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3-01-15 22:39:53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例1

大班语言活动1活动目标 :

1.通过活动,熟悉和了解班级小伙伴。

2.让幼儿在集体中介绍自己的家人,增进喜爱家人的情感。

3.能集中注意力倾听别人说话,学习用“我有…还有”句式做介绍。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吃米糕的家人,幸福的一家人

2.班级小朋友

“全家福”照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图片演示-幸福的家人

1.小朋友你们能看出来,床上睡觉的是谁吗?

(引导幼儿说出,爸爸,妈妈,宝宝)

2.他们为什么会睡在一起呢?

(他们是一家人)

3.教师给幼儿示范介绍家人

我有爸爸,我有妈妈,我有爱人,我有儿子,还有我自己。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家很温暖,很舒适,我们每天生活在家里,我们都很爱自己的家。

二、展开

教师引导宝宝介绍家人

1.小朋友你们家里都有谁?能给老师和小朋友说一说吗?

鼓励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家人,提示幼儿把家里人都能说出来

我有我爷爷,我有我奶奶,我有我爸爸,我有我妈妈,还有我自己。

2.图片:吃米糕的家人

小朋友,你能看出来,吃米糕的这一家人是谁吗?

(让幼儿自由议论,给胆小的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3.班级幼儿集体照片

(1)你们认识照片上的这些宝宝吗?

谁找到自己了?

(激发幼儿情绪,自由发言)

(2)老师说一个宝宝的名字,比比看谁先把他找出来好不好?

帮助幼儿相互熟悉和了解小伙伴。

如:一个很喜欢上幼儿园的 _×宝宝。

一个吃饭不挑食的_×宝宝。

一个爱帮助小伙伴的_×宝宝。

4.放松幼儿情绪,提示他们到屏幕前看照片,鼓励宝宝之间互相看看、说说,进一步感情交流。

三、结束

歌表演《可爱的家》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回家后,给自己的家人介绍小朋友的家人。

大班语言活动2活动目标:

1.知道风对人们既有好处,又有害处。

2.知道什么是“心愿”,学会表达自己的心愿。

活动准备:故事内容;故事内容图片;关于风的利用的一些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T :你们知道什么是心愿吗?

你有什么心愿?

T:风娃娃也有个心愿,你们想知道吗?请你仔细的听一听这个故事。(倾听故事至“大家都不喜欢你了)

二、根据故事情节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第一段

T:风娃娃的心愿是什么?(帮助朋友做好事)

T: 风娃娃帮助了谁?它做了些什么好事?

T:小朋友对风娃娃说了些什么?

T:大家为什么都感谢它?

2.欣赏故事第二段

T:现在小朋友为什么都不喜欢风娃娃了?

T:它闯了什么祸?

T:谁愿意帮风娃娃出出点子的,让大家喜欢风娃娃?

3.欣赏故事最后一段

T:小朋友为什么喜欢风娃娃了?

T:那么你喜欢风娃娃吗?

三、引导幼儿讨论:

T:你喜欢风娃娃帮你做什么事?(帆船靠风力航行、电风扇的风使人凉快、电吹风吹出的风使头发很快变干等)

T:你不喜欢风娃娃做什么事?

四:找别人的优点

T:风娃娃和我们小朋友一样,有优点有缺点,我们找到了风娃娃的许多的优点,希望大家以后多看到别人的优点。

T:请你说一说小朋友的优点

整个活动分为四个部分:谈话“心愿”导入;欣赏故事;利用生活经验讲述风和人类的关系;寻找别人的优点.

大班语言活动3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根据故事情节合理续编故事,并连贯讲述。

2、启发幼儿思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同伴的情感,培养幼儿废物利用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故事《皮鞋车》课件、

2、小动物头饰、旧皮鞋一只、旧挂历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旧皮鞋)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鞋子?(又脏又破)

2、如果你的家里有这样的鞋子,爸爸妈妈会怎样做?(扔掉、卖掉等)

小结:刚才小朋友回答的真好,说了这么多。

二、基本部分

1、讨论:森林里的草地上也有这样的一只旧皮鞋,小动物们看见了会怎么样呢?(分组讨论、回答)

小结:小朋友都说小动物会把它扔掉、卖掉,小动物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2、通过表演,了解故事内容。

(1)快看,有一只小动物过来了,它是谁呀?(小兔子)小朋友猜一猜小兔子会怎么做,怎么说呢?(自由说)

(2)又有一只小动物过来了,它是谁?(小松鼠)咱们再来猜一猜它会怎样做怎样说?(自由说)

(3)小朋友再看谁来了?(小老鼠)小老鼠请小朋友猜一猜它会怎么做怎么说?谁来说一说?(自由说)

(4)小朋友说小老鼠怎样才能把旧皮鞋变成皮鞋车呢?(分组讨论)(擦干净、按上车把、轮子等)

(5)变废为宝教育:

小老鼠真是一只聪明的小动物,它不怕脏、不怕累,把一只旧皮鞋变成了一辆又干净漂亮又很有用的皮鞋车,如果小朋友有这样一只旧皮鞋,你会把它变成什么有用的东西?(自由说)

3、续编故事:

教师:故事听完了,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小朋友想一想:

(1)小老鼠开着干净漂亮的皮鞋车会干什么呢?(讨论,提醒幼儿用完整的话回答)

(2)你喜欢故事里的那只小动物?为什么?

(3)如果你有一辆这样的皮鞋车,你会开着车做什么呢?(自由说)

4、完整欣赏故事:

现在我们完整的听一遍故事《皮鞋车》,小朋友可以小声说一说小动物们说的话。

三、延伸活动:

1、小结故事大意。

2、废旧物品制作:

小朋友想不想要一双漂亮的鞋子呢?

桌子上有老师准备好的旧挂历纸、胶水等,小朋友可以用这些材料做一双漂亮的拖鞋,

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自由分工,一起做一双鞋子。

大班语言活动4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内容,体验兔子的机智、勇敢和狐狸的凶恶、愚蠢。

2、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感受绘本画面的幽默与风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述画面内容。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根据画面猜测故事的内容,感受绘本画面的幽默风趣。

活动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验兔子的机智、勇敢和狐狸的凶恶、愚蠢。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本图画书一本、头饰:狐狸、兔子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认识封面、封底,介绍图书名称,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绘本《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引导幼儿观察图书封面。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好听了你们想听吗?它呀就藏在这书宝宝里面,那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下书宝宝的封面吧!

2、提问:(1)、封面上有什么?

(2)、那我们小朋友来猜猜看这狐狸和兔子之间,它们会发生一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3)、小朋友给书宝宝取个好听的名字好吗?

二、幼儿欣赏《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课件,初步了解图画书的内容。

(一)、教师:狐狸和兔子之间到底会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共同阅读就知道了。

(二)、出示课件幼儿欣赏,引导幼儿猜测图片内容。

(三)、出示第一~四页的图片。

提问:1、凶恶的狐狸张开了它的大嘴巴,你觉得兔子会怎么样呢?

2、幼儿观察第三页兔子的表情(动作),你能否来模仿一下,兔子怎么会是这个动作呢?兔子很神气,一点都不感到害怕,这是为什么呢?

3、我们一起看一下兔子是用什么好办法让狐狸不吃掉自己的。

教师小结:原来兔子让狐狸给它讲了个故事。

三、出示图片,幼儿观察,继续讲述故事。

接下来狐狸和兔子之间还会发生什么事情,狐狸会吃掉兔子吗?我们共同阅读图片猜一猜。

1、幼儿观看图片内容,猜测故事内容。

2、狐狸到底有没有吃掉兔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讲述故事内容)

四、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揭开谜底。

五、完整观看课件,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教师根据课件生动的讲述故事。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说兔子和狐狸之间的对话。

六、结束活动

1、讨论:你喜欢故事中的兔子吗?故事中的狐狸你觉得怎么样?

