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任职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12-13 16:59:42

任职教育论文

任职教育论文例1

现阶段综合大学的任职教育缺乏强烈的政策导向和制度支持,规划中缺少任职教育的明确定位和刚性条款,对任职教育的重大意义、发展趋势、特点规律等重要问题理解不透、探索不深,与各类型人才培养匹配的目标体系;与任职教育特点和任务类型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与部队岗位需求相符合的核心课程体系,与培训对象和课程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与各类型培训任务需求相适应的教学保障机制;与授课要求相适应的教官队伍;与覆盖任职教育全领域、全过程的管理体系;与教改立项、教学成果、优质课程等挂钩的评价奖励机制都急需梳理、统筹和完善。

(二)多种教育并存的教学困扰

目前,综合大学处于本科学历教育、研究生教育、任职教育并存的现状。本科学历教育强调通识教育和养成教育,具有基础、稳定、长效的特点;研究生教育注重学术及应用,具有高端、引领、创造的特点;任职教育注重岗位实践,具有实效、实用、综合的特点。教育类型不同发展目标、改革方向和基本对策就不同,教育规划、培养任务、发展重点也各有侧重,多重教学任务就有多重的目标定位,多重的教育对象就需要多重的培养路径。尤其是任职教育岗位指向性强,更加需要经验获得和实际应用的指导,同一支教员队伍、同一个教材体系、同一个教学模式、同一个教学体制已难以适应任职教育全方位、多时段、滚动式发展的需要。

二、转变综合大学任职教育理念的作用意义

(一)转变任职教育理念是适应强军目标的紧迫要求

理念的高度决定了视野的宽度,思维的深度决定了改革的力度。谁能以放眼世界的战略视野、居安思危的战略清醒,积极主动更新教育理念,谁就能把握先机、乘势而上、快速发展。否则,就会囿于现状,迟缓发展,甚至被历史淘汰。主席提出的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建设强大人民军队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任职教育提供了转型动力。而实现任职教育的转型要求,首要的就是加快解放思想、更新理念的步伐。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和战争形态深刻演变,面对在传统军事领域熏陶中所形成的、在长期机械化半机械化条件下所固有的思想理念,面对现行的任职教育办学定位、指导思想、培训观念等在实践中面临的诸多危机与挑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任务异常艰巨、异常紧迫而且势在必行。纵览世界军事教育强国,其发展必得益于教育理念的创新。近些年,我国也掀起了教育理念革新的热潮,无论是地方院校,还是军队院校,都把更新教育理念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抓手和有效向导。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综合大学的任职教育必须坚持一切教学工作向能打胜仗聚焦,坚持把提高一线部队的战斗力作为院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革命热情和战斗意志,以海纳百川和博采众长的胸怀,以时不我待和主动作为的精神更新教育理念,努力走在时展的前列。

(二)转变任职教育理念是满足部队建设急需的基本保证

目前,我军正处于机械化建设尚未完成、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阶段,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和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加快我军向信息化快速迈进,促进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一线部队急需在新质战斗力中发挥引领作用的指挥、参谋和技术人员,而任职教育正是紧跟部队建设需求应运而生的军事教育,它为提升我军核心军事能力服务,为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效能服务。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综合大学的任职教育就要准确把握我军建设的基础和现状,紧紧抓住建设强大军队的关键和要害,充分发挥好综合大学“人才库”、“智力源”和“创新站”的作用,坚持不懈地在更新教育理念上下功夫,在总结经验、推陈出新上求突破,遵循任职教育“制胜未来、岗位生成、信息主导”等特点规律,摒弃老观念、老传统、老做法,本着“为战争服务”、“为岗位服务”的理念,使培养的人才紧贴任职需求,紧贴岗位需要,紧贴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切实为解决军队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难题、为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及时有效的理论积淀、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

(三)转变任职教育理念是促进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

院校实现内涵发展,首先需要有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导。近些年,军队院校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推进整体转型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办好任职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明显增强,各项工作取得显著发展。但也应当看到,随着综合大学改革发展进程的加快,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显,整体转型的关键问题也相继浮出水面。比如,注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但在认识和把握综合大学任职教育应确立哪些特色理念上还有待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但以教育理念转变带动教学实践的力度还显不足;师资队伍素质结构不断优化,但“以教员为主”向“以学员为主”转变的教育理念还略显滞后;培养目标综合化、课程设置学科化、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学方法单一化的问题和现象还比较突出;如何把现有资源用足、用好的基础上,贯彻联合育人观念、走联合育人之路的广度、深度还不足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综合大学必须从任职教育现状入手来剖析,牢固树立内涵发展的思想理念,切实肩负起任职教育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在任职教育理论创新上有新突破,在培训培养规格上有新标准,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新作为,以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引领和推动各项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

