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榜样的力量观后感模板(10篇)

时间:2022-11-24 18:32:14

榜样的力量观后感

榜样的力量观后感例1

《榜样》的主题借鉴在纪念共产党成立95周年重要讲话的核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选取了11名优秀共产党员为代表,向我们讲述了那平凡而震撼人心的故事。他们都是平凡的党员,平凡到节目之前我们甚至都完全不认识他们,但他们却又是实实在在的不平凡,因为他们用平方的经历书写着信念、奉献、坚守、责任、作为、担当、作为和创新,让平凡也能唱出动人的歌谣、绘出宏伟的画卷。《榜样》让我们见识到党员应有的样子,意识到前行的道路还很长,不忘初心方能凝聚前行的力量。

榜样让我们筑牢终身的信仰

19次入党申请,7年的等待——吴孟超,一位有着传奇入党经历的人民医学家。

36年的坚守,36年的付出——支月英,一位来自大山深处的人民教师。

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什么样的力量浇筑,让一个人为了加入共产党整整坚守了7年,让一位女性为山村讲台培养了两代人。这就是信仰之力。信仰让党员的灵魂有了归宿,让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更加坚定。

共产党就是我们的信仰,从我们入党宣誓那天起,我们的生命就被赋予新的内涵。我们不仅仅是一个鲜活的人,更是一个有着政治生命的人。坚定的信仰、崇高的使命始终指引着我们成为群众最坚实的后盾,让我们为老百姓代言,传递人民的声音、凝聚人民的力量。

信仰是共产党的立党之基,力量之源。信仰体现在红军长征的坚忍不拔,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先争优。当前,有少数党员同志信仰不坚定,意志力不强,很容易被世事的浮华、利益的飘渺所吸引,数典忘祖、崇洋,忘记党员身份、无视群众疾苦,盲目贪腐,一错再错而不自知。坚定信仰,就有力量,让道路更明确、思想更端正,永怀赤子之心,坚信党的路线、纲领不动摇,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武装思想意识,凝聚成强大的信仰之力,推动党和国家的建设不断前进。

榜样让我们专注脚下的道路

15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20余项国家专利——李万君,一个普通的电焊工用焊枪诠释着“工匠精神”。

100多试验次,3大本观察记录——罗官章,一个引领村民致富的老支书用坚守诉说着“壮志未酬誓不休”。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专注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理想固然要有,但唯有专注事业、耐得住寂寞,才会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大有作为。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伟大的民族梦,需要每个人去贡献力量,需要每一个党员用毕生精力去为之奋斗。梦想很伟大,但道路非坦途,我们的前方的道路是充满未知和挑战的,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在摸索继续前进、在实践中寻求真理。

对未知的探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专注脚下的路,将自己的每一步走好,脚踏实地,才能给后面的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各行各业都有那么一群人,勤勤恳恳数十年,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去钻研一项看似很普通、很枯燥的事业,将看似简单的事物做到精益求精,对工艺的精细程度有近乎偏执的要求,长期坚守,始终维持这种状态,从不动摇。他们的贡献就如小小的“螺丝钉”,看似微不足道,但就是这样矜矜业业的一群人,共同捍卫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美名。

榜样让我们凝聚无悔的担当

22篇论文、3部专著,26项发明专利授权——王恩东,一位在垄断领域不断为国家开疆僻壤的先驱者。

救过人、卧过底、毙过匪,18年如一日——李贝,一位匡扶正义,奋战在公安实战第一线的巾帼英雄。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共产党作为对未知的探索者、前行的引路者,就需要一往无前的气魄直面各种困难、各种挑战。

榜样的力量观后感例2

央视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1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政党不能没有标杆。榜样是合格党员的精神食粮,近年来,我们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员中的标杆,他们都彰显着党员的力量,展示着党员的魅力,传递着党员的正能量,让我们深深地感动、折服,并受到精神的洗礼。他们富于理想,勇于创新;他们一身正气,心系群众;他们敢于担当,无私奉献;他们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坚守信仰,践行誓言。他们是时代的榜样,他们给我们以力量,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因此,社会需要榜样,时代需要榜样,民族需要榜样,榜样是先进道德文化的凝聚者和传承者,是公众的精神支柱,道德规范的捍卫者,他们影响着人的思想、行动、价值取向;榜样是学习的标杆,时代的模范,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信仰,以生命践行了理想,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我们要向党员中的榜样学习,忠诚于党、敢于担当、清廉实干、真心为民;要向身边的榜样看齐,坚定信念、甘于奉献,做合格党员,让党旗在带领人民群众的征途中永放光芒。

央视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2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不仅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又一个英勇壮举,也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书写了人类精神所演绎的又一个动人篇章。“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诠释,这是中华文明人命关天的道德观念的体现,这也是中国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印证。面对生死考验,面对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巨大身心压力,广大人民群众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绘就了榜样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

“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大道不孤,大爱无疆”,我们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成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强大精神支撑。

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荆棘坎坷,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因此我们要将这种抗疫精神,在各条战线上展现出来,形成各条战线的榜样力量。

学习抗疫精神,就是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我作为一名基层的中石化员工,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服务工作,始终把树立中石化的良好企业形象和提供优质的服务工作作为努力的方向,做得精上求精,做到无私奉献。

央视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3榜样是人们为人做事的一种楷模和规范。这是很值的效法和学习的。良好的榜样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小面积的播种获得大面积的丰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榜样之所以能成为别人学习的对象就在于它给出了在某一方面。某一行业的行为准则。也就是告诉人们你沿着他说经历过的道路脚踏实地的干下去也就等于你找到了一条通向天堂之门的钥匙。但榜样首先要避开排除一些先天性的因素。譬如。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看到这些故事让人匪议所思。

但我们扪心自问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这样的例子嘛。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样的故事也不是古人信口胡诹肆意杜撰出来的!无风不起浪。即然存在了我们就要正面的去面对。用到现在就是告诉人们找到个人坐标。做适合自己做的事情。盲目。盲从所得的效果终究都是零。

榜样不是一个实实在在引领你怎么做的步骤,而是指导你用什么样的状态以什么样的精神去付诸努力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当然根据自己的情况完全和别人做同一件的事情。如学习榜样。你再怎么做无疑还是效仿别人孜孜不倦。刻苦专研的学习态度。而在当今一些大腕。泰斗级人物面前好多学习的就是人文交际等等的了。可能从事的职业和别人大相径庭。但终极目标是相同的。对于榜样只能取其一部分。留其一部分才能为我所用。

为我服务。有取有舍才是正常的。断不可一概而论。全盘肯定亦或全盘否定。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势强必弱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实际上给自己找个适合自己的定位是很有必要的!

央视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4有一种人,是时代最闪亮的坐标;有一道光,照耀我们奋进的追梦路;有一座桥,连接我们与榜样,源源不断地传递精神力量,感召我们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近日,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榜样_》专题节目已全面开播,几位榜样站立在舞台中央,以平凡的身姿讲述着不平凡的故事。

榜样无处不在,榜样的力量无处不至,身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我们,都能感受到榜样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正能量。他们无论在繁华喧嚣的大都市,还是在贫穷僻静的小山村,都以深沉的爱,倾注到自己的岗位中,用尽一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够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能够激励我们不断追求,能够照亮我们的差距和不足。这些榜样让我们深刻了解到了什么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怎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

榜样的初心是用平凡表达。榜样的身上闪耀着初心和使命的光芒,向榜样学习,就不能忘记入党申请书上的初心,要做到把个人梦想和党的事业结合起来,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责履职,在平凡的工作中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时代造就楷模,平凡铸就伟大。学习《榜样_》中的共产党员,发扬他们的优秀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担当作为各类难题,点亮自己心中的榜样!

央视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5做合格党员的决心,并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干事信念。我觉得我应该做到以下五点: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要像榜样那样坚定理想信念。

二要以感恩之心对待群众,树立宽广博爱的胸怀。坚持把党务工作当作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不敷衍不应付,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个人修养,积极转变工作职能,切实做到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三要不忘初心,心系群众,造福于民。始终把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用心系群众的真情实感和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四要养成勤奋敬业,踏实肯干的好作风。要像榜样一样用满腔热情,以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任务。

五要养成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好品质。能站在更高的利益上,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修炼榜样那样不张扬,默默奉献的个人品质,永葆艰苦奋斗的作风。

新冠肺炎带来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战争的背后是力量,是国家,是每一位榜样,是每一位英雄所给予我们的力量,他们为我们撑起了生命的天空。

央视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6有一种力量叫做榜样,它推动着我们向着精彩纷呈的人生不断奋进,它指导着我们向着熠熠生辉的目标不断拼搏,它引领着我们仰望星空和那璀璨的苍穹。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总会有那么一双隐形的翅膀在催我们奋进,让我们更加有信心、有勇气、有力量来应对生活和工作给予我们的挑战,这双隐形的翅膀就是铭记于心的榜样的力量。

这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坐标。以往,我们以学习雷锋为榜样。如今许多榜样,也正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播撒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榜样是一种力量,彰显提高;榜样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有榜样的地方,就有提高的力量,就有梦想在飞翔!

