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开学第一课怎么上模板(10篇)

时间:2022-05-19 22:40:20

开学第一课怎么上

开学第一课怎么上例1

读懂课外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能通过观察图画、讲述故事,使学生懂得谦让的道理,培养学生具有对人谦让的美德。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掌握字形,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让学生懂得孔融为什么拿小梨,教育学生学习孔融对人谦让的美德。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口头复述故事的能力。

教时:

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会生字的读音,理解字词意思;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谦让的道理。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向你们提出的家庭礼仪要求吗?(指名讲讲)(在家要孝敬父母,有好吃的东西要让给长辈)对,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古时候,有一个人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他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

18.孔融让梨(齐读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主要写谁?(孔融)写他的什么事?(写他让梨的事)。

指导看图,了解课文大意。

图中哪个是孔融?他家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小孔融是怎样做的?你怎么知道孔融拿的是小梨?

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正音:让(rang):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韵母。

岁(sui):读准平舌音。

拿(na):读准鼻音“n”

出示词语卡片认读新词。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课文共有五句话,四个带“。”(句号)的句子,1个带“?”(问号)的句子。全文分为两个自然段来写,第1、2句为第1自然段,第3-5句为第2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低两个格写。(认识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

讲读第1自然段:

第1小组读第1句,学生思考回答: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小主人叫什么名字?从图中哪里看出故事发生在“从前”?(图中人物的衣着是古时候的衣服,他们的头发梳妆也不同于现在,说明时间距离现在很远很远。)

课文不用“从前”,可以换个什么词?(“古时候”、“很久很久以前”)。

谁能用“从前”说一句话?

第2组朗读第2句,思考回答:

孔融那时有多大?一天他和谁干什么?

(“四岁”说明孔融那时很小,相当于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比我们现在还小两三岁。)

把两句话连起来读读。(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指导学生看挂图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讲读第2自然段

孔融和哥哥一块吃梨时,他是怎样做的,课文哪一句告诉我们?(齐读第2自然段第1句)

看图,问:“拿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做“拿”的动作。孔融拿小梨是别人要他这样做的吗?(不是,是他自愿拿的)。

这时谁看见了?他的神态怎样?(感到奇怪)。

孔融在家里是最小的,他先拿梨,可又不拿大的,却拿小的,这时候,爸爸看见了,感到很奇怪,他说了些什么?(指名读第2句)

指导朗读爸爸说的话(幻灯显示)(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老师提示:“问”:有不懂的地方向对方提出来。所以句子要用“?”(问号)。

你从图中哪里看出爸爸是在问孔融?(因为爸爸对着孔融)。

假如你是孔融,你会怎样回答?(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想法)。

(9)孔融怎样回答的?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10)孔融和哥哥一块儿吃梨,他为生么吃小梨?从他的法和说话中,

可以看出孔融是个怎样的孩子?

(11)你们现在知道课题中的“让”字是什么意思了吗?(让学生说说)。

老师归纳:“让”的意思是把好处给别人。课文是指孔融把大梨

留给其他人,自己吃小的。这是一种对人谦让的美德。

(12)把第2自然段的三句话连起来读读。

(13)指导学生看挂图背诵第2自然段。

朗读全文。

问:你们学习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懂得了什么道理?今后应怎样做?(四人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说)。

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要点:

复述课文、指导写生字。

过程:

复习:背诵课文。

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一个念旁白,一个当爸爸,一个演哥哥,一个淹孔融)

复述课文。

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要讲得生动、完整,重点

要抓住孔融和哥哥吃梨时,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自由讲、四人小组讲、指名讲、师生评议)

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让:左右结构,左边“讠”(言字旁),右边“上”,合起来就是“让”。

前:上下结构,上面“丷”(八字部),中间“一”,左下“月”,右下“刂”,合起来就是“前”。

岁:上下结构,上面“山”(山字部),下面“夕”(“多”的一半)合起来就是“岁”。

拿:上下结构,上面“人、一、口”,下面“手”(手字底),拿起来就是“拿”。

问:半包围结构,外面是“门”,里面是“口”,合起来就是“问”。

老师示范板书,学生在练习本上开字头。

用以上生字口头组词(开火车讲)。

开学第一课怎么上例2

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着力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强调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离不开有效提问。那么,怎样才能提升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有效提问应顺应儿童心理,激发阅读情趣

只有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也是如此。

教学《雾凇》一课,在上课开始时,我们不妨从研究课文题目入手,向学生发问:“雾凇是怎样形成的?”至此,我们再引领学生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知晓:“凇”与寒冷、冰冻有关;“凇”是寒冷的天气中,地面物体上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冰晶”;“凇”是白色,有形,松散可感的。接着,可以问:“你能想象雾凇是一种怎样的图画?”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严冬季节雾气遇冷凝结,变成树枝上白色的茸毛、草叶上晶莹的冰花,联系生活感知词义,引发审美情趣。然后,可以呈现十里长堤上美丽动人的雾凇图画;继而朗诵《雾凇》精彩的开头,扣读“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点题之笔,打开阅读门径。

