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11:05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例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66-02

教育家维果茨基曾提出:“教育应该是这样来组织的――不是有人来教育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来教育自己。”可见,学生应该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用这一教学理念去指导小学班级管理活动,就应该在小学班级采取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感觉快乐。“自主”与“快乐”,这也是素质教育对小学教育提出的目标。根据维果茨基的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精神,笔者提出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行“我快乐、我自主”的班级管理方式,让班级成为学生独立发展、自主成长的乐园。这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民主意识培养、能力锻炼等都大有裨益。

一、全员参与,岗位负责

“我快乐、我做主”的班级管理方式,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不仅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对象,也是开展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学生参加班级管理活动,成为班级的主人,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班级责任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为班级活动而努力。实施“我快乐、我做主”的班级管理方式,就是提倡全员参与班级事务管理。

为了鼓励全班学生都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班主任应建立岗位负责的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就是设置多个管理岗位,让每一名学生担任相应的职位。学生在承担岗位职责的过程中,能培养责任心,锻炼能力,体会当班级主人翁的快乐。班主任可以在班级里设立“小班主任”、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劳动委员、组织委员、体育委员、宣传委员、文体委员、小组长等九个岗位,然后根据学生的学号,让学生轮流担任管理岗位。如这一周是学号为1的同学担任“小班主任”,学号为2的同学担任学习委员,学号为3的同学担任劳动委员……一直填满九个岗位为止。然后下一周是学号为2的同学担任“小班主任”,学号3的同学担任学习委员……就这样循环,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担任不同的职位,承担不同的职责,l展组织管理能力。

在岗位负责的管理制度中,班主任也可以实施搭档制度。如“小班主任”、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等工作岗位,可以采取男女搭档、自愿搭档或者以学号的形式来搭档等形式。一对搭档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确定具体职责分工。如一位搭档承担上午的工作,另一位搭档承担下午的工作。学生搭档管理班级事务,工作更为得心应手,在快乐自主的氛围中,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工作能力得到培养。

二、集思广益,共拟班规

“我快乐、我自主”班级管理方式的实施,也体现在集思广益、民主制定班规方面。班主任组织全班学生一道制定班规,能活跃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表达观点的权利和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为了体现集思广益、民主制定班规的原则,教师可以在开学之初,以建设文明班级为契机,让学生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规则,以班会的形式讨论班规的具体制定。在讨论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激励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达成对具体班规内容的共识。这样才能建立符合学生意愿、体现班级实际情况、人性化的班规。之后,班主任就把建立在学生讨论基础上的班规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如学习常规、食堂纪律、文明礼仪等内容,都统一张贴在墙壁上,使班规成为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然后每天都有班干对学生执行班级公约情况进行一个小总结,使学生都能够自觉遵守班规。民主制定班规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体会到班级管理的自主和快乐。

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

评价与监督也是班级自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的评价、监督机制,能让学生反思班级管理规章的正确与否,担任班级岗位是否履行职责,班干管理活动是否合理,等等。

“我自主、我快乐”班级管理方式下推行自我评价与自我监督机制,需要建立一个可以量化的评分标准,根据这标准评判学生的日常管理活动。在“小班主任”工作情况的评判上,可以制定可量化的评分标准,如检查其他班干管理活动、总结同学们在学习上的情况、制定本周班上活动计划等。做得好的,记2分;一般的,记1分;不好的,记0分。而学习委员的评分标准,则应着重看他(她)能否很好地完成指导学困生学习、检察同学是否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等方面。其他班干的管理职责内容也依此类推。

在制定可量化的评价标准之后,班主任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监督。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评分制度与评分标准进行自我考核打分、小组其他成员考核打分、班干考核打分。通过打分,让学生自我反思,衡量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通过互相打分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将学生自我行为规范由他律向自律的方向转变,从而实现建立“我自主、我快乐”评价监督机制的目的。

“我快乐、我自主”的班级管理方式,需要教师采用表扬与批评纠正这两个基本的评价手段。教师可以让班上的学习委员公布小组里每个成员的考核分数。分数高的给予表扬;分数不足的,就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表扬与纠正的方式,促使学生不断改进、完善,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四、班级活动,快乐自主

班级自主管理的重要内容还包括自主开展班级活动。通过班级活动,学生能广泛接触社会、自然,达到认识社会、增长知识、拓展眼界、提高社交能力和培养高尚情操的目的。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例2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4年,教育部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工作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治理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及社会系统理论等社会工作理论作为指导,以高校班级作为分析单位,研究班级治理结构建设,探索如何为实现高校班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意见。

治理理论最初被广泛使用于政治理论当中,其核心要素是多元参与的主体,政府权力的下放,遵循共同的利益,追求一致的奋斗目标以及民主法治的治理环境[1]。国家治理体系及大学治理体系启示我们,治理结构强调的是各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大学重大事务的有关决策权分配,包含“谁参与”(治理主体)、“参与什么”(权责划分)和“参与多少”(权力比重)等关键性问题[2]。在如何建设好班级治理结构这个问题上,本文主要从治理主体、治理组织机构及权力体系三个方面来回答以上相关问题。

一、民主治理:拓展多元共治的治理主体

治理理论认为,在治理的主体上, 存在一个由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公私行为体,它们相互之间有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共同构成复杂的治理网络结构[3]。基于此,应该充分调动各级领导、老师、学生参与班级治理的积极性,拓展多元共治的治理主体。

1.活化治理主体的网络结构

目前,班级管理主体主要是教辅人员和班委会成员,教辅人员主要是指辅导员或者班导师,班委会成员是由班级选举出来的学生班干部。传统观念总是认为,学生是被教育者,是被管理对象,导致管理主体一直都是以教辅人员为主,班干部为辅,这样的管理主体设置不能较好地发挥学生本人的积极性。

基于此,高校可以引入“全员育人”的概念,可以将学校领导、院系专业教师和教辅人员纳入班级治理主体的网络结构中来,从教师干部管理过渡到全员治理,丰富和活化治理主体的网络结构。可以在当前的管理主体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学校、院系、班级组织三级网络结构。首先,学校层面:依托学校学生工作委员会将学校领导纳入班级治理主体,可以较好地引导班级治理目的和发展方向。其次,院系层面:依托学院学生工作委员会,除了将学院领导、专业教师和教辅人员纳入到治理主体中来,还可以成立班级治理委员会,委员会由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牵头,任课教师以及各辅导员、班导师为班级治理工作委员会成员,同时成员中也应包括一定比例的学生。最后,班级组织层面,主要是指班委会、党支部(党小组)和团支部成员。

