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秋节感悟模板(10篇)

时间:2022-11-15 15:53:59

中秋节感悟

中秋节感悟例1

2020描写中秋节的心得感悟500字一

今天是八月十五,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爷爷家,爷爷奶奶很热情地欢迎了我们。叔叔和姑姑两家人也一起来了,大家在一起共度佳节。为迎接大家,爷爷奶奶做了很丰盛的饭菜。大家一边说说笑笑,一边品尝着丰盛的团圆饭,大人们少不了喝酒,我们小孩便已饮料代替酒,互相祝福,浓浓的亲情在饭桌上互相传递,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吃月饼也是中秋节的一大习俗。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发动农民起义时,用月饼作为秘密传递通知的手段,约定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起义,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来人们以中秋节吃月饼来纪念起义军的胜利。现在,月饼已演变成合家团聚的象征。于是,吃过晚饭后,我们每人手里拿一块月饼,到楼下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月到中秋分外明”是的,今晚的月亮特别明亮。一轮金黄的圆月像一个银色的玉盘高高地挂在天空中,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照亮了整个院子。天空中云很淡,风很轻,月光很美,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这中秋节真是令人难忘!中秋之夜也是这么的美丽!

2020描写中秋节的心得感悟500字二

“八月十五月儿圆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啊,我……”唱着这首童谣,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今天我很开心,也过的很充实,因为今天我们要进行三个环节,这将使今年的中秋节更特殊。

第一个环节——吃月饼,一大早,正在睡梦中的我被一阵闹钟声吵醒,我赶紧穿上衣服洗涑完毕后,从冰箱里拿出3个月饼,一个给爸爸,一个给妈妈,还有一个给自己:第一,让我们一起分享美味的月饼,第二,月饼代表幸福团圆嘛!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到了傍晚时分,姑姑、姑父、弟妹、还有奶奶都团聚在了餐桌上,开始进行第二个环节——过节,餐桌上鸡鸭鱼肉样样齐全,馋嘴的弟弟抓起一个鸡腿就往嘴里放,顿时,欢笑声弥漫了整个餐厅,接着祝福的话语弥漫了整个世界“团团圆圆,合家欢乐!”

时间如流水般过去了,最后一个环节开幕了——赏月,来到楼顶,哇!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天空上,好似一个圆盘,又好似一个月饼,圆月倒映在水中,微风拂过,搅碎了这轮圆月,但过了一会儿,圆月又合上了,这就表明,中秋节到了,出去打工的亲人都回来与家人团聚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呀!

在这里我愿天底下每一家庭幸福团圆,合家欢乐!

2020描写中秋节的心得感悟500字三

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中秋节。有个诗人说过:“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也想起了我的亲人,要是中秋节能让亲人在一起吃月饼就好了。

记得有一年中秋节,亲婆(我对崇明祖母的称呼)带着我和表哥拿着面粉做每年到崇明都吃的圆子。中秋节,崇明农村不吃月饼,而吃圆子。亲婆找出做圆子的材料:面粉、馅和水,先将面粉和开水揉成大面团,再摘取一小团,用手揉成一个空心的半圆球,然后把馅放在空心的半圆球里,用手一点一点捏着转,球口就越捏越小,最后把口子用手一点点捏住就行了。亲婆还告诉我一个秘诀:“在刚开始揉面团时,要用些干面粉放在上面,不然面团粘乎乎的,很难揉。”我刚做几个,一点也不像圆子,倒像小笼包子。亲婆又说:“捏到最后,圆子口还要往下按,再用双手搓圆,这样才像圆子。”我听了以后,照她的样子做了,还真像呢!

吃着自己做的圆子,我觉得中秋真美好,可以与家人一起吃圆子,真快乐呀!可惜亲婆一年前就去世了,但亲婆教我做圆子的情景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崇明家里别的人没亲婆勤劳,又没人比她会做菜,如今亲婆不在了,我和爸爸妈妈也很少到崇明去玩了。望着圆圆的月亮,我想:中秋的月亮这么圆,我们全家却不能团圆。为什么月亮在发光微笑,我家却只有思念亲婆的泪光?我默默地念道起古人的诗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中秋节,我吃着月饼,想起了崇明圆子,更怀念在天上的亲婆。

