解表药生用,清肝炒熟用”。但近代的炮制方法除生品外,只有醋炙一种,并收入了《中国药典》(1995年版)。柴胡具有和解表里。舒肝解郁、升阳的作用。主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等症。现代药物化学分析发现柴胡根含挥发油、柴胡醇(Bupleurumol)、不饱和脂肪酸、葡萄糖、A菠菜甾醇(Aspinasterol)、白芷索(Angeliein)及皂苷等,皂苷中有柴胡皂苷a,c,d(Saikosaponin a,c,d),柴胡皂苷元F,E,G(Saikonin F,E,G)、龙吉苷元(Longispinoagenin)。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柴胡煎剂具有解热、镇静、镇痛抗炎、抗病原体作用,还对肝脏和心血管疾患有治疗作用。自古以来,临床上多以其不同炮制品入药应用,据其作用要求不同,其炮制方法较多:有生用、醋炙、酒炙、炒黄、蜜炙、鳖血炙等。各种专著中炮制方法之间没有统一规范。辅料用量,炮制程度,火候等也不尽相同,究竟何种炮制方法为好,也无合适定量指标来验证。目前对柴胡临床最常用的主要有:生用、醋炙、酒炙三种炮制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柴胡的有效成分柴胡皂苷和挥发油作为检测不同炮制方法优劣的定量指标,筛选出了适合不同病症的最佳炮制工艺和方法。

1 不同炮制方法对柴胡药理成分的影响

1.1 对总皂苷含量的影响药理研究证明,柴胡皂苷有明显的中枢抑制、抗炎、特异性阻碍胆碱酯酶和显著的利尿作用。不同炮制方法对柴胡皂苷的含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尹传明等[1]研究测定柴胡各种炮制品皂苷含量结果:酒柴胡>醋柴胡>柴胡片。柴胡片与炮制品皂苷含量有显著性差异。范秦鹤等[2]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柴胡经不同方法炮制后总皂苷含量发生变化,其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蜜柴胡>酒柴胡>醋柴胡>原生药>生柴胡,即原生药加工成饮片后,皂苷含量降低,经醋、酒、蜜炙后较生品有所升高,特别是蜜炙品,含量升高较多。而郭炳新等[3]研究表明:酒炙品中柴胡皂苷含高于生品和醋炙品。但醋炙品中皂苷含量低于生品。可李晓东[4]研究发现柴胡生品总皂苷含量为2.52%,醋炙品为2.50%,且两者UV光谱重迭一致,通过薄层上与柴胡皂苷a,d标准品的RF值、斑点形状和颜色比较,证明两者均含柴胡皂苷a,d。表明醋炙对总皂苷含量无明显影响。所以,经炮制后柴胡总皂苷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蜜柴胡>酒柴胡 >醋柴胡>原生药>生柴胡。其原因可能是生柴胡加工过程中,要经过淘洗及浸润处理,使皂苷部分随水流失,造成生柴胡较原生药含量降低,而酒、醋、蜜柴胡在炮制过程中,由于辅料与加热的共同作用,可能会促使某些非皂苷类成分转化为皂苷类成分,使其含量升高。

1.2 对挥发油含量的影响药理研究表明柴胡挥发油具有解热、抗炎、抗肝损伤等作用。柴胡的挥发性成分含量较低,约占根的0.15%。挥发油主要由柴胡醇(bupleurumol)、β蒎烯(βpinene)、γ松油烯(γterpinene)等40多种成分组成,这些成分极易挥发逸散和氧化变质。范秦鹤等[2]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炮制后挥发油的含量为:蜜柴胡>醋柴胡>酒柴胡>生柴胡,即经不同方法炮制后挥发油含量亦普遍升高,生品与原生药无差异。郭炳新等[3]研究表明,酒炙品中两种有效成分挥发油含量高于生品和醋炙品。而醋炙品中挥发油含量高于生品,以挥发油为指标酒炙最佳工艺为:黄酒30%,炒干 (挥发油吸收度值为0.873 6)。醋炙的最佳工艺为:小米陈醋,20%,微干 (挥发油吸收度值为0.716 3)。但李晓东[4]研究结果表明,柴胡经醋炙后,挥发油含量下降了约20%,其1∶10蒸馏液在(276±1)nm波长处的光密度值下降了约26.7%,反映在薄层图谱上,生品各个斑点的面积较大,且颜色也深。所以醋炙可影响柴胡的解热作用,这与古人所谓“外感生用。……勿令犯火,便少效”的说法是一致的。随后的相关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尹传明等[1]研究测定,柴胡炮制前后挥发油测定结果表明,柴胡在炮制时可致挥发油严重损失,降低程度:醋柴胡>酒柴胡>柴胡。统计处理柴胡与炮制品及各炮制品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总之,经炮制后柴胡挥发油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蜜柴胡>酒柴胡>醋柴胡>生柴胡。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挥发油属于脂溶性物质,炮制辅料中含有大量的脂质成分,使挥发油溶解于其中,容易被提取。另外,通过对不同炮制品的植物油室组织微观结构进行初步观察后发现,经炒炙加工的炮制品由于加热的影响,油室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破坏,油滴向周围组织扩散,皮层细胞间裂隙增大。这种组织结构的变化使挥发油的溶出过程易于进行[2]。

1.3 不同炮制方法对柴胡多糖、α菠菜甾醇含量的影响余晖等[5]研究发现柴胡多糖能提高小鼠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并使免疫系统抑制状态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实验对柴胡不同炮制品多糖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柴胡经炮制后多糖含量降低。这为在临床应用中,提高免疫功能,宜以生柴胡入药提供了理论依据。王秦勇等[6]研究发现柴胡中含有α菠菜甾醇,这种成分具有较强的发汗解表作用,但受热易挥发降低药理作用。柴胡经蜜炙后,α菠菜甾醇挥发损失1/3,故能降低发汗解表作用。柴胡醋炙,α菠菜甾醇能于酸反应生成酯,但这种衍生物没有药理作用。这一结果与对柴胡挥发油的研究结果同时说明:生柴胡的发汗作用较其它炮制品强。

2 临床运用规律

2.1 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方法炮制的柴胡根据药理学研究结果结合古典医药书籍的记载,可以得出:治疗外感病宜选用生柴胡,由于生柴胡中含有较高的柴胡多糖和α菠菜甾醇,可增强发汗和提高免疫力。治疗肝系病(包括肝胆病、头痛、月经不调、痛经、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结石、痢疾、胆汁返流性胃炎等脾胃病及因肝的生理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喉部神经官能症、冠心病、乳腺增生等病症),应选用醋柴胡或酒柴胡,醋柴胡重养肝柔肝,偏于补;酒柴胡重行气活血,偏于泻。治疗体质虚弱、津亏气耗等虚劳病症宜用蜜柴胡,一方面蜜制后减弱了柴胡的发汗解表之功,存其升气之性;另一方面取蜂蜜的补虚养阴之力。治疗疟疾发热、骨蒸劳热、午后潮热等肝肾阴虚之证,可选醋柴胡或鳖血炒柴胡,取其引药入肝和养肝柔肝之功,以增强入阴血清虚热作用。

