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阳光体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7:12

阳光体育论文

阳光体育论文例1

(一)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使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阅本研究有关文献,以通过“体育社团”、“阳光体育”为关键词检索并整理了与本研究相关度较高的论文和研究文献近180篇,较全面了解体育社团化管理模式的相关成果,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二)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内容,走访高职院校团委、阳光体育负责人,体育社团指导教师和社团相关学生,对高职院校运动委员会、学生体育社团现状、组织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访问,以求进一步获得可靠资料。

(三)案例分析法

通过借鉴国外院校体育活动社团化案例,结合实际情况,对国内外院校社团化体育活动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多方面进行考察与分析。为论文构建阳光体育社团化管理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二、阳光体育社团化模式构建与实施

(一)构建以服务为导向的阳光体育运动委员会

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是负责组织、协调全校的体育工作,制订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并监督计划实施的管理机构。[2]而在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下设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委员会,具体负责阳光体育的计划、组织、实施与评价等全过程。(见图1)以服务学生为导向,分类管理各类体育社团,一部分,围绕团委、学生处的发展规划,由分管体育的领导直接管理,如规模较大的、影响力较强的品牌社团;另一部分,则由高校体育部、专业指导教师共同参与管理规模较小的社团。通过分类引导,精简部门设置,可以使人员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如美国哈佛大学存在着两类社团,一类是通过负责社团的生活委员会认定,并已获得正式批准成立的社团,另一类是学生自主形成的较成熟的社团。但无论哪种方式的管理方法,都必须具备内部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外部宏观引导,即社团章程、审批与管理制度、切实可行的宣传制度、严格的财务制度以及社团成员选拔与考核制度,只有从整体上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体育社团化得到切实发展。

(二)储备体育社团顾问

社团顾问人力资源的开发,对社团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顾问是指在某件事情的认知上达到专家程度的人。[3]其重要作用是协助校方领导实现体育社团统筹管理,优化发展的目的。通过顾问储备,一方面,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对社团长远发展具有高瞻远瞩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加强了团队建设,通过规范管理、咨询、研究,使社团管理思想科学化、管理过程有序化。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社团聘请体育教师为管理型顾问,全面指导体育社团的工作。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在社团管理中缺少体育专业顾问的全面指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社团缺乏具有总体规划和实操能力的专业顾问,管理手段往往局限于形式主义化,缺乏长期有效的规范化指导;(2)体育社团顾问的价值仅体现对社团活动的指导,指导力度不够,不能全方位统筹兼顾,严重阻碍了社团发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三)鼓励学生“人人进社团”

倡导服务型的社团服务,加大对社团的扶持力度,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人人成为社团成员。(1)培养社团活动品牌,增加经费支持和体育技术指导,从而提升品牌活动的高度与知名度,同时,结合学生兴趣,培育特色体育活动,以健身观赏类为突破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品牌吸引力,培养学生1~2项感兴趣的体育特长,使他们对体育运动充满热情,进而达到阳光体育的目的;(2)开展形式多样的具有时代性的体育活动,如在社团内举办社会公益活动、学术讲座、观赏赛事等主题活动,吸引学生眼球,鼓励学生进入操场,感受体育运动乐趣。美国学生的体育社团活动方式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通过平时课余时间、假期时间以及独立活动周期开展内容多样、时间自由、社员自主的体育活动;[4](3)对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并表现突出者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并结合专业成绩的总体分数予以相关优先体育培训,观赏体育竞赛的机会,以激励手段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四)制定社团考核评估激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具有导向性及示范性作用,建立什么样的考评机制,对于社团管理工作的执行具有显著的引导示范功效。[5]健全的考核评估机制主要包括社团学生骨干、指导教师以及社团成员三方面内容。(1)建立科学的学生社团考核与评估是关键,通过社团联合会对各类社团进行分类,建立不同类型的考核体系,使得考核具有科学性与针对性;(2)将学生社团负责人纳入考核范围,对负责人的工作态度、思路、方法等多方面进行量化。通过考核加强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与竞争意识,从而提升社团整体水平;(3)在评选过程中倡导学生成为评估主体,对社团指导教师的业绩、能力、态度进行考核,并将工作量纳入考核范围,从多方面激励指导教师。

(五)核定社团专项资金

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对资金、场地设施的依赖性较强。专项资金的设立是开展多种形式活动的保障。目前,较多高职院校的经费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阳光体育社团化的发展。因此,每年的经费管理中,要对今年预开展活动做财务预算,并向有关部门申请资金支持,来作为社团体育活动的专项资金。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与体委共同设立一定量的专项资金,支持体育社团的发展,并按项目申报制的方式给予支持。与此同时,社团要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来吸引社会资金进入社团。如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采用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通过服务和中介的管理模式弥补自身经费不足,哈佛大学除了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经费支持,还允许社团在学校内举办盈利性活动,所取得收入全部免税作为社团活动的经费。国外高校资金来源途径广泛,活动场地广阔以及体育指导专业化,并且管理过程公开透明、财务制度严格。通过基金会的支持和自收自支,使社团呈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景象。

(六)保障活动场馆的数量与质量

阳光体育是以体育活动场馆为物质保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目前,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的可自由活动的体育场地较少,基本用于传统的体育教学,不能满足学生自主运动的需求。体育资源的缺乏,一方面,局限了社团发展的数量与规模;另一方面,影响了学生参与兴趣,使学生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高职院校应从基础设施的条件出发,为社团体育活动开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与制度,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社团使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为社团开展体育活动提供条件保障。