2、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领会故事的内容。

(聪明的兔子、善良的狐狸等)

教师总结:其实在这个故事中兔子很聪明很勇敢,它能够想办法让狐狸不吃自己,也通过狐狸找回了家;而故事中的狐狸也没有那么凶狠,不但没吃掉兔子,还一步一步完成了兔子提出的要求,说明这是一只善良的狐狸。

3、教师小结:狐狸终于睡着了,那你觉得这时候兔子它会怎么做呢?

大班语言活动5活动目标:

1、通过儿歌、故事,比高矮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发现自己已长高、长大。

2、愿意与同伴中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3、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时侯的照片整理成套。

2、收集幼儿去年穿过的鞋、袜等、小孩、公鸡、青蛙的对照图片。

活动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活动。

教师:"小孩、公鸡、青蛙小时侯是怎样的,比较一下他们小时侯和现在有什么不同,两三人结伴。"

教师:"一人一句轮换着想想说说:我们小时侯和现在不同的地方。"

二、收集去年穿过的鞋袜、戴过的手套和帽子,试着穿戴一下,谈论各自的感想。

三、故事:《我长高了》。

讨论:"小猴到底长高了没有,小猴子该在哪里测量?"

四、和同伴比高矮。

1、两人比高矮--身体站直背对背。

2、三人、四人比高矮--两个两个轮换着,身体站直背对背。

3、一组小朋友排排队比高矮--议论:我们一组谁?谁最矮?

五、歌曲笑呀笑学唱歌曲《笑呀笑》,按歌曲中的角色,随着音乐节奏做动作模仿。

1、结合自己扮演的角色运用:"长大了,我就可以……"

2、说一句话,可加上舞蹈动作边说边表演。

3、提问:小朋友,说说为什么长大好哇?同伴交流讨论,请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

4、发散思维。

请幼儿拿出自己幼小时的照片,幼儿看看、想想并回答提问:"什么事情是小时候还不能做,要长大才会做的"?

5、观察、思考作答。

六、练习说话。

引导幼儿用:"长大了,我就可以……"说一句话,逐一发表自己对"长大"的想法

七、拓展延伸。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例2

我校结合xx区教育局关于开展第1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方案,召开语言文字领导小组会议,分析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实际,讨论决定由教务处牵头,各部门配合,结合各年级、各学科情况,制定出切实的活动方案, 由教务处大队部联合开展本周活动。9月12日,自检自查了学校语言文字宣传专栏,定做宣传条幅3副,利用网络、校园广播宣传《第一小学第18届推普宣传周活动方案》,利用双休日结合语文教学做好宣传周准备活动。

9月15日,利用升旗仪式举行了“说好普通话,梦圆你我他”第一小学第1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学校语言文字领导小组负责人、教务主任白新爱老师做了“说好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的国旗下讲话,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有效结合,倡导全校师生利用上课学习、 “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全面推广普通话,提升全体师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参与意识,构建和谐校园。

六年级一班学生代表xx同学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希望各教研组教师、各班级同学能积极响应,师生共同观看推普周视频,张贴宣传标语和图片,并倡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寻找校园内外不规范用字,提出修改意见。同时,“红领巾”广播站认真组织早晨十分钟集中诵读活动,在朗朗的书声中将语言的魅力彰显得淋漓尽致,大队部组织值周班级认真检查督促午间写字时间专时专用;要求同学们积极地向家长宣传讲普通话的意义,并纠正家长一些不正确的发音,提高他们学习普通话的热忱。希望通过一周的推普活动使同学们深切的感受到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的重要性,一定要将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做文明人行动起来,坚持下去。

利用广播、网络和课堂教学,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xq维吾我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使全校师生充分认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营造共有精神文明家园、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二教师基本功领衔,引领示范为主。

借助本月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安排,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基本功训练。 广泛在教师中推广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教师”、“说普通话,从我做起”等活动。

XX年9月17日举办了“教师硬笔书法比赛”。这次比赛活动由学校教务处和工会联合举办,全体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比赛中,教师们兴致高昂、秩序井然、坐姿端正、握笔正确,认真地在统一印制的文稿纸中书写着教务处规定的书写内容,有写教师条例中有关民族团结的内容、有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还有写经典诗文《爱莲说》。老师们在一笔一划中认真地品味着汉字的艺术魅力。经过半个小时的比赛,在规定的时间,教师们交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这些字或清秀、或刚劲……通过本次硬笔书法比赛活动,教师们进一步端正了写字姿势,提高了写字质量,培养了良好的书写习惯,从而帮助和促进老师提升个人形象及文化素养。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例3

一、指导思想:

以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全面、深入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积极引导全园教职员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扎实提高师幼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道德水平和文化品位,共筑语言文字中国梦。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5-9月21日

三、活动主题:

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

四、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推普周活动,进一步浓厚幼儿园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围;养成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幼儿园用语用字良好习惯,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作出贡献。

五、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加强领导,落实管理

成立第18届推普周活动领导小组,对宣传、推广工作进行检查、督促。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年级组长

(二)宣传动员,营造氛围

1、利用集中学习时间,带领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关于开展第18节届全国推普周活动的通知,对全园教职工进行一次总动员,形成共识,进一步促进我园推普工作的深入开展。

2、在推普周期间,通过幼儿园橱窗、网站等形式展示宣传标语横幅,营造良好的推普氛围。

3、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广泛宣传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三)活动安排

1、加强幼儿园使用普通话的督查力度,教师组织活动、幼儿园交际语言必须使用普通话。

2、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我的教育梦钢笔字比赛活动。

3、开展教师讲故事比赛、家长给幼儿讲故事、幼儿朗诵会活动

4、开展自愿纠错行动,对幼儿园内外橱窗、指示牌、广告牌等不规范字进行检查,发现不规范用字马上予以纠正。

小班推普周活动方案二

一、指导思想

以第18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为契机,把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及安徽省实施方案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和抓手。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社会广泛宣传推广普通话对我区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精神家园。

二、宣传主题

依法推广普通话,提升国家软实力。

三、组织机构

为做好本届推普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工作力度,特成立推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杜朝晖

副组长:吴健萍、江欢

成员:王赛群、徐珍凤、张晓琴、刘虹

四、活动内容

(一)学习语言文字政策

深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进一步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提高语言文字能力,营造以普通话和规范字为主体的和谐语言生活与工作有机结合。

(二)宣传推普内容

利用电子屏幕宣传语言文字工作为内容的横幅或张贴推普周宣传海报;利用校园网、板报、广播、家园联系栏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推普氛围。

(三)开展相应活动

1、举行国旗下讲话,向全园师幼发出倡议。

2、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四)总结活动经验。

各班级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责任落实。各年级组要通力合作,明确分工,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切实抓好普通话在校园的推广使用,抓好规范汉字的学习和使用工作,以推普周为契机,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营造氛围,并总结活动经验,特色鲜明,重点突出。

各班在9月20日前,将本次推普周的活动内容、活动照片(不得多于2张)报送办公室。

小班推普周活动方案三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共筑语言文字中国梦。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1日20XX年9月17日

三、活动主题

本届推普宣传周的主题是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

四、主要活动安排

1、布置校园环境,营造宣传氛围强化环境建设,通过宣传专栏等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

(1)校园内布置宣传专栏、等进行广泛宣传。

(2)做推普周专题讲话。

(3)向全园家长发放《推广普通话倡议书》,倡导全园家长讲普通话。

(4)开展童谣诵读活动。

2、在年段内统一思路,明确以推普周为契机,各个年段、各班围绕推普主题,开展各类活动,延伸相关语言活动,贯穿整个学年,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3、各段推普周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小班段

