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07:25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例1

一、社区发展的基本内容

(一)社区发展的内涵

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教育相结合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社区的发展,也可以说社区的发展就是通过将社区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想结合来实现的。因此要寻求将社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的方法首先需要了解社区发展的内涵。随着社区的发展实践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下对社区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社区发展过程中要求有一系列科学的步骤,并且对居民的社会关系和心理态度上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变。此外,在社区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使社区的全体区民积极的参与到社区的发展建设中去,促进社区的经济进步和发展。在社区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一定的方式方法,加强对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的建设,使社区居民可以积极的参与到社区的各项活动中,从而促进社区进步。最后,促使社区发展进步,还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和方案。确定社区发展的主体,并根据这一主体开展一系列科学有序的活动,从而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

(二)社区发展的特点

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努力。因此社区发展的主要特点不是社区的物质建设和生产发展,而是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社区发展的内涵告诉我们,社区的发展既需要热情的宣传也需要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和方案。社区发展并不是一件独立的事,它与全体的社区成员都息息相关,因此社区的发展需要社区全体居民的积极参与以及在这个基础上的互助与自助。通过全体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而不只是一昧的依靠政府和他人来提供服务,这种方式给社区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自主性,有助于整合社区整体的力量,充分发挥社区发展的主体积极性。此外,社区发展还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社区发展的目标是社区发展的方向,是社区的未来规划。因此制定合理的符合社区具体情况的目标是社区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制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可以了解到社区发展的需要,有计划的准备,有计划的实行,从而促进社区的整体进步。此外还要注意的是社区的发展并不能解决社区居民的所有问题。但是社区发展可以加强社区成员之间了解程度,从而使社区的居民产生对社区的归属感,促进社区的进步和发展。

二、社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一)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社区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在这个情况下,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区居民各方面的素质,有助于提高社区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在当前时代下,加强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有效的促使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区发展和实践中去。我国当前的国情是社区发展的硬件设施普遍不足。这种情况下要促进社区发展就必须在软件方面下手,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增强社区发展的功能。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体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立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改善社区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改变社区的环境,促进社区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发展。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还可以帮助社区制定科学规范的发展计划,使社区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为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总体来说,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社区发展的水平一方面关乎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社区作为最基础层面的社会单元,是一个地域性社会。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有效地将社区和群众结合在一起,以群众为主体,以社区为载体,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实处,促进社区的发展,同时社区发展之后还可以提高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形成良性循环。

(二)社区教育的内涵

社区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提高社区的教育水平,可以有效的提高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教育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而加强社区教育则可以有效的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若是只有一部分人享受教育,另一部分无法享受教育,就会导致社区居民的素质呈现两极分化,不利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了社区发展的进程,因此要普及社区教育,使全体社区居民都可以享受到社区的教育,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此外,社区的教育还应该具有开放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处于市场经济下的社区教育要符合市场经济开放性的特点。社区教育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区容纳力强,将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都要融入社区教育中,使新的社区教育可以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最后,社区教育还需要具备多元化的特点。由于当前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单一的社区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因此要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除去学校之外还需要增加新的培训机构以及活动中心等等,将社区教育的对象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社区,对适龄学生,在职成年人和退休老年人都要加强社区的教育。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社区成员的教育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教育内容上不再局限于思想教育,增加精神文明建设,还需要增加一些为在职人员和事业人员为提高自身能力而开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以及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生活技巧等等。最后还要加强文艺教育,提高娱乐水平。构建一个和谐幸福的社区,从而潜移默化的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区的飞速发展。

三、社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方法

(一)增加社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联系

社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二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社区教育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社区教育可以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使社区多方面的内容进行互动,在社区教育中加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促使学院与教师,教育机构以及社区成员进行互动,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此外,加强社区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加强社区教育的服务型,对有教育需要的社区居民进行服务,增加有需要的居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技术,提升自身能力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提高社区居民服务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共同的目标

要想促进社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就必须寻找二者的相同点。社区的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目标是促进社区发展,从这方面入手可以有效的促进社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社区的发展需要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凝聚力,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同时,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社区教育。因此,加强社区教育最终可以促进社区发展。在开展社区教育的同时注重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提高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多参考社区教育的内容,促使两者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社区发展。

四、总结

社区的发展不仅关乎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必要要求,因此需要我们促进社区的发展,而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因此提高社区的教育水平,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则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们要加强社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和融合,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例2

关键词 社区 精神文明建设 思考

油田社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特别是在社区重组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职工群众的文明素质和社区的文明程度, 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服务周全、人际关系和谐的生活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社区实践,对探索建立区域内精神文明共建共创新机制、进一步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共建和谐家园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现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油田社区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分析

(一)综合性

社区作为社会的缩影,它的工作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明显的综合性。从内容上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两大类。前者包括理想、信念、道德、民主等;后者包括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

(二)多样性

社区文明涉及方方面面,既包括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楼栋等,又包括居民共建、辖区共建等。这多种多样的创建形式,为营造文明社区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

(三)复杂性

社区居民成份复杂,我们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时,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合各种不同类型特点的形式和方法。

(四)群众性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需要本单位干部职工、辖区的居民群众,还有辖区内各二级单位的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只有依靠群众的广泛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完善社区管理与服务的需要

随着油田体制改革的推进,居民对社区管理、居住环境、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层次、多样化。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二)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维护和谐稳定的需要

社区是社情民意的交汇点,是社会矛盾的“聚集地”,也是维护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只有不断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推行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汇聚正面能量,才能有效地化解社区内的各种矛盾,筑成维护社区稳定的坚固防线。

(三)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要求

只有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开展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卫生和社区环境治理等工作,才能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方便群众生活,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切实的提高和改善。

三、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立足和谐,注重防范,打造平安家园

强化安全生产。开展“学手册、抓规范、促创建”安全主题活动,创建基层生产作业现场示范点和安全文化建设示范点,确保了老区改造、日常生产等各方面生产经营正常运行,做到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维护大局稳定。树立“大稳定”理念,建立完善辖区单位区域一体化稳控管理体系,加大从政策层面预防和化解突出问题的工作力度,深化无创建,努力建设更加平安稳定的“大后方”。

(二)创新服务,求实求优,打造亲情家园

优化居住环境。以打造油田老旧小区改造标杆工程、样板工程为目标,集中力量,优化方案,强化监督,高标准全面铺开老旧小区综合治理改造工作,切实建好民心工程。

增强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好“一门式”服务、“一卡制”缴费、“一号通”求助平台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释放共享共建效应。大力推进“员工健康快乐生活双提升”建设,组织职工健康体检,开展系列文体活动,做实“走基层、访万家”等各项慰问活动。

(三)优选载体,弘扬正气,打造文明家园

深化文明创建。以油田创建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为契机,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努力打造平安幸福、真情服务、环境优美、健康快乐、文明和谐的“五型社区”。深入开展“四创一争”、“讲文明、树新风”、道德讲堂、全员敬业行动、居民文明素质提升等活动,深化家风建设,建设文明和谐社区。

叫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宋丽萍品牌示范带动作用,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志愿服务活动日趋规范化。深入开展“志愿者助残”、“文化义演”、“邻里守望”等活动,爱心服务蔚然成风。

四、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和设想

(一)进一步增强精神文明建设活力

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广泛开展座谈讨论、理论研讨、论文等活动,不断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认识,积极采纳职工群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使创建活动与职工群众靠得更近、贴得更紧。

(二)进一步拓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域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例3

