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大型考试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3 11:25:46

大型考试总结

大型考试总结例1

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竞争的关键在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要拥有创新型教师。高师院校要培养创新型教师,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系统。教学考试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高师的教学考试就应该把有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作为终极目标。可是现有的高师院校的教学考试存在一些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不相适应的地方,亟需对高师教学考试现状进行调查。

一、高师教学考试现状调查

本文选择四川省4所高师院校(四川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宜宾学院),分层随机抽取全日制2005级、2006级的师范本科生作为施测对象。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37份,回收率93.7%,有效问卷900份,有效率96.05%。其中2005级427人,2006级473人;男生347人,女生553人;文科生322人,理科生344人,艺体生234人。

1.教学考试内容现状及其分析

当问到“在大学期间,你所学课程的考试内容是什么”时,结果显示:有43.56%的学生选择“教材上的内容占多数”,有38.89%学生选择“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占多数”,还有14.00%的学生选择了“理论知识多”,选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内容多”的学生只有2.67%,选择“实践知识多”的也仅有0.89%。调查数据足以说明目前高师院校教学考试的内容主要是以教材上的内容和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为主,而考查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太少。

2.教学考试方式

当调查到“在大学期间,你所参加的教学考试方式是什么”时,结果是:在900名样本中竞高达851名学生选择了“闭卷笔试多”这个选项,占抽样样本的94.56%;选择“开卷笔试多”的只有27名学生,占抽样样本的3%;选择“实验(实践)操作多”的有11名学生,占抽样样本的1.22%;选择“口试多”、“写论文多”的分别只有5名和6名学生,分别占抽样样本的0.56%和0.67%。这些调查数据充分说明了目前高师院校的教学考试存在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少;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查少等现象。

3.教学考试题型

对“在你就读的大学里,考试的题型主要是什么”这个题目进行调查时,回答“知识再现(如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计算、证明)的题型较多”的学生有73.44%,而回答“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分析论述、综合思考、实践操作)的题型较多”的学生只有4.44%,另外回答“知识再现的题型较少”的学生仅有0.67%。这些数据足以表明现有高师院校教学考试的题型也被限定在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计算、证明等知识再现题的题型,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实际操作题等主观性试题较少,这种题型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4.学生考试作弊现状

当问到:“你现在就读的学校,在教学考试中学生作弊人数变化情况”时,900名高师学生中选择“大幅度增加”和“有些增加”的人数高达325名,占调查人数的36.11%;选择“保持不变”的学生有270名,占30.00%;选择“有些降低”和“大幅度降低”的学生有305名,占33.88%。也就是说被调查的学生有2/3的人认为作弊仍然存在,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而且有上升的趋势。

5.学生作弊目的调查

当问到:“在你看来,学生考试作弊目的是什么”时,在900份抽样样本中有646人认为,高师学生考试作弊的目的就是“仅仅是为了考试过关不补考”而已,占整个抽样样本的71.78%;有130名学生认为,高师学生作弊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分数”,占整个抽样样本的14.44%;还有9.78%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为了评优评先进拿奖学金”;也还有3.00%的人认为,考试作弊是“为了毕业能找到一个好工作”;仅有1.00%的人认为考试作弊是“为了给父母一个好的交待”。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师学生在教学考试中作弊的目的是为了考试不挂科、不补考外,也存在着为了考的分数更高,为了评优评先进拿奖学金等目的。

6.学生考试作弊原因

在调查“你认为,大学生在教学考试中作弊的原因是什么”时,被调查的900名高师学生,有53.78%的人认为教学考试中作弊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有22.0%的人认为是“考试内容在教材上和笔记中都能找到答案,作弊成功率高”。认为是“学校管理不严”和“考题内容太难”的分别占8.56%和8.22%。也有7.44%的人认为是“看到别的学生作弊,自己也去尝试”。从这些调查数据不难得出如下结论:高师学生在教学考试中作弊的第一个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第二个原因是考试的内容在教材上或笔记中都能找到正确答案,作弊易成功,作弊成本低;第三就是效仿其他作弊学生的行为。笔者认为上述这三个原因是主要的,当然也还有其它的一些,如:学校管理不严,考题内容太难等次要原因。

7.评价方式

被调查学生对“你现在就读的学校,在评优、评定奖学金方面,主要依据是什么”这个题目的回答是:776人认为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占总人数的86.22%;有70人认为是“学生平时表现情况”,占7.78%;认为是“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学生的技能水平”的分别占2.67%和2.44%;在900名被调查的学生中仅有8人认为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占总人数的0.89%。

在调查“你认为老师对你考卷评价标准主要是什么”时,900名学生:有349人认为是“依据课堂讲授的内容”,占23.89%的比例;有215人认为是“依据教材的描述”,占23.89%的比例;有181人认为“没有确定的标准”,占20.11%的比例;还有95人认为“依据教师的个人喜好”,占10.56%的比例。这900名学生中仅仅有60人认为是“依据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占6.67%的比例。

当问及学生“你认为现在的教学考试体现了什么样的目的?”时,有29.89%的学生认为是“促进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有29.44%的学生认为是“促进学生掌握课堂讲授的内容”,有11.56%的学生认为“没有明确的目的”,认为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个目的的有12.78%,还有16.33%的学生认为现在的教学考试目的是“用考试压学生,以防学生贪玩”。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第一,目前高师院校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还没有走出“唯分数至上”的误区,强化了考试的功利性。第二,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看掌握知识(教材内容和老师讲授知识)的多少和熟练程度。第三,对一个学生评价没有明确的标准,随意性大。

8.教学考试后分析与总结

学生对“你现在就读的学校,教学考试后,任课教师对试卷进行评讲吗?”这个问题的回答是:900名学生中有664人选择了“所有的教师都不评讲”这个选项,占总数的73.78%;有169人回答的是“个别教师评讲”,占18.78%的比例;认为“所有教师都评讲的”只2.89%;认为“讲评与不讲评的教师各占一半”的也是2.89%;选择“很多教师都评讲的”只有1.67%。

