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1-15 12:34:11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例1

1、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和中央编办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我省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历次机构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框架、近期任务和实施步骤。

2、继续学习落实《中央编办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的若干意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认真研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领导和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重点是完善煤矿安全监察和行业管理,区域协调发展、环境监管、土地督察、公用事业管理、食品安全体制,以公安消防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等。研究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群众团体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问题

二、积极做好行政体制改革和其他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

3、根据中央精神,认真做好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等工作。

4、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依法界定省、市、县三级政府和政府组成部门的事权和职责。

5、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中涉及的管理体制、职能转变、编制调整等问题。

6、继续做好司法、粮食流通、畜牧兽医管理、水资源管理、勘查设计等体制改革中的相关工作。继续做好企业所办中小学、医院划归当地管理的相关工作。

7、积极配合做好国务院在我省开展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

8、继续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指导,着重推进和总结城市管理、农业综合执法和文化市场管理执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继续推进。

三、继续搞好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力度

9、研究提出推进全省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配合农村税费改革,研究提出我省完成乡镇机构改革的工作思路和意见。

10、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指导各试点市、县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掌握工作动态,总结试点经验。建立省编办试点县联系点,对试点工作进行重点帮助指导,围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对策。力争年内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提出指导面上工作的意见。

11、在《机构编制信息》上开辟“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专栏”,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全省各试点市、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情况和做法,及时向中央编办报告全省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四、继续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研究和试点工作

12、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全省事业单位的调研,摸清底数,完善各级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基础数据;对县级所属事业单位认真进行清理整顿;根据各类事业单位的特点进行模拟分类,为实施分类改革做好准备;对条件成熟的事业单位,可先行改革。

13、待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出台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对《山西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意见》(讨论稿)和《省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14、继续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继续加强对全省确定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市、县和部门工作的调研,深入了解试点情况,认真总结试点中有代表性和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

五、加快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严格机构编制监督管理

15、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做好《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条例》的修改工作,为中央编办制定相关法规提供建议参考。

16、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基础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中编密发[2004]6号)精神,进一步做好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管理,确保我省5年内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只减不增。加强各市、县机构编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成果的交流,积极推行编制实名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深入探索建立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相互配合的约束机制,进一步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方式方法。

17、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继续开展机构编制的督促检查。进一步做好“12310”举报电话的受理工作,研究全省贯彻中央编办“五不准”的实施意见,并对各地遵守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的情况进行督查。继续联合纪检、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18、搞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认识水平,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为做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抓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

19、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实施工作。以加强监督管理为中心,继续推进全省网上登记试点工作,扩大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范围,提高网上登记的质量和水平。

七、做好《公务员法》实施涉及的编制工作

20、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认真研究公务员登记涉及的机构编制事项,摸清底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八、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及编制队伍建设

2l、继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各项工作提供政治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22、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完善工作制度,转变工作态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3、继续加强学习。坚持学习制度,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和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例2

1、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和中央编办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我省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历次机构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框架、近期任务和实施步骤。

2、继续学习落实《中央编办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的若干意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认真研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领导和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重点是完善煤矿安全监察和行业管理,区域协调发展、环境监管、土地督察、公用事业管理、食品安全体制,以公安消防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等。研究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群众团体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问题。

二、积极做好行政体制改革和其他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

3、根据中央精神,认真做好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等工作。

4、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依法界定省、市、县三级政府和政府组成部门的事权和职责。

5、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中涉及的管理体制、职能转变、编制调整等问题。

6、继续做好司法、粮食流通、畜牧兽医管理、水资源管理、勘查设计等体制改革中的相关工作。继续做好企业所办中小学、医院划归当地管理的相关工作。

7、积极配合做好国务院在我省开展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

8、继续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指导,着重推进和总结城市管理、农业综合执法和文化市场管理执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继续推进。

三、继续搞好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力度

9、研究提出推进全省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配合农村税费改革,研究提出我省完成乡镇机构改革的工作思路和意见。

10、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指导各试点市、县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掌握工作动态,总结试点经验。建立省编办试点县联系点,对试点工作进行重点帮助指导,围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对策。力争年内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提出指导面上工作的意见。

11、在《机构编制信息》上开辟“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专栏”,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全省各试点市、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情况和做法,及时向中央编办报告全省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四、继续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研究和试点工作

12、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全省事业单位的调研,摸清底数,完善各级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基础数据;对县级所属事业单位认真进行清理整顿;根据各类事业单位的特点进行模拟分类,为实施分类改革做好准备;对条件成熟的事业单位,可先行改革。

13、待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出台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对《山西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意见》(讨论稿)和《省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14、继续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继续加强对全省确定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市、县和部门工作的调研,深入了解试点情况,认真总结试点中有代表性和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

五、加快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严格机构编制监督管理

15、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做好《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条例》的修改工作,为中央编办制定相关法规提供建议参考。

16、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基础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中编密发[2004]6号)精神,进一步做好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管理,确保我省5年内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只减不增。加强各市、县机构编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成果的交流,积极推行编制实名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深入探索建立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相互配合的约束机制,进一步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方式方法。

17、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继续开展机构编制的督促检查。进一步做好“12310”举报电话的受理工作,研究全省贯彻中央编办“五不准”的实施意见,并对各地遵守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的情况进行督查。继续联合纪检、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18、搞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认识水平,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为做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抓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

19、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实施工作。以加强监督管理为中心,继续推进全省网上登记试点工作,扩大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范围,提高网上登记的质量和水平。

七、做好《公务员法》实施涉及的编制工作

20、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认真研究公务员登记涉及的机构编制事项,摸清底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八、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及编制队伍建设

2l、继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各项工作提供政治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22、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完善工作制度,转变工作态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3、继续加强学习。坚持学习制度,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和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例3

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是对多年来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成功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更带有根本性。

(一)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方针。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直接涉及到对执政资源的有效配置,机构编制工作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党和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有效领导和管理,从体制机制上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推进;体现通过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等方式进一步推动政府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运行机制上来。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是在机构编制工作领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的客观需要。

(二)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机构编制工作是贯彻执行《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机构编制管理的职权来自于相关宪法性法律规范,是宪法的权威性在国家机关组织机构管理方面的有机延伸,其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是从体制上、组织机构管理上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三)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迫切需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是深化各项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机构编制工作的重点。改革的实践表明,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是突破改革中机构撤并、编制精简难点问题,顺利推进改革、实现改革意图的迫切需要。机构编制工作逐渐成为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资源,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成为有效解决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机构设置、理顺职责关系、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七大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任务面前,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四)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是强化机构编制日常管理的现实需要。机构编制大量的、经常性的工作是对增减一个机构、一个编制、一名领导职数和一项职责等具体机构编制事项的管理。目前,一些地方超编制配备人员、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部门履行职责缺位、越位和错位、条条干预等问题依然存在,机构编制意识不强,机构编制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成了“看家护院”的角色,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导致机构编制难以控制、机构编制工作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影响了党政机关的自身建设。机构编制管理必须进一步严格执行进人控编审核制度、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机构编制和财政预算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等各项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认真纠正违法违纪问题,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有效性,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机构编制管理权威性和有效性的主要表现和存在的问题

