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会计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03 09:43:2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专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会计专业设计不合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缺乏实际的实践教学和培训,导致整体教学素质不高,影响学生以后毕业和未来的发展。作为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会计专业特点,制定完善的专业教学计划,丰富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专业问题,提升会计教学的质量,为学生以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 会计学 会计论文 会计

会计学论文范文

会计学论文范文:会计学导论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对本专业全面系统地了解专业的全貌。专业导论课程在专业教学体系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教学内容要安排妥当,使学生明确专业体系,本文是对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探讨。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导论;教学内容;成绩评定

一、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开课背景

广东白云学院自2010年始,在基于CDIO教学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学校要求每个专业都开设了专业导论课程,作为专业入门的引导。对于刚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头脑里对专业的认识是一片空白,知识的积累只是对基础课程的认识,对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以及就业去向,是全然不知的状况。为配合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学校要求相应地调整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背景,专业知识链的基本构成。帮助学生把握大学中课程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对大学新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自从学校开设专业导论课程之后,原属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内容,学校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内容也纳入了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课程教学内容(二)课程教学方法因课程教学内容所需,任课教师基本上采用分组形式。在上第一次课时,先将学生分好组,上课时边讲解、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通过小组形式进行汇报。(三)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的界定从开设此课程到目前来说,教学内容的界定是最大的问题,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具体内容到底要讲哪些内容?导论课程的内容,一般包括学科导论和专业导论,具体到专业导论课程里,是否需要讲解学科导论的内容?一直在探讨阶段,没有定论,有的专家认为要讲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财务管理的构成体系;有的专家认为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内容;且学校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内容加进来后,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更提高了。2.课程学分和学时的界定本身专业导论课程是对专业的初步了解,学分和学时应该不能过大。但学校要求是3学分,共48学时,教师讲课较吃力,在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中,申请将原3学分变成了2学分,学时降为30学时了,但自我认为还是不妥,参考其他学校人才方案的设计中,导论课程学时基本上是8学时,认为这个学时比较妥当。3.任课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专业导论课程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必须对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较熟悉,并会计学专业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对本课程的教学才能达到效果。但广东白云学院本身是民办高校,从建校开始发展到现在,因缺乏办学管理机制,导致师资不足,教师流动性较大,并且学历、职称符合高校教育师资的要求差距较大,能胜任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教师较少,在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都很怵头本课程的教学。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足,针对的讲解不到位;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教与学双方都处于被动地教与被动地学的状况。

三、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一)完善专业导论课程体系

需要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目前,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大纲虽已编写,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教学内容尚无定论,是否要包括学科导论内容,实践项目要求学生了解哪些内容?

(二)教学内容界定

教学内容目前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项目教学两部分。知识预备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中有关财务管理环境部分、财务管理的内容、投资决策与筹资决策、财务分析等部分;《管理会计》中量本利分析、预算管理部分;《会计学原理》中有关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报表部分。目前,本校教学内容如下表:

(三)教学方法灵活

教学过程中,因专业导论课程内容比较枯燥,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目前,在理论教学部分,为了使学生能筹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课前布置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资源搜索自己喜欢的成功职业人物,准备在课上介绍其人生发展过程,在这些成功职业人物人生转折点上,学到怎样把握人生机遇并做出正确的选择?概括总结出从成功职业人物身上学习到的东西,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通过互相的交流与沟通,认识自我,学习专业知识,为自己未来人生做好职业规划。在实践项目教学部分,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组成团队;再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实际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从无到有,即企业从筹资、运营和财务等整个过程的了解;然后对虚拟企业各子项目内容的理解,从而对虚拟企业的运营展开各项经济业务,试着生成会计报表,并进行财务分析,最后完成虚拟企业的财务报告。每完成一个子项目,组织各团队分别进行汇报,互相取长补短,完善虚拟企业的内容。采用团队自主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完成实践项目,并向全班同学汇报项目的完成情况。

(四)完善成绩考评体系

1.职业规划课部分考核内容:学习心得体会和职业生涯规划书。成绩评定:成绩由教师评定,学习心得体会40%,职业生涯规划书占60%。2.专业导论课部分考核内容:项目参与和发挥作用情况。成绩评定:项目参与和发挥作用情况由团队民主评定,成绩占100%。3.考核方案如下表:综上所述,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学时分配等多方面的内容都值得商榷,希望各位专业老师能提出宝贵意见,及时斧正,共同促进教学。

作者:步瑞

会计学论文范文:慕课背景下会计学教学的思考

摘要:以网络作为基础的慕课(MOOC)是目前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其包括有使用视频、研究研讨、实施作业、考察考核四个方面,对以往的教学形式是一种新的挑战。本论题对比剖释慕课教学和以往教学两种形式教学的区别,研究慕课的教学理念在会计学课程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并给予一些完备建议。

关键词:慕课教学;会计学;教学形式

在发展迅速的互联网背景下,保障了数据的迅速传播和发展。如今,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便利,大数据的传播和运用都得到了很好的支持。信息化技术的传导在不停的被公示,明了化。以网络作为基础的慕课(MOOC)骤然屹立,网络信息技术和传播作为交流用具,面向社会,在不收取费用的前提下为他们供应有关课程的资源材料,这些行为是对以往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打击。慕课教学形式的产生是源于国外,近些年国内也相继进行了相关的一些研究。怎样从国外现有的成果中学习到先进的操作经验和使用流程是及其重要的,在不断学习的同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行为模式是研究的重点所在。

1慕课教学模式的发展和行使

1)慕课教学模式的产生与发展。慕课教学模式最早始于2007年,经过5年不断的努力和改进,在2012年实现慕课平台的使用和试用,并应用到各类的学习科目。我国于2013年加盟慕课的在线教育平台,我国第一次实现的“在线学堂”是由清华大学正式推出的。其他高校也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不断相继地推出属于本校的慕课课程。不难得出,慕课教学理念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以互联网为基础,以网络技术作为传播途径,慕课教学得到了很大很广的传播和应用。在不断改善和修复的过程中,慕课教学系统通过增加点击访问量和线上监控等手段来提高广大学生线下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慕课学习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配合线上的相关工作,另一方面是学生参与线上网络的课程学习,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进行交流学习,最后一方面是结合线上线上的学习方式,不仅参与在线的学习也参加线下的实际课程中。2)MOOC教学模式的首要特点。a.随意选择所需的课程资料。MOOC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让更多层次的学习人员可以随意的进行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完全体现出学习模式的公正公开原则,让学习人员的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只要拥有畅通的网络和良好的接受设备,就可以完成学习人员的学习。b.公正公开式的学习模式。MOOC的教学资源是开放式的,对每一位学习人员都提供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绿色通道”。学习人员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求,选择自己需要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用具和课程内容。MOOC的教育考核内容和方式信息是公开且透明的,学习人员可通过在线提问、上交作业、与老师交流知识等办法取得考核通过的资格。c.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转变。MOOC模式下的老师和学生不再像课堂上一样,学生经过课前的学习和掌握,在课堂上与来世进行充分的交流。课下,学习人员选择自学方式来提高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课上,与老师径直地进行沟通,解决自学中产生的疑问和困惑。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仅提高学习人员的学习兴趣,加大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还加强教师的准备课程工作,把重点放在学习人员的不解之处。d.一直优化的教学资源。在MOOC模式中,通过学习人员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收集整理,督促老师在制作教学视频和课件的过程中加强优化,不断改进。通过任课老师精心的准备,每一个教学视频和课件都是老师教学精华所在,线上的学习人员可以经过多次的观看和学习,吸取更多的知识。e.逐步提升学习人员的学习效率。MOOC模式是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过渡的体现,是节约时间、金钱、高效学习的学习教学模式。

2MOOC应用在会计学教学的启迪

1)设计内容言简意赅,学习氛围轻松。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会计学作为高等财经院校的基础课程,一般情况下的学时在63个学时左右,其涵括内容广泛,重点和难点也错综复杂,MOOC可为学习人员补充易错难懂的地方,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反复的推敲,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疑惑。2)解释专业术语更加便利,言简意赅。每个慕课课程都讲解了不同的知识点,让学习人员有目的、有目标地进行学习和掌握。通过对专业术语中的重点内容的解释和变通,让学习人员更加容易理解和学习。3)按时准确地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师生关系和睦。通过提前的学习和理解,大体上掌握了知识的整体含义,从根本上变化了以往会计学的学习理念,由单一的传授课程、接受课程变成自主学习和及时交流,让师生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搭建稳定的网络体系,让优异的资源资料得到共享。通过慕课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入和推广,汇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有关会计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取长补短,不断学习,完成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3慕课的教学形式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的不同,两者之间的迥异对比和优势

慕课的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转移核心教学,提高学习人员的兴趣,将传授课程和内容的方式更加自由化,让学习不再是板板正正的课堂接受模式,而是自我学习和课上交流的多变模式,很大程度上不仅提高时间效率还加强知识的牢固性。

4在模式的选择上,会计学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1)慕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相为结合,互助互利。应用先进的慕课教学模式,将慕课和传统相结合的方式实践在会计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在提高学习人员的积极性的同时增强课堂交流的实质性,使学习更加进步。2)加强教师学习技能的提高。慕课教学模式也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和完善,培训教师技能的同时也相应出台一些制度来奖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学习态度。5结语在会计学学习的课程中加设慕课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够加强教师的成果研究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成果的同时,不断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学其所长,弃之糟粕,不断建设属于本学科的慕课平台。

作者:刘媛 马莉 单位: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会计学论文范文: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提要]应用型会计学本科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必须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知识及能力,能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的应用、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本文从培养规格、职业岗位描述的对应链接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设置等方面,分析基于职业岗位描述的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人才培养;职业岗位

