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学阅读的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10-17 10:44:19

小学阅读的方法

小学阅读的方法例1

1、速读,这是小学生读书中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劝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2、略读,这是小学生读书中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3、跳读,这是小学生读书中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来源:文章屋网 )

小学阅读的方法例2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类型

1.积累性阅读。积累性阅读在小学语文阶段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主要阅读任务是积累,这里的积累主要包括积累词语、词汇和句式,或者是文章中的一些常用修辞、写作方法等。积累性阅读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如果小学生把积累阅读做到位,那么他们以后的阅读或写作能力都会提高一个层次。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积累性阅读。

2.理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的主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小学生的年纪小,接触的新事物少,因此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就必须让他们多阅读。在小学阶段虽然有自然科学等科目,但是离我们的教学目标还很远,为了让学生提升自己,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一些理解性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充实自己。

3.鉴赏性阅读。鉴赏性阅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欣赏,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和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美文的篇章是比较少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美的散文、诗词等,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评价性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甄别是非的能力,让学生阅读一些评价性阅读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像课外阅读《三个小金人》就是评价性阅读,它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因此,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5.消遣性阅读。消遣性阅读主要是一种休息方式,它能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讲,阅读这类文章的时间和机会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更不会阅读这些,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是比较弱的。所以,这类阅读比较适合成年,他们工作和生活压力比较大,在阅读这类文章时可以缓解压力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1.以身示范法。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须以身示范,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课下教师一般没有陪伴学生读书的时间,但是可以选择一些课上时间完成,比如可以和学生一起看书,就是静静地看书,彼此不打扰。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就可以现场给予指导,如果学生的阅读比较顺畅就应该指导学生记录一些关键性的内容。只有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阅读、爱上课外阅读。

2.读书笔记法。读书笔记法主要是让学生积累。在读书笔记法中学生有三方面的内容要积累:一是积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主要指向理解性阅读材料,对于这类文章学生们记住主要的内容即可;二是积累优美的篇章、词句。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都比较弱,但是我们不能揠苗助长,而应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让学生从最简单的内容开始,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更好地阅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厚积薄发;三是要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常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确实是这样的,不管是学生还是成年人,如果看过一些文章而不写一写自己的心得,那么文章就白读了。

其实,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读书,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制作读书卡,从而规范学生的读书行为。我们举个例子看看读书卡的制作和应用。

有了这样一张读书卡,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方便多了,可以有目的地阅读、记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尝试。

3.阅读指导法。学习内容都是有法可循的,同样,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也是这样的。到了六年级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逐渐增加了一些议论性文章,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阅读起来感觉很吃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在指导学生阅读议论性文章时,首先要追根寻“理”。因为议论文的阅读着重点在于透过这个表面现象,探寻作者的真正意图,即作者从这个内容中引发出怎样的思考,因此在阅读中我们要找到这个“理”,其次要延展悟“理”。要找寻到文章的“理”,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将思绪从文本中延展开去,延伸到生活实际中,并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地积极思考汇总,加深对“理”的认识和感悟,并由此产生独特的感受,获得思想的启迪,这样才能抓住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

4.读书活动法。为了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巩固课外阅读的成果,教师应该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活动。这样的活动有很多,比如读书演讲、朗诵比赛、读书心得交流、板报展示、读书竞赛等。在课堂上,我常用的方法是故事法和朗读比赛,因为这两种方式容易控制,学生也容易完成。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外阅读的成果,还拓宽了视野,真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的方法例3

一、引言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旨便是对学生获取、处理信息,以及思维能力展开的培养。其中,基础阅读教学可帮助学生实现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为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小学英语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考虑到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及社会需求,英语教师就需要对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质量提升。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

其一,寻求乐趣。英语阅读是一项充满着乐趣的活动,教师只有选取了富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才能吸引学生注意,使其乐于阅读。

其二,获得有用信息。在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获得知识、资讯、问题等众多新的信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

其三,扩大英语词汇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逐步摆脱图片与实物的影响,充分开动自身的抽象思维,并采用上下文推测词义等阅读策略,对词汇进行反复接触与理解,最后对意思及词语用法有一个充分掌握,进而实现词汇量的扩大。

其四,巩固所学语法。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便是使学生在阅读中,对所学的语法进行巩固,实现英语语感的增强。不同于扩大词汇量这一教学目的,选择的阅读材料应尽量避免出现过于复杂,学生未接触过的语法。教师可通过有机结合阅读材料与语法练习,或在阅读材料中,培养阅读策略。