二、有效提问应切合教学内容,引导整体感知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一定要切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要有的放矢,既要有深度,又要体现层次性,使学生在不断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教学《李时珍》一课时,找准关键处,可抓住“完善”一词,层层设疑:“完善”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为了编写“完善”的药物书,他是怎么做的?新的药物书《本草纲目》是“完善”的药物书吗?这样以“完善”为核心,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对“完善”的理解达到全面准确,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从而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

三、有效提问应突出重点、难点,探索文本内涵

有效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因此,有效提问自然要突出重难点,去探索文本内涵。

在教学《看》时,学习第一句教师可问:看了画面你觉得公园里的怎么样?‘好看极了’是什么意思?哪个字突出表现了好看得不得了?”(引导学生在“极”字下圈点)。在教学第二方面“多时”时,教师可问:同学们再看画面,公园里的开得多不多啊?(多,很多很多!)怎么个多法?课文中又是怎么写开得很多很多的呢?(“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接着出示画面,以指导学生认识“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三个词语。在学习第三方面“美时”,教师可问:⑴书上还从哪方面讲的呢?⑵引导学生理解“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书上哪个词语表示深秋的风是很冷的?在深秋的寒风中怎样开放的呢?深秋的寒风那么冷,但迎着寒风开放,说明怎么样?在学习第三句时,教师可问:看的人很多,你们跟随着人群怎么看的?你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看到了什么?你们看后心情怎么样?愿不愿意马上离开?大家为什么舍不得离去呢?从而紧扣第一句“好看极了”,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的美,从而体会文章的内涵。

四、有效提问应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

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发展,提出的问题既要有广度,也要有深度。

开学第一课怎么上例3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可课文里却要叫“失物”。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理解课题:

1.出示课题:失物招领

学生齐读课题

2.小朋友,什么叫失物?(丢失的物品)

3.什么叫失物招领?(学生再次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4.简单理清学生提出的问题. (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二)、初读课文

1.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乐朗读课文,这些“失物”是什么?(小朋友丢的垃圾)

2.小朋友丢的垃圾怎么会变成失物呢?让我们一起到植物园去看看吧。

(三)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读:先读准字音,学习读好轻声音节;标好小节.

2.检查自学情况:.

(1)多媒体出示由带读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个别读——同桌互读)

(2)哪些读音要特别注意?

如:⒈注意读准翘舌音声母的字:失、专、准、双;后鼻音韵母的字:同、工。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4)课文共有几小节?比比谁读得正确。一人读一段,一行一行地开火车读,如果前一人读错了,后一人将此段再读一遍。

(四)讲读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去植物园参观.)

教学生字“级观”( 生字“同”在上册已学过)

2. 齐读第一自然段.

3. 同学们在植物园里搞了哪些活动呢?抽个别读第二自然段.

(听工人爷爷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

教学认字“围”生字“专”重点指导书写笔顺。(教学时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当小老师进行)

4.齐读(1-2)自然段

(五)巩固练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口头组词:

先( ) 工( ) 去( ) 奶( )

失( ) 江( ) 专( ) 级( )

1. 写字指导:“专”字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点.

(六)作业

自由读课文2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由带读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开火车读)

用 “同 级 工”扩词

2.读(1-2)自然段。

(二)讲读(3—8)自然段

1.当同学们参观完植物园,准备回家时,唐老师说了什么话?请用“----“划下来(学生自由读(4—8)自然段)

2. 出示唐老师的话:

唐老师是用怎样的语气说的?(解释“严肃”)在什么情况下老师会严肃地说话?

试着用严肃的语气读唐老师的话。(自由读——抽个别读——教师范读——-齐读)

3.小组合作学习:再读(5—8)自然段,边读边想边议:到底有没有同学丢失东西?“失物招领”中的“失物”本来是指什么?在本课是指的什么?

4.小组交流汇报。

(同学们确实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的是随手丢在草地上的垃圾。)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5.小组再次合作学习: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7.小组交流汇报:

(他们一个个跑到唐老师面前,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皮箱走去。)

6.唐老师和张爷爷互相望望为什么会“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会心”是什么意思?想一想当时唐老师和张爷爷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

7. 自由读3—8自然段。练习读得流利、有感情,注意体会轻声的读法。

8.分小组读3—8自然段.

(三)复习生字词

1.教学生字“才、队” 认字“准、备、请、双 各”

2.写字指导。“队”字的指导应把重点放在双耳旁的写法上,要强调“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人”字的撇留出空来;

(四)作业实践活动

找“失物”。找一找在自己的校园内或住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他们扔到果皮箱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卡片。

2.听写词语。

3.出示课后“读读比比”

(1) 读一组,比一组。读,积累词汇;比,区分每一组字。

(2) 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读比比,再在全班读读比比。最好能借助课件或卡片,帮助学生找出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3) 再进行口头组词.

