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3:35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例1

我县共有137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专职教师89名,兼职教师48名,2014年我县教育局共组织了两批次的培训工作,培训对象达210人次,也就是说,相当部分教师按受了两次培训,这是我县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然而,由表1可以看出,我县体育教师“走出”巴马接受职业培训者凤毛麟角,毕竟,县级以下基层体育老师对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课程解读等方面确实需要专家“批点迷津”,更需要到“外面的世界”去开拓视野,多与同行交流,更多地汲取新思维、新理念。

1.2经费来源单一

目前,我县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经费来源为区教育厅和县教育局,主要来源为县教育局,也就是说,教师的培训经费全部来源于财政,可见,我县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来源过于单一。

2.巴马县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对策

2.1培养浓郁的自主学习氛围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体育教师的培训应以此为理念。如同当今政府扶贫一样,与其发放现金扶贫,不如技术扶贫。在科学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如果广大体育教师的思维仍停留在“吃老本”的状态,那他会在体育教育理念变迁过程中,成为体育教师角色转换的失败者。就提高体育教师的从业素质而言,必须要不断〗更新知识、理念以及新运动项目的学习、技能的提高,所以,与掌握了捕鱼技术才不经常有鱼可吃,是一样的道理,广大体育教师更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不断“充电”的方法,才能在教学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2.2科学合理的规划培训计划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体育教学不仅是一个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教学对象在学习过程中生理机能会发生较大变化,主要以身体活动为特征。体育教师的工作也以这一特征为基点,通过身体活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健康水平,基于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既要关注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新课标解读、体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等方面,还要注重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术科教学方法的培训。如果,条件允许,自助菜单式培训,肯定会大受体育教师的欢迎。科学合理规划培训工作,不仅体现在培训内容的取舍方面,应该还包括形式的多样化、与国培、区培相衔接的“市培”、“县培”以及学校级的教研室培训的层次化。通过不同形式学习,如现场观摩、理论学习、技能提升、交流切磋、听专家报告,可以“按需所取”,既经济又实用,而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实现各级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进一步实现体育教师培训工作的“利益最大化”。

2.3扩大经费来源渠道,为更多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

全靠政府财政支持经费额度必定有限,毕竟,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各项事业建设都需要投入,教育投入还不能占GDP比例过大,既使我国GDP连续30年高速增长,但毕竟底子太薄,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很低。所以,相关部门就广扩经费渠道,吸纳更多社会资金进入体育教师培训系统,如,从体育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支持体育教师的培训,或者,设立教育名人、体育明星、企业教师培训基金,用于基层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这都不失为当今现实状况下的好办法。笔者有时思考,现今我国有的足球俱乐部动辄花费上千万欧元引进一位大牌球星,试想这上亿元的人民币足够数万,甚至十数万农村体育教师的培训经费了。相信,只要全社会都来关注体育教师培训这个问题,基层体育教师会获得更多职业提升的培训机会。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例2

一、研究背景

2012年11月1日,山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继续教育班开学典礼在聊城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来自全省17个地市的180名中小学一线骨干教师代表齐聚我校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继续教育欲实行导师制,每5名学员配备1名导师,导师将在论文写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以期提高科研能力。

切实了解学员需求是继续教育效果显著的基础。这次继续教育在以往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完善,并非零起点的教育。为保证其效果,更应该对教师需求有全面深刻的了解。

因此,本文对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其继续教育的实际需求,使继续教育更具针对性,并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

二、问卷设计

1.研究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参加山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继续教育第一期的140人进行调查,其中男教师70人,女教师70人;小学教师83人,初中教师56人。

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首先,本研究查阅了以往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大量文献,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借鉴;其次,对参加继续教育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倾听一线教师的心声;最后,编制了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涉及对骨干教师以往参加继续教育的经历和感受,大多数教师认为其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并提出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保证回收率,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129份,回收率高达92.1%,符合教育科学研究的要求。

三、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1.以往继续教育总结

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本文总结了其以往参加的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组织形式、教育模式、教育效果等方面。

(1)课程设置。以往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有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及学科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

(2)组织形式。分析得出,接受问卷调查的140名教师均参加过各种组织形式的继续教育,例如:假期培训、远程教育、自费参加的学习培训等。[1]这表明教师期待提高自我,充满学习热情。

(3)教育方式方面。调查显示,以往继续教育主要有专家座谈会、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等,还有少量采用提交总结论文的方式。

(4)效果和评价方面。以往继续教育的收获主要有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法的改进等;教师对以往继续教育的满意度较低,大多认为课程设置不符合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需要,因为它理论性太强,管理松散。

2.自身需求

(1)知识需求

骨干教师大多教学经验丰富,其最欠缺的是科研能力和运用新的教学手段的能力。另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少涉及。另外,83.3%的骨干教师申报过科研课题,表现出热衷学术研究。

(2)技能需求

骨干教师言语表达流畅,课堂组织监控能力较强,[2]但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深感力不从心。很多教师期待在继续教育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媒体教学手段和课件制作能力。

由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教师了解自身实际和欠缺之处,对自身不足特别希望得到指导和提高,并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效果寄予期待。

3.对继续教育的期待

(1)目标和课程设置

只有切合教师实际需求的目标和课程设置,才能使继续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统计可得,教师对这次继续教育目标和课程的期待主要是科研能力(33.6%)、多媒体教学技术(29.2%)、创新思维训练等(12.9%)。[3]另外,还有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12.9%)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1.4%)。

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模式是保证继续教育效果的途径。绝大多数教师(60.7%)都期待高校本位的假期集体学习,另有19.3%和12.9%的教师选择学校本位和远程教育,仅有10位(7.1%)教师选择个人自费分散学习。

