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贯彻落实情况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2-12-06 03:12:29

贯彻落实情况报告

贯彻落实情况报告例1

按照公司党委****[2018]51号文件要求,我部门认真落实公司“三项机制”相关文件精神。现将“三项机制”落实情况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三项机制”配套制度落实情况

1、及时传达学习《******集团领导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领导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三项制度。逐条分解,确保学习内容的导向准确。及时组织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开展集中学习和专题讨论,充分认识建立三项机制的重大意义,精心组织安排部署,通过部门例会和支部党员大会等形式迅速将“三项机制”传达到我中心每一个管理人员和每一名党员。

2、将“三项机制”与部门绩效考核制度相结合,做到日常化和制度化。并要求每位管理人员认真学习贯彻“三项机制”,根据“三项机制”内容要求,结合中心管理内容,提出我部门贯彻落实措施。

3、继续认真落实“三项机制”。在落实干部鼓励激励的相关政策外,将奖励惩处措施具体到人,进一步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贯彻落实情况报告例2

20__年以来,我们坚持以学习宣传为基础,以完善制度为保障,以促进依法行政为目标,推进了《行政监察法》的贯彻实施。工作中,我们主要是做到了“五个结合”:

(一)把贯彻实施《行政监察法》同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促进依法行政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是《行政监察法》赋予监察机关的首要职责。我们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充分履行职责,加大监察力度,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一是加强政令检查。我们结合__实际,把市委、市政府出台的重大改革措施贯彻落实情况作为政令检查的重要内容。着重对我市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社保制度改革等改革举措的落实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和跟踪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提出进一步完善改革措施的意见和建议,保证了各项改革顺利实施。

二是加强行风建设。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少数行业和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突出问题,我们组织力量,对财政、司法、商务、物价等12个部门和行业扎实开展了行风政风评议,并在市广播电台开通了“行风热线”。被评单位结合行风评议,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切实整改突出问题,行业作风明显好转。

三是加强效能监察。20__年,我们参与了在市直机关开展的深化“三优一满意”活动的监督检查,组织力量明查暗访,通过新闻媒体对检查的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向社会公布机关作风建设监督举报电话,制定严禁上班时间打牌赌钱的纪律规定,督促各级行政机关作出的“提高行政效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承诺的落实,进一步加强了机关作风建设,改善了行政管理,提高了行政效能。

(二)把贯彻实施《行政监察法》同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维护群众利益

坚持执政为民,维护群众利益,是监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20__年以来,全市各级监察机关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贯彻实施《行政监察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

一是“四个坚决纠正”工作成效明显。20__年,全市兑现拖欠工程款3165.62万元,兑现拖欠农民工工资1915万元;查处损害企业职工合法利益案件380件,涉及金额853万元;查处房屋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的案件3件,兑现拆迁补偿款100万元;配合环保部门清查超标排污企业600家,责令整改和关停企业148家。

二是纠风治乱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我们针对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上学难”、“行路难”、“看病贵”、“负担重”以及乱执法、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突出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治理力度。全市共查处中小学乱收费案件55件,处理有关责任人28人,清退各种违规收费1202万元;查处公路“三乱”案件12件,处理责任人7人;实行药品招标采购,使药品平均降价20左右,减轻患者医药费负担1200多万元;废止涉及收费文件32份,取消各种乱收费项目269项,减轻企业负担1.37亿元;查处涉及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12个,清理农民负担违规资金837.9万元。

三是认真做好重大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20__年,查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4起,对8名有关责任人给予了纪律处分,促进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我市坚决维护群众利益的作法,受到了监察部和省监察厅的充分肯定,并印发专题材料进行推广。《湖北日报》也在头版进行了报道。

(三)把贯彻实施《行政监察法》同发展第一要务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发展

全市各级监察机关紧扣发展主题,强化监督检查,切实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我们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土地市场、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的整治力度,严肃查处了有关单位和领导干部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搞 暗箱操作、虚假招标以及贪污受贿、的案件4件,较好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二是积极服务“工业兴市”战略。市监察局制定了服务“工业兴市”的6条意见,充分履行保护、惩处、教育、监督职能,对重点项目、重点单位加强了监督检查,保证了“工业兴市”战略的顺利实施。我们“强化监督检查,服务工业兴市”的作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四)把贯彻实施《行政监察法》同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结合起来,确保廉洁勤政

腐败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的形象,影响了干群关系。20__年,全市各级监察机关以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案件为重点,着重查处贪污贿赂的案件,资源配置领域的腐败案件,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案件,执法人员徇私枉法的案件,有力地维护了纪律的严肃性。全市共受理群众举报2692件,立案查处483件,其中万元以上经济案件178件。查结案件403件,给予纪律处分389人,其中县级干部9人,科级干部71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0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100多万元。比较有影响的案件有:市建委原主任江高章案;__开发区原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帮泉窝案;公安县法院原院长袁本义窝案;市农机大厦贱卖案等。通过查办大案要案,不仅有力地惩治了腐败行为,震慑了腐败分子,而且教育了广大国家公务员,增强了人民群众反腐败的信心。

(五)把贯彻实施《行政监察法》同建立阳光政务结合起来,规范从政行为

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和发展的思路统领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是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有关部门,从改革现行体制、机制和制度入手,整体推进源头治腐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组织谋划、监督检查和宣传指导的作用,积极协助政府主抓。我们就源头治腐工作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意见与建议,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源头治腐工作任务进行具体分解,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的责任,提出工作目标和措施,主动为政府当好参谋。同时,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促进了全市源头治腐工作的平衡发展。20__年,全市共对371名党政“一把手”实行了票决制,对112名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市直109个部门和265个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纳入了部门预算,覆盖面达到100。市直和8个县市区都建立了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实现了工资、采购资金等“四直达”。加强对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查处违规资金436万元,清理“小金库”669万元。全市采取招拍挂方式出让经营土地使用权174宗,实现土地收益7.4亿元;完成政府采购金额2.41亿元,节约财政资金2209万元。

