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古希腊哲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8-02 02:37:30

古希腊哲学论文

古希腊哲学论文例1

命运一词在古希腊文化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从俄狄浦斯能够解决斯芬克斯之谜却摆脱不了杀父娶母的命运开始,人们就以一种极端畏惧的心理看待凌驾于他们之上的“命运”的意志,命运不可违抗是古希腊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更多的是以人的可能的生命强度做一种崇高感的承受。直面这种神秘的东西并探其究竟是哲学诞生之后的事情。希腊人怀着特有的探求事物本体的好奇心,带着宿命感的叩问,似乎渐渐明白了生命之二律悖反可是高贵的、自由的希腊人没有低头屈服,没有跌倒在这可怕的幻影面前,却通过对命运进行英勇而骄傲的斗争找到出路,用这斗争的悲剧的壮伟照亮生活的阴沉的一面;命运可以剥夺他的幸福和生命,却不能贬低他的精神;可以把他打倒,却不能把他征服。人应超出神为他设定的限制,获得比命运所折射出的限制性更坚强的意义。

古希腊早期哲学家所表现出的这种关于苦难的寻求方式体现了古代生活的人文精神,他们不愿意仅停留在对生命的感性直观中,努力寻求感性世界的苦难解脱,以及人性本身的根据。他们相信一切的世间万物都可以归结到一个原因,而人的价值只能实现在自己同外界的对象性关系中,因为人们总是受制于这样的对象性关系中,而这一原因正是把握这种对象性关系的“根”和“本”。为了摆脱这种命运,从米利都学派开始的古希腊早期哲学一直在向世界发问:世界究竟是什么?万物的本原是什么?对此,早期的哲学家们基于自己对世界的观察与归纳,猜测与构想,提出了各种他们认为正确的答案。命运关联于始基,表明始基的悬拟在于人的心灵,对人类乃至对于人类说来的整个世界的最后归着的眷顾。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简约的心灵,他们所怀的单纯的内心世界使他们对人之为人的关切呈现出澄明的状态,这是现代人苦苦追寻,却常常无法获得的,人的单纯性存在展示出了关于命运、关于生命的限度和关于世界的独特广度。

二、对智慧的追寻

自古希腊哲学开始,哲学就被定义为是爱智慧,据考证,是毕达哥拉斯将哲学理解为爱智慧的。在毕达哥拉斯看来,人不是智慧的拥有者,而是智慧的热爱者和追求者,人对智慧的爱就是哲学(philosophy)。所以,哲学不是让人聪明智慧的学问,而是把人引向智慧的学问,是让人知道自己无知而去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的这种品格一直是西方哲学两千多年来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爱是不懈的追求和探询,其对象是智慧,智慧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生活中的一种大聪明或大智慧。

智慧是以一定的文化修养为基础的气质和远见,是一种极高的悟性和超常的明智卓识,也是一种灵性和灵气,人的生存发展不仅需要生理上的满足,也需要哲学智慧的引领。哲学的真谛在于对智慧的领悟与拥有,而哲学的灵魂——智慧是不可描述的,它永远在我们的语言和文字所描述的“魂形”之外,但又绝不是外在于人的某种神明,而是我们心灵中已经有所感知但又说不出的某种东西。随着认识的深化,我们总会把它变成一种定型化的知识体系。但是,当我们一旦把它变成了定型化的知识体系时,它就不再拥有哲学之魂了,而是哲学之魂脱下的遗骸——知识,哲学之魂又会以新的形态萦绕在我们的心灵与未知的知觉感悟中。这里所隐含的更深层的本体论寓意就是:哲学智慧之境是一个本体论的悖论之境,哲学对智慧的追求一旦达到哲学的“根处”,就是对“爱智慧的困难境地”的澄明性的拥有和自觉承受。这里所昭示的哲学智慧的本体论悖论就是:哲学智慧的最高境界,就是哲学智慧的涅槃——“无智慧”和对“无智慧”的自觉拥有与承受;哲学智慧的追求者所能达到朝圣的终极境界,就是哲学智慧的祭坛——在他们所达到的哲学境界使哲学之魂,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给人们的一种直观,这里才是哲学灵魂的真正显身之境。因此,心灵的直悟远比逻辑的尽至更能接近哲学的神韵。

三、对人性的追求

希腊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尊严,以为它是人的最重要的福祉,这种尊严只有人才能够具有,而人为什么能够享受这种独有的权利呢?于是,他们寻找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人,才是能够享有生命尊严的人,而对本原的讨论正是他们在寻找人之为人的根本。在对本原的抽象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早期哲学家寻求人之衡量的尺度,这是他们寻求自然宇宙的哲学理解方式的最后面的也是最隐蔽的理想,人作为人不是基于人作为主体,作为自然的对立面,而是作为自然的延伸者,作为自然共同体的意识形式,作为本原存在的原初性。这种本真的理想表现为在宇宙的大尺度下审视人的一切行为:人应该如何行事才能承担起存在的原初性。因此,本原不是一个与人无关的抽象的原则,而是最终成为关于人的思考尺度的承载者。于是,和谐的数、流动不息的火和不动不变的存在都轮番作为本原物登上了哲学的舞台,而深究其本质这些正是哲学家对于人之为人的独到理解。

古希腊早期哲学家的思想明确的显明了人的本体论形态,以及在此视野下的人的公共性和张力问题。他们把完全的自由的个体视为宇宙生命在人间的真实形式,他们的人文主义的个体主义的滥觞得益于其背后开放的宇宙论背景,他们追问:什么是人类所要追求的体现在个体身上的宇宙有机性相融通的目标,这就是追求本体的“善”。这就是苏格拉底以后的哲学,这一问题开启了以后几千年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向度,这是从古希腊早期哲学开始的。

四、结语

古希腊哲学论文例2

希腊哲学在现代人心目中无疑拥有世界性的价值,很少有人会因为这种哲学冠有“希腊”二字而认为它只是地方性的。若我们对希腊哲学思想的起源进行考察,就会发现它是一种地方性思想。

希腊哲学源起于公元前 6 世纪的古代希腊。希腊哲学思想是内生的还是外来的? 黑格尔说:“在希腊生活的历史中,当我们进一步追溯时,以及有追溯的必要时,我们可以不必远溯到东方和埃及,只在希腊世界和希腊生活方式内,就可以追寻出: 科学与艺术的发生、萌芽、发达,直到最盛的历程,以至衰落的根源,都纯粹在希腊人自己的范围之内。”②

黑格尔的观点是典型的“西方( 希腊) 中心论”,与历史事实不符。在古希腊所在的地中海区域并存着多种古代文化,希腊文化并不是最古老的。希腊文化的后起决定了其来源有非希腊的一面。“希腊古典世界并不是一切事情的开端,相反,希腊人是在东方其他早期民族尽力投出的飞标所达到的地方拾起了这支飞标; 这是一个白温克尔曼和赫尔德以来就得到承认的真理。表明这一点的,部分是在希腊文献本身中已有的对埃及古代文明的回顾,部分可以从宗教诗中,尤其是从赫西俄德的诗中读到。”③

关于希腊哲学思想的起源,公元 3 世纪时即有“希腊哲学始于蛮族”的说法,即认为希腊哲学的起源是非希腊的。持有这一说法的古人看到其他民族的思想家有与希腊哲学家的思想相同之处,于是就认定这些非希腊的思想是希腊哲学家的思想来源。波斯人的袄教僧侣、巴比伦人的迦勒底学派、印度人的苦行僧、凯尔特人的神圣一族、埃及人的祭司,等等,都被他们抬出来作为“希腊哲学始于蛮族”的证据。④

第欧根尼•拉尔修本人是个“希腊中心论”者。他反对“蛮族起源说”,认为“这些作者忘记了,他们归之于蛮族人的成就实际上属于希腊人,从希腊人那里,不仅是哲学,而且人类自身才获得开始。”⑤他批评“蛮族起源说”的方法是: 承认这些非希腊人的观点与希腊哲学家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但指出这些非希腊的思想还不是“哲学”。“那些将哲学的源起归于蛮族的人又抬出了色雷斯人奥菲斯,称他———这个人距今年代久远是毫无疑问的———为哲学家。现在考虑一下他说的关于神的一些东西,我几乎不知道是否应当称他为哲学家。”⑥

第欧根尼•拉尔修说: “第一个使用哲学这个术语,并称自己是哲学家或智慧的爱好者的是毕泰戈拉; 因为,他说,除神之外,没有人是智慧的。”“很快,人们就把研究称作智慧,称其专职者为贤者,以表明他达到了精神完美的境界; 而从事研究的人就是哲学家或智慧的爱好者”⑦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约公元前 484 - 425 年) 用过“哲学”这个词,但它在文中的意思是“智慧”或“教诲”。⑧历史学家修昔底德( 公元前 471 - 400年) 也用过这个词,意思也是“智慧”。⑨ 由此可见,哲学这个概念的最初涵义是不确定的,哲学的最初表现形态是“智慧”和“知识”,最初的“哲学家”是“贤者”。第欧根尼•拉尔修的《名哲言行录》第一章记述的是包括泰勒斯在内的各位希腊“贤者”,而非哲学家。

考察希腊哲学的起源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讨论希腊哲学的策源地。希腊哲学并非源于希腊本土,而起于希腊人的海外殖民城邦,带有种种地方性特征。

希腊哲学的策源地是伊奥尼亚和南意大利,而不是希腊本土的阿提卡半岛。早期哲学家大都来自希腊人在伊奥尼亚地区和南意大利的殖民城邦,而非后来被政治家伯里克利称作“全希腊的学校”⑩的雅典。“哲学,即对智慧的追求,有着双重的源起: 一方面它开始于阿那克西曼德,另一方面则开始于毕泰戈拉。”阿那克西曼德的家乡是伊奥尼亚地区的米利都。瑏瑢 毕泰戈拉出生于小亚细亚沿海的萨摩斯岛。瑏瑣塞诺芬尼生于科罗封。瑏瑤赫拉克利特是爱菲索人。”巴门尼德是南意大利的爱利亚人。

早期哲学家拥有的知识是零碎的、不系统的、五花八门的、缺乏理性论证的。阿那克西曼德“发明了日晷指时针,将它安装在拉栖代蒙的日晷上,用以测定冬至夏至和昼夜平分点; 他还造了一个计时器。他又是第一个画出陆地和海洋轮廓的地图的,并且造了一个球体。”瑏瑧 毕泰戈拉去过埃及,通晓埃及文字,当过埃及僧侣,向他们学到了许多数学知识。瑏瑨塞诺芬尼是个吟游诗人,主要在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岛活动。瑏瑩赫拉克利特“长大后宣称自己什么都懂。”瑐瑠恩培多克勒对各类自然现象作了大量观察和解释,在天文、气象、生物、生理和医学等方面有过许多贡献。但他同时又将自己掌握的科学技艺夸大到近乎江湖奇术的地步,并公然以“不朽之神”自命。总之,这些早期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充满着地方性特征,他们的观点对世人来说是新颖的、无法理解的。

第欧根尼说: “哲学的起源之所乃是希腊,它的名字拒绝使用其他说法。”这一说法的要旨不在于否定希腊哲学的地方性特征,而在于强调希腊哲学的原创性。确实可以认为,承认希腊思想来源的非希腊性并不会导致对希腊思想原创性的否认。希腊哲学确实是古希腊民族的原创。罗素说: “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构成文明的大部分东西已经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存在了好几千年,又从那里传播到了四邻的国家。但是其中却始终缺少着某些因素,直等到希腊人才把它们提供出来。”瑐瑣那么,希腊人为西方,乃至于为全人类提供的这种因素是什么呢? 就是“逻各斯”( 道) ,就是理性,就是理性思维。希腊哲学的诞生就是将希腊各城邦的那些原有的地方性“智慧”上升为一般的“逻各斯”的过程。