2.明确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

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因身份职能的不同,所拥有的优势和资源不尽相同,其角色定位也不同。因此,要充分利用领导者(学校领导)、管理者(教师)和管理对象(学生)的优势资源在班级治理活动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角色定位。治理理论强调人人平等,这就需要对教师的传统权威提出挑战,在师生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师生关系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首先,学校领导是决策者和指导者。学校领导拥有公权力和公共资源,应公平公开合理执行和利用这种优势,站在统一发展的角度,对学校的整体发展方向和学生培养的目标进行把控,这是班级治理的前提和背景。因此,学校领导在班级治理上所发挥的功能应以领导和决策为主,所承担的角色是决策者和指导者。其次,教师是传递者和服务者。传统的班级管理往往以教师为管理中心,学生需要服从管理,教师是最主要的管理者。治理理论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发展目标强调“以人为本”,因此, 班级治理需要教师将管理权力下放, 以减少教师中心管理者的职能,仅 仅担当传递者和服务者。最后,学生是实施者和参与者。学生是班级组织的构成主体,是班级各项事务的主要实施者和参与者,应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治理,主动提高参与学校事务和班级事务管理的能力。

3.明晰治理主体的主要职能

正确划分治理主体的主要职能,是班级治理主体功能有效发挥的充分体现,也是班级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前提,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高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功能,可以⒅卫碇魈宓闹饕职能划分为教育、管理、协调三方面。教育职能是基本职能,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治理的重点是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管理职能是指治理主体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主要通过完善建立科学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提升班级管理效率,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协调职能是治理主体之间根据角色功能的不同,为了共同的治理目标,对各自在价值取向、追求目标、利益诉求等方面出现的冲突进行调节协调,最终达到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目的。

二、协同治理:健全高效运行的组织机构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是直线式管理,强调在管理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指挥和服从,不利于加强学生管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贯通。而治理模式强调的是民主式管理,注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决策过程,鼓励广泛地参与和介入,重视其他人(组织)的重要性,强调多数人的意志在决策中的决定作用,能够集思广益,推动民主发展。

1.构建班级治理组织机构

目前,高校参与班级管理的组织结构主要分为学生管理部门和学生自治组织,包括学校层面的学工部门、学院层面的学工办、团委以及班级层面的班委会团支部。在这种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建议增加学校层面及学院层面的教务部门,目的是让专业任课老师参与到班级治理活动中来,并在学院层面和班级层面之间增设班级治理委员会,主席团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目的是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下放班级管理权,下设主席团、学习部、文体部、自律部、综合测评部等部门,同时,在班级层面设置包括班委会、团支部、党支部(党小组)等组织。各个治理组织机构之间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处于民主平等的地位,为了一个共同的班级治理目标开展工作。

2.明确组织机构的治理职能

对班级治理结构中的各级组织机构,需要明确其职能。第一,领导机构。校行政和校党委是最高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对如何选择学校整体发展方向和班级治理模式负责。第二,治理机构。具体分为学工系统、教务系统、团委系统、班级治理委员会、班委会、党支部、团支部等组织机构。首先,学工系统自上而下分为学工部和学工办,主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几乎所有与学生管理相关的工作都由学工部门承担,因此是班级治理最主要的管理机构。其次,教务系统自上而下分为教务处和教务办,主要对教学运行、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等工作负责,是倡导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班级治理的重要部门。然后,团委系统主要对学生思想教育引导、素质深化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团的组织建设和学生成才服务负责,是提高学生班级治理能力、提升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部门。再次,班级治理委员会是班级治理最重要的管理机构,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机构,为共同参与制订班级治理决策提供组织保障。最后,是班委会、党支部、团支部,是完全由学生组成的班级自治机构,负责班级治理中日常管理工作的处理。

三、法治治理:建立平等自由的权力体系

法治治理是在多元化社会变革中重建力量平衡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机制,其实质是在相关各方之间建立起价值平衡、利益平衡和权力平衡。在当前教育模式中,一般而言,学生群体地位往往低于教师地位,难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如果学生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参与,自我教育,更多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赋予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利,不仅将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更加能够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因此,要根据与学生利益相关的事务,明确划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范围以及参与程度。在现有班级管理的基础上,提倡建立平等自由的权利体系很有必要,可为实现法治治理提供基础。

首先,间接参与。在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学校发展规划、学生培养目标的确定以及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等事项的管理上,由于对学生知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可以只让高年级的学生参与进来,在大三大四两个年级中设立参与管理小组,或者选聘校长(院长)助理,在学校重大决策中增加参与管理小组和校长(院长)助理的席位,并通过他们征集广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参与学校战略层面的各项决定。

其次,直接参与。在与学生管理相关的学工部门、教务部门和团委部门的工作领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教学运行、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思想教育引导、素质深化拓展、校园文化建设、F的组织建设和学生成才服务等方面,扩大学生的参与权利,根据年级和专业,每班成立一个参与管理小组,出席学工部门、教务部门和团委部门等部门的工作例会以及重大事项的工作会议,提出基于学生层面的意见或建议。

最后,全面参与。除了扩大班委会、党支部(党小组)、团支部等学生自助组织本身的管理权之外,还应积极扩大班级治理委员会的权力范围,班级治理委员会下设的主席团、学习部、文体部、自律部、综合测评部等部门,对各自的工作内容负责,每个选聘出来的成员都必须以服务班级治理整体目标为工作宗旨,明确自己的责任,做好各自分管的工作,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力,实现使学生自主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例3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以制度建设和民主管理为主要的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

“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是学校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班级精细化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论文提纲格式。要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这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教育管理论文,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1 树立班级管理精细化意识,统一思想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策划者和组织者,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直接参与班级管理上来,让其体验和感受,这实际上就使每个学生都树立了班级精细化管理的意识,让他们觉得我们这样做定会收获很多。同时需要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去落实,也可先召开班委会、小组长会,广泛宣传,逐层强化。

2 以情感拉近师生的距离,感化学生的心灵

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尊重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所以,在整个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时刻要做到责任心、爱心和细心教育管理论文,腿勤、眼勤和嘴勤,真诚、公正的对待评价每一个学生,无论品学兼优,还是品学均差,做到不偏信偏爱。

3 班级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

(1)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依托《学生手册》和学校精细化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制定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全面可行的《班级法规》,从班级管理目标、活动、评价、反馈等方面实现了班级事务的组织、管理、教育和控制功能的动态体例,使班级工作做到有章可循,避免了班级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持之以恒地落实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上进心,增强学生的自控力与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协调起来,使班级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

(2)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营造精细化管理环境

在学生民主选举和推荐基础上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细化分工指责,强化监督力度,为班级精细化管理营造“自主、开放、立体”的管理环境论文提纲格式。更突出了班委会的服务理念,为班级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原则和基础。