从2003年开始,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五次召开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以会促创,典型示范,充分调动了各地比学赶超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从这次会议开始,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更名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作出的决定,目的是为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集中研究部署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好地推动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两大成果,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我们党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要求从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来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多次郑重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复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十多年来,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党的中央全会两次就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决议,中央领导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年来,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发展越繁荣,精神文明建设越重要;改革开放越深入,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越艰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然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抓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要协调发展。这既是两个文明相互联系的规律体现,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近些年来,我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从2002年开始,经济增长速度连续8年在全国领先。全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事求是地讲,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相比,还差一些,离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需要,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从总体上看,我区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都比较滞后,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和服务还满足不了群众丰富多样的文化需求。农村牧区的情况更差一些,农牧民文化生活仍很贫乏,基本文化权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一些不健康、不文明、不科学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仍然存在。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必然带来精神文明的提高。如果我们不重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经济社会中不协调、不和谐的矛盾会更加突出,最终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也走不远。这些年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现在我们有能力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我们要从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出发,进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力度,更好地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实践给我们提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富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我们需要研究和面对的问题很多。与过去相比,人民群众的思想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丰富多样,社会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渗透,思想文化建设面临复杂的形势。如何在多样化的环境中弘扬主旋律,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与传统媒体发挥主导作用的时期相比,现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青少年,新兴媒体对他们的影响更大。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如何运用好新兴媒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社会生活的丰富和社会群体的分化,使这种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差异化的文化需求,是我们面临的现实课题。这样的课题还有很多,我们必须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切实回答好这些问题,扎实有效地做好新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二、努力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明确的,中央文明委每年都要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对我们各级党委、政府来讲,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是抓落实,关键是要见到实效。精神文明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抓实了并不容易。要结合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把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我们的工作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也不能只有软的要求,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落实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硬措施上。要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实。从我区的实际出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特别重视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条主线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真正有生命力的意识形态,是进入人民生活、为人民所实践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内容,来源于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最终也要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我们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在全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党员干部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头学习实践,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先锋模范。要推进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普及工作,下大力推动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牧区,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要求通俗化、大众化,使之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尤其要抓好青少年和大学生的学习教育,推动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强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把新闻媒体推广主流价值观念主渠道的作用发挥出来,各类宣传报道都要符合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要适应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新趋势,努力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搭建传播核心价值体系的新平台。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要重视先进典型的发现和宣传工作,在树立先进典型的过程中,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二)抓好公民素质的提升,把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落实到具体人的身上。精神文明建设最终要落实到人上,也只有落实到具体人的身上,才真正落到了实处。公民素质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可以从公民素质教育入手,把提高公民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实施,着力在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上下功夫。我区地域广大,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受教育程度相差很大,有的地方还过着比较传统的农牧生活,提高公民素质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要结合实际,加强教育,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公民素质的提升见到实效。

要大力提高公民的受教育水平。公民素质的提升首先建立在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上。我区的人口相对较少,要在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重点普及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力争使我区公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尽快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要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远程教育,加强重点就业人群的职业技能培训,从多方面提高我区各类人群的受教育水平。要全面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大力普及文明礼仪基本知识,在全社会形成讲礼貌、重礼仪的氛围;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在全区破除封建迷信、弘扬科学精神;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加强普法宣传,不断增强公民遵纪守法的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公民培养塑造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要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公民素质的提升最终要落实到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行为随处可见,一些偏远地区生活方式比较落后,一些先富起来的人文明素质并没有相应地提升,必须逐步改变这种状况。要把文明习惯的养成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在城镇,可以从文明驾车、文明乘车、文明排队、文明观演、文明装修、文明娱乐、文明游园、文明停放等具体行为抓起;在农村牧区,要重点开展好移风易俗、村容村貌整治、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等实践活动。要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引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抓住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个载体,在全社会倡导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群众性。要采取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扩大活动的覆盖面,让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目标在于树立文明风气。要采取措施,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推动全社会讲文明、树新风,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使和谐文化、文明风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抓住群众性,着眼树立文明新风,运用好创建的手段,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要设计并抓好创建活动的载体。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使广大群众参与进来,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要结合实际,把创建活动具体化。比如,围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可以在少数民族群众和汉族群众中开展结对互助活动;围绕移风易俗,可以从以改房、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具体问题抓起。志愿服务活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要继续抓好,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通过创建活动解决实际问题。把创建活动同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改变一些创建活动上热下冷、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取得人民群众对活动的拥护和支持。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找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其他工作、与社会关注问题的结合点,形成调动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抓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局面。各种城乡共建、结对共建、军民共建、警民共建活动,要继续深化。同时要积极探索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群体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途径、新方法,探索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的文明创建新载体,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渗透到各个方面,覆盖到各种人群,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人民群众的生活离不开文化,精神文明创建更是要紧紧抓住文化这个载体,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发挥好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实实在在的,文化建设也要落到实处。要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生产,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办实事、办好事。

要大力发展社会文化事业。我区的文化基础设施比较缺乏,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大投入力度,使我区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完善。要建立社会事业发展投入保障机制,全区财政性社会文化事业经费支出要尽快达到国家要求标准,并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要加大对农村牧区社会文化事业的倾斜,实施好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着力解决好农村牧区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不足的问题。要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善于挖掘和利用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征的文化资源,精心打造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品牌,寓教于乐、以文化人。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要创造和提供更多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制定完善民族文化大区建设规划,继续落实好“九个一批”任务,鼓励各类艺术院团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产品,推出更多具有时代特征和内蒙古特色的文艺精品。要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继续搞好卫生、科技、文化、法律等下乡进社区活动,鼓励各类专业文艺团体面向基层拓展演出市场,利用好各类传播媒介和阵地,为群众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区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内蒙古人民能歌善舞,草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在加强文化建设中要重视抓好民族文化建设,巩固民族大团结局面,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好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要加强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要加强文化交流,吸收优秀文明成果的营养,发扬光大内蒙古优秀的民族文化。

三、切实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加强领导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十分重要,抓好这项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能否把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是对各级党政领导水平和能力的重要考验。各级一定要加强领导,精心谋划组织,注重抓好落实,不断提高我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各级领导抓经济建设的能力水平和工作积极性都是很高的,抓精神文明建设也要努力达到这样的能力水平和工作积极性。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高度,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把握大局,积极解决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分管领导要负起领导责任,解决好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要加强规划,像抓经济规划一样抓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抓住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有利时机,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一个一个具体活动中,落实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扎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

要大力创新,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精神文明建设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最应该体现创造性;精神文明建设只有赢得群众才能发挥作用,必须增强吸引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互适应、渗透,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新途径新办法,大胆采用新手段新形式。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在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上做文章。要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好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尊重群众的创造,维护群众的权益,注重人文关怀,使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成为人民群众自觉参与的过程,让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唱主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立足长远,因地制宜,办实事、办好事,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要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相互促进,把解决具体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实实在在、具体可行的工作。

要明确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精神文明建设涉及面广,贯穿经济社会全部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都担负着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要加强统筹协调,调动各个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工作的强大合力。要切实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主管部门的责任,党委宣传部门、文明办要发挥好协调各方、整合资源、推动工作的职责。各级各部门在研究部署年度工作和阶段性工作中,都尽可能加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要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督促检查、成效测评、表彰评比机制,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奖惩力度。会后,自治区文明委要牵头制定我区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对全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具体安排。今后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要重点检查自治区规划或意见的落实情况,观摩各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交流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经验,促进各地更加务实、更富于创造性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同志们,新形势下加强我区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为实现富民强区目标而不懈努力!

昨天上午,春华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赤峰市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深入推进我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总体要求。讲话紧密结合自治区实际,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近年来,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并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区上下在全力保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同时,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新成效,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进展,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取得新成果,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突破,形成了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这其中,赤峰市通过以创促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崭新局面。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区正处于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新的形势和任务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的着眼点放在推进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放在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上,放在提高整个社会文明程度上,全面提升我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下面,围绕这些方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进科学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从服务于全区工作大局,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一系列冲击,使我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方式粗放等深层次矛盾充分显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紧迫性凸显。加快推进经济步入科学发展轨道,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也必将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深刻影响。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先导作用,着力把认识成果和精神动力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做到“三个创新”:一是创新科学发展理念。在清醒认识我区欠发达区情的基础上,要因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一切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标准,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重大问题,积极探索符合发展规律、符合我区实际、符合群众意愿的发展思路和举措。二是创新体制机制。要完善考核体系、调整评价标准,加快形成引导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规范和政策体系,把抓发展的着力点从单纯追求速度转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上来,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效益增加、民生改善的基础上。三是创新工作方式。倡导求真务实、尊重规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着力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求实效,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推进科学发展必须以统筹兼顾的理念指导和推动工作。要着眼大局,兼顾各方,推动经济社会、城乡、区域等协调发展。这其中,统筹城乡发展是重点、也是难点。目前,城乡之间的差距,既表现在经济发展上,也表现在社会事业、精神文化、生产生活条件上。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坚持“两手抓”,全面推进农村牧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近些年,各地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鄂尔多斯市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布局调整、转移人口、产业建设、改革创新等手段,推动了城乡统筹步伐。特别是在转移农村牧区人口上实施的“四个一”工程,为转移进城的农牧民提供一套住房、找到一份工作、落实一份社保、发放一份补贴,解除了进城农牧民的后顾之忧,激活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全局。准格尔旗在科学确定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推动“大集中、小集聚”,建设新农村新牧区,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鄂尔多斯市的经验,但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借鉴先进经验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解决最现实的问题着手,探寻符合本地发展的路子。同时,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一定要坚持科学规划,在优化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基础上,从接受城市辐射、实现功能对接、便利生产生活等因素出发,对基础设施、村容村貌进行科学规划,做到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到位。

