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护理沟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10 15:30:35

护理沟通论文

护理沟通论文例1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20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18~65岁,平均(41.9±12.2)岁;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19~64岁,平均(42.1±10.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有效沟通,构建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术前沟通:①尊重患者,建立信任。护理人员需要尽可能的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除了手术名称、病史、既往史以及手术史外,还需要关注性别、年龄、籍贯以及文化程度等,据此分析出每一位患者的性格特点、文化层次等,然后在采取相应方式进行沟通。手术前1d应做好访视,坚持礼貌待人,注意对患者使用尊称或恰如其分的称呼,以便能够获取患者的信任与好感。注意沟通过程中,举止应大方,态度诚恳,语言温柔,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自己为该台手术的巡迴护士,向他们讲明自己在整个手术过程会全程陪伴,同时还应当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环境。②因人而异,灵活多变。如在介绍疾病知识和手术、麻醉知识,如果患者文化程度高,则可以应用一些专业术语,对于文化程度低的则需要使用一些通俗、易于理解的语言;多数老年患者反应慢,护理人员应当不断耐心地重复讲解。③特殊问题,特殊对待。不少患者在术前可能会提出一些特殊的问题,典型的如手术否能够根治、是否会复发、手术能否一定会成功,护理人员在回答时应仅可能的和手术医师口吻一致,禁止出现含糊其辞的语言;详细介绍手术过程或步骤。(2)术中沟通:①耐心解释,争取患者配合。在进行手术常规准备的过程中,如肢体约束,或大口径静脉留置针穿刺等,均应与患者保持沟通,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注意语气,禁止出现命令式语,保持动作的轻柔和敏捷,不应出现拖、拉等粗暴动作。②关心患者,沟通及时。一些非全麻患者在手术过程由于对周围环境敏感,意识处于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手术中任何的电刀、吸引器或者手术器械的声音都可能加剧其紧张和烦躁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生命体征变化。护理人员此时应当及时解释声音来源,告知患者仪器使用的目的和必要性。同时,一些手术脏器的牵拉以及压脉带使用都可能导致患者不适,部分患者甚至无法忍受,护理人员应当及时耐心进行劝导鼓励。③注意合理使用肢体语言。手术过程中,可以利用手势、动作、体态来向患者传递信息,使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对于儿童、老人适时的触摸,可以反映出对患者的关怀。部分情况下,患者对手术反应强烈,护理人员可以紧握其手来传递力量,使患者感受到温暖。(3)术后沟通:在术后回访中,多数患者术后预期效果好,患者自己也非常满意,但是一些手术中为抢救生命,不得已手术摘除了患者的某些器官或者改造某些器官功能,护理人员在沟通中应当区别对待。对术后有残缺的患者,应当注意面部表情,不能够为患者情绪所左右而表现出哀伤等消极情绪,可以利用柔和自然的表情来传递对于患者的关心、同情。如果一味的使用语言来解释和安慰是无益的,部分情况下甚至有害,沟通的关键在于鼓励患者勇于面对现实,振作精神。

1.3观察指标

采用手术室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0分;满意:80~89分,一般满意:70~79分,不满意:<70分;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对患者抑郁及焦虑程度进行评价,抑郁自评量表(SDS):重度抑郁:≥72分;中度抑郁:62~71分,轻度抑郁52~61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共20个项目,采用1~4分四级评分制,重度焦虑:≥69分,中度焦虑:59~68分,轻度焦虑:50~58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SDS、SAS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更低(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手术患者实施精心、全面、有效的护理已成为手术室工作的重点,要求护理人员更应关注患病患者,重视患者所处的家庭及社会环境,完成从过去的简单的疾病护理向以人为本的全面的整体护理阶转变。言语交往是护理人员工作的重要手段,在手术前后,通过亲切而有感染力的交谈,适时的劝导,能够形成较为积极的效应,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强化护患之间的心灵沟通,促进相互理解和信任,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使手术取得良好效果。肢体语言也是一个重要沟通方式,通过握手、抚摸等能够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于护理人员的诚挚关怀,舒缓手术的紧张心理。本研究术前、术中、术后采取了有效的护患沟通性语言后,患者的满意度和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其有效性。

护理沟通论文例2

医患双方彼此信任有助于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沟通中要让家长感觉到你的尊重、信任,要学会理解、同情、尊重家属,站在家属的角度为他们着想。在与家属沟通时做到不卑不亢,从家长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耐心的与之沟通。对待家属要一视同仁,不管是来自城市或农村,文化层次的高低,将对患儿的爱心和同情心与真诚相助的情感,溶于言语中,稳定患儿家长焦虑、恐惧的情绪,促进其积极配合治疗。

1.2掌握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和适当的沟通时机:

适当的时间、地点和时机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掌握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促进作用,注意语速适当,语调适中,“请”字当头,“谢”字结尾,“对不起”穿插其中,并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无形中缩短了与家长的距离,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熟练、热情的服务和娴熟的操作技巧:

作为儿科护士,娴熟的操作技术是与患儿家属沟通的前提,平时应加强护理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养成总结工作经验的习惯,这样才能在面对难题和突发事件中做到镇静自如,有条不紊,才会让家长真正放心。

1.4微笑面对、耐心解释:

在为患儿进行检查、治疗时,应详细向家长解释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打消其顾虑,促使其积极与护理人员合作。要学会降低患儿家长或家属的期望值,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当患儿家长对医护人员或医院有某些意见时更要及时予以诠释,以减少或避免护患冲突的产生。在护理过程中,如遇见某些家长以某些过激的言语反复提问,护士应耐心倾听、心平气和地解释,保持微笑的面容、平和冷静的心态。或是帮忙找到能解决相关问题的人,不要急于争辩,让其把话讲完,以缓解家长的不满。

2与患儿的沟通技巧

2.1尊重与理解:

与患儿沟通的基本原则是尊重,特别是尊重患儿的情绪和情感变化,理解患儿对新环境、陌生群体的不安,应耐心抚慰,合理开导,使患儿尽快适应病期的环境变化。

2.2主动介绍:

首次接触患儿时,护士应主动自我介绍,态度和蔼、语气温柔,主动介绍病区环境,多用赞美、鼓励性语言与患儿交谈,如聪明、可爱、漂亮、勇敢等,使患儿主动配合治疗,融洽护患关系

2.3注重耐心、细致的疏导:

患儿因生病变得脆弱,易哭闹,而陌生的环境使其产生恐惧,紧张。因此,护士应该保持微笑,交谈中,注意耐心倾听患儿的谈话,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患儿采取不同的形式,鼓励较大的患儿自由表达自身的感受,特别是焦虑、恐惧的情绪,以减轻压力。对患儿的过错不应责备或取笑。对于患儿表现出的不成熟行为,如哭闹、挣扎等应表示认可,而不应恐吓、威胁,要耐心疏导,用肯定的语气鼓励其勇敢面对痛苦。

2.4温馨、舒适的环境:

患儿进入医院后,由于环境的陌生以及疾病的痛楚,容易出现焦虑、恐惧。因此,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是与患儿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儿科病房应避免用冰冷的颜色,多用暖色调的装饰,诊室墙面应整洁、卫生,应有活泼可爱的卡通图案,在不影响就诊的情况下,电视中播放一些舒缓的儿歌或动画片。减少患儿的陌生感,安抚患儿的紧张情绪,平复其内心的恐惧感,使其最大限度的接受治疗与配合护理。

2.5良好的仪表和精神状态:

不仅要注重仪容、仪表,对于自身的笑容和精神、情绪状态也要引起注意,保持微笑,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患儿要比垂头丧气胜强百倍,更能减少患儿的恐惧感和敌对感,增加亲和力。只要每位护理人员做到衣装光洁、精神烁朗,用真心打动患儿,才能真正走进患儿心里,拉近与患儿距离,最终使患儿顺利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理沟通论文例3

1.1.1对照组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输液护理,具体的方法是:

①依据处方准备好输液药物,然后对其进行配比。

②根据患儿的年龄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在穿刺的过程中应尽量安抚患儿的情绪。

③对患儿及其家长提出的问题及疑虑进行详细的解答。

④观察药物的注射情况,注射完毕后拔除针管,常规处理穿刺口。

1.1.2观察组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输液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沟通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1.2.1入院沟通护理人员应热情地接待患儿及其家长,并耐心告知家长患儿的病情、病因、治疗方法及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专业的医学知识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消除患儿及其家长内心的焦虑和紧张。

1.1.2.2技术沟通医护人员应让患儿家长明白,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输液部位也有所不同。此外,护士一定要熟练地掌握穿刺技术,尽量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

1.1.2.3语言沟通

①护理人员应使用安慰性的语言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沟通。安慰性的语言能使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人员产生亲密感,从而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②护理人员应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沟通。鼓励性的语言不仅会让患儿心花怒放,同时也会让家长感到愉悦,从而提高其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

1.1.2.4非语言沟通

①肢体语言,肢体语言的沟通占了整个输液护理的一半以上,因此非常重要。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表情、服饰、姿势等不仅仅只表现出护理工作,同时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所以护士在护理在工作时首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姿态,其次是服务态度,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真正的去呵护和关爱患儿,让她们感受到温暖。

②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可以让护士站在患者或者家长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对待家长和患儿的沟通话语略作区别,比如和家伙沟通时可以自比,和患儿沟通时可以拿自己小时候自比,从而产生共鸣。

1.2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医患纠纷事件。在对照组76例患儿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患儿有42例,表示不满意的患儿有34例,满意率为55.3%;在观察组76例患儿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患儿有74例,表示不满意的患儿有2例,满意率为97.4%。观察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照组76例患儿中,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较好的患儿有35例,较差的患儿有41例,依从率为46.1%;在观察组76例患儿中,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较好的患儿有71例,较差的患儿有5例,依从率为93.4%。观察组患儿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照组76例患儿中,对治疗及护理的配合度较好的患儿有46例,较差的患儿有30例,配合率为60.5%;在观察组76例患儿中,对治疗及护理的配合度较好的患儿有73例,较差的患儿有3例,配合率为96.1%。观察组患儿对治疗及护理的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沟通论文例4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也随之转变和更新,护理人员的工作目的已从单一的恢复患者生理功能扩展到满足患者身心健康,因此护理的实践活动,不仅是提供护理技术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1],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而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是沟通能力。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于1998年1月修订了“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中界定了护士应具备4种核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和技术能力[2]。由此可见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加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 competence)指一个人与他人有效地进行沟通信息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是指在护士护理患者中的信息传递、交流和理解的过程,是护士做好心里护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保证。临床上护士和患者接触十分频繁,长期以来受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影响,护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护士就是发药、打针、测量体温的工作,忽略了与患者之间的互动,缺乏了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使护患关系被动僵持[3],引起医疗纠纷,影响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正常工作。因此在校期间开始有意识的对护生进行沟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使护生进入临床后能及时营造良好的护患沟通氛围,要求护士转变护理观念,树立“以健康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模式,充分调动护士主动性,加强责任心,为患者创造和谐、舒心的治疗环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并尽快恢复健康。