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是有效性的保证,有效性是权威性的具体体现,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一)机构编制管理权威性和有效性的主要表现。一是表现在各项法律法规、改革政策和改革方案有效执行,令行禁止、政令畅通上。二是表现在不断创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解决行政体制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消除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把机构编制管住管好,促使机构编制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上。三是表现在加强和改进管理,严格控制编制,推动机构编制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上。四是表现在依法确定政府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做到行政主体合法,实现行政机关的机构、职责、编制法定化上。

(二)影响机构编制管理权威性和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一是机构编制管理体制机制不尽合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环节多、程序复杂、工作缺乏时效性。二是机构编制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缺少可操作的编制标准,对机构编制的管理主要是靠经验、靠比较,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三是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职能没有完全发挥。重审批、轻监管,监督检查力度不够,责任不明,缺乏严格具体的违纪处罚制裁措施,导致机构编制管理力度不够。四是编制意识不强。由于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宣传不到位、法规政策建设不到位、监督制裁不到位等原因,“编制就是法”的编制意识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一)理顺机构编制管理体制,改善运行机制,为增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明确的职能定位、顺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开展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同样需要从明确法律地位、加强职能建设、理顺管理体制着手,打牢体制机制基础。

一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职能建设。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应该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工作的职权,使机构编制管理的职权与责任相适应。充分发挥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集中程度高、综合性强、协调作用突出等特点,加强机构编制部门对各类专项体制改革的协调职能,增强机构编制部门的协调能力。要科学界定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方面的职责分工,建立机构编制管理、财政预算管理整体联动机制,保证机构编制管理和财政预算管理的有机统一。

二是理顺机构编制管理体制。鉴于机构编制部门要统一管理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司法机关、派机关、人民团体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幅度较宽,管理职责较重,应该适当强化机构编制部门的管理地位,以增强其综合部门的权威性。

三是改善运行机制。合理划分编委和编办的职责权限,充分利用各级编委层次高、领导和协调能力强的优势,进一步发挥中央和省级编委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中的牵头抓总作用,切实把各级编委的工作重心转到研究制定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总体方案,研究拟定机构编制管理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等决策工作上来;适度扩大编办在具体的机构设置、编制核定和调整等方面的管理职能和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权限。同时,按照“便捷、高效”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精简工作环节,属于编委的职权,编办审核后按程序报批;属于编办的职权,由编办按有关规定直接办理,增强机构编制工作的主动性和时效性。

(二)健全机构编制法律规范体系和业务规范体系,为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提供制度保障。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面性、长期性和稳定性。机构编制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是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权威性和有效性的主要途径和根本保障。

一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立法。在系统总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机构编制工作的内在规律,研究制定一批有关机构设置、职责管理、编制管理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规范机构编制管理程序,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内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法规政策体系。

二是进一步健全机构编制标准体系。机构编制标准是机构编制管理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确定机构设置和核定人员编制等管理事项的业务准则。要在对现有机构编制管理标准进行修订完善的同时,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研究制定职业教育、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的机构编制标准,逐步完善业务规范体系,做到依法用标准审批机构、核定编制,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三是综合发挥各项制度的保障功能。综合发挥政策法规和业务规范等各项制度的管理效能,用总量、标准和法规政策规范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部门的依法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的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为机构编制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深化改革中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机构编制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切入点。按照十七大作出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部署以及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机构整合力度、严格控制编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具体要求,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通过整合机构职能、修改完善部门“三定”规定等方式方法,明确界定部门职能分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进一步改革和消除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弊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的机构编制问题,解决在政府效能、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机构编制问题,及时消除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得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在更多领域、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更加有效的服务保障作用,以此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四)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创新理论、创新机制、创新管理,是新形势下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是坚持理论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政策性很强,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应深入开展对不同层级政府的功能定位、如何合理划分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责权限、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不同层级的事业编制总量、如何使干部管理与领导职数管理相协调等问题的研究,拿出一批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符合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实际、能够解决机构编制管理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能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等方面的理论成果,用于指导机构编制管理实践。

二是坚持机制创新。创新部门履职管理机制,探索建立部门工作向机构编制部门通报机制、强化编制部门的监督约束机制、职能争议协调机制,追踪部门的履职和运行情况,做好部门职责的界定、协调和划分工作,防止出现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完善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年度检验工作,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绩效评价机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相应调整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提高机构编制调整的合理性和实效性;创新机构编制问责审计协调机制,协调纪检监察、组织等部门,把机构编制管理纳入到各部门和下级党委、政府的年度工作考核范围、问责范围,对机构编制资源使用的效果进行问责、考核,增强各级各部门的编制意识。

三是坚持管理创新。进一步探索促进机构编制管理的新办法,完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加快机构编制管理电子政务建设,搭建适合组织、编制、人事和财政和等部门共同使用的编制实名制信息交流平台,夯实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创新领导职数管理方式,探索建立领导职数使用核对制度,使干部管理与领导职数管理整体联动;创新编制使用方式,积极探索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新办法,盘活事业单位编制资源,提高编制使用效益,切实解决一批领导关切、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所涉及的机构编制事项,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推行机构编制政务公开,探索建立机构设置和编制核定听证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对机构编制管理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争取社会各界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支持。

(五)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监督检查是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成果、维护机构编制管理权威性和严肃性的重要手段。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例4

1、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和中央编办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我省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历次机构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框架、近期任务和实施步骤。

2、继续学习落实《中央编办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的若干意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认真研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领导和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重点是完善煤矿安全监察和行业管理,区域协调发展、环境监管、土地督察、公用事业管理、食品安全体制,以公安消防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等。研究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群众团体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问题。

二、积极做好行政体制改革和其他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

3、根据中央精神,认真做好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等工作。

4、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依法界定省、市、县三级政府和政府组成部门的事权和职责。

5、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中涉及的管理体制、职能转变、编制调整等问题。

6、继续做好司法、粮食流通、畜牧兽医管理、水资源管理、勘查设计等体制改革中的相关工作。继续做好企业所办中小学、医院划归当地管理的相关工作。

7、积极配合做好国务院在我省开展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

8、继续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指导,着重推进和总结城市管理、农业综合执法和文化市场管理执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继续推进。