2020描写中秋节的心得感悟500字四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悄悄的暗了下来,我和爸爸,妈妈,奶奶在屋里盼着月亮快一点出来吧!我等啊等啊,急说:“今天的天气晴晴的,是不是没有月亮啊!”奶奶说:“有时候有月亮,有时候没有月亮,可是今天是晴天啊!应该是有月亮的。”过了一会儿,妈妈说:“吃饭了,”“等一会儿月亮出来我才吃!”我说。来自:大全我等啊等啊,我们的屋里透过了一点银银的月光,我对爸爸,妈妈,奶奶说:“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妈妈说:“好了,月亮出来了,就可以吃饭了”。我很快就吃完了饭,我想一年有一次中秋节,给月亮照张相吧!我拿来了照相机照了一张像。

看,只见拿带着以圈圈金黄的月儿终于亮了起来,他生是金黄金黄的,徐徐的穿过一缕一缕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突然就在那一霎那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浅了!变白了,它傲然的,高高的升起来,她园的那么可爱,那样有趣,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我一瞬间就想起了著名的诗人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我从月亮里看到了美丽的月亮姐姐和可爱的玉兔。接着爸爸给我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爸爸还对我说:“世上没有嫦娥和玉兔等,那些都是神话故事!”

我们全家人看着月亮,欣赏的月亮,很晚了才睡了觉,今天我很高兴,我想月亮也很高兴,因为今天是中秋节,中秋节的月亮真漂亮。

2020描写中秋节的心得感悟500字五

今天是中秋节,吃完晚饭,我早早地趴在窗户上,等着看月亮。

可是,我等来等去也没有看到月亮的影子,整个天空灰蒙蒙的一片。妈妈说:“可能是下了雨,今晚看不到月亮了。”我不甘心依旧遥望着天空,心想:一定是月亮姐姐在家睡懒觉呢!我默默地朝着夜空喊道:“月亮姐姐,月亮姐姐,天黑了,快出来!”可是,一点不管用,天空变得更黑了。没有看到月亮,我觉得很失望。奶奶说:“这有什么,不是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吗?’我们明天一起看!”

我盼着明天的月亮会又圆又大。当我转身准备睡觉时,却猛然发现月亮已经高高地挂在天边了,我高兴地喊道:“出来了,出来了,月亮姐姐出来了!”她一定是听到了我的叫喊醒来了。

2020描写中秋节的心得感悟500字六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意蕴深厚的传统节日。传说,在春秋时期,帝王就开始祭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开始效仿,渐渐传入民间。据《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

中秋节是代表思念与团圆的节日。古时候,有多少千古佳句诞生在这中秋之时,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等,无一不是表达了对家乡,对亲人,对故友的切切思念之情。而“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传说故事,也让人浮想联翩。

中秋节的夜晚,我们一家人带着月饼在顶楼上赏月。遥遥的天际边,那月儿如同一只晶莹剔透的玉盘,莹白无瑕的将丝丝浅金色的月光洒向人间,让我不由地想到了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夜色渐浓,如纱似水的月光越来越亮了,轻舒漫卷的云朵也越俩越薄了。云朵化作缕缕云丝如柳絮般轻轻缭绕在光华灿烂的月儿边,衬得月儿越发轻灵,犹如玉盘中盛满的金灿灿的黄金。而夜空中洒落的熠熠生辉的星星,大概偏是那玉盘中散落的点点碎金吧。

中秋节感悟例2

现在这个季节,正是秋天,我望着窗外飘飞的落叶,思绪万千。

秋高气爽,风轻云淡,碧绿的叶子精灵们实在是抵不过秋姑娘的点染,变成了金黄色;它们也抵不过风婆婆的吹拂,纷纷飘落在地上,组成了一条黄金大道。只有枫叶不同,愈变愈红,似乎是想给这秋天再增添一道火热的激情。气温骤降,大雁南飞,人们的身上不觉已经开始添了衣裳,风似乎是有魔力的,夏天的时候总不往人身上来,但稍微一变天气,它仿佛是无孔不入,直往人身子上钻。大雁也开始成群结队地赶往南方。秋天的变化可真多。

我喜欢秋天。有人说,春天象征着朝气,夏季象征着拼搏,冬季象征着纯洁,但我只唯独喜欢秋天。虽说有时秋季象征着生命的衰败,但换个角度,秋季位于四季中的第三季,就好像人生中的第三阶段——壮年时期,也正是努力拼搏的时候。秋天也是丰收的季节,它承载着农民的期望,那微冷的秋风里都含着笑声和果香。