哲学是以理论思维形式表现的人们对世界总体的认识。这一认识内容本身决定了哲学必然采用理性思维( 逻辑思维) 的方法。理性思维在西方始于古希腊,始于古希腊哲学。古希腊早期思想家处在人类认识从前逻辑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在他们那里,非逻辑思维仍占主要地位,逻辑思维则处在萌芽状态。“伊奥尼亚思想家有关宇宙和自然本身起源的思辨起源于一种以荷马、赫西俄德和‘奥菲教的诗歌’等希腊思想为代表的、古老的宇宙论传统,一种与埃及的神话体系和近东文明有相当大亲和性的传统。”瑐瑤这些思想家的思维成果更像智慧,而非理论,把它们放回广阔的智慧语境中加以理解更为妥当。

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哲学家有过一个很奇怪的评价。他说: “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还不是哲学家。为什么不是呢? 因为他们是更伟大的思者。”瑐瑥这是海德格尔的一个著名论断。哲学兴起之前,还有思想。希腊思想的“第一个开端”在苏格拉底之前的早期思想家那里。人们通常称他们‘哲学家’或‘自然哲学家’。但海德格尔认为他们不是哲学家,而是“思者”。不过,否认希腊早期思想家是哲学家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希腊哲学的诞生与发展不起作用,因为没有过渡和预备也就没有真正的开端。如果我们认定哲学的本质特征是理性思维方式,那么在爱利亚学派那里,这一特征已经明显表露。这是寓于希腊哲学“地方性”特征之中的“世界性”。

理性是人类文明中现有的最高成就,它的发展过程和迄今为止的文明史过程同步。“哲学思维并不从某个零点开始,而是必须用我们已经拥有的语言来思考和说话。”瑐瑦研究希腊哲学的学者喜欢把古希腊人的理性主义称作“逻各斯主义”或“逻各斯中心主义”,视之为西方近性主义的前身。以此为希腊哲学思维发展的主线,那么巴门尼德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希腊思想发展到巴门尼德这里,已经迈入了理性思维的门槛,其主要表现是形式逻辑在思考中的不自觉的运用。在巴门尼德的著作中,我们看到了这一临界点。他的《论自然》从形式上看是诗歌,但它的主要部分与其说是诗歌,不如说是散文。大量的抽象概念,连篇的假设、推理、证明。从假设存在的单一、不动的属性开始,推论出存在的各种标志,演绎出一系列的结论。这是逻辑思维的成果,是真正的“概念的劳作”( 黑格尔语) 。古希腊哲学从他那里开始真正迈进了理性王国的大门。

希腊哲学的主要思想成就

希腊哲学兴起于伊奥尼亚和南意大利,辉煌于雅典。公元前 500 年,伊奥尼亚诸城邦起义,反抗波斯对小亚沿岸希腊城邦的统治。从这时起直到公元前 4 世纪 40 年代马其顿统一希腊,这是希腊城邦制度从繁荣到衰落的时期,被史家称作古典时期。“希腊古典时代大约只有一个半世纪,但这阶段的哲学发展在历时千年的全部希腊哲学史上却占着最显著和最辉煌的地位。”瑐瑧在这一时期,希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步从殖民地区转向希腊本土,雅典经历了希波战争的考验,成为希腊民族的文化代表。与此相应,希腊哲学的中心亦从海外殖民城邦向希腊本土转移,向雅典汇聚。

阿那克萨戈拉是把哲学引入雅典的关键性人物。他本是伊奥尼亚的克拉佐门尼人,瑐瑨 成年以后去了雅典,在那里待了 30 年。希波战争的胜利为雅典赢得了全希腊的尊敬,给她带来了空前繁荣,但此时的雅典公民思想却仍旧很保守,无法理解阿那克萨戈拉带来的原产于伊奥尼亚地区的科学知识。比如,阿那克萨戈拉宣称太阳是一块红热的金属,雅典人对此大惑不解,有人控告他不敬神,连伯里克利也无法保护他,最后被逐出雅典。

公元前 5 世纪下半叶,希腊出现了一批自称“智者”的职业教师。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普罗狄科、希庇亚、安提丰、塞拉西马柯、克里底亚是其中的知名者。他们以雅典为活动中心,收费授徒,传授修辞、演说、辩论、诉讼的技能,传播城邦治理和家政管理的知识,提高了雅典公民的文化素质。他们顺应时代潮流,提出许多新观念,对雅典的现实生活产生广泛影响。这在哲学史上被称作“智者运动”,也是西方思想史上最早发生的一次启蒙运动和人本主义思潮。从智者开始,哲学研究的中心议题“从宇宙转向人,从宇宙论和本体论的有吸引力的理性问题转向更迫切的人生事务和行为的问题。”瑑瑠希腊哲学“走上了人学的道路,或者说走上了主体性的道路: 研究人们的内心活动,研究人们的观念和意志力。”

经历了这种启蒙和哲学转向以后,希腊哲学成形了,涌现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样的理论化、体系化的大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成为希腊文化经典,是希腊哲学的代表性成就,对后世,乃至全世界产生了强烈的文化影响。

西方学者对柏拉图的溢美之词无数。伯奈特说: “柏拉图曾经是我们文化中的一切最好的和最重要的东西的源泉。”瑑瑢 这一评价着眼于文化,柏拉图是西方文化之源头,就好像中国文化中的孔子。怀特海说: “欧洲哲学传统的最稳定的一般特征,是由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释组成的。”瑑瑣这一评价着眼于西方哲学的传承,认定由柏拉图开创的理性主义哲学是西方哲学的主流。波普尔说: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 不分好坏) 是无法估计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在任何时候不是非柏拉图的。”瑑瑤这一评价着眼于柏拉图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对后世西方哲学所起的定型作用,你再怎么反柏拉图,也摆脱不了理性的、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

本质主义( Essentialism) 是后人对西方哲学自发端以来逐渐形成的理性思维方式的概括。本质主义认定并相信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隐藏在其外在形态之中的本质( essence) ,从而把揭示事物的本质作为哲学认识的根本目的,把反映事物本质的知识称为真知识,其他知识则是意见或谬误。

追溯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起源,许多人将它归于亚里士多德,而实际上应当归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说: “在青年时代,柏拉图开始熟知克拉底鲁,也赞同赫拉克利特的意见,即一切可感事物都在不断流变,关于它们的知识是不存在的。他在晚年仍然坚持这样的观点。苏格拉底却致力于伦理学,对整个自然则不过问,并且在这些问题中寻求普遍,他第一个把思考集中于定义。柏拉图接受了这种教诲,不过他认为定义不是关于可感事物的,而是另一种存在者。由于可感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不能有一个共同的定义。这样,他把这另一种存在者称作型相。”瑑瑥亚里士多德的阐述符合柏拉图思想的发展。寻求一般的定义就是寻求共相。柏拉图看到普遍的定义不能归于可感的事物,因为它们是变化的; 普遍的定义只能归于另一类存在者,这类存在者就叫做型相; 可感事物的变动不居表明它们不真实,而事物的名称、共相才是真实的存在; 型相是事物的共相和本质,型相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彼岸,恰恰相反,型相就存在于这个现实世界。“柏拉图是第一位专心思考这些事情的西方哲学家,而且他的型相论就试图解释这些事情的存在。”

柏拉图的“型相实在论”是古希腊哲学最有代表性的成就之一。它之所以能发挥长远的影响,不在于柏拉图提出了“型”和“相”这样的本体,而在于他确定了一个求真和求实的基本思维模式。任何有时空限制的在者都不是本质,驱除了时空的限制方能达到本质。只要我们像柏拉图的“型相论”一样设定一切“存在者”均有真实程度之别,并将最真实的“存在者”规定为追求的目标,那我们就是柏拉图的学生。抛弃了“型相实在论”的思维框架,就等于彻底放弃理性思维,而诉诸于其他。作为西方哲学最根本的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是由柏拉图奠定的。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理论思维达到了一个高峰,“希腊哲学达到完善”。瑑瑧如果说西方文化的根本特征在于崇尚理性、注重逻辑分析,那么这个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亚里士多德铸就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建立,是希腊古典时期哲学自觉反思人的理性思维而结出的硕果,标志希腊科学理性精神的升华,奠定了西方分析理性的传统。”瑑瑨创建系统的逻辑理论是亚里士多德的一大功绩,是他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的一切知识领域,并且它掌握了各种知识的早期发展线索,同时对这些线索进行了深思熟虑的详细阐述。它对每个知识领域都有同样的兴趣并给予了同样的理智上的评价。亚里士多德比柏拉图更全面地满足了知识发展的需要。”瑑瑩得益于推理和证明,亚里士多德之后不久就出现了像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原理》这样具有严密公理化的数学演绎系统。天文学已经从对天体现象的零星观察进入对天体的系统研究,提出有关天球模型的假说。生物学的经验性知识快速积累,逐渐上升为系统的理论知识。物理学知识虽然仍以自然哲学的形式表达,但已具备理论物理学的科学价值。可以说,希腊古典时代科学知识的系统化为逻辑学的诞生准备了大量思维材料,而逻辑学的创建又为当时的科学知识系统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工具。“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独立的学习精神得到了彻底的发展。由于他广泛的科学成就,他成为希腊科学的化身,并因此在两千年的时间中充当‘哲学家’的代表。”

亚里士多德在纯粹的哲学理论中也有重要贡献。“本体问题可以说是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核心。”瑒瑡他最先把“本体”作为一个哲学范畴进行分析和论证,并提出有一门专门研究本体的学问,即“本体论”( ontology) 。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中,自然哲学是“第二哲学”,本体论和研究终极因的神学则是“第一哲学”。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和神学就是他的“形而上学”( Metaphys-ica) ,尽管他本人没有用过“形而上学”这个词。

柏拉图的“型相实在论”和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是古希腊哲学最有代表性的思想成就,是西方形而上学的楷模。他们的思想仍然是希腊的,仍然是地方性的,但却具备了世界性的价值。而在希腊哲学的跨文化传播中,这种世界性的价值日益彰显。

希腊哲学的跨文化传播

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 322 年逝世。这个年份是整个希腊哲学两大部分的分界线,“亚里士多德之前”( 含亚里士多德) 是一个组成部分,包括早期与古典时代的希腊哲学,“亚里士多德之后”是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希腊化时期的哲学( Hel-lenistic philosophy) 和罗马帝国时期的哲学,统称“晚期希腊哲学”( Later Greek Philosophy) 。

学界长期存在着“重希腊、轻罗马”、“重古典时期、轻晚期希腊”、“重哲学、轻宗教”的倾向。在以往研究中,学者们重视“古典时期”,忽略长达八百年的晚期,重视“纯希腊”的东西,忽视希腊哲学走向东方,走向整个地中海世界以后的情况,重视“纯哲学”,忽视哲学与宗教在罗马帝国文化环境中的内在联系、基督教与希腊罗马哲学在罗马帝国的碰撞与融合、以及古代基督教哲学家对希腊罗马哲学的超越。产生这种偏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不了解古希腊哲学的地方性特征,不了解希腊哲学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嬗变。如果我们从哲学的跨文化传播出发看问题,从希腊哲学的世界化角度去看待晚期希腊哲学,我们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判断。

希腊哲学的跨文化传播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随着亚历山大大帝征战的步伐传遍整个亚历山大大帝国( 希腊化时期) ; 第二步是随着罗马帝国的建立传遍整个地中海世界( 罗马帝国时期) ; 第三步是西罗马帝国崩溃以后,进入阿拉伯 - 伊斯兰文化圈,直至欧洲文艺复兴( 西方中世纪) 。

“希腊化时期”( Hellenistic era) 的时间边界很清晰。“所谓希腊化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三个世纪里,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犹太、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时间范围通常认为开始于公元前 323 年亚历山大去世到公元前 30 年罗马吞并最后一个希腊化国家托勒密王朝为止。”瑒瑢希腊文化在这一时期传播至北非和亚洲,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原有文化与希腊文化的融汇。它虽然仍属于希腊文化的范畴,使用希腊的语言,承袭希腊的传统,但与古典时期有明显的不同,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希腊古典时代的文化是一种城邦文化,而希腊化时期的文化是一种走向帝国的、带有世界性的文化。希腊化时期的文化中心发生了转移,从雅典转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希腊化时期的希腊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希腊一体化与地方多样性相结合,消极没落的个人主义和眼界开阔的世界主义并存。