4.用“准备”进行口头造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回家后将这件事说给家人或朋友听。

2.说说你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如果有今后应该怎样做?

3.再读课题,解释课题.

4.汇报交流上节课的实践作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三)总结谈话

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做起,要从小事做起,学了这篇课文你今后打算怎样做?

开学第一课怎么上例4

地平线报告

“地平线报告”是全世界信息技术专家联盟评价“技术发展对教育的影响”的这样一个报告,每年一次,这些专家包括几百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政府机关的专家和跨国公司的专家。今年的报告公布出来以后影响很大,它特别谈到了未来五年将影响教育发展的六项信息技术,而且把这六项技术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短期的,包括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和平板电脑应用。

先说移动设备。现在有一个统计数据,全世界70亿人中有50亿人拥有手机。刚才我们统计过,在座的都有手机。我们学生也是这样。所以有人说手机将取代电脑成为个人信息中心。

说实话,我过去有点落伍,我用手机就是打电话、发短消息。后来,有的学生跟我说,黎老师你怎么用手机还用诺基亚呢,我都换智能手机了。我说为啥?他说你知不知道,把手机带到超市里面,用摄像头给商品条码拍个照,它马上告诉你这个商品卖多少钱,然后还告诉你京东网上卖多少钱。

其实,移动学习也是这么回事,学生利用移动设备可以丰富他的学习机会,大家都在学习。

平板电脑为什么这么火爆?现在好多学校都做实验班,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平板。平板电脑把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多触点控制、电子批注、多媒体呈现、信息演说、在线资源、三维动画、移动学习等等功能。所以有人说,平板能颠覆纸质书,是一场改革。

网上还有成千上万的应用软件,可以大量地丰富学习,而拥有这种终端的人将获得很大的信息,新的数字化鸿沟也在迅速扩大。

第二个阶段,是基于游戏的学习和学习分析。

什么叫基于游戏的学习?美国的教育部长在全美国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是这样讲的,他说游戏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克服挑战的能力,这种培养是其它的教学方式比如讲授法、实验法等等不可能做到的。而这些恰恰是学生在21世纪发展的基本技能,所以如果你要把你的学校带到21世纪,请关注游戏。

上次我去湖南长沙开会,跟国防科大的教师住在一个房间。我问他最近在搞什么?他说在研究游戏。我说:“军事院校怎么还研究游戏?”他说:“你不知道吗?现在全世界最先进的军事训练都是游戏。比方说吧,美军去打伊拉克,他从低层的士兵到高阶的指挥员,全部在游戏中把伊拉克搞得一清二楚,所以他们空降到现场以后就非常熟悉当地情况。”老教授说,“我们研究的是模拟作战系统,就像一个游戏一样,里面你可以扮演红军、蓝军、黄军、白军,军事的构成力量、构成战略全部可以在游戏里面来设计。”

而什么叫学习分析?就是我们过去说的过程性评价,把学生学习历程的所有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然后反馈给教师,从而教师可以量身定制地调整他的教学。这也是目前学校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核心部分,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能力的一个部分。

第三个阶段,就是基于手势的计算和物联网。

课程变了

由于环境变化了,课程就变了。现在很多学校提出要建设素质化课程环境,这就出现了一个新概念,电子书包和一对一学习环境。

什么叫电子书包?就是利用平板电脑,把教科书、学生作业、老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管理等等你能想得到的统统管理起来。一对一学习环境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每个老师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终端,这个终端可能是一个上网本,或者是一个平板电脑,或者是一个智能手机。他们可以把这作为一个学习工具,从而实现无处不在的学习。

在上海的闵行区,有40个学校,他们从这学期开始开展电子书包项目。他们的基本思路是,让每一个学生按照他自己的进度按时学习,不管在路上、在家里面,任何地方都可以学习。

关键词“微课程”

最近又出来一个新的概念,微课程。微课程是指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为什么是微课程呢?因为实践证明,时间超过了10分钟的课程违背了科学规律。为什么是10分钟不是20分钟?因为人脑在学习中有一个特点,超过10分钟以后就抑制了。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学会微课程设计,它的具体方法是:选一个主题,讲2~5分钟,10分钟以内,解决一个问题。假如你有很多问题想告诉学生,那你就把它拆开,做成若干个微课程。还有,微课程要能支持移动学习,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关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很遗憾的是,现在从西南大学到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都没有开设这门课程。我们开设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都没有讲手机怎么用、网络怎么用。

关键词“颠倒的课堂”

在这种背景下又出现一个新的关键词,叫颠倒的课堂。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在课堂内上课,学生在课堂外消化知识。这时就会发生一个情况,当同学们在课外需要克服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的时候,老师不在场,于是学生发生了错误积累。

能不能把课内外交换一下呢?把老师的讲课放在课外,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观看老师的讲课。上课的时候学生就做家庭作业,老师就帮他们解决问题。这叫做颠倒的课堂。

