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陶艺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5-04 01:49:23

陶艺教育论文

陶艺教育论文例1

(2)陶艺教育的教育功能。陶艺教育的教育功能正是对艺术与工艺的完美呈现和具体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是陶艺教育的主体,而艺术与工艺则是陶艺教育的内涵,学生在接受陶艺教育过程中,将能够对其自身的创造力的挖掘、智力的培养以及个性的树立等进行完善。首先,陶艺教育重视艺术素质的培养,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在陶艺教育实践中,学生是主体,需要不断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接触的图像、实物等实体以及虚拟的东西进行想象,凭借其对社会生活、文化科学等的感知和认识,以观察者的角度提炼升华,并借助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呈现出来。其次,陶艺教育重视工艺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人类的大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控制着个人动作、形象思维、语言以及抽象思维等能力。对于青少年学习者而言,其智力开发程度远远不足,可开发空间巨大,孕育无限的发掘潜力。陶艺教育重视学习者工艺技能的把握,强调形象思维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最后,陶艺教育基于艺术与工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陶冶情操。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陶艺承载着历史的积淀与对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记录和表现。人们对于陶瓷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观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陶艺教育基于艺术与工艺,以娴熟的工艺呈现完美的艺术,需要学习者个性的表述与情操的流露。因此,在陶艺教育实践中,更多的发掘学习者对于社会变迁、人文变化的观察和认知,对自然的崇敬和回归。将陶艺艺术形式更加贴近自然,更加贴近生活,更承载制作者的综合素养方向发展。陶瓷制作是对每一道工序的锤炼,对每一个手工的艺术呈现,在此过程中,更是对制作者个性特征的挖掘与审美情操的开发,每一个陶瓷艺术品都是制作者自我精神价值的实现。因此,陶艺教育给学生个性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PBL教学模式在陶艺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陶艺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培养学会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将学生对生活、社会的观察提炼出来,并最终表现在陶瓷艺术上。给予项目学习(PBL)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把握陶艺教育的教学目的,强调学生对真实问题的自主探究,强调学生团队之间的协作,强调学生的自我实践与创新。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参与主体,其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均围绕学生开展,并在实践活动中优化活动的设计内容,设定特定的学习目标,丰富学习的形式等,是学生在陶艺教育实践中更有针对性更加实效性的提升自身能力。

(1)分析教学与学习目的。陶艺教育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对陶艺知识进行普及以及对学生的基础技能、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开发与培养。PBL教学模式是一种自我学习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协同分工,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教学方法。综合而言,PBL教学模式下陶艺教育的目的分为对学生工作能力的提高与基本素质的培养。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进行陶艺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开展基本技法的学习、信息材料的搜集处理、团队之间的合作等而提高其技术操作能力、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能力,并以采访、辩论等形式,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进行表述、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等提高其基本技能、创新思维以及自主学习的基本素养。最终在PBL教学模式下,掌握陶艺教育所要求的艺术与工艺的双重内涵。

(2)分组确定项目。PBL教学模式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需要参与者以小组的形式确定项目目标。因此,在陶艺教育实践中,学生针对学习目标、经过讨论研究确定小组成员、项目目标、项目周期等问题。例如,以陶艺鉴赏、陶艺创作交流、陶艺作品市场调查、陶艺历史研究等为目标的小项目。又例如以陶艺制作流程与鉴别为代表的大项目。在分组确定项目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历史、人文、美术甚至化学、物理等课程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小组成员合理分工,设计策划方案与进度实施。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关系到团队协作水平的高低与任务能否完成,同时也关系到项目进度的科学实施。在合理进行小组成员分工后,设计学习项目方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按照PBL教学模式的要求,项目进度分为启动实施阶段、评估阶段。其中启动实施阶段要求小组成员围绕项目目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分工计划,进行材料的搜集、信息的整理与处理,开展采访、调查等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陶瓷艺术品的创作,最后以PPT、作品等多种形式开展辩论。在评估阶段,需要小组成员整理材料,汇报总结,并接受专家教师的点评。而小组成员则可以按照分工的不同,设置项目经理、文字总监、媒体总监、执行创意总监、场地策划总监以及演艺总监等职务。

(4)项目活动的开展及成果展示。在实质性操作阶段,项目组成员根据各自的分工,协同工作,由教师作为指导专家,进行项目活动的开展活动。在此过程中,依据PBL教学模式的要求,PBL整合现有资源,对学生的操作空间、操作环节等进行科学的协调。学生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不自觉的创设出一种理想的学习氛围,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陶艺教室中,学生的学习与创造热情被点燃,教室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和空间,各个团队维系着合作与竞争的双重关系。此外,项目实施过程与成果展示过程中,同样可以邀请校外合作对象、家长、其他教职工等参与其中,以此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信心。

陶艺教育论文例2

(二)愉悦宽松的教学理念陶泥课一改以前教者讲、学者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倡导一种玩的最高境界:即让学生在一种玩耍的气氛中开始揉泥感知泥性,继而泥条盘筑、泥板塑型、捏塑成形,或成器、或成像、或成形,在宽松的氛围里塑造直观的、立体的多维空间形象,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动手创作能力、立体造型能力、多角度观察能力、全面思考分析能力,让学生的综合技能和整体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从量到质的提高。在玩中乐、乐中学、学中进,这就是我们陶泥课所要营造的娱悦宽松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需要教师从教者变身为玩伴,在玩中不断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加强知识的储备,还得拓展见识的空间,运用多种教学技巧、多种教学材料,形成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教与学相长的良性效应。