三、继续搞好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力度

9、研究提出推进全省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配合农村税费改革,研究提出我省完成乡镇机构改革的工作思路和意见。

10、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指导各试点市、县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掌握工作动态,总结试点经验。建立省编办试点县联系点,对试点工作进行重点帮助指导,围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对策。力争年内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提出指导面上工作的意见。

11、在《机构编制信息》上开辟“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专栏”,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全省各试点市、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情况和做法,及时向中央编办报告全省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四、继续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研究和试点工作

12、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全省事业单位的调研,摸清底数,完善各级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基础数据;对县级所属事业单位认真进行清理整顿;根据各类事业单位的特点进行模拟分类,为实施分类改革做好准备;对条件成熟的事业单位,可先行改革。

13、待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出台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对《山西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意见》(讨论稿)和《省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14、继续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继续加强对全省确定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市、县和部门工作的调研,深入了解试点情况,认真总结试点中有代表性和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

五、加快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严格机构编制监督管理

15、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做好《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条例》的修改工作,为中央编办制定相关法规提供建议参考。

16、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基础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中编密发[2004]6号)精神,进一步做好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管理,确保我省5年内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只减不增。加强各市、县机构编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成果的交流,积极推行编制实名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深入探索建立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相互配合的约束机制,进一步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方式方法。

17、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继续开展机构编制的督促检查。进一步做好“12310”举报电话的受理工作,研究全省贯彻中央编办“五不准”的实施意见,并对各地遵守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的情况进行督查。继续联合纪检、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18、搞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认识水平,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为做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抓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

19、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实施工作。以加强监督管理为中心,继续推进全省网上登记试点工作,扩大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范围,提高网上登记的质量和水平。

七、做好《公务员法》实施涉及的编制工作

20、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认真研究公务员登记涉及的机构编制事项,摸清底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八、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及编制队伍建设

2l、继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各项工作提供政治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22、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完善工作制度,转变工作态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3、继续加强学习。坚持学习制度,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和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例5

做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机构编制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服务,就必须充分发挥好机构编制作为党委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信息调研等形式,把有关机构、体制改革等热点、难点的敏感意见和要求顺畅地反映上来,促进党委、政府对有关问题能做到科学决策、及时解决,使机构编制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做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是实现党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客观需要。一条重要的信息调研可引起党政领导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一项科学的建议可以促进党政部门决策的完善,一个新观点可以帮助党政领导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把当前社会发展中带有普遍性、警示性、突发性的问题及时准确地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有助于党政领导全面了解社会动态,切实体察基层的意愿和情绪,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做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是履行机构编制职能的重要基础。重视社会改革发展动态、反映目前机构体制运行现状、广集机构编制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的智慧,是机构编制工作性质的内在要求,也是机构编制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一项基础工作。同时,通过信息调研扩大对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形式、方法、经验的宣传和交流,展现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工作动态,也有助于推动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认真做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多渠道地汇集和反映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机构编制更好地履行职能,使部门设置更加科学,职能划分更加准确,运行监督更加有效,编制管理更加富有成果。

因此,我们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信息调研工作是下情上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渠道上来,统一到信息调研工作是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上来,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力量加强、工作落实。

二、拓宽思路,体现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特色

拓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思路,就是要树立“大信息”的理念。信息是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和战略要素,和物质、能量被并称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如果说在农业社会,土地和农业工具起决定作用,在工业社会生产要素向能源转移,那么,在当前信息社会的生产力结构中,信息将起主导作用。信息的功能一方面是认识事物的媒介,另一方面是科学决策的依据。因此,我们要善于把各种原始信息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原则进行加工整理,变为我们所能利用的资源。对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而言,就是要把信息调研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融于机构编制履行各项职能之中,融于同机构编制工作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之中。机构编制部门在有“位”的前提下如何有“为”,很大程度取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影响力。如何形成影响力,一方面我们履行职能工作要有实效、要有成果,另一方面就要把这些成果通过信息这个手段、渠道反映出来,扩大机构编制部门的影响。这两个方面相互包融、有机结合,这样,机构编制信息工作就既有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扩大机构编制部门影响力上又有了结合点,信息工作就有了特色和活力。

笔者认为拓宽工作思路,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把握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的特点。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属于社会信息调研的范畴,与党政信息调研和其他社会信息调研相比,一般认为有前瞻性、客观性、建设性、及时性等方面的特点。所谓前瞻性,就是机构编制部门应该是对社会各项改革尤其是机构改革等有关改革的风向标,只要中央有所作为,我们就应该高度敏感,就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积极思考、探索我们的改革之路。所谓客观性,主要就是如实提供情况、“原汁原味”,强调的是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不请支持原创,掺“水分”,努力使领导能了解到其他渠道不易掌握的信息调研,听到不易反映上来的意见和建议。所谓建设性,就是机构编制信息调研中反映的建议和思路,一般是建设性的,启发性的。所谓及时性,就是反映信息要追求时效,有时早一天报送就可以解决问题,晚一天则可能失去价值。要提高工作效率,做到早发现、早收集、早上报,对一些重要信息要一事一报、急事急报,必要时跟踪连续报,争取在第一时间内让党政领导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和调研结果,使重要的信息和调研及时引起党政领导的重视。对这些特点,必须要充分把握和理解,并将这些特点充分体现到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中去。

二是注重拓宽机构编制信息的来源。目前,机构编制信息主要是通过编委会、编办会、统计数据和分析、下级机构编制部门反映的情况和工作成果及经验等了解和搜集的。这些渠道要继续把握好、运用好。但信息来源的渠道还要拓宽,要把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状况,工作人员视察、考察(包括赴外地考察学习)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都应视为机构编制信息调研来源的重要渠道,使机构编制信息有质有量。

三是拓展机构编制信息调研的反映形式。目前,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反映的形式即载体主要是《机构编制信息》等纸质载体,在继续办好这些传统载体的同时,还可积极探索一些新的形式,目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承接各类信息调研。如:对一些适于公开的信息调研,可以同新闻部门联系,通过媒体进行报道,使信息调研同宣传有机结合,运用报刊、电视技术扩大机构编制工作影响;还可结合机关信息调研化建设,运用网络技术形成上下连接、左右贯通、快速灵活的反映形式。这样,机构编制的信息调研工作就会以新的面貌出现在社会面前,就搞得更活、更具有特色。

三、形成做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的合力

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各方面形成工作合力,以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措施,共同促进信息调研工作取得实效。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例6