在调查学生本人考试后,对考试课程的总结情况时,900名学生中有273人回答的就是“对所有考试课程都不总结”,占总人数的30.33%的比例;有357人回答的是“对少数考试课程进行总结”,占总人数的39.67%;可怜的是900名学生中只有42人回答的是“对所的考试课程进行总结”,只占总人数的4.67%的比例。回答“对大部分考试课程进行总结”的有150人,占16.67%,也还有8.67%的学生选择了“总结与不总结的考试课程各占一半”这个选项。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高师院校教学考试结束后,老师和学生都不重视考试后的总结和分析,考试的诊断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9.高师现有教学考试是否有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

当问到“你认为,你所在学校的教学考试有利于把自己培养成为创新型教师吗?”时,有347人选择了“不利”这个选项,占总人数的38.56%;有114人选择了“很不利”这个选项,占到了总人数的12.67%的比例;选择“说不清”这个答案的有381人,占总人数的42.33%;选择“有利”这个答案的有53人,占5.89%的比例;选择“非常有利”这个选项的只有5个人,仅占总人数的0.56%。这样看来,选择“不利”和“很不利”占到总的调查对象的51.23%,而选择“有利”和“非常有利”的仅占总调查对象的6.35%。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师院校现有的教学考试不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

二、高师教学考试现状与培养创新型教师的不适应性表现

1.不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的思想品德

从调查数据处理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在高师教学考试中,学生作弊仍然存在,且有加剧的趋势。这些作弊行为,除了影响了考试应有的公平、公正性,干扰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公正评定外,还影响到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养成。当然,学生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是非常必要的。第一,学生本人思想素质不高,诚信意识不强所致。有的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为了考试过关,就采取一些作弊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学校要把师德师风、考纪考风、诚信守信等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第二,考试的内容和考试的方式存在问题。因为考试的内容在教材上和笔记本上都能找到现存的答案,学生作弊的成本低,作弊成功率高。如果说,考试的内容需要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后,经过思考分析之后才能得出答案的话,这就提高了作弊的成本,作弊成功率就很低,自然就会减少作弊人数。如果我们能采取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如:开卷、口试、实践操作等,就能很好地遏制作弊行为的发生。第三,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有待改进。长期以来,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都有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趋向。他们评价一个学生学业的好坏,主要是看其考试分数的高低,不考查他们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怎样,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状况如何,只要考试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分数低就是差学生。不管是评优、评先进、评定奖学金、入党,还是毕业找工作,都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指标,学生也把考试得高分作为考试目的。有的学生为了获得高分,就在考试中不惜一切代价通过作弊来达到目的。考试表现出强烈的功利性,不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的思想品德。

2.不利于创新型教师建构科学的知识结构

一个人的知识能否有助于他的创新能力的发挥,关键看他是否具备多元的、科学的知识结构。因为知识丰富的人,可能会形成许多心理定势和思维惯性,这会极大地阻碍他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导致创造力水平的下降。

高师教学考试内容以教材和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为主,学生为了考试能过关或者取得高分数,在学习中就只对教师讲的内容和教材上的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和钻研,这就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范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很不利于学生建构多元的知识结构。如果在考试内容中增加一些与教材内容和课堂讲授内容相关的学科知识、教师的研究方向以及这门学科的学术研究动态等方面的知识,那么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求在更高层面上引导学生的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好地建构学生多元的知识结构。

3.不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高师教学考试题型仍然限定在传统题型之中,比如:使用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计算、证明等知识再现题的比例较大,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实际操作题等主观性试题较少,这种题型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而高师教学考试方式存在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答辩少;理论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查少等现象,期末一次性闭卷笔试仍然是大多数高师采取的考试方式。这种单一性的考试方式,学生无法根据自己个性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能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不能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影响了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调查结果还表明,高师教学考试后,老师和学生均不重视考试的分析和总结,影响考试诊断功能的发挥。在教学考试中,考试的诊断功能应该是最主要的,通过考试,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变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了解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效果。总结这个环节包括教师自己能力和教学工作的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情况的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考试的总结。只有认真分析总结、取长补短,才有提高、才有创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考试结束后,一定要重视总结这个环节,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得到提高,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不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科研能力

考试是一个“指挥棒”,教师教什么就考什么,教师考什么,学生就会学什么,教师怎么考,学生就会怎么学。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教育不能只重视传授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只有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才能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不时代所淘汰。从调查数据来看,高师考试的内容就是以教材上的内容为主,注重知识掌握的准备度,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知识再现能力。这种考试只能培养“知识的搬运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也得不到培养。

参考文献:

[1] 郭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型教师[J].教育探索,

2006,(3):7-8.

[2] 程志伟.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辽宁教育研

究,2005,(5):25-26.

[3] 蔡青.世纪高等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J].广西高教研究,

2000,(4):78-80.

[4] 陈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高校的考试改革[J].高教探索,

2005,(2):77-78.

[5] 程志伟.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辽宁教育研

大型考试总结例2

通过对云南省公务员面试的真题归纳和总结,我们发现,云南省公务员面试方式基本为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面试。其中绝大多数单位和部门采取结构化面试。虽然结构化面试与无领导小组面试考察的能力要素是相同的,但是考察的形式有着很大的不同,无领导主要通过形式表现能力,而结构化则更多的是通过内容来展现能力。因此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区别对待,最好通过实战模拟,加强认识和理解。

试题类型

云南省公务员结构化面试形式的考题类型比较全面,基本上涵盖了结构化面试的五种常见的考题: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计划组织、沟通协调类、应急解决问题类、综合分析类(社会现象分析、名言警句、串词、编故事等),尤其是自我认知、计划组织、沟通协调以及综合分析,几乎为必考类型。所以考生需要着力准备,理清备考思路。

对于无领导小组面试则以开放型和两难类题型为主,题目一般都包括个人陈述、自由讨论和小组总结陈述三个阶段。

二、面试备考方略

广大考生首先应该及时明确面试形式,可以通过浏览官方网站通知或者电话咨询等形式确定考试形式。其次,确定好考察形式后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准备面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准备:

1.面试仪表的准备

所谓仪表即考生在15到20分钟内所展现给考官的举止仪表,具体指着装、走资、坐姿、眼神、礼貌用语等细节。

2.面试答题思路的训练

(1)答题思路的准备和形成。考生在了解考试形式的基础上,一定要进行考前实战演练,针对不同的考题类型形成相应的答题思路,使答案在涵盖所有考点的同时既有高度又有深度。只有这样考生才能在游刃有余地在考场上展现自己的才智和才能,最终顺利过关。例如结构化面试中的计划组织类试题,大家应该掌握组织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计划阶段、组织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而且要明确具体每个阶段在现实的活动中应该注意的环节和需要的准备。

(2)要将思路转化成流利的语言表达。这是众多考生所欠缺的一种能力,考生需要在正规的场合和环境下不断加以练习,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

3.语言结构的训练

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应该在语言结构上有所准备,语言不能过于突兀,有头无尾或者有尾无头,更不能虎头蛇尾。要注意语言的层次感和严密性,开头简练,内容充实,结尾有深度和高度。这些都是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需要加以注意的。

4.关于无领导小组面试

大型考试总结例3

1.2正态性检验和频数分布:KS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为Z=1.231,P>0.05,表明407位学生考试成绩符合正态分布。由成绩分布图1可见,407位学生考试成绩的频数分布为40~44分2人,45~49分4人,50~54分20人,55~59分31人,60~64分41人,65~69分51人,70~74分73人,75~79分53人,80~84分60人,85~89分42人,90~94分21人,95~99分9人,学生成绩的拟合曲线呈现出典型的正态分布。

1.3试卷的质量

1.3.1效度:按照病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教师根据上课内容组织命题,构建完整的病理学试题库,教学秘书根据知识点的覆盖面从试题库中选择考题。选择题采用单项选择题(5个选项),主观题由教学组共同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并进行复核,本试卷中每个题目均能反映一个知识点,该试卷具有很高的效度。

1.3.2难度P:由表2可见,试卷总体难度为0.733,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难度系数分别为0.8、0.767(校正0.709)和0.622,名词解释题难度最小,简答题难度最大。

1.3.3区分度D:由表2可见,试卷总体区分度为0.566,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区分度分别为0.902、0.970和0.955,且各题型与试卷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的P值均<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1.3.4信度α:由表2可见,试卷总体信度为0.927,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信度分别为0.866、0.797和0.809。

2讨论

2.1试卷的一般情况: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病理学》第8版(李玉林主编)制定教学大纲,授课老师按照授课内容构建病理学试题库,依据与以往试卷重复率不超过25%的要求从试题库中选题。该试卷注重考核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掌握基础知识情况,基本涵盖了授课主要内容。考试时间2h,学生基本能做到按时交卷,主要集中在考试结束前30min内,考试时间安排合理。

2.2学生成绩分布:单样本KS检验是检验实验数据的分布是不是符合一个理论的已知分布,结果显示,Z=1.231,P=0.096>0.05,结果表明考试成绩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此外,学生成绩分布图的拟合曲线也表明学生考试成绩呈典型正态分布。

2.3试卷的质量:本文从效度、难度、区分度和信度4个方面进行了试卷分析。效度即有效性,是指考试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能否有效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本试卷的出题原则和改卷标准均显示其具有很高的效度。难度是试题的难易程度,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以得分率作为难度系数P,试题难则P值小,试题易则P值大,并以0.6~0.8较合适。

大型考试总结例4

一、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关于考试题型结构的分析

1.1关于总题量

从上图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近十年来联考试卷的总题量略有增多,2001年试卷题量最少在50题以下,2002年至2004年各试卷的题量基本处于50题的水平上,2005年试卷的总题量略有上升,2006年的A卷试题略少于B卷,2007年之后的四年中,试卷的总题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1.2关于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是各项考试的主要题型之一,其目的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分析、辨别的能力。这类题型的设计和设问往往多种多样,能有较广的知识覆盖面,答案的选择也具有一定迷惑性,,要求考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从上图我们能很明确地知道,单项选择题作为一种常见的考试题型一直到2006年才出现在联考考试的试卷中,在随后的5年中它的题量都保持在相同的水平线上。其题量占当年总题量比例的变化情况是由于各试卷题量的变化造成的,由于历年各试卷总题量的情况基本平衡,因此,单项选择题题量占当年总题量比例的变化也不明显。另外,单项选择题从2006年出现开始到2010年,它的分值在联考考试的试卷中,始终都保持在相同的水平线上。

1.3关于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是指正确选项多于1个的选择题题型,是各项考试的主要题型之一,其目的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分析、辨别的能力。这类题型往往答案的数目不固定,而且不论多答、少答或者答错都不得分,因此也就要考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此题型也具有很高的区分度。

从上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只有2005年的两份试卷没有出现多项选择题,另外,2003年的两份试卷也稍微少了一道题,其他年份的多项选择题都稳定在10个。它的题量占当年总题量比例在2001年的试卷中占的比例最大,到2005年的试卷中所占比例为0,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多项选择题的题量在当年总题量的比例基本处于一个较平稳的状态上。另外,从上图还可以看出,多项选择题的分值在近十年的试卷中做了一个较大的调整,首先最明显的就是在2005年没有出现多项选择题,其次就是从2008年开始,多项选择题的分值锐减了一半,只剩下10分的分值。

1.4关于填空题

作为在应试教育考试中的一项重要的环节,填空题几乎出现在各项考试的试卷中。填空题不仅具有题型小、跨度大、覆盖面广的特点,而且还可以有目的地综合一些问题,突出考查学生准确、严谨、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填空题从2002年开始出现,10个小题,并在当年总题量比例的20%,占10分,经过2003年和2004年小幅度的变化后,从2005年开始填空题题量、所占总题量的比例以及它的分值变化不大,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

1.5关于判断题

判断题是一种以对和错来选择答案的考题,它的命题通常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和原理等。但它的答案只有两种可能,因此就算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其作对题目的概率仍然有一半,因此,做这类题具有一定的投机性。

判断题作为一种考试的题型在近十年的联考中只出现了一次,也就是在2005年的试卷中,当时的A、B卷各10个小的题目,占了当年总题量的17.86%,每个小题各占一分。从历年的试卷统计分析来看,判断题这种考核方式并不适合出现在联考的试卷中,因此,以后的试卷都没有出现。