(1)充分利用一日生活各环节,鼓励幼儿主动说普通话,努力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用普通话交谈,培养幼儿听讲普通话的习惯,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2)落实一天学一句普通话的活动方案,

如小班的我们一起玩;我上幼儿园;老师好!老师再见等。在活动中注重和谐情景的创设,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主动参与到说普通话,爱说普通话的活动中,增进幼儿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其社会交往。

中班段:

(1)推广中班幼儿进行口述的语言活动,发动家长,宣传引导做好配合工作。利用家园联系本,幼儿向家长记录口述在园的活动、感受、趣事等,家长帮助整理记录。教师每天及时阅读幼儿口述本内容,与家长回应、互动。

(2)开展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的活动,幼儿与老师一起玩童谣游戏。

大班段:

(1)在主题墙面、区域创设、教学记录等活动和环境创设中注意与幼儿生动的语言、丰富的作品等积极结合,并与教师的语言、提示有机互动、巧妙展示,积极创设与幼儿语言密切联系的活动区域:如阅读区,从而引导幼儿说好普通话,有兴趣的认识生活中的文字,养成阅读兴趣。

(2)积极营造浓郁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开展幼儿讲故事表演。

(3)大班幼儿每周利用一天主持小喇叭广播。(内容:讲故事、念儿歌、颂童谣等等)

五、活动要求: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例4

一、引言

全班教学是最常见的教学组织方法,也是大多数教师最熟悉的教学模式。第二语言课堂全班教学需要有很多语言交流活动,即课堂互动。课堂的大量时间都用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语言活动上面。本文运用教师访谈、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某个老师的某个班进行了个案调查,集中讨论该第二语言课堂全班教学师生话语时间比例问题。

二、相关理论

研究者把第二语言教学活动归纳为7种类型并用代码表示。它们是:(1)TL——教师讲授:描述、解释、叙述、引导。(2)TQ——教师提问:关于内容和过程的提问,要求学生回答。(3)TR——教师回应:表扬、鼓励、说笑话、接受或采纳学生意见、委婉地批评等。(4)PR——学生回应:学生直接回答教师问题或回应教师指令。(5)PV——学生主动行为:学生主动发表意见或提问。(6)S——冷场:停顿、短暂的沉默。(7)X——其他难以归类的教学活动:混乱、声音难以分辨等(Brown 1975)。

研究者应用上面的7种类型代码来描述全班教学活动发现:不管是第一语言课堂还是第二语言课堂,教师讲话的时间都达到了约70%(Chaudron,1988)。据资料表明,在中国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见解的机会甚微,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因而学生所获得的可理解的语言较少,不利于语言习得。

从师生话语时间比例的角度,研究者归纳出4种全班教学模式,以下是其中的2种(Richards.Jack C.&Lockhart Charles,2000,p.150-151)。模式1是最常见的,可能发生在任何一堂课的任何一个阶段。先是简短的教师讲述,然后是教师提问,简短的学生回应,教师回应,又是教师讲述。模式2是无经验的新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师提问却无人回答,然后不得不自己讲述,这相当于教师在自问自答。

模式1

模式2

三、课堂观察

1.观察对象

此次课堂观察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Y老师教授的一门基础英语综合课上进行。在访谈Y老师时得知这是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学生成绩较好,各科总成绩排名在年级前30%。Y老师一般是采用全班教学,让学生自己就不明白的地方提问,因为时间不允许,没有小组讨论。

2.观察过程

本人听了该班六次课,做了详细的听课记录,并且做了录音和摄像,最后选取了一段能代表Y老师教学模式的录像进行本次各案调查的主要分析对象。该段录像共持续1030秒,即17分10秒,从上课铃声响起开始拍摄。

3.观察结果

本人对该段录像进行了仔细分析,模仿本文第二部分的两个模式,记录下了在此次个案调查中该老师表现出来的典型教学活动模式(表格1-3),并且还计算出了该班的全班教学师生话语时间比例(表格4-5)。

表格1

表格2

表格3

表格4

表格5

4.表格分析

分析表格1-3可知,Y老师的全班课堂教学模式属于或类似于本文第二部分的两个基本模式。表1中有下划线的时间区域属于模式1,即简短的教师讲述——教师提问——简短的学生回应——教师回应——教师讲述。表2、3中有下划线的时间区域类似于模式2,即教师自问自答。只不过不同的是,模式2中在教师提问之后是学生沉默造成冷场,而Y老师提问后是学生在小声讨论,但又分辨不出谁在说什么。

分析表格4-5可知,该老师的课堂全班教学活动中,教师讲话的时间大大多于学生发言的时间,需要进行师生话语时间比例调整,否则影响学生第二语言的习得效果。

四、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

与本文第三部分的观察对象相同。

2.问卷设计

该问卷共12个问题,全部是单选。设计目的是调查学生对Y老师的全班教学师生话语时间比例的看法。这些问题分别从7个方面设计,即师生话语时间比例、教师讲授、教师提问、教师回应、学生回应、学生主动行为、冷场。

3.调查结果与分析

(1)

由1项得知,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课堂上Y老师讲话时间适中,而对照第三部分课堂录像分析的结果可知大部分的学生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绝大部分的时间应该是老师讲学生听。由2项得知,大部分的学生觉得课堂上学生讲话的时间太短,这点符合本文录像分析的结果。

(2)

由3项得知,大部分的学生认为Y老师课堂讲授时间适中,但仍有21.05%的学生认为太长,这部分学生的看法与实际录像调查的结果相符合。

(3)

大多数的学生认为Y老师提问的次数适中,老师提问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适中。这说明学生已经习惯了该老师的提问方式。

(4)

上表格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该老师能积极回应学生。

(5)

上表格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很听从老师的指令,回答问题所用的时间适中。这说明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回答的时间是很短的,这对于语言学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

(6)

上表格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只是偶尔主动提问和发表意见想法,学生的主动行为不够。

(7)

上表格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该老师的课堂基本不冷场,这与老师所说的及上课录像分析的结果是吻合的。

五、结论与启示

通过这个个案调查,我们可以知道该老师采用的是传统的第二语言教学模式,学生也深受这种模式的影响,认为该老师的教学模式很合理。其实该教师讲话的时间大大多于学生发言的时间是不合理的现象,因为语言学习需要更多的师生互动,特别是来自学生一方的主动行为。所以该课堂的师生话语时间比例需要调整,但是怎么调整呢?教师讲话的时间应该减少,学生的发言要增加。教师回应要起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作用;学生回应和学生主动行为应该增加。当然教师应该平衡三者的时间比例,学生的发言时间应该占到一半,这样才能创造出积极活跃的语言学习课堂。

参考文献:

[1]Brock,C.The Effects of Referential Questions on ESL Classroom Discourse [J].TESQL Quarterly, 20/1, 47.1986.

[2]Brown,G. Microteaching[M].New York: Methuen, 1975:67.