生命就是一系列的旅程,穿越时间、空间、穿越自我。每一段旅行都始于梦想,梦想成为活力丰富着生命。榜样让我们崇敬、学习、向往,指引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无所畏惧,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文王拘而演《周易》,给我们以兢兢业业的力量;仲尼厄而作《春秋》,给我们以坚强不屈的力量;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给我们以坚忍不拔的力量;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给我们以坚持不懈的力量;孙子膑脚,《兵法》修列,给我们以隐忍的力量;不韦迁蜀,世传《吕览》,给我们以全力以赴的力量;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给我们以不屈不挠的力量。

榜样在心中远航,力量在梦中回响。随着时代的提高,环境的改变,我们不仅仅需要感官上的刺激,更需要一种植根于心底、一种可亲、可敬、可佩的楷模。榜样永不凋零褪色,榜样是人生旅途上的指示灯,榜样让我们满腔热血滚滚沸,在荣光与汗水中挥洒自我的才华,让自我卓尔不凡!榜样让我们尽情释放烧着的岁月活力。

央视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7特别专题节目《榜样》他们中有舍小家、顾大家,36年的坚守大山深处的人民女教师;敢于创新,勇攀电焊技术高峰的大国工匠;舍死忘生,18年如一日最美女警花;智慧报国,创造26项发明专利授权的工程院士;真心做农民工的贴心人,让流动党员处处有家感觉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心系岛民,乘风破浪始终坚守的先进党组织;德高望重,救死扶伤,一生践行入党誓言的90高龄的白衣天使。

《榜样》展示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组织的典型事例,一桩桩、一件件,发人深省,令人震撼,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却做出了不平凡事情,他们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共产党员。他们靠的是一种信仰、为的是一种理想,真真切切的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心中时刻装着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始终不忘初心。这么多的好榜样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力量,而且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启迪。

榜样的事迹,我备受感动、深受鼓舞。虽然他们面临的环境不同、从事的工作不同,但他们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作风、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这些都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品质。我要牢记入党誓言,不忘宗旨意识,向榜样看齐,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市场监管干部,我要向榜样学习。榜样给我力量、给我勇气、给我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履职尽责,要坚定信仰,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传承和发扬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坚守平凡的岗位,努力学习、加强创新,以服务群众和担当作为为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央视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8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难,是张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区条件艰苦,再加上张桂梅对工作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难以适应。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有9名辞职,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焦虑、沮丧的情绪包围了张桂梅。在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张桂梅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了入党誓词,诵读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师眼里泛起泪花,他们被张桂梅的无私打动,他们要和张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办好,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留住了教师,还要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学生的家在偏远山区,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达,但张桂梅要求自己“要亲自到每一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与张桂梅多次同去的华坪县电视台记者王秀丽,对家访的路心有余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发抖,甚至觉得鞋底会被脚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车休息时,我连车都不敢下,害怕自己会不小心跌下山崖。”

张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下悬崖粉身碎骨”。11年来,张桂梅在大山里走了近12万公里,对1345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家访途中,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迷过路,还曾因身体虚弱晕倒在路上。

为了把儿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顺利办下去,张桂梅不得不四处筹款,但这条路同样艰难。

一次,张桂梅到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话说完,企业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张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脚上鲜血直流。无助的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还有一次,她在街头募捐,被人认为是骗子,有人还朝她脸上吐口水。离开人群后,疲惫、伤心、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后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她到北京录制了一期节目,这期节目为她募到了100多万元。

然而,没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电话,哥哥想在弥留之际见见离家几十年的妹妹。张桂梅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去录制节目。她怕错过时间人家就不让她上节目了,她怕不上节目就会失去筹款的机会。等她录完节目,哥哥已经过世。

央视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9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点燃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诚爱心托起了无数孤儿和困难学子的人生梦想,用自己真情挚爱,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大爱无私、大爱无声。她以勇者无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续写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和信仰。

在张桂梅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张桂梅同志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和无限忠诚,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的为民情怀和坚定信仰。其事迹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净化了我们的心灵,深化了我们的情感,真可谓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肃然起敬。

党总支王从爱书记要求,全校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学习她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心系群众的高尚品德;学习她注重学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学习她厉行节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学习她淡泊名利、牢记宗旨、忠诚于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开拓精神;学习她坚定信念、执着坚定、无怨无悔的人生追求。在当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要把向张桂梅同志学习作为重要载体,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学、联系实际学、结合工作学。要把张桂梅同志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开展自我剖析,真正心系于民。

央视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10张桂梅,像一团火、一盏灯、一颗星,燃烧着、闪烁着、散发出爱的光芒,向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播撒希望的种子,引领她们走出大山。在她身上,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勇担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动和忠诚诠释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展现了新时期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仁心大爱和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

一个心愿: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

60岁后,能够干什么?

多数人是退休回家,含饴弄孙,悠闲自适。但在张桂梅眼中,60岁则是焕发生机活力的又一个起点,培养山区贫困家庭女学生的“第二春”。

“我一定要让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今年62岁的张桂梅激情满怀地向记者“规划”着未来。

随着年岁的增长,张桂梅非但没有放缓将贫困山区女学生带出大山的节奏,反而增加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

“每天5点半起床的张老师,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教师韦堂云说,每天早上,叫完学生集合后,张老师回到办公室一边啃馒头一边开始处理日常事务,等忙完手里的活,她还要去各个教室检查,常常没有一个完整的早餐时间。

很多人问张桂梅,华坪女子高中建校以来,你已经帮助了1500多名山区贫困学子走出大山,还把自己获得的70多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贫困山区,丽江华坪女子高中也连续10年获得了丽江市高考综合第一的好成绩,如今都这把年纪了,有必要这么拼吗?

“我没时间了,多抢一点时间,多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是多作一份贡献,特别是要培养出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张桂梅说。

身体本就不好,还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张桂梅全身时常疼得动不了,可她却瞒着所有人,吃点止痛药,稍好一些,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今年3月,张桂梅再一次住院。医生要求静养。这对视时间如生命的.张桂梅来说,简直和病痛一样难受:“静养,把我照顾管理学生的权利都夺走了,这样干待着,太浪费时间!”

榜样的力量观后感例3

观看榜样6观后感600字左右1特别专题节目《榜样6》,节目邀请了7位新老党员、革命家后代代表来到现场,他们是全国8800多万的党员的楷模、是时代的榜样,用自己的亲力亲为,讲述了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感人故事。

他们中有舍小家、顾大家,36年的坚守大山深处的人民女教师;敢于创新,勇攀电焊技术高峰的大国工匠;舍死忘生,18年如一日最美女警花;智慧报国,创造26项发明专利授权的工程院士;真心做农民工的贴心人,让流动党员处处有家感觉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心系岛民,乘风破浪始终坚守的先进党组织;德高望重,救死扶伤,一生践行入党誓言的90高龄的白衣天使。还有革命烈士、半生沧桑父女情,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邓拓那段峥嵘岁月。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和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榜样6》展示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组织的典型事例,一桩桩、一件件,发人深省,令人震撼,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却做出了不平凡事情,他们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共产党员。他们靠的是一种信仰、为的是一种理想,真真切切的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心中时刻装着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始终不忘初心。这么多的好榜样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力量,而且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启迪。

榜样的事迹,我备受感动、深受鼓舞。虽然他们面临的环境不同、从事的工作不同,但他们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作风、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这些都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品质。我要牢记入党誓言,不忘宗旨意识,向榜样看齐,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市场监管干部,我要向榜样学习。榜样给我力量、给我勇气、给我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履职尽责,要坚定信仰,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传承和发扬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坚守平凡的岗位,努力学习、加强创新,以服务群众和担当作为为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观看榜样6观后感600字左右2专题节目“榜样”今晚在央视频道播出,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透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了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忠诚担当的精神风采,是开展“”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人都就应向榜样看齐,砥砺自身,做一名合格党员。

坚定信仰,始终心怀担当。寻找榜样的共性,我们能轻易地找到这个共同点:他们的心中必定有着自己的信仰,并且矢志不渝。唯有信仰,才能够让一个人蹈死不顾,这是他们人生的方向,也是他们的力量之源。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断强调,理想信念是根。我们学习榜样,要个性注意看到他们身上信仰的力量。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将其化为自身的一种力量,是我们永远的课题。我们要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夯实自己的党性根基,进一步坚定信仰,也要学会释放信仰的力量,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怀揣一颗爱民之心,朝着中国梦的方向不断努力。

增强本领,干出一番事业。担当体此刻行动上,不光要守好自身本分,坚守一个党员的底线,更要追求事业,为党为民开创一番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不断增强自身本领。我们学习榜样,要学习他们的本领,他们成功的经验,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施展本领的路,并进一步增强专业潜力,增强自身本领。同时,我们还要学习他们拼搏于事业所展现的精神,诸如长征中红军体现的不怕苦、不怕死,无数党员在事业中永不言弃、咬牙苦干的`精神,等等,这些精神同样是一份本领

看齐榜样,争做合格党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就是一个个标杆。这些生动的例子,既能让奋进的人更加坚定于自己的事业,也能给萎缩的人的敲一个警钟:合格党员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这只是对党员最低的要求,一个优秀的党员,能够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能够成为一个榜样。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榜样,这份力量并不是断裂的,是一脉相承的,榜样的力量,激起了更多党员奋起,凸显出更多可贵光辉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学习榜样,就要向他们看齐,要透过学习实践,让自身成为坚定信念、忠诚担当生动诠释。

观看榜样6观后感600字左右3每一个誓言都能看到你的初心,每一道掌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近期,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特别节目《榜样6》,在全党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

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刻,英雄的共产党人在信仰的指引下,成为用铁肩担起拯救民族于危亡之中的道义,用血肉之躯筑起抵抗列强入侵的长城,用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视死如归、敢于牺牲、勇于战斗、越强的英雄气概在中华民族最屈辱最黑暗之中摸索光明的前途的榜样,唤醒了沉睡的中国人,将一盘散沙的国人奇迹般团结起来,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斗志,为处于深重灾难的中国人民点燃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希望之灯。

