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大班公开课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6 16:07:09

大班公开课教案

大班公开课教案例1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147-02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培养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公共选修课出现了师生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质量低下等一些教学质量、教学数量和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1] [2]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公共选修课在教学形式上产生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以美国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为代表的翻转课堂在线学习形式在发达国家兴起,给我国的公共选修课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所谓翻转课堂,即通过网络提供授课视频和图片文字等资料,学生在课堂下观看教学视频并自学,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疑问,从而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在课堂上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将问题解决。这种授课形式不同于过去传统的课堂讲授、课下复习,因此被称为翻转课堂。[3]翻转课堂被引入我国后在一些大学课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 [5] [6]但是采用翻转课堂在公共选修课中教学效果如何,未见国内文献报道。

为了探讨翻转课堂在公共选修课中的教学效果,我们对校级公共选修课“疾病、药物与健康”中艾滋病防治章节进行了学习效果检测,通过分析,期待为更好的开展公共选修课提供依据。

二、翻转课堂的特征与运行

翻转课堂具有四个主要的特征[7],即首先依赖于信息技术,这是翻转课堂的先决条件。翻转课堂需要在进入课堂之前准备大量的资料让学生自学,包括视频、图片、文字等等,这些资料并不是仅仅罗列在教学网站上就足够了,还要进一步拓展,以促进学生发散的学习。以艾滋病防治为例,我们就推荐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中文宣传网站(http://who.int / topics / hiv_aids / zh / )以及重庆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教育网(http://)给学生学习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第二个特征是学习方式个性化。这个个性化其实是强调教学时间的分配。传统课堂中进行的团队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等改革都无法突破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这个最大限制因素,而在翻转课堂中,不同专业的同学则可以根据自己本身的知识体系状况和学习能力,在课堂下进行调整,尤其是公共选修课更具有这个方面的需求。不同专业背景的确有差异,例如艾滋病防治这一章节的内容,专业为生物类的同学对教学内容中的艾滋病传播方面的内容理解较好,化学类的同学对于教学内容中的药物结构与功能理解较好,而体育专业的同学则对人体健康方面理解较好,这就是专业背景在他们学习之前就产生的差异性。从中可以看出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性。

翻转课堂的第三个特征是深度的互动机制。虽然传统课堂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避免的最后还是以教师为中心。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流行,带来的QQ群、微信等新的信息传播途径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实现了真正的时空连线。[8]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QQ群、微信实现一对一的交流,实现深层次的互动,即实现古人提出的“传道授业解惑”。在公共选修课中由于学生的个体知识背景差异和学习能力不同而产生的学习差异,通过深层次的互动可以缩小这种差异。

翻转课堂的第四个特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协作能力。翻转课堂中无论课上还是课下,学习都是依靠学生自主构建完成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和授课进度,自主的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如果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文字阅读材料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则不需要全程看视频和图片资料,而对于某些难点和重点则可以多花时间和精力反复强化,此时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一个在线的指导者。

三、翻转课堂学习效果分析

学习“疾病、药物与健康”的共有两个班级,因此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一个班级人数为119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在艾滋病防治章节之前通过上述的课前视频网站资料进行学习,并在QQ互答疑,课堂进行完授课教学后,立刻进行学习检测。而另外一个班人数为116人,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学,知识在完成课堂授课后进行学习检测。检测内容为10道题目,具体题目和检测结果如下:

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目前提供的证据显示,以下哪种治疗方法不但可以治疗艾滋病,还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有效办法?(A)抗菌疗法;(B)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翻转课堂教学班有99人选择正确答案B,传统课堂教学班有97人选择正确答案。学生对艾滋病属于病毒传播掌握情况均较好,并且两种模式下正确率均为83%,无差异。

2.艾滋病治疗的主要作用是:(A)抑制病毒的复制;(B)杀死HIV。翻转课堂教学班有115人选择正确答案A,传统课堂教学班有101人选择正确答案。学生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原理掌握较好,翻转课堂教学班正确率97%,高于传统课堂教学班10个百分点。

3.如果感染了HIV,还能过性生活吗?(A)能;(B)不能。翻转课堂教学班有83人选择正确答案A,传统课堂教学班有60人选择正确答案。这个题目的正确率均不太高,翻转课堂教学班正确率70%,高于传统课堂教学班18个百分点。

4.HIV感染者在没有症状的时候不会将HIV传染给其他人。这种说法对吗?(A)对;(B)不对。翻转课堂教学班有117人选择正确答案B,传统课堂教学班有107人选择正确答案。这个题目的正确率均较高,翻转课堂教学班正确率98%,高于传统课堂教学班6个百分点。

5.艾滋病的“窗口期”一般为:(A)6周左右;(B)6个月左右。翻转课堂教学班有77人选择正确答案B,传统课堂教学班有39人选择正确答案。这个题目的正确率较低,翻转课堂教学班正确率65%,几乎是传统课堂教学班的两倍。

6.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感染艾滋病的人和吸毒人员一样,能够看出来,所以要离他(她)远远的;(B)感染艾滋病的人看不出来,所以预防艾滋病重在自律、自重,加强自我保护。翻转课堂教学班有118人选择正确答案B,传统课堂教学班有106人选择正确答案。这个题目的正确率均较高,翻转课堂教学班正确率99%,高于传统课堂教学班8个百分点。

7.正确使用安全套对预防艾滋病有什么意义?(A)可有效防止艾滋病的性传播;(B)可降低血液传播的概率。翻转课堂教学班有116人选择正确答案A,传统课堂教学班有93人选择正确答案。这个题目的正确率均较高,翻转课堂教学班正确率97%,高于传统课堂教学班17个百分点。

8.在我国流行的HIV病毒株主要是:(A)HIV-1型;(B)HIV-2型。翻转课堂教学班有114人选择正确答案A,传统课堂教学班有83人选择正确答案。这个题目的正确率均较高,翻转课堂教学班正确率96%,高于传统课堂教学班24个百分点。

9.哪里能提供免费的艾滋病检测?(A)区县医院;(B)区县卫生监督部门;(C)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翻转课堂教学班有119人选择正确答案C,传统课堂教学班有90人选择正确答案。这个题目的正确率均较高,翻转课堂教学班正确率100%,高于传统课堂教学班22个百分点。

10.目前,艾滋病防控中提到的双重感染是指:(A)梅毒和艾滋病病毒感染;(B)结核菌和艾滋病病毒感染;(C)梅毒和结核菌感染。翻转课堂教学班有100人选择正确答案B,传统课堂教学班有54人选择正确答案。这个题目的正确率均较高,翻转课堂教学班正确率84%,高于传统课堂教学班37个百分点。

通过以上课堂检测可以看出,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比传统课堂效果要好,也证实了前文中提到的翻转课堂具有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深度的互动机制、学生自主协作能力提高的特征。当然,某些题目翻转课堂班级也不高的原因可能与学生专业背景、学习动力不足有关,课下的教学监测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与学生的自觉性有关。

四、结论

通过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对比教学,证实了在公共选修课教学中采用采用QQ群学习的翻转课堂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学生成绩,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知识与技能,为在新形势下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同时,如何进一步在课下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实现学习的监控是今后翻转课堂需要强化的一个方面。

[ 注 释 ]

[1] 郭德侠.大学公共选修课的调查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9(6):20-23.

[2] 褚庆忠.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研究意义、现状与思路[J].大学教育,2013(13):125-126.

[3] 杨伟杰.翻转课堂:转变与挑战[J].教学与管理,2013(10):93-95.

[4] 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79-85.

[5] 曾明星,周清平,蔡国民,等.软件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2):203-209.