会计学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为主的人才,对于应用型会计专业教学来说,更重要的是对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目前,应用型会计学本科的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诚信品质,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本文从培养规格、职业岗位描述的对应链接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设置三个方面分析基于职业岗位描述的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规格

基于以上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规格主要包括三种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

(一)知识结构

(1)热爱祖国,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了解国内外时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2)熟悉从事企事业单位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经济、管理、法律等基本知识。(3)掌握会计学专业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如会计核算、会计管理、财政经济、财税金融、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4)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具有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能力结构

1、通用能力。(1)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具备使用计算机实用软件处理日常事务及通过网络获取、分析及处理信息的能力;(2)外语应用能力:有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3)文献检索能力:掌握经济专业文献检索、查找的基本方法,并能对检索文献进行有效处理和正确使用;(4)沟通和交际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组织协调和分析比较能力。2、专业应用能力。(1)会计职业工作能力:具备会计业务核算能力,熟练掌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会计基础工作能力并且具备一定的涉税业务处理能力,审计业务处理能力和金融业务处理能力;(2)会计管理能力:熟悉国家相关部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同企业的企业环境和生产经营特点,依法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与会计职业判断;具有管理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文化素质。了解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3、职业素质。坚持不懈贯彻执行会计法、财经法律、法规和有关财务制度,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技能,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4、身心素质。恪守会计职业道德,廉洁奉公;遵守法纪,坚持原则,严格执行有关的会计法规,维护国家利益,抵制一切违法乱纪、贪污盗窃行为。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谦虚谨慎、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二、基于职业岗位描述的对应知识、能力、链接课程

目前,会计专业的职业岗位描述包括会计主管(财务助理)、会计核算员、出纳三大类。基于以上三大类岗位描述,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应拥有对应的知识、能力结构。针对每个大类岗位的不同的知识、能力结构开设相应的链接课程。具体如表1所示。

三、专业教育平台设置

专业教育平台分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导论讲座、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中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小企业会计准则;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财务报表分析、税法、财务管理、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专业集中实践模块-会计学原理单项技能、税务会计实务、会计分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模块,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方案和学分认定暂行办法》执行四大模块。实践教学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创新创业实践学时比例超过总学时50%。综上所述,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的是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完成工作岗位任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就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以职业岗位描述为导向进行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必然趋势。

作者:朱琦 单位:安徽三联学院财会学院

会计学论文范文: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现如今,我国会计行业急缺应用性人才,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改革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在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从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说起,结合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对这些不足的改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

现如今,在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应用人才,让学生在学校中就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而不是只掌握了课本知识。尤其在会计学课程中,有许多本科院校只注重学生会计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很少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所以说,本科院校正在进行对于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让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变成基于人才培养的模式。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会计学课程的特点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下,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要以会计岗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能力要求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作为教学任务,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出会计知识和会计能力都具备的学生,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位的要求。1.符合“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我国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要求毕业生拥有良好的会计知识和素养,还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会计操作能力。在企业招聘中,最受欢迎的应试者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毕业生。为了让学生达到这个要求,本科院校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仅仅要传授学生会计知识,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2.会计学课程自身的需要。老师在传授会计知识的时候,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为课本上非常多的内容都是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的,例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报表的编制等。而且学生需要掌握每一个会计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不做出超过职责范围的事情。3.提高教学质量。会计学是比较枯燥、专业性强、内容严谨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有趣轻松的教学方法则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对会计学习的兴趣。而且在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在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争取有效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会计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和单一。虽然说,现如今的会计学课程教学的手段已经和多媒体结合起来了,利用多媒体代替了传统的黑板,但是多媒体也只是起到了黑板的作用,根本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例如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解财务报表制作的时候,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讲解财务报表的格式、内容和填写步骤,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看一个真正的财务报表,让学生们加深对其的印象。而且在会计学课堂上,都是老师在讲课,而学生只负责听课,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老师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觉得学习会计是一件非常有乐趣的事情,这样才能培养出应用型会计人才。2.考核方式没有突出实践性。我国本科院校的会计学考核方法就是进行考试,其实考试是我国学校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而会计学课程的考试方式大多是闭卷考试,考试题型也是传统的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会计分录题等,学生只需要在考试前死记硬背就可以取得一个较好的成绩,而且这份成绩也只能证明学生的会计知识掌握得不错,而无法判断出实践能力的高低。所以说,我国本科院校的会计学考核方式根本没有突出实践性,自然也无法完成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的教学目标。3.实践不足,理论没有和实践结合起来。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目的是培养实用型的高素质人才。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也比较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大部分老师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学校的这一要求,只重视学生的会计知识的积累,而不在意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就算有一些老师给学生设置了实践环节,也只是做做样子,并没有起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会计学课程进行改革的措施

1.改革考核方法。本科院校可以改革考核法方法,从卷面上的闭卷考试变为单元考核体系,老师在讲完一单元的课程的时候,就对学生进行考核,不仅仅要考学生的会计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可以利用上机测试来判断,而会计知识可以从学生的作业、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等多方面做出评判,而不用等到学期末再进行评价,并且实现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测试。而且通过单元考核还可以让老师掌握学生对这一个单元的掌握情况,并且及时做出教学改革,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学课程。2.改革教学方法。老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讲解会计学知识,可以利用PPT和视频来让学生对于会计学知识有一个具体、直观的了解。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和会计知识有关的视频,让学生明白它们的具体操作步骤,然后再让学生们实际操作一下,增加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而对于一些纯理论性的会计知识,老师也可以利用PPT中的流程图片来让学生有一个深入、直观的了解。3.理论和实训相结合。在大多数的本科院校中,会计学课程都没有设置实践课程,就算有一些学校设置了实践课程,也是在理论课结束之后,再上实践课程,这样会使得理论和实践完全脱离开来,既不利于学生对于会计知识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采用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则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动手操作,既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老师可以在一个单元的课程结束之后,对这一个单元的课程进行总体训练,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会计知识。4.构建网络化的教学资源。为了让学生可以在课下也可以学习会计学知识,老师可以把一些会计学课程中的重难点做成视频,放到学校的网站上,供学生们使用。而且有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录下来让学生们反复观看,以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渠道也随之变宽,学生如果遇到一些不会的问题或者不明白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网络来询问老师,而老师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做出回答,也可以在下次上课的时候集中讲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5.增强师资力量。培养应用性会计人才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老师的会计水平和素养。目前,我国的本科院校只招收会计专业硕士及其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来当老师,而这部分老师虽然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但是实践性却比较弱。所以说,对于学校来说,培养会计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具备的老师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校可以鼓励老师通过挂职锻炼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或者学校可以联系一些企业来对老师进行会计的实践锻炼,真正提高老师的会计操作能力。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国的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还存在的几点不足,和解决这些不足的有效方法。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要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轻松找到一份良好的工作。

作者:胡正燕 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会计学论文范文: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学研究生教学的应用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具有较为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案例去思考问题,做出自己对于问题的判断和认识,进而提出案例存在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在会计学教学上,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优化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学生对会计这门学科进行深入的理解,使理论变活,课堂变活。同时仍应注意案例教学有一定的要求,应做到有所侧重,有所并重。

[关键词]案例教学;会计学;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具有较为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案例去思考问题,做出自己对于问题的判断和认识,进而提出案例存在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拓展学生思维,让知识与能力并重,而不是老式的照本宣科。鉴于这种教学方法有较强的灵活性,使得其在最初由哈佛商学院创立之后广泛传播。案例教学法的出现为教育界培养了大批能力强、本领硬、思维活的优秀人才,并在全球广泛应用,是一种较为经典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学研究生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案例教学法融入会计学教学中

会计学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并对成本资料加以综合分析,有助于决策,为更有效管理经济事务活动而形成的一门应用学科。会计学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取决于其实践性:(1)会计学中的经济原理多源自西方经济学家之手,因而会计学中许多经济原理有其固定的国情和时代背景;(2)会计学以财务活动为研究对象,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经济规律和原理,能给今后的经济决策提供导向性,但同样要立足于当前实际和背景;(3)经济领域在不断的激荡发展,而会计学的教材很久才会有调整,严重的滞后性使得当知识传到学生的手中时就已经不再能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吸收率大打折扣。结合会计学的课程特点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所在,不难分析出案例教学模式将会大大提升课堂效率。在会计学的研究生教学中,这种方法就显得更重要了。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研究生更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案例教学法让实践与课本知识很好的结合到了一块,能防止断裂层的出现,让学生更好消化知识点,认清现实与理论的联系,而不是割裂的看问题,真正的做到有理有据。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让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式获得知识模式转化为主动探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参与度,进而激发学习热情,对会计以外的学科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案例教学法实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往的教学模式过于僵化,很难让学生拓展思维和探索的能力,而且教学效果较为一般。在案例教学中往往引进较为有代表性的案例,且与时俱进,不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模式,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会计学研究生教学中广泛使用案例教学法有很好的反响,表现为:(1)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去探索问题的不同面,思考问题更加多元化,进而提升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放手让学生成为自己的老师,形成“发现问题——思考和分析问题———自行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2)让学生在激荡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更及时的掌握经济脉搏,通过对新鲜的经济案例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会计学中的冰冷的知识点,让知识真正的了然于心。(3)通过对案例的解读,让一个个看似故事的新闻化作会计学知识,激发学生的会计学学习热情,不再觉得那些冗长的理论知识是枯燥乏味的,让那些看似“高冷”的会计学名词和知识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三)案例教学法优化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法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教学的氛围也是开放的。案例教学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可以分小组分析讨论,也可以就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辩论,进而引向更加深入的探讨。总之,案例教学法的引进为之前的教学模式注入新的动力源泉,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大大的增强了课堂氛围的活跃性。