三、完善阳光体育社团化模式的对策

(一)加强对阳光体育社团化模式的功能认知

阳光体育社团化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就要将体育社团纳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范畴中,进一步加强领导和广大师生对体育运动的功能认知。加大“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体育活动与文化载体作用。以学生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为基本出发点,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坚韧以及乐观向上的个性。

(二)课堂教育与阳光体育的一体化统筹

阳光体育社团化发展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终身体育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必要的课堂教学是对完善阳光体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应把课堂教育与阳光体育相统筹,在重视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落实课外阳光体育工作,培育学生体育兴趣,强化体育技能,并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体育能力在课外阳光体育中得到强化。

(三)建立阳光体育社团化的运作机制

建立阳光体育社团的运作机制是阳光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1)构建体育社团的人才选拔机制,尤其应选择与配备社团的主要骨干,组成强有力的领导班子;(2)建立社团日常体育活动考核机制,并建立活动档案,社团成员活动状况与体育成绩挂钩;(3)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如校与校之间的体育竞赛表演交流、社团与社团之间的工作经验交流等,以提高阳光体育社团的工作效率。

(四)重视阳光体育社团骨干队伍的培养

阳光体育论文例2

2、激发不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课程设置单一再加上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等等原因,学生丧失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这也导致了体育教育不好进行的结果。3、学校本身对体育教育的定位不准确学校体育教育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但是有些学校对于体育教育的认识就不深刻,对体育教学不重视,导致了体育教学定位的偏差,这种落后的体育教学理念以及对体育的不重视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教学的进程。

二、学校体育教育基于“阳光体育运动”的改革措施

1、加强体育健康的理论教学这里的理论教学并不是按照课本进行生搬硬套的教学,而是对学生进行体育素养的熏陶,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作用,对在体育运动时如何避免受伤的方法等进行教学,这种打破常规灌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乐于接受,能够真正的使学生学到体育健康的知识,从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改变教学模式,增加课程设置传统的教学就是老师为主体进行讲解的模式,这种方式过分强调老师的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因此改变教学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增加课程的设置,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像健美操、交谊舞、踢毽子、跳绳等趣味性比较强的体育运动更能让学生喜欢上体育,不仅使他们得到充分的运动,还能让他们在运动中提高团队意识和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开展选修课,调动学生积极性每个学生的爱好不同,因此开展选修体育更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体育选择项目,让他们在乐趣中达到发展和成长,不仅缓解了平时学习的压力,还能真正的培养他们的运动精神,有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阳光体育论文例3

2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学校五、六年级383人。

3研究方法

3.1文件资料法。通过多种方式查阅我国相关政策、资料等有关数据和信息,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撑。3.2问卷调查法。运用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健康及每天参与的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兴趣,为课题提供依据。3.3实验对比法。根据实验对象体能素质的个体差异,用运动处方的形式指导活动,动态分组分层次教学,调整教学内容,改变组织形式等教学实验。通过一个阶段的实施,进行实验前后对照的教学分析。3.4经验总结法。多种渠道收集获得有关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科学方法,并吸取有经验教师的经验,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按研究的规范要求进行总结分类,使其更具理论性。

4实施原则

4.1活动项目开设上,遵循科学性、趣味性原则

五、六年级的学生好动、精力旺盛,偏爱竞争性、趣味性的活动项目,设置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内容。

4.2学生体质健康方面,遵循发展性、全面性原则

通过活动的认真实施、有效开展,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形成良性发展的局面。全面性指的是:活动的实施与开展应面向四、五年级的所有学生;活动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避免单一,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4.3学生安全教育上遵循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原则

活动开展前就要做好每项活动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预判,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最大程度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5实施形式

5.1体育课程除进行传统内容的教学外,还增设一些新兴体育项目的内容

开设阳光体育活动,要与体育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要选择优秀的传统教学内容,也要开展新兴的项目,满足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需求,如飞叠杯、呼啦圈,等等。

5.2规范体育活动时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把阳光体育活动纳入到教学日课表中,使每个学生每周每天至少一次参加体育活动。

5.3营造体育活动氛围,阶段性开展竞赛活动

日常体育教学很重要,但每个项目教学到一定程度时,可以举办一次年段内的专项比赛,如40人循环跳绳赛、40人单脚跳接力赛、20人绕圈接力赛等,每年还可定期举办体育文化节活动,对学生的活动进行一次全校范围内的检测,更是最大程度上给学生竞争、展示平台。

6结果与分析

6.1实验结果

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实验组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实验,五项体能素质指标明显高出实验前,如50M*8项目,由实验前19人优秀到实验后55人优秀,优秀率从4.9%到14.4%;坐位体前屈的优秀人数从16人到47人,优秀率从4.2%到12.3%,良好人数从146人到201人,良好率从38.1%到52.5%。指标呈显著差异,说明以多种形式开展体育活动及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为手段的实验深具成效。

6.2实验分析

由于各种原因,给学困生的体育活动带来了一定困难,在运动技能上有明显差异,学习效果欠佳。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在实验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设定不同的锻炼目标,变换教学内容,转变组织与教学手段,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动机有正能量的影响,从而达到其运动技能和体能有阶段性的提升。6.2.1转变教学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做好三点:一是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合作意识、个性发展的最佳途径。二是有组织的实施阳光体育活动,每天上午大课间集体活动,时间30分钟;傍晚第二节课后进行班级分组活动,时间40分钟;三是活动内容多元化,具体有:集体项目(广播操、跳长绳等);分组项目,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实施由各班选出的2个项目,6个班级共12项,按星期每周轮转,更多方式途径让学生掌握技能;学生自主项目,是以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展的各种活动,有体验游戏(合作跑、弹球、飞叠杯、滚铁环等),球类活动(轻排球、小篮球、地弹乒乓球等),传统体育项目(跳绳、踢毽子、呼啦圈等)6.2.2加强理论指导,总结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实验组的老师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建立健康档案,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定期写出总结报告。6.2.3分层次教学根据实验对象体能素质的个体差异,具体教学中由常规的进行分组转变成按学生体能素质情况分组分层次教学,视学生练习进行动态分析并随时做出调整,使学生都能按要求各阶段的目标任务。