2护理实验教学中影响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因素

护理学基础是研究有关预防、疾病治疗及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4],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实验科学。近年来,随着护理理论及技能的不断完善,护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及操作能力逐渐增强,但是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却不容乐观,与以下因素有关:

2.1护生方面的因素

2.1.1目前护生独生子女占多数,缺乏社会经验,与人沟通较少,导致护生在沟通交流方面比较薄弱。

2.1.2 护生在实验室学习操作,扮演病人角色的基本都是模型,接触的物品是实验用物,缺乏逼真感,往往机械的进行操作,忘记了与患者进行交流。即使扮演病人角色的是同学,也经常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对自己不信任,不愿意开口解释或交流,怕说错被学生笑话,从而缺乏交流的主动性。

2.1.3 通过与护生的交流,发现护生在思想上并未真正充分认识到操作过程中沟通的重要性,普遍重专业轻人文,重护理技能操作轻沟通交流.

2.2 教师方面的因素

护理教师或实验指导教师有很大一部分为专职教师,大学毕业后就直接留校当老师,他们与病人接触少,缺乏临床经验,对真实的临床病房环境不够熟悉,相对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验操作时重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而忽略了与病人沟通。

2.3护理教育理念的因素

传统的护理教育理念是“以疾病为中心”,重操作轻人文的护理实验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护生动手能力强,但是缺乏护士必备的人文科学知识及修养,缺乏护患沟通能力和技巧,在临床上属于单纯的技术型护理人员。

1.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在护理实验中的培养

3.1改变护理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护理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层出不穷,临床上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已从原来的单纯技术型转变为全面综合型,这要求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发生相应转变。护理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增加职业道德教育、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礼仪等,增加护生人文素质,适应21世纪“以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需求。在护理实验中,除了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外,还要强调加强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3.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确保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将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隐形课程的内容体现,这就是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新时代的终身学习型教师,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育能力,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创新,在树立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同时注重护生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观。在实验带教过程中应努力做到语言清晰、准确、规范。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根据不同病人不同操作使用恰当准确的语言与患者进行解释沟通工作,确保做到言传身教。

3.3 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稳定学生专业思想

部分学生对护理专业了解不够,就误打误撞的进入了护理专业学习,再者听闻部分临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抱怨,使得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甚至排斥。因此在护生刚进入学校时,就注重加强人文理念的引导、职业道德的熏陶、学习兴趣的培养。开展一系列讲座,请优秀护士前辈通过亲身经历对护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引导,弘扬南丁格尔精神。结合国内外不断提升的护理专业地位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表明护理专业良好的就业形式和发展前景,激发护生的专业兴趣,稳定专业思想,主动学习。

3.4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贯穿教学过程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提高沟通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5]。

3.4.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授一项操作时,先分段讲解此项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连起来全程操作一遍,再请护生回示,此时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可以启发其他护生进行思考、讨论,并且用学过的理论解释错在哪里,该怎么做,以后自己会不会发生类似的错误等等,可以加深护生的印象。同样整个过程中,教师在示教时,强调了跟病人的沟通和解释工作,学生也相应对沟通工作有了更深的印象和理解。启发式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激发了学生临床思维意向,培养其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6]。

3.4.2 案例教学法 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患关系的好坏,而护患关系的基础是良好的护患沟通。为了更形象逼真地让学生了解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向护生传授“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教师会收集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一些真实案例,要求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分组讨论,找出案例中哪些是不良沟通引起的医疗纠纷,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经过讨论,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不仅学生之间进行了沟通,还与老师进行了沟通,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既生动了解了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又在讨论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沟通能力。

3.4.3 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具体场景,将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内容,激发护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追求与探索[7]。在课程基本结束学生能基本掌握各项操作时,把护生以寝室为单位分成几个组,让护生自行设计病例,根据病情需要预习操作流程。根据不同的病例情景,进行角色扮演,有护生扮演病人,有护生扮演医生,有护生扮演护士,有护生扮演病人家属等,在实验室模拟病房里进行情景模拟演练。护生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创新的原则,要求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扮演家属和病人的护生要给医护人员设置障碍,扮演医护人员的护生要解决问题。也可以进行角色互换,让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能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最后请本组学生指出剧情中运用的医患沟通情况。论文参考。其余护生观看完模拟演练后,可以提出问题,指出哪些做的好,哪些需要改进,如何改进才更好,最后老师总结评价。情景模拟演练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所谓“旁观者清”,使其余护生以后能避免犯相同的错误,提升了护患之间的沟通能力。

3.5 提高沟通能力分数的比重,改进实验评分标准

修改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使学生的仪表、态度、沟通意识和能力在实验成绩中所占比例提高5%。操作考核项目不单纯是考核一项操作的熟练程度、操作方法准确程度,而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考核,包括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实验操作考核标准引导学生从主观上重视沟通能力的学习和锻炼,树立关爱病人的服务理念,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

4. 小结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更加关注护理实践中的人文精神。论文参考。如何加强护患关系的沟通已成为一个新的要求,对于每一位护生来讲,必须掌握服务患者、指导患者、尊重患者的技能和技巧,才能胜任神圣的护理工作。因此通过在护理实验教学中对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使护生认识到了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沟通技巧,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护生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责任感、临床思维、判断能力、专业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护理学专业特点及护理模式的转变 。

参考文献:

[1]赵莉,龙霖,雷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对护理本科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7(27):759-761.