二、案例教学法的种类及其应用

(一)分析讲解案例教学法

会计学中会有很多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和理论,学生自行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而且在没有正确的解读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歧义,这对今后的学习和深造都是不利的。但是有时候老师讲解完了课本的理论,还是会有人感觉在读天书,或者只是记住了个大概,这是因为理论没有与实践相结合导致的。这时就需要进行案例教学,在剖析案例的同时去解读其中所蕴含的会计学原理,从而让理论有了立足点,不再是空中楼阁。这样学习之后,许多理论和名词在学生的脑海就会有直观的感受。分析讲解案例教学法具有易于操作、简单直接的特点。但是,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选取的案例要深入浅出,在分析讲解完之后,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消化和吸收时间,让其自行用课本的知识配对,以此检验是否真的将知识了然于胸。(2)在分析讲解时要留有余地,让学生自行去发现和补充案例,注意发现事物的辩证和统一性。(3)评讲案例时,要有区分度和侧重点,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层次分明,让学生知道教学的重点,减轻学生负担。

(二)小组讨论式教学法

小组讨论式教学多是由老师事先发起和引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交流,然后拟定可行性方案。在专业知识教授完毕之后,老师可以通过典型的案例展示,让学生自行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小组讨论教学法较分析讲解案例法来说较为复杂,一方面老师在选取案例时要考虑到案例的代表性和可行性,不能超过学生的知识储备,也不能过于复杂难懂,要让学生有充分发挥和探索的空间。另一方面,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展,在出现错误的偏离时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归正确的思路,并在讨论完毕分析其中的成果和误区。但是,正是由于小组讨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会让教学成果收获颇丰,打开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自我学习同时也在向他人学习。

(三)思辨式教学法

对同一个案例分析总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和想法,这是教学过程中很正常的事。关键是怎样将这种差异化为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这时老师可以将学生对案例不同的看法化分组,让双方自由阐述和表达观点,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深入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并在辩论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较高的自由化也决定了思辨式教学法对师生的要求较高。这种教学法既要求老师在活动的组织上要花费很多心思,也要求学生在思辨之前要做好充足的知识准备。这种教学法的顺利运用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教学案例的选取要具有多样性

案例教学重中之重是案例选取。案例选取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新案例与旧案例相结合。在授课过程中要与时俱进贯穿新的案例,但是也要对一些“过时”的案例重新解读,这里的读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深入的解剖分析。要让学生明白每一个过时案例的问题所在,为什么用了专业知识却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从问题深处去发现问题的根源。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能一概否定所谓的“过时”案例,从这些案例中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现案例中存在的闪光点。(2)死的知识点与活的思维相结合。选取的案例要能涵盖课本中那些晦涩难懂的死板的知识点。在教学中穿插开放性案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放活思维,去发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真真正正的参与到知识汲取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开拓思维和视野,将思路放大、放宽、放活。学生在学习中自行寻找解决的办法,不再拘泥于课本,真正的使案例发挥最大作用,吃透其中所蕴含的知识,让每一次的案例分析都成为审视自己能力的标尺。(3)典型案例与个性案例相结合。案例的筛选要注意典型性与个性化的选取,要让学生在分析典型案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典型案例潜在的共性,学会举一反三。

(二)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并重

要注意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传统教学法侧重的是基础,注重知识点的整合性、逻辑思维的培养,一切新兴的教学法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传统教学法立足于课本上的知识点,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基本知识概念,但是缺陷也很明显,那就是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欠缺。案例教学法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让学生能很深刻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但是,如若过分侧重于案例教学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授课时间里只能学习有限的知识点,既消耗大量的时间又收获甚少。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所以老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授课也是如此,不能所有的知识都是一套案例教学法,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忽略侧重点,抓不到知识的精髓。要在必要的时候穿插以案例,辅助学生去理解知识,同时又要注重传统教学方法的特点,让新与老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

(三)师生共同参与案例教学

虽然老师在案例教学法扮演着主要角色,但是学生也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从案例的选取到最终的案例分析,师生都要共同参与。如若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很难知道学生对于知识把握的层面和理解的深度。学生也可以给老师提供案例分析的素材,进而来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的把握,看看是否能对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筛选。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企业实训,搜集材料,在不同企业调研不同的案例,实训结束后让学生学会分析和发现案例。另一方面,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过程,不仅能增进师生的感情,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具有案例灵活新颖、展现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多种多样的特点,但是随着新兴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可以为会计学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辅助案例教学,可以更加直观展现出所要教授的知识,让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多媒体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面对以往枯燥的课本中冗长的文字,他们更易于接受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要合理的运用好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只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郑鹏 赵师嘉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学论文范文: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摘要]会计学专业是目前高等院校在校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随着企业对会计人员和机构负责人要求的提高,从业人员仅仅具有会计从业资格恐怕难以胜任工作,这就要求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有准确定位。综合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企业需求以及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等影响因素,独立学院应将中级会计师作为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了解企业和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以及融合职业证书教育等途径,实现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

会计学专业在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截至2015年,全国共有独立学院275所,设置有会计学本科专业的独立学院共计153所,占全部独立学院的55.64%[1]。同时,由于最近几年学生选择会计学专业热情较高,而独立学院在一定程度上也面临着招生压力,因此,为满足考生志愿,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招生人数都会大量超过原有的计划招生数。在设置会计学专业的独立学院中,会计学专业的人数均占有较大的比重。以湖北某独立学院为例,该校2015年计划招生会计学专业学生80人,最终实际录取人数为212人,占该校2016年招生总人数的15.35%。由此可见会计学专业学生数量的庞大。因此,分析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于独立学院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学专业教育及会计人才现状

(一)会计学专业教育现状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553所,其中本科院校1219所,设置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学校有620所[2],占比50.86%,而高职高专设置会计学专业的院校比重则更高。以湖北省为例,2015年湖北省本科高校67所,设置会计学专业本科高校33所,占比49.25%;高职54所,设置会计学专业的学校有45所,占比83.33%;没有设置会计学专业的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医学、艺术、体育和教育等院校。从会计学专业的人数来看,根据《中国会计年鉴2013》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3》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含本、专科生)的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见表1.从上表可以看出,2013年会计学专业的招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均占总人数的6%以上。另外,2013年本科生招生人数为381.4万人,会计学专业招生人数为本科生招生人数的3.62%,高职高专招生人数为318.4万人,会计专业招生人数为高职高专招生人数的9.10%。从实际情况来看,设置会计学专业的高校,其会计学专业的在校生人数在所有专业中人数都是排在前列甚至第一,独立学院尤为如此。鉴于会计学专业的现状,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中,将会计学专业列为控制布点本科专业,严格控制新增会计专业。从2012年至今,教育部仅新增8所高校开设会计学本科专业。

(二)会计人才现状

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各类企业法人单位828.7万个,行政事业单位96.5万人[4],共计925.2万个单位需要大量的会计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现有会计人员1400万人,其中初级会计师404.4万人,中级会计师168.7万人,高级会计师12.5万人[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中,取得初级会计师职称的人数较多,而拥有中级会计师职称和高级会计师职称的人数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规定不完全要求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必须取得中级会计师职称,但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政府会计准则的颁布,以及依法税征的加强,企业对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要求也会进一步提高,仅仅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恐怕难以胜任会计机构负责人和相关会计工作。

二、确定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因素

确定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自身特点

独立学院在各省高考招生录取批次中一般都在第三批本科录取,部分省市没有单独设置第三批本科,将其放在第二批本科录取。但从独立学院最低录取分数占考试总分的比例来看,独立学院录取分数一般占高考总分数的45%~60%之间。以湖北省2015年第三批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例,2015年湖北高考文史类和理工类总分均为750分,第三批本科文史类最低录取分数为415分,占高考总分的55.33%;第三批本科理工类最低录取分数为360分,占高考总分的48%。而在2002年湖北省首次出现第三批本科时,高考总分也是750分,但第三批本科理工类最低录取分数为502分,占高考总分的66.93%,第三批文史类最低录取分数为484分,占高考总分的64.543%。虽然高考分数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能力,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等。会计学专业在文科专业中属于知识内容多、逻辑性强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自觉性和理解能力。从独立学院录取最纸分数线占高考总分的比例变化来看,独立学院生源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因此,对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必须考虑学生的特点。

(二)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随着我国会计准则和税收制度的完善,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必然导致以前只需要由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来从事的工作,会逐渐过渡到由初级会计师职称和中级会计师职称的会计人员来完成。而从财政部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显然与我国会计法的要求不符。可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企事业单位对拥有中级会计师职称的会计人员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因此,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考虑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6]。

(三)各类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从各类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可以将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层次分为三类,即注册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以及初级会计师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一般来说,注册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对于会计学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求都比较高,一二本高校会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而高职院校则会将初级会计师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作为其培养目标。因此,将中级会计师作为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比较符合独立学院在高校体系中的定位。

三、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路径

独立学院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积极调研,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需求

人才最终需要得到企业认可,因此,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需求,有助于独立学院更好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选择课程内容、进行学时分配,并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目标与教学紧密联系起来[7]。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会计学专业属于实践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企业在选用人才时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2015年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独立学院属于向应用型转变的高校。因此,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在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扩大实践教学课时在整个教学课时中的比重,通过开展会计模拟实训、电子报税模拟实训等实训课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

人才的培养最终依赖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既然独立学院将培养应用型中级会计师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注重会计学专业师资的实践教学能力,把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独立学院应采取适当措施,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会计工作现状和对人才的需求。