这个事情是怎么来的呢?最早是在2006年,美国林地公院高中的两个教化学的老师,发现他们班上的学生真正需要老师的时候,是在做功课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还发现,学生并不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给他们讲课,他们可以自学。于是这两位老师就把课程提前录好,让学生课外观看老师的录像,上课的时候一起做作业。颠倒的课堂就产生了。

还有一个颠倒课堂的故事,叫可汗学院。具体内容刊登在《校长》杂志2011年11月。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现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颠倒课堂的方法,所以这是“一个教室的大学校”。上学期我就组织我的研究生,用了一个学期时间,把颠倒课堂全部的资料下载来研究,发现非常精彩。江浙一带很多学校也开始信息化教育改革,把这些方法迁移到自己学校。

很多老师想进一步了解可汗,你可以到这几个地方看:网易视频公开课可汗学院、优酷可汗学院、新浪公开课。

提问:不好意思,我有个问题。在讲座刚开始的时候,我真的是觉得,信息化发展得这么快,教育都不知道怎么搞了。刚才听了您的讲解以后,又突然觉得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全中国这么大,又有这么好的技术,我们把全国最优秀的老师的课程都给做成微课程,全国的学生都统一看他的微课程就行了,这样就不存在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农村的教师落后的问题了。但教育真的这么简单吗?我有点怀疑。

黎加厚:可汗的课程我看了几个,我发现可汗这个家伙很聪明,比方说讲数学,他跟我们的讲法完全不一样。所以我建议,如果有对教育改革感兴趣的老师,可以看看他,把他的方法迁移过来,不就可以提高自己课堂讲学吗?

第二点是,视频仅仅是教学中间的一个元素,更多的是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全中国选出一个最优秀的老师,这个创意很好,但是可以不只选一个,同样一门课可以用不同风格来讲。学生可以自选他喜欢的风格。那么其它的老师在课堂里面,就可以拿一个平板电脑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哪个同学不懂就来帮助他。换句话说,全国最优秀的老师讲课,本校老师变成家教,这就变成了每个学生都享受到了最优秀的、个性化的学习。

提问:正好我之前跟一些互联网的人士在探讨可汗学院,然后他们对可汗学院总结是这么几点。第一点是教师不出镜,教师不占用屏幕空间。第二点是每个视频十分钟左右。第三点是每个视频不超过一个知识点。第四个特点是兄长一样友爱地授课。第五点非常重要,就是幽默有趣。这些保证了可汗学院的所有视频都能够像病毒一样被转发很多次,影响力很大。

学校怎么做

假如你想下学期在你的学校里面搞颠倒课堂,你必然会遇到三大问题。第一,怎样保证学生在课间预习的高质量和主动性?第二,怎样保证课堂上练习的高质量?第三,新的模式下你怎么组织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和小组协作。

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几个对策。

第—个,学习单。学习单是指导学习者,进行课程预习的课程地图,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方法、要求和内容,就好像公园门口有一个大地图,你知道向何方去。在颠倒课堂的过程中,学习单是教师对学生指导的书面载体,是教师的化身。

有些老师把教材或者教参复制过来,那个不叫学习单,那叫学习材料。可见,学习单不是学习内容的转载。学习单也不是考试题。同时,它也不是问卷。

学习单有多种方式,比方说你可以叫任务单、学习日志、导游图,也可以叫预习指南、导学案、助学卡片,也可以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但它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去学习。

学习单有不同结构,我们分为结构型、半结构型、开放型。什么叫结构型?就是看看书,回答一个问题,再看看书,回答下一个问题,看看微视频,再回答下下个问题。它的优点是可以有序地引导学生预习,缺点是把学生框死在这里面了。开放型的学习单就是给你一个大的框架,学生可以发挥,比方说写下你预习当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可以随便写。半结构型呢?就是把这两个结合起来。

下面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学习分析系统。这个是中央教科所做的实验,叫三色板或者三色棍。就是把一张纸叠成三棱柱,分别给三面涂上红黄绿三个颜色,类似于信号灯。当学生在做练习题的时候,他就翻出黄色,老师看到黄色就不要干扰他,让他去做作业。做完了学生翻成绿色,老师看到这个同学是绿色的就可以让他去拓展学习。如果一个学生遇到问题卡住了,他可以翻出红色,老师看到红色,就去帮助他。如果全班学生都是红色,表示这个问题大家都卡住了,老师就可以叫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如果看到一部分是黄的,一部分是绿的,一部分是红的,老师就可以不要干扰黄的,让绿色的可以去学习新东西,让红色的组成红色小组,专门来讲这个不懂的问题。

这个方法很好,低成本。但是有个缺点,跟计算机比,它只能实时反映,没有历程记录。

总结

好,我们总结一下,新技术支持的课堂让教育结构改变了,我们应对它有三大法宝。学生预习的时候看微课程,用学习单辅导,做练习的时候用三色板或者数据库。

开学第一课怎么上例5

1.

