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8-11 01:22:32

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

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例1

前言

在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中,通常将音乐鉴赏纳入教学内容中,将其作为一门教学课程,因此音乐鉴赏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等院校对学生开展美学教育的重要手段[1]。音乐鉴赏在培养大学生审美情操、塑造健全人格、树立创新精神等方面,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音乐鉴赏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音乐教学方式的影响,使得教学目标只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而不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加以重视,从而导致大学音乐鉴赏教学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2-3]。从以下几点对接受美学的各种观点进行思考,以为大学音乐鉴赏教学带来新的启示。

一、“召唤结构”在大学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启示

由于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普遍存在重视讲解而忽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现象,如教师认为学生难以深入理解音乐知识而进行过分详细的讲解等,如此只会使学生机械式的接受音乐知识,从而局限了学生的自由想象空间和思维拓展能力。而接受美学理论中的“召唤结构”,启示了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想象空间的开放。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召唤结构”来进行音乐鉴赏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课本内容应进行合理的取舍、适当的讲解,因为音乐鉴赏教学是一项需要用心聆听的艺术,教师过多的讲解也只能使学生听到音乐的表面,而无法亲身感受其中的意境,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做到自身少讲让学生多想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音乐意境。在学生认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若不合时宜的插入讲解便会破坏了音乐鉴赏的审美体验,使学生无法真正融入到音乐中,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把握好讲解的时机,于必要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讲解;于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时,应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力,以做到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期待视野”在大学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启示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期待视野”理念是学生欣赏音乐的一种内在审美期待,其产生于学生内心潜意识中的审美结构内。学生内心的“期待视野”非常广泛,不仅包括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经验,还包括学生自身形成的审美情趣等。由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想法、生活经验与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不同,使其对音乐鉴赏的审美体验也大不相同。另外,由于学生在接受音乐作品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使其在不同时代背景、地域特色、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欣赏上,也存在一定的审美差异。例如,现代年轻人对时下流行的动感音乐比较感兴趣,而对年代久远的传统音乐敬谢不敏;长期身处部队的军人,比较喜欢具有革命情怀、军人气概的革命歌曲等,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差异,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的音乐审美体验。针对该现象,“期待视野”给大学音乐鉴赏教学提出了启示,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对每一个学生的审美期待加以重视,并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审美期待,以使学生乐于接受音乐知识,从而使音乐鉴赏教学能够高效进行。

三、“读者中心论”在大学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启示

在大学音乐鉴赏教学中,“读者中心论”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重要启示,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与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音乐鉴赏教学。“读者中心论”理念多用于文学方面,其在文学中的“读者与作品”,可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表示为学生与音乐作品,因此“读者中心论”同样适用于音乐鉴赏教学,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学习与欣赏同样是接受音乐知识的表现。而在实际的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审美状态,在音乐作品的选择上尤其应加以重视。教师应对音乐作品的选择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学生会对何种音乐作品感兴趣,而何种音乐作品又能够被学生接受等问题,从而在诸多音乐作品中进行合理的选择。对于学生而言,能够与之产生共鸣和兴趣的音乐,才能够对其产生鉴赏审美;而对于无法入耳、难以产生共鸣的音乐,则难以对其产生鉴赏审美。但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其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应不断致力于音乐作品的选择,从而选出能够符合学生审美要求的音乐作品,来进行音乐鉴赏教教学,逐渐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例如,教师可以综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当下流行、热门并且经久不衰的音乐,如陈奕迅、周杰伦等热门歌手的歌曲,其较大众化,且符合当下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较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可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鉴赏教学中。

四、结语

对大学生开展音乐鉴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4]。因此,大学音乐教师应做好音乐鉴赏的教学工作,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对音乐鉴赏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使音乐鉴赏教学的实际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高盼.接受美学理论对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的启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1):141-143. 

[2]刘凯华.浅析接受美学理论对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的启示[J].音乐时空,2014(16):131-132. 

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268-02

音乐做为无国界的艺术形式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中,是一个国家民众综合素质的体现。在我国,音乐的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特别是对大学生来说,音乐鉴赏教学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被各个高校相继采用。大学音乐鉴赏教学是对于非音乐专业大学教育的一门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知识、音乐鉴赏能力、音乐素养及音乐感知技能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音乐鉴赏教学在大学生中广泛应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们健康、积极、向上地发展。目前的音乐鉴赏教学课程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事项。

一、音乐鉴赏

所谓的音乐鉴赏,是一门听的学问和艺术,我们既要在听的过程中让感观得到满足,同时也要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让感性与理性形成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所在。因此,要想达到音乐鉴赏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音乐的鉴赏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观认知中,要在听的同时深入到音乐的内容及结构组织形式中去,要真正把握住音乐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意境、内涵及思想,这样才能真正地体会到音乐鉴赏所带来的愉悦感。要想真正地融入到音乐作品中,首先要对一首音乐作品进行不断的反复聆听,培养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因为我们在听音乐的同时不仅是单单地欣赏乐曲,更多的是在聆听音乐作品又同时增强自身的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对音乐的反复聆听,会使我们的听觉得到良好的发展。另外,因为音乐具有着很强的时间性,构成音乐的其他辅助设备在短时间内就会消失不见,音乐中的声音又是以单音或是多音节的组合形式展现给我们,因此只有多听才会使我们的大脑记忆把音乐慢慢综合起来,从而达到对音乐作品的熟知,提高对音乐的记忆力,进而提高人们音乐鉴赏的能力。

二、音乐鉴赏教学的必要性

音乐鉴赏指的是学生利用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听觉,获得最大理性满足、精神满足和美好享受。由此可以看出,音乐鉴赏是一个有修养的综合性的教学课程,与此同时也是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科目,故此,学生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分析和鉴赏音乐作品的时候要根据相应的音乐理论知识去评价和欣赏。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们对音乐的专业知识概念和理论知识并不精通,这对大学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如何全面地提高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对音乐鉴赏的能力已然成为了目前教育部门所最为关注的问题。

音乐鉴赏是大学生在音乐聆听中的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为一体的音乐欣赏的心理活动能力。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多数都是在这种音乐鉴赏的独特艺术活动中而逐渐形成的。现阶段的音乐鉴赏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音乐鉴赏的能力获得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感知真实世界的能力。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就要求学生们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提升自身的想象力及发挥其思维创造能力,形成自己能够独立欣赏作品并能对其做出评估的能力,而老师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只起着引导的作用。早些年,由于音乐气氛不对,使许多低级趣味的流行音乐爆走歌坛,这些格调庸俗、艺术形式低下的音乐对于正处于人生综合修养形成阶段的大学生们来说,无疑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对于那些曲调优美、艺术性较高的作品,大学生们又不愿意深入去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教育学生对美与丑做出一个正确的划分界线,掌握正确的是非观念。对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如果学生想要对其做出正确的判断,就必须要从音乐本身出发,了解音乐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从音乐内容、形式、题材等各方面判断音乐的好坏。因而,要想培养学生们这一方面的能力,只有通过音乐鉴赏这一种方式,并将研究音乐内容、形式、题材、风格等做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使学生们通过音乐的鉴赏提升对美的感知,从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深化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正确的音乐评估能力。

