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库房半年总结季度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2-17 04:39:52

库房半年总结季度总结

库房半年总结季度总结例1

成立烟花爆竹企业雨季汛期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顾 问:

组 长:

副 组 长:

成 员: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负责人 各相关企业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镇安监站内,由罗章兼任办公室主任。

(一)落实《关于切实做好春节前后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停产和复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浏安办发〔2015〕6号);

(二)防范雨季汛期各类灾害;

1、防范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1)对药物总库(含中转库)、礼花弹成品库(含中转库)、焙房、凉药间、半成品库等储存具有爆炸性危险品的工库房及周边是否发生山体滑坡、房体坍塌等进行逐工房排查,采取加固护坡,开挖排水沟(要求用水泥浇制),疏通周边排水沟,加固或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改建1.1级工(库)房等防范措施。

(2)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又具有现实危险的坍塌工(库)房,要将工(库)房内的药物有序转存或妥善处理。

2、防范雷电、静电灾害

落实《__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预防雷电、静电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浏安监发〔2015〕29号)。

3、管控高感度药物及原材料

(1)落实原材料检测、检验制度,杜绝使用劣质的铝粉、合金粉等原材料。

(2)粉末烟火药(黑火药除外)混合后要在通风散热环境中存放,干药不要存留过夜,湿药即和即用。

(3)要对药物暂存间(洞)、中转库、总库进行防漏雨检修,防止药物被淋湿。

(4)未经干燥和未经充分散热的亮珠等药物不能堆放、入库,应摊开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场所。

(5)严禁采用手工和药工艺生产引火线、鞭炮。

4、加强防火

(1)药物总库区防火隔离带达到30米以上,生产线工(库)房防火隔离带达到15米以上。

(2)药物总库防火墙应完好无损,重点工(库)房的通风窗应达到通风、防火的功能。

(3)严禁在厂区内及周边的坟地燃放烟花爆竹和焚烧纸钱。

5、强化值班巡查和应急备勤工作

(1)制定或完善雨季汛期值班值守工作制度,建立或完善防汛、防火等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充实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应急救援器材,开展应急救援知识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

(2)遇雷雨大风等异常天气时,立即停止生产,撤离人员,严禁抢收药物,对被雨淋湿的药物等危险品,及时摊开散热,妥善处理。

(3)发现被泥石流或土方等掩埋药物时,及时报告镇政府和安监站,严禁擅自组织处置,以防发生次生事故。

(三)打击非法买卖、运输黑火药、引火线、亮珠、单(双)基粉、含药半成品和跨厂运输亮珠、含药半成品的违法违规行为;

(四)打击烟花生产企业组装装药工序违法违规生产行为;

1.改变工房用途生产:在组装装药工房上药柱、花束(亮珠)等药物效果件。

2.超药量生产:组装装药工房内军工硝、药饼、半成品等停滞药物量超过该工房核定药量。

3.超人员生产:在组装装药工房内超核定人员同时从事上效果件、褙皮、成箱作业。

4.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职工未持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作业场所未安装静电消除仪、未接通消防水并设置消防水池、工房内安装照明灯、通道阻塞等。

(五)重点整治烟花爆竹行业12类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六)落实《__市开展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转包分包、“三超一改”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浏安监发〔2015〕30号);

(七)落实第二季度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重点突围”工作要求(浏安监发〔2015〕32号)。

(一)宣传动员

1、4月初,召开全镇烟花爆竹企业雨季汛期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行动动员会议,部署安排烟花爆竹企业雨季汛期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行动工作。

2、4月底前,各部门单位、各企业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各企业召开主要负责人、安全厂长、安全管理人员、职工参加的动员会议,传达全市会议精神和要求,部署安排雨季汛期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

(二)镇级检查

1、镇安监站继续对申报复工的企业,按照浏安办发〔2015〕6号文件规定的程序(核查、审查),批准复工。

2、各部门单位、各企业严格检查落实雨季汛期安全管理措施情况。同时,每月(4、5、6月)底最后一天,向镇专项行动办公室报送烟花爆竹企业雨季汛期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行动汇总表(见附件)。

(三)市级抽查

由市烟花爆竹安全监察大队各联监组对所联系乡镇(街道)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落实雨季汛期安全管理措施情况进行抽查,抽查烟花爆竹企业数量不少于该乡镇(街道)烟花爆竹企业总数的30%,其中2014年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企业、被立案查处的企业、每月安全生产工作排名末位或末两位被市安委办组织约谈的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已到期(以抽查日期为准)的企业为必须抽查的对象。同时,对2016年第一季度重点监管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突围工作进行指导、验收。

(四)总结通报

7月20日前将烟花爆竹企业雨季汛期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行动工作开展情况形成书面总结,报送市专项行动办公室汇总,并在全市进行通报。

(一)加强领导,强化认识。

各安委成员有关成员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务必把烟花爆竹企业雨季汛期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行动作为当前主要工作任务来抓,严格督促烟花爆竹企业落实雨季汛期安全管理措施,严密防控安全事故,有力推进全年“双杜绝”安全生产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二)坚持标准,强化执法。

对不按规定申请复工或未经审查同意擅自复工的企业和检(抽)查中发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烟花爆竹企业,坚决予以停产整顿;该立案查处的,一律依法立案查处;属烟花爆竹行业12类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一律实行刚性执法。同时,按照《__市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记分暂行办法》的要求,对违反该办法规定的烟花爆竹企业严格实施记分管理。

(三)严肃纪律,强化问责。

库房半年总结季度总结例2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通货紧缩风险上升并存,企业效益下滑和财政收入减缓碰头,但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就业形势较为稳定,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1.宏观经济呈现放缓态势。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还不能抵消传统工业减速对经济带来的影响。一季度中国GDP增长7%,创近6年来的新低,增幅同比放缓0.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大幅减速成为经济放缓的主要影响因素。

2.三大需求均有所放缓。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增幅同比分别放缓1.4和0.1个百分点。世界经济复苏比较缓慢,中国外部需求较去年下半年明显减弱,一季度外贸出口增长4.7%,进口下降17.6%,外贸顺差同比增长6.4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回落,一季度名义增长13.5%,增幅同比回落4.1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5%,增幅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

3.物价水平持续走低。受宏观经济减速、产能过剩、网购等供给冲击、大宗初级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物价水平继续走低,通货紧缩压力加大。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2%,连续7个月在2%以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跌4.6%。