2.2 配伍运用感冒属风寒配以桂枝、葛根;风热配以金银花、石膏;属外感风寒,邪郁化热所致时配与葛根、黄芩、羌活、白芷。治疗高热可加大量(30g),配生石膏、葛根。属气虚型感冒,可配黄芪、人参、当归。气分大热,配以石膏;血分瘀热,配以黄芩;胃肠实热,配以大黄。治肺燥咳嗽、阴虚内热,咳血宜柴胡配地骨皮、炙桑皮、沙参等[7]。疟疾配常山、青蒿;子宫下垂配升麻、黄芪。肝之阴血不足,当配以白芍、当归;,湿热黄疸常配茵陈、砂石、金钱草为伍;瘀热黄疸则合大黄。柴胡配枳壳理气,治肝气郁滞;醋柴胡配炒黄芩、焦山栀、川楝子、金钱草、茵陈、海金沙等化石解郁药,治疗胆结石[8]。 胃脘痛属肝气犯胃证者以白芍、枳实、甘草、香附、陈皮、郁金为伍;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当配以白术、茯苓、人参;柴胡配党参、炙黄芪、炒白术等治胃下垂。溃疡急性穿孔第二期的腹腔感染的体征用与黄芩、枳壳、川楝子、延胡、白芍、大黄、木香、蒲公英、甘草等配伍。用于镇痛时则与白芍、甘草、延胡索等为伍;经络之痛,则配细辛白芷[9]。柴胡配龙齿、法夏、竹茹、、远志、茯神、郁金等治疗神经精神疾病[10]。总之,柴胡的应用,其用量不同则作用各异,微量则升,中量则柔,大量则散,临床当慎重衡量。其炮制与配伍不同则功效也不同,蜜炙则润,酒炙则散,醋炙则收,鳖血炙则补。配桂枝则发,配白芍则疏,配黄芩则清,配升麻则升,配龙牡则镇。配伍得当,疗效则大于诸药相加之和,而组合之机又贵在辨证。

参考文献:

[1] 尹传明,李 琳,王勇军.柴胡及炮制品成分研究[J].辽宁药物与临床,2001,4(4):176.

[2] 范秦鹤,王俊芳,陈会平.柴胡及其炮制品有效成分比较[J].中成药,1994,16(2):56.

[3] 郭炳新,刘 伟,郭庭江,等.柴胡不同炮制方法对其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影响的研究[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5;10(5):52.

[4] 李晓东.柴胡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比较分析[J].中成药,2000,22(7):483.

[5] 余 晖,陆兔林.柴胡不同炮制品多糖的含量测定[J].时珍国药研究,1997,8(5):447.

[6] 王秦勇,王德松.不同炮制方法对柴胡功用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8):42.

[7] 徐 峻,周富明.柴胡临床运用举隅[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4,18(3):22.

柴胡的作用和功效例4

柴胡是一味常用的中药,临床上使用很广泛,涉及中医各科领域。柴胡味苦辛平,入心包、肝、三焦、胆经。具有轻清、升散、疏泄的特点。有透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截疟的功效。用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黄疸,头痛目赤,耳聋口苦,肝气郁结,胸肋胀痛,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病。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柴胡,从以下四个方面议议。

1 柴胡产地不同,其药理作用有异

《本草汇言》:“银柴胡、北柴胡、软柴胡,气味虽皆苦寒,而俱入少阳、厥阴,然又有别也。银柴胡清热,治阴虚内热也;北柴胡清热,治伤寒邪热也;软柴胡清热,治肝热骨蒸也。其出处生成不同,其形色长短黑白不同,其功用内外两伤主治不同。”由于柴胡生长的地方不同,形态不同,名也不同。据文献记载,有狭叶柴胡、兴安柴胡、大叶柴胡、长颈柴胡、膜缘柴胡、小柴胡、竹柴胡、金黄柴胡、多脉柴胡等名。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产于辽宁、甘肃、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山东等地的柴胡,称为北柴胡,又名硬柴胡,秋柴胡。长江以南,产于湖北、江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柴胡称为南柴胡,又名软柴胡,春柴胡,细柴胡,香柴胡。而其幼苗,称为嫩柴胡。

北柴胡清热解表之力偏强,南柴胡疏肝解郁之力偏强,嫩柴胡升举阳气之力偏优。为了提高疗效,不同炮制加工,其药理作用也不同。用醋拌匀,文火炒后晒干,治慢性肝病;用鳖血拌匀闷润,文火炒,晒干,治晚期肝硬化;用白酒拌匀闷,炒晾干,治虚热病症。而《滇南本草》还有“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之说。而新鲜柴胡的药理作用更好。

2 柴胡剂量大小不同,其功效亦不同

《药品化义》:“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泄,若用二、三钱,能祛散肌表……若少用三、四分,能升提下陷。”《本草正义》:“柴胡升举,亦非所宜,惟必审知其为脾阳不振,中气下陷,则东垣之补中益气之方,乃堪采用。然升、柴升清,特其少少之辅佐品耳。”因此,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中的柴胡用量不过3g,为佐使之用。古代医学家,运用柴胡完全是根据不同疾病,配伍时调整柴胡的剂量。《伤寒论》中的大小柴胡汤剂量偏大,为君药,均在半斤。而《和剂局方》之逍遥散中的柴胡剂量一般在5~6g左右。

现代医学家蒲辅周大师,用柴胡疏肝理气剂量为一钱。而刘奉五前辈用柴胡祛邪解表为9~12g,解郁升阳为3~5g。罗元恺前辈善用柴胡,用于退热,发汗解表,用15~18g;用于疏肝解郁,调经剂量偏小,适中为6g左右;用于升举阳气,剂量宜轻,宜小,一般不超过3g。他说:有的人用柴胡,不管什么病配什么方中,概用9~12g,不符合中医辨证用药原则。

古法多为:清热解表,谓之三钱,疏肝理气,谓之不过钱半,而升举阳气,谓之三分左右。在临床中,笔者亦遵照此法,疗效也很好。

3 柴胡的配伍应用

柴胡在临床应用,涉及内、外、妇、儿、五官、传染病、精神神经等各科,使用很广泛。大柴胡汤用于实证的急腹症、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阑尾炎、溃疡病、急性穿孔缓解后、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等疾病。小柴胡汤用治往来寒热,胸肋苦满之少阳病,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明代张景岳之《景岳全书》记载很多用柴胡配伍的方剂。有一柴胡饮,二柴胡饮,三柴胡饮,四柴胡饮,五柴胡饮,柴胡四物汤,柴胡石膏汤,柴胡茵陈五芩散,柴芩汤,柴归饮,柴胡桂枝汤,加减小柴胡汤等等,有数十张方剂。

现在临床上除常用古方化裁,演变加减外,还常配伍葛根,羌活则发汗解表;配伍黄芩青蒿则透表泄热;配伍常山、草果则截疟退热;配伍香附、郁金则疏肝解郁;配伍党参、黄芪、升麻则升举阳气;配伍健脾药则升高血压;配伍黄芩则降血压等等。不管何种配方,始终抓住柴胡的药理作用,发挥其特点,更好地提高治病疗效。

4 柴胡劫阴之异

柴胡的作用和功效例5

柴胡是临床常用的发散风热药之一,品种较多,产地遍于南北各省。由于各地所应用的柴胡品种不同,临床上用药的习惯不一,各种柴胡的采收季节与入药部分有所区别。因此,多种柴胡的功能虽有共同性也有其特殊性。历代文献关于柴胡的品种、功能、主治的记述,有较大的出入,后世对柴胡临床应用的效用也不一致。本文所述,是通过临床应用后的初步小结。由于水平有限,体会不深,不当之处,评批评教正。