[2]shearR,Davidhizar R.Using role play to develop cultural compcompetence[J].NursEduc,2003,42(6):38-40.

[3]骆凤英.观《亮剑》谈护患沟通技巧的“五性”[J].光明中医,2009,12(24):2372-2373.

[4]冯先琼.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5]王蓓,俞群亚,于冬梅,等.临床护理教学中加强护生沟通能力培养的做法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1A):70-71.

[6]杜维星,李启培.启发式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护理,2006,12(17):1659-1660.

护理沟通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66-01

1前言

在现代医院管理体制下,医院的内科护理在整个医院管理系统中占据中很重要的地位。在此过程中,内科护理的沟通环节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内科治疗的治疗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其沟通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复杂性,因而,是一个很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一旦沟通环节出现了问题,不仅仅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病情恢复,也对整个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医院的实际的内科护理过程中,由于重症患者比较多,而且护理难度较大,沟通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沟通不善,会损害多方的利益,因而,加强对医院内科护理沟通问题的探究,对保障患者利益,提高医院服务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医院内科护理是整个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医院内科护理操作过程中,由于很多患者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对医疗护理等一些常识缺乏认识,因而,对护理人员如何进行护理,哪种类型的护理人员比较适合自己都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因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沟通的障碍,在笔者多年的内科护理经验中,主要以为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在内科护理中,据笔者观察和研究,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都不是很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缺乏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的技巧。一些护理人员难以据具体的实际情况作出及时快速有效的沟通方式,难以找到合理的交流方式,同时,一些护理人员对和患者及家人的沟通交流不够重视,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沟通交流,或者是对一些情况以为对患者或者是其家人解释没有任何用处,也没有任何必要。由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欠缺,其沟通水平不高,从而引发了很多问题,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和医院护理水平的提高。

2.2医疗费用很高,受到很多的投诉:在进行内科护理过程中,受到投诉最多的的问题便是护理费用太高,而且收费不够透明,不够明确,对各种费用的来龙去脉没有和患者和患者的家人作出合理的解释,患者和其家人对各种费用的来源都不清楚,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说明,因而,造成了很多的矛盾,也引发了很多的投诉,影响到了医院的声誉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3差错事件多,服务态度恶劣:很多时候,患者在接受内科护理中,由于对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缺乏认识,因而,一些内科护理人员不仅仅不愿意耐心的解释,甚至会呵斥病人,其恶劣的服务态度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心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3针对沟通问题的对策分析

3.1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解决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的重要的环节。首先,医院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考核。鼓励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努力学习护理专业技能,同时,要严格遵守医院护理准则,提高自我的服务理念,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学会换位思考,加强对自我剖析,实现护理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其次,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使用各种护理器械的操作水平,加强对护理等专业知识全面系统的学习,如此,可以让护理人员能够对患者的病情作出一定的判别,也可以减少对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失误。最后,护理人员要学习和患者沟通的技巧,要创造出良好的医疗护理环境,让患者可以在一个舒适干净的环境中接受治疗,保持病人的身心和谐。

3.2要公开收费标准:护理人员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向病人说明费用大概,让患者及其家属明确收费标准。贵重药物应用前应事先向家属说明情况,并征求意见。当患者或家属对费用标准有疑问时,应耐心、明确的解释清楚,维护患者及其家属的权益。

3.3对患者家属原因采取的策略:随着患者及其家属的法律意识提高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不理解时,具有很强的求真欲望。但是往往由于缺乏专业的医疗知识,当治疗结果与预期结果有差异时,很容易对医疗技术和护理人员产生怀疑和指责。并且,各种临床新技术、新药品、新仪器的使用虽然会有良好的救治效果,往往也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易造成患者及其家属心态失衡带来护理沟通问题。针对此种情况,内科护理人员要做到换位思考、体谅患者家属的心情,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讲解。

4结束语

内科护理关系到整个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因而,加强对护理沟通的探讨,对解决内科护理沟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过程中,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学习沟通技巧,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加强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沟通,保持沟通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要严格遵守各种护理标准和规范,做好护理记录,提高护理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整个 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保障医院和患者的共同利益。

参考文献

[1]黄早升. 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期刊论文].《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1年11期

[2]刘启枝. 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期刊论文].《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年4期

[3]芦慧, 包晓燕. 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存在问题和对策 [期刊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ISTIC -2012年5期

[4]叶晖. 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期刊论文]. 《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年3期