4.企业经营困难加大,财政收入增速明显减慢。企业进入去库存阶段,2月份产成品库存增加量降低13%,库存减少下拉工业减慢约0.1个百分点。

5.经济调整稳步推进。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向高端化升级,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二是需求结构有所改善。消费增长基本稳定,消费驱动型经济模式初步显现,投资减速明显,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明显超过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三是收入分配结构继续改善。四是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降幅同比扩大1.3个百分点。

经济下行的原因及政策评价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是结构性、周期性和机制性三重因素叠加形成的。从短期调控政策来看,既与前期政策力度不够有关,也与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执行不力导致政策效应难以发挥作用有关。

1.短期需求减弱与中期结构调整叠加。从短期因素来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国外部需求明显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减速,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以及工业企业去库存化等因素,使得中国经济延续了减速下行态势。从中期因素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经济增速换挡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相互交织,新兴产业增长难以弥补传统产业下降的影响。要素投入支撑作用减弱、结构升级要求提高,化解前期过剩产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都会影响经济增速。

2.去年下半年以来宏观政策力度不强、协调性不够加剧了经济下行趋势。从财政政策来看,去年底以来国家出台的减税降费措施,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起到了一定作用,保持了就业稳定,促进了服务业发展。但财政支出减缓通过乘数作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强的紧缩效应。由于财政支出传导到经济增长一般需要一个季度左右的时间,事实上的财政政策紧缩对当前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从货币政策来看,2014年央行两次定向降准,此后又推出了中期借贷便利(MLF)和短期借贷便利(SLF),共计8000亿元规模,再加上提供给国家开发银行的1万亿元抵押补充贷款(PSL),对保障房建设、三农和小微企业等领域给予了定向支持,这些措施保持了金融市场的适度流动性,稳定了市场预期,激活了股市。但由于大量资金持续进入股市,部分僵尸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占用大量资金,央行释放的流动性难以进入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同时,2014年社会融资规模下降了4.8%,直接融资比重下降,货币政策总体上处于偏紧状态。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滞后影响一般需要半年以上时间,去年偏紧的货币政策还会继续影响经济增长。

从房地产政策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限贷限购放松以及降息等政策措施,推动房地产市场在四季度短暂复苏。今年以来房地产政策继续松绑,二套房首付降低、二手房营业税免征期缩短至两年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改善性需求,稳定了市场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但是,投资投机住房需求已基本退出楼市,在部分住房刚性需求得到释放后,仍然偏高的房价需要合理回归,房地产市场主要指标全面下跌,延续了深度调整的基本趋势。

3.稳增长政策执行不到位、落地难。地方政府过去拿手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土地财政解决资金来源、投融资平台支撑重大项目等方式受到制约,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很不适应新常态下如何稳增长,部分国家出台的稳增长措施难以落地。据调研,年初以来部分地方没有拿到一个招商项目,具体工作中往往无所适从。尽管国家已经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但是改革尚未到位,各部门、各地方会签审批环节多,行政效率较低影响到政策落实。此外,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懒政不作为现象。

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在结构转型阵痛、政策时滞、投资惯性下滑、市场信心不足、去库存化、高基数等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速将呈稳中缓降态势,初步预计二季度中国GDP将增长6.8%左右。随着宏观政策落实到位以及逐步发挥效应,下半年经济有望企稳,全年呈现出“前低后稳”的走势,经济增长7%左右。

1.宏观经济将呈稳中缓降态势。二季度,中国经济仍难以企稳回升,主要理由如下:一是当前经济转型过程远没有结束,重化工、房地产等支柱产业加速增长期已经结束,新兴产业增长难以弥补传统产业下降的影响,经济增长仍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之中。二是年初以来新出台的各项调控政策效应具有约半年以上滞后期,在二季度尚难以全面发挥稳增长的积极作用。三是投资可能存在惯性下滑态势。化解过剩产能、财政收支压力加大、土地出让金大幅下跌,都将直接影响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四是工业企业延续去库存化,将会抑制工业生产。五是当前缺乏明确、扎实、有效的举措引导社会预期,市场对宏观经济下行的预期没有根本性转变。因此,二季度中国经济仍将呈现放缓态势,此外,考虑到二季度农业占比回升而工业和服务业占比较一季度回落的结构性因素,即便二季度工业和服务业增速不再下滑,经济增速也会略有放缓。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财政政策借力于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支撑了经济稳增长。随着宏观政策落实到位以及逐步发挥效应,下半年经济有望企稳,全年呈现出“前低后稳”的走势,经济可望增长7%左右。

2.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工业品价格继续下跌。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翘尾因素只有0.8%,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初步预计,二季度CPI将上涨1.4%左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方面,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化解缓慢,国际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会继续传导到国内。因2014年上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上涨态势,目前低位徘徊的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和大豆等大宗初级产品同比跌幅较大,中国呈现出输入通缩态势。二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翘尾因素为-2.3%,比上年同期低1.7个百分点,二季度PPI将下降4.1%左右,降幅略有收窄。预计全年,PPI将下降3.5%左右。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下滑。从房地产投资看,限贷、限购政策调整、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住房转让免征营业税年限缩短等一系列松绑政策,不会扭转房地产市场调整的趋势。高房价也使得投机需求基本退出房地产市场。如若社会投资跟不上,预计二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将出现较大波动。从制造业投资看,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走低使得企业效益下滑,已经明显抑制投资能力和投资意愿。

总体来看,当前中国投资存在惯性下滑态势,预计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放缓至13%左右,房地产投资将增长6%左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左右,房地产投资将增长6%左右。

4.消费增速基本保持平稳。收入的较快增长有利于消费的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增速比GDP高出1.1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股市活跃财富效应增强以及零售价格走低导致居民实际购买力提升等因素将促进消费增长。但是,由于房地产与汽车两大近年来在拉动消费中发挥重大龙头作用的市场仍将难有明显回升,对总体消费需求扩大造成一定压力。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0.7%左右。

5.外贸出口保持稳定增长,进口明显下跌。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区域分化格局明显。美国经济复苏基础相对稳固,欧洲、日本在量宽货币政策刺激下,经济重回复苏轨道,但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将会出现衰退。在欧洲央行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带动下,先后有约20多个国家采取降息措施,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同时,人民币汇率进入有升有贬的均衡区间,有助于中国出口稳定增长;“一带一路”战略的大力推进有利于以对外投资带动贸易出口,并推动相关服务贸易迅速发展;中国由资本净输入国转变为资本净输出国有利于挖掘新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新优势。因此,外部经济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出口,上半年出口将保持稳定增长。进口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压低进口价格指数,国内市场疲弱降低进口需求,进口增速弱势难改。预计二季度中国出口将增长6%左右,进口将下降8%左右,全年出口增长4%左右,进口下降10%左右。