1柴胡的品种和用药情况

目前国内习用的柴胡,主要分南柴胡、北柴胡两大类。

1.1品种及入药部分

①南柴胡类中,包括软柴胡、川柴胡、红柴胡3种,原植物名狭叶柴胡,主产于江苏、安徽、四川等地,入药以带根的全草为主。②北柴胡又称硬柴胡,原植物名长茎柴胡,主产于陕西、甘肃、河南等地,入药以要为主。

1.2用药习惯

全国大多数地区,以用北柴胡为主。各地药店虽备有各类柴胡,但处方单写柴胡者,即付给北柴胡,炮制(如醋炒、酒炒)均以北柴胡加工;丸、散修合(如逍遥丸、补中益气丸、鳖甲煎丸等)亦用北柴胡。江浙两省习用南柴胡。如处方只写柴胡,即付南柴胡类的软柴胡,炮制及丸散修合,均用软柴胡。

1.3处方应用根据《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规定:①处方写柴胡、软柴胡、细柴胡者,概付软柴胡;②处方写川柴胡、竹叶柴胡者,概付川柴胡;③处方写北柴胡、硬柴胡者,概付北柴胡。此外,临床上所用的“银柴胡”属石竹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石头花繁缕(银柴胡)的根,主产于西北及内蒙古等地,秋后茎叶枯萎至立春植珠萌发时采挖,入药以根部为主。它和“柴胡”非同一科属的植物,切不可混用。银柴胡性味甘寒,归肝、胃经。功专退虚热、清疳热。常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及小儿疳热。

2柴胡性能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南、北柴胡同属伞形科植物,其有效成分有相同之点,但由于品种、产地、入药部分等的不同,因此也有特殊性的一面。在历代文献复习中和临床实践方面,都有这样体会,初步归纳于下。

2.1南、北柴胡的共同点①疏邪退热:主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的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证。②疏肝解郁:主肝气郁结而见的头晕、目眩、耳鸣、胸胁胀痛及月经不调等证。③升举阳气:主气虚下陷所致的气短、倦怠及脏器下垂等证。

2.2南、北柴胡功能的特殊性①南柴胡长于升阳散邪,疏肝解郁,气味俱轻,外感在表在上兼清阳下陷者用之最宜。②北柴胡长于解热泄下,推陈致新,对饮食积聚及痰热结实有良好的疏导和解效用。作者通过临床应用体会到其疏导邪气、解表退热的作用优于南柴胡,故邪在半表半里及有肠胃积滞见证者,用之最宜。

2.3南、北柴胡和银柴胡的不同点银柴胡味甘微寒,主劳热骨蒸,清疳热,退阴分虚热。张山雷也说:“银柴胡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为治虚热之良药。”作者对慢性肝炎,肝郁阴伤,低热不清及温病后期微热,肺劳潮热,用本品调治,每获良效。

南、北柴胡虽都具解热疏肝之功,但其特性不同。总的来说:南柴胡功偏于“升”,能于升散中解热疏肝;北柴胡功偏于“降”,能于疏降中退热泄肝;银柴胡功偏于“滋”,能于滋养中清热柔肝。南北柴胡能升能降,走而不守;银柴胡能清能滋,守而不走。

从上述中虽然初步了解到南北柴胡的性能和特长,但在临床辨证选用时,除了掌握各类柴胡的共同性和特殊性以外,更须注意其配合的相互关系和用量的多寡等。

3临床验案

验案1,患者,女,27岁,工人,于2005年5月8日就诊。痛经已二、三年,月经周期先后无定,每次经前四、五天小腹疼痛,灼热感,经量甚多,色黯红,口干欲呕,面部掀热,便秘溺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证属肝气郁结,蕴火内盛,似疏肝泄热。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处方:全当归9g、软柴胡9g、粉丹皮9g、赤白芍各9g、炒黄芩6g、黑栀子9g、黑芥穗6g、侧柏叶15g、小木通6g。水煎服、连服五剂,药后诸证均减。二诊:(5月15日)月经应期于今日来潮,腹痛减轻,前方复二剂。嘱下次经期前再来服药,调理二次周期后,痛经已愈,且经量亦恢复正常。按:本例痛经伴见诸症,均由肝气郁结,蕴火内盛所致。肝藏血,又司疏泄,肝郁气滞,疏泄失调,故见月经周期先后不定,经量多色黯红,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亦是肝火内郁所致。治以疏肝泄热,连续调治二次周期,痛经及诸症消失。

验案2,患者,女,42岁,教师,于2006年7

月12日就诊。患带下病年余,带浊稠粘,黄白相兼,其气腥秽,心慌胸闷,性情急燥,腰酸困痛,小便短赤,阴门奇痒,苔黄腻,脉弦数。证属肝经湿热下注,带脉不能约束胞胎所致。治宜泻肝降火,清热利湿。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龙胆草9g、北柴胡9g、生栀子9g、枯黄芩6g、建泽泻9g、椿根皮15g、车前子9g(包煎)、黄柏6g、白鸡冠9g、土茯苓15g、白藓皮9g、小木通9g、甘草梢3g,水煎服。另以七叶一枝花250g煎汤外洗。二诊:(7月18日)上方服五剂后,带已不下,阴痒消失,诸症悉平,病已告愈。按:本例痛经伴见诸症,均由肝经之热挟湿下注,内蕴胞宫,损伤带脉,约束无权所致。重用七叶一枝花以清热解毒,内服外洗,均获痊愈。

【参考文献】

柴胡的作用和功效例6

中图分类号: R282. 710. 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

柴胡是一味常用的中药, 涉及中医各科领域。柴胡味苦辛平,入心包、肝、三焦、胆经。具有轻清、升散、疏泄的特点。有透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截疟的功效。用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黄疸,头痛目赤,耳聋口苦,肝气郁结,胸肋胀痛,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病。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柴胡,从以下四个方面议议。

一、柴胡产地不同,其药理作用有异

《本草汇言》:“银柴胡、北柴胡、软柴胡,气味虽皆苦寒,而俱入少阳、厥阴,然又有别也。银柴胡清热,治阴虚内热也;北柴胡清热,治伤寒邪热也;软柴胡清热,治肝热骨蒸也。其出处生成不同,其形色长短黑白不同,其功用内外两伤主治不同。”由于柴胡生长的地方不同,形态不同,名也不同。据 文献 记载,有狭叶柴胡、兴安柴胡、大叶柴胡、长颈柴胡、膜缘柴胡、小柴胡、竹柴胡、金黄柴胡、多脉柴胡等名。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产于辽宁、甘肃、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山东等地的柴胡,称为北柴胡,又名硬柴胡,秋柴胡。长江以南,产于湖北、江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柴胡称为南柴胡,又名软柴胡,春柴胡,细柴胡,香柴胡。而其幼苗,称为嫩柴胡。

北柴胡清热解表之力偏强,南柴胡疏肝解郁之力偏强,嫩柴胡升举阳气之力偏优。为了提高疗效,不同炮制加工,其药理作用也不同。用醋拌匀,文火炒后晒干,治慢性肝病;用鳖血拌匀闷润,文火炒,晒干,治晚期肝硬化;用白酒拌匀闷,炒晾干,治虚热病症。而《滇南本草》还有“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之说。而新鲜柴胡的药理作用更好。