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本课的11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把句子写生动的方法。

3.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具体的构段方法,初步认识从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作方法。

4.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具体的构段方法,初步认识从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作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引入情境。

1、

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一望无际、波澜壮阔的大海。也愿意去探索海底的秘密,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穿上潜水衣,带上氧气瓶,一起到海底探险,去感受海底世界的神奇吧。

2、

探险之前先来做一个小小的热身,复习一下生字都认识了没有。

(1)

齐读词语,开火车轮读。

(2)

摘星星游戏。

二、

逐段研读,深入探究。

(一)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字词都掌握的不错,热身结束,开启海底之旅吧。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文中有一句话给出了我们答案,谁来告诉老师?(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我们知道整篇课文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我们管这样的句子叫做——中心句。齐读这句话。这句话不但是中心句,而且是开头问句的答案,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解答,我们管这样的句子叫设问句。

2、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你觉得哪些地方很有趣,很奇特呢?

学生交流,朗读句子,说自己的理解。

出示海绵波涛澎湃的图片,除了波涛澎湃还可以想哪些词?(波涛汹涌,波浪滔天、汹涌澎湃、惊涛骇浪)海底是怎样的?(宁静)板书:宁静。 海底为什么宁静?用因为所以这对关联词说一说。海面和海底的反差太大了,这种鲜明的对比更让我们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神秘和奇异。海底不但宁静,而且——黑暗。板书:黑暗。海底为什么是黑暗的?也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在黑暗的深海里有什么?(深海鱼)指名读深水鱼的句子。用了什么方法写的?这样是不是再次让你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美丽和奇异?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1)那么,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这是个什么句子?(设问)(2)那么,海底到底有什么声音呢?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来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呢?(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板书:动物   声音。谁来告诉老师或者给大家表演一下什么是窃窃私语?这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海底的动物是怎样窃窃私语的呢?让我们用水中听音器听一听。(出示课件)指名读句子。

(4)“嗡嗡、啾啾、汪汪”这些词叫什么词?(拟声词)这个句子叫什么句?(排比句)

(5)海底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声音?(不是)你是怎么知道的?(省略号)

(6)那还会有什么声音呢,展开你的想象,仿照课文的句子说一说。

(7)这些声音是怎么来的?(吃东西的声音,行进的声音,发出警报的声音。)(8)课文中写出了这么多种声音后,还用了省略号,说明海底的声音怎样?(海底的声音多种多样。)

(9)从这么多种声音中,可以看出海底的景色怎么样?(景色奇异)

2.教师小结:在这一自然段中,前三句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但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声音,这就是概括地写;读了后两句才知道海底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具体的写,先概括后具体,句与句之间就是这样联系起来的。

3、激趣朗读: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声音可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啊,给我们的

耳朵以美的享受,下面就请同学们美美地朗读第二自然段,也给老师的耳朵增加一些美的旋律!

4 .谈话过渡: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声音奇妙无比,那么它们又是怎样活动的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写到了哪几种动物?找出你喜欢的动物的活动方式读一读。

2、(1)海参的活动方式是怎样的?谁来演示一下什么是伸缩?你知道还有什么动物也是这样前进的?它们的活动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列数字,只能)谁能通过朗读把海参活动的慢体现出来?

(2)梭子鱼的活动又有什么特点呢?从哪里看出来的?(列数字,作比较)同样一小时的时间,梭子鱼能游几十千米,而海参只能前进四米,相差太远了。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梭子鱼的快吗?

(3)乌贼和章鱼又是怎样活动的呢?理解反推力。还有谁也是这样活动的?(虾)乌贼和章鱼多可爱啊!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4)贝类是怎样活动的?巴可以换成什么?(贴)用了什么方法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段是怎样把这个意思说清楚的?小结3——5句,具体介绍了五种动物的活动方式:它们有的速度极慢,有的速度极快;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就在这快与慢、进与退、动与不动的鲜明对比中,突出了它们的活动方法不同,也说明了海底的动物多种多样。总结方法: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①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

②说明方法:数字、举例、作比较

③修辞方法:比喻、拟人。

谈话过渡: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到海底各种各样的动物也给海底增添了奇异的景色,海底的植物又是怎样的呢?海底还有其他物品吗?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这海底动物活动方式的多、奇和有趣,我们是领略到了。海底植物又如何呢?(板书:植物)

2.自读第五自然段,看这段话是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是怎样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1)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

(2)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3)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3.课件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直观了解。(相机板书:种类繁多)

4.学生自由朗读。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

(1)了解到什么?(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储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1)海底有哪些矿物?(煤、铁、石油、天然气和稀有金属。)“稀有”是什么意思?(很少有的;极少见的。)海底蕴藏的矿物怎么样?(板书:矿物  蕴藏丰富。)

三、总结课文。

1.把2——6自然段连起来读。思考:海底是一个什么世界?

