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学阅读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2-09-22 14:11:23

小学阅读教学

小学阅读教学例1

目前,很多小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量相对较少,甚至在课堂上也没有兴趣阅读,导致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基于此,笔者通过分析研究,从关注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准备阅读时间,可以提高学生能力。

一、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没有多少阅读的经验,在阅读体验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这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做好阅读指点,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也就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发挥好主体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与学生平等交流,通过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的阅读激情激发出来。如,在教学《爱护图书》时,让学生思考自己是否喜欢读书呢?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呢?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呢?让学生通过古人的读书历程了解读书的意义,让学生在读书中找到乐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在体会中更好去热爱书籍,保护书籍,防止把书乱堆乱放,随意损坏。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教师的空洞说教更为有效。因为课堂本来就是学生的课堂,要让学生对照自己提高认识,通过参与提高阅读兴趣。

二、多角度拓宽学生的阅读途径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创意朗读。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同的,读书的感触也是不同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阅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如,《走,我们大家植树去》,学生因为生活的环境和经历不同,阅读的感受和对植树的感觉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每年都会和父母一起植树,对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有一个比较真切的感受,而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可能没有这种感受,对植树的重要意义也不会有更好的理解。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一些质疑点,这也是精读的一个基本要求,如,《草船借箭》中为什么用“借”字而不用“骗”字呢?再如学到“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为什么用的是“抽”字而不用“长”字呢?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细节之处的思考,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深入阅读,从而为以后写作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朗读可以更好的训练阅读

在一定意义上说,朗读也是阅读,是阅读的一种手段。小学生相对缺乏阅读技巧,通过朗读正好培养语感,启迪智力,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要求学生自己多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朗读多遍才能有自己的感受,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的朗读中质疑,把不明白的地方标出来,让学生在班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探讨情况进行指导。当然,在整个朗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在朗读之后谈感受、谈想法,做到人人参与,多说多练,这样学生读书多了,自然也就会朗朗上口,提高阅读能力。

四、注重实践、张扬个性,培养个性化阅读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课前与学生之间开展一些启发性的谈话,创设一些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达到一种欲读不能的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这样再允许学生阅读时,学生会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感觉,然后通过学生的“讲”“写”“演”“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不断增强自己的感悟能力。如,在学习《燕子》时,要想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可以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告诉学生这是一种从南方回来的美丽小鸟,这种小鸟有多美多可爱呢?你们喜欢这样的小鸟吗?想不想对它们有更多的了解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什么是“光滑漂亮”?什么是“剪刀似的”?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美丽的词汇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给学生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生动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能力,而宽松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放下架子与学生融合到一起,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表演、竞赛和教学实践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也会让学生在阅读之后乐于交流,敢于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教师与学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如,在教学《忆江南》时,教师可以出示古诗,配上音乐和学生一起边朗读边想象,想象江南的风景图,想象“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风”“寺庙”“楼台烟雨”,想象江南的春景繁富,霏霏细雨,淡淡轻姻。这样学生在阅读完之后就会感受到江南的美景,甚至会非常向往。学生只有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才能把思维的空间无限放大,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诗境,达到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总之,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教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做到寓教于乐,在快乐中加强学生的阅读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潜心阅读,体会阅读的真正兴趣。这样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可以更好地展开想象理解阅读内容,同时教师还要发挥好组织、鼓励、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学阅读教学例2

新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不知不觉已经有十年了,它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们从观念和意识上有了极大的转变,强调以生为本,关注全体;重视教材解读,尊重文本价值取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但是走进课堂,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在教学行为上也浮现出一些问题令人困惑。课堂教学变热闹了,但重形式的多而重实效的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高了,但从语言文字的感悟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少了;学生学语文的渠道增多了,视野开阔,信息量大了,但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却越来越被忽视了……我想,这个矛盾不仅是我们还没有真正弄明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涵义,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没有寻找到阅读教学的平衡点。

1 读写结合,训练平衡

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等。为改变“读写分离”的局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很多老师提出要将练笔挤进阅读教学,体现“读写结合”。怎么理解“读写结合”中的“结合”呢?我认为不能单纯理解为阅读课上有“写”的练习就叫“读写结合”。真正的读写结合应该是阅读与写作训练的一体化,是阅读能力训练与习作能力训练的一种平衡。