三、音乐鉴赏教学的方式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事物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虽有一定的方向,但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在综合素质修养方面很容易出错。而音乐鉴赏课程的编排可以使大学生们通过对音乐的感知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一个良好的道德基础。

(一)教学前对学生们的音乐鉴赏综合水平进行调研

大学生们刚刚踏入大学校园时,一般都是以文化课的综合成绩而得以录取的。而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与水平通常都是由自身的修养能力和小学、初中的音乐教育分不开的,因而,也就形成了大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能够通过五线谱进行演唱、演奏等,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对于音乐来说就是个乐盲,老师在教学中面对这种参差不齐的情况常常会显得无所适从。因此,教育部门做出明确规定,在上大学音乐鉴赏教学课程之前,要调查和了解每个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音乐理解能力以及其艺术修养,了解一个班级的学生,看谁有识记谱子并且演唱的能力,有谁会使用并演奏乐器,有谁爱好音乐并对音乐的学习很有兴趣,又有谁是乐盲,对音乐毫无了解和兴趣等等,而后老师可以根据调查的结果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做一个综合的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教学前制订出合理的计划

在教学前,根据对学生们音乐鉴赏能力的调研,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教学的内容制订出一个详细的计划说明,可以将教学实践过程和理论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由简单到深入的原则,利用音乐作品的内涵、高低、中外、类别、古今、曲风和难易程度等因素,在教学中以由中到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原则开展教学规划。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时听懂并理解,对音乐的鉴赏增加浓厚的兴趣。音乐鉴赏教学要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另外,还可以利用中外音乐作品、音响效果、多媒体音乐视频等材料来辅助课堂,并比较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比如:我国作品和外国作品的比较、用不同乐器演奏相应作品来进行比较、不同的指挥家对不同作品的不同指挥效果的比较以及不同地区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比较、不同风格的作品的比较等。从不同形式的对比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去比较和欣赏作品,从而来陶冶他们的情操,开阔他们的视野,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在课堂上,老师还应该选取不同的作品,让学生们结合舞蹈、表演、唱歌和朗诵等艺术实践形式,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来表现作品,从而让学生可以亲自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这样不仅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和各个角度了解了音乐、感受音乐,满足了他们的鉴赏需求,不知不觉还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运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模式

在大学课程中,音乐鉴赏是具有浓厚艺术性的一门课程。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不能采取传统的说教式、填鸭式、灌输式讲课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单一的、被动的,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单纯性地讲课,学生们却只是被动地听课,教学课堂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教学风格又很单调枯燥,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根本不存在情感的交流。若音乐鉴赏课采取这种方式教学,许多学生会厌恶音乐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削弱。故此,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为主,根据学生性格差异和特点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课堂中去实践,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情境教学法

音乐鉴赏课程中较为常用且常见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它也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学过程中充分采取辅助工具教学,以此设计出生动、具体的情境模式。例如语言描绘情境、扮演感受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重现情境、实物表演情境等等。教师应当巧妙地将英语鉴赏课程中的情感、行为、语言融为一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体验过程中,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想象,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水平,让学生们养成感受音乐、聆听音乐的习惯,从而在实践中积累音乐鉴赏的经验。就像在播放《伏尔加河船夫曲》时,教师可采取多媒体辅助设备,在播放音乐时也播放俄罗斯伏尔加河上纤夫们拉纤的图片,来营造该歌曲的曲风和情绪,加强音乐的真实感受力。多媒体播放形象表现出了一群群瘦骨嶙峋、衣着褴褛的纤夫们,他们胸前挂着纤索,努力地拖着背上那沉重的货船,在那辽阔空旷的沙滩上缓慢地一步步前行,每一步都留下了纤夫们清晰的脚印。通过图片的烘托,学生们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们便能深刻体会到该歌曲要表达的感情与意境。

(五)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中审美的基础就是理论,要提高音乐审美必须熟练地学习和掌握音乐理论和知识。所以,对于非音乐专业学生,加大对其音乐鉴赏基础知识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们只要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就可以真正地理解音乐并去感受它,也就可以真正地走入到音乐世界中去。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增加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们能够通过音乐的欣赏和演奏,深化对音乐理论的理解,从而更近一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通过上述论述得知,开展大学课堂的音乐鉴赏教学对学生们的审美观念、道德修养提升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们通过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从各个方面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今后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参考文献:

〔1〕初海伦.谈综合性高校音乐鉴赏类课程的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17):164-165.

〔2〕凌伟.音乐鉴赏教学中美学体验深化的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14):153-154.

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58

不同的学科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科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给学生以知识,同时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能力。音乐教学肩负着重要责任,首先应该教授给学生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音乐水平更上一层楼。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时期,本文就培养初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展开论述。

一、培养初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的教学经验就培养初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展开论述。先分析培养初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在使广大初中音乐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重要性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激励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音乐教学的题中之意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首先是音乐学科教学的题中之意。虽然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学科素养,然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并非朝夕可就之事,需要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初中阶段,学生既需要掌握大量的音乐基础知识,同时又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

(二)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要求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音乐是一门艺术,不管是学生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还是想要在音乐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都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初中学生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群体,但是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鉴赏能力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影响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教师应该将培养初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二、培养初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生想要从更高的层次去掌握该学科的知识与内涵、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既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悟能力。本人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兢兢业业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是进行音乐鉴赏的基础

较之于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学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过程中,不能凭空开展培养活动,应该将鉴赏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学生扎实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所谓鉴赏,是对作品的品评,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正确的评析,因此,本人建议初中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将能力的提升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

(二)教师的示范十分重要

初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同时音课又未被列入考试范围内,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音乐学科学习。较之于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通过个人的研究与探索去提升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那么教师对学生的示范就显得示范重要。为了通过有效的示范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对一些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并将自身的体会与学生分享,使学生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鉴赏,并使学生掌握进行音乐鉴赏的方法。

(三)为学生提供进行音乐鉴赏的机会

对于同一首歌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而这些往往停留在感官层次,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音乐鉴赏的机会。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教师先应该让学生鉴赏一些较为简单的音乐作品,使学生能够快速感触到进行音乐鉴赏的内涵,提高学生的信心。再逐渐引导学生去鉴赏一些难度较大的作品,进而达到逐渐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目的。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音乐鉴赏的机会,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了实际锻炼,对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为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提供广阔的空间

音乐是一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具有较强艺术性的学科,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上文已经提到,对于同一首音乐,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观点与见解,初中学生是一个十分有主见的群体,同时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观点与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提供较为自由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大胆的进行想象,发表个人独到的意见。为了鼓励学生自由的进行音乐鉴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较为独到的见解,应该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F270,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177-02

在高职院校中开设音乐鉴赏课程是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高校美育教学发展的主要途径,音乐鉴赏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学会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教材体系、课程设置、鉴赏模式以及评价考核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发挥音乐鉴赏课程在高职院校美育中的真实价值。本文将从音乐鉴赏课程的教育价值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问题,对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方式进行探讨。

一、音乐鉴赏的审美教育价值

新时期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将“以音乐审美为教学核心”放在了课程的头条位置,音乐的艺术美决定了音乐鉴赏教育对学生的审美价值提升作用,因此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自觉审美的过程中,应贯穿所有主观和客观审美元素,并以鉴赏过程中产生的美感为主要内容。因此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而言,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