1.6关于写作题

写作题不仅是考查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一种题型,而且还能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熟练程度的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写作题的题量在近十年来是有所下降的,其中在2001年的题量最多,2006年A卷的题量最少,但整体的波动并不算太大,基本处于25题左右。写作题的份额在整套试卷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整体看来这个比例是呈现下降趋势的,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在2001年达到了70.45%,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在2006年的A卷只有36.54%,接下来4年的试卷中,写作题题量所占比例基本保持在42%左右。另外,写作题的分值在近十年来还是有所下降的,从2001年的64分到2010年的50分,其中所占分值最低是在2006年和2007年的试卷中只占到44分,但从占到试卷的总分的比例来看,写作题所占的分值比较重的。

1.7关于分析题

分析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运用有关知识或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由于在实际分析中需要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考生的综合能力。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分析题的题量除了在2005年的试卷中明显多于其他的年份之外,其余年份的分析题的题量非常平稳。它在整套试卷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少,整体看来这个比例还呈现出下降趋势的,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在2005年达到了12.50%,其他年份基本是在6%左右。但是,分析题的分值在近十年里略有上涨,从2001年的16分到2010年的20分,其中所占分值最低是在2003年的试卷中只占到15分,所占分值最高是在2005年的试卷中占到24分,但从占到试卷的总分的比例来看,分析题所占的分值比较合适。

2、关于考试考察能力结构的分析

我们将考试所考查的能力分为“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2.1关于识记部分

识记部分考查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常识的分辨和记忆,这部分题目作为较贴近实际应用的音乐理论。但这一部分主要还是属于一种机械记忆,几乎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因此作为选拔类考试的内容不应过多。

从统计的结果看来,识记部分的题量在近十年中呈现出的是一种曲线上升的状况,其中所占题量最少的一年是在2004年只占1题,而所占题量最大的一年在2008年的A卷占到了9题,另外,2008年的B卷识记的题量却只有4题,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误。另外,识记部分题量占当年总题量比例情况在近十年的试卷中呈现出曲线上升的状态,其中所占比列最小的一年是在2004年只占2%,而题量所占比例最大的一年在2008年的A卷占到了15.79%,但是,2008年的B卷识记的题量占试卷总题量的比列只有7.01%,这种现象非常地不平衡。关于识记部分分值,总体来看是呈现出曲线上升的状态的,其中所占分值最少的一年是在2004年只占2分,而所占分值最大的一年在2002年的A卷占到了14分,另外,2001年、2002年、2006年和2008年A、B两份试卷中,识记部分的分值明显地不相同。

2.2关于理解部分

理解类的题型首先需要对基本概念有明确的认知,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解答。解答这类题目可以分辨出考生对所掌握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程度,相对识记类的题型还说,它更具有灵活性,对答题者的要求也更高。

从统计的结果看来,理解部分的题量在近十年中呈现出的是一种平稳但略有上升的状况,其中题量最少的一年是在2001年的B卷中,但也拥有37题,而题量最大的一年在2008年的B卷中拥有48题。其题量占当年总题量比例情况,在近十年的试卷中呈现出的是一种曲线下降的状态,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一年占到了当年整张试卷的90%,其中所占比例最低的一年只占到了当年整张试卷的73.21%,但不管怎么样理解部分的题量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题量都是很大的。关于理解部分分值的情况,整体来看在近十年的试卷中还是有所下降的。其中所占分值最少的是在2010年的B卷拥有54分,而所占分值最大的是在2003年的试卷中占到了77分,但整体还算平稳,都处于60分左右的水平线上。

2.3关于应用部分

应用部分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也就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灵活性。做这类试题首先要弄清楚原理、掌握方法,另外还要有清晰的思路和较明确的解题技巧,也就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才使得它也是最难的一种题型,但是由于它可以考查到考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也使得它是考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从统计的结果看来,应用部分的题量在2005年变化最明显,由之前的4道题目突然增加到10道,但在2006年有骤降到只有5道。其他年份的试卷,在实际应用一部分的题量还比较的平稳,没有太大明显的变化。这一部分题量占当年总题量比例变化的情况,在近十年的试卷中只有一次较大的波动,就是出现在2005年,这一年试卷中应用部分的题量比例明显上升,占到总题量的17.86%。但是在2006年又回到之前的水平,并一直保持着这种状态,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关于实际应用部分分值的情况,整体来看所占的分值还是比较大的,除了2003年只有19分之外,其他都处于20分以上。其中所占分值最多的是在2005年,达到了36分。

通过以上各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理解部分不论从题量还是分值都占到最大的一个比重,其次是应用部分,当然,艺术联考作为一种选拔性的考试,要想招进来深造的学生在音乐这个学科方面有所发展,当然应该着重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三、对于湖南省音乐联考现状的思考

通过对湖南省近十年联考20套试卷的内容、题量、分值以及能力结构等方面的分析,试卷具有以下特点:

1、试题题型与考试的内容比较切合,并且能够体现不同的知识类型。

音乐因为其学科特点,不但要考查考生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而且应考查考生必须掌握的方法,考查应用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不但要在知识的音乐领会层次上对考生进行测试,还要在运用、分析、综合以及评价层次上测试考生的能力,因此,试卷也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在写作或者问答题,这种题型作为一种主观题,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考生学科水平,展示其分析音乐问题能力。

2、试题注重考查乐理学科的基础主干知识。

试卷试题十分注重知识的基础性,通过对乐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来检测考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内在联系的理解。强调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思维能力,其别注重学生空间思维、知识迁移、多角度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3、试题的能力结构设置具有一定的区分性。

4、联考试题命制的知识面过窄,缺少对考生综合音乐素质的考查。

联考试卷题目的设置不能仅仅局限在对乐理这一个方面的考查,而是应该结合其他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乐常识、音乐欣赏以及音乐史等内容一起考查。

5、联考试题不能体现基本的人文和科学修养。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这就决定了学习音乐的学生必须具备除了音乐领域之外的一些基本的人文与科学知识,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音乐联考的试题还要能够渗透和折射出一定的“音乐学识”,即音乐的人文精神素养。