秉承父志,扎根边疆。李元敏老家在山东省牟平县,当年,父亲响应党和祖国的召唤,带着儿女来到新疆伊宁县盖买村,基本称得上从祖国的最东端到了最西端。著名作家袁鹰在《白杨》中借物喻人,说那位父亲沉思中从车窗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旁,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是的,当时随父支援边疆的李元敏正是那迎着风沙成长的一棵小树。她为父亲践行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高尚情怀。她,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贫穷的盖买村,从学种地、学针线到学管理、学当“家”,终于长成了一棵为群众遮风挡雨谋福祉的大树。

“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也从来不乏“榜样”。像王淑芳、贺星龙等亲身讲述的党的后涌现出来的身边先进典型,他们身上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心系群众、勇于担当、创新奉献”的精神风貌。他们用忠诚、干净、担当诠释着新时代共产党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他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也是新时代新气象新精神的引领者。

面对这些新时代“榜样”,我们都应满怀恭敬地向他们深深的鞠一躬,然后在心中郑重地对自己说: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一名“信仰坚定、心系群众、勇于担当、创新奉献”的新时代共产党人。

观看榜样6观后感600字左右4日前,由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榜样6》专题节目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通过典型事迹再现、嘉宾现场访谈、诗朗诵、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讲述平凡的故事、再现感人的画面,戳中无数人的泪点,让人从中备受启发、汲取力量。

向榜样学习,也要向榜样致敬。在我看来,榜样不是具体的某个人、某几个人,而是特定时期的某群人。“这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致敬挺身而出的“你”,永葆初心、始终坚守;致敬挺身而出的“你”,牢记使命、勇挑重担。倘若没有挺身而出的“你”,就没有这场新冠病毒防控人民战争的阶段性成果与胜利,就没有此刻的备受鼓舞。

无论是“必须有敢与‘死神’掰手腕的勇气和担当”的火神山医院专家组副组长、重症医学一科主任,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西京,还是“要用心守护患者,才能无愧自己的职业”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科肿瘤科护士长张宏,都是白衣执甲的“最美逆行者”。在他们身上,有无私无畏、冲锋在前,有“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的实实在在的行动,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忘我工作。致敬挺身而出的“你”,难忘“你”用生命守护生命,广大党员干部,要如“你”一般始终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永葆为民初心,随时准备着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知道“你”的名字叫杜云,“你”经常把“居民的需求就是我要做的事”挂在嘴边。在新冠病毒防控阻击战中,湖北省汉阳区龙阳街芳草社区里随处可见你的身影,新冠病毒防控宣传中有你在贴公告,居家隔离人员家门口有你在送菜,拉网式排查时有你在挨家挨户奔走……“你”用自己的“一直在”,让群众安心。我还知道“你”不是一个人,“你”的身后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便是“基层工作者”。致敬挺身而出的“你”,感谢“你”用真心温暖民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也要与你一样,在大战大考面前,时刻坚守在本职岗位上,履职尽责、倾尽全力,用百分百的真心把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致敬挺身而出的“你”,是感谢,更是钦佩。感谢你的白衣执甲、冲锋在前,感谢你的一线坚守、温暖人心,感谢你的风雨无阻、无私奉献。向挺身而出的“你”学习,学习境界,更学习精神,在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中奋勇向前。

观看榜样6观后感600字左右5央视刚刚播出的《榜样6》,让我们再次遇见榜样,在金曲《祖国不会忘记》中感悟榜样力量,在雄壮的《国际歌》中掂量肩头责任。“无声选择”的宋书声、“只为百姓笑”的朱仁斌、“青春逐星辰”的王淑芳、“英雄也情长”的印春荣、“只步测河山”的国测一大队……他们无私拼搏、默默奉献,犹如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好似银河中的一颗星辰,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把光辉融进祖国的星座,谱写了一曲曲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奉献的时代赞歌。新时代,是大有作为的时代,是榜样辈出的时代。每一位党员当汲取榜样力量,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以对工作的实践担当、以对信念的坚毅执着,谱写创作属于自己的时代赞歌。

用实干担当填词,丰富歌词内涵。好的歌曲,必有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歌词。谱写新时代党员赞歌,歌词要靠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扑下身子干出来,化作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到的点赞语。朱仁斌,扶额蹙眉想问题,一张蓝图绘心间;东奔西走找项目,动员村民齐参与;开门是花出门景,乡亲收入翻了番。这不正是用实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一曲生动赞歌吗?

用忠诚挚爱谱曲,绘就动人旋律。好的歌曲,必有优美动人、余音绕梁的旋律。谱写新时代党员赞歌,需要党员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入党初心的坚守、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心无旁骛、满怀热忱地干事创业,把服务真正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喜乐为盖买”的李元敏,把无钱治病的维吾尔族大妈当母亲照顾,把身患绝症的维吾尔族姑娘当女儿对待,整村务清“三资”,重教育建设施,走家串户移动式办公,时时、事事传递着对村民的关爱,弹奏出一曲民族团结、共谋幸福的优美旋律;印春荣,坚守“为了禁毒,即使把命搭上,我也无怨无悔”的誓言,凭借超人的智慧和无畏胆识,谱就了一曲缉毒护民的铿锵乐章。

榜样的力量观后感例4

作者简介 肖浩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硕士生

一、榜样教育的本义探源

“榜样”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楷模”,即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这表明榜样的言行举止具有积极正面的教育意义,它是褒义性的定义。

“榜样”在《辞海》中的释义是“作为仿效的例子”[1],该例子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它是中性定义。

社会学习理论重视榜样的作用。人的行为可通过观察学习来获得,但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则有赖于榜样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在构建社会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中发现,有些榜样的言行举止具有正面积极意义,有些则具有负面消极意义,比较符合《辞海》对“榜样”的中性定义。基于此,本文取《辞海》的定义,即“榜样”是指作为观察者仿效的例子,该例子可以是好的、合乎德性的善,也可以是坏的、反乎德性的恶。

千百年来,人们对“教育是什么”的探问永未停息,试图揭示教育的本质,然而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曾引发国内教育界关于教育本质的论争。教育分为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和广义的教育。就广义的教育而言,教育是反映一定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活动。教育活动体现人类的价值追求,教育过程渗透着大量的道德因素,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方法都受到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2]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榜样教育”应该是指在广义的教育场域中,受教育者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言行举止,促进其身心不断发展的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滋养向善之德。

二、榜样教育的价值

英国哲学家曾敦促人们注意道德观念与关于道德的观念上的区别。[3]事实上,道德教育应该是个体道德观念的培养,且这种道德观念的培养明显不同于“关于道德的观念”的灌输,与后者相比,道德观念具有缄默性。情境中的观察模仿对于道德观念的培养意义重大,榜样教育的价值毋庸置疑。[4]

(一)行不言之教

“不言”,其字面意思指“不依靠语言”。《管子?心术上》有言:“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传统经典文献中所载的“不言”,都含有不依靠语言,以德政感化民众之意。

考察我国道家经典《道德经》,在第二章就提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开篇即表明何谓“圣人”,以及不言之教的重要性。在第七十三章则进一步强调:“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其意在表明,天道虽不言,但人们仍能感应。其实,老子所谓的“不言之教”,是指藉由观察自然,人们能够学习到宇宙自然现象中恒久不变的道理,遵循这些不言的自然法则所显示的客观规律,作为人们行事的准则。

“圣人”当然可作为“榜样”,“圣人行不言之教”意指通过榜样示范行不言之教,这充分体现了榜样教育的重要价值:行不言之教。

(二)促进个体社会化

个体的社会化指个体对社会规则的内化,主要是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习得超越所观察到的特定反应之上的规则或原理。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观察者要抽象出榜样行为的共同要素,并将其恰当地运用到其它情境中去,尽管观察者并未看到过榜样在这些情境中做出这种行为。

大多数人的学习都发生在社会环境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习得新的行为。人们可以通过对他人的观察,获得新的知识、规则、技能、策略、信念和态度,还从环境中的榜样那里了解到某个行为的实际功能和适宜程度,以及了解到榜样行为的结果。[5]

班杜拉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学习,能够增强具有攻击性倾向男孩的社会适应性[6],观察能提供个人与世界的信息,并揭示出世界是如何运行的,该怎样生存于世。[7]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对榜样的观察来获取新行为的信息,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内化社会规则,而不必经过漫长的试误来逐渐形成这类规则。即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学习,构成了人们特别是儿童适应社会或进行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8]这充分体现了榜样教育的重要价值: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三)养向善之德

榜样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榜样的成就,会使有志于取得相同成就的青少年感受到成功者的喜悦与满足,但这种心理上的满足仅停留于想象之中。他们渴望能够亲历其境,这就促使主体把渴望转化为实际行动。榜样的形象是外在的,但只有当这种外在的力量内化为主体的自觉追求时,榜样的力量才能真正体现出来。这种因榜样的威望而焕发出来的力量,是一种心理上的激励作用,能够不断强化青少年对外在形象的高层次追求。[9]

榜样教育能实现对个体潜在行为的唤醒,使个体自觉地以榜样的言行来衡量和要求自己,并能动地作用于学习生活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贯重视运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和激励学生,特别是树立同伴榜样,即选取在学习、纪律、卫生和体育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作为榜样。因为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思想、价值观、态度及行为方式等更具有相通性,利用同伴榜样对其他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则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更容易被学生接受。[10]