另外,教学方式方面,案例分析和专家座谈会最受认可,其次是模范教学示范和分组讨论。选择传统授课方式的人数最少。

(2)师资力量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骨干教师认为最能给他们提供帮助的继续教育师资分别是教育教学专家(40.7&)和中小学学科带头人(22.1%)。选择高校教学研究人员的有29人,占20.7%,选择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各占11.4%和5.0%。

4.评价方式

科学规范的评价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继续教育效果,也是教师继续教育需求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48.6%)和汇报课演示(30.7%)的评价方式在骨干教师中最受欢迎,极少人选择通过试卷进行考试测验(3.6%)。

四、总结

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继续教育要遵循“因需教育”的原则。首先应对教育对象的素质状况进行测试,调查了解其实际需求后,再开列涉及面广泛的继续教育“菜单”供教育对象选择,最后根据其需求开展继续教育活动。[4]由于中小学骨干教师对教师职业认识本身具有局限性,决定了继续教育的重点不能仅仅依据骨干教师的需求确定,适时采纳专家的观点也很重要。总之,要达到显著的继续教育效果,不仅要从补“缺”上考虑,还要往“提高”方面引导。因此,我们一定要对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促使广大教师加强对继续教育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邵宝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模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4-045-03

一、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发展过程及高师院校的作用

(一)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发展过程

继续教育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英国《1944年教育法》中,英、美、法、德、苏联、日本等是研究教师继续教育较早的国家。在国际教师继续教育研究背景下,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孕育期(1952―1956年)、萌芽期(1957―1965年)、停滞倒退期(1966―1976年)、恢复期(1977―1989年)、发展期(1990年至今)。

在恢复期,我国将中小学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放在学历补偿教育上。1990年,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座谈会,提出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有步骤地转移到开展继续教育上来。会上不仅论证了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而且提出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任务、遵循的原则、教学形式等。这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正式开始。1999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提出:“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依托当地高师院校与教师进修学校,在全国开始了声势浩大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二)高师院校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主要作用

高师院校参与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提供学历培训,本科函授为学历培训主体,教育硕士培训逐步兴起,在职攻读博士也在一些地区出现。学历培训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国教师终身学习和学历提升的主渠道。近年来,高师院校承办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专家带着基础教育研究的课题,通过与基础教育合作,开展理论的本地化和操作化研究,以提高理论的实用性和辐射基层的能力。不少高校专家在以基层教师为主导的应用性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发挥现场协助和指导作用。

二、终身教育理念下高师院校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职能

(一)终身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电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d 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短短数年,便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几十年来关于终身教育概念的讨论可谓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终身教育包括人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现代终身教育理论揭示了人的学习的一般原理,即连续性和整体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清醒地认识到:“终身教育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它超越了启蒙教育与教育之间的区别。”这一观念的产生,使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联为一体,使教育成为人的终身发展所必备的手段。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在我国,终身教育思想自古有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学生有不少是成年人,孔子的一生都在求学、在努力践行“终身教育”。北齐的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勉学篇》中说:“魏武(曹操)、袁遗老而弥笃。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于瞑目而无见者也。”用大量的事例劝勉人们“终身学习”。如今,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目标之一。

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我国目前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在职前教育中所获得的知识,已逐渐跟不上时代的需要。不学习,教师就不能更新观念和知识,就不能提高技能,就不能提升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学习,教师就不能对教学中的问题作出准确的归因;不学习,教师就不能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作出反思和改进;不学习,教师就不能对研究的结果作出进一步的探索和验证。

(二)在终身教育理念下,高师院校应发挥其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1. 帮助中小学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并将终身教育的思想传递下去。高校教师处于教育链的顶端,其教育思想、理念、知识结构对中小学教师起引领、示范作用,使其意识到参加继续教育的必要性,明白教师继续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或是一劳永逸,而是分布在教师职业发展的全过程,分布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所有阶段。一次培训、讲座传授的专业知识是有限的,只有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才能激发学习的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培训的价值、效益扩大。普通中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中小学生越早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对于自己、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越有利,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教育思想意义非凡。

2. 保障继续教育发展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长期的师范教育中,高师院校积累了丰富的培养教师的经验,形成了自身的教育教学传统,建有一套系统、科学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这是县级教育培训机构所无法比拟的。高师院校是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主战场,高师院校承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利于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避免重复课程学习的浪费和学习内容的断裂。

3. 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在传授中小学教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传授他们自己获取需要的知识、信息的能力更为重要。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高师院校从职前教育开始树立教师教育一体化观念,注重职前教育中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更好的环境。

三、教师职业专业化观念下高师院校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职能

(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

教师是一门非常专业化的职业,需要进行专业的、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我国1994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将教师明确定义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995年,我国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及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是提高教师专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1996年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师范教育专业化水平”,“师范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就是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既要求有学科方面的专门知识,较高的学术水平,又要求又师范专业所特有的理论知识、技能和能力。提高师范教育专业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学科建设(包括基

础学科、教育学科的建设),加强教师职业技能的专门训练;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科学研究。”

(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高师院校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承担主要作用

我国基础教育目前正处于由“数量扩充”向“质量提高”的过渡性阶段,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中心工作。在这个背景下,提高教师的专业性显得极其重要和紧迫。为补偿中小学教师学历而成立的一些县级教育培训机构已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化的需要,高师院校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育、成长的摇篮,在教师职业专业化道路上,应承担主要作用。

1. 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师资力量是高校的有利条件,特别是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但是高校教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情了解不够,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不多。高校应发挥师资优势,积极参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深入中小学教学实践,加强对中小学个学科课程的研究,关注中小学教学中的热点及难点。通过研究提出继续教育发展的思路,引导各种形式的教师继续教育进行整合、优化,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2. 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科研能力培训。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教师不仅是讲授者,也是研究者。中小学教师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对于教学中的问题,往往以习惯代替理性思考,以经验代替理论。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将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并转化为教学能力,指导教学。中小学教师大多在职前教育阶段没有能够形成初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继续教育培训阶段是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科研能力培养的良好时机。高师院校自身长期积累下来的专业学科知识、科研素养对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了解基础教育的研究动态、研究热点、研究类型和研究特点;明确基础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要求,掌握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的一般方法,懂得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选择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等。高师院校还可以组织科研理论水平高、经验丰富及科研成果丰硕的专家教授为学员进行“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概述及课题申报的技巧与艺术”等专题讲座。