大班公开课教案例2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是教育界比较公认的现代教学理论。但是如何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是目前中小学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实践的现实重大课题。结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我们立足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内化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现在研究与实践,形成课堂教学质量“三控制”模式(“三控制”包括课堂教学质量的“课前控制、课堂控制、课后控制”)。现在具体介绍如下。

一、课前控制

课前控制就是教师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而在上课之前做充分思考和准备。只有教师课前的充分思考和准备,才可能驾驭多变的课堂,才可能智慧地解决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突如其来的奇思妙想,才可能与学生一道创造课堂的精彩。所以课前控制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切实发挥,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学有成效,提高课堂学习质量的前提。课前控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学案计划制定

学案计划是学校教师实施学科课堂讲授和指导学生学习的纲领性、规范性的文件,也是指导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所以,在每学期放假前或者学期结束后,学校要坚持安排时间,由各年级学科组长组织,全体学科教师参加,认真研究和学习学科课标和教科书。在教师充分认识课标的基本要求和教科书的基本内容之后,由学科组长按照课标要求,结合教科书内容和学生实际,提出教师的学科讲授进程计划、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系统和内容安排初稿,即学案计划初稿。经本学科组全体老师充分讨论修改,形成统一学案计划后,由学科组长和教务主任审读并签字,复印下发到任课教师,供教师自主备课使用。

(二)教师自主备课

教师在接到学科组长的学案计划后,必须抽时间自主备好课,写出符合自己和所在班级实际学时学案。根据不同教师特点,自主备课后的学时学案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如对于多年从事教学,教学效果很好,或者分别在高、初、小三个学部或同一学段,教过两轮以上已比较适应的教师可以写出简单学案,其他教师要求写详细学时学案。学时学案要以中等学生认知状况,设计出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过程,检测学生学习目标体例或课堂练习题。教师自主备课是张扬教师教学个性的天地。

教师课时学案要求:要有关键目标和辅助目标,要有学生学习问题,要有学生预习要求。教师的课时学案统一为三个部分:学习目标,达标练习,课外作业。

有了教师个人钻研教材、发掘所见所思所悟的反映本班学生特点的课时学案,再进行学科组集体议课,教师间互相交流、互相激励,形成具有共识的学时学案。

(三)教师集体议课

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或者第一次承担某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在自主备好课之后,应当按照学科组的安排,进入议课环节。议课环节包括学科组的“集体‘三议’、集体‘三议’要求、课时学案规范”三部分内容。

1 学科组集体“三议”

学科组集体“三议”的重要内容是教师设计的学时学案。首先,议学习目标。同层次班级学习目标表述必须一致。对于学习目标的确定,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置,即通过学生的学习能够达到的目标,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基本知识,提升何种能力。学习目标应当立足重点原理、知识与技能掌握,要能反映基本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对学习目标的表述要准确,检测手段要具体,标准要明确,要力求逐字逐句斟酌。

其次,议达标练习。对同层次的班级学生,学科组应当结合学生学习基础和实际,准备好相应的练习题,练习题可以划分为优、中、合三类。优类主要面对优秀学生,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形成自己突出的优势;中类主要面对中等水平学生,在于引导学生提高,向优秀学生靠拢:合类主要面对一时难以适应的学生,引导学生逐步适应学习,达到中等程度。设置达标练习题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是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全班同学在计划时间内都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B层次是稍微有一定难度,中等水平及其以上学生或者班上70%以上学生在计划时间之内能够掌握完成的知识和技能;C层次是拓展题,是满足班上智力优势突出,思维敏捷这部分学生需要而设计,这是对班级优秀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检测题。选择这些练习题,可以从历年毕业考试或升学考试试题中选择,也可以从各次大型考试试题中选择,还可以从网上题库或者杂志上选择。

最后,议课外作业。由于智商、情商和家庭文化的差异,要求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一样是不现实的。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提高知识和技能的巩固率,内化课堂知识,为学生布置适当的课外练习题是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必要手段。练习题选择和布置是一门艺术,要坚持少而精,能够“启发思维”,引导“举一反三”为原则选择和布置。课外练习题也要按照易、中、难“三个层次”要求选择布置,切实做到满足不同学生课外巩固练习的需要。

2 集体“三议”要求

为了保证集体“三议”达到预期目标,还要对集体“三议”提出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不做无准备的“三议”;教师要人人参与;每次集体议课都要有明确的议课中心和议课中心发言人:每次议课后,要有明确的议课记录和统一意见;参与议课的教师都要明确议课的内容和要求;当参与议课教师之间发生意见分歧,不能形成统一意见特别是统一学案时,除了可以保留教师自己的意见外,学案的选择由学科组长定夺;议课应当保证完成所有课时的学习目标、达标练习、课外作业决定。

3 课时“学案”规范

课时学案规范包括课时学案形成、打印和分发三个部分。课时学案形成既可以由学科组长汇总教师意见,在明确学习目标、达标练习、课外作业基础上制成课时学案,也可以选择某一教师的学案作为统一学案,还可以在对某一教师的学案修改补充基础上形成统一的课时学案。课时学案打印必须在经过学科组长的审核签字,相关学部的教务处负责人进行审批签字后才能交由学校文印室印刷。课时学案分发是指文印室在印制好学案后,要及时送交相关学部教务处,相关学部教务处负责在保证留存备查课时学案交教科室保管之后,其余分发到年级学科组长,年级学科组长再分发到各班学科教师,学科教师要保证在上课的前一天发到学生手里,作为学生学习研究和检测自己的依据。

(四)教师二次备课

为了便于新任教师或者适应能力较弱的教师迅速成长,减少教学失误,同时最大限度的挖掘成熟教师的成功因子,要善于集教师集体的智慧来打造好每节课,保证每个教师特别是新任教师每一节课成功,除了有教师个人的自主备课和参与集体议课外,还应当安排教师进行第二次集体备课。教师第二次集体备课主要目的是在教师收到统一学时教案之后,做到相互学习借鉴。第二次集体备课既是整合同行先进教学理念的平台,也是新任或者年轻教师迅速成长的阶梯,更是保证提高课堂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条件。

(五)学生课前预习

学生在得到教师分发的课时学案后,应当按照课时学案要求进行课外自主预习,这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机。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独立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灵魂,自觉性是学生发展的保证。自主和自觉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与提升,是学生综合素质形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将来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保障所在。所以教师编制并分发给学生学案,就是为了让学生在预习时有所依托、有明确目的和要求,保证让学生在预习时不盲目、有方向,这不仅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为学生能很好地在课堂上开展合作探究、交流协作铺垫、引路。

二、课堂控制

新课程理念下的理想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平台,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潜能的时空,应是师生共同向求知方向挺进的旅程,应是向课堂上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炬。而营造理想课堂,保证教师能给予学生火炬、火种就必须坚持对课堂的有效控制。有效的课堂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教学组织控制

课堂应当既是教师施展才能的场所,也是学生发挥聪明才智的地方,更是一个学生探讨未来世界的地方。课堂要充分利用学生个体智慧优势,就应当通过课堂,组织、控制、营造一种能够激发学生课外或者课前自觉学习,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交流课堂氛围,应该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顺利开展课堂交流能力。为此就要进行教学组织控制。有效的教学组织控制包括三方面内容。

1 确立建组原则

学生之间的差异任何时候都存在,学生差异实际是一笔无形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有效利用学生差异,激发学生相互模仿和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差异互相学习、补充发展,共同发展。借鉴美国教育专家斯莱文所倡导的“异质组合原则”,学习小组的组建要坚持各种客观智商和情商差异的学生有机搭配;男女生合理搭配;学生的学科优势与学科劣势互相搭配原则。

2 座位安排

为了便于互助合作学习,安排座位要有利于学生面对面交流,有利于教师在课桌间巡视;课桌的摆放要呈“U”字形,面向讲台一面不坐人,有利于学生面向讲台看教师的板书、多媒体演示或实验演示;每一组用于实践演算过程,或者练习书写,或者记录讨论中发现问题的小黑板不用时放到面向讲台一面。

3 人数控制

人数的多少是影响小组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根据每堂课能够给每位学生提供3到4分钟课堂交流或者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结合课程标准对学生参与活动时间的安排要求,学习小组人数一般在4至8人。人数过少时不便于角色分工,发言过甚,浪费宝贵课堂时间;人数过多时可能导致部分同学失去发言机会或不能比较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思想,达不到应有课堂交流。为了保证课堂小组讨论收到预期效果,小组长的确定是很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根据学生学科特长和认知水平,由教师指定担任。组长组织同学配合教师完成课堂讨论任务。

(二)教学程序控制

程序问题是个科学问题,任何学习都有一个基本的程序,坚持科学的课堂教与学程序,是保证课堂教和学有效性,使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必要条件,有效的课堂教学程序控制包括:

1 小组汇总问题

在引入新课之后,教师引领学生在两分钟内汇总预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习目标)。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学生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各种各样,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学习的契机。

2 小组讨论问题

教师引领学生分小组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讨论解决问题。预习中可能每个学生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但这些问题具有相互渗透性,即一部分同学的问题另一部分同学能解决,而另一部分同学又恰能对一部分同学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一节课开始就汇总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组内成员互相当“小先生”解决,这是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把学习引向更为精彩之境界。