宏观调控政策建议

面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应进一步加大稳增长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步伐,确保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运行。

1.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一是继续加快国家预算内投资资金下拨进度,发挥政府资金对重大基建项目的带动作用。二是抓紧落实1万亿元置换债发行工作,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发行专项债务,没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中央。三是继续研究制定扩大减税降费政策,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四是进一步盘活存量财政资金,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

2.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有度。一是货币政策应主要盯住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兼顾货币数量控制,保持社会流动性基本充裕。二是对降准和降息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经济运行需要适时降息降准,引导全社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稳定社会预期,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三是运用好结构性、差别化货币信贷工具,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三农、基础设施等领域支持力度。四是在保持人民币兑一揽子货币基本稳定的同时,引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适度贬值。

3.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一是落实差别化房地产信贷税收政策,鼓励自住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二是落实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支持方案,加强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信贷支持。三是部分商品房库存过高的三、四线城市应进一步采取降低公积金申请门槛、放松买房落户、税费补贴等手段促进存量住房的消化。四是合理支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和融资,稳定房地产投资规模。

库房半年总结季度总结例3

关键词一:刚需释放

刚需的释放,造就了“银三月”、“红五月”甚至“疯狂六月”。

6月楼市呈现罕见的“量价齐涨”格局。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报告显示,6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8688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05%,结束自2011年9月以来的连续9个月环比下跌态势。

成交量的持续回升,以及价格微幅上涨,这与刚性需求的释放有着极大的关系。自2010年初开始调控以来,刚需已经观望了近两年时间,部分开发商采取降价促销措施,吸引了部分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入市,市场成交状况得到改善。

关键词二:政策博弈

随着珠海取消双限令(限购、限贷)做法“胎死腹中”,又一起政策博弈事件,以地方政府失败而告终。不可否认的是,珠海虽然没有成功,但不会打消其他地方政府继续博弈的积极性。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30多个城市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台楼市微调政策,涉及到限购、限贷、税费和信贷等方面。市场的持续低迷,已经让地方政府感受到了不小的财政压力。于是,虽然中央反复重申房地产调控政策基调,但地方政府“小动作”不断。不过,其中一些做法因为过于宽松而被“叫停”。

关键词三:住房保障

住房保障依然是楼市调控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前6个月中央财政已投入金额超过2000亿元。住建部公布数据显示,全国上半年保障房新开工套数为470套,根据年初设定的700万套目标,开工率已达67%。

在大力推进建设的同时,近期各地纷纷出台《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的细化方案,保障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的不断完善日益重要。预计下半年各地保障房推进的力度将有所加大。

关键词四:以价换量

以价换量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中海在今年上半年销售额为529亿元,已完成全年销售任务的81%。在5、6月份,标杆房企凭此策略使得销售业绩大幅增加,如保利、万科和中海三家房企连续两月单月销售销售金额都超过100亿元大关。总体而言,十大标杆房企总合约销售金额约29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2%。

一向以价格稳定而著称的豪宅也“hold不住”了,不少豪宅项目开始尝试低价促销策略,如上海内环内高端公寓项目华府樟园、汇景天地等,以及部分别墅项目如华茂东滩等,都加入到了促销大军。

关键词五:库存高企

库存量维持在高位是今年上半年楼市又一大特点。

在今年上半年,上海楼市库存量不断攀升,于5月份突破千万平方米关口并一直维持该水平而居高不下。其实上海并非个别案例,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最新统计数据,截至5月底,包括北京、上海等在内的全国13个典型城市的楼市库存总量为78万套,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7.82万套,上涨29.6%,库存达到最高峰。

截至2012年6月底,标杆房企在49个城市在售项目库存量相对于2011年同期增加了约6成。

关键词六:土地减供

城市居住、商办用地供应量同比下降,曾经是“香饽饽”而受到无比热烈追捧的土地,如今让开发商爱恨交加。

据有关市场研究机构跟踪监测发现,1~6月,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在内的13个重点城市居住、商办用地供应量同比分别下降约34%及20%。其中,居住用地供应量降至近5年中同期最低。

房企购地意愿不强、流标率高企,致使政府大幅缩减供应是土地成交量大减的直接原因。为了控制大量流标对市场可能产生的不良预期,各地政府在土地供应环节普遍采用“预出让”制度,以确保上市地块能够最终成交。

关键词七:规避调控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市场规避调控的歪招从未消失过。

就在不久前,上海进一步明确外地人限购政策,无论是否已有缴纳税赋或社保证明的单身外地人士,均不能在上海购房。为了获得购房资格,于是有些人想到了“假结婚”,即虽然领取了结婚证,但并不是因为感情的瓜熟蒂落,而是为了——买房子。

假结婚和假离婚一样,都是为了房子。有人曾经感叹,民间的智慧是无穷的。的确,对于假离婚之后出现的假结婚现象,这样的应对之策的确让人无言以对。但凡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些外招的确能够让人一时得逞,但是其潜在的风险却不容忽视。

关键词八:优惠再现

曾经一度消失的首套房贷优惠利率,再次出现。

从去年8月开始,由于银行新增贷款总体偏紧,贷款利率普遍上浮,包括中农工建在内的商业银行率先取消首套房贷优惠利率,随后,中小商业银行陆续跟进。最终,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取消了首套房优惠利率,最为紧张时期,首套房贷利率还会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5%~10%不等,最高至30%。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今年3月份。随着市场回暖,银行贷款利率有所松动,并有银行开始恢复85折优惠。到今年5月,各大银行陆续恢复85折优惠。这样的变化对市场需求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关键词九:连续降息

降息并非为了楼市,但降息对楼市来说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利好。

两次的降息确实可以极大的促进购房者置业的信心,通过测试,首次置业按85折100万万元的商业贷款,贷款期限为20年(等额本息还款法),与未降息时基准7.05%相比每月还款相差865元。

降息实实在在地降低了购房成本,这种刺激作用效果明显。从目前商品房成交趋势看,降息的催化作用极有可能成为支撑今年三季度楼市“淡季不淡”的支柱。

关键词十:资金魔咒

库房半年总结季度总结例4

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分析框架

我们先观察2011年初以来企业利润增速的走势。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相比去年四季度出现了下滑现象,1-2月同比增速为34.3%,3月更下滑至28.6%。从上市公司来看,也是如此,已经披露完毕的2011年一季报显示,2146家A股公司前三个月共实现净利润4776.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44%,但与去年四季度相比出现环比下降,与2010年一季报的数据(同比增长77.88%,环比增长12.38%)相比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利润有主营业务利润和利润总额,后者是扣除三项费用的,由于“三项费用”波动幅度较小且波动趋势和利润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利润总额增速主要受主要业务收入增速和毛利率增速的影响。