护理沟通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c)-0176-02

在经济文明不断进步以及医疗改革逐渐深化的过程中,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意识和护理意识逐渐增强,对临床护理的要求逐渐提高。如何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逐渐成为医院的重要工作内容。整体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1],其中,治疗性沟通逐渐引起关注,当前,国内外护理界均认为治疗性沟通是最能够体现护士工作价值的护理行为之一。通常,小儿骨科患者的病程较长,对其进行治疗性沟通干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小儿患者由于其年龄原因,对于疼痛程度的耐受不强,语言沟通和理解能力较差,对做好护患沟通造成一定的障碍。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该院骨科收治的440例小儿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究小儿骨科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治疗性沟通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该院骨科收治的440例小儿患者,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严格的临床问诊、检查、辅助检查和诊断,所有患儿均符合WHO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2];所有患儿均为四肢骨折,其中男性患者378例,女性患者66例;最大年龄13岁,最小年龄7岁,中位年龄为(10.14±2.02)岁;根据患儿入院治疗的不同时间(以单号、双号为标准),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将其分为两组,经初步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两组患儿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临床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具体内容按照标准教育模板进行。观察组患者临床期间加强治疗性沟通,主要沟通方式有以下4种:①听;②说;③非语言沟通;④换位思考。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经临床观察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治疗性沟通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对一般沟通进行的更加细致、具体的应用,属于一种心理治疗工具。能够提高患者适应环境和克服心理障碍的能力。治疗性沟通主要是针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给予的有目的、具有服务精神、和谐的沟通方式[3],其主要的措施如下。

3.1 听

在临床治疗和护理期间,积极倾听患者的主诉不只是单纯的倾听过程,还能够从中了解患者的情感、身体、认知等情况。通常,小儿患者恐惧治疗,爱哭闹,为此,护士应耐心的对待,使用温和的眼神与患者交流,保持微笑。鼓励患儿诉说自己的苦闷,帮助其排解。

3.2 说

在临床干预期间,应注意说的场合和时间,努力营造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氛围,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针对性的语言。哭闹不安的患者可以等待其安静后告知患儿临床治疗的目的,禁止强行制止患儿。治疗期间不断的鼓励患儿,对于急躁的患儿也应注意语言、方式、态度等,只有保证良好、融洽、和谐的护患关系,才能够为临床治疗、护理营造出安逸、舒适、温暖的气氛[4]。对于学龄期的儿童,与其沟通时应尽量使用患儿能够接受的语言,然而对于年龄幼小的患儿,在日常护理中可以多逗乐患儿,使患儿产生信赖感,减少其对护士和护理工作的抵触情绪,进而帮助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3.3 非语言沟通

通常,在临床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在进行语言交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非语言交流的技巧,这对语言交流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据相关研究显示,沟通中55%为肢体语言,语调占据其中的38%,而沟通的内容之占据其中的7%[5],可见非语言沟通对于护理干预的重要意义。护理过程中,护士的关怀眼神、微笑等都会使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心,显著的提高护患交流的效果。例如,在患儿能够忍受疼痛配合临床护理时,可以对其竖大拇指以表示鼓励,或者与患者聊天转移其注意力。面对患儿提出的问题,护士应以关怀、专注的眼神注视对方,并对其进行一一的耐心解答[6-7]。在进行日常病房巡视时遇见患儿应与其微笑或打招呼。在临床护理沟通的过程中,应针对患儿的据体情况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态度、表情等,以免患儿产生抵触情绪,使护患沟通进入不良的状态。

3.4 换位思考

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在与患儿进行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立场上思考和对待,保证语气和蔼、态度温和,使患儿能够感到关心和爱护,为患儿营造良好的治疗和护理环境,保证患儿情绪良好时再进入沟通正题[8]。同时,平时应多寻找与患儿之间的共同话题,提高患儿对护士的兴趣和信任,使之认为护士就是他的亲人,也会显著的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

经该组研究可见,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强化治疗性沟通,能够有效的帮助患儿调节自身的不良情绪,帮助其逐渐远离疾病状态,能够积极的配合临床护理工作,进而促进临床症状的恢复和改善临床疗效,应加强重视。

[参考文献]

[1] 方继红.治疗性沟通在小儿骨科护理中应用体会[C]//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2011:109-110.

[2] 曾李萍,曾光中,曾明凤.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与研究[C]//全国第四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12:198-199.

[3] 张金英.治疗性沟通在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中的作用[C]//全国第十一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下),2012:106-107.

[4] 颜伟香,向玲芬.浅谈与外科病人进行治疗性沟通的交流技巧[C]//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12:120-121.

[5] 王恒俊.治疗性沟通系统模式下构建有效应对方式缓解胃癌患者术前轻中度焦虑情绪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1,11(22):195-196.

[6] 周雪梅,黎小霞,许红璐.品质圈活动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C]//全国护理行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12:132-133.

护理沟通论文例7

临床实习是护生转变为一名合格护士的必经之路,是护理专业学生从课堂到现场、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环节[1]。护患沟通的能力也是实习技能中需掌握的内容。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护患沟通贯穿于患者咨询、治疗、护理、康复的始终,是护士综合素质体现。言语运用不当,说话语速过快、面无表情等情况,是护患纠纷的重要原因。妇产科面对是特殊群体,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在护患沟通上也应有相应的要求和方法。

1环境熏陶

环境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医院和科室是护生走向本职岗位的最后课堂,其综合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生的认识、思维、观念。对护生来讲,医院环境、科室环境和教学环境尤为重要。

1.1医院环境 医院环境的建设要侧重从人文环境的建设上下功夫。如果说硬件设施和医技力量是本,那么人文环境的营造即是医院的魂。患者到口碑好的医院就诊更能静心、放心和舒心。为此,我院护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能时时、事事以在医院工作为荣,以文明从业为责,为实习奠定基础。