音乐属于听觉艺术,所有音乐艺术的实践均需要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这种特性也决定了音乐鉴赏是学习或感悟所有音乐的基础条件,也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能力的主要措施,因此音乐鉴赏课程是高校审美教育的第一步,其具体审美教育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1.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审美认知,例如对音乐的分辨能力、感受能力和记忆能力,这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2.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例如音乐情感的辨别能力、表现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音乐审美的进一步升华。从这两个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更应该将重点放在音乐审美的核心价值上,而并非只注重音乐的时代意义与韵律形式。

二、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现状和问题

1.高职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音乐鉴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也追溯到春秋孔子时期,当时就有诗书礼乐等课程。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国内外音乐教育也逐渐趋于成熟,但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教育部门并未对音乐鉴赏课程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大纲要求,各院校大多是针对学校本身情况制定音乐鉴赏教学计划。教学的主要对象一般为大一学生,内容以乐理基础、西方音乐鉴赏、民族音乐鉴赏、传统音乐鉴赏为主,对学生而言,由于在高中时期缺乏音乐教育基础,在接触音乐鉴赏课程时容易产生专业性代沟,导致学生望而生畏。此外,从教师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大多数为科班出身,专业水平非常高,但教学水平却与专业水平不成正比,很多教师在上课时所讲的专业术语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也是目前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弊病。

2.高职鉴赏课教学存在问题。一是音乐鉴赏课程未达到应有的审美效果。音乐鉴赏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修养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教学效果却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安排的音乐鉴赏课程随机性太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针对性的鉴赏曲目,教学进度不一致,难易程度也不相同,这就导致W生接受的音乐知识有限;其次,很多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不重视,仅仅作为一门选修课,缺乏学习热情,此外,音乐鉴赏的教学模式也缺乏吸引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最后,音乐鉴赏课对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音频和乐器设备,导致音乐鉴赏课只能局限在多媒体教室中,无法让学生真实感受现场交响乐、钢琴曲等需要现场进行细致欣赏的曲目,制约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二是鉴赏教学方法欠创新,无法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目前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的方法仍然沿用欣赏――讲解――评价考核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逐渐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音乐潮流,高职院校没有针对当前的音乐文化对鉴赏课程进行改革,导致音乐鉴赏教学墨守成规,故步自封,逐渐与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脱节。

三、多元化视角下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思考

1.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建构分析。首先,高职院校需针对音乐鉴赏建立健全的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和具体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规范教学任务,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从而规避传统教学的疏漏;其次,需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针对性强、鉴赏内容丰富、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的模式,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音乐鉴赏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寓教于乐;最后,音乐鉴赏一定要有预计的教学效果,虽然在教师心中,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各不相同,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必定是学生对音乐鉴赏的热情和积极性,以及对音乐领域不断探索的求知欲,这也是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改革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的。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就要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欣赏音乐的热情,培养其艺术修养,端正音乐鉴赏的学习态度。

2.结合多元化背景,丰富音乐鉴赏的内涵。首先,安排教学内容时多元化音乐并举。音乐鉴赏课程与音乐教学课程的主要差别在于,音乐鉴赏课程中的音乐作品种类各异,且时间和地理跨度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每种音乐风格进行详细阐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按照世界文化的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从整体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传统教学中通常分为西方音乐、东方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模块进行单元鉴赏教学,这种方法可让学生对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流派特点和作曲家有相对全面的了解,但由于个体所具备的特殊性,历史上每位作曲家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均有较大的差异,无法一概而论,因此仅以“面”的扩展进行音乐鉴赏教学就显得内容空泛,缺乏深入。针对这种情况,可在“面”的教学基础上,通过选取音乐作品定的“点”来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入鉴赏分析,例如在鉴赏20世纪初的Twelve tone(十二音)音乐时,可选取A.Schoenberg(勋伯格)的《华沙幸存者》为例,对作品片段化、急剧跳动的主旋律,不规则、出人意料的节奏以及无调性的和声等微观特征进行鉴赏,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曲家所描述的二战中惨遭屠杀的犹太人悲惨的心理世界。通过“面”与“点”的结合,可让学生掌握多种音乐观念,提高了对具体音乐现象和整体格局的分析和聆听能力。其次,将音乐置身于不同的文化情境。音乐是文化艺术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与世界各地的文化有直接联系,但现有的教学方式没有对文化情境的差异进行强调,缺乏对社会背景、宗教、艺术、经济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因此教师需将音乐置身于多元文化情境下,例如在西方中世纪音乐鉴赏过程中,对Gregory Chant(格里高利圣咏)进行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从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宗教仪式等知识的讲解入手,让学生先了解到基督教对西方音乐的广泛影响,而Gregory Chant的功能则是作为宗教礼拜仪式的背景音乐,主旋律偏平缓,以级进和三度为主,带有庄严、肃穆、超凡脱俗的宗教意味,这样学生就便于理解记忆。再如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鉴赏时,可结合多媒体屏幕,创设对应的自然环境,例如教师在讲述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时,可将作品置身于无锡二泉池旁,月恋水、水怀月,在泉与月的相互衬托下,全曲时而沉静、时而躁动变奏、时而激昂愤懑、时而深沉忧伤,这也凸显出了阿炳一生的辛酸痛苦,以及内心对生命的豁达体验。

3.改革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方法。一是充分运用网络音乐资源。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音乐资源,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反复聆听欣赏,并尝试着理解作品中的核心音乐元素,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取《Fade》《克罗地亚狂想曲》《Intro AE 86》等流行电子音乐和钢琴曲,让学生自由选取不同的版本进行鉴赏,并要求学生对不同演奏家的版本进行比较,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发言,并将发言情况纳入到评价考核成绩当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让学生在熟悉音乐作品的前提下与同学进行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交流,可谓一举多得。二是由传统讲授式课堂朝讨论主导课堂转变。在进行讨论式鉴赏教学时,教师可对讨论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并提前布置给学生,例如在欣赏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维也纳派的三位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方面有何异同?导致这种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位作曲家生活境遇是怎样的?其音乐是如何被社会接受的?等等,要求学生自行查阅相关书籍和音频资料。在课堂上选取几名学生进行陈述,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学生陈述完毕后教师给予充分提示和指导,或者让学生分两组进行辩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裁判,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终将促进学生音乐W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音乐鉴赏课在高职院校美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的高职教育呈现出各学科、专业和课程相互交叉的趋势,对音乐鉴赏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现象的认知能力和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在具体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从学生角度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将音乐鉴赏教学融入到多元文化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袁媛.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改革初探[J].音乐时空,2015(15)

[2] 卞红煊.职业院校音乐鉴赏课改革策略初探[J].戏剧之家,2016(21)

[3] 王文臻.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途径[J].黑龙江科学,2016(01)

[4] 杨楠楠.关于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4(12)

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例5

在高职院校中开设音乐鉴赏课程是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高校美育教学发展的主要途径,音乐鉴赏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学会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教材体系、课程设置、鉴赏模式以及评价考核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发挥音乐鉴赏课程在高职院校美育中的真实价值。本文将从音乐鉴赏课程的教育价值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问题,对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方式进行探讨。