3 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汇总小组讨论后尚未解决的问题,用十分钟左右时间由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推荐一人讲解或小组分解目标汇报。实验证明,以老师智力水平为参考标准,一个班学生中有三分之一学生的智力会超过老师,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与老师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如老师。所以课堂上老师引领智力较好的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讲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探讨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能力。

4 教师点拨问题

如果学生无法讲清的问题,或者学生认为没有问题而教师认为对一些重点难点,学生理解起来尚有困难,则再由教师用八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补充讲解。学生与教师之间毕竟存在着学科知识与技能上的“剪刀差”;老师只教一门学科,算得上学科“专家”,而学生要学几门、甚至十几门学科,算得上“杂家”。老师除了钻研课程标准,还得研究教学大纲,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理会得更为清楚,而学生在某些方面还较薄弱,这时就需要老师引导与点拨。

5 检测达标问题

教师要用九分钟左右的时间当堂检测和当堂评讲达标练习,以检测学习效果。一节课学习的效果如何?在一节课接近尾声约九分钟的时间用来检测效果。这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促进,只要每节课有所收获,那么一周、一月、一学期下来,学生必定会有巨大收获的。在学生完成达标练习后,可先在组内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评讲。

6 当天学当天清

教师用大约一分钟的时间宣布当堂课当堂清名单,即公布当堂学习达标不合格的学生或当堂课学习常规不合规范的学生,并按一定顺序(清补必要性程度)报班主任统筹安排。最后以公布于公示栏中的名单为准,适当留下学生,统筹安排再学习,直到弄懂当天所学知识和必须掌握的技能。对于在正常放学时仍未完成当天学习当天清任务,但必须继续进行清补的学生由班主任通知家长在稍晚时到校接孩子。

总之,课堂控制师生扮演的重要角色就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学生情感的支持者、学习过程的评价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成为课堂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主体,引领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历经学习的过程,品尝学习的成果。

三、课后控制

不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同样一堂课,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也存在差异。此差异的积累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的沮丧、信心的减退、人格的扭曲,甚至发展能力的丧失。作为教师还得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扫清前进途中的障碍。恰当利用课后的控制,可以成全很多学生良好的发展。课后控制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实施课堂公示

就一所学校内部而言,一般有千余师生,仅靠几十名或百余名教师对孩子教育、熏陶、感化,力量就显得太微弱。如果利用学校学生中不同年级各种不同特点的优秀学生,学生干部以及学生已有道德评价、舆论力量来教育、激励学生成长就会形成强大的动力源。学校应当为每一位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才华,感受成功喜悦创造条件,利用强大激励力量,尽可能挖掘学生成长潜能。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做法就是坚持包括每天和每周公示的课堂情况公示。

1 每天公示

每天公示的地方包括班级张贴栏、学段公示栏和学校公示栏。

首先,班级张贴栏。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社会要发展离不开各种工作的开展,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少不了安排与布置、表扬与激励、批评与抵制,这些也都是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和条件。班级张贴栏主要内容,可以是教师或者学习小组提供每天每科的学习早知道,包括前日清补、作业、预习情况,当日课堂、清补对象、课外作业等;可以是针对自己班级具有激励性或者告知性的内容,可以是学科、班级的优秀作业、作品展示、班风亮点等。

其次,学段公示栏。一个学段由五至八个班级组成,班级是学习组织形式的基本单位,班级间也充斥着竞争,富有竞争的团体才是有生命力的团体。为了激发班与班之间的竞争,由学段主任负责,对前日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优秀的班级、学科以及优秀学生、优秀成果、作品等张榜公示,激励班级积极向上,促进整个学段良好学风的形成。

最后,学校公示栏。管理学校的水平由管理者的教育水平与理论素养来决定,而管理者的手段,则是管理者创新素质的体现。学校由教务处与德育处负责学校公示栏。学校要根据具有典型,能够引领学校良好校风形成和发展的原则确定学校公示栏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各班级、年级中,在前日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优秀学段、优秀班级、优秀学科组,以及优秀师生名单、作品、典型事迹,让全校教师和学生作出的成绩能够达到及时肯定,让他们及时感受智慧工作和学习成功的幸福,更能激发其聪明才智的发挥。

2 每周公示

为保持比较长久的教与学的激情,学校还采取周期性地对教师或者学生施以教育评价激励。每周公示是最有效的教育评价激励手段。具体做法是,每班分别在周末学生离校前清理完本班所有公示内容,通过清理汇总各科学习情况,各小组闪光点、各学科亮点及不足之处,在班上集中公示。每学段分别在周末学生离校前清理完本学段所有公示内容,由学段主任汇总各班各年级的闪光点及不足之处,在本学段公示张贴。学校三个学部分别在周末学生离校前清理完学校所有公示内容,由学部教学及德育负责人分别汇总各学段、各校学科组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在校内公示栏公示。

(二)实行课堂学习“三清”

1 实行天天清

对当天课堂的学习未能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师应该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给予他们学习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疏导,这也是让学生能够抬起头来走路,埋下头来学习,得到预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天天清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天天清人数。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大面积进行清补并没有多大的效果,而且对其余同学没有激励的作用。而经过反复论证,考虑到学科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学校最终决定每天下午清补人数总数不得超过15人,而且还分别规定了各学科清补的人数。

天天清地点。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在教室,清补也不例外。所有实行天天清的教师及所涉班只能在本班教室。没有参加清补的学生要么在运动场参加体育锻炼,要么在学校图书阅览室看书报,不得留在教室。

天天清时间。清补有了空间,还得有时间作保证。每天下午第四节开始进行,直到全部完成清补任务。参加清补的同学不一定能同时完成清补任务,可以适当延长清补时间,这时则需要学科老师通知家长,请家长过后到学校来接孩子。若家长无法来接孩子,且又无法联系的,由老师把学生护送到家。

2 实行周周清

及时复习巩固,是提高学习成效的最佳举措。边学习边总结,力争天天有收获,周周有增长,月月还有提升,这样步步步为营,哪有学不好的学生呢?任课教师要围绕一周所学知识,确定周周清补对象,明确周周清内容。选择25分钟能完成的试题,全校统一每周清时间,学生完成后利用15分钟当堂评讲;每一节课安排一科测验,各科测验之后,再安排集中清补。先清补完者,先行离校以示激励;后清补完者后离校,直到全部完成清补任务为止。

3 实行月月清

大班公开课教案例3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0-0051-03

新的高中课程方案和新的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与传统的课程方案和高考方案相比,最大的突破和超越就是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性,凸显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而对于一直没有课程选择权的学生而言,欣喜之余更多的是茫然:如何选择合适的课程来发挥自己的潜能?如何选择选考科目以体现兴趣与发展的最优化组合?如何选择考试节点以获得最大效益?……新方案的实施在拓展选择和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学生盲目选择的可能和风险。因此,学生能否科学、有效地选课就成为了实现深化改革核心价值的关键。为此,我们进行了“互联网+选课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互联网+课程选择”

1.利用互联网开发开设校本课程

在实施高中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利用互联网进行一系列调查,召开一系列学生、教师、家长座谈会。调查数据和座谈纪要显示,原有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学校迫切需要架构新的课程方案满足学生需求。

“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是杭师大附中在课程改革中所秉持的核心理念,而其前提需要明确“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结合传统与现状,学校群策群力设计了理想附中人形象,并从“人与自我”、“人与工具”以及“人与社会”三个维度,提出了符合学生实际的十大核心素养。我校从核心素养出发,对必修课程进行了校本化开发,开发了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艺术、体育等学科的网络学习课程以及综合类网络学习课程,课程网界面如图1所示。

学校秉承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架构五大特色选修课程群:以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素养为核心的学能课程群、以提升学生生态素养为核心的西溪湿地课程群、以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为核心的ICT课程群、以提升学生跨文化素养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融合课程群和以提升学生公民素养为核心的公民课程群,构建可供学生多样选择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以此来实现课程满足需求,最大限度地凸显学生的选择权。

2.利用互联网调查学生指导选课

我校自2012年起就开始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从尊重学生的差异出发,以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作为载体,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特色,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建构适合个人的学习课程系统。2014年新高考方案颁布后,学校顺势而为,成立了学生生涯发展指导中心,建立了学生选课指导制度,指导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我们利用互联网对我校2014级高一新生进行了《霍兰德职业倾向测测试》调查,其结果见表1。