二、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为和谐内蒙古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当前,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趋明显,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各种深层次矛盾愈发凸显。在这样的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要立足于为和谐内蒙古建设打牢共同思想基础、营造舆论环境、提供精神动力,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文化建设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并非只有物质文明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推动文化发展,欠发达地区也可以通过塑造文化品牌和提升文化品位,反过来拉动经济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享有文化权益、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的需求,认真做好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第二个五年规划,切实发挥指导作用,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法规制度和文化产业政策,建立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和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创新与继承相结合,人才队伍建设与群众广泛参与相结合,大力实施精品战略,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正确导向,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于民族文化建设的始终,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突出民族特点、区域特色和时代特征,不断丰富和提升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涵。注重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的文化协调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要抓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和农村牧区延伸。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而公共服务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基础。要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发挥好公共服务在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普及科技知识,培养科技人才,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坚持育人为本,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建设人才,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引导就业观念,完善就业政策,创造就业机会,使每个人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做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工作,扩大城乡覆盖网络,提高社会人口健康素质。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提升社会救助能力,逐步提高低保标准,缩小城乡差距。高度重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问题,理顺收入分配秩序,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无法保障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今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专项行动,目的就是要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整体工作已进入“事要解决”的攻坚阶段。近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对需要自治区层面重点解决的8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各盟市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讲政治、解民忧、促稳定的高度,加快解决排查出的矛盾和问题。同时,要完善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解决老问题,预防新矛盾,真正把各种矛盾和问题消除在源头、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坚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在提升城乡文明程度上实现新的突破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要紧密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宣传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把加强常态管理与健全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拓展创建领域,丰富创建内涵,创新创建形式,注重创建效果。

着力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树立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并自觉地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引导不同社会群体和各个阶层的人们团结向上、共同前进。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围绕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切实推进各种实践活动。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抓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树立明确的价值导向。

扎实推进城市精神文明的创建,注重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要把精神文明创建与城市建设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文化内涵寓于城市规划建设之中,塑造高品位的城市文化。通过建筑风格、艺术雕塑、色彩控制等突出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体现历史文化魅力;通过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加强历史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搞好文博会展等活动,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精髓;通过积极探索和运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提升群众参与程度,提高市民现代文明素质。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例4

1 立足社区文化细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社区是现代城市的组成细胞,社区文化建设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落脚点。社区文化可能影响着社区中每一位居民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等。因此,我们要在社区中营造一个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在社区内应经常开展群众性的公德教育活动,提高社区内居民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和社区成员道德水平,进而推动和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从目前一些社区的道德状况来看,教育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即使是最简单的公德规范,有些人也不能遵守。例如,在社区环境的保护上,硬环境上不讲卫生、毁坏绿化、破坏公物屡屡发生。软环境上语言垃圾、邻里纠纷时有所闻。如果这种道德状况不改善,社区内又怎能形成良好的风气呢?当然,我们不仅要制定规范,进行教育,同时还需要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使那些不道德的行为无机可乘,失去生存土壤。要扭转这种局面,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需要从多方面做工作,发挥社区文化在社会沟通、心理凝聚、价值导向、文化感染、行为规范等功能作用。但其中最关键的是要从提高人们的公共道德水平入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用先进文化占领社区阵地,进一步搞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质,人们就会自觉地遵纪守法,也就有利于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要以社区文化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体现道德教育的内容。

2 依托群众文化事业,深化公民道德建设

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文化进步的基础,而群众文化活动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要增加文化设施的投入,给群众文化活动创造环境,提供硬件设施;要保证社区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最重要的是以街道文化站为龙头,抓好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本街道辖区社区文化活动,把扶持社区文化活动室与创建社区文明大院结合起来。其次,培养群众文化专、兼职干部队伍。群众文化要想发展,必须有一大批责任心强和专业技术高的专、兼职文化工作队伍。要把群文工作干部队伍的建设与群众文化的基础建设结合起来,抓好群众文化的软件建设,使其在社区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重视群众文学艺术的创作。文学艺术对公民道德建设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群众文化要始终以同志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为群文事业发展的总任务和目标,在继承文学艺术创作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上,一定要体现先进文化,反映社会风貌和群众的喜怒哀乐,贴近社会生活,紧跟时代步伐,创作出更多的既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魄,又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浓郁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以培训、展览、文艺演出及法律知识竞赛的形式,表现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要求,为广大群众提供精神食粮,鼓舞人民奋发向上和建设祖国的斗志和决心。

3 开展各种形式活动,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群众文化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唱响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积极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拼搏奉献精神和良好道德风貌,提供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精品。针对群众文化活动具有空间的广泛性和时间的闲暇性,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多样性的特点,我们要将群众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对群众审美观念的引导,通过组织读书演讲、文艺演出、艺术展览等活动,不断培养群众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吸引群众积极参加节日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活动和各种文体活动,陶冶情性,娱乐身心,强健体魄。在举办观赏、阅读、健身等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防止不健康的、消极文化的侵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 问题日益突出。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间交往日益频繁,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出现的不文明举止所带来的社会不良影响,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忧虑。人们呼唤道德,迫切要求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切实做好群众文化的基础工作,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逐步实现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目标,开创公民道德建

设崭新的局面。

4 发挥文化社会功能,推动公民道德建设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群众文化所产生的作用,被称为社会功能。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归纳起来,主要有:精神调剂作用、宣传教育作用、普及知识作用、团结凝聚作用。鉴于群众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同属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二者之间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互为促进。因此,积极发挥好这四个作用,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影响众思想的重要方式方法;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视野、知识视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团结就是力量;有利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进程。

5 结语

公民道德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个实践主体,只有建设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文化,才有可能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我们的文化来自大众、服务大众、与大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就感染性而言,这是最自然、最生动的文化。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增强先进文化的辐射力、渗透力,把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识变成社会性的文化理念,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群体性的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当以群众文化活动反映精神文明、道德风尚时,应不断地为之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地创新,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用饱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的先进文化,引导人民群众自娱和娱人,自育和育人;用时代的、新颖的、进步的、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活动形式,吸引人民群众的参与。■

参考文献

[1]梁伟玲.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J].社会科学家,2008(7)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例5

刚才,会议隆重表彰了我市**—**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一下,还将颁发**-**年度各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责任书,最后,徐谦书记还将做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年以来,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实现了新的提升和发展,形成了新的特色和亮点,获得了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全国公益明星城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

一是思想道德建设呈现新气象。重视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全市先后命名了四批51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表彰了两批百名“**市公民道德标兵”和“**市文明小公民标兵”、近百个“十佳”学习型单位和“十佳”学习型家庭,举办了三届全民读书月活动。加大市民教育力度。成立文明市民学校,制订《市民文明公约》,编印《市民道德建设》、《**市文明村民》等读本,对广大群众进行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教育。组织开展以扶贫济困为重点的道德实践活动。全市先后成立爱心捐助站91个,接受社会捐款捐物120多万元,市红十字会共接收救灾款物460多万元;捐建爱心屋30个,“希望工程”共获得捐赠430多万元,新建5所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学生3200多名,“春蕾助学”活动得到社会资助194万元,帮助2520名春蕾女童圆了求学梦;全市参加无偿献血4.8万人次,被省卫生厅授予“无偿献血进步奖”;新确定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167个,创建市级以上巾帼文明岗256个,注册青年志愿者达5000多人、巾帼志愿者3300多人。市里先后12次表彰了见义勇为先进群体27个83人,先进分子(勇士)182人。重点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举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专题片评选展播,开展建设“绿色网吧”等活动,积极探索构建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道德教育网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服务发展取得新成效。坚持把改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服务创业竞赛作为机关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通过机关效能建设,开展创业竞赛活动,推动机关文明创建迈上新台阶。把“打造诚信行业,服务闽北发展”作为“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竞赛活动的主要内容,按照“窗口就是环境,服务重在落实”的要求,加强行业的规范化建设,深化文明行业创建工作。围绕“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的发展战略,广泛征求驻延企业对**投资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引导36个行业在文明行业创建中积极有效地服务企业,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软环境,各行业制定服务企业的具体措施达90多条,进一步凝聚了各方力量,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努力为闽北经济发展服务。