(四)将教学内容与职业证书考试内容有机结合

独立学院应考虑会计学专业学生今后职业发展方向,将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与职业证书考试内容有机结合,以达到在进行专业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取得今后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各项职业证书的。

作者:姚毅 杨璐 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工商管理系

会计学论文范文:参与式教学法在初级会计学课程的应用

摘要:初级会计学是财务会计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财务会计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本文结合初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特点,阐述了在该课程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几个关键点,以期为初级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级会计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教学质量

参与式教学法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一种先进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参与式教学法就是让学生深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充分肯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传统的“教学”思想转变为“学教”思想,让教师在从属位置上扮演引领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而让学生在主导位置上对特定学习内容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论学习,再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财务会计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其系列课程一般包括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和高级会计学等,其中初级会计学作为该系列的基础,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初级会计学,又称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等,是财务会计学的基础。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对工业制造企业的简单会计业务进行证、账、表的会计处理。

一、初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首先,初级会计学是一门接地气的基础性应用型课程,因其基础性,该课程往往被安排在经济管理类本科的大学一年级开设。其次,授课对象往往对会计缺乏感性认识,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大一新生刚刚结束紧张的高考备考学习,久在象牙塔中,缺少接触社会的机会和经历,很多学生对初级会计学课程难免会产生先入为主的陌生感、距离感和神秘感。基于这种背景,将参与式教学引入该课程教学,在增强学生对会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理论教学,然后再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简单的会计实务问题,无疑比传统的课堂填鸭式理论说教更加有效。

二、初级会计学课程引入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点

引入参与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转变思想,放弃其在传统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转而接受其在教学中的从属位置,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应用型实验和成绩评价的教学全过程中。具体而言,应该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键点。1)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应把握好引入该方法的时机,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收放自如,同时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引导,很难想象做为授课对象的大一新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初级会计学的学习中。为此,要求教师能够敏锐地抓住学生对会计的点滴感性认识,并对这些感性认识进行合乎逻辑的理论提炼,从而帮助学生在课后阅读教材时能快速理解书中所言。例如,在第一节课时,教师可通过提出“什么是会计?”、“人类为什么需要会计?”等问题,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而面对学生们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应该符合逻辑地做总结,指明:从古至今,人们总是追求用最少的劳动耗费去获得最多的劳动成果;那么何为“最多”和“最少”?这就涉及到“计量”问题;而需计量的“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具体又是什么呢?这涉及到“确认”问题;“确认”和“计量”之后,要怎样表达出来呢?这又涉及到“记录”和“报告”问题。由此教师就能引导学生做出总结:会计核算的流程就是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这个流程的实际工作表现就是:证、账、表。教师将这一主线阐述清楚之后,再对具体知识点适当展开,学生就应该能够结合自己的感性认识,逐步理解会计的产生、目标、本质、程序、对象、职能等理论知识点了。上述教学过程,如果任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讨论和总结,或者完全由教师填鸭式讲授,都难免使得课堂效率低下。所以,参与式教学方法与传统讲授教学法并不冲突,而是可以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教学效果。2)实验教学方面,教师应在自行设计或选择合适的实验素材的同时,赋予学生强烈的角色带入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学习完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之后,初级会计学课程必须有实验环节,要求学生以全岗会计的角色,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难度适宜的工业制造业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中。由于本课程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财务会计学的“基础”,所以实验素材不必十分复杂,业务能够涉及工业制造业“筹资”、“供”、“产”、“销”、“利润形成和分配”等环节,使学生将借贷记账法进行简单的运用、掌握证、账、表的基本流程即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完全退到二线,鼓励学生自主或通过相互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工作的重点则是观察学生的实验表现,适时指导,并做好实验点评和总结。3)教学考核方面,应改变单纯由教师给成绩的做法,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效果和成绩评价的比重。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目前考核学生是否通过初级会计学课程的指标是该课程的综合成绩,综合成绩一般由期末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按60%和40%的权重加权计算得到,其中,无论是卷面成绩还是平时成绩,都由教师给出。这种评价方法可能会使学生产生“为使老师满意而学习”的想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为此,把参与式教学引入初级会计学课程,还应赋予学生参与教学考核的权利。比如将综合成绩的组成设置为三部分:期末卷面成绩、参与教学的表现、平时成绩,建议将三者的比例设置为4:4:2,其中卷面成绩来源于考试情况,平时成绩来源于学生出勤情况,而“参与教学的表现”则主要由学生互评和自评产生,这样也可增加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的同辈比较,增强相互学习和竞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也更利于教师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刘熠 单位:江汉大学商学院

会计学论文范文:提升国内文化软实力的会计学路径

摘要:在当前文化经济发展势头较迅猛的条件下,国家应着手编制中国首份地方文化资产负债表,再在各地基础上,编制首份国家文化资产负债表,为建设文化强国奠定基础。本文从文化资源现状及文化资产负债表要素界定入手,深入分析文化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理论基础,并从文化经济角度强调其编制的重要性,为文化管理、文化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供会计学路径。

关键词:文化资产负债表;文化软实力;文化经济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不能止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甚或“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财富之梦,而必须追求在此基础之上的文化梦,唯有文化能够真正让中国圆梦。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文化强国梦实现的必要基础,但就目前来看,我国文化软实力还有待提高。对于国内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还未得到充分地重视,国内文化经济发展链条尚未全面简称,还有很大提高空间。尤其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以此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离任审计,借鉴这一思路,同样可以编制地方文化资产负债表,再编制国家文化资产负债表,强化我国对文化的重视,在编制的同时,也有助于定位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文化经济,为实现文化强国梦添能助力。

一、国内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房地产事业的大热,引发了大规模的开发热潮,狂热的开发商通常会将整片地区夷为平地,代之以高层公寓和写字楼,而其中有些地方原先到处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虽然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中国历史文化建筑和文化集群也遭到致命性地破坏。除城镇化过快和过度商业开发之外,地方政府盲目求追政绩、文化保护缺乏专家支持等因素也对文化的破坏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当然,人们自身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也有待提高,比如:游客在故宫文物铜缸刻字,诸如此类事件对文化的破坏也不容小觑。此番种种,都显示着需要有强有力的文化监督、文化传承、文化管理和文化保护,而文化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就是上述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文化资产负债表要素解析

(一)文化资产负债表的定义

文化资产负债表应当满足“文化资产=文化负债+文化权益”这一恒等式。总体而言,文化资产负债表与企业会计报表体系中的资产负债表有着本质上的相似性,是一国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对文化资源的权利义务状态,可以看成是某一特定时点地方主体对所拥有的文化价值和所承担的文化责任所拍的一张“快照”。

(二)文化资产负债表要素核算的理论基础

文化价值理论、文化多元理论和文化产权理论是文化资产价值核算的基础和前提。第一、文化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表现是市场经济中必要回答的文化经济的基本问题,在传统国民核算中针对文化资产并未有相关明确的条款及核算方法,文化价值理论能合理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资产的核算问题,对文化价值进行合理评估,为文化资产核算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由于文化多元性的特点,使得各地的文化资产呈现分布不均、价值差异大等形式,使各地文化资产的评估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但正是文化的多元创造了各地文化的独特性,为各地针对性地发展特色文化经济,推进特色文化企业“走出去”提供内在基础。第三、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制度和管理制度是编制文化资产负债表的制度基础,产权理论明确特色文化为谁所有,明晰文化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对文化资产负债表确认范围提供制度上的规定,同时为文化资产核算和评估奠定基础;文化保护制度和管理制度对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到文化产品的开发、文化服务的提供等文化经济链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保护地方文化权益,为地方文化资产负债表信息披露奠定制度基础。

(三)文化资产负债表要素的概念剖析

第一、文化资产主要分两类: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其中,有形文化指第一类文化中的物质文化,由于这类文化存在外在的具体表现形式,故而将之划分为有形文化。无形文化指第一类文化中的智能文化和第二类文化,因为这些文化存在一个共同特质,即无形性,靠肉眼无法识别,必须借助外在实体才能反映其价值形式。第二、文化负债是指因为过去的某些事件导致地方文化价值存在负增长,对地方文化价值造成负面效应,由整个社会共同承担的负债。第三、文化权益指当地历史传承、当地新产生或由外界引进并形成一定程度社会影响的,是文化资产扣除文化负债后,由当地人民共有,对非该地人民有明显排斥性的文化资源。

三、编制文化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助于坚实地方文化经济发展的基础

文化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建立在对当地文化全面细致了解基础之上的,对于摸清地方文化经济规律有很大帮助。第一、其编制是对地方文化建设的一大警醒,督促人们要破除束缚人们手脚的僵化教条和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克服“经济富裕、文化贫穷”的状况,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发展特色文化经济,不仅弘扬了地方文化,同时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比如:江苏无锡宜兴深入发展其紫砂文化,不仅将其紫砂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旅游,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旅游经济,形成紫砂文化产业链;第二、文化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要建立在良好的文化管理资产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之上,要注重运用金融、财税等市场手段,提高文化产业、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要大力推动民办文化事业、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文化企业的发展。

(二)有助于理清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主次

由于文化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对各地文化的保护更应因地制宜,不可一概而论。编制文化资产负债表,有助于理清各地当地文化遗产、文化脉络,分清各地文化重要性,借助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重点发展优势文化资源,当然也要拉动文化弱势产业的发展,为国家顶层设计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呼吁为地方优势文化企业走出去搭建国际市场信息平台,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各地文化资源的保护及传承工作提供实施基础。