[3]Brualdi, Amy C. Classroom questions. Practical Assessment, Research & Evaluation,6(6). 1998.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例5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着力普及普通话,实施用字规范化,掀起普及推广普通话活动的高潮,促进我校推普工作达标。

二、主题:“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三、领导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

(二)工作小组: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一)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

定期组织广大师生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认识到用普通话交流、规范文字书写,有利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教育的普及、科技的腾飞。因此,学校要把普及普通话纳入日常工作,纳入专业技能训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纳入学校文化建设。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二)建立领导机构,健全规章制度

制定计划,健全制度。每学期召开1—2次推普工作会议,制定计划,建立健全与推普有关的制度,研究推广办法,做到措施得力,责任到人。

(三)加强校园文化硬件建设

1、设置推广普通话标牌和条幅,要随处可见。

2、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班级学生干部的推普作用 。

学校广播室要不定期进行“推广普通话专题节目”的宣传,做好普通话的示范工作。

3、开展推普专项活动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评比颁奖,将活动内容留底入档。如:“讲故事、演讲、书法、经典诵读比赛”等。

(四)重视校园普通话软件建设

课堂是推普的主阵地,培养师生掌握规范的语言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为培养师生良好的语言素质,保证师生学好、说好普通话,学校要把推普工作纳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使其成为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提高学校领导的认识,增强责任感;

二是强化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三是发挥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普通话贯穿在语言教学各个环节;

四是规范学生的言行;

五是开展各种推普活动。

1、推广普通话从教师抓起。坚持“推普”与教师基本功训练相结合。教师应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上课时必须使用普通话,改正方言音;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语文教师兼有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责任。

(1)使用普通话上课、辅导、评讲等,做到一使用,二坚持,三加强,四小结。

(2)学校各种会议、评课、发言、集会、通知等均用普通话。

(3)教师之间的日常工作交流强调要用普通话。

(4)组织好每期普通话演讲、经典美文朗诵比赛等活动。

(5)各班的黑板报要做到拼音、字体要规范,不写错音节和字体。

2、在学生中确立“说好普通话,写规范字 诵经典美文”的语言意识。学校要求每位学生用普通话交流,用规范字写作业,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1)课堂上使用普通话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讨论问题。

(2)日常生活交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问好、对话等要用普通话。

(3)大队、中队等集体进行活动时强调使用普通话。

(4)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结合各科学习,要求学生不写错别字、音节、结合语文实践活动开展寻找误音、错字活动。

(5)每生都要配备一本《新华字典》之类的学习工具书。

3、坚持“国旗下讲话”制度。抓住升旗仪式契机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讲好普通话的情感。

4、大队部要把推普工作纳入文明班建设评比中,制定出量化考核标准,语言面貌差的班级、个人不能评为先进班集体和文明学生。

5、规范教案书写,规范板书,规范作业批语。

6、营造普通话校园氛围。要求师生进学校开口讲普通话,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是学校的校园语言。同时要营造校园说普通话的环境,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与警示。

(1)“校园网”开办普及普通话专栏。为更好地营造推广“普通话”氛围,加强普及普通话宣传,便于广大师生的沟通与学习,教务处要将学校“推普”计划、方案、基础知识和宣传材料等输入校园网,拓展宣传空间,使信息沟通,资源共享。

(2)认真组织“推普周”活动,制定好计划,确定好内容,使其达到更高效果。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例6

[作者简介]崔傅权(1972-),男,陕西西安人,西安陆军学院外语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张萍(1957-),女,陕西西安人,西安陆军学院科学文化教研室,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陕西西安710108)周斌(1970-),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陕西西安710555)

[中图分类号]G7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43-03

一、引言

关于经验反思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元认知体验已经有很多研究,有的研究关注它们的重要性,有的则从元认知理论方面对合作精神、自我反思作了论述。本文主要关注成人英语教学中情感性因素对于元认知体验的影响,试图从陆军院校英语教学入手,对成人军事英语合作教学进行研究,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成人军事英语合作学习中个体尊重是否能够催化元认知体验的实现,从而增强学习动机。二是成人军事英语合作学习中个体尊重是否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二、理论背景

元认知概念是认知心理学家Flavell首先提出的。他指出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认识活动的认识。一般学术界认为元认知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活动。其中元认知体验是人们在从事认知活动时所经历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一些研究者认为,学生主动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监控,可以进一步提高元认知体验。通常来讲,积极的元认知体验会激发人们的认知热情,调动认知潜能,从而提高认知加工的效率。

在成人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元认知体验可以通过多种策略实现。Knowles等人认为,成人学习多为问题中心型(problem-cen? tered)或行为中心型(performance-centered),更倾向于“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形态。成人应该拥有自主的学习环境,根据个体情况分析需求、设定目标、完成学习和评估。Silberman指出参与性学习能够使成人学习者以个体或合作的形式进行探讨、推理,从而有效落实学习效果。为了强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概念,Kurt Lewin认为学习环境应该提供“归属感、安全感和自由寻责的权利”。Knowles则认为通过建立互信、尊重可以消除压力、担心,从而保障学习者的自尊心。

基于以上理论,成人学习的关键因素在于“学会学习”,建立互信互助的学习氛围,将理论学习和实践一体化,激发学习者的认知体验,促使个体进行更深知识层次的交流。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习者,应该给予学习者更多的尊重感,为学习者提供归属感、安全感和自由寻责的权利,以强化学习者的积极元认知体验。

三、研究方法与具体实施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西安陆军学院步兵指挥专业90名士兵提干学员。教学分2个班进行,1个实验班(A班)和1个参照班(B班),每班45人。时间为1学年(2008年9月~2009年7月)。学员都是部队优秀班长,入伍3~5年后提干入校学习,平均年龄23.8岁。大部分学员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听说能力差,具有成人学习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方案

该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整理外事活动中与部队训练相关的话题和资料,参照教材和学生的能力程度,进行材料改编,并模拟外事交往程式,以实践学习和实践活动方式组织学生模仿,达到训练听力、口语,了解军事知识,增强英语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策略选择

针对学生语言能力和个人经历差异显著的状况,教师在设置合作任务时选用适当的策略,以使训练项目顺利进行,保持学员学习兴趣。

1.提供参考模版。搜集相关外事活动的图片和录像资料,配合语言资料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提供模拟模板。如罗马尼亚军事代表团访问时有完整的全程录像,在对该案例模拟时,教师采用首先观看录像,讲解录像的方式,给学生以直观的现场感受。其他的做法则是由基础较好的学员先进行示范性演示。

2.改编任务素材。在外事活动所提供的大量范例和语言资料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内涵丰富、实用性强的片段,对其环节和语言有选择地进行整理改编,以适应学员水平,并要求学员根据个人兴趣和经历对内容进行优化和补充。

3.参与者选择表述语言的权利。在这一项上,教学策略选择有所区别。在实验班教学中,教师允许学员在完成模拟任务时,采用部分母语表述。这样可以防止学员因语言能力不足而无法继续交流,其目的是鼓励学员进行完整的训练题目,以保持学员的参与热情。同时教师给予语言能力表现较弱的学员以建议性的改进方案,以便学员在训练中反思、调整,丰富其认知体验。参照班学员在完成模拟任务时,统一采用英语为模拟训练的语言,同时教师给予语言能力表现较弱的学员以建议性的改进方案,丰富其学习认知体验。

4.参与者的寻责权利。这一项上,教学策略选择有所区别。在实验班的合作教学中,教师给予学员更多自主选择权利。参与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语言能力情况,自主协商选择在模拟训练中要承担的任务。教师尊重学员的选择和训练表现,只针对每个角色的实际表现给予评价。该策略的实施目的是鼓励学员的自主参与,尊重学员的个体体验。在参照班中,训练角色由教师指定,评价则是针对合作组的总体表现进行。

(四)效果评价

为了检查案例模拟教学的实验效果,在实验教学末期,教师通过不同方法进行有效性评估。评估方法有两种:(1)通过问卷调查为检验的手段,获取客观的数据,了解学员对外事案例模拟教学的评价。(2)通过测验数据计算,验证教学效果。

(五)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参与实验的学员经历相似度很高,入校后随机分班,因此实验班和控制班学员的能力水平分布均匀。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材选择、教授内容都有严格计划安排,仅在参与者选择表述语言和寻责权利上有区别。评价方法采用客观的成绩分析和主观的学员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基于教授内容比较简单,训练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教师个性差异可以忽略。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一年多的实践中,教学分别针对多种军事情境项目进行了模拟训练,内容包括欢迎致辞、培训专业、军事战略、军事训练、学员管理、学员组成和课程设置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使用相应策略对学员的学习体验进行调节,并在训练末期,通过不同方法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估。