(三)多项激励的发展空间作品陈列架是第一项激励机制,每节课下来,对新颖的造型和别致的创意要及时加以肯定,并将作品陈列上架,达到肯定成绩、培养自信、激发创作的目的;对有缺陷的作品,则指出如何修改才能达到上架的要求,给学生留下一线希望,让其在下级课更加努力地去完善。学校艺术节的展台是另一项有效的激励方法,当优秀的作品被家长、校友、教师惊叹赞美时,作者所得到的动力是无量、空前的。对艺术造型能力突出,有一定天赋的学生,要适当增加课程难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鼓励并指导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尝试,将相对成熟的作品进行投稿、参赛等活动,让其得到社会的认同。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走向艺术探索之路,做到人尽其才。对热衷陶艺制作的同学,可以推进他们报考相应的艺术院校,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是一个求职者最幸福的事。

陶艺教育论文例3

将信息技术融入陶艺活动,使其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率完成教学目标。其价值在于,使手段更加丰富、生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探究情境的创设,能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更具开放性。

1.整体性

结合信息技术能使教学手段更丰富,使学生更直观、更整体地认识陶艺、学习陶艺。对于个人来说,陶艺创作是一个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并存的活动过程,它能启发大脑的敏感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断探究并与他人协作、分享,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开放性

陶艺教育论文例4

当中,轻视了陶艺理论以及文化修养的培养。陶艺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包含的内容也非常之广,现如今留存下来的每一件陶艺作品都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氛围息息相关,而这些作品,极大程度的影响了现代陶艺的制作工艺及发展变化。陶艺这门学科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哲学、艺术、伦理、文学、历史等学科紧密相关,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化积淀作为支撑,那么制作出的陶艺作品只能是空有其表而缺少内涵,徒有形式而失去灵魂。但是现在许多高校为了能够快速见到学生制作陶艺的成果,把大量的精力用来指导学生实践,而忽视了陶艺理论的灌输和对学生内在文化修养的培养,学生做出的作品有形而无神,这是当代高校陶艺教育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二)对学生的原创思维培养注重不够

许多高校在陶艺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学生的原创思维,而是过多的让学生临摹已经成型的作品,包括其中学校中已有的作品或在网上搜集的图片。这种做法能够让学生快速做出比较成熟的作品,教学效果看似比较理想,但其弊端是相当严重的。过多的临摹,对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化思维造成严重的影响与阻碍,这也非常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学生做出的作品形似而神失,只模仿了他人作品的虚表,并没有对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及要表达的情感做充分理解。

(三)陶艺教育过于商品化与行政化

陶瓷器制作完成后,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具有观赏性,这便使得陶瓷器具有了价值与使用价值,具有商品的属性。现在国家对陶瓷行业比较保护,陶瓷器的价格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上涨,这使得一些陶艺专家为了迎合市场、迎合大众或评委,制作出许多精神层次不高,并带有鲜明政治或利益目的的作品,这种做法着实令人堪忧。如果专家与老师不能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那必将导致学生在陶艺学习过程中商业化、政治化色彩严重,最终失掉了艺术本身、失去了灵魂。

二、改革的途径及发展趋势

(一)加强对学生陶艺教育理论知识及文化素质的培养

正所谓理论指导实践,高校在开展陶艺教育时,应多开设一些文学、艺术等方面相关的课程,并且着重学习陶艺的中外发展史,使学生在陶艺制作前,对艺术以及陶艺发展的脉络有整体的认识,以便于更好的理解陶艺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吸收外国先进的陶艺教育模式,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陶艺教育这一领域,美国、日本等国家均领先于我国,我们应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每所学校在开展陶艺教育时,应根据学生程度不同而有所侧重,不能一概而论。对于艺术类院校来说,面对绘画、造型功底都比较扎实的学生,可以在陶艺教育过程中着重于艺术理论、制作技法的培养,并且深入挖掘学生对事物的敏锐看法与创新思维;而对于非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来说,陶艺也许是其兴趣爱好,正如我校曾开展针对全校学生的陶艺第二课堂活动,这里有一些学生毫无艺术功底,面对这些学生就应注重兴趣的引导,让学生在陶艺制作的过程中感受艺术魅力,提升艺术鉴赏力,培养艺术情操。

陶艺教育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205-02

中国作为陶瓷的故乡,至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制陶历史,而陶瓷工艺的传承与延续离不开陶瓷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陶瓷教育形式大约有两种:一是师徒传承的教育方式,二是学校陶瓷艺术教育①。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陶瓷艺术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传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于是高校陶瓷艺术教学模式渐渐产生。

一、普通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高校陶瓷艺术教育,是在高等学校系统内进行的有关陶瓷艺术的专业教育活动。