与希腊化时期的文化特征一样,罗马帝国时期的文化特征也是罗马一体化与地方多样性的结合。屋大维于公元前 27 年拥有了“奥古斯都”的称号。从此时算起,到公元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帝国的历史长达 5 个世纪。再往后,则有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 长达 1000 年的延续。帝国建立之初,罗马帝国文化实际上处于多民族文化共生的状态,而以希腊文化与拉丁文化为主干。经过两个多世纪的文化融合,帝国境内各民族文化的整合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统一的罗马帝国文化基本形成。再往后,罗马帝国文化由盛转衰,而基督教文化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上升为帝国文化的主流,完成帝国文化的转型,经过帝国晚期的动荡,向中世纪文化过渡。

希腊哲学是“希腊精神的嫡子”。瑒瑣 广义的希腊哲学不仅是指希腊古典时代的哲学,而且包括希腊化时期的哲学和罗马帝国时期的哲学在内。晚期希腊哲学是希腊哲学跨文化传播的产物,它已不是纯粹的“希腊哲学”。把握了地中海世界的文化变迁,方能准确认识晚期希腊哲学。“从希腊化至罗马帝国时期的哲学( 通称晚期希腊哲学) ,从学说内容至哲学家的活动和学派的建立,以及哲学的影响都是地中海世界的现象,而不仅仅是希腊罗马本土的成果。希腊文化与希伯来文化的相会,早期基督教与希腊哲学之间的关系,更是地中海世界的现象。”

把握了地中海世界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总体状况,描述希腊晚期哲学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基本框架。首先,我们看到希腊古典时期的哲学对晚期哲学有重大影响,晚期哲学是古典时期哲学的延续,晚期各个哲学流派的表现形式受到古典时期哲学体系的制约; 其次,晚期哲学受时代变迁的影响,哲学的社会功能突显,因此,各种哲学普遍具有伦理化、实用化倾向; 再次,处在一个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的时代,晚期各种哲学必然要反映时代的变化,要对当时的宗教浪潮作出回应,因此在观念交流与精神融合的过程中,哲学与神学的界线消融。希腊哲学经过晚期的发展,多样化、非希腊化了。斯多亚学派对伦理学的重视及其世界主义、斐洛的犹太 - 希腊哲学、怀疑论对不可信与不可知的探索、新柏拉图主义中哲学与宗教的合流,所有这些有关晚期希腊哲学发展的具体问题都需要我们对哲学有比较宽泛的理解,不能把晚期希腊哲学问题仅限于所谓本体论或形而上学。

公元 529 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所有的哲学学校,希腊哲学的发展在外在形态上走向终结,但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和论证方法并没有死亡。它们被基督教思想家系统地吸取并加以运用,成为建构基督教神学教义体系的根本方法。奥古斯丁在融合希腊哲学与基督教思想方面做得最为成功。他用基督教的教义精神重整柏拉图和普罗提诺的理论,终于把基督教哲学扩展到自成家数的阶段。他是西罗马帝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家大都继承这一路线,其融合古典思想与基督教精神的努力贯穿于整个西欧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家让理性服从信仰,但并没有驱逐理性。所以,整个中世纪虽然没有独立的希腊哲学研究,但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在经院哲学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延续。

西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希腊哲学的遗产在地中海世界大部分佚失,但在阿拉伯 - 伊斯兰世界却得以保存。“当哲学正象科学和艺术一样,在西方由于日尔曼民族的统治而枯萎的时候,它就逃奔到阿拉伯人那里去,并且在那里达到一种美好的繁荣; 并且正是从他们那里,首先有些哲学方面的东西来到了西方。”瑒瑥 公元 8 世纪时,阿拉伯世界开始对希腊哲学著作进行大规模的翻译,扩展了阿拉伯词汇,形成了与希腊概念相对应的哲学概念。“阿拉伯人主要地是通过落到他们的统治之下的叙利亚人得知希腊的哲学。叙利亚人是有希腊的文化教养的,并且形成了希腊国家的一部分。在叙利亚,在安提阿,特别是在贝鲁特和以得撒,有很大的学术机关。叙利亚人构成了希腊哲学和阿拉伯哲学之间的联接点。”瑒瑦到了公元 9世纪末,巴格达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学术中心。阿拉伯人积极主动地掌握希腊文化的遗产,并且创造性地将其推进。

阿拉伯人对希腊哲学的兴趣集中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新柏拉图主义。“阿拉伯人之获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这件事具有这样的历史意义:最初乃是通过这条道路,西方才知悉了亚里士多德。对亚里士多德作品的评注和亚里士多德的章句的彙编,对于西方各国,成了哲学的源泉。西方人曾在一个长时期里面,除了这些亚里士多德著作的重译本和阿拉伯人的评注的翻译之外,半点也不认识亚里士多德。”瑒瑧以翻译希腊哲学著作为基础,伊斯兰世界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哲学家对希腊哲学进行研究。正是通过他们的努力,文艺复兴后的西欧才得以重新从伊斯兰世界的文化宝藏里把希腊文献发掘和迎接回来,使之在欧洲重新得到研究和发展。希腊哲学在阿拉伯文化中的传播过程告诉我们: 希腊哲学并非西方人的专利。它也属于东方,属于全人类。

希腊哲学的世界化历程

把握了希腊哲学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历史事实以后,我们可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希腊哲学在跨文化传播中是否丧失了它的地方性特性?

我们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希腊哲学在跨文化传播中确实丧失了它的地方性特征,但是希腊哲学经历了跨文化传播过程以后依然是希腊哲学。为什么? 因为希腊哲学在跨文化传播中并没有丧失其基本特征,希腊哲学锻造的理性思维方式没有被后人抛弃,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没有被后人遗忘。而且正是由于古希腊哲学经历了跨文化传播,它的世界性价值才体现出来,才令后人“感念古代的崇高成就,始终不忘希腊思想为人类文化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瑒瑨“西方精神、现代精神是希腊人的发现,希腊人是属于现代世界的。”瑒瑩

哲学是一种精神文化,与宗教同处民族文化的核心层面。希腊哲学一旦发育成形,它就越过民族文化的藩篱,在地中海世界传播开来以后,希腊哲学的地方性特征就处在消失的过程中。拉丁文化是希腊哲学向外传播的第一站,整个地中海世界是希腊哲学向外传播的第二站,阿拉伯世界是希腊哲学向外传播的第三站。进入全球化时代以后,希腊哲学继续向全世界各个地区传播。希腊哲学在其向其他民族、其他地域传播的过程中虽然失去了其原有的地方性,甚至失去了他的民族性,乃至于最终将会失去它的希腊名字,但它的基本精神已经化为更新中的其他文化的基因。

古希腊哲学论文例3

中国学术界对晚期希腊哲学的重视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汪子嵩等先生开始规划四卷本《希腊哲学史》的时候,就己确定“第四卷写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希腊一罗马时期的哲学”。®在该书“绪论”中,四卷本的作者认为:“希腊哲学经历了大约一千年,它包括各种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内容庞杂丰富。”®范明生先生于1993年发表了《晚期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他在该书序言中说:“长期以来,在探索西方哲学史和思想史的过程中,深深感到对传统的希腊哲学和时间上继起的基督教哲学、神学之间,某些著作在处置中似乎存在着断层;同时,不仅是希腊哲学,而且被认为是源出于东方的基督教及其神学,长期以来却成了西方思想发展中的主流,而基督教及其神学,在其策源地的东方反退居到次要地位。

 

这就促使自己去探索希腊哲学和基督教及其神学之间的联系。”⑤尽管范明生先生的行文仍将希腊晚期哲学和基督教神学当作两个事物来看待,但他实际上己经将希腊化时期的哲学和罗马帝国时期的哲学(包括早期基督教哲学在内)纳入统一的研究视野,并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姚介厚先生在他的新著《古代希腊与罗马哲学》中明确指出:“无疑,在古代西方,希腊哲学最有开创性、持续性,罗马哲学深受希腊哲学的熏陶,但是罗马哲学其实有其自身体现罗马文明时代特征的文化精神,在理论形态上也有别于希腊古典文明和希腊化文明时代的哲学,所以本书不将罗马哲学看作希腊哲学的简单延伸与附属部分,而将有专门论述。”

 

在古希腊哲学研究中,“希腊化时期的哲学”(HellenisticPhilosophy)与“晚期希腊哲学”(LaterGreekPhilosophy)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希腊化时斯’(Hellenisticera)的历史边界是清晰的。在史学家眼中,“所谓希腊化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三个世纪里,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犹太、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时间范围通常认为开始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到公元前30年罗马吞并最后一个希腊化国家托勒密王朝为止。”@在哲学史家眼中,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逝世于公元前322年,这个年份可以设为整个希腊哲学的两大部分的分界线。“亚里士多德之前”(含亚里士多德)是前一部分,“亚里士多德之后”则是后一部分。晚期希腊就是这后一部分,它既包括希腊化时期的哲学在内,也涵盖罗马帝国时期的哲学。至于晚期希腊哲学终结于何处,中外研究者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哲学史的研究有其自身独特的视角,哲学史的分期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与历史分期完全一致。分期问题是哲学史研究的老问题,它实际上反映出研究者视阈的变化。“这不是一个冗长的、肤浅的划分时期的问题。倒不如说,这是一个在过去哲学家的恰当历史场景中看待他们的问题。”®讨论希腊晚期哲学的边界实质上不是在讨论历史问题,而是在讨论哲学思想发展的进程;对这一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反映出来的不是研究者的认知水平,而是研究者在文明观或文化观上的差异,是研究者对希腊文明的形成与扩展、西方古代文明的构成、西方古代哲学与宗教的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上的理解差异。然而,边界问题又是相当重要的,试想,若连要不要将某些哲学家或某个时期的哲学家纳入希腊晚期哲学的范围进行研究都不清楚,如何展开全面的研究?正是在古希腊哲学的边界这一重要问题上,中国学者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形成了自己有别于欧美学者的独立见解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上述对晚期希腊哲学边界问题的处理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中国学者的文明观或文化观的发展,反映出中国学者对希腊文明的形成与扩展、西方古代文明的构成、西方古代哲学与宗教的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上的认识水平。从起源上说,古希腊哲学研究在中国虽然是一门外来的学问,但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中国的古希腊哲学研究己经超越了“拿来主义”或简单化的“贴标签”的阶段,并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学术见解。笔者相信并期待,中国的希腊哲学研究也能作为诸种“国学”之一,走上国际学术界的讲坛,并以我们的学术见解影响欧美学者。

 

无论对其边界作何种理解,晚期希腊哲学都是整个古希腊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晚期希腊哲学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它与早期希腊哲学和“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相比,有了一系列新发展,而且在于从总体上它具有了与早期和古典时期不同的特质。共性为某类事物所共有,特征为某一事物所专有。共性可以揭示某类事物的相同之处,特征才能标明某一事物与同类别其他事物的差异。判明晚期希腊哲学的特征是研究者水平高低的一大标志。面对这一问题,中外学者都要提交一份答卷。

 

毫无疑问,只有把握了希腊化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东西文化交流的总体状况,描述希腊晚期哲学的发展轨迹才有一个大的框架。希腊古典哲学对晚期哲学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晚期哲学是古典哲学的延续,至少,晚期各个哲学流派的表现形式受到古典哲学体系的制约;另外,晚期哲学也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哲学的社会功能凸显,因此,各种哲学普遍具有伦理化、实用化倾向;处在这样一个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的时代,晚期各种哲学必然要反映时代的变化,要对当时的宗教浪潮作出回应;于是在观念交流与精神融合的过程中,哲学与神学的界线逐渐消融。

 