做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机构编制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服务,就必须充分发挥好机构编制作为党委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信息调研等形式,把有关机构、体制改革等热点、难点的敏感意见和要求顺畅地反映上来,促进党委、政府对有关问题能做到科学决策、及时解决,使机构编制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做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是实现党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客观需要。一条重要的信息调研可引起党政领导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一项科学的建议可以促进党政部门决策的完善,一个新观点可以帮助党政领导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把当前社会发展中带有普遍性、警示性、突发性的问题及时准确地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有助于党政领导全面了解社会动态,切实体察基层的意愿和情绪,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做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是履行机构编制职能的重要基础。重视社会改革发展动态、反映目前机构体制运行现状、广集机构编制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的智慧,是机构编制工作性质的内在要求,也是机构编制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一项基础工作。同时,通过信息调研扩大对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形式、方法、经验的宣传和交流,展现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工作动态,也有助于推动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认真做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多渠道地汇集和反映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机构编制更好地履行职能,使部门设置更加科学,职能划分更加准确,运行监督更加有效,编制管理更加富有成果。

因此,我们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信息调研工作是下情上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渠道上来,统一到信息调研工作是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上来,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力量加强、工作落实。

二、拓宽思路,体现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特色

拓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思路,就是要树立“大信息”的理念。信息是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和战略要素,和物质、能量被并称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如果说在农业社会,土地和农业工具起决定作用,在工业社会生产要素向能源转移,那么,在当前信息社会的生产力结构中,信息将起主导作用。信息的功能一方面是认识事物的媒介,另一方面是科学决策的依据。因此,我们要善于把各种原始信息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原则进行加工整理,变为我们所能利用的资源。对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而言,就是要把信息调研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融于机构编制履行各项职能之中,融于同机构编制工作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之中。机构编制部门在有“位”的前提下如何有“为”,很大程度取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影响力。如何形成影响力,一方面我们履行职能工作要有实效、要有成果,另一方面就要把这些成果通过信息这个手段、渠道反映出来,扩大机构编制部门的影响。这两个方面相互包融、有机结合,这样,机构编制信息工作就既有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扩大机构编制部门影响力上又有了结合点,信息工作就有了特色和活力。

笔者认为拓宽工作思路,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把握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的特点。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属于社会信息调研的范畴,与党政信息调研和其他社会信息调研相比,一般认为有前瞻性、客观性、建设性、及时性等方面的特点。所谓前瞻性,就是机构编制部门应该是对社会各项改革尤其是机构改革等有关改革的风向标,只要中央有所作为,我们就应该高度敏感,就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积极思考、探索我们的改革之路。所谓客观性,主要就是如实提供情况、“原汁原味”,强调的是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不请支持原创,掺“水分”,努力使领导能了解到其他渠道不易掌握的信息调研,听到不易反映上来的意见和建议。所谓建设性,就是机构编制信息调研中反映的建议和思路,一般是建设性的,启发性的。所谓及时性,就是反映信息要追求时效,有时早一天报送就可以解决问题,晚一天则可能失去价值。要提高工作效率,做到早发现、早收集、早上报,对一些重要信息要一事一报、急事急报,必要时跟踪连续报,争取在第一时间内让党政领导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和调研结果,使重要的信息和调研及时引起党政领导的重视。对这些特点,必须要充分把握和理解,并将这些特点充分体现到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中去。

二是注重拓宽机构编制信息的来源。目前,机构编制信息主要是通过编委会、编办会、统计数据和分析、下级机构编制部门反映的情况和工作成果及经验等了解和搜集的。这些渠道要继续把握好、运用好。但信息来源的渠道还要拓宽,要把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状况,工作人员视察、考察(包括赴外地考察学习)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都应视为机构编制信息调研来源的重要渠道,使机构编制信息有质有量。

三是拓展机构编制信息调研的反映形式。目前,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反映的形式即载体主要是《机构编制信息》等纸质载体,在继续办好这些传统载体的同时,还可积极探索一些新的形式,目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承接各类信息调研。如:对一些适于公开的信息调研,可以同新闻部门联系,通过媒体进行报道,使信息调研同宣传有机结合,运用报刊、电视技术扩大机构编制工作影响;还可结合机关信息调研化建设,运用网络技术形成上下连接、左右贯通、快速灵活的反映形式。这样,机构编制的信息调研工作就会以新的面貌出现在社会面前,就搞得更活、更具有特色。

三、形成做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的合力

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各方面形成工作合力,以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措施,共同促进信息调研工作取得实效。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例7

从事编办工作以来,深刻体会到无论从主管领导到服务对象,还是从工作程序到资源配置,编办与别的单位都有明显不一样的地方,工作中责任大、协调重,权衡多。总结起来有四个特点:

一是分管领导多。或者说主管领导多,管大事的重要领导多。编办列党委部门,在党委书记的领导下工作,对书记负责,大事要向书记汇报。同时,编办又在编委会的领导下行事,编委主任是市长、县长,副主任是常务副市长、副县长,以及市县组织部长,委员包括两办主任、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负责同志。可以看出,不管是上级主管领导,还是常打交道的编委会部门同仁,编制工作涉及领导多、份量重,话语权也很重。仅分管领导多这一点,就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可比。因此,凡我们部门涉及上会研究的事项,都需要向各位领导依次汇报沟通,从而有了更多与领导直接面对面的机会,这既是工作的推动剂,同时也对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对工作的把握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服务对象层次高。机构编制工作不仅与组织、人事、财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涉及所有的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就服务对象而言,不像别的单位,服务对象大多都是办事人员,我们打交道的都是部门一把手,话语权比较重,协调有难度。这样的特点也造成编办长期以来不为群众所熟知,保持一种神秘感。

三是办事程序繁杂。许多事情的议定出台,要历经编委会、常委会及上级编委会的逐级审批,时间长,程序多,关口多,受形势发展的制约因素多。比如批一个副县级机构,需要编办拿意见,然后主管领导批,市长书记批,之后上编委会研究。编委会一两个月开一次,通过后再报省里批,省里也要有个审批过程。整个过程至少半年以上,稍有准备不妥、协调不周或时机不成熟,就有可能前功尽弃,使相关部门对编办产生意见。

四是供需矛盾突出。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机构编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各机关事业单位普遍感到工作职能不断增加,工作任务加重,原有的编制人员难以支撑工作运行,要求增设机构、增加编制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面对有限、既定的机构编制资源,特别是财政供养编制,上级只减不增的刚性要求与各单位的现实需求形成了十分突出的供需矛盾。

二、理清思路理念,找到方向路子

以真心让领导放心。坚持谁授权为谁负责,谁主导向谁报告的原则,对每一名领导都真心相待,真诚面对,不厚此薄彼,不阳奉阴违,不去故意夸大事实或隐情不报,认认真真做好沟通解释,以真抓实干的作风干好工作,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赢得信任和支持,让领导放心,让组织放心。