1.2科室环境 科室内的护理环境和氛围对护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妇产科的特点,利用宣传画、宣传册、宣传栏等方式,大力营造尊重患者、尊重生命、尊重妇女、尊重隐私等内容,让护生走进这样的环境就要时刻树立"患者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让患者走进这样的环境能够尽快消除对住院的紧张、对医院的排斥、对护士的疑虑,为护生习生融入实践、安心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1.3教学环境 要有与教学相匹配的环境,要针对"护患沟通"这一课题,为护生创造实习条件。概括来讲,要具备"五个一":①一支好队伍。即带教护师队伍。要选择那些既在技术上过硬,又在妇产科护患沟通上具备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护士作为带教护士;②一套好教材。要建立一套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别于学校纯理论护患沟通能力培养的特定教材,在护生实习期间,辅以相应的妇产科护患沟通能力理论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一个好场所。除了随机讲解、现场教学以外,还要尽可能为护生学习理论课、开展研究讨论、组织情景教学等设置一个专门的教学场所;④一个好机制。针对护生实习特点、妇产科特点、护患沟通特点制定一套完善的制度、规定、预案,确保不同层次的护生通过实习,在护患沟通能力培养上都能有所收获。尤其是针对由护生原因引起的护患纠纷,要有可行的解决预案,确保遇有问题时,既能及时化解纠纷,又能使护生通过问题的解决来提高纠纷化解能力;⑤一个好氛围。在科室大力营造"护患一家"、和谐互助的氛围,尤其在带教护士和护生之间,既要有"分",即分工负责、定人带教,也要有"统",即统一管理,共同帮带。护生遇到护患沟通问题时,随时可以向科室的所有护士甚至护理人员请教,在妇产科形成群学群教、愿学善教的良好氛围。

2言传身教

在妇产科临床教学过程中,带教护士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运用好言传身教是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但能否运用、如何运用才是关键。

2.1以身作则 带教老师在护生实习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她们既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2],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的素质、与不同患者之间均能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带教老师就是护生榜样、就是镜子,和患者之间沟通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将直接影响护生的所学。带教过程中做到"看我做"、"跟我学",才能拉近教、学之间的距离,增强护生的信任感,为带教奠定基础。

2.2教之有物 带教护士自身要具备持之以恒的学习和探索的精神,不断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要针对妇产科护患沟通特点,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摸索实践中的沟通和处理方法,在带教过程中做到言之有物、教之有理。既要具备自身过硬的护患沟通能力,还要有能力将自身的所学传授给护生,真正胜任好"老师"这个角色。

2.3教之有法 作为带教护士,如何把自身的沟通能力教授给护生,使其弄通、学懂,才能实现"教"的目的。教的过程,既是方法、又是能力、更是艺术。在教学方法上一定区别好"三个不同",即:"不同的护生"。不同的护生性格、脾气、医学基础、语言表达、交流能力等不尽相同,要做到因人施教;"不同的患者"。妇产科除了"男女有别"原因以外,患者的年龄、职业、自身素养、婚否、疾病来源等都给护患沟通带来不同的要求,带教护士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教会护生相应的沟通方法;"不同的疾病",许多妇科疾病常常涉及到患者的隐私,如非婚生子、不洁性史、传染性病症等,患者常有恐惧、排斥等心理。带教护士就要针对不同的疾病可能带来沟通上的问题对护生进行教学、探讨,从不同疾病的医治中提高护患沟通能力。

3特例教学

所有护患纠纷都是学习的素材,但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是沟通难题的制造者。作为"临床教学",从教学的角度出发,精选一些典型的、特殊的可能难以沟通的病例进行护患沟通实践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分析讨论 带教护士做"导演",让护生去做"主角",针对病例由护生大胆、充分的讨论,讨论要围绕该病例在治疗沟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问题、重点、难点及解决的方法等,形成一个在沟通上基本的应对方案。

3.2过程实践 这是教学的关键环节。让护生参与到与患者沟通的全过程,或旁观学习、或直接交流,通过实践学会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方法、技巧。在该过程中,带教护士要把握好两个环节:①要掌控好局势,在护生与患者的沟通中有可能出现矛盾、纠纷时及时点拔、"干预",防止问题升级;②要处理好治疗和教学的关系,扮演好护士与学生的"角色",防止患者产生"被试验"的感觉,预防治疗以外的矛盾出现。

3.3总结提高 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环境熏陶、言传身教、特例教学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作用明显。随着社会发展,女性患者的知识层次、思想认识、行为习惯以及疾病的疑难性、多样性都为护患沟通带来了新的特点,在临床教学中,要做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为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开辟新的捷径。

护理沟通论文例8

近些年来,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护理工作也越显重要,高质量的护理对病患的恢复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而随着医疗市场化,医院企业化时期的到来,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不断地被引进医院的管理中。管理沟通就是其中的一种。管理学家巴纳德说:“沟通是将群体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来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手段”。因此也可以说,它是在管理的行为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者群体之间交流信息,分享情感的一个过程。

1资料与对象

1.1本院护理工作岗位有:咨询台、注射室、输液室、急诊室、专科等。共有护理人员58人,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2.6岁。本科学历5人,专科学历32人,中专学历12人,令有在读本科4人,在读专科5人。主管护士25人。

1.2随机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200名为调查对象,其中男100名,女100名,年龄20~7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名,高中及以30名,文盲20名,职业:机关事业干部70名,企业办公白领40,企业生产蓝领30名。

2管理沟通方法

2.1提高管理沟通的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护理人员的重要素质之一,也是衡量护理管理者水平的重要标志。它与生产效率和组织的凝聚力密切相关,能所以作为一个护理管理者应不断提高沟通技巧,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协调好方方面面关系,保证护理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2.2提高沟通能力。加强护理管理者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护理服务活动的有效性,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沟通能力要全方位的提高,无论是与护理人员还是和病患之间的沟通,都要做到、做好。