古代基督教哲学本身就是罗马帝国精神文化转型和重组的产物,它至少给非基督教的希腊罗马哲学和西方哲学带来了一些明显的后果。这些后果表现在: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希腊哲学对宗教思想的接纳使哲学自身陷入进退维谷的困难境地,并最终失去公众的追随;而基督教则在接纳希腊哲学的同时使自己的信仰对象成为西方精神世界的核心。于是,西方人的精神核心从希腊哲学中的“终极存在”(或“理性神”)被置换为基督教思想体系中的“三位一体之神”;希腊古典哲学中的理性至上的原则被基督教包容理解于自身的信仰至上的原则所取代,希腊人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理性主义)转变为信仰主义,哲学原有的中心位置边缘化了,最终沦为神学的奴仆;而理性论证与个人体验并行,则使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成为西方哲学与神学的两大倾向。

 

中国学者的论断是在对晚期希腊哲学的具体内容作了大量研究以后作出的总结与概括。在同期欧美学者的作品中,我们很少看到这方面的论断。例如,在1999年出版的“劳特利奇哲学史’第2卷《从亚里士多德到奥古斯丁》中,我们基本看不到作者对晚期希腊哲学特征的总结和概括。③1999年出版的《剑桥希腊化时期哲学史》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很薄弱。编者在序言中没有谈这个问题,仅在“后记”中提到:“赋予从公元后三世纪下半叶以后的晚期古代哲学的特点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哲学家们分别信奉一种形式或另一种形式的柏拉图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斯多亚主义、伊壁鸠鲁主义和怀疑主义不再有积极的活动。不用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重的。但主要原因肯定是只有某种形式的柏拉图主义满足了晚期古代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对超验的神的需求、相信有灵界的存在,关于有另外一个世界以及相信有来世的世界观。尤其是,随着基督教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基督教的教义(在柏拉图主义的影响下)占据了主导地位,不再有任何位置留给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甚至希腊主义或异教主义、复活异教主义的企图也受到柏拉图主义的激励。®

 

比较一下中外学者的论断,无论欧美学者忽略这个问题的原因何在,我们至少可以说,欧美学者在晚期希腊哲学的特征这一重要理论问题上作出的回答不如中国学者提供的答案全面、具体和有说服力。

 

但形态各异,分布很不均衡。有的哲学家比如犹太人斐洛、卢克来修、西塞罗、普罗提诺、奥利金、奥古斯丁,他们的著作基本完整地保留下来。然而还有更多的哲学家,要么是著作己经佚失,保存下来的仅仅是后人的转述或辑录的一些残篇;要么是从来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们的思想通过他们弟子的叙述或传播而广为人知。®晚期希腊哲学的丰富内容决定了任何一位学者要想对所有部分都进行精细的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中国学者来说是这样,对欧美学者来说也是这样。那么,在晚期希腊哲学这一领域,中国学者己经作了哪些研究,还有哪些尚未触及?2003年出版的《剑桥希腊罗马哲学研究指南》详细介绍了该书编者认为应当纳入晚期希腊哲学研究的具体内容。®我们或可以该指南所涉及的内容为准,对中国学术界的研究作一粗略的盘点。从研究对象来看:

 

—中国学者对西方学者研究较多的希腊化时期三大流派(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怀疑主义学派)己经有了较为精细的研究,但对学园派怀疑主义的研究严重不足;

 

—中国学者对以普罗提诺为代表的新柏拉图主义有了较为精细的研究,但对老学园、中期学园、新学园的研究明显不足;

 

—中国学者对以斐洛为代表的希腊一犹太哲学有了初步研究,但研究力度仍显不足;

 

—中国学者对以西塞罗为代表的拉丁哲学有了初步研究,但仍留存大量问题需要研究;一--中国学者对包括奥古斯丁在内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哲学家有了初步研究,但研究力度仍显不足。

 

从研究内容来看,中国学者的研究还有更多的不足。比如,我们很少展开对晚期希腊哲学学派间关系的研究,因而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学者往往只能顺从某些西方权威学者的看法,而不能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在那些学派归属不清的哲学家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比如西塞罗、阿尔凯西劳(Arcesilaus)、卡尔尼亚德(Cameades)、克里托玛库(Clitomachus)、拉利萨的斐洛(PhiloofLarissa),等等。又比如,我们还没有系统、全面地对希腊哲学的原创性概念及其演化进行专门研究,从而妨碍了中国学者对古希腊思想把握的准确程度。再比如,我们还缺乏晚期希腊哲学与自然科学、宗教、文学、逻辑之关系的专门研究,而欧美学者在这些方面己经有了较大的进展。不过,上述中国学者的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其中有一些也是欧美学者研究的薄弱环节。在这些方面,中国学者与欧美学者的差距并不很大。只要中国学者持之以恒地研究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不足之处是可以弥补的。

 

古希腊哲学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280-01

宗教与神话在人类早期在没有基本的科学知识下,面对自然界的威力,相信有超自然的神力存在,使人对这种超自然的神力的一种盲目的崇拜。希腊哲学早期正是在宗教和神话的孕育下产生,正如王晓朝所讲“希腊宗教是希腊哲学的母体①”。从对世界本原的探讨到宇宙的演化等我们都能看到希腊宗教与神话在古希腊哲学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中又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古希腊宗教和神话之所以对古希腊哲学产生与形成中有着这么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以下的几个原因。

首先在于宗教与神话现象最早是比哲学先出现,发展时间也比哲学悠久,它丰富的内容为希腊哲学产生提供了源泉。希腊作为古文明国之一,宗教和神话早在公元前2000年起就存在了,在这段历史的长河中希腊出现了无数多宗教而希腊人信奉的宗教也各有不同,一直到后期奥林波斯教的出现才使得希腊民族有了在民族中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宗教的产生本身就是伴随着神话,希腊宗教中璀璨的文化也都存在与经历了长时间发展的希腊神话之中,神话中的内容包含了历史、自然、社会、道德、宗教成为了希腊民族早期的百科全书。而希腊人民很早便受到希腊宗教与神话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表现在希腊哲学有了丰富的思维材料还表现在后期的希腊哲学家借用神话的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

其次希腊宗教与神话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也对希腊哲学的产生有着不可避免的作用。希腊的宗教和神话中的神不都是本土的神灵还有外来的神灵比如现奥林匹斯教中的爱情女神阿弗洛狄特, 据资料显示, 它是源于东方古老的闪族,后来才传入希腊的, 经过希腊人的改造并最终成为奥林匹斯教中的十二主神之一。这就表明希腊宗教和神话体系是一个比较开放和自由的体系,这样的体系极大的丰富希腊宗教和神话内容,而且这样品质在宗教和神话的传承下使得希腊人民对于一切的外来文明有着包容的态度,这种态度对对真理和自由充满追求,当然这种品质与他们的地理位置有关,因此我们在后期能看到希腊哲学思想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除了这样的特点外,我们可以看到希腊宗教中的神灵除了不会死之外具备了人的外形和人的性格,人的弱点,人的需求,掌管的事物也都源自于人们的生活,他们生活也跟人类一样并且也会出现人类社会中的阴暗的一面比如兄弟反目,为利益勾心斗角。对于这种神与人的同形首先表示着着希腊民族对于人类与自然区别,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但是其主要还是通过神人同形表明着人们希望通过神来解决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无知,所以与其说古希腊神话是一种荒诞还不如说这是希腊人民智慧的结晶。正如伯恩特在《世界文明史》中所言,“希腊人的神是为着人的利益存在, 所以他赞美神就是赞美自己②”。希腊人民这种用宗教和神话的方式解释着周围的世界,其实本质是对万物起源、发展、变化以及事物内部之间联系的探讨,是一种爱智的精神。比如赫拉克利特说:“思想是最大优点,智慧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③。”爱智的精神是的希腊哲学家具有怀疑批判的态度而不是因循守旧,这才使得希腊哲学不断在更新与向前发展,从泰勒斯的水一直到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无疑不是在超越和批判。

最后早期的古希腊哲学探讨的问题主要受到了古希腊宗教和神话的影响,古希腊哲学最早主要是对万物的本原问题进行探讨,反之我们会问为什么一开始不是对其他问题的探讨呢?这一切都要归之于早期希腊的宗教和神话,希腊关于创世论神话不是一天的发展起来,是长期的发展和完善,这套理论主要探寻的就是整个世界是怎么形成的,这种探讨区别与一般对个别事物来源的探讨。作为解释世界来源问题的一种拟人化和幻想的方式的创世理论本身就是没有很据的猜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是不会满足与这种没有根据的猜测,反而希望得到科学的解释,这种需求促进了早期的希腊哲学家对万物本原的探讨,已解决人们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这时的神便成了对本原问题的探讨,因此我们不能把对世界本原的探讨认为是一种偶然它实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受当时发展条件所限制的,发展也只能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早期的希腊哲学比如说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者、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毕泰戈拉派的数、赫拉克利特的火等主要靠具体的事物解决本原问题,到后来社会的进步深入事物本质用一般代替个别试图解决万物的本原问题所以才会出现比如巴曼尼德的存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总之古希腊哲学所探讨的哲学问题时受到了希腊宗教和神话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希腊哲学家在万物本原的思考上做出了贡献。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深刻地指出:“大家知道,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④”。所以古希腊哲学起源古希腊宗教和神话,古希腊哲学所具有的特点是希腊宗教和神话的特点的表现。古希腊哲学是在希腊宗教和神话的影响下逐步发展和超越,对希腊宗教和神话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的了解学习希腊哲学。

注释:

①王晓朝著.希腊哲学简史[M].上海三联书店(第一版),2007:17.

古希腊哲学论文例5

一、前言

在世界历史长河中,总有着让人倍感惊异、难以置信、难以解说的故事,而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莫过于此。在古希腊时期,人类思维的高度活跃成为西方文明与智慧的起源,这一时期诞生了一批伟大的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由于奥林匹斯教是当时统治者所尊崇的宗教,因而其中的神话成为古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之一,对希腊哲学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研究这一影响是我们了解早期希腊哲学的重要途径,对推动哲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奥林匹斯神话体系的特点

奥林匹斯神话充满了理性、激情与人类对自身和他人的尊重,而神话中所塑造出的神灵更是充分体现了自由、开放的思想,这些既是奥林匹斯神话体系所具有的突出性特点,也是对早期希腊哲学产生影响的主要元素。在古希腊哲学――西方智慧的源泉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奥林匹斯神话体系所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这与奥林匹斯神话体系的突出性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尊重

在早期希腊哲学产生以前,受古希腊人倾向于将神拟人化的影响,奥林匹斯神话中的众神灵有着非常明显的人格化特征,这一人格化特征突出的神灵同时展现出了民主的思想,在当时属于一种超越性观念[1]。将神拟人化在古希腊的所有文献文物中都有着非常清楚、大量的记载,而奥林匹斯神话中人格化的众神灵就是对这一记载最有力的证明。奥林匹斯神话中十二位主神的原形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虽然他们是虚构出的人物,但有着和人类相同的一切弱点、需求与智慧,也会像人类那样遭受各种苦难与折磨,也会产生挫败、失望之感,而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人最终会死亡而神则永久长存。可见,古希腊神话中创造的神并不像中国等其他国家那样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与不可亵渎的,而是可能会勾心斗角,兄弟反目,这就更加直观充分地体现出了古希腊奥林匹斯神话中神灵的人格化。

之所以要介绍奥林匹斯神话中神的人格化,是因为人格化是奥林匹斯神话体系产生、呈现“尊重”这一特点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元素,是尊重的前提与基础,因为它强调的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而不仅仅是人对神的尊重。从某种意义而言,也可以说奥林匹斯神话体系中的尊重这一特点是对古希腊人民追求、向往对自身尊重、对他人尊重的一种折射和反映[2]。奥林匹斯神话中的众神各司其职,宙斯作为万神之父拥有对众神的管理权力,波塞冬是海神,阿波罗是太阳神,雅典娜是智慧女神,他们负责管理不同的事物。由于这些神与人类一样,使得古希腊人拥有一种自信和尊重,认为人类可以像神那样来认识世界,甚至取代神来控制世界。因而可以说正是因为奥林匹斯神话中的神灵被拟人化、人格化了,所以该神话体系才拥有了尊重的特点,且这一特点深深影响着当时的希腊人与希腊哲学。