中国高校陶瓷艺术教育起源于40年代“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成立,建国以后,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以徐悲鸿为首的教育先辈们为我国的高等陶瓷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56年,我国成立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设置了五年制本科陶瓷艺术设计系。1958年,景德镇陶瓷学院成立,院校本着“科艺办学”的原则,利用本土人文资源和地势资源优势,从社会中大量吸收了一批民间陶瓷艺术大师,他们虽没有较高的文凭和文化基础,却技艺超群,各有特色,这些民间艺术工作者为当时的院校充盈了雄厚的师资。1960年,无锡轻工业学院陶瓷美术设计专业成立。一直到80年代改革开放以前,各院校陶瓷艺术专业都以教育模式封闭和课程单一的状态缓慢发展着。直到90年代后,全国各大美院以及综合类院校相继开设了陶瓷艺术系,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师资力量、教育技法等方面也渐渐得到了开放和提高。

二、普通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已经历了大半个世纪,虽稍有成果,却面临着许多尴尬问题,其背后诸多因素制约着陶瓷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体制: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具有三大功能,即: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的功能,从这三大功能分析我国的陶瓷教育体制现状还是存在着薄弱环节。高校教育经费的不足,使一些新建的陶艺工作室设备严重落后或短缺,不能满足教学基本需求。扩招以来,学生逐年增加,使得各院校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发展速度不能及时适应需求。产学结合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等诸多问题,因此陶瓷教育体制的改革和优化是提高教育品质的必行之路。

我国普通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目标: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掌握陶瓷设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现代设计的手段,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创新意识和文化艺术修养,使陶瓷艺术普及并应用到各个艺术学科领域。目前各院校的陶瓷艺术教育仍以传授技艺为主,对学生文化修养的教育欠缺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使学生在陶瓷艺术创作中临摹借鉴现象普遍,缺乏创作内涵和创新精神。

课程设置:我国高校陶瓷艺术专业课程专业课为主,其中文人学科只占8%左右较少的比例。让学生在就读期间掌握世界陶瓷史,中国陶瓷史,了解当代陶艺风格、流派、材料和未来发展趋势是至关重要的。

陶艺教材:教材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我国高校陶瓷艺术专业教学处在高质量教材少,高质量教材普及不到位的现状。有些院校由于定制教材人员的不专业,不懂,造成为学生定制的教材专业性不强,内容不详细,不深入。

陶瓷教学法:陶艺教学法主要包含理论讲授,技法讲授,教学示范,作业辅导。传统的陶艺教学法以师傅亲传亲授为主,边讲边示范,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让学生的学习更形象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进入课堂,教师可以将文字、图例、视频材料等多种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在课堂展示和讲授,结合教师亲自示范技法,作业点评辅导,使教学过程更丰富化、多元化、系统化和现代化。

师资队伍建设:随着全国高校扩招力度的不断加大,陶瓷教育体系的师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很多院校的陶瓷专业只有一两名在编陶瓷专业教师,或外聘教师,一些院校新开设的陶瓷专业中教师年龄普遍年轻,缺乏教学与实践经验。不同地域的院校陶瓷艺术教育质量也悬殊巨。在这样的对比下,一些起步迟,发展慢,经济水平较低城市的院校陶瓷艺术专业状况令人担忧。

招生与就业:随着中国陶瓷产业市场的发展,陶艺生源不断增多,毕业人数逐年增多,陶艺人才的就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②。我国招生计划力度不断增大,虽然每年毕业生中不乏佼佼者,但由于陶瓷艺术本身的特殊性和市场需求的局限性,使得每年陶艺专业的毕业生能从事陶艺相关工作的只有10%左右,其余不得不另外改行从事其他艺术相关工作或者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在培养陶艺人才的同时,处理好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我国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

三、普通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首先,继承传统,勇于创新。无论高校陶艺教育工作者还是正接受陶艺教育的学生,都应清楚的意识到,我们不仅是现代陶瓷艺术的创造者,更是我国传统陶瓷艺术的继承者。但一味的固守传统,缺乏吸收外来营养,使我国陶瓷艺术教育进入了瓶颈时期。所以,在基于我国传统陶瓷艺术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结合新科技、新材料、新思想、吸取他国经验,使陶瓷艺术教育发展成为一个更个性化、现代化、多元化的综合性学科。

其次,推行高校陶瓷艺术教育本土化。陶瓷艺术教育本土化的实质是将本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有利条件融入陶艺教育的过程,它有利于减少模式教育带来的同一性,并对当地本土文化的传承与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③。高校陶瓷艺术本土化高效与充分的利用了本土文化和材料资源,更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本地优秀传统艺术,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陶瓷艺术教育。

产教结合是高教陶瓷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产教结合利用地方资源的优势,创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使学生在校期间了解企业生产过程,提高自身劳动技能,增强实践能力,处理和谐社交关系。学生毕业后无需岗前培训即可直接上岗工作,对学生来说不仅得到了锻炼提高了综合素养的,并增加了就业机会,节省了找工作的时间,对企业而言,也大大缩短了招聘人才的和培训人才的时间。这种良性循环对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和增强国民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语:作为陶瓷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骄傲先人给我们留下的艺术宝藏,珍惜现有的硕果累累,也憧憬未来高校教育发展之路。只有认清我国现行陶艺教育现状,树立明确目标,立足传统,努力创新,接轨国际,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现代陶艺与陶艺教育的发展。

注释:

陶艺教育论文例6

1. 以陶艺文化的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优化学生有关陶艺文化相关知识的整体认知,发挥陶艺文化的育德、益智、溢美、创新等功能,主动学习、健康生活、团结合作、和谐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实践,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 在陶艺特色文化的熏陶下,使学生彬彬有礼,知书达理,动手动脑有创意,争做谦谦学子;使教师乐观豁达,腹有诗书,陶乐陶情显魅力,乐做智慧园丁。