2.让学生想一想,为了说明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课文开头、中间和结尾各写了什么?

3.小组交流说说课文哪些地方说明了海底景色奇异,哪些地名说明了海底物产丰富。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每段中的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又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在景色奇异中包括着物产丰富,丰富的物产中也显示出景色的奇异。

5.海底世界视频欣赏。

开学第一课怎么上例6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周恩来同志在飞机遇险时的动作、语言,领会他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练习按提示给课文分段。教学本课,应紧扣这一重点,落实语言训练,既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周恩来同志的高尚品德,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地表现周恩来同志的优秀品质,并进行分段及在自然段中分层的训练。可设如下步骤:

一、扣题目,初读课文先简介周恩来同志的事迹及本课的有关资料,激发学生对周恩来同志的崇敬心情,再扣题设问,引导读文,使学生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飞机遇到什么危险?飞机遇险时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怎么样?) 2.自学课文,拼读生字词,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检查自学情况:①认读生字词。②指名朗读课文。③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抓联系,指导分层教学第二自然段,应抓住句子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分层的训练。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情况?

2.指导分层:①直接写飞机遇险的是哪几句话?②开头两句话讲什么?③最后一句话讲什么、④这一自然段可以分成几层?

3.着重学习第二层:①指名读这层课文。②飞机遇险的原因是什?从哪里看出险情越来越严重?③这四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几个句子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④齐读这四句话。

4.按三个层次分组轮读课文。

三、作比较,理解内容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应着力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和“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两方面下功夫。

1.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想一想在飞机遇到危险时周恩来同志怎样做?

2.大家正忙着,小女孩为什么哭了?没有降落伞会怎么样?指名读有关语句。

3.周恩来同志听到女孩的哭声,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再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然后交流。

4.大家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他是怎么说的,为什么用命令的口吻?

5.比较下面每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①a周恩来同志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走到小女孩面前。b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

②a周恩来同志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杨眉背上。b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杨眉背上。

③a周恩来同志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b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通过比较,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准确地表现了周恩来同志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动作迅速,心情急切,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第五自然段,可与第二自然段第二层(写飞机遇险的句子)作比较,体会飞机怎样逐步脱离危险。

四、给提示,练习分段讲读完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相当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段训练,以巩固、运用第二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默读课文,认真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按照“思考·练习”3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开学第一课怎么上例7

2.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及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健康的课

外书报的习惯。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三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第l页图面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这些小朋友是怎样朗读课文的?

二、引导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让学生明白朗读姿势的规范

身正肩平双手拿书

左右两臂自然平放

目光课本保持垂直

眼睛书本距离一尺(33厘米)

三、模仿练习。相互评判

教师:

图中的小朋友在朗读课文时个个姿势正确,读得多专心,多投入呀!我们也和他们比试比试,怎么样?请大家学着他们的样子做做。(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姿势)

1.请几个学生模仿练习。

2.其他同学给予评判。

(评判中,教师相机指出:朗读时注意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

四、集体训练

教师:从刚才同学的演练中,我们明白了朗读姿势的一些规范,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习。(全体学生参与姿势训练。教师走下去进行指点、纠正。从班级中选出姿势规范的同学进行表扬,为其他同学作示范。)

五、指导学生学习朗读。

1.请两位学生朗读课文片断。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做小评委。

2.指导学生进行评议。教师参与评议,并相机揭示朗读要领。

朗读要领:

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自然大方;

字字入目,句句过心;

正确,流利,有感情;

神情专注,边读边想。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诵一段已学过的课文,同桌合作,相互评议,看是否达到要求。

4.学生集体朗读一段课文,教师巡视,倾听,作指导。

六、听录音。激发朗读兴趣

播放一段精彩的朗读录音(最好是学生熟悉的人或班级学生的朗读),听完后,请学生谈谈听朗读录音的感想,教师相机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在一年级时,我们已经知道了读书写字的姿势,掌握了握笔写字的方法,还知道了保护视力的一些要求。今天我们又知道了朗读的姿势和朗读的要求。刚才还听了别人优美的朗读,我相信,只要我们天天坚持练习朗读,自觉训练,你的朗读水平一定会提高,你的语文学习水平也会提高。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来进行比赛,看谁最勤于朗读,看谁的朗读水平提高最快。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图画

1.指导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引导学生说图意。

第一幅图:全班集体背诵。

第二幅图:老师指导学生看图背诵。

第三幅图:两个同学在互相背诵,一个同学在自己背诵。

第四幅图:一个女同学在家长面前背诵。

第五幅图:同桌相互背诵。

3.指导学生观察集体背诵图。

(1)教师提问:背诵时课文和文具盒怎样摆放?这些同学是怎样坐的,他的双肩和双臂怎样?眼睛看着什么地方,神情怎样?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背诵时应做到:

身正肩平,交臂平放,眼向前方,态度认真,神情自然。

(3)背诵时还要注意什么?(声音响亮,边背边想,正确流利,富有情感。)

(4)模仿练习,深化对要领的认识。

请一小组同学背诵一段课文,其他小组同学当评委。背诵后,引导学生从姿势、神情、熟练程度、感情等方面进行评议。

(5)全班学生模仿练习。

集体背诵一段已学过的课文。教师检查评判。

4.图上的同学背诵的是哪篇课文?他们是怎么背诵的?