青少年由于阅历浅,对于道德概念缺乏具体的感受,但青少年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通过对生动具体的榜样的观察学习,他们容易受其感染,继而跟着学、跟着走,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11]父母、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无不利用榜样教育来指导青少年通过观察模仿,获取知识和行为方式,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充分诠释了榜样教育的重要价值:养向善之德。

榜样的力量观后感例5

一、引言

榜样是优良品质的集中体现,是道德的楷模,是先进文化的象征,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代表。而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榜样作用尤为明显。它不仅仅是高职院校内部优良品质与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高职院校内部先进文化的象征,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另外,榜样,作为一个主观意识的存在,蕴含着积极的文化意义,具有催人奋进的无穷力量,对全社会、全高校精神力量凝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榜样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无影无形,无声无息,无法识别,无法触摸,更无法传递,需要依靠一些可感的载体才能传承与发扬。而榜样人物和他们的模范事迹以及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就是良好的可感的载体,传递与表现出高职院的校园文化的积极意义,使高职院校涌现出更多好人好事,感染与影响着更多的教师与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提升高职院校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榜样文化的重要作用

(一)榜样文化,有利于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累积着无数成功的探索经验与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其中包含着“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大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等,都能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都能激励着我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虽然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榜样文化的定义与阐述并不完全一样,但其本质与意义是一致的。而在榜样文化中,其突出的表现载体就是榜样人物,他们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说,最美丽教师张丽莉,热血热心的郭明义,捐肝救子的妈妈陈玉蓉等等,他们作为传统美德的榜样,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传承与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这一些先进的榜样文化,富含中华传统美德的先进事迹,可以引起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校师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从而不断丰富与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精神风貌,促进中华传统美德在各大高职院校的传承与发扬,扩大中华传统美德影响力与传播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

(二)榜样文化,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榜样文化的核心,而核心的价值观更是榜样文化的精髓,是全社会的精神旗帜,指引与引导全社会向积极方向前进。众所周知,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政党或者国家都有一套符合自身发展实际与发展需要的文化规范与价值判断标准,它是独特的,不轻易被模仿的。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等,充分概括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而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主流的价值观,占据着主导地位,要从细节上体现与践行。而高职院校对榜样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对榜样人物进行报道与宣传,从榜样文化的细节中出发,能够有效地塑造出高职院校师生的思想文化观念,全面提升高职院师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指引与引导高职院校师生的社会行为,严格规范,严格落实,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另外,在高职院校中,榜样人物与榜样事迹不仅能教育师生,引导师生的日常行为,而且也能给师生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感动和熏陶。而这些感动和熏陶的背后,是与师生们的思想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所以,高职院校通过对榜样人物、榜样事迹、榜样文化的报道与传播,在肯定榜样人物道德品质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师生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践行,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具体,更加可感,增强高职院校师生的文化认同感。

三、结语

榜样文化是传承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有利于传递与激发社会正能量,提升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养,对构建和谐社会,凝聚全社会的精神力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是前沿信息的最初接收者,也是推动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在高职院校范围内进行榜样人物、榜样事迹与榜样文化的大力宣传与推广,可以加强师生对榜样人物、榜样事迹与榜样文化的了解。师生在获得感动的同时,也能洗涤心灵,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积极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的优良品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邓欢.大学生榜样在校园文化育人中的引领机理探究[J].华夏地理, 2015(04).

榜样的力量观后感例6

通过道德榜样效应,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大学生道德榜样与其他同龄人享有很多共同的特质,他们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道德榜样效应应该更突出。但随着市场机制对社会各领域的强力渗透,信息渠道的快速拓展,社会道德价值观的空前嬗变,大学生道德榜样的影响力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其道德榜样的道德性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如何提升大学道德榜样效应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道德榜样的内涵及特征

关于道德榜样的内涵,不同学者从各自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从道德理想主义角度看,道德榜样具有崇高性、理想性和先进性;从道德教化角度看,道德榜样对社会公众产生教育、激励的作用;从道德阶级性角度看,道德榜样必须符合特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从道德实践的角度看,道德榜样来自生活实践,也将回归实践,影响实践。因此,道德榜样可以理解为来自生活实践,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道德境界和人格魅力,对社会公众产生重大的教育和激励作用的先进人物。值得注意的是,道德榜样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常常就在身边,因此是可亲、可敬和可学的。大学生道德榜样就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道德榜样,以自身的道德魅力令大学生们崇敬、学习和模仿,从而提升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素质。大学生群体具有相近的年龄、学历水平、生活经历、兴趣喜好等,大学生道德榜样相比社会其他道德榜样,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具有鲜明的特征:

1、形象亲和性。大学生道德榜样来自大学生群体,他们与其他大学生共同生活在校园中,这种近距离的形象让大学生感到道德榜样就在身边,并非高不可攀或可望而不可及,从而产生一种榜样形象亲和感,淡化传统道德教化带来的抵触心理。同时,大学生能够以朋辈身份与道德榜样交流,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直接感受道德榜样的优秀品质。

2、观念时代性。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道德要求不断更新,对选树道德榜样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大学生道德榜样的先进事迹体现不同社会时期社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主流引导,更能表达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潮流及价值取向。对大学生道德榜样的观念从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拓展到关注其对社会的奉献、传播和影响,从树立高标准的“完美圣贤”到宣传人性化的“英雄有泪”,从接受单向性的道德教化到要求双向性的成长互勉等变化发展,引领了新一代大学生勇于探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奉献社会、追求卓越。

3、群体感召性。大学生道德榜样具有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能够让大学生内心深处产生敬佩和信服的心理体验,赢得最广泛的情感认同,其道德事迹可以通过校园各种宣传教育渠道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传播。这种群体感召性主要是由两种因素决定:首先是源于大学生道德榜样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他们及他们的事迹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其道德行为来自内心真实情感,唯有真实才能产生力量;其次是由于大学生群体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突出的群体心理影响效应。大学生道德榜样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了主流形象,其他大学生会根据群体氛围自觉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寻求群体归属感。

二、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弱化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通过道德榜样生动、鲜明的形象,理解道德榜样身上蕴含的道德精神实质,在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教育,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鼓舞,在感情上引起强烈共鸣,并付诸道德实践,这就是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①大学生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发挥着引导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巨大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的交流,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也受到了很多冲击和挑战,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呈现了逐渐弱化的趋势。

(一)大学生道德榜样树立底线化

大学生道德榜样的感人事迹承载着高校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大学生道德榜样的树立体现更多是对社会的价值意义。道德榜样树立底线化实质上就是把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从道德评价中抽离出来,降低道德榜样在精神上的要求,缩小道德榜样在义务范畴的范围,让每个人都能够达到道德榜样的高度,使道德榜样失去崇高性和引导性的价值本质,而沦为一种日常行为规范的工具标尺。在树立大学生道德榜样时,一些高校出于制度规定、任务要求、活动需要、工作表现等方面的考虑,选树标准不够严格,缺乏实际调查考核,只要学习成绩好、外出参赛获奖、担任学生干部就可以当道德榜样,甚至有些学生出现考试作弊、生活作风不检、挑拨离间同学关系等情况也被直接忽略。这种低层次的大学生道德榜样大量存在,不仅不能起到模范带动作用,反而造成大学生对道德榜样的鄙视和反感。

(二)大学生道德榜样感召低迷化

在道德榜样学习中,大学生积极性不高,大学生道德榜样的感召性呈现低迷化。表现其一是对大学生道德榜样的信任性降低。即使大学生道德榜样出于大学生群体中,但一部分大学生对道德榜样事迹的第一反应不是感动、敬仰、学习,而是深究宣传报道中的某些细节,甚至怀疑其真实性。这种对大学生道德榜样的不信任是大学生对社会公共力量不信任反映,也是社会诚信缺失的一种表现。其二是对大学生道德榜样的认同性降低。一方面学习和效仿道德榜样的目的日趋现实化,对道德榜样的认识从感性价值判断向理性价值判断发展。他们不再盲目绝对服从权威,对道德榜样的态度带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另一方面大学生的道德信仰相对缺失,道德情感逐渐麻木甚至消失,对好人好事不再热情,对坏人坏事避而远之。

(三)大学生道德榜样保护边缘化

对大学生道德榜样的保护是发挥道德榜样效应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延续性的关键所在。目前,大学生道德榜样保护方面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削弱了他们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地位,打击了新道德榜样的产生。首先,疏于关心大学生道德榜样的继续发展。出于嫉妒、逆反或抵触心理,有些人对道德榜样苛求或冷落,带给道德榜样沉重的心理负担。其次,忽视大学生道德榜样的个人利益。大学生道德榜样被附上“道德人”身份后,往往只被要求作牺牲奉献,其正常欲望、正当利益需求和学习上的实际困难却被忽视,这使道德榜样陷入有苦难言的尴尬境地。最后,缺乏大学生道德榜样权益保障机制。现阶段除了社会热心人士和团体的捐献救助,尚未有健全的权益保障机制补偿和维护道德榜样的权益。特别是大学生因见义勇为而受伤或丧失劳动能力,除了治疗负担,还要面对今后能否重返校园和前途被改写的实际困难。大学生出于担心吃亏倒霉,不去践行道德榜样行为,让道德榜样后继乏力。

三、提升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的途径

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的弱化引起了高校教育的广泛关注,提升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有效切入点。我们可以从道德榜样的产生、宣传、保护三个层面探索提升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的途径。