阳光体育论文例4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该文件明确要求学校要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其目的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近大自然,走在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突出了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明确了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和措施,必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对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审视“阳光体育运动”语境下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分析目前的体育现状,以崭新的思路思索“阳光体育”语境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对深化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1阳光体育运动产生的背景

2006年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公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学生耐力、爆发力、力量素质呈持续下降,城市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近视检出率居高不下.首届“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也传出消息,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肺活量、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学生肥胖率不断增高,眼睛近视率居高不下,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学生体质发展趋势很不容乐观.与此同时,青少年怕吃苦、怕受累,意志品质薄弱、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等问题也日益凸显[1].为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

2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

体育是人类为适应自然和社会,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而自觉地改善自我身心和开发自身潜能的社会实践活动.囱此,可以认为,“阳光体育运动”的根本特征是“运动”,当然体育运动的“动”不是随意性的,而是在大脑支配下,有特定目的的体育活动.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体育,阳光体育本质也是以身体练习为最基本手段的一种运动.从“阳光体育运动”的组成结构来看,“阳光体育运动”可以分为物质部分和精神部分.物质部分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客观载体,主要包括各种体育设施设备、体育场所以及有关的体育工作人员和相关物体等.精神部分则是比较抽象的部分,主要包括保证其顺利实施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体育思想意识、体育文化等[2].从上述角度去把握,可以看出“阳光体育运动应该包括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阳光体育运动”是以肢体活动为主要练习手段;第二,“阳光体育运动”,不仅是体质的增强,更是心理的健康;第三,阳光体育是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锻炼经常化的一种理念.因此,可以这样理解“阳光体育运动”:是以改变目前青少年体质日益下降的局面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全国性的学校体育活动.

3高校公共体育课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3.1高校教师对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目标认识不深刻

教师们对公共体育课的目标认识多种多样,有的认为是教给学生们技术与知识,有的认为促进学生健康,有的把体育课看作为娱乐课、游戏课等等,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过度重视技能,过度娱乐化,出现运动不足的现象,这些认识的偏差导致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下降.一些体育教师缺乏职业道德,只关心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漠不关心,根本不主动引导、组织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教师教育的失败,是体育教师工作的失职[3].

3.2学生的体育的需求与体育场地、器材、师资之间矛盾重重

随着高校的扩招,生源的不断增加与运动设施、体育器材的增长之间存在矛盾,场地器材的紧张很难保证学生每天进行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相矛盾,教师的业务素质科学研究能力以及运用先进代教学技术方面有所欠缺,很难适应现在大学生对网络技术和前沿科学探究等方面的需求

3.3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滞后。运动负荷不足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已由统一授课转变为部分自由选项,虽然较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体育教学模式以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体育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互割裂,不仅表现在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容方面,还体现在两者管理方面,也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在90分钟公共体育课教学中,不少时间都花在了组织管理,讲解示范,队伍调动,内容安排等方面,实际学生身体活动时间是很少的,从而导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足,没有发挥体育的本质作用.

3.4评价体系不科学

第一,教学目的与评价手段不一致.在教学工作中,体育课考核存在为考核而考核的做法,把考核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对待,考什么,就教什么,存在注重学生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的考核,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社会适应能体力培养方面的考核评价,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激励与发展功能[4].第二,体育成绩评价内容不完善.只评价学生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和体能素质的高低,不评价学生的道德意识与品质意志、学习态度和进步、合作交往能力、实践与创造能力,造成教师只重学生的运动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效果不能作到综合测评,挫伤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影响了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4];第三,过程评价的缺失.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能使学生更清楚自己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并根据这些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态度等,从而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觉能动性.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评价大多采用单一的方法,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在身体、心理和智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的实际进步与努力程度,存在着不公平性,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5].第四,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互评和自评.在传统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中,教师是唯一的参与者,学生始终处于被评价的地位,评价就好像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很少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由于现行这种不合理的体育成绩评价模式,不利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在体育教育中的贯彻落实.

4“阳光体育”语境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启示

4.1把握阳光体育运动“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创立多种教学模式,适应不同水平与层次学生的需要

高校体育课程应形成必修与选修、专项与选项、基础、保健与提高等层次鲜明、内容广泛、设置灵活的课程结构体系及平行开设的课程类型,学生可根据个体的生理条件、技术基础、个人兴趣和发展需要来选择.如:体育选项课则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并通过学习使他们掌握一两项运动的基本技能及方法;康复保健课主要对体弱、残障、处于病后恢复期的学生开设的具有较强针对性与指导性的特殊体育课程.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征及技能掌握的规律分专项设置教学计划、教学的时数和课程的模式.选项分层教学时选项设置的顺序还应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体育课程设置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区别对待”的教育宗旨和原则,使学校体育在促进大众健身活动普及与提高校园竞技水平方面获得共同的发展.