3. 加强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中小学教师普遍认为在教学方面最需要提高的是教学能力和专业学科知识,它们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可以由高师院校各学科教材教法教师提供帮助,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与教学技术首先在高等学校中得以产生与使用,通过继续教育将这些优势资源传递给中小学教师,并通过他们向周边辐射。

四、从高校的职能审视高师院校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

现代高校担负着三大基本职能:培养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高师院校提供继续教育服务,既是社会的需求使然,也是由高师院校自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高师院校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师范性”,也就是如何培养教师的问题。高师院校的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基础学科研究是其科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同时还为地方中小学教师提供继续教育服务。

五、改革创新,强化高师院校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优势

(一)更新观念、改革内部管理、加强联合,发挥高校模式优势

高校模式是我国当前主要的继续教育模式,在继续教育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然而不少高师院校领导把继续教育看做“低成本高收益”的工具,只是看重其“创收”价值。同时,高校成教历来承袭普通高教的人才培育导向,重知识轻实践,教学流程依然是强调知识传承的“讲、抄、背、考”过程。这种落后的观念和教育方式,严重制约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

高师院校领导及教师应意识到办好继续教育不仅是中小学教师成长的需要,也是高师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准确定位高师院校的职能,转变高师院校的教育理念,将培养和培训两大任务纳入共同建设和学科发展体系。改革内部的管理体制,课程设置上体现出前沿性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学习,加强基础教学研究,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与政府职能部门相协调,同其他高校进行合作,协同其他教育机构建立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二)完善校本培训、顶岗培训模式,拓展高师院校优势

1. 完善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是以在职教师所在学校资源为依托的校内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它不同于以高校为基地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体现了中小学教师的主体性,是对以高校为基地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很好的补充。

以浙江大学汪利兵博士为首的研究团队构建了基于教育行动研究的校本师资培训模式:以学校为基地,要求中学教师在校外专家的协助和指导下,从自己学校和班级的“教情”、“学情”出发,主动对实际工作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身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得到改进和完善。这种模式为我国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成长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

高师院校应借鉴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经验,积极与地方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协调,与中小学紧密合作,构建适合我国不同地区的校本模式。

2. 完善顶岗培训模式。在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教师素质较低,学校师资匮乏,不仅在人数上缺编,在学科结构上也缺编,不少教师同时担任几个班好几个科目的教学工作,他们抽身参加培训就只能把学生晾在一旁上自习。因而,学校领导大多不愿意教师参加脱产培训,继续教育不能很好落实。高师院校每年都有了一大批的师范生要进行教育实习,将高校师范生实习的时机与中小学教师脱产培训有效地结合起来,是高师院校对教师继续教育职能的拓展。

我国部分高校已开始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探索:浙江省政府在2008年实施的农村骨干教师“领雁工程”就把全省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师范生顶岗实习合为一体。具体做法是:由政府提供专项经费,分级分期分批对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脱产培训2个月,其中教育教学理论学习4周,由高校组织相关专家专题讲座,然后到异地中小学教学实践4周,由中小学优秀教师专门指导,理论实践结合紧密,边学边用,培训学员满意度相当高。学员脱产培训2个月的工作由师范生顶岗实习。

顶岗培训模式优势明显,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会困难重重。政府部门、高校、中小学三方首先要协调互动,科学组织培训计划,合理安排顶岗培训人员、时间,科学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保障实习、培训有序进行。其次,注重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的检测,健全考评机制。在实践中探索、完善顶岗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时伟,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39―14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1993―10―31.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例4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继续教育领导小组:

一、本校2004年度开展校本培训的目标、条件和重点

    2004年,是教师继续教育新一轮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教师继续教育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服务的重要一年,也是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全面实施的一年。为加强指导、规范运作、务求实效,现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对2004年全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21世纪园丁工程”,把教师继续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适应和满足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需求为宗旨,以师德教育为核心,继续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重点,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继续加强新课程骨干教师和重点、难点学科培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努力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供优质师资。

    二、主要工作目标

    1、使全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观有新的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思想和爱生育人意识有明显提高。

    2、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在总体上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能力有所提高。为高中教师进入新课程,做好思想和专业准备。

3、继续扩展梯队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重点培训培养一批各学段各学科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常武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教师。培养一批新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

 

三.条件:

本校设立了专门的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管理机构,由教科室具体负责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并有2位教师参加了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现代教育理论课程主讲教师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学校有规范的业务学习制度和定期的业务学习时间,为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重点工作

    1、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学校将继续把新课程师资培训作为年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工作来抓。在继续加强对初中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基础上,今年重点要抓好高中新课程师资的培训。本年度各教研组均应考虑和渗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2、继续开展以尽快适应岗位要求为主要目标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工作。认真组织试用期新教师参加规定的集中和分散培训活动,学校将扎扎实实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组织新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开展各种教学研讨、评比活动,使他们尽快适应并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3、大力开展教师职务岗位培训工作。按照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今年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2004年晋升职称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4、加强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实施名师工程。今年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

    5、继续抓好全校教师高一层次学历达标工作。组织好教育硕士的报名、辅导和参考工作;以函授和自考为主要形式和途径,促进本校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

    6、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学校将组织教师参加第三轮现代教育技术考核,积极做好培训工作,与此同时,组织信息化骨干教师培训,切实提高他们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的能力。

