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马铃薯调查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2-12-30 02:42:14

马铃薯调查报告

马铃薯调查报告例1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157-01

马铃薯是蓝田县的主要粮菜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品种单一、产量低等已成为影响蓝田县马铃薯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该县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其发展要求,通过积极开展对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蓝田县种植的马铃薯优良品种,以为良种推广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蓝田县九间房乡油坊坪村,砂质土壤,肥力中等,地力均匀。

1.2供试材料

参试品种共6个,分别是黑美人、陇薯3号、陇薯6号、陇薯7号、LK-99、克新6号(CK)。除对照为当地主栽品种外,其他均从甘肃省农科院引进。

1.3试验设计

每一个品种为一个处理,试验采用随机排列,3次重复。共18个小区,采用地膜覆盖栽培[1]。小区面积40 m2,种植2垄,垄宽70 cm,垄间距20 cm,每垄双行种植,株距30 cm。于3月23日播种,播前施农家肥22.5 t/hm2、碳酸氢铵750.0 kg/hm2、三元复合肥750.0 kg/hm2,并用辛硫磷15.0 kg/hm2加细土撒施进行土壤处理,初花期、盛花期喷施多效唑各1次,控制茎叶旺长[2-4]。7月30日收获。

1.4调查及测定项目

对各参试品种进行生育期及抗病性调查,在开花期测定株高、主茎茎粗、叶片数等,对收获的马铃薯进行考种,包括薯形、薯皮色、薯肉色、芽眼深浅、单株结薯数、产量等[5-6]。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马铃薯品种生育期比较

由表1可知,各参试品种中成熟最早的为黑美人,生育期114 d,其次为LK-99,生育期119 d,两者分别比CK早熟10、5 d。陇薯3号、陇薯6号、陇薯7号生育期一致,均比CK晚熟5 d。

2.2不同马铃薯品种农艺性状

由表2可知,陇薯3号、陇薯6号、陇薯7号、LK-99这4个品种植株高大、健壮,株高较CK高10 cm以上。黑美人植株矮小,株高仅70 cm,叶片数少,长势较弱。克新6号、LK-99、黑美人薯形为长椭圆形,陇薯3号、陇薯6号、陇薯7号为圆形、表面光滑、无畸形薯。除黑美人薯皮色为黑紫色外,其余品种均为淡黄色、黄色亮晶、无斑点。黑美人薯肉为紫红色,陇薯3号、陇薯7号为黄肉色,LK-99、陇薯6号是白肉色。除黑美人轻感早、晚疫病外,其余几个品种未见病害发生。

2.3产量分析

由表3可知,LK-99产量最高,达56 725 kg/hm2,较CK增产26.8%。其他品种均较CK减产,其中黑美人产量最低,较CK减产52.4%。单株结薯数为黑美人最多,但其大薯率最低,仅为35%。LK-99的大薯率和单株产量最高,分别为93%和0.80 kg。

3结论与讨论

经以上综合因素分析,LK-99品种综合性状表现最好,早熟、高产、抗病性强,可在蓝田县进一步示范推广;黑美人产量虽低,但其营养价值高,售价高,市场货源紧缺,在有订单销路的情况下,可应用种植。

4参考文献

[1] 王茂喜,刘均霞.马铃薯品种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37-38.

[2] 胡松,吴正凯,郑晓峰.脱毒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4):37-38.

[3] 李玉芳.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报告[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3):55.

[4] 李敏清,陈伯勇,潘明树,等.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8(6):88-89.

马铃薯调查报告例2

中图分类号 S43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22-01

马铃薯甲虫[Colorado potato beetle,Lepinotarsa decem-Lineata(Say)] 是世界上著名的毁灭性害虫,原发生于北美落基山区,为害茄科的一种野生植物刺萼龙葵。随着美洲大陆的开发,当马铃薯的栽培向西扩展到落基山区时,立刻遭到这种甲虫的严重危害[1-3]。曾成为北美洲马铃薯作物最重要和最具毁灭性的害虫。此后,这种甲虫又不断向东扩散,速度很快。

马铃薯甲虫是博州马铃薯上的主要害虫,以成虫和幼虫危害,主要为害马铃薯叶片和嫩尖,严重时将马铃薯叶片全部吃光,尤其是马铃薯始花期至薯块形成期受害,对产量影响最大,严重的造成绝收[4-5]。由于该虫繁殖能力、抗逆性很强,导致农民重复用药及超量用药,使马铃薯甲虫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6-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温泉县查乡孟克图布呼村马铃薯田中进行,所选试验田为传统旱地马铃薯种植区,土质为砂壤土。种植时间为4月9日,5月10日出苗,5月14日灌头水,5月19日和6月1日中耕2次,施药时正值马铃薯开花期,叶色浓绿,长势良好。试验时正值马铃薯甲虫第2代幼虫发生高峰期。各试验小区的栽培及肥水管理条件均一致。

1.2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马铃薯,品种为黑金刚、红宝石。试验防治对象为马铃薯甲虫。试验药剂为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西北联合化工有限公司)、22%阿立卡微囊悬浮剂(9.4%高效氯氟氰菊酯+12.6%噻虫嗪,瑞士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即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00 g/hm2(A)、22%阿立卡微囊悬浮剂225 mL/hm2(B),以清水作对照(CK)。使用喷雾法施药,按照当地常规使用药量配置药液,采用WS-16型(山东卫士)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对马铃薯叶片细水喷雾,用药液对水675 L/hm2均匀喷雾。每个药剂处理区2次重复,共计5个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约为40 m2。2013年7月6日第2代3~4龄期幼虫发生高峰期施药1次。马铃薯生育期正值开花期,试验期间为晴天。

1.4 调查方法

于施药前(7月6日上午)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3、7、14 d分别进行残虫调查。共调查3次。采取S型五点取样法,每小区调查10株,每株调查残虫量,并与对照区有虫量进行比较,计算相对防效。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虫口减退率比较

如表1所示,药后1、3、7、14 d,处理B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3.5%、98.7%、100.0%、100.0%,防治效果优于处理A,并且药效持久。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药后1、14 d,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8.1%、82.5%,防治效果较差。

2.2 各处理相对防效比较

如表2所示,药后1、3、7、14 d,处理B防治效果优于处理A,防效均达到了94%以上。

2.3 安全性观察

在试验示范期间,没有发现试验药剂对其他有益生物造成不良影响。对马铃薯及周边的作物安全性进行了观察,没有发现药害等现象。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种药剂对马铃薯甲虫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22%阿立卡微囊悬浮剂表现好于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防效均达到了94%以上,但在实际生产中,2种药剂均可作为防马铃薯甲虫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进行推广应用[7]。

4 参考文献

[1] 郭文超,吐尔逊,许建军,等.马铃薯甲虫识别及其在新疆的分布、传播和危害[J].新疆农业科学,2010(5):906-909,844.

[2] 张宏,韩乃勇.马铃薯甲虫综合防治措施[J].新疆农业科技,2002(S1):91.

[3] 罗红杰.马铃薯甲虫的发生及防治[J].新疆农垦科技,2009(3):38-39.

[4] 唐军,伍梅芳,黄盛.防治小麦药剂大区试验示范总结报告[J].科技信息,2010(33):383.