二是全面推行政务、事务公开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各级行政机关通过公开栏、公开墙、办事指南、局域网和政府网站以及新闻媒体,公开办事依据、办事要求、办事程序、办事时限以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保证群众享有知情权、监督权。目前,市政府及48个工作部门、8个县市区和115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全部实行了政务公开;2931个行政村全部实行了村务公开;50以上的民营企业实行了厂务公开;96的事业单位实行了事务公开。

三是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努力做到为民利民便民。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解决一些行政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分散审批、多头审批及“暗箱操作”等问题,我们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督促各地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对进中心办理的行政审批项目按照“一门受理、集中审批、统一收费、限时办结”的方式进行运作,既方便了群众办事,又提高了行政效率,深受企业和干部群众欢迎。

在报告我市贯彻实施《行政监察法》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少数地方和部门对《行政监察法》宣传不够,对贯彻实施《行政监察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够高,极少数地方和部门对行政监察工作重视不够,行政监察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工作抓落实不够,有些工作成效不够明显。如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仍是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各大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近几年特别是去年虽然查处了一些有影响的大案要案,严惩了一批腐败分子,但严重违法违纪的案件仍时有发生,有些领域案件的高发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执法监察工作点多面广,效果不尽人意;源头治腐工作项目较多,重点不够突出,抓典型、求实效不够。

三是监察机关的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市监察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可以信赖的,但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干部存在行为不慎、谈话不慎、保密不慎、交往不慎的问题,还有极少数人在工作中摆架子、耍态度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察干部的形象。还有一些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工作创新不够,措施和办法不多,思想水平和 工作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反腐败斗争新形势的需要。这些问题和不足直接影响了《行政监察法》的实施效果,制约了行政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贯彻实施《行政监察法》的几点体会

在贯彻实施《行政监察法》的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必须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行政监察法》的贯彻实施,经常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提出明确任务和要求,及时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积极支持监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也按照《行政监察法》的要求,加强对行政监察工作的领导,坚持把行政监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政府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为《行政监察法》的贯彻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必须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在贯彻实施《行政监察法》过程中,各级监察机关自觉把接受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年初安排工作任务,事先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开展行风评议活动,邀请人大代表参与;年终按规定主动向人大报告工作;对人大提出的有关行政执法中的问题,都如实地回复、及时地纠正。由于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不仅规范了执法行为,防止了权力滥用,而且为深入贯彻实施《行政监察法》创造了良好的执法环境。

三是必须坚持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开展行政监察工作。我们注意把行政监察工作寓于改革和发展进程之中,紧贴经济建设,紧贴改革开放,紧贴政府中心工作,特别是紧贴“工业兴市”,确定监察重点,主动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和市场经济新领域开展监督检查,研究解决廉政勤政建设方面严重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及时处理和纠正行政违纪行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注重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制度,加大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力度,逐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四是必须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我市各级监察机关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行政监察工作的重点,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促进政府机关“为民、务实、清廉”,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五是必须坚持以监督促管理。贯彻实施《行政监察法》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我市各级监察机关充分利用行政监察贴近的优势和特点,深入到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促进廉政和勤政建设的双重作用。通过监察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监督监察对象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贯彻实施《行政监察法》和《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对于加强行政监督、促进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依法行政、保障行政监察工作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更加突出《行政监察法》的主体地位,强化依法监察。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行政监察法》和《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的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为贯彻实施《行政监察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对《行政监察法》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主体素质,确保《行政监察法》准确实施。

贯彻落实情况报告例3

县审计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组织开展了专题传达学习和研判,使会议精神迅速传达到每一位干部职工。

(一)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召开党组会、职工会认真传达了代省长在省安委会2020年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市长在全市安全生工作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二)拓展深化安全生产工作。局党组要求各分管领导组织分管范围内的干部职工进行了分析研判,重点结合审计监督职责思考如何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履职尽责,切实发挥审计监督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审计干部对安全生产的思想认识。

二、周密谋划,自我加压,积极把审计力量凝聚到落实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上来

为使审计工作更加全面兼顾、突出重点,积极谋划2021年涉及安全生产重大审计事项的研究部署工作,同时自我加压,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对2021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进行了再明确、再安排、再部署,确保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全县大局。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贯彻落实情况报告例4

县委工作会议结束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全体干部会议进行了传达,重点学习了唐勇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与杨瑞良县长所做的专题报告。通过学习,全体干部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和把握下半年的工作任务目标,以深入学习贯彻第十四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主线,夯实责任,再添措施,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狠抓重点,突破难点,推进审计工作

贯彻落实情况报告例5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XX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和《XX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两条例”),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发展活力,促进了民营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根据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工作的相关要求,现将我县贯彻落实“一法两条例”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一法两条例”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我县采取多项措施宣传、落实“一法两条例”,不断强化对中小企业在财税、融资、创业、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扶持支持力度和服务措施,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开展宣传学习,普法工作不断推进。

一是多渠道开展普法宣传。通过平时的企业走访、安全生产月、3·15普法等活动多次开展“一法两条例”的宣传;积极组织相关业务部门熟悉政策法规的同志到各乡镇、循环经济示范园集中宣传,深入企业、车间面对面宣传,累计参与宣传的民营企业逾百家;通过我县政府门户网站、各相关部门子站平台、各行业各领域政企交流互动群以及其他多媒体渠道进行广泛宣传。

二是多方位开展学习培训。自“一法两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县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专题会议学习法律、条例的内容、精神;对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自身法律法规理解水平和业务素质;多部门联合组织企业培训班,为企业家开展各种法律法规政策培训,受训企业家达1000多人次。