(三)文化资产负债表是推进文化强国的前提

研究表明:交际者与熟识的人交际时容易捕捉到对方的行为模式和文化身份,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但与陌生人交际时往往不易捉摸出对方的行为方式和文化归属,产生焦虑和防范心理,因为对方的行为频频出乎意料,与其预期的规范和日常惯例迥然不同。可见,我国可借助文化资产负债表,塑造文化强国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当有清楚的文化资产和负债清单,对文化有本质清晰的认识后,在国际文化交际和贸易角度,重塑文化中介人的职责,缓解各国在国际交往中因文化有异而产生的冲突,达到跨文化认同。这种跨文化的认同为我国在国际上进行文化身份管理,对交际双方作系统性文化调整,消除排斥性认同,吸纳新的文化元素、不停回归自我,将文化融入人类共同体中提供前提。通过编制地方文化资产负债表,再到编制国家文化资产负债表,不仅是对我国五千年文明的梳理,对本国文化资源的清晰认识,更为我国对外进行文化交流、传播中华灿烂文化提供清晰脉络。

作者:张雪娇

会计学论文范文:会计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以安顺学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从培养方案、师资力量、教材针对性、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对《会计学基础》课程实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关解决路径。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会计学基础;实践教学

1《会计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安顺学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房产专业)创办于2013年,至今仅有三年多的时间,从通过学生和任课教师访谈,笔者得知,该专业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提高。《会计学基础》课程作为房产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方面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后期学习《工程经济学》、《建筑工程概预算》等课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重要的意义(简冠群、岳世忠2016)。而经过对137名完成该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对于会计实践教学的需求非常大,85.7%的学生认为会计实践课程十分重要,有必要进行会计实践的学习,但67%的学生却表示未曾参与会计实践学习,并且对会计实践课程缺乏充分了解。

2《会计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学生在该课程课堂上学到的都是关于会计的理论知识,即使有相关的习题练习,也是多着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难以得到提高,这样的培养方式和教学效果显然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违背。经过分析,具体原因如下:

2.1培养方案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代静、许波2013),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缺乏对于《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实践学时规定和相关实践教学的安排。这门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总学时数是54,而且是全理论教学,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

2.2该课程“双师型”教师相对缺乏

“会计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简冠群、岳世忠2016)。而实际的情况是该课程目前的三名任课教师中,都缺乏在房地产企业从事相关财务工作的经历,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时也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安顺学院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措施与考核制度也相对欠缺,从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扩大与质量的提高。

2.3教材的专业针对性有待提高

目前该专业学生所使用会计教材几乎都是会计专业学生所使用的基础会计教材,与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方面的业务缺乏紧密联系。以复式记账法的应用为例,这几本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对于该知识的讲解几乎都围绕着制造业企业的业务展开,并没有针对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相关业务。由于所使用教材的专业针对性相对较弱,即使按照基础会计教材内容进行会计实践操作教学,对学生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也相对有限。

2.4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目前该课程的授课以讲授为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如果教师在对会计实践方面的知识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软件的使用进行传授时依然采用讲授法,其教学效果远不如指导学生进行模拟的会计凭证填制和实际的会计软件操作。而事实是教师在教授这两个重要的知识点时采用的就是这种以讲授为主的方式。除此之外,该课程的案例教学也相对缺乏,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于会计相关实践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会计案例教学通常来源于会计与理财工作的典型素材,是会计与理财实际活动的仿真和模拟(姜旭2016),而且会计案例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刘婷2007)。

3《会计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3.1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的相关要求和规定

首先,调整该课程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比例。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减少理论教学学时。笔者从学生和相关专业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中得知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的比例为1:2相对合理,即18个实践学时和36个理论学时。其次,可以将学生在会计方面实践能力的培养列入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并且要求明确,以此为教师备课与课程计划的安排提供依据。

3.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可以从学院层面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尤其房地产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并且要求教师将自己在企业挂职锻炼的经验和体会在教研室活动中进行分享,进一步深化教师自身对于会计实践相关知识的认识,从而促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更好从实际出发,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可以从学校层面完善“双师型”教师的激励与考核制度。采取相关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往“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在考核制度中应明确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且针对“双师型”教师所做的贡献和自身所取得的进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考核,对于贡献突出或者进步较大的“双师型”教师进行奖励,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业务提升的积极性。

3.3组织教师自编针对性强的教材

学院可以成立专门的教材编写小组,到房地产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需求,编写适合于本专业学生的《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材。教材中关于会计的相关知识应更多的围绕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务展开。同时,教材编写小组还可以编订专门的房地产企业会计实际操作教程,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4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而非单纯的“老师讲授,同学记录”。尤其对于一些需要实际操作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对于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其次,教师应更多的采用案例教学,即以企业或相关单位的实际素材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作者:钱静 邓增强 王菊 单位:安顺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会计学论文范文: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摘要:会计学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解了会计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总体理解难度不大,但作为初学者,如何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基本财务问题,这需要教师讲解时推敲教学方法,关注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习效率基础。

关键词:会计学基础;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案例教学;财务模拟

《会计学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很多本科、专科院校管理学院、商学院众多专业在第一学年设置了该课程,《会计学基础》属于专业基础课,相对简单,但如何让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理论,解决基本财务问题,须引起教学人员思考和重视。

一、重视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材的选择,笔者认为应尽量选择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会计准则伴随经济的发展,业务的变化适时变更,权威出版社的教材对内容更新相对严格。教材编写层次清晰,说理透彻,案例经典,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会计学基础》从企业出发,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阐述了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讲解时紧扣教材,适当拓展。如“借贷记账”法的理解。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借贷仅为记账符号,增加或减少的方向决定于账户性质。只须记忆资产类账户借方增加贷方减少,余下五类账户无须强记。基于会计恒等式和借贷记账原理,理解如下:经济业务发生时会导致会计等式两侧同增或同减,总量增加或减少;或一侧一增一减,总量不变。如资产增加会导致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借方表示增加,故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贷方表示增加,由此,负债、所有者权益借方表示减少。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可能导致资产等额增加,资产借方表示增加,则收入的增加应记入贷方。同理,费用发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可能导致资产等额减少,资产减少在贷方,故费用增加在借方。如:所得税费用。会计学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当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及处理。应纳税所得额是当期应交所得税确认的前提,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可能涉及税前利润的调整,有些事项的发生降低了税前利润,有些事项的发生增加了税前利润,按会计准则对这些会计事项应纳税调整,如罚款,捐赠、超出范围的业务费、国债利息收入等,虽然《会计学基础》对税前利润的调整未作要求,但讲解时可适当补充。如: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国家为鼓励产品对外销售,拉动需求,对销往国外的商品采用零增值税,对境外销售时不考虑增值税销项税,笔者认为讲解时可适当介绍。讲解顺序不必过于拘泥。笔者认为账务处理程序这一章节可作为总结性章节,当学生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内容充分了解掌握后,再学习该章节内容水到渠成。再如,在讲解会计等式时可结合某公司财务报表,既解释会计恒等式的原理,学生对财务报表又有了感性认识,案例真实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内容讲解前后贯通效果更好。

二、重视教学方法推敲和选择

教学与实践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校外实习期间,部分同学反映不能学以致用,不能胜任专业相关工作。故笔者认为教学不能停留于纸上谈兵,理论+模拟的教学方法值得学习推广。理论教学应重视案例分析、比较分析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注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1.案例分析。如:对应收账款的认识。“应收账款”是企业交易时未结算而形成的一项权利,将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为企业一项流动资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能高估资产,所以应对“应收账款”提坏账准备,原则:少提就补多提则冲。例:某企业对应收账款提坏账,提取比例为3%,2012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00万元,2013年4月3日,实际发生坏账2万元,201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0万元,2014年2月10日,2013年4月已确认的坏账2万元又收回存入银行,201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100万元,试对该企业的坏账进行账务处理。解答:2012年末,该企业应收账款余额100万元,按比例提取坏账准备3万元,2013年4月实际发生坏账2万元,处理时冲减坏账准备2万元,坏账准备数为1万元,201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80万元,按比例应提取坏账准备2.4万元,该企业已提取1万元,故2013年末应补提1.4万元,2014年2月,原已确认的坏账2万元又收回,为恢复债务人的信誉,增加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坏账准备总额4.4万元,2014年末,企业应收账款余额100万元,按比例确认坏账准备3万元,已确认4.4万元,故冲回1.4万元。2.比较分析。(1)预提和预付,预提和计提,两组概念区别。预提是受益在先支付在后,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因此预提可用“其他应付款”、“应付利息”账户。预付与预提相反,预付为支付在先受益在后,可用“预付账款”或“长期待摊费用”账户。计提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提取,如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按一定比例提取,而预提则不需要。(2)生产成本、主营业务成本的区别。前者属于成本类账户,后者属于损益类账户,前者核算未完工产品或已完工但尚未验收入库产品发生的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也包括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借方表示实际发生数,贷方表示完工产品经验收入库,由生产成本转入库存商品,如有借方余额,表示仍有未完工入库的产品,该账户不影响当期损益。只有当库存商品售出才影响损益,计入主营业务成本,该账户损益类账户,借方表示当期费用增加,贷方表示期末结转损益,由主营业务成本转入本年利润,损益类账户期末无余额。(3)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属资产类账户,预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属负债类账户,四种账户属于往来账户。应收账款账户,一般余额在借方,如果余额在贷方,有预收的性质;预收账款账户,一般余额在贷方,如果余额在借方,有应收的性质,故资产负债表编制时,有些报表项目应按明细账户的余额计算填列,如:应收账款报表项目=应收账款借方余额+预收账款借方余额-坏账准备。预收款、项应付账、款预付款填列原理同此。(4)报表项目和会计科目。要区分这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有些会计科目与报表项目名称不同,有些名称相同但内容不完全一致,如存货属于报表项目,而非会计科目,它包含的内容较多,难以记忆,实质为存货用于直接销售或间接销售(耗用后形成产品再销售,如原材料,低质易耗品),故工程物资不是存货,采用排除法记忆更容易。再如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是报表项目,会计科目亦有固定资产,报表中的固定资产是固定资产净值,是固定资产原价抵减备抵科目后的余额。3.理论+实践教学模式。“48+12模式”,即48课时理论教学,12课时上机模拟操作。目前多数高校结合理论教学开设财务会计模拟课程,通过实践帮助同学理论联系实际。如金蝶ERP财务模块,有日常账务的会计处理及简单财务报表的编制,工资的分配,固定资产的处理等内容。日常账务处理包括记账凭证的编制,审核、过账;往来业务核销;期末调汇;结转期末损益。通过报表编制,同学初步懂得如何检查报表数据,懂得错账的查找;工资费用如何计算,由哪些部门承担,应计入的会计科目;固定资产的形成、减少、折旧等,通过模拟同学对其认识会进一步深入;通过财务软件的实习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掌握。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财务软件的运用将得到迅速推广,一个合格的财务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更需要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了解财务软件的原理,熟练运用软件解决财务问题,为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奠定基础。4.增设自主学习环节。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查阅文献、探讨、辩论对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助推作用。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确认上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加拿大等其他国家会计准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对比的方式学习,既拓宽了知识面又加深了记忆。鼓励学生博览文献,而非所有的问题等待老师解答。