对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主要看总需求的状况(由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架马车来决定)。

而对于反映企业利润改善或恶化的毛利率变化,则主要由产成品出厂价格(PPI)和原材料购进价格(PPIRM)所决定。我们再对这两个价格进行分解,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影响PPI,而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影响购进价格指数。

层层解剖之后,我们观察2011年二季度至四季度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变化,看一下能否寻找到利润增速的“拐点”。

图1:工业企业利润分析框架

企业收入增速在小幅放缓后将平稳运行

根据我们分析,我们先来看接下来的总需求情况和对应的主营业务收入的走势。

(1)总需求趋稳,保障房和出口是主要拉动引擎

从消费来看,今年仅是小部分行业出现需求不振(特别是汽车,受政策和去年基数影响)。从消费的子行业来看,食品、纺织服装、金银珠宝、化妆品、日用品、石油制品和通讯器材的增速都和去年持平或更高一些。而家电、家具和建材装潢有所下滑但仍处于正常水平。

因此,我们认为2011年的消费增速会比2010年下一个小台阶,但对于下游的消费相关行业,这并不值得担忧,因为大部分与消费相关的行业仍能保持较高的增速。

从投资来看,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0%,且其直接和间接影响的行业特别多,商品房投资增速下降将会较大程度地影响经济,保障房的对冲效果是决定今年投资增速的关键。

保障房对商品住宅投资的对冲力度到底有多大?我们做了敏感性分析。根据我们较保守的估计,在商品住宅投资增速20%(相比去年38.3%大幅下降)和保障房投资11000亿(对公租房和廉租房打折)的背景下,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能达到24.87%,能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以上,从投资这个角度支撑经济,避免出现大的波动。

对于出口,2月份数据大幅下探至3%不到的个位数,前两个月的出口同比增速16%也不算高,这让市场对出口也有些担忧。3月和4月的出口数据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又实现了30%左右的高增速,大幅缓解了市场对出口的担忧。我们认为,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美国和欧元区的PMI均高位运行),今年出口会超预期,能够实现23%左右的增速,高于18%的市场预期水平。

出口拉动最大的几个行业分别是通信计算机设备、化工、纺织、家电和机械。这几个行业的出口销售数据在前三个月大多超预期。加上我们预期下半年外部经济比上半年还略好些,对这些行业是利好。

出口亮眼使多个出口导向型行业受益,出口增长平稳或增速加快,较好的业绩明显推动这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升。出口的超预期较大程度地降低了中国经济出现大波动的风险。

(2)总需求和主营业务收入走势是一致的

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从根本上说是由总需求所决定的。分解来看,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架马车拉动主营业务收入。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本世纪以来几次宏观调控的结果。

在2004年,政府主要靠行政手段打压投资,把投资增速从2004年初的40%大幅压制至2005年初的24.5%。此时消费增速平稳,在13%左右窄幅波动。而出口情况良好,从2004年的35%缓慢下滑至28%。结果是,由三者决定的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04年的31%下降至27%,下降幅度并不大,且主要是由投资高位下滑造成的。

消费也比之前下了一个大的台阶,尽管政府推出了“四万亿”计划。2009年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也出现了很大幅度的下滑,从2008年的28%下降至2009年的8.5%。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我们认为今年消费增速仅比去年下一个小台阶(预测为17%),投资增速会在23%的水平,加上出口状况良好,增速也能达到24%。我们的模型测算结果显示,今年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能达到26.2%,处于和2005年和2006年差不多的水平。

寻找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拐点

要跟踪利润增速变化,更得关注毛利率增速,因为它波动幅度比收入增速的波动幅度大。目前的毛利率下滑会到什么程度?持续性如何?未来趋势怎样?从2003年至今的数据来看,毛利率最低水平为2004年12月的12.9%,目前15.2%水平与历史最低值相距不远。也就是说,依据历史经验,如果不出现极端情况,目前毛利率再下行的空间有限。

由于产业链位置和库存效应决定。由于库存效应的存在,通常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投入品的价格变化幅度会大于下游的产成品价格变化幅度。

(1)去库存扭转失衡供需关系,PPI小幅调整后趋于稳定

在经历了前期价格较大幅度上涨之后,需求受到高价格的抑制,反过来价格上涨的基础削弱。反映在4月份的PPI上,4月份PPI同比上涨6.8%,比3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更为重要的是,PPI的环比上涨幅度也在回落。4月份,PPI环比上涨0.5%,比3月份的环比涨幅下降0.5个百分点。

价格是供求关系的反映。前面我们已经论证了需求端相对平稳,那么,为什么目前的PPI出现下滑趋势呢?原因就是较大幅度的库存增长使得供需关系失衡,从而引发价格的调整。

这种价格调整的幅度和持续性如何?我们认为,PPI的下滑幅度不会太大,小幅调整后趋于稳定。因为工业生产开始减速、去库存已经展开将改善供需关系。

去库存的持续性和深度直接影响PPI的调整时间和幅度。我们认为,本轮去库存是温和的,三个月左右的调整就足以消化库存压力,从而使得PPI短暂下滑后趋稳。理由:第一、需求不是太弱,远好于次贷危机时的水平,从2004年那轮调控来看,库存调整也小。第二、本轮库存同比增速快速上升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的,持续时间并不算长,而且目前的增速水平放到更长时间段来看并不算太高;第三、工业企业对库存的增加迅速作出反应并且取得初步成效,表现在4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幅下降和PMI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

(2)原材料购进价格(PPIRM)在接下来几个月会大幅下滑

我们认为,中国是原油、工业金属及农产品等各种原材料的消费大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的走势决定了购进价格指数的波动。大宗商品CRB指数上涨和下跌具有领先性。

我们谨慎看待今年的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理由有三点。

第一,这十多年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其实很依赖于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例如,对铜的消费占全球消费34%,铝38%,锌41%,镍36%(2009年数据)。中国经济在二季度放缓,从我们前面对总需求的预测来看,下半年经济增长势头和二季度持平或略好一点。中国的需求不旺会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下行,至少是盘整(中国宏观调控后2005年大宗商品价格震荡盘整)。今年四月份大宗商品进口明显放缓也显示了中国需求不旺,抑制了大宗商品价格。

第二,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在6月底结束,我们认为美联储会逐步收紧货币政策,市场对此的预期会一步步抬升。在此背景下,美元还有一定的反弹空间,也对大宗商品构成压力。