通过调查分析,教师能对学生选课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唤醒学生规划意识,明晰教育与职业的关系,激发学生自我管理与发展的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的选择能力。

2014年9月19日新高考方案颁布后,学校于9月26日利用互联网对家长与学生进行了新高考方案的了解程度、选考科目的意向、选考时间的意向、选考科目组合以及选择时所考虑的因素等方面都做了首次细致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将化学作为科目的第一选择;35种组合中有34种被学生和家长所选择,其中政治、生物、技术组合空缺;原有的文综、理综组合大大减少,理科少于30%,文科少于10%,文理交叉科目选择大于60%。然而一次初步数据调查结果可能还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2015年4月,学校在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如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学考方案解读、开展职业面对面活动等)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数据调查,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学生和家长在观念上的变化。

3.利用互联网发动家长参与选择

大部分家长还缺乏职业教育的意识,要么仅重视孩子学习成绩,凭自己的意愿和理想为孩子选择专业或职业;要么表面重视孩子兴趣特长,却没有长远考虑孩子的职业发展;要么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但也无从下手。因此,新高考方案出台后,最焦虑与纠结的莫过于家长。学校在浙江省高考新方案公布后,充分利用校园网和杭师大附中公众微信,及时通报高考方案的变化,发表了“告高一年级家长书”。还将有关高考新方案的专家讲座录像在校园网上并通知家长去观看,还开设专题讲坛、举办“家长正能量工作坊”等形式,与家长分享新高考和有关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信息资料。一方面对家长进行高考新方案解读,消除家长顾虑与困惑,另一方面帮助家长转变思想,提高家长职业认知力,配合学校对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指导。

为了能让家长与学生走得更近,帮助孩子了解不同职业的性质和特点,与孩子对选择适合的专业和职业达成共识,学校还利用互联网,借助家长力量开展“职业面对面”、职业访谈、职业体验等活动,共同参与指导学生的职业性向分析和目标确定,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个性特长,培训学生的选择技能。

通过近两年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探索,我校学生间选课差异度显著,知识结构明显不同,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二、“互联网+走班教学”

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必修适合学生的课程,必修有适合学生的教学,必须开展学生分层分类走班教学。为了保障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的顺利实施,我们构建了走班制网络管理平台(见图2)。该管理平台设置一系列管理栏目,如“考勤管理”、“作业情况”、“课堂表现”、“成绩管理”、“家长留言”、“分班管理”、“课表管理”、“导师管理”、“寝室管理”、“系统管理”等。在每个栏目下面又设置若干子栏目,可以说,走班制网络管理平台是我们实施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的有力保障。

学生选择多样化,既需要学校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又要求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和有效性。随着浙江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我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逐步完善选课走班的课堂教学形态,分步实施分层、分类、分项走班教学,在教学班和行政班并存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选课需求,让学生在选择中不断明晰需求,完善规划。

1.利用互联网实施必考学科分层走班教学

2014年,我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开始实施必考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学习状态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班进行学习,并根据自己的学习变化情况适时提出调整学习层次的申请。分层走班教学要顺利实施,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我校构建杭州师大附中走班制管理平台,从学生分班、分层、课表安排、教师配置、调层等环节进行精细化操作,保障了我校分层走班教学的顺利进行。2014学年,高一高二年级共设置必考科目教学班100个。

分层走班并非仅仅是形式的转变,其实质是教学组织形式变化背后的“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落实。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过组织“分层走班教学措施的有效性思考”的教学研讨会,开展以数学学科分层走班教学为个例的调研活动,进行以“化学学科分层走班教学”为主题的化学组教研展示活动等途径,从教学目标、备课、作业等几个侧面来探讨分层走班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让教学更适合学生。

2.利用互联网实施选考学科分类走班教学

根据新高考方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课程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学校利用互联网完成了一系列诸如家长、学生问卷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设计了四选一的课程设置方案供学生进行选择。2014年11月底,在家长和成长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首门选考科目做出了谨慎选择。根据学生的选择结果,我校于2014年12月1日起实施选考科目分类走班,高一年级共设置选考班13个,学考班35个。

分类走班教学所设置的选考班与学考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面都有差异,为了让任课教师更快了解教学新动态,我校于2015年3月分别组织备课组长和全体教师开展了新高考方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2014版)》以及变革之应对策略的学习研讨活动。各学科备课组组长详细陈述了新高考改革方案下各个科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所发生的变化,比较分析了学考、选考在难度、题型等方面的区别,同时提出了教学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分类走班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利用杭州师大附中走班制网络管理平台(见图3),做到了学生一人一课表,对教学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这一平台中,任课教师记录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考勤情况和导师辅导情况,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有问题可以给教师留言,家长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并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

此外,我校从2006年起就开始尝试体育分项教学,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教师的专业特长,培养了学生终身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15年3月,我校在原有基础上尝试音乐学科进行分项教学,让2014级高一年级学生从爵士、键盘、声乐中选择一项进行修习,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互联网+成长导师”

我校在浙江省深化高中新课改背景下进行的分层分类走班教学,保留了行政班,行政班与教学班同时并存,教育教学管理难度增加。为保障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的有效开展,保证走班教学管理无漏洞,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构建了教师双岗管理、学生自主管理和成长导师指导的“三位一体”的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管理体系,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比较好地解决了传统行政班教学及分层分类走班教学实施中“一人对多人,工作难到位”的难点。

在“互联网+成长导师”的改革实践探索中,我校以双向选择的方式,为每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每位教师为10位左右的学生当成长导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导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科成绩、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学习潜力等方面进行持续关注,帮助学生选择与其性向、志趣相一致的课程,做到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和生活上指导。

大班公开课教案例4

申屠祖斌:现在我国教育面临诸多难题,我总结为6点:第一,名师名校的稀缺;第二,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第三,孩子成为了做题的机器;第四,升学压力大;第五,教育体制的影响;第六,家长就业观念的影响。

目前,各地针对教育均衡等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比如杭州、青岛的集团化办学模式;西安的大学区模式;沈阳的教师大流转模式;苏州的名师直播互动模式;东莞、嘉兴的名师课堂等。关于教育均衡的探索,每个地区的模式都不一样,但是究竟什么样的模式适合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的差异。

利用教育信息化来推动教育现代化已经达成共识,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是未来智慧教育发展的机会。

那么,什么是智慧教育呢?站在企业的角度,智慧教育就是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技术,通过大数据挖掘,满足教师和学生显性和隐性的需求。有的时候,技术的一小步就是产业的一大步。

智慧教育的发展需要了解教育的本质发展趋势:(1)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转课堂。我们把“学”和“习”分开来看。“学”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基本知识点。“习”是通过对习题的练习,掌握知识点的运营规律,让名师在课后做知识点的内化工作,可以大大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让学校有更多时间进行素质教育。(2)正确认识优质教育资源。大家知道,同一个教案,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课程;同一个教案,同一个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课程。因此,我认为优质资源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整个互动教学过程,而不是教案、PPT、课件,也不是微课本身,它们只是素材而已。(3)推动互联网+教育融合需要具备几个前提:家庭和学校融合,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整个学习过程;名校和学校融合,共享网络公开课和名校网络课程;名师和教师融合,开展名师工作室和人人通建设;名师和学生融合,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让用户自主付费参与名师课堂。(4)充分理解互联网+教育的优势。知识内化专业化:把知识内化交给名师团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教育均衡、教育公平,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其他知识,比如选修课、兴趣课、特长课。

智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还要靠政府政策支持,引导名师、名校积极参与;“三通两平台”整体解决方案,要考虑可持续升级、维护的难题,解决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需要明确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用户付费的具体实施方案。

《中国教育信息化》:请简单介绍一下万朋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的产品?