二、柴胡剂量大小不同,其功效亦不同

《药品化义》:“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泄,若用二、三钱,能祛散肌表……若少用三、四分,能升提下陷。”《本草正义》:“柴胡升举,亦非所宜,惟必审知其为脾阳不振,中气下陷,则东垣之补中益气之方,乃堪采用。然升、柴升清,特其少少之辅佐品耳。”因此,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中的柴胡用量不过3g,为佐使之用。古代医学家,运用柴胡完全是根据不同疾病,配伍时调整柴胡的剂量。《伤寒论》中的大小柴胡汤剂量偏大,为君药,均在半斤。而《和剂局方》之逍遥散中的柴胡剂量一般在5~6g左右。

现代 医学家蒲辅周大师,用柴胡疏肝理气剂量为一钱。而刘奉五前辈用柴胡祛邪解表为9~12g,解郁升阳为3~5g。罗元恺前辈善用柴胡,用于退热,发汗解表,用15~18g;用于疏肝解郁,调经剂量偏小,适中为6g左右;用于升举阳气,剂量宜轻,宜小,一般不超过3g。他说:有的人用柴胡,不管什么病配什么方中,概用9~12g,不符合中医辨证用药原则。

古法多为:清热解表,谓之三钱,疏肝理气,谓之不过钱半,而升举阳气,谓之三分左右。在临床中,笔者亦遵照此法,疗效也很好。

三、 柴胡的配伍应用

柴胡在临床应用,涉及内、外、妇、儿、五官、传染病、精神神经等各科,使用很广泛。大柴胡汤用于实证的急腹症、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阑尾炎、溃疡病、急性穿孔缓解后、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等疾病。小柴胡汤用治往来寒热,胸肋苦满之少阳病,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明代张景岳之《景岳全书》记载很多用柴胡配伍的方剂。有一柴胡饮,二柴胡饮,三柴胡饮,四柴胡饮,五柴胡饮,柴胡四物汤,柴胡石膏汤,柴胡茵陈五芩散,柴芩汤,柴归饮,柴胡桂枝汤,加减小柴胡汤等等,有数十张方剂。

现在临床上除常用古方化裁,演变加减外,还常配伍葛根,羌活则发汗解表;配伍黄芩青蒿则透表泄热;配伍常山、草果则截疟退热;配伍香附、郁金则疏肝解郁;配伍党参、黄芪、升麻则升举阳气;配伍健脾药则升高血压;配伍黄芩则降血压等等。不管何种配方,始终抓住柴胡的药理作用,发挥其特点,更好地提高治病疗效。

四、柴胡劫阴之异

柴胡是否劫肝阴之说,历来有争议。有的人认为柴胡无劫肝阴,有的人认为柴胡有劫肝阴。本着《百家争鸣》之精神,也谈谈劫肝阴,认为有劫肝阴之嫌。

古人云:真阴亏损,肝阳上升者,忌服。《本草正》:“柴胡之性,善泄善散,所以大能走汗,大能泄气,断非滋补之物。凡病阴虚水亏,而孤阳劳热者,不可再损营气,盖未有用而不泄营气者,未有动汗不伤营血者。营即阴也,阴既虚矣,尚堪再损其阴否。”古人在应用柴胡,始终注意到柴胡具有轻清、升散和疏泄两个方面的作用。肝脏的生理功能谓之体阴用阳,既要保护肝脏的阴血不受到耗损,又要充分发挥柴胡的药理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两者都要兼顾。《重庆堂随笔》在评论柴胡时说:“柴胡为妇科妙药,但不可概治阴虚阳越之体。”因此临床上常用柴胡疏肝解郁时,配伍芍药酸收柔润,可解除柴胡升散疏泄耗损阴血的不利,达到疏柔相济,动静结合,也是阴阳配伍法。所以《和剂局方》之逍遥散,应用柴胡轻清升散,疏肝解郁,配伍白芍养血活血以涵肝体,两药合用,疏肝解郁而不伤肝阴。

柴胡的作用和功效例7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2-0057-03

小柴胡汤源自汉末名医张仲景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方,组成: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半夏。小柴胡汤属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之功,可用于治疗多种妇产科疾病。此方面文献综述不多,且引用文献年度跨度较大,本文就近5年来小柴胡汤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为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些经验依据。

1月经病

11经行发热多因气血营卫失调、感受外邪、阴虚生热、血虚挟滞或血热外泛等所致。治疗宜和解疏利,小柴胡汤为和解剂主方,可用于治疗经行发热。黄英[1]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48例,治愈18例,好转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67%。潘芳[2]治疗经行发热一则,小柴胡汤加党参、茯苓、薏苡仁、荆芥、丹皮、夏枯草、炒川楝子、赤白芍,每月经前1周左右服用本方至经净,共服用上方10剂,发热畏寒未见发作。

12经行头痛主要由血虚、肝火、血瘀、痰湿等因素导致。经行以气血通畅为顺,气血不和,瘀血内停,阻塞清窍,则每逢经行瘀随血动,欲行不得,故头痛剧烈,故以小柴胡汤和解枢机[3]。程瑛[4]等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头痛1例,小柴胡汤加黄连、吴茱萸、竹茹、枳壳、麦冬、生地、当归、川芎、台参、鸡内金,首进5剂,头痛消失。原方去生地、麦冬继服13剂病愈。潘芳[2]治疗经行头痛1例,小柴胡汤加太子参、白芍、夏枯草、僵蚕、枸杞子、、生熟地黄、川断、茺蔚子。服6剂后,头痛明显减轻。上方去生熟地黄、加陈皮、郁金,每月于经前1周左右自服上方,连续3月诸证均明显改善。姚慧芳[4]治疗经期头痛1例,以小柴胡汤加党参、桃仁、红花、川芎、川牛膝、益母草,药后痛减,经止悉平,以后每于经期,上方续进3剂,经治3月,后行经如常,头痛未复发。杨家林[5]运用小柴胡汤分别合杞菊地黄丸和四物汤治疗经行头痛2例,分别治疗治2个和3个月经周期后症状基本缓解。

13经行感冒风寒素体虚弱,卫阳不足,或风热,素体不健,阳盛之体,或邪入少阳,素体虚弱易导致经行感冒。妇女经期,血海空虚,如感受外邪,则邪气易留,缠绵难祛,可用小柴胡汤调和气血,扶正祛邪。郭远平[6]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期复感外邪27例,27例经服药 1~3 剂后全身症状都有明显好转。姚慧芳[4]治疗经期感冒1例,医以小柴胡汤加桂枝,解肌祛风,和解少阳,一剂而霍然。小柴胡汤加党参、桂枝,药进当日,外感表证已解,前方加炒白芍,续进2剂,诸症悉解。

14痛经主要由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所致,宜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肝化瘀,调理枢机。程瑛[3]等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痛经1例,投小柴胡汤加当归、川芎、红花、陈皮、白芍、没药、枳壳,首进3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叶新洲[7]以小柴胡汤随症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68例,治愈60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3%。仝小林[8]活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痛经伴杂病1例,调治2月余而诸症悉平。