(3)细化班级公约,严格考核

班级公约是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基础,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法可依,同时也使班干部在管理班级时有章可循教育管理论文,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如制定学生行为考核表,其内容涉及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如迟到、出勤、课堂纪律等,每项都有一至两个负责人,负责人都是尽心尽责的学生干部。一系列具体而又操作性强的考核表,包括早操考核表、奖分原则、扣分细则等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台,由此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增加了责任人责任意识,凝聚了班级集体意识和团体荣誉感,确保了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力度及针对性。

4构建班级网络式管理模式,实现人人参与

班级管理的精细化在于管理网络化。它不同于规范化,它是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为严格细致的管理方式。即“班主任——班委会——值日班长——小组长——每个同学”的管理网络。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必须建立一种立体的网络式的管理模式,来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管理潜质,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最大作用,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精细化。

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变传统的“层级化”为“多方位网络化”管理制度,通过班级岗位的多样化设置及动态管理,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每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教育管理论文,都是班内主人,实现前面所说的要求,同时接受监督又是被管理者论文提纲格式。另外,班级管理的精细化还要建立适当的监督体系,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表扬先进,鞭策落后,最终落实到期末思品考核等级与个人先进评比上来。

5发挥团队精神,逐步完善制度

管理的精细化必须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建立适当的监督体系,定期反映精细化管理的进度和突发情况。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发挥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在精细化管理的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民主性原则,对待学生中间所发生的问题须民主对待;②集中性原则,培养团结的意识、团队精神,必须坚持在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③加强制度建设,团结是制度控制下的团结,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④竞争性原则,团结并不排斥竞争,竞争是促使班级进步的有效手段。当然教育管理论文,对于实施精细化管理所导致的竞争加剧,应正确引导,避免小集体之间的互相抵触。

总之,班级管理的精细化,体现的是一种管理理念,体现了教育的服务性、实践性和教育的创新性,就是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通过爱心、细心、宽容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一步一个胶印,稳定的提高,成为一个德、才、能兼备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翔江.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04,(07) .

[2]潘玉堂.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与做法[J]. 当代教育科学, 2007,(Z2) .

[3]周俊峰.班级的精细化管理[J]. 科技信息, 2009, (11) :458

[4]马中艳.浅议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7):156

[5]肖敬贤,肖东科.浅议中学班级管理的四项准则[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07, (06) .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例4

一、改革保姆式管理、探索自主性管理模式

结合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发现高职学校由于生源质量下降,呈现出基础知识差、行为习惯差的特点,再加上高职学校发展较快,许多年青教师刚参加工作,教育教学经验不足,不能很好的利用情感和教学技巧来引导学生,导致管理的难度加大。通过对当前班主任工作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班级事务无论大小都是由班主任亲历亲为,但班主任的个人精力毕竟单薄,难免有顾此失彼,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二是,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学生被动接受管理,师生双方处于“管”与“被管”的矛盾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一定的伤害,打击的学生的自尊心,部分学生由于反感这种管理模式而和教师产生对立,使班级管理的难度加大;三是,年轻班主任没有经验,管理班级不系统,没有条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管理又忙又乱,疲惫不堪而收效甚微。针对以上情况我借鉴了一些先进经验,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式,开始了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模式的探索,从而加强班级管理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打好了基础。

二、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几项措施

(一)实行班务公开化,规范管理

为了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教室的公示栏张贴了校训、班训、文明礼仪常规、学生守则、班级活动记录表、班干名单和职责、光荣榜和友情提醒以及各种考核得分,在宿舍也有相应的张贴。学生对班级事务和现状一目了然,以便时刻提醒自己,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这样一来,谁都想出现在光荣榜,而不愿意被“友情提醒”。这样,既增强了班级管理透明度,也美化了教室环境,有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进取心。

(二)实行班干负责制,竞争上岗

班级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好的班干一定是要积极主动的,所以必须由学生自主申请,在全班同学面前陈述自己的理由,由全体学生投票产生。这样的班干才能认真负责,而且要负全责,因此,我在周一到周五的学习阶段,每天指定一个班干做值日班长,协助我负责班级一天的事务,同时规定每个班干每天负责的具体事务,并向值日班长汇报,值日班干再挑重点向我汇报,当然,定期召开班干会,向班干了解班级情况,也是班级管理的重点。

(三)实行岗位责任制,全面培养

在班级管理中,我除了设置班干岗位外,还将班级事务进行分项管理,设置多个具体岗位,将每个岗位的主要职责、管理范围予以公示。然后通过自愿报名的方法,进行竞选,在竞选之前对参选者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欢迎同学们对参选者提出意见。竞选时,先由竞选者在讲台演讲,最后由全班同学不记名投票进行选举。这样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如门窗、电视机、饮水机、扫帚等都落实专人管理,校徽、长发、礼仪也不例外。为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对学生的管理水平进行了综合考评,实行每周一小记,每月一评比。若月评中被评为优秀者,在重精神轻物质的宗旨下给予一定的奖励,还与操行分挂钩,并在公示栏内张榜。为提高管理员的积极性,在主管班干的同意下可以申请“换岗”。对工作效果差的,也有可以调整。对本周的工作总结采用写周记的形式交班主任处存查。一学期后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换届。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让学生在演讲、协调关系能力上得到了锻炼,也培养了学生的踏实、进取的精神,增强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缩小范围、分组管理、增强学生竞争意识

为了给同学们营造出一种竞争机制,让同学们养成在竞争中生活的习惯。把全班同学按自愿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各选组长一名,组长牵头讨论出各组的管理办法报班委会审批后执行。再通过学生会、班干部、老师三结合的方式对各小组进行考评,每周评出一个最差组和一个最佳组并上榜公布。每获一次最佳组每个组员加操行1分。被评为最差组的所有同学与班主任处一起研究改进办法。每学期进行两次综合评比(综合评比包括学习成绩)期中和期末各一次。被评为最佳组的在班内给予表彰,给以适当的奖励。校级及以上的文明学生等各类表彰都以此为根据。实行这种方式管理以后每位同学都严格要求自己,都竭力为本组获取最大荣誉。同学们在有竞争力、压力动力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不断增强了年轻心理的承受能力。

(四)开展活动、扩展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充实课余文化生活,消除男生班的枯燥和寂寞,用每周一节班会的时间组织班上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达到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思维能力、增强体质的目的。这由组织委员负责,并做到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有总结。