一、音乐鉴赏的审美教育价值

新时期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将“以音乐审美为教学核心”放在了课程的头条位置,音乐的艺术美决定了音乐鉴赏教育对学生的审美价值提升作用,因此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自觉审美的过程中,应贯穿所有主观和客观审美元素,并以鉴赏过程中产生的美感为主要内容。因此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而言,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音乐属于听觉艺术,所有音乐艺术的实践均需要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这种特性也决定了音乐鉴赏是学习或感悟所有音乐的基础条件,也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能力的主要措施,因此音乐鉴赏课程是高校审美教育的第一步,其具体审美教育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1.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审美认知,例如对音乐的分辨能力、感受能力和记忆能力,这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2.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例如音乐情感的辨别能力、表现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音乐审美的进一步升华。从这两个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更应该将重点放在音乐审美的核心价值上,而并非只注重音乐的时代意义与韵律形式。

二、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现状和问题

1.高职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音乐鉴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也追溯到春秋孔子时期,当时就有诗书礼乐等课程。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国内外音乐教育也逐渐趋于成熟,但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教育部门并未对音乐鉴赏课程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大纲要求,各院校大多是针对学校本身情况制定音乐鉴赏教学计划。教学的主要对象一般为大一学生,内容以乐理基础、西方音乐鉴赏、民族音乐鉴赏、传统音乐鉴赏为主,对学生而言,由于在高中时期缺乏音乐教育基础,在接触音乐鉴赏课程时容易产生专业性代沟,导致学生望而生畏。此外,从教师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大多数为科班出身,专业水平非常高,但教学水平却与专业水平不成正比,很多教师在上课时所讲的专业术语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也是目前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弊病。

2.高职鉴赏课教学存在问题。一是音乐鉴赏课程未达到应有的审美效果。音乐鉴赏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修养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教学效果却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安排的音乐鉴赏课程随机性太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针对性的鉴赏曲目,教学进度不一致,难易程度也不相同,这就导致学生接受的音乐知识有限;其次,很多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不重视,仅仅作为一门选修课,缺乏学习热情,此外,音乐鉴赏的教学模式也缺乏吸引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最后,音乐鉴赏课对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音频和乐器设备,导致音乐鉴赏课只能局限在多媒体教室中,无法让学生真实感受现场交响乐、钢琴曲等需要现场进行细致欣赏的曲目,制约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二是鉴赏教学方法欠创新,无法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目前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的方法仍然沿用欣赏———讲解———评价考核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逐渐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音乐潮流,高职院校没有针对当前的音乐文化对鉴赏课程进行改革,导致音乐鉴赏教学墨守成规,故步自封,逐渐与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脱节。

三、多元化视角下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思考

1.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建构分析。首先,高职院校需针对音乐鉴赏建立健全的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和具体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规范教学任务,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从而规避传统教学的疏漏;其次,需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针对性强、鉴赏内容丰富、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的模式,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音乐鉴赏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寓教于乐;最后,音乐鉴赏一定要有预计的教学效果,虽然在教师心中,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各不相同,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必定是学生对音乐鉴赏的热情和积极性,以及对音乐领域不断探索的求知欲,这也是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改革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的。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就要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欣赏音乐的热情,培养其艺术修养,端正音乐鉴赏的学习态度。

2.结合多元化背景,丰富音乐鉴赏的内涵。首先,安排教学内容时多元化音乐并举。音乐鉴赏课程与音乐教学课程的主要差别在于,音乐鉴赏课程中的音乐作品种类各异,且时间和地理跨度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每种音乐风格进行详细阐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按照世界文化的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从整体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传统教学中通常分为西方音乐、东方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模块进行单元鉴赏教学,这种方法可让学生对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流派特点和作曲家有相对全面的了解,但由于个体所具备的特殊性,历史上每位作曲家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均有较大的差异,无法一概而论,因此仅以“面”的扩展进行音乐鉴赏教学就显得内容空泛,缺乏深入。针对这种情况,可在“面”的教学基础上,通过选取音乐作品定的“点”来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入鉴赏分析,例如在鉴赏20世纪初的Twelvetone(十二音)音乐时,可选取A.Schoenberg(勋伯格)的《华沙幸存者》为例,对作品片段化、急剧跳动的主旋律,不规则、出人意料的节奏以及无调性的和声等微观特征进行鉴赏,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曲家所描述的二战中惨遭屠杀的犹太人悲惨的心理世界。通过“面”与“点”的结合,可让学生掌握多种音乐观念,提高了对具体音乐现象和整体格局的分析和聆听能力。其次,将音乐置身于不同的文化情境。音乐是文化艺术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与世界各地的文化有直接联系,但现有的教学方式没有对文化情境的差异进行强调,缺乏对社会背景、宗教、艺术、经济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因此教师需将音乐置身于多元文化情境下,例如在西方中世纪音乐鉴赏过程中,对GregoryChant(格里高利圣咏)进行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从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宗教仪式等知识的讲解入手,让学生先了解到基督教对西方音乐的广泛影响,而GregoryChant的功能则是作为宗教礼拜仪式的背景音乐,主旋律偏平缓,以级进和三度为主,带有庄严、肃穆、超凡脱俗的宗教意味,这样学生就便于理解记忆。再如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鉴赏时,可结合多媒体屏幕,创设对应的自然环境,例如教师在讲述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时,可将作品置身于无锡二泉池旁,月恋水、水怀月,在泉与月的相互衬托下,全曲时而沉静、时而躁动变奏、时而激昂愤懑、时而深沉忧伤,这也凸显出了阿炳一生的辛酸痛苦,以及内心对生命的豁达体验。

3.改革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方法。一是充分运用网络音乐资源。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音乐资源,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反复聆听欣赏,并尝试着理解作品中的核心音乐元素,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取《Fade》《克罗地亚狂想曲》《IntroAE86》等流行电子音乐和钢琴曲,让学生自由选取不同的版本进行鉴赏,并要求学生对不同演奏家的版本进行比较,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发言,并将发言情况纳入到评价考核成绩当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让学生在熟悉音乐作品的前提下与同学进行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交流,可谓一举多得。二是由传统讲授式课堂朝讨论主导课堂转变。在进行讨论式鉴赏教学时,教师可对讨论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并提前布置给学生,例如在欣赏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维也纳派的三位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方面有何异同?导致这种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位作曲家生活境遇是怎样的?其音乐是如何被社会接受的?等等,要求学生自行查阅相关书籍和音频资料。在课堂上选取几名学生进行陈述,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学生陈述完毕后教师给予充分提示和指导,或者让学生分两组进行辩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裁判,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终将促进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音乐鉴赏课在高职院校美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的高职教育呈现出各学科、专业和课程相互交叉的趋势,对音乐鉴赏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现象的认知能力和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在具体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从学生角度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将音乐鉴赏教学融入到多元文化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袁媛.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改革初探[J].音乐时空,2015(15)

[2]卞红煊.职业院校音乐鉴赏课改革策略初探[J].戏剧之家,2016(21)