(二)聚焦减负融资,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一是注重政策支持。制定《肥东县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肥东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肥东县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考核办法》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二是推进减负工作。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中小企业设立成本;出台了《肥东县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等规范涉企收费的文件;企业所得税小型微利企业标准扩围,增值税起征点从3万提高到了10万,增值税改革继续深化。从2019年第一季度涉税数据显示,全县3099户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享受面100%,减免企业所得税额3290.08万,同比新增减免税额1634.58万,新增享受户209户;2019年第一季度全县享受小型微利企业增值税免税优惠10405户次,减免税额2302.03万,同比2018年第一季度优惠税额增长了43.03%,新增享受户1958户;2017年以来,为开发园区和乡镇工业聚集区39家企业工业投资项目办理免收费60项次,免收资金达1251.1万元,其中:市级免收金额4.4万元,县级免收金额1246.7万元;取消、停征我县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8项、政府性基金收费2项,年减负额约2700万元。

三是积极破解融资难题。加大财政扶持,2019年初预算安排扶持产业资金3.5亿元、扶持企业科技创新资金1.2亿元、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服务,积极推广4321”新型政银担、续贷过桥资金、“劝耕贷”等财政金融产品,2019年新增政银担贷款3.96亿元,全县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提供的贷款余额逐年递增,2018年民营经济贷款余额约161.1亿;推动中小企业挂牌上市,截止目前全县3家民营企业(合矿机械、久易农业、东锦园林)在“新三板”挂牌,54家民营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挂牌省股交中心科创板企业共10家,民营企业股权融资额14098万元(中南光电5800万元,超清科技4998万元,合矿机械3300万元)。

(三)围绕创业创新,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推进双创基地建设。全县建设小微企业“双创”基地12个,入驻企业406户,其中5个被认定为市级双创示范基地,1个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基地。

二是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培育科技计划项目。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改造传统产业,持续推进海源机械、中原内配等企业新一轮技术改造。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生物技术等领域探索布局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合肥亿达智慧科技城、华夏幸福机器人小镇等项目建设;以发展需求为导向,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以海特精工、中南光电、希尔凯电气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向“智造”转型,推动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智能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

三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下好创新“先手棋”。三年来,全县专利申请10244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6839件;专利授权189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04件。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6家,省、市创新型企业36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点2处,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企业技术中心59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3家,省知识产权贯标企业4家,市知识产权贯标企业16家。“三品一标”总数达147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发展到41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总量均位居全省前列。2018年我县在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排名前移十位,跃居第74位。

(四)完善服务保障,助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成肥东县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合肥荣电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小家电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的中盐红四方“众销”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经营决策、创业辅导等免费服务。

二是着力提升服务效能。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县政务服务中心实体中心共进驻县级部门、机构49个;努力推行网上政务服务,全面落实“一网通办”,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登记、一站服务”;开展营商环境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广泛了解企业意见和建议,全面贯彻落实领导联系服务企业制度,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工作。

三是强化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创新型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合理流动和激励保障机制。研究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来我县干事创业。加大本土人才的培育力度,在企业选拔一批技术拔尖人才,动员企业积极申报“363”团队、庐州英才、228创新创业团队等人才项目,努力培育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合作,搭建人才和技术服务平台,吸纳高层次人才落户发展,吸引高新技术落地产业化,力争在相关技术研发、应用上创新突破。

二、“一法两条例”贯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中小企业促进工作重视还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中小企业促进工作机构不健全。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中小企业促进工作协调机制”,但我县尚未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促进工作协调机制,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配合,各自为战,导致有些工作无人问津、出现盲点。二是法律法规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开展了很多宣传活动以及学习培训,但是效果不明显,部分执法人员对一些法律法规一知半解的现象依然存在,相关职能部门对承担的法律职责比较模糊,企业负责人及管理层主动学法用法的意识也较为淡薄。

(二)管理工作粗放,监督检查机制缺失。首先,管理体系不完善、统计信息不健全。我县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综合管理部门为经信局,具体业务由经信局下设的中小企业局负责,工作人员少,管理职能淡化、弱化,统筹协调非工业行业中小企业力度不够,对不同行业企业牵头抓总、分类指导能力不足,致使管理粗放。中小企业促进法第六条规定“统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统计调查和监测分析,定期有关信息”。但我县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中小企业数据较为全面外,中小企业税收、就业和非工业行业、规模以下企业等方面基础性数据欠缺,资料不完整,影响了对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准确把握、分析判断及制定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其次,没有建立对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五十七条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定期组织对中小企业促进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虽然其中没有具体明确定期的时间间隔,但是应该根据各自的情况作具体的细化规定,在每年的工作安排中予以明确。

(三)服务效能亟待提高,扶持措施亟需加强。首先,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放管服”改革还不够彻底,重检查、轻服务,重收费、轻管理现象和企业办事难、慢、繁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创新、市场、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帮助协调解决的工作力度不够,措施不得力,工作缺乏主动性、灵活性、有效性。其次,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市场开拓方面,法律规定落实不到位。中小企业促进法第四十条规定“向中小企业预留的采购份额应当占本部门年度政府采购项目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为中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合同提供指导和服务”,但实际上,中小企业获得本级政府采购合同情况不容乐观。再次,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担保、法律、审计、征信等中介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且分布不平衡,服务效率不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和信息平台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

(四)中小企业发展困难多。我县中小企业发展总量不大、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不少中小企业管理方式落后,以家族式经营为主,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动力不足,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企业用地难、融资难、负担重等老问题依然突出;企业投诉维权渠道不畅,机制不健全,当企业权益受到损害和侵犯时,很少走司法程序,也不知道向哪些部门和行业组织反映、投诉或举报。

三、下一步措施及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一法两条例”,改进工作,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部门法定职责。县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认真履行“一法两条例”中的法定职责,细化、硬化为中小企业服务、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措施,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做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各项工作。坚持各类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其中的小型微型企业实行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的方针,为中小企业创立、发展创造最优的营商环境。