1、丰富多彩的百科知识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老师与学生一起翻阅了大量的书籍,汇集成了百科知识题库。并仿照“开心词典”的组织形式,由主持人临时在题库里抽题。通过成功的举行了两次活动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去查阅大量资料,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让一些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精彩激烈的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现在的社会竞争中,必须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在班上,以组为单位用不同的主题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的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班上的优胜者将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辩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在出生社会后,如何去面对复杂的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

3、形式多样的体育竞技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体质。“健康第一”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中学生正值生长发育期,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本班以班内分组和班级联谊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以及各种棋类比赛(如:象棋、军旗、跳棋等).这不但充实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体质,还让学生养成了长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减少了学生的违纪,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五)加强监督、落实制度、形成良性循环

无论你的制度有多严、多细,缺少了监督就不会得到好的结果,为了让制度得到落实,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建立了一个由班委领头老师参与的督察小组,对各项管理进行随时抽查,并采用老师意见箱和写周记的形式给老师反应情况,让老师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最准确的信息。这样学生违纪的不敢轻举妄动,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班级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例5

班级管理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保证学校完成教学任务以及实现教学目的方面,起着关键性指导的作用。如何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以达到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一直是教育领域各教育工作者,所争相钻研的课题。要想完善班级管理制度,首先就要了解班级和班级管理制度的定义、其次要了解小学管理的对象小学生的特点、最后要了解现在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现状。在充分了解以后,就能对症下药,完善小学班级管理制度,更好的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1班级管理的定义

班级管理制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班级,一个方面是管理。班级是学校为了顺利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以及为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从而划分出的学生单元,这个单元由相关教师所构成的一种组织形式。管理是人们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而对任务进行规划,同时制度一系列的规定和负责人员,以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班级管理是指班级教育管理者即在中小学就是班主任,带领全班学生按照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以及班级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1]

2了解小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是小学班级管理的首要对象,古人曾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了解自己管理对象的特点,才能制定更符合实际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目的。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具有如下特点:性格自我。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和后天成长环境的优越性,使他们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和自律意识较弱,在与人的沟通相处上应对能力较低,遇到困难或挫折就难以承受。[2]不懂的与人相处和分享,更不懂得谦虚和礼让;自觉性比较差,与有幼儿园的小朋友相比,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形为和情感;自理能力比较薄弱。孩子在家庭当中受到溺爱,缺乏锻炼的机会和能力,导致生活和学习中自理的能力薄弱;对老师易产生依赖心理。入学以后,小学生会有一个情感转移,即将对父母的情感转移到老师身上,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模仿能力比较强。小学生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同时热衷模仿事物。这段时间家长和老师对于孩子的引导非常的重要。

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

3.1班主任男女比例失调:经过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小学的班主任均有女性老师担任,很少地方的小学班主任由男性老师担任,这种现象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大。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女性教师与男性教师相比具有更细心和更具有耐心的特点,男性老师大部分大大咧咧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小学生的目的,相比而言,女性教师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能起到更好的照顾作用,尤其是初上小学的学生,由幼儿园到小学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有一个适应期,女性老师担任班主任在传统观念上认为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适应新的集体学习环境。3.2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量超负荷:不了解教育界的好多人认为,小学老师有假期工作轻松,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好多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量超负荷。班主任的工作量超负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班级管理的人数较多,部分小学为了不开设新班,又容纳超额招生的小学生,便不断扩大班级容量,有的班级甚至超过百人;另一个表现在小学班主任管理的班级多,许多小学班主任不是管理一个班级而是管理多个班级,有些地方的小学,尤其是农村,师资力量有限,往往一个老师需要承担多个班的班主任的任务。严重超出老师的能力范畴。3.3小学班主任亲力亲为不实行民主:新课改明确要求,要将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转变为已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但好多小学班主任却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认为老师是教学的主体,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责任人,学生只要是听话,要对老师的意见绝对服从,不许有异议,从而忽略班级管理的民主。这样的小学班主任事无巨细,样样事情都亲力亲为,不肯放手,这样容易加大自己的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同时这样班级管理中的小学生也会错失掉管理提高班级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也会丧失锻炼的机会。3.4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主体不多元化:无论是小学还是其它学校都存在这样的一个错误观念。班级管理和班级制度的制定是班主任的事,与其它人没有关系。任课老师完成自己授课内容就完成了自己的教育任务,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不再有教育的责任。这样错误的观念,将责任全部都压在了小学班主任一个人的身上。这样单一化的班级管理严重影响了班级管理的良性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进步。3.5小学班主任存在放任管理的现状: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错误的理解“民主管理”的概念,认为民主管理就是让学生自己管理,与班主任与其它任课老师无关,便自身不再参与班级管理活动,这种管理方式导致班级管理涣散、毫无纪律可言。3.6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不足:自国家实行特岗教师制度以来,许多大学生经过考试参与到一线教育中来,因为应征的大学生大部分被派到贫困地区小学任教,当地学校过分的肯定大学生的能力,会在第一年就让大学生担任班主任的职务。大学生本身不仅缺乏教育经验,更是缺乏管理经验,部分大学生甚至不能完成由学生向老师身份的转变,这样盲目的担任班主任,容易将班级管理的一团糟,耽误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4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对策

在充分了解了我国目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以后,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如下几点意见:4.1选择有责任心有经验的老师担任小学的班主任。在小学生的特点中我们提到小学生具有很高的模仿能力,这段时期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但是缺乏控制能力,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有好奇心但是又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对班主任会有一定的情感依赖,会将对父母的依赖转移到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身上,这段期间小学班主任对孩子的指引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有责任心和经验的老师担当班主任,在小学生生活和学习中扮演好指引的角色帮助小学生尽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4.2控制班级人数和班级数量。小学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充当着老师和班级管理者的双重角色,本身工作任务就很繁重。如果所管辖的班级数量和班级人数过多,就会造成班主任工作量的超负荷,导致班主任工作力不从心,影响班级管理效果。所以学校在招生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合理招生,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要积极引进新鲜的老师成员,使学校的教育任务和教学目的能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4.3班级管理要实现民主化:要摒弃以往“为老师独尊”的错误观念,实行民主管理,但这里所说的民主管理并不是放任自由,而是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设立班长、学习委员等职务,当然这些职务的评定不能由老师一人说了算,而是学生推选出来的。这样每个学生就会认为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是班级的管理者,从而实现更好的班级管理效果。4.4班级管理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管理:班主任不是班级管理的唯一责任者,无论是家长还是任课老师,对于班级管理都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小学生对班级管理同样富有重要的责任。只有班主任、小学生、家长、任课老师都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大家庭中来,采取多元的管理方法,才能实现管理好小学生班级的,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4.5采取双重班主任的方法或者是正负班主任的方法:大部分学校都有女性同志担任小学生的班主任,主要考虑到女性教师身上的耐心和细心。但是女性班主任身上缺乏男性班主任的果敢和魄力。校方可以尝试让男教师担任副班主任,可以辅助班主任工作,这样既能减轻班主任的过重负担,也可以让学生体验男教师的阳刚之气,对孩子们的成长是有好处的。[3]这样班级可以设立两个班主任,一个男性班主任主要负责学习成绩和纪律,女性班主任主要负责小学生生活方面的问题,这样结合更好的实现班级管理。