申屠祖斌:万朋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杭州,专门从事智慧教育系列解决方案研发,拥有600人的研发和服务团队,在全国拥有42个分支机构,用户遍及全国1490个县市区教育局和6万所学校,是中国智慧教育领域领先品牌。万朋2013年被评为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教育行业杰出企业;2014年被评为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教育行业优秀解决方案;2014年通过CMMI L5 国际软件认证;2015年被评为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领军企业;2015年被授予浙江省著名商标。

万朋目前主要提供云课堂、课后网、微课掌上通、三通两平台等智慧教育整体解决方案。

《中国教育信息化》:目前,传统的流水线式课堂教育已很难满足家长和学生的新需求,教与学的“脱节”成为教育的一大难题,万朋的“课后网”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

申屠祖斌:万朋课后网能够使学生足不出户,只要根据个人的课程学习需求,在课后网上自主选择名师,通过看教师神态、听教师声音、学教师课件,学生还可以通过互动直播课堂,向教师举手提问、与教师对话,学生之间还可以在公共讨论区进行问题的交流等,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效率很高,但是一旦离开学校和课堂的环境氛围,效率就直转而下。如何解决学生的课外学习氛围,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万朋课后网模拟真实的课堂情境,造就足不出户的名师实时互动课堂,打造开放式互动学习平台,实现课堂教学、随堂测验、作业练习、复习巩固等全方位的教学功能,通过优质的师资团队、创新的课程直播模式、强大的课堂管理功能,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实现“离校不离教”。

课后网所依托的核心技术平台是万朋自主研发的无限宝互动平台,该平台为国家863高科技成果之一。课后网的主要功能内容包括网上课程开设、学员网上报名、讲师网上授课的全过程,同时实现了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优化调度、课程评价管理,从而为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了客观、积极、开放的平台。

《中国教育信息化》:针对目前“三通两平台”建设的重点任务,贵公司采取了哪些举措?相关产品有哪些特色?

大班公开课教案例5

of Adult Education in Poli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IANG Kefang

(National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Shenyang, Liaoning 110854)

Abstract Adult education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is different from its full-time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education, which is mainly used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level,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and the ability of handling the case. Both fo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 or In-service Polic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there should be an independent and mature teachers. The author firstly analyse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double base built, followed by teachers of teaching contents lack of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case analysis of the lack of actual combat characteristics, curriculum and teachers' lack of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 lack of competitive feature of the four point problem, stated the exploration of "double base" establishment, namely the integration threshold, a strict selection and exercise strict access and combat training and encourage education and study abroad,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etition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invited experts of the school.

Key words police colleges; adult education; teachers’ database; expert database

1 公安院校成人教育师资库与专家库建立的价值与意义

公安院校成人教育不同于其全日制本科、研究生教育,它主要由函授学历教育和在职警察培训教育组成,主要用于为广大在职公安干警提升学历、提升专业水平和办案能力。无论是为函授学历教育还是为在职警察培训教育授课,都应有相应独立并成熟的教师队伍。目前,公安院校成人教育的师资库与专家库的建立仍然不完善,教师授课还处在“混合授课”阶段,即: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未分家,制定教学计划时未针对成人教育编排独立的教师。从在职公安干警的特殊性和培训效果上来看,有相当的教师确实不适合甚至还没有能力和资质给成人教育的学员授课。所以,为公安院校成人教育建立独立的、完善的、成熟的师资库与专家库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 目前公安院校成人教育授课教师存在的问题

2.1 授课内容缺乏专业特色

目前,公安院校在招聘年轻教师时十分注重其专业性,即是否“科班出身”,同时还十分注重学历层次,即绝大多数的授课教师都为硕士博士及以上学历。由于我们公安院校成人教育培训任务量逐年增加,相应的授课教师也是供不应求,教师的招聘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其专业性依然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公安专业的特殊性在于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案例分析还是实践都并不完全来自书本,而是依赖于公安一线和公安基层的实际办案经验。也就是说,即使授课教师是公安专业“科班出身”,因为没有到公安基层实践锻炼过,没有实际参加过公安办案,那么他也就不具备给成教学员授课的“专业特色”。同样,还有部分教师入教时间早,“半路出家”的多,虽有丰富的授课经验,也有相应的公安基层实战经验,但由于基础学历层次和专业的“不对症”,也不具备给成教学员授课的“专业特色”。总之,既具备基础专业性,又具备实战性的教师才符合给成教学员授课的条件。

2.2 案例分析缺乏实践特色

公安院校成人教育的课程体系都是以基础理论知识为辅,案例分析和实战分析为主。公安实践办案真实的案例分析是成教课堂上的重中之重。当前,公安院校的授课教师下公安基层锻炼少,甚至不锻炼,很多年轻教师大学毕业入校就给学员授课,授课的内容也多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案例分析少之又少。仅有的案例分析,也是出自书本或者一些案件的卷宗,并非亲身经历的真实案例。因此,授课内容经常不能够让成教学员认可和信服,也无法更好地应用于公安实践,从而失去了培训学习的意义。案例来源于真实的公安实战,案例分析来源于亲身经历的办案程序、思路和手段,案例分析是最能?蛱逑止?安实践特色的授课方式,也是最能够体现专业性的授课内容。

2.3 课程设置缺乏创新特色

当前,随着科技日益发达,信息化技术应用愈发广泛,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手段也日趋“高、精、尖”,传统的办案手法已经不能满足更新型的犯罪,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都在努力探索更创新更前沿的办案手段和破案思路。然而,公安院校的教师自身工作原因,既要授课又要评职称搞科研课题,经常会疏忽对自身专业素质的继续培养和提升。凸显出来的问题主要有:教师授课的内容老旧,十几年如一日,无论是从教材、课件、案例上来讲,都不能够与时俱进,甚至跟公安基层实战造成了严重的脱节。授课内容涉及的有些办案手法、技术手段、心理分析、检验方法等都已经处在即将或已经淘汰的位置上。在全日制学历教育课堂上,注重基础理论课程并不会将此问题体现得这么明显,但放在成教的课堂上,问题就都一一显现。

2.4 教师缺乏竞争特色

公安院校成人教育的授课教师没有一个单独的师资队伍,没有一套独立的奖惩措施,致使教师之间的竞争意识也日趋薄弱。公安院校成人教育在目前公安部及各级公安机关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它能更好地服务于公安实战,其重视程度甚至远远超越了全日制学历教育。倘若公安院校没有成教独立的师资库和专家库,没有相应独立的待遇保障,那么教师并不会以能够进入成教师资库和专家库而产生竞争意识。这样,给成教学员授课的教师没有紧迫感,给成教学员授课的教师没有荣誉感,在评聘职称的竞争环境下没有加分。

3 公安院校成人教育师资库建立的探索

3.1 严格选聘和准入门槛

由于公安院校成人教育的授课内容缺乏专业特色,那么为了保障授课内容和授课教师的专业性,必须严格选聘优秀的教师进入该师资库。首先,对学历专业性的要求要提升,即选聘的教师需具有与其专业相关的学历并且毕业于全日制重点高校;其次,对学历层次的要求要提升,即选聘的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及博士以上学历;再次,对授课水平的要求要提升,即选聘的教师必须能够将其专业性淋淋尽致地发挥在课堂上;最后,对实战经验的要求要提升,即选聘的教师优先考虑其是否有公安基层和公安一线实习锻炼的经历,是否有真实参与办案的经验。只有严格准入公安院校成人教育师资库的门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师资库的专业水准,改善授课内容专业性不强,专业特色缺乏的弊端。

3.2 严格锻炼和实战培养

由于公安院校成人教育的授课的案例分析缺乏实战特色,那么为了保障授课内容和案例分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公安实战,必须对师资库内的教师进行严格的锻炼和公安实战培养。首先,每学期选派优秀的教师到公安基层和公安一线挂职锻炼,让其亲身参与到每一个实际案件中,汲取公安实战部门的办案思路和手段,总结全国各地公安机关不同的办案习惯和经验,以半年到一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其次,针对师资库内的教师进行寒暑期调研工作,即安排师资库内全部教师在寒暑假期间到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各级公安机关进行调研,与当地办案民警交流经验,为当地实际案件的破获提供帮助,并形成书面的调研报告作为师资库教师的选聘标准。最后,公安院校可以在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开办警察培训班,选派师资库内优秀教师下去授课,课程内容以座谈、研讨和组织实战为主,在为培训班学员授课的同时,与当地公安民警充分进行交流和研讨,对当地的经典案例共同进行分析和探索。所以,只有严格锻炼和实战培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授课内容和案例分析的实战水准,解除案例分析“假、空、旧”的弊端。

3.3 鼓励进修和出国深造

由于公安院校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创新特色,那么为了开拓教师授课的思路,拓宽教师如何设置课程的眼界,必须鼓励师资库内的教师进修和出国深造。首先,公安院校应积极开办教师培训班,通过外请专家的方式与培训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能力,提供给教师更加创新的授课思路,无论是针对师资库内教师还是师资库外教师,尤其是要鼓励师资库外的教师积极学习和进修,提升他们竞争师资库教师名额的积极性。其次,学院应鼓励并选派师资库内优秀的教师到国外学习交流和调研考察。尤其是针对理科专业的教师,即痕迹检验类、声纹鉴定类、法医类、法化类的教师,针对国外高精尖的科技和检验化验方法多进行学习交流和考察,开拓办案的眼界,从而开拓课程设置的思路。