(二)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的普法宣传氛围。一是狠抓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学习。采取专家解读、专题宣讲等形式,广泛宣传“一法两条例”的主旨精神和实质内涵,使每一个政府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都能全面掌握并履行自身的法定职责和义务,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切实增强普法工作实效。二是积极主动深入企业、深入基层,面向全社会宣传“一法两条例”。开展送法律、政策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利用我县中小企业服务等平台为依托,将涉企法律法规和政策原原本本地宣传到每一个中小企业,并做到突出重点、经常更新,想方设法地调动企业学法懂法用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企业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全面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维护好企业及自身合法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全社会关心中小企业发展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领导,完善管理监督机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研判我县中小企业发展形势,总结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找准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突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依法建立中小企业促进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听取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汇报,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工业行业中小企业的统筹规划、工作指导和政策协调。二是完善中小企业经济指标统计体系。加强对规模以下工业、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其他行业企业相关数据统计分析,落实分类统计、运行分析、监测预警等制度,定期全县中小企业相关信息,及时把握企业所需所求,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三是建立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监督检查机制。县政府中小企业协调领导小组要定期对职能部门中小企业促进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强化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及其他扶持政策执行效果的检查和考核,推动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四)加大扶持,不断健全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财政扶持。在财政预算中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力度,依法设立县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导向作用,并以此带动社会投资。加大对县域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服务体系的资金扶持,促进中小企业聚集发展。严把项目评审关,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资金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实效。

二是优化政务服务。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将宏观管理服务与精准指导支持有机结合,认真对照“一法两条例”,逐章逐条排查工作开展情况,切实改进中小企业促进工作。将“放管服”改革一项一项落到实处,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办事流程,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健全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不断提升行政监管效能。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健全政府采购机制,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具体办法,切实提高采购中小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比例,加大对中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合同的指导,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参与机会。

三是强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政策性导向和市场化运作,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培育和规范中介服务机构,实行中介服务清单管理,规范价格收费,加强服务监管,破除服务垄断。不断发挥“互联网+”作用,加强已有的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扩大信息覆盖面,增强平台影响力。完善信用信息体系,培育信用文化,建立健全企业诚信评价机制和奖惩制度。

(五)全力以赴出实招,依法依规为企业排忧解难。

一是着力推进产业升级。立足我县中小企业发展实际,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推进主导优势产业持续发展,出台奖励扶持政策,扶持壮大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推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达标升级。培育壮大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引导企业把握市场动态,增强品牌意识,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产品质量,形成一大批“专特新精”企业。

二是提升县域工业化水平。以县域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为依托,优化配置土地等生产要素,完善工业集中区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招引聚集一批配套中小企业,延长强化中小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对于要求转型转产或依规治污的小微企业,引导其入驻工业集中区,并提供政策、技术支持,帮助其实现转型升级。

三是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不断提升企业资信度。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银行等金融机构要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引导帮助企业用好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挂牌上市。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拓展抵(质)押物范围,充分挖掘担保贷款风险补偿金潜力,发挥典当、信托等融资方式作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贯彻落实情况报告例6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XX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和《XX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两条例”),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发展活力,促进了民营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根据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工作的相关要求,现将我县贯彻落实“一法两条例”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一法两条例”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我县采取多项措施宣传、落实“一法两条例”,不断强化对中小企业在财税、融资、创业、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扶持支持力度和服务措施,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开展宣传学习,普法工作不断推进。

一是多渠道开展普法宣传。通过平时的企业走访、安全生产月、3·15普法等活动多次开展“一法两条例”的宣传;积极组织相关业务部门熟悉政策法规的同志到各乡镇、循环经济示范园集中宣传,深入企业、车间面对面宣传,累计参与宣传的民营企业逾百家;通过我县政府门户网站、各相关部门子站平台、各行业各领域政企交流互动群以及其他多媒体渠道进行广泛宣传。

二是多方位开展学习培训。自“一法两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县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专题会议学习法律、条例的内容、精神;对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自身法律法规理解水平和业务素质;多部门联合组织企业培训班,为企业家开展各种法律法规政策培训,受训企业家达1000多人次。

(二)聚焦减负融资,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一是注重政策支持。制定《肥东县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肥东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肥东县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考核办法》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二是推进减负工作。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中小企业设立成本;出台了《肥东县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等规范涉企收费的文件;企业所得税小型微利企业标准扩围,增值税起征点从3万提高到了10万,增值税改革继续深化。从2019年第一季度涉税数据显示,全县3099户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享受面100%,减免企业所得税额3290.08万,同比新增减免税额1634.58万,新增享受户209户;2019年第一季度全县享受小型微利企业增值税免税优惠10405户次,减免税额2302.03万,同比2018年第一季度优惠税额增长了43.03%,新增享受户1958户;2017年以来,为开发园区和乡镇工业聚集区39家企业工业投资项目办理免收费60项次,免收资金达1251.1万元,其中:市级免收金额4.4万元,县级免收金额1246.7万元;取消、停征我县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8项、政府性基金收费2项,年减负额约2700万元。

三是积极破解融资难题。加大财政扶持,2019年初预算安排扶持产业资金3.5亿元、扶持企业科技创新资金1.2亿元、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服务,积极推广4321”新型政银担、续贷过桥资金、“劝耕贷”等财政金融产品,2019年新增政银担贷款3.96亿元,全县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提供的贷款余额逐年递增,2018年民营经济贷款余额约161.1亿;推动中小企业挂牌上市,截止目前全县3家民营企业(合矿机械、久易农业、东锦园林)在“新三板”挂牌,54家民营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挂牌省股交中心科创板企业共10家,民营企业股权融资额14098万元(中南光电5800万元,超清科技4998万元,合矿机械3300万元)。