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1.做好教学导入工作,将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首先,应当采取提问题、讲故事、唱歌、看影片等多种导入形式,有效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开展3B中的 Unit11 A Good Idea这一课中有关球类运动的教学时,教会便可在课前准备好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的图片或实物,将其展现给学生,并问学生:What is it?(这是什么?)学生回答:It is a basketball.(这是一个篮球。)教师接着问:Do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Let’s go to play.(你们喜欢打篮球吗?让我们一起去玩吧!)学生:That is a good idea.(那真是个好主意)。在这一实物展示与师生对话过程中,学生不仅从视觉上对事物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而且在自身体验中学会了如何运用英语。

其次,采取多种阅读形式,充分维护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开展5B中Unit 8 At the weekends这一课中有关昆虫的内容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对谜语进行阅读,并学习昆虫及有关昆虫特性的单词,随后将这些单词或短语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对重要语言点起到巩固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可让学生带着“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的问题,来分段短文,并对问题作出回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对短文语言产生整体的感受。通过采取导入教学的方法,可让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变为积极主动阅读,对其英语阅读技巧及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对阅读方法予以重视,加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力度

英语阅读对于学生而言,是较为单调、枯燥的一个过程,而为了提高阅读能力,更是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渗透,因此,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的指导,进而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一,教师应当将英语阅读策略有意识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面对不同阅读材料时,学会采取与之相应的阅读策略。其二,教导学生学会抓住阅读的重点,具体操作为: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其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快读,对课文的脉络有一个整体把握,并将关键的词语与中心句子找出;再指导学生进行细读,在大致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为其设置一些简单的练习;最后,对课文进行总结,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拓展与延伸。这样一来,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拓展平台,不仅形成了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同时也实现了阅读实践能力的提升。

3.进一步丰富英语阅读资源,促进学生阅读面的拓展

英语教师为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仅仅依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加大课外阅读的开展力度。其一,教师在选取阅读材料时,应当确保其真实性、生动性,并与学生生活相贴近,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并深刻体会到英语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进而实现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基于此,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儿歌、谜语、故事及小作文等,尽量选择与学生阅读心理相符的读物,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学会多种英语阅读的方法。其二,鼓励并指导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资源库,让其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摘抄相关杂志及网络上的阅读资料,从而对教材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其三,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与展示的平台,通过开展手抄报比赛,鼓励学生背诵或改编英语歌谣、定期举行英语课外阅读故事表演活动等,从而将课堂阅读延伸至课外。

小学阅读的方法例4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86-01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能够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掌握的词汇量。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这在学生学习语言和感受语言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备受大家的关注,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所实施的策略和技巧,以及在这方面的运用显得更加重要,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中之重。所以,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加以探究,总结自己在阅读方面的方法及策略具有更高的价值和更深远的意义。

1.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1.1 阅读材料需精心选择。阅读英语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要做到并做好这一点,首先要做好阅读材料的选择,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要选择生动有趣,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材料,还要选择具有启发学生心智的材料或者书籍。小学英语的阅读内容要选择有一定的故事性,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的内容,既能启发学生,又能让学生非常乐意地读与学,这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结合课本所学到的知识,编写并收集一些英文小故事、小短文等是有利的。给小学生选择材料,还要注重材料内容的生动性、有趣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材料的选择可以是自己熟识的童话故事,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情景,还可以选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生活文化,并进行介绍,让学生在阅读中尽情地享受,在欣赏文章中更喜欢学习数学,不再是呆板地读读文章。

1.2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阅读指导。小学生的阅读还处于基础认知的阶段,在阅读的方法及技能方面还有欠缺,学生掌握的还不够好,我们要加强训练,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时,还要适时适当地对学生的阅读加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自信心也会增强,在指导时,可以对背景知识进行介绍,还可以对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当学生阅读前,适当地介绍与材料相关的各种背景知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更喜欢学习英语。

2.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

根据课标和日常教学我认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分阶段实施。(1)小学低段的阅读应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2)小学中段的阅读应首先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3)小学高段的阅读应首先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做准备。在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再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3.在阅读中扩充信息量

3.1 读有趣的文章。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准备有趣的文章,让他们在读这些有趣的内容中,获取了知识,也扩大了知识面,我们要引导小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兴趣。

3.2 办各种小报内化语言。我会定期让学生办英语黑板报,有时通过英语手抄报、英语角内化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还通过办班级英语小图书馆等活动丰富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积累,各种小报的内容不拘一格,在各种活动中还要增加英语阅读的题材,比如,教材的疑难知识问答和学习方法介绍也可以是小报的内容,还给优秀的学生刊登优秀习作,让学生积累英语小谚语、小故事,在读小幽默中加强了练习。通过不同途径做大量的英语信息输入,轻松地扩大了学生的英语阅读量。