三、积极探索具有综合大学特色的任职教育理念

(一)谋求打胜,聚焦新型

伴随我军强军目标的诞生,我军职能使命的不断拓展,赋予了军事人才培养新的时代坐标和内涵,从更高层次上规定了综合大学任职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强化打仗观念,突出打仗能力,以源于部队又高于部队的标准来实施任职教学和培训,以战场需求为终端,以教育教学为纽带,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以谋求打赢为标准,实现战场向课堂延伸、理论向实践聚合、实习实验向实战靠拢,做到信息化条件下仗怎么打兵就怎么教、怎么练;什么在实战中最管用就把什么教过硬、练过硬,确保培养的人才“能打仗、会打仗、打硬仗、打赢仗”。综合大学应发挥好多学科汇聚、高层次人才丰富的优势,始终把与未来战争密切相关、以信息化为根本特征的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育作为人才培养基点,作为综合大学任职教育制定发展战略和确立发展目标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围绕新型作战力量的战斗力生成特色,围绕各类岗位、各级新型作战力量人才的能力素质构成,适时根据国际战略形势、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军事技术、军队建设重点和未来作战样式的变化,规划新型作战力量人才的教育和培训,致力于构筑新型作战力量的培养基地和重要窗口。

(二)远近兼顾,适度拓展

综合大学要充分围绕培训对象任职需要,通过有限时间的集中强化培训,既要打牢学员的岗位基础,使学员能胜任岗位、能解决现实问题。把当下岗位的专业技能和组训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尺度,尽可能缩小院校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差距,确保培训对象“任职前、任职中、跨岗后”会做、能干、干好;也要兼顾学员的任职潜力和发展能力,利用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化境,开阔学员的前瞻视野和人文修养,运用理论知识教学上的丰富经验,催生学员的创新学习能力,变被动的复制知识为主动的能力提升。综合大学的任职教育要在注重学科建设服务课程建设、科研能力服务教学能力、教员培养服务学员培养等方面基础上,不断分析各类培训对象的成长规律和岗位任力结构,面向世界、面向社会、面向部队,加大开放办学力度,使任职教育量力向模拟化、基地化、实装化教学拓展,向探索集约化、实战化改装训练拓展;向丰富现地教学、综合演练和实兵实弹演习等形式内容拓展;向实施联教联训、联演联练、联动联保、联考联评拓展,通过有效的适度拓展,运筹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形成以外促内、以外强内、以外补内的良好格局。

(三)人才兴教,创新强教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综合大学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任务来抓。教员首先要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到志于从教、慧心于教,作学员明辨是非与求道上下、胸怀天下与经邦济世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努力构筑一支与任职需求相适应,服务于大学,与国家顶尖人才群体强强联合,集纳军事型、技术型和系统工程型三型方向,“全军流动、岗位灵活、训用一致”的智库型教学团队。建设一支大学内部“成长型、成熟型、绩优型”三型结合,学历、经历、能力复合,集合教授、教官、外聘专家于一体的教员梯队;综合大学要建立“革故鼎新、开拓创新”的政策导向,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坚持在总结反思中改革创新,对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善于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角度查找原因。坚持在学习借鉴中改革创新,积极吸纳军内外、国内外一切先进教学思想和实践成果。坚持在实践探索中改革创新,紧贴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实际,敢于超越,勇于突破,不断打开新思路、拿出新举措。

(四)推送信息,个

任职教育论文例2

据此,我们可以说,任职教育作为一种依托学院为平台而开展的教育形式,在论及它的文化环境问题时,是可以而且应该从文化管理的视角人手的。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P・德鲁克说:“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还应是一类‘文化’,它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任职教育的文化环境因素,教育管理者应该采取“文化管理”的方式。

文化管理方式强调手段的柔性化、方法的艺术化、方式的伦理化,有助于通过突出人的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去克服唯理性管理所带来的弊端。这一点正是以强调纪律和统一的部队这种“刚性组织”缺少的。因此,对任职教育实行文化管理方式应努力通过价值导向、规范引领、心理感化、情感凝聚、环境浸染、人格熏陶自然地达到提升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以健康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形象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把学校作为一个团队来分析,那么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和学员一道创造、提炼出具有个性与创新意义的团队精神和团队风格,使其不断由模糊到明确、由自发到自觉。积极健康的团队精神和风格是团队的内隐文化,它常常以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激励作用激发受教育者的精神力量,促使他们的心灵产生内在运动,形成自我文化导向机制和文化价值观。从而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目的。同时,也能强化团体精神,形成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的氛围。

学校团队组织的所有成员要共同进行团队形象设计,经过协商讨论确定校标、校徽、校训、校歌、校花等,通过对学员个体意识的引导形成群体意识,这些群体意识再被个体所认同从而形成更高层次的个体意识。这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认识、情感、思想、意志也就已经外化,可以相对独立于他们而存在,并能相对独立的发挥着熏陶人、教育人的作用了。学校团队组织的所有成员还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读书节、艺术节、入党仪式、授奖表彰仪式等,以发挥其感染、暗示的作用,引导学员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二、以制度的道德化实现管理的人性化

组织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是外在于学员的一种律令,对于维持团队正常运转、形成学员的规范意识、秩序感和团队良好气氛是必不可少的。但传统的唯理性管理中的组织制度具有绝对控制、单一灌输、地位分等、强调统一性、同步行为等特点,潜在地使学员缺乏主体精神、平等意识、探索创造精神,普遍缺乏自由感、独立意识和个性特点,使学员具有较低的“学校生活质量”。柯尔伯格(L.Kohlberg)指出,“灌输既不是道德教育的方法,同时也不是讲道德的方法”。因此,组织管理者必须克服“管理主义”、“文本主义”的做法,努力实践制度的“人本主义”,从制度的制定到制度的实施努力体现管理的道德化本质,实现管理的人性化。要更多地借助于平等交往、民主协商、情感沟通等非强制方式和非权力因素的影响,让组织成员都参与到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之中,形成对于制度的积极态度,不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现为“顺从”,而且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逐渐认同、接受制度所内含的价值并内化为成员的价值观念,使制度规范从外在的强制力量转化为内在的引领力量,使之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学员自觉行为的指南。