(一)教学效果的数据验证

该批作为教学实施对象的学生在入校时接受了几次口语测试,以从军事词汇掌握、语音和句型运用等方面进行简单评定。评定原则为计算错误点在整篇对话中的比例以及教员对学生表现的主观判断。结果发现学生在军事词汇掌握、语音和句型运用等方面的错误率基本处于45%~65%之间。经过约一年多时间的训练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中测试,以训练组为单位,对错误率进行记录、分析、比较,最后得出平均值,以检验训练成果。通过测验数据计算,验证教学效果。

实验班和教学班各保留了6份训练记录。根据SPSS统计软件计算之后得出比较值,如45页表1所示。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采用不同策略的教学班在学习效果上表现出差异。

1.相同策略效果。A,B两个教学班使用相同的参考模板和教学素材,以模拟与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经过教学训练之后,A班在词汇、语音和句型使用方面的错误率平均值分别降至27.5%、30%、25.8%;B班则分别降至29.5%、29.6%、29.8%。与入学初期45%~65%的基本错误率相比较,有明显降低,说明模拟与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体现学习者中心型的特征。

2.不同策略效果。A,B两个教学班也使用了不同的调控策略,主要表现在参与者选择表述语言的权利和寻责权利方面。总体而言,实验班的策略选择给予参与者更多的自由度,有利于他们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恰当选择,从而更多地给予他们个体尊重。分析数据表明,A班的错误率值总体上低于B班的错误率值,说明策略选择上拥有更大自由度的A班学员在语言接受能力和最终学习效果上优于没有采用激发学习体验的B班学员。A班的标准差15.3、16.5和16.4也低于B班的41.8、37.2和36.8,说明A班的学习效果稳定程度普遍高于B班。

(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教学结束后,教师对实验班45名学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情况如表2所示。

1.策略对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学员对于问题“采用部分母语是否有利于提高信心和兴趣”的肯定率是86%,对于问题“自主选定任务是否有利于提高信心和兴趣”的肯定率为91%。该两项策略的设定是为了便利于学员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成功展现自我,所以其效果是激发了信心和兴趣。通过与给予否定及不明确答案的9名学员交谈后发现,他们也认为该两项策略有利于学员的课堂交流,但由于自身英语基础太弱,几乎不具备使用英语的能力,所以大部分表述都是采用母语方式完成的。

2.策略对能力实现的作用。学员对于问题2和问题4的肯定率均为93%。被调查者普遍认为该策略有利于他们展示各自不同的特长和能力。其中6名学员给出了不确定答案。通过交谈了解到他们也是几乎不具备使用英语的能力,所以不清楚自我能力展现是否和英语学习有关。

3.策略对个体尊重的作用。学员对于问题“学员自主选定任务是否有使我获得尊重感”的肯定率为为82%。同时在交谈中,大部分学员表示,采用部分母语表述也能够使他们避免很多训练中的尴尬处境,从而很大程度上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消除了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其中给出否定及不明确答案的8名学员表示,和其他同学比较,他们基础太差,训练表现不出色,所以被尊重感不强烈。

针对成人学习自主性较强的特点,情感体验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验研究证明,合作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者个体的尊重及赋予学习者的寻责自由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学习者的反思性学习,提高自我控制调整能力。基于实验分析,在成人英语教学中,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在成人语言学习中,教学者应该创建安全、尊重的学习氛围,对合作团体提供弹性选择,以保持所有参与者的平等性和个体尊重。相应教学策略的使用,使参与者在完成任务时减少了束缚感,更加利于他们发挥,也容易获得成就感,从而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2)该研究中采用的策略不能完全应用于任何层次的学习者。当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或性格特征明显相异于群体时,个体尊重策略产生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所以有必要针对特性个体应用特殊策略,给予特殊照顾。

[参考文献]

[1]陈唐艳,曾洁.外语教学中的元认知能力培养述评[J].外语界,2007(2).

[2]胡志海,梁宁建.大学生元认知训练研究会[J].心理科学,2003(3).

[3]杨小虎,张文鹏.元认知与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

[4]张立.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前提[J].外语界,2009(4).

[5]Dewey.Experience and nature[M].La Salle:Open Court Publishing,1929.

[6]Rogers.Freedom to learn[M].Columbus:Merrill Press,1969.

[7]Knowles.Thelearner:A neglected species[M].Houston:Gulf Press, 1970.

[8]Knowles.Self-directed learning[M].New York:Association Press,1975.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例7

然而,英语学习理论与实践均告诉我们,英语是一门实践课,它不是教会的,而是在实践中学会的。Krashen习得/学得假设理论指出:“成人或者青少年在流利地掌握语言前有两个过程,一种是学习者注意力有意识地集中在目标语的形式特征上,此乃学习;另一中是学习者运用目标语进行真正的交际,其焦点在于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此乃习得。习得是主要课程。学习只是以监控者的身份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知识对听说的话起到一种校正作用。只有习得的语言才能在自发的交际中使用”。①克拉申语言习得假说理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也让我们对传统的英语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反思。

2 实施“‘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

为了解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与兼顾学生现实的英语水平较差这一难题,我们开始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于2005年4月起,实施了“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 。②

“英力克”是英文“English Acquired as a ‘Native’ Language In China”的缩写和音译。“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是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之上的创新教学模式。其核心是:(1)“语言不仅可以在母语国家通过自然习得(Acquisition)的方式获得,也可以在非母语地区通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无限时间或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无限空间,在相应的人群范围内人为地创造相应的语言交际运用的自然习得环境,结合语言学习的方式获得,其语言能力获得的效率将大大高于单纯依赖课堂的学习方式。“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就是要在中国这样一个非英语国家的一定地域范围内,或者一定的人群内人为地创造出一个使用英语的环境,一个类似于英语国家的语言环境,并将我们的英语学习者投入到这个英语交际和运用的环境里,使他们在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学习英语的同时,更能够通过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英语语言运用过程中自然习得英语,最终达到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2)由于‘母语优先原则’(Native language priority tendency)的作用,这种人为外语语言环境只有通过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内、外监控激励机制才能真正形成”。③这种模式克服了现有课堂教学组织的缺陷,帮助英语教师创造有利于学生第二语言学习的课堂环境,为学生创造出更大的口语交际空间和机会。

现代英语教学论认为:“外语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认知过程,也是思维过程,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要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实践,让学生们边听边想边说,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同时进行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最终实现英语教育目的,即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④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 “教师讲,学生听”,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创建可持续性发展的英语语言环境为核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创建了有利于英语语言交际的活动和场所:(1)每周四的“英语日”活动交流;(2)“英力克”之夜;(3)“英力克”专业实践周;(4)“英力克”咖啡屋。模式由课堂教学、课外延伸、教学考核方式、监控体系、激励机制4个环节组成。这4个环节通过以下教学实践来实施。

2.1 课堂互动—自由表达观点活动

2.1.1 单人和双人活动

活动的目的是:教师为了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进行的检测式的提问。这种方式是: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一人问一人答。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主题,进行主体拓展辩论。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辩论。这样做,既拓展深化了教材内容,也训练了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1.2 小组讨论及角色扮演活动

让学生按小组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教师要求各组从各个方面来描述一个人活物,陈述解释某个现象,对某件事阐明观点、计划未来以及完成故事等。学生们或按教师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或自己创设情景进行角色,教师以课堂的组织者、知识的引导者、学生主动学习的激发者、学习结果的评价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活动,学生们拥有了更多的谈话交流的机会。学生在真实创建的语言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英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英语知识、技能、能力和发展潜力。“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进行大量的语言交际实践活动,从而使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⑤