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要抓住读和写的共同点进行训练。语文教学实际上是以阅读文章为主,将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语文综合活动。作为阅读教学,肯定要把文本“怎么写”的问题,放在一个至为重要的位置来加以对待。因为语文学习中,如果抽空了“言语形式”去教学,语文课就不能成其为语文课了。而写作之前的心理准备、材料准备、情感激发,都需要获得适当读的指导,需要老师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理解能力。教师必须搭好脚手架,把文本理解、语言训练、口语交际、写作指导等环节用老师最为擅长的手段、学生最容易消化的方法揉合在一起。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写中促进思维,在写中学会转化语言。在《鸟的天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以榕树(或鸟儿)的身份向人们介绍自己的生活。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融入课文,进入角色,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要逐步训练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更准确地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能从感性的材料中提炼观点,形成中心,从而为今后脱离范本,自我表达形成知性的判断。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执教《望月》一文时,把文本解读成三大板块――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从内容上分解成三大块后,王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出写法特色的不同――“江中月”有散文的味道,“诗中月”有诗歌的味道,“心中月”有童话的味道。同时,在品写法的时候,王老师利用作者赵丽宏的原话,再次提炼出读法――“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立足“阅读本位”。第二课时,王老师立足“写法本位”,主要引领学生探究作者是怎么写的,让生明白“江中月”部分作者按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的顺序写;先写景又写事,景物交融。其间,王老师还拓展了朱自清、贾平凹、斯妤的写月片段,引导学生品读赏析,然后让学生写自己心中的月,读写结合,把学生带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2 顺学而导,习得平衡

当前一些教师误解了“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的理念,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课堂上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整堂课学生信马由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教师把课堂时间,课堂主体全交给了学生,却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这样的教学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表面上是获得了学习的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教师的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增加灵活度,要在自主和主导之间寻找平衡点。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关键在教师的“导”。“导”的功用在于使学生知识情感自然连接,由学习知识到发展能力顺利过渡。所以,当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高于学生的现有认知时,教师的“铺路搭桥”就成了顺学而导的关键。

3 适度拓展,课内外平衡

小学阅读教学例3

学生智力发展的诊断研究表明,学生“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产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完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首先,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所谓数学交流是指数学信息接收、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狭义指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各类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无论从学习数学的角度还是使用数学的角度看,数学交流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学习书本上标准的数学语言,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其次,加强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可是,目前广大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教师上课就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地深入浅出地娓娓动听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课本,进行练习,之后总结、布置课后作业,仅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正是教师讲解精彩而仍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缺少阅读教科书的环节。美国着名数学教育家贝尔就数学教科书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数学教科书曾作过较为全面的论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成为现代数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探究活动总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主动学习的体现。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诱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唤起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全身心地投入探索新知的活动中。为了使学生积极、有效地阅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应创设一些新而有趣的问题情境,或是富有探索意识的悬念等,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了阅读教材的能力,产生了阅读教材的兴趣,唤起了求知欲望,并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从而自主地投入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 加强阅读指导,掌握阅读技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大多数学生缺乏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和习惯,即使阅读也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读不出要点,发现不了问题。此时,教师的阅读方法指导就很有必要。阅读前,可以先出示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阅读概念时要抓住关键词,弄清概念的含义;阅读定义、公式、图表时,要知道条件和结论是什么,要边读边思考,充分挖掘课本阐述的思想方法;阅读时要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边读教材边进行圈点勾画的习惯,边阅读边实践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阅读的需求,学会从教材中学习新知,从而使学生知道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有用的数学。

小学阅读教学例4

一、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方法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感觉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种:

1.导语设疑

例如,在执教《鸟的天堂》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就故弄玄虚地开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鸟的天堂》,但奇怪的是,这个‘鸟的天堂’却没有一只鸟,你说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探个究竟吧!”说完,学生已跃跃欲试,想探个究竟。