3.3 在听觉上进行语言熏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多用英语与学生交流,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用英语与同学们讨论、交流,刚开始是一些简单的语言,比如问好的,回答的句子。还要定期定时地播放学生喜爱的英语歌曲,让他们看英语儿童电视节目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英语语言的熏陶,在听觉熏陶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4.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总体性探索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读懂一些简易的读物,难度不大,但作为起始阶段,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形成却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依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首先,培养拼读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尤其是中低段学生对掌握单词的拼读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针对中低段学生所采取的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其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中高段的学生对语音是比较敏感的,一旦读得不准,形成习惯,改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应在实际教学中尽量使用标准的录音,让学生模仿,以培养学生形成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针对中高段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极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总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以上几个方面,是学生大信息量的阅读输入和输出,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信息、传递信息、交流信息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提高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的方法例5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会小学生如何品味语文作品、感悟情景、熏陶情操,是保证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关键。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采取如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尊重小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

小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没有小学生参与阅读,感知语文作品、品位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交流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无从谈起语文作品的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更无从谈起语文阅读教学质量问题。因此,为了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要将语文作品的阅读权利归还给每一位小学生;要切实摈弃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教师主导下的“师生呼应”式的“串讲”和“越俎代庖”式的解读方式,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小学生与生俱来的阅读潜质和“天然”的阅读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作品的阅读教学全过程,体验阅读之美、感受阅读之乐,在亲历阅读中不断增长知识、启迪心灵、感悟生活,从而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坚持“以读为主”的同时考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个性差异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在“读”,“读”远甚于教师长篇大论的“讲”重点、“找”文眼、“抓”中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对于语文作品尤其是课标要求的精读课文,应鼓励学生课前“预读”、课中“细读”、课后“复读”,在“预读”中认识生字词,了解作品的意思梗概和主要情节,在“细读”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深邃哲理,在“复读”中回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感悟作品的语言之美与情景之美。另外,在注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个性差异,不是所有小学生都能够高效率地完成对语文作品的“预读”、“细读”和“复读”,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阅读当量”。对于阅读能力、接受能力都强的学生,注重引导他们“研读课文”,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应教会他们怎么“熟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阅读能力不同的学生情况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所有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问题答案,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中增长知识、体验作品,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倡导“研究性阅读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兴趣是阅读的不竭动力。培养小学生对语文作品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小学生有了阅读兴趣,阅读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行为,小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钻研、探究语文作品的语言、情景和思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就不是消极地掌握的,而靠积极的努力获得的。”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研究性阅读法”,研究性阅读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打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填鸭式”或“问答式”的传统教学模式O篱,为小学生营造“自主学习-汇报交流-教师点拨”的“讨论式”学习氛围,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努力地研读课文,并在研读过程中克服遇到的困难,真正发挥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研究性阅读的教学效果

1.组织研究性阅读小组,营造研究性阅读氛围。老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组长牵头,全组成员共同阅读、思考、研究、讨论甚至争论,使每位同学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都能够提出看法、发表意见、施展才能。这样小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防止少数学生的思维惰性,促进全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的突出表现在于,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小学生在阅读、思考、研究、讨论、练习,教师只占极少的课堂时间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

2.创设语文作品的情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有了阅读兴趣,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学习《爬山虎的脚》一文,可以首先让两位小学生分别读一读自己写的观察日记《爬山虎》,然后让其他学生评议,看小作者写的观察日记有没有抓住爬山虎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板书课题,告知学生:“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叶圣陶先生怎样写爬山虎的脚?”这样小学生就会情绪高涨地了解、探究叶圣陶先生怎样描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又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教师可以在哀乐声中朗诵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无限悲痛中的情景的一句话。然后教师板书课题、谈话:让我们随首都人民一起到长安街为送行吧。这样,学生就会很快进入语文作品的情境之中,为进行研究性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会小学生研究性阅读的方法。首先,要教会他们设计问题,对阅读的内容要善于扣住重点词、重点语段、主要内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设计问题。如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段时,就可设计如下问题:伯父鲁迅先生去世了,什么事使“我”惊异了?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父深受人们的爱戴?“我”有什么感受?这句该怎样读?“爱戴”和“”意思有什么不同?其次,要教会学生通过阅读研究这些问题。问题的答案,有的在文章已经明确,有的要联系上下文,有的要通过查工具书作进一步的梳理、理解。