[3]王文臻.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途径[J].黑龙江科学,2016(01)

[4]杨楠楠.关于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4(12)

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例6

在高职院校中开设音乐鉴赏课程是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高校美育教学发展的主要途径,音乐鉴赏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学会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教材体系、课程设置、鉴赏模式以及评价考核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发挥音乐鉴赏课程在高职院校美育中的真实价值。本文将从音乐鉴赏课程的教育价值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问题,对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方式进行探讨。

一、音乐鉴赏的审美教育价值

新时期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将“以音乐审美为教学核心”放在了课程的头条位置,音乐的艺术美决定了音乐鉴赏教育对学生的审美价值提升作用,因此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自觉审美的过程中,应贯穿所有主观和客观审美元素,并以鉴赏过程中产生的美感为主要内容。因此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而言,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音乐属于听觉艺术,所有音乐艺术的实践均需要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这种特性也决定了音乐鉴赏是学习或感悟所有音乐的基础条件,也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能力的主要措施,因此音乐鉴赏课程是高校审美教育的第一步,其具体审美教育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1.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审美认知,例如对音乐的分辨能力、感受能力和记忆能力,这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2.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例如音乐情感的辨别能力、表现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音乐审美的进一步升华。从这两个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更应该将重点放在音乐审美的核心价值上,而并非只注重音乐的时代意义与韵律形式。

二、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现状和问题

1.高职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音乐鉴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也追溯到春秋孔子时期,当时就有诗书礼乐等课程。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国内外音乐教育也逐渐趋于成熟,但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教育部门并未对音乐鉴赏课程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大纲要求,各院校大多是针对学校本身情况制定音乐鉴赏教学计划。教学的主要对象一般为大一学生,内容以乐理基础、西方音乐鉴赏、民族音乐鉴赏、传统音乐鉴赏为主,对学生而言,由于在高中时期缺乏音乐教育基础,在接触音乐鉴赏课程时容易产生专业性代沟,导致学生望而生畏。此外,从教师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大多数为科班出身,专业水平非常高,但教学水平却与专业水平不成正比,很多教师在上课时所讲的专业术语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也是目前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弊病。

2.高职鉴赏课教学存在问题。一是音乐鉴赏课程未达到应有的审美效果。音乐鉴赏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修养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教学效果却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安排的音乐鉴赏课程随机性太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针对性的鉴赏曲目,教学进度不一致,难易程度也不相同,这就导致学生接受的音乐知识有限;其次,很多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不重视,仅仅作为一门选修课,缺乏学习热情,此外,音乐鉴赏的教学模式也缺乏吸引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最后,音乐鉴赏课对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音频和乐器设备,导致音乐鉴赏课只能局限在多媒体教室中,无法让学生真实感受现场交响乐、钢琴曲等需要现场进行细致欣赏的曲目,制约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二是鉴赏教学方法欠创新,无法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目前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的方法仍然沿用欣赏———讲解———评价考核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逐渐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音乐潮流,高职院校没有针对当前的音乐文化对鉴赏课程进行改革,导致音乐鉴赏教学墨守成规,故步自封,逐渐与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脱节。

三、多元化视角下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思考

1.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建构分析。首先,高职院校需针对音乐鉴赏建立健全的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和具体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规范教学任务,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从而规避传统教学的疏漏;其次,需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针对性强、鉴赏内容丰富、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的模式,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音乐鉴赏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寓教于乐;最后,音乐鉴赏一定要有预计的教学效果,虽然在教师心中,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各不相同,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必定是学生对音乐鉴赏的热情和积极性,以及对音乐领域不断探索的求知欲,这也是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改革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的。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就要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欣赏音乐的热情,培养其艺术修养,端正音乐鉴赏的学习态度。

2.结合多元化背景,丰富音乐鉴赏的内涵。首先,安排教学内容时多元化音乐并举。音乐鉴赏课程与音乐教学课程的主要差别在于,音乐鉴赏课程中的音乐作品种类各异,且时间和地理跨度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每种音乐风格进行详细阐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按照世界文化的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从整体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传统教学中通常分为西方音乐、东方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模块进行单元鉴赏教学,这种方法可让学生对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流派特点和作曲家有相对全面的了解,但由于个体所具备的特殊性,历史上每位作曲家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均有较大的差异,无法一概而论,因此仅以“面”的扩展进行音乐鉴赏教学就显得内容空泛,缺乏深入。针对这种情况,可在“面”的教学基础上,通过选取音乐作品中特定的“点”来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入鉴赏分析,例如在鉴赏20世纪初的Twelvetone(十二音)音乐时,可选取A.Schoenberg(勋伯格)的《华沙幸存者》为例,对作品片段化、急剧跳动的主旋律,不规则、出人意料的节奏以及无调性的和声等微观特征进行鉴赏,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曲家所描述的二战中惨遭屠杀的犹太人悲惨的心理世界。通过“面”与“点”的结合,可让学生掌握多种音乐观念,提高了对具体音乐现象和整体格局的分析和聆听能力。其次,将音乐置身于不同的文化情境。音乐是文化艺术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与世界各地的文化有直接联系,但现有的教学方式没有对文化情境的差异进行强调,缺乏对社会背景、宗教、艺术、经济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因此教师需将音乐置身于多元文化情境下,例如在西方中世纪音乐鉴赏过程中,对GregoryChant(格里高利圣咏)进行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从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宗教仪式等知识的讲解入手,让学生先了解到基督教对西方音乐的广泛影响,而GregoryChant的功能则是作为宗教礼拜仪式的背景音乐,主旋律偏平缓,以级进和三度为主,带有庄严、肃穆、超凡脱俗的宗教意味,这样学生就便于理解记忆。再如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鉴赏时,可结合多媒体屏幕,创设对应的自然环境,例如教师在讲述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时,可将作品置身于无锡二泉池旁,月恋水、水怀月,在泉与月的相互衬托下,全曲时而沉静、时而躁动变奏、时而激昂愤懑、时而深沉忧伤,这也凸显出了阿炳一生的辛酸痛苦,以及内心对生命的豁达体验。

3.改革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方法。一是充分运用网络音乐资源。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音乐资源,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反复聆听欣赏,并尝试着理解作品中的核心音乐元素,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取《Fade》《克罗地亚狂想曲》《IntroAE86》等流行电子音乐和钢琴曲,让学生自由选取不同的版本进行鉴赏,并要求学生对不同演奏家的版本进行比较,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发言,并将发言情况纳入到评价考核成绩当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让学生在熟悉音乐作品的前提下与同学进行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交流,可谓一举多得。二是由传统讲授式课堂朝讨论主导课堂转变。在进行讨论式鉴赏教学时,教师可对讨论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并提前布置给学生,例如在欣赏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维也纳派的三位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方面有何异同?导致这种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位作曲家生活境遇是怎样的?其音乐是如何被社会接受的?等等,要求学生自行查阅相关书籍和音频资料。在课堂上选取几名学生进行陈述,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学生陈述完毕后教师给予充分提示和指导,或者让学生分两组进行辩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裁判,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终将促进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音乐鉴赏课在高职院校美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的高职教育呈现出各学科、专业和课程相互交叉的趋势,对音乐鉴赏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现象的认知能力和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在具体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从学生角度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将音乐鉴赏教学融入到多元文化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袁媛.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改革初探[J].音乐时空,2015(15)