15崩漏由外邪侵袭、七情内伤、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可用小柴胡汤扶正祛邪、疏畅气机,调节冲任,摄血固崩。王晓媛等[9]认为小柴胡汤可调和肝脾、疏利三焦、调达升降、宣通内外、运行气血。治疗热入血室之崩漏具备柴胡八证者均可考虑。运用小柴胡汤加五味子、桔梗治疗崩漏1例,服药 1 剂后经量明显减少;3 剂后仅有少量褐色经血,咳嗽减,汗少,咽痛减,口仍干苦;6 剂后经止,诸症悉除。

16经前期综合征主要与心肝功能失调有关,尤以心肝气郁为主要病机。刘霞等[10]认为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利枢机,可治疗一些休作有时性病证。而经前期综合征的特点是症状随月经周期而发,经前即作,经净即止,故选用小柴胡汤和解之义随症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58例,治愈44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28%。

17其它程瑛等[3]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月经过少1例,投小柴胡汤加川芎、白术、云茯苓、红花、三棱、砂仁,服药5剂经量较前增多。原方去白术、云茯苓、砂仁、红花、三棱,加蒲公英、紫草、连翘、桃仁,再服7剂,余证悉除,随访一年月经正常。姚慧芳[4]治疗治经期鼻衄1例,小柴胡汤加玄参、生地黄、牡丹皮、生地榆、花蕊石,服1 剂,鼻衄即止,续进 2剂后经止。半年后随访,鼻衄未曾复发。又治经期抽搐1例,以小柴胡汤加太子参、瓜蒌根、白芍、天麻、全蝎,每于月经中期服12剂,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患者行经渐趋正常。

2产后病

21产后发热指产后持续发热,或突发高热寒颤,并伴有其他症状者。主要由外感、血虚、血瘀、食滞、感染邪毒等因素引发,宜以小柴胡汤解外感之邪,祛内里之瘀,调理气血运行。肖群[11]等运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产后发热52例,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128±112)天,3天内体温正常率为9808%。

22产后郁冒指产后失血过多,气随血脱,汗出腠理不密,寒邪乘虚而入,正气反逆上冲,而现头晕目眩,昏蒙而神志不清,郁闷不舒,呕不能食,大便坚,头汗出,脉微弱等症,宜小柴胡汤主之。李开琼[12]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产后郁冒38例,治愈14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3%。

23产后中风指产后感受外邪引起的疾患,轻者头痛恶寒,时见发热,心下闷,干呕汗出等。重者发热面赤,喘而头痛,甚则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不省人事等。张银萍等[13]认为,产后正气大虚,风邪乘虚袭表,正虚邪实,邪盛传里,邪在表里之间,少阳中风,故用小柴胡汤治疗产后中风1例,服5剂后,头痛、关节痛、五心烦热明显减轻,再予原方5剂,症状消失,随访10年未复发。

3习惯性便秘

习惯性便秘,又称功能性便秘,是指非器质性的大便不通,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便意频而排出困难症状的便秘。袁晓琳等[14]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妇女习惯性便秘2例,病患1当晚服药1剂,晨起后即排便,腹胀感明显好转。继服5剂,随访3个月,便秘未再作;病患2服4剂后,排便爽快,随访四月余,便秘偶作,但再服此药仍立效。王斌[15]运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妇女习惯性便秘46例,治愈32例,好转1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566%。

4围绝经期综合征

又称更年期综合症,指因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絮乱合并神经心理症状为主的综合症。陈铁龙等[16]运用二仙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11例,服用 2~5 个疗程后,111例中显效92 例,有效 15 例,无效 4 例,总有效率为964%。庄英军[17]等运用二仙汤合小柴胡汤治疗围绝经期高会血压22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91%。徐俊萍等[18]运用二仙汤合小柴胡汤治疗围绝经期心理疾病56例,痊愈2例,显著好转18例,好转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86%。刘继红等[19]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围绝经期失眠1例,共7剂,每日1剂,服药后睡眠时间增至5 h,入睡较之前容易,烘热汗出及心烦易怒较前减轻,上方加减继服月余,已能每夜睡6~7 h,烘热汗出亦止。顾雄华等[20]运用天麻钩藤饮合小柴胡汤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合并焦虑状态40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孔光一[21]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病机为肝经郁热,多兼心脾肾不振之证,临床上常在疏肝清热的基础上,兼以养血和血、补气养心、健脾和胃、补益肝肾法,且重视调节患者情志和饮食,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治疗更年期综合症2例,疗效显著。

5多囊卵巢综合征

育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以慢性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孕、多毛或痤疮等。施燕[22]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40例,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

7小结

《伤寒论》曾用大量的条文叙述了小柴胡汤的汤证、加减法、类证及类方。后世也将其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很多合方,进一步扩大了其治疗范围[23],尤其在治疗妇产科疾病方面效果显著。张秉成《成方便读》中曰:“夫人之所赖以生者,血与气耳。”妇人之病,多见气血之变,主要在于肝郁气滞、阴阳气血不调,小柴胡汤功用和解少阳,能调和阴阳气血、扶正祛邪、疏肝利胆、平衡阴阳、调畅气机。在临床应用上,可随证加减创造合方,用以治疗妇产科多种疾病。

参考文献:

[1]黄英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48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2):85

[2]潘芳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体会[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0,25(3):12~13

[FL)][SD1,1][FQ(23*2。175mm,X,DY-W][SQ+1mm][CD=175mm][FL(K8mm]

[3]姚慧芳运用小柴胡汤辨治经期病变体会[J].光明中医,2010,25(3):509~510

[4]程瑛,胡浩浅谈小柴胡汤在妇科临床的应用[J].光明中医,2008,23(11):1778~1779

[5]魏绍斌,袁亚敏杨家林教授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头痛的经验[J].四川中医,2007,25(8):2~3

[6]郭远平小柴胡汤治疗经期复感外邪27例[J].福建中医药,2007,38(3):36

[7]叶新洲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68例[J].中医杂志,2010,51(10):16

[8]彭智平仝小林教授活用小柴胡汤辨治杂病举隅[J].吉林中医药,2012,32(1):32~33

[9]王晓媛,李浩,李楠小柴胡汤治疗崩漏心得[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7):82

[10]刘霞,谢萍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58例[J].江西中医药,2007,38(8):29

[11]肖群,方燕飞加味小柴胡汤治疗产后发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4641~4642

[12]李开琼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产后郁冒38例[J].河北中医,2010,32(9):1355

[13]张银萍,纪建军小柴胡汤治疗产后中风1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0,22:114

[14]袁晓琳,马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妇女习惯性便秘[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675

[15]王斌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妇女习惯性便秘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1,24(3):1286~1287

[16]陈铁龙二仙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11例[J].江苏中医药,2010,42(2):39

[17]陈铁龙,庄英军,徐俊萍二仙汤合小柴胡汤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164~165

[18]陈铁龙,庄英军,徐俊萍二仙汤合小柴胡汤治疗围绝经期心理疾病56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4):540~541

[19]刘继红,吴嫣探讨小柴胡汤治疗围绝经期失眠[J].辽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2012,14(3):204~205

[20]顾雄华,刘芊,贺小芳天麻钩藤饮合小柴胡汤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合并焦虑状态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2,31(4):305~307