三是农村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以“互动联动、共建带创”活动为载体,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发动各级文明单位与国道沿线重点村以及市委确定的下派村支书挂点村,开展共建带创活动。**年以来,全市共有1244个文明单位与568个行政村结对共建,投入资金543万元,帮助农村建立各类宣传文化阵地1024个。以破解农村文化“四难”为主题,在全市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提升乡风文明程度。注重总结推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先后推广邵武市的“文化中心户”、延平区的“三堂改书堂”、顺昌县的“立四榜、树样板”和在互动联动中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的做法,以及武夷山市的“一分钱读书社”,松溪县的“道德堂”建设等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三堂改书堂”的经验做法在**年召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四是城市建设管理跃上新台阶。坚持依法管理、规范管理、长效管理,制定了《**市城市市容卫生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城市管理规章,初步实现从突击型管理向常态化管理转变。实施“畅通工程”,新建、扩建各类停车场所47个,升级改造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市区显见性违章明显减少,主干道达到一级管理水平。实施食品准入制,实行净菜、半净菜上市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实现市场管理方式由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向市场业主日常管理为主转变。加强建筑工地管理,推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开展“扫黄打非”和“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通过各项整治活动,市容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改观,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五是创建工作迈出新步伐。从规范管理入手,落实服务项目,加强指导督促,推动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以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为重点,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宗旨,凝聚各方力量,共同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园;文明村镇创建以整治村镇卫生、建设文化活动阵地为重点,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满足农民求知求富求乐的需求;文明行业创建以“共铸诚信”为重点,规范行业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一条街等活动,推动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坚持项目带动,开展精神文明办实事活动。三年来,共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72项,举办了四届公益文化项目推介活动,推出公益文化项目1422项,签约项目720项,合作资金达4800多万元。扎实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建立文明单位动态记分管理制度,改变了以往文明单位创建重命名表彰、轻日常创建管理的现象。三年来,我市有6个单位,4个乡镇受到中央文明委的表彰,三市一区(**市、邵武市、武夷山市、延平区),133个单位,25个村镇,26所学校,9个社区,7个军民共建对子受到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表彰。

回顾和总结我市三年来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精神文明建设要取得成效,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个中心和服务建设和谐**这个大局;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必须坚持“三贴近”,立足实际,示范带动,培育典型,不断增强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各方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这些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贯彻始终。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得还不平衡;创建活动在主动服务发展大局方面还不够到位,在贴近实际、不断增强实效方面有待于深入探索;城市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长效管理措施有待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有待增强,文明素质的养成差距还比较大。这些薄弱环节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舞台,也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必然要求;是为实现我市“十一五”奋斗目标、构建和谐**提供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动力的现实需要;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做好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坚持科学发展、营造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绿色腹地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和主要内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市“十一五”发展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以迎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为主线,抓重点、攻难点、求突破,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闽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条件和社会氛围。

根据这一总体要求,我们要突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党的**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我们一定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将其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作为各级党校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不断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紧密结合实际,寓于各项具体工作,虚实结合,在有针对性解决问题上着力,在凝心聚力,促进和谐上着力,在推动发展,为民惠民上着力。

2、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一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在践行,贵在坚持。要引导人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各级党政机关要组织开展“创文明机关、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为全社会做出表率;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各级各类学校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渗透在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开展爱国爱乡爱校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各窗口行业要以“创文明行业、建和谐海西”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共铸诚信”、“百城万店无假贷”、“重合同、守信用”、“诚信一条街”活动,在广大员工中开展诚实守信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诚信为本、以德兴业的现代职业操守,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城市社区要开展创建文明社区、节约型社区、学习型社区、无毒社区、“六进社区”、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拓展慈善爱心超市的覆盖面,引导居民在日常社会生活、社会交往中,互谅互让、真诚相待、热情相助,促进社区融洽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城区要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如丧葬送行车队、鼓乐等应有效管理,提升市民公共道德意识。农村要开展移风易俗、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勤劳致富、和谐生活。各级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根据自身的工作对象和特点,围绕“知荣辱树新风”主题,开展特色鲜明、形式活泼的道德实践活动,共同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积极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与社会主义市经济相适应的发展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和法制意识。要把服务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互动联动、共建带创。坚持以工促农,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将城市资源导入农村,切实为农民做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实事好事。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掌握政策,了解信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主创业的本领和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工作、法制信息、法制文艺、法律服务“四进农家”活动,提高农村干部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的能力,有效引导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要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各地农村要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重点,深化“整治村镇卫生,优化人居环境”活动,扎实推进创建文明户、信用户、文明村镇等活动,倡导文明风尚,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合力。

4、服务突破工业发展战略,推动闽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强化工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支撑作用,是闽北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努力为“一点一线一重心”的发展、为做强做大工业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服务。各级机关要通过效能建设、创业竞赛活动,增强服务发展、服务大局的意识,努力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在精神文明的提升中推动经济发展。特别是市本级,这几年的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县(市),在新一轮创建过程中,市直各单位要自加压力,勇于争先,积极投身创业竞赛活动,吸引更多的项目落地闽北经济开发区、江南工业园区和大横绿色园区,用发展的实绩来检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窗口行业要以持续竞赛活动为抓手,进一步规范优质服务,提高队伍素质,引导广大员工践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行业道德风尚,为**发展助力。社区单位要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构建温馨家园,优化人居环境,吸引更多的客商到**投资兴业。

5、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是现阶段精神文明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大力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要把和谐理念寓于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单位、和谐学校、和谐家庭创建等群众性创建活动,突出思想教育内容,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的形成。要积极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渴望和需求,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加快文化强市步伐,促进文化振兴,引导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要、倡导社会和谐的优秀文化产品。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繁荣社会文化事业,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服务方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这次评选表彰活动,是对过去几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检查,也是继续前进的新起点。我们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按照省委“四个重在”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注重工作有效性,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要持续完善机制,保障工作落实。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坚持一以贯之,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纳入到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目标管理考核之中,推进思路的持续、举措的持续、氛围的持续,克服时冷时热、时紧时松、时断时续的现象。要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责任、监督、约束、激励等机制,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不断增加投入,认真落实中央有关文化经济的政策,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保证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增加,同时,要积极探索多渠道投资、多元化投入的有效机制和途径,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保障体系。对先进的表彰有利于激励进取,有利于推动工作。但先进总是动态的,也是相对而言的。表彰本身不应成为工作的目的。表彰的目的是为了今后的工作提升。因此希望受表彰单位要戒骄戒躁,继续奋发进取。同时我们也要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激发部门单位、社会成员更自觉、更主动、更有效地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持续推进的良好态势。

二要持续创新发展,提升工作水平。精神文明建设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破解难题、增强活力、提升水平。长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我们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并形成了具有闽北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对实践证明可行、社会广泛认同、群众普遍接受的措施和办法,应继续坚持并不断充实内容、丰富内涵、加以推广。要坚持“三贴近”,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敏锐把握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工作对象的新特点、人民群众的新需求,使我们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更符合客观规律,不断体现时代要求。要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掌握和运用人民群众欢迎的新手段和喜闻乐见的新形式,不断开辟新领域,进一步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从看似些小的事情做起,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生活、生产的问题入手。化虚为实,重在累积。每个城市,每个乡村,每个单位,每个企业,都有自己要解决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怎样有效地加以破解,这是对我们工作部门和领导的实实在在的要求。也正是工作切入点。