2.2 学生教师上课

2.2.1 课前准备

担任“英力克口语课程”的老师把全班同学划分成由3~4人组成的教学小组,根据课程的单元进度划定每个小组负责的教学内容;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同心协力,按照老师所给的教学指南准备教学材料,然后共同讨论进行教学设计,写出教案。如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难题时,可以在任何时候向教师寻求必要的帮助;可将写出的教案初稿交给老师审阅,根据老师的建议进行修改,在上课前两天将完备的教案提交教师,以便老师确认该组同学实施教学的主题。

2.2.2 实施教学

教师简单介绍根据学生提交上来的教案设计的主题内容及负责教学的同学;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认真听课,记录学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优缺点,如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时,老师进行及时更正或提供其它帮助。学生教学结束后,老师对其所完成的教学进行简单的评价和总结,同时根据学生教学的整体状况,对其小组表现及个人表现分别进行打分,记入平时成绩,作为考核学生学期综合总评成绩的依据之一。

2.3 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英语日”活动

将每周星期四定为全系“英语日” 。把英语学习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开展“英语日”活动。在这一天,要求英语专业师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本系英语专业内的所有老师和同学都必须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不得使用汉语或者其他任何语言。强调在课外自然交际状态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2.3.1 英力克午谈

每周星期四这一天,外语系所有老师和学生都集中到我们学校为外语系开辟的“英力克”广场进行两个小时的午间交流活动。留学生、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和社会上的英语爱好者都积极参与其中。交谈的话题可以是随意性的,也可以是有准备的。对象可以是一人或者是多人。有准备的话题一般是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由各班级负责当天午谈活动的同学确定好的主题。老师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参与讨论,根据出勤和表现情况给每一位学生打分,计入平时成绩。

由于午谈活动在学校的“英力克”广场进行,交流的对象可以是老师,可以是本班同学,可以是来自外语系其他班的同学,可以是外教,可以是来我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学生进行语言交际的对象范围扩大了,获得的知识信息也多了,所学知识也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得到巩固和加强,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训练和提升。

2.3.2 英力克之夜

每周四晚从7点到9点,英语专业的各教学班都要围绕着当周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性的主题交流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的质量,每班各有一位老师和英语服务团成员全程负责各班的“英力克之夜”活动。老师作为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英语服务团成员根据观察所在班级的整体表现打分。负责该班“英力克之夜”的老师则对组织该次“英力克之夜”的同学及其小组表现情况进行评分。

“英力克阅览室”,的各种英语书籍成了学生扩展知识容量的精神食粮,学生在这里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为语言交际积累更多的知识信息。与此同时,各个班开辟了英语学习园地,板报。不论是在校园的墙壁上还是在班级教室的墙壁上随处可见如下的英语口号:Lots of input, Lots of outpu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NO Mistakes, NO Progresses。同时还举行英语演讲大赛,辩论赛等。赛前各班积极准备,学生自己写出文章,在班上进行筛选,初赛,做到人人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都得到了训练。他们除了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接触英语外, “英语日”活动为他们扩大了英语学习环境,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真正的检验。

2.4 行之有效的监控体系、激励机制

2.4.1 对学生的监控包括三项内容

(1)交谈,沟通,签到等规则。(2)学生个人、全班学生、班与班之间对英语日活动全天应用英语交际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3)由指定的教师和英力克服务团成员对所负责的班级的“英力克”之夜活动计划及学生到位情况进行检查,并做记录。

2.4.2 对教师的监控

(1)根据教学安排,及时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课件和总结进行检查。做到教学常规的规范化,保证教学质量。(2) 教师之间交谈沟通的记录及指导学生情况的检查。(3)实行教师午谈、晚谈以及“英力克之夜”签到制。(4) 参加“英力克之夜”的教师参与活动情况。(5)将教师参与相关活动情况计入年终考核。

2.4.3 指导、激励机制所产生的效果

(1)明确规定了教师课内和课外的双重责任,大大增强了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地位。使师生之间、班级之间以及同班同学之间均形成了立体交叉的生态性监控激励机制,为克服“母语优先倾向”,保持优良的外语语言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2)明确规定了“学生教学”这一教学形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当学生使用英语表达发生困难时,他们就会反省,并且去修正自己的错误。他们会反思:“我想学好英语吗”,“我读了多少个小时英语了?”“我听了多少小时?”“我说了多少个小时”“我阅读了多少篇文章”,“我背诵了多少内容”。学生的这种反思可以促使学生知羞愧而奋进,激发他们学好英语的激情和信心。在活动中,只要学生敢于开口,哪怕是说出最简单的句子,我们也给予鼓励。

“英语日午谈”和 “英力克之夜”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无缝连接,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学生、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扩大了交际的范围,也增加了学生交际练习的机会,实现了口语交际的实践性和有效性。

3 结论

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广泛交流与联系,开辟了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发展的新途径。检验学生语言学习的效果是看学生是否已习得该门外语,只有当学生在任何场景中都能从容地运用时,才算是真正地将语言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在我校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学生教学”这一教学形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静态的和单向或双向的人际交往模式,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贯穿于“教、学、做”的全过程。实现了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优化组合。

注释

① 孙蔚红.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课堂教学[J].国外语教学,1996(2).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例8

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研究有不少突破性的进展,但在现实中,语言教学的低效益现象仍然较普遍。如何改变现状,变苦干为巧干,努力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益,这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教”轻“学”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只考虑教材,少注重幼儿的实际需要,过多地考虑如何教得顺利,很少考虑如何把学法交给幼儿。

例如:“给故事取名”,不少教师只觉得完整讲述后应有这么一环,而对设计这一环的目的是什么?不作细的思考。出现多种说法时,常见教师不是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争论从中学习思考问题的路径与取名的方法,而是简单地急于做裁判,最后将既定的答案抛出。

2.满足于教案的顺利完成,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缺乏应有的反应。

例如:小班儿歌教学“春天的太阳是怎样的?”幼A答:“暖洋洋的。”师:“好的,请坐下。”幼B答:“红彤彤的。”师:“说得真好,我们表扬他。”事实上,幼儿A答得比B更确切。只是因为B说的“红彤彤”正好与原诗的词句吻合。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当幼儿说出的答案与既定的答案一致时,教师就会欣喜万分,极力表扬;当幼儿的回答超出教案设定的范围时,教师或不予理睬,一带而过,或拼命地往教案思路上“拉”。常见教师忙于完成教案对幼儿的回答不作深思、反应迟缓,导致错失良机与出现误导。

3.教学过程的展开仍然是教师的高投入,高消耗,一言堂。重传授,轻激励、点拨引导,幼儿没有主动性、积极性,结果造成教学效益的低产出。

教学过程中,教师象说书人那样大讲特讲,仅满足于单一方式、单一角度的正确,而不思变换,结果一个活动下来,只是教过了,而幼儿在这一活动中究竟得到了什么?教师自己心里也是个未知数。

(二)重“变式”轻“落实”

1.不少教师重形式花样的翻新,远远超过重目标的落实。这在公开教学、活动评优中尤为突出。有的教师甚至担忧形式不“变”上不了领奖台。为求新颖、“脱俗”,一些与本课题不相关且无价值的游戏、绘画、音乐活动也被硬凑到语言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根本不思考所选的内容是否适合仿编、适合思维的扩散,于是出现散文、诗歌活动离不开仿编,故事教学无疑思维也扩散的教改“新气象”。

2.急于求成,前一环的活动目标尚未落实,就急于下一活动的展开。“仿编、表演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做后盾”常被教师所遗忘。常见,教师对原作的分析尚未透彻,且幼儿也未能理解、熟悉。有的一个活动下来,幼儿对原作的完整学习只停留在跟念两遍,教师就急于让幼儿进行仿编、表演。幼儿尚且不会“走”,教师急于让他们“跑”,结果自然是不尽如人意的。

(三)重“表”轻“里”

1.对教材的理解“偏离”。不少教师只注意到教材表层所叙述的事件、描述的词句,即“是什么的知识”。很少考虑教材自身字里行间所透出的较深层的内涵,即“为什么的知识”或是“怎么做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诀窍与技能。