[2]卞红煊.职业院校音乐鉴赏课改革策略初探[J].戏剧之家,2016(21)

[3]王文臻.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途径[J].黑龙江科学,2016(01)

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例7

一、引言

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先辈经过世代传承的艺术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文化、艺术、智慧结晶的具体体现,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非常珍贵的艺术瑰宝。音乐鉴赏教学是现行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所重点提出的,是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及教学工作的重点。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增强学生对美的鉴赏和感受能力,促进学生对音乐魅力的真实体会和感受,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生民族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审美意识和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然而,处于流行音乐盛行的当今社会,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民族音乐的教学效果,不利于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对于高中音乐教师来说,在新课改要求下,应该通过积极探索高中民族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新方法,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鉴赏能力及综合素质。

二、提升高中生民族音乐鉴赏能力的对策

(一)强化音乐教学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及学习态度。因此,在高中民族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想更好地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教师自身就要不断了解、探索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加强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力度,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我教学质量。学校要为音乐教师提供民族音乐等专项的学习和培训,进而提升音乐教师的音乐审美素养,使其能够更加熟练地驾驭民族音乐教学,通过鉴赏教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感知、接受、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精髓,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扬光大。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书籍、网络等多渠道搜集、更新自身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流畅、完美的演唱和演奏是音乐教师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可以自己掌握一些民族乐器等,在课堂上为学生亲自演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加深课堂教学效果。

(二)丰富民族音乐鉴赏教学内容

音乐鉴赏教材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参考材料,是音乐课堂的主要载体,虽然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作为十八、九岁的高中生来说,对于民族音乐的认知和喜爱程度远不及流行音乐,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融入其他音乐元素,灵活准备教学内容。例如,在鉴赏完音乐课本上的民族音乐作品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联想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具有“民族风”特色的民族歌曲,与大家一起分享。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联想一些虽然是流行音乐却具有民族风格的歌曲,比如凤凰传奇组合所推出的《最炫民族风》、《荷塘月色》、《坐上火车去拉萨》,或是周杰伦的《青花瓷》、《台》等等,也可以在学习课本中音乐作品同时联想相似的流行音乐作品,比如在欣赏京剧《霸王别姬》时,就可以让学生比较屠洪刚版的《霸王别姬》,两者对比地进行欣赏,此时可以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让学生自己来演唱,通过结合流行音乐的音乐鉴赏教学方式,让学生寻找流行和民族音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引导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发现民族文化元素,从而进行民族性的音乐审美体验。

(三)创新民族音乐鉴赏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民族音乐教学模式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勇于创新。在民族音乐鉴赏课堂,教师在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体验式”、“比较式”等全新的民族音乐鉴赏教学模式,创新民族音乐鉴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让学生多聆听、多观察、多表演的形式使得学生亲身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形态,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独特见解。鉴赏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让学生亲耳聆听所学习的民族音乐作品,例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曲时,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配合,对不同版本、不同音色、不同速度进行比较欣赏,加深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比较式”教学模式可以将同类的音乐表现手段作比较、同类题材不同体裁的乐曲作比较。例如在学习《二泉映月》作品时,可以将民乐合奏的、弦乐合奏的、电子合成器、埙、箫合奏的《二泉映月》加以比较分析,加强学生对不同演奏风格的认识和感知。

(四)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鉴赏学习氛围

轻松、自由的民族音乐鉴赏课堂氛围能够更有效地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进人优美的音乐意境,感受民族音乐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民族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善传统的教学环境,根据不同的音乐教学内容设立差异性的教学意境,在不同的教学意境中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民族音乐作品;同时教师在精心准备课件内容的基础上,课堂上主动与学生之间多交流、沟通,让学生大胆地畅谈对民族音乐的观点和感受,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想象、创新,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眼界,提高鉴赏能力。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民族音乐社团、比赛、讲座等活动加强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参加合唱团的学生可以演唱《茉莉花》、《沂蒙山老调》等脍炙人口的民族音乐作品;舞蹈团的学生可以增加富有美感的民族舞的排练;还可以组建民族乐队,学习不同种类的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等。校内课外活动与课堂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民族音乐鉴赏和学习的艺术氛围。

三、结论

“理解多元文化,弘扬民族音乐”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高中生可以通过音乐课堂的民族音乐鉴赏实践活动,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升自身的爱国意识和情怀,激发自身的名族自豪感。因此,提高高中生民族音乐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和意义。音乐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高中生的民族音乐鉴赏能力,通过不断强化音乐教师队伍、改革受课方式、建立有效民族音乐鉴赏模式、增加欣赏和聆听、改善教学氛围等方式方法,提升高中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进而通过民族音乐的教学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优秀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张京江.高中民族音乐的授课分析[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5(02)

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2-0252-01

1.中职学校音乐鉴赏课程的开设现状和定位

1.1定位。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建设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音乐鉴赏课是实施德育教学的途径之一,对于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有很大作用。与专业音乐学校不同,中职音乐教育是一种普及型教育,其对象是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学生年龄小、基础差、学习能力低。因此,中职学校音乐鉴赏课程的定位是:结合中职教育目标,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感受、理解和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评价能力,增进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拓展音乐文化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观,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1.2开设现状

目前没有出台统一的教学大纲,各中职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1.2.1现有的教学体系。音乐鉴赏课程授课对象为一年级学生,授课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认识简谱、识别乐器等内容;二是西方音乐鉴赏,包括对西方经典曲目的鉴赏、理解等内容;三是中国音乐鉴赏,包括对经典曲目、红色经典曲目的鉴赏、理解等内容;四是戏曲鉴赏,包括区分传统戏曲类别、各戏曲代表作的鉴赏、理解等内容。

1.2.2现有的教材与师资。《音乐鉴赏》作为中职学生的选修课,没有统一的教材,更没有真正适合中职学生的教材。大部分教材内容偏重音乐理论,强调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中职学生认为没有明显的教学目的,学生对音乐鉴赏课失去学习的兴趣。

针对师资而言,音乐教师大多毕业于音乐专业院校,接受系统的、专业的音乐教育,主修方向不同,对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1.2.3现有的教学设备。音乐鉴赏是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鉴别。欣赏需要用眼睛观察,鉴别需要用耳朵聆听。积极利用视频的手段进行音乐鉴赏教学,是学生获取和巩固音乐知识的有效途径。音乐鉴赏需要相对较专业的音像设备,目前音乐鉴赏课和其他学科一样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1.2.4学生的音乐水平。中职学校学生来自各城镇,各方面差别大,音乐知识水平也良莠不齐。有些中学由于受到师资资源的影响没有开设音乐课程,导致学生缺乏音乐知识,音乐视野有限,容易接受一些相对粗俗的流行音乐和缺少艺术品味的音乐。学生们对音乐鉴赏课不感兴趣,随意性较大增加了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难度。

2.音乐鉴赏的三个阶段

音乐艺术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它自己独特的特点。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只是完成了音乐艺术的一半,还必须经过“再加工”,即演奏家(演唱)、乐队和指挥,有时甚至需要听众的参与,一个音乐作品才能完整地呈现出来,达到实际作用于客观世界,并对社会产生效益。