2.自由、开放

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十二位主神及其他众神既有本地土生土长的,也有外来的,即众神灵身上有着明显的外来痕迹。如代表爱情的女神阿弗洛狄忒原本来自东方古老的闪族,后传入希腊,被希腊人的入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这一举动充分说明了奥林匹斯宗教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尊重外来人员与外来文化,并善于吸收和整合外来文化[3]。在奥林匹斯神话中,个性张扬、鲜明, 胸怀坦荡,朝气蓬勃,偶有自负与放荡不羁,这是众神普遍具有的突出性格特征,且这里几乎每一位神灵都有过一番特殊的经历,他们大多在年轻时就游历四方,积极探索希腊已知世界,对探索真理与追求自由充满激情与热爱。当然,这与神灵本身的性格密切相关,但在科学家们的研究当中,他们认为其中或多或少与古希腊所处地理位置相关。

古希腊所拥有的领土范围非常广大,但土地贫瘠,气候特殊,不适合农作物生长。而三面环海,拥有诸多岛屿(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等),其中有一些较为重要的港口促使古希腊成为一个以海运为主的国家。而港口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又极大地带动了希腊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为埃及、中国、印度等其他国家文化在希腊的传入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各国文化在希腊这里汇集融合。这一时期创作的《荷马史诗》《神谱》等著作中,塑造的神都具有明显、强烈的自由开放精神,都表现出了对自由的热爱之情[4]。后来这两部著作被吸纳到奥林匹斯宗教之中,成为希腊人膜拜的对象,而自由、开放也于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奥林匹斯神话体系之中,进一步体现了奥林匹斯神话体系自由、开放的特点。

三、奥林匹斯神话中哲学的潜意识

如前所述,古希腊神话与其他国家神话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奥林匹斯神话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证。奥林匹斯神话体系具有主神和神系之分,追求客观、美丽的个性,强调神人同形同性,而这些所折射出来的除了奥林匹斯神话体系本身所具有的各种特点,还包含浓烈的古希腊地区各个民族的意识、探究意识,即奥林匹斯神话中所隐含的哲学潜意识。

1.民族意识

神话是民族意识最原始的记录与表达形式,与民族意识互为表里,不同国家神话体现出各自的民族意识,而神话的产生、发展与复兴对推进、保存与传承民族意识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奥林匹斯神话中的民族意识主要表现在技术、经济与力量以及三者的聚合之上。希腊是一个典型的城邦制国家,有着典型的城邦制文明。所谓城邦,是指在军事要塞产生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市场,市场与军事要塞最后合并成一个完整的城市[5]。这一城市同时兼具军事要塞与经济中心角色,而追求物质力量是该城市的根本目标。无论军事还是经济,要想获取物质力量,就必须依赖于生产技术、科学技术,而技术的研发与产生又必须依赖于知识的学习、传播与应用。简言之,以奥林匹斯神话为代表的古希腊神话哲学中所体现出的民族意识就是“知识就是力量”。这种民族意识强调的是凭借民族本身的经济、技术实力去战胜其他城邦国,以求得生存、繁荣和长远发展的机会与空间。

除了注重经济、技术、力量与知识的发展,非伦理倾向也是奥林匹斯神话中哲学潜在的一种民族意识。这可以在万神之父宙斯及其儿子太阳神阿波罗身上得到充分证明。作为万神之父,宙斯并不是人类想象中那样神圣,充满正义之感,他不仅和许多女神甚至世间平凡女子有着牵扯不清的关系,而且通过玷污的手段来得到赫拉[6]。而宙斯的儿子阿波罗也不是一位完美的保护神,他和他的父亲一样有着众多的情妇。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奥林匹斯神话中哲学潜意识下的非伦理倾向这一民族意识。

2.探究意识

奥林匹斯神话中哲学所体现出的探究意识主要表现在诸神都有着一段特殊的经历,在年轻时就开始对世界进行探索,四处游历,并对真理充满了激情与渴望。他们具有明显的人格化,拥有和人类一样的贪念、欲望和求知欲,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整合,说明他们存在着想要了解外面世界、了解其他国家文化这样一种心理[7]。而对这种心理最恰当的表述就是探究意识,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是探究意识驱使他们作出接纳外来人员、外来文化的举动。所以,探究意识也是奥林匹斯神话中哲学潜在的一个重要意识。

四、奥林匹斯神话体系对早期希腊哲学产生的影响

奥林匹斯神话在当时的地位与影响,是其对早期希腊哲学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奥林匹斯宗教是统治者们所尊崇的一个宗教,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官方宗教,这使得该宗教成为大多数希腊人所膜拜的对象。奥林匹斯神话体系中所表露出的尊重、自由、开放特点对希腊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人们膜拜崇仰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渗透到古希腊人的思想意识之中,所以希腊人崇尚自由、开放。在这一社会背景之下,早期希腊哲学的产生可以说在萌芽阶段就受到了前期文明渊源的影响,受到了奥林匹斯神话体系的影响。马克思曾说过,哲学最初是在意识的宗教中形成的,且在宗教领域内以思想形式活动,这形象地阐述了哲学与宗教神话之间的紧密关系[8]。由于认识有限,古希腊人将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自然力量拟人化,以为自己内心寻找一种慰藉,从而产生神话、自然宗教。自然宗教与神话的产生为早期希腊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认识基础与思想基础,为早期希腊哲学的建构提供了材料。自然宗教与神话有着什么样的思想,在其影响之下所产生的哲学就会包含这一思想。如奥林匹斯神话中自由、开放、民主、尊重的思想让早期希腊哲学也蕴含了这些思想,并对古希腊人思想产生了影响,让他们意识到人类是可以认识世界、统治世界的。同时,奥林匹斯神话中所蕴藏的对知识、力量追求的民族意识和对真理的探究意识,也都深深影响着早期希腊哲学的产生与发展。

五、总结

奥林匹斯宗教作为古希腊三大主教之一,其神话对早期希腊哲学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是推动希腊哲学荣获“西方智慧源泉”之称的主要元素,是对历史的一种真实反映。它是希腊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希腊哲学发展及全世界人民认识古希腊文明、了解早期希腊哲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王 飒.“美狄亚”考―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美狄亚神话变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2]Christina Samara.中国与希腊创世神话比较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3]刘双双.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2.

[4]马学剑.试论古希腊天文学对古希腊历史学的影响[D].昆明:云南大学,2015.

[5]商智茹.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审美差异比较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古希腊哲学论文例6

整套丛书共选取了十一位作者:伊壁鸠鲁学派的伊壁鸠鲁(341-271BC)和卢克莱修(94-44BC)、晚期斯多亚主义的塞涅卡(4BC-AD65)和爱比克泰德(AD55-135)、怀疑主义的恩披里克(AD160-210)、新柏拉图主义的普洛提诺(AD204-270)、犹太-希腊哲学的斐洛(25BC-AD50),新共和主义者西塞罗(106B.C.-43B.C.)和普鲁塔克(AD46-120),以及古罗马时期的希腊教父哲学尼斯的格列高利(AD335-395)和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AD354-430)。《译丛》涵盖了后亚里斯多德哲学中几乎所有的流派,涵盖面之广前所未有。

从历史上来看,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东征,直到公元476年罗马最后一个皇帝被废,西罗马帝国覆灭,或者更确切地说,一直到公元529年,查士丁尼一世关闭雅典所有的哲学学校,古典哲学终结。这一段时期被可以看作整个希腊化-罗马时期。在这一时期,希腊人开始把他们的文化扩大到非希腊血统的国家中去,事实上这更是东西方文化的产物,是一种复合文化,虽然亚历山大大帝曾打到印度的旁泽普,罗马军团的一支也曾消失在茫茫的黄土高原,但究其根本还是一个“两希”融合的过程,是西方文明的塑造期。《译丛》所选取的哲学家正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由于其选择面的广泛,很好地显示了这个时期各个流派的侧面,以及基督教在希腊主义基础上形成的特质。就《译丛》选取的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后亚里斯多德哲学的经典流派,主要是斯多亚派、伊壁鸠鲁派和怀疑主义,其二是基督教神学形成的主流从斐洛、普洛提诺、尼撒的格列高利到奥古斯丁,其三是当时重要的政治哲学家西塞罗和普卢塔克。然而除了从斐洛到奥古斯丁这条主线和基督教的关系外,其他流派与基督教的密切关系亦是自有定论。因此,在这个所谓“两希文明”融合的背后,体现的恰是基督教神学的产生。这也是我们从整体上把握这套《译丛》的一个基本视角。

希腊化-罗马时期的哲学对于西方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由于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的扩张,打破了原有的城邦政治,在城邦丧失独立性之后,对城邦的虔诚不复存在,个体问题因而彰显。个人开始反省自我,从自身寻找幸福,个人主义开始形成。哲学形态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关注形而上学、本体论,转而更为关注伦理和心灵问题,即便是伦理学也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社会政治伦理转变成个体伦理学。哲学开始从精英走向大众,从哲学走向宗教式的神秘。这种伦理化的哲学最终为宗教的兴起所吞没,哲学家的沉思终不及宗教教义的影响。这似乎是那个时期哲学的一条不归路。可以说,《译丛》的编排粗略地揭示了哲学的这一走向。

在后亚里斯多德经典的三大流派中,伊壁鸠鲁派认为,灵魂的安宁具有最高价值。所以,研究哲学,通晓自然,就能达于精神的健康,这精神的快乐要高于肉体享受。对此,《译丛》选取了伊壁鸠鲁的书信、概要和残篇,以及卢克来修的《万物本性论》予以表达。斯多亚派秉承犬儒的倾向,坚持德性人乃是自我克制的人,后受亚里斯多德影响,强调按自然生活。《译丛》选取晚期斯多亚派塞涅卡的《伦理文选》和爱比克泰德的《哲学谈话录》。而怀疑派则认为文明不足认识事物,对于事物我们一无所知,所以要克制自己,悬置判断,不采取行动,从而摆脱尘世。《译丛》则选取了塞克斯都·恩披里克的《皮罗学说概要》及其他一些作品。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这些思潮作为人类主观的“自由意识”发展而保留在它的精神发展的历程中。但最终还是要走向“苦恼意识”,这就体现在哲学向宗教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的代表就是斐洛的犹太哲学以及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主义。在《译丛》中则体现为斐洛的伦理神学文章,以及普洛提诺《九章集》的选本。当理论不再给自己的发展提供动力,哲学就必然在另一种意识形态中寻求保存自身,那便是基督教哲学的诞生,《译丛》中尼撒的格列高利和奥古斯丁论灵魂的作品则在此列。我们知道,这个时期不仅有基督教的形成,世界主义、平等主义、个体主义等一系列深刻影响人类世界的思想也初现端倪。基督教既是彻底的希腊主义运动的产物,也最能体现“两希”融合世界思潮。除了斯多亚派、伊壁鸠鲁和怀疑主义,体现“两希”融合的当属斐洛、普洛提诺、尼斯的格列高利和奥古斯丁这条主线。希伯来文化以信仰为主,而希腊文化讲究哲学理性。“两希”的融合,从某种角度讲就是如何协调信仰和理性的问题。这方面基督教教父哲学是一个极大的代表。当然就教父哲学而言,无论是希腊教父还是拉丁教父,人物众多,特色鲜明,单单教父哲学就可以编纂几十卷的文集,在《译丛》中则选取了尼斯的格列高利和奥古斯丁以作代表。