3.4 建立竞争和奖惩机制

大班公开课教案例6

(一)小班教学,可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马列主义在法学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而课堂教学在法学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大班教学连课堂纪律都维持不了,难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小班教学,让教师能贴近学生,有利于师生的思想互动,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动向,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政治问题,及时调整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改革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授课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证我国法制事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科学发展。

(二)小班教学,有利于以育人为本实施品德教育立国先立法,立法先立人,立人先立德,德不兴,法无力。《礼记•文王世子》云,君子曰德,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国治。法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成为法官、检察官、律师,其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立法、执法、司法的正义、公正、公平,引领法制社会的道德发展。大法官腐败案、李庄律师犯罪、佘祥林冤案,则反映了我国司法界的道德水平堪忧。小班教学能有效提高法学教育的品德教育水平。大班人多,师生彼此沟通少、关爱少、感情冷漠。小班教学有利于师生彼此交流,同学之间亲密无间,师生之间情感融洽,卑劣人品被摒弃,真、善、美、爱等优良品德得以深入人心。小班教学,教师更能把握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有利于教师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法学专业学生形成善良、求真、刚直、崇法的法律人格,养成廉洁、勤政、明法、正义的高尚品格,能秉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审理案件,推行依法治国方略。品德培养是需要人品高尚的教师引导和示范的,大班教学则会淡化教师的道德榜样作用。小班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从课堂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小班教学,教师专注教学,有更多机会和学生交往,言传身教,进行心灵沟通和感情交流并关爱学生,为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坚持解决思想道德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德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品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小班教学,有利于以法学专业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小班教学,学生有更多机会自主学习和实践,独立思考,团结合作,钻研探究,创新创造,实现身心健康、思想道德、法学文化、实践能力协调发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法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直面社会矛盾,直面真善美和假丑恶的针锋相对,面临权力施压、金钱诱惑、生命威胁,没有强大的善良正义之心,不仅不能主持正义,反而会被邪恶势力吸入社会阴暗面。小班教学,能督促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干预,促进法学专业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心理洞察能力和引导能力,使其有能力对涉法当事人的心理进行干预,导引当事人合法理性地处理法律纠纷。以事实为根据,要求法学专业学生有能力调查、审核、分析证据,探求事实真相。法学专业课、实验课或实践课实行小班教学,教师可以手把手地教学,发现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足,及时予以指导,学生也有更多空间和时间实验实践,有效地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以证据推断事实真相,在亲自体验中较快地提高探案和断案能力,成为现代的狄仁杰、包拯,避免冤案和荒唐案。以法律为准绳,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法律实践能力。小班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受到教师的高度关注,这种无差别化的关注本身就能培养学生的公平心态。小班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拓宽法律知识面,教师也可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法律知识结构的不足,因材施教,涵养其法治精神,夯实其法律知识基础,锻炼其法律创新能力,提高法律适用技能,增强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法学教育实行小班教学的实施对策

大班公开课教案例7

实验教学导入案例利用部分实验课时间,主要采取三种形式:首先是教师示范引导,适时而巧妙地导入相关案例;其二是将有关案例预先发给学生让其查找资料作准备,便于课堂上展开讨论时各抒己见;其三是循序渐进,由学生制作符合自身特点、而又有点“麻辣口味”(需要借助外力解答)的案例课件.并由小组派代表或主动或点名,上讲台演示,最后教师点评总结.评估教学效果根据文献[2]有所改进,具体以教学兴趣、理解记忆、思维启发、思路创新四项抽象指标,主观评价认可程度;以期末考试成绩、创新课题及等量化指标,客观评价教学效果.“中药学”教学期末采取匿名问卷形式,发放问卷调查表250份,收回有效问卷表250份,总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及考试成绩情况,均进行X2检验统计分析.

案例导入对能力培养的影响以四项指标主观评价教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采用案例导入教学法的3个班,自评单项能力增加均在85.0%以上,其认可率明显高于非案例教学的单一传统法对照班(83.3%以下),案例导入对考试成绩的影响期末考试成绩结果显示,不及格率:导入案例教学的3个班共为6.2%,而对照组有13.3%;80分以上(含80分)的优良率:7年制中医专业为58.6%,中西医结合1班为58.3%、2班为55.0%,对照班为18.4%;平均成绩:3个班依次为85.11、77.82、75.81,均高于对照班的66.75,尤以7年制中医班成绩最佳,差异有显著性(P<0.05),2.3案例导入教学对申报科研课题的影响申报省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结果显示:7年制中医专业班、中西医结合1班申报及批准数均较多,中西医结合2班次之,而对照班为0.结果显示:7年制中医专业班、中西医结合1班均分别公开2篇。

目前我国本科教育是以学校理论教育为主,“中药学”教学受多种条件限制,理论教学阶段中学生接触临床或实践操作机会较少,故常会对一些古今病名的枯燥及药物内容的繁杂感到茫然而厌学.为了夯实中药理论知识的基本功,为后续课程及临床用药打下坚实基础,我们根据学生学历层次、专业和兴趣特点的不同,致力于寻找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按本课程特点精选典型案例,课堂上展现解读或课后讨论.我们以案例引导归纳演绎中药功效及适应证;或要求学生将案例与教材有关理论结合起来,归纳一般性观点,围绕案例陈述其所辨证型、随症立法及其依法引出的相应方药;或将稍有难度的案例布置为课后讨论题,抽部分实验课由师生共同解答共性问题及难点要点,激发其创新思维.教师还应从案例库中再调出类似而又相对简单的案例,进一步检查学生理解知识、应用原理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药学”之前已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课程,有了一定辨证论治基础,虽然是二年级学生,但基本可以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进行初步辨证.因此,案例导入法应贯穿于每次课的始终[2].案例评价是检验师生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问卷调查、期末考试成绩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班比较,3个班学生对案例导入法的兴趣度、理解记忆度、思维启发度、创新思维度四项指标均明显增强;3个班学生优良率明显提高、不及格率显著降低、平均分数差异具显著意义(P<0.05);7年制中医班成绩最佳,可能与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置、课时及学生自身特点等有关.申报省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以及公开,结果显示:案例导入班均比对照班多,表明案例教学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实践证明:“中药学”案例教学强调纵横比较药物,加之要求学生个人探索以形成想法和意见,使其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明显提高,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以案例导入又加强了对临床知识的理解、判断及融会贯通能力;围绕案例进行师生互动的实验课教学,使学生走上前台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缩短了师生间、生生间距离,有利于动态的信息交流,降低了对新知识学习的难度;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相同教学时间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开放性[3]案例教学法,确实要优于常规传统教学法.当然案例导入法的教学模式,在中药学教学中还处于尝试阶段,必然还存在不足,如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案例储备不多;实验课时少,学生发挥不够;教师固有的教育观念转变不突出,中药学专业人才现有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调整不大等等.培养出基本功扎实、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更好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案例教学确实能起到铺垫作用,因此该教学模式应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秦莉花 陈晓阳 李晟 聂钰松 扈自然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

大班公开课教案例8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个案教学法,“就是以某部门、某单位的实际业务项目做实例,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教学。”[1]“案例教学法,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2]案例教学法最早出现在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和商学院,先后逐渐被应用于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的研究和教学中。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离开了案例,案例教学就无从谈起。所以,欲真正理解案例教学法,需对案例及其特征做出分析。

案例译自英语“case”一词,原意为状态、情形、实例等,在医学上一般被称作“病例”,在法学上一般被称作“案例”,在商业或企业管理上一般被称作“个案”、“实例”、“案例”。关于什么是案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托尔认为:“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的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3]理查德认为:“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育实践。他以丰富的叙述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4]华中师范大学的但武刚教授认为:“案例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收集的典型人物、事件或人物和事件的有机结合体。[5]综合以上各位学者的意见,我认为,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特定的一个或者是几个问题,以基本事实为材料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具体情境的客观描述,这种客观描述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时空性等特点。也就是说,指其描述的必须是已经发生的真实事实,这种事实必须是完整的,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一定的启发性,而且必须是发生于具体的时间空间当中。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案例教学法的重难点体现在“案例”上,主要表现在案例的准备、讨论和分析阶段中。