柴胡的作用和功效例8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人参、黄芩、大枣、半夏、生姜、炙甘草组成。一般认为其具有和解少阳、和解肝胆脾胃、宣畅三焦之功。小柴胡汤的主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和少阳提纲证“口苦、咽干、目眩”。《伤寒论》96条下列出七项或然证及加减法,第101条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为小柴胡汤的扩大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后世对小柴胡汤的化裁极为灵活,临床应用范围较广泛。本文试结合临床实际探讨小柴胡汤在肝癌中的应用。

1 少阳与肝癌

论及小柴胡汤不能不论及“少阳”。少阳病以相火为本,少阳为标,标本俱属阳,故少阳从本以相火为病为主;就经络脏腑而言,手少阳为三焦,足少阳为胆,故少阳病与胆、三焦及肝有密切关系。相火与命门、三焦紧密联系。相火源于命门,寄于肝肾,三焦为原气之别使。生理状态下,“少火生气”,相火蒸化肾水化生为元气,为人体生命的原动力。“相火以位”,相火当位,则为动力之源。病理状态下相火离位,“壮火食气”,

而成燔灼之势,正如清代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所描述:“肝火燔灼,游行三焦,一身上下内外皆能为病,难以枚举,如目红颧赤,痉厥狂燥,淋秘疮疡,善饮烦渴,呕吐不寝,上下血溢皆是。”周岱翰教授认为此语是对肝癌过程中肝火内盛病机的精确描述[1]。少阳之经,自头走足,“下行则相火蛰藏而温腰膝,上逆则相火燔腾而焚胸膈。少阳以下行为顺,病则经气壅遏,逆循头面,相火燔腾,故见证口苦咽干目眩(《伤寒悬解》)”。小柴胡汤功能疏利三焦,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枢机动转,则相火归路通矣。相火归位,燔灼自息。

肝癌主证常表现为上腹及胁下肿块、右胁疼痛、黄疸或腹水等,症状及体征类似于中医“黄疸”、“膨胀”、“积聚”、“癥瘕”、“暴癥”等疾病。肝癌病变过程中每见肝气郁结、肝盛犯脾而致脾气亏虚,肝郁化火伤阴则肝阴受损,肝肾精血同源,肝阴血亏耗则连及肾水匮乏,肝主升、主动、主散,故肝病多见肝火及肝风等阳亢征象。肝癌病及上、中、下三焦,与脾胃、胆腑关系最为密切,兼症常见癌性发热、黄疸、腹水、出血等[2]。小柴胡汤功能疏肝利胆、疏肝健脾和胃、降上逆之相火,契合肝癌病机,因此以小柴胡汤灵活化裁在肝癌病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小柴胡汤防治肝癌

2.1 对肝癌的预防作用 小柴胡汤对肝癌有预防作用,这已为中日两国的临床研究所验证。如日本Oka等[3]观察小柴胡汤对肝硬化患者肝癌累积发生率及累积生存率的干预作用,将26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小柴胡汤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经过5年的长期随访,治疗组肝细胞癌累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果剔除HBsAg阳性病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5年生存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如果剔除HBsAg阳性病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研究表明[4],小柴胡汤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可作用于肝细胞癌发生的起始阶段。

2.2 对肝癌的治疗作用 肝癌常见相火为患,口苦口干、发热胁痛、胃纳减退、胁下痞块、大便干结、黄疸等为肝癌常见的症状。其病机为相火逆上、木横乘土、瘀血结聚于胁下;相火升炎,津血易耗,是以少阳之病,独传阳明者多。故肝癌病初多见少阳阳明合病。相火逆上,不能下藏,则上愈热而下愈寒;相火不能蛰藏于肾水,则肾水渐寒,火不生土,脾肾俱虚,水湿内停,水肿膨胀之疾作矣。故肝癌晚期多见三阴病。治疗宜敛降逆上之相火,兼调脾胃,用于肝癌颇宜。初期常见口苦口干、发热胁痛、胁下肿块、小便涩赤、大便秘结,多系少阳病或少阳阳明合病,宜以小柴胡汤或小柴胡加芒硝汤,或大柴胡汤主之;胁下肿块则仿“胁下痞,去大枣加牡蛎”,加牡蛎、鳖甲以软坚散结,有瘀血之象酌加1~2味化瘀消癥药如土鳖虫、桃仁、莪术、红花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柴胡汤不仅有明显的改善肝功能和抗纤维化的作用[5],且具有增强免疫[6]、诱生细胞因子[7]、诱导肝癌细胞凋亡[8]等作用。现代临床报道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癌皆有良效。如常敏毅[9]以小柴胡汤加味(柴胡35g,黄芩20g,法半夏20g,党参30g,生甘草5g,藏红花1g,有腹水者另加龙葵30g)治疗原发性肝癌,症状改善主要表现在疼痛、发热、不思饮食和腹水等方面,其中对疼痛、发热总有效率达86.7%,腹水总有效率67.2%,呕吐为53.4%,不思饮食为33.0%。赵红鹰[10]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采用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并配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其中癌灶客观疗效评定结果与仅使用放疗、化疗、介入治疗比较,有效率前者为36.67%,后者为23.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为46.67%,后者为6.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生存期大于12月以上者,前者17例,后者仅6例。

2.3 用于肝癌常见症状的治疗

2.3.1 用治肝癌黄疸 黄疸是肝癌常见症状。《伤寒论》第231条:“阳明中风,脉浮弦大而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嗜卧,一身而目翻黄,小便难……与小柴胡汤。”《金匮要略·黄疸病篇》:“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黄疸初起,因湿热内蕴、肝胆不利而成者,以往来寒热、厌食呕恶、面目身黄为特点;治当和解退黄为法,方用小柴胡汤,临证常可加茵陈蒿、栀子清热利湿退黄。

2.3.2 用治肝癌出血 出血是晚期肝癌患者最常见的急重症之一。轻者可仅见衄血(鼻衄、齿衄、肌衄等),重者则为呕血、便血。另可见肝癌结节破裂所致的内出血。相火燔灼是诱发肝癌出血的重要原因,诚如王旭高所言:“肝火燔灼,游行三焦,……呕吐不寝,上下血溢皆是”,小柴胡汤能降逆上之相火,使之归位,燔灼息而血自止。唐容川《血证论》指出:“和法则是血证治疗的第一良法。表则和其肺气,里则和其肝气,而尤照顾脾胃之气。”小柴胡汤和解枢机,通表达里,通津液,和胃气,实乃和法之代表剂。如呕血于上者,由相火逆上、胃气不和所致,使用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呕哕自止,血自安静,而不上潮矣。小柴胡汤能疏肝理气,健胃和中,升清阳,降浊火,通津液,化痰饮,从而使肝气条达,脾升胃降,气机升降疏畅而不郁,水津四布畅达而不停,为治疗及预防血证怒复、食复、时复及呕吐、泄泻等兼症的首选之剂[11]。