6、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强调并不明显。

“题组”式的命题方式在湖南省音乐联考的试卷中一直存在,但这种“题组”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不强,知识和能力的转换设计并不灵活,没有很好的体现“题组”命题的优势。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提高实际运用能力的基础,作为选拔性考试的命题应该坚持强调知识间的交叉、渗透、综合和拓展的能力,注重检测考生是否具有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并能从中提取相关信息解决问题。

7、试题的结构存在波动,试题的命制缺乏新意。

大型考试总结例5

一、引言

教学与测试分不开。测试可以检测教学的结果,为提高改善教学提供有效的信息。如今,英语已经成为对一名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学习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所有院校都有开设英语专业,还有各式各样的英语培训机构。但是老师们教得如何,培训机构培养得如何,人们学英语到底学得如何,特别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们的英语又怎么样,我们还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来检验。我们熟知的英语考试很多,比如全国英语公四、公六考试,出国留学的雅思、托福考试等等一系列的考试。这些考试测试操作严格,有很完整的试卷设计、测试操作、评分操作、还有试卷分析过程,获得了人们普遍的认可。其实在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对于大大小小的测试也要学会对测试试卷的分析,以获取老师教与学生学的准确信息。我们首先要保证我们的测试是客观的和科学的,从而发现我们在试卷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 提高我们的测试水平和测试能力,为教学提供真实有效的反馈信息。本论文选取2007级英语专业一次精读半期考试试卷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了试卷题目的信度,难度系数,区分度等,为以后此类考试题目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和建议。

二、测试的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的基本概念

(1)信度: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即如果用同一份试卷对同一组学生进行前后两次测试的话,两次测试成绩在多大程度上会相吻合。信度受试题的质量、考试的组织、试卷的评判等因素的影响。要保证试卷有较高的信度,首先试卷要有一定的量,一般题量越大,信度越高。同时作为考试结果的分数要有一定的分散度,要呈正态分布,及中间大,两头小。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保证试题具有一定区分度,且难度适中。

(2)效度:效度就是考试的有效性,是指考试是否测量了它所想要测量的东西,即考试是否达到了目的,考试所考的内容是否是想考的内容。效度包括表面效度、同期效度、构卷效度和内容效度。这里我们将主要讨论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是指是否考了大纲规定要考的,或者说考试的题目在多大程度上能代表所有测量的目标。主要是测试的内容是否和测试的目标有关;测试内容是否有代表性;是否全面地体现了要考查的各方面的内容;试卷中是否有足够的题目去体现所要考的各方面内容;测试内容是否适合测试对象等。(刘润清, 韩宝成. 2000: 172)

(3)难度系数:难度一般以正确或错误回答某道题的人数与总体人数之比作为指标,一般来说,最好是测试的平均难度接近 0. 5。对于对错型项目的难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P=答对题目的学生人数/总的答题学生人数

难度系数的数值越大,难度反而越小,项目越容易。

而对于非对错型项目的易度指数难度,就是一组受考的成绩率。所谓的成绩率,就是一组受考在一个项目上的平均成绩与这个项目完全做对时的成绩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P=学生在这个项目上的平均成绩/这个项目完全做对时的成绩

一般来说,难度系数在0.3~0.7之间是可以接受的,难度系数达到0.4~0.6的项目是比较好的。

(4)区分度:区分度是指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区分度用D 来表示。当D为正值时,说明试题为积极区分,即高分组通过率高,低分组通过率低,当D为负数时,说明该题是消极区分,高分组通过率低,低分组通过率高。一般来说,我们将所抽出的总学生分为高分组,中等分组,和低分组。高分组和低分组各取抽样总人数的1/3。区分度的计算公式为:

区分度=高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低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

区分度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区分度可以显示项目的质量。一般来说,区分度应该大于0.2。小于0.2的项目质量比较差,应该予以淘汰。

三、试卷分析结果和讨论

这次我们选择了2007级英语英语语言文化系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级英语》期中考试试卷,总共抽取了26位同学的考试成绩进行试卷分析。

试卷的题目清楚,排版一目了然,试题没有拼写错误。这首先能够保证学生不会因为没有误读题目而答错题目。在此基础上再就试卷进行分析。

1. 我们先看一下这份试卷的结构。

这份试卷分为六个部分,考察了学生的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写作能力、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识记能力。有四个主观题型,分值占65分。分别是选词填空及词型变换、释义改写、改错、和篇章理解,考察了学生的词汇、语法和写作的能力。两个主观题型,分值占35分。分别是阅读理解和常识选择,考察了学生的阅读推理能力和识记的能力。另外试卷总共题目差不多60个。

从结构上来讲,信度和效度这份试卷是较好的。首先,试卷的题型比较多,有六个。比较全面地考察了学生的能力,是具有效度的。像改错,释义改写,篇章理解这样的考察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很好的题目占到了55分,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考试成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60个项目的题量也比较合适。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把答完卷子。对于期中考试这样的非选拔性考试这是合适的。

2. 学生成绩

抽取的26人的考试成绩为67.2分,24人及格,2人不及格,通过率为92.3%。

平均分以上的有13个,刚好一半。对于期中考试这样的非选拔性考试是可以的。

再看下面的学生成绩分布图

学生成绩基本上称中间大,两头小的状态,但是60分到65分的人数比较多,正态分布图还是不够明显。初步反映出题目的设置有些问题。当然也许这和我们选择的人数太少有关系。只有对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仔细分析后,我们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试卷的具体质量。

3.试卷的难度、区分度

试卷各个题型的难度系数几乎都在0.6以上,多数在0.7左右,甚至有的达到了0.8,可以知道试卷的总体难度系数不大。对于像期中这样的非选拔性考试来说能够保证大多数学生通过,是可以的。但是选词填空与词型变换这一题难度系数达到了0.8,可以适当加大,而改错题目难度较大,可以适当减小难度。学生说明题目的区分度也是不错的。多数题型的区分度在0.2以上,释义改写和阅读选择的区分度甚至达到了0.4~0.6之间,是很好的。但是选词填空及词型变换、改错的区分度为0,说明题目出得不够理想,这样的题目下次应该不再选择。但这并不是说这样的题型不好,而只是针对这次选择考试的题目还存在问题。下次应避免这样的题目的出现。