马铃薯调查报告例3

一、引论

甘肃中部(简称“陇中”)地区属黄土丘陵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农业所占比重较大。农业种植结构单一,主要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不多,农业结构不甚合理。同时,陇中黄土丘陵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并且又是甘肃省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超负荷的人口对该地区构成了双重压力。本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失衡,严重制约着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分析甘肃中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对推动甘肃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陇中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1、各区域都以“发挥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调整各自区域的农业结构,可依然逃不出区域间结构雷同的厄运。为了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区域农业结构在依据自身比较优势在产业层面上不停调整,伴随着这种调整出现的不是比较优势理论设想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是农业效益下滑,农民增长速度减缓。农户不断为建设新产业和放弃旧产业进行各种投入,承受越来越大的风险,却始终难以从调整中获得预期的回报,即调整的成本很大但效益低下,“不调等死,调整找死”是这种情形的生动写照。

2、仅以比较优势来调整,区域农业结构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具体表现在为:完全以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农业长期陷入低附加值环节,贸易条件日益恶化;完全按动态比较优势提升农业产业结构虽有可能是农业进入高附加值环节,但主要依赖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技术进步,自我创新和发展的能力有限,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化增长的状况;随着高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发达地区相比,依托传统比较优势建立的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具有绝对优势的农产品因各种无形壁垒无法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分散的、小规模农户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竞争的要求:农户的小生产无法与农产品的国内外大市场相接;专业化水平低的农户无法适应现代市场在产品功能、质量、技术含量和深加工,生产的标准化和规模化,以及营销方面进行的多元化、深层次、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的竞争;农户的经营活动仅局限在生产领域,最多把眼光放在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包装这些环节,无法顺应市场经济中品牌、物流日益重要的发展趋势。

三、陇中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陇中旱作农业区,是甘肃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洋芋、中药材、小杂粮、羊羔肉及肉牛生产基地。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的过程,其指导思想应是促使某一产业从初级竞争要素生成、积累高级要素,进而生成具有价值性且竞争者难以模仿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从农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从动态上着眼于一区域的某一产业其产业结构层次的提升,而非从静态上研究该区域内大农业所包括的三次产业的构成比例,因此以已初具产业体系雏形、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定西马铃薯产业为分析对象,通过农业核心竞争的其中三大要素的分析来研究定西马铃薯产业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其他农业产业做一尝试,为从整体上把握甘肃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甚至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下初步的基础。

1、从市场服务体系看,当发展马铃薯产业成为定西市政府明确的战略决策时,面对既有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又是资金、技术双低门槛的绝好产业发展机会,农民却并不积极,“政府让你种啥,就千万别种,因为第二年大家肯定扎堆种,那价格准跌,洋芋准积在手里,你准傻。”此时政府并未怪怨农民“不领情”,也未单纯地靠行政手段逼迫农民种植马铃薯,而是以“政府不仅要告诉农民什么有市场,更要帮助农民的小生产抵抗住大市场的风险”的思路,制定了“两手抓”策略:一手抓中介服务,扶持发展农村产业合作经济组织,配用农村致富带有人和市场谈判高手;一手抓终端市场,主动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和运输保障,在保护价收购的同时,树立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科技意识。

2、在中介服务上,通过政府的扶持,定西市先后成立了180个各色马铃薯协会,它们在种植、加工、储藏、外销等层面为农民提供中介服务,帮助农民进入市场;政府扶持建立的临洮康家崖、陇西文峰、安定鲁家沟、岷县梅川四大专业交易批发市场(后又发展了安定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渭源会川两大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带动了众多中小型市场和相关农贸市场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六大专业市场为主体,32个中、小型市场和185个相关农贸市场为补充,以3025名购销贩运大户为依托,以遍布全市乡村的1821个收购网点为基础的马铃薯交易批发和购销服务网络,外地客商评价“跑过内蒙、陕西、云南等很多马铃薯原产地市场后”,认为“定西市尤其是安定区的马铃薯收购市场最为规范”;政府通过鼓励扶持本地大小经销商,将定西马铃薯营销网撒向国内外市场;政府不仅搭建了定西马铃薯信息网这一网络交流平台将全世界的厂商、消费者与定西连在一起,而且直接举办会议来加强对外宣传和推介马铃薯产业:从2001年起连续三年成功召开三届马铃薯贸易洽谈会,2004年召开定西首届马铃薯产销衔接洽谈会,签订鲜薯购销合同38项近100万吨,精淀粉购销合同全国11项4.5万吨,签约金额达7.83亿元,2005年召开了马铃薯产业发展暨经贸洽谈会,签约56项,签约资金9.06亿元,2006年召开的定西2006马铃薯产业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签约43份,签约资金9.06亿元。

3、在终端市场上,为制定合理的保护价,定西市政府专门派出17批调查组奔赴广州、上海等全国各大农副产品终端市场进行行情调查,搜集马铃薯的供求信息,分析市场差价,倒退成本,确定让收购商和农民均有利可图的最低收购价;又将保护价通过各级政府层层传达,通过广播、电视、广场和车站的电 子报价屏幕等手段尽可能广泛的告知农民,运用车皮配载权督促收购商执行保证价,支持马铃薯加工企业在马铃薯收购旺季以保护价敞开收购,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民利益。由于政府积极调控市场,马铃薯产地价格逐年上升,2006年比2005年每吨增加100元以上。

4、针对马铃薯不论良种还是商品薯都易烂的特性,定西市政府提出“深挖窖、均上市、稳价格、保加工、增收入”,启动了马铃薯储藏体系建设工程,仅2006年一年,定西市就安排马铃薯储藏设施建设补助资金125万元,根据供需对象的不同,重点进行了恒温贮藏库、千吨级自然通风式贮藏库、百吨级窖窑群、农户小型贮藏窖四种类型贮藏设施的建设,截至2006年,定西市贮藏窖达80.03万眼(座),总贮藏能力达到200万吨。

5、为保证马铃薯的运输,定西市狠抓公路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于2004年形成了覆盖绝大多数乡村的公路网,实现马铃薯出土就能装车;同时,积极争取省政府、铁路部门的支持来增加铁路运量:争取到的每天8个车皮的车皮运载主动权,保证了马铃薯的外运;发送的马铃薯专列,在实现生产基地与终端市场直面对接,提高了马铃薯到达终端市场的速度以保证马铃薯品质新鲜的同时,在终端市场上产生了巨大的广告效应,增强了定西马铃薯在终端市场的竞争力。

6、在资金方面,鉴于产业主体实力弱,争取项目和银行贷款难,定西市政府积极与金融机构联系,融通信贷资金。2004年定西市与省农发行签订信用贷款协议,在此后3年内为定西市提供总额为10亿元的政府信用贷款,支持以马铃薯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2006年定西市向省农发行争取良种基地建设贴息贷款指标4700万元,并确保农发行贷款及时落实到位,保证了马铃薯良种调运的顺利进行;截至2006年,农发行为定西市马铃薯育种累计发放信贷资金135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育种龙头企业从种苗茎尖脱毒开始的梯级研发、生产;2005年省农牧厅将甘肃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马铃薯产业,安排专项扶持资金100万元,解决定西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水利配套项目资金70万元,支持马铃薯产业机械化耕作项目经费100万元,10万元支持安定区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技术。资金的输入为壮大定西市马铃薯产业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后盾,落户定西的许多马铃薯加工企业立即抓紧时机扩大生产规模、加快技术改造,推动产业进入又一轮加速发展期。2006年定西市还安排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补助资金125万元。另外,定西市政府还在建立行业良好的竞争秩序方面进行了探索,制定了无公害马铃薯甘肃地方标准5项,组建了甘肃首家马铃薯淀粉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统一抽检全市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2010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府报告中提出扩大马铃薯良种补贴范围,这对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小结

马铃薯调查报告例4

中图分类号 S435.32;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173-01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毁灭性病害,其暴发和流行常给农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1]。目前,长阳县大面积种植的品种理论产量高但均不抗病,有的还是高感品种。为了加强晚疫病的防治工作,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根据上级部门推荐的防治方案,笔者进行了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示范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现将示范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根据长阳县马铃薯的种植分布情况,试验设3个示范点:半高山2个,低山1个。半高山点设在大堰乡蔡家坪村、贺家坪镇青岗坪村,示范面积分别为0.67、1.33 hm2,共12块田。低山点设在龙舟坪镇三渔冲村,示范面积0.67 hm2,3块田。示范田种植品种低山点为鄂薯3号,半高山点为费乌瑞它。供试药剂为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安泰生,500 g/袋)和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银法利,25 mL/袋),均为德国拜耳公司生产。施药工具为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示范点,分别为大堰乡、贺家坪、龙舟坪,每个示范点设2个处理,分别为:第1次施药在马铃薯齐苗时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2.25 kg/hm2对水喷雾,保护幼苗期不受晚疫病菌入侵;第2次施药在马铃薯生长旺盛时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2.25 kg/hm2对水喷雾,防止晚疫病菌从茎叶入侵;第3次施药在马铃薯开花前期用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1.125 L/hm2对水对茎叶全面喷雾,防止病害扩展;第4次施药在马铃薯开花盛期用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1.125 L/hm2对水对茎叶全面喷雾,防止病害蔓延(A)。以不喷药作对照(CK)。