(三)围绕创业创新,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推进双创基地建设。全县建设小微企业“双创”基地12个,入驻企业406户,其中5个被认定为市级双创示范基地,1个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基地。

二是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培育科技计划项目。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改造传统产业,持续推进海源机械、中原内配等企业新一轮技术改造。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生物技术等领域探索布局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合肥亿达智慧科技城、华夏幸福机器人小镇等项目建设;以发展需求为导向,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以海特精工、中南光电、希尔凯电气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向“智造”转型,推动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智能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

三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下好创新“先手棋”。三年来,全县专利申请10244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6839件;专利授权189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04件。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6家,省、市创新型企业36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点2处,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企业技术中心59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3家,省知识产权贯标企业4家,市知识产权贯标企业16家。“三品一标”总数达147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发展到41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总量均位居全省前列。2018年我县在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排名前移十位,跃居第74位。

(四)完善服务保障,助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成肥东县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合肥荣电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小家电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的中盐红四方“众销”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经营决策、创业辅导等免费服务。

二是着力提升服务效能。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县政务服务中心实体中心共进驻县级部门、机构49个;努力推行网上政务服务,全面落实“一网通办”,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登记、一站服务”;开展营商环境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广泛了解企业意见和建议,全面贯彻落实领导联系服务企业制度,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工作。

三是强化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创新型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合理流动和激励保障机制。研究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来我县干事创业。加大本土人才的培育力度,在企业选拔一批技术拔尖人才,动员企业积极申报“363”团队、庐州英才、228创新创业团队等人才项目,努力培育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合作,搭建人才和技术服务平台,吸纳高层次人才落户发展,吸引高新技术落地产业化,力争在相关技术研发、应用上创新突破。

二、“一法两条例”贯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中小企业促进工作重视还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中小企业促进工作机构不健全。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中小企业促进工作协调机制”,但我县尚未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促进工作协调机制,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配合,各自为战,导致有些工作无人问津、出现盲点。二是法律法规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开展了很多宣传活动以及学习培训,但是效果不明显,部分执法人员对一些法律法规一知半解的现象依然存在,相关职能部门对承担的法律职责比较模糊,企业负责人及管理层主动学法用法的意识也较为淡薄。

(二)管理工作粗放,监督检查机制缺失。首先,管理体系不完善、统计信息不健全。我县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综合管理部门为经信局,具体业务由经信局下设的中小企业局负责,工作人员少,管理职能淡化、弱化,统筹协调非工业行业中小企业力度不够,对不同行业企业牵头抓总、分类指导能力不足,致使管理粗放。中小企业促进法第六条规定“统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统计调查和监测分析,定期有关信息”。但我县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中小企业数据较为全面外,中小企业税收、就业和非工业行业、规模以下企业等方面基础性数据欠缺,资料不完整,影响了对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准确把握、分析判断及制定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其次,没有建立对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五十七条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定期组织对中小企业促进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虽然其中没有具体明确定期的时间间隔,但是应该根据各自的情况作具体的细化规定,在每年的工作安排中予以明确。

(三)服务效能亟待提高,扶持措施亟需加强。首先,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放管服”改革还不够彻底,重检查、轻服务,重收费、轻管理现象和企业办事难、慢、繁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创新、市场、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帮助协调解决的工作力度不够,措施不得力,工作缺乏主动性、灵活性、有效性。其次,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市场开拓方面,法律规定落实不到位。中小企业促进法第四十条规定“向中小企业预留的采购份额应当占本部门年度政府采购项目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为中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合同提供指导和服务”,但实际上,中小企业获得本级政府采购合同情况不容乐观。再次,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担保、法律、审计、征信等中介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且分布不平衡,服务效率不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和信息平台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

(四)中小企业发展困难多。我县中小企业发展总量不大、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不少中小企业管理方式落后,以家族式经营为主,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动力不足,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企业用地难、融资难、负担重等老问题依然突出;企业投诉维权渠道不畅,机制不健全,当企业权益受到损害和侵犯时,很少走司法程序,也不知道向哪些部门和行业组织反映、投诉或举报。

三、下一步措施及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一法两条例”,改进工作,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部门法定职责。县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认真履行“一法两条例”中的法定职责,细化、硬化为中小企业服务、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措施,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做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各项工作。坚持各类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其中的小型微型企业实行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的方针,为中小企业创立、发展创造最优的营商环境。

(二)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的普法宣传氛围。一是狠抓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学习。采取专家解读、专题宣讲等形式,广泛宣传“一法两条例”的主旨精神和实质内涵,使每一个政府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都能全面掌握并履行自身的法定职责和义务,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切实增强普法工作实效。二是积极主动深入企业、深入基层,面向全社会宣传“一法两条例”。开展送法律、政策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利用我县中小企业服务等平台为依托,将涉企法律法规和政策原原本本地宣传到每一个中小企业,并做到突出重点、经常更新,想方设法地调动企业学法懂法用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企业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全面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维护好企业及自身合法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全社会关心中小企业发展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领导,完善管理监督机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研判我县中小企业发展形势,总结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找准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突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依法建立中小企业促进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听取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汇报,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工业行业中小企业的统筹规划、工作指导和政策协调。二是完善中小企业经济指标统计体系。加强对规模以下工业、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其他行业企业相关数据统计分析,落实分类统计、运行分析、监测预警等制度,定期全县中小企业相关信息,及时把握企业所需所求,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三是建立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监督检查机制。县政府中小企业协调领导小组要定期对职能部门中小企业促进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强化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及其他扶持政策执行效果的检查和考核,推动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四)加大扶持,不断健全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财政扶持。在财政预算中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力度,依法设立县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导向作用,并以此带动社会投资。加大对县域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服务体系的资金扶持,促进中小企业聚集发展。严把项目评审关,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资金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实效。