此外,还可以利用追问、反诘、幽默等手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借助多媒体

如在执教《松坊溪的冬天》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组松坊溪的雪景图。学生一看到如此雪白晶莹的白雪世界,如此变化多端的溪石,不禁“哇”叫出声来。我顺势问道:“松坊溪的冬天,怎么样?想不想去走走,看看?”学生被这神秘的白雪世界迷住了,迫不急待地翻开课文读起来。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溪石的美,溪石的可爱,又单独出示溪石的图片,让学生细细欣赏,再读句子时,溪石的特点已融进了学生向往的情怀,深情的赞美,随着声音流淌出来。

3.表演读、赛读

好动、好胜心强使得表演读和赛读成为了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起到难以想象的效果。

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此种方法适合于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如《小羊角辫》、《将相和》、《小珊迪》等。

赛读具有挑战性,可以个人赛、小组赛、男女赛,一般用于感情较浓、语言较美、需多次朗读的课文,也可以与表演读相结合。如男生读A部分,女生读B部分比,然后换过来比。

此外,在课堂上应不断变换朗读形式,如指名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齐读、轻声读、自由读、还可以引读,配乐读等等多种形式的交替使用。

二、把时间用在点子上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就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如:课文中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句子;修辞手法用得贴切、精妙的句子;对话、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句子;蕴含丰富、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句子;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的句子等内容就是教师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朗读指导的对象。

在对《鸟的天堂》一文进行朗读指导时,我就重点抓住其中的第8自然段和11、12自然段,其它自然段则一带而过。因为第8自然段作者运用了联想的修辞手法(区别见闻和联想是本单元的阅读重点),把大榕树描写得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最后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第11、12自然段,作者从鸟声、鸟影、“我们”的眼睛等几个方面进行描写、衬托,没有用一个“多”字,却明显地让人感觉到“鸟的天堂”里有数不清的鸟儿。与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所见所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训练也更有效,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三、此时无“言”胜有“言”

有一次,听一位年轻教师执教《雷雨》(人教版第四册)。在指导学生朗读“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一句时,问学生:“风这么大,该怎样读?”我当时一愣:二年级的学生该怎么回答呢?结果全班无一生能答。在评课时,我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建议教师给学生范读。结果第二次在平行班上课时,学生很快就领悟了。

小学阅读教学例5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比较欠缺,传统的教学仅以课本内容为主要的教学依据,只注重对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进行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阅读面比较窄。阅读形式较少,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阅读的形式单一,学生思维得不到发展,缺乏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要以学生阅读为教学的中心,首先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以多种阅读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读书,在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可以以课本为基础,在分析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逐渐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学习,不断扩展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储存量,通过自主参与的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创设教学情境,营造阅读氛围

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感染和带动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利用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乐于表达自己,积极地向大家分享阅读中的感受和真实的情感体验,接受其他同学的点评和意见,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鼓励学生多读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年龄和阅读能力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充分阅读课本内容后,教师还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课外读物,充分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分析和思考,摘取好的信息和内容,不断积累阅读信息,丰富课外知识,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养成在阅读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的习惯。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对知识的积累,产生知识的融合与提升以及情感的碰撞,还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鼓励学生阅读,在阅读中享受快乐,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拓展阅读范围,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小学阅读教学例6

阅读,一般是指看或者读别人写的文章。人类自从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了阅读活动。对于当今社会的人来说,阅读如同衣、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阅读,可以吸取人类几千年积累起来的文化知识,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可以凭借书本知识认识客观世界,不断扩展认识领域;可以吸收和传递文字信息,与他人交流与社会沟通。总之一个人的学习活动、认知活动、交际活动,都离不开阅读。

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识字、听话、说话、作文教学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着重于“理解”,是和说话、作文教学的不同点;着重于“书面语言”的理解是和培养听话能力的很大不同。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用的时间最多。阅读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的能否圆满实现,教学要求能否全面达到。我认为阅读教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教学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汉字是表意的文字,且有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多音字只有在词语中才能读准字音。例如《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葫芦。”其中的“谢”字,不是学生已知的“谢谢”的意思,而是指花“脱落”了。这里的“挂”字,也不是通常所说的把东西挂起来的意思,而是指“生长出”。识字的核心是准确理解字词的意思,建立词的概念。这样,才能牢固地建立起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才能做到随时积累和运用。而结合阅读来识字,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对于提高识字质量,促进语言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能力。阅读教学,凭借词、句、段、篇,着重进行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诚然、朗读、默读、思考等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但聆听别人是怎样理解的,彼此交流个人的理解,就离不开问答、讨论、口述等方式,必然使听说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而且逐步理解和积累词语,认识用句子表达思想感情的种种方式,了解作者是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怎样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并从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提高认识能力。