2.3提高信任度。护理管理者与护理人员的沟通产生于彼此信任基础上,护理管理者是否为下属所信任,信任程度如何,对改善沟通有重要影响。

2.4学会倾听和讲述。倾听是一种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倾听是理解、尊重和接纳。管理者要学会倾听护理人员的心声,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与病人的沟通语言。要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注意语言的规范性、情感性和道德性,在与病患的交流中尽量使用能听病患和病患家属能听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言语所表达的内容要通俗易懂。

2.5完善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管理沟通的重要部分,合理的考核内容,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方式是提高整个护理团队工作积极性的极好手段。考核应该偏向正向激励,如多设奖励性考核内容,并就考核内容和方法向护理人员征求意见。如果说倾听是对护理人员精神上的支持,那么完善的绩效考核就是从实际利益上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的工作。

2.6进行多形式的医疗健康知识的宣传。如墙上贴上常用的急救方法图片;大厅里播放医疗科普片;发放三高等常见疾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手册等。

2.7建立病人投诉渠道。服务总台设立投诉处, 公布投诉电话, 要求每例投诉都进行落实和回复;在大厅设置病人意见箱, 每月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床号、电话;满意程度:含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主要问题与要求;意见及建议;调查日期等,满意调查表作为医护人员工作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对病人的提出的问题要求和意见建议, 认真核实和考虑合理性,制订处置和整改措施。

2.8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对调查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3结果

统计本院护理人员对管理科室的满意度,由82%增长至96%。随机调查就诊患者200名,进行问卷调查,对管理沟通实施前后病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统筹计算,满意度由75%上升至92%。前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病患及护理人员满意度汇总调查表

注:*p

4讨论

良好的、有效的沟通无论是对病患,还是护理人员,亦或是对护理管理人员都非常重要,它可以顺利快速地推进工作进度。获得对方的支持与了解,共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有资料表明,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其实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用于交流和沟通的。对于护理管理人员来说,只有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逐步形成在护理管理过程中面对纵向、横向等任何角色,都能有意识地运用管理沟通的理论和技巧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更好地提高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 方秀琴.护患沟通艺术与构建融洽和谐医患关系的探索[J].护理研究,2006,20(IOA):2609.

[2] 贾守梅,袁训初.社区护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62-71

护理沟通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R2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70-01随着人类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患者及家属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加之社会上的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护患关系日趋紧张,尤其是在儿科这个高风险的科室更为突出。以下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1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儿科做为医院一个独立的科室,有着不同于其他科室的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皇帝,情感表露直率而单纯。当其生病住院时,对护理技术操作有不合作的举动。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和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

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复杂。就儿科而言,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患儿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地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而,护理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为了把护理纠纷消灭在萌芽之中,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纠纷发生的原因均与护患沟通不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是微乎其微。为此,如何提前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做好护患之间的沟通就显得极为重要。

2沟通的方式

2.1语言式沟通 :就是使用语言表达,以微笑、或喊叫的方式,以达到沟通的目的。儿童在6岁后能逐渐使用带有较为完整思维的语言,适合应用语言式沟通。语言沟通始终贯穿整个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善于引导患者说话,关键是看护士对患儿是否有同情心。同时护士应通过敏锐的观察力,根据患儿好动、好玩、活泼、情感表露直率而单纯、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在稳重大方的同时与他们做做游戏、讲讲故事取得他们的欢心,成为他们的好朋友。要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不要训斥患儿,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护理操作前还可运用激将法、对比法,给他们讲一些“同病相怜”的小动物的故事,用虚构动物的勇敢,换取他们的勇敢,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1]。

2.2非语言式沟通 :非语言式沟通又称身体语言沟通,指表达者应用姿态、动作、脸部表情、姿势改变以及反应等进行相互沟通。6岁以前儿童语言能力差,很难与其进行语言沟通,加上智力发展尚未达到能对抽象事物全盘了解,所以和外界沟通大多用非语言式沟通。

2.3抽象式沟通 :抽象式沟通即以游戏标志、照片、欣赏能力、衣着选择、绘画作品等形式表达沟通。这种沟通方式适合年龄跨度大,以年长儿更为适用。

3沟通的技巧

3.1开场白不可用闭锁式的问答,用开放式的问答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有利于进一步沟通。如可问:“你吃药的反应如何?”类似的有:“是什么?”“如何?”

3.2为争取患儿合作,避免用“不要”、“不可以”、“不行”等生硬的调语,正面接触产生的效果最好。例如发现患儿在吃蜡笔时,应该对其解释:“蜡笔是用来画图的。”不要说:“不可以吃蜡笔”等。

3.3指导患儿对抽象事物进行正确选择时,可用正向直接接触。例如让患儿脱掉上衣做胸部听诊,应避免说:“您愿不愿意脱掉大衣呢?”此种问法会使患儿觉得可以不脱上衣。而应该说:“帮您脱掉上衣,以便听诊您的胸部,要不要帮你脱呢?”