3.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形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队伍及评价体系。

4. 实现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逐步形成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有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的陶艺校园文化,使“以陶养德,陶铸童心;陶情致雅,陶美致远”这一理念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二、特色课程开发原则

研究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自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三、陶艺文化特色课程开发的理论构建

1. 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主张“以陶育德论”。陶艺文化远古有之,博大精深。以陶艺引领,走进经典美德。

2.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主张“主体陶乐论”。人本身有求乐求善的本能,这是道德的精神需求,当道德成为一种需要和愿望,作为道德主体的人在追求中就能体验到满足与快乐,从而使乐善爱人成为一种自觉而快乐的事情。

3. 着眼教育的系统性,主张“多元陶美论”。让班级兴陶美风气,团体传陶美舆论,师生浓陶美情谊,校园创陶美情境,与家庭同话陶美新语,与社会同建陶美新风,多元整合,互促陶艺校园文化视野下的陶艺教育。

4. 重视陶香校园的升华,主张“道德陶行论”。要探索一条陶行教育模式:道德主体――陶乐认知――陶情需要――陶美体验――陶善行为――陶行信念。

四、特色课程基本框架

1. 与陶文化有关的美德认知教育。陶艺教育的最高心理层次是美德的道德信念的建立。充分发掘知识中美德因素的内涵,在课程中尽可能发掘或渗透对美德的认知教育。

2. 中国经典文化基础(国学基础)教育。咏读《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让学生了解本国的民族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3. 陶艺基本知识和技术教育。陶艺蕴含艺、泥、釉、火等有关制陶知识,针对少儿特点设计相关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爱陶、玩陶、学陶、创陶,启发引导学生掌握制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

4. 陶瓷艺术鉴赏。了解陶瓷文化,丰富学生文化视野,如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宋代的龙泉窑青瓷、国际统一命名的元代“高岭土陶瓷”、明代青花瓷、康熙的青花、五彩(古彩)三彩、雍正的粉彩、墨彩等珍贵作品。发挥陶瓷艺术的美育功能,鼓励学生创造有价值的作品,培养创新精神。

5. 陶艺文化与学科知识有机整合。课程设计中与各学科结合,寻找相互渗透点,如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利用电脑制作陶艺网页,在网上相互交流与欣赏;结合语文教学,进行陶艺征文比赛;结合美术教育,提高审美情趣等等。

五、对编写特色校本课程的几点建议

1. 校本教材内容安排上要以学生为本,可以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教学内容。

陶艺教育论文例7

任何一种文化体系的艺术创造,它都是运动、变化着,是处于绵延不断的发展状态之中。这正如我国的传统陶艺一样,其源远流长,内涵博大而精深。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并且在人类历史的每个发展阶段,传统陶瓷艺术都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辉。而现代陶艺,能形成如此山花烂漫、色彩纷呈的绚丽局面,除了得益于固有的传统陶瓷工艺特色的主动力和影响以外,笔者认为引起这种变化的因素,还有建国以来推行的现代陶艺教育的影响。

我们如今的陶艺教学是建立在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现代陶艺教学的重点,也应该注重学生对传统和现代艺术的理解和志趣上。而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具有更多的、更具体的形象思维。然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现代陶艺教育不但需要丰富多彩且又生动的形象思维,而且还需要更系统、更深刻的理论抽象思维。因此,综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笔者提出有关现代陶艺教育教学的五个方面的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一、在现代陶艺教育中,首先应该主张学习、运用并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陶瓷艺术之特色。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应当建立以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为中心的、向心式的现代陶艺教学体系,以传统为主轴的扩散式的教育思维。在现代,由于没有真正深入地解读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精华和糟粕,也没有对西方的文化艺术作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因此,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许多人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其中一些人唯恐自己“不现代”,就盲目地争论“西方文化中心论”“中华民族文化落后论”,影响了许多人,缺乏对现实冷静和客观的思考,甚至丧失文化判断能力,人云亦云,而我们应当坚持自己的特色和自信。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应当以学习和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为主,而民族文化是我们的灵魂,现代主义艺术中的一切有益的、有效的、革命的和富有生气的部分都能为我所用。也只有这样,我国的现代陶艺教育才能既具有自己的特色和面貌,又能在世界艺术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现代陶艺教育中,还应当通过规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加强教师队伍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和人文修养,使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爱国主义相结合来提高认识。在当今青年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自身的国学文化还十分薄弱,尤其对传统陶艺文化还知之甚少,对西方的现代陶艺文化也是一知半解。因此,要提高和强化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是我国现代陶艺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另一方面,在现代陶艺教学方法上,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国传统艺术、传统工艺美术、传统陶艺的宣传和全面再认识,并坚持不懈地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挖掘和整理,并用之于现代陶艺教学中。尤其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应当要求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深入到各陶瓷产区,既向民间艺人学习精湛的技艺,又要和他们进行一定成效的合作。这种合作,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应该作为陶艺教学中的一个尊重传统的重要法则。从未来的要求和发展眼光看,创造性地加以改造和运用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和陶艺的传统,并在教育中贯彻和发展下去,是提高现代陶艺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争取我国现代陶艺教育在未来世界陶艺教育中,能独领风骚的先决条件。在现代陶艺上没有创新,在教育上没有这种准备,我们的现代陶艺就成为海市蜃楼,如美景虚设,而没有根基和意义。