综上所述,本文就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以及改善方法,阐述了一下笔者的意见和看法,当然这些意见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我相信随着我国新课改精神的不断深入、人们精神文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同时通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小学班级管理一定会更加的完善,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一定会越走越好,小学的教育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从根本上实现基础教育的责任和目的。

作者:尹迎春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寇家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例6

论证途径之一:以新课程目标、任务、要求等直接改造班级管理,可称之为“目标导向型班级管理改革”。

论证途径之二:揭示课程改革与班级管理间矛盾,可称之为“矛盾对立型班级管理改革”,如有学者认为,课程改革与班级授课制具有矛盾性[1]。

论证途径之三:展示新课程引起的班级管理新局面,可称之为“新问题应对型班级管理改革”,如研究性课程中班主任的工作重心的调整问题[2],以及“学生自主选择校本课程后,原来固有的常规班级被打乱……临时班级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3]。

论证途径之四:论述新课程理念与方法对班级管理的建设性意义,可称其为“共生关系中的班级管理改革”,如有学者认为,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课堂生活较之传统教学也较为民主和谐的情况下,班级人际关系和班级群体的凝聚力有所改善[4]。还有学者从隐形课程的角度来探讨班级管理[5],认为镶嵌在班级中的物质、制度、精神等隐形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目标导向型班级管理改革”是从政策层面论述班级管理改革的必要性:新课改是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而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做出的调整,对学校的一切工作包括班级管理工作具有普遍导向性。

“矛盾对立型班级管理改革”是从体制性约束角度论述班级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在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取向、课程性质、课程结构、课程复杂程度、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发生变化后,班级管理思想与方法也应随之做出调整,否则就会约束课程与教学改革。

“新问题应对型班级管理改革”是从课程改革的结果出发来论述班级管理改革的必要性:任何改革都会在消除旧问题的同时产生新的问题,倘若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便会受到各方面抗拒。

“共生关系中的班级管理改革”强调的是新课改与班级管理追求目标的一致性:新课程倡导的人文、对话、参与、合作、情感等理念,与班级社会学诉求高度一致,对班级管理具有建设性作用。

二、中小学班级管理改革的再思考

四种动因构成了较全面的班级管理改革论证逻辑,但仍需进一步思考:新课程对班级管理改革还构成什么契机?对班级管理二重任务有何影响?四种动因都是从课改与班级管理改革的联系中进行探讨,没有跳出关系范畴。将二者置于第三者视角下,还可以追问,课改与班级管理改革是否具有相同的推动因素?这种推动因素对班级管理改革有何启示?

1.新课改为构建中国特色班级管理模式提供了历史条件

班级管理模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逻辑,经历了理论建构、小规模适用、制度性支持以及大面积普及等几个阶段。从部分欧美国家情况看,班级管理改革的主要动力并不是课程,而是个别学习、课堂纪律和社会现实的需要。例如,西方国家早期推动班级编制和班级教学改革的因素主要是为了满足儿童的个别需要;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70年代早期的班级管理变革的推动因素主要是纪律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推动班级管理变革的主要是日益恶化的儿童生长环境。而那些进行班级管理改革的国家,在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内容与管理过程方面与我国有很大的区别。以班级管理重要主体“班主任”来说,仅有个别国家设置了这种专职管理教师。以班级管理主要客体来说,我国班级管理在相当长时间里,会继续面对像今天一样的庞大管理对象。国外的班级管理缺失课程推动背景,而我国班级管理具有独特性。思考课程改革与班级管理的关系,本身就具有地域与国别特色。长期以来,我国班级管理改革缺乏急迫的推动理由,改革理性自觉不足。新课程所倡导的课程文化与学习方式改变,使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被提上日程。

中国特色班级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传统管理智慧与新时期管理精神的结合问题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博大精深的管理思想,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管理中的权变思想。现代班级管理在经历了技术理性时代的“科学管理”之后,迈入了“行为主义+人文主义”管理的新阶段。班级管理者一方面要能从历史中获得应时应地因人而变的“权”谋智慧,还要能把握时代赋予的管理理念,将权变、科学管理、人文管理高度融合起来。

(2)通过班级管理,在现代社会人才规格基础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问题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科学精神、民主思想、合作意识,另一方面要继承“温良恭俭让”的个体品格、“老吾老幼吾幼”的家庭与人际关系、“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公民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环境伦理意识等。

(3)探索由独生子女构成的班级管理规律问题

我国的班级管理在很长的历史阶段,将会面临着独生子女的问题,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现象。怎么在班级管理中消除独生子女特有的养尊处优感、自我中心意识、责任心弱等问题,是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

(4)从国际国内宏观环境中探索班级管理的未来趋势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某些国家从来没有放弃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干涉,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深感恐惧,试图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手段挤压中国的发展空间。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怎么引导他们透过种种表面现象,分析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养成正确的国际意识,都是班级管理者需要思考的话题。此外,受制于我国的发展水平,国内的矛盾也比较多,怎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同样也需要班级管理者深思。

(5)克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效管理”乃至“反管理”现象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理念、师道尊严思想、教师个体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无效管理和反管理现象比较普遍。无效管理是指没有效率和效益的管理,如有人说,“许多班主任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却没有成为学生管理、教育的专家……这种‘管理’的价值到底有多大。”[6]“反管理”指的是违背管理伦理的现象,比如,“学生拿了别人的东西,老师竟然给学生的脸上刺上‘贼’字……”[6]