二是优化政务服务。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将宏观管理服务与精准指导支持有机结合,认真对照“一法两条例”,逐章逐条排查工作开展情况,切实改进中小企业促进工作。将“放管服”改革一项一项落到实处,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办事流程,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健全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不断提升行政监管效能。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健全政府采购机制,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具体办法,切实提高采购中小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比例,加大对中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合同的指导,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参与机会。

三是强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政策性导向和市场化运作,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培育和规范中介服务机构,实行中介服务清单管理,规范价格收费,加强服务监管,破除服务垄断。不断发挥“互联网+”作用,加强已有的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扩大信息覆盖面,增强平台影响力。完善信用信息体系,培育信用文化,建立健全企业诚信评价机制和奖惩制度。

(五)全力以赴出实招,依法依规为企业排忧解难。

一是着力推进产业升级。立足我县中小企业发展实际,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推进主导优势产业持续发展,出台奖励扶持政策,扶持壮大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推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达标升级。培育壮大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引导企业把握市场动态,增强品牌意识,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产品质量,形成一大批“专特新精”企业。

二是提升县域工业化水平。以县域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为依托,优化配置土地等生产要素,完善工业集中区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招引聚集一批配套中小企业,延长强化中小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对于要求转型转产或依规治污的小微企业,引导其入驻工业集中区,并提供政策、技术支持,帮助其实现转型升级。

三是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不断提升企业资信度。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银行等金融机构要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引导帮助企业用好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挂牌上市。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拓展抵(质)押物范围,充分挖掘担保贷款风险补偿金潜力,发挥典当、信托等融资方式作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贯彻落实情况报告例7

一、全市人口计生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我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方针,狠抓各项重难点工作和管理服务措施落实,使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需要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努力推动计生工作和谐发展。全市人口计生部门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不断改革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保障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优质服务、依法行政和综合治理,使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实现了工作思路由单纯依靠行政推动向管理和服务相结合以服务为主转变,工作方法由以处罚多生向处罚多生和奖励少生相结合以奖励少生为主转变。

(二)坚持求实进步的工作导向,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坚持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网底”工程来抓,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计生管理网络和管理、服务、群众自治三支队伍。健全了县级干部包乡、乡镇干部包村包户责任制和入户访试、产/!/术后随访、小组长月例会制度及打假求实、清理清查等一整套比较科学的工作规范和制度。改革完善了党政线、计生线、系统线三线考核和分类排队的评估机制,有效地保证和促进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长足发展。

(三)坚持优质服务的工作方式,不断提升计生技术服务水平。走管理与服务并重的路子,加快县乡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以县站为龙头、乡所为依托、村室为基础的三级服务网络,全面开展了县乡服务站(所)标识化、规范化建设和技术人员岗位大练兵活动,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紧紧围绕群众生育和生殖健康需求,积极推进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健康服务“三大工程”。创新服务理念,实施节育措施免费服务,减少环孕情服务次数,禁止大月份引产,使服务工作更贴近群众需要。改革服务模式,将乡镇计生服务所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定点单位,增设了药房,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治病。通过大力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使全市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了以服务促管理的新路子。

(四)坚持利益引导的工作方向,建立完善奖励保障政策体系。以解决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和生产生活困难为目的,建立了以奖励扶助、特困救助、特别扶助、少生快富四项制度为主体的保障政策和以二女户奖励、“两户”养老储蓄、子女升学加分、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参合资金等为主的奖励优惠政策,特别是今年还出台了为农村“两户”家庭建房的政策,初步形成了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体、以社会和部门资源为补充的为计划生育家庭办实事办好事的利益导向机制,有效地改善了群众与政府的关系,降低了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

(五)坚持综合治理的管理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近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利用社会资源发展人口计生事业作为一项改革措施来抓,建议成立了市县两级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与民政、扶贫、公安、教育、卫生等18个计划生育相关部门签定了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书,明确了职责。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出台和落实了一系列有利于计划生育的优先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在宣传教育、依法管理、流动人口服务、打击“两非”和干部职工超生查处等方面形成了以计生部门为主体,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新局面

(六)坚持宣传舆论的先导地位,着力营造良好计生工作环境。始终把引导群众转变婚育观念作为计生工作的治本之策常抓不懈,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以开展“关爱女孩”活动为切入点,不断拓宽宣传领域,改革宣传教育载体,将环境宣传、舆论宣传、上门宣传融为一体,扩大了宣传覆盖面,增强了宣传效果,使新型生育文化、人口形势、计生政策和法律法规基本实现了家喻户晓的目标,有效的促进了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在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中做了不懈努力,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客观分析,仍然存在许多不符合科学发展的问题,制约着人口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1.人口出生总量增加、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比较突出,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非常艰巨。我市当前面临人口数量增加、老龄人口加剧、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等多种问题的挑战,同时,又进入第四次生育高峰。今年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将达到16.38万人,较上年增加5500人,加之取消生育间隔等政策因素,计划内出生人口数持续增加,生育水平存在反弹的现实风险。同时,控制计划外生育的难度依然很大,一些县、乡多孩生育的情况有所反弹。当前尽管多数群众生育观念发生新的变化,但受生产力水平和家庭养老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农村群众的生育愿望,特别是生育男孩的愿望还比较强烈,二女户结扎困难重重。全市近五年年均计划外生育仍达6700多人,其中多孩1400多人,这些家庭大多数家境贫困、立地条件较差,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过快的人口增长,对全市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压力。

2、村民自治工作滞后、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强化基层基础的任务非常艰巨。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目前,我市部分村级班子难以承担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的繁重任务,一些村社工作断层断档,工作重心难以下移,基层基础工作还很薄弱,乡镇技术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还比较低,作用发挥十分有限,严重困扰着基层计生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同时,各级自有财力与计划生育政策引导支出项目增多的矛盾日益突出,对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和利益导向机制的建立带来了新的挑战。