二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笔者于2011年2月份到10月份在华中师范大学做了一个关于师范生公共教育学教学模式改革的课题。课题涉及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听课、访谈法、问卷法、统计分析法。

学校共有14位讲授公共教育学课的教师,我听了其中12位老师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在必要的时候都会采用案例教学法;而且在学习重要的教育理论时,会专门设置案例分析课。一名刚开始讲授公共教育学的老师在讲“教育劳动的价值”这节课的时候,采取案例分析的形式,用范美忠(范跑跑)的案例和汪金权的案例作对比,由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并说出自己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看法,最后由教师引出如何处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一名已经教了十几年公共教育学的教授,在他讲课的过程中,特别喜欢用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加深学生对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响应人发展的因素”这节课时,让学生通过王安石的《伤仲永》的案例进行学习、讨论,最后使学生明白:遗传素质、环境、教育以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在对所听课班级的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访谈了40名学生),87.2%的受访者对案例教学法持喜爱和支持态度,并提出了意见和要求。例如采访到的一名大二中文系的学生如是说:“我很喜欢这门课,所以希望老师以后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能够增加一些趣味性的东西,更多地使用案例法,更多地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去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采访到的一名大二物理系的学生如是说:“我觉得,在平常的讲课过程中,老师使用了案例教学,我很是喜欢。但是我认为,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效果,因为有些老师没有对出现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也没有结合实际。”她希望这门课程应该更多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案例教学中以及其他环节中增加学生讨论的环节。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发放了4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78份。后用excel表格统计发现,在对案例教学法的态度方面,46.5%的学生更喜欢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对网络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的喜欢程度偏低(具体百分比见下表1);有69.7%的学生认为完全有必要结合案例教学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只有2.3%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结合(具体见下表2)。

从以上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在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新手型教师还是专家型教师,都在逐渐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方法,并且在尝试着开设专门的案例分析课;学生对案例教学法也表示了喜欢和期望,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更加科学地采用这种方法,以期待公共教育学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三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法遭遇到的挑战

虽然上面已经提到,案例教学法深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但是案例教学法在高师公共教育学这门课中并没有得到普遍地应用。我认为,这与案例教学法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的很多挑战是分不开的。只有弄清楚案例教学法面临的具体挑战,案例教学法才能得到普遍成功地应用。本文下面主要从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来对其遭遇到的挑战做出具体论述。

(一)理论方面的挑战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面临着挑战。下面我将从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法的过程的角度加以说明。

1案例准备阶段面临的挑战

在案例准备阶段,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教师和学生需要做好的准备主要有以下几点(见表3)。

为教学准备案例本身就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它取决于使用案例的目的和与案例相联系的课程内容。在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一个案例随便使用到另外一个案例当中去,而不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理论。而且,因为相同的或者不同的教学目标而重复使用同一个教学案例很有可能导致案例教学法初衷的消失。一般说来,恰当地准备一个教学案例的时间要多于对课程内容进行回顾的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案例准备也是一件很费时的事情。学生应该提前阅读案例并准备笔记。

2案例讨论阶段面临的挑战

表1学生对四种教学方法的喜爱程度

表2结合案例教学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的必要性

表3案例准备阶段教师和学生需要的准备

在上课期间讨论案例时,应该由教师选择讨论的形式,可以选择采用大班集体讨论,或者是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的框架应该是这样的:从教学目的出发,依据相关的教育理论,与案例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相匹配,并最终服务于特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点。在讨论阶段,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遭遇挑战。

第一,引入案例的策略。案例引进的方式显著地影响到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兴趣和自愿程度。惯性的介绍、角色扮演、录像带或者是录音磁带的使用等等,都是有利有弊的。有效案例的引入取决于案例体验、学生动机、教师详细的评价、课程和案例内容的匹配度。

第二,案例的讲授风格。教授案例好像与案例讲授者的教学风格紧密联系。成功的教师必须是表达能力强的、幽默风趣的、精力充沛的,可以引导讨论却不会主导讨论,能够使案例讨论与课程目标相联系等等。然而,对于很多教师来说,这些要求可能与他们的教学个性、教学方法并不吻合。

第三,提问技巧。一些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有困难,他们不能用问题去激发案例讨论。单纯地引出“是”、“不是”的问题不能为其他参与者提供足够的刺激,而且会很快地导致“讨论惰性”。因此,教师和学生在叙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地得出回应。

3案例分析阶段面临的挑战

继案例讨论之后,可以是在上课期间也可以是下课后,学生们(个人或者是小组)通过他们最初的准备和班级讨论之后修改的结论形成自己的书面分析报告,以增强自己对相关的教育知识的理解,掌握教育理论。在分析阶段,可能会遇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案例的重点。当新手型教师讲授案例时,他们经常为应该强调“什么”而发愁。考虑到大部分的教学案例都能够同时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的情况,教师必须选择从那些能够最大程度地为目的服务的角度来分析。很显然地,这需要教师擅长评估案例的微妙之处,选择合适的重点,以及怎么样最好地使案例得以呈现。

第二,案例的复杂性。不同的案例,其复杂性不同。然而,当学生把这些案例运用到课程内容或者是教育基础知识的时候,大多数的案例都包含有一定的意义。这种复杂性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例如,深层次的复杂性有时候是很不明显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发现;那些缺乏课堂经验的学生可能不能够认识到所呈现案例的好的一面。通常,那些师范生没有真正的教学实践,可能会被案例的典型性所迷惑。

(二)实践方面的挑战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遭遇挑战。

1班级规模

最恰当地进行案例教学的班级应该是人数少的班级。班级人数在12~15人可以为充分地参与提供足够的机会。在公共教育学中,基本上都是大班上课,像我听课的班级,人数都是将近100人的大班,所以这个理想的数目是很不切实际的。随着班级人数的增加,每个人平等参与的机会就会减少。班级规模越大,其它可能的干扰项越会成倍地增加。然而,另一方面,案例教学可能被过多的学生人数影响,也可能被过少的学生人数影响。例如,如果在公共教育学的班级中只有3~4个学生,那么,不同的观点、深刻的见解、认识将无法形成,特别是当其中一个或者多个学生都不愿意参与到讨论当中的时候。

2时间

案例的分析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需要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个体案例的复杂性、学生自愿参与到讨论中的程度、分配给讨论的时间、案例领导者的技巧。当一个案例的复杂性开始显现时,新手型教师通常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用完所有的时间。因此,根据教学目标和时间参数而限定案例分析的深度是很重要的。

3讨论所需要的物理环境

讨论发生的物理环境可以增加或者减少案例分析,并且可以影响到参与者的情感。在理想的情况下,固定的圆形或者马蹄形的桌椅排列允许学生有更多的眼神接触或者语言、非语言的交流;[6]另外,可移动的桌椅排列允许大规模的小组讨论;拥有一个书写平台比一个开阔的座位要重要的多;光线和空气流通也是十分重要的;物理环境对案例领导者的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

4学生的名字

知道学生的名字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可以方便交流,鼓励对话以及与班级其他成员的直接交流。前面已经提到,公共教育学课程的人数将近100人,所以在学期末,教师不可能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更不要提及时地把学生引入到案例讨论中去了。

以上就是我认为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法可能遭遇的挑战。在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工具,正在受到并将继续受到普遍的关注。虽然它越来越受欢迎,但是那些正在使用这种方法的公共教育学的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即使这种方法有很多的优点,也要彻底地想清楚其面临的一系列的挑战,并致力于去迎接这些挑战,以求得案例教学法在公共教育学的成功应用。

参考文献

[1]沈思义,秦世才.当代教学法:上册[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1989:228.

[2]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32.

[3]Towl,A.R.etal,ASCI case collection,1963,293.