4.2理解阳光体育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理念”,更新与挖掘学习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根据课程的发展,增加以反映当代体育健身发展水平和多学科交叉为主要教学内容的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技能,以适应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激趣”方法,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大学公体教师要紧扣时尚体育脉搏,把握年轻人对时尚体育的崇尚心理,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因时因地制宜地引入并壮大时尚体育的内容,如:攀岩、拓展运动、野外生存等项目逐渐的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相结合;积极探索学校体育课内容的创新,积极挖掘民间民俗体育的项目,拓宽高校体育课以及体育锻炼的项目,积极引入趣味健身类项目如:跳绳、跳皮筋、打沙袋、打陀螺、跳竹竿、踢毽、毽球、拍毽子、踩高跷(雪地走)、荡秋千、打弹弓和溜铁环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锻炼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还可以不断提高课程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

4.3遵循阳光体育“课内外相结合的思想”,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锻炼机制。促进使学生体育锻炼的经常化、生活化.

高校教育阶段的要求,应使学科性课程为中心的教学,逐步向突出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的活动性课程过渡.体育活动性课程包括课外锻炼、课余体育训练和各项竞赛活动的开展,活动性课程的内容应与学科性课程相互衔接,并使知识的广博性和体育能力的拓展相结合.体育竞赛的开展应面向全体学生.竞赛形式应与学生的技能水平、身体条件相匹配,并适当地改变竞赛规则;应结合阶段教学计划与评价进行,并结合项目的特点广泛采用集体项目的竞赛与表演形式,如游戏、表演、教学竞赛、竞技比赛、校园体育文化节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校内外群体竞赛,使学生在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和多样化的竞赛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获得竞技的体验.

4.4深化阳光体育“增强体魄的目标”的理念.深刻理解运动负荷与健康的关系

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就是用3—5年的时间让我国大部分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大多数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大过小都不行.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学生体育(与健康)课运动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应当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学生来安排教学内容,并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量.只有这样,运动技术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4.5思考阳光体育“达标创优”的号召。改革高校公体课程评价方式.

改变过去,考核的方法只用“高度、远度、时间”等作为统一指标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要求,应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相关的素质练习方法与测试应与课堂教学内容、课外活动和教学考核相结合,对未达标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开设指导性的必修课程,对进行运动干预.学生达标的状况与进步的幅度应计入到学生的体育成绩中并参与学生在校的综合评定中,成为学生评“三好”与奖学金等的重要依据.把评价过程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把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相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探索采用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才能使考核真正成为全面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同时,有利于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

5结论

阳光体育论文例5

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女同学对体育课存在逃避现象,课程的单一安排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教师对学生的健康体魄没有给予充分关注,对逃课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导致学生对待体育课程存在惰性心理。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鼓励学生走出宿舍,走到阳光下,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

2阳光体育运动概述

2.1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

数据表明,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趋势日益明显。体检中越来越多的学生达不到健康标准。学生的肺活量水平、耐力水平和速度水平要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同时,学生的肥胖比例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已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现状制定相关的方案。阳光体育运动应运而生。方案中要求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并将其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要认真组织,确保落实。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浪潮,并规定利用3年的时间保证85%的学校能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落实到位,85%以上的学生能确保每天锻炼至少一小时,达到相关标准,并确保掌握至少两项体育基本技能,确保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国家对学生的健康给予高度重视。阳光体育的提出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水平,将教育与锻炼相结合,培养综合型人才。要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学生在校期间应当保证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对体育课程的参与情况进行严格统计,学生的成绩中也应当有体育成绩,要将阳光体育的工作做到实处。

2.2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

阳光体育运动的出现是转变传统体育观念的重要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得办学的层次得到了提升,这是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举措。从社会的角度而言,阳光体育的开展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一种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是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关键。我们要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深入进行阳光体育的活动,保证学生体育课程的全面性、科学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积极引导学生走向操场,在阳光下进行锻炼。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竞赛来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热情,为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营造良好的氛围。

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3.1体育课程时间不长

高职院校一般是三年,并且很多学生大三就会被安排参加实习,这样造成实际学生的在校时间是两年。学生入学之初,体育基础不好,并且高职院校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工作,对专业课课程安排多,认为体育课是可有可无的。实践表明,高职院校的体育课一般在1.5年,课程时间很少。

3.2体育教学氛围不好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开展教学工作时是紧紧围绕着其办学目的开展的。高职院校近年来受到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但是这些学校往往是由一些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技术类学校发展来的。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放在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因此学校会投入大量的财力用于专业学科的建设工作中,公共基础课,比如体育课的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并且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体育课程一直被高职院校当做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学校有时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重点,这就给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4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

4.1高职院校学生参与阳

光体育运动的动机高职院校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有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也有的是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还有一部分是为了达到美体减肥的效果。数据表明,学生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的的最大动机就是为了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

4.2高职院校学生参与阳

光体育运动的项目根据学生的不同喜好,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体育活动,包括足球、篮球、网球、乒乓球等,这些项目都是在阳光体育中较受男生欢迎的,是一些运动幅度大,运动剧烈的项目。对女生而言,选择较多的是羽毛球、健身操、乒乓球等,这些项目对抗性不强,运动量相对较小。

4.3高职院校学生参与阳

光体育运动的次数和时间高职院校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可以确保一周五次以上的锻炼,大部分学生参与阳光体育的次数较少,而且时间较短。从性别上,女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次数和时间要比男生少。

4.4高职体育教学与阳光

体育运动结合的现状通常情况下,国家教育部规定,高职学校要保证一周要有一节体育课,相关文件要求,学生可以选择一项或者两项项目。数据表明,大部分高职院校通过必修课、选修课的方式保证学生在两年时间内可以选择两项体育项目。有一部分高职院校会将一些包含民族特色的东西加入到体育课教学中,扩充了教学内容,这些课程的开展都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4.5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