第三,近期铜、铝、锌等各种金属库存持续走高,在库存指标没有发送从高到低的反转信号之前,这些大宗商品的价格难有大的上涨空间。

我们认为,这些因素都让大宗商品难有明显的上涨空间,再考虑到去年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造成的基数效应很高,也带动PPIRM下滑。我们预期在未来两三个月PPIRM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

(3)判断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拐点

PPI-3个月前的PPIRM之差将如何演化?根据我们上述的判断,PPI将会小幅放缓后会趋于稳定,而PPIRM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我们可以想象,在五六月份,这个价差仍然会被压缩,因为五月和六月生产中大部分用的是四月及之前的原材料,购进价格很高,仍然会压缩工业企业的毛利率空间。

在八月份,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工业企业盈利增速的积极变化。一方面,随着企业将高价原材料绝大部分转化为产成品并出售后,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和去年高基数效应会带来购进价格同比增速的大幅下滑,而出厂价格下滑幅度较小,这使得工业企业的毛利率空间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在三季度总需求稳定的情形下,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也是平稳走势。因此,在八月份,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速出现触底的迹象是大概率事件。

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演化的历史比较

2004年至2005年中央政府进行了一轮宏观调控,我们可以把它和本次宏观调控进行类比。2005年的总需求景气程度和当前差不多,消费增速比当前差一些,投资增速比当前好一些,出口增速比当前也好一些。

在总需求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进行分行业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历史比较。

2005年4月是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触底反弹的拐点,之前几个月上游价格上涨进入尾声,中游利润空间受很大影响,下游也受一定影响但程度较小。在2005年4月后,随着上游价格上涨行情结束,中下游行业的利润空间得以释放,整体的工业企业利润也实现了反弹。

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导致最近几个月企业的盈利空间受到挤压(特别是中下游)。我们认为,这种状况还会持续两三个月,随着总需求走稳和大宗商品价格涨势趋缓后下跌,八月份中下游行业的盈利空间会得到释放,整体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会出现类似于2005年初的触底反弹。

库房半年总结季度总结例5

⒈供电量

完成供电量亿,同比增长,超出任务指标万。

⒉线损率

完成全部公用线损率,同比下降个百分点;线损率,同比升高个百分点,比任务指标低个百分点;线损率,同比下降个百分点,比任务指标低个百分点;线损率,同比下降个百分点,比任务指标低个百分点。

⒊电费回收

上半年应收电费⒎万元,实收万元,电费回收率;其中冲减旧欠电费万元,占旧欠总额的;上交电费万元,实现毛收入万元。 推荐阅读:企业科学发展观心得

⒋电价

完成售电单价元千度,比去年同期增长元千度;千度差价元千度,比去年同期增长元千度。

⒌平均功率因数

平均功率因数完成,比去年同期上升;平均功率因数完成,比去年同期上升。

二、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⒈农电管理常抓不懈,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早在年,我局便确定了以供电所的工作为重点的工作思路,供电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局整体经济效益,经营部作为全局九个供电所的主管部室,上半年针对供电所规范化管理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库房半年总结季度总结例6

⒈供电量

完成供电量亿,同比增长,超出任务指标万。

⒉线损率

完成全部公用线损率,同比下降个百分点;线损率,同比升高个百分点,比任务指标低个百分点;线损率,同比下降个百分点,比任务指标低个百分点;线损率,同比下降个百分点,比任务指标低个百分点。

⒊电费回收

上半年应收电费⒎万元,实收万元,电费回收率;其中冲减旧欠电费万元,占旧欠总额的;上交电费万元,实现毛收入万元。 推荐阅读:企业科学发展观心得

⒋电价

完成售电单价元千度,比去年同期增长元千度;千度差价元千度,比去年同期增长元千度。

⒌平均功率因数

平均功率因数完成,比去年同期上升;平均功率因数完成,比去年同期上升。

二、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⒈农电管理常抓不懈,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早在年,我局便确定了以供电所的工作为重点的工作思路,供电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局整体经济效益,经营部作为全局九个供电所的主管部室,上半年针对供电所规范化管理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库房半年总结季度总结例7

但具体来看,各城市楼市表现“冷热不均”,成交情况继续分化。一季度,房地产刺激政策出台节奏超市场预期,在降首付、降准、减免契税和营业税等政策刺激下,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均创同期新高,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房价更是加快上涨。进入二季度,一线城市受调控政策收紧影响,楼市成交开始降温,房价环比涨幅也有所回落;二线城市政策相对宽松,加上一线城市外溢需求的影响,成交量节节攀升,苏州、南京、合肥、厦门等二线城市地王频出,量价齐涨,房价环比涨幅甚至超过一线城市,但6月份以来,合肥、厦门等二线城市陆续开始收紧调控,二线楼市成交情况也逐渐出现降温趋势;三四线城市的热度则远低于一二线城市,仅有少数受一线城市辐射的城市量价齐升,其它大部分三四线城市表现仍然平淡。

楼市经历了一年多的的持续升温,目前一线城市已经率先开始调整,部分二线城市也出现了调整迹象。7月份社科院发文预测,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可能会迎来一个短期调整期。目前来看,楼市成交量同比增速已在二季度达到高位,而主要城市房价增速高位或将出现在三季度。政策收紧、需求透支等多重因素叠加之下,房地产市场或将面临向下拐点。

二、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犹在,去库存任重道远

在楼市成交仍维持在高位的情况下,楼市库存也进一步减少。数据显示,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1416万平方米,比5月末减少753万平方米。这也是库存连续四个月减少。可见,去库存政策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总量来看,目前楼市库存仍处在历史较高水平,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压力依然巨大。

从全国来看,楼市去库存效果分化严重,去库存受益最大的是一二线城市。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三四线代表城市商品住宅库存消化时间为13.5个月,其中,江阴、东营、湛江等城市的库存消化时间在20个月以上。而Wind监测的十大城市中,6月末,一线城市商品住宅库存消化时间为7.3个月,二线代表城市为6.9个月。多数三四线城市则依旧未能走出库存积压的困局,相比之下,一二线城市库存基本已经回归合理水平,部分热点城市库存甚至已经出现短缺,急需补库存。

以上楼市库存统计范围仅限于已批准预售但尚未销售的商品房面积,若再加上已批未建库存和在建未售库存,目前我国楼市“三大块”待消化库存合计规模将十分庞大。戴德梁行的最新数据显示,楼市总库存高达68亿平方米左右,其中70%的库存面积分布在三四线城市。而目前,我国楼市销售峰值为2013年的13亿平米。按照每年销售13亿平米计算,楼市库存去化至少也需要5年时间。但事实上,受人口结构、经济转型以及城镇化减速等影响,我国住宅需求增速已经开始放缓,楼市去库存或将是长期而漫长的过程。