具体到各个题型看考察学生的能力,可以发现学生做其它题还好,做改错题,和阅读理解题还不够不理想,特别是改错题,原因到底在哪里?改错题,阅读理解题,还有篇章理解题同样是考察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什么篇章理解题的难度系数小这么多?改错题和阅读理解有标准的答案,篇章理解的答案却是灵活的,老师在评卷过程中的标准是不是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分数?进而影响了试卷的难度系数值。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卷的信度。

4. 阅读理解和常识选择的分析

这一题主要考察的学生的识记的能力,所以只要学生记住了知识就能够答得对。这一题的总的难度系数也只有0.7,算是拉分的题目了。甚至出现了第五题这样的送分题目,一点难度没有外,也没有区分度。虽然说我们需要保证一定的通过率,但是题目也不能没有难度,只是说难度要适中。但是这一题难度不一,好些题目难度不是太小就是太大,比如第六、七、九题就是难度太小,而第十题又是难度太大了。再说区分度,虽然区分度都是正数,是积极的,但是总的来说这题型区分度过小,一、二、三、五、六、七、九区分度都小于0.2,属于应该淘汰的项目。只有四、八、十这3题的区分度可以接受。但从难度、区分度一起看的话,只有第八题是比较理想的题目。即使作为拉分的题目,这道题型所设的题目还是需要大加改进,一定程度上拉开学生之间的差距,增加试卷的信度和效度。

阅读理解是考外语时学生们通常做过的题型。它的出题可以很灵活,可以考察学生的迅速反应查找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但是老师们通常喜欢出的题就是选择题。

这份试卷阅读理解的平均难度系数为0.612,难度适中,总体比较好。不过有些题目难度还是不够好,比如八、十四、十六。再看比如区分度,很不理想。五道题目的区分度为负数,四道题目的区分度为0,另外还有六道题目区分度不到0.2,总共十五道题目都应该淘汰,比例太高了。但是也有很好的题目,比如说第二题,难度0.42,区分度0.5,刚刚是我们最最需要的。

所以说虽然选择题是老师很容易出的题型,也是老师们喜欢出的题型。但是选择题很难出,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得出来。

四、小结

作为半期考试,这张试卷的题型是不错的,主观题客观题的分配比例适中,便于老师修改试卷,总体的难度还够,对于非选拔性的考试还算通过。但是试卷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题目项目的难度区分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区分度的把握上,非常弱,不能明显地区分学生的能力。选择题的难度区分度不理想,有些题目该淘汰的应该予以淘汰,该改进的改进。还有评判试卷的标准也要适度。

这只是我们就一次半期考试作的简单的试卷分析。虽然简单,可以反映出试卷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给老师们发现学生们的薄弱处,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比如这次的改错和阅读理解,学生们做得不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对症下药,加强学生的语法知识和阅读技巧的训练,或者提醒学生自觉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所以进行试卷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每次考试后,老师们应该坚持进行试卷分析,暴露显示的问题,了解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们如果能做做试卷分析,了解自己的不足,对于提高学习效果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晓扣, 李绍山. 谈语言测试的结构效度[J]. 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3),45-49.

[2]黄和斌.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4, 223-240.

[3]刘润清. 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4]刘润清, 韩宝成. 外语测试和它的方法(修订版)[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苏惠芬. 英语试卷质量分析方法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07(06), 45-46.

[6]孙成岗. 现代语言测试与试卷分析[J]. 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04), 82-86.

[7]汪美琼. 大学英语试卷分析探析[J]. 青海师专学报, 2008(02), 103-107.

[8]王新. 浅谈试后卷面分析的重要性[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83-85.

[9]刘丽华. 英语专业精读期末考试内容效度的个案研究[J].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9(01), 104-106.

大型考试总结例6

1将错题重新做一遍,找出错题原因

错题是照亮自己弱点的明灯,在错题中总结,在错题中找原因,是高三复习的一大关键内容。所以,一定要将期中考试试卷中的错题重新做一遍,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错题就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了。

2将错题相关知识点再复习一遍,重新梳理知识点的原理

找出错题的原因所在,还需要了解错题在高三复习的知识点中的位置,然后将这部分知识点再复习一遍,将知识点的原理弄清楚,防止下次做同类题目的时候再出错。这个环节其实不需要太多时间,但是这是很多同学往往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提醒同学们应多注意。

3对知识点所在章节的重点内容再重新梳理一遍

一道题放到试卷中,是因为它站在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位置。因此,既然一道题出错,非常有必要将它所在章节重点内容重新在梳理一遍,做到万无一失。

4总结应试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大型考试总结例7

1.引言

笔者本科毕业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执教大学英语至今,亲身体验了大学英语考试的风雨沧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英语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断对大学英语考试的可信度和科学性提出质疑。争论较多的是“词汇与结构”的去留问题。社会各界一直对在大学英语考试中考查词汇和语法颇有微词。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对词汇和语法的考查成了众矢之的,甚至一度被贬为“哑巴英语”的罪魁祸首。如今,新题型已经全面铺开,词汇和语法作为考试项目被全面封杀……笔者在四、六级辅导中虽积极调整计划,却暗自担心这种似乎折衷的封杀会给大学英语考试辅导和大学英语教学产生误导。因此,笔者想通过对比大学英语考试的新旧题型,从应试角度肯定词汇和语法的重要性。

2.大学英语考试新旧题型的对比

大学英语考试新题型的主要特点就是:不对词汇和语法进行单独考查;在听力中增加长对话;翻译成为必考内容。在分值比例上,新题型的听力理解由20%增至35%,而阅读理解由40%微调到35%。

3.量化词汇和语法在新旧题型中的作用

人们就影响英语考试成绩的因素做了不少研究。郭天印等(2006)从自身因素角度采集分析了部分大学生3个学期的英语学习成绩、英语四级模拟考试成绩、3学期其他课程的平均成绩及四级考试成绩,期望找出影响四级英语考试成绩的主要因素。叶景山(2002)指出,作为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格因素对外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刘旭东等(2005)则提出,性别与英语成绩存在相关性。