中秋节感悟例3

树叶枯黄了,散落一地,铺了厚厚的一层,脚踩在上面还会发出清脆的声响,

很好听。我被它们吸引了,凝神向那一片片叶子看去。它们被风吹落,在空中旋转,舞蹈,缓缓的落在地上。它们似乎是贴着我的心,我的感情滑过的,我感觉的到它们的一切。不知不觉中,心开始颤抖,悸动。我拾起一片落叶仔细的观察着,似乎又看到了它曾经傲立风雨中的那份坚强与执着。可如今,饱经风霜的它们也终于飘落,留给我们的只是那淡淡的忧伤与怀念。

感悟:树叶的飘落可能让你难过,但仔细想想,或许这才是它该有的最好结局。

因为不选择飘落,就将被大学淹没。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我忽然想起了这两句诗,目光也随之转向了一旁的花儿们。果然,花儿们也难逃厄运。曾经的那一片姹紫嫣红已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是一枝枝没有水份的,干枯的花枝。

我为它们感到惋惜,它们曾是那样美丽,那样芳香。就连高傲的蝴蝶也心甘情愿的停留在它们身旁,为它们传粉,为它们舞蹈,做它们的奴隶。它们是大自然的宠

儿,人们的最爱,曾接受过无数祝福与爱抚的它们今日却落得如此狼狈。我想,它们

可能会流泪吧!

感悟:有人说“春天的花最鲜,夏天的花最艳‘。但我认为,秋天的花才是最美丽

的。因为他们记录了一个生命的存在,一份曾经的辉煌,一份美好的回忆。

秋天是金黄色的,是象征着财富的颜色。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色虽然萧索,凄凉,虽然有孤独的意味,苍老的感觉。但仔细想想,它又何尝

不是肃穆,庄严,不可侵犯的王者之风的象征。那份成熟,稳重不正是秋色的闪耀之处吗?那份丰裕,富足不正是秋色的特点所在吗?所以,接受秋色吧!让它与你融合,

让它为你揭示秋的真面目。

感悟:其实,求不是只有一种颜色的。它是五颜六色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忙碌中的我们错过了太多,太多的美好。

秋,有孤独的味道。但我却认为这是自由的象征。在这里,有足够大的空间,有

足够满足你的安静。还需要什么吗?都不需要了。你只要将自己放在秋天当中,将思想放飞在秋天的天空。任它展翅,任它翱翔,任自己胡思乱想,这就够了。放松自己,

体味秋天,从春的繁忙,夏的热烈,冬的恐惧中走出来吧!走进秋天,走进这个象征

收获的季节,走进这个充满回忆的季节,走进这个让人沉醉的季节,走进这个引人

中秋节感悟例4

中国古代文人仕途坎坷、倍受压抑和排挤,许多为官文人又被卷入黑暗政治斗争的污泥浊水中,当他们艰难的人生历程与长久积淀的悲秋情结相碰撞时,一种由外物的自然属性引发的人生感悟并淤积于胸,成为宣泄的对象。于是文人们就借助他们最擅长的文学样式――诗词,来表现自己的心灵感悟。庞大的文人队伍,共同的表现形式,终于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一种源远流长的诗词表现传统,进而形成独树一帜的悲秋文学。从《诗经・小雅・四月》的“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屈原《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开始,越到后来,悲秋的色彩也就越浓重,到了《全唐诗》,悲秋之诗几乎不可胜数。杜甫就是一个以悲秋出名的诗人,如他的《秋兴八首》、《登高》等都是有名的悲秋之作。但杜甫的悲秋表现为一种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和伟大的忧患意识。

二、悲秋诗词的创作表现形式

中国古诗文中有太多的悲秋之作,或触景伤怀,或睹物思人。有人见秋霜而悲百发,有人睹残花而伤红颜,有人望归鸿而思亲人,有人闻寒蝉而叹余生,有人拂秋风而觉萧瑟,有人触秋雨而感悲凉……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里也有不少篇目涉及悲秋的题材。鉴赏此类诗歌,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理解古人的悲秋情结和他们的表情达意方式。“落叶不是无情物”,中国悲秋诗词从它诞生那一天起就形成了特定的审美取向,诗人们面对秋天的残败景象,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情景交融地抒写着从大自然里体验到的内心感悟和生命意识。