4.教师应适当点拨、引导小学生研究性阅读。通过自主研究和分组交流,小学生获得的知识有可能是“真”“伪”并存。因此,对于小学生初步研究性学习获得的知识,需要进一步探讨,以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深化理解。例如学习《我的战友》第三部分,学习交流各组研究的问题:火是怎样烧到身上的?在烈火烧身时是怎样做的?“我”看到被烈火烧身是怎样做的?我”看到被烈火烧身是怎样想的?等等。学生在讨论研究时忽略人物的外表与内心关系,教师就要加以点拨:“我”焦灼不安的内心说明了什么?在烈火中的表现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这样就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抓住重点,扣住课文的中心思想,领会人物的外表与内心的关系,体会到不怕牺牲、严守纪律的伟大精神。

5.选择阅读教学讲授的切入点和读、讲顺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非让小学生“一读了之”,教师恰如其分地讲授既是对“读”的有益补充,又使“读”的效果事半功倍。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注重根据课文类型和训练重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和读、讲顺序,既要抓住教学重点,又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例如教师讲授《将相和》一文时,可以由此问题切入: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廉H以为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他头上去了)?蔺相如是真的靠一张嘴就位居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将军廉颇之上的吗?――是呀,蔺相如到底凭的是什么呢?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了追根求源的愿望,积极主动地就阅读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个小故事。又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教师可以采取变序读讲: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找过渡段);生活上恩格斯是怎样帮助马克思的(学习第二段);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又是怎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密合作的(学习第三段);再回复到过渡段: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中的“更”的?这一段和上下文有什么关系?然后阅读第一、四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通过恰如其分地选择所讲授课文的切入点和读、讲顺序,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参与研究性阅读的兴趣,增强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

长期以来,由于受制于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之束缚,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当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探索、发现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滕双.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7(5):35-36.

小学阅读的方法例6

第一,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reading for fun、reading for information、reading for writing,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少有教师注意到这一点,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对语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训。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并没有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解和掌握整篇课文上,而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学习单词和语法知识,这就将一节阅读课上成了语法课,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第二,注重细节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对整体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一些比较有趣的内容,整节课看似非常热闹,学生也都参与到教学中去了,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兴趣只是停留在表层,是没有深层思维活动伴随的阅读教学。第三,重视对文章内容的讲解和课后练习,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讲解。由于一些教师综合素质较低,他们自身还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或者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所以导致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地重视对知识的讲解,而没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难以提高的。第四,在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忽视,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的方法,从而导致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缺失。

二、优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1.加强英语阅读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建设

首先,对于隐性课堂的建设来说,其主要是通过学校的一些设施,来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机会,使学生在无意识当中提高阅读兴趣。如在教学楼或学校醒目处张贴英语标志牌或者英语格言;开展英语读书角,精选适合小学生的图书或影像资料;办好英语黑板报和英语文化长廊,并配有专人讲解;利用学校广播或教室多媒体设备,在课间休息时间放一些英文歌曲。

其次,对于显性课程的建设来说,主要指的是学校在课程表中所安排的英语课程,而在英语课程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适宜小学生阅读的材料,并使所选材料在内容深度上与教材内容相匹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面。

2.加强阅读教学的策略指导,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首先,可以运用略读的方式,对文章的大概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read quickly and get the gist of a passage)。教师要指导学生避开逐字逐句理解文章的阅读方式,而是采用跳跃式、猜测等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能力。其次,运用查读的方法,获取信息。查读的主要目的是(read quickly and find a specific of information),具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性。学生根据题目的需要快速地从文章找出有用信息或某一特定的信息。第三,加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一些词语的训练,让学生能够通过语境或构词法等来猜测词汇的意思,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能力。此外,还要加强对阅读过程的指导,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层面意思的同时,理解文章背后深刻的意义。

小学阅读的方法例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365-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判断和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正所谓阅读是语文之本,是学习之母;通过阅读,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所以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致力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取得更佳的语文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是需求的动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就像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学生努力寻找阅读机会,从中获取信息,得到了阅读的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质量,也可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中,我们应该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供学生阅读。如向学生推荐科幻小说、童话故事、传记、游记、各国的风土人情、名人奋斗故事、百科全书等。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得到阅读满足,产生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就更会增加阅读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注重依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让他们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兴趣,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品味汉语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注重朗读,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地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内涵,在读中浮现语文意境。”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同时在阅读训练中,发展学生的智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充分的朗读能让学生自主感知文章的内涵,有助于发展学生语言。因此掌握朗读的方法是阅读教学中的训练重点。而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扮演好指导角色,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朗读,是一种审美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