体育锻炼结合的现状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课外体育运动。课外体育运动主要是早操和课外的一些体育活动。很多学校安排学生进行早晨跑操,并列入学生的综合成绩中。虽然进行了开展,但是实际效果不尽人意,通常仅仅是走过场,没有发挥晨跑的作用。高职院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往往是以学生的自由锻炼为主要形式,体育社团和运动队训练等活动占的比例较少。

5阳光体育运动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5.1以健康为指引,开展实时锻炼

现代化社会中,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还需要人才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是青年服务社会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重要体现,要以健康为引导,建立起新的教育观念。教育逐步向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重视学生的生存健康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命运。要深化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目标,以健康为引导,开展体育活动,实现阳光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完美结合,在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身体素质,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生活模式,为学生的正常学习提供良好的身体保障,将体育教育融入到文化教育中,真正确保阳光体育的顺利开展。

5.2倡导开展和谐阳光体育活动

和谐校园的建立与学生的健康身心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栖息的场所。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高职院校应当紧紧抓住改革的实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高职学生的锻炼中设计准社会化模式,以确保教学效果为前提,设置体育选项课课程,从而培养起学生的锻炼兴趣和爱好。通过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户外体育运动中。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的开展要交给专门的教师进行,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为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准备良好条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形成校园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更好地推进全民健身。

5.3优化课程设置和结构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课程内容的设置和优化。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展改革工作。体育课程的授课内容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实际,不能强迫学生必须参与到某种活动中,要尊重学生,以保证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前提,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课教学的内容应当以健身性、技能性、实用性项目为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并在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中融合生命安全教育,对教学的内容和主体进行扩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的热情,改变学生别动锻炼的局面,形成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良好互动,切实达到体育教学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效果。

5.4突出职业特性

高职学校的教育是以就业为指引,按照社会需求确定开设的专业,从而对教学进行改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体育教育在增强学生体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针对社会岗位的具体需求,在高职院校中树立起社会本位的教育思想,建立起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课程体系,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将体育与学习紧密相连,开展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体育锻炼,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内、校园、社会的活动中,在体育实践过程中提高体育技能,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5.5强化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加强相关标准的指导

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要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指导。要强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执行力,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结果和记录体系进行完善,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确保落实相关的标准。将相关的标准作为对学生的评优、奖学金等的依据。这样做,可以培养起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确保终身体育的实现。要对相关标准进行仔细分析,并与阳光体育进行紧密结合,开展有目的的课外体育活动,从而更好地保证学生积极、科学的健身。

5.6丰富日常体育休闲运动

丰富日常体育休闲运动是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开展应当给予一定的支持。要将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进行结合,将体育运动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的每一天,为学生的全面锻炼提供机会,让更多的学生都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并将其作为构建阳光体育课堂的重要部分。将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活动紧紧结合,创新教学方式,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阳光体育论文例6

阳光体育就是充分利用各项体育资源、条件拓宽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空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体育课结束即停止体育活动的现象,使学生的体育活动由课内延续到课外。体育课不可能在学校或者教材中就能展示出其全部内容,阳光体育就是要将学生带出体育课堂。阳光体育运动具有完全的开放性,接纳在校的所有学生,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体育项目,活动的内容、时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国家提出亿万学生参与其中的“阳光体育”运动,需要较充足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体育信息资源以及体育人力资源等体育资源作保障,离不开学校体育的指导与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都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1]。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运动技能是阳光体育开展的目标之一。学生要科学合理地掌握任何一项运动技能都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教授,离不开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这就决定了阳光体育的顺利开展必须与学校体育教育紧密结合。学校体育资源相对丰富,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体育资源优势,在不影响学校正常体育教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阳光体育运动提供便利,切实做好阳光体育工作。

2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利益分析

2.1利益

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明确指出:“在所有的推论中,把行为者的情形说明得更清楚的莫过于行为的利益”[2]。毋庸置疑,利益关系无时无刻不在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马克思也曾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个人有自身利益,阶级有阶级利益,国家有国家利益,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与利益有密切的关系。社会是一个充满着各种各样利益矛盾的集合体,学校体育管理领域亦是如此。

2.2利益多元分化

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意志在学校体育管理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学校、体育教师等只是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工具。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价值观念有了全方位的更新,高校体育管理从单一的利益相关者逐渐演变成政府、教职工群体、高校行政人员、学生群体和社会合作办学者等。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利益逐渐分化,形成了有着不同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利益主体并存的局面。我国学校体育管理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有限放权,地方政府以及高校组织取得自,体育教师、在校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权,政府、学校、教师、学生、主管体育教学的领导、学生体育社团都有着各自的利益追求,利益分化必然带来利益冲突。如果不对利益冲突进行有效管理,会对学校体育发展甚至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个人的发展造成影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过程实质上是利益结构重新调整的过程,而利益调整就会使部分人受益,相反还会使部分人利益受损。目前,学校体育资源的分配已经越来越呈现出一种集中化趋向,而这种集中化与不同利益主体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有关。而不同利益主体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与能力有多有少,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效果对不同利益主体亦有正面与负面之分。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利益相关者进行如下分类:表1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利益相关者分类第一类是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力强,左右学校体育资源分配的政策决策,决定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方向和进程,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结果对其最有利的群体。该群体主要有各级体育行政领导部门、学校体育的研究者、分管体育的学校领导等。第二类是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力较弱,然而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效果却对他们有益的人,比如地方的民营企业老板,他们虽然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无直接影响,但却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学校体育能够培养出更多未来能直接使用的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员工。第三类是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影响力,但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对他们没有效果甚至会有负效果的群体。这类人群以体育教师为主,体育教师影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力量是很强的,但分离出来,他们又是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过程中某些利益的损失者。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对体育教师的学识、素质、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需要体育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满足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成为管理变革的阻力。第四类是不能影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进程,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成效很难或者很少普照到的群体,这是一个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弱势群体,以广大学生群体为主。普通学生无论在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方案的制定上,还是在学校体育计划的执行上都无法施加有效的影响。