2.新课改对班级管理的二重任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班级管理具有班级经营和服务教学的任务:班级经营的任务在于构建一个团结、友爱、民主、平等、积极向上的环境;服务教学的任务是为各科教学提供支持性、建设性的氛围。无论是以凯洛夫为代表的大教学观,还是以泰勒等学者为代表的大课程观,都反映出课程与教学不可分割的联系。课程与教学不仅作为整体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子因素也构成一种共生共荣关系。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等形成了立体交叉的态势,要求教学组织形式——班级的物质空间、班级编制、班级规模、班级规章制度、班内小组的划分、班际之间的互动等等也能有相应的变化。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并将教学过程诠释为师生交往和共同发展过程。这些新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学与学习方式相比,具有基础性变化,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全新的、难度极大的挑战,服务教学的任务也会随之复杂化。比如说,对话教学是“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为主要中介进行的话语、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交流沟通的方式”[7]。作为班级管理者,需要了解对话教学的内涵与方式,主动为对话教学营造合适的环境,积极配合科任教师的特殊要求,及时跟踪与了解对话教学的效果,在感知教学中出现信息、情感、意义的阻碍时,能及时向科任教师进行反馈,并随时协调学生与科任教师的关系等。再以“探究学习”为例来看,在一些资源短缺的学校,班级管理者需要配合任课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拓展学校、社区与家庭的实验室、图书馆、网络以及自然环境中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条件。

在班级组织创立之初,班级的教学功能是优先于管理功能的。尽管在班级组织的改造中,尤其是受德国实验教育学派的影响,班级本身的社会学意义被逐渐认识到,但作为教学组织形式而发挥作用始终是班级的一个核心功能。我国的班级管理工作已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但主要集中在班级经营之上,因此,当前班级管理的主要矛盾集中在怎么为教学服务之上。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在继续探索班级经营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方法和规律问题,以及不同教学与学习方式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问题。

3.班级改革与课程改革具有同样的历史推动背景

21世纪后的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民主化、公平化进程稳步推进,文化的多元性日趋明显。与此同时,自然环境在不断恶化、生态失衡日益严重,社会矛盾在加剧,文化冲突愈演愈烈,全球性的政治、经济、文化正处在重新布局之中。为了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困境,也为了在新一轮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竞争中胜出,世界各国都将“科教兴国”作为治国方略,大力推动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从哲学层面上看,21世纪的课程都在大力汲取存在主义、诠释学、现象学、伦理学、美学以及后现代哲学等思想,在课程的基础领域,人文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等接踵而至。一种基于本土性、复杂性、非线性、差异性,追求人文、民主、合作、发展、创造、意义的新课程图景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班级改革和课程改革具有同样的推动背景:近代班级的产生源自当时的社会需要——班级制度普及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革命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与个别教学的低效之间的矛盾;现代班级的同质编制、科层管理、学生自治与选举,其实也是社会经济领域内的科学管理主义以及社会运行模式在班级中的移植。当前的班级管理改革趋势同样受到社会政治建构、经济运行模式与思想文化潮流的影响:人文、民主、合作、发展以及对意义的追求恰好也是当前班级管理的追求目标。显然,课改与班级改革具有同样的推动因子,都是社会进步与社会思想在不同领域内的体现。也就是说,课程改革与班级管理改革既有垂直关系,也有平行关系;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跳出课程改革与班级改革的垂直关系,从课程改革与班级管理改革共同的历史驱动力上进行班级管理改革,不仅可以将主流思想与时代精神融入班级生活,反过来也为新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实施环境,与此同时也不会陷入“唯课改论”的窠臼。

与社会变革保持一致意味着我们要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按照我国改革的进程,在班级这个“微型社会”,营造出人文的、民主的、平等的、合作的、发展的生活环境,将能否培育出符合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人才的管理视为改革的标准。在教育改革的征途中,一不小心就可能走到了改革的反面。在新课改与班级管理改革的关系上,还需要保持一份冷静和审慎的态度,班级管理既要为新课改创造良好的支持性环境,同时也要杜绝狂热地随着新课改翩翩起舞的现象。班级管理有其特殊规律和特定范畴,其中有些规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需要在管理学范畴内进行改革;有些范畴和课程与教学的交集不甚明显,不能牵强地将新课改作为这些范畴的改革理由。以新课程话语来推动班级管理改革,不能全部班级管理与经营的规律,也不是必然要将新课改思想渗透到班级管理的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 慎建波.浅议课程改革与班级授课理论.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2).

[2] 杨小全.研究性课程的班级管理.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3).

[3] 刘翠鸿.校本课程开发中临时班级的组织与管理.湖南教育,2003(20).

[4] 姚抗美.课程改革实验中“班级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3).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例7

一、高度统一的班集体观念文化是整个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

班旗、班歌、班徽以及张贴在教室前后的班训是观念文化建设的起点,像一场音乐会前的造势活动,令观众更加神往。在设计它们时,班主任应调动全班师生人人参与。设计完成后,应通过集合、比赛、年级活动等各种场合展示班旗、班歌、班徽,使本年级本校师生注意到本班的形象标志。班旗、班歌、班徽作为班级和班级特色的标志有助于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设计活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对它的建设,我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一)教师方面

要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教师是关键,特别是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与班风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与现在班上的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以前在小学时大多是专职式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丧失了自觉性,阻碍了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我采用了民主集中式的管理方式。同时班主任要多与科任老师联系沟通,群策群力,共同商量如何管理好班级,并高度统一认识,有助于班级管理的“一致性”,避免不同教师在教育本班时出现“一紧一松、一快一慢”等不和谐的现象。

(二)学生方面

首先是对班级舆论的引导。良好的舆论对班级的各项事情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班主任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营造班级的正确舆论。比如主题班会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针对班上部分学生爱说脏话、坐姿不好等的坏习惯,举行了一场由学生组织的“纠正坏习惯,成就我一生”的主题班会,让其他同学在讲台上现场表演各种不文明、不规范的行为,还请一位练过舞蹈、平常坐姿非常端正同学在讲台上演示,引导全班学生来正确评判。还比如每周的“个人文化墙”的评比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相互传阅中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

其次是同辈文化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是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身心机能的迅速变化使学生产生许多新的、尚不十分清楚的体验。所以,他们迫切希望从对同辈伙伴的了解中来揭开心头的疑团和困惑。于是,逐渐把注意力转到同辈同伴和集体的身上来。随着对同辈集体力量的依赖以及与同辈集体的厉害关系的发展,学生遵从集体压力的倾向日益明显。比如我把刚带完的、现在已经上了大学的上一届学生请到这届班级,现身讲述他们的过去、现在及将来,让学生感悟到我该怎样正确度过中学阶段。

二、用恰当的方法建立并执行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把班级文化植入到每个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上,落到实处,它是班级文化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保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摸索出了一套“三三制”班级管理模式。

(一)“三民主义”产生班级管理制度

民主产生小组、部委、常委

民主产生组规、部规、班规

全民参与班务管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民主产生小组,2―6人为一组,自由组合。根据班级常规管理,把管理事项分为若干个小项,每个小组承担一项任务,并成立一个管理部,如学习管理部、学习督导部、清洁部、文明礼仪检查部、个人文化墙管理部等,每个部选举一个部长,小组其他成员为副部长,实行部长负责制,为了统筹协调各部的工作,全班民主选举其中一个组为班级常委,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副部长以上的职务,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班级责任感,各个部门在部长的带领下针对所管理的职责范围,制定相应的组规和部规。真真的把“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理念落到了实处。班主任的工作重心则转为教会每个部如何去管理,怎样去管好,培养他们的胆识和管理水平。