三、建立民主,平等、尊重,互助的人际心理环境

学校人际心理环境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处理好师生关系和上下级关系来维系的。(注:鉴于军校管理方式的特殊性,文中的“教师”是一个包括机关行政人员、部系领导、学员队干部、专业教师在内的广义的称谓。)而处理好这些关系主要是要解决好行政管理者、教师、学员之间的复杂交往方式问题。以教师与学员间的关系为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法定的权威地位,扮演着不同的权威角色。教育管理中,发挥教师的权威作用是必须的,但这种权威赋予教师的首先是一种“形式权威”,只有得到学员的认可,从学员那里“赢得”权威才能发挥实质作用。所以,我们在对待教师行使权威的问题上必须首先明确教师权威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学员的自由,而是应该克服师生之间交往的“疏远化和抽象化的问题”,使学员能够自治从而得到自由。我们重视教师权威的作用,但反对权威主义,我们运用权威,但反对滥用权威。“师生关系旨在本着尊重学员自主性的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文化管理视野中的师生交往应是民主的,体现出亲密形态。以发挥共识、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营造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文化氛围,克服以权力和服从为基本方式的理性管理给学员带来的自我缺失、责任贫乏的弊病,激励每个学员获得心理、人格的健康发展。此外,构建适应任职教育特点的文化环境,还必须关注并以积极态度开发学员亚文化的教育潜能,通过对学员亚文化的尊重、理解、互动,消除与校园传统文化的疏远、矛盾和冲突,在文化平等中自然地克服学员逆反心理所带来的教育效能低下的问题。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增强其育人功能

营造物质文化环境的宗旨在于增强物质环境的内涵,改变“有环境而无环境文化”的局面,让“每一片墙壁都会说话”。校园中的标语、灯箱、展览、板报、绿化、雕塑、建筑,还有教室中座位的安排等作为一种有形的实体,必须具有育人的意向性,必须是一个包容丰富教育意义和价值的“文

本”,应处处体现出合乎任职教育规律的、合乎学员健康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教育价值、教育内容、教育风格,应该是通过教育精神的物化、外化,使物质环境转化为一种文化,使学员时时处处与文化对话,在“文化化”的过程中发挥着教育潜化功能,将物化的精神内化为学员的人格,起着潜在的但又是稳定、持续的教育影响。因此,管理者要因校制宜搞好校园环境的美化、知识化、特色化,赋予每一件物品以教育象征意义。墙壁的颜色、通风、光线、温度等都要考虑心理卫生学、环境卫生学、美学的要求,使之具有智、德、美的气氛,对学员发挥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热爱校园、热爱知识、热爱生活的作用。传统的单一“秧田型”座位排列,可视具体情况可采用“马蹄型”、“半圆形”、“圆桌会议型”等空间形态,以利于师生之间、学员之间的交往。

五、以交往式教学取代单纯系统讲授,培养学员主体性,创造性人格

针对任职教育的受训对象的特点,教学应抛弃简单的系统传授的方法,以交往式教学来达到知识学习和人格培养的“双赢”。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使用“对话法”。“因为我们能从学员那里学到与学员从我们这里学到的同样多的有价值的东西”。对话的关键是:尊重彼此的观点、习惯;学术言论上的自由,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关心具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通过具体行动来验证。真正的教学对话不仅是师生交往的一种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文化情境和精神氛围。因此,理想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以交往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内在精神去改造、重建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是教学活动“平等中的首席”(“rstamOng equalS)。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教师应该从外在于学员情境转向与学员情境共存,教师应该是内在于学员情境的学习引导者而不是外在的“知识专制者”。这就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将更多的智慧放在创造、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上,使学员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特别是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任职教育论文例3

二、现状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部分可以看出,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与老师和学生有关。1、从老师本身原因来分析,担任班主任职责在高职院校并不是受欢迎的一项工作,大多老师较排斥这项工作,所以一般担任的这项工作的往往是新来学校的年轻教师。而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在生活方面面临这交女朋友等成家立业的人生大事;在工作上,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做课题研究等,所剩的精力已经非常之少,没有精力也没有足够的耐心与学生沟通交流,不能用心去教育学生,只能偶尔了解一些班级近况,无法全身心的投出班主任教学过程中。2、对于学生自己,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充满诱惑的社会化产物吸引力远远大于学习,例如:游戏、网聊等。造成了大量的学生成迷在虚拟世界中,出现整日泡在网吧中,旷课、夜不归宿比比皆是。特别是一些学生,赋有一定的个性,在老师教育过程中,仍然我行我素,做一些过激的行为,或者经常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三、改善对策的研究