    7、学校将根据(武教人[2004]29号)文件精神。完善校本培训的组织机构,制定培训计划,充实培训内容,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监控与评价。  

二、本校2004年度校本培训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

一.实施意见:采用必学和自学相结合的途径进行校本培训:

1.师德教育。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四五”普法教师读本》,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广泛开展以“爱生行动”为核心的各类师德教育活动,组织教师观看杨端清同志的录像报告,大力宣传和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配合今年区开展的“学生评教师”师德教育活动,经常性检查、督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坚决杜绝教师队伍中体罚学生、等严重违反师德的情况,积极引导教师以先进为榜样,提高师德修养,努力塑造礼中教师良好的师表群体形象。

⑴利用每周教师政治学习时间,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国家大政方针,有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文件和材料。

⑵利用有影响的报刊,如《人民教育》、《江苏教育》、《德育天地》、《班主任》等,开展集体和自主学习、提高的培训工作。

⑶学习教育法规,掌握《德育大纲》要领,开展《师德规范》学习和测试活动。结合“师德标兵”,评选“十佳教师”活动,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⑷开展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研讨活动,撰写论文,参加德育论文评选。开展德育参观活动,2月份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作德育建设方面的讲座,提高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⑸学习《中小学教育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进行必要的辅导。听法制教育辅导报告。

2.教学业务。实施教师本职岗位的培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强化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和拓展业务知识,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主要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认真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备课组长参加区级集中培训,发挥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使全体课改教师了解和掌握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达到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校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材教法学习研究活动,努力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⑴加强理论培训,主要辅导《走进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通识培训学习材料选编》等理论和经验。9月份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作辅导报告。

⑵辅导《课堂教学评价表》,根据项目规范课堂教学,以“五认真”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训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评价和检测能力。进行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培训。组织参加教育局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工作。

⑶组织示范课、汇报课、试验课实践活动和开展评议辅导讲座,提高操作能力。5月份开展“新课程研究”大型公开课展示活动。

3.教育科研。培训教师掌握教科研的基本知识,增强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自觉性,提高教科研水平。解决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对教科研内容的选择,研究形式和方法的确定,研究过程的实施和研究成果的总结等方面的能力。

⑴培训课题选择,设计报告,立项要点,研究成果,开展课题活动的能力。今年4月邀请专家来校作课题研究专题讲座。

⑵运用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方式,培养写作教科研论文和经验总结的能力。利用暑假,组织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教育年会的论文评选和各级论文竞赛活动。鼓励在正式报刊和经验总结。

⑶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题教科研培训。5月份培训“说课——上课——评课”的技能。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案例分析辅导讲座活动。

⑷开展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的培训活动,发挥群体的合力优势的作用。

4.信息化素质培训。每位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使用计算机,了解有关网络信息内容,学习网的制作,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⑴组织教育现代技术知识讲座和操作规范的培训。利用校本师资开设多媒体课件培训班两期,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⑵组织电教评优课评比辅导讲座和多媒体课件评比讲座。开展网络信息技术评优课讲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考核办法:

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制订本校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有序组织,统筹安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参加考核,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档案。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以专职为辅,兼职为主的校本培训师资队伍。 

  

三、本校对校本培训进行管理的机构、制度和责任人

一.管理机构: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小学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为此,建立以校长为首的我校教师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党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教师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构成情况。组长:蒋卫山(校长),

成员:盛建锋(副校长)、余粮(副校长)、陈中良(副校长)、王建仁(教务主任)、李新其(总务主任)、尹建文(政教主任)、陈京疆(教科室主任)、陆惠芳(办公室副主任)。

二.培训制度

1、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校长办公室承担区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教师培训任务,教科室重点负责教师的校本培训。

    2、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作为学校行政的重要内容,在行政会议上重点协商,期初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期中对各部门的各项计划进行评估,期终总结全学期继续教育的工作成果。

    3、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把继续教育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称挂钩。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建立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情况与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教师工作岗位聘任相联系的制度。凡没有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优秀教师,不得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部门及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个人要给予批评和帮助,对延误培训工作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4、学校要按要求建好校本培训档案,由教科室负责如实、及时填写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的各种台帐资料。由校长办公到负责校本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和保存,加强对培训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学校

意见

 

(公章)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培训部门审查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教研

部门

审查

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意见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例5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xx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xx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xx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xx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xx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20xx年师训工作特点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例6

本文作者从国家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财政支持、国家有关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制定、农村文化和教育传统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影响、农村相关部门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等四个角度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引人深思,籍此希望引起更多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

【摘 要】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国家财政对其有限的关注和支持,相关政策制定等的滞后性,保守、封闭的农村文化和教育传统以及农村教师教育相关部门落后的管理机制等因素都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因此,探究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对改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着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 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大量和更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开始在工作之余寻找学习的机会,以提高和充实自己,从而跟上时代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科科长朗格朗更是在1965年召开的巴黎成人教育国际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富有远见的关于终身教育的报告,将人们这一实际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报告认为:数百年来,把一个人的生活分成两半,前半部分用于教育,后半部分用于劳动,是毫无根据的。教育是一个从生到死不间断的终生过程,它应当是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终结一次性的终结型教育。终身教育思想为人们获得再次教育提供了机会,也对教育系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继续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教育改革在全国范围的深入推进,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的变化以及教育内容上的更替,给农村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教师不得不对自己熟悉的教育工作重新认知和学习。加之“根据教育的发展和人们寄予教育的希望,不少人都认为教师应该成为民族的良心,甚至应该成为世界的良心”[1],这如命令般的认知,使教师面临着改革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双重压力。教师要适应社会和教育对自己的要求,参加继续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径。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经历十多年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多集中在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上,而针对社会和教育改革需求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的继续教育开展得并不顺利。尤其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仍存在诸如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培训单位办学条件差、继续教育效果不理想等许多问题,这也使得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新课改的实施效果也大受影响。因此,深度了解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众多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国家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给予的财政关注和支持不够