(一)道德榜样产生:合理设置评选环节,提高榜样道德要求

目前,大学生道德榜样产生方式最常见的一种是由所在组织推荐成为大学生道德榜样。在现实情况中,高校的组织推荐方式一般由大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或院系的辅导员推荐符合评选条件的候选人,再由候选人填写事迹材料报送,学校根据材料情况进行筛选后确定榜样名单,随即进行公示宣传。这些评选环节缺乏民主性和广泛性,这种方式产生的道德榜样难以得到大学生的认同与信任。为了保证大学生道德榜样的先进性和感召力,应合理增设一些必要的评选环节:1、师生提名。由大学生所在班级的教师和同学联合提名,结合教师与朋辈两种评价;2、民主投票。包括所在集体的匿名投票与网上公开投票,充分反映大学生道德榜样的道德吸引力和群体感召性;3、随机访谈。由评选组委会对道德榜样候选人的家人、同学、老师等进行随机访谈,全面了解道德榜样的为人处事,保证道德事迹的真实性。

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发挥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受到榜样自身道德性的制约。道德性越高的榜样其影响力越大,对大学生越容易产生感染力,激励大学生自觉学习和实践。道德性不高的道德榜样,不仅产生不了激励作用,甚至会造成反作用。要提升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就要对榜样的道德要求逐步提高,但并不是要求榜样本身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要强调作为道德榜样的先进性和理想性。只符合一些外在硬性条件,缺乏内在道德自觉和实际道德行为,自然不能成为大学生道德榜样,道德榜样必须坚持宁缺毋滥原则。

(二)道德榜样宣传:保证榜样的真实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

道德榜样宣传是提升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的关键环节,其中榜样的真实性和大学生的个性是影响道德榜样宣传的两大重要因素。因此,提升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必须重视这两方面工作。

第一,增强宣传报道的真实性。有些道德榜样宣传报道为了强化宣传效果,过度使用文学创作手法,在报道中添枝加叶、人为拔高,甚至捏造事实、掩盖错误,造成了大学生对道德榜样产生怀疑甚至排斥心理。道德榜样的宣传报道除了保证事迹真实,还要做到细节真实和人性真实:其一要做到细节描写真实。细节描写是宣传立体化的关键,真实恰当的细节能够使道德榜样活化,而有些宣传者以为编造一些艺术化的细枝末节使道德事迹增光添彩,这种想法只能降低道德榜样的可信度。其二要做到人性描述真实。道德榜样是“人”,而不是“神”,他们具有人性中善恶两面,不可能十全十美。特别是大学生道德榜样本身也是青少年,也会具有普通青少年爱玩、冲动、迷茫等的特点,宣传大学生道德榜样应发扬其道德精神,同时不能回避榜样的缺点和不足。如宣传报道描述的大学生道德榜样面对生活困境曾产生的畏难情绪,不仅不会影响榜样的先进性,反而使他们的人性形象更加丰满,与大学生更加亲近。

第二,注重宣传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知识水平高、价值观多元化、个体差异大,简单生硬的道德榜样宣传方式不能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大学生道德榜样的宣传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利用多样的宣传方式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在宣传类型上要挖掘多种类型道德榜样的事迹,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孝亲榜样、助人榜样、救人榜样、自强榜样外,还要在学习科研、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领域展现新时期大学生诚实守信、勇敢拼搏、回报社会、敢为人先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宣传手段上要综合应用校园网、宣传栏、学院广播、校报、校园标语、网络媒体等进行立体宣传,尤其要以声音、视频、文字相结合等方式融入网络,引导大学生进行观看、评论、转发。在宣传方式上要把道德榜样事迹从课堂教育、事迹报告等静态单向模式拓展到党团活动、人物访谈、话剧演出、拍摄电影、制作动画、文艺演出等动态多维模式,让大学生道德榜样的精神深入人心。

(三)道德榜样保护:加强权益保护力度,完善权益保障机制

加强大学生道德榜样保护力度是提升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的重要动力和必要保证。大学生道德榜样在弘扬道德精神、践行道德操守的过程中,往往比其他大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虽然他们的道德行为蕴含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追求功利性的回报,但他们的合法权益应该要受到正当保护。

其一,尊重道德榜样的个人意愿,保护隐私权。有些大学生道德榜样性格内向,为人低调,不愿意接受重复采访和跟踪采访,有些不愿意经常作事迹汇报回忆过去的伤痛,社会及学校相关单位应该要尊重本人意愿,不要以单位荣誉和利益为由勉强他们。道德榜样的树立者和宣传者要强化法制观念,对于大学生道德榜样不愿公开的私生活、家庭成员身份、单位秘密等,都应该给予充分的保护,避免因道德榜样身份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其二,关心道德榜样的切身利益。过去社会习惯注重大学生道德榜样的精神性,认为大学生道德榜样应该事事先进,步步谦让,只讲奉献不图索取,不注意贡献与物质保障同步。一些大学生道德榜样在救人受伤甚至牺牲后,只是受到精神表彰,而本人或其家庭今后要面对的却是巨额医疗费、身体残缺、就业歧视、失去亲人的悲痛等现实问题。这些不仅客观上造成当道德榜样吃亏的印象,连一些道德榜样本身也难免会有难言之痛。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单纯的精神激励不足以维护道德榜样效应的持续性,社会以及高校都需要在物质上给予奖励和补偿,对不幸牺牲者要对其亲人给予必要的安慰和抚恤。

其三,完善道德榜样的权益保障机制。大学生道德榜样的权益保障涉及到社会法律、社会保险、各级政府、社会团体、高校制度等多种力量的整合。一是完善相应的司法保障,在这个“帮还是不帮”、“帮助会不会碰瓷”的社会色彩下保证大学生道德榜样避免因利欲熏心者的反诬而被法律法规制裁。二是建立有力的道德榜样保障机制,尽快运行道德模范救助金基金,通过政府注入、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及时救助有困难的大学生道德榜样。三是建立高校道德榜样激励机制,在保留学籍、入党、评优、就业、创业、保研等方面对大学生道德榜样放宽要求、优先考虑,消除大学生道德榜样的后顾之忧,努力营造一个培育大学生道德榜样的良好氛围。

[注释]

①潘明芸,李登叶,徐艳:榜样效应最大化途径探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8月.

[参考文献]

[1]彭怀祖:论道德模范和道德苛求的消解――以提升榜样效应为视角[J],《伦理学研究》,2013年3月.

[2]王颖慧:新时期道德榜样的理性解读与建构[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3月.

榜样的力量观后感例7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作用首先他为人们提供了发展方向,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其次他通过自身行为说明每一个人是可以做到的。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会形成怎样从事某些新行为的观念,并在以后用这种编码信息指导行动。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坐标,因此,各行各业注意本行本业榜样评比和宣传。

如“十佳道德模范”、“十佳警嫂”、“十佳优秀党员”、……。评比的过程既是一个评比树立的过程,也是一个榜样事迹宣传的过程。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评比的手段不仅仅是专家评比,更多是群众参与,报纸投票、网络投票和手机短信投票等成为新的投票评比方式。

由于学校学生具有集中度高、人数多、易听话等特点,学校常常受到上级部门或者兄弟单位、个人请求进行有目的投票。投票过程中教师对榜样候选人的事迹未作宣传,大多数是本地区候选人必投,其他地区候选人事迹再先进,不投或选投。这种用行政手段组织学生投票的行为,给评选活动注了水,不仅冲淡了“感动”的纯度,而且稀释了“道德”的感染力,同时玷污了本地候选人。其对评选活动破坏的结果,是与给稻米添加香精、给蘑菇用上增白剂一样的,以作假的手段获取表面光鲜,却在本质上走向了反面。记得六、七十年代我们对榜样是何等敬重,雷锋、铁人王进喜、刘胡兰、董存瑞、……曾经令我们感动,成为我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帮助我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今天,由于学生知道了这些榜样评比是怎样弄虚作假的,对待这些榜样内心还有多少激动呢,更多的是无动于衷,甚至是怀疑。

在社会环境和现实生活中,青少年从来都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的,观察是青少年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青少年的行为发展中极其重要,他们就是在观察中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所以,从这个理论层面来说,榜样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很大的。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曾做过跟踪调查,发现青少年会刻意模仿周围成人和同伴的行为。成人的暴力行为、电视中的暴力场景和同伴群体的暴力倾向都会成为青少年产生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相反,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就会得到发展。通过对攻击性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坚定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观点。

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成长期,教育学知识告诉我们:“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些功能具有在一个特定时期里特别容易发展,而错过了这一时期就难以发展甚至无法发展的特点,心理学家把这种特定时期称为‘最佳发展期’或‘关键期’”。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教育随生命开始,在我们察觉个性已建立之前,后来的教诲已很难将它移动及改变。”世界上任何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取的民族,都不会忽视、漠视榜样的力量。这是一个需要榜样的时代。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念有助于社会的正常运作,它同时也需要有一种能够打动我们的力量,一种根植于人性根底的精神力量,一种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人生楷模,一种抗拒平庸,立志进取的永不过时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观后感例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努力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基本路线,积极落实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认真探索地实现高等教育效益、质量、结构、规模之间协调发展的科学规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系统地、全面地把握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激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问题,榜样的选择能否结合实际、贴近大学生的实际对于调动大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出色地去实现国家、学校和个人目标,早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榜样激励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不仅受内在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外在观察结果的制约。高校学校领导或组织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选择成绩突出、做法先进的集体或个人,加以表扬和肯定,要求大家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性。进行榜样激励,首先就要认识到榜样的巨大作用。