3.4对于年幼患儿,不要认为其听不懂大人的语言,当其不配合护理时,说一些生硬尤其是带有情绪的话语、不良的议论和表情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是难以预料的。

3.5当患儿家人在场,对护理及沟通的过程表示不同意见或不满时,最好先避开患儿与其亲人的沟通,再与患儿沟通,以免其无所适从。

4在治疗性游戏中沟通的技巧

游戏在沟通中具有重要意义。游戏可以达到以下目的:协助患儿认识自己与沟通者的感觉;使患儿获得沟通的新知觉;让患儿将注意力转移到游戏,以减轻沟通者因护理操作带给其的焦虑感;能协助护理者顺利告知患儿住院中各项治疗过程;透过游戏可利于护理者对患儿性格进行评估,采用适宜的沟通手段。因此,游戏作为一种沟通手段应得到高度重视。

4.1鼓励患儿亲人加入游戏,在游戏中与患儿、护理人员三方共同接触。同时评估玩具的安全性,并依据病情和环境确定活动量。

4.2运用患儿发展的理论而并不是健康儿童的理论来判断、解释和分析其行为。

4.3鼓励患儿正确表达害怕、焦虑、一般感觉和各种问题。并允许患儿因压力而引起的不成熟行为。

4.4在游戏中可注意观察患儿下列行为: 开始与他人的接触方式;了解与同龄儿童问的社交情形;观察其活动力、注意力是否集中,对挫折的忍受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患儿对抽象名词的认识程度。

5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模式已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与患儿进行良好的沟通是现代医学模式中儿科整体护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广大儿科护理工作者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2]。

作为患有疾病的儿童,除了得到常规的诊疗保障外,在诊疗过程中,儿科护士应给予其社会、心理上悉心照顾,避免暴力性强制护理,以达到既能使患儿协调合作诊疗,又能维护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因此,要完成这种生物--生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医疗护理,,与患儿进行良好的沟通就显得极其重要。

总之,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心脏”,沟通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影响。儿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充分运用沟通技巧,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达到护患、护陪间高度的心里相容,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从而保证护理质量。

护理沟通论文例1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17-01

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患间良好的关系及交流是良好护理效果的基础[1]。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理工作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满足病人合理的身心需求,促进病人的康复,让病人真正感受到科学的、整体的、全方位的责任制整体护理。

1 在护理工作中,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1.1 尊重病人,礼貌用语 使用礼貌性言语,容易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好感,使沟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沟通交流时应采用商量的口吻,适中的音调,自然大方的表情,使患者感到亲切、悦耳、体贴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2]。

1.2 及时了解患者需求提供主动服务 关心病人,注意耐心倾听,适时的做出合适的语言及肢体回应,及时处理患者问题,满足患者合理需求,使患者感受到尊重和关心。从而愿意向护士表达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从而促进护理工作的开展。

1.3 要具有倾听能力 倾听病人的诉说,注意表情专注,适时对病人以点头微笑,轻声应答,以表示对病人的尊重,要及时弄清病人的真实思想,解决病人实际问题。

1.4 重视躯体语言 躯体语言包括眼神、表情、体态、手势、身体姿势等多方面。病人住院后,最先接触的是护士,面带微笑的接待患者是进行有效沟通的第一步,另外端庄的仪表,专注的表情,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娴熟轻柔的技术是赢得病人好评,取得信任的关键。

1.4.1 面部表情和目光接触 面部表情和眼神应真诚、亲切、温柔,能为病人带去理解、关怀、同情、鼓励和力量。护士与患者的目光接触,可产生许多积极效应。如护士的镇定目光,可给恐慌的患者带去安全感;护士的热情目光,可使孤独的患者得到温暖;护士的鼓励目光,可给患者重建自信;护士的专注目光,可给自卑的患者带去尊重等。

1.4.2 身体姿势 举止大方、体态优雅能使患者感受到你的重视和关心,进而产生信任感,为护患沟通奠定基础。能给人以饱满热情、充满活力的健康形象。

1.4.3 触摸 有选择性的使用触摸对沟通交流有促进作用,能让病人安静下来,有安全感。触摸可使患者感受情感支持与关注。是积极有效的护患沟通方式。

1.5 注意保密,尊重隐私 对于涉及隐私的问题应注意交谈内容、环境和表达方式,特殊情况更要注意保密,不得随意暴露病人的隐私。

2 根据个体差异,恰当灵活的运用沟通技巧

由于性别、年龄、病种、经济状况、文化层次等方面的差异,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期望值均不同,应采用有针对性的、恰当的语言文字内容和表达方式正确引导,以求让病人充分理解,顺利地进行沟通。

2.1 性格差异 患者住院后,由于疾病影响,可能无原由的冲护士发火,拒绝合作,此时护士要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需求,提供必要的安抚,待愤怒情绪减弱后,及时与他们沟通,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可以增强护患之间理解,取得信任和合作。

2.2 文化差异 根据文化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措施。文化素质较高的患者,服务需求较高,需要专业理论指导也较多,所以护士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文化层次较低的患者,相对容易满足,护士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医学术语,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

2.3 疑难、杂重症的患者,身体的不适,思想的压力,绝大多数表现为烦躁,易激惹、焦虑,对医护很是挑剔,护士应沉着冷静,态度严谨,护理操作熟练,及时巡视病房,让患者及陪护感受被关注、被尊重,以消除患者、陪护对医护人员的抗拒情绪。

3 小 结

护患之间有效的沟通,是取得患者信任、理解、支持的关键,也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环节。护患沟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如何都建立在彼此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人文社会的知识学习,克服护患沟通过程中各种障碍,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掌握护患沟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以达到护患有效沟通的目的,进一步完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