(明白这些同学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图片背诵的。)

看图背诵有什么好处?要注意什么?

(图中有文,文中有图,按序背诵,一边看图,一边回忆书中的语言,边看边想边背。)

(出示挂图)我们也试着借助图片来背诵相应的课文。

5.观察三幅小图,按图模仿训练。

那么,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背诵呢?观察下边三幅小图,想想。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感受从而明白一些背诵的方法。

(背诵课文,可以在安静的地方,一个人边读边想,熟读成诵,或两三个好友合作,互相背诵,切磋记诵方法;也可以将自己熟记的课文从容自信地背诵给家长听,让家长检查背诵效果;还可以同桌相互合作,像右下方图中的小朋友一样,一个认真背诵,一个仔细倾听,相互指正。)

6.小结。

这一课我们通过看图学习,掌握了背诵正确的姿势、要领,了解背诵的形式,知道了背诵的许多方法。今后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就要做到多读、勤背、乐背。

第三课时

一、观察上边三幅图

1.从第一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图上的一位小朋友借到了一本心爱的课外书,他笑得多开心啊。)

阅读课外书一定有很多好处,一定让人感到很快乐!要不,他怎么那么开心呢!

你平时看课外书吗?有什么收获吗?

(请学生谈自己通过读课外书了解的知识,懂得的道理等。)

看来,多看书,真的好处多多。咱们再读两条名言,看看名人是怎么谈论读书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教师小结:

多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不断进步,还对我们学写文章帮助很大呢!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2.看第二幅图,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读报的?你有什么想法?

(他们看报时专心致志,做到眼看、心记、不出声。这样才能了解更多知识和信息,也不会影响别的同学。)

3.观察第三幅图。

图上几个小同学在干什么?你对课外阅读又了解了什么?

(当我们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可以去查阅一些资料,但是,在公共场合,要注意安静。)

4.小结。

第三幅图上,同学们借到一本心爱的书时是那么高兴;在阅览室阅读时又是那么专心;在挑选课外书时又是那么认真。书,一本好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所以我们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二、观察下面两幅图。

1.从第一幅图上可以看出这是在什么地方?同学们在干什么?

2.说说去阅览室看书的过程:

挑书——借书——看书。

3.观察第二幅图。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图上的小朋友正在津津有味地交流,一定是他们看到什么有趣、精彩的内容,与同学分享呢!)

4.小结。

开学第一课怎么上例8

2、会把句子补充完整。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懂得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感受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第四段浪娃娃推动机器发电的学习。

教学难点:

朗读指导2、3段;字型:懂、建、器。初步懂得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感受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细读1、2两节,学会用句式“……多得数也数不清”说话。

教学过程:

一、看图启发谈话,引入课文:(4’)

1、你知道电是怎么来的呢?发电站是怎么发电的呢?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讲人们利用大海的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

2、出示课题:31浪娃娃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8’)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想想意思。

2、读通课文。

3、交流:

1)、指名分节读课文,并正音。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填空:浪娃娃是()的孩子,他们原来(),后来听了(),去给人们()。科学家让他们()。

4、提出你不懂的地方。

三、学习1、2两节:(20’)

1、反复朗读这两节课文,四人小组讨论,试着解答刚才的疑问。

2、交流:

1)、根据问题,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补充具体:

浪娃娃很多。(多得怎么样?)

浪娃娃老是贪玩,(),这可不好啊。(浪娃娃怎样贪玩?)

浪娃娃不应(),应该()。(海妈妈叫浪娃娃应该怎么做?)

2)、句式训练:海妈妈的孩子多得数也数不清。

天上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海面上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海里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多得数也数不清。

3、学习生字:数、整、贪、应、该。

尝试用“应该”说一句话。浪娃娃应该学会什么?你应该学会什么?

4、指导朗读:谁来做海妈妈,想想妈妈的话怎么读?

5、指名朗读课文,说说浪娃娃怎样贪玩。

三、指导抄写生字:(8’)

1、卡片读生字,并说说注意点。

2、抄写生字,并评议。

教后感:

课前,我利用录象做了课件。上课时,学生看课件说话,能很好的说出浪娃娃的贪玩,理解了第一节内容,并解决了自学时的疑问,为什么说浪娃娃是海妈妈的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3、4两节,学会生字:奔、哗、懂、建、推、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5’)

1、开火车读生字,口头组词。

2、完成课后题1填空,并纠正。

3、齐读1、2两节。说说浪娃娃是个怎样的孩子?

海妈妈教育浪娃娃应该怎么做?