3.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学生阅读了教科书中的几百篇课文和自渎课文中的大量文章,了解了大千世界中形形的事物,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必将活跃思想,提高认识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4.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每篇课文都凭借着语言文字形式,负载着一定的思想内容。教学中如果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学生就能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及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并陶冶爱美的情操。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凭借阅读教材,主动地进行各项阅读基本功训练,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会阅读到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阅读的能力,同时智力得到发展,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的过程。

低年级儿童刚刚学习阅读,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比较低,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更是一片空白。在培养阅读能力上,低年级要做好打基础的工作。理解词、句是理解段、篇的基础,加之低年级课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学生理解了词句,也就大体理解了课文内容。因此,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以理解词、句为重点。同时从一年级起就应该重视朗读训练,把朗读作为训练的一个重要手段,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首先训练正确地读,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利,初读出感情。按大纲的要求,从二年级开始训练默读。要求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在培养理解能力和训练朗读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低年级培养的重点是专心和认真。

小学阅读教学例7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394-01

阅读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它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个性、提高人文素养等。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加强对阅读教学的认识,通过实践不断探索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强化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阅读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阅读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阅读是一个文字和情感交流转化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要对捕捉到的信息进行解码,又需要对阅读内容进行再次创造。因此,阅读教学不应该是英语知识的单向传递过程,而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阅读进行自主发现的探究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阅读是积累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主要途径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一门语言的广泛应用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脱离文化的语言是缺少情感和活力的。学生通过英语阅读,可以很好地获得大量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夯实了基础。此外,通过英语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打开视野,提升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3、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阅读是一种高雅的精神追求,在阅读过程中需要选取经典的文本和篇章,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对阅读的文章深入理解的过程中,可以不自觉地在文章与自身生活经验间构建链接,引发他们独特、个性化的理解与思考,从而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

二、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指导能力薄弱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自身能力的有无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而现阶段很多教师在面对阅读教学时,缺少有效的阅读指导能力、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语言知识教学,轻阅读技能培养。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而更多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单词和句型的分析上,而缺少对阅读文章的整体理解,更加缺少对学生在阅读技能上的培养。这种情况会使学生逐渐形成逐字逐句阅读的习惯,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

(2)重细节,轻整体。现阶段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注重词汇、句型及语法的讲解与传授,但是却忽略了对语篇整体的理解及对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同时,学生也只注重阅读的结果,而未对阅读材料具有深入的理解与感悟。这种缺少深层次思维活动的阅读教学,会降低学生对阅读篇章的整体感知力和理解能力,从而不能有效地拓展其思维能力。

(3)重讲练,轻指导。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学生的阅读方式、阅读速度等方面缺少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缺少科学的阅读习惯。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阅读体验只停留在表面层次,无法得到科学的发展,无形中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

2、学生阅读能力较弱

很多小学生多存在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特点,在开始学习英语时由于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其阅读能力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阅读速度慢、知识结构狭窄,捕捉信息能力较差等方面。正是由于阅读能力较弱,会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终身的学习能力都会产生较为负面的影响与冲击。

3、阅读文本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的素材很重要,然而由于当前人们对阅读教学缺少足够的重视,因而缺少科学的阅读文本。当前的阅读文本多存在下述问题:文本内容偏离主题或文本体裁;没有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同一年级的文本难度存在差异;语言使用不规范、不准确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加强阅读学习策略指导

1、优选阅读材料,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常见的阅读材料包括文本材料、文图相结合的阅读材料及有声阅读材料等多种形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阅读兴趣,为其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其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着重选取那些高密度、大容量的阅读文本,在此基础上尽量保证阅读教材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主动阅读。

2、语篇整体推进,加强策略指导。首先,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略读的方式,快速地浏览全文,领悟文章的主旨,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能力。其次,可以利用查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可以针对性地从资料中迅速查到特定的信息。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词语理解的专项训练,培养学生能够根据语境猜测词义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有效提升阅读的速率。