以服务让基层信服。要变冷漠应对为热情服务,严禁冷横硬拖,杜绝吃拿卡要,主动服务发展大局。面对政策的刚性要求和服务对象的弹性需求,邯郸市编办树立“能办推定”服务理念,对完全符合相关要求的,马上办;确实是事业发展急需,不违背政策要件,需上级支持的,想办法解决;实在不符合政策要求不能办的,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2012年7月,由于支持就业创业工作实绩突出,邯郸市编办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机构编制系统唯一一家“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市委书记专门批示:学先进、赶先进,进一步浓厚“创先争优”氛围。市委、市政府在《邯郸日报》头版头条刊发贺信表示祝贺。

以高效让工作奏效。编办对机构设置的批复直接关系工作的启动开展,一方面很多事情都有时效性,另一方面本来办事程序就繁杂,因此编办自身就更不能再耽误拖拉时间,必须把提高效率作为工作的重要抓手。我们强树“工作不在我手中耽搁,工作不在我手中出错,工作不在我手中滞留”的工作作风,通过每周办公例会,对机关的重点工作现场调度、跟踪督查,对重点工作每天检查、全面监控等措施,促进每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有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廉洁保队伍纯洁。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基层编办主任带队伍,要靠人格感染,靠纪律约束,靠制度奖罚,自己公正廉洁,站的正、行的端,维护纪律的严肃、制度的权威,使同志们敬畏,这样才有威严,才有说服力,才能带好队伍,提升执行力。

三、讲究方法措施,工作借势而为

一要勤汇报。编办分管领导多,要让领导真正理解我们的工作,就要经常将有关机构编制方面的信息和简报送至分管领导的案头,让领导对机构编制方面的条例、规定和最新动态有及时的了解,同时还要将有关机构编制、体制改革等热点、难点的建议顺畅地反映上去,帮助领导对有关问题科学决策、及时解决,赢得领导对机构编制工作更多的重视和认可。另外,一些部门在涉及机构编制事宜时,不是首先与编办沟通、协调,通常是直接向党委、政府或编委领导汇报,使市县编办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通过勤汇报勤沟通,一是能消除误解,二是避免好多不必要的麻烦,三是取得领导的理解支持。

二要善协调。机构编制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作为编办负责人,要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协调工作。协调的重点是不直接分管的市县领导和纪委、财政、检察、组织、人社等部门。要量力而行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对于上下级之间、同级各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关系不顺等棘手问题,要有理有据有节地当好“说媒人”。既要防止由于我们的原因造成的政府缺位,出现管理漏洞;也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防止部门之间由于我们协调不到位而出现矛盾性倾向。比如,在落实“三定”规定时,就需要编办及时、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争得相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又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往往是有利的事争着干,承担责任的事相互推诿扯皮,市县编办作为界定各部门职责的机构,就必须出面进行协调,确保政府职责落实到位,避免管理真空。

三要重推介。编办作为新独立设置的部门,外界的认知度并不高。为便于工作,应注重向外宣传推介自己。要加大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向各单位宣传有关机构编制方面的常识,使社会了解机构编制部门的工作职能,支持机构编制工作,从而提高机构编制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机构编制部门新形象,创造好的工作环境。

四要抓队伍。培养一支素质高、纪律严、作风优的干部队伍,要注重三点:一是重学习。机构编制工作综合性、系统性、政策性都很强,要把学习贯穿始终,从周围学,从外地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通过多种形式途径学习,不断开阔眼界视野,丰富知识体系,提升破解问题的能力。二是严制度。建立健全一次告知、首办负责、限期办结等各项工作制度,严格工作流程,靠制度管人,依制度办事。三是出活力。干部问题是敏感问题,在提拔使用干部上一定要摆明态度、亮明立场、树好导向,这是带好队伍的关键。

四、梳理日常实践,体会工作关键

一是取得两个“一把手”的重视、信任和支持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市县编办既是党委的工作部门,也是编委的办事机构,其性质决定了工作机制与其他部门并不完全相同。同时市县编办作为机构改革的推动者和执行者,工作常常触动相关部门的利益,处于矛盾的焦点,干部群众关注度高,政策性和敏感性都很强,许多是各方面关心的大事,有些是长期积累的难题,解决起来难度大。如何让机构编制工作冲破改革的阻力,得到各界的认可,提升编办的权威,加强自身力量,在改革发展中有所作为,而不被边缘化、被动化,就需要借势而为,把取得两个“一把手”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作为工作的重要基础。2010年,市县乡三级政府机构改革时,邯郸市委书记高度重视,多次对机构改革工作作出批示。市长更是亲自谋划,靠前指挥,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在两个“一把手”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机构改革任务圆满完成。2012年,省支持我市新增1个副厅级机构、6个副县级机构,市长表扬我办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保障上做了不少贡献,主动提出要为我们增设机构,增加行政编制,以适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任务重的需要。这样,我办率先在全省成立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此,我们也深刻体会到有为才有位,领导的支持是做好工作的有力保障。

二是强化核准制是编办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邓小平提出“编制就是法”这一科学论断,既是对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理论支持,也是编办行使职能权利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在机构编制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表现比较集中和突出的主要是“三超”问题,即“超编制调进人员”、“超规定设置机构”和“超职数配备领导”。“三超”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有关领导把关不严,二是部门编制意识淡薄,三是编制监管力度不大。归根结底,正是由于缺乏刚性管理办法和强有力的手段,才使各地的机构编制管理“三超”现象控而不住,屡禁不止。长此以往,编办的作用和地位无形中受到了极大冲击,工作愈发难以开展。编办主任作为部门领导,在搞好服务的同时,也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唱黑脸”,加大机构编制管理力度。而强化核准制是加强编制管理的重要抓手。我们在工作中深深体会到,牢牢把住“编制使用核准制”、“科级职数审核”等制度措施,能够从源头杜绝“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问题。编制控制严了,编办的责任尽到了,影响力也扩大了。

三是编办应当被赋予适当的自。人们常说的部门职权,包括职责和权力两个方面。要保证部门完成所承担的职责,就必须赋予部门相应的权力。权力过大,就会对其他部门的职责、权力产生不利影响,权力过小,就会不利于本身职责的完成。只有职责与权力对等,才能更好地履行好职责。但编办上面有“大编委”,下面是各部门的一把手,权限受限、掣肘颇多。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机构设置、编制配备、人员进编等,都是“大编委”说了算,编办只有建议权,没有任何决定权限,编办只是办事,有时被议论为“只当家不作主”。地方编办要发展,就需要适当增加自,争取“自留地”,使机构编制管理的职权与责任相适应,增强其协调能力。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例8