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对农村教育也是越来越关注,但教育部门划拨给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财政支持和补充并不到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农村需要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更多,需要投入到继续教育中的经费数量也越来越大。由于国家和地方财政将基础教育一肩挑,基础教育的财政完全依靠单一的国家和地方财政保障,因此,并不宽裕的财政地方中能投入到教师继续教育的资金就很难满足其发展的需要了。

由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并没有被纳入到基础教育系统作为财政投入的考量对象,所以教育财政无论在预算或是实际拨付支出上都没有明确的指标。教师继续教育资金短缺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事实,培训单位和教师个人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一方面,就农村培训机构而言,自身贫瘠的地方财政能投入到教师继续教育的财力是非常有限的,经费投入常常难以充分到位。因为缺少资金,培训单位在设施增添上也就捉襟见肘,难以很好地改善办学条件。很多培训单位只有桌椅、黑板及粉笔等这样简单的教学设施,而图书资料、电视和广播、学术报告厅以及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先进教学设备普遍缺乏。此外,培训单位的后勤也因为资金的问题不能为受训教师提供良好的服务,宿舍简陋、食堂生活差、没有开水供应这些因素都使得教师难以全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也消减了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如此的办学设施和教学环境很难满足大规模且高质量的师资培训要求。

另一方面,就农村教师个人而言,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中小学教师虽然工作在义务教育的教学前沿,但国家教育财政并没有把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经费作为义务教育的财政来给予支持,所以能投入到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上的资金也就相当有限。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的进行,培训需面向的对象更广,人数也更多,原本就不多的经费用来承担教师培训费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所以教师自己出资培训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但是农村教师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不仅其工资较城镇同级别的教师的低很多,而且福利也差很多。再者,农村教师的家庭多为单职工家庭,其配偶多没有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教师薪金成为全家生活的主要资金来源。每次少则几百,多则上千的培训费以及不少的车费和住宿费用,成为受训的农村教师家庭不得不承担的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这也直接导致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积极性不高,甚至是放弃培训的机会。

二、国家有关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制定滞后,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

虽然国家教育部早在1999年就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规定》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经费中专项列支。”[2]也明确指出:“地方教育附加费应有一定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3] 但随着地方教育附加费的取消及在农村地区税费改革和实行“一费制”以后,以地方教育财政为主要注入资金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际上就已经失去了经费来源。国家政策上也并没有根据这一变化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补充。尽管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变化对教师的要求早已超出了“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4]所规定的要求范畴,但国家在政策上对其的重视程度依然停留在教师继续教育发展初期出台的《中小学教师教育规定》和《教师法》的部分并不具体的规定上。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资金的缺乏已经让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没有国家相关政策的明确支持,教师继续教育的进展更加艰难。虽然国家也在开始关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队伍建设,并在2008和2009连续两年将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作为教育部的工作重点,但国家最近的相关政策和法律中并没有出现与教师继续教育相关的明确的指导性规定,也没有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对教师继续教育应履行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以及相关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有一个详细、明确和完整的规定。教师继续教育实质上成为了没有植被的裸地,没有属于自己的保障体系,这也造成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相关的教育者没有积极性。因此,思考怎样在政策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畴内给予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

师继续教育支持和关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

三、保守、封闭的农村文化和教育传统影响着农村教育者对教师继续教育的认知和接受

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所在地域偏僻,经济、交通落后,文化保守封闭,所以大都安于自己熟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新课改带来的各种教育方面的变化并不乐意接受。而且,在农村,社会舆论与外界联系并不多,在教育评价上给予教师的压力远没有城市的大。同样,农村学生也不能像城市学生那样,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多样化的现代科技媒介了解外面的信息,故也难在知识和观念上对教师的权威形成挑战。另外,农村中小学教师们在农村长期的工作生活,教学习惯早已与农村文化交融,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意识早已积淀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认为以自己几十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完全能够在这方熟悉的土地上应付新课改带来的挑战。即使部分教师在上级部门的强制要求下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也因为受训效果的不理想以及教师所在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等原因,无法将自己所学的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付诸实践,最终被迫回到原来的路上,致使他们认为继续教育培训不实用,参加培训浪费精力和财力,更加拒绝参与。

除了农村中小学一线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有偏差外,农村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们对教师继续教育也存在认知误区。由于信息的闭塞,与外界缺少交流,农村教育系统中的一些领导者对继续教育的认知也都还停留在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上,依然认为某一阶段的学历教育的结束是终生管用的,因而不愿支持和接受教育新理论、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加上国家也没有对教师继续教育有明确和硬性的规定,教师们不参加,还能省去经费的包袱,所以对其的督促和管理也就放松了。

以上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热情,加深了农村教育者对教师继续教育认知上的错误,进而导致对其难以接受的结果,最终致使继续教育的成效不佳。

四、农村相关部门管理机制的落后是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产生的又一原因

农村相关部门管理机制的落后造成教师继续教育在培训师资建设上落后。在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教师多是没有基础教育经验的教学新人或是已退休多年被返聘回来的老教师,这两类师资要么缺乏基层教育经验,要么与时代脱节,观念落后,都不兼具良好的经验和理论素养。在教学中,难以将实践上升为理论去引导教师或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去指导教师,担不起培训满足新课改要求的教师的重任。

由于培训者存在业务上的缺陷,所以在需要教学反思和教学内容创新能力的教学资源开发上没有过硬的科研队伍。这就使得培训者在教学中讲授的内容机械、呆板,缺少实效性,教学形式单一、乏味,缺乏技巧性,受训教师在培训中也就难以对继续教育感兴趣,效果大打折扣。因为培训师资上的管理落后,受训教师接触到的教学内容没有实用性,教学形式和手段缺少新意和灵活性,这也使得教师对继续教育失去了信任。

教育管理机制的落后会使教育内容和手段在知识和实践领域快速变化的同时也越来越陈腐。所以,深入思考培训师资的建设和教学内容及方法开发等问题,对增强教师继续教育效果都有着积极意义。

总之,无论大小的教育系统都会因为缺少足够的最新知识而存在严重的缺陷,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我们对其缺陷及其缺陷成因保持清晰的认识,促使其更加富有朝气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64.