2.3利益冲突

任何制度或体制改革既包含程序性问题,也包含着深层次的利益冲突,学校体育管理变革也无法避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表面看来是对学校体育管理活动主体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化的过程,实则是对学校体育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的制度化过程。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就是要改变各利益相关者在学校体育资源上的利益分配格局。因此,有人因变革获利而支持改革,有人因变革丧失利益而阻拦改革。学校体育开展的顺利与否取决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博弈。学校体育改革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特定的主体,而不同主体之间又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这样势必会影响到不同利益主体对学校体育改革的认识。实际上,目前学校体育管理矛盾重重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利益冲突使然。为了均衡学校体育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利益矛盾,推进和实现学校体育平稳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以协调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各种利益冲突,确保利益实现均衡分配。

3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变革中的利益冲突原因

3.1低层利益相关者话语权缺失

话语权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社会地位,并为其他集团所认识的过程[4]。而现实情境下,我国学校体育管理之中的体育教师以及学生组织化程度较低,呈现出“原子化”状态,低层利益相关者难以依靠组织的力量与上层利益相关者进行博弈以实现个体利益。

3.2低层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边缘化

我国现行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是一种“压力型”体制,这种管理体制特征就是层级管理,下级执行上级任务,并接受上级的考评,以决定干部荣辱与升迁,营造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压力。出于政绩或迎合上级部门、领导的喜好,部分学校在学校体育管理中常常优先考虑如何获得更大的政绩,很难真心考虑学生、教师的意愿,结果造成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被边缘化。

3.3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学校体育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应为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管理监督具有直接的参与性特点,然而作为自上而下管理模式下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学生缺乏话语权,被排斥在学校体育管理决策之外,进而难以对学校体育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造成学校体育管理决策偏失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偏好,难以达到学校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4走向利益均衡

利益相关者与学校体育管理变革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学校体育管理变革会涉及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与行为将直接决定学校体育变革能否顺利。同时,不能忽视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潜在合作同盟,也可能是相互排斥的冲突主体,构建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支持性的稳定互信关系,走向利益均衡,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着积极的意义。走向利益均衡首先应着手构建起学校体育管理利益需求表达与利益驱动机制。

4.1利益需求表达机制

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是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只有有效的“重叠共识”的改革方案才具有可行性与操作性,“重叠共识”的达成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表达。因此,以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为切入点,进一步畅通与完善学校体育“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是达成各利益主体“重叠共识”的必然选择。可行方案不仅要求形式上的民主,而且“在这个理想化的过程中,参与是广泛的,参与者是充分知情的,话语商谈本身是无压制的,每个参与者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态度与需要”[5]。如果从上到下的模式依旧占据统治地位,总体的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方案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少数专家小范围设计的结果,那么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效果就会与所设计的初衷有所偏失,甚至无疾而终。如果在决策者看来体育教师以及学生只是被改革的目标、被调配的资源,那么真正的改革就难以进行。要不断开拓所有的便于低层利益相关者表达自己真实需求的渠道,将分散在人群中横向循环的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有效集中起来,并及时地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反馈,以便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阳光体育论文例7

二、乡镇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意义

青少年只有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并成为支撑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教育界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体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我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部分学生都集中在乡镇学校中,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弥补乡镇教育中的漏洞,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弥补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逐步将教学资源引向乡镇地区,以体育活动教学为抓手,逐步实现城乡教学资源的统筹化和均衡化。

三、乡镇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策略

阳光体育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015-03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6年12月月23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出了指示,提出力争用3年的时间,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本文以广西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广西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以促进我国西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以广西12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桂林山水职业技术学院、北海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国家阳光体育运动和学生体质健康的文件精神,运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有针对性地了解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根据体育科研方法访谈提纲的研制方法设计出《广西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的教师访谈提纲》,对15名学院领导、86名体育教师(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2名、讲师42名)和2236位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涉及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和对策。调查问卷回收率与有效率达94%以上,利用重测法检验信度,相关系数r=0.83。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以用于本研究。

二、广西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基础不扎实,具体实施研究多,理论构建研究少,对阳光体育的理解缺乏深度

阳光体育是目前一项面对学校体育实际提出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举措,随着阳光体育运动发展,阳光体育的概念、意义的外延在不断地变化。作为这项运动的管理者与实施者,高职院校的领导与教师应当意识到阳光体育理论构建的紧迫性,善于从阳光体育实践中提炼出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观点,深刻理解阳光体育推广模式、阳光体育发展长效机制。在调查中发现,只有79.3%的学院领导能够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尚有8.7%的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解比较模糊,只有7.8%的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过理论研究。由于目前基础理论研究的比较薄弱,各高职院校对阳光体育的研究大多局限在现状发展与对策研究领域,研究成果雷同现象较为普遍。