1.描写秋天物象,表达悲苦愁情

“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北风、枯草、落叶、寒蝉、西风、秋月、、梧桐树、南飞雁……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它们都是悲愁的象征,是作者抒写愁苦的寄托景物。

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北风、落叶、归雁触发诗人怀念故乡的深情,借景抒情。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萧瑟悲凉的秋景渲染了离别时的惆怅凄清的心情。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一连串的物象构成深秋荒凉的景象,蕴涵着游子悲愁凄凉的心情。

2.借秋天特定的节日抒写内心情感

满目苍凉的秋色常常勾起游子思乡的情思,秋天所特有的几个节日,如七夕、中秋、重阳等,更容易引人伤感。

在古典诗词中,秋月,尤其是中秋圆月,几乎成了人们寄托思乡情怀的特定物象: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等都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恋。

七夕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人们常借此表达夫妻团聚的愿望。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作者从一年一度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中,领悟到了爱情的真谛。

重阳节,亦称登高节、九月九、茱萸节、节等。是秋天一个很特别的节日。在这天人们登高、赏菊、佩茱萸、饮酒等。但重阳节也最易引发天涯游子客居异乡的伤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最好的例证

三、悲秋诗词的感情寄托

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各个方面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但在具体的诗词中它又各有侧重,下面分点论述。

1.对人生短暂的喟叹

草木虽枯而又复荣,人却青春难再,秋之酷烈无情使人倍感生命的珍贵短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的生命短暂,还不如秋天草上的露水。死亡使生命有去无归,永远消失。汉乐府《长歌行》“常恐秋节至,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既然人生如秋露般短暂,就更应该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

2.对离愁的伤感

情有多种,离情最苦。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合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代诗词曲中歌咏的重要内容,离愁具有了极其动人的魅力,从古至今,人们为之肝肠寸断。《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里选取了几种具有深秋特色的景物:黄花、西风、归雁,色彩鲜明,动静结合,层次分明,绘出了一派萧瑟的秋景,勾起了人们无限的离愁别绪,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凄凉残破的秋景下的离别更使人悲愁百转,肝肠寸断,形毁骨销。

3.征人闺妇思乡怀人的情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边愁》)萧瑟秋风正合征人愁苦心境。一些征人悲秋的诗词,既有痛苦、悲愤和无奈,又不失军人所特有的豪迈气概。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独守空房的,面对草木摇落的秋景、南归的大雁,想到远征的丈夫,顿感柔肠寸断,流下的眼泪把衣裳都打湿了,其思念之苦已无以复加。

4.怀才不遇、处境悲凉、命运多舛的悲叹

处境悲凉、惆怅失意的诗人,往往被秋天的萧瑟、冷落、荒凉触动敏感的心灵,引发无穷的愁绪。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诗人借秋蝉的哀鸣来寄托自己哀伤,表明自己的高洁。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马戴《灞上秋居》)在萧瑟的秋意,流露出诗人孤独凄清的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愁绪。

中秋节感悟例5

随后,空白的纸上挥洒出心的诗行,一首首优美凄伤的诗,融合着那份寂寞的心,升华——升华到空远的地方,尔后大彻大悟到自己在宇宙中的渺小,与其桎梏在小屋里,倒不如出去忘却自我“潇洒走一回”——

于是,打开窗户,投入到秋的怀里 ,去接受秋雨的洗礼,终于笑声归来,秋风美,美在冷落;秋雨美,美在清爽;那片片飘零的落叶,要到哪儿去?天涯?海角?可曾有中途休憩的驿站?

当秋风飒飒吹起的时候,敞开胸怀,再不言秋的萧条与无奈,季节轮回,这是大自然的赐予,没有秋哪能成四季?

秋的胸怀胜过暖春,胜过冬夏,秋的空荡,正给人无限的空间,无穷的遐想——

中秋节感悟例6

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风景,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人生感悟。

春华,希望的开始,人却略显稚嫩浮夸,追求名利双收的人生,渴望人生像这美好的春天,处处繁花似锦,人人称羡。十五致于学,三十而立的人生春季,渴望人生处处充满美景。

渴望终究只是渴望,现实的残酷对年少无知的梦想进行了最冷酷的摧残。春天逝去,再鲜再艳的花终会凋谢,唯有生命,生生不息。

我们不能否认鲜花与荆棘相伴,也不能否认阳光与风雨同在,更不能否认成功与失败并存,人生不如意之事常一二,明媚之日常八九。对比那些比我们更不幸的人,我们是如此幸运,驱走失意的阴霾,一笑而过,轻松上路。人生得失并不重要,生命在,希望长存。