从目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存在的不好的想象和其中的原因来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的是在于沟通与交流,沟通和交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对于年轻老师来说,作为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没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多多少少的问题,关键是作为年轻老师要善于去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去请教班主任管理的方法。同时站在理解的角度去包容学生们犯的一些错误,去理解他们心里成长的过程和规律,关注他们的变化,站在高职院校老师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上去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2、善于和学生交流,学会尊重他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接手班级以后,往往存在一权独大的现象,即班主任有绝对的权威,班级中的各种事情都是班主任制定和规划,学生们只要执行的权利,不能参与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这就容易产生学生不理解,不能有效的执行老师的定的规则制度,造成逆反心里的同时,也让班主任感叹学生的不懂事,难教等问题。在处理这样的问题时,要从制定制度开始,让学生从份的参与进来,各抒己见,让学生即是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制度的执行者,充分的尊重他们的同时,也利用这个机会能够了解学生的基本想法,为以后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任职教育论文例4

“十二五”期间,公路行业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必须继续弘扬“铺路石”精神,狠抓职工教育,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整体综合素质,为公路行业新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笔者认为,“十二五”期间公路行业职工教育工作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三个立足”向“三个转变”抓起。

1.立足个体的“精英化”发展向群体的“多面化”发展转变,走持续化发展之路。新形势下,公路行业干部职工教育必须依托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战略,全面提高每个个体的综合素质。“十二五”期间,公路行业职工教育工作必须强化职工多工种、多技能、复合型人才的职工教育方式,扭转目前公路行业人才单一、甚至人才短缺、人才结构断链的现状。

2.立足“传帮带”的点状辐射向“阶梯式”的立体覆盖转变,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公路行业是个传统行业,“父传子承”、“拜师学艺”传统明显,这从一方面保持了传统养护生产优秀技能、工艺的传承,反而另一方面造成了技术交流壁垒,不利于公路行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大规模、多批次、多层次、多工种举办各类培训班是当务之急,依旧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在岗、脱产等方式进行技能素质提升活动,抓紧培养紧缺人才,为“十二五”公路事业发展打造人才资源储备库做好准备工作。

3.立足“学历教育”硬件培养的“量化”向“技能提升”软件教育的“质化”转变,走跨越式发展之路。“十一五”公路行业职工教育尤其是学历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职工学历、文化基础大幅度提升,高学历人才不断涌现。但伴随而来出现的“高学历、低技能”现象开始显现,职工技能素质出现结构断链。职工工种出现单一化、片面化,操作技能和实践技能下降。“十二五”期间,公路行业职工教育必须注重职业技能教育,提倡理论结合实践,逐步培养复合型人才。采取单位和院校合办培训班、委托大专院校培养人才、联合院校进行科研、技术、课题和研究项目攻关,加强与职业技能鉴定所合作等方式进行步骤化、阶梯化、立体化提升干部职工技能素质。重点培养“机械操作工”、“机械修理工”、“建筑试验工”、“公路试验检测员”、“网络管理员”等稀缺人才,以适应“十二五”公路行业向“机械化”、“信息化”发展之路转型。

二、从“三个定位”向“三个保证”抓起。

任职教育论文例5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是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方法,它实现了教师教与学生学、课外教学与课内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推动了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课程体系的改革,使得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得以优化,有效促进师生共同学习和进步,使教学水平和质量得以全面提升。

3.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意义首先,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

4.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

4.1转变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这样的教学方式,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教学模式转变势在必行。首先,我们要将“组织教学”转变为“创设情景”,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其次,要将“演绎教学”转变为“归纳发展”,采用“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师生交谈法”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摆脱教师那种生硬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再次,要将“专业书籍”转变为“实践创新”,教师在这一阶段要打破常规,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任职教育论文例6

2CBL教学特点适合任职教育营养学专业培训

CBL(Case-basedLearning)和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国际上近些年较流行的两种教学方法,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众多院校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引入了这两类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CBL与PBL都是讨论式教学,但两者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PBL教学以问题为先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旁听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我求知欲。这种教学方法与我国的传统教学方法有着本质差异,最突出的表现是教师失去了有力的主导性,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旁听者”,教学的成败关键取决于学生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努力,以及教学内容可获得性的难易程度。PBL的特点决定了其应用对象的范围,并不是所有层次、性质的学员都可以开展PBL教学,有研究调查表明,对于很多专业和层次的学生,PBL的优势与作用无法在教学中得到发挥,教学效果并不如预期显著。CBL是基于PBL模式发展而来的全新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担责任,并通过事先准备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核心之处在于强调“引导”。在具体实践中,以典型案例为先导,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水平,发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作用,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教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本教学法中,始终要贯彻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CBL教学兼顾了教师发挥“知识提供者”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两者可以很好的互动,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成就感,又保证了教师传授知识和经验的机会,使学生更易获取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CBL教学的特点使之十分适合职业、任职教育教学,能够使学员充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其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业务水平,满足学员的培训需求。营养学是一门重实践的应用性学科,特别是针对任职教育,重点是培养学员发现并解决部队营养问题的能力。从以往教学经验和与学员的交流掌握的信息来看,学员对实际开展膳食调查、官兵营养状况评价、疾病预防的营养宣教等具体营养工作并不太熟练,而这些正是学员在实际工作中最缺乏和需要的知识和能力。CBL教学为进一步提高任职教育教学培训效果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和新方法,特别是对于军队营养学等实践性强的实用性学科,尤其适合其教学目的。