笔者认为,在外语考试中对考试结果起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自身因素主要包括:词汇量的大小、对语法的熟悉程度、背景知识的积累、做题方法等绝对因素和思维能力、心理素质、身体状况等相对因素;而外部因素会涉及考试环境、试题信度、政策导向等。为了说明词汇和语法在大学英语考试的作用,笔者对新旧题型中以上诸因素进行量化,给出大约的评估值,旨在分析词汇和语法的权重变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外部因素和相对因素对每位考生来说大同小异,所以都大约评估为5分。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词汇和语法在旧题型中的评估均值分别为36和30.5,占总值的66.5%,而在新题型中的评估均值分别为34.5和28.5,占总值的63%,这说明新题型中不直接考“词汇和结构”后,词汇和语法对考试成绩的影响有所下降,但幅度极小。另外,背景知识和做题方法在旧题型中的评估均值分别为12和11.5,占总值的23.5%,而在新题型中的评估均值分别为13.5和13.5,占总值的27%,这说明新题型对考生的背景知识和做题方法的要求有所提高。

4.肯定词汇和语法在大学英语考试中的重要性

为了更直观说明词汇和语法的重要性,笔者对新题型中增加的4项内容和必考的2项内容分别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词汇和语法在新增加4项测试内容中的评估均值分别为31.25和27.5,占总值的58.75%,这说明词汇和语法在新增测试内容中的重要性变化很小,远不足以说明新题型中词汇和语法不重要了。然而,2项必考内容的评估均值分别为40和32.5,占总值的72.5%,这说明词汇和语法在必考内容中的重要性非常突出。

因此,从总体上看,词汇和语法在新的大学英语考试中的重要性非但没有降低,反而增加。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新题型的听力中每次必考复合式听写,增加了对词汇的考查。在旧题型的听力中,复合式听写和短文理解是任选其一的。复合式听写中前八道单词题对拼写要求很严,说明对词汇的重视。

其次,在新题型的阅读中增加短句问答和选词填空,直接强调了词汇和语法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六级常考的短句问答多为对长、难句的考查,要求考生具备熟练的语法知识,而四级常考的选词填空不但要求考生有一定词汇积累,而且要求考生用必备的语法知识协助做题。

最后,在新题型中必考翻译,更是强调词汇和语法的作用。目前,翻译中考查最多的是常规语法以及重要的词组和搭配。

需要说明的是,新增的听力长对话并未降低对词汇和语法的要求,而新增的快速阅读表面上降低了对词汇和语法的要求,但注重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5.结语

大学英语考试新题型的全面实施已有多年,虽然迎合了某种层次上人士的口味,或多或少缓和了来自社会对考试本身的责难,但行内人士不难发现,新题型只是在形式上淡化对词汇和语法的考查,而实际上对词汇和语法的要求丝毫没有降低。笔者大胆认为,无论大学英语考试如何变革,所考查的全部项目都不会刻意降低对词汇和语法的要求。同时告诫应试者不要抱侥幸心理,应制定计划,系统准备,重视基本功训练。

参考文献:

[1]郭天印等.对四级英语成绩影响因素的挖掘分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

[2]刘旭东等.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多因素影响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叶景山.高考成绩、人格因素与英语四级成绩的关系[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2).

大型考试总结例8

2.增加实践考试环节。操作考试要求应试人员必须通过一定过程的操作,才能得到结果,操作过程无法省略,必须了解和练习全部题目的操作过程,达到了考试的目的[7]。实验成绩纳入总成绩,占20%,采取世界通用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多站考试形式,分为无菌技术、器械打结、心肺复苏、切开缝合等站。创建“三位一体”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督导三方面的监督及评价作用;考教分离,主治以上医师担任实验师,只负责上课及课后网上作业布置及阅卷,OSCE考官由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研究生组成,教学过程中的多阶段考核及课程结束的考核均由OSCE考官负责。

3.分析试卷结果。试卷分析是题库建设的重要环节[1]。试卷分析能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提高题库建设的水平,避免试题沉积的出现。以南京医科大学2009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基础试卷为分析对象,利用统计软件分析试题的难度、信度、区分度和效度[13]。

二、试卷分析

2009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共计8个班,243名学生,全部参加了考试,统计每个学生各题型得分及总分,将原始数据录入SPSS19.0,进行试卷分析。满分为100分,最低是39分,最高95.5分,平均得分为81.7860,标准差是8.78776,本次考试平均分较高,总体偏易,标准差较大,说明学生间的差距存在较大的差距(见附图)。试卷难度常用系数P来表示,P的取值范围是0-1,选择题难度系数P=0.85,本份试卷单选题选项个数为4,则选择题的校正难度系数cp=0.80。难度偏低,建议适当增加难度;填空题的难度系数为0.68,比较合理(见表1)。试卷的区分度是指试题把不同水平的受试者区分开来的程度,用字母D来表示,-1≤D≤1。总体区分度为0.256较低,说明试卷难度较小,没有很好地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分开来,建议适当增加试卷难度或增加试题量,填空题与名词解释的区分度尚可(见表2)。试卷信度是指同一份试卷对受试者进行多次检验的一致程度,反应了试卷的稳定与可靠程度,用信度系数R来表示,0≤R≤1,其值越大,说明对受试者进行多次检验的结果越一致,试卷的信度越高。可见各题型总体信度均>0.6,信度较好(见表3)。试卷效度反应了测试结果与受试者实际能力水平及欲测内容的吻合程度,总分与平时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24,很低,效度较差。外科学实验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些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动手能力,理论考试结果与实验成绩可能有较大误差,因而两者的相关性降低,造成信度偏低。

大型考试总结例9

1.1资料来源

对某高校临床医学专业856名在校本科生的预防医学考试成绩进行研究分析,并评价试卷质量。

1.2试卷结构

该专业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朱启星主编的第7版《卫生学》以及科学出版社、罗家洪主编的案例版《流行病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医学统计学以及流行病学等。试卷由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编制,题目选自预防医学教研室题库,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分析题6个题型,对应分值分别为20分、5分、20分、15分、20分、20分,满分100分。阅卷为教研室所有专职教师参与,根据统一的标准答案进行流水式批阅。