经历挫折,经历苦难,经历苦难,经历人生得失无常,蓦然回首,猛然发现,曾经有棱有角的我们在尝试完人生百态后,已成了如此光滑之鹅卵石,我们懂得了隐忍,懂得了“退一步海阔天空”,懂得了在春季,不与群芳斗艳,做山谷里的野百合独自开放,虽然孤独,却有与世无争的清闲。

秋实,积淀的成功,面对偶然却也必然的收获,受宠若惊。生命总是存在奇迹,当我们接受了希望的破灭,成人的洗礼,以为余生就是重复机械前生的生活时,上天却让我们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的,秋天,肃杀寂寞,却也硕果累累。

人生的秋季,感悟的季节。

当四处流浪的浪子回头,停驻在他出生的原点,他看到年迈的双亲翘首以盼的身影,“嗯,回来就好,人在希望在。”老人简单的话语就是一生的感悟。

中秋节感悟例7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要调动学生的情感,首先教师自己必须先“动情”,要用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要善于通过自身丰富的表情和情真意切的语言等,将自己的内心真情向每一个学生进行“辐射”,以情激情。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时,其中有个环节可以这样设计:教师先出示有关北大荒的景色秀丽的图片,接着就激情导入: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引出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对于北大荒的秋天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然后教师范读课文,把那美丽的北大荒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和声情并茂的语调表达的淋漓尽致,引领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接着教师便可放手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开始自学:围绕“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天空一碧如洗;绚丽的晚霞令人陶醉;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最后利用多媒体演示:北大荒秋天的美丽景色,让学生通过图文结合进一步体会北大荒秋天的美,学生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语文课标实验教材所选入的文本都是一些充满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挚、富于人情味的好文章。作为语文老师,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让学生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心灵的碰撞,形成强烈的共鸣,这就是“心理相融”,只有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能更加深透。因此,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是阅读教学的催化剂。

二、品词析句,思中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将朗读感悟作为主线推进。无论是全篇课文还是某一段落,我们都可以从读入手,以读为主来组织教学。特别是文中有一些重点词语,这些词语就是学生理解文章内涵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吃透了文本,才可能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理解文本的真正内涵。例如:在教学《槐乡五月》这篇课文时,我紧紧抓住最后一小节:“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句展开教学。在教学第一部分“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的时候:我先以图片激情,让学生感受槐乡的花洁白而美丽,继而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然后美美地读一读。接着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和同学分享。如:清香、醇香、浓香这三个词所描写的香味程度不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了让学生感悟到这三种不同的香味,我就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到入情处,配上音乐。学生通过朗读,然后感悟到:槐花的美和香,令人陶醉。在教学第二部分“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时,我又抓住了“飘”和“塞”这两个字,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感悟,学生在我的引领下,反复朗读感受到小姑娘和小小子的快乐。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品读重点字、词,有助于他们自主感悟。教师以导读代讲代问,学生以读代听代答,以读书促思促悟,即通过准确到位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情感,感悟事物事理。

三、句式训练,读中练写

语言训练要力求体现语句的情意美,就应该通过朗读感悟来悟出句式,巧妙设练,以求语言训练之浓浓情意。我在执教《庐山的云雾》一文时,首先对于2、3两个自然段从结构上让学生认识到:总――分的结构方式。继而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这样的写法是为了突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这两个特点。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有所感悟,对于语言中的比喻和排比的用法也深有感触,这样的描写句式工整,有利于学生模仿。例如:第二小节把庐山的云雾比作:绒帽、玉带、大海、天幕。多美呀!学生在我的引领下也学着用美美的语调朗读,有的还摇头晃脑,颇有情致。利用这个契机,我又让学生进行了关键的句式练习:公园里一年四季都很美。……!接着让学生继续写下去,学生仿写的很具体。语言文字的咀嚼已经成为语文课的切入口,但是句式的训练又不可缺少,让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学过的语言,这才是语文学习的关键。