三、制造矛盾,鼓励质疑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

四、以人为本,突出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人”决定着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和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这样,学生才会有“心理自由”的感觉,也才能积极地思考和赏析课文,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训练,促进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光教会学生一系列的所谓“方法”和“绝招”,不去引导学生加强训练,那就没有意义了,。作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学生就算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也并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因为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学习策略的培养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

另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边读边想,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维,自我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除了欣赏、吸收作品的优点之外,还要探究性地对课文内容进行鉴赏,从而体现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教师要善于抓住激发学生思维的训练点,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熏陶。学生带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阅读和思考,在学习中感悟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阅读的方法例8

1 “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2 “读、写”结合法

小学阅读的方法例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是师生共同参与、有效交流,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它需要在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是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学生主动认知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并被语文深深吸引,那么阅读教学就是关键。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关系到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成为我们重要研究的课题,下面就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的方法和策略,谈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和现状

小学语文学习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学会使用和阅读语言。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二十一世纪,阅读对于人们的生活学习有着重大意义。对孩子们而言,书是益友和良师,可以使他们的各种素质逐步发展,因此,阅读的作用可想而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侧重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符合这一要求,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作用。但是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处于一种故步自封、停滞不前的状态,孩子们并没有真正学会阅读,还停留在为应付考试而读上,被动接受对材料的解读。这种现状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的策略

1.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构建师生互动

课堂阅读教学应当是师生的双向互动,是我们共同参与、有效交流,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促使学生树立勇于质疑的精神,强化积极探究的能力,尝到成功的甜头,不仅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而且参与教学。如果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学,或直接把标准答案告诉学生,就很难把新课改落到实处,很难使他们从心里接受。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不能被有效激发,他们就会永远成为知识的“奴隶”。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积极营造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努力让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给孩子们布置“读书好点子”的作业,并提出具体要求。通过对孩子们阅读建议的分析,从中选取好的建议,进行集中讲解,并把它们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既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和支持,又使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了阅读学习的乐趣。当孩子们发现建议被老师采纳时,会感到万分高兴,这是孩子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动力。我们通过对孩子们“点子”的调查,能够了解什么是他们最需要的,什么方法是他们最易接受的,哪些材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通过教法和学法的改进,就能够大大提高阅读质量,提高教学实效。

2.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本,阅读的目标是读明白,这里的明白是对阅读对象有一个较准确的认知和体验。它包括孩子们对语言的感知,对材料重要信息的提取,对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准确地概括和分析。文学作品有时需要鉴赏,同时会受孩子们选择不一的干扰,我们要积极引导,把孩子们的疑惑集中到一个焦点上,然后科学有序地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并有效解决。

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应该具有“大众化”的特点。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阅读内容和学习方法。阅读教学应该有一个整体设计,这个设计既要考虑到整体又要考虑到局部。在此过程中,我们要从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出发,设计不同难度的阅读内容,由初读到鉴赏再到创新,使教学设计体现出梯度,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发挥特长,畅所欲言,积极表现自我;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并最终产生浓郁整合效应。在阅读设计的难度梯度中,每个孩子都能够发挥优势,不同水平的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处于最佳状态,真正做到各有所得,各有进步。

3.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

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按照由低到高的培养顺序,循序

渐进,同时必须坚持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语文阅读能力一般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积累阶段。它是阅读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基础。积累主要包括语言材料、文体特点、写作表达方式和思想感情等方面;还要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和阅读技巧等知识。我们要结合教科书作必要的介绍,并要求学生有效积累。

小学阅读的方法例10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阅读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判断力和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如何在新课标下进行阅读教学呢?下面就此浅谈笔者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找春天》《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趣。

二、重视范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范读。只有教师自己进入了角色、动了感情,才可能使学生领会“文美”,才可能把学生引入意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范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细心、正确地听出教师的语速、轻重缓急等,让学生进入文章意境,从而营造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第一场雪》一课,作者写雪景时运用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写法:“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静态描写)“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动态描写)突出了雪大和雪美的特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他们理解课了铺垫。整个范读过程使学生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感受到语言的美,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质疑。一位教师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四、正确引导学生阅读,促进思考,领悟内涵

读,是阅读教学的首要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地、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充分给予学生阅读的自由和思考空间,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各抒已见。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保护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阅读中融人自己的知识和情感,才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他们才会在阅读《一夜的工作》时质疑:“那么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为什么室内陈设那么简单?”在读《我的战友》时发问:“为什么能耐得住烈火烧身呢?”在读《狱中联欢》时纳闷:“革命者为什么敢在敌人的监狱中载歌载舞,而又不会遭到敌人的射杀?”这样的读,才能真正让学生逐步活跃于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