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模板(10篇)

时间:2022-05-20 00:56:19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例1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偏重对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学生语言的应用,如教学方法上,语言知识讲授与语言应用严重脱离;教学内容上,学生学习的语言同真实生活中能够使用的语言有距离;教学模式化、程式化和灌注式的教学,不能有效达到提高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胡慧燕,2009)。这种现象造成目前国内大学生英语学习普遍的问题是: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知识积累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较弱。实践证明,英语公共演讲和辩论是帮助学生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演讲和辩论实践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笔者从2008年起在全校范围开设“英语公共演讲与辩论”创新实践课程,课程以“创新”为导向采取了一些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受学生的欢迎,同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与业界同行共享。

二、实践教学理论依据

心理语言学家Ellis(1994)论证了小组讨论、辩论可增加“输入”和“输出”的机会,从而增强了语言交际能力的习得。Swain(1985)的“可理解的输出假说”倡导,如果“有外在压力的输出”的机会,而不是任何其它输出机会,语言习得就会加快和增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创新,而且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激励他们提高言语交际的质量,即完成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演讲、辩论是一种较高级的交际活动,它们对于言语的流利性、准确性、观点的连贯性、逻辑的严密性、论据的充分性都有一定的要求,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内在压力,但这种压力恰恰是中国学生所欠缺的,有压力方能取得更大进步,这是人们的共识,也和Swain的“可理解的输出假说”一脉相承。

此外,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何克抗,1998:3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认为:“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钟志贤,徐洪建,2000:18)英语辩论非常重视交流与合作,辩手必须与同伴、指导教师有默契的合作,还要学会其他选手的沟通。通过辩论,选手不仅增强了口语能力还加强了与人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本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即学生学习的环境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整体学习环境的有机结合。以“创新”为导向,本课程大胆尝试了一些新的实践教育手段,例如,邀请相关比赛专家、评委客座讲授、联系现场观摩各类全国竞赛、讲解各类比赛实况录像、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培训和实际比赛等。同时,还成立学生辩论社团,让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

本课程还在2009、2010年成功组织了北京工业大学―新加坡国际辩论协会议会制英语辩论培训和邀请赛,邀请来自新加坡的著名国际辩论教育专家Loke教授为同学们进行英国议会制英语辩论培训,并担任比赛评委。来自澳大利亚威尔士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秦皇岛分校、南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矿业大学以及北京工业大学的共计100多名同学参加了此次培训,在为期四天的培训和比赛中,大家相互学习,不仅增长了知识,也促进了友谊。课外实践教学模式中实践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校进行相关讲座、培训,扩大视野

2008年10月,新加坡辩论协会主席loke教授做有关亚洲式辩论的工程大师论坛讲座。

2009年3月18日,loke教授做关于逻辑思维方面的工程大师论坛讲座。

2009年10月21日,Loke教授进行British Parliamentary Debate(英国议会制辩论)的讲座。

2010年1月11日,Loke教授进行有关公共演讲方面的讲座。

2009年1月,举行为期四天的亚洲式英语辩论培训。

2010年1月,举行为期三天的英国议会式英语辩论培训。

2.组织学生到校外参加培训、校际比赛和现场观摩高水平演讲、辩论赛,增进交流

2008年、2009年组织近30名同学参加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英语辩论培训及比赛。

2008年、2009年组织近百名同学现场观摩“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

2008年、2009年组织近百名同学现场观摩“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

2009年10月,组织学生和教师参加北京大学英语辩论培训。

2009年11月,观摩东北亚国际辩论赛。

3.组织校内各类选拔赛,邀请赛,搭建展示风采的平台

2008年10月,“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北京工业大学赛区总决赛。

2009年2月25日-3月11日,组织第14届“21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校内初赛复赛和决赛

2009年4月19日-20日,组织第十三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校内选拔赛四轮选拔赛和决赛。

2009年10月13日-15日在校内组织2009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暨首届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选拔赛.

2009年1月11日-1月17日,策划组织和实施了北京工业大学亚洲式英语辩论邀请赛。

2010年1月11日-14日,举办第二届“北京工业大学-新加坡国际辩论协会英语辩论邀请赛”。

四、创新实践主要成果介绍

本课程创新教育观念,通过分层次搭建语言实践平台和英语学科竞赛,使学生获得持续的创新推动力。同时,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凝聚创新教育力量,形成了英语第二课堂实践创新教学团队。在实践教学的推动下成立了北京工业大学辩论社学生社团组织,在老师的指导下社团学生成为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培养了学生的领导才能并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本课程进行了英语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融合的积极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养了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学生在近年来的国内外英语英语演讲和辩论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1.成立北京工业大学辩论社学生社团组织,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北京工业大学辩论社成立于2008年底,主要致力于在校园内推广中英文辩论,广泛开展演讲与辩论的培训和比赛。辩论社的建立给我校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和学习平台,开拓经济政治视野,提高中英文语言表达水平,培养敏锐辩证思维,在我校建立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辩论社成长成为一个有着完善社团管理运行体制,拥有180余名会员的积极的优秀的学生组织,辩论协会多次协助学校和外语学院主办或承办了大型的演讲与辩论的培训及比赛,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辩论社积极与其他高校建立联系和交流,组织学生参加了北大、北语和北外举行的培训及比赛,学习他人的长处,运用到社团的运行及辩论的教育教学中。另外,辩论社协助外院多次举办了国家及北京市等英语演讲及辩论的比赛校内选拔赛,如“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21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选拔赛等,在整个英语演讲与辩论的教学推广上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2.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课程班自2008年9月开课以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课程班学生在国内外英语演讲和辩论赛中屡创佳绩。其中包括:

2009年4月,第14届“21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黄飞。

2009年11月,第15届“21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北京赛区二等奖 何婉青。

2009年11月,荣获首届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 何婉青。

2009年5月,第十三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三等奖 黄飞、钟果程。

2009年5月,工大代表队荣获第五届亚洲大学生英语辩论赛(Asian University Debate Championship) EFL组(非母语组)第五名

2009年5月,第三届IDEA-XJTU 国际辩论赛中文组辩手一等奖:杜洪吉、李威。

2009年5月,第三届IDEA-XJTU 国际辩论赛英文组辩手三等奖:袁婧雅、姚逖。

2009年10月,东北亚国际英语辩论赛(2009 North Asian Open Debate Championship)晋级英语非母语(EFL)组前八强刘天屹、何婉青。

2010年5月,第十四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一等奖:何婉青、钟果程。

2010年6月,参加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举办的2010澳亚辩论锦标赛:何婉青、钟果程、陈歌。

2010年11月,澳门大学举行的第七届东北亚国际英语辩论赛(North Asian Open Debate Championship)晋级英语非母语(EFL)组前八强。

事实证明,课程班培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部分优秀学生已经被美国耶鲁大学、密歇根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录取,继续深造。

五、结束语

“英语公共演讲与辩论”作为一门实践型课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本课程的建设还需要得到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例如学校教务处认定的12项国际、省部级和校级各类英语竞赛给予的资金的支持和创新学分的认定也是这门课程的必要保障。总之,这门课程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讲都是一个学习、思考、创新与实践的平台,为师生都提供了许多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J].学科教育,1998,(3):30.