作者:仓萍萍 童霞 单位:盐城工学院管理学院

会计学论文范文: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网络得到了快速普及,远程网络学习成为当前成人在职学习的主要方式。它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在学习时间、空间以及学习者等方面的局限性,充分发挥了远程网络教育学习时间和地点自由灵活、学习过程自主掌握的优势,是一种非常适合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教育教学新模式。随着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近年来开放教育会计学专科的入学人数受到了高职教育的巨大冲击,会计专业报名人数明显下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如从前,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乌海市开放教育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当前开放教育会计学(专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四点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开放教育;会计;改革

一、开放教育会计学(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适应性表现

(一)课程设置方面

开放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都是成人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教育有别于传统的普通和成人高等教育,入学门槛低,实行“宽进严出”和“完全学分制”的学习制度,学生在通过入学资格审验和入学水平测试后,即可注册取得学籍。在开放教育开办之初,受到了许多成人的欢迎。但是入学后学员发现,开放教育的办学思路和普通专科院校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从课程设置上来看,有许多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对于成人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的中央统设必修课有:英语Ⅰ(1)、英语Ⅰ(2)、经济数学基础12、西方经济学。虽然有中央电大的学习资源支持,地方电大还有老师进行辅导,但是,学员如果不能全程系统地进行学习,考试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二)课程资源建设方面

1.资源更新不及时目前,开放教育的网络资源内容相对比较丰富,可以分为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和地方电大三个层级。通常大多数的必修课程在中央电大网站上都有许多资源,主要分为“教学文件”“教学辅导”“IP课件”和“直播课堂”。从模块上来看,资源是比较全的,但是更新的速度太慢,以会计专业为例,2014年出台了新的准则,并对个别准则进行了修改,加上近两年“营改增”,需要更新的会计视频资源和理论课程资源其实是比较多的,涉及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1.2、会计电算化,可是这些课程的资源都没有进行更新,而纳税基础与实务课程根本就没有相应的教学资源。虽然个别老师会在自己负责的课程中更新相关的资源,但是省级电大和地方电大的开放教育平台通常都会转载中央电大在线的资源,特别是视频资源,如果中央电大资源更新不及时,就会造成整个电大系统从中央到地方资源的陈旧。2.视频资源设计不合理由于教学思路的陈旧,许多视频资源根本不符合课程教学的特点。如,会计电算化是一个教学员如何进行软件操作的课程,但是没有在任何一个教学视频中出现了如何进行操作的画面,只有老师在进行理论的讲解,即使有理论操作的讲解,在视频中也没有录制老师操作的过程,这种视频根本无法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以该课程的第四讲为例,截止到笔者写作时,该视频的点击量只有23136。作为资源,完全是一种浪费。

(三)教学手段方面

通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电大系统已经形成了学员学习主要利用文字教材,通过互联网,登录中央电大及各级电大远程在线教学平台,随时点播和下载网上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平时可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学习,相互提问、讨论和交流的一套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了随时可以进行学习的平台。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利用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学习成了新的手段,目前电大在这方面利用得还不够,应该及时研发学生端,方便学生在线学习。(四)考核环节方面目前,会计学(专科)专业大部分课程的考核都是用形考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的方式。个别课程完全通过平时成绩的考核来进行,如,会计电算化。考试加形成性考核这种考核方式结合了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从实际操作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几乎所有的形考作业都是通过纸质的作业来完成的,所有学员的题目都一样,那么学员抄袭的可能性就大大地增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搜索“电大形考作业答案”几个字,就会有589,000个搜索结果,其中不乏专门的平台和贴吧。这种情形下交上来的作业答案能否真实体现学员的平时学习状态,笔者表示怀疑。所以,对于形考作业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一)改革课程设置,侧重职业性教育

1.对课程的模块进行调整作为成人的学历教育,办学理念应该和普通专科的学历教育有所区别,应该侧重职业性方向,而不是理论研究型的教育。许多学员都是因为在工作岗位上发现自己的职业能力不足,所以报考了和自己职业相关的专业,可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许多的课程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而且又难学,加上工作压力大,没有合理安排时间,无法保证全部课程的学习时间,自然会选择只学习专业课,放弃学习统设公共基础课,或者干脆放弃考试或选择退学。英语Ⅰ(1)、英语Ⅰ(2)、经济数学基础12、西方经济学等课程,可以放到选修课的模块中让有需要的学员自行选择进行学习。会计和税法是密不可分的,会计许多业务的处理都要根据税法的有关要求进行业务处理,所以,纳税基础与实务课程应该作为必修课进行学习,而不是选修课。在必修课中设置了会计模拟实验,那么就没有必要在选修课中再设置会计操作实务,从专业规则说明的内容来看,这两门课程的内容差不多,没必要重复设置。2.增设专业课程的选修课会计专业的中级财务会计1,2主要是针对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的业务核算来讲解《企业会计准则》。对于金融企业、房地产企业、酒店业、保险业、农业等其他行业的业务处理没有进行具体的讲解。另外,在现行的会计制度中还有《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的规定和《企业会计准则》有一定的差异。对于成人学员来说,工作单位的性质会决定他希望学习的内容,所以其他行业的会计核算和小企业会计核算的课程也应该适当开设,可以开设到专业选修课中,以增加对学员的吸引力,使其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加大网络资源建设力度

1.加快网络资源的更新速度由于中央电大负责的资源比较多,又受到所有省级和地方电大的关注,所以课程建设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任务也比较重。特别是视频资源的建设比较耗费时间,更新起来难度较大。所以,在资源更新方面,可以委托电大系统内的知名老师合作完成,由中央电大提出整体的思路和方案供制作老师参考,经过讨论后再制作相应的资源。根据会计准则和税法有关规定的变更,及时对相应的资源进行调整,录制相应课程的新资源,上传到中央电大网站。由于电大系统执行的是老师导学的思路,所以视频资源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仅局限于部分章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员来说,自学的困难比较大,如果没有时间参加面试辅导,网络视频教学就成了最佳的选择,所以应该将所有章节的内容录制成课件进行上传,特别是核心课程。对于更新的相关法规,任课教师要及时在课程网站上,并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链接到课程网站上,对于历届考试的原题应该及时上传至网站,以供学员复习备考。2.增加实践操作视频目前,在会计专业没有一个教学视频是针对实际操作的,全部都是理论讲解,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特别是对于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纳税基础与实务这样的课程来说,实践操作的视频讲解非常重要。对于这些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录像,可以结合实物进行讲解,近年来随着录屏软件和手机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微课的制作已经成了很多高校制作教学录像的重要手段,电大系统的视频资源同样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录制,可以将冗长的章节录制成短小的独立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一定会大大提升。

(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手段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电大系统可以推出自己的手机和平板专用的学习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学员交费后可以在线学习,或下载资源到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学习,也可以在线留言提问,24小时内会有专人负责回答相应的问题,并利用微信公众号各类资讯。这样可以方便学员随时学习,随时与任课教师沟通,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另外,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电大的开放教育,随时公布最新的教育理念和信息,增加开放教育的影响力。

(四)改革考核的方式和方法

1.调整部分课程的考核内容对于职业技能实训这门课程的考核,应该将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而不是简单地对理论知识进行重复的考核,可以在题库中将实际工作中常发生的案例作为题目进行考核,将描述类的考试题目变为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各种原始凭证,然后让学员根据经济业务做成职业判断,然后进行业务处理,这才是真正的职业技能训练。对于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这类课程,应该以考核计算题为主,舍去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这样的题型。2.改变形考作业的形式由于目前纸质版的形考作业抄袭现象严重,我们应该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好题库,让学员在线做作业,同样应该开发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作业端。这样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习题供学员进行在线练习,还可以了解学员的在线学习时间,通过设置答题的时间期限,让学员主动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作业,同时还能杜绝学员相互抄袭的现象,督促其自学。

作者:李洁 单位:乌海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学论文范文:谈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近些年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发展趋势,很多院校在不断的强化实践教学,会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本次转型中也应该做出一些改变。本文分析了目前民办本科院校中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在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学基础》教学和学习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基础

近两年,国家教育部一直在推行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应用型本科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现阶段一般包括所有的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录取院校。民办本科院校一般都是在本科第三批录取,所以不难看出民办本科院校是本次转型的主力军。作为一名民办三本院校的会计学教师,我结合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核心思想以及近些年的教学经验对现阶段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革措施做了如下思考。