就全世界经验而言,户均拥有1.1套住房以后,住房市场的需求峰值就会到来。根据2010年六普数据推算,全国累积的城镇存量住房约179亿平方米、2.2亿套,户均约1.02套住房。2010年后,我国每年竣工的住宅面积均超过10亿平米,据此估算,到2015年,我国城镇家庭户均拥有住房将达到1.1套,意味着我国住宅需求开始放缓。

究其原因,人口和城镇化放缓的趋势已不能够支持房地产行业继续高速发展。我国人口出生率自1987年后不断下滑,目前基本稳定在1.2%左右,每年出生人口也从过去的2000万左右下降至1600万左右。而城镇化率自 2010 年基本达到50%后增速也有所放缓。

三、去库存是主基调,下半年地方强化“因城施策”

对于下半年楼市政策走向,发改委已经定调,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基调是去库存。下半年,针对市场分化的情况,有关部门将更注重分类施策、因城施策,促进市场平稳发展。对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密切关注其库存下降情况,加大住房供应,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防止房价持续过快上涨;对三四线等商品房库存较大的城市,根据当地市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房地产库存。同时,以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为目标,以解决城镇新居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事实上,自今年3月以来,整体政策宽松的背景下,一线城市已率先出台调控收紧措施,沪深限购加码,上海实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进入5月后,热点城市政策进一步收紧,其中北京通州商住限购政策落地,并且随后收紧落户政策,廊坊等一线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城市也开始加强管控稳定房价。此后,合肥、厦门、苏州、南京等“强二线”城市房价地价领涨全国,引发调控预期。苏州和南京更是针对土地市场过热现象相继实施“土地熔断”政策,天津、武汉、青岛收紧公积金贷款政策,合肥、厦门先后出台政策收紧信贷、加强限购。而另一方面,山东、安徽、陕西等多个省份纷纷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明确去库存目标,加强实施财税补贴、鼓励农民工购房等系列政策化解房地产库存。

库房半年总结季度总结例8

财税部门要加强沟通,建立旬碰头、月调度制度,提前做好收入预测,及时通报收入计划安排,合理掌控收入进度,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均衡入库,确保承担市考核指标取得优异成绩。

由财政局牵头,每月组织召开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以及各街道办事处参加的财税工作调度会,总结前期工作,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确保年度收入任务圆满完成。

二、把握“稳固存量、发展增量”两条主线,强化现有税源、突破引进新税源,实现持续发展

(一)建立重点税源企业联系点制度

对辖区纳税大户、内注外营企业、潜力税源企业建立区领导联系点制度。相关区领导每人负责联系1至4户重点税源企业,责任部门按职责分工、街道办事处按企业注册地址,分别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包点对接服务。区有关领导、责任部门、街道办事处要加强与包点企业的日常联系与沟通,了解企业经营状态、发展规划以及有无外迁意向等特殊情况,帮助企业渡难关、解难题,协助具备条件企业拢聚税源、增资扩股或上市,鼓励、扶持骨干税源企业在我区不断做大做强。

包点责任部门负责汇总区领导、本部门与企业对接情况,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报区财源办;街道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将本街道对接企业情况报区财源办。

(二)建立纳入搬迁计划企业定期走访制度

对纳入市搬迁计划的企业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开发局要加强与市老企业搬迁办的对接联系,及时更新搬迁计划企业名单和实施进度。所属街道要对纳入市搬迁计划企业定期走访(包点安排见附件1),准确掌握企业经营现状以及工商、税务注销迁移情况,协助企业解决搬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企业积极探讨在我区成立法人性质销售公司、结算中心等保存税源的有效途径;协助财政局收集相关资料向市老企业搬迁办和市财政局申请税收划转。财政局要按照我市搬迁企业税收划转有关规定,及时提交申请材料,办理相关划转手续,维护辖区税收利益。

开发局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将最新搬迁计划企业名单及实施进度报区财源办;各街道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将企业经营情况及相关信息报区财源办。

(三)建立房地产及建安税源月跟踪季调度制度

由开发局负责,每月下旬将全区房地产开发项目情况报区财源办;区财源办于每月结束10日内将全区房地产开发项目情况报地税分局;地税分局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将房地产开发项目税收进度比对情况反馈区财源办。

由城管局负责,每月下旬将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项目情况报区财源办;区财源办于每月结束10日内将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项目情况报地税分局;地税分局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将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项目税收进度比对情况反馈区财源办。

由各街道办事处负责,督促落实辖区内施工项目税收缴纳情况,各街道于每季度末向区财源办提报本辖区施工项目合同、完税凭证等有效证明复印件,辖区施工项目税收计入街道财政收入指标。

(四)完善重大涉税事项报告制度

进一步完善企业外迁、国库退库等重大涉税事项预先报告制度。对注册资金超过500万元企业、年纳税总额超过50万元企业以及列入全市搬迁计划企业申请外迁等事项,工商、税务、商务局(外资)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填写《区重大涉税事项情况表》(见附件3)报区财源办,经区政府主要领导审批后,方可出具办理意见。

税务部门办理税收总额100万元(含100万)以上的退库事项,提前填写《区国库退库情况表》(见附件4),报区财源办备案,根据相关规定合理安排退库事宜。

(五)建立联合执法定期排查制度

一是组织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每半年集中开展一次内营外注企业清查纠正,督促、协助其中优质税源企业尽早完成变更,对部分不适宜在我区继续经营的企业,通过联合执法力促其尽早迁离我区。

二是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全面摸清辖区房产税、汽车销售行业、各类专业市场、辖区无证照业户等税额税负基本状况,比对其实际税收贡献组织调研分析,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对低税负、零税负企业进行治理,进一步规范辖区纳税秩序。

(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发展总部经济

充分利用辖区招商资源,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引导区外总部类项目到我区落户。加大对优势财源的扶持力度,积极协助企业筹划税源拢聚方案,对现有基础税源进一步充实壮大。

由招商局牵头,每月组织召开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参加的总部企业调度会,总结前期工作,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

各街道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将总部企业引进工作进展内资项目报招商局、外资项目报商务局;招商局、商务局于每季度结束15日内将总部企业备案情况报区财源办。

(七)做好重点项目跟进服务,加快税源落地

由财政局牵头,发改局配合,根据区2012年度重点项目安排,定期组织项目责任单位以及税务部门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对重点项目税收评估、税源落地情况以及项目推进过程中财税建设方面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调度。