任职教育论文例7

教室是班主任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学之前首先要进行教室设施景观等方面进行设置。一个和谐健康的教室环境对于教师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有着积极影响,首先教室要给人一种宽敞明亮,安全卫生的印象。教学设备一定要保持清洁干净,桌椅齐全,无脏污、印迹、刮痕等现象,在桌椅上套上桌套椅套,值日生每天做好打扫卫生的工作,桌椅等相关教学设施摆放整齐,在教室内用花盆栽植一些花草盆景,班级的教学、卫生设施要齐全。班级教室还要有专业特色,突出专业氛围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室的醒目位置上张贴与专业有关的人物画像,并附有人物的生平简介、主要成就等,张贴有关人物的名人名言,张贴一些专业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常识,教室可以根据学业期间的重要专业知识点列出一个提纲张贴在墙壁上,供学生复习之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一种家的温馨感觉,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二)做好班级干部的选举培训工作

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认真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通过面对面座谈、家长会的方式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为班级干部的选举人员作出初步的选择。由于学习任务繁重,所以以换届选举的方式做好人员的筛选。选举严格,突出民主,一对一地进行投票选取,即有传统的集体投票方式相似,不是传统的不按照顺序收集投票,统一划正字统计数据,公示结果,而是逐一按照数据对每个学生的投票结果公示。按照自愿的原则,对班干部定期地监督,做好换届工作。对班级干部定期做好培训,说明讲解其工作职责,组织会议,帮助干部解决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

(三)传统与新型教育的有机整合

中学是学生生涯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传统道德教育与新型教育的配合。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日渐叛逆,理智不健全,很容易做出不良过激的事情。班主任老师要加强领导,通过传统的说服教育,为学生讲解以德树人等原则的传统道德教育,将传统的一些历史名人故事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中得到经验教训,教学活动中要运用到传统的听说读写教育形式,课堂中将有利用价值的传统知识传授给学生,传授学生传统的仁义礼智信,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与言行举止,养成做好事做好人的习惯。运用新型职业教育形式,利用网络通过图像视频运用到教师的教学中,生动的视频可以使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可能会比传统道德教育更加深刻地使学生心理得到成长,能够更加严格规范自己,借助PPT幻灯片、3Dmax、CAD等媒体软件来达到直观的教学目的。新型的视频形式,以典型的事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他们所处时期的心理特征。

二、教育管理与德育思想

班主任的职责不单单是纯粹的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是道德素质修养的教育培养。教育是面向现代化的一项伟大事业。所以班主任也要将现代化的一些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管理当中。在继承传统教育管理观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将新时期的先进的教学管理观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加强班主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思想道德素质与职业道德修养,力争做学生心目中的优秀班主任、好教师,做学生们学习生活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的文化课专业技术课程知识的掌握与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做出效仿的典范榜样。

三、教育管理创新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

拉近增加师生的密切联系、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是班主任在教学管理创新工作中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把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队伍作为主要目的,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心爱护学生,听取学生对教学管理和班级建设的意见与建议,尊重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以此来增进与学生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加强学生道德修养方面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

任职教育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教育者角色定位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教育者担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责。教育者主要包括辅导员与任课教师,两者的角色既相异又互补。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并非单纯行政人员,从岗位职责看,辅导员更加偏重管理服务角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肩负重要职责;任课教师主要包含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均属于教身份,专业课教师的岗位职责更加偏重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加偏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工作,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分别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关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开展具有学科特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

2教育者协同作用发挥现状研究

本论文将研究范围聚焦在职业道德教育领域,查阅了相关研究资料,开展了调研和访谈,围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教育者作用发挥问题展开分析,并得出一系列研究结论。

2.1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认知度不高

通过查阅国内相关研究资料可见,当前关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如何发挥教育者的作用的问题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参考价值较高的研究资料不多。一是现有研究大多关注点在于强调教育者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不论是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的协同作用,还是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协同作用,大多泛泛而谈育人理念,强调教师有育人的职责,专门针对职业道德教育展开教育者协作体系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二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成果少,主要表现在操作方案过于理论化,可操作性不够强,归根结底在于教育研究没有找到有效的教育载体,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工作机制。

2.2教育者作用发挥未形成合力

通过查阅国内外资料可见,当前教育者之间尚未形成教育合力,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教育者打单独斗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都不高,教育研究缺乏与职业特点的紧密结合,较少涉及职业道德认知、道德理论方面的教育研究。任课教师仅在专业课教学中偶尔涉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等普遍性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较少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开展较为深入的职业道德教育分析;辅导员则更多从职场礼仪、职场文化等角度泛泛而谈职业规范。总体而言,当前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既缺乏与专业特点的紧密结合,又无法满足职业道德教育的深层次需求,系统性尚有待完善。

2.3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采用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在关于教育形式、教学手段的调研中得出相关结论可见,绝大多数师生都更加青睐实践体验为主、课堂讲授为辅的教学形式,更加认可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演讲讨论法、模拟教学法等教学形式,但这些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应用,被调研师生一致认为当前的教育形式较为单一。

3教育者协同机制研究

3.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培养

树立协同育人的理念。不论是辅导员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该成为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重要成员,明确育人角色,树立协同育人的理念。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的天职,教书和育人两者不可偏废,要正确处理教学、研究与育人之间的关系,教学和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为育人服务,不能将三者割裂而行。在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受教育者的内在德性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育人过程中。