一、准确把握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编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开拓创新,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扎实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理顺职责关系、强化部门责任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扎实做好清理规范工作,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事业单位改革实现了新进展。大力加强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扎实推进实名制管理,严控总量,盘活存量,加强监督检查,机构编制管理提高到新水平。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和人员编制进行调整理顺;围绕推动开发区转型发展,为各级各类开发区提供优质高效的机构编制服务,在服务大局方面作出了新贡献。许立全书记、刘曙光市长多次对机构编制工作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各有关方面也给予了积极评价。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机构编制工作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机构编制工作是配置党的执政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机遇期,各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前段时间召开的市党代会和人代会,全面规划了今后五年发展的蓝图,“四个”、“三个转型”、“六个新跨越”等任务要求非常明确。对我们机构编制工作来说,当前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就是要紧紧围绕市委“一三”的思路举措,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职能等组织资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机构编制服务和体制机制保障。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要正确处理“管好”与“管活”的关系,做到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实现机构编制科学管理;要立足解决现实问题,切实抓好管长远、管根本的制度性建设;要深度谋划和强力推进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关键环节和改善民生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对事关全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超前介入,主动跟进。总之,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更高的境界和更广阔的视野,谋划好、实施好新时期的机构编制工作,更加自觉地为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统筹做好各项改革和机构编制重点工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事业单位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意义重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兼顾,把握重点,切实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科学筹划,精心组织,全力加以推进。一要始终把握正确方向。要坚持以人为本、分类指导、综合配套、着眼发展、统筹兼顾的五条基本原则,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要切实做到“三个确保”:确保社会事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公共服务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确保事业单位职工队伍稳定,防止激化矛盾;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公共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二要认真落实各项政策规定。这次改革,中央明确要求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大类”,通过明晰不同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合理确定事业单位范围,促进政事分开和事企分开。对“行政类”单位,将行政职能收归行政机关或逐步转为行政机构;对“经营类”单位,逐步转为企业,进入市场;对“公益类”单位,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公益属性。对于这些政策要求,我们必须要理解好、把握好、落实好,不能出现工作偏差和失误。三要加快改革步伐。按照中央、省和市里确定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按照先清理、再分类、后改革的思路,结合实际确定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细化工作措施,强化督促检查,加快工作进度。今年要切实抓好清理规范和分类两项重点工作。清理规范的重点是加大机构整合力度,优化布局结构和编制配备。各部门要从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按照改革要求完善所属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方案,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尽快完成清理规范任务。分类中,要把社会功能作为唯一标准,不能把经费来源、人员是否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和机构名称作为分类标准。要严防经营类单位向公益类挤、公益类单位向行政类靠的倾向。对此,机构编制部门要科学把握,统一尺度,精心组织,加快实施,确保年底前完成分类工作。

(二)更加严格地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去年底,中办、国办以厅字〔2011〕22号文件印发了《关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对进一步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中央和省领导对贯彻落实文件精神都作了重要指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切实抓好落实。一是严控总量、盘活存量。要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要求,既要严格控制住总体规模,又要积极创新管理办法,盘活用好存量,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编制效益,实现机构编制与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管理。要健全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机制,严格各项编制使用管理制度。机构编制部门要牵好头,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要积极协作配合,形成整体工作合力。要坚持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和审批制度,严格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程序。今后,凡未经编制部门审核的机构编制事项一律不得提交会议研究。这个工作要求,大家一定要严格遵守,任何个人和部门都没有乱开口子的理由。三是严肃机构编制纪律。要认真学习贯彻中纪委《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加大对越权审批、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条条干预”等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出现违纪违规问题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研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加快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切实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直接干预。要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重点对政府部门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履职越位缺位等问题及时调整规范,推动政府部门全面正确履行职能。二是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合理配置党政机关社会管理的职责权限,强化政府及其各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探索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运转协调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要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创新公共服务体制,优化公益服务资源配置,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要健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保障体系,创新社会组织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导、扶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快社会建设步伐,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的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实现社会事业繁荣和谐。三是加快推进经济发达镇体制改革试点。要扎实做好羊口、昌城、景芝三镇试点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在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理顺县镇财政分配关系、创新基层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促进试点镇加快发展。

(四)扎实推进事业单位监管工作。要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程序,健全各项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切实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监管工作。要创新事业单位监管方式,全面组织实施好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工作。去年,已在6家市属公立医疗机构进行了试点,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今年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省里即将出台的事业单位考核办法,进一步健全考评机制,扩大考评范围,重点对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进行考评。条件成熟后,可以考虑全面推开,并将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绩效考评体系,充分发挥考评的导向、激励、约束作用,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要继续推进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注意做好与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衔接和平稳过渡,确保试点稳步推进。

三、切实加强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例9

一、对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是机构编制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已经日渐成为机构编制治理工作中一项综合性、基础性、常常性、导向性的工作,通过机构编制信息宣传,能够使社会了解机构编制部门的工作职能,支持机构编制工作,提高机构编制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良好的机构编制部门新形象;能使上级机关了解基层情况、支持基层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能使系统内互通信息、取长补短。这一点,已然被越来越多的广大机构编制工作者所接受、所认同。

首先,从大的方面来说,做好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机构编制部门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服务,就必须充分发挥好机构编制作为党委政府议事调解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信息宣传的形式,把有关机构编制、体制改革等热点、难点的敏感意见和要求顺畅地反映上来,促进党委、政府对有关问题能做到科学决策、及时解决,使机构编制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就是要树立抓信息宣传就是抓机构编制治理的理念。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把握住信息就把握住了时代的脉博,信息是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和战略要素,它和物质、能量被并称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信息的功能一方面是认识事物的媒介,另一方面是科学决策的依据。对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而言,机构编制信息是协助领导了解情况、把握动态,为制定决策、实施决策、加强领导服务,是为本单位中央工作服务,通过信息宣传,能够反映情况推动工作。因此,抓信息宣传工作就是抓机构编制治理工作。

第三,做好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客观需要。一条重要的信息可引起党政领导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一项科学的建议可以促进党政部门决策的完善,一个新观点可以帮助党政领导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把当前社会发展中带有普遍性、警示性、突发性的问题及时正确地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有助于党政领导全面了解社会动态,切实体察基层的意愿和情绪,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四,做好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是履行机构编制职能的重要基础。从工作性质上来看,它实际就是机构编制业务工作的一个新拓展。重视社会改革发展动态、反映目前机构体制运行现状、广集机构编制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的智慧,是机构编制工作性质的内在要求,也是机构编制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一项基础工作。同时,通过信息宣传扩大对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形式、方法、经验的宣传和交流,展现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工作动态,也有助于推动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造。因此,认真做好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多渠道地汇集和反映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机构编制更好地履行职能,使部门设置更加科学,职能划分更加正确,运行监督更加有效,编制治理更加富有成果。