(一)榜样的导向作用。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一些先进个人的奉献精神、事迹、思想品德,将引导大学生的言行,并使他们沿着的榜样的方向前进,去努力奋斗,使榜样成为全体大学生学习的楷模, 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面旗帜。通过榜样的导向作用,使大学生们赶有目标,学有榜样,形成浓厚的“学先进、赶先进、比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就像在海岸、河道和港口中为船只指引前进方向的灯塔一样,榜样也是指引大学生前进的“灯塔”。大学生承担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双重任务,必须社会主义方向,遵循党的政策方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高校要充分地发挥出榜样的导向作用,指引他们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二)榜样的聚合作用。先进的大学生来自于大学生群体之中,他们的追求、言行、信念、理想有着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学生基础,易被学生们所敬佩和认同,进而促使全体大学生同心同德,聚合成为一个整体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影响的环境中,大学生行为的差异性、多变性、选择性、独立性明显增强。大学生的行为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高校要通过榜样的聚合作用,来塑造与改变学生的行为,使学生与榜样成为一个整体,学生也会不断地进行自我强化与自我激励。以共同的理想凝聚力量,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二、榜样激励的激励机制

(一)榜样激励的目标机制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往往被其内在的动机和需要所推动,而这些需要就是人们控制自己的生活效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塑造榜样就是为了给行为提供参照,一旦榜样学习者将榜样确定为学习样板,也就明确了未来的行为目标,进而努力使自己的行为与榜样行为保持一致。当人们确定了目标之后,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主动采取行动。榜样激励的前提是学习者的行为与榜样行为之间存在差距,榜样行为具有超越性和突破性,因此学习者就会把自身与榜样作比较,用榜样与历史相沟通,让榜样成为理解的桥梁,去寻找共性的契合点和闪光点。[1]

(二)榜样激励的强化机制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外界的强化因素可以塑造行为,而榜样行为就可视为一种强化因素。个人的价值评判具有较高的社会一致性与社会依赖性,一个人只有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与接纳之后,才能形成稳定的自尊感,才有可能获得自信与安全感。所以对于社会接纳和社会认同的看重以及对于社会偏离和社会抛弃的焦虑,成了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与社会现状或社会基本倾向保持一致的心理原因。学校倾向于在总体上与社会的基本要求与期望相一致,以社会需要来强化大学生的需要、愿望、意志、情感,激发内在的心理动机,让潜在的能量得到充分释放。

三、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榜样激励的措施

(一)正确运用榜样激励首先要选择好典型,即为榜样学习者确定好目标。这个目标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际性。选择榜样目标时,应该注意选择切实可行的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先进典型,不能一味追求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大、全”的典型。榜样是时代的产物,而他的价值也在于时代的需要,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树立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榜样。当今社会,衡量英雄模范的标准应该放在对国家与民族的贡献上,应该把时代精英当成榜样让受教育工作者学习,应该宣传那些对社会进步与人类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企业家、管理者,让他们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也应该引导大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认识人的价值,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会健康快乐地生活,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做好事、勤俭刻苦。树立大学生榜样,在激励过程中把科学的理论、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与身边的榜样结合起来,通过褒扬和倡导学习校园里大学生榜样,对于实施精神价值导向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者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和示范作用。李瑞环同志曾经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真正说服人,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所谓“人格的力量”,是指人的内在精神因素在实践中产生的效应。这里是说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带头实践自己所提倡的人生追求的奋斗目标。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的就是人格的力量。运用人格的力量要求教育者的言行举止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和引导功能,成为有方向性和代表性的力量。如果教育者按自己在思想工作中所讲的道理去做,践行自己的诺言,使大学生从他们身上看到人格力量,内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崇敬、佩服的感觉,行为起来才能自觉。因此,教育者应既“立言”又“立行”,时时、处处、事事用自己的模范行为,给大学生做出样子,将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形成无形而却是巨大的说服力、感染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三)在树立典型、倡导学习榜样的同时,还应该正确处理学榜样与做凡人之间的关系。没有缺点的英雄是不存在的,不要人为地拉大英雄与凡人的差距,让英雄远离了平民百姓。在宣传“学先进做先进”的同时应在观念上多倡导学生做一个正直的平凡人。英雄毕竟不是人人能做的,过分强调这一点就在心理上与大多数人疏远了,榜样激励也应该“以人为本”,“榜样教育的现实性在于我们不仅要颂扬成功者,也要赞美平凡者。因为我们教育的首要目标还是培养现代的公民,只有这样才能回复到教育本身的功能与价值,体现出教育对每一位青少年的成长关怀。” [2]

(四)对良好的榜样行为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学生对榜样的模仿行为是否能持续、巩固、发展成为稳定的社会态度和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仿行为是否受到正面强化。在高校教育中应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对校园中涌现的优秀人物要及时大力宣传,加强传播力度;对于良好的模仿行为要积极宣传,使良好的风气在大学校园中得到弘扬,成为大学校园中占主导地位的风尚。榜样行为的强化还应与榜样的实践性相结合。榜样激励是为大学生成长过程提供行为示范,落实到大学生的身体力行上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要强调塑造真实感人、符合时代要求的榜样,反对弄虚作假的“高、大、全”式的榜样,同时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道德实践机会,让他们把从榜样那里学到的品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使他们获得真实宝贵的反馈信息,得到学校与社会的认可,使他们的行为得到正面强化,从而巩固与强化自己的道德认识,全面掌握社会的主流价值与道德。综上所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引导大学生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当然,在进行榜样激励时,高校还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提升榜样的感染力,以榜样的观念和行为,指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他们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榜样的力量观后感例9

文章编号:1009-3729(2016)02-0067-07

作者简介:龚世星(1982―),女,安徽省六安市人,安徽大学助教,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榜样认同问题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一个重要问题,甚至是一个关键问题,但也是摆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2013年底,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要求高校结合大学生现实生活实际和身心发展特点,从榜样认同的角度推进工作。当前,传统的榜样认同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面临微时代带来的挑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传统榜样的认同。鉴于此,本文拟在论证榜样认同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途径的基础上,分析微时代中榜样认同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境遇,并从榜样定位和选取、宣传方式和途径、校园榜样文化建设三个角度,探讨微时代境遇中榜样认同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形成的现实路径。

一、榜样认同是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认同”这一术语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首次使用于心理研究领域。在他看来,认同是“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认可的内在自信”[1]。从心理活动过程的角度看,认同可被理解为两者并存的动态过程。其中,“认”是对自我、他人、社会诸种现象的认知,“同”是求同、自我归类、寻求与他者共有的素质或者状态。[2]显而易见,榜样的示范和引领在实现一个人内心认同的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我国德育的优良传统,榜样教育有着内化于心、外化为行的功能。毋庸置疑,榜样的力量在大学生群体中作用显著,是大学生树立目标、澄清价值、积蓄力量、实施行动的强大力量,是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认同的重要载体。

1.榜样认同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

正如马克思所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同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唯有充分彰显其理论的彻底性和说服力,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理性共识,为其所理解、信服。从心理活动过程的角度看,大众接受某种价值观念要大体经历从被动接受、表面接纳,到慢慢过渡至自愿接受并依此反思修正原有价值信念与行为,再到真正信服并自觉整合至自身信念和价值信仰中、成为个体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三个阶段。一般而言,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追求独立和真理、勇于怀疑和批判等特点。同时,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识别判断能力有限,因而易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受到多种价值观的干扰,有可能对主流价值观产生质疑和疏离。此时,树立有血有肉、积极向上、社会公认、众望所归的榜样典型,有助于大学生从具体的形象中靠近核心价值观,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从而达到对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

2.榜样认同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情感上的认同。所谓情感认同,是指受众在对某一理论或价值观念认知认同的基础上,产生信任、充实、热烈、愉悦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及强烈、稳定的情感,从而为进一步内化和认同这一理论或价值观念打下基础。相关研究表明,在对价值观念的培育过程中,同时调动受众情感因素会比单纯的理论灌输更有说服力、受众更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增进教育的效果。从情绪体验上看,大学生情感丰富、情绪波动明显,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判断、反思能力;从道德发展上看,大学生爱憎分明,具有相对较高的道德水平和素质,易对关系到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思想、言论、行为等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榜样的形象很具体,且好找易学。近年来,政府不断宣传“感动中国”“全国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契合了如今榜样正处于由传统的“高大上”英雄向“草根平民”模范的时代转变。如能以促动情感共鸣为切入点,将有助于充分发挥情感认同机制的作用,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3.榜样认同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

行为认同是指在理性认同、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借助意志和信念的力量,通过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将内化于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付诸行动,最终固化为自我人格稳定的组成部分。据教育部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中国社会价值观现状的调查研究”课题组的调查,当前我国公众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在认识与实践这两个环节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必须在如何化认知为实践上作进一步努力。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面对拖延、恐惧、逃避等内心世界的负面力量,也要面对多元价值干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和现有制度保障不健全等实际困难。因而,实现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是此项工作成功的关键指标。榜样不仅传递给人们信任、感动和心动,更重要的是激发人们将正确认识付诸行动。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而言,榜样示范能促使其从“内化于心”推进至“外化为行”,即促使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实现知行合一,而这也正是这一工作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