[2]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Z].1999.

[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Z].1999.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Z].1993.

[5](美)菲利普・库姆斯.世界教育危机[M].赵宝恒,李环,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田锐.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泰山学院学报,2006,(5).

[7]郭玲.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例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2).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例7

一、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客观要求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现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或者说是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个体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的历程,是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过程。实践也证明,教师的专业发展确是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教师教育一体化就是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这一总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教师教育的纵向各阶段和横向各方面辩证统一的一种教师教育理念和实践。教师教育一体化就是要适应社会和教育的改革要求,构建一个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内容科学的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促使教师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崭新的变化。过去的观念是教师教育只指职前教育,现在它指终身教育。职前教育与在职进修已被统一,两者的发展呈现一体化趋势。对教师的培养和教育不是在学校的职前培养一次可以完成的,而是包括在职进修在内的,职前与职后结合的连续过程。教师只要不离开教学岗位,继续教育就不应中断。因此,教师教育一体化为进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职前一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在职教育和培训是教师在职前教师教育基础上的专业继续教育。就目前我国教师教育现状:(1)基本上还是一种“终结性”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分别由师范大学和教育学院实施,彼此前后脱节,体制机构分离,课程体系各自为政,造成教师培养和培训缺乏过渡性和连续性,并且由于后者的专业水平与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前者,致使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低水平重复问题较为突出,在实践中运行的低效甚至失败。(2)“技术性”教师观和胜任为本的教师教育模式把教师看作是技术操作人员,认为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和教学效能的提高可以诉诸来自外在的理论学习和训练,如倾心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忽视教师对自身复杂的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分析和理性思考的愿望、能力和责任感,消蚀教师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失去活力。(3)理论与实践脱离。传统继续教育的目标存在着强调理论知识,特别是专业学科理论知识而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偏差。教师的在职研修过分偏离教师专业环境和教学实践,过分偏重理论知识传递。教师在职教育的意图没有放在改善和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上。忽视教师个人长处和自我的知识更新上,忽视帮助教师增强专业决策、解决专业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拓宽从事专业活动的知识来源。

三、继续教育专业发展模式—反思式

(1)继续教育的目的:培养专业化的教师。教师必须具备特定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资格,后者包括教学所必须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语言习得理论等专门知识和实践能力。在传统与现代交替阶段和新课标和教学改革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也必须建立职业规范意识,必须具有国家发展战略使命感。为了让中小学教师对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及教学的科学性、工艺性、教育性有充分的认识,对符合时代特征的优质教学所需要的现代教育理论、理念、知识、能力和素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同时对自己的现状进行反省和评估,有实效地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对自己的教学中理论实践的结合和科研状况做较全面的自我反省和评估的机会,从而提高中小学教学效益。因此,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有实效的师资培养或培训工作可以说是为实现中小学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又一个崭新的平台。而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实现专业发展的目标的重要决策。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例8

一、本校2005年度开展校本培训的目标、条件和重点

2005年本校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国家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体系、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培训为重点,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以贴近新课程、贴近教学实践、贴近一线教师为突破口,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 为加强指导、规范运作、务求实效,现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对2005年全校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工作目标

1、使全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观有新的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思想和爱生育人意识有明显提高。

2、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在总体上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能力有所提高。为高中教师进入新课程,做好思想和专业准备。

3、继续扩展梯队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重点培训培养一批各学段各学科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常武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教师。培养一批新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

二.条件:

本校设立了专门的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管理机构,由教科室具体负责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并有2位教师参加了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现代教育理论课程主讲教师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学校有规范的业务学习制度和定期的业务学习时间,为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重点工作

1、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学校将继续把新课程师资培训作为年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工作来抓。在继续加强对初中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基础上,今年重点要抓好高中新课程师资的培训。本年度各教研组均应考虑和渗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2、继续开展以尽快适应岗位要求为主要目标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工作。认真组织试用期新教师参加规定的集中和分散培训活动,学校将扎扎实实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组织新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开展各种教学研讨、评比活动,使他们尽快适应并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3、大力开展教师职务岗位培训工作。按照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今年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2004年晋升职称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4、加强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实施名师工程。今年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

5、继续抓好全校教师高一层次学历达标工作。组织好教育硕士的报名、辅导和参考工作;以函授和自考为主要形式和途径,促进本校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

6、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学校将组织教师参加第三轮现代教育技术考核,积极做好培训工作,与此同时,组织信息化骨干教师培训,切实提高他们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的能力。

7、学校将根据(武教人[2004]29号)文件精神。完善校本培训的组织机构,制定培训计划,充实培训内容,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监控与评价。

二、本校2005年度校本培训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

一.实施意见:采用必学和自学相结合的途径进行校本培训:

1.师德教育。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四五”普法教师读本》,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广泛开展以“爱生行动”为核心的各类师德教育活动,组织教师观看杨端清同志的录像报告,大力宣传和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配合今年区开展的“学生评教师”师德教育活动,经常性检查、督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坚决杜绝教师队伍中体罚学生、等严重违反师德的情况,积极引导教师以先进为榜样,提高师德修养,努力塑造礼中教师良好的师表群体形象。

⑴利用每周教师政治学习时间,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国家大政方针,有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文件和材料。