3、拓展文化外延,开阔学生视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通过阅读的方式,提升学生对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文化背景的了解和认知水平,促进对西方文化知识的积累,从而有效地降低学生对篇章理解的难度,有助于提升学生获取主要信息的速度和准确度,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英语学习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小学阅读教学例8

  

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以年段划分,分别进行拼读、认读、朗读和初步的阅读训练。下面我就谈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读懂一些简易的读物,难度不大,但作为起始阶段,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形成却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首先,培养拼读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尤其是中低段学生对掌握单词的拼读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在实际教学中我就采用了江苏溧阳实验小学推行的“直接拼音法”。这是一种按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拼读和拼写单词的方法,它既可以内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又可以培养学生见词能读音和听音能写词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防止学生死记硬背等坏习惯的形成。其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中高段的学生对语音是比较敏感的,一旦读得不准,形成习惯,改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应在实际教学中尽量使用标准的录音,让学生模仿,以培养学生形成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然后教师可以再辅以朗读技巧的讲解,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流中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重音、意群与节奏。再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许多高段的学生都有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如:阅读时唇动和低声读、用手指着所读内容、不断回读、脑袋摆动等,这些都直接影响阅读速度,进而影响阅读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首先通过题目、图示、上下文以及构词法等,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其次帮助学生掌握抓关键词的能力,如在阅读时,注意事物(what)、地点(where)、人物(who)、时间(when)、怎样(how)、原因(why)等关键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

目前小学阶段“读”的要求一般相当于基础教学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一、二级的要求。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一级中的语言技能对读的要求是:(1)能看图识字;(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的词语;(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二级中的语言技能对读的要求是:(1)能认读所学词语;(2)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4)能读懂问候卡等中的简单信息;(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和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因此根据课标和日常教学我认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分阶段实施。(1)小学低段的阅读应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2)小学中段的阅读应首先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在进一步理解文章后,完成课后练习并能复述或表演所学内容。(3)小学高段的阅读应首先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作准备。在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再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1)针对中低段学生所采取的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 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2)针对中高段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极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最后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如改写、续写,角色扮演,或运用所学重点词、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说话、写话,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开展说写等活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小学阅读教学例9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课外阅读早已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是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学会积累的渠道,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但同时,阅读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育的薄弱环节。目前,越来越多的信息载体介入,以及信息量的扩涨,至使有些小学生出现了“阅读迷失”。随着时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以“以人为本”。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和研究阅读教育。

一、小学生阅读也“迷失”

作为信息受体的小学生也存在“阅读迷失”的情况。

首先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每天在我们所生活在的这个世界出现了大量的信息。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能接触到飞速增加新闻的信息,急剧攀升娱乐信息,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以及快速更新的科技信息,小学生作为个体接受的信息严重“超载”。

其次是因为我国应试教育习惯,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取得好成绩,为了升入更好的学校。学生们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体的地位,老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语文阅读出现了学生不阅读,只听老师在讲课的怪现象。小学生的“阅读迷失”需要引起我们语文教育者的注意,并在教育教学思想与实践行为中努力变革。

二、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

这是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也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之处,同时,兴趣也是学生终身受益于语文的最佳途径。用良师益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人是有情感的,尤其是对于还没有完全形成思想意识的少儿来说,情感尤为重要,他们对教师都有一种神圣的崇拜。所以作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心灵上的“良师”,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灵上的“益友”,讲台上是“良师”,讲台下是“益友”。一位好的语文教师,总能善于理解和尊重学生,总能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总能善于了解学生的困难。通过这些努力,就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教师和学生心灵上的隔阂,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期盼感。这样,教师的言行举止、点点滴滴都会深深地扎根于学生心灵深处,学生也会将对教师的崇拜、神圣、渴盼转化成一种新的阅读兴趣。

2.引入情境,激励思维

这是由阅读思维的情境性所决定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只是把语言作为媒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用语言教语言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更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遵循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赋予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3.注意课外阅读的延伸