综上所述,敝以为只有明白了信息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够更好地以此指导我们狠抓信息宣传工作,也才容易获得领导的支持。因此,我们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是下情上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渠道上来,统一到信息宣传工作是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上来,惟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力量加强、工作落实。

二、主要做法

一是多参会阅文。要搞好信息宣传工作不是一件简朴的事情,它要求我们必须摸上情、知内情、识外情,为此,我办专门制定了参会阅文制度,编办主任李春燕同志常常对大家说“我们不能简朴地看待参加会议,多参加会议可以明显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非凡是要求信息人员必须常常参加重要会议,通过参加会议,收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了解单位乃至县里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了解工作情况和面临的问题以及采取的解决办法等,注重收集那些对当前工作有指导、借鉴意义的新观点、新意见和新建议,总结工作中的新经验和好办法。另外,我们十分注重机构编制方面的政策法规文件的学习。机关公文对事物的本质、问题的症结和原因有比较深入的分析,对解决问题的办法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所以,凡是上级或本级及至本单位下发的重要文件,我们都认真进行学习研读,从各类公文中收集有用信息,并进行归纳整理,这样写出的信息提出的建议才有据可依。总之,为搞好信息宣传工作,我们要求自己,在了解时事、学习文件上要先行一步,重要会议提前介入,新政策、新规定优先接触,下基层调研,单位主要领导全力支持,同志们全力配合,从而保证了在想问题和写信息时,做到胸有成竹。

二是要站得高,看得远。首先,在选题上要从领导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必须有较高的立足点,要从领导和上级机关的角度去分析情况、研究问题,挣脱局部性的限制。其次,要善于把握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央和领导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分析问题、编写信息时加强综合分析和提炼,抓住带有全局性、政策性、倾向性的实质问题,提炼出有指导价值、有典型意义的信息。如:2009年8月中旬,我县1989年新增招工142名乡镇水管员的问题,矛盾突出,情况复杂,多次上访要求解决编制、工资和社保等问题,领导十分关注,编办作为职能部门,认真研究当时的文件精神,从全县大局、机构编制政策、编制治理原则等方面着手,以文字信息的形式反映给县里主要领导,以供解释答复和正确决策,从而为保持稳定构建和谐间接发力。

三是注重拓宽机构编制信息的来源。目前,机构编制信息主要是通过编委会、编办会、统计数据和分析、基层部门反映的情况和工作成果及经验等了解和搜集的,这些渠道固然要把握好、运用好。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除此之外,我们还非凡注重在信息来源的渠道拓宽上下功夫,把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状况,工作人员考察(包括赴外地考察学习)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都作为机构编制信息调研来源的重要渠道,使机构编制信息有质有量。比如说为了搞好编制实名制推行工作,2009年秋,我们即专门组织了人员到重庆奉节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学习考察,取得了一些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也提供了一个好的信息来源。

四是注重调查研究。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中央编办也曾明确地提出了“调研立办”的新要求,调研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调研中可以感悟事理,在调研中可以享受快乐,在调研中可以增长知识,在调研中可以提高工作能力。我们始终认为,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得来的信息,才有更强的目的性、针对性和适用性。这样的信息,才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才最能推动工作,也才能更好地履行机构编制部门的职责。因此,我们把调查研究作为拓展机构编制工作新思路的首选,要求全办人员牢固树立起大机构编制观、大全局观,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常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以获取第一手的信息和资料。2009年11月底,为了稳妥推进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针对我县乡镇卫生事业单位转制工作滞后、机构编制和治理体制复杂等情况,从机构和人员编制上为我县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全面推开提供保障,我县编办协同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一行六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调查,并形成了综合调查报告,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使这项工作在全县得到了全面迅速推开。

五是关注新闻媒体。通过新闻媒体,可以着重了解上级领导在一些会议、活动中的讲话;领会上级主管部门和本级党委政府在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和中央工作,清晰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各地区、各部门的重大动向和典型经验;工作中的新思路、新观点和新情况;一些部门对某一方面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信息报送的针对性。州编办“一网一刊”的开通,为我们搞好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服务平台、工作平台、学习平台”,前不久,州编办网站被湘西州信息化领导小组评为州直部门排名第一的优秀子网站,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觉得,这不仅仅是对网站本身的肯定,也是对全州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种鞭策和鼓舞,在这样大好的形势之下,作为一名基层信息工作者,不认真把信息工作做好,没有理由。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例10

中图分类号:F2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290-02

一、前言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实现管理信息化是机构编制管理的必然要求。机构编制工作是一种动态管理,数据信息量较大,为准确、及时地掌握各部门的最新数据,必须借助现代化管理手段,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建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机构编制数据的共享和处理,使工作人员避免大量的手工重复作业,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管理自动化、精确化。

二、系统应有的主要功能

根据机构编制工作需要,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机构的设立、撤销、名称变更;机构整建制划拔;编制调整;查询某一级机构的编制数,如行政管理人员编制数、服务人员编制数;查询某一级机构的部门设置,如某单位的科室设置和车间设置;查询某一单位机构定员表;按职务分类统计编制数额,如某单位科长、工程师编制数;查询机构编制历史数据;查询某一单位机构编制调整记录;机构编制组合查询和统计,即通过灵活的多条件设置进行查询和统计;查询结果的导出和打印;用户管理,实现不同类型的用户注册、权限分配、身份验证、功能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

三、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包含存储机构编制信息的数据表,实现机构编制调整日志功能的数据表,以及实现其它辅助功能的数据表,如字典表、用户表等。

1.机构编制信息数据表。机构表:存储机构信息。含记录编号(关键字)、机构名称、建制级别、职责范围、成立日期、批准文号、类型、链接机构代码(外部关键字)等数据项。

编制表:存储机构所设的岗位定员信息。含记录编号(关键字)、职务名称、定员数量、定员类型、所属机构代码(外部关键字)等数据项。

2.机构编制调整日志功能数据表。机构编制调整日志表:存储机构编制调整信息。含记录编号(关键字)、执行文件号、操作类型、调整时间、调整单位等数据项。

操作日志表:存储机构编制调整中的每个数据操作。含记录编号(关键字)、操作方式(指插入、删除、修改3种操作)、操作表名称、操作日期、机构编制调整日志记录编号(外部关键字)、操作内容记录号(外部关键字)等数据项。

删改机构登记表:存储删除或修改的机构表记录的原值。数据项同机构表。

删改编制登记表:存储删除或修改的编制表记录的原值。数据项同编制表。

插入记录登记表:存储新插入机构表和编制表的记录编号。

上面列出的是基本数据项目,可根据实际管理需要增加其他数据项。

四、机构编制数据的组织

多级管理、部门繁多的机构数据和各机构所设的行政管理服务人员定员数据如何组织,是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