1.3 试验实施

每次喷雾对水量为720 kg/hm2,半高山点大堰乡和贺家坪镇施药4次,低山点龙舟坪镇施药3次。第1次施药时间:龙舟坪镇4月2日,大堰乡4月22日,贺家坪镇4月27日。第2次施药时间:龙舟坪镇4月15日,大堰乡5月5日,贺家坪镇5月11日。第3次施药时间:龙舟坪镇5月1日,大堰乡5月18日,贺家坪镇5月27日。第4次施药时间:大堰乡5月31日,贺家坪镇6月10日。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第2、3、4次施药之前,每块田对照区与防治区各取100株(每1种薯出生苗算作1株,下同),5点取样,每点20株,调查晚疫病病株率、病叶率,加权测定各示范点对照区与防治区数据[2-3]。第4次施药后10 d再调查1次。收获时每块田对照区与防治区各取10株测定产量,并随机各取马铃薯400个,调查晚疫病病薯率。测产时间:龙舟坪镇5月10日,大堰乡6月18日,贺家坪镇6月27日。

2 结果与分析

由于低山区马铃薯赶价上市,收获较早,故从示范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只施药3次,在长阳县新马铃薯上市后即进行测产。由表1、表2可知,该示范方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很好。在马铃薯齐苗、旺长时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喷雾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降低了前期病情的普遍率[4]。在第3次施药前调查,施药区平均病株率3.20%、病叶率0.40%,较对照区的17.00%和1.13%分别降低了13.80个百分点、0.73个百分点。在马铃薯开花前期、盛期用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各喷雾1次有较好的保护治疗作用,降低了后期病害的发生程度。在第4次施药前调查,施药区平均病株率11.60%、病叶率0.93%,较对照区的37.43%和6.23%分别降低了25.83个百分点、5.30个百分点。在第4次施药后10 d对半高山示范区调查,施药区平均病株率19.65%、病叶率5.15%,较对照区分别降低了70.50个百分点、37.36个百分点。由于气候适宜,对照区发

(下转第176页)

病严重,调查时大部分叶片已枯萎,示范感官效果尤其显著。由表2可知,示范区病薯率平均为0.93%,对照区平均为6.17%。由此可知示范区病薯较少,且增产效果较为明显,经济效益可观。施药区平均百株产量23.13 kg,比对照区的16.43多6.70 kg,增产40.78%。

3 结论与讨论

对半高山高感品种示范区而言,施药区较对照区增产达48.10%。同时,施药时间及方法均好掌握。对感病品种田块,应在马铃薯齐苗、旺长时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2.25 kg/hm2对水720 kg喷雾,现蕾期、开花期用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1.125 L/hm2对水720 kg喷雾,施药间隔期在15 d左右[5-6],病株率、病叶率大为降低,且平均增产40.78%。因此,马铃薯晚疫病分期施药防治方法值得推广。

4 参考文献

[1] 葛林钦,余光海,龙坤云,等.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J].中国马铃薯,2010(1):31-33.

[2] 马立功.50%氟吗啉・代森锰锌WP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0(1):41-42.

[3] 姚国胜,吕国朝,杨志辉,等.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及型测定[J].华北农学报,2007(S2):260-262.

马铃薯调查报告例5

中图分类号:S344.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4-0776-05

Analysis on the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PFP) in Maize and Potato Intercropping

HU Dan1,FAN Mao-pan1,TANG Li1,ZHENG Yi1,2

(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

2.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 China)

Abstract: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PFP) is an important index reflecting the status of soil basic fertility and the effect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pplication. 120 typical farmers conducting maize and potato intercropping practice distributed in 8 villages,4 prefectures in Yunnan province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hen the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PFP)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in maize and potato intercropping in Yunnan provinc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otal nutrients input in maize and potato intercropping system was 838.96 kg/hm2 averagely and the chemical nutrients input was 564.91 kg/hm2. The total fertilizer PFP in maize and potato intercropping was 20.01 kg/kg, the PFP of N, P2O5 and K2O fertilizers were 27.41, 137.17 and 164.39 kg/kg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at in monocropping, the PFP of N, P and K2O of maize increased by 7.34, 47.61 and 47.93 kg/kg respectively, the PFP of N, P2O5 and K2O of potato increased by 9.1,103.29 and 124.9 kg/kg. Maize and potato intercropping were better than monocropping in increasing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Key words: maize and potato intercropping pattern; fertilization;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间套作是指同一块田地上生长季节相近或相似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按一定的比例分行或分带种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传统栽培方法[1]。合理的间套作模式,可以提高光、温、水、气、肥等各项因子的利用效率,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复种指数,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玉米间作马铃薯是云南省种植较广、效益可观的种植模式,广泛分布于滇东北地区,此模式既不影响前作玉米收成,每公顷可收获15 000 kg以上的鲜薯,又不影响冬季小春作物种植,是提高复种指数,实现山区半山区农村增收、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2]。根据云南省农业厅统计资料显示,云南省通过高产创建与间套作技术推广项目,选择技术相对成熟的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间套作生产技术体系,建立“核心区、示范片、辐射带”技术示范体系,设立250个示范片,示范片总面积17.47万hm2,辐射带动面积126.13万hm2,在粮食增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增产粮食30.1万t。肥料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通过科学的指标评价肥料的施用效果,对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我国土壤和环境养分供应量大、化肥增产效率下降的现实,肥料偏生产力是反映土壤基础养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综合效应,评价肥料利用效率的合适指标之一[3]。

在当前的农业生产活动中,由于在肥料的使用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形成粮食增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瓶颈。在玉米马铃薯间作生产中,关于化肥施用效益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通过对代表性农户实地访问和问卷调查获得云南省玉米马铃薯间作施肥和作物产量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从肥料偏生产力分析角度,对当前云南省玉米、马铃薯间作施肥效益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云南玉米马铃薯间作生产实现作物高产、养分资源高效和环境友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云南农业可持续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采用农户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施肥现状调查。按照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的相关要求,参考云南省统计年鉴和高产创建与间作套种技术推广项目相关信息,将各县(市、区)的间套作播种面积从大到小排列,选取播种面积较大的州(市),再将隶属于这些州(市)的县(市、区)按照人均收入从大到小排列,再按等距离抽样的方式对每个州(市)选取一个县(市、区),作为调查样点县(市、区)。结合调查样点县(市、区)实际种植情况,选择2~3个种植面积大或属于片区间套作种植的典型乡镇开展调查。农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每个乡镇随机选取5~10个有代表性的种植农户进行实地入户走访调查。

1.2 调查对象分布。

综合考虑种植面积与农业生产典型性等相关指标,选取云南省宣威市、鲁甸县、昭通市昭阳区、曲靖市麒麟区4个县(市、区)共120个农户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被调查农户在投入、管理水平、产量上均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具体调查样点分布见表1。

1.3 调查内容

农户生产状况调查:农户家庭基本情况、承包土地数量、土地面积。

主要作物施肥情况:农户种植面积、间作的行距、产量、有机肥和化肥的施肥品种、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法、施肥技术以及中耕、灌水、农药施用等。