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训练, 除了在课堂中加强之外, 我们还要注意阅读延伸教学, 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把现有的延伸到过去或者未来。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学习,紧靠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教材上的课文是无法让学生锻炼出良好的阅读能力的,所以我们要把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要鼓励学生通过课下的时间多阅读一些和课文相关联的资料,这样不仅对补充他们的语文知识有所帮助,同时还可以巩固课内阅读的效果。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让小学生累积到更多的好词好句,为他们今后写作业奠定了基础。如今很多学生惧怕写作,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素材可写,或者不知道写什么能打动读者,如果之前有过丰富的阅读经历的话,在大脑当中就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写作素材,等到用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了。

4.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参与推荐读物,激发阅读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们才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得到教益。作为小学生,他们天真单纯,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针对低段学生,教师从内容上应推荐一些浅显易懂的儿歌、童话、寓言、童谣等,并让学生结合读,画一画、写一写;中高年级则要推荐趣味性、情节性、知识性更强的读物。我们还可采取让学生来进行“好书推荐”,要求推荐好书的同学把书的名称、作者、大概内容,利用每天放学后几分钟上台推荐。在推荐同学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学生定会被深深吸引,听的津津有味,从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对这种形式不仅不拘谨,还会跃跃欲试争着向大家推荐好书。这样激发了学生看书、读书、找书的热情,逐渐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总结: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于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而言, 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对孩子们的教育就是帮助其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们来讲,从小培养对语文的阅读能力是头等大事,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只有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才会得以体现,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才会得到提高。 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完美结合,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只有这样,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以很好地提升, 才能让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受到阅读带给他们的乐趣,最终收获阅读带来的小小成就。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净慧小学语文课题组.语文阅读教学“自主中发现?协作中发展”的研究和探索[J].教育导刊, 2005,(07)

[2]徐春凤.让阅读课堂教学呈现生命活力[J].教育艺术, 2010,(03)

小学阅读教学例10

要想让学生能够很好地进行阅读,我们应该先让他们明自阅读的重要意义。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多数是不能直接明自这样的意义的一、所以在进行阅读课程教学之前,我们应该先进行阅读重要性理念的普及工作,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进行我们的阅读工作。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是比较简单的,教材中的文章多浅显易懂。即使是一此有难度的文章,在经过多次的阅读之后也就能够对其有细致的了解。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学生进行相应的阅读工作,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仅仅限于能够理解文章,还应该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很多的情况是我们教师在阅读之前设置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思考就比较少,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明自阅读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工作。同时,阅读的展开还需要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要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才会把阅读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阅读的效果就会更好,兴趣也就更加的浓,阅读的过程才能更加长久地坚持下去。长期积累下去,语文阅读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高。那么,我们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适当在阅读之前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这样的效果应该是比较良好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阅读兴趣。这样,阅读就成为了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通过诸如这样的措施帮助学生建立对于阅读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取得进一步的提高。

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对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我认为,从下面几点着手比较好。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是有着比较好的阅读习惯。由此可见,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若不能良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对于学生来说就难以形成系统的、整体的阅读观念。这样不仅不能帮助学生产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恶阅读的行为,这对于阅读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针对于小学生活泼的特性,我们应该要求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沉下心去,在阅读中不要一心多用,要沉下心来进行阅读,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这是至关重要的_不动笔墨不读书_,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多多进行记录。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方面的要求可以稍微降低,可以主要针对文章中的生字生词以及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标记,这样也是比较好的。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乃至三五天,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我们慢慢地、不断地长期练习,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够形成

(二)教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对于阅读的过程来说,是存在着各种各样阅读方法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阅读方法的教学。在提到阅读方法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想到的只是读懂词语,读懂句子,这样的理解并不是全面的,但是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来说却是已经足够。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能简单地进行阅读方法理论的讲解,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对此,我们应该选择更加贴合实际的阅读来进行阅读技巧的教学,教授学生一此比较实用的技巧。如在阅读之前可以根据文章的题日,对主题进行一定的猜想。进过阅读之后,再将讲读后的理解与自己先前的猜测进行对照,找出段落中的主题句等诸如此类的比较实用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注意文章中语句的表述方式。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时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的地位,我们要更加重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如此。因此,阅读教学可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主,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给子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阅读的过程,不能仅仅将阅读的过程放在课下,这样往往是学生没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同时,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也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阅读的材料不单单局限于我们的课本,还可以向课外健康的读物进行扩展。这样,阅读的范围才会更广,学生阅读获得的知识才会更广。

(四)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