⑵利用有影响的报刊,如《人民教育》、《江苏教育》、《德育天地》、《班主任》等,开展集体和自主学习、提高的培训工作。

⑶学习教育法规,掌握《德育大纲》要领,开展《师德规范》学习和测试活动。结合“师德标兵”,评选“十佳教师”活动,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⑷开展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研讨活动,撰写论文,参加德育论文评选。开展德育参观活动,2月份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作德育建设方面的讲座,提高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⑸学习《中小学教育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进行必要的辅导。听法制教育辅导报告。

2.教学业务。实施教师本职岗位的培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强化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和拓展业务知识,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主要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认真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备课组长参加区级集中培训,发挥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使全体课改教师了解和掌握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达到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校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材教法学习研究活动,努力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⑴加强理论培训,主要辅导《走进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通识培训学习材料选编》等理论和经验。9月份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作辅导报告。

⑵辅导《课堂教学评价表》,根据项目规范课堂教学,以“五认真”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训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评价和检测能力。进行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培训。组织参加教育局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工作。

⑶组织示范课、汇报课、试验课实践活动和开展评议辅导讲座,提高操作能力。5月份开展“新课程研究”大型公开课展示活动。

3.教育科研。培训教师掌握教科研的基本知识,增强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自觉性,提高教科研水平。解决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对教科研内容的选择,研究形式和方法的确定,研究过程的实施和研究成果的总结等方面的能力。

⑴培训课题选择,设计报告,立项要点,研究成果,开展课题活动的能力。今年4月邀请专家来校作课题研究专题讲座。

⑵运用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方式,培养写作教科研论文和经验总结的能力。利用暑假,组织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教育年会的论文评选和各级论文竞赛活动。鼓励在正式报刊和经验总结。

⑶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题教科研培训。5月份培训“说课——上课——评课”的技能。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案例分析辅导讲座活动。

⑷开展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的培训活动,发挥群体的合力优势的作用。

4.信息化素质培训。每位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使用计算机,了解有关网络信息内容,学习网的制作,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⑴组织教育现代技术知识讲座和操作规范的培训。利用校本师资开设多媒体课件培训班两期,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⑵组织电教评优课评比辅导讲座和多媒体课件评比讲座。开展网络信息技术评优课讲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考核办法:

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制订本校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有序组织,统筹安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参加考核,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档案。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以专职为辅,兼职为主的校本培训师资队伍。

三、本校对校本培训进行管理的机构、制度和责任人

一.管理机构: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小学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为此,建立以校长为首的我校教师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党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教师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构成情况。组长:蒋卫山(校长),

成员:盛建锋(副校长)、余粮(副校长)、陈中良(副校长)、王建仁(教务主任)、李新其(总务主任)、尹建文(政教主任)、陈京疆(教科室主任)、陆惠芳(办公室副主任)。

二.培训制度

1、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校长办公室承担区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教师培训任务,教科室重点负责教师的校本培训。

2、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作为学校行政的重要内容,在行政会议上重点协商,期初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期中对各部门的各项计划进行评估,期终总结全学期继续教育的工作成果。

3、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把继续教育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称挂钩。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建立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情况与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教师工作岗位聘任相联系的制度。凡没有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优秀教师,不得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部门及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个人要给予批评和帮助,对延误培训工作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4、学校要按要求建好校本培训档案,由教科室负责如实、及时填写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的各种台帐资料。由校长办公到负责校本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和保存,加强对培训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学校

意见

(公章)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培训部门审查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教研

部门

审查

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意见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例9

一、本校2005年度开展校本培训的目标、条件和重点

2005年本校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国家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体系、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培训为重点,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以贴近新课程、贴近教学实践、贴近一线教师为突破口,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 为加强指导、规范运作、务求实效,现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对2005年全校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工作目标

1、使全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观有新的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思想和爱生育人意识有明显提高。

2、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在总体上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能力有所提高。为高中教师进入新课程,做好思想和专业准备。

3、继续扩展梯队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重点培训培养一批各学段各学科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常武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教师。培养一批新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

二.条件:

本校设立了专门的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管理机构,由教科室具体负责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并有2位教师参加了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现代教育理论课程主讲教师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学校有规范的业务学习制度和定期的业务学习时间,为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重点工作

1、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学校将继续把新课程师资培训作为年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工作来抓。在继续加强对初中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基础上,今年重点要抓好高中新课程师资的培训。本年度各教研组均应考虑和渗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2、继续开展以尽快适应岗位要求为主要目标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工作。认真组织试用期新教师参加规定的集中和分散培训活动,学校将扎扎实实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组织新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开展各种教学研讨、评比活动,使他们尽快适应并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3、大力开展教师职务岗位培训工作。按照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今年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2004年晋升职称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4、加强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实施名师工程。今年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

5、继续抓好全校教师高一层次学历达标工作。组织好教育硕士的报名、辅导和参考工作;以函授和自考为主要形式和途径,促进本校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

6、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学校将组织教师参加第三轮现代教育技术考核,积极做好培训工作,与此同时,组织信息化骨干教师培训,切实提高他们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的能力。

7、学校将根据(武教人[2004]29号)文件精神。完善校本培训的组织机构,制定培训计划,充实培训内容,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监控与评价。

二、本校2005年度校本培训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

一.实施意见:采用必学和自学相结合的途径进行校本培训:

1.师德教育。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四五”普法教师读本》,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广泛开展以“爱生行动”为核心的各类师德教育活动,组织教师观看杨端清同志的录像报告,大力宣传和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配合今年区开展的“学生评教师”师德教育活动,经常性检查、督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坚决杜绝教师队伍中体罚学生、等严重违反师德的情况,积极引导教师以先进为榜样,提高师德修养,努力塑造礼中教师良好的师表群体形象。

⑴利用每周教师政治学习时间,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国家大政方针,有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文件和材料。