音乐欣赏有三个阶段,即官能、感情和理智阶段。仅追求优美的旋律,生动的节奏,悦耳的和声,这是官能的;体会到音乐的喜怒哀乐,节奏与句法、音的高低、强弱在音乐中的作用,和声的表现形式,各种乐器音色的区别及应用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即真正的欣赏,是进入理智与情感相结合的阶段,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欣赏者能熟知音乐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及名曲的风格、流派的特点,才能与作曲家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到达这个阶段,才算真正进入神奇的音乐世界。

3.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种途径

3.1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授课对象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例如取消难懂的乐理理论和曲式分析,适当增加具有时代特色、雅俗共赏的音乐和歌曲,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思维能力。应选择体系完整、简明扼要、便于自学、内容丰富的公共选修教材。

3.2建设多功能音乐教室。音乐鉴赏课程是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欣赏内容包括中外优秀声乐曲、器乐曲,中外歌剧、舞剧及中国传统戏曲,这些音乐的欣赏,要有一个适合音乐鉴赏教学专用的多功能音乐教室,除了多媒体设备外,还需配备钢琴和高级的音响设备。以达到音乐鉴赏课应有的教学效果。

3.3鼓励学生参加课外音乐实践。仅靠课堂教学达到提高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是不够的,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音乐活动,如观看各种文艺演出,参加校内外组织的文艺晚会或演出,激起学生歌唱的兴趣,到艺术中心(剧院)观看专业的演出。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课本知识与课外实践结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通过亲身参与,亲身实践、学生才能进一步体验到音乐的艺术魅力,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感。这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十分有效。

3.4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者、音乐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交流者、音乐生活的指导者、音乐表现的欣赏者。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所以,激发学生课堂互动的重要因素是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和平等。从根本上说,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之后,音乐鉴赏教学中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才可能真正实现。

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057-03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成为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音乐鉴赏课是面向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一门素质课程,对提高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提升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音乐鉴赏是指鉴赏者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和感受,获得精神的愉悦、理性的满足以及音乐美的享受活动。正像一位作曲家说的“许多人都在听,却没有听见音乐”。音乐鉴赏课程是一门大容量的综合性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习该课程需要鉴赏者根据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对作品进行品评、鉴赏。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其音乐基础知识相对缺乏,课程的讲授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全面地提升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音乐基础素养,并科学有效地指导其进行音乐鉴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面对非音乐专业学生开设音乐鉴赏课程,不能沿用针对音乐专业学生的授课方式及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审美发展规律以及音乐素养水平,分析教学形式、方法及内容。通过对学生现状的调查,合理制定教学计划,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让学生从被动地“听”音乐,到主动地学习,积极地联想,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艺术深邃的内涵和充溢的美感,让学生成为音乐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从而养成优雅的品性,高尚的气质,获得至善至真的音乐美的教育。开好音乐鉴赏课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授课前对学生音乐素质现状进行调查

大学生进入高校,通常以文化课作为录取的标准,而学生的音乐素质,跟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和学生自身对音乐艺术的兴趣爱好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大学生的音乐水平差异性较大,有些学生具有识谱视唱、甚至演唱、演奏水平,但还有一些甚至是乐盲。面对音乐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音乐鉴赏课授课前必须对学生的音乐艺术水平进行调查摸底,搞清楚有多少学生具有识谱能力,有多少学生具有演唱能力,有多少学生有音乐兴趣爱好,有多少学生不懂乐谱、不会唱歌、甚至不喜爱唱歌,有多少学生喜欢乐器,喜欢什么乐器,演奏水平有多高,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音乐,等等。根据对学生调查的基本情况,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问题,并制定对应措施。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根据对学生音乐素质现状的调查,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和实践内容。将教学与实践合理地结合在一起。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音乐作品的高低、雅俗、难易、中外、古今、类别等,在教学中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中到外的原则,让学生听懂理解,初步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兴趣,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视频、音响和史料等,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较,如中、外音乐比较,同一作品不同演奏乐队、不同指挥的比较,同一体裁不同地区或不同音乐风格的比较,等等。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具备从多侧面、多视角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并以此进一步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此外,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某一音乐作品,通过想象、创造,并结合音响、歌唱、舞蹈、排练、表演等各种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既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从多侧面、多角度地进行了音乐审美感受和音乐审美体验,以适应和满足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的音乐鉴赏需要。

其次,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浩瀚如海,水平再高的演唱家和演奏家,也不可能演唱、演奏完所有的音乐作品。音乐作品鉴赏教学不可能对所有的音乐作品都进行逐一鉴赏。只能根据教学课时的多少及学生的鉴赏能力,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教学。但是,对选准的作品就不能泛泛而谈,应当精雕细刻,讲透讲深,让学生真正能够理解作品的内容、特点及风格。对鉴赏过的每一个作品,都有不同的收获体会,真正听出作品的滋味,得到艺术的享受及美的熏陶。音乐鉴赏课程重点是教会学生鉴赏的基本方法,起到典型示范、举一反三的作用,贪多求全是教学中的大忌。

另外,教师的个人素养和研究方向各有不同,教学内容往往按照教师个人研究的深浅而准备,研究深的多讲,研究少的少讲,甚至不讲,忽略了学生自身的需求。教师应该按照学科规律的要求、学生的需要,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通过自身的学习钻研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对自己不懂的相关领域,还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请几个教师一起研究和探讨课程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同时,教学计划必须明确教学的指导原则、基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效果的考核办法,贯彻计划的措施等。这样就可以增强教学工作计划性,减少盲目性。

三、采用科学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音乐鉴赏课是一门艺术课,不能采用灌输式、填鸭式、说教式等死板的教学方法,这些单一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既缺乏教学形式上的灵活性和教学风格上的多样性,更缺乏教学互动及情感交流,这样的教学方法,无形中使许多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形成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预发式方法

欣赏前,不管音乐作品是声乐曲或器乐曲,也不论作品的规模有多大,授课教师一定要把所要介绍作品中的主要旋律(哪怕仅仅是片断)写出来,弹或唱给学生听,当然如果可能也可组织学生唱一唱。当他们熟悉了作品中的主题或旋律之后,再介绍这些优秀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个性及风络、作品的形式、内容等。通过学生反复聆听,教师的引导、提问以及细致的讲解,指导学生进想和感情体验。例如,在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首先把《梁祝》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他们了解故事情节。要把贯穿作品始终的爱情主题弹或唱给学生听,还可以让学生一起唱,当他们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后,开始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创作背景及作品的结构,以及协奏曲的形成及特点,这部协奏曲与其它协奏曲的区别等,然后再把每一乐章的结构、手法、标题及内容作一个简要的说明,之后才是逐乐章的欣赏。当学生了解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明确了作品的主题及各种乐器和作曲手法在作品中的应用后,再聆听作品,那音响仿佛把他们带到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乡村,感受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感人的爱情,以及双双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形影不离的动人画面。