[2]胡慧燕.大学英语改革的困境与出路思索.中国校外教育,2009,(8).

[3]钟志贤,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J].中国电化教育,2000.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例2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在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的形式下,由国际英语大赛组委会和英语沙龙杂志社在全国发起的一项赛事。其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不亚于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ational English Contest for College Students 简称NECCS)和全国CCTV大赛。因而此赛事受到了全民的关注,尤其是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的重视。其宗旨不仅仅是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有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新人,更多的是想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以增进中外了解和友谊为使命的新人。正如大学生英语竞赛一样,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不干扰正常教学,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它是作为一种积极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的,对英语教学起着一种良好的促进作用(李树德,2009)。总体而言,此类赛事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此赛事包括大学组和成人组。下面,笔者就大学组的赛事做一评述。

一、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

在地球因全球化的加剧而得名“地球村”的今天,英语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国际舞台上学术思想的语言、科学研究的语言、技术发展的语言、国际贸易的语言以及各种娱乐和消遣的语言,是地地道道的国际通用语。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试用“流利或合理的”英语的人口已多达十几亿与时俱进,占了全世界人口的1/5以上。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英语已不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的专有话语,而是已经成为了全球化下的国际通用语。然而,当我们在借助英语了解外部世界的璀璨之时,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作为华夏子孙的年轻的我们肩上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把中国,一个具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的世界文明古国的优秀灿烂的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来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推动中外交流的脚步,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的指导思想是紧跟时展的,是与时俱进的,附和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利益的论文格式。建立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交流大使选拔赛的目标也就成了: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有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新人;选拔出一批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以增进中外了解和友谊为使命的新人。其终极目标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凭借英语语言的优势,汲取其他文化的精髓,丰富、充实本民族文化,即达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故为今用、洋为中用;通过交流,让不同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互相包容、相互学习、和平共处、共同繁荣,从而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

二、灵活多样的题型、丰富多彩的内容

1. 灵活多样的题型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题型灵活多样,有:即兴演讲(impromptu speech)、看图说话(picture description)、听力题(listening comprehension)、影视配音(dub for movie or television),和写作(writing)等。题型设置可以说是包含了听、说、读、写、译等五大技能的检测,能全面考察参赛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精神,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促进其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各赛区的选拔赛可根据自身的特点、不同的赛程对其提供的题型进行筛选、改动。在云南赛区各高校组织的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中,昆明学院和昆明理工大学两所高校的赛事受到了云南省教育厅的表彰。下表是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云南赛区昆明学院选拔赛的题型。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云南赛区选拔赛(昆明学院赛区)

 

比赛项目(Items)

时间(Time)

要求(Requirement)

分值(Points)

得分 (Score)

1.自我介绍

Self-

introduction

1 minute

选手表现大方,介绍方式有特色、有创意

(natural and creative)

10分

10 points

 

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Questions & Answers

2 minutes

选手所答信息准确、全面(precise and comprehensive)

30分30 points

 

3.即兴演讲

Impromptu Speech

3 minutes

选手审题准确与时俱进,语言表达流畅、有条理、有见解;肢体语言运用恰当

(fluent, well-organized, with proper body language)

40分

40 points

 

4.才艺表演

Talent Show

1-2 minutes

选手表演到位,台风自然,有民族特色

(natural,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例3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在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的形式下,由国际英语大赛组委会和英语沙龙杂志社在全国发起的一项赛事。其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不亚于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ational English Contest for College Students 简称NECCS)和全国CCTV大赛。因而此赛事受到了全民的关注,尤其是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的重视。其宗旨不仅仅是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有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新人,更多的是想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以增进中外了解和友谊为使命的新人。正如大学生英语竞赛一样,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不干扰正常教学,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它是作为一种积极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的,对英语教学起着一种良好的促进作用(李树德,2009)。总体而言,此类赛事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此赛事包括大学组和成人组。下面,笔者就大学组的赛事做一评述。

一、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

在地球因全球化的加剧而得名“地球村”的今天,英语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国际舞台上学术思想的语言、科学研究的语言、技术发展的语言、国际贸易的语言以及各种娱乐和消遣的语言,是地地道道的国际通用语。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试用“流利或合理的”英语的人口已多达十几亿与时俱进,占了全世界人口的1/5以上。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英语已不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的专有话语,而是已经成为了全球化下的国际通用语。然而,当我们在借助英语了解外部世界的璀璨之时,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作为华夏子孙的年轻的我们肩上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把中国,一个具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的世界文明古国的优秀灿烂的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来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推动中外交流的脚步,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的指导思想是紧跟时展的,是与时俱进的,附和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利益的论文格式。建立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交流大使选拔赛的目标也就成了: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有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新人;选拔出一批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以增进中外了解和友谊为使命的新人。其终极目标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凭借英语语言的优势,汲取其他文化的精髓,丰富、充实本民族文化,即达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故为今用、洋为中用;通过交流,让不同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互相包容、相互学习、和平共处、共同繁荣,从而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

二、灵活多样的题型、丰富多彩的内容

1. 灵活多样的题型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题型灵活多样,有:即兴演讲(impromptu speech)、看图说话(picture description)、听力题(listening comprehension)、影视配音(dub for movie or television),和写作(writing)等。题型设置可以说是包含了听、说、读、写、译等五大技能的检测,能全面考察参赛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精神,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促进其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各赛区的选拔赛可根据自身的特点、不同的赛程对其提供的题型进行筛选、改动。在云南赛区各高校组织的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中,昆明学院和昆明理工大学两所高校的赛事受到了云南省教育厅的表彰。下表是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云南赛区昆明学院选拔赛的题型。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云南赛区选拔赛(昆明学院赛区)

 

比赛项目(Items)

时间(Time)

要求(Requirement)

分值(Points)

得分 (Score)

1.自我介绍

Self-

introduction

1 minute

选手表现大方,介绍方式有特色、有创意

(natural and creative)

10分

10 points

 

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Questions & Answers

2 minutes

选手所答信息准确、全面(precise and comprehensive)

30分30 points

 

3.即兴演讲

Impromptu Speech

3 minutes

选手审题准确与时俱进,语言表达流畅、有条理、有见解;肢体语言运用恰当

(fluent, well-organized, with proper body language)