二、微时代的榜样认同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境遇分析

当前,全球已进入由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微时代。所谓微时代,是指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介渗透至人的日常生活所带来的特定时代。同科技史上的所有发明创造一样,在微时代,技术载体的发展推动了人们交往方式的变革,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4]。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5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底增加3 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底的85.8%提升至88.9%;从年龄结构上看,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从职业结构上看,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4.6%。[5]作为当前微时代中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交往来、社会心理、文化传播等方面都由于触网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以思想活跃、追求独立的大学生群体为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在榜样选树、榜样宣传等方面既面临创新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亟需有效破解并为我所用。

1.微时代的开放性和去中心化的影响

微时代的开放性和去中心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传统榜样的理性认同。与以往相比,微时代进一步加速了信息、意见传播主体的泛化和传播权力的全民化。在微时代,无论是何身份,所有普通主体的话语权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其信息与意见的传播扩散达到空前的自由,其个性价值、过往经历、境况细节随时都可能得到全民关注,或为千夫所指或被全民称颂。这种加速的“开放性”和“去中心化”趋势在维护言论自由、信息流通、塑造并彰显更具时代性、多样化的价值榜样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真假难辨、意见良莠不齐、价值多元激荡的局面。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言,微时代的此种特征对于传统榜样的认同选树、宣传模式的有效性及传统榜样的说服力会造成巨大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对传统榜样的理性认同。

一直以来,作为优良教育传统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宝,榜样教育在选树宣传模式上多注重行政主导和宏观宣传,总体呈现出自上而下、由外而内的单向度的遴选宣传模式和教育学习模式,大体看来,这些榜样主体体现了积极、正面、典型的总体特征,形象正面、类型较为单一。在传统封闭状态下,这一理想化的榜样形象通过权威认同机制的大力提倡曾发挥了积极、有力的教育功能,激励大众在苦难时期艰苦奋斗、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坚守美德。然而,在公众文化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心理和信息传播愈加开放、多元价值交流交融交锋的微时代面前,单一的榜样教育宣传模式渐露疲态,“高大全”式的榜样形象渐失信任。2013年3月5日,南京在学雷锋日这一天上映了一部讲述雷锋成长经历的传记电影《青春雷锋》,其上映首日出现了近乎“零票房”的局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微信、微博等网络空间中涌现出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多面复杂的榜样人物,并已然成为影响社会大众的客观存在。这一鲜明落差折射出当前传统榜样形象所遭遇的社会认同危机和教育示范危机,以及网络微空间中蕴藏的无限榜样资源和能量。

2.微时代的草根性和原创性的影响

微时代的草根性和原创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学生对传统榜样的情感认同。微时代凸显的草根性和原创性充分调动了社会情绪和个人情感,强劲唤醒着集体力量和个人智慧。当今的社会主流大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道德伦理和理想信念问题,更为迫切地呼唤多元价值竞争倾轧中出现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最强音。借助微时代的技术平台、言论氛围、议题设置,社会大众可以更为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本真意愿和价值取向、真实评判和情绪情感,但也在局部造成了信息和情绪泛滥无序的乱象。同时,大学生的激情和冲动、理想和单纯也在微时代得到尽情发挥,但这也使得其对榜样的情感认同经历着严峻考验。

传统的榜样遴选十分注重榜样本身的正确无瑕,忽视榜样的个性、特点和有限性;在宣传主题中主要弘扬其感人、成功的一面,较少体现一个人面对选择、失败时的挣扎困惑等人性温度;宣传路径中多以官方为主导,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因而行政色彩浓厚、形式单一、方法雷同,容易搞形式、走过场;学习要求往往整齐划一、匆匆结束,忽视学生个体判断和感受,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尊重,难以使学生产生认同从而积极参与。这种方式不仅不能增进大学生对于榜样的情感认同,反而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挫伤榜样教育的公信力和美誉度。显而易见,对于既积极追求真理和理想,又充满怀疑精神的当代大学生来说,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的榜样形象更能获得其信赖和接纳,积极向上同时真实丰满的榜样形象才能唤发其情绪链结和情感共鸣。

3.微时代的碎片化和隐匿性的影响

微时代的碎片化和隐匿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对传统榜样的行为认同。微时代促使人人成为信息、意见的交换者、者和生产者。一方面,信息舆论的多样性、观念选择的多元化,会促进社会的自由开放、媒介素养的明显提升、主导价值的实力增进;另一方面,主体信息意见的碎片化、主体信息和主题观念的隐匿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大学生对传统榜样的行为认同。

碎片化和隐匿性进一步消解了榜样的权威性,制造了价值选择的困惑,混淆了榜样认同的行为方式。首先,微时代进一步加剧了新媒体带来的碎片化特征,加剧了有效信息获取和价值判断选择的困惑。这种碎片化主要体现在这种新的交互性传播模式中的信息内容和个体时间两个方面。微媒体不仅加剧了信息的激增、传播的活跃,也导致对信息来源、内容和价值倾向进行有效监管和引导能力的弱化,增加了有效获取有价值信息和进行价值选择判断的难度;不仅加剧了信息内容的碎片化,也加剧了个体时间的分割和碎片化态势,压缩并消耗了个体对价值问题和道德现象的思考时间、意志和习惯。其次,在微时代,对榜样模范的效仿(行动)往往被以网络“点赞”“评论”等形式的价值点评所取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转移并置换了大学生对于榜样的行为认同方式,阻碍了其道德实践和习惯养成。

综上所述,对于渴望在参与中增进体验、在互动中传递心声的大学生群体而言,微时代的生活交往方式一方面为其价值观的树立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榜样新资源,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其在榜样认同中实现知情意高度统一的全面认同。

三、微时代境遇下榜样引领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视域中的榜样引领是一个“具体―抽象―具体”的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过程,实现的是由内化到外化的完整目标。在继续坚持和完善我国榜样教育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良传统和作为主旋律、主渠道地位的同时,要结合微时代特征,从榜样定位和选取、宣传方式和途径、校园榜样文化建设三方面对榜样教育加以改进和创新。

1.借助微平台,塑造贴近时代精神的典型榜样

首先,应挖掘类型丰富的榜样以适应大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大学生群体朝气蓬勃、处于人生黄金奋斗期和价值选择关键期。当代大学生在享受着由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丰富的物质、精神生活的同时,经历着多元价值思潮冲突嬗变、海量信息交杂冲突的困惑,期待着更加丰富多样的榜样类型以激励自身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因而,榜样的定位与选取应积极发挥微时代的优势,结合实际,走向多样化。具体而言,不仅要有传统的道德楷模、名人偶像、行业精英,也要借助微博、微信挖掘看似平凡无奇的草根英雄、凡人善举;不仅要有来自国内外的声名远扬的榜样明星,也要开发意蕴高远、贴近生活的微视频、微文学等弘扬校园内品德高尚、兢兢业业的师长楷模和勇于挑战、奋发图强的朋辈示范;既要有对形象立体、个性丰富的正面榜样的宣传学习,也要开展对反面典型、恶劣言行的充分剖析和集体探讨。事实证明,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元主导的大前提下,只有推动典型榜样的多样化发展,实现内涵丰富、类型多样、层次立体的榜样精神与高度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契合,才能更好焕发榜样的生命力。

其次,应彰显榜样的个性色彩以契合大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作为准社会人的大学生,其发展需求呈现出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现实价值与理想价值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多元价值观的激烈竞争,使当下社会过度重视物质需要的满足和个人价值的体现,忽略了精神需要的追求、社会价值的彰显与理想价值的追寻。在榜样教育中,我们既要继续弘扬志向远大、立意高远的崇高人物的榜样精神,也要注意避免将榜样过度完美化并作超现实的形象塑造和渲染。伟大出于平凡,榜样就在身边。被特意拔高的“高大全”式的榜样人物在历史浪潮的涤荡中会渐失颜色,而投射人性温度和个性色彩的英雄模范、平凡人物、平民故事则会永葆光辉、留存人心。因此,教育宣传者必须要充分了解微时代技术手段,打造富有感召力和人性光辉的新榜样,以激发大学生强烈的心灵共鸣,取得其信任。

2.发挥微时代优势,创新符合时展的榜样教育新机制

首先,应探索有效教育方法,提升榜样教育效果。微时代中,由于榜样教育的环境、载体、方式、对象乃至榜样典型本身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需要我们探索适应时代变化的教育方法。从发展趋势上看,当前的榜样教育需更加呼唤真实性、多样性、自主性、互动性,更加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网上与网下、外部灌输与自主学习、理论引导与实践示范相结合,更加需要将前期评选、中期宣传教育、后期实践追踪全程有机贯穿,要让榜样教育工作进社区、进课堂,进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心灵深处。具体策略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如大力发挥校园新媒体联盟的影响力和师生中意见领袖的号召力与影响力,利用主题班会、价值讲堂等引导大学生自觉提升新媒介素养和践行能力。

其次,应发挥多媒体宣传优势,构建榜样宣传立体通道。当前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移动网络已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必不可少的新工具,是大学生养成新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的重要途径,是各种社会思潮和舆论生成、交汇、散播的发源地,是多元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争夺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新战场,也是我们进一步提升和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地位的新阵地。因此,微时代的来临要求榜样宣传要多管齐下、优势互补,既要继续发挥和增进已有宣传途径的长处,也要发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宣传途径和传播模式的优势。为此,学校应依托新媒体联盟,进一步健全领导协调机制、危机处理机制等,增进对有害信息的过滤功能、微空间中舆情采集和动态摸底功能,以及榜样引领的创新、示范、宣传功能等。