(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情况不理想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是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测试工作的实施决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成效。2011年对12所广西高职院校调查表明,有89.5%的学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但只有81.3%的院校完成数据录入和上报工作。在测试场地方面。9所学校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专用场地,同时按要求配备专职测试人员与医务工作者。调查发现,47。6%的高职院校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中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的现象,12所学院只有6所学院的《国家学生体素健康标准》测试工作量纳入体育教学工作量,在工作计划制定、保障机制等方面做得不到位,导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处于一种临时应急状态。

(三)体育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亟待加强

师资方面,体育教师是高职院校体育运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解、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调查发现,由于高职教师年龄层次高低不等,多数教师从中职学校转过高职,在教育和教学理念方面差距大,对阳光体育内涵的理解不一致。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易于统一监督和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学生方面,高职院校体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学生的体育意识不强。受场地、器材等影响,部分学校体育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难以保证,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不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学生热量、脂肪等摄入量过多,食物结构不合理,导致营养过剩、体重超常的情况明显增多。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学生提高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增强体育锻炼意识。因此,要全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应加强教师引导作用,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四)高职院校领导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舆论氛围营造

阳光体育运动不仅仅是高校一项简单的体育运动,它的成功开展与实施需要通过社会、经济、政治等不同的层面进行人类健康理念的宣传。广西高职院校应发挥自身人才优势与场地优势,多渠道地进行健康理念的正确引导和舆论宣传。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普遍认为学校领导的重视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最关键的因素,这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体育工作的实效。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仅有6所条件比较好的高职院校能够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重要性,把此项工作作为学校年度体育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在学院领导的正确决策下制定有关实施的文件,将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学期工作计划中。可见,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还需要学校领导更加关心重视。

阳光体育论文例9

 

1 前言

1.1研究背景

“阳光体育运动”的出台,体现的是国家对青少年的关心和负责。我们有些学校打着为学生负责的旗号,却只管学生文化成绩好坏和学校升学率的高低,其实质则是为了学校知名度,为了校领导的政绩。学校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现在,也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都有一个敏感期,错过了这个敏感期再去锻炼,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青少年时期缺乏应有的锻炼,体弱多病,也许后果还未能显现,但今后就业和工作时,就会为身体健康问题所拖累,没有健康的体魄做保障,一切都将是空谈。我国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工程”,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未来大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大力宣传健康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青少年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和体育行为体育论文,引导青少年学生改善生活方式,使体育成为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高等学校是实施阳光体育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大学时光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刻,也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掌握技术技能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很强,通过实施阳光体育工程,对于养成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进入大学校园后,作业、升学等压力要比中学生小得多,大学生有不少的空余休闲时间,对于实施阳光体育工程很有优势。

南京是高校密度较高的省份之一,对南京高校实施阳光体育工程的情况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全国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南京高校实施情况的调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进而分析比较,提出相关的建议和策略。以为高等学校进一步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质量起到参考作用怎么写论文。

1.2研究现状

“阳光体育”这个概念是在2006年提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至今不到5年的时间,时间尚短。对阳光体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亦不丰硕。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分类,阳光体育的研究现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特点:

1.3研究目的

1.3.1调查现状:调查南京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1.3.2研究策略:深入领悟文件精神,为更好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政策措施。

1.3.3促进学校体育工作:以阳光体育运动为切入点,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更进一步。

1.3.4推进素质教育: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法,从普通高等院校中选取8所学校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文献以及国外的相关研究,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借鉴其研究方法和已取得的成果。

查阅网上社会各界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看法,尤其学生对“阳光体育”的心声,了解他们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意见和建议。

2.2.2问卷调查法

问卷主要就学生对“阳光体育”的认识、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等方面来设计。选取南京大学等8所院校,每校随机选取100名学生发放问卷,共发问卷800份,回收741份,回收率92.6%,其中有效问卷698份,有效率94.2%。

2.2.3观察法

对上述8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体育论文,主要考察各校的体育场馆情况、各校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修建的场地和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情况。

2.2.4访谈法

与8所院校体育部领导或老师,了解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以及近三年学生健康体测的数据。

2.2.5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运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了表格绘制和图表制作。

2.2.6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将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对所取得的数据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政策、文件进行较深入的探讨,推导出相应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而科学的建议。

3结果与分析

3.1“阳光体育”的内涵

“阳光”代表青春、活力与健康,“阳光体育”并不是代表在阳光下的运动,而是代表学生青春活力而积极的体育锻炼,因此“阳光体育” 并不单纯指某项运动,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享受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让运动给学生带来快乐、带来健康。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目的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要把“阳光体育”作为一个品牌来推广,把“阳光体育” 品牌做广做响,让“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运动,我快乐”等口号深入人心,品牌追求的不是经济效应,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

3.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

3.2.1扭转学生体质下降

200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状况令国人担忧,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要求广大青少年走向运动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地参与到锻炼中,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必将提升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水平。青少年要了解体育的作用和功能,要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清楚地意识到体育锻炼不但是自己的权利,而且是自己义务。

3.2.2关系到青少年一代健康和民族康强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关系到国家的教育质量和人力资源水平,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这句名言鲜明地指出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体育论文,国家的基石。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水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3.2.3推动学校教育和体育的改革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保障,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机遇是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学校体育了,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加大了,学校体育工作的空间更大了;挑战是能不能抓住这次机遇,关键在于体育工作者要适应时代的趋势,对自己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改变现有的教学和管理的方法与手段,大胆创新,不断充电学习,努力完善自己知识结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3.2.4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推进素质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有不同的看法怎么写论文。比如知识掌握的难度,学生的学习尺度,众说纷纭。而大家对体育的认识容易统一,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较容易认同,因为孩子喜欢体育活动,家长不会反对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社会各界都会支持。因此要把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体育运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也能得到大家的共识。