40分

40 points

 

4.才艺表演

Talent Show

1-2 minutes

选手表演到位,台风自然,有民族特色

(natural,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例4

一、什么是双创

什么是“双创”?“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基于转型发展需要和国内创新潜力提出的重大战略,旨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无穷智慧和创造力,让那些有能力、想创业创新的人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实现靠创业自立,凭创新出彩。

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最早是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当时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各种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他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国家为推进双创已出台了很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创新创业环境,人们选择就业或创业的余地增加了,在不少领域出现了很多创业创新亮点,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不断涌现,双创在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凸显。

二、双创与高职教育改革的关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经济竞争越发激烈,而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创新创业型的人才则成为竞争力的核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的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业创新的风潮。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另一方面,就业形式也越来越严峻。为了缓解就业形式的紧张,需要更多的求职者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课提。同普通高校相比,职业院校学生在生源综合素质、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相对薄弱,求职时学历层次上处于劣势。但是,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学生在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相对更好,在工作岗位上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同普通高校相比,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办学规模和办学经验相对不足。因此,在加强职业高校学生技能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双创”教育,成为职业高校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求。

三、双创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双创”的成败在人才。人才是关键。全球化大背景下,对英语人才提出更高的水平要求,这就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应用提出更大的挑战。同时,地方高职院校需要区域经济支撑扶持,使其培养的人才更好的服务社会。当下双创教育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双创教育要有成果、出成绩最后一定是要与课程相结合的。根据双创的内涵和精髓,对当下的高职英语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双创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如下:

(一)双创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目前,尽管创新创业教育从全国已经铺开,但是各高校的工作重心还是围绕在建立创业学院、开展创业设计类竞赛、建立专门组织机构、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等方面,未能深层次的融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个人认为只是一些竞赛对双创的拉动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竞赛毕竟是竞赛,它不是实战。另外,竞赛的参与度总是有限的。一个比赛不可能让所有人都锻炼到。

(二)双创的融入不强

当下很多高职学院的英语教学主要以过级为主。整个教学安排是为了过级而过级,未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英语的日程教学工作中。大部分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来讲解单词、短语,分析句子结构等,对有关创新创业的内容讲解的很少,有关创新创业的案例也很少跟同学们用英语来分享。

(三)教师对双创的把握能力不到位

很多高职的英语老师对双创的认识有限。双创不是讲讲理论就可以的,这个知识必须要有企业经历或者创业经历的老师才可以讲解清楚。很多时候由于我们的高职老师没有双创的经历,因此老尽管会很努力的参阅很多资料开展备课工作,但是由于没有亲身经历,因此讲解起来总是无法一针见血、重点突出。

(四)学校对双创英语改革的支持不全面

双创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融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需要全面地对接。从人才培养到授课计划,从师资力量到实训场地,这些都是学校大力支持的。其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做不好,那么双创和高职英语教学的结合就可能出现问题。

(五)高职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不大

高职学生尽管了解英语的重要性,但是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大时既定事实。很多有兴趣的也是一时的,很难持久。这个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再加上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不好,学习习惯也不好,所以老师讲学生当天书来听的现象很普遍。

(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探究精神

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是比本科差的,不然就读本科去了。所以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很差。对知识缺乏追求和探索的动机。这个是比较棘手的问题。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学生对英语持无所谓的态度。可学可不学,可听可不听。这个问题不解决,想提高同学们的英语能力就很难做到。

四、双创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建议

(一)根据不同专业,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度”。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中对英语课程要求是“英语教学是学校提升层次和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是为各专业服务的公共基础课,是各个专业的必修课”。因此,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采用及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学习水平制定不同的目标,建立适应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阶段性的英语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实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学习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师资培训

好学生才有好老师。既然要求我们的老师既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又要在教学中融入p创的培养内容,这就需要加强的高职英语专业师资的培养和训练。培训方式可以把专家请进来,也可以把我们的老师送出去。通过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达到提高教师授课能力的目的。

(三)争取学校的支持

教学改革离不开学校的支持。高职英语教学是为了培养全球化的人才。我们的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全球化人才。对中国梦有重大的期待,学校全力以赴培养双创型的人才就是跟党走、跟政府走的最好诠释。因此我们的学校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个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四)改革教学模式

双创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应该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动手动口、主动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我们的教师只做引导者,并结合高科技、新媒体,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增加让学生进行操作的时间。鼓励校企合作,使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及时的用到企业中学以致用。

(五)教学方法改革

双创背景下的英语教学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因此我们要推行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上充分体现“学习灵活、方法有趣、效果有益”的教学方法,以任务型教学为手段,结合情景模拟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实训中心协作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等等。同时创设英语学习情景,大力开展第二课堂,举办各种英语活动,如听力比赛、阅读比赛、词汇比赛、口语比赛、翻译比赛、写作比赛、配音比赛、电影比赛、商务竞赛、话剧节等等。

(六)考核评估改革

科学的考评模式具有正确的导向性,激励性和实效性。反之,不科学的考评模式将桎梏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高职英语教师应积极改革高职英语现在纯知识性的考核模式,以“应用”作为高职英语考核的主要模式。学院现在评价机制为平时成绩占40%,期末笔试成绩占60%。按照越来越注重过程性评价的要求,将把平时成绩形成性的评价设为60%,侧重学生的努力程度,把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设为40%,侧重学习的效果。在考核评估中增加口试、笔试、课堂复习情景扮演、案例分析、小组汇报、每单元课后复习等相关的考核评估,作为总成绩的考核评估形成部分。并对学生获奖进行学分奖励,激励学生们多参加部级省级市级等的英语竞赛活动。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例5

李克强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最早是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当时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各种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他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国家为推进双创已出台了很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创新创业环境,人们选择就业或创业的余地增加了,在不少领域出现了很多创业创新亮点,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不断涌现,双创在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凸显。

二、双创与高职教育改革的关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经济竞争越发激烈,而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创新创业型的人才则成为竞争力的核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的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业创新的风潮。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另一方面,就业形式也越来越严峻。为了缓解就业形式的紧张,需要更多的求职者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课提。同普通高校相比,职业院校学生在生源综合素质、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相对薄弱,求职时学历层次上处于劣势。但是,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学生在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相对更好,在工作岗位上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同普通高校相比,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办学规模和办学经验相对不足。因此,在加强职业高校学生技能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双创”教育,成为职业高校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求。

三、双创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双创”的成败在人才。人才是关键。全球化大背景下,对英语人才提出更高的水平要求,这就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应用提出更大的挑战。同时,地方高职院校需要区域经济支撑扶持,使其培养的人才更好的服务社会。当下双创教育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双创教育要有成果、出成绩最后一定是要与课程相结合的。根据双创的内涵和精髓,对当下的高职英语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双创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如下:

(一)双创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目前,尽管创新创业教育从全国已经铺开,但是各高校的工作重心还是围绕在建立创业学院、开展创业设计类竞赛、建立专门组织机构、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等方面,未能深层次的融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个人认为只是一些竞赛对双创的拉动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竞赛毕竟是竞赛,它不是实战。另外,竞赛的参与度总是有限的。一个比赛不可能让所有人都锻炼到。

(二)双创的融入不强

当下很多高职学院的英语教学主要以过级为主。整个教学安排是为了过级而过级,未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英语的日程教学工作中。大部分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来讲解单词、短语,分析句子结构等,对有关创新创业的内容讲解的很少,有关创新创业的案例也很少跟同学们用英语来分享。

(三)教师对双创的把握能力不到位

很多高职的英语老师对双创的认识有限。双创不是讲讲理论就可以的,这个知识必须要有企业经历或者创业经历的老师才可以讲解清楚。很多时候由于我们的高职老师没有双创的经历,因此老??尽管会很努力的参阅很多资料开展备课工作,但是由于没有亲身经历,因此讲解起来总是无法一针见血、重点突出。

(四)学校对双创英语改革的支持不全面

双创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融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需要全面地对接。从人才培养到授课计划,从师资力量到实训场地,这些都是学校大力支持的。其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做不好,那么双创和高职英语教学的结合就可能出现问题。

(五)高职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不大

高职学生尽管了解英语的重要性,但是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大时既定事实。很多有兴趣的也是一时的,很难持久。这个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再加上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不好,学习习惯也不好,所以老师讲学生当天书来听的现象很普遍。

(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探究精神

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是比本科差的,不然就读本科去了。所以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很差。对知识缺乏追求和探索的动机。这个是比较棘手的问题。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学生对英语持无所谓的态度。可学可不学,可听可不听。这个问题不解决,想提高同学们的英语能力就很难做到。

四、双创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建议

(一)根据不同专业,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度”。??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中对英语课程要求是“英语教学是学校提升层次和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是为各专业服务的公共基础课,是各个专业的必修课”。因此,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采用及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学习水平制定不同的目标,建立适应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阶段性的英语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实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学习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师资培训

好学生才有好老师。既然要求我们的老师既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又要在教学中融入?p创的培养内容,这就需要加强的高职英语专业师资的培养和训练。培训方式可以把专家请进来,也可以把我们的老师送出去。通过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达到提高教师授课能力的目的。

(三)争取学校的支持

教学改革离不开学校的支持。高职英语教学是为了培养全球化的人才。我们的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全球化人才。对中国梦有重大的期待,学校全力以赴培养双创型的人才就是跟党走、跟政府走的最好诠释。因此我们的学校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个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四)改革教学模式

双创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应该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动手动口、主动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我们的教师只做引导者,并结合高科技、新媒体,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增加让学生进行操作的时间。鼓励校企合作,使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及时的用到企业中学以致用。

(五)教学方法改革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例6

【中图分类号】 H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008-2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脚步的日趋加快,英语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英语公共演讲能力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能否成功的重要核心竞争力之一。英语公共演说、答辩、即兴演讲等频频出现在招生面试、招聘、教学竞赛等场合,形式有所不同,但往往是必要环节,这些形式涉及英语演讲能力的方方面面,要求当事人具备良好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的要求,高校学生,除了掌握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以外,更应该从与英语演讲相关的培训与训练中有效促进思辨能力、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等综合技能。

近年来由国家教育部、中央电视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等单位面向全国举办英语竞赛活动。其中以口语形式为主尤其是英语公共演讲的赛事由于其集挑战性,受众广泛,娱乐性等特点,经过宣传,媒体,网络等报道,在国内外往往产生广泛的影响。对参加赛事的高等学校,院系或学生个人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与发展作用。

笔者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青海师范大学设立了“大学生英语竞赛与口语培训”项目,为我校学生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以参加国内省内各类英语竞赛。该项目对学生英语素质及英语公共演讲能力的提高都有重大的意义。该培训项目自实施以来,经过项目培训的学生往往在校级和省级比赛中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和我省参加由中央电视台和外研社举办的部级英语演讲比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学校在省内国内的知名度得到提升;同时也为参赛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另外由于近年来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及教师招聘考试也加入了即兴演讲环节,由此使得英语演讲比赛培训具有了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培训模式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一)培训模式的目的

探索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选手培训模式旨在设立优秀英语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储备人才库,形成良性循环的培训机制和人才流动选拔机制,以随时准备推荐优秀选手参加省内及国内的各类英语口语类竞赛,改变过去每次英语演讲大赛前临时指派指导教师、临时组织学生参赛、比赛成绩欠佳的多年被动模式,避免国内大赛前临阵磨枪,优秀人才不足的困局。实践证明该培养模式确实为我校学生在全国演讲大赛的表现带来了质的改变。

该培训实践具有长期性,流动性(学生入学,毕业)和前瞻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优秀英语口语人才匮乏的问题、同时培养具有思辨能力,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优秀英语人才,并且使英语教学更加切合实际,贴近学校和学生的需要。该培训模式在青海省内为首创,适合以我校为试点,在培训项目成功后可在省内推广。

(二)培训模式的意义

首先,教育部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尽管大多数学生都有说一口流利英语的意愿,却苦于课时少班级人数多等难以突破的障碍,无法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口语训练。除了少数基础好、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外,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词汇局限、结构松散、内容浅显,从质和量两方面来看,语言运用的深度和广度都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从而难有明显的提高。课后由于缺乏语伴,缺少指导,自己主动进行的口语训练计划也难以实施下去。因而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成为语言学习的瓶颈始终难以得到提高。而针对竞赛的口语培训重在信息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浅层次的口语交流,就某一话题进行挖掘阐述。通过真实的有准备的语言实践和语言输出,英语学习者有机会真正盘活所学的词汇、句法,把消极易忘的语言知识内化为语言技能,从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另外,国外高校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提出新鲜的观点一般都是以鼓励为主。为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作为语言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发大脑,养成认真、多角度、多层次深入思考的习惯,苦思多疑,多提问题,并学会推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到演讲实践的语言活动中,要做到吸引听众,就必须有新鲜的见解或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因此有必要提醒学生在准备演讲时避免人云亦云,空发议论,不具体,无例证的思维习惯,在选择话题或表述方式时要有独立性思考。口语培训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组织得体的语言。要提供能够吸引听众注意力的语言材料,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必然要深入思考,发掘新鲜的内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要让听众听懂且印象深刻,还需要学生选择合适的语体并对重点信息的适当重复。整个过程都需要积极思考,如对听众的需求分析,内容安排,组织结构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习拓展思维能力、搜索及整合信息的能力及其它在实际工作中有重要价值的各种素质。