1.4 肥料偏生产力(PFP)和相关参数计算

肥料偏生产力(PFP)=施肥后所获得的作物产量/肥料纯养分的投入量;氮(N)、磷(P)、钾(K)肥料养分含量的计算采用包装袋上标识的量,有机肥养分含量采用文献[4,5]提供的数值计算;采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马铃薯产量的折算按照《国家统计局党组关于薯类折算粮食问题的报告》,马铃薯类作为粮食计算产量为2.5 kg折合0.5 kg粮食。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马铃薯间作的产量和养分投入分析

云南省玉米马铃薯间作体系普遍采用“二间二”种植模式,高矮作物搭配、立体种植,条带1.9 m左右,马铃薯行距平均4 cm,玉米行距平均46 cm。按照资料分析,结果(表2)表明,云南省玉米马铃薯间作主要种植区氮(N)、磷(P2O5)、钾(K2O)和总养分施用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0.3%、67.17%、87.8%和35.7%。玉米马铃薯间作的平均粮食产量为11 306.88 kg/hm2,肥料投入的N、P、K比例(N∶P2O5∶K2O)为1.00∶0.20∶0.16。与单作玉米相比,平均减少氮(N)、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43.24、18.46、9.75 kg/hm2,与单作马铃薯相比,平均增加氮(N)养分投入量181.94 kg/hm2,平均减少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40.89、38.32 kg/hm2。在调查的过程中还发现,玉米马铃薯间作主要种植区养分投入以化肥为主,有机肥施用量为278.05 kg/hm2,占总施肥量的32.6%。在使用的化学肥料中,除宣威市普遍施用玉米、马铃薯配方肥料外,其他地区基本以复合肥料为主,配以少量尿素和过磷酸钙。

根据当前研究中普遍采用的专家推荐合理施肥范围,具体是将氮施用量>250、150~250、90、45~90、120、90~120和

2.2 玉米马铃薯间作中的氮、磷、钾基、追肥分配

表4结果为调查农户玉米马铃薯间作模式中氮、磷、钾基、追肥施用比例。由表4可知,玉米马铃薯间作中氮基、追肥施用量分别为116.57、257.75 kg/hm2,基肥占39%;磷与钾以基肥为主,比例均占95%以上,施用量分别为82.43、66.9 kg/hm2。氮(N)、磷(P2O5)、钾(K2O)的基追比分别为1.00∶1.54、1.00∶0.03、1.00∶0.04。因此,云南省玉米马铃薯间作的肥料投入重在前期,除氮的基、追肥分别占39%和61%外,磷、钾的施用主要以基肥为主,很少用作追肥施入。与单作相比,在基、追肥分配上无论玉米还是马铃薯都有类似的表现。

2.3 玉米马铃薯间作肥料偏生产力分析

按照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马铃薯间作中,肥料总养分的平均偏生产力为20.01 kg/kg,其中氮(N)、磷(P2O5)、钾(K2O)养分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27.41、137.17、164.39 kg/kg(表5)。与单作玉米相比,氮(N)、磷(P2O5)和钾(K2O)的肥料偏生产力分别增加7.34、47.61、47.93 kg/kg;与单作马铃薯相比,氮(N)、磷(P2O5)和钾(K2O)的肥料偏生产力分别增加9.10、103.29、124.9 kg/kg。说明玉米与马铃薯在单作条件下养分利用效率低下,特别是在氮肥的使用上。玉米马铃薯间作在保持粮食产量增加的前提下,肥料养分利用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这充分显示出其在提高作物产量与养分高效利用,降低由化肥使用造成环境污染的风险方面的优越性。

对调查农户的施肥量和肥料偏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作图分析,结果(图1)表明,施氮量与氮肥PFP之间、施磷量与磷肥PFP之间、施钾量与钾肥PFP之间和总施肥量与总肥料PFP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幂函数的关系,都是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肥料PFP呈负指数幂的趋势降低。对于氮肥来说,施氮量小于250 kg/hm2时,氮肥PFP较高,随着施氮的增加氮肥PFP下降很快,而农户施氮量主要集中在300~600 kg/hm2,在这个范围内,氮肥PFP都低于50 kg/kg;磷肥PFP较氮肥PFP有较大的提升,磷的施用量主要集中在45~120 kg/hm2,当磷肥PFP小于200 kg/kg时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磷肥PFP下降很快,在施磷量大于100 kg/hm2时,磷肥PFP都低于100 kg/kg;钾的施用量主要集中在50~100 kg/hm2,当钾肥PFP小于250 kg/kg时,随着施钾量的增加钾肥PFP下降很快;对总施肥量来说,农户的总养分投入主要集中在400~800 kg/hm2,在这个范围之内总肥料的PFP都低于30 kg/kg。

3 小结与讨论

玉米马铃薯间作与单作相比在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方面优势明显。在肥料投入量上,玉米马铃薯间作与单作玉米相比,平均减少氮(N)、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43.24、18.46、9.75 kg/hm2, 与单作马铃薯相比,平均增加氮(N)养分投入量181.94 kg/hm2,平均减少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40.89、38.32 kg/hm2。从肥料偏生产力(PFP)角度来看,玉米马铃薯间作与单作相比,氮、磷、钾肥PFP均提高。从作物产量方面来看,玉米马铃薯间作与单作玉米相比增产23.6%。

根据调查结果和对玉米马铃薯间作施肥及其肥料偏生产力分析,当前云南省玉米马铃薯间作在施肥上需要改进的方面:一是合理施肥农户比例低,过量施肥与施肥不足现象明显。云南省玉米马铃薯间作氮、磷、钾合理施用农户分别占12.0%、32.5%、27.5%,而过量施氮和施钾不足的农户却分别占80.0%、56.6%,这说明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农户施肥主要是凭个人经验,相互模仿,过量施肥、盲目施肥现象严重。针对上述问题,农技部门应该加大云南省的示范种植面积和范围,加强施肥科学知识的宣传力度,协调和推进农户施肥沟通与指导,从而促进农户施肥合理化与科学化。二是有机肥投入比例对玉米马铃薯间作化学肥料PFP的影响明显。对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在有机肥投入比例高于50%时,农户的平均化学肥料PFP为33.35 kg/kg;有机肥投入比例为30%~50%,农户的平均化学肥料PFP为23.09 kg/kg;有机肥投入比例低于30%,农户的平均化学肥料PFP为19.87 kg/kg。说明随着有机肥投入比例的不断增加,化学肥料PFP会增加。三是肥料施用量对玉米马铃薯间作产量的影响明显。农户对氮、磷、钾肥的施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同施肥阶段上的粮食平均产量相差也很大。在玉米马铃薯间作中,施氮量在合理范围内的农户平均产量为12 100.00 kg/hm2,比施氮量过量和不足的农户平均产量分别高699.79、2 799.44 kg/hm2;施磷量在合理范围内的农户平均产量为12 518.78 kg/hm2,比施磷量过量和不足的农户平均产量分别高862.81、3 380.82 kg/hm2;施钾量在合理范围内的农户平均产量为12 964.00 kg/hm2,比施钾量过量和不足的农户平均产量分别高3 512.75、1 942.82 kg/hm2,说明单纯的依靠肥料的增加并不能有效促进粮食产量的增长,综合考虑作物的养分需求及肥料养分的配合施用才是提高玉米马铃薯间作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四是一般认为粮食作物氮肥效率目标值以氮的偏生产力为40~70 kg/kg比较适宜,而此次研究的玉米马铃薯间作氮的偏生产力为27.41 kg/kg,明显低于粮食作物氮肥效率目标值的适宜范围。说明玉米马铃薯间作氮肥利用效率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农户盲目不合理地施肥是导致玉米马铃薯间作肥料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应根据当地间套作施肥实际情况,针对性调整施肥量与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吴存浩.中国农业史[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

[2] 孙茂林,李云海,李先平.云南马铃薯栽培历史、耕作制度和民族特色的地方品种资源[J].中国农史,2004(4):13-17.

[3] 刘润梅,范茂攀,汤 利,等. 云南省水稻生产中的肥料偏生产力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7(1):117-123.