二、学习3节:(10’)

1、出示课件(浅海区波涛汹涌)说说听了海妈妈的话,浪娃娃是怎么做的?

2、自由读一读第三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

1)、理解“海岸、奔跑”。

2)、从哪儿看出浪娃娃很高兴学做好事?

3)、应该怎样朗读这句话?自由准备,指名读一读,并齐读。

4)、练习说话:浪娃娃听了海妈妈的话(),非常高兴,他们一边奔跑,一边欢叫:“哗哗,哗哗,我们学做好事来啦!”(浪娃娃听了海妈妈什么话,他们怎么高兴?)

5)、结合学习生字“奔、哗”。

三、学习第四节:(10’)

1、出示课件:海边发电站。

2、自由读一读这一节: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

1)、科学家们听懂了浪娃娃的什么话?他们怎样帮助浪娃娃做好事?看图说说这是上什么机器?(认识发电机、推动)

2)、学习生字:懂、建、推、器

3)、朗读这一节,自由读,齐读

四、朗读全文。(5’)

小结:浪娃娃真不错,听了妈妈的话,在科学家的帮助下,给人们做好事——推动机器发电。

五、指导作业:(10’)

1、卡片读生字,说说“懂、建、器”的结构。

2、抄写生字,并评议。

3、自由朗读全文。

教后感:

在教学时,我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根据课后及作业本作业,设计了两次学课文句式说话的练习,边学边说。这样效果较好。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指导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8’)

1、认读生字、词语。

2、完成扩词练习,作业本题3。

3、看拼音写词语,完成作业本题2。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0’)

1、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分角色读课文。

2、指名分角色读。

3、完成按课文内容填空,作业本题4。

4、尝试背诵第四节。

5、听写这一节。

6、小结:

1)、浪娃娃原来怎样贪玩?后来学做什么好事?

2)、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3)、介绍: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此外,有的发电机是用火力发电,还有的用核发电,如我省的秦山核电站。电给人们带来光和热,有了电,人们的生活、工作就很方便了。

三、作业指导:(12’)

1、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1)读例句,说说补充什么?

2)、尝试做,并交流。

2、完成课后题3。

3、用“数也数不清”写一句话。

4、完成课后题4。

板书:

31浪娃娃

开学第一课怎么上例9

请看以下一段我们在课堂教学实录:

师:图上画的什么?

生:图上画的是白荷花。

师:由下往上看,图上画了些什么?(指图)

生:图上画了荷叶。

生:图上画了一朵盛开的荷花。

师:仔细看看,根据荷花开的不同程度,可以分成几种类型?(指点不同类型)

生:可以分成四种,第一种是花骨朵儿,第二种是就要开的,第三种是已经开出两三片的,第四种已经看到小莲蓬的。

师:看得很仔细。有未开的花骨朵儿,有刚开的,还有全开的。全开的已经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花心

师:荷花的花心长大了,就变成了什么?(指图)

生:变成了莲蓬。

生:莲蓬里结出来的果实就是好吃的莲子。

师:是啊,所以一般荷花也叫莲花(指图),再看看,还画着什么?

生:还画着天空飞舞的蜻蜓。

师:(指图)水中呢?

生:水里还有快活地游来游去的小鱼。

在学生初步了解整个图画的形象以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重点。

师:这篇文章一共分五段。你看哪几段是写荷花静的姿态,哪几段写荷花动的样子?

生:第一、二、三段写的是荷花静的样子。

生:第四、五段写的是荷花动的样子,也是作者的想象。

师:这样看来,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

生: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写荷花静的样子,第二部分是写荷花动的样子。

生:也可以说第一部分是描写荷花的美丽。第二部分写作者看荷花引起的想象。

师:归纳得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荷花的。请默读第二段,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分几个层次热加工写荷花开放的不同姿态。

生:(默读课文)

师:好。谁能说一说?

生:作者先写碧绿的荷叶,再写开放的荷花。

师:荷花又按开的不同程度,分成几种类型写?

生:分成三种,第一种才开的,第二种全开的,第三种是还没有开的花骨朵儿。

师:荷叶是什么样儿的?(指图)

生:(读课文)

师:荷花是什么样儿的?(指图)(出示小黑板)请大家比较一下,哪一句写得到好,为什么?

⑴荷叶很多很大。

荷叶挤挤挨挨的,象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⑵有的荷花全开了。

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⑶有的荷花还没有开。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好象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生:上一句写得不够具体,下一句写得好。

生:把荷叶比喻大圆盘,把颜色样子都写出来了。

生:“展开”用得好。我们好像看到了荷花开放的样子。“露出小莲蓬”说明荷花开得大。

生:“饱胀”、“破裂”用得好,花骨朵儿急得不得了,再也包不住了,要冲出来似的。

生:它们在比赛,一朵比一朵开得美。

开学第一课怎么上例10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 :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 -- 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名读课文,评议。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 每人读一节  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