(二)“三级服务”构建班级管理模式

现在一个班级一般就60人左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若仅凭几个能力较强、责任心较大的班干部事无巨细的去管理,往往效果不佳。如何发动全体同学都主动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这是很多班级特别是平行班管理的一个瓶颈。“三级服务”管理很大程度上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所谓“三级服务”,就在在班上设立三级管理机构:班委常委一级,一般由4-5人构成;职能部门一级,有多少小组,就设立多少职能部门,体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来之不易理念;学习小组一级,一般设立10-15个小组。

在“三民主义”产生的小组、部委和常委的基础上,小组对部委负责,部委对常委负责,常委对班主任负责,逐级管理,有条不紊。同时让每位同学都可以管理班上其他同学,充分调动了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体验到当“领导”的成就感,逐渐建立起他在同学中的威信,增强其自信心,促进了学习上的进步,同时也培养了他对班级的责任感。

(三)“三级跳板”形成班级管理文化

所谓“三级跳板”是指个人文化墙建设、小组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如果说班级文化是一个生命体,那小组文化就是这个生命体的一个细胞,而个人文化就是细胞中的一个分子。再强大的生命体也是由这些细胞乃至分子发挥作用才能体现出来,所以“三级跳板”首先要求每个同学从自己的小黑板文化建设开始建立起独具特色的“个人文化墙”。

例如在“个人文化墙”上展示自己的靓照、书画、名言、秀图、名题等,对“个人文化墙”的建设和管理要求做到“主题鲜明、引导示范;每周一展、形成习惯;严格标准、全民评判;褒优罚劣、奖惩兑现”。“个人文化墙”丰富的内容形成小组特色文化,小组特色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这样通过“个人文化发掘潜能,小组文化展示才能,班级文化形成正能”逐层过渡,最终把班级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三、干净整洁的环境和文明礼貌的器物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外在形式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19-01

班级是学生活动的基层组织,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小学生处在行为习惯养成,个性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所坚持的教育理念,使用的方法措施,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为重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探讨小学班级管理策略,具有现实价值。

一、更新教育理念

新课程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往的学校教育注重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而新课程除此之外,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新课程理念关照下的学校教育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认识到这种转变,自觉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整个班级管理过程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注意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成长,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良好环境,真正的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为他们创造获取成功的条件和机会。

二、尊重学生人格,正确认识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尤其在小学,教师处在长者和权威的地位。在学生眼中,教师往往是高高在上的形象,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几乎是一种空谈。这种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在班级管理中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指令无所不从,只要是教师吩咐和安排的任务,不论对与错,学生都必须无条件服从。新课程理念引导下的师生观,颠覆了传统的“学生毕竟是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要尊重教师的权威的观念已经完全过时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必须要转变旧观念,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即平等、自由、尊重、同情、关心、信任的关系。[1]学生完全可以对教师在班级管理或教学中的方法和措施提出改进意见。教师也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伤害任何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师生双方始终保持交流和沟通,学生的意见可以被听取和采纳。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呼唤教师蹲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声音,用真诚和爱心托起学生的明天,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三、创新班级管理制度

(一)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

一个集体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有一个规范进行约束管理。[2]班集体建设,不仅是教师的事情,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小学生处于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单纯依靠自身的努力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现实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小学生迟到、上课吃零食、不专心听讲等行为依然存在。实践证明,仅仅依靠教师制定班规来约束学生行为的做法是不够的。良好的班级秩序,需要师生的共同维护。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明确赏罚措施就十分有必要了。教师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规划订立全班共同遵守的班级常规。[3]制定班规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他们通过制定班规班纪,反思和明白了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能够端正对班规班纪的认识,不再片面的认为这是教师强加给自己的一种行为约束,而会理解班纪班规是大家应该时刻遵守和维护的行为准则。

(二)班级管理以服务为主,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班级管理,也发生了变化。班级管理不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而是通过管理更好的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发展。“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管理看成是一种服务,小学班级管理不再是强力控制或命令式的,而是以服务性为主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旨,小学生不会在班级管理中感受到恐慌。其次,在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小学班级管理也要关注学生的未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班级管理的方式和内容,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看到学生的发展潜力,从长远考虑问题。这种管理理念之下的教育,应该更多的赞扬和激励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特别是对于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多加关注,帮助其树立信心,找到闪光点,实现个性发展。

四、建立客观、公正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

过去的小学班级管理评价,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定性评价,考试成绩往往被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尺。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方法,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不仅注重结果,更要重视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4]同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有自我评价的权力。客观、公正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也呼吁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结合。教师应该明确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并充分的尊重这种差异,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的表现,本着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在这种评价体系促进下的班级管理,才有可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才有可能真正的实现“以生为本”。

参考文献:

[1]李雪雁.试论小学班级管理[J].甘肃教育,2011,(8): 24.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例9

大家好!在座的有比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老班主任,有年轻的富有朝气的新教师,今天,要我给大家作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我感到有点诚惶诚恐,我的发言谈不上什么经验介绍,更多的是粗浅地谈一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实与虚

班主任工作是多方面的。它既要求班主任立足现实,努力搞好实际工作,又要求班主任着眼长远,加强学习、研究与探索。所以,班主任要做到既务实又务虚。

班主任工作的务实,要求班主任必须从当前做起,从具体的事务做起,扎扎实实搞好班级管理。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中去,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的导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助手。学生情绪波动,班主任要找他谈心;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班主任要率先垂范……班主任的工作是如此具体而细微。只有具有务实精神,班主任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在务实的同时,班主任还要务虚。班级工作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班主任要善于从繁杂、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树立班级管理的整体观、发展观、理论指导观。班主任自身也需要加强学习,参与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与探讨,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班主任务虚的更高要求在于班主任要有开阔的眼界,长远的光,大胆创新,用自身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只务虚不务实的班主任,工作难见实效;只务实不务虚的班主任,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班主任。

二、管与放

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前途命运,以及班级的建设与发展。许多班主任满腔热情,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甚至充当着“管家”、“警察”或“保姆”的角色。这种管理得其利,但弊大于利。管得过多过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其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