此外,在现代陶艺教育中,还要注重加强对西方的文化、艺术和现代陶艺的研究,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和实施。通过对西方现代文化艺术和陶艺的研究,能看到西方现代艺术运动中释放出来的思维习惯、自由意识和创造精神,让学生们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能灵活地为我所用。

二、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的文化理论、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创作设计的能力。在现代陶艺教育中,人的理论、人文修养是至关重要的,而其影响则是深远的。我国早期的艺术教育家们,大多有较好的国学功底,又有较好的西方文化的功底,他们都普遍注意到文化理论修养的重要性。“艺品如人品”,艺术到最后,就是看一个人的思想和涵养高低层次了。而在一定的情况下,现代陶艺中的艺术创作和设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又有难以分开的模糊性。在现代陶艺的创作中,又常常会涉及到造型的设计,整体的装饰设计,而且往往是至关重要的。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来看,一切艺术创作都是设计艺术,即使是雕塑、绘画、建筑,都是视觉艺术设计的组成部分。而现代陶艺教学中的设计意识,其艺术水准的要求也与时俱进,愈来愈高。但不要单纯地停留在设计的要求上,而应该在培养学生的现代陶艺综合性创作能力上。

三、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应该主张以坚实的美术基础教育作为陶艺专业的基点。特别是关于造型基础训练,它是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因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大师,都具有优秀的创造能力、高雅的审美能力和丰富的学识修养。实际上,坚实的美术造型基础,并不仅只体现在绘画和雕塑的造型能力上,更重要、更内在、更深入的是体现在对其他诸多艺术形式的形式美感、审美规律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上。这种能力和修养的培养,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对学生进入现代陶艺领域之后,提高其陶艺创作、设计的审美判断能力,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对于我国现代陶艺教育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陶艺教育相比较来说,诸如韩国、美国,他们对于入学的学生,首先是重在陶瓷工艺技术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注重技术的学习和把握能力,是西方陶艺教育的优势之所在。尤其是在韩国,陶艺教育的重点在手艺、技艺上,而我国的陶艺教育重点则是在艺术的造型和整体把握上。艺术和技艺,虽然内涵有相近之处,但其本质的文化内涵是有差别的。作为艺术,其文化内涵所包括的人文精神无疑更为丰富。但工艺技术、技艺的发挥,对体现材料的形式美感,无疑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将两者相结合,这充分体现了以人文精神为特质的文化内涵所具有的东方文化精神。

四、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应该注重加强学生对现代陶艺本体表现语言的训练,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工艺技术和有关材料的把握能力。在现代陶艺创作上,我国的学生虽有较强的动手和塑造能力,但和西方的学生在设计思维和创意方面相比,就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国外的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比较强,思维力宽阔,敢想敢作,笔者是深有体会的。对于现代陶艺教育而言,应该使我们在教学上的目的性、针对性更为明确。

诚然,由于我国现代陶艺教育和侧重点与国外有所不同,但对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陶艺本体表现的语言、方式、原材料的运用和训练等,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现代陶艺中对材料深层次、多视角的发展和进步,就会更进一步丰富陶艺的表现手段。这些表现手段不断地丰富着陶艺的艺术语言,也是我国陶艺教育教学中需要加以学习和充实的。

五、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对学生还要进行一定的市场经济意识的教育。尽管现代陶艺作品具有不同层面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但在当今的世界上,几乎可以说一切艺术品都是商品。即使是最前卫的艺术,它或许能体现某种新的无奈何意识,但它只要一接触社会,便具有商品价值了。而作为艺术作品的主人,如果没有经济的支撑,便只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由于各类艺术品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不同,分别适应的消费对象的文化层次也就不同。这就要求对市场文化进行研究,不仅对市场信息、经济情况的收集和整理、营销策略的研究,还应该包括对一定的区域文化、区域审美风尚、社会习俗和爱好的研究,以及对消费心理学的研究等等,都应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

现代陶艺教育促进了如火如荼的现代陶艺的发展,而现代陶艺也正成为中国现代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并且像中国画、书法一样,正成为具有民族根基的一种美术门类。人的美感本能和智能都在不断地进化和发展,而艺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也在发展着。在开拓独创性的现代陶艺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去创造新的艺术表现语汇,拓宽陶艺创作和设计的表现手段,要运用中华民族独特的造型体系去表现,创造出既富有审美价值的又具有现代魅力的陶艺来!