1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不合理

对于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基础薄弱是一个普遍问题。《会计学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设置在大二上期或下期,从课程基础上来看,基本上只有《西方经济学》作为支撑,而《经济法》基本上是安排在《会计学基础》的同期或者之后,加之很多非经管专业培养方案中没有《税法》这门课,所以学生在《经济法》及《税法》方面的基础特别薄弱,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处。此外,在教学内容方面也不尽合理,《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作为会计的入门课程更多的侧重于会计的基础理论和业务核算,而对学生日后工作当中最有可能用到的会计报表的分析利用讲解的很少。

1.2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大部分民办高校建校时间都较短,招聘的大多是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这些教师基本上只有理论基础,缺少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经验,这就为实践教学带来了困难。除了教师之外,实践教学的另一个障碍是实验室建设水平落后,由于民办院校缺乏国家相应的资金支持,再加上学校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计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所以很多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只有理论课,很少或几乎没有实践课,学生几乎接触不到上机操作和沙盘实验,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简单的手工操作。

1.3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前面已经说过《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侧重于会计的基础理论和业务核算,尤其是课程的前面几个章节,理论性较强,很多学生反应这些理论比较抽象,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而作为教师,讲授理论一般采用的是传统的填鸭式的讲授法,所以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

2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措施

2.1完善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考虑适当的把一些基础课程比如《经济法》、《经济学》放在《会计学基础》课程的上一个学期开设,使学生在学习会计学基础相应的知识储备作为基础。在教学内容方面,尽量减少原理性的理论,突出应用,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在教材的选取方面也应该选择实用性较强的教材,缩减基本理论和报表的形成部分内容,增加会计报表的分析利用和管理会计的相关内容,必要时可以自行组织编写适合非会计专业学习的《会计学基础》教材。

2.2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在教师招聘中倾向于招聘有相关行业经验的教师,另一方面提供机会让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此外可以多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讲座及业务培训,以此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其次,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众所周知民办院校大多是在本科三批次录取学生,分数在本科类院校中相对较低,所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比一本、二本院校低一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有所不足,所以着力打造应用型人才才是民办院校的出路所在。尽管资金有限,也应该尽可能的增加部分实训设施,比如购买会计电算化软件,搜集企业真实业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完成整个公司的业务核算,包括报表的分析利用,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去校企合作单位参观或者短期的业务实习。

2.3充实教学方法和手段

会计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是专业性强、实践操作性强,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面临课程少、学时少、教学资源不够充分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想要达到语气的教学效果就要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所改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过程的难度。笔者认为,相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来说,非会计专业的课堂上可以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讲授的同时多结合案例、联系实际让生涩的知识变得易懂。在教学手段上,适当将抽象理论转化为感性认识,增加直观印象,降低学习难度。比如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文字、动画、图表、视频等结合起来,生动形象的将凭证编制、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些枯燥的内容全过程演示出来,达到简单易懂的目的。

作者:张璐 单位:新乡医学院 三全学院

会计学论文范文:高职院校会计学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向着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型方面转变。本文针对会计技能大赛中折射出的会计学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出了合理性的“以赛带练”教学模式及其实施路径,旨在通过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来提高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会计学课程;以赛带练;教学模式

1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折射出来的会计学课程教学问题

1.1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及内容设置不合理

第一,课程的开设及内容的设置缺乏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由于我国高职院校起步较晚,发展教慢,因此在课程设置及内容开设方面往往都会借鉴本科院校的同类专业课程体系,甚至部分的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方面基本是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我们知道,我国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是有区别的。本科院校是以学术型和研究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而高职院校的定位是以培养实用性、技能性人才为目标的。由于二者在目标定位上就存在着差异性,那么高职院校如果按照本科院校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的开设及内容设置,那就必然会偏离其培养目标,而使得高职教育缺乏其应有的教育教学特色。第二,课程得开设及内容得设置方面也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去向。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会计主干课程的开设基本上还是以工业企业为例,而其他行业的会计知识只是作为辅助课程来进行讲授。根据我们的实际调查了解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以后,80%以上是分布在中小型商业、服务行业及其他第三产业的企业工作。所以,基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所学到的课程内容与就业后所需知识的需要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致使很多学生在工作后感觉到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要求差距较大,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2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不能到位

根据我们的实地考察和大量调查,结果了解到90%以上的高职院校学生只能利用毕业的实践实习段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学生的实践实习必须要在单位的财务部门或相关专业岗位才可以实习到有关的专业知识,而财务部门的工作或相关专业岗位的特殊性又决定了一般不愿意让实习学生直接参与相关专业部门的核算工作流程,因此,毕业实践实习的这个环节并不能够满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实习教学要求。而实践实习能力的培养,更多还得依靠我们校内的实训场所来进行解决,这种现象是当今各类高职院校无法回避的实际情况。另外,通过近几年的全国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情况来看,也可以证实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在实际的动手能力方面是很薄弱的,这与老师在平时教学当中,让学生缺乏相关专业真正的实际训练是息息相关的。虽然很多学校开设了《会计综合模拟》实践课程,但由于在教学过程当中,缺乏完全仿真的会计实训基地及真实的会计实训资料,学生只能在教室里简单地看看及练习相关会计业务,而不能真正模拟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结果使得学生对整个会计的实务操作只能是一知半解。

1.3高职院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

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和评价方面,高职院校的大多数课程还是以传统的考试方式为主,而实用性强、新颖性高的考试模式比较欠缺。这样的考核和评价,只能使得学生以背理论知识为主,而忽视了实际的操作动手能力培养。1.4高职院校缺乏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目前,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虽然人数在数量上来说是不断增长的,但实际上,大多数的教师只是考取了一个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而并没有真正的从事实际工作的经历和经验。所以,大多数的相关专业实训课程依然是教师参考各种版本的理论教材进行讲解,使实训课程演变成为会计理论知识的综合练习课,而多数的实训课程更是流于形式,这样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是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

2高职院校“以赛带练”教学模式及其实施成效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主要是通过看书、做作业来掌握相关知识,最后通过理论考试来评定成绩,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与行业所需知识的有机结合。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在教学模式上要进行大胆地创新和深层的改革。基于高职院校的现状,我们认为,“以赛代练”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明显的效果。所谓“以赛代练”的教学模式,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带动和促进学生技能训练及实践能力的提升。而山西金融职业学院会计系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会计系鉴证国家、省级或行业等各种规范式的会计职业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代练”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利用多层次的技能比赛,有力地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体如下:一是针对点钞技术、小键盘录入、翻打传票、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以宿舍为单位、以班级为单位、以系部为单位开展个人形式的单项技能比赛及小组形式的单项技能比赛和综合比赛;二是针对会计专业不同岗位课程的实训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会计岗位技能比赛;三是针对会计综合模拟、沙盘模拟、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ERP及其应用等混岗实训课程的要求,以小组及班级为单位组织趣味性的会计比赛,这样边赛边练、以赛带练,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获得了很好的收效。成果如下:在2012、2013、2014年、2015年、2016年全省高职高专会计技能大赛团体赛中连续荣获省级一等奖、国家二等奖;在2013、2014年全国大学生银行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等;在2016年第十届“新道杯”会计人才技能大赛山西省赛区荣获第一名,国家二等奖。实践证明,“以赛代练”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成效:第一,有助于高职院校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近几年来,各种竞赛中所体现出的对选手实际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要求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而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具有现代化教育的思想和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必须注重素质教育、开放教育和能力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教育教学的理念才能得到全面提高,才能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培养出的学生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第二,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技能大赛离不开教师的辅导,参赛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首先对辅导教师要有很高的要求。辅导教师不但要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提升理论教学水平的同时更加强化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为此,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适应时展的合格人才。第三,有助于推动专业方向与课程内容的建设。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以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建设、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是可以借鉴各种大赛项目的,因为各项大赛内容设置及技能要求是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所需的专业知识、内容的深度以及职业能力的要求。

3高职院校“以赛代练”教学模式对深化会计学课程改革的启发

3.1高职院校会计学课程理论教学体系的深化改革

(1)设置突出的实用型课程,力推特色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将“强能力、高素质”作为核心目标。首先,在课程设置及内容修订中要注重增加实训类课程和实践性强的课程及内容比例,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运用会计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及处理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更要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会计学理论教学结构和内容的整体认识,初步形成会计学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其次,要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和毕业实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高职院校学生适应社会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整合课程所需内容,调整课程架构体系。高职院校在会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所教授的内容重复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必须合并和压缩相关专业的课程内容,克服专业课程间的内容重复。同时依据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增加一些新兴的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网络会计、网上贸易实务、财务软件应用、外贸企业会计、营销策划等,使学生所学的会计学知识能紧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实现知识结构多元化的、多层次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3)改进教学教授方法,提升教育教学系统内容。高职院校应推进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性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兴趣性、积极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型能力。比如,教师提出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理论和应用问题,让学生查阅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充分讨论思考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耐心的指导和系统的总结,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职业判断思辨能力、处理问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3.2高职院校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1)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方位来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深化改革,应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此次改革的重点内容,构建包括规章制度设施、师资队伍建设和资金管理使用三方面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育教学保障体系;制定和完善与学生科研活动、社团活动、、创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企合作等相关的政策。此外,依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目标层次进行定位,分别设立创新目标、创新活动、创新实践三个模块,而分层次、分模块化的创新培育方式,可以为高职院校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和实现路径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2)广泛地全方位进行会计学课程教学的综合实践。第一,通过模拟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岗位的案例进行实战,再结合对企业的实地调查研究,开展形式多样的“工学结合”教学方式。会计学课程教学综合实践区别于会计学专业各门课程的传统单项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具体要求:在每学期的期末,利用两周至3周的时间给学生集中进行各项目实训,将会计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同时在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典型案例实训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进行实地观察和调研学习。学生按小组为单位进行分配,将其安排到一至两家企业进行全过程的实践实习学习。此外,教师还应在学生进行实践实习学习过程中积极地给予必要的学习指导,这样便于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分析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自主解决相关专业问题的能力。第二,通过顶岗实践实习,完成所学专业的实际化。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顶岗实践实习工作后,除对实践实习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后,应将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出实践性强的技术应用方案。在设计技术应用方案过程中,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应该更多的结合自身顶岗实践实习的实际工作。目的使得学生在设计技术应用方案过程中加深对企业会计实践实际工作的认知,并能够对所实践实习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全面的了解,针对发现的问题并能有效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以此来不断地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唐笑炯 单位: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会计学论文范文:案例分析在会计学基础的运用