3.2协调发挥教育者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的作用

构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协同配合机制。显性课程,诸如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等都包含着职业道德教育的元素,不论是辅导员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该结合自身所承担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显性课程的教育活动中也包含着隐性教育的元素,教师在课程教学准备、研究、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隐性课程,诸如校园文化、职业道德典型案例等都渗透着职业道德的元素,同样需要教育者们形成合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以校园文化为例,不论是辅导员还是任课教师,在文化育人环节肩负了重要使命。校园文化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细节,同时也是一种价值观的反映,辅导员和任课教师都应当熟悉和认同本校的校园文化,通过个人的行为表现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达到育人效果。为师者应当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道德品格、科学的管理水平、健康的人格修养等等。

任职教育论文例9

1 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现状调查的背景和过程

1.1 调查背景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就是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双重动态塑造过程,基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实现职业兴趣培养、职业性格调适、职业能力提高和职业价值观调整,顺利实现从“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因此,中职班主任作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引路人,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职业生涯教育与班主任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这是每个中职校班主任的重要使命和必备能力。但是在实际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不够丰富,班级管理和活动职教特色不鲜明,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未能有效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能力有待提升。

1.2 调查过程

为了解福州市中职校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和水平,以提高职业生涯教育能力为突破口,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让中职班主任队伍建设专业化。我们特进行此次问卷调查,2015年12月到2016年2月共发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现状调查问卷》180份,调查象为福州市省属和市属11所中职校的一线班主任,回收有效问卷168份,回收率93.3%,男女比例为4:6。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对福州市中职学校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对部分班主任的访谈交流,适时发现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对策以供参考。

2 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从教育意识看, 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意识有余而理论素养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有95.2%的班主任会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有97.6%的班主任认为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说明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是班主任的共识,对职业生涯教育对中职生成长的重要性也持认同态度。

与此对应的是,只有54.7%的班主任表示比较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只有42.9%的班主任满意自己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能力,有49.8%的班主任表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主要由职业指导师完成,只有20.2%的班主任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由班主任完成,说明由于自身能力和理论素养的缺乏,导致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也说明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能力处在起步阶段,提升空间巨大。

2.2 从实践角度看,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以理论说教为主,缺少企业实践体验

调查结果显示(图1),班主任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主要来源于书本理论、网络媒体和生活经验,且学习不系统,以碎片化感知为主。班主任主要学习途径有报刊杂志(50%)、专业书籍(67.9%)、广播电视(48.8%)、网络微信(45.2%),还有77.4%的班主任依靠自身社会工作经验,46.4%的班主任通过就业机构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知识。“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绝大多数班主任由于自身企业实践和职场经验的匮乏,无法现身说法,以空洞的理论说教为主,感染力不够,班级活动的实践性不强。

调查结果显示(图2),大多数班主任呼吁急需创造企业实践的途径和系统学习的机会来提升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能力,其中职业生涯理论学习培训(79.8%)、参观学习(79.8%)、企业实践调查(75%)、引进校企合作(75%)这四个途径成为了班主任认可的,可提升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

图1 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主要来源于(多选题)

图2 您认为提升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实效性的途径有(多选题)

2.3 从教育过程看,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以日常随机渗透为主,缺少全面系统的过程性指导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7%的班主任能够有意识地将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在两年的班主任工作计划中,有69.5%的班主任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在时间上随机安排。与此同时,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内容上也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如图3所示,在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86.9%)、自我认知(85.7%)、职业道德规范(61.9%)等方面,而对于更具职教特色的企业文化(25%)、专业认知(44.1%)、职业价值观(45.2%)等方面内容涉及较少,这和班主任知识能力结构有关。

2.4 从活动形式看,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以常规性活动为主,缺少职教特色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8.6%的班主任会主动根据班级学生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开展班级活动,55.9%的班主任则看情况。对所带班级学生所学专业有20.2%的班主任表示非常了解,有58.4%的班主任表示比较了解生所学专业,有12%的班主任表示知道一点,有9.4%的班主任表示努力了解中。如图4所示,在指导学生开展班级各项活动时,班主任考虑的因素前三位分别为心理素质磨练(82.1%)、社会适应能力(81%)、专业动手能力提升(72.6%),后三位分别为职业性格调适(40.5%)、健康管理(45.2%)、职业兴趣培养(54.8%)。班主任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活动的针对性不足,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认识自己专业的职业要求和职场文化。

图3 您是否围绕以上内容开展过班级主题活动(多选)

图4 您指导学生开展班级各项活动时,考虑过哪些因素(多选)

2.5 从管理创新角度看,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有创新冲动但自信心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92.6%班主任认为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有助于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88.1%班主任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有助于班级管理方法创新。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指导下的中职班级职场化管理,是中职班级管理创新的方向,也是班主任展示才能的舞台。但在班级职场化管理方面,只有15.5%班主任取得明显成效,22.7%班主任效果有限,有45.4%班主任担心班级管理制度会流于形式,有16.4%班主任表示还没尝试。