3、优惠政策体系不健全,计生家庭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比较突出,转变群众婚育观念的任务非常艰巨。在新的形势下,群众利益趋向多元化,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的生育政策矛盾比较突出,加之当前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人口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日益突出。各级各部门虽然下大气力落实了的优先优惠政策,但这仅仅还是一种导向,真正尚未起到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困难和转变生育观念的作用。给当前依靠法律、依靠政策、依靠管理、依靠服务,推动综合治理,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提出了新的课题。

4、重难点问题突破不力、工作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提高整体水平的任务非常艰巨。当前,一些地方出生性别比居高不下,给计划生育乃至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隐患;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对公共资源配置形成了严峻挑战。孕前管理与服务机制不健全,入户访视和环孕情服务不彻底,对一些重点对象跟踪管理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致使部分人群的生育节育状况游离于管理视野之外。城市居民、下岗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还存在较多漏洞。全市新增二女户比例低,二女户积累量小,二女户转化为多孩的隐患比较大。全市计生工作运行现状存在着层次多、差距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了新的难度。

5、综合治理机制尚未形成,体制机制不活的问题比较突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任务非常艰巨。目前,仍然有个别县(区)和一些部门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人口问题的关键性制约因素认识不足,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显著社会经济效益认识不足,对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复杂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从国策的观点上去理解、去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被动应付的局面没有得到彻底扭转,经常性的工作机制运行不畅,考核年际间和元旦、春节期间计生工作断档断层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部门履行齐抓共管工作的职责仍然缺位,在制定政策、落实项目时不能很好地兼顾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采取法律、教育、经济、行政措施治理人口问题上办法不多,力度不大,部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尚不完善,给我们的工作形成了新的制约。

辨证地看,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关键是我们队伍的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干部作风、措施落实等方面还有不适应的问题:

一是计划生育的思维理念与以人为本的要求不相适应。一些计生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念不新,工作思路不够开阔,仍然习惯于以行政手段推动工作,善于搞集中活动,不能把优质服务、宣传教育、政策落实等工作有效融入到管理工作之中,工作方法较为简单,群众满意度还不高;在工作安排上,对管理性工作要求较严,服务性工作重视不够。由于受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的影响,在计划生育工作的理念上仍然习惯于把干部当做管理者,把育龄群众当做管理对象,没有摆脱重行政推动轻政策引导,重行政管理轻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模式,形成了计生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对抗关系,这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的要求是不协调的,也是难以持续的。二是计划生育的服务水平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保健需要不相适应。一些工作人员习惯于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为主要目的的管理方式,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保健需求,以往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从计划生育工作队伍主观方面分析,一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服务能力不强,人员素质不高,还不适应广大育龄群众的需要,制约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计划生育的工作效果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要求不相适应。从计生干部的层面看,一些基层干部和计划生育工作者,对外部环境和改革发展给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可能带来的冲击与影响研究不够、准备不足,思想观念、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工作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从计划生育的效果来看,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群众的生育观念有所转变,但是,群众生育二孩特别是男孩的愿望仍然比较强烈,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依然比较尖锐。这一矛盾将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影响人们的生育行为。四是计划生育队伍工作作风与依法行政、优质服务的要求不适应。由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立法较晚,地方法规尚不健全,干部的法制观念比较淡漠,不依法行政的问题比较突出生。一些干部缺乏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作风缺少人性化。部分干部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计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对策措施

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适应建设小康和谐魅力新__的历史需要,适应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的要求,就必须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用科学发展观强化措施,用科学发展观创新思路,用科学发展观促进落实,用科学发展观营造氛围。要把执行“国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就要用发展观的理念谋划计生 工作,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1、坚持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继续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树立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和科学发展的思想,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民生工作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努力改革那些不适应科学发展和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找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与科学发展观的结合点。一要在指导思想上,要由以前的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二是在思维理念上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尊重人、帮助人、满足人、发展人。真正把群众当作计划生育的主体。既要依靠群众,又要善于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的关系,使计生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实现群众生育意愿和国家政策的“双赢”。要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他们在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有保障,通过奖励、优惠、扶持等办法,使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得到多方面的优惠、优待和照顾,围绕生育、节育、不育,提供群众需要的安全、舒适的技术服务。使群众切身感受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

2、不断强化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国策意识。缩小群众生育愿望和国家政策之间的差距,需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宣传教育,逐步改变群众的婚育观念。为此,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计划生育的治本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多策并举,多管齐下,力求潜移默化,收到实效。要继续抓好宣传标语改革,按照“两个不算数”的要求,刷新完善国策墙、国策壁,将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各类优先优惠政策、举报及服务制度刷写上墙,在乡村主要街道等群众经常活动的地方,设立固定标语、宣传画、公益广告牌、生育文化一条街等综合宣传设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抓好新闻媒体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宣传作用,开辟专题栏目,做好新闻报道,扩大宣传面,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抓好阵地宣传。在县、乡党校和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人口理论和生殖健康课程,乡镇婚育学校经常性组织育龄群众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计生政策,掌握生殖保健知识,提高健康水平。结合入户访视,开展面对面宣传培训,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使计生政策的主要精神家喻户晓。抓好网络宣传,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加强技术能力建设,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把技术服务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开展“技术服务提高年”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工作。一是加强服务阵地网络建设。以崆峒、灵台、泾川三县区县服务站国债项目建设为依托,大力加强县站和中心乡站建设,力争年内每县建成1-2个标准化中心乡站。继续推进乡镇服务所标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标准化村室创建,改善服务条件。二是加强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开展技术人员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切实充实服务站所技术力量。提高服务能力。三是积极实施优生优育惠民工程。全面开展出生缺陷基线调查和出生缺陷一级干预,确保持证对象干预药物投服比例达到80%以上。四是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打击“两非”专项行动,坚决杜绝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五是开展生殖健康服务活动,改“两查”服务为“三查”服务,结合查环、查孕,对育龄妇女进行查病、治病,最大程度促进育龄妇女身心健康。六是积极稳妥地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提高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程度。