【摘要】《会计学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大部分非财会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由于专业不同,教学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非财会管理类专业学生对会计学基础知识的需求也不同。采用传统的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本文试图通过案例分析式教学模式在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原理》中的运用,让非财会专业学生能在课堂中学有所用。

【关键词】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

《会计学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该学科主要教授会计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及核算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企业经济活动的核算,培养管理人员的会计素养,因此也是大部分非财会管理类专业会开设的一门课程。就笔者所在学校赣南师范大学而言,商学院七个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其他学院,如,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政治与法律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基础》课程。就此可以看出,《会计学基础》课程在帮助管理类专业学生掌握会计基本方法、将会计知识运用于本专业,提升管理素养有重要作用。

一、非财会管理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未与财会类专业作区分

目前,大部分高校非财会管理类专业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上并未作区分。财会类专业学生使用的会计学基础教材涵盖全面,理论深度较高,如笔者所在赣南师范大学,选用的教材是同济大学出版社,周京徽等主编的《会计学基础》一书。因为是基础课程,一般是经验丰富、理论层度较高的老师来授课。大部分院校非财会管理类学生也使用此类教材,教学内容也一样,没有结合本专业的特色设置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不理解该课程的作用及对本专业有何意义,学了基础原理,但是不知道如何与自己专业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教学目的混同

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目标是让本专业学生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和对象、任务,理解会计要素、科目和账户的相关理论和记账方法及具体运用,同时能够掌握会计凭证、账簿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最终能够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非财会管理类专业学习会计学基础的目的是能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对科目、账户有较深的了解,懂得运用凭证,能够看懂会计报表,并且根据各种报表能分析相应财务数据以为做管理工作而服务。从目的上来看,前者是站在培养专业财会人才的角度,侧重基础理论的讲解和培养实践运用的能力,为后面《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及《财务报表分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后者则是站在培养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侧重会计核算、会计报表的运用等知识的讲解,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管理工作岗位能看懂并运用财务会计报表打基础。目前,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的目的与财会专业教学有混同,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因授课对象的不同而改变教学目标,而是以同样的目标去讲解会计学基础知识。易造成非财会专业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同时由于学习内容较多没有重点,慢慢失去兴趣。

(三)教学方法单一

因教学内容没有与财会类专业相区别,教授该课程的老师也一般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按照章节,先讲述会计的概念、基本原理,到后面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为主,介绍企业资金运动各阶段的会计核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有调动学生学习会计学基础的积极性,会计学里大量专业术语令其觉得与本专业没有联系,很多非财会专业学生认为会计学基础是枯燥的、无用的。

二、案例分析式教学模式在非财会专业

《会计学基础》课程中运用设想案例分析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是结合特定的教学目的,通过相关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在此过程实现特定内容的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以致用。

(一)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本专业

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应有针对性。如,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会计学基础,应假设在物流公司的情景之下学习,酒店管理专业学习会计学基础,应当假定在酒店财务会计工作情景之下,而不是一味的按照大部分会计学基础课本以工业、制造企业为学习背景。同时,应将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加入到教学内容中来。

(二)区分教学目的

在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中,设置以实用为原则的教学目的。站在培养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教学。不应要求该类学生掌握过多、多深的会计学知识,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能运用会计知识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例如将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纳入课程学习,让学生知道报表中每一项内容所代表的意思,并能通过专业的方法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服务于管理工作。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学目的发生了变更,一些较为复杂的会计问题可以不在教授,注重基础和实用。

(三)课堂上采取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

授课教师应提前做好准备,按照不同的专业设计好不同的教案。课堂讲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基础理论讲授阶段,二是会计核算讲授阶段,三是实践阶段,四是运用报表阶段。其中,从第二阶段开始,课堂上要有与本专业相关内容的大量案例。将学生分为小组,教师上课先介绍基本核算方法,之后由学生小组讨论具体案例的解答。例如,在学企业资金筹集阶段的会计核算时,先由老师介绍资金筹集的流程,简单讲解下核算。随后,通过企业资金筹集的案例,比如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会计学基础课堂里,给学生如下案例:有一家即将成立的酒店,需要筹集资金,让学生分组讨论怎么筹集资金比较有效,同时资金的比例怎么安排,资金筹集到了之后,会计上怎么处理等问题。讨论之后,让小组派代表公布方案和会计核算的内容。此种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感到会计学能辅助其本专业的学习,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兴趣。

作者:李楠 单位:赣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会计学论文范文: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受到教学管理模式、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会计专业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综合能力较差,在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专业会计;课程教学;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专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会计专业设计不合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缺乏实际的实践教学和培训,导致整体教学素质不高,影响学生以后毕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作为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会计专业特点,制定完善的专业教学计划,丰富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专业问题,提升会计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为学生以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导致会计学课程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分别展开论述。

(一)整体教学素质不高

高校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既要履行自身的教育职责,又要受到条件相对落后的制约,教学进修培训机会较少,很难提升会计教学水平,影响到会计教学质量。1.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不断发展。但是在一些学校,会计教师安于现状,对大纲会计的要求,照本宣科,没有进行创新,导致会计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出学生进行会计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采用经验教学的方式,对会计教学无法进行有效的创新,影响到会计教学的质量。另外,缺乏优秀的会计教师人才,师资力量不够,很难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教学产生不利影响。2.教学模式落后。在实际过程中,高校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不同学生会计水平的参差不齐,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会降低教学质量,导致有的学生像其他学生一样进行听课,但是到实际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有的会计教师,没有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耐性,课程设置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只能凭借想象进行,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感到十分困难,使得会计内容空洞无物,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二)不重视实践教学

对会计教学而言,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只重视学生的理论教学,缺少基本的课程实践环节,学生实践环节断档。会计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会计理论教学如此,会计实践活动也应如此。会计专业课程在理论课结束后,缺少为巩固会计理论知识而进行的课程实践环节,使学生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无法与会计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兴趣,也加大了集中实践活动的难度,学生往往学到后面忘了前面、眼高手低,动手能力较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院系基本上设置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但实际教学中往往利用率过低,很多教学设备配置不全、实验教材落后、实践指导教师缺乏或知识单一等,无法真正发挥会计模拟实验室的作用,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缺乏具体指导性

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会计教学指导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计专业教师制定了很多条条框框,学生只能按照这种模式进行会计学习,无法培养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第二,采用放羊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对学生提纲编写指导不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会计专业的特点,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但是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影响,会计专业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一的指导,只能从大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导致很多学生跟不上课堂进度,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这对教师会计专业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第四,会计专业教师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指导方法落后,没有认识到会计专业教学的特殊性,没有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要求学生必要按照考试要求进行学习,这种传统的指导方法,更多的是借鉴以往的教学经验,导致指导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做好专业会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在实际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重视学生的基础课程的教学,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就针对如何做好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展开论述。

(一)采用行动教学模式

在进行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设计上,要控制好整个教学过程,把实际的会计任务作为驱动力,分析影响会计教学各个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提升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教师要坚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比如在会计大小金额书写和点钞验钞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掺入到填制原始凭证这一环节中,加强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创建仿真的职业环境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最终是要走上社会岗位的。为了增强学生的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做好基本的理论教学以外,还要为学生创建仿真的职业环境。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严格按照企业布置会计部门格局,为教学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会计用品,提供真实的账单等资料,比如原始凭证,账簿报表等,实现会计教学与工作零距离对接,激发学生的学习会计的兴趣,提升会计教学的效果。另外,在每一个学期末期,教师要组织学生咨询会,对学生反映的普遍问题进行汇总和分析,为以后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为了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实训环节,提升学生基本技能,保证教学效率。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教学为辅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都是老师在教室里、课堂上进行授课,几乎没有在课堂外授课的,即使有,也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如有些教师在网络上进行授课,通过网络互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因出差在外或在外进行课题调研无法在教室里进行授课,不得已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授课。目前在教室里进行授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粉笔授课形式,即教师利用粉笔在黑板上将主要的授课内容书写上,然后针对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当然由于时间限制,书写的内容不会很多,主要还是靠讲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明显,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授课方式有其优点,即学生和教师基本能做到同步,该写的时候大家一起写,该听的时候一起听,协调性好,因此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二种是利用教室多媒体进行授课,老师将绝大多数授课内容拷到电脑上,通过幻灯片放映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减少了教师利用粉笔书写的时间,提高了效率;但也有一定的缺陷,即教师站在电脑后面针对幻灯片一张张讲解,而学生既要听还要书写笔记,有可能顾此失彼,使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程度降低,也有可能导致主次不分,该重点听的没有听,非重点内容可能听得很多,最终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综上所述,在进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丰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要。

作者: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