2.6 从就业指导来看,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以就业教育为主而忽视创业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86.9%的班主任有对班级学生进行择业就业指导,只有13.1%的班主任忽略指导。42.9%的班主任对班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57.1%的班主任直接忽略创业指导。调查结果显示,仅4.8%的班主任非常了解自己班级学生职业发展去向,44.1%的班主任比较了解自己班级学生职业发展去向,高达51.1%的班主任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动态缺乏深入了解。这些数据表明,大多数班主任具备了对学生择业就业指导的意识,但是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不够,觉得把学生送出去就完成任务了,对毕业生实际去向,实际收入水平,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和前景都缺乏研究和跟踪。对学生的创业指导更是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的薄弱环节,平时的班级活动也忽略了对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 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原因探讨

调查结果显示(图5),班主任认为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能力不足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企业工作实践经验不够(83.3%)、不了解企业文化(65.5%)、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素养不足(63.1%),说明制约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能力提高的,首先是企业实践问题,其次是知识结构问题,最后才是观念问题。

图5 您认为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选题)

3.2 对策分析

3.2.1 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体系的研究,为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国情化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不管理论研究,还是教学与实践在我国都处在起步阶段,如何将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中国学生学情相结合,与中国企业文化相结合,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使之服务于职业教育,值得教育工作者去研究。

第二,加强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的专题研究。教育主管部门或相关教育协会机构,每年定期举行以职业生涯教育为主题的德育研讨会,为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交流创造机会。通过经验交流介绍,班主任可就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收集相关论文专著促进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研究。

3.2.2 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领导,凝聚共识,集体参与,为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提供组织保证

首先,凝聚领导层面的共识。职业生涯教育关系学校办学水平,关系到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及就业,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要把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看成职业教育的特色,要在各级领导中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问题,愿意采取措施鼓励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

其次,建立职业生涯教育服务机构或部门,完善配套的政策法规。借鉴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功经验,政府可设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校的组织、指导、协调,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推动学校与企业等社会组织更好地配合实施。

第三,建设以班主任为中心的职业生涯教育队伍。2015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250万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个浩大的工程,调查表明,有63.8%学生希望获得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有不少中职校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或者招生就业办,但很少能够切实履行职业生涯教育的职责,在职业规划行业人才匮乏的背景下,充分调动班主任积极性,有效发挥班主任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作用是最现实的选择,因为他们是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

3.2.3 加强班主任队伍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学习,优化班主任队伍知识结构,为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提供师资保证

首先,建立系统的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培训体系,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是与职业教育联系最密切的新型德育学科,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指导性。通过课堂培训完善班主任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素养和技能。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入校给班主任做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让班主任了解专业发展最新动态,收集更多客观和全面的职场信息,为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加强职业教育类师资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这些教师担任班主任更熟悉职业教育规律,对职业教育的本质有更深的认识,在班级管理中,能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和学生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三,鼓励班主任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的考试。目前全国仅有1万多人取得由国家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千人。班主任通过考试,进一步接受系统、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理论功底和专业水准提高,能为学生提供真正个性化、有价值的全程职业规划教育指导,为满足按师生1:500的比例配备专职就业指导人员的要求创造条件。

3.2.4 加强班级管理创新研究,倡导以“职场化”为目标的班级管理模式改革,为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供经验借鉴

第一,开展职场化班级管理制度的研究与探索。班级职场化管理将班级管理制度企业化,打造班级职场氛围,营造班级企业精神,让学生在职场环境的熏陶下,主动参与职场体验,成为“职场化”的中职生。如企业冠名班制度、公司化组织制度、“7S”管理制度等班级管理制度的创新实践。职场化管理将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和现代企业运作模式相结合,它是职业学校最有生命力的班级管理模式,彰显职业教育的创造力和为企业服务的精神。

第二,开展职场化班级活动活动的研究与探索。班级职场化活动是指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指导,设计以职业生涯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塑造,以适应未来职场的需要。如“自我认知类”、“职业兴趣培养类”、“职业素质拓展类”、“校企业合作类”、“技能展示和(下转第143页)(上接第75页)竞赛类”等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元素的班级活动。中职班级职场化活动设计的开展,改变了中职学校班级活动缺乏鲜明主题,缺乏系统规划,流于形式的现状,让班级活动具有时代气息和创新元素。

3.2.5 加强校企合作,班主任通过企业实践,了解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了解就业动态,构架双向沟通桥梁,为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企业实践经验

首先,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在制度和经费上落实保证。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熟悉了企业管理制度,学习了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能,明确了企业的用人标准,弥补了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利用多种校企合作形式,深化职业生涯教育。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就是在职业院校与企业及行业间建立起多种形式的密切联系,共同打造教育过程,有利于校企互惠双赢,有利于学生和企业的“零对接”。班主任是校企合作的纽带,要亲临企业一线,考察各个工作岗位,帮助学生和企业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校企合作不仅是实践环节的合作,更是学校管理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的融合,是职业道德规范养成教育的实践,是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的时机,更是技能提升的最佳途径。班主任可抓住校企合作时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还可以加深自己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第三,引进就业机构,定期指导。邀请就业咨询机构专家入校给班主任学生做就业专题讲座,介绍互联网时代就业创业的新趋势,企业需求的新特征,就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建议,提高班主任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班主任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对学生创业提供建议和指导,拓宽学生未来就业路径。建立学生就业数据库,实现职场长期追踪,填补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和认知的空白。。