由于对教材的钻研不透彻,把握不住揭示内容的主线,启发引导很难到位。例如:童话“好朋友”:茶壶与水杯,钥匙与锁,桌子与椅子,雨伞与雨鞋,这一对对事物之间不仅是经常生活在一起,而且没有利害冲突、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有的教师只引导幼儿从经常在一起的角度去理解、联想事物之间的关系,导致幼儿思维单一,不少幼儿答:碗和桌子、老虎和狮子、鸡和虫子、狗和骨头等都是一对好朋友。

2.不少教师不重视对本班幼儿已有经验和已有水平的观察、了解,与幼儿缺乏应有的沟通。

如,教学大比武借班上课,规定教师进班熟悉幼儿为半天时间,可80%左右的教师进班不到30分钟就离开了,有的甚至就借班上课时提前20分钟进班。又如,活动结束时与教师交换意见问及:本课题确定的重难点,该班幼儿早已有此经验,何必再费劲地“教”呢?答案只是“事先没料到”。因而,常出现不顾幼儿已有经验的低效教学。如:让小班幼儿学习“碧水荡漾”;给大班幼儿丰富词汇“甜滋滋”“红彤彤”。

因此,教师必须大力改革语言课堂教学,尽可能营造宽松、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不能让“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理念成为一句口号,成为一个标签,说在嘴上,做在形式上。要把传统教学中束缚幼儿的“规矩与限制”彻底打破,彻底解放幼儿,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孩子,给幼儿创设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情感,使他们在自由表达中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潜能。

参考文献: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例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031-03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偶得《王二的经济学故事》,拜读后最大的体会是作者通俗的写作语言使原本深奥的经济学理论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脑海。笔者从事经济学教学时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开始阶段有较强的动机,但浓厚的学习兴趣“刚开头却又刹了尾”。这是什么原因呢?自2011年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执行注册入学以来,注册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是让人担忧。我们反反复复地思考:这种不理想的学习效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存在被忽略的细节因素呢?基于笔者多次讲授该课程的经验直觉,以及受《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的语言艺术的启发,决定从教学语言通俗化视角进行探索。“话需通俗方传远”,听老师讲课和读文章不一样,文章看不懂可以反复阅读,但教师教学语言稍纵即逝,听不懂就过去了。因此,教师语言应通俗易懂,力争做到深入浅出,以期改变学生学习经济学的现状,提高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二、“经济学”课程教学语言使用存在的问题

为准确了解“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语言运用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调查与问卷调查方法。其中实地调查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观察法是笔者深入经济学课堂听课并与听课班级学生及部分教师访谈;实验法是笔者在讲授该课程时,尝试使用通俗语言(包含案例设计等),测试学生的听课效果。

问卷调查中,笔者设计了问卷,选取了九州职业技术学院(下简称九州职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由于本校只有这一类专业开设经济学课程,而这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文科高考生,为更全面地完成调研目标,笔者又选择了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下简称江苏建筑职院)作为第二调查点,并选择该院的工科专业学生作为调研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九州职院发放130份,江苏建筑职院发放7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78份,回收有效率为89%。现将调研发现的问题总结如下。

1 高职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不高

在回收的178份有效问卷中,表示喜欢上该课程的有42人,仅占23.6%,有136人表示一般和不喜欢,其中不喜欢的比例占到41%。在42位喜欢上经济学课的同学中,24位是江苏建筑职院的学生,占该院抽样总数的34.2%,有18位是九州职院的学生,占该院抽样总数的13.8%。

从表2看出,学生对学习经济学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在178位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32位同学的作业有抄袭现象,其中48位抄袭程度严重,能完全独立完成的仅占被调研学生的23.6%。

2 教师教学语言存在问题

(1)教学语言专业术语偏多

对九州职院经济学任课教师进行了随堂听课,选择两位教师,在两个授课班级A班和B班分别听课3次,每班选择平时爱学习的10位学生作为重点观察对象。调研结果显示,A班10位学生的听课注意力较集中时间平均约25分钟,B班10位学生听课注意力较集中的时间平均约23分钟,每节课共40分钟,有效听课时间分别为62.5%和57.5%。其他学生的有效听课时间更短,有少部分学生不到10分钟。之后笔者又与这20位学生进行了深度交流,他们普遍反映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语言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偏多。比如讲授需求供给理论时,两位教师都频繁使用“你是一个产品的需求者的话”,“你是一个产品的供给者的话”,其实产品的需求者就是顾客,产品的供给者就是卖方,或可直接说成“老板”。生硬的专业术语容易将学生带人一个抽象的理解中,容易产生疲倦感,从而降低听课兴趣。

(2)案例选择偏大、偏空、偏旧

表3的统计概率显示出有74.8%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选择的案例不贴近现实生活。这和经济学授课目标有所偏离。在笔者3次随堂听课中,有一位教师所用的两个案例都是较综合的公司治理情况,解释案例也过多引用了一些经济学家的言论,大而空,高职学生很难领会个中经济道理。经济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就要开设,这些案例对于一个经济专业功底薄弱的大一新生而言,无异于天书,甚至一些公司的名称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有38.8%的受访学生认为教师使用的案例陈旧,有的老师引用的宏观经济数据竟然是8年前的,讲稿没有及时更新。

(3)语言孤立,与学生互动性差

在走访调研中,很多学生认为老师上课较少关注他们,表现为课堂上被提及姓名的很少。为了解教师和学生课堂互动关系,笔者设计了下列问句。

约63%的受访学生表示老师课前复习提问时才会看班级名单,被叫到名字的同学更多的感受是紧张,是一种生硬的被动的交流,甚至是无交流。有37.1%的学生表示,任课教师课堂上很少与学生互动,只顾自己讲授,自我陶醉,不能关注学生的听课反应。对不听课的同学,无论是聊天、吃东西,老师都不予制止,听课的同学感觉像是置身在一片噪音中。

从表5可知,约一半的学生在老师这种生硬的提问时紧张,37.1%的学生抱着应付老师提问的态度,有些学生在这样的紧张和无所谓中,降低了听课的兴趣。

表6问句是为了深入了解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硬性提问已经给学生带来不适感了,但51.7%的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点评如出一辙。笔者听课时发现,这类教师频繁使用的点评语是:“回答还可以”“回答不是很准确”“会吗?不会请坐”等,没有其他针对性的导语,课堂氛围很单调。被叫到的学生回答问题也没太多期待,说完就低下头,等着老师说完后坐下,没被叫到的学生立刻就做自己的事情,不参与其中。

(4)语言“土气”,不时尚

受访的九州职院学生属于第一届注册生,平均年龄20岁,属于典型的90后。这些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新、奇、特的事物。上课的自控力偏弱,听课的疲劳度和被动感较高。调查中显示,他们更喜欢幽默感强的老师,非常喜欢老师使用网络词汇,懂“微博”、看“职来职往”“中国好声音”等节目的老师。如果老师对这些节目不熟悉,他们明确表示不喜欢,认为老师“老土”“腐朽”“不时尚”,也不爱听这样老师的课,表8的数据显示了这个现象。这对于一些教法相对传统的教师是一种冲击。走访调研中,部分老师很难接受这种现象,甚至认为这是在浪费课堂时间。但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应该恰当地满足学生这种听课需求,实现教学目标。