陶艺教育论文例8

随着时代的变化,只有加强陶瓷艺术专业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开放性,改革其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才能使景德镇传统陶瓷技艺在21世纪的今天既拥有生存空间,又能不断向前发展。

一、更新教育观念

当代陶瓷艺术专业教育应更新教育观念。高等艺术院校在普及艺术理论知识和创作实践课程的同时,也应该站在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来考虑传统技艺的传承。这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起适应陶瓷艺术专业教育的有效机制,改革长久以来形成的单一培养模式,通过对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修改、来加强我们专业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中心,以此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把传统的、静态的理论教育转变为动态的、不拘泥于常规课堂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教育。例如,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建院初期,曾经由专业教师负责专业理论和现代艺术实践课程的教学,而从社会上聘请资深老艺人来担任传统技能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使景德镇传统陶瓷技艺成为学院最显著、最有魅力的教学特色,从而有一大批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的学生成长为各具风格的陶瓷艺术大师。这些人都能立足传统陶瓷文化而不断创新,成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最引以为豪的教育成果。像这样的教学模式现在仍应当予以继承和发扬,而不应作为过时的教育观念被摒弃。当然,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高等艺术专业教育,培养出懂技艺、重理论、善思考、会创意的全面人才,但我们可以通过对教学的组织管理,来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和层次,最终实现教育的多元化。此外,还应加强学生与国内、国际陶瓷艺术工作者之间的广泛交流。除了走出去参观访问之外,一定要邀请相关专家、艺术创作者来校内访问、座谈,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艺术研讨会、学术讲座,促进师生之间的艺术交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以及了解艺术前沿的机会。

二、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推行工学结合重视创作实践的陶瓷艺术教育,应当以理论(以历史为中心)一实践(以技术为基础,思维为中心)一交流(以人与人交流为目的)的程序为重点,按照从观念到技术全方位接触的流程来进行。给学生多一点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完整的实践技能,才能创作出更多现代社会需要的陶瓷艺术作品。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以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专业发展实际为依据,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以校外实训过程为重要补充,让学生在校内校外的学习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有力地促进陶瓷艺术人才的培养。

三、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拓宽教育渠道

陶瓷艺术教育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学校陶瓷艺术教育”和“社会陶瓷艺术教育”,它们是相对而言的。学校陶瓷艺术教育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内所进行的陶瓷艺术教育活动,面对在校的各类学生:社会陶瓷艺术教育则是由博物馆、美术馆、画廊和基金会、艺术中心等社会机构和组织所承担、实施的教育。两者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对象不同。前者局限于在校的学生,后者则为包括在校学生在内的全社会大众公民。就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而言,前者不仅要提供精心构思,制定教育计划、教育内容,进行课程安排、课程考核、教学评估等,而且还要考虑到不同的培养目标对象和受教育者的年龄层次。后者基本上不考虑这些内容,它主要是对大众公民传授一种陶瓷文化的概念以及陶瓷文化产生及发展的辉煌过程。它对现代陶瓷艺术价值、审美标准做出正确的引导,最终通过受教育者的艺术作品陈列和展示,向社会展现出他们的教育成果。

实际上,学校的陶瓷艺术教育也应该走“社会陶瓷教育”的道路,重视“社会陶瓷教育”,充分利用当地文化、物质资源去开展陶瓷艺术教育。如:景德镇陶瓷学院就依托景德镇的文物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把陶瓷文化博览区、珠山明清御窑遗址、湖田民窑遗址、景德镇陶瓷馆等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加以利用,经常举办各类陶瓷文化活动,以拓宽教育的渠道,达到教育延伸的目的,这是值得推广的。

四、重视创新思维

体现文化传承 

陶艺教育论文例9

艺术表现性的陶艺创作,在教学上还尚处于摸索阶段,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深入探索研究。这里我们以陶艺课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作一些尝试性探索,着重探讨艺术表现性陶艺教学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传统的陶艺教育与国内现代陶艺教育现状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我国陶艺教育的发展一直是沿袭着一种古老的教育方式,技艺的传承是通过家庭方式或是作坊中师徒世代相传的方式来进行的。虽然这种较为原始的教育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对于今天开放的中国来说,它已经过于封闭和落后了。

中国的现代陶艺教育虽然已取得相当的成就,却不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浩大之势。经济发展状况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不能否认在现代陶艺兴起之初至今,它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面对国际现代陶艺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内陶艺家的迅速崛起,许多美术院校开始纷纷设立陶瓷艺术专业。在一些经济发达,文化气息浓厚的大、中城市也开始在中学甚至小学开设陶艺课程,中、小型“陶吧”也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这种类似于人们对待流行服饰一样“赶时髦”的大背景当中,中国的现代陶艺教育所处的尴尬处境可想而知,那就是面对追求“艺术”而来的“玩陶者”。

二、 我国现代陶艺教育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开设陶艺课程要面临一种如何解决传统与现代的问题。做到即不丢弃传统,又让人接受现代的东西。否则,学生们很可能因为得不到适当适时的指导,从而走向一条弯路。总之,在这方面,老师们应该在教学生继承传统的同时,让他们也学会创新,从而与现代的东西相结合。

当现代陶艺教育,被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进而成为教育形式时,它的特殊性就该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它不同于绘画,也不同于雕塑,它的特殊性不仅在于要求人们具备一定的现代陶艺修养,还在于它要求人们必须掌握有关泥土、釉料以及烧成温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一件陶艺作品的成功与否,存在一定的偶然性。这种艺术的特殊性要求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要有动手实践课程与文化理论,而且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实践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掌握泥的特性为创作的顺利进行锻炼必要的技巧。而文化理论课是让学生系统掌握陶瓷烧成工艺及釉料的特性(比如陶瓷工艺学等),同时也培养艺术审美能力(比如工艺美术史、美学等)。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是一个从事陶艺创作的人走向成熟和完善的基础。而目前我们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陶艺专业学生的课程安排在时间分配上的不合理性以及文化理论课是否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是否能真正与实际相联系的问题,理论课与实际脱节使得理论课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对于陶艺技巧的掌握是陶艺专业的学生所应具备的基础,单纯技术与技巧的掌握并非是艺术的目的,何况技术与技巧也在不断发展,一切艺术技巧都要服从于艺术表现,现代陶艺也不例外。工匠之所以是工匠,就是因为他在艺术理论修养方面总存在着某种难以弥补的遗憾。我想我们的陶艺教育者最初的动机肯定不只是为陶艺界培养一批无所不通而又无所精通的连工匠都不如的所谓“人才”吧!当然我们的教育者在培养全面的人才方面已尽力而为了,只是成效不是十分令人满意。