大班公开课教案例9

一、排除万难,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

(一)让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课

首先,由于家长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该学科的看法。不少家长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常出现直接或间接弱化信息技术学科重要性的现象,以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降低了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在与不少学生交谈中,笔者听到了诸多类似“语数老师的课一定要认真听,作业要及时完成,其他学科的无所谓”、“会打电脑就可以了,不要花太多时间”、“信息技术课就应该是玩的课,放松的课”等表述。多数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只知道要注重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却不思考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针对家长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误解,笔者借助各种机会向家长宣传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例如:在近两年的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存在打字的困难,可想而知,这些学生平时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微乎其微。而对计算机操作一无所知的学生,相比其他学生,在完成课堂操作任务时,显得尤为吃力。笔者在辅导这部分学生时,一般先让其明白自己缺乏操作经验的问题所在,并通过学生让家长明白平时加强计算机操作和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

其次,班科任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态度,也是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看法的重要因素。班科任教师若注重信息技术课,则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较浓厚;反之,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将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针对这一因素,笔者根据出现的课堂情况,与该班级的班主任进行交谈,找出问题所在,并改变班主任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继而使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课。

此外,在平时的课堂中,笔者借助各种机会向学生讲解信息技术的学科性质和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意义,通过言传身教逐步地让学生从观念上改变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偏见。

(二)让信息技术课稳定开展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信息技术课能够稳定开展的班级,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知识连续性强,课堂秩序较稳定。根据教学计划,每个班级每周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毋庸置疑,较之语数教师,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较迟缓,甚至十分困难,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是课堂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然而,部分班级连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也常常得不到保障,造成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的诸多困难,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1.学校因素

由于大多数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学科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师常被要求完成其他一些事务而被迫停课,例如:学校资料的数据录入与整理、功能室的管理与维护、辅助主课教师开好优质课等,直接干扰了相关班级的教学进度。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坚持以教学为重,多番与相关领导交流,尽量在课堂以外的时间里,协助学校完成各项任务。

2.班级因素

班级科任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的“任意处置”,对信息技术教学进度的影响甚大。班科任教师常常利用信息技术课进行自身任教学科的教学、考试、讲评、练习,或是用来班级秩序整顿、活动排练等。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会及时与班科任教师交流,强调信息技术课不能稳定开展对课程和学生学习的影响,以期与班科任教师达成共识。

(三)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教师的关爱

信息技术课堂中,不光要有知识的迁移,更要有爱的教育,德育的渗透。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课余时间,笔者都努力走进学生,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耐心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在学习和生活上关爱学生。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能增强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渴望,使学生用心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

二、厚积薄发,认真上好信息技术公开课

待信息技术常态课稳定且有序地开展一段时间后,笔者便开始逐步制定信息技术公开课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课前精心准备,有备无患

首先,确定公开课课题,尽量选择比较容易驾驭的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特点,制定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案。

其次,确定授课班级。由于不同班级的课堂情况各异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班级的信息技术课能够不受干扰且顺利开展,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强,作业的完成率和优秀率较高。还有一些班级的信息技术课常常有被挪用的情况,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亦失去了学科的概念,只当是偶尔的放松课,课堂情况可想而知。而公开课在某种程度上,常被视作示范课、交流课、培训课,因此,授课对象的课堂表现不能被轻视。

第三,重视“磨课”的必要性。在制定好公开课教案和确定好授课班级之后,即便是成竹在胸,也不可不经过试讲而贸然开展公开课。例如:曾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笔者认为稳操胜券的情况下,抱着想当然的心态,将制定好的公开课教案在没有经过试讲和反复推敲的情况下,直接用于正式公开课的教学。尽管选择了年级中信息技术课开展得最好的班级,但由于突发的课堂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导致公开课的失败。所以,在正式开课前,一定要经过“磨课”,以便事先预备好应对课堂突发情况的有效解决方案,从而保障一堂公开课的成功开展。

(二)课上师生互动,相辅相成

公开课基于常态课,而又高于常态课。听课的专家评委、同行教师等对公开课中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要求都比较严格。且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下,大多数听课者倾向于以“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师生互动的频度及有效性”作为一堂成功公开课的标准。其实,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不应只是在公开课中被强调,更应该自然地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课堂中,常常会与学生说:“教案再完美,教师讲课讲得再好,你们不听,这一堂课就是 失败的。一堂课,不能只有教师的教,更要有你们的学,我与你们一同参与,互相配合。我乐教,你们乐学,这才是课堂的意义。”

(三)课后及时反思,扬长补短

下课铃声响起,并不意味着一堂公开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而课后反思则是对教学实践再思考、再探讨的过程。教学反思是必要的,且要及时。在对教学实践过程记忆犹新时,执教者应及时详细地分析课堂中师生活动、教学环节、学情和影响因素等,准确归纳出该堂课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公开课不同于常态课,不单只有执教者一人的反思,大多是由一个评课小组进行认真、严谨地评价。笔者在实施公开课教学后,同评课小组一同剖析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探讨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做到扬长补短。教学反思和评课,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也有利于教学技能的不断创新,为下一堂更精彩的公开课奠定基础。

三、小结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笔者一直在教学实践中努力钻研,不断提高教学技能,积累经验,并且坚持不懈。优质的公开课不只是其他学科,特别是语数学科的“专利”,信息技术公开课也同样可以大放异彩。

大班公开课教案例10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3-000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而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元素,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境依托。和谐班级,是师生共同向往的一种理想班级,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和谐的班级更是每一位班主任和班级每一位积极上进的同学不断追求的奋斗目标。

一、以办公软件为手段构建和谐班级的优势

在Office软件中各个组件有着比较明确的分工:一般说来,Word主要用来进行文本的输入、编辑、排版、打印等工作;Excel主要用来进行有繁重计算任务的预算、财务、数据汇总等工作;PowerPoint主要用来制作演示文稿和幻灯片及投影片等;FrontPage主要用来制作和因特网的Web页面。怎样才能将办公软件与班级管理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Word制作班级海报,展现班级风貌

Word是微软公司的一个文字处理器应用程序,不仅可以编辑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插入其它软件制作的信息,还可以用Word软件提供的绘图工具进行图形制作,编辑艺术字,数学公式,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文档处理要求。运用Word制作班级海报,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海报的设计理念,综合运用已学的WORD知识进行版式设计, 以及对素材进行加工组合,从而动手制作自己的班级海报。学生通过尝试发现,实践体验、共同探讨、合作讨论等形式主动获取知识,更重要是, 班级的各方面信息得到了有效宣传,同学对自己得到了全面了解,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展现了班级良好的精神面貌。

(二)运用Excel制作班级情况汇总,掌握班级动态

Excel 是微软办公套装软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操作,广泛地应用于管理、统计财经、金融等众多领域。在班级管理中,应当有效运用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操作的功能,制作班级情况汇总表,形成相关曲线图形,了解班级的动态情况。通过相关图形直观的了解每一阶段班级学生情况,不仅可以做到班务公开,让班主任对班级决策做出科学有效判断,还可以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自己及班级情况,在学习、宿舍卫生等各方面形成你追我赶的精神面貌。表格的数据来自班干部收集,表格也是由学生自己完成,透明、公正的班级管理让每一位学生心服口服,同学之间团结互助,师生之间和谐共处。

(三)运用PPT开展班会团课,提高班级凝聚力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简称PPT)是一种演示文稿图形程序,该软件是功能强大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可协助用户独自或联机创建永恒的视觉效果;利用该软件制作的文稿,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播放,也可将演示文稿打印成一页一页的幻灯片,使用幻灯片机或投影仪播放,可以将演示文稿保存到光盘中以进行分发,并可在幻灯片放映过程中播放音频流或视频流。

团课是团组织对团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团的基本知识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提高团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运用案例教学法、课题教学法结合PPT开展团课,是目前团课开展较有效的几种方法。团课开展前,PPT素材是学生自己搜集的,最真实了反映了团支部的情况和当代青年的思想状况,也最有说服力,制作PPT的过程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班主任在开展班会中也可以效仿团课形式,结合PPT,直观真实,具有说服力。

(四)运用FrontPage制作班级网站,加大班级宣传力度

FrontPage是微软公司出品的一款网页制作入门级软件。FrontPage使用方便简单,会用Word就能做网页,所见即所得是其特点,该软件结合了设计、程式码、预览三种模式。

有效运用FrontPage制作班级网站,制作前需要发动全班同学搜集图片、文字等素材,制作中需要学生认真组织素材,不仅锻炼学生软件应用能力、排版能力。

目前微软已推出Microsoft SharePoint 2010作为FrontPage的替代产品,其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全新的视频预览功能、更好的备份功能、系统健康检查功能、增加简化的编辑格式、卓越的Excel图表功能、强大的ribbon风格整合功能界面、更方便的预览功能、超强的搜索功能、全新的社区功能、可视化的工作流程、更高效的管理员添加模式,这些功能的运用,使得班级主页的更加生动活泼,全面提高宣传力度。

二、以班级管理为案例,对办公自动化教学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