四、课后拓展, 读中延伸

在教学完《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时,我启发学生思考:此时此刻,我们心中涌动着爱的暖流,有多少话想说出来,请把你心中的感动、感激、感怀写下来。可以对文中母亲说,可以对自己的母亲说,也可以对普天下所有的母亲说;可以是一句话、一句祝福、一句感谢、一个问候、一首诗……(配乐《烛光里的妈妈》 学生在柔和的乐曲中写话)学生在音乐声中,笔尖的爱在轻轻地流淌。在交流中,很多学生都做到了声情并茂地朗诵那一份特殊的情感。

中秋节感悟例8

望着窗外挺拔的白杨,嬉戏的孩童,惆怅烟消云散.在这流金的岁月里有太多太多的感悟,好多好多的无奈-----漫步于园林之间,枫叶火的让人沉醉,松树绿的让人痴迷.地上的小花一簇簇,姹紫嫣红,美在其中.望着这梦一般的美景,仿佛置身于仙境.

秋,象征着稳重和贤淑;秋,就像飘逸的窗纱,随和宁静;秋,就像老院里的孤竹,清纯高尚;秋,平淡却深刻地体现了年轻纯真的本性.

秋天的离愁随枫叶在风中飞舞,漫步在林间小道,感受迎面吹来的徐徐凉风,享受着大自然的气息.我们总是从一阵秋风中感受到秋天的脚步,从一片落叶倾听秋天的诉说.秋韵翩然而至,站在这成熟的季节里,我感悟生命的点点滴滴.停住脚步,细细体会着秋天,它在微笑,其实秋天很美丽.它是萧瑟的,让人感觉不出心底荡起的轻轻涟漪.秋天,如诗,如画,如梦------

打开梦的尘封,投入这风情万种的日子.你会发现,受了秋天感染的自己,已经有了一份独有的潇洒.启动心底最真的信念,在这遐想的季节中,依旧保留着那份紫晶般的执著.生命的点点滴滴起源于这里,最美的回忆酝酿在这里,自然的气息埋藏在这里-----

走过秋季,总是迫不及待的回首,感受那淡淡的愁,淡淡的秋韵------

中秋节感悟例9

(生开火车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

二、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诗里的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从哪里看出来的?(句式说话:“秋天是一个 的季节。)

生:秋天是一个芳香的季节,我从“野香了田间羊肠小路”“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看出来的。

生:秋天是一个五彩的季节,果园里有红通通的苹果、紫莹莹的葡萄,田野里有金黄的向日葵……这么多颜色,所以秋天是五彩的。

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的果园硕果累累,秋天的田野庄稼都成熟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师:王宜振爷爷把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用文字串成秋天的长卷。

三、 走进文本,领略秋天

师: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远远地凝望了秋天,对秋天有了一点点粗浅的印象。下面,我们再次走进诗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诗句,边读边想,把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

(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随机点拨指导)

四、 集体交流,品味秋天

师:谁来说说看,你最喜欢的是哪一节诗句?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顺序,顺势而导。

1. 学习第1小节,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生:我喜欢第一小节诗句,喜欢秋天红红的太阳。

师:秋天到了,秋高气爽,太阳显得更红更远也更美了!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生有感情读第一节)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那一轮红红的秋阳。

生:我也喜欢第1小节,这一小节一共四行,两句重复,中间用分号隔开,读起来很有节奏感。

师:请你读一读,读出诗歌的节奏感。(生朗读)

师:诗歌不仅有节奏感,请大家观察一下读音,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娇”和“好”押韵。

师:诗歌不仅有节奏感,还押韵,这就是诗歌的“音韵美”。请你读一读。(生朗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太阳像一个荷包蛋,平静地挂在天上;我仿佛闻到了桂花的香味。

生:我仿佛走进了果园,看到一个个红苹果,像一个个小太阳一样挂在枝上;我仿佛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生: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开了,一朵朵桂花就像一颗颗黄色的小米粒;我仿佛闻到了浓浓的桂花香。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节诗句。

生:(读)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走在秋天/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2. 学习第2小节,感受诗歌的形象美

生:我喜欢顽皮的秋风,它会在田野里打滚,在小路上奔跑,还会抓桂花的香气,我觉得很好玩。

师:哪些词让你感受到它的顽皮?

生:打滚、奔跑、抓、轻轻涂掉。

师:我们看这几个词,都是描写人动作的词语,这里却用来写秋风,把秋风当成了活泼可爱的娃娃。看,这是王宜振爷爷的另一首儿童诗《秋风娃娃》(出示),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男女各一位代表合作朗读《秋风娃娃》)

师:多有趣啊,秋风在我们眼里就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你看,这写得多形象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2小节,感受它的顽皮可爱。(生读)

3. 学习第3小节,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生:我觉得田间小路上还开着野菊,特别美。

师:那你美美地读一读。(生朗读第3小节)

师:走在这样的小路上,闻着野菊的清香,你是什么心情?