[4]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有机肥料养分志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53-145.

马铃薯调查报告例6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126-02

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是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和推广的重要一环,可以客观地评价鉴定马铃薯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市场价值,故做好区域试验、防止试验报废,对参试品种影响极大,一旦出现某品种在几个参试点报废的情况,轻则导致该品种无法参与数据汇总,也就无法真实地反映其优良特性,重则令其失去参试资格从而无法获得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1-2]。因此,如何做好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避免区试的报废,是区试人员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3-4]。

1 报废原因

在马铃薯区域试验的方案上明确规定了判定试验报废的标准,2012年湖北省马铃薯品种区试方案明确规定“各试点应严格按照试验方案执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试验作报废处理:①因不可抗拒原因造成试验的意外终止;②未按方案执行的试点;③区域试验3个(含)以上小区缺株率超过15%或误差变异系数超过15%;④某试点块茎平均产量低于全组所有试点块茎平均产量50%;⑤未按时寄送《湖北省马铃薯品种试验年终报告》或电子邮件的;⑥其他严重违反马铃薯品种试验技术规程和严重影响试验科学性的情况。”

归纳总结后主要有2个原因:一个是人为的原因,另一个是非人为的因素。上述情形中所述的第1条就是非人为因素所致;第3、4条则情况较为复杂,既有人为的原因,也有非人为的因素:若因种薯的数量不足、质量太差或是试验地点气候出现极端异常情况导致出苗不正常,虽经移栽、补苗仍然无法达到标准的出苗率,从而影响到块茎产量的就属非人为因素所致,而由于区试人员的疏忽、未能及时发现试验中的异常情况并采取补救措施的则属于人为因素;而第2、5、6条中所述情形就完全是人为因素所致。

2 解决措施

面对非人为因素导致的情况,区试人员只能想方设法采取一切补救措施,以尽可能减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却无法完全避免马铃薯区试报废的可能;而对于人为因素导致的情况,则要求区试人员在试验过程中,自始自终都得本着严肃认真的科研态度,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试验工作,从根本上杜绝任何人为原因导致的试验报废。由于区试人员要完整地参与区试的每个环节,下面分步骤讲述各个试验环节中为避免马铃薯区试报废所应采取的具体技术措施。

2.1 阅读方案,明确要求

拿到区试方案后,要认真仔细地加以阅读,弄清方案中的每个具体要求,明确试验的目的和各个关键环节。

2.2 选址

马铃薯区域试验的田间布置和管理应有利于在试验结束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评价。宜选择平坦的或阳面的缓坡,要求地面平整、排灌方便、肥力均匀一致、有代表性。试验地四周要求无高大建筑、树木等可能遮光的物体,试验地内及周围不能种植高秆作物以防局部荫蔽且必须无工业废气废水污染。试验地必须安全,以保证整个试验过程不受人畜干扰和损害。整块试验地前作要一致,否则难于控制因前作营养特性和施肥差异而引起的地力不均匀,前茬是烟草、辣椒等茄科作物的田块不能作为马铃薯区域试验用地,试验地周围也不能种植其他茄科作物。了解试验地前茬作物施用的除草剂种类:2012年湖北省马铃薯低山平原组品种区试就出现了天门试点因前茬除草剂的残留药害,而导致马铃薯发芽受到严重影响无法达到试验方案要求的发芽率而造成的试验报废现象,故选址前必须深入了解前茬作物的详细信息,包括作物的种类、除草剂的剂型、施用农药的类型、时间及其对试验有无影响、影响程度等。

合理选址可以保证各小区的栽培管理措施、生长发育情况基本一致。播种之前试验地块应耕翻、耙细,要求田块基本水平,土壤松、细,确保田间无杂草及异物。宜昌市试点的马铃薯试验田地势平整,田块周围设有排水沟,但因宜昌市地处丘陵山区的地理特征,在遭遇连续多日的暴雨时会有田间滞水的情况出现。2013年5月下旬,由于持续1周的特大暴雨,周边公路上的水不断流入试验田,导致试验田出现严重滞水现象,虽然在水退后进行紧急抢收,但在收获和考种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烂薯,对田间产量等试验数据的统计有较大影响。故而在试验田选址时除要注意以上几点外,还应尽量避免选择周边公路高于试验田的地块,以确保整个试验周期尽可能少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2.3 选种与编号

种薯的数量必须充足,各重复的所有小区及四周的保护行要能保证足量播种;种薯的质量必须保证优质,原则上要求严格精选重量为50 g左右的种薯,保证大小和来源一致,不用纤细芽的种薯和烂薯,确保试验全苗。试验用的种薯必须分品种作好标牌,避免混杂。

试验原则上采用整薯播种,若需切块播种,则每个参试品种必须都切块,每个切块必须带1~2个芽,切块时应淘汰病薯、烂薯,切刀要消毒并及时更换。

若参试品种提供的是由大薯、小薯混杂而成的种薯,则必须保证种薯在所有重复的相应小区内均匀分布,即每个对应小区内种薯的大小、多少均应一致;若是出现人为的疏忽,使得几个小区中的种薯随意分布,例如一个小区中几乎全是大薯,另一个小区中几乎全是小薯,则容易出现相同品种不同重复的几个小区间产量相差过大、遗传变异系数过大而引起试验报废。在具体操作时,最好是在播种前的准备工作中,通过计数和称重的方法,保证每一个品种在各个重复的数量和质量相同。

选种就是要保证各小区的出苗率基本一致,不能有明显的差别。试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各小区的缺株率,出苗不齐的小区要及时从保护行中选择相应品种进行移栽补苗,保证各小区出苗率均在85%以上。补苗应在3~5叶前带土移栽并浇透定根水。

2.4 田间种植随机区划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即一个区组中每个品种都有同等的机会设置在任何一个试验小区上,避免任何主观成见。随机排列与重复相结合,就能提供无偏差的试验误差估计值。注意避免同一品种排列在同一行或同一列上。另外,试验排列时要考虑到土壤肥力均匀度及坡向等差异。

小区划线时留好四周保护行及走道,确保小区土地与重复的走向垂直、小区面积大小一致及重复的土地方向垂直于肥力走向。

2.5 播种与施肥

播种时应选择晴天,以避免冻害。播种时要严格按照区域试验方案和田间种植计划图进行,分品种、重复插好标识牌,标好株距、定点播种,确保种薯种植得行平竖直及统一的播种深度。种薯要轻拿轻放,保证芽完好,正常出苗。注意认真核对种子袋与小区的标识牌,防止错播、漏播。同一组试验播种完成后,统一按5 cm左右的厚度盖土保墒。

试验用的底肥要求是氮、磷、钾含量均大于15%的进口复合肥料,施肥时应注意肥料与种薯间相互隔离,防止因肥料接触种薯而导致烂种。追肥则应结合中耕、锄草、培土进行。肥料要用细土盖好以免挥发。

试验过程中要注意:在施底肥及追施苗肥时,要按每个小区的面积准确称取每个小区的用肥计量,各小区应分别称取、分别施入,保证每穴的施肥量均匀一致。由于出苗情况受土壤墒情、疏松度、通气条件、肥力等的共同影响,因此保证田块小区的情况一致和肥力均匀特别关键。

操作时要特别注意随时随地控制各类随意性的操作,如播种时的抛扔、伤薯,施肥时估称总用肥量后凭感觉随意撒施而造成的种肥混杂、每穴肥料施用严重不均,除草时不够细致碰伤块茎等违规操作均应坚决禁止。

2.6 中耕除草及其他田间管理

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避免苗草争肥。生长期内适时培土、灌溉、施肥、防治虫害。各小区栽培管理要求一致,同一管理措施应在同一天内完成,以确保栽培管理措施对各小区的影响一致,避免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

2.7 收获

马铃薯成熟后、收获前应准备好工具及存放场所,抢在晴天收获。成熟期差异不大的,力求一次性收获;若成熟期相差太大,同期收获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采用先熟先收、后熟后收的原则。收获时要细心、准确,各品种、各重复要做好标记,各小区分别装袋,袋内用标牌标示,避免人为差错。收获过程中力争挖掘、捡拾干净,减少试验的产量误差;在挖掘、捡拾、堆放、搬运等作业过程中,尽量减少马铃薯块茎的机械损伤,以保证小区产量数据的准确与真实。

2.8 田间调查及实验室考种

田间调查记载项目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及时、准确、不间断地记载,这样才能准确地进行统计分析。生长期内如果有特殊天气气候或发生了影响试验的特殊事件,必须如实记录事件详细经过和对试验的影响程度,及时采取科学的补救措施(如抗旱浇灌、遇涝排水等),并及时函告省级主管部门和试验主持单位、汇总单位。实验室考种则应做到客观、及时、准确、细心,严格按照区试方案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汇总后将《品种试验调查记载表》《品种试验年终报告》上报相关责任单位。

3 参考文献

[1] 杨芬.如何做好农作物品种区试[J].农村科技,2008(7):24.