(三)培训模式的原则

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培训模式应遵循英语口语教学的原则。首先,增强学生适应语境的能力,重新激起他们练习口语的积极性,营造综合运用语音的交际环境,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其自信心。在具体的操作中,训练学生在不同语境中对不同话题的反应, 提高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判断能力,增加语言练习的机会,提高谈话质量。其次,克服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的困难,鼓励大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努力增加信息的输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广泛涉足英文报纸、新闻、电视节目等,紧扣时代脉搏,同时又吸取各家之言,拓宽眼界,学习从多方面、多角度看待事物。信息的积累和丰富能够增加学生的谈资,使其有感而发,言之有物, 言之有理。再者, 在不断积累扩大词汇量的同时, 突破纯语言形式的操练, 将词汇运用到具体的语境中, 自行发觉总结词汇的使用规律。并且, 应该进一步了解目标语的文化背景和行为习惯, 努力摆脱母语的思维惯性和表达方式对目标语使用的影响, 尽量采用适合于目的语语境的语言形式。

三、符合现状的培训模式:长期培训+赛前集训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与实践,笔者采用将开设英语公共演讲课与演讲团队集训相结合模式,为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培训人才并取得一定成绩。实践证明:该培训模式是目前适用于我校及我省的有效培训模式。

(一)长期培训:开设英语公共演讲课

英语公共演讲课的设立在青海高校属首创,在全国高校英语教学中也处于探索性阶段。目前国内试开设本课的学校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等少数高校。笔者在青海师范大学开设“英语公共演讲”的全校公选课,旨在促进我校英语口语教学的长期发展和增加大学生参加英语竞赛的实力。传统的口语教学由于长期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操练和语境教学的导入流于表面化,造成学生在学习英语多年后仍然开口困难,该课程的设立帮助学生英语口语交流突破基本的会话层面、培养其在公共场合连续发言的能力。培养具备高综合素养的外语人才。如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注重逻辑思维力、组织构架、自信心的培养等。提高了学生社交能力,为学生今后求职打下基础,使我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英语公共演讲课是英语口语教学新课型,同时旨在突破传统口语教学单纯语言训练队的模式,在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已扎实的前提下运用语境教学,以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能力、进行有效交际、成为成功的交流者作为最终训练目标。以2013年为例,选修该课的学生人数达到99人,另有未能选修此课,前来旁听的学生合计人数为106人。学生出勤率较好,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一些学生在完成必要的任务以外,还积极主动地要求在全班演讲,并请老师和同学们给予反馈意见。该课程的设立为我校培养了优秀的外语毕业生人才,也为我省培养了优秀的具有过硬语言能力、胜任多种语境的立体型外语人才。

(二)长期培训: 建立演讲团队

该演讲团队培训对象为全校范围内的优秀英语演讲人才,主要为全国各类英语演讲赛事及教师技能大赛选拔,培养,储备人才。鉴于演讲团队英语授课和培训的性质,对入选学生要求较为严格。学生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及出色的英语基础,要求学生至少通过国家公共外语四级考试。在经过自我测评、教师评估等环节后,第一轮入选演讲队的选手应按要求选修或旁听英语公共演讲课。在进行几周教学课后,笔者会通过平时课堂观察和学生表现,第二轮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演讲大赛集训团队,该团队成员人数固定在5-6名,实行末尾淘汰制。以每周二次实践课的形式授课,上课期间采取高强度、反复操练、定期内部比赛的模式,在全国演讲比赛前三到四个月确定最终的2-3名种子选手,再进行赛前突击培训。

(三)赛前集训

赛前集训即为比赛前三到四个月对种子选手进行的强化训练。培训主要分为单独培训与团体培训两种方式。单独培训即根据每个参赛选手的特点,指导教师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为选手量身定做赛前准备进度、听说读写任务及与指导教师赛前演练时间。团体培训即请各位种子选手到场,根据比赛流程模拟比赛,各选手参加每一环节并在每一比赛环节结束后互相点评,最后由指导教师总结点评,团体培训的目的为集思广益,共同成长。两种培训模式结合,使赛前培训的节奏紧张有序、选手能合理安排赛前宝贵时间。实践证明该模式效果良好,帮助选手从容应战并且捷报频传。

四、培训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一)课堂应用与实践

近年来笔者为青海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开设英语公共演讲公选课,具体操作如下:本人在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担任专业课的任教,同时担任英语公共演讲课的教学。公共演讲课程是面向全校的公共选修课。主要教材是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同时应用的其他教材有:《英语演讲选评100篇》、《英语演讲实训指南》和《英语演讲比赛参赛指南》。此课程主要由两种形式组成,一种教学课,一种实践课。公共演讲的教学课是这样进行的:开始上课时,请学生就上次布置的演讲题目进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教师及同学给予点评和反馈,内容包括语言特色、礼仪知识,着装要求等知识。上课开始向学生发放讲义,这部分内容主要来自于课本和补充材料,目的是为学生演讲准备和演讲技巧提供基本指导。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演讲范例(主要来自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和《英语演讲选评100篇》两书的配套光盘),进一步为学生解释讲义内容要点。教师以双向交流的形式与学生对观看的演讲视频进行点评、并介绍与之有关的演讲技巧,如身体语言、语言表达等。教师布置即兴演讲题目,请学生就题目准备两分钟后上台来演讲,教师做总结性点评。

(二)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应用与实践

这种以上教学课为基本形式,辅助以团队集训并层层选拔的比赛选手培训教学模式,在近几年内为我校培养了多名优秀的演讲大赛参赛选手。未能入选集训队的同学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对英语公共演讲的极大热情,并且以优秀选手为榜样,激励自己更加勤奋地学习。该培训模式成功地将我校学生推向全省乃至全国的英语演讲舞台,历年来青海师范大学学生在英语演讲大赛中屡屡获得省级一等奖及二等奖,并分别在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分别取得了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的好成绩。笔者也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全国二等奖的成绩。该培训模式的实践和对学生的培养在全国英语竞技舞台上大大提高了青海师范大学的知名度,提升了青海省英语口语教学的形象。同时我们培养的参赛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竞争中,常以良好的综合素质为自己争取到好的工作,历届获奖选手纷纷以自身过硬的综合素质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全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名列前茅,目前均就职于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

五、结语

总之,“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和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自创办以来,已成为两项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英语演讲赛事,也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英语能力大赛。而在全国范围内,我省的学生起点较低,从资讯、能力、学习外语环境方面与省外学生有差距,在全国大赛中很快显露出不足。由此培养并提高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应变能力,不断完善并实践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选手培训模式,力争我们的选手在全国比赛中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将是一个长期且极具意义的目标。