1.组织的逻辑结构。各级机构采用树形逻辑结构实现(见图1)。每一个独立机构都是有唯一根节点的树状结构,其下属的机构是树上的一个分支。树形结构的特点是向上只有一个父结点,向下可以有多个子结点。与此相对应,每一个机构只能隶属于一个上级机构管辖,同时可以管辖多个下属机构。

设置一个名称为铁路局的根结点,其他结点可根据需要自由增删(对应设立、撤销机构)和剪切粘贴(对应机构调整)。允许设置多级机构,增加程序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2.结点的类型。结点有三种类型:(1)分类标识结点。如图1中的直属单位、运输站段、机务段等结点。这类结点作用是表示机构的类型,将机构树划分为不同的分支,而不代表具体的单位。(2)机构结点。如具体的××单位、××科室、××车间等。(3)职务结点。如站长、科长、工程师等,这类结点是没有子结点的叶子结点。

3.数据的存储。每个第一类和第二类结点对应机构表中的一条记录,并通过“类型”数据项区分一、二类结点,也可以另外设置机构分类标识数据表,专门表示第一类结点。

每个第三类结点对应编制表中的一条记录。

4.逻辑关系的存储实现。(1)机构的分级代码。在数据库中可采用分级代码的方式实现上述的树形结构,如直属单位为代码4,运输站段代码为41,直属站的代码为411,其余依此类推。这种方式的实质是通过一定的数据冗余来提高查询效率,优点是执行查询方便快捷,缺点是机构调整时操作比较复杂。(2)链式存储结构。采用树形链式存储结构实现。在数据表的每个结点记录中存放相关链接结点的唯一编号,例如每个结点记录中存放其父结点记录的编号就是链的要素。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机构编制调整实现简单,例如机构整建制划拔时,只需将其从一个结点剪贴至另一结点,更改链接域的父结点记录编号即可,缺点是查询时需要编程进行各个结点的遍历。在对操作速度要求高的情况下,为避免频繁读取数据库接口,可以将机构表和编制表中最常用的基本信息从数据库导入内存中,用兄弟链表表示法(左链接域存储子结点地址,右链接域存储兄弟结点地址)组织实现。

5.上述结构的特点。树形数据结构本身具备递归的特点,可以使用递归方式或堆栈方式从任意一个结点开始,遍历其所有子结点的信息。本方案中将直属单位、运输站段、直属站等分类标识结点作为实体,而不是所为属性来设计,就是为了从设计上实现树形结构的统一性。从而使设计统一的程序段来查询和统计任意一级机构的下属所有机构的信息成为可能。也就是说,统计全铁路局的机构编制信息和统计所有运输站段、统计所有机务段、统计某一单位或科室的机构编制信息采用相同的方法,都是对机构树中的一个分支进行操作。

五、分级管理

根据机构编制工作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特点,设立铁路局和基层单位两级用户,按照各自的管理权限,进行机构编制数据的录入、维护、查询、统计,从而构成全局范围的机构编制数据,实现信息共享。

1.网络功能。系统采用C/S或B/S模式设计,实现多用户管理。数据集中存储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用户在客户端通过网络连接访问服务器数据。

2.用户权限划分。用户权限是指不同的用户对于不同的数据对象允许执行的操作权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数据对象,二是操作类型。

按照实际工作中管理权限的划分,在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中,规定每项机构编制数据只有唯一的用户可以进行录入和修改。一方面明确管理职责,另一方面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按数据对象权限范围将用户分为全局用户和普通单位用户。全局用户可以查询所有数据,并对管理权限内的数据进行录入、修改。普通单位用户只能对本单位范围内的数据进行操作,即得到授权对机构树的一个子树进行操作。

机构的设立、合并、撤销,只有该机构的上级管理用户才有权进行。例如:只有全局用户才能执行设立、撤销基层单位的操作,基层单位本身无此权限,即超出了授权的子树范围。基层单位用户有权执行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立、撤销操作。

另外,设置只有数据浏览功能、无录入修改功能的全局用户和普通单位用户,供特定的管理者(如主管领导)使用。

3.数据的安全性。(1)采用用户身份和密码验证的方式,防止其它人员非法获取数据。(2)执行授权的访问控制机制,普通单位用户只能对机构树中对应本单位的子树进行操作,防止越权使用资源,起到分级管理和保护数据安全的作用。(3)采取数据加密算法。包括对不同数据采用何种加密算法以及密钥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执行效率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

六、机构编制调整日志的管理

要做好机构编制工作,不仅要掌握当前机构编制信息,还要掌握机构编制的历史数据,以及单位机构编制调整的过程,以便进行不同时期的比较和分析,进而作出决策。为此,在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中增加调整日志功能。

1.撤销操作恢复前期数据。简单的做法是定期备份数据表,在需要前期数据时导入备份。更完善的实现方法是建立调整日志表登记机构编制调整过程。

由于设立、合并、撤销机构,机构更名,调整编制的功能都是进行机构表和编制表记录的插入、删除、修改操作,因此,可以登记每个操作的信息,形成日志。反向执行日志就可以恢复前期数据。

2.撤销操作的方法。对机构表和编制表的更新操作,需要详细登记操作前的内容,才能完成撤销操作。为此设置机构编制调整日志表和操作日志表。

在应用层,用户提交一次机构编制调整操作,就在机构编制调整日志表中登记一条记录,登记的项目有执行文件号、操作类型、调整时间、调整单位等。在实现层,该调整操作分解为对机构表和编制表记录的一个或多个插入、删除、修改操作,相应地,在操作日志表中登记一个或多个记录,每个记录表示一个操作,登记的项目包括操作方式、操作数据表名称、操作日期、操作前数据项内容等。

日志表登记操作和机构表、编制表的更新操作放在一个事务中处理。撤销时,根据操作日志表的登记项,对插入的记录执行删除操作,对删除的记录重新插入,对修改的数据恢复旧值。

3.机构编制调整日志的优点。(1)能够通过执行撤销操作,将数据库内容恢复到以前某一个时点的状态,与数据备份功能相结合,加强数据的安全性。(2)能够得到某一个时点的机构编制信息,进行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并且能方便地完成提供资料、上报报表的工作。(3)能够通过对日志数据表的查询,得到某一单位机构编制调整记录。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构编制工作涉及大量数据,需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以保证机构编制的合理性,仅靠电子表格等办公管理软件难以满足机构编制数据管理的需要。本文从实用功能和技术要点方面分析了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以提高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效率,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