在“两希”融合这条线索中,首先是斐洛,他在西方哲学史上是首先将和哲学理性结合起来的犹太哲学家;而在宗教史上,他主张逻各斯是上帝和人的中介,被认为是基督教的神学先驱,基督教神学之父。就斐洛的方法论来说,他用喻意解经法来沟通哲学和圣经。正如编者章雪富先生所言:寓意解经法“体现了希腊化犹太人看待自身传统和希腊传统的方式。”那就是把希腊主义和犹太文化结合起来。斐洛认为在希伯来的经典中摩西使用神话、历史叙述、祭仪律法等外在形式表述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而这种内在精神是和希腊哲学完全一致的。通过斐洛的喻意解经法,把摩西五经中的神秘含义翻译成希腊哲学的用语,把其中的道德法律内容翻译成了希腊人的哲学语汇。这样,宗教性的事件就开始进入了伦理和知识的领域。斐洛的解经法,开创了犹太教,尤其是基督教解经学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为用宗教神学来替代哲学打下了基础。斐洛的喻意解经法坦然面对文化因素的差异性,并把这种差异性表达为跨文化的融合,而不是固守各自的传统。尽管《译丛》中的这个选本关注的是希腊化犹太伦理的神学本质,但还是深切体现了斐洛对于摩西五经的哲学解释。这就是整个西方文化一直在追求的东西,而且这个进程还在继续。

其次是普罗提诺,作为新柏拉图主义的代表,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竭力从超感觉世界中引伸出感觉世界。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不仅有哲学的论证,亦有宗教的神秘体验。这样,新柏拉图主义以对启示的需要来代替独立的哲学研究。新柏拉图主义显然有很强的东方色彩,以至于有人认为普洛提诺首先是埃及的宗教人士,是通过哲学来表达其宗教经验,否则就无法解释普罗提诺的观点。在普洛提诺的学说中三个神圣实体的学说对基督教的影响最大,他通过重新解读柏拉图,用希腊哲学的语言解决了从终极第一实体“至善/太一”流溢,并逐步下降,经由神圣的第二实体理智到第三实体灵魂,最后进入最低的可感现象世界的世界图像。从而与基督教圣经中创世纪的教诲相应合。在《译丛》中《九章集》的选本从各个方面反映了普洛提诺对于自然、凝思和太一的看法。

其三是代表教父哲学的尼撒的格列高利。在整个2世纪到5世纪的三百多年中教父哲学是“两希”融合的中坚,其坚实的理论后果就是基督教哲学的产生。教父哲学是在针对犹太教和希腊哲学来为基督教辩护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但历史的诡吊在于它恰恰体现的是希伯来和希腊的一种碰撞和融合。在教父哲学中,与拉丁教父较为排斥希腊色彩相比较,希腊教父融合了希腊与基督教的色彩更浓厚些。《译丛》选取了尼撒的格列高利作为代表,与同是希腊教父的奥利金过分浓厚的希腊色彩相比,尼撒的格列高利所走的道路更中和,在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圣经之间保持了中间道路。在《剑桥晚期希腊和早期中世纪哲学》中他甚至被誉为“第一位基督教哲学家”。《译丛》中选取了他哲学类、修道类和教义类的代表作中有关人论的问题,体现了从哲学的人论向圣经中“人是神的形象”这个观点的转变。

古希腊哲学论文例7

整套丛书共选取了十一位作者:伊壁鸠鲁学派的伊壁鸠鲁(341-271bc)和卢克莱修(94-44bc)、晚期斯多亚主义的塞涅卡(4bc-ad65)和爱比克泰德(ad55-135)、怀疑主义的恩披里克(ad160-210)、新柏拉图主义的普洛提诺(ad204-270)、犹太-希腊哲学的斐洛(25bc-ad50),新共和主义者西塞罗(106b.c.-43b.c.)和普鲁塔克(ad46-120),以及古罗马时期的希腊教父哲学尼斯的格列高利(ad335-395)和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ad354-430)。《译丛》涵盖了后亚里斯多德哲学中几乎所有的流派,涵盖面之广前所未有。

从历史上来看,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东征,直到公元476年罗马最后一个皇帝被废,西罗马帝国覆灭,或者更确切地说,一直到公元529年,查士丁尼一世关闭雅典所有的哲学学校,古典哲学终结。这一段时期被可以看作整个希腊化-罗马时期。在这一时期,希腊人开始把他们的文化扩大到非希腊血统的国家中去,事实上这更是东西方文化的产物,是一种复合文化,虽然亚历山大大帝曾打到印度的旁泽普,罗马军团的一支也曾消失在茫茫的黄土高原,但究其根本还是一个“两希”融合的过程,是西方文明的塑造期。《译丛》所选取的哲学家正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由于其选择面的广泛,很好地显示了这个时期各个流派的侧面,以及基督教在希腊主义基础上形成的特质。就《译丛》选取的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后亚里斯多德哲学的经典流派,主要是斯多亚派、伊壁鸠鲁派和怀疑主义,其二是基督教神学形成的主流从斐洛、普洛提诺、尼撒的格列高利到奥古斯丁,其三是当时重要的政治哲学家西塞罗和普卢塔克。然而除了从斐洛到奥古斯丁这条主线和基督教的关系外,其他流派与基督教的密切关系亦是自有定论。因此,在这个所谓“两希文明”融合的背后,体现的恰是基督教神学的产生。这也是我们从整体上把握这套《译丛》的一个基本视角。

希腊化-罗马时期的哲学对于西方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由于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的扩张,打破了原有的城邦政治,在城邦丧失独立性之后,对城邦的虔诚不复存在,个体问题因而彰显。个人开始反省自我,从自身寻找幸福,个人主义开始形成。哲学形态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关注形而上学、本体论,转而更为关注伦理和心灵问题,即便是伦理学也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社会政治伦理转变成个体伦理学。哲学开始从精英走向大众,从哲学走向宗教式的神秘。这种伦理化的哲学最终为宗教的兴起所吞没,哲学家的沉思终不及宗教教义的影响。这似乎是那个时期哲学的一条不归路。可以说,《译丛》的编排粗略地揭示了哲学的这一走向。

在后亚里斯多德经典的三大流派中,伊壁鸠鲁派认为,灵魂的安宁具有最高价值。所以,研究哲学,通晓自然,就能达于精神的健康,这精神的快乐要高于肉体享受。对此,《译丛》选取了伊壁鸠鲁的书信、概要和残篇,以及卢克来修的《万物本性论》予以表达。斯多亚派秉承犬儒的倾向,坚持德性人乃是自我克制的人,后受亚里斯多德影响,强调按自然生活。《译丛》选取晚期斯多亚派塞涅卡的《伦理文选》和爱比克泰德的《哲学谈话录》。而怀疑派则认为文明不足认识事物,对于事物我们一无所知,所以要克制自己,悬置判断,不采取行动,从而摆脱尘世。《译丛》则选取了塞克斯都·恩披里克的《皮罗学说概要》及其他一些作品。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这些思潮作为人类主观的“自由意识”发展而保留在它的精神发展的历程中。但最终还是要走向“苦恼意识”,这就体现在哲学向宗教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的代表就是斐洛的犹太哲学以及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主义。在《译丛》中则体现为斐洛的伦理神学文章,以及普洛提诺《九章集》的选本。当理论不再给自己的发展提供动力,哲学就必然在另一种意识形态中寻求保存自身,那便是基督教哲学的诞生,《译丛》中尼撒的格列高利和奥古斯丁论灵魂的作品则在此列。我们知道,这个时期不仅有基督教的形成,世界主义、平等主义、个体主义等一系列深刻影响人类世界的思想也初现端倪。基督教既是彻底的希腊主义运动的产物,也最能体现“两希”融合世界思潮。

除了斯多亚派、伊壁鸠鲁和怀疑主义,体现“两希”融合的当属斐洛、普洛提诺、尼斯的格列高利和奥古斯丁这条主线。希伯来文化以信仰为主,而希腊文化讲究哲学理性。“两希”的融合,从某种角度讲就是如何协调信仰和理性的问题。这方面基督教教父哲学是一个极大的代表。当然就教父哲学而言,无论是希腊教父还是拉丁教父,人物众多,特色鲜明,单单教父哲学就可以编纂几十卷的文集,在《译丛》中则选取了尼斯的格列高利和奥古斯丁以作代表。

在“两希”融合这条线索中,首先是斐洛,他在西方哲学史上是首先将宗教信仰和哲学理性结合起来的犹太哲学家;而在宗教史上,他主张逻各斯是上帝和人的中介,被认为是基督教的神学先驱,基督教神学之父。就斐洛的方法论来说,他用喻意解经法来沟通哲学和圣经。正如编者章雪富先生所言:寓意解经法“体现了希腊化犹太人看待自身传统和希腊传统的方式。”那就是把希腊主义和犹太文化结合起来。斐洛认为在希伯来的经典中摩西使用神话、历史叙述、祭仪律法等外在形式表述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而这种内在精神是和希腊哲学完全一致的。通过斐洛的喻意解经法,把摩西五经中的神秘含义翻译成希腊哲学的用语,把其中的道德法律内容翻译成了希腊人的哲学语汇。这样,宗教性的事件就开始进入了伦理和知识的领域。斐洛的解经法,开创了犹太教,尤其是基督教解经学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为用宗教神学来替代哲学打下了基础。斐洛的喻意解经法坦然面对文化因素的差异性,并把这种差异性表达为跨文化的融合,而不是固守各自的传统。尽管《译丛》中的这个选本关注的是希腊化犹太伦理的神学本质,但还是深切体现了斐洛对于摩西五经的哲学解释。这就是整个西方文化一直在追求的东西,而且这个进程还在继续。

其次是普罗提诺,作为新柏拉图主义的代表,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竭力从超感觉世界中引伸出感觉世界。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不仅有哲学的论证,亦有宗教的神秘体验。这样,新柏拉图主义以对启示的需要来代替独立的哲学研究。新柏拉图主义显然有很强的东方色彩,以至于有人认为普洛提诺首先是埃及的宗教人士,是通过哲学来表达其宗教经验,否则就无法解释普罗提诺的观点。在普洛提诺的学说中三个神圣实体的学说对基督教的影响最大,他通过重新解读柏拉图,用希腊哲学的语言解决了从终极第一实体“至善/太一”流溢,并逐步下降,经由神圣的第二实体理智到第三实体灵魂,最后进入最低的可感现象世界的世界图像。从而与基督教圣经中创世纪的教诲相应合。在《译丛》中《九章集》的选本从各个方面反映了普洛提诺对于自然、凝思和太一的看法。

其三是代表教父哲学的尼撒的格列高利。在整个2世纪到5世纪的三百多年中教父哲学是“两希”融合的中坚,其坚实的理论后果就是基督教哲学的产生。教父哲学是在针对犹太教和希腊哲学来为基督教辩护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但历史的诡吊在于它恰恰体现的是希伯来和希腊的一种碰撞和融合。在教父哲学中,与拉丁教父较为排斥希腊色彩相比较,希腊教父融合了希腊与基督教的色彩更浓厚些。《译丛》选取了尼撒的格列高利作为代表,与同是希腊教父的奥利金过分浓厚的希腊色彩相比,尼撒的格列高利所走的道路更中和,在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圣经之间保持了中间道路。在《剑桥晚期希腊和早期中世纪哲学》中他甚至被誉为“第一位基督教哲学家”。《译丛》中选取了他哲学类、修道类和教义类的代表作中有关人论的问题,体现了从哲学的人论向圣经中“人是神的形象”这个观点的转变。

最后自然是圣奥古斯丁。奥古斯丁虽然位列拉丁教父四大博士之一,但是真正说来,他才是整个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甚至可以说是这个时期“两希”思想融合的真正代表。在奥古斯丁的思想中,他清楚地梳理了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从而在哲学的高度厘清了希伯来和希腊关系的实质。在奥古斯丁看来,信仰与思想的关系不是对立的,他的名言是“一切信仰都是思想”,并且信仰是以“赞成的态度思想”。思想的前提是信仰,神圣的启示是基督教神学的必要条件。奥古斯丁坚持“相信,然后理解”,强调信仰的优先地位,但并不排斥理性。理性为信仰作好准备,信仰为理性开辟道路。这样奥古斯丁就可以很好地把基督教学说奠基在理性主义的框架上,并利用古代哲学的前提、原则和方法来阐述解释圣经。在《译丛》所选的《论基督教教义》体现的就是奥古斯丁的这些基本原则,而《论灵魂及其起源》一书则基于基督教的立场对灵魂这一希腊哲学的古老问题进行了探讨。