发改局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汇总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报区财源办;区财源办于每季度结束12日内将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报国税局、地税分局;国税局、地税分局于每季度结束30日内向区财源办反馈重点项目纳税及税收评估情况。

三、依靠“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三项保障,确保各项责任全面落实

(一)完善财税工作调度和动态通报机制

区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每月组织财政收入调度,按照计划节点,进行督促落实。

财政局在现有月度财政情况手册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分析资料,优化分析版块,突出分析重点,将协税护税动态信息以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税收入库情况及时纳入通报内容,准确反映辖区财税形势,为领导决策提供基础依据。

国税、地税部门于每月20日前将本月收入完成预计及下月收入计划报区财源办;半年、年度结束后20日内将更新的税务登记库电子版报区财源办。

(二)建立财税工作进展督查机制

库房半年总结季度总结例9

政府投资是拉动经济最直接、见效最快的手段,在这方面我们有1998年扩大投资需求的成功经验。中央政府计划2009-2010年两年投资11800亿元用于扩大内需,2009年投资规模约为9080亿元,新增4875亿元。这一政策可拉动2009年经济增速提高1.9个百分点。在新增投资中,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已投资3000亿元,加上地方政府配套和商业银行信贷支持,推动了投资的快速增长。此外,实施增值税转型和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也降低了企业的投资和生产成本,对刺激企业投资有一定作用。2009年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7082亿元,同比增长30.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投资16055亿元,增长39.3%;铁路运输业投资967亿元,增长94.2%。

2009年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相当于增加农民收入1000亿元,为提高城镇低收入居民收入、离退休人员工资、优抚对象优抚标准和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等约共计投入2000亿元。居民收入增加可带动消费增加2200亿元左右,使2009年经济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和部分地区发行消费券,消费增长保持稳定增长。2009年1-4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0%,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9%,县及县以下零售额增长16.7%。

通过数量模型测算分析,如果不采取扩大中央政府投资规模、增值税转型、降低行政性收费、提高居民收入等一揽子经济政策,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可能仅为5%左右,其中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在4%以下。采取了上述措施后,可拉动全年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以上,能够使2009年经济增速达到8%左右,可避免经济在短期内出现过快下滑。

经济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

在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以及库存大规模调整基本结束后,我国经济增长有望继续好转,中国经济在2009年第一季度已经见底,最困难的时期基本过去。

大规模库存调整阶段已基本结束。从去年年底以来,我国工业去库存化特点十分明显。依照国家统计局许宪春副局长的估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实际增长率只有7%左右,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有两个百分点。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8%,扣除土地购置费、旧设备和旧建筑物购置费等,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实际增长率24%左右,由此推算实际库存同比负增长150%以上,拉动经济负增长两个百分点以上。按照经济周期调整的一般规律,去库存化会持续半年左右的时间,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国工业去库存化已持续约7个月,工业生产因库存下降而急剧下滑的态势基本告一段落。而在政府投资和相应配套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在房地产需求增长好于预期的带动下,新增资本形成的速度会有所加快,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提高。

消费需求基本稳定。虽然就业情况不佳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会减慢,在部分企业对返乡农民工进行了一次性现金报酬支付和返乡农民工取回个人社会保障支出在短期内增加了农民工收入后,农民增收难度会进~步加大,居民收入决定的消费增长速度会相应有所降低,甚至不排除阶段性回落的可能。但受税收减免,汽车家电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等刺激政策推动,汽车已开始进入中等城市的居民家庭和部分农村家庭,汽车家电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因前期房价回落、资产价格上涨预期以及降低二套房贷款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优惠措施推动,房地产的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会得到部分释放,房地产市场出现的回暖迹象会得到维持,消费需求总体上会基本稳定。

出口下降幅度不会继续扩大。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同比降幅有所增大,这与美国、欧盟、日本等我国出口贸易伙伴的经济衰退在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加深有关,也与全球流动性紧缩导致国际贸易融资困难和贸易保护主义有关。随着各国纷纷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世界经济在2009年下半年的降幅会有所缩小,到2010年将出现微弱的正增长。我国出口负增长的幅度从今年下半年起将不断收窄,全年出口负增长的幅度预计在-15%左右。

经济运行仍未形成稳定复苏的趋势

当前,促成经济反弹的主导力量来自存货调整和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需求面依赖外部经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而外部环境低迷不振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还在持续;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经营困难还在延续,社会投资增长乏力,经济内生的增长动力非常脆弱,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困难较大。

制造业投资和社会投资低迷不振。从经济周期的变化看,经济从收缩期转为稳定复苏期要经历“去库存化”和“去产能化”两个阶段。按照经济周期的一般理论,“去库存化”只是经济收缩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基本要持续半年左右的时间,然后进入产能调整阶段。这一阶段一般要持续半年以上,甚至长达一年半以上的时间。只有当产能利用率恢复到正常水平后。企业才会进入新一轮投资,真正的经济复苏才能到来。经过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的调整,我国“去库存化”过程已基本结束,从二季度开始,我国随之进入“去产能化”过程。从2002年年底开始,在住房货币化改革、鼓励汽车进入家庭、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有企业改革等诸多改革开放措施的共同推动下,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国进入长达五年多的经济扩张期,连年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积累了巨大的生产能力。当前,各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均处于低位,以3月份工业增速8.3%计,与我国工业长期平均增速相比,大体可估计我国工业的总体产能利用率水平目前只有60%左右。目前我国产能闲置集中表现为满足出口需求形成的生产能力,这部分生产能力既不完全是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生产能力,也不完全是技术落后的生产能力,相反,很多是技术较为先进、附加值较高的高端生产能力,如为船舶和汽车生产的钢板、电子以及电气设备、纺织服装等。这部分产能无法完全转向内需,解决这部分产能闲置问题不仅需要扩大内部需求,也需要国际经济环境的好转。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与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国的互动关系看,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美经济走势的曲线高度一致,并比美国滞后半年至一年。如

果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这一轮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低迷可能要延续3年(2008~2010)以上的话,那么,我国去产能化也需要3年左右,经济相对低迷阶段的时间大概也要持续3年左右。