三要持续形成合力,巩固发展态势。精神文明建设涵盖广、任务重、战线长,需要全社会共同作为、合力推进。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突出全民参与和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协作配合,形成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门和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工作更加主动,协调更加有力,服务更加到位。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的建设,做好教育、管理和培养,努力在解决突出问题、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工作进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例6

刚才,会议隆重表彰了我市20*—20*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一下,还将颁发20*-20*年度各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责任书,最后,徐谦书记还将做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年以来,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实现了新的提升和发展,形成了新的特色和亮点,获得了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全国公益明星城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

一是思想道德建设呈现新气象。重视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全市先后命名了四批51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表彰了两批百名“*市公民道德标兵”和“*市文明小公民标兵”、近百个“十佳”学习型单位和“十佳”学习型家庭,举办了三届全民读书月活动。加大市民教育力度。成立文明市民学校,制订《市民文明公约》,编印《市民道德建设》、《*市文明村民》等读本,对广大群众进行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教育。组织开展以扶贫济困为重点的道德实践活动。全市先后成立爱心捐助站91个,接受社会捐款捐物120多万元,市红十字会共接收救灾款物460多万元;捐建爱心屋30个,“希望工程”共获得捐赠430多万元,新建5所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学生3200多名,“春蕾助学”活动得到社会资助194万元,帮助2520名春蕾女童圆了求学梦;全市参加无偿献血4.8万人次,被省卫生厅授予“无偿献血进步奖”;新确定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167个,创建市级以上巾帼文明岗256个,注册青年志愿者达5000多人、巾帼志愿者3300多人。市里先后12次表彰了见义勇为先进群体27个83人,先进分子(勇士)182人。重点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举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专题片评选展播,开展建设“绿色网吧”等活动,积极探索构建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道德教育网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服务发展取得新成效。坚持把改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服务创业竞赛作为机关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通过机关效能建设,开展创业竞赛活动,推动机关文明创建迈上新台阶。把“打造诚信行业,服务闽北发展”作为“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竞赛活动的主要内容,按照“窗口就是环境,服务重在落实”的要求,加强行业的规范化建设,深化文明行业创建工作。围绕“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的发展战略,广泛征求驻延企业对*投资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引导36个行业在文明行业创建中积极有效地服务企业,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软环境,各行业制定服务企业的具体措施达90多条,进一步凝聚了各方力量,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努力为闽北经济发展服务。

三是农村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以“互动联动、共建带创”活动为载体,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发动各级文明单位与国道沿线重点村以及市委确定的下派村支书挂点村,开展共建带创活动。20*年以来,全市共有1244个文明单位与568个行政村结对共建,投入资金543万元,帮助农村建立各类宣传文化阵地1024个。以破解农村文化“四难”为主题,在全市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提升乡风文明程度。注重总结推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先后推广邵武市的“文化中心户”、延平区的“三堂改书堂”、顺昌县的“立四榜、树样板”和在互动联动中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的做法,以及武夷山市的“一分钱读书社”,松溪县的“道德堂”建设等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三堂改书堂”的经验做法在20*年召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四是城市建设管理跃上新台阶。坚持依法管理、规范管理、长效管理,制定了《*市城市市容卫生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城市管理规章,初步实现从突击型管理向常态化管理转变。实施“畅通工程”,新建、扩建各类停车场所47个,升级改造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市区显见性违章明显减少,主干道达到一级管理水平。实施食品准入制,实行净菜、半净菜上市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实现市场管理方式由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向市场业主日常管理为主转变。加强建筑工地管理,推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开展“扫黄打非”和“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通过各项整治活动,市容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改观,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五是创建工作迈出新步伐。从规范管理入手,落实服务项目,加强指导督促,推动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以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为重点,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宗旨,凝聚各方力量,共同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园;文明村镇创建以整治村镇卫生、建设文化活动阵地为重点,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满足农民求知求富求乐的需求;文明行业创建以“共铸诚信”为重点,规范行业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一条街等活动,推动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坚持项目带动,开展精神文明办实事活动。三年来,共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72项,举办了四届公益文化项目推介活动,推出公益文化项目1422项,签约项目720项,合作资金达4800多万元。扎实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建立文明单位动态记分管理制度,改变了以往文明单位创建重命名表彰、轻日常创建管理的现象。三年来,我市有6个单位,4个乡镇受到中央文明委的表彰,三市一区(*市、邵武市、武夷山市、延平区),133个单位,25个村镇,26所学校,9个社区,7个军民共建对子受到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表彰。

回顾和总结我市三年来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精神文明建设要取得成效,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个中心和服务建设和谐*这个大局;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必须坚持“三贴近”,立足实际,示范带动,培育典型,不断增强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各方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这些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贯彻始终。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得还不平衡;创建活动在主动服务发展大局方面还不够到位,在贴近实际、不断增强实效方面有待于深入探索;城市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长效管理措施有待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有待增强,文明素质的养成差距还比较大。这些薄弱环节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舞台,也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必然要求;是为实现我市“*”奋斗目标、构建和谐*提供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动力的现实需要;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做好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坚持科学发展、营造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绿色腹地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和主要内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市“*”发展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以迎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为主线,抓重点、攻难点、求突破,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闽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条件和社会氛围。

根据这一总体要求,我们要突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我们一定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将其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作为各级党校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不断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紧密结合实际,寓于各项具体工作,虚实结合,在有针对性解决问题上着力,在凝心聚力,促进和谐上着力,在推动发展,为民惠民上着力。

2、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一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在践行,贵在坚持。要引导人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各级党政机关要组织开展“创文明机关、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为全社会做出表率;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各级各类学校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渗透在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开展爱国爱乡爱校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各窗口行业要以“创文明行业、建和谐海西”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共铸诚信”、“百城万店无假贷”、“重合同、守信用”、“诚信一条街”活动,在广大员工中开展诚实守信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诚信为本、以德兴业的现代职业操守,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城市社区要开展创建文明社区、节约型社区、学习型社区、无毒社区、“六进社区”、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拓展慈善爱心超市的覆盖面,引导居民在日常社会生活、社会交往中,互谅互让、真诚相待、热情相助,促进社区融洽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城区要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如丧葬送行车队、鼓乐等应有效管理,提升市民公共道德意识。农村要开展移风易俗、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勤劳致富、和谐生活。各级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根据自身的工作对象和特点,围绕“知荣辱树新风”主题,开展特色鲜明、形式活泼的道德实践活动,共同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积极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与社会主义市经济相适应的发展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和法制意识。要把服务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互动联动、共建带创。坚持以工促农,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将城市资源导入农村,切实为农民做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实事好事。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掌握政策,了解信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主创业的本领和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工作、法制信息、法制文艺、法律服务“四进农家”活动,提高农村干部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的能力,有效引导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要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各地农村要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重点,深化“整治村镇卫生,优化人居环境”活动,扎实推进创建文明户、信用户、文明村镇等活动,倡导文明风尚,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合力。

4、服务突破工业发展战略,推动闽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强化工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支撑作用,是闽北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努力为“一点一线一重心”的发展、为做强做大工业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服务。各级机关要通过效能建设、创业竞赛活动,增强服务发展、服务大局的意识,努力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在精神文明的提升中推动经济发展。特别是市本级,这几年的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县(市),在新一轮创建过程中,市直各单位要自加压力,勇于争先,积极投身创业竞赛活动,吸引更多的项目落地闽北经济开发区、江南工业园区和大横绿色园区,用发展的实绩来检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窗口行业要以持续竞赛活动为抓手,进一步规范优质服务,提高队伍素质,引导广大员工践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行业道德风尚,为*发展助力。社区单位要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构建温馨家园,优化人居环境,吸引更多的客商到*投资兴业。

5、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是现阶段精神文明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大力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要把和谐理念寓于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单位、和谐学校、和谐家庭创建等群众性创建活动,突出思想教育内容,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的形成。要积极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渴望和需求,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加快文化强市步伐,促进文化振兴,引导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要、倡导社会和谐的优秀文化产品。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繁荣社会文化事业,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服务方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这次评选表彰活动,是对过去几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检查,也是继续前进的新起点。我们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按照省委“四个重在”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注重工作有效性,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要持续完善机制,保障工作落实。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坚持一以贯之,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纳入到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目标管理考核之中,推进思路的持续、举措的持续、氛围的持续,克服时冷时热、时紧时松、时断时续的现象。要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责任、监督、约束、激励等机制,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不断增加投入,认真落实中央有关文化经济的政策,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保证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增加,同时,要积极探索多渠道投资、多元化投入的有效机制和途径,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保障体系。对先进的表彰有利于激励进取,有利于推动工作。但先进总是动态的,也是相对而言的。表彰本身不应成为工作的目的。表彰的目的是为了今后的工作提升。因此希望受表彰单位要戒骄戒躁,继续奋发进取。同时我们也要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激发部门单位、社会成员更自觉、更主动、更有效地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持续推进的良好态势。