马铃薯调查报告例7

如今,像左毅这样的马铃薯大户及专业合作社在全省有400多家,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支持下,共建成1.53万座马铃薯贮藏设施,累计新增贮藏能力42万吨;开展中药材烘干设施试点,烘干中药材172吨,收到了“建新窖、广储薯、均上市、稳价格、保加工”的实效。

贫困山区建库,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冬日阳光微弱,冷冽的山风吹打来,割裂着脸上的肌肤。山头窟村的洋芋大户左毅热情地打开马铃薯贮藏库的大门,“三轮车能开进库里,卸放洋芋。”库里摆放着一堆堆马铃薯,比起户外,库内有些许暖意。“库里要保持温度2℃至8℃、湿度90%,以更好地贮放洋芋。如果温度、湿度偏低,打开风机即可。”左毅像个土专家似地侃侃而谈,原来他申请补助项目时专程接受了技术培训。

据村里人讲,往年,自家土窖里放不了多少马铃薯,有时修的土窖太大,容易坍塌;由于土窖口小、里间大、不通风,在长达五六个月的储存期里,马铃薯水分流失大,极易腐烂、黑心、发芽,就不能加工了。有时,把多余的马铃薯埋放在地里,天寒地冻,马铃薯一旦受冻,变得又麻又苦,卖不上好价钱,喂猪,猪都麻得直摇头,不肯吃。

帮助左毅收购、贮藏、外销马铃薯的弟弟左岚告诉笔者,自从有了马铃薯贮藏保鲜库,村里人心不慌了,不再担心马铃薯无处存放而低价贱卖。马铃薯收获时兄弟俩以高于市场价格每斤0.45元的价钱收购马铃薯,贮藏在保鲜库里,这些天马铃薯市场价行情好转了,他们以每斤0.5元左右外销,已外销马铃薯1000多吨。左毅家种了15亩马铃薯,1亩收挖3500斤,共收挖5.2万多斤,已外销4万多斤,收入2万多元。

有了马铃薯贮藏保鲜库,山头窟村人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收挖马铃薯时,村里人推着架子车、开着三马子来交售,就连周边安定区、通渭县的一些农民也纷纷来交售,车水马龙,小山村变成了热闹的小集市。因为远在20公里外的李家堡镇马铃薯市场上,马铃薯平均收购价格1斤约0.3元,村民交售还得搭运费、不划算,村民们都愿意来左毅、左岚兄弟俩设立的收购点交售。他俩还准备成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再向国家申请补助扩建马铃薯贮藏库,以多收贮村里的马铃薯。

“过去,马铃薯是我们的救命薯,解决了温饱问题,如今依托马铃薯贮藏保鲜库,不少村庄的群众满怀信心开始走上小康大道。”陇西县农牧局局长王恩茂介绍,马铃薯贮藏库是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全县4年来已建成贮藏库1764座,兑付补助资金3088.8万元,每年减少马铃薯折损近9万吨,挽回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助推了贫困山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减少贮藏损耗,“土蛋蛋”乘上电商列车

安定区是甘肃省打造“中国薯都”的核心区,马铃薯产业是该区的主导优势产业。笔者在安定区f口镇石家岔村的定西市三丰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看到,21座马铃薯贮藏库一字儿排开,都是钢筋结构、混砖砌成的库房,库房里摆放着一堆堆马铃薯。在一些未装满马铃薯的库房里,地面上有一排排风孔,墙体上有装配风叶扇的通风窗。

三丰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张寿说,2015年争取国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资金支持建成5座60吨马铃薯贮藏库,每座库国家补助2.1万元。再加上合作社筹建,共建成16座60吨贮藏库、5座20吨贮藏库,连续3年为会员和贫困户收购马铃薯,每年按合同订单收购2000吨鲜薯,解决了农民销售难的问题。

如今有了贮藏库,马铃薯存得住,由于马铃薯品质好,如今已向全国各地运销马铃薯890吨,销售的部分鲜薯,乘上了“互联网+”的电商列车。专门做电商的甘肃微尚新媒体网络发展公司市场部经理杜永丽,专程与三丰合作社协商外销事宜,杜永丽说:“上海、北京等地市民都知道定西马铃薯品质好,我们愿意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他们有贮藏保鲜库,马铃薯质量有保证,我们已通过快递外销600多单马铃薯了。”

据了解,定西市通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贮藏的马铃薯不冻、不烂、不黑心,损失率由原来的15%至20%降低到5%以下。建设的马铃薯贮藏库提供了贮藏能力,延长了销售期,实现了旺季淡吐,错季销售,提高了市场价格。全市建成的9906座马铃薯产地初加工贮藏设施,新增贮藏能力27.85万吨,在去年10月按马铃薯市场价格每公斤1元计算,贮存到元旦每公斤1.6元上市,扣除5%的损失,可增加收入1.59亿元;贮存到春节期间每公斤2元上市,可增加收入2.65亿元。

管理严丝合缝,确保资金公平合理分配

笔者在走访中看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政策补助项目支持建设的贮藏库,门上挂着项目匾牌,上面有专门的编号、主管单位、监管单位等。“政策补助对象只能是农户或合作社,所以这被称为给‘干骨头上贴肉’的政策,如果给企业补助,就是‘给肥肉上贴膘了’。这是让党的惠农政策,把资金补助给真正需要的人。”甘肃省农牧厅农产品加工管理办公室主任杜景壮说。

马铃薯调查报告例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农”重要论述为引领,以促进农民(贫困户)增收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增加效益为核心,以推进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化为突破口,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依托山东滕州马铃薯产业优势,着力在创新良种推广机制、优化种植模式、落实配套技术、创新经营机制、扩大销售等方面下功夫,突出相对集中规模种植为重点,实现扩大示范规模、良种推广全覆盖、栽培技术标准化,推进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升马铃薯产业化种植水平。

二、建设目标 

在2018年引进试验成功的基础上,2019年建立3000亩滕州脱毒马铃薯新品种示范基地。主要引进脱毒马铃薯新品种希森6号等新品种,通过进一步示范筛选适合我县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和脱毒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力争使示范区马铃薯单产达到2000公斤以上,总产达到0.6万吨以上;依托滕州市商品薯销售物流平台,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以上,带动项目区500户贫困户户平增收5000元。同时通过项目示范,集成马铃薯先进种植技术和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技术,辐射带动我县马铃薯扶贫产业的发展。

三、建设安排

(一)建设地点及规模

试验示范基地选在武平镇、南天湖镇、仙女湖镇、三元镇、保合镇、龙孔镇,新建滕州脱毒马铃薯新品种示范基地3000亩。其中武平镇1400亩、南天湖镇700亩、仙女湖镇700亩、三元镇100亩、保合镇50亩、龙孔镇50亩。