4 结论

在校企文化融合,校企联合育人的职业教育新趋势下,通过理论研究、政策支持、培训交流、企业实践和班级管理实践,有效提升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能力,让教师育人理念与企业精神一致,让班级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制度相承,营造班级职场氛围,是改变目前中职班级管理现状,提升中职班级管理水平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周甜甜.职业素养培育视角下中职班级管理模式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任职教育论文例10

新型空军飞行院校体系确立后,培养适应空军建设转型和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需要的飞行指挥人才,是军委、总部赋予飞行学院新的使命任务。我们紧紧围绕这一使命任务,深入研究飞行人才转机种任职教育的特点规律,积极探索航空理论教学改革,把打牢飞行学员任职理论基础作为人才培养的着眼点,近年来,经过不断优化完善,形成了有特色的转机种航理教学创新发展局面。

一、转机种任职教育质量的制约因素

(一)教育理念的滞后性。飞行院校对转机种任职教育本质内涵和特点规律还把握的不够透彻,研究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部分教学管理者、飞行教员和理论教员甚至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这个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老思路和方法,如果不从根本上彻底转变教育理念,飞行院校转机种任职教育的改革很难落到实处。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陈旧性。由于教学理念转变的滞后,在转机种任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大多都还延续了以往学历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思路和办法,不仅在课程名称上没有太大变化,而且在课程结构、内容体系、教学环节等方面也还没有真正体现任职教育的要求。过分强调课程的体系性、完整性,忽视了任职教育教学对象、教学起点和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的特点,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融入新战法内容不够;以课堂讲授取代外场实习演练等现象。

(三)教员队伍教学能力的差距性。转机种任职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的新内涵,对教员队伍整体教学能力有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员加快转型。目前,教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也不适应任职教育的要求,有部队任职经历和岗位实践经验的教员所占的比例很低,懂战术的教员偏少,这些显然与飞行院校任职教育的教学要求有很大差距。

(四)教学装备与教学手段的不适应性。转机种任职教育的特点是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较强,这就要求飞行院校在内场教学建设、装备器材和教学手段上尽可能的贴近部队、贴近岗位、贴近实战需要。而目前以上方面难以满足飞行人才岗位的需求,一方面是缺乏,另一方面是陈旧。

二、转机种任职教育的特点

一是明确的岗位指向性。飞行学院任职教育主要是利用航空大学基础教育成果,结合飞行部队特点,瞄准空军发展和部队需要,根据飞行院校不同培养对象的岗位任职要求,进行岗位适应性航空理论教育。要求教学紧密结合各机型特点和各专业发展前沿,紧贴岗位需要,紧贴各旅飞行训练实际,紧贴未来作战任务,着力提高飞行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

二是理论指导实践性强。“离开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在飞行学院的理论教育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转机种阶段,第二阶段是高教穿插阶段,在转机种阶段就是要解决好理论指导实践的问题,为飞行学员后期学习飞行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是教学时间短。转机种阶段任职教育具有人才快速生成的特点,教育时间一月左右,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支撑学员在下一阶段飞行训练所必需的理论课程,又要适当考虑其毕业后的岗位任职需求和知识储备。要解决时间紧与任务重的矛盾,必须精选、重组教学内容,强干弱枝、优化模块、优选优秀教员担任教学工作。

三、积极推进转机种任职教育的教学创新活动

(一)努力打造“双员”型理论教员队伍。为了在和平时期储备飞行人才、提高整体作战能力,世界各主要空军大国都先后采取了飞行教官与作战部队飞行员交流的制度,培养了一批既能教学、又能作战的飞行人才。借鉴一下,我们主要加强几点创新活动:一是选拔确定转机种阶段兼职航理教员。由他学员队区队长,两年来不断研究转机种任职教育特点,现已形成了飞行中队长加理论教员的“双员”型教员队伍结构。在转机种任职教育阶段,各单位安排能力素质过硬的飞行中队长,担任区队长,负责各单位学员管理工作,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理论研讨等活动,在课堂上,与理论教员互动,形成教学互补的“双员”型课堂教学模式。二是加大理论教员代职和调研力度。积极安排教员到飞行部队代职锻炼,提高对部队和飞机的感性认识、深入了解岗位的任职需求;结合教育训练任务,积极组织教员外出调研,使更多的教员有机会外出深造,让教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处于军事科技前沿,增强教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二)精心探索转机种教学与地面准备和飞行训练合拍。“教学内容是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它体现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反映教育主体的价值追求以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1]一是在组织《飞行结构与系统》航理教学内容授课时,不仅加大注意对传统教学内容优化组合,还注意针对下步地面准备的内容,加大座舱默画和各设备功能的使用注意事项教学。二是注重打牢战术理论基础。按照学院首长要求,在学员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注意引导学员选择与空中作战相关的内容进行研究,厚实学员的战术理念基础,并设立网盘工作站,积累战略战术知识资料供学员参考。三是不断探索网络教学。由行训练阶段的特殊性,从事飞行训练的学员与理论教员往往相隔很远,训练中遇到问题要向理论教员请教,或理论教员进行集体辅导、远程论文辅导时,采用面对面教学的方式将受到客观条件的很大限制。利用网络可实现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测评、网上论文辅导,既提高效率,又提升了学员学习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