二要持续创新发展,提升工作水平。精神文明建设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破解难题、增强活力、提升水平。长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我们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并形成了具有闽北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对实践证明可行、社会广泛认同、群众普遍接受的措施和办法,应继续坚持并不断充实内容、丰富内涵、加以推广。要坚持“三贴近”,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敏锐把握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工作对象的新特点、人民群众的新需求,使我们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更符合客观规律,不断体现时代要求。要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掌握和运用人民群众欢迎的新手段和喜闻乐见的新形式,不断开辟新领域,进一步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从看似些小的事情做起,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生活、生产的问题入手。化虚为实,重在累积。每个城市,每个乡村,每个单位,每个企业,都有自己要解决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怎样有效地加以破解,这是对我们工作部门和领导的实实在在的要求。也正是工作切入点。

三要持续形成合力,巩固发展态势。精神文明建设涵盖广、任务重、战线长,需要全社会共同作为、合力推进。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突出全民参与和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协作配合,形成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门和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工作更加主动,协调更加有力,服务更加到位。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的建设,做好教育、管理和培养,努力在解决突出问题、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工作进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例7

今年年初学校确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目标,完善了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部门分工明确、党政工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和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行目标化管理,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发展方案,建立绩效考评长效机制。

二、加强思想教育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学校党支部始终把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当中,在引领、融入和涵养上下功夫。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利用政治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员大会、党课教育和宣传栏、网站、微信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形成网上网下同步共进的立体化宣传格局,并在学校红色长廊、教学楼道前等多处设立宣传板、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公德意识,树立文明新风。

(二)树立先进典型,开展年度教师、优秀教师评选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标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家型教师,根据《汉阳区教育局关于开展2018年汉阳区年度教师评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了本校2018年年度教师评定工作。评出了钟桃容老师为2018年学校年度教师。

根据《区委办公室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汉阳区优秀学区长、优秀校长(书记)、优秀教师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学校开展了优秀教师考核工作,汪吉老师被评为汉阳区优秀教师。

(三)有效开展了道德讲堂活动

学校不断打造精品道德讲堂,充分发挥示范道德讲堂的引领作用,形成辐射带动效应。今年进一步加强讲堂的主题设计、内容策划和形式表达,让道德讲堂蕴涵的精神力量充分释放,形成触动心灵的震撼力量,不断提高道德讲堂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今年以“孝老爱亲”、“诵读经典 做有德之人”“文化自信”“诚信”“节剑养德”“文明有礼”等为主题,按“六个流程”规范共开展了6次道德讲堂活动,以集中宣讲为主要形式,让广大教职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四)开展了精神文明建设公益宣传活动

在学校宣传栏显著位置设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国梦、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和志愿精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讲文明树新风”等宣传内容、公益宣传氛围浓厚。提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晓率,让内容真正入脑入心,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三、创建活动扎实有效

(一)开展了“文明校园”、“书香校园”、“阳光校园”活动和“文明办公室”评选活动。

为创建文明校园和学习型校园,学校开展了“三个校园”活动和文明办公室评比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娱乐以及体育健身活动,帮助全体教职工强身健体,放松身心,愉悦心情。进一步深化了读书活动,认真落实读书活动的“七个一”。一年来,教职工扩大阅读视野、丰富了阅读内容,提高了综合素养、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及全体教职工教学能力的共同提高,让校园浸润君子之风、儒雅之气,营造了良好的文明、书香校园氛围。

(二)开展了社区共建活动。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例8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251-01

社区文化是每个地区内文化形态的总称,具体表现为家庭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街道文化等。它代表着一个社区的精神状态、生活娱乐方式、道德价值取向,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增强社区文化建设意识,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首要前提

社区文化建设,是满足城市居民精神生活的有效途径。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广大市民对提高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更加强烈,他们追求多样化高品位文化活动,希望有就近方便的文化网点,要求有优美、舒适的文化环境。社区是群众工作、居住和休息的场所,也是他们文化生活的“家园”,社区文化活动贴近群众,富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社区文化网络扎根于群众,联系着社区各个方面。因此,繁荣社区文化是广大社区成员的共同愿望。

社区文化建设,也是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社区文化不仅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有吸引力的传播载体。社区文化对于营造温馨和谐的文化环境、稳定的社会秩序、密切社区内部关系、和睦邻里关系、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都有着独特的作用。

二、繁荣社区文化,应坚持三项原则

(一)因地制宜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实事求是”理论精髓的具体应用,也是指导我们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的方针。以我们和平区为例,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后,全区重组144个社区。各个社区的情况大相径庭,有的社区地理位置占优势,但硬件条件差,有的是硬件好,而所在地点不理想,还有的是硬件和处所都不好。这样一来,社区文化建设途径、群众文化活动样式和内容等,必然就要有差异。和平区坐落在沈阳市中心地带,人口密度大,文化设施建设空间有限,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各社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开创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社区文化新模式。

(二)社区合力是繁荣社区文化的主要保证

社区文化建设的动力,应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区政府、二是驻区单位、三是社区居民。这三方面的力量,应为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如果其力量能够形成一种合力,那么社区文化就会不断推进。因此,想搞好社区文化建设,就需要充分调动社区成员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建设是社区成员自主、自助、自治的动作,而社区文化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涉及到社区内团体、企业、学校以及广大居民的共同利益,所以必须发动社区成员,依靠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创造。

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实现上下左右的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要形成共齐抓共建,这是构筑社区文化工程的基础,必须做到上靠领导、下靠群众、中靠社区成员的大力支持,这是形成合力、共建社区文化的首要前提。第二要充分依靠驻社区单位的力量,借助一切有利条件,努力创造联合的氛围,促成合力的渠道,形成要我办文化到我要办文化的观念转化,其中“资源共享”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潜力,要认真发掘、充分利用、借势推动,使社区资源真正为社区文化所用。第三加强社区内不同群体和不同类型的文化之间沟通、交流,做到设施或不、人才互通、活动互触,社区文化资源得到合理有效使用,发挥其最大效能。

(三)努力塑造社区文化的个性特征

在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活动基础上,应注重突出个性、形成特色,这是促进社区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例9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2)05-0115-06

社区是城市居民聚居生活的社会单位,是生活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社区内居民之间、邻里之间由于长期聚居在一起,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或冲突,居民之间在行为上和情感上的相互排斥和对抗,仅靠社区管理人员和社区政策制度的刚性管理是很难奏效的,社区文化和人文关怀等柔性管理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要保持社区内良好的社会风尚和有序管理,维系邻里之间友好相处、团结和睦、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的社区人际关系,培育和发扬宽容精神,形成一种彼此宽容、相互包容的社区文化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社区文化与和谐社区建设

文化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生命物的根本性标志,是人作为社会动物的本质体现,是人的类本质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人类文化发展史就是人的类本质的发展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就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所在。社区文化是在特定的居民聚居地范围内,人们所创造、孕育、形成的人文环境、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总和,是特定社会区域当中人们各方面的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它既包括这一区域内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包括该区域内社会成员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生活习俗、审美方式、娱乐时尚等。社区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基础,发展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客观需要。“社区文化成了社会文化发展的最直接的和最具体的表现形式,社区文化的发展是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实现途径,因而,社区文化成了社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社区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文明水平、一个民族文化教育素质高低和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社区文化建设,对于向城市社区居民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改善社区内的文化环境,培养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和谐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也是城市文化的基石。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对于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社区居民的精神境界,提高整个城市的创造力、竞争力和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社区居民在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上有所冲突,在价值观念上会产生差异,因而引起居民之间在行为认同上的不一致或冲突,甚至导致居民之间在行为选择上和情感表现上的相互排斥和对抗,造成社区居民之间的隔阂与矛盾,给社区的和谐生活带来直接的威胁,也直接影响着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消除社区居民之间各类矛盾与摩擦,实现和保持社区的和谐与稳定,引领社区关系协调发展,促进和谐社区建设。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沟通社区管理者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的情感联系,缓解或消除各种矛盾和不和谐因素,形成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把居民和社区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到社区经济、管理和发展上来,实现区域的整体和谐发展。”这就要让社区居民之间彼此宽容、相互理解,从而使社会矛盾纠纷能够得到顺利及时解决、社区邻里关系日趋友好和睦、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受不断提升。