参考文献:

[1]Lucas,S.E. 2010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10th Ed)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李少红.论大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多途径培养[J].丽水学院学报,2008,(8).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例7

1.新《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介绍

1.1新《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的背景

仲伟合(2012:13)指出:“目前,英语专业面临着一个极大的挑战――专业标准的挑战。原来的英语教学大纲,已经有13年的历史,滞后于现在的人才培养、滞后于现在国家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要。我们接下来怎么办?就是一个,要‘change’。在新形势下,迎接外语学科的发展和变化,我们还面对教学理念的挑战、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挑战、教学队伍建设的挑战、教学管理模式的挑战,这些挑战都是我们要去深深思考的重要问题。”新国标的制定就是在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1.2新《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意义

新国标的出台继承并发展完善了之前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首先在学科分类上,把英语归为人文学科,其意义在于改变人们以往对英语是工具学科的认识。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功之外,还应具备全球化的理念和国际化的视野,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实践能力。 新国标较之前的版本,更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关注和培养。

从课程框架的维度上谈,新国标更突出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以及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特色。其反复强调英语专业必修课旨在强化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提升人文素质,提高学习能力,这对新时代新背景下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相关课程的建设和改革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考方向。

2.“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2.1“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赛事介绍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公益大赛,于2002年创办,在国内外广受关注,已成为全国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英语演讲赛事。英语演讲能力是国家未来发展对高端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端人才外语能力、思辨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比赛环节设置包括定题演讲、即兴演讲、回答问题等部分。此项赛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综合能力的舞台,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高端外语人才,更为高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改革方面提供了风向标。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都以“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为良好契机,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2.2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命题演讲部分命题

“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开办以来的命题演讲题目如下:2002年为:My Virtual University;2003年为:The Future Is Now;2004年为:Man and the Internet;2005年为:The Greatest Invention in My Eyes;2006年为:Unity and Diversity;2007年为:Global Citizenship Begins at Home;2008年为: 1+1=2?; 2009年为: Cultural Smart or Science Intelligence? ; 2010年为?摇?摇?摇?摇 Is My Top Concern;2011年为:A Word That Has Changed the World;2012年为:What We cannot Afford to Lose;2013 年为:When Socrates Meets Confucius;2014年为: Change the Unchangeable; 2015年的命题演讲题目则是一段视频,内容取自《庄子-大瓠之种》,视频内容引用其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肴淮笠玻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萁_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萁_,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萁_,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命题开放,题目自拟。

2.3“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命题演讲部分命题特点及其趋势分析

自赛事开展以来,命题涉及的话题从最初的关注学生生活、大学校园(2002年),逐渐发展成关注社会发展、 民生动态,例如2004、2005年的命题,都说明了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关注时事的要求,近几年的命题还涉及了哲学范畴,例如2013年的“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的题目设计,题目越来越开放,例如2010年的辩题是半开放的,而2015年则完全是开放的,除此之外,2015年的命题对外语专业的学生是一个极好的提示,即外语专业的学生不能只注重了解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和思维模式,而忽略自己本族语和其背后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因为只有更好地了解了自己,才可更好地了解别人,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总而言之,这些题目的设置都以国际化人才要求为标准,融入了人文精神、思辨性、拓展性和创造性等关键要素,这与新《国标》的要求恰好殊途同归,相得益彰。

3.高校演讲课程的现状及其改革措施

3.1英语演讲课开设现状

英语演讲是训练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综合课程,学生通过演讲,不仅仅锻炼提高了基本的语言能力,还需要具备判断、分析、调研、推理、思考和总结等综合素质,才能达到有效传播和交际的目的。根据之前的教学大纲要求,开设的演讲课程大多数在高年级阶段,多为选修课,大多数仅仅为一学期,形式也大多为“I do,You watch”即“教师做,学生看”的初级阶段,而一学期的时间限制,最多只能涉及 “ I do,You help”即“教师做,学生辅助补充”的初级阶段,距离“You do,I help”即“学生做,教师辅助补充”和“You do,I watch”即“学生做,教师看”的阶段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根据课程时间上和内容上的设计,教师很难对英语演讲所涉及的技巧、策略,以及内容上信息的采集、汇合、整理和输出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一学期的时间只能对英语演讲从最基本的形式上形成粗浅的认识,很难从演讲方法策略上和信息量上达到提升,更不要奢望学生从演讲课上在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和人文素养层面有所转变和突破了。此外,在教材的使用上,目前还没有形成类似精读课等成熟课程体系下的教材使用体系,无论是从系统性还是时效性上来说都受很大制约。最终的评估系统往往止步于“终结性”的考核,而忽略的“形成性”的评价(文旭,夏云,2014)。综上,很多高校现在开设的英语演讲课程总体呈现出“时间短、层次浅,不规矩、不系统”的问题。

3.2英语演讲课改革举措

英语专业学生在之前大纲的要求下,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课程设置的主攻方向是语言基本功,提高目标语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和学生的主攻方向为语音语调的模仿训练、语篇的复述、单词的背诵积累等语言学习的机械训练,而非独立思考下形成的创造性活动(任文,2013)。在课堂内外,学生和教师投放在针对目标语学习下新的思维模式的习得和思辨创新能力的培养极其有限。2008年,英国学者Annie Fisher强调了英语教学的重点应该从“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转向“语言的批判性理解和表达”(Fisher Annie,2008)。正如《入世与外语教育》课题组指出:我国的外语专业长期以来不重视人才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英语专业毕业生思维逻辑性的条理性较差,缺乏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张艺琼,2010)。思辨能力作为当代社会对优秀人才需求的一项核心竞争力,应该并必然成为外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与语言能力的培养方式不同,思辨能力的培养不可以一蹴而就,不是通过相对机械的模仿、背诵而获得,更多情况下是种相对漫长的点滴“渗透”过程。所以英语演讲课程的开设,可以尝试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连续开设到高年级阶段,从思维方式、逻辑安排和语言形式训练几个方面保持连贯,不同阶段设定不同话题和目标,真正把演讲作为一门学问和外语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来认识和系统地传授。对于任课教师的选择,也需要侧重连贯性和团队建设的宗旨,学期和学期之间在话题广度和深度上的承接、教师与教师之前在各自特长上的承接都需要成为此门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教师除了在语言基本功夯实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活跃开放的思维方式和持续的学习精神等综合素质。因为这样的课堂不需要灌输,而更需要启发和引导。

4.结语

英语演讲作为课程创新体系与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下的代表课程,是践行新国标中反复强调的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基础上的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培养的最佳代表。作为全国最权威的英语演讲赛事,“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的举办,以其高度的业界认同也为高校英语专业演讲课程的建设和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和发展方向,其举办十余年内所涉及的命题均呈现出维度广、热点多、实效强等特点,而这些特点也从另外一个侧面映射出对英语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对高校英语专业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改革的迫切需要。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国标的颁布和实施,以及“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的命题趋势在强调人文素质的提升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方面相得益彰,完美契合,更为高校英语演讲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战场。

参考文献:

[1]Fisher Annie. Teaching Comprehension and critical literacy: Investigating guided reading in three primary classrooms [J].Literacy,2008,42(1):19-28.