⑵利用有影响的报刊,如《人民教育》、《江苏教育》、《德育天地》、《班主任》等,开展集体和自主学习、提高的培训工作。

⑶学习教育法规,掌握《德育大纲》要领,开展《师德规范》学习和测试活动。结合“师德标兵”,评选“十佳教师”活动,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⑷开展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研讨活动,撰写论文,参加德育论文评选。开展德育参观活动,2月份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作德育建设方面的讲座,提高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⑸学习《中小学教育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进行必要的辅导。听法制教育辅导报告。

2.教学业务。实施教师本职岗位的培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强化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和拓展业务知识,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主要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认真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备课组长参加区级集中培训,发挥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使全体课改教师了解和掌握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达到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校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材教法学习研究活动,努力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⑴加强理论培训,主要辅导《走进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通识培训学习材料选编》等理论和经验。9月份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作辅导报告。

⑵辅导《课堂教学评价表》,根据项目规范课堂教学,以“五认真”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训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评价和检测能力。进行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培训。组织参加教育局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工作。

⑶组织示范课、汇报课、试验课实践活动和开展评议辅导讲座,提高操作能力。5月份开展“新课程研究”大型公开课展示活动。

3.教育科研。培训教师掌握教科研的基本知识,增强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自觉性,提高教科研水平。解决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对教科研内容的选择,研究形式和方法的确定,研究过程的实施和研究成果的总结等方面的能力。

⑴培训课题选择,设计报告,立项要点,研究成果,开展课题活动的能力。今年4月邀请专家来校作课题研究专题讲座。

⑵运用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方式,培养写作教科研论文和经验总结的能力。利用暑假,组织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教育年会的论文评选和各级论文竞赛活动。鼓励在正式报刊和经验总结。

⑶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题教科研培训。5月份培训“说课——上课——评课”的技能。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案例分析辅导讲座活动。

⑷开展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的培训活动,发挥群体的合力优势的作用。

4.信息化素质培训。每位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使用计算机,了解有关网络信息内容,学习网的制作,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⑴组织教育现代技术知识讲座和操作规范的培训。利用校本师资开设多媒体课件培训班两期,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⑵组织电教评优课评比辅导讲座和多媒体课件评比讲座。开展网络信息技术评优课讲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考核办法:

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制订本校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有序组织,统筹安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参加考核,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档案。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以专职为辅,兼职为主的校本培训师资队伍。

三、本校对校本培训进行管理的机构、制度和责任人

一.管理机构: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小学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为此,建立以校长为首的我校教师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党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教师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构成情况。组长:蒋卫山(校长),

成员:盛建锋(副校长)、余粮(副校长)、陈中良(副校长)、王建仁(教务主任)、李新其(总务主任)、尹建文(政教主任)、陈京疆(教科室主任)、陆惠芳(办公室副主任)。

二.培训制度

1、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校长办公室承担区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教师培训任务,教科室重点负责教师的校本培训。

2、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作为学校行政的重要内容,在行政会议上重点协商,期初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期中对各部门的各项计划进行评估,期终总结全学期继续教育的工作成果。

3、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把继续教育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称挂钩。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建立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情况与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教师工作岗位聘任相联系的制度。凡没有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优秀教师,不得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部门及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个人要给予批评和帮助,对延误培训工作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4、学校要按要求建好校本培训档案,由教科室负责如实、及时填写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的各种台帐资料。由校长办公到负责校本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和保存,加强对培训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学校

意见

(公章)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培训部门审查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教研

部门

审查

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意见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例10

二、创新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

在进行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作为一种职后教育,中小学继续教育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开放性以及实用性,其教育内容也要围绕教育用途进行开展。首先,教育内容要深入到实际教学中,结合农村中小学教育情况和工作需求,遵照学用结合原则,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进行创新,将材和学校自编教材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实现主体知识、实践知识、延伸知识等知识类型融为一体,丰富中小学教师的知识储备,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其次,要将计算机知识与辅助教学技能视为教育切入点,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现代化辅助教学工具的使用能力,丰富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学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中小学教学水平,进而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最后,根据农村中小学教育目标,可以对教师开设教学艺术课程、教材分析课程、青少年心理指导等相关课程,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与科研能力大幅度提升。

三、丰富教育方式,实现教育目的

(一)创新办班模式

第一,建立骨干教师班,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紧密合作,选择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教师纳入骨干教师班,对教师进行短期集训,加快教育效果和教育质量。第二,相关政府要加大乡镇培训机构建设,通过鼓励措施和扶持政策鼓励优秀教育机构到乡镇开设分院,降低教师教育开支,拓展继续教育范围。第三,农村中小学校可以联合在一起,共同创办继续教育机构,加强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第四,农村中小学校可以自行创办本校的教师培训班,利用本校现有资源,开展教学方法、管理方法等教育活动,同时也可以邀请知名专家来校授课,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实现办班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的。

(二)构建多样化教育体系

第一,系统指导法。在进行教师教育培训过程中,要根据教育心理学知识和各个学科教学方式,针对典型课堂教学进行教学示范,并要求教师在参与培训后进行反复练习实践,使得教师可以将培训中学到教学方法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其应用灵活性,以达到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这种方式可以促发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自我优化,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第二,课题研究法。在进行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中,要根据教师之间的差异性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实现因材施教,鼓励和引导教师开展合作研究,围绕一个教学课题,组织教师收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使得教师在参与研究讨论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达到教学指导的最终目的。第三,参与学习法。在教师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承担着相应的学习任务,结合继续教育属性,在实际培训教育中,可以引进参与学习法,培训人员要合理设置教学活动、教学任务,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发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自主学习,提高继续教育效果。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与继续教育的研究,让我们知道了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对农村中小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实现中小学教育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提出更新教育观念,做好教育基础、创新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丰富教育方式,实现教育目的等有效措施,不断优化和完善继续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提高继续教育效果,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刘建国 单位:凉州区韩佐乡头畦小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