三、“经济学”课堂教学语言通俗化的思考

1 适当增加口语化教学

经济学课程中专业术语、图形图表、公式等偏多。高职学生尤其是高职注册生学习能力较弱,大多数学生在大学前的教育中经历了较重的学习压力和较强的受挫感,心理反弹性较强,对于抽象的概念没有耐心听下去,对于学起来较吃力的感受不能持续太久,很多学生看到教材就望而生畏了。因此,任课老师应适当增加口语化教学。但走访调研中,一些老师存在偏见,认为经济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过多的口语教学是一种不端正的教学态度。笔者要先澄清一下这一观点。首先,口语化不等同于庸俗或不文明,口语化是和专业语言相关的通俗语言。例如把“公共物品”用类化物品“电视信号”替换出来,把“私人物品”用“领带”说出,更简单易懂。其次,口语化使用程度要适当,不能过多,对专业术语的强调和使用必须穿插其中,课堂要体现经济学课程的专业特征。

2 选择适当贴近生活的案例

经济学理论本来就是要服务于经济生活的,教师备课时要增加对生活案例的选择或设计。首先,案例要和学生正在接触的现实生活相关。笔者在讲授“供给、需求与价格三者关系”理论时,自行设计了学生放寒假回家恰逢春运,火车票该不该涨价的实例;讲授“机会成本”概念时,以授课班级学生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为例,展示精算过程,告诉班级学生读大学时还有这么大的“隐性成本”,学生不仅掌握了“机会成本”这一概念,还在鲜活的数据面前,得到一次励志教育,激发了学习的动力。其次,案例可以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即借助学生成长过程中熟悉的故事设计案例。一位上课受学生喜欢的老师举例说,在讲授均衡理论时借用了白毛女的故事,重新设计案例,虚拟杨白劳租种黄世仁家的地的故事。学生在熟悉的案例环境中,充满了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良好的学习效果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 适当提高学生提问率

《论语》上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愤”和“悱”的情况下,学生就会对讲授的内容高度注意,积极思维。任课教师要做到有效课堂提问,就要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是教师预先精心设计问题,为问题设计适合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调研结果显示,凡是课堂中感觉问题较好、并被提及姓名回答,又能被老师及时除当地用鼓励语点评观点的学生容易进入“愤”和“悱”的心境,愿意思考,老师的提问、引导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动力,得到“启”和“发”。因此,教师授课中,用多种方式或理由提及更多学生的姓名,增强授课语言的指向性,不断给学生创造这种“愤”“悱”的情景,使学生有被关注的感觉,尤其是注册入学学生对这种被关注的需求更多一些。比如,讲授分配理论时,笔者设计了一道选择题:假设你有10万块钱,会把它放在哪里?A.存入银行B.投放股市C.购买房子。由于问题简单,好回答,很多学生特别期待被叫到名字,甚至有学生举手主动回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 适当对语言进行包装

包装是一门艺术。营销学理论认为,良好的包装可以提升产品的价值,提升顾客的让渡价值感。语言包装也是一门艺术,经济学教师应有意识包装自己的授课语言。

首先,设计有效的导入语。在一堂课的开始部分、在一个新的知识点讲授之前,任课老师都要设计导入语,通过有效导人语,构建一个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同化,让学生用熟悉的旧知识理解新知识。

其次,幽默风趣的语言会使课堂轻松活泼。经济学课程教学语言侧重陈述和释理,目的是为了解释清楚经济学基础理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理论。幽默是一种智慧,是建立在广泛涉猎知识基础上的,厚积方能薄发。因此,任课教师要充分涉猎知识,深化知识底蕴,让思想深刻起来,语言的深刻来自于思想的深刻。知识储备丰富了,课堂语言就驾驭自如,有助于提升幽默感。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例10

一、大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

在教授大班听力课时,高校教师大多采用的是学生做听力练习,教师对答案的方法。这种方法以帮助学生准备考试为目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完全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难以帮助学生提高外语听力能力。一些教师注意到这种方法的缺陷,在教学中加入了听力技巧的讲授,但是总体而言,听力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仍旧相对枯燥乏味。

(二)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在大班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各异,能力参差不齐,故而学生对学习的具体需求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教师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的兴趣,但势必要忽略另一部分同学的需求。同时,在课堂管理上,教师更容易关注表现积极的学生,而难以注意安静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很难清楚他们是否理解听力材料,或者在听力理解中存在什么问题。

(三)学生课堂参与机会被稀释

作为接受性技能,听力需要与输出性技能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常俊跃,2013)只有通过与说和写相结合的活动,教师才能了解学生是否已经理解听力内容。但是,在大班听力课堂中,这种课堂参与的机会往往会被稀释。课堂活动大多被英语能力较高、表现积极的同学所垄断,而害羞或胆小的学生似乎永远都没有机会发言。(冯美娜,2012)

(四)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

由于大班听力课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缺少教师的关注,学生在大班听力课堂上更容易走神。部分学生认为老师不会注意到自己,因此,在课堂中表现消极,甚至完全不参与听力练习。

二、大班听力课堂中的教学原则

尽管大班教学困难重重,但这些困难并非无法克服。在论及大班教学时,赫斯概括了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同样适用于大班听力课堂。

(一)多样性

赫斯认为,多样性在所有教学中都至关重要,而在大班教学中尤为如此。因为不管听力内容多么有趣,学生都无法长时间专注于单一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大班听力课堂中,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都应坚持多样性原则。只有如此,课堂教学才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二)控制节奏

在大班教学中,教师应学会控制教学节奏。教学进度太慢会使学生觉得无聊,进度太快则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教学就容易失控。不同的课堂要有不同的教学节奏,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为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课堂选择正确的教学节奏。

(三)开放性

许多语言教材中的练习大都要求学生给出固定答案,这样的练习在大班教学中并不太适用,因为在大班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差异较大,教学也不是工厂里的批量生产,不可能让学生在经过几十分钟的练习之后就能达到同一水平。而开放性问题则与之相反,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来回答问题。这样的练习以成功为导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运用新语言。

三、针对大班听力课堂的解决方案

为了提高大班听力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不仅要坚持以上几点原则,同时,还应尝试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大班听力课堂更为丰富多彩。

(一)合作学习

在大班听力教学中,合作学习应该成为课堂组织的常态,因为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学生必须学会相互合作,向其他同学学习。每位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

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不仅应在任务型教学中加入合作学习的环节,在课堂的常规活动中也应当增加合作学习的内容,例如,在原先的单一的听然后练的模式中加入小组讨论的环节,小组内部达成一致意见之后才能将答案呈现给大家。再或者,将教师公布答案的过程改为同伴互评。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合作学习不应仅局限于课堂,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也可以广泛的开展合作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翻转课堂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大班听力课堂的教学效率。翻转课堂,又叫反转课堂、反转教学,即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范立彬、王春侠,2014)这种教学模式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的时间,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加深对新知识及技能的理解,而“信息传递”的过程则被转移至课外进行。范立彬和王春侠(2014)认为,听力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授课教学,听力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对所听内容的语音辨析与篇章理解,而不在于教师理论知识的讲授。因此,听力教学更宜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大班听力教学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教师将听力材料布置给学生,听与练的过程留在课外进行,不会耽误上课的时间。同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反复练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课堂的时间则用于集中解决学生在听力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对其中所出现的词语意思、用法、搭配等做以简要的讲解,对其中所出现的文化现象作以深入探讨。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应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如独立解决问题和探究式活动等,通过这些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领域中应用、分析、评价及创造四个难度大的环节,减轻在语言“吸收内化”过程中产生的挫败和无助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技能及语言的内化吸收。

(三)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合作学习及翻转课堂的内在要求,是二者的具体体现。任务型教学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组织形式。教师通过设置不同的任务可以考查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将听力输入中获得的知识与语言技能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任务型教学经常需要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需要相互帮助。

就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探讨,Jane Willis的研究成果取得了较大影响。他将任务型语言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任务前活动阶段、完成任务阶段和语言聚焦阶段。任务前活动的核心目的是向学生介绍话题,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和知识储备,为任务做准备;完成任务阶段则是学生通过实践,感知并使用语言;语言聚焦阶段是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对重要的语言项目进行有意识的学习和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