古希腊哲学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I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084-02

一、概述

古代希腊历史向我们展示出一个引人注目的特色,有时它也被称为“希腊奇迹”,就在近东文明西面的爱琴海沿岸,那些讲希腊语的居民创造了这种独特的文明。①希腊位于欧洲南部的希腊半岛和附近的一些岛屿,其地理位置容易接近古代河流文明,渡海向南经过克里特岛可以到达埃及,向东从小亚细亚半岛可以到达巴比伦等国。古希腊从公元前8-前6世纪相继建立起一系列奴隶制城邦,随后奴隶制在古希腊有了长足的发展。古希腊人在吸收了古埃及、古巴比伦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古代辉煌的文明,成为当时欧洲的文化中心,也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发源地。

二、古希腊的科学发展

(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

古希腊人把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那时自然科学都包括在哲学里,称为自然哲学,这既是希腊人对自然界的哲学思考,又是早期自然科学的一种特殊形态。这时的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小亚细亚西岸中部的爱奥尼亚地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发源地,在这里,形成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不同流派。西方历史上第一个自然哲学家泰勒斯,诞生于地中海东岸爱奥尼亚地区的希腊殖民城邦米利都。他既是第一个哲学家也是第一个科学家,是西方科学——哲学的开创者。他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阿那克西米尼也是米利都人,他们形成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米利都学派的共同特点是他们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某种基本的东西演化而来。米利都学派的思想活跃又显示出早期希腊科学探索的另一个特点:科学的兴起是理性争辩的结果。总之,米利都哲学家之间争论不休,他们运用理性、逻辑和观察来驳斥别人的思想,强化自己的主张。

早期希腊人的自然知识的多元化和抽象化特征,由另一个前苏格拉底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发挥的淋漓尽致。毕达哥拉斯学派因把数学引入自然哲学而享有盛誉。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毕达哥拉斯和菲罗劳斯,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才是万物的本原,并企图用数学关系来解释自然现象。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员把数学提升到抽象化和理论化的高度;他们热衷于以数的概念为核心来建构他们的自然观。正是以这种方式,数就成为探寻世界物质材料那个米利都问题的回答。毕达哥拉斯学派既提出了地球概念,也提出了天球概念,这种地球——天球的两球宇宙论模式为希腊天文学奠定了基础。在天球转动的基础上,希腊天文学家运用几何学方法构造和观测相符合的宇宙模型;在宇宙模型基础上,又进一步促进观测的发展,使希腊数理天文学达到了世界古代科学的顶峰。

米利都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及他们的后继者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传统,这表明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没有一种基于共识的统一,而是分散为一些不同的思想派别。因此,这里至少还应该简单地提到另外两个主要的前苏格拉底自然哲学学派,即原子论者和被称为变化学派的哲学家。原子论者以米利都的留基伯和阿布德拉的德谟克利特为代表,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回应了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提出的那个米利都挑战。他们把世界想象为由原子组成,而原子是物质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粒子。这些理论家假定,原子在虚空中所取形状、位置、运动和排列的不同是我们看到周围物体显示出差异的根本原因。古代原子论者要面对一个大难题:假如不承认无不受其影响的某种大因故,混乱的原子无论如何也形成不了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有序的或者恒定的模式。为此原子论哲学得到了无神论的名声。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中最重要、最高的成果之一,虽然它还只是建立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的哲理思辨和天才猜测的结果,但它在思想上和方法上对后人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古希腊的天文学

在了解和学习古埃及、古巴比伦人天文学知识的基础上,古希腊人在天文学方面表现出独特的创见。他们是以更清醒的态度来看待迷人的宇宙,并以更大的热情来探索天体运动规律。据说泰勒斯能够预言日食,还发现了北极星,腓尼基人就是根据他的发现在海上航行的。阿那克萨哥拉设想月亮上有山,月光是日光的反射,用月影盖着地球的设想解释日食,用地影盖着月亮的设想来解释月食。毕达哥拉斯学派则设想地球、天体和整个宇宙都是球形,而天体的运动也都是均匀的圆周运动,因为圆是最完善的几何图形。这个思想一直主宰着天文学,甚至还对后来的哥白尼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柏拉图之前,希腊没有大家都赞同的宇宙学和天文学理论。柏拉图创办的学校里的学生欧多克索根据对天体的观察,建立了一个同心球宇宙几何模型,他是第一个把几何学和天文学结合起来的人。他的宇宙模型是以地球为中心,日月及五大行星级恒星分别附在同心球壳层上围绕地球匀速旋转。行星的运动由四个大小不等的同心球的复合运动所致,而整个宇宙中的同心球一共有27个。

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城有一个著名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过日心说,他认为太阳和恒星是不动的,地球和行星以太阳为中心,沿圆周轨道运动,地球每天绕自己的轴自转一周,每年沿圆周轨道绕日一周。他在《轮日月大小和距离》一文中,应运几何学方法,首次测量和计算了太阳、月亮、地球的直径比例和相对距离,已经认识到太阳比地球大得多。他的太阳中心说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得到一般人的广泛认同。

(三)古希腊的物理学和数学

希腊数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从伊奥尼亚学派到柏拉图学派为止,约为公元前七世纪中叶到公元前三世纪;第二期是亚历山大前期,从欧几里得起到公元前146年,希腊陷于罗马为止;第三期是亚历山大后期,是罗马人统治下的时期,结束于641年亚历山大被阿拉伯人占领。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古代科学思想的主要代表。如果说柏拉图是一位综合型的学者,那亚里士多德就是一位分科型的学者。他总结了前人已经取得的成就,创造性的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在几乎每一个学术领域,亚里士多德都留下了自己的著作。他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是第一个专门而又系统地研究思维和它的规律的人。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全面认真研究物理现象的人,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物理学专著《物理学》,他反对原子论,不承认有虚空的存在;他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

阿基米德是“古代世界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近代型物理学家”,是科学史上最早把观察、实验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杰出代表。他的力学著作有《论浮力》《论平板的平衡》《论杠杆》《论重心》等。他发现的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是古代力学中最伟大的的定律,也是今天机械设计和船舶设计计算时最基本的定律之一。阿基米德与雅典时期的科学家有显著不同,他非常重视实验,亲自动手制作各种仪器和机械;他不是力图提出一个完整的宇宙模型,而是着重在解决某些具有实际价值的问题;他首先把科学和生产、战争结合起来,所有这些对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和伽利略等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注释:

①世界科学技术通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75页.

【参考文献】

[1]麦克莱伦第三,哈罗德·多恩著,王鸣阳译.世界科学技术通史[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2]吴国盛.科学的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张密生.科学技术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古希腊哲学论文例9

希腊民族是最先进入文明时代的欧洲民族,开启了欧洲文化之先河,其影响贯穿于整个西方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高度发达的希腊文明与独具特色的希腊文化,在医学及医德领域达到了古代世界的巅峰。

一、古希腊时期医德思想形成的文化背景

西方学人汉密尔顿曾说:“西方文明中我所热爱的一切,差不多都来自希腊。理性的开明,落落大方的竞争,坦诚和自信,对个人人格的尊重和对公益事业的热心,对身体美的热爱,思辨和求真的爱好,无穷的探索精神,赋予无形以形式的理智努力?希腊是一个奇迹。”

毋庸置疑,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地,同样,古希腊文化亦被认为是西方医学及医德的发祥地。纵观古希腊医学及医德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其他古代文明地区一样,亦是由本能、巫术和图腾崇拜发展起来。然而,古希腊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西亚、埃及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是分不开的。希腊人在与东方民族的交往中,特别是在同北非和西亚居民的交往中,吸纳了小亚细亚人、犹太人、埃及人、波斯人、印度人等多种文明与先进文化因子。同医术、哲学、音乐、政治一样,古希腊医学及医德也反映了众多民族的影响。这些民族由于不同的因素,在不同的情况下影响了古希腊文化,把医学思想和实践的宝贵遗产惠赠于希腊。

诚如西方著名学人卡斯蒂廖尼说:“爱琴文化汇集融合了东方医学的全部知识,以及前希腊时期地中海沿岸居民所承受的各种文化。前希腊人以征服者的身份进入希腊岛屿,他们不受任何古代传统的束缚。”希腊人胸襟开阔、博采众长,用独立的不受任何偏见所束缚的眼光,采择、吸纳东方的宝贵知识,自由地研究人类生存问题的奥义。古希腊人摒弃了神秘的独断主义的色彩,进入自由思想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内,人们大胆的怀疑和推断已经确定了的思想。其医学思想挣脱了巫术思想和僧侣的教条主义的藩篱,并将其基础建立在对自然的观察和不断的研究,以及对人和动物的关系的观察和研究之上,正是这种生物学的研究成为了古希腊医学发展进程中的新标志。在经历了批判和卓越的希腊特性的历练后,古希腊医学成为了历史上最早的,既是艺术又是科学的医学。

在古希腊发展的轨迹中,神话和史诗就是它的信仰;古希腊也没有森严的政治堡垒,任何批判性的、自由的思想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落脚之处;在古希腊文化的构建历程中,一直崇尚自由的追求,这一切助长了古希腊人无所畏忌的自由思考,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使古希腊医德获得了自由发展的可能。

二、古希腊的医德内涵

古希腊医德无疑是古代医德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后世西方医德的发展影响弥远。古希腊医德思想具有以下内涵:

1、早期神话崇拜及巫术思想是古希腊医德最初的表现

古代神话的起源、发展与人类文明同步增长。“古代各族是在幻想中、神话中经历了自己的史前时期”。希腊世界最初就充满了神话,神话就是希腊人最初的意识形态,医学也在神话中占据重要地位。

是时,医学在某种程度上只能算是“神的技艺”,医生多与神相关联。在人们的观念中,医学的技艺来自于神,因此医生是神的宠儿,地位崇高。而像瘟疫那些无法治疗的疾病,最终就会归结于神的惩罚,如《荷马史诗》就是以阿波罗降下的一场瘟疫拉开帷幕的。此时的医生一方面完全被神化了,另一方面,医生又仅仅是神的附庸,医神阿斯克雷皮斯就被认为是神话中医学创始人奇龙的门生、阿波罗之子。充满神明崇拜的医学思想,在是时医学及医德的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

在《奥德赛》中出的“医生”,使用符咒和驱邪等巫术方法进行治疗。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就是一个代表人物,他“包扎伤口,动作熟练,唱诵驱邪的符咒止住黑红色的血流”。英国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宗教史学家詹姆斯.G.弗雷泽(SirJamesGeorgeFrazer,1854~1941),在其著名的《金枝:巫术与宗教研究》中注意到了这类人类早期社会的现象,“巫医是被人们尊崇为权贵,??医生都是能够呼唤灵魂的人,都是巫师,都是占卜者”,通常情况下“巫医和巫师就能逐步发展到既是神又是王,集二者于一身的地位”。巫医掌握了对超自然现象的解释。同时,巫医还通过占卜进行预测,运用仪式消除疾病,所以,巫术的医学与宗教往往交织在一起,这种交织了巫术与宗教的医学又与神话融合,并为嗣后的“僧侣医学”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时代,神庙医学开始流行。希腊各地出现了大量作为公共建筑的神庙,而为人们治疗则成为了祭司的职能之一。病人通过在神庙中的祈祷来进行治疗。此时,作为医学之神和预言之神的阿波罗受到整个希腊的崇拜。除了阿波罗的神庙,阿斯克雷皮斯的神庙也是当时希腊世界医疗场所。神话及巫术的思想在早期希腊医德思想中占据主要地位,这是由当时极不发达的医学所决定的,同时也反映了医学一开始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2、古希腊哲学与古希腊医德的交融

随着古希腊社会的发展,哲学成为文化的核心。公元前5世纪,是西方古典文化上最显赫的时代,被称之为希腊的理性主义时代。这个时代的思维特征是:对事物持怀疑态度。这种思维方式,使古希腊人不再受具体物质的束缚,他们把目光转向发现事物的共相和一般法则。西方哲人格思里把这一思维特征称作“发现形式”,“它标志着从知觉到概念、从视觉或触觉发现具体实例,到在我们的心灵中发现普遍概念。”于是,科学就在这样的普遍概念中应运而生。