贯彻落实情况报告例8

一、加强领导,确保社会评价工作有序推进

为切实开展好我局2009年度社会评价工作,真正履行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改进部门工作作风,提高服务煤炭工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优化煤炭产业发展环境,自中共××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县直部门(单位)2009年度社会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以来,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副组长,三名副局长为成员的社会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局办公室,同时明确四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确保了我局社会评价工作组织领导和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营造氛围,切实推动全局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通过局务会、职工大会等形式,认真学习中共××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县直部门(单位)2009年度社会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同时要求全局干部职工深刻领会开展社会评价工作与我局今年着力开展的文明矿山建设、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整合技改、职工教育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的关系,使全局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开展社会评价工作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中央、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实现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社会评价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和推行,有利于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目的,通过社会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升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提高全局干部职工服务煤炭企业的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工作绩效和廉政建设,从而切实推动了全局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对照检查,全力促进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以来,我局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理清了煤炭工业发展思路、完善了工作措施、健全了工作制度,找准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了整改方案。

结合社会评价工作对照检查阶段要求,对我局今年以来社会评价要求的四项内容作如下对照检查:

一是在服务态度和质量上。我局自去年开展行政问责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以来,通过××电子政务网、××电视台等媒体及时公开了我局工作职责职能、法规制度、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结果以及监督投诉办法,同时制定了24项内部管理制度并做到人手一册,通过健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促进了全局各项工作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干部职工认真、全面、正确履行工作职责,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有力地促进了煤炭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在办事效率上。我局严格按照“五定”原则,明确机关各科室、煤管所、流通执法大队、验票站、过磅服务站和中央控制室各部门工作职能职责,严格执行行政审批、收费制度,规范审批、收费行为,同时结合行业实际制定了煤炭产品二次调运管理办法,确保了煤炭税费不流失,严格执行政务督办工作规定、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和行政审批制度实施细则,推动了全局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转,提高了服务企业的办事效率。

三是在工作绩效上。我局认真贯彻执行县委、政府决策和各项工作部署,年初全县煤炭工作会议确定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每季度召开一次局长办公会议,总结上一季度各项工作完成进度,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部署下季度各项工作。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年”活动这条主线,着力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负责两个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切实加强“三项建设”,扎实推进煤矿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文明矿山建设、整合技改、职工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1-9月全县完成煤焦产品167.2万吨,其中:生产原煤127.1万吨、洗精煤24.9万吨、焦炭15.2万吨,实现煤炭工业产值7.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40万元。各项工作成绩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贯彻落实情况报告例9

一是组织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研究制定《镇2021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确定专题学习主题,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在3月30日召开镇2021年第三次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组织班子成员及各村支部书记、副书记进行学习,并结合书记的党课报告、党史学习教育等,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转作风、促振兴”为主题开展讨论发言;三是镇党委书记于4月26日以“相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永远跟党走”为主题为全镇机关干部、各村(社区)支部书记、副书记、场镇单位负责人等80余人讲党史,并作了一场内容丰富的专题《党课》报告;四是严格按照党史学习教育“每会一课”要求,在党委会、镇村干部大会、机关内部职工会议前进行党史学习并进行交流发言。截止目前,通过会议集中学习共16次。

二、开展分级督学,党员干部全面覆盖

贯彻落实情况报告例10

*月*日,集团公司召开2020年工作会议,总结回顾集团公司10年来工作成果,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任务。会议召开后,**单位高度重视,迅速反应,第一时间结合实际,全面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持续做好本公司**各项保障业务,以实际行动积极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现将具体工作落实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面确保会议精神扎实落地。单位迅速组织学习贯彻此次会议精神,公司主管领导会后立即部署了工作要求:要求围绕会议精神做好宣贯工作,并针对推进信息化工程、提升管理能力、加大资源建设等具体工作作出明确部署。***单位通过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形式,就贯彻落实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详细安排,明确了近期重点工作,并计划召开全公司工作推进会,传达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10年工作情况,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工作重点,表彰系统先进集体和先建个人,推进公司各项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层层学习,深入宣贯,全面凝聚推进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单位党委领导班子通过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方式针对会议精神进行了专题学习研讨,各科室、各支部通过集中学习形式深入领会会议精神。为确保会议精神落地,营造浓厚宣贯氛围,本单位还通过问卷答题等形式强化学习宣贯效果,并将会议精神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转发;编制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宣传提纲,多渠道多途径进行宣传宣讲,科级以上人员深入基层单位进行会议精神宣讲累计25次,利用各类培训宣讲7次,通过学习宣讲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各单位及各级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凝聚起推进企业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思想合力。

三、突出重点,精准落实,全面推进**重点工作工作扎实落地。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结合实际,围绕提升信息化能力、推进智能化建设等工作,精心编制工作“十四五”规划。二是完善管理机制。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学习宣贯工作,组织人员学习探讨《管理制度》2020版。开展《工作管理办法》《管理规定》等各项业务专题培训,推进业务规范化管理的落实。三是做好基础工作。会后,组织并配合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重新梳理各类工作流程和职责范围,健全并落实责任机制,加强考核评价力度。扎实开展资料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规范化标准系统培训工作,累计组织开展培训班15期,培训560人次,全面提升资料管理水平。四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数据清理工作,提供信息支撑。稳步推进自建系统上线应用,通过与自建的数据正常化系统、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等自动对接,实现智能化制度化。五是扎实做好服务。围绕“三个服务”理念,做好服务利用。提升服务质量,加大人员管理,树立良好窗口形象。六是强化安全管理。结合实际,积极应对台风过境,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消防专题培训1期,组织开展消防应急演练1次,全面提升人员应急处置能力。落实护网行动,开展迎接中秋国庆前安全集中大检查活动和保密自查,排查隐患,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