2.采用座谈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在课堂上讲授的音乐内容,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尽量活跃课堂气氛,使枯燥的内容充满丰富的感彩,构成一种平等的相互交流的关系。例如在欣赏相对简单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先将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风格以及作品的曲式结构简单地讲解,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再把学生分成小组,把音乐分成几个乐章,每组学生讨论分析一个乐章,最后再由各组选派的代表将分析的内容阐述出来。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够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在课堂上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的思想活跃起来,思维积极起来,学得主动起来。

3.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常与座谈讨论式教学方法一起使用。即教师要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或者学生质疑的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对音乐作品各抒己见。如学生聆听教师指定音乐作品,对作品的重点或难点的乐章,教师引导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集体讨论,教师最后做总结发言。

4.采用情境式教学方法

这是音乐鉴赏课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效果最好、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法之一。即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辅助工具,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如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扮演体会情境,等等,将言、行、情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像和联想,以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良好习惯,从而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例如欣赏作品《伏尔加河船夫曲》,在播放音乐的同时,用多媒体播放俄罗斯风情的图片以及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们拉纤的过程。一群衣服褴褛、骨瘦嶙峋的纤夫,胸前套着纤索拖着沉重的货船前行,空旷辽阔的沙滩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这一场景的播放,当时会使鉴赏者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深切地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5.采用快乐教学方法

所谓快乐教学方法,是因乐施教的教育方法,课堂上始终充满欢乐愉快、轻松舒畅、和谐融洽、幽默喜悦的气氛,让学生感到音乐鉴赏过程是美的享受过程,以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乐器的特性时,可以带一些乐器让学生参与演奏,还可以让学生用身边的用品,自制一些打击乐器,像沙锤、锣、碰铃、木鱼等乐器,让学生用自制的乐器演奏,在演奏和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6.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音乐理论是音乐审美的基础,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是学生提高审美层次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对非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音乐,才能走入音乐世界,进入音乐艺术的殿堂。应在音乐鉴赏课中适当增加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如音乐的基本特征、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音响要素、音乐作品的结构、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人声的分类与组合、中西乐器的种类组合、聆听音乐的方法,等等,让学生通过欣赏和演奏音乐的实践,深入地理解音乐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7.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人们音乐知识的丰富和音乐鉴赏水平的提高,音乐的推广工作也在不断出新,音乐书籍、音像制品、大大小小的音乐会、经典音乐系列片、电视台的戏曲频道、音乐频道、网络等资源,这些现代化的手段都为上好音乐鉴赏课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学开设公共音乐鉴赏课程,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资源,在大学校园网络中建立多媒体音乐教学平台,以幻灯、VCD、DVD、电脑、校园网络、宽带网、视频等现代化视听工具为媒体,制作音乐鉴赏多媒体网络课件,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缺陷。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的需要及音乐水平,选择自己学习的内容。即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克服了音乐鉴赏课程课时少的困难,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以上介绍的教学方法不是单一存在和使用的,应根据作品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因地制宜,灵活使用,往往在一堂课中需要使用几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钻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以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的需要。

音乐欣赏能力的养成,关键是要多听、多接触与多欣赏,并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还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才能充分体会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音乐作品中所蕴藏的深刻内涵。因此,音乐鉴赏课还需要不断丰富音乐鉴赏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鉴赏音乐,分析音乐,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促进大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建华.音乐的跨文化交流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1).

[2]胡君英.关于音乐鉴赏教学的一点美学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0,(1).

[3]庞琳琳.初探我省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模式[J].黄河之声,2009,(6).

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例10

音乐鉴赏过程,是感知、体验、理解音乐的过程,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联想力,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一、音乐鉴赏及影响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因素

鉴赏是指人们通过特定媒介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总体上看,由于中学音乐教育始终被认为是一门副科,导致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高。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1)价值取向存在偏差。

中学生只注重音乐的娱乐功能,以放松精神,消遣娱乐为主。对中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歌词直白、追求感官刺激的流行音乐,而忽略富含音乐情感和具有深刻内涵的音乐。对于家长和教师而言,他们则片面地认为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特长生的事情,其他学生只要学会唱歌、听歌即可。(2)应试教育指挥棒的负面影响。音乐不是中学的考试科目,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音乐课已经退化成放松精神、调节情绪的课程,甚至音乐课本身被其他课程所占用。家长、教师、学生在音乐课上达成了某种程度的默契,即上不上无所谓,升学率才是重点。

二、提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途径

1.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是提高鉴赏能

力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兴趣不仅仅停留在音乐的悦耳动听和肤浅的感官刺激,而要真正从艺术的角度学会欣赏音乐,即进入情感的欣赏和理解的欣赏层次。(1)拓展教学内容。中学音乐教育多以唱歌、听歌为主,这种停留在表面的方法难以引发学生的音乐艺术爱好。对此教师应拓展教学内容,如让学生懂得作品的内容和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如旋律、节奏、速度、和声等),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和作品风格,体验音乐所抒发的感情并对作曲家所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和联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的能力,能使学生明白如何借助音乐反映出世界真善美与假恶丑。(2)运用影视作

品、流行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影视作品、流行音乐是中学生耳闻目睹的文化现象,因此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应采取利用它而不是避开它的方法。

2.正确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中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极易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而相当一部分流行音乐是缺少艺术和品位性的。一旦学生受到这些音乐的影响,他们对音乐的审美就会偏离艺术的轨道,音乐鉴赏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1)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辨别能力。中学生的音乐观具有从众性,即追求“听最前卫的音乐”“别人听什么我也听什么”,对此教师不能阻拦,而应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流行音乐华丽的外衣,把音乐本体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具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对比性较强的两首歌为例,分析他们的基本结构、基本要素、乐趣和歌词谱曲特点等。通过对比,学生自然能分辨高雅的音乐艺术与一般音乐艺术的区别,这就提高了他们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独自挑选较为优秀音乐。(2)注意音乐与历史、民族、文化的关联性。音乐从诞生起就表达着一种诉求,是音乐创作者心灵的真实反映。如中学生熟悉的罗大佑、李宗盛等,他们创作的歌曲就与生活和文化紧密相连。但是对于中学生而言,以民族音乐为切入点是提高他们音乐鉴赏能力的最有效方式。这是因为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有着天然的联系,另外就是民族音乐的精神性较强。

3.建立“听、唱、论、评”为核心的教学

方法

听,不是传统上机械地、简单地听,要培养学生通过听,找到音乐中的不同音乐要素,并把不同要素连接起来,能对音乐进行比较、划分段落,能听辨主题、熟记主题,能听辨音乐形式,如从简单的拍子到复杂一些的曲式结构等。唱,这是传统音乐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音乐教学中唱不可避免,但是要通过唱的方式参与音乐欣赏,使学生有意识地从听觉上注意音乐、熟悉音乐。特别是要把握音乐的延长节奏和韵律,这是音乐生命的基础。学生通过唱,感知音乐韵律,很容易让学生与音乐融为一体,从思想上真正感觉音乐艺术的魅力。论,即引导学生讨论。将音乐当做一种作品,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基本要素,如节拍、节奏、调性、音程、和弦及和声、谱曲、作词等。还可以让学生描述听音乐的感受。通过这种对话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评,主要是评价学生是否具有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注意多鼓励、多引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