是时,科学医学与希腊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意大利哲学派成为科学医学最重要的基础。毕达哥拉斯创建了数目学说(另称和谐理论);阿尔克马翁提出了同律的理念,恩培多克勒提出了四种元素说。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医学要研究自然,研究哲学的推理、生命的原因与目的。这些哲学理念对医学及医德产生了重大影响,无疑推动了当时科学医学的发展。

同时,道德问题是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也是哲学一直关注的的中心问题之一。而医学就通过哲学和道德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医德至少和医术处于并重的地位,并且具有高度理论化和系统化的特征。

三、希波克拉底对古希腊医德的贡献

希波克拉底将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运用于医学实践中,创立了颇具影响的四体液说,同时,其医学思想及医学道德,为后世西方的医学医德发展奠定了基础。2000余年来,有关希波克拉底著作的真伪,西方学者一直争论不休。随着对《希波克拉底文集》研究的深入,著名医学史家卡斯蒂廖尼认为该文集的一些论著“最可能是直接来自于科斯学派和希波克拉底时期的作品”。现今,其医学及医德思想,大都通过《希波克拉底文集》体现出来:

1、医生是医学的仆人,一视同仁、治疗病人是医生的使命

希波克拉底在其文集中建构了医生较高的道德理想和准则。其中,《誓言》为医生建构了核心价值观念,宣誓的内容体现了为医者崇高的道德标准。《誓言》将医学“作为一门技艺,一门科学,一门拥有重要价值并与生命密切关联的职业”。希波克拉底认定医生是医学的仆人,医生在履行自己的天职时,必须一视同仁,唯有这样才称得上尊重生命。

2、行医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对医者的医术和行为都作出了具体的规范

希波克拉底确立了作为医生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理应遵循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标准。在其《论气候水土》中提出,投身于研究医学的人必须掌握季节、风向、水质以及当地的习俗。在《预后论》中,对不同的急病的检查进行了详细地要求和说明。《礼仪论》中,他不仅阐述了医生应该的装束穿戴,且探讨了医生应有的穿着仪表和言行举止。

3、医生应当具有哲学家的一切道德品质

希波克拉底从伦理上建构了医生的道德标准,使医学除了技术之外,且具有一种思想道德的深度。正如西方学人塔同所言,“他们的医学不仅仅是技艺,而是一种更高的文化形式”,希波克拉底则以誓言的形式阐明了医生这一高尚而特殊的职业必须具备的道德。在《箴言》中希波克拉底告诫医生:“生命是短暂的,医术是永恒的,病痛是暂时的,经验是有风险的,抉择是艰难的。医生决不能只准备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更要为病人着想。”在希波克拉底心目中,医生应当具有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有高贵的外表,严肃、冷静的判断,生活遇事沉着果敢,日常生活纯洁简朴。他把医术建立在高度教养的基础上,谆谆告诫行医者,作为一名称职的医生,不仅要有医学知识,而且要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摈弃一切恶事恶念,以平和之心待人,心系患者。

“希波克拉底把医学由巫术医学、神话医学、祭司医学变成了科学医学”。今天的医学,即从自然本身来看人的健康与疾病,把人体当作一个自然肌体,把发病的原因当作体内环境失调等常识性的东西,正是起源于希波克拉底。医学并不是由希波克拉底建立的,但是,科学的医学理念的建立却与他有直接的联系。希腊自然主义哲学家的思维特征,即寻找自然界一般的法则(始基、宇宙间自然的和谐,如数的和谐等),是希波克拉底科学医学思想的前提。他扭转了医学史上借助超自然原因解释健康和疾病的倾向,把科学精神引入了医学,开启了西方传统医德的构建。其对古希腊医学与医德的贡献彪炳史册,故其被公认为“西方医学之父”。

四、古希腊医德的影响

黑格尔曾说:“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是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家园的内涵是“有我的根的地方,我所属的地方。家园的大小仅仅通过心灵的选择来决定:可以是一间房间、一处风景、一个国家、整个宇宙”。家园永远与精神、与心灵、与情感相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西方人看来,他们的精神之家园就是古希腊,古希腊文化对后世西方文化的影响是极为深远和深刻的,作为古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古希腊医学及医德,更是对西方传统医德影响弥远。

首先,西方传统医德中的“朴素的人道主义源于古希腊”。古希腊经济的繁荣和民主制度的完善,推动了其医德的发展。是时,在医疗实践中,由于医学科学发展的限制,医者拯救患者于疾病的愿望难以完全实现,医神崇拜现象在医疗实施中占据一定地位,但朴素的人道主义已初露端倪。著名哲学家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波克拉底誓言》更是充分体现了医者对病患的深切关爱之情与强烈的责任感,呼吁医者给予病人高度的尊重与关怀。古希腊时期,人道主义精神在古希腊医德思想中萌芽,为嗣后的西方医德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古希腊时代的医学虽也受到巫术医学、僧侣医学的禁锢。但希腊人崇尚自由和敢于批判的精神,以及对哲学的热爱,终将医学及医德思想构建在科学之上。在古希腊文化的熏陶下,医学研究注重对自然的探索、对人本身的观察,认为这不仅是发展医学的要求,更是一种医德要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提出“知识就是道德”的箴言,而希波克拉底倡行的医德中,更是明确指出“爱人的地方就会爱艺术”,将医德与医学研究紧密联系起来。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西方传统医学开始走向了经验医学的道路,医德观念得到了更新和发展。

古希腊医德以希波克拉底作为里程碑,在对人类疾病产生的追本溯源中,摈弃了各种神学思想,以独特的认识价值和道德标准构建了医德的典范,且影响弥远,其流芳百世的《誓言》至今仍是为医者没齿不忘的座右铭。古希腊医学及医德思想所体现出的深湛精神内涵是对古希腊人生存观念的总结,它浸润并滋养着嗣后西方的医学和医德精神。

参考文献:

(1)伊迪斯・汉密尔顿著,葛海滨译:希腊精神――西方文明的源泉[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2)阿托罗・卡斯蒂廖尼.医学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4)奥德赛[M],陈中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5)弗雷泽:金枝:巫术与宗教研究[M].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

(6)Guthrie,W.K.C,A History of Greek Philosophy[M],Vo.1,Cambridge at the University Press,1971

(7)Lois N Magner,A History of Medicine[M].Boca Raton:Taylor& Francis,2005

Rene Taton.Ancient and Medieval Science[M1.New York :Basic Books Inc,1957

(8)Hippocrates,Aphorisms[M],in Great Books ofthe Western World,William Benton,1980

(9)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古希腊哲学论文例10

古希腊的黄金时代

通读过美国科学史学家,被誉为科学史之父的萨顿的名著《希腊黄金时代的古代科学》一书的人都知道,古希腊的黄金时代起始于公元前479年。在希腊雅典打败波斯帝国的入侵后的大约100年时间里,古希腊进入了一个平静、繁荣的时期。通过海上贸易,雅典城邦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于是那些有志于探索自然奥秘的人就有了保障。

在古希腊爱奥尼亚地区的几个城邦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以弗所。黄金时代的第一位杰出科学家赫拉克利特就出生于此,也在此写出了著名的论著——《论整体》。这部著作如今保留下来的有100多个残片,被编成三个部分。其中《变化的世界》是赫拉克利特对自然界的认识,在今天看来,这种认识似乎更具哲学家的风格,而在那个时代,这就是个纯粹的自然哲学问题了。因此可以这样说,赫拉克利特是自然哲学的先驱。

同一时代,在另外一个城邦——埃利亚——也诞生了两位哲人,他们便是巴门尼德和芝诺。这两位哲人的著作在今天看来更接近近代科学,其中芝诺的悖论最有影响。实际上,是他最早认识到“极限”这个概念的。

但是,上面这几位哲人的著作从本质上看更像是哲学,是还处在科学萌芽阶段的自然哲学。而真正接近近代科学理念的哲人,则是阿格里真托城邦的恩培多克勒。

他假设自然界是由四种基本的元素——火、气、水、土——组成,还假设自然界存在两种作用力——向心力和离心力,这两种力作用于四元素从而构成了纷繁的世界。

在今天看来,这种对自然构成的简单划分很可笑,但是,正因为有了这种划分,人类才有了采用“分割”、“归纳”、“推理”的方法去认识自然界,而这种方法,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方法。

因此,可以这样说,恩培多克勒是人类如何正确“解析”自然奥秘的先驱者。正是由于他提出了这一正确的、提示自然奥秘的“解析”方法,才为后来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奠定了哲学基础。

关于留基伯,史学家知道得很少,至今人们尚没有考证出他的出生地。据说他写过一部著作,叫《大宇宙》,书中采用原子论的观点解释世界。不幸的是,他的著作如今已经遗失了。

后人对德谟克利特了解得比较详细。他的出生地在色雷斯地区的阿布德拉城邦,出生年代也很具体,在公元前460年-公元前457年。他的《箴言》集在今天看来其实也更像一本哲学著作,但在书中,他明确提出了“万物皆为原子构成的”这一接近现念的概念。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正是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中得到启发,从而用原子概念打开近代化学大门的。

上面谈到的这些哲人,其实是人类自然科学诞生初期对自然界有粗浅认识的学者。他们原始的,甚至是将自然界拟人化描述的著作,和东方哲学相比较,最大的进步之处在于提出了认识自然奥秘的方法——解析与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近年,有些学者将数学从自然科学中独立出来,就叫数学学科,是和自然科学并列的。这种划分,从古希腊黄金时代学术的进步角度看是合理的,在古希腊时代,数学的确是一门完全独立的学科,和自然哲学独立发展。

黄金时代第一个出场的数学家是埃里亚城邦的芝诺,紧随其后的是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在几何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遗留下来的数学著作有:①《论圆与球体的接触》;②《论几体学》;③《论数》;④《论无理数》。这些著作奠定了几何学和代数学的基础。

继德谟克利特之后,希俄斯城邦的希波克拉底又在数学领域取得辉煌。

他出生于希俄斯城邦,于公元前5世纪的第三个25年活跃在雅典城。他解决了三个几何学方面的难题,分别是:①求圆的面积;②是否可三等分角;③倍立方问题。另外,他对几何学的符号化表征也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是他统一了几何学中的基本单元,如点、线、面等的符号化表征,这为后来的几何学公理化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埃利斯城邦的希庇亚斯,昔兰尼城邦的塞奥多洛,赫拉克利亚城邦的布里森也都在几何学领域有了许多重大的发现。特别是布里森,他提出在同一个圆上构造一系列外切多边形,外切多边形的面积逐渐减小,而圆的面积是内接多边形面积的上限和外接多边形面积的下限。在这里,已经萌芽出了最初步的“极限”的思想。

古希腊的黄金时代只延续了近100年。到了公元前430年,随着一场瘟疫的到来,城邦之间开始了无休止的征战,曾经辉煌一时的雅典哲学与科学的光芒就此暗淡下去,直到1000年之后的“文艺复兴”时代才又重新燃起。古希腊黄金时代科学遗产的价值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100年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是,智慧的希腊民族却在这短短的100年内创造出了极其辉煌的哲学、科学以及工程学奇迹,是那个时代的哲人们找到了人类认识自然、控制自然的利器。

世界著名的比较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比较研究了地球上不同地域曾出现过的近30种文明形式,但几乎所有的文明都没落了,或者消失了,只有古希腊黄金时代创造出的文明被传承下来,并在15世纪的意大利爆发出灿烂的光芒,引领整个人类步入近代文明。

为什么古希腊黄金时代的哲学、科学遗产有如此辉煌的价值?原因在于,那个时代的哲人们找到了和自然对话的正确道路:将自然界分割、分析,然后再进行逻辑推演。在数学领域,那个时代的数学家首先发明了符号系统这一先进的表达方法,有了“分析”手段,加上“符号系统”,在逻辑推理的作用下,自然界的奥秘将被逐渐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