(二)基地建设内容

1、示范推广脱毒马铃薯新品种(希森6号)600吨。

2、推广药剂(克露)拌种催芽技术3000亩。

3、安装4个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

4、组建1个马铃薯晚疫病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配置1台新型植保机械(植保无人机),实施马铃薯晚疫病专业化统防统治1—1.5万亩次。

5、实施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等综合配套集成技术3000亩。

(三)建设进度安排

2018年12月上旬日前,完成基地建设的规划;落实种薯、肥料、农药等生产物质的调剂采购工作,并落实到户;组织开展技术培训。

2018年12月中旬-2019年2月上旬。开展播种现场培训会;完成㓎种催芽与播种。

2019年2中旬-5月。 召开田间管理现场培训会,组织开展以追肥为重点苗期田间管理和晚疫病专业化防治工作。

2019年6月。召开效果展示现场观摩会,测产、采挖。

2019年7月-8月。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完成年度总结报告。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示范基地”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农委主任任组长,农业、扶贫、财政、气象、供销社、教委和6个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基地建设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镇要明确具体工作人员包村包片,切实做到技术培训、技术落实、建设管理等工作到位,确保基地建立取得实效。

(二)落实到户

综合土壤资源、种植习惯、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因素,合理优化马铃薯生产规划布局。有关镇结合扶贫产业布局情况,将任务细化分解到重点村,项目村及时做好规划落实种植面积,并以社为单位相对集中落实面积不低于100亩,进行分户登记造册,将任务落实到村社、到农户(贫困户不少于20%)。有关镇务必落实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将落实到户的花名册于2018年11月24日前报县农委(联系人:李小玲、邮箱903179430@qq.com)。同时镇村社要协调组织相关的配套物资(配方肥料、有机肥、地膜)在2018年12月15日前落实到农户。

(三)示范带动

为确保各项技术落地,坚持“以点带片、以片促面、标准生产”的原则,积极开展示范带动。由山东滕州市农业局派驻2-3名专家和县农委确定1-2名专家组成专家组,配合滕州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选择1个镇落实300-500亩中心示范片,展示滕州马铃薯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各镇由分管领导牵头,农业服务中心具体落实100-200亩核心示范片。

(四)技术服务

专家组于2018年12月10日前配合相关镇乡对基地种植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在马铃薯生长季节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地具体指导马铃薯催芽播种、药剂拌种、地膜覆盖栽培、高垄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依托马铃薯预警系统,结合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马铃薯晚疫病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确保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措施落地。

(五)政策保障

1、示范基地所涉及农户的马铃薯种薯,由山东滕州市农业局提供200公斤/亩希森6号脱毒马铃薯。

2、示范基地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由政府提供防治药剂,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防治。

3、示范基地所需的地膜、配方肥和商品有机肥由农户自负责购买。

(六)探索产业发展机制

马铃薯调查报告例9

山东是马铃薯生产大省,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及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我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增长,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单产逐步上升,良种普及率和脱毒薯应用量迅速扩大。在许多地区已经建立了一大批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出现了马铃薯专业生产县(市)、专业生产乡(镇)。马铃薯已成为一些地区支柱产业,成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开展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集成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依靠科技进步,主攻单产,充分挖掘马铃薯生产潜力,提高品质,节本增效。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展示,辐射带动,推进马铃薯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马铃薯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任务目标

**9年山东省选择6个县(市、区),建设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片6个,每个片面积1万亩。具体创建地点和任务目标为:

三、承担单位与分工

由省农业厅生产处、省农技推广总站具体负责总体方案的制定并组织落实。成立省级领导小组与专家指导小组,组织开展高产创建专题培训与指导,组织高产创建检查与测产评比等工作。

各项目县(市、区)农业局根据部、省要求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确定万亩示范区,制定操作技术规程,成立高产创建活动县级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负责高产创建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包括组织县、乡级农技人员和示范户的技术培训,组织新品种(系)引进;高产攻关田、示范田落实到户、到田,技术和物资服务到位,确保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四、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9年1月至2月初。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进行项目区规划;部署任务,落实地块、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引进优良脱毒马铃薯品种,做好催芽、备播工作。

第二阶段:**9年2月上中旬至3月上旬。2月上中旬大中拱棚播种,2月下旬小拱棚播种,3月上旬地膜播种。

第三阶段:**9年3月中下旬至4月下旬。3月下旬至4月上旬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现场指导,4月上旬对基地村技术管理技术培训。

第四阶段:**9年5月。上中旬召开产销联谊会和现场观摩会,下旬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测产验收。

第五阶段:**9年6月。对实施单位和项目参与人员进行绩效考评,撰写总结报告,提出进一步示范推广的意见。

五、保障措施

(一)技术保障

为确保项目区的种植质量,提高种植水平,项目区内采取统一机耕、催芽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设施栽培。

1、推广优良品种。推广应用鲁引1号、荷兰15号、早大白、克新系列、东农303等高产抗病品种。

2、采用脱毒马铃薯种薯。高产示范田全部采用脱毒G2、G3良种。

3、提高耕耙质量。基地内实行统一机耕、整地,要求耕深20~25cm,土壤上松下实。

4、切块催芽、药剂拌种。每亩需种薯150kg左右。播前20~25天将种薯置于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晒种2~3天,同时剔除病薯、烂薯,然后进行切块。切块时充分利用顶端优势,螺旋式向顶端斜切,最后按顶芽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四,每块种薯保有1~2个芽眼,重量25~30g。晾干刀口后放在温度为18~20℃的室内采用层积法催芽,待芽长到2cm左右时,放在散射光下晾晒,芽绿化变粗后即可播种。

药剂拌种可减轻由于种薯带菌造成的苗期黑痣病、干腐病等病害的发生。可用50g扑海因50%悬浮剂混合高巧60%悬浮种衣剂20ml,加到1升水中摇均后喷到100kg种薯切块上,晾干后播种。

5、适时定植,合理密植。拱棚种植于2月上中旬播种,地膜覆盖栽培于2月下旬播种。亩播种在4500株左右。起垄双行栽培,大行距85~90cm,小行距25cm,株距20~25cm。起垄单行栽培,行距70cm左右,株距20~25cm。

6、科学施肥。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马铃薯配方肥(15-12-18)100公斤。

7、及时防治病虫害。加强对马铃薯晚疫病、病毒病的防治。

(二)工作措施

1、强化领导,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由省农业厅王培泉副厅长任组长,厅生产处解洪起、省农技推广总站曲召令为成员。负责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协调工作,保证按计划要求顺利实施。山东省农科院王培伦研究员、省农技推广总站徐兆春研究员、高中强研究员等组成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组织验收、总结等工作。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吸收项目涉及乡(镇)的领导和技术骨干参加。

2、强化协作,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与农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推广部门的协作,按照省制定方案的要求,做好项目落实和对接。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实行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联席会议制度,采取领导小组组长和技术小组组长双负责制。领导小组成员按照季节包片督导;技术小组要建立联系点制度,按照作物包片指导,把良种良法直接送到田间,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分工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严格奖惩。

3、建立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档案。为保证高产创建活动工作具体化和制度化,各示范县(市、区)和有关承担单位都要对高产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程记录,收集保存好图片、文字、影象等资料,归档整理,建立全程的工作、技术档案。

4、加强资金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各示范县(市、区)要积极争取当地领导和财政部门的支持,努力筹措和用好高产创建活动资金。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强补助资金的管理,实行专帐支付,建立资金管理档案。

5、采用科研、推广、生产及相关企业一体化的高效运作模式。在高产创建活动中要充分发挥科研单位育种、栽培技术和专家优势,结合省、市、县、乡农技推广网络优势,把优良品种配套技术直接送到生产者手中,服务及时到位。

马铃薯调查报告例10

阵阵剧痛,从被癌细胞盘踞的肝脏传来。

剧痛稍退,蒋祖跃缓缓抬起头,眼神落向窗外。

“如果不下雨,今天我会到田里走走。”望着窗外淋漓的雨水,蒋祖跃动了动嘴唇。

说着,他的目光越移越远,思绪早已飞向险峻雄奇的大巴山。

农田救兵

2011年4月的一天,巫溪县白鹿镇下坝村。

天气很暖和,村党支部书记卢和平头上却冒出冷汗。

“田里闹稻飞虱了!卢书记,啷个整?”一群乡亲围住他求援。

“别慌,我来搬救兵!”卢和平定定心神说,“请蒋主任帮忙,一定能控制住虫害!”