1.3研究内容

分析所有参考学生最终成绩和各项得分的分布情况,计算试卷的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1.3.1试卷信度:信度是反映试题得分一致性程度的统计量,通常采用信度系数作为评价试卷可靠性的指标,其取值范围为0~1,其值越大,信度越高。选用克伦巴赫(Cron-bach)α系数来计算一致性信度系数:α>0.8极好;0.6≤α≤0.8较好;α<0.6较差。

1.3.2试卷难度:难度系数(P)代表了试题的难易程度,P=M/W(M:该题平均得分;W:该题满分)。由于学生在答选择题时可能会随机猜测,该行为会影响最终结果,因此采用矫正难度系数cP,公式为cP=(kP-1)/(k-1)(k为选项个数)。难度系数与试题真实难度相反,值越大则试题越简单。P<0.6为难题、0.6≤P<0.7为较难题,0.7≤P<0.8为中等题、0.8≤P<0.9为较易题,0.9≤P<1为易题。

1.3.3试卷区分度:区分度是指通过考试将不同学习程度和能力的学生区别开来,是衡量试题鉴别学生水平差异功能的重要指标,用D表示。某题型的区分度用该题的得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表示。客观题的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计算其与总分相关系数;主观题的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整张试卷的总体区分度为各题型区分度与该题满分的乘积之和,除以100。D≥0.4为优;0.3≤D<0.4为良好;0.2≤D<0.3为一般;D≤0.2为差题。

1.4统计分析

将所有参加考试学生的各项得分和总得分输入计算机,使用Excel2010和SPSS20.0完成分数的录入和相关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成绩分布

共856份试卷得分参与本次分析,其中最高分98分,最低分14.5分,平均成绩为(78.04±12.06)分,及格率达到91.59%。学生成绩呈负偏态分布。试卷题型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大类,

2.2试卷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信度分析输出结果为Cron-bach’sα=0.776。难度分析显示试卷总体难度系数为0.78,难度最大的题型为多选题,难度系数为0.27;难度最小的题型为名词解释,难度系数为0.84。区分度分析显示试卷总体区分度为0.73,其中简答题区分度最优秀,D值为0.83;多选题则相对稍差,D值为0.48。试卷各题型难度与区分度的分析结果

大型考试总结例10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它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要想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但要求教师适时地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不断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

一、现行的考核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考试内容过分依附教材,与社会需要相脱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教材的编写有一定的周期性和滞后性,大多数高校教育考核的内容仍然以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教材为中心进行命题,而见习期在企业单位中学习的内容和技能又在考核中得不到体现,专业课程考核内容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这样的学习和考核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

2、考试命题简单标准化,制约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现行的考核方式多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客观题型较多,而综合应用分析题题型偏少,标准化的考试、标准化的答案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机械化的记忆知识点,严重的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思考的个性,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停留在理论学习的阶段,与现实严重脱节。

3、考核方式单一,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现行的考核方式大多采用笔试的方式,方式比较单一,这样的考核方式不能使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和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考核方式,比如口试、演示、实体操作或者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等。同时,考试成绩与奖学金、评优评先等挂钩,使学生产生了功利化倾向,学生不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中考核方法改革意见和建议

1、不断丰富考核方式,力求多样化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对人才的界定有很多标准,它要求员工具备各种各样不同的能力,比如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公关能力、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术的能力等,这其中的多项能力仅凭卷面的笔试是无法进行衡量考核的,这些考不出的能力却恰恰正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中所界定的极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如何考核出“实用型”能力,在实践中发挥创新能力,这需要教师根据自己课程的性质、内容,大胆的“标新立异”,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如,采取闭卷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笔试、口试与网络互动教学相结合、作品与论文报告相结合以及上机考试、教考分离相结合等,使考核方式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2、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它也是国家一项重要的考试制度,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目前,“双证书制度”在高职高专院校普遍使用,而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所以,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道路上,适时的借鉴和引入职业资格证制度,有助于体现“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传播和应用。

3、借鉴国外先进的考核方法和思想

如果说国内学生属于“平时上课随意、考前突击复习、考完立马忘记”这样的三部曲,那么,国外大学的课程考核相比较要灵活许多,而且期末考试也不是课程考核的唯一方式,以美国的纽约城市大学为例,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只占其总成绩的30%,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作业报告占总成绩的20%,课堂演讲占总成绩的15%,课堂回答问题表现占总成绩的10%,课堂测验或出勤占总成绩的5%。不仅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德国等国家的考核方法和思想也逐渐被引入到中国,影响着教育的改革。

4、建立“企业本位”的成绩评定体系

现代高校教育大多采取学校本位制,在具体的教学内容方面采取全国统一的核心课程模式,然后各个地区根据自己地区的特色和情况再制定出适合本地区和本校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内容虽然大多数也有实践的内容,但是这些实践大都在校内完成,这与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建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在实践调查中显示,绝大多数企业职工认为其职业技能的掌握和提升主要是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形成的。学校本位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实践应用生产和技术能力。

借鉴国外某些高校的做法,将职业培训的重心向企业倾斜,使学生从学校里走出去,到具体的企业或行业里进行锻炼,结合学校的理论和实践培养,采取勤工俭学或半工半读等多种模式,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过程中,让企业参与到学生的学业的评价里面来,甚至企业实习结束和学校可也结束后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状况,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企业和学校共同的职业技能要求,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变,增强了其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5、对教师加强考试思想和方法的培训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对教师“双师”素质要求较高,而教师中能够适应并满足实践实训的总体人数比重较小,大量年轻的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自身尚不能成为行家里手,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要想改变传统本科教育现状,建立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有计划的引进具有较高职称、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践工作战线上的优秀的企业专家充实教师队伍,让专家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专业指导,并将企业优秀的考核机制引入学生的成绩评价中;与此同时,加强现有教师队伍实践教学环节的培训和培养,不断转变其考试思想,对考试方法进行培训,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从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向技术能力提升,满足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