二、宽容的属性和宽容精神

社区和谐需要的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居民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彼此宽容、相互包容的良序状态,因此,培育居民的宽容精神和包容心态是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现实而重要的问题。到底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宽容精神呢?古今中外许多学者对它有多种理解和解释。《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对宽容作了如下界定:“宽容是指一个人虽然具有必要的权力和知识,但是对自己不赞成的行为也不进行阻止、妨碍或干涉的审慎选择。宽容是个人、机构和社会的共同属性。所谓不赞成既可以是道义上的,也可以是与道义无关的(即不喜欢)。当某一行为或习惯在道义上不被赞成时,对它的宽容则常常被认为是特别成问题的或者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宽容似乎要求承认错误的东西是对的……宽容常常是一个事关程度的问题,它要求做出正确的给不同意见留有余地的判断。”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迈克尔·沃尔泽在《论宽容》中论述了群体之间的宽容,即“那种当有争议的差异性表现为文化、宗教以及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性时的宽容”。在沃尔泽看来,这种对群体的宽容应该被理解为一种描述了某些潜在价值的态度或心境。我国学者胡适(1891-1962年)在20世纪30年表的《容忍与自由》一文中,把tolerance一词译为“容忍”。胡适认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在宗教自由史上,在思想自由史上,在政治自由史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容忍的态度是难得、最稀有的态度……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可以享受自由。但因为不容忍的态度是基于‘我的信念不会错’的心理习惯,所以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胡适认为,容忍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容忍是自由的根源,同时也是民主政治的精神。胡适还在《自由主义》一文中指出:“无论是东风压了西方,还是西风压了东风,都是不容忍,都是摧残自由。多数人若不能容忍少数人的思想信仰,少数人当然不会有思想信仰的自由,反过来说,少数人也得容忍多数人的思想信仰。”因此,宽容就是人性善的结果,它是客观的人性特质而不是主观的属性,严格地讲它是人类的符合人性善和自然规律的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宽容与自由、人权等概念是紧密相连的,一般地说自由和人权都是在宽容的指导下展开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宽容是自由和人权的前提或必要条件。

其实,在充斥着差异性和多元性的生活境域中,宽容才成为一种必需,其丰富的内涵与意义也才获得了真正而充分的展现。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生活架构内,宽容才成为维系、统摄不同利益取向的人们的价值纽带,成为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一种精神品质、一种权利文化观和权利价值观,才是确保社会各领域保持张力、促进社会和谐运行的道德基础。因此,“宽容就包含了三重意义:其一,个体与个体之间彼此的宽容。此时的宽容不再是美德意义上的私德,而是具有独立法权的个体之间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彼此权利的尊重与彼此自由的维护;其二,制度对个体的宽容,表现为社会制度对个体自由、权利的尊重与维护。这既是现代社会制度应然的职能,也是审视、判断该制度是否宽容的最终尺度;其三,政治(制度)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宽容,表现为政治不再将经济、文化精神和社会生活等诸领域视为自身的派生与简单的延伸,政治权力对它们的介入方式不再是简单的替代,而必须是规范的、合法的。”宽容是一种包容他人的自由心态,容忍与自己不同意见者或容忍与自己价值观念有差别的人和事的存在的包涵心态,文明社会的宽容原则源自平等自由的基本理念。不宽容他人实际上是要将自己的选择和意愿强加给他人,是对他人自由选择的干涉。“宽容是包容他者的个人心态,是多元共存的社会状态,是法治下的自由秩序”。在利益和价值分歧的前提下,以平等对话、和平竞争、理性审议为主要活动方式,尊重和容忍利益和价值分歧的不同主体,懂得对他人的让步和妥协;以宽容的精神和包容的心态体谅和谦让他人,化解日常生活中的权利纠纷和利益冲突,以便培养充满友善温情和人文关怀的和谐氛围;允许在同一社群里有着不同价值观念、践行不同生活方式的个人与群体和平相处;允许在不同地区、行业、职业和部门内基于共同的利益和兴趣,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和组织,以便更好地维护彼此的共同利益,追求和实现共同体目标;在政府与公民之间、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协商和妥协的调节机制和意志表达机制,以增进彼此的相互信任,培育温和的社会土壤,培养宽容的文化精神;从更高的社会层面来看,为个人自由得以生成、展开与发展以及自由选择的充分实现提供宽容的社会秩序;确保公共权力的使用和公共资源的配置以及公共权力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得到法制的约束和规范,公共权力的活动就有稳定的预期,个人的价值和行为的选择就能根据这种预期调整自己的选择方向与行为方式,以找到个体自由选择的空间,实现个体自由的价值目标;在健全的法制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多元主体的利益表达和协商机制,为个体行为方式的自由选择与宽容他人的实现,提供现实的制度基础和法制保障。以上属性才是我们理解的宽容本质和宽容精神的真正内涵。

当然,从哲学的视野看,宽容作为解决社会关系矛盾的一种方式,主要是解决事物处在量变阶段的矛盾。倡导矛盾双方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引导,相互理解,相互谦让,使矛盾双方能够在矛盾统一体中和谐共存,在双方分歧中妥协让步,各自都能得到发展。否则就不能用宽容的方式来解决了。一旦矛盾双方发展到了质变阶段就不可能是宽容精神能解决的了。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社会矛盾出现了许多新的表现形式,例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成果享受不均匀、社会资源占有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问题日益凸显,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靠大力发展生产、提高综合实力,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夯实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必须采取扩大人文关怀、贯彻宽容精神的包容式解决方式,“花大力气协调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利益关系,使社会各方面、各阶层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引导、相互理解、相互谦让,以形成和谐统一的社会局面,加强凝聚力,推进各种问题的尽早解决。”

三、宽容精神在社区建设中的文化价值

在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社区居民对社会资源和价值资源的公平合理的持有是社区和谐和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所以,从政府层面看,要求政府通过有效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和纠纷,实现对社会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这是社区和国家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从社区层面看,社区居民要认识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人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发展,社区内部居民之间、居民与政府之间存在着冲突与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居民应该理性地看待这些矛盾和冲突,换句话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还要求人们必须具备和谐社区不可或缺的政治文化特质,说透彻一点就必须培育和培养社区居民的宽容精神和谦让文化,以宽容文化的软管理来加强和推进和谐社区的硬管理。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宽容中包含着人生真谛和大智慧,没有宽容的生活就如在刀锋上行走可怕;如果美德可以选择,我首选宽容,因为宽容比其他品德更重要。宽容是人的一种修养,一种美德,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超然洒脱的态度,也是一种优秀的品德,一种人类个性的最高境界,又是感化教育他人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构建和谐社区的实践中,宽容精神的道德张力应该得到积极的体现。因为宽容的作用不仅表现为理顺人际关系、协调社会矛盾,更重要的在于它能促进多元文化的互动和不同价值观念的包容,体现民主和平等,增进人的自由选择,它与文明社会先进理念的内涵是一致的。所以,宽容精神应成为和谐社区建设中起支撑作用的社区文化内涵,应当成为现代社区文化的一种基本理念。因为,宽容精神有助于社区个体成员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每个个人行为温和,讲话和气,对他人的利益有一种设身处置的包容心态,对他人有一颗宽容慈悲的情怀,就没有处理不好的矛盾和冲突。儒家认为这是崇高修养的表现,是谦谦君子必备的品德。《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里说的和就是宽和之意,是指人的情感纯粹无私,各种欲望和情绪处于和谐平衡状态。有了这种精神素质,一个人对待世事和他人关系就会心态宽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胸宽广,淡泊名利。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处除了对社会公共原则遵守之外,还取决于社会个体自身道德品性的修养程度。在社区的现实生活中,社区关系的有序性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和前提,除了制度层面的保证之外,社区文化、居民心理、居民价值情感等文化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在一个没有宽容精神、充满猜疑敌意的氛围中生活就有如行走在刀锋上恐惧,个体对社区和社群的认同往往存在心理情感方面的隔阂和障碍,人与人之间不仅缺乏真情和友好,不仅难以实现心理的沟通和情感的接近,而且还充满着猜疑和敌意,这样就没有生活的幸福感可言。