2.3.3 用治肝癌腹水 腹水也是肝癌常见症状,一旦出现腹水提示病情严重。肝癌所致的腹水,表现为腹部胀大,皮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肝癌腹水具有顽固、量大、反复的特点,属中医“臌胀”病范畴[2]。肝、脾、肾功能失调以致气滞、血瘀、水停腹中是形成臌胀病的主要病机。《内经》称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小柴胡汤有疏利三焦、疏肝解郁之功,从而达到气机畅达、水道通利之效。《伤寒论》条文中论及小柴胡汤功效时亦有“上焦得通,津液得下”之语,可见本方实有肃降肺气、通调水道之功。临证若以肝气郁滞,气郁水停为主者,宜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兼血瘀水停者合当芍药散或加丹参、桃仁、红花、泽兰等活血利水药;若见口苦口干,胃纳欠佳,大便溏泄,舌体胖大且边有齿印,苔白者,为兼太阴虚寒,可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2.3.4 用治肝癌发热及肝癌栓塞后综合征 肝癌发热多为癌性发热,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持续性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少数可为高热,具有内伤发热的特点:发热缓慢,病程较长,发热而不恶寒,或感到怯冷但得衣被则减,其热时作时止,或发有定时,多感手足心热[2]。栓塞后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肝区疼痛、大便难、恶心呕吐等症状。第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辄然汗出而解。”第397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不仅有良好的退热效果,且可改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可广泛应用于肝癌发热及栓塞后综合征的治疗。临证常以小柴胡汤加味,如石膏、连翘、薄荷等,惟须注意加重柴胡用量方能取得较好的退热效果,可用至25~30g,笔者应用于临床疗效满意,尤其对于介入后的病人,一般术后2~3d发热即可消退。叶安娜等[12]对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而无法手术的住院患者,在肝癌介入治疗后出现发热、呕吐、肝区疼痛、消化道出血等副反应时,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并与西药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小柴胡汤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纯西药对症处理组。

小柴胡汤为和法代表方,与其他如汗、下、温、清、利水、化瘀、软坚等方合用可大大拓展其在肝癌中的应用。在肝癌病程中准确把握小柴胡汤及其类方的使用指征,随证治之,灵活调整方药,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陶志广.周岱翰教授治疗肝癌临证经验[J].天津中医药,2004,21(3):182.

[2]周岱翰.临床中医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4-183.

[3]Oka Yamamoto S,Kuroki T.Prospective study of chemopreven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Shosaikoto(TJ9)[J].Cancer,1995,76:43.

[4]Shiota G,Maeta Y,Mukoyama T,et al.Effects of ShoSaikoto on hepatocarcinogenesis and 8hydroxy2,deoxyguanosine formation[J].Hepatology,2002,35:1125.

[5]陈廷玉,王景涛,张波.小柴胡汤抗肝纤维化的形态学和血清学实验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26(4):48.

[6]周红.继发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免疫缺陷与小柴胡汤的免疫调控[J].中医药研究,1999,15(1):4.

[7]于建军,耿杰.小柴胡汤对细胞因子的影响[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20(5):18.

[8]Yano H,Mixoguchi A,Fukuda K,et al.The herbal medicine Shosaikoto inhibits proliferation of cancer cell lines by inducing apoptosis and arrest at the Go/G1 phase[J].Cancer Res,1994,52(2):448.

[9]常敏毅.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原发性肝癌1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5(1):8.

柴胡的作用和功效例9

关键词:小柴胡汤;异病同治;小儿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病的代表方剂,具有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表里的作用,被前人喻为“少阳之枢机,和解表里之总方”。笔者在小柴胡汤基础上加减,异病同治,效果较好,举例如下:

1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李某,女,3岁,2001年5月12日就诊。患儿自出生后8个月开始,每年感冒咳嗽11~13次,最初发病时用抗生素和止咳化痰药可以缓解,近1年来感冒咳嗽反复发作,用上药无效。查:形体消瘦、精神委靡、时有咳嗽,舌质淡、苔薄白,指纹青紫,达于风关。予小柴胡汤加减:柴胡 6 g、党参6 g、黄芩3 g、半夏6 g、 炙甘草3 g、大枣5 g、五味子3 g、炒白芍6 g、生姜3 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90~150 mL,分3次口服。15日为1个疗程,1月1个疗程,连用3个月,患儿病情痊愈。

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属于中医“虚人外感”范畴。本病多系卫气虚,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营血不足则津失内守,阴液外泄故常自汗,久则真气内耗,正不御邪,反复外感。郁火内伏,外蒸肌肤,腠理开泄,卫外失固,也可致外邪反复入侵。邪气从外而入,与正气相搏,必致少阳枢机不利。处方中柴胡苦、微寒,轻扬升散使邪热外达,祛邪而不伤正;黄芩苦寒以泻火,能清里热;党参、大枣、炙甘草益气和中,扶正以祛邪;半夏、生姜用以和胃,胃和则纳佳;五味子、炒白芍益气敛阴。

2 慢性支气管炎

孙某,女,8岁,2002年3月6日就诊。咳嗽2年,反复发作,加重半月,用抗生素和止咳化痰药,效果不显。查:形体偏瘦、精神欠佳、咳嗽阵作、痰淡黄质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处方:柴胡6 g、黄芩6 g、法半夏6 g、百部12 g、 僵蚕10 g、红花5 g、沙参10 g、甘草3 g、防风6 g、射干6 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200~300 mL,分3次口服。7日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患儿病情痊愈。

按:慢性支气管炎由外感时邪或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久咳迁延不愈,究其病机乃属外寒内热、肺失宣降、邪郁三焦。《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又云:“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饮食。”盖三焦总司人体气化功能,以气为用。咳久则病不止一脏一腑,久咳不已,皆可传之于三焦,从而影响三焦气机而发病。经方之中,小柴胡汤寒温并用,升降协调,有疏利三焦、通达上下、调畅气机之功能。柴胡止咳,代有明训,如《大明》云:“主消痰止嗽,润心肺。”方中加百部、沙参清肺化痰;僵蚕、红花祛风活血。合用之则不用止咳药而咳止,切中病机,故能奏效。

3 肾病综合征

王某,男,8岁,2001年3月6日就诊。患儿头面四肢浮肿、尿少4周,近来周身浮肿,双下肢按之凹陷,心悸,尿少,舌淡、胖大有齿痕,苔薄白,脉浮数。查尿蛋白(+++)、尿蛋白定量 110 mg/24 h、血浆蛋白定量 250 mg、胆固醇 6.8 mmol/L。西医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予环磷酰胺、激素、利尿剂及中药五苓散治疗后,未见好转。后经仔细辨证,方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加减:柴胡6 g、黄芩6 g、党参8 g、法半夏6 g、茯苓10 g、猪苓10 g、白术10 g、陈皮6 g、桂枝3 g、生姜5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200~300 mL,分3次口服。5剂后,尿量明显增加,浮肿消退。守前方又服7剂后,改用健脾补肾之剂调理,复查尿常规已正常。

按:小柴胡汤不是治疗水肿的主要方剂,故而常被人忽略。但《伤寒论》少阳篇的提纲记载:“或心悸、小便不利……小柴胡汤主之。”三焦亦属少阳,《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所以三焦的通调与津液的输布是密切相关的。《伤寒论》中应用小柴胡汤时曾记载“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可见小柴胡汤有通上焦、下津液而宣肺利尿的作用。本例选用五苓散乏效,后经加用小柴胡汤,尿量明显增加,浮肿消退,可见小柴胡汤确有疏利三焦、利水消肿的作用。