[2]任文.再论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辩能力:“缺席”还是“在场” 兼论将思辩能力培养纳入外语专业教育过程――以英语演讲课为例[J].中国外语,2013(1):10-17.

[3]文旭,夏云.全人教育在外语教育中的现实化[J].外语届,2014(5):76-82.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例8

一、英语技能大赛对中职英语教学理念的影响

从英语技能大赛的一些典型的题目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于中职英语教学要求的发展趋势。诸如字谜、猜词、演讲、中西方文化知识问答、英文歌曲演唱等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其共同点都是对于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应用实力的考察。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要注意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们这些素质。然而在目前的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受条件所限,满足这样的要求我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往往被一些单一的流行的教学方法,诸如交际法(CLT)、全身反应法(TPR)、暗示法等所限,不能创新发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其实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学生主观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学生能力本位教学观念,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单一教学方法,要博采众长,重视英语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从而结合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

二、英语技能大赛对中职英语教学设计的影响

“教法大于内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的其实是一个道理:好的老师传授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知识的方法。这就对我们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技能大赛中的一些口语大赛,往往采用的是“脱稿发言”、“情景交流”等形式,其内容往往与职业教育的内容息息相关。对于我们中职英语教师来说,就要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引入职业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往单纯以语言知识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的模式。在一些英语技能大赛中我们也经常看到“分组对抗”的比赛模式,通过这样的模式可以激发参赛选手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这同样也可以借鉴到我们中职英语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在课堂上组建多人的学习团队,在课堂上积极组织其进行讨论,在课下也可以互相帮助,这样大家在团队学习的氛围中,可以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三、英语技能大赛对中职英语教材设计的影响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例9

一、引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融入在了高校教育中。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确定了9所高校作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2015年7月30日,由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资委联合举办了“全国高校实践育人暨创新创业现场推进会”,首批有50家高校获得“全国高校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的授牌。截止2014年,有48万大学生通过“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创业,预计到2017年将有超过80万大学生加入创业队伍[1]。北京林业大学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院校,也在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创业教育和实践,在外语学院依托行业特点,建设富有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开展丰富的创业教育活动,使外语专业大学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二、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与相关研究

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高校创业教育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创业意向,并且会降低学生创业中的盲目和非理性因素,提升创业意向与所学专业的匹配程度(朱红和张优良,2014)[2],受过一年创业训练营培训的学生就业速率就要比其他学生快10%左右[3]。创业教育发展,最适合的道路应该是融入传统教育的各个专业,形成相互交织、补充和促进的关系,这样一种新的教学范式才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掘[3]。而且学生的个人特质(本研究采用前瞻性人格)对创业态度的影响显著,创业教育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创业方面的人格特质;或者甄别出具有前瞻性人格特质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和教育(郭洪等,2009)[4]。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许多高校采取措施积极措施推动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如福州大学将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每年投入60万元,开设创业基础班、提升班、精英班等,形成“创业通识-创业技能-创业实战”培训体系[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建立了云山咖啡屋、云山书屋、云山网球俱乐部、云山箭牌创业园等20多个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实体,现在校园创业营业额达1800万[6]。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与外语专业学习结合不够紧密,实习实训相对薄弱[1],以“听、说、读、写、译”等为主的专业技能培养、以外语文化节为主要依托的校园文化活动与创业教育脱节,创业活动明显缺乏创业相关行业知识的支撑,以翻译等技能训练为主的专业实践教学与创业课程及实践的整合欠缺(龚素瓅,2014)[7]。但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依托行业特点,发挥专业优势,将创业教育融入教学课程中,既发挥了外语专业特长,又彰显了北京林业大学在林业方面的行业特色,实现了以文化交流、翻译技能服务为主的专业特长与创业课程及实践的有效整合。

三、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活动

第一,创业教育实践的概况。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依托于商务英语专业,发挥商务英语“商务+语言”的双重优势,面向企业需求建设教学与培训课程,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寓创于教。将我校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请进”课堂,为学生讲授分享“一手”的商战实例,实现创业教育与课堂教学融合。为了支持专业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创业教育,学院成立了创业服务中心,投入办公场地建设创业交流空间。中心设立专家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分别负责技术支持和日常管理运行。实现创业辅导、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支持,为成熟的创业项目和团队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推动创业教育工作。机构保障:创业服务中心专家委员会由各学科专业负责人组成,根据不同项目和活动需求,委派专任教师做技术指导。管理委员会由学院负责就业创业的专职辅导员组成,负责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事务联络、组织和参与创业类竞赛、培育创业项目、协助创业教育活动的宣传推广、协调各学科专业教师和学生等事务。创业教育的开展。利用商务英语现有的商英交流、工商导论、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基础、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商法等课程,并设立了“创业”课程,开展“语泮未来”创业教育系列活动,打造“语泮未来”创业教育系列品牌;拓展教学实习就业实践基地,目前与学院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就业实践与教学实习基地主要分布在北京,便于师生近距离实践,如北京彼岸纵横翻译咨询有限公司、北京珠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英华博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国际合作部、北京市中西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北京拉维达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东方君泰(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尚城同力(Topline)国际品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在这些实训基地中,师生可以实地参观、考察甚至观摩部分商务项目的讨论,增强学生商务实战感知,打破“纸上谈兵”的局面,将创业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邀请创业人士做讲座,增强创业的技巧,包括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团队的建立、创业过程的实施和控制等,提升学生创业知识、增强创业技能。创业环境的塑造。中心积极帮助学生成立兴趣组织,指导开展培训、交流活动。指导学生成立创业类社团,鼓励学生参与创业类竞赛、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学院每位教师都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口译大赛、商英赛的经验。