具体而言,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包括: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协调多方面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能干的,班主任坚决不要干。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班主任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班级卫生、集体活动、班干部选换、班规制定等等。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分工授权,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卫生问题对每个班主任来说都很头疼,需要天天说,天天查,这学期开学初,我和张雷主任就开始琢磨整个年级的卫生问题,我俩根据年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卫生评比标准,将卫生评比标准发给每个班级,由各班级生活委员组成检查小组,轮流检查,每周评出4个卫生评比优秀班级,发放流动红旗,通过卫生评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班级的卫生情况骤然好转,整个年级的卫生情况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和张雷主任密切关注卫生的检查情况,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纠正和指导,这次成功的尝试也得到了另外11为班主任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张雷主任和我对11位班主任表示诚挚的谢意。

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能力的提高。

三、严与宽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胆小怕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班主任工作 banzhuren.cn)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严中有宽。

严格管理班级,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是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纪律严明,“以法治班”。

二是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对违纪违规者,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要一视同仁。

三是要注重“首因效应”,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第一次”之类的事情。

四是要持之以恒,避免犯“冷热病”,时紧时松。同时要狠抓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还必须与宽有效结合起来,灵活处理。班主任要私下做好被处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确认识错误,并努力改正。同时,对学生违纪处罚的方式要多样化,要寓教育于处罚之中。魏书生同志对学生犯错误的处罚是: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写一份关于错误的说明。他把处罚变为生动的自我教育的做法,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我班的一名学生在月考中物理成绩排在班级第二名,一看就是看别人的,我并没有批评他,反而我表扬了他,表扬他这次成绩进步很大,要他写个学习心得,并在成绩总结时向全班同学介绍学习经验。我看出他的表情有些不自然,有些苦笑不得,第二天他交给我的是认错检讨书和保证书。

工作实践中,严和宽是对立统一的。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做一名班主任不容易,做一名优秀班主任更不容易,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你只有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因势利导,做到润物细无声,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才能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例10

在全国深化教育改革的浪潮下,自主管理已成为各学校热衷实施和喜爱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很多学校、很多同仁在这方面都做出了有力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践中也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使很多学校老师对这种管理方法很感困惑。为此,很多学校在开展自主管理一段时间又停止,返回传统管理模式。学校自主管理的基础是班级自主管理,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班级自主管理呢?我结合自己在班级自主管理方面的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班级自主管理理念的先进性

班级自主管理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理念。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也彻底解放了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上又苦又累的工作现状。让各位老师能有更多时间潜心钻研教学、教育新方法、新知识。为老师们能从保姆型老师向专家型老师的转变提供时间条件。也很好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自主学习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让我们学校和教育部门培养的不再是只会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思想的工厂产品;也不再是只会做题,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习机器。

二、班级自主管理实施的程序

1.思想动员和宣传鼓动阶段

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动员,让他们认识到自主管理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最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才。可通过演讲、主题班会、宣传标语等形式充分提高学生对自足管理的认同感。此外,班级自主管理开始准备阶段,班主任对班务工作的指导思想要有德育为先的意识,不要急于抓学习。通过广泛的宣传,增强学生爱组、爱班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为后期的小组自主管理做好思想准备。

2.班规的初步制定、学习讨论和领会阶段

班规的草案要由班主任制定,并提前在学生中散发,让他们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认识本班的建班理念和班级发展的目标。班规就是全体学生的行动指南。

3.科学分组、选择合适的小组座位排列方法

小组人数太多,不利于小组管理;人太少,不方便开展活动。小组人数是偶数可以便于安排座位。所以一般以6人或者8人为一组为最好。同一小组人员最好坐成两排,这样便于组内讨论和交流。

4.班干部、组干部的选拔和培训阶段

班主任首先要发现一些优秀学生作为班干部候选人,同时在各组重点培养一名或两名作为小组组长的候选人。最后通过全班民主选举选出班长、团支书、生活委员等班干部;小组也投票选出组长。在初始阶段,至少每周要开两次班级核心干部会,星期一次,星期五一次,对班长、团支书、生活委员、各组组长等干部重点培养细心指导,培养他们的班级管理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5.班规的最后完善以及各组组规的制定阶段

班规要在班主任带领下由班干部制定,并要在实践中结合班级实际,不断完善。班规的各项条款,要让全体学生民主讨论后最终确定。同时各组以班规为标准,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本组的管理和奖罚条例,小组组规也要借助班会等专门时间在小组内全面讨论通过后实施。

6.自主管理的全面实施阶段

我对班级管理措施如下:

(1)制度措施:实行“两横三纵管理法”

两横:班级的宏观管理和小组的微观管理两个方向。

三纵:指班级宏观管理和小组微观管理都从三个方面开展。

班级宏观管理的三个方面是指班级管理委员会下设三个部门:A.课代表负责学习、作业、笔记的管理;B.值日班长负责,对小组实行每天天评比、每周周评比、每月月评比的制度;C.外联部负责做好班级对学校各处室(政教、教务、安保、后勤、团委)和年级组的联系。

小组管理的三个方面是指:A.通过总组长(负责纪律和集体活动);B.团组长(负责学习和思想);C.卫生组长(负责卫生、安全和公物),实现三方面立体管理。

(2)引导方法:充分利用班会、各种文化体育集体活动以及通过搞小组文化建设,比如让他们自己制定组歌、组名、组徽以及小组间的文体比赛,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提高他们的小组认同感和荣辱感,增强小组凝聚力。

三、小组自主管理的感受

1.分好组是开展小组自主管理的前提条件

在组建小组时,既要考虑小组成员各方面素质、能力搭配合理、差异互补,又要使小组间基础接近,整体实力均衡,容易形成组间的竞争力。

2.建立全面、细致、有效的班规是实施好班级自主管理的指南

班规的内容一定要全面细致,充分体现对小组管理的引领作用。而且要奖罚分明、尺度合适、易操作,切忌假、大、空。我所带班的班规中就明确规定各组座位根据各组的量化成绩每周一调整。而且对班级的助学金名额、学期期中期末的各类先进名额都依据小组成绩分配到各组,并且对各组评选先进的方法也有具体的条件限制。这样有利于调动小组内的合作和小组间的竞争意识。

3.选拔和培养一个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是高效开展自主管理的根本保证

班主任要亲自选拔,要选那些性格阳光、品德高尚、班集体荣誉感强的学生作为班干部重点培养。对班干部和小组组长要从思想、学习、能力各方面培养,不仅要使他们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还要使他们成为成绩优秀、品德高尚的学习者;班干部综合素质越高,在学生中的威信也越高,越能很好地管理好班级事务。班主任要建立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切不可把班务仅仅交给几个学生管理,这样容易造成工作失误,也严重影响班干部本人的学习成绩。

四、班级自主管理的直接意义

1.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直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