生:愉快,舒畅。

师:秋天到了,稻穗都成熟了,向日葵也成熟了,成熟的稻穗和向日葵沉甸甸的。在田间的羊肠小路边,野像星星一样散落在草丛里。肥壮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出示相应图片)美美的文字、美美的音乐,为我们营造出了美美的意境。(生读第3小节)

4. 学习第4小节,体味诗歌的色彩美

师:水果们真的冷吗?

生:不,他们想早早成熟,穿上更漂亮的衣服。

师:果园里可不止这两种水果,走,我们一起到果园看看,认识它们吗?跟它们打个招呼。

生:你好,橘子,你橘黄的外套可真美!

生:你好,梨子,你金黄的披风真是威风啊!

生:哎呀,柿子,你红红的战袍别提多帅气啦!

师:走进丰收的果园,你们听见欢笑了吗?所有的果子都成熟了,红的、紫的、绿的、黄的;胖的、圆的、扁的,大的、小的,甜的、酸的……它们在枝头笑着,摇着,调皮地在农人的指间滑来滑去,嘻嘻哈哈地滚进果筐里……

师:嘻嘻哈哈的真的只是这些果子吗?

生:嘻嘻哈哈的还有开心的果农们。

师:看到硕果累累的枝头,能不令人喜悦吗?(生朗读第4小节)

5. 学习第5小节,领悟诗歌蕴含的童趣

师:考考你们,看谁的课外知识最丰富。哪个是玉米?哪个是高粱?红缨在哪里?(生上黑板指认)

师:老师现在就来到了秋天的山坡上,看到成片成片的玉米。(教师指着学生)这是一株玉米,这也是一株玉米,那还是一株玉米。这边是成片成片的玉米,那边是成片成片的高粱。这株玉米,你乐什么呀?

生:我终于要成熟了,很开心。

生:秋天很凉快,终于不像夏天那样热了,不被蚊虫叮咬了,很高兴。

生: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植我们,终于可以有饱满的玉米可以回报给农民伯伯了。

师:瞧,你们一个个乐的,难怪人家说“乐而忘忧”呢!你们把夏天的烦恼忘掉了吧。那株高粱,你在笑什么?

生:我可以酿出美酒给农民伯伯们喝啦!

生:终于可以酿出甘甜的美酒给农民伯伯庆祝丰收了。

师:我们一起快乐着玉米的快乐,幸福着高粱的幸福。这些高粱、玉米酒像我们这些孩童一样有趣!(生读第5小节)

6. 学习第6小节,领会文字背后的诗情

师:秋天的田野,高低错落,色彩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真的是秋风的功劳吗?

生:是农民伯伯辛勤耕耘的结果。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我从“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这句里看出来的,这里的“汗珠”其实就是农民伯伯在田间劳作洒下的汗水。

师:你真了不起,从文字中领悟到了文字背后的深意。你来读读这节诗句。(生读第6小节)

师:正因为农民伯伯的辛劳,田野才耕耘得井井有条,庄稼才长得蓬蓬勃勃。诗、歌本是一家,有一首歌唱的就是我们的田野。(生齐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师:诗让我们感受到了田野的蓬蓬勃勃,歌让我们感受到农民丰收的喜悦,我们的心也跟着澎湃起来。

五、回溯全文,走出秋天

师:王宜振爷爷的《秋天》不仅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还描绘出秋天一派丰收的景象。这样美好的文字值得我们永远珍藏,我们配着音乐完整地把整首诗读一读。(生配乐诵读全文)

师:今天,我们读了《秋天》的诗句,感受到了诗歌的音韵美,想象了《秋天》的画面,这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就构成了美妙的意境;我们还从文字中感悟了诗情,体会了诗歌中蕴含的童趣。相信这美好的一切会永远珍藏在同学们的心底。

【评析】2007年,我在“南京市现代诗主题教学研讨会”上进行过《秋天》的主题教学,今天再听熊梅老师执教的《秋天》,颇感欣喜。这节课很好地呈现了执教者对诗歌教学的理想追求:

1. 基于“儿童立场”。儿童诗,是现代诗的一个分支。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是写给儿童看和读给儿童听的,歌咏儿童的立场,书写儿童的心灵,表现儿童的生活,具有童真、童趣和童味。在教学中,熊梅老师以“情”为经,基于“儿童立场”,通过生动的语言、动听的音乐、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入秋天的童话世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以学定教的基础上,通过生动活泼的角色转换促进移情体验,从而努力让课堂呈现出生机和活力。

中秋节感悟例10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不仅是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上的能力,也包含着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文学教育可以让学生获得文学知识,不仅指帮助学生了解到各种写作手法,进行思维训练,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世界、丰富阅历。

1、紧扣文本,从细节品味百态人生

让学生学会从文本字词中寻找文本信息,品出独特的自我感悟,反复斟酌字眼,从而发现文学语言的美。以郁达夫《故都的秋》为例,我们引导学生从文本字词、作者对事物描写的篇幅等方面来发现和欣赏“故都的秋”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在文中第三自然段,将高远碧绿的天色、飞鸟的清脆的振翅声、槐树下细碎的阳光简单归结为“清”和“静”,其实在这些字句中,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郁达夫写到的北国旅游胜地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却只是一笔带过,没有多用篇幅。作者更多的是引导着我们“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看高远的天空,听驯鸽在青天下的振翅之声,再细数着丝丝漏下的日光,观赏牵牛花的蓝朵……在这样的呈现方式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郁达夫要传达给我们的是存在于北京百姓生活当中那个平凡又不平凡、传统气息浓重的、更为真实的北京秋味。也许我们容易捕捉得到天空是很高很远、秋草是疏疏落落,将它们归为“清”和“静”,但作者为何要不远千里,从杭州到青岛,更要由青岛到北平,一大早坐在院子里,满怀兴致的赏玩北平之秋,只有融入到词句中才能把握。“破屋”、“浓茶”、“细数”、“静对”,那是北京庭院清秋特有的悠闲和落寞的意境,也将赏秋人的闲情、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牵牛花为什么“蓝色或白色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也许就算只是一点淡红,也与这清冷的秋色相冲突,毕竟北平之秋是醇厚深沉的,是“悲凉”的。之后的几个段落里,写北国的槐树、秋蝉衰弱的残声、一层凉的秋雨,也都无不是作者对秋味带着“淡淡哀伤”的赏玩。特别是那清寂到细细观察扫帚扫过尘埃道路,留下细腻的丝纹的落寞心情,以及对两个都市百姓的悠闲微叹的对话描写:“‘唉,天可真凉了……’(这个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北平秋的韵味就从这懒洋洋的微叹声中,生动的表现出来。若不是有敏锐的洞察力,敏感的心灵,有善于听善于看的鉴赏能力,作者又怎么能捕捉到这些呢。

在阅读教学当中,学生学习过很多激励性质的篇目,我们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正确的价值观的同时,也需要让学生领悟和品味,中国文人所特有的那一种悲悯情怀,有一种关于“审悲”的审美自觉。

2、注重内心感受,真实的表达自我

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教授学生说话和写作的能力,教他们怎样把生活中自己的思想、情绪、内心的感悟很好的表达出来。我们平日里流行的课文分析方式——概括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之类,并不是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出发,不是内心世界的丰富反映。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便形成固定的思维套路,这就是为什么学生阅读了大量语文课文,却写不出真实情感文章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做到良好的表达出自我内心情感,必须注重积累。陆游有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作家写作时需要积累,读者也如此。这种积累包括生活经验、情感、知识、情感等等。学生对生活体验得越丰富、越深刻,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就越深刻,也越想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如阅读完《故都的秋》将它迁移到写作时,可以提示学生积累作者表述自己内心情感的词句,注意细节的描写,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但着重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出真实感受。

二、文学教育对教师的启迪与要求

教师在文学教育中是一个幸福的传播者和感悟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教师可以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学生分享,学生也会将自己的感悟回馈给教师,教师能接触到学生的新思维,又能看到学生在自己的培养下不断成长,这何尝不是件愉快的事情。当然,分享要深入到文本内部,教师必须阅读更多的文学书籍,徜徉于知识的海洋。而这时,教师能感悟“丈夫不虚人世间,本意灭虏收河山”的爱国豪情,感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宇宙喟叹……教师也在其中获得精神的升华。

1、好读书,求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