就象其它的艺术门类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一样,现代陶艺教育也需要系统正规的现代陶艺理论来指导。每一位教师都该有自己对于现代陶艺独到的见解。一个好的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思想者。有许多时候,教学生如何思考,比教学生如何去做要好的多。没有理论为指导的创作就象没有灵魂的躯体一样空洞。从事现代陶艺事业的人,必须有一套过硬的理论丰富和充实自己,才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一名工匠。这个问题有待于师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必须从思想上引起充分的注意。

一个值得教育者和学生们共同注意的问题就是思维方式有待转变。对于学习和研究现代陶艺的人来说,要想以自己的作品富有个性并形成一定的独特风格。必须先从思维方式的转变入手,人的思维方式是多样的,而我们往往只习惯于这种或那种思维方式,而且由于它长期占据人的思想,难以改变。然而在艺术面前思维方式的独特尤其能使艺术作品独具个性魅力,姚永康教授在《世纪娃》一书的访谈录中就提到的现代陶艺要革命,每个陶艺家的作品都要有作者自己的个性。创造性思维能给艺术作品带来全新的感觉,使它富有生命。吴冠中在美术教育方面所主张的“既要尊师重道,又要离经叛道”,鼓励学生跳出老师的窠臼,大胆叛逆的教育思想就是对思维的一种解放,同样适用于现代陶艺教育。只有思维方式呈现出多样性和独创性,陶艺作品才会呈现相应的多样性与独创性。然而长期以来扎根在多数人头脑中的某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如同一扇紧闭的大门,将许多其他的思维方式拒之门外。有许多“作品”一眼便看到抄袭或模仿的痕迹。这也就是有人戏称的“拷贝艺术”,而抄袭来的东西又怎能叫做艺术呢?况且抄袭与模仿是艺术之大忌,也是现代陶艺之大忌。创造即是艺术的生命。因此,在现代陶艺教学中,一定要做到这一点。也许有许多人只注意到了艺术的相对随意性与独立性,而忽视了它的严肃性。

具备了以上几条,教学者应该考虑如何培养学生对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创作了。要使学生们学会将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对生活的认识以及对生命的思考融入自己的作品是很难的。这需要在掌握技艺与理论的基础上对“现代陶艺”本身有更为本质的理解。在理解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陶艺创作,那样的作品将是渗入了创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对艺术的理解的东西,而不再是单纯的习作。现代陶艺所要表达的东西也许是许多其它艺术门类想努力表现的东西。

三、个人对陶艺教学的建议

国内的现代陶艺教育事业正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国际现代陶艺的发展局势也要求教育者善于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实行相应的措施以求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均衡和全面的发展。现代陶艺教学的现状也告诫我们,应该确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和全面的教学方案。在许多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其它艺术门类的教学经验(当然要在保证本学科独特与独立性的基础之上)。

(一)改革现有陶艺专业教学模式

我国美术院校虽一直比较重视艺术造型基本功的培养,但缺少对学生观念创新的专业动手能力的启发和培养,特别是陶艺专业更应注意动手能力,学生只有充分的接触泥、釉、窑炉等,才能理解陶瓷这种艺术媒质,陶艺制作是一种技术程序很强的活动,从原料、成型到施釉、烧成程序中的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规则和限制。陶艺的各种技艺是通过陶艺作品的语言形式体现的,只有创造性的眼光,纯熟的专业技巧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我们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鼓励学生选择自由创作的个性体现。

(二)借鉴国内或国外同专业或相关学科的经验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美术系进行基础教学时,开设艺术研究与应用教研室以对教学产生试验与指导性作用。学生们可以在教研室中与教师一起研究课题,进行不同的大胆尝试。这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至创造力的开发有很大帮助。该大学还经常邀请各地的艺术家向学生们讲解他们的艺术作品,谈论他们的人生经验,让学生们能更深刻地了解艺术家,赏析他们的作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分析能力和创作能力。同时,理论这一薄弱环节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改善。而且,在每门课程结束后,学生都要写简短的论文,然后,一起讨论上这门课的利弊得失。这些教学方法与方案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三)多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并实行一定的鼓励措施

要想发掘和培养有潜力的人才,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包括举办个人展览,参加各种校内校外的大赛,培养创作与竞争意识,从而使学生逐渐对现代陶艺产生兴趣,而不是越来越失去兴趣进而导致学校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付诸东流,而最终使学生走向社会的同时也远离了自己的专业。我想这也不学校和每个教育者的初衷!学生在产生兴趣并有了一定的创作能力后,可鼓励师生合作,这样可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经验。