3.2.5促进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

与竞技体育相比,我国群众体育相对落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体育成了全社会的焦点,运动成了全社会的时尚,健康成了全社会的目标,这必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体育锻炼氛围,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运动”的局面,将群众体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结论

4.1阳光体育运动在南京高校广泛启动

南京各高校都积极响应了号召,举行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仪式和两次冬季长跑活动的起跑仪式,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4.2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了南京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体现了领导人对青少年体质的关心,反映了党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学校体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了高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4.3健康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阳光体育运动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为宗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通过一定的宣传,“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正渐渐被接受和采纳,健康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4.4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优劣的关键在学校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体育论文,尤其在现行的体制下,领导重视的作用更显突出,调查发现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普遍不够重视,开展有关阳光体育活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或被动响应文件的精神,对如何持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漠不关心,没有相关制度予以保证。

4.5师生对阳光体育运动认识不够深入

阳光体育运动是什么,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老师和学生对此存在疑惑,有些人认为阳光体育就是课外体育活动,还有人认为阳光体育运动就是单纯一项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属于学校体育范畴,“阳光体育”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

4.6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体系不够完善

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调查发现,学校无从下手,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阳光体育体系,阳光体育运动系统包括:阳光体育的宣传、冬季长跑活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质与健康测试、阳光体育的组织领导。

4.7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有待加强

制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器材的不足,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这个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必须使体育场馆的建设与招生规模同步,这个硬件条件能否解决,直接影响阳光体育能否顺利开展。当前要加快体育场馆的建设,改善体育锻炼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邓雷,杜遥捷《对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J].时代教育2008,8:70-71

[2]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8:35-38

[3]李振聪《阳光体育,让校园活起来》[J].中国学校体育2007,4:56-57

阳光体育论文例10

1.阳光体育可持续发展模式前瞻

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根据程序,严格按照要求去建立相应的运行模式,研究系统实施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并改进和优化程序;第二,根据学校阳光体育系统运行的影响因素,从复杂的系统要素中运用统计学,根据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来计算运行的结果,使用抽象的理论逻辑分析复杂的现象,总结出合适的发展模式和对应方法。由于复杂的系统和多类型的影响因素,还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的角度去考虑,寻找和搭建适合学校阳光体育运行和发展的最佳方式。

2.假设模式的建立

2.1隐形假设

学校课外活动是一个小的运动系统,系统中有学生的参与、教师课外活动指导、学校体育管理、体育场地设施、校园体育文化等构成了学校阳光运动系统,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基于此形成以下假设:2.1.1该系统是开放性的;2.1.2该系统是目标导向的;2.1.3该系统是结构化的;2.1.4该系统是规范化的;2.1.5系统是概念上的,相对的。因此,学校课外活动就是一个运动系统,或者可以以年级为单位、班级为单位,甚至可以把一堂体育课程设为一个系统。

2.2显形假设

构建阳光体育教育内容体系,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系统,同时,结合重点集中,扩大课程内容。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阳光体育教育是教育和体育教育的表现两个类别的文化整合;从社会制度的基本结构角度来看,阳光体育教育是现代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基本核心,从教材的结构系统的角度来看,阳光体育教育是主要用于群众体育在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结构来看,阳光体育教育是体育教学课程的推广;从教育的价值取向的角度来看,阳光体育教育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自我意识和和谐的过程。

3.对建立模式的思考

3.1具有反馈环的开放模式

根据(美)韦恩:K霍伊与(美)塞西尔G米斯克尔在《教育管理学》中所提出的“教育整合模式”的引导,运用迁移理论,学校阳光体育开展的运行模式也符合该理论,可以从中借鉴和引用。学校运行系统的各要素中,如教学场所、师资条件、学生资源、课程教学、投入资金等,在各要素运行的条件下转化为有效的教育,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成果。因此,在阳光体育实施和运行下,在各要素中,如体育教师、体育场地设施、学生参与等,通过体育教师的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指导转换输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的知识,一些运动技能和能力的学生,意味着可以通过不断进行调整和适应结果的反馈。

3.2具有反馈环的内部模式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以及生活教育理论,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理论,根据本地区教育目前的实际现状,阳光体育教育体系模式包含以下内容:阳光体育实施下要求学校体育要到达什么样的程度?如何进行体育运动能实现这些目标?如何组织、实施阳光体育活动内容?如何制定评价标准去评估预期目标?因此,把阳光体育教育系统模式定为:为实现阳光体育的教学目标,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完成阳光体育实施目标和内容。阳光体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构成主要是由内容、目标、实施途径和评价体系构成。

4.中小学阳光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模式的构建

学校的系统构成非常全面和巨大,功能明显。学校如同中枢系统,控制着每一个小的系统,组成一个大的校园循环体系,每一个体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阳光体育系统是校园系统里面的一个子系统,包含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资金、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民族特色和地域气候条件等。这些条件影响着阳光体育系统的实施和运行,每一个条件相互影响,互相共存。体育教师的指导教学过程,课外培训的过程,是构建成一个过程的知识和技能的学生个体的内部系统。5结语目前,学校阳光体育实施系统还没有成熟,循环相对封闭,还有待改进和完善。阳光系统现状结构简单,实施内容单一,如政策体系问题、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参与活动问题等会影响阳光体育系统的发展,导致消极因素的产生。因此,为实现阳光体育的目标,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完成阳光体育实施目标和内容。

作者:张发庭 单位: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