以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为依托,学院还举办“语泮未来”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发掘创业人才,培育创业队伍,打造“商英赛精品团队”,并以赛代练,提高创业技能。全国有各类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其中以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声名为最。学院坚持“以赛代练”,积极发掘创业人才。2014年商英12级学生代表,首次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华北赛区)商英实践大赛,并获得二等奖,首战告捷。创业空间的建立。创客运动代表了公众参与创新的新趋向(徐思彦和李正风,2014)。学院申请专项经费在学生活动区建设创业交流中心,,供创业学生沟通交流,激荡创业思想,形成“创客空间”,必要的还提供创业工作室,为创业项目提供工作场地。创业辅导。为学生团队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创业项目和创业信息,邀请专业人士和创业者,对学生的创业想法进行整理,对创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问进行解答,全程辅导学生的创业活动。在创业辅导过程中,发掘创业人才,组建创业团队,培植可行的创业项目。在学校举办的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参赛团队从选项组队到策划分工,从报名到决赛,每一步都由相关人士予以指导。创业资金的支持。中心成立了“创业种子基金”,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路演的方式为项目筹集资金,也积极向企业和企业家募集资金,创业项目运营盈利的一部分作为种子基金,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创业活动,实现创业活动的良性循环。外语学院的学生可以首先申请学校创业项目立项,学生还可以申请在学院创业立项,获得相应的支持,帮助学生孵化创业梦想。支持创业团队结合校园主题举办各种推广活动,协助扩大宣传,协调资源。创业实践。依托学院的专业优势,以林学、林业产业经济学、动植物保护、风景园林等学科为特色,成立“口译同传小组”,加大“绿色口译同传”精品团队的支持,并积极承担相关国际会议的同传工作,如森林经理国际研讨会、鹤类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环渤海候鸟栖息地保护国际研讨会、国际绿色交流营等同传任务,鼓励学生成立基于环境保护的专业翻译公司。学生有任何创新创业的想法都可以从学院创新创业中心下载“立项申请书”,填写“”等内容,由创新创业中心邀请创业人士对项目进行审核,并组织学生答辩,最后确立拟资助项目。第二,创业教育实践的特色。外语的专业特点为非技术性,创业有很大难度,但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优势,整合资源,完备支撑体系,融创业教育与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团队围绕文化交流孵化创业项目,通过“商英赛精品团队”积极打造“翻译服务工作室”,并且以依托于北京林业大学的绿色经济与管理的鲜明优势和特色,建立了“绿色口译同传精品团队”。“翻译服务工作室”和“绿色口译同传精品团队”特色鲜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既发挥专业优势,也彰显了行业特色,不但成为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的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最大亮点,而且带动了更多学生参与到创业实践活动中。

四、结束语

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大变革,对于学生创业与就业能力有重要意义。作为具有特色鲜明的行业特色院校,需要将作为创业教育的通识教育与专业特色教育相结合,提升创业知识和技能,形成“又红又专”的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开展创业教育时间不长,但能充分挖掘外语专业优势,立足于林业行业特色,并成立了创业服务中心,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包括创业环境塑造、创业空间建立、创业辅导、创业资金支持在内的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目前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有四个创业团队,在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创业服务中心支持下,已经初显成效。

参考文献:

[1]程墨.创业教育要防止把学生培养成“旱鸭子”[N].中国教育报,2015年8月7日第001版.

[2]朱红,张优良.北京高校创业教育对本专科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基于学生参与视角的实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6):100-107.

[3]罗娟.创业教育是让学生始终有梦想[N].工人日报,2013年6月4日第007版.

[4]郭洪,毛雨,白璇,曾峥.大学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软科学,2009(9):69-74.

[5]高建进.福州大学:创业教育成为学生发展助推器[N].光明日报,2014年12月10日第005版.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例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45-01

1引言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高技能人才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是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技能人才工作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紧紧抓住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奖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环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带动技能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壮大。

商务英语技能 (English For Business Skills) 是从事涉外商务、 经贸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技能大赛不仅能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还能引导职业院校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

2高职商务英语技能大赛现状

2.1技能大赛项目。

根据调查,90% 高职院校都参加过全国、省级或市级英语技能大赛。10%的高职院校参加过市级商务英语技能大赛。原因是很少有单位组织此类大赛。调查还显示, 100% 高职院校参加过全国、省级或市级英语技能大赛或商务英语技能大赛的口语和写作大赛。

2.2政策支持。

调查结果表明,80%的高职院校能在赛前赛后给与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20% 的高职院校对大赛获奖后才给与物质或精神奖励。原因是参赛不获奖,学校没获得相形的荣誉,学生水平有待提高,指导老师指导方法欠缺,老师更要提高。

2.3技能大赛后的总结。

调查结果表明,100% 的高职院校都能及时总结大赛得失。80% 认为口语方面问题有发音不标准,内容没有新意,表达不连贯等 100% 认为写作方面成绩不理想为词汇不足,语言平淡,内容没创新,各种语法错误等。

2.4技能大赛后改进问题的措施。

调查显示,100% 的高职院能就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指导教师的的选拔上,挑选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口语、写作等方面的系统训练。课堂上老师借鉴大赛形式调整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增减教学内容等。

2.5学生参赛的积极性。

调查表明,95% 的老师认为,学生参加英语技能大赛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英语基础太差,课多。5% 的老师认为,想积极参加英语技能大赛是想充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虽然商务英语技能大赛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3高职商务英语技能大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3.1反思商务英语培养方案中的优势和不足。

商务英语培养方案制定的合理与否,通过大赛的检验,可见一斑。大赛的项目是组委会在进行调查、分析,听取各行业、企业部门技术专家对职业岗位的要求基础上充分论证而设置的,在比赛项目设置上更加贴近市场,紧扣市场需求的专业领域,突出实用,一些市场急需的专业成为比赛项目。技能大赛的结果可以帮助重新确立商务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和立足点。

3.2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大赛设定的工作任务就是典型的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商务英语技能大赛往往以外贸实务作为竞赛的典型的内容。如《外贸业务的建立》、《业务洽谈》、《外贸单证的制作》等。这要求在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实际、实用、实践"的内容,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果断摒弃过时陈旧的内容和晦涩难懂的知识, 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讲什么,需要多少就讲多少,并以实用为度从而突出实践性。

3.3培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商务英语技能大赛能否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教师。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那些来源于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 , 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为了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会下企业锻炼或接受专业技能的培训。而从企业调入的教师虽然从事过实际工作 , 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 但缺乏适当的教学方法,他们也会刻苦专研教学理论,让自己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的得以表达。

3.4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在多元质量观和个性化教育理念指导下,从基础层面(商务理论)、操作层面(实践技能)、制度层面(赛制安排)等全方位地体现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将素质教育深化和具体化。 技能大赛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高校整个育人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更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敏锐的发展眼光和突出的开拓能力,成为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

3.5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学生通过参加商务英语技能大赛这个平台,参赛选手们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明确了目标。我院多次参加各种商务英语技能大赛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王心和仇焕庆表示,部分学生升入大学后,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对生活和社会缺乏信心。但通过参加不同的专业技能大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3.6提升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