(四)进行必要的国际陶艺交流

陶艺教育论文例10

高校陶艺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高校陶艺教育自身教学特色的迷失

目前高校陶瓷艺术专业教学的推进,推动了我国陶瓷艺术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但是高校陶艺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过多的把焦点投入在前人总结的经验上。教师更多的是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固定规范的技法传授于学生,教师教学的内容似乎也成为一种僵硬的固定“标准”,过多的“拿来”。当然,也有不少教育者提倡在陶艺教育中运用启发性思维,但仍没脱离“灌输”的教学模式,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必然禁锢了现代陶艺教学的步伐,也体现出高校教育自身教学特色的迷失。

2. 高校陶艺教育地方特色的迷失

就目前我国陶瓷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我们往往看到的是陶瓷泥料、釉料的一些制约因素,却忽略了我们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些有利因素,更多的是舍近求远的去寻求我们短时间没办法去超越的一些产瓷器的成功案例。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的盲目崇拜与模仿,在不理解陶艺材料及其表现语言的形式下去追求怪异的时尚。学生对自己所处环境具有地方特色的陶瓷语言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会不自觉的下降,其作品也往往存在于一种尴尬的境地——特色的没有发挥出来,创新的层次又不够,造成了高校陶艺教育地方特色的迷失。

发挥地方特色开展陶艺教育的思路

1. 注重陶瓷区域性的历史文化背景与陶艺教育的融合

在当今任何一个地域文化或问题都可以立刻放大成为国际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视点,寻找和开拓艺术的民族性和区域性就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

一个高校能否拥有自己的特色,关键是能否融入地方本土特色的文化内涵。地方本土文化不仅有政治上的凝聚力,而且是一种地方资源,更是一种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资源。在陶艺实践教学中应当把专业知识、地方本土文化要素作为教学的主体对待,充分利用陶艺实践教学来宣传地方本土文化,并促进地方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地方性高校,要因地制宜的结合本土文化的特点,将陶艺实践课程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地方陶瓷文化不仅可以为陶艺实践课程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也能为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空间和契机。但如何将地方特色的陶瓷文化转化为教学所需的营养就必须经过思考和设计。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家乡及地方特色的优势,从自己熟悉的当地特色的泥巴和釉料入手,寻找当地浓郁的地方色彩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将当地特色陶瓷文化精髓同当代陶艺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再设计塑造出立体的、独特的文化品味作品。

陶艺教育除了要继承传统的具有地方及民族特色的陶瓷文化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适应现实的需求,能够真正的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所以,当代陶艺教育的发展绝不仅限于对传统陶艺技艺的传授,其核心应该是陶艺人文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主义教育观,激发其创作及探索精神,除了要具备基础的陶瓷制作工艺技能之外,还要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有前瞻性的复合型艺术人才。陶艺教育在当代的教育教学中,已经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使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我们大胆的去发展和创新。时代既然开辟了这一领域,我们就要积极迎合这一时代使命,充分发挥我国陶艺的地方特色,为当代陶艺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结合地方特色陶瓷资源优势,突出独特的地方特色文化品味和注重对当地文化的表达,将有效促使陶艺实践教学及时有效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反过来,经济的发展也必将会给陶艺教育带来新的生机。

2. 根据地方特色设置相应的陶艺实践教学课程

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的陶艺实践教学,重要的是通过课程的特色教学和科研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综合素质,体现地方文化教学特色。唯有如此,我们高校的陶艺实践教学才能在纷繁变化的现状中找到最适合自身特点和学生需求的平衡点,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高校陶艺教育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同样都需要系统的、正规的、特定的理论指导。作为一个教育者,首先自己的见解很重要,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为一个好的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思想者。我们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样的我们在陶艺教学里除了交给他们基础的陶艺技法之外,更多的应该是交给学生如何去思考。有了理论指导作为精神层面的补充,一件陶艺创作才能算是真正的完整。如果我们只是过于追求基本的技法和实践认知,而不去重视精神内涵和过硬的理论知识,那么我们充其量只是个工匠。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变现在这种教学的尴尬,要求师生必须共同努力,从思想上引起充分的注意。

从思想到思维上的真正转变,也就成了教育者和学生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一件好的陶艺作品必然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个性来体现的,思维的不同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必须先从思维方式的转变入手,人的思维方式是多样的,而我们往往只习惯于这种或那种思维方式,而且由于它长期占据人的思想,难以改变。因此,要有选择的保留教学模式中优秀的成分并与现代陶艺有机融合发展,形成能与时俱进的独特教学模式。

总之,对于陶艺教育而言,盲目的模仿和崇拜西方现代陶艺形式绝对不是其正确的发展出路,只有立足于传统又不完全囿于传统的羁绊才是真正的陶艺教育发展方向,所以发挥地方特色的陶艺教育就成为保持东方陶瓷艺术美学的基础。

陶瓷教育在几千年的陶瓷传承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传统的师徒式的传承还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传承都为我们保持传统特色的陶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将地方特色与陶艺教育更好的融合责无旁贷。只有对传统文化,地方特色的陶瓷文化进行再认识、再思考,把传统文化从现代教育的视角去审视,将地方特色的陶瓷文化和精神作为基石,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这样的创新才是充满生命力的,它不简单的是一种移植,更多的是遗传,在继承中创新,这样,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中国陶艺教育和陶瓷艺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