另外,宽容精神有助于建设和谐社区,促进社会和谐。社会是无数个社区组成的,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社会和谐离不开社区的和谐,因为只有保证每个“细胞”都真正和谐了,整个社会才能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宽容精神还能促进多元文化的互动和不同价值观念的包容,真正实现社区文化和社区文明的健康发展。在一个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共存的社会里,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对话不仅是各种文明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也是不同文化和文明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相互渗透的发展方式。从社区文化与社区建设的实践看,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和内力,社区建设体现着社区的文化内涵和文明程度。社区文化内部的对话目的就是缓解文化和价值的差异和冲突,缩小不同文化居民之间的各种分歧与心灵距离,放大社区居民利益的共同点和价值观念上的同质性,以实现求同存异和谐发展。

还有更重要的是包含宽容精神的社区制度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宽容首先指的是精神上的宽怀和包容以及对异己的容纳与海涵,并且宽容总是发生在或应该发生在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或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之中,没有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就不存在宽容和包含,因此它反对封闭的、排他的信仰、偏见、偏爱、理想。社区管理和建设的制度是社区居民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文化载体和政治载体,对社区的建设与管理起着导向和约束的作用,包含宽容精神和谦让文化的社区制度是社区宽容的必要保障。具有宽容精神的社区制度无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确保社区居民之间平等的利益表达机制、处理社区居民之间利益纠纷的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的权利救济机制。从包含宽容精神的制度设计角度看,与利益协调最相关的制度形式是根本制度,这是一切制度和文化的本源。事实上,社区居民长期聚居在一定的地域之内,现实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结构是极为复杂的,现行的社区建设根本制度对于协调社会利益的冲突与合理配置权利事实上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利益表达机制就是指现代民主社会使多元、多变的利益获得充分表达的社会制度,它的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中重心在于它们之间发生联系的动态过程和程序规则。社区居民都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或利用这个规则追求自己的利益和自己所代表的利益,在实践过程中各种利益都获得了平等的尊重和各得其所的保障;因此,饱含宽容精神的利益表达机制就会适应社区建设中复杂利益关系导致的冲突和矛盾,对社区居民之间和社区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作出适当的调整,否则,没有宽容精神的利益表达机制就不可能为各种现实的利益群体提供平等的利益表达机会,无法表达利益的群体就会转而寻求其他的渠道,有可能采取政治的抑或违法的渠道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谐的法治的社区管理秩序由此将被破坏。

四、在社区文化中积极培育宽容精神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与多元的社会。开放与多元使得社会成员的行为选择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性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多元社会需要宽容,多元社会人的生活也必然呼唤宽容。在纷繁复杂的社区生活中,居民之间、居民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是难免的,如果每个个人行为温和,讲话和气,对他人的利益有一种设身处置的包容心态,对他人有一颗宽容慈悲的情怀就没有处理不好的矛盾和冲突。但宽容精神不是天生的本能,不是一种感觉经验,它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个体的一种自觉行为,因此,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教化居民养成宽容精神和谦让品格是必要的。

第一,在社区居民中深入开展唤醒宽容意识的理念教育。宽容必须以人们的人格平等和自由为基础,尊重异己的人格尊严是宽容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宽容是理性沉思的结果,带有强烈的理性选择色彩,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个体对世界的多元与差异、对人的本性以及人与群体关系的本质的自觉反思和体验”。正是因为具有这种“理性选择”的色彩,“宽容的维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的宽容意识,甚至可以说宽容与宽容意识就是一回事。而教育,则义不容辞地担任着唤醒人们宽容意识的重任”。宽容意识不仅是人们直面多元与差异性的一种基本价值态度和理性品质,实际上也是个体、社群和制度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和思维方式,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态。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与普及都离不开教育,宽容也不例外。要改变社区居民和社区文化的存在方式、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没有宣传教化作为基础是难以实现的。社区居民个体只有通过宣传教化具备宽容精神和谦让品格的文化知识,才能使得社群居民和社区文化的存在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得到改变。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化可以教授个体有关宽容的基本知识,通过培养居民个体养成宽容意识和谦让品格,继而通过社区居民个体的相互影响,发挥其智慧才能的社区文化实践活动,使得整个社区居民和社区文化充满宽容意识。

宽容意识对于个人、社区和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宽容意识还远不够,离自觉地内化为伦理规范、法律制度和行为选择理念还有很大的差距。“原则和规范只是秩序的条件和根据,而不是秩序本身。只有当伦理规范和法律制度内在精神得以有效内化,与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相耦合,才能使之由原则和规范走向理性自觉。”而教育则可以通过对人们意识所施加的教育影响,使人们觉悟到自己应当具备的存在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不再需要外在的强制性,从而达到理性自觉的境界,继而形成宽容意识。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例10

(一)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1、学习和贯彻《纲要》。一是以纪念建党85周年、长征胜利70周年和撤县设市10周年为契机,通过组织知识竞赛、主题演讲、专题报告等宣传形式,围绕“弘扬时代精神,建设经济强市”这一主题,开展培育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二是学习先进的师德典型,营造争先创优、弘扬先进的氛围。三是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充分运用“一评三考”的激励作用,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四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明确班主任工作责任制,深入研究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究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新途径,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舆论宣传。通过板报、校报、橱窗、广播、新闻媒体等宣传阵地,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如:设置文明创建宣传栏、张帖文明警示标语等。

3、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教育系统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道德氛围。各支部可组织开展“文明教职工”、“文明婆媳”、“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引导广大教职工做到:遵守职业道德,在单位做个好职工;遵守社会公德,在社会做个好公民;遵守家庭美德,在家庭做个好成员。如:以“共铸诚信、人人有责”为主题,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以“八荣八耻”荣辱观为主题,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开展好“十佳班主任”、“十佳父母”、“十佳校外辅导员”、“十佳学生”四个“十佳”的评选和宣传活动。

(二)继续探索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1、学校教育,重点在抓好德育的学科渗透上下功夫,大力抓好六项教育。即:经历教育、两课教育(思品、政治)、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德育教育、校外教育(影视教育、红色之旅、基地教育),建立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考评体系。如: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的评比活动;开展“知荣辱,树新风”道德实践活动等。

2、社会教育,重点在未成年人健康服务上下功夫,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充实社区教育队伍,创新社区活动载体,推动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如:可通过与社区联办,开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社会实践活动。

3、家庭教育,重点在家长和孩子有效沟通上下功夫,创建和发展家长学校。学校可通过经验交流会的形式,为家长与未成年人的沟通架设桥梁。&ltR>年内要组织参加市文明办召开的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会,提名表彰一批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点。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围绕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化的“四优”标准和让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继续开展“创星争优”竞赛、创建“文明窗口”和文明单位建设的“五个一”活动,不断提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的创建水平。自觉接受文明办对参赛窗口单位的明查暗访、监督考核,局党委将对“创星争优”竞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星级文明窗口”单位、“岗位明星”进行命名表彰。

2、继续以“七进社区”为载体,抓好文明社区、特色社区的创建工作。各单位要协助社区配合抓好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要以提高居民素质、生活质量和社区文明程度为目标,全面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3、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继续深化“一推双带”活动,加大共建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

(四)不断加强环境建设和文化阵地建设

认真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的通知》精神,以爱党、爱国、爱家乡为主要内容,结合重大节庆日,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科技、 体育、艺术等娱乐活动。实施绿色校园计划,加强安全教育,创建平安校园,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五)做好20__年文明单位的申报工作

今年是省、市、县三级文明单位换届评选年,各支部要认真准备,严格把握考核评比标准,建立和完善文明单位创建档案。做好新一届省、市、县三级文明单位的申报工作,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指导和验收。

三、几点要求

1、从实际出发,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做到有内容,有措施,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