3.吸纳微时代的新方式,建设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校园榜样文化

榜样的力量观后感例10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2.040

Abstract Example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role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other aspects of personality politic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arry ou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student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co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example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education in students' socialism core values of education, elaborated example education and methods to achieve the path of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Key words example educa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llege students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的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的时代大背景下,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榜样教育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运用榜样示范可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召力和有效性,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近几年,榜样教育呈现出一些有趣的现象:尽管我国越来越重视榜样教育,对榜样教育的树立、宣传及学习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重视,然而榜样教育却显得越来越缺乏效力。榜样教育越来越显于表面、流于形式,榜样的力量深受怀疑。传统的榜样教育模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冲击。

1 榜样教育的解读

1.1 榜样与榜样教育的含义

榜样,在我国教育理论界,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科学、得到人们公认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榜样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有学者认为“榜样是值得学习或效仿的人或事。”①有学者认为“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②还有学者认为“榜样是在人们头脑中的先进典型、突出的人物形象”③等等。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榜样是可以被人们模仿的对象是人们普遍认为好的人或事,他产生于一定的社会道德实践活动中,对人们的人生态度和日常行为起着矫枉正曲的重要作用。

榜样教育,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且为人们常用常新的传统教育方法或模式。很多学者也将榜样教育称为先进示范教育或典型教育,它将高度抽象的理论灌输变成鲜活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教育引导人们,激起人们情感的共鸣,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学习、参照和仿效,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榜样教育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是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重要工作方法,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1.2 榜样与偶像的融合

“偶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用木土等制成的神像以供人膜拜,引申为盲目崇拜的对象。”④其中的盲目二字体现了偶像一词的褒贬性。曾经一段时期,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狭义的偶像,即仅仅依靠美丽的外表、奢华的包装和与众不同的行为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审美观,受到社会各界的激烈抨击。如今,人们已经相对能够理性地看待社会上的“偶像现象”,更多关注的是其广义的概念,即“人们模仿崇拜的对象”,随之产生的体育界、文化界、文学界的众多偶像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榜样与偶像步入对立统一阶段。

我国很多阶段在榜样的选树上,大都是国家或集体的意志;而偶像主要是通过个人主动的追求或模仿,纯属自愿,一般没有外在的力量干涉。榜样偶像化与偶像榜样化的转化问题, 在理论界也是较新的热点。笔者也是希望能够将两者有利的一面更好融合,以克服榜样教育的单一化与偶像崇拜的片面性。

1.3 榜样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康德在《教育学》中讲道:“为了在孩子身上确立一种道德品质,我们必须注意以下的东西:人们必须尽可能多地通过榜样和规定教给孩子们他们应该履行的义务。”在这里,康德认为榜样教育是孩子确立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目的是促使孩子履行对自己和他人的义务。⑤哈佛前任院长哈瑞・刘易斯提出“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十几岁的人成长为二十几岁的人,让他们了解自我、探索自己生活的远大目标,毕业时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的人。”⑥可以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榜样的力量以及榜样教育法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但是由于社会高速发展下,出现文化多元性,价值多变性,选择多样性等很多问题,导致我们如今的榜样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或作用日益薄弱,如何在这一客观环境下坚持利用我们民族文化中传统的和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力量来影响我们的青年人,这是现在从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不得不面临的新的挑战。

2 榜样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十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⑦社会各界相继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从概念内涵、发展历程、价值意义、践行路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等方面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高校也是重要阵地之一。要做好这一工作,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榜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树立可亲、可近、可信、可学、可爱的校园榜样典型,能够将高度凝练的价值观与学生日常行为、品德素养相结合,更加接地气,有成效。

(1)榜样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能得到大学生的普遍认同,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受教育者能否积极关注、乐于接受和不断内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榜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今,讲道理不如讲故事,有意义更要有意思,这是很多高校成功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经验之谈。榜样教育形象性、感染性、亲和性的特点,更能够发挥榜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2)榜样的模仿性和易学性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著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28年就说过,“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社会实际上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需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野兽就是上帝。”⑧大学生从进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会有意识地寻找同伴,由于同伴之间不会存在硬性要求,他们可以选择共同喜爱的活动,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此产生的共鸣就很容易形成群体的亚文化,从中树立优秀的榜样典型,为大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同伴互励环境,即是学生的自我需要,也是学校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3 榜样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困境分析

在具体分析前,需要明确今天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的特点是:见多识广、上进心强;自主意识强、协作精神不足;好奇心强、逆反心理较重。所以现阶段榜样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要困境有以下几方面。

(1)价值取向多元化是榜样教育效应弱化的外在原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个性多样的一个社会群体,其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特别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这种多元化取向显得更加明显,大学生大都有自己的目标定位,不再盲目崇拜模仿。因此,教育者为大学生选树的榜样, 不一定就是大学生真正追求的目标,其效应弱化必然在所难免。

(2)在榜样选树方面,榜样人物神圣化、单一化,亲切性不够,有时还忽视反面典型的作用。一个时期以来,榜样人物的选取,更多关注的是十全十美的榜样形象,他们大都是大公无私的、有病不医、有家不回,一切以国家和他人的利益为中心,永远闪耀着无限的光芒。这种榜样在90后的大学生看来太神圣化了、华而不实、真假不明,有蓄意夸大、任意拔高之嫌,亲切性不够。此外还有一种现象是,我们会更多的关注正面人物的宣传,忽视反面教材的影响。网络社会中,大学生们会从很多渠道了解到社会不良的一面,作为教育者如果一味地回避,不加以有效引导,帮助大学生们辨别是非,那么树立十个正面典型的作用发挥还不如一个反面典型的破坏力度大。

(3)在榜样宣传方面,榜样人物影响力和认同度不高,宣传的方式过于传统。在我国榜样的宣传过程中,目前更多的还是依靠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杂志,这部分传统媒体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已经很少接触了。在网络时代下成长的青年一代受网络或新媒体技术影响巨大,原先的纸质版阅读已经被现代的电子版阅读所取代,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榜样人物宣传的影响力和认同度。因此,传统的宣传方式和在信息化时代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大学生的社交方式之间的脱节,也导致榜样宣传的覆盖面不广,方式显得过于传统单调,难以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产生影响。

(4)在榜样学习方面,榜样人物的学习过于形式化、短期化,无法满足学生的切实需求。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高校每年都有评奖评优,有三好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五四标兵等等,名称多种多样,不胜枚举。大部分的学校都会把握一个时间节点,开展评优评先工作,表彰名单、颁奖典礼、证书发放完成后,工作就结束了。即使有些学校会考虑后期的榜样宣传工作,但大部分都比较形式化、短期化,如宣传展板、先进事迹册等,表彰名单以外的学生是不会关注的。但是,实际上,我们的大学生对于校内优秀典型人物的学习需求还是存在的。笔者在部分高校做了一个简单统计,对于2015级的新生,有80%的学生想要了解优秀学长学姐的先进事迹,有72%的学生想要了解每年“我心目中的十大好老师”的先进事迹,对于他们来说,缺少的是将榜样力量传递给他们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4 榜样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4.1 科学、合理、时尚地选树榜样

榜样教育要想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切实的作用,在选树榜样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到榜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时尚性。在树立大学生学习榜样的过程中,选取的榜样要能够吸引、感染大学生,符合其心理特点,是大学生乐意接受、希望了解并愿意效仿的榜样。一般高校校内选树的榜样无外乎教师和学生,选树标准可能更多地考虑教师的学术成就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当然我们对这些标准是充分认可的,因为在高校这一理论研究工作位于社会前沿的阵地,教师的学术造诣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榜样标杆,他是一所高等院校本应具备的基本要素。笔者更想强调的是,面对新的受教育对象――90后的大学生们,他们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可亲、可近、可信、可学,尤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能够给予他们帮助的人生导师和同辈榜样。

4.2 广泛、深入、艺术地宣传榜样

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选树榜样后,高校接下来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广泛、深入并且具有艺术性地将榜样力量传递学生。我们需要做到:(1)深入挖掘榜样背后的故事,因为是高校内部选树的榜样典型,其优秀先进事迹需要发挥学生自己的力量去深度挖掘和编辑撰写,这种原创的魅力是其他链接等形式所无法取代的,也是吸引大学生眼球的重要基础。(2)对原始素材要进行不脱离现实的艺术化的加工,例如可以将许多高校开展的“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打造成校园学术文化偶像,想要将学生中的青春人物打造成时尚青春的同辈偶像,这需要我们的工作团队发挥创造力,合理运用当下时尚流行元素对我们的榜样人物进行包装及活动策划。(3)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们特别热衷的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如微信公众号,这是学生完全自愿自主选择接受外界信息的一种方式,他们可以任意选择关注与否,这也是现阶段众多高校极力争取的宣传主阵地之一 。

4.3 创造自由、平等、和谐的榜样教育环境

高等学校是学术自由、民主开放、平等和谐的知识殿堂,身处其中的师生都希望能够充分发挥他们学术科研创新的活力,共同推动学校发展,在此过程中学校的管理者们需要为一线的老师和学生们创造自由平等和谐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为提高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实际效果,这种环境尤为重要。很多时候榜样力量在推送的过程中,其榜样个人的曝光率是极高的,周围所有人在无形中都会成为监督者,榜样个人其优点在放大的同时,缺点也会被放大。人无完人,我们需要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全校师生都能用一种宽容的眼光、宽大的心胸去看待校园榜样人物,让榜样人物在影响大学生的同时,也能够正确看待自己,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注释

①④现代汉语词典[K].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② 于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③ 赵翰章.德育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

⑤ [德]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第九卷)[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