从手机里调出“蒋主任”的号码,卢和平按下“拨出”键。

被卢和平寄以厚望的“蒋主任”,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名叫蒋祖跃。

在当地,蒋祖跃可谓名声赫赫。

1993年,巫溪县稻飞虱疫情大爆发,蒋祖跃和同事逐户指导防疫,成功控制虫害。

2008年,巫溪县发生水稻卷叶螟疫情,农户惊恐无策之际,蒋祖跃及时支招,抑制住疫情。

2012年,巫溪县胜利乡发生黄尾跳甲疫情,蒋祖跃带队前往,迅速扑灭虫害。

…………

电话通了,卢和平说明灾情。

电话那头,传来蒋祖跃浑厚的嗓音:“老卢,我在陕西开会。你们等等,我尽快赶到!”

当天深夜11点,卢和平手机铃响。

“老卢,我进村了!”卢和平心中一暖,提着手电筒冲向村口……

很快,下坝村稻飞虱疫情就被扑灭了。

“蒋主任,你就是我们的‘消防员’!”卢和平拉着蒋祖跃说。

蒋祖跃挥挥手:“光当‘救兵’,可干不好基层农技工作!”

乍听此话,卢和平以为蒋祖跃在谦虚——但很快,他就明白此言非虚。

攻克顽症

2009年4月底的一天,巫溪县尖山镇。

一块靠山的农田里,马铃薯正在枯萎、腐烂。

马铃薯是巫溪当地群众的主要口粮作物。现在面临绝收,乡亲们欲哭无泪。

“马铃薯晚疫病。”闻讯赶来的蒋祖跃,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

马铃薯晚疫病,是著名的“马铃薯杀手”——由于病源病毒种类多且难寻规律,所以很难防控。

面对卷土而来的疫情,蒋祖跃立誓:一定要逆转防控战局!

2009年5月初,尖山镇大包村。

一小块试验田里,蒋祖跃和中心副主任舒进康,逐一翻动马铃薯植株。

“试验药品代森 锌:效果不显著。”

“试验药品甲霜灵:效果不显著。”

…………

蒋祖跃带领团队开始一场漫长试验——调试各种药剂,寻找晚疫病的克星。

“试验药物无一见效。”走出试验田,舒进康直摇头。

“用其他药品再试!”蒋祖跃挥挥手。

一天后,舒进康回县城办事,剩下蒋祖跃继续试验。

他试用了另一种药:银法利。

十天后,舒进康返回大包村。距试验田还有上百米,他就听到了蒋祖跃的喊声——“银法利见效了!”

马铃薯晚疫病疫情被迅速控制。攻克难关,蒋祖跃和团队成员却没空庆祝。

“以前我们一直处于被动防御——等马铃薯疫情发生了才进行治疗。”蒋祖跃说,“现在,我们要主动出击。”

2013年初的一天凌晨,渝北区。

如墨夜色中,一辆汽车疾驰而来。

“赶紧完善申报资料,力争一次通过!”蒋祖跃跳下车,一边往宾馆跑,一边回头对同行者说。

蒋祖跃房里的灯,从凌晨亮到天明。

下午两点,《巫溪县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系统立项申请》送到市科委。

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系统,能即时收集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及时传回系统终端,再由终端对数据进行分析,对疫情爆发的地点、品种、代次进行分级评分。“有了这套系统,我们就能进行精确化防控!”舒进康说。

一个月后,巫溪申报项目获批,防控系统开始运转起来。

掘金群山

“搞小农经济,致富很难。”

“同感。”

“用马铃薯挣大钱,干不干?”

“怎么干?”

“选一批优质品种,打造种薯基地。”

…………

2012年初的一天,蒋祖跃和卢和平进行了这场对话。

“巫溪的优势在农业。乡亲们想脱贫致富,搞效益农业是主要途径。”蒋祖跃说,“可效益农业如何搞?”

为此,他又开始了琢磨:一是要突出比较优势,二是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巫溪马铃薯种植面积大、口感好,这就是比较优势!”蒋祖跃决定以马铃薯为突破口,为效益农业探路。

2012年初,在县农委领导下,蒋祖跃团队在下坝村精选高产农田,建立了600亩种薯基地。

这一年,蒋祖跃和同事常驻田边,主攻两件大事——挨家挨户提供技术支持,逐门逐院指导标准化生产。

2012年,下坝村收获种薯70吨,人均增收500元。

初战告捷,另一场战斗也悄然展开——在蒋祖跃团队牵线下,巫溪以成都郫县豆瓣产业为目标市场,大力发展现代辣椒种植业。截至2012年底,巫溪辣椒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引得各地豆瓣企业竞相购买。

捷报频传之际,巫溪效益农业的进军方向初现端倪。

2013年前四个月,蒋祖跃一天也没休息。

除了日常工作,他和同事们还在忙活一件大事——完成《巫溪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蒋祖跃却病倒了。

丰收之梦

2013年5月16日,巫溪县朝阳镇。

上午10点过,烈日当空。田边,蒋祖跃出现。

在又一个马铃薯晚疫病爆发期到来之际,蒋祖跃团队开始主动出击。

然而,在蒋祖跃与疫情作战的同时,另一场战斗不期而至。这一年来,蒋祖跃的肝部频频作痛。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一直没去医院检查。后来,他连正常饮食都困难了。

2013年5月6日至16日,蒋祖跃一直在田间地头奔忙,其中有七天粒米未进。

5月16日上午11点,蒋祖跃走进一块农田,弯腰查看马铃薯植株。

突然,肝部剧痛骤起,蒋祖跃一头栽倒在地里。

几天后,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

蒋祖跃拿到诊断报告:肝癌。

“你以前得过乙型肝炎,工作不能太累……”拿着蒋祖跃的病历,主治医生语气严厉。

可蒋祖跃的回答,却让医生语塞良久:“我什么时候能出院?我还要下田。”

2013年6月6日,天降大雨。

提着一包甜包谷,卢和平敲响蒋祖跃家门。

一进门,卢和平就愣住了——没想到才过几天,蒋祖跃壮实的身体竟已变得那么瘦弱。

见到卢和平,蒋祖跃挣扎了一下,试图坐直身子。

随后,他的嘴唇动了动:“老卢,我想到村里看看。”

闻言,卢和平泪如雨下。

2012年,巫溪县马铃薯、玉米单产连续三年蝉联全市第一。

2013年初,《巫溪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完成。

2013年4月,由于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系统成效显著,巫溪县计划将其推广到辣椒和玉米种植行业。

…………

这一连串成绩,凝结着蒋祖跃和同事们的汗水。

身卧病床,蒋祖跃仍念叨着大山的丰收。

【心声】

我既然干了农技推广这样一行,就要力争让巫溪的农技推广争第一!

我不是完美主义者,我只想将本职工作做好。为了这个目标,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农民最淳朴、最善良,你给他们传了一点种植技术,帮他们的果树治了一回虫,他这辈子都记得你。这次我病了,好多乡亲争着抢着来看我——大部分人我都不认识。你将农民放心上,他们就会把你放心上。

——巫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蒋祖跃

【后记】

采访蒋祖跃前,记者很是不忍。

对一个肝癌患者而言,接受采访显然是一个沉重负担。

但当记者问起巫溪县农技推广的话题时,这个病入膏肓的男人,眼中立马绽放光亮。

他说:“我刚到巫溪县时,看到老一辈农技工作者埋头实干的身影,很感动。”

他说:“我性子好强,既然干了这行,就想努力干到最好,干到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