中小企业融资仍然困难。虽然今年以来贷款大规模增长,但对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的支持力度较为有限,信贷投放的结构性问题对未来经济增长可能形成一定制约。一是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并未改善。当前信贷投放对象过于集中于大企业。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全国19家主要银行中,500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贷款占贷款总额比例约60%。这不仅提高了信贷风险,而且挤占了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前期从紧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中小企业成为银行压缩信用额度的重点对象,当前信贷爆发式增长,但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仍未得到充分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生产的巨大资金要求继续受到压制。二是居民信贷额度占比偏低。前四个月,居民户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仅为10%左右,说明新增贷款中支持居民购房与其他消费行为的信用额度较为有限。三是部分资金未流入实体经济。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新增票据融资中,有20%存在“空转”现象,未流入实体经济。这部分“空转”资金脱离实体经济,将降低信贷对企业恢复生产活动的支持力度。

经济复苏的动力源

当前,必须一方面扩大需求(包括内需和外需),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同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淘汰过剩产能,提高设备实际利用率。当前形势要求我们,应继续落实已经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并观察效果,同时,应着手准备应对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的政策预案并择机实施,引导我国经济稳定回升。进一步采取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继续鼓励汽车、房地产消费。我国居民以住、行为主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活动远未完成,汽车和房地产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两大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改变。从鼓励汽车消费看,可实施汽车消费税改革,降低消费税并把消费税改为价外税,与购置税一同征收。加大对汽车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扩大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汽车金融公司。扩大和提高对老旧汽车提前报废的补贴范围和标准;从鼓励房地产消费看,可继续加大购房税费减免力度,择机在各大城市推出“买房退所得税”政策,提高住房货币补贴的标准,借鉴青岛和广州等地将住房补贴标准与工资挂钩的做法。研究出台房产税和空置房征税,降低住房开发成本,引导房价合理回归。

二是刺激其他消费。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世界许多国家和我国的一些省市采取了发放消费券的方式刺激消费,发放消费券有其他政策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定期给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按照家电下乡的模式,在城市对部分产品如计算机、家电等商品实施出口转内销政策。

库房半年总结季度总结例10

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丁祖昱预计:“个别企业或者部分规模性房企,年底还会有一拨儿(价格)折让,因为大家都希望今年就算完成任务,还希望把它完成得更好”。

然而,对于第四季度怎么卖,涨价还是继续以价换量,地产业内并无共识。

楼市“起死回生”

如今看来,房地产调控政策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加之上半年货币政策从严,让房地产企业从忧心忡忡转到积极应对,“杀手锏”不外乎—降价。

各大型房企成绩还算优异。今年前三季度,十家代表性房地产企业的销售额和销售面积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0%和14%,近半数的企业完成了年度目标的80%以上,世茂、中海更是提前实现了全年目标,保利的销售额也已经超出了2011年全年。

一方面是前三季不错的业绩,另一方面是未来几个月推新盘的积极性高涨,开发商似乎想要在四季度进行最后一搏,为全年“收官战”画上完美句号。

那么,“搏斗”的利器会是什么呢?还是降价?让我们把日历翻到一年前。

2011年11月19日,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龙湖时代天街开盘,项目以11800元/平米的起价入市,开发商声称该项目微利,甚至把当年的拿地价以及建安成本搬上了台面,供大家计算,得出房价近乎是成本价的结论。项目一经推出,深受年轻客户追捧,当天开盘的216套房源引来了千余人抢购,成为房地产市场调控以来首个“日光盘”。接下来几个月,龙湖延用了这种低价销售的策略,8次开盘8次售罄。

看到效果,众开发商都跟风降价,保利、万科、鸿坤等大型开发商都做起了这种以价换量的生意。以北京的首开常青藤为例,2012年3月份的楼盘价是每平方米26000元,到今年5月楼盘价降到每平米18300元,一个月卖了300多套,而在此前,他们的最高销售纪录是月度129套。

全国的楼盘销量都是如此。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9964万平方米,同比2011年下降10.0%,但降幅比1—5月份缩小2.4个百分点,这就说明全国的销量都在环比上涨。

楼市在以价换量策略的刺激下起死回生,以价换量归根结底是抓住了刚需客户。

如今,在房地产销售的口中,对一年来的客户描述是这样的:多数是80后,有计划或者已经筹备结婚,父母陪着看房的“婚房族”;另一类是以升级居住环境为主的“改善型”,通常是全家来看房。前者钟意于大一居、90平方米以下的两居,后者倾向于经济型别墅或者三居以上面积。

中国指数研究院指数研究总监何田分析,相比较而言,中小户型为主的刚性需求仍然是市场的主力。

“金九银十”成色不足

就这样,房地产商们用低价一点一点积攒成交量,在经过近半年多的走量之后,部分开发商的业绩报表好看了起来,六七月,央行接连两次降息之后,不少开发商的资金链都有所好转。

谋划上调房价又成了开发商们心中蠢蠢欲动的年头。首开常青藤就光明正大地把房价调回到了22000元,2011年年底时的价格水平。

6月开始,各地住宅价格均出现了上涨。有些楼盘更是一月一价。还是国家统计局的房价数据显示,5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只有6个;6月有25个;7月则增加为50个;直到9月,仍然有31个城市房价在涨。

然而,“在中央各部委三令五申的喊话之下,再加上8个督导组下到各地督查,购房人对于未来的调控政策趋紧预期强烈”,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如是说。此外,刚需客户已经在5、6、7三个月得到集中释放,部分限购城市拥有购房资格的人数在减少。

例如,8月份北京市住宅(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网签总量是28215套,环比下跌3%,如果剔除新建商品住宅中的保障房成分,成交量跌幅达到了12.4%。出乎意料的是,9月份这一数字持续下滑到了22290套,环比下跌21%。地产商眼中的“金九”显然成色不足,“银十”也没有强到哪里。10月前两周,北京市住宅成交量同比九月前两周分别下滑87.48%、4.62%。

此外,前三季度全国住宅供应量走高,成交量却走低,致使楼市库存和出清周期(出清周期=目前可售套数/往前推6个月的平均销售套数)均有所上升,截至9月底,可售面积环比增长8%,至7038万平方米,为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出清周期增至10.3个月,这也是今年以来首次出现库存量和出清周期的同时增长。这一问题将给开发商带来不小的压力。

2013年,涨价是非

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师认为:“在经济探底背景下,中国将继续坚持货币政策和房地产调控政策。预计年底前,为了冲高业绩,开发商将迎来新一轮集中入市,这样供应量将上升,交易量也惯性回升,房价将会因此略有上升”。

万博经济走势研究院院长滕泰则认为,目前供需力量只是短期均衡。他分析:“随着调控效果的持续和机会成本的不断增加,这种短期的供需平衡将被逐渐打破,等到供大于求的那一天,房价就会下跌,2013年房价下跌是大概率事件”。

一方是经验派,另一方是理论派。听谁的?

在《新商务周刊》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大部分房地产业内人士觉得房价再降空间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