4 胎黄

金某,男,1个月,2004年 4月8日就诊。生后3日出现黄疸,目黄肤黄,不欲乳食,便溏,日行5次,舌淡苔黄腻。证属胎湿内阻,治宜疏肝理气、通利枢机、湿浊得降。处方:柴胡8 g、黄芩5 g、姜半夏3 g、党参5 g、茵陈5 g、大枣5枚、炙甘草3 g、炮姜3 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60~100 mL,分3次口服。5剂后二诊:肤黄已退,目黄渐淡,大便次数减少。原方炮姜改干姜,加炒白术5 g。5剂后,黄疸消退,纳和便调。

按:方中柴胡疏肝理气,黄芩清热燥湿,生姜改炮姜,温经化湿,加茵陈清热利湿。本例重用柴胡疏肝理气,使湿热外泄、湿祛黄退。二诊加白术健脾化湿,配党参、干姜、甘草调补脾胃,阳气振奋,则阴湿不生。黄疸病因在湿,湿祛则黄退。病后还要调补脾胃,以促进后天生化之源。

5 癫痫

丁某,男,11岁, 2001年 6月6日就诊。 3年前突然昏倒,面色苍白,口吐白沫,两眼上翻,四肢抽搐,数分钟后苏醒如常人。查脑电图示:左颞叶局灶棘波,诊断为癫痫。初病时,半年发作1次。此后若精神稍受刺激,则易发作,以致近来发展到每2~3周1次。发作时头痛、胸闷,旋即昏倒,两目凝视,牙关紧闭,手足抽搐,口吐白沫,数分钟方醒。便秘,尿黄,舌红、苔黄微腻,脉弦滑有力。此乃肝火偏盛,火旺风生,风火交炽,灼津成痰,风动痰升,痰迷心窍而发病。治宜清火平肝,镇痉化痰。方以小柴胡汤加味:柴胡8 g、法半夏8 g、党参10 g、茯苓10 g、生龙骨15 g、生牡蛎15 g、胆南星6 g、天竺黄6 g、生大黄3 g、甘草6 g、生姜5片、大枣5枚。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400 mL,分3次口服。服药一月,发作次数逐渐减少,症状逐渐减轻。效不更方,续服2个月而愈,随访3年未再发作。

按:癫痫是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等神志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发作性疾病(间歇性发作的脑功能短暂失常)。小柴胡汤加龙骨、牡蛎即为柴胡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第110条,乃小柴胡汤的变法。徐灵胎说:“本方能下胆之惊痰,以治癫痫有效。”本方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加龙骨、牡蛎平肝镇痉;胆南星、天竺黄清热化痰;生大黄泻热和胃以通便。诸药合用,有平肝清热、镇痉化痰之功,故疗效较佳。

柴胡的作用和功效例10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12-0082-01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中治疗少阳证之方剂,笔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多种病症,如:外感发热,风湿病,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1小柴胡汤的方药原方组成

小柴胡汤的原方药组成为:柴胡15 g,炒黄芩10 g,人参10 g,法半夏15 g,炙甘草10 g,生姜3片,大枣5枚。小柴胡汤共7味药,由3组配合而成。柴胡、黄芩为肝胆药,其中柴胡疏肝达外,黄芩清胆内泄,亦可视柴胡为少阳表药,黄芩为少阳里药,2药合用共奏疏肝泄胆之功;人参(现使用党参)、法半夏和甘草共同起到调和脾胃的作用,人参补益脾肺之气(党参健脾益气),法半夏既能和胃又可顺气,甘草调和诸药,可甘守津回;生姜、大枣性味辛甘透达、温养阳气,此2味药是调和营卫而达表的要药,所以在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外感表证时姜枣是必不可少的。综上所述,小柴胡汤是透达外邪、调和脾胃、调和营卫,病邪在半表半里而偏于表的首选方。

2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举例

2.1治疗外感发热病鄢某,男,36岁,因外感服用强力银翘片、抗菌药物2 d,但汗出热不退,体温38.9 ℃,血象正常,恶寒欲加衣被,身痛酸软,头痛紧束,口不渴,舌苔薄而白腻,脉浮弦数,诊为感冒发热,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处方:柴胡、桂枝各10 g,党参15 g,法半夏、炒黄芩、白芍各10 g,炙甘草5 g,生姜3片,大枣3枚。服1剂患者微汗出,热退,精神好,纳食增,头痛消失,再服1剂余症消失,后予补中益气汤3剂而痊愈。该患者发病初期,选药不对证,打乱了表里传变的正常秩序,使表里不消,寒热夹杂,虚实并存。用小柴胡汤调和表里,切中病机。方中柴胡、桂枝用量各半,调和表里、调和营卫,炒黄芩、法半夏疏肝泄热,调胃和营。生姜和大枣祛风散寒。

2.2治疗风湿李某,女,60岁,最近常感身重,关节、肌肉酸痛。遇阴雨连绵,疼痛加剧。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其抗“O”、血沉偏高,诊断为风湿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处方:小柴胡汤加桂枝15 g,防风15 g,秦艽15 g,威灵仙20 g。服用5剂后患者关节疼痛明显减轻,遇天气变化未见病症反复。临床常用祛风湿类方药,如九味羌活汤和羌活胜湿汤,一味攻邪,会耗伤正气,而用小柴胡汤加桂枝、防风、秦艽、威灵仙方则可以攻补兼施,发中有收,功效殊不相同,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治疗支气管哮喘汪某,男,60岁,患支气管哮喘数年,体质较差,常觉气喘、反复感冒。诊见痰涎壅盛,咳嗽气粗,遇寒即发,恶寒低热,纳差,脉细数,舌苔黄腻,自行服用解表发汗药后发现病情未好转。来院就诊,诊为支气管哮喘,以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党参15 g,柴胡、炒黄芩、法半夏各10 g,茯苓20 g,陈皮、葶苈子、苏子、五味子各10 g,炙甘草5 g,大枣3枚,生姜3片。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连服5剂后患者病情缓解。因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多有肺气不足,一味服用解表发汗药有伤肺气,以调和寒热的小柴胡汤治疗,攻中有补,可祛外邪。针对患者咳嗽气粗,痰涎壅盛,加二陈汤以理气化痰,陈皮、法半夏、茯苓、炙甘草理气化痰,茯苓用至20 g增强祛除痰饮的功效。方中加入葶苈子、苏子、五味子降气而敛肺气。二方合用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辨证的特点。

2.4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吴某,女,52岁,中学教师。患者因心烦不宁,时作烦躁不安,胸闷气憋,精神不振,出汗量多,夜烦梦多,纳差,脉结代,每分钟2~3次,曾服用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以及地西泮等,疗效不佳。观其舌质偏红,苔黄而腻,诊为“更年期综合征”,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炒柴胡15 g,太子参15 g,法半夏、炒黄芩、知母各10 g,炒枣仁15 g,炙甘草10 g,茯苓20 g,丹参15 g,川芎6 g,浮小麦30 g。方中将柴胡改为炒柴胡,因患者心烦不宁,时而烦躁不安,用炒柴胡可疏肝理气,缓解患者此症状;用太子参代替党参是因其可益气生津,补虚、补气,可治疗患者精神不振及胸闷气憋;炒枣仁可养心安神,患者脉结代,疑有瘀血阻滞脉络,故方中加入丹参和川芎以祛瘀活血;浮小麦30 g可收敛止汗。患者连用此方5剂后,睡眠佳,烦躁减,精神好转,食纳增加,继以上方